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据网络传输方案范文

数据网络传输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据网络传输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据网络传输方案

第1篇:数据网络传输方案范文

目前高端服务器所使用的专业存储方案有DAS、NAS、SAN、iSCSI几种,通过这几种专业的存储方案使用RAID阵列提供高效安全的存储空间。

1 直接附加存储(DAS)

直接附加存储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直接连接到一台服务器上使用。DAS购置成本低,配置简单,使用过程和使用本机硬盘并无太大差别。对于服务器的要求仅仅是一个外接的SCSI口,因此对于小型企业很有吸引力。但是DAS也存在诸多问题:(1)服务器本身容易成为系统瓶颈;(2)服务器发生故障,数据不可访问;(3)对于存在多个服务器的系统来说,设备分散,不便管理。同时多台服务器使用DAS时,存储空间不能在服务器之间动态分配,可能造成相当的资源浪费;(4)数据备份操作复杂。

2 网络附加存储(NAS)

NAS实际是一种带有瘦服务器的存储设备。这个瘦服务器实际是一台网络文件服务器。NAS设备直接连接到TCP/IP网络上,网络服务器通过TCP/IP网络存取管理数据。NAS作为一种瘦服务器系统。易于安装和部署,管理使用也很方便。同时由于可以允许客户机不通过服务器直接在NAS中存取数据,因此对服务器来说可以减少系统开销。NAS为异构平台使用统一存储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案。由于NAS只需要在一个基本的磁盘阵列柜外增加一套瘦服务器系统。对硬件要求很低,软件成本也不高,甚至可以使用免费的LINUX解决方案,成本只比直接附加存储略高。NAS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由于存储数据通过普通数据网络传输,因此易受网络上其它流量的影响。当网络上有其它大数据流量时会严重影响系统性能;(2)由于存储数据通过普通数据网络传输,因此容易产生数据泄漏等安全问题;(3)存储只能以文件方式访问,而不能像普通文件系统一样直接访问物理数据块,因此会在某些情况下严重影响系统效率,比如大型数据库就不能使用NAS。

3 存储区域网(SAN)

SAN实际是一种专门为存储建立的独立于TCD/IP网络之外的专用网络。目前一般的SAN提供2Gb/S到4Gb/S的传输数率。同时SAN网络独立于数据网络存在,因此存取速度很快,另外SAN一般采用高端的RAID阵列。使SAN的性能在几种专业存储方案中傲视群雄。SAN由于奠基础是一个专用网络,因此扩展性很强,不管是在一个SAN系统中增加一定的存储空间还是增加几台使用存储空间的服务器都非常方便。通过SAN接口的磁带机,SAN系统可以方便高效的实现数据的集中备份。SAN作为一种新兴的存储方式,是未来存储技术的发展方向。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1)价格昂贵,不论是SAN阵列柜还是SAN必须的光纤通道交换机价格都是十分昂贵的,就连服务器上使用的光通道卡的价格也是不容易被小型商业企业所接受的;(2)需要单独建立光纤网络,异地扩展比较困难。

4 iSCSI

第2篇:数据网络传输方案范文

1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FTTH)技术

随着光纤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相关产品的大量涌现,光纤到户技术已经成为传输网络建设的方向,有线电视网络根据不同的网络场景,已形成了RF混合、I-PON和PROG三种典型光纤到户技术方案,各地的有线电视网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选择适当方案进行了双向网升级改造。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由广播与宽带接入系统、光分配网络(ODN)、网络管理系统和配置系统构成,其中光分配网络是由光纤、光分路器、光连接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点对多点全光纤网络。数据信息从机房内广播与宽带接入系统进入网络,通过光分配网络(ODN)引入到用户端的光网络接收设备,最后送到用户终端,供用户使用。

2本地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方案

2.1本单位有线电视网络现状

本单位有线电视网络构成情况如下,由数字电视系统和双向数据网络两部分组成,为用户提供数字电视和宽带上网业务。数字电视系统中的前端设备是由QAM调制器组成的数字射频(RF)系统,达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要求;用户端是数字射频机顶盒,数量有30余万台,可开展视频点播、时移回看、天气预报等双向业务;传输网为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并已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大量的光纤,实现了光纤到楼(FTTB)。双向数据网络一部分为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为非居民用户提供上网服务,如药房医保刷卡、集团用户上网等;另一部分为电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CMTS),为居民提供宽带上网服务。

2.2有线电视网络选择光纤到户实施方案

根据现有的网络情况,充分利用存量网络设备和传输网络,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公司决定采用广电光纤到户(FTTH)方案中的射频(RF)广播电视+基带(PON)双平台叠加RF混合模式,使用双纤三波两芯皮线光缆入户方式进行网络升级改造。数字电视系统中的数字电视前端、用户家中的机顶盒和双向数据网络中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无需改动,只要改造传输网和接入方式。传输网利用原来的线路,从原有的光纤同轴混合网升级到光分配网络,接入方式由同轴电缆入户改为两芯皮线光缆入户。实施的顺序是先在新建的居民小区使用光纤到户技术建设网络,在条件成熟的光纤同轴混合网居民小区进行网改,升级到光纤到户,然后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实现光纤到户。

第3篇:数据网络传输方案范文

关键词:IPSec;VPN;虚拟专网;城域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153-04

1引言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宽带业务的增长,企业、政府利用因特网这个公用平台不受区域限制地建立自己的私有网络成为可能。然而,这种廉价便捷的组网方案同时也带来了安全性的问题。因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很多业务都通过因特网来进行,每天都有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传递;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基于IP技术的因特网是不安全的,IP包本身并不继承任何安全特性,容易伪造出IP包的地址、修改其内容、重播以前的包以及在传输途中拦截并查看包的内容。

因此,必须有一种技术,既能利用因特网上传输信息的便利性和经济性 (相对于租用专线) ,又能保证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此背景下,VPN技术应运而生。VPN即虚拟专用网,指信息在公共网上的传输过程中必须对数据加密,接收方和发送方通过在公共网上建立一个虚拟的安全隧道来传输信息。

2VPN技术的特点

2.1VPN的优点

对于服务提供商来说,通过向用户提供VPN这种增值服务ISP可以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提高业务量。

而对于用户而言,利用因特网组建私有网,可以将大笔的专线费用缩减为少量的市话费用和因特网费用。据报道,局域网互联费用可降低20-40%,而远程接入费用更可减少60~80%,这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VPN大大降低了网络复杂度,VPN用户的网络地址可以由企业内部进行统一分配。VPN组网的灵活方便等特性简化了企业的网络管理。另外,在VPN应用中,通过远端用户验证以及隧道数据加密等技术,保证了通过公用网络传输的私有数据的安全性。

2.2VPN的分类

VPN按使用技术的不同可分为:IPSec-VPN、MPLS-VPN、PPTP-VPN等;按其功能分可以分为:远程访问虚拟网Access,VPN、企业内部虚拟网Intranet VPN、企业扩展虚拟网Extranet VPN。

2.3MPLS VPN

MPLS VPN是一种基于MPLS (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记交换) 技术的IP-VPN,是在网络路由和交换设备上应用MPLS技术,简化核心路由器的路由选择方式,利用结合传统路由技术的标记交换实现的IP虚拟专用网络 (IPVPN) ,可用来构造宽带的因特网、内部网,既满足灵活的业务需求,同时能够满足用户对信息传输安全性、实时性、宽频带、方便性的需要。

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各自的宽带互联网上推出了基于多协议标记交换 (MPLS) 技术的IP-VPN业务,使得MPLSVPH的发展势头愈加强劲.

2.4IPSec技术

IPSec (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是因特网安全协议的简称,是因特网工程任务组 (IETF)开发的,它主要定义了IP数据包格式和相关基础结构,旨在为网络通信提供端到端的身份验证、完整性、反重播和保密性,它主要通过使用基于加密的保护服务、安全协议与动态密钥管理来实现。

(1) IPSec安全协议

IPSec使用AH和ESP两个协议为每个IP数据包提供安全保护,包括身份验证、完整性和机密性。AH可用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提供反重播保护,并且确保主机的身份验证。ESP除了提供和AH相似的功能外,还提供了数据机密性保护。但AH和ESP协议均不提供实施安全功能的实际的加密算法,而是利用现有工业标准中的加密算法和身份验证算法。

IPSec协议既可保护一个完整的IP分组,又可以用来保护IPSec载荷中的上层协议。IPSec采用了两种模式来提供这两方面的保护:隧道模式和传输模式;AH和ESP协议均可用于这两种模式。

1) IPSec传输模式用于实现q0对端安全通信,即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实现完整的端对端通信保护。传输模式通过AH或ESP报头对IP有效荷载提供保护。

2) IPSec隧道模式用于实现路由器、网关之间的安全通信。隧道模式通过AH或ESP提供对整个IP数据包的保护。使用隧道模式时,将通过AH或ESP报头与其他IP报头来封装整个IP数据包。外部IP报头的IP地址是隧道的终点,封装的IP报头的IP地址是最终源地址与目标地址。

IPSec隧道为“纯IP”通信提供安全性;它可以保护两个IP之间的通信,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护两个IP子网之间的通信。如果隧道用于两个主机之间,则外部IP与内部的IP地址相同;而隧道用于两个网关之间的通信,则外部IP与内部1P地址不同。

(2) IPSec的应用类型

1) 计算机之间的安全通信。用IPSec传输模式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端对端安全通信。通过操作系统的支持,IPSec常常用于保护企业内部的服务器与服务器、客户机与服务器、客户机与客户机之间的网络通信,提供网络传输的安全(如图1)。

2) 网络之间的通信安全――IPSec隧道。IPSec隧道用于实现网络之间的安全通信。在路由器(网关) 之间建立IPSec隧道,使得路由器(网关)后面的内部网络之间能够安全通信(如图2)。

隧道本身是封装数据经过的逻辑数据路径,对原始的源和目的端隧道是不可见的,而只能看到网络路径中的点对点连接;连接双方并不关心隧道起点和终点之间的任何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或其它安全网关。

3基于IPSecVPN技术的阳泉教育城域网的实现

山西省阳泉市教育城域网(图3)的建设是由国家资助、山西自主完成的,旨在提高阳泉市校际网络发展,实现阳泉市的各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包括教学资源、教师资源、图书资源等)。阳泉教育高速城域网提供的服务包括:视频会议与远程教学、VOD,IP电话业务、数字图书馆、互联网的各种服务等。

阳泉市高速城域网整体采用环形与星形相结合的拓扑结构,由核心层和接入层组成。核心网络由市网中心、阳泉市城东北中心、西南中心三核心节点构成,核心网络节点之间采用双环结构。阳泉市各学校的校园网和其它教育单位的局域网作为接入网络节点按地理分布就近接到核心网络的三个节点或汇接点。外国语学校、阳泉一中、阳泉学院由于距离比较远 (大于20公里) ,它们与核心网络的连接方式的选择成了网络设计中的难题,以下就上述几个学校与核心网络的连接方案的制定及实施过程进行阐述。

3.1远程接入方案的选择

几所高校距离阳泉市比较远(大于几十公里),而且分布不集中(分布在各专区),这里有三种备选方案供选择:一是铺设光纤,二是租用电信运营商的光纤通道,三是采用VPN技术在电信公共数据通信网上建立通信隧道。

从费用上来说第一种费用最高、第二种次之、最后一种最低。从服务质量上来说前两种相当,但第一种要求自己维护;而最后一种的服务质量比较差,但能保证安全性要求。根据运营费用、当前网络流量、电信公共数据通信网络的当前运行负荷,决定采用VPN方式;当以后网络量增加或公共数据网络的负载太大而不能满足服务质量要求时,可以考虑租用光纤来对网络升级。

前面介绍了当前比较常用的两种VPN技术:IPSec和MPLS。IPSec技术能提供端到端的通信隧道,具有比较好的安全性支持;该技术只须端设备支持就可以,对中间设备没有特殊要求;方便组建和实施,但它不提供TE工程,所以服务质量比较差。MPLS VPN是一种基于MPLS技术的IP-VPN,是在网络路由和交换设备上应用MPLS技术,简化核心路由器的路由选择方式,结合传统路由技术的标记交换实现的虚拟专用网络 (IP VNP) ,可用来构造宽带的内部网、外部网,满足灵活的业务需求。MPLS VPN支持TE工程,可以提供比较好的服务质量。但是,MPLS VPN对设备的依赖性大,它要求不光端设备支持MPLS VPN,而且中间设备也必须支持。尽管中国电信的阳泉市城域网已经实现了MPLS功能,但是,下面各专区还没实现,因此,在选择技术方案上最终选择了IPSec VPN (图4)。

3.2IPSec VPN的实施

在远程高校校园网和核心网络两端点分别租用电信的10M光纤通道与电信公共数据网络连接,为了提高网络吞吐量,在两端点分别放置了两台锐捷的高端路由器RG6808,IPSec VPN隧道建立、包的筛选、身份验证、加密/解密均由两台端路由器完成。

3.3IPSec VPN隧道的测试

测试环境如图5所示。

测试结果见表3。在任一端的路由器间的出口处用安装Windows2000的PC机的网络监视器对通过网络的数据包进行捕获,在网络的任意一端用ping命令ping另一端的任一主机,在捕获的结果中可以查看ICMP数据包是否以密文方式传送,协议是否为ISAKMP和ESP来对IPSec隧道进行测试。

4结论

通过这次阳泉教育城域网建设中IPSecVPN的成功应用,可以看到VPN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机构建立Man/Wan中的内部网的互连提供了既能满足经济性要求又有比较高安全性互连方案。VPN技术充分利用了现有互联网络的庞大基础设施,在混乱的互联网上构建属于企业自己的私有网络,它综合了传统数据网络的安全和服务质量,以及共享数据网络结构的简单和低成本,建立安全的数据通道。同时,在VPN隧道中传输的数据是经过加密处理的,避免了数据通过公网时被黑客截取甚至修改。VPN技术以最低成本实现了安全、高效、易管理、灵活的企业WAN/MAN。

VPN技术的应用对于企业和机构的MAN和外部网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将逐步成为未来网络及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VPN的发展代表了互联网络今后的发展趋势。

Abstract: In the paper, a interconnecting technology between cooperating partners, based on IPSec-VPN technology and public data transferred network, is discussed. The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kinds of VPN used currently is introduced and compared. In the paper, a case using IPSec to interconnect Intranet in YangQuan Educational Man are also to be showed.

Keyword: IPSec, VPN, virtue private network, Man

参考文献

[1] 莫里斯・贝奇. UNIX操作系统设计[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 W. Richard Stevens. UNIX Network Programming Vol. I 2nd ed. Networking APIs: Sockets and XTI[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 郑文鑫,马国平. 安全防御实战手册[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4] 王作芬. 虚拟专用网中IPSEC隧道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2001,27(6).

[5] 锐捷公司. VPN技术白皮书[EB/OL].

[6] 锐捷公司. VRP1.74用户手册[EB/OL].

[7] 阳泉教育高速城域网项目实施方案[R]. CERNET省网中心,2002.

[8] W.Simpson. RFC1853:IP in IP Tunneling [EB/OL],1996,(10).

[9] 丁常福,方敏. 防火墙与网络安全系统研究[J]. 航空计算技术,2003,33(9):124-128.

第4篇:数据网络传输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力调度;数据网;维护

前言

在电力体制不断改革之下,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工作也在不断的深入,对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有着重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电力调度数据网技术以及对数据网的维护进行分析。

1.电力调度数据网技术分析

1.1 硬件技术

电力调度数据网在运营的过程中,是需要有着基础的硬件支持,而针对电力调度数据网的硬件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接入技术。接入技术是电力调度数据网硬件技术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是负责接入点以及汇聚节点的关键技术,在当今电力调度数据网中使用的接入技术主要采用的是双归属接入技术,对提高接入节点和汇聚节点上行链路的可靠性有着重大的作用;链路检测与保护技术[1]。主要对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各个链路进行检测,主要检测线路上是否存在数据包丢失的现象,在当今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双向转发链路检测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数据包的丢失,而且,在这种保护状态下,用电客户几乎感知不到断网故障,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网关技术。电力系统的运行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而电力调度就是要对这项复杂系统运行进行指挥调度,在电力调度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供电局、电厂、变电站等相关数据的分析处理多是由电力调度数据网来完成的,但是,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一定的安全性,而网关技术就是为了提高电力调度数据网运营的安全性,对每一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都会设置一个网关,从而保证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安全,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

1.2 网络技术

电力调度数据网的网络技术是建立在硬件技术之上的,对电力调度数据网的运营同样重要,网络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可靠性,具体如下:扁平化技术[2]。电力系统的供电范围极为广泛,对电力调度中使用的数据网也需要对各个供电线路进行调度,而错综复杂的接入节点却为电力调度数据网的正常运营带来极大的难度,而通过扁平化技术,可以将这些层次复杂、繁多的节点进行优化,从而提高了电力调度数据网运营的可靠性;环网技术。传统的电力调度数据网主要采用的是广域网的方式进行资源传输,虽然传输材料使用的也是光纤,但是,不仅会浪费大量的光纤资源,在数据网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数据的可靠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环网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广域网的弊端,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光纤资源,而且,对提高电力调度数据网运行的可靠性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2.电力调度数据网的维护

2.1 提高数据网的安全技术水平

数据的传输是电力调度数据网的核心部分,如果在数据传输的环节出现安全问题的话,会造成数据的不准确影响到电力调度的正常运营,因此,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首先需要提高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安全技术水平[3]。一方面可以采用身份认证技术、加密通信技术、恢复备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来提高电力调度数据网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针对网络安全采取访问控制技术,例如,实时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等。电力调度数据网在运营的过程中,大量的数据信息不仅对电力调度工作来说非常重要,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来说也同样重要,通过以上提高网络安全技术的维护方式,能够有效的抵抗大部分的网络攻击,查找网络漏洞的问题等,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电力调度数据网的运营效率。

2.2 完善电力调度数据网的管理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电力调度数据网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电力调度数据网的运营效率,因此,要不断的完善电力调度数据网的管理制度[4]。首先,要完善电力调度数据网运行管理制度,一方面管理人员的行为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制度,并对全网的运行进行监管,另一方面,要根据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实际运行状态以及工作状态等进行管理制度的完善,要本着高效、安全的原则进行完善。其次,要加强对电力调度数据网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的培训,电力调度数据网的运行效率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要将管理人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的培训工作重视起来。另外,在完善电力调度数据网管理机制的同时,还要做好电力调度数据网运行管理工作的效率分析,不能满与现状,要不断的提高工作质量,一旦发现运行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话,要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并在管理制度上进行不断的完善,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电力调度数据网运行的质量。

2.3 技术设备的维护

技术设备的维护是电力调度数据网维护的关键,对电力调度数据网技术设备的维护要本着成熟性、可靠性的原则,而并非是先进性,很多先进性的技术设备由于还不算成熟,在应用到电力调度数据网运行中会出现一定的弊端,造成电力调度数据网效率偏低,因此,要结合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及电力调度数据网的运行情况等分析来对技术设备进行维护,一旦发现技术设备上存在问题,要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加强对技术设备的维护,提高电力调度数据网技术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5]。

3.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调度数据网是电力系统良好运行运行、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要极力做好电力调度数据网的维护工作,这样才能对电力调度数据网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提高电力调度数据网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郝宝芳,袁和刚.电网调度中心的信息网络技术平台建设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4)

[2]饶伟,钟馨.浅议网络安全技术在供电系统数据网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1)

[3]罗润琴,陈林.调度自动化系统及数据网络的安全防护[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05)

第5篇:数据网络传输方案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现状;挑战;目标;广东省;

引言

智能电网是现代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建立好完善的智能电网体系在电力通信工作中尤为重要。世界范围之内,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和实践智能电网的建设完善工作,而我国的广东省在这方面就是个成功案例,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详细介绍来一起了解一下广东省的实际成功案例。

一、广东电力实际情况

广东电网是统一的一个有机整体,能有限将乡、县、市、省各个层次有机整合在一起,统一统一进行管理。包括光通信、语音通信、视频通信网在内的应用系统,将地、网、省三级进行相互连接,体现了公司整体有效的发展思路。

二、广东电力通信的难题

2.1电力业务

广东电网公司在智能电网的相关领域如智能用电、智能发电、智能配电、信息通信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满足现有用户业务需求的基础上,还能有效及时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电力业务情况。

同时,开展了节能发电、调度网络、配电自动化、充电设施建设等智能电网新业务。对与之相关的传输网络、交管网络和同步网络提出更高、更新、更快的发展要求。

2.2传输网发展

传输网是对智能电网中的产生的电力进行传输的网络,近年来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给传输网络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和挑战,简要选取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信息数据安全遭到极大威胁,无法保证使用安全。智能电网被多种高科技设备攻击控制,信息安全度遭到严重挑战。

(2)传输压力加大。多种业务在智能电网中广泛应用,加大了对智能电网传输容量速度的要求。

(3)不能有效支持零散业务。智能电网下各个业务体系有庞大的,也有分布零散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

(4)业务不断增大,种类数量多。智能电网已正式从数据业务为主的时代,成功转型到数据业务与TDM共存的现状。

(5)通信网络系统科技化、智能化程度低。当前好多业务工作如网络资源统计还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到数据量加大,情况变复杂时,很容易出现难以及时有效管理状况。

除了上述提到的主要问题,还要服务质量不完善:配点用电通信网络建设基础薄弱等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现有智能电网中的通信网络进行优化改进。电力企业要不断加强建设,来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

2.3数据网挑战

智能电网调度对象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将会越来越多,遇到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复杂,用户与电力网络之前的联系更加紧密,对通信体系的安全度,信息传输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列举如下:

(1)不断发展的通信要求数据网络具有更高的接入能力;

(2)对智能电网体系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监管;

(3)加强数据网安全工作;

(4)各个不同的变电站也可以进行信息数据交换;

数据网络面临的挑战虽少,也要引起重视,不断改进数据网络信息处理工作。

2.4同步网挑战

同步网指的是与智能电网同步的网络系统,有两种,频率节奏同步网和时间同步网。频率节奏同步网指的是智能电网在使用过程中各种设备的频率和电网的频率是一致的。时间同步指的是,获取时间后,及时将时间信息发送到各个系统之间。

三、通信技术目标

3.1传输网目标

为了满足广东省全省不断发展的通信通讯需要,该公司再大力做好现有电力通信网络的同时,又积极制定了绿色节能环保、实用、安全、高效为宗旨的传输网演迸发展目标,紧跟时代步伐,在电网建设过程中用节能环保、绿色、可再生的新能源。

3.1.1骨干传输网

骨干传输是电力传输中的重要内容,其情况灵活,复杂多变。主要的内容有:

(1)提高信息化水平;(2)建设完善业务感知能力;(3)建立应急管理系统;(4)建立安全防护系统。

3.1.2配电通信

在不断完善智能电网的配电通信系统,该公司做了如下努力:

(1)进行全面的网络建设,能覆盖更大更广的范围;

(2)建设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对用到的多种通信技术进行统一管理。

(3)完善用户与电网系统之间的互动建设;

(4)建立通信安全体系,增大用户用电安全程度,真正做到放心用电。

3.2阶段目标

3.2.1初级阶段

在智能电网建设初期,要加强通信网络技术的引进。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通信技术。综合综合运用各种通信技术来实现配电网络的接入。

3.2.2中期阶段

在智能电网发展的中级阶段,一方面要做好基础通信设施的完善与维护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断进行思考总结,积累实际生活中通信实例,推广有效经验,满足智能配电用电的需要。

省级用电网络的通信方向和地级用电网络的通信方向是不同的。要具体情侣具体分析,对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通信技术,促进地区用电的发展。

3.2.3终极阶段

在智能电网发展的终极阶段,要积极积累成功经验,建立完善机制,运用多种通信技术,加大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交流力度。

四、通信体制方案

4.1电力传输

智能电网的电力传输比起传统的电力传输要求更高,更高效。主配网一体化是其未来发展趋势。

配电用电实际情况复杂多变,要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各种通信技术方式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搭配使用,但是要注意不管使用各种方式,都要以经济、实用、安全、高效为前提。

4.2数据网演进

数据网有三个发展阶段,通过TDM网络传输数据、TDM集成、光纤网络传输。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优点,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4.3交换网演进

智能电网的交换技术发展较好,,使得电力交换向软交换技术进行演进,并与下层的网络体系交换,完成网络的整体演进,采用丰富多样的接入手段。

4.4同步技术

同步技术包括同步网优化、天地互洹⑵德屎褪奔渫步合一、全面建设同步网。通过这些来完成网络的演进。

4.5维护管理技术

4.5.1方向

运维技术在通信网络的演进下有了更高的要求,通信技术不仅是各专业网络管理的总和,更是运行维护的主要手段方法,包括多个层面。

4.5.2步骤

(1)实现兼容管理;(2)实现监控管理;(3)实现职称平台;

(4)与其它电力系统互联,实现统一综合化管理。

4.6技术研究

4.6.1近期研究

近期主要的研究内容有对各种光纤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研究、数据网技术研究、同步网技术研究、网络安全等等。

4.6.2长期研究

智能电网的研究宗旨是网络可控、技术融合、业务智能。渐渐开展以下研究,光传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接入网传输技术、光纤与无线融合技术、智能关键技术等。

4.7标准体系建设

智能电网体系是一个有机复杂的整体,包括综合与规划、智能发电、智能输电、智能变电、智能配电、智能调度、通信信息等,每个内容又有自己独特的层次组成,发挥作用。

第6篇:数据网络传输方案范文

随着各银行所辖业务的快速发展,银行下属的分支机构遍及各地区,为促进关于银行“三防一保”工作落实,实现现代化、高效管理的具体要求,结合现今行业发展水平,利用先进技术,采用安全可靠的设计方案,使安保监控系统音像结合,实现安防体系总控中心或分级控制中心和每个前端网点进行无缝沟通,业务指导、能够为客户提供实时的语音帮助并在出现紧急事态时提供高效、快速、可靠的语音信息沟通渠道,将音频双向对讲紧急呼叫系统集成化,网络化已是目前银行业安保工作发展的趋势和需要。

本系统根据金融系统行业实际情况,吸收了现今电子行业对语音通讯系统的广泛应用成果,充分考虑语音通讯在高防范单位对紧急事态发生时的需求,采用分布、多级式网络互联设计,基于网络架构,利用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TCP/IP网络技术,将音频信号以标准IP包形式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进行传送并支持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由总行管理中心、分级管理中心、用户客户端一网点呼叫终端模块组成,根据网点需要灵活配置的安全管理系统,是一套专门针对金融行业开发设计纯数字传输远程应急呼叫语音系统的解决方案。

由于系统采用网络传输方式,不受外界传统语音通讯线路在出现紧急情况后通讯压力大并导致短时间瘫痪的影响,增强了在处理重大事件的通讯应急手段,充分体现了银行系统安全、高效、现代的管理理念。

系统组成

远程紧急呼叫系统支持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进行多人(或多呼叫中心)同时呼叫喊话、跨区域分级呼叫喊话,可以实现多达几千个呼叫点的超大呼叫对讲系统,拥有高质量的音频、用户管理功能、系统兼容性、方便的可扩展性等众多优点,代表了最先进的语音呼叫对讲系统,为您提供了数字网络的革命性、功能齐全、性能可靠的应急语音呼叫对讲在安防系统的有效解决方案。

远程紧急呼叫系统以呼叫中心管理服务器为核心,结合技术先进的语音数字编解码呼叫终端及音频周边设备,实现了基于网络的单点对单点、单点对多点的远程实时现场呼叫、求助、广播等功能,并可与视频监控系统结合发挥巨大的优势。

系统由系统服务器、网络传输、呼叫中心三部分构成。系统服务器管理整个紧急呼叫系统,支持多级服务器级联,实现系统无限扩容。

网络传输在系统中起到数据信息传递的交通枢纽作用,与现有计算机网络兼容,可跨网段、跨Internet网络,且具有占用带宽小、实时传输快速、音频延迟时间短等优点。

呼叫中心由紧急呼叫中心、系统分控中心(可选)、紧急求助终端组成,不仅可实现紧急呼叫功能,还可实现背景音乐的播放功能。紧急呼叫中心在系统中起到值班中心的作用,可配置多个,占线时自动切换到下一个;系统分控中心是对紧急呼叫中心功能的一个扩展,采用计算机操作模式,并配置专用电子地图功能,使系统使用更加灵活、快捷;紧急求助终端应用简单的一键求助功能,如ATM自助柜台的紧急求助等功能。

系统特点

・网点电子地图

专为银行系统开发的营业网点电子地图控制软件,将营业点按省级、市级、县级归类管理,具有操作快捷、一点就通的优势。

・架构网络化

一线多用,充分利用IP网络资源,避免重复架设线路,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接入数字终端,真正实现音乐播放、系统广播、紧急对讲的多网合一。

・传输数字化

高质量的CD级音质采样传输,将音乐无损传输到音乐播放终端。

・终端个性化

远程应急呼叫系统采用基于IP数据网络,每个呼叫终端都可以有独立的IP地址,可以拥有完全点对点的呼叫(可设权限)、背景音乐自主点播。

・操作人性化

远程应急呼叫系统提供了人性化的图形菜单界面、人性化的操作,轻松简便,专一实用,提高了系统的易操作性。

・系统可扩展性

增加呼叫终端、呼叫求助点非常简单,能够持续平滑升级和扩展,降低对系统的整体投资成本,和其他管理控制兼容,可升级开发对现有视频监控系统软件的联动功能。

・工程简单化

远程应急呼叫系统工程简单,对于现在有局域网设每一个远程呼叫站点,只需要增加呼叫终端安装即可,如果没有搭建网络,数据网络的工程量也相对简单,只需要铺设网线即可,一旦建设,广播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共用,减少多网重复建设。

・有效利用带宽

采用先进的音频采编技术,系统可以在现有的任何网络中完成各种语音对讲功能,占用带宽极小。

・系统零维护

远程应急呼叫系统在物理上与网络共用,所以并不在网维护之外增加额外的维护工作。在应用上,系统可设置独立网段与计算机系统分隔,各呼叫终端的嵌入式系统程序固化,不会受到病毒感染。系统整体稳定可靠,基本没有维护工作。系统功能

・通知广播及背景音乐播放

平常能播放一些政策,性的治安条例规定和通知,可选择全部、局部、单点的播放。空闲时根据需要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真正的任意多路广播――每个终端能播放不同内容,音量独立控制。

・远程语音喊话和指挥

当发现监控视频中有可疑对象和紧急治安情况时,总监控中心(省总行)或者是分监控中心(市分行)均能实现对监控点的紧急语音信号强插,进行疏导人群或指挥现场处理工作,对可疑对象也有语音震慑作用。

・报警求助、双向语音对讲

遇有突况,群众可就近使用安装在监控点的对讲面板呼叫键,实现求助和报警。支持监控中心与监控点的全双工语音免提通话。

・现场环境监听

通过监控点的对讲面板(内置咪头),可监听现场声音。

第7篇:数据网络传输方案范文

关键词:虚拟专用网络(VPN) 发展 1. 概述 虚拟专用网络即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顾名思义,虚拟专用网不是真的专用网络,但却能够实现专用网络的功能。虚拟专用网指的是依靠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和其它NSP(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公用网络中建立专用的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在虚拟专用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没有传统专网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而是利用某种公众网的资源动态组成的。IETF草案理解基于IP的VPN为:"使用IP机制仿真出一个私有的广域网"是通过私有的隧道技术在公共数据网络上仿真一条点到点的专线技术。所谓虚拟,是指用户不再需要拥有实际的长途数据线路,而是使用Internet公众数据网络的长途数据线路。所谓专用网络,是指用户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网络。

2. VPN在企业中的主要应用2.1通过专线连接实现广域网的企业,由于增加业务,带宽已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需要经济可靠的升级方案;大中型企业、集团公司:建立全公司的的远程互联,构建内部专用网络,实现安全的intranet; 2.2企业的内部用户和分机构分布范围广、距离远,需要扩展企业网,实现远程访问和局域网互联,最典型的是跨国企业、跨地区企业; 2.3分支机构、远程用户、合作伙伴多的企业,需要组建企业专用网;四是关键业务多,对通信线路保密和可性要求高的用户,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五是已有各种远程专线连接,需要增加网络连接备份的单位。 3. VPN带给企业的好处3.1 VPN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有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通过将数据流转移到低成本的网络上,一个企业的VPN解决方案将大幅度地减少用户花费在城域网和远程网络连接上的费用。统计结果显示,企业选用VPN替代传统的拨号网络,可以节省20%―40%的费用;替代网络互联,可减少60%―80%的费用。 3.2 VPN能大大降低网络复杂度,简化网络的设计和管理,在充分保护现有的网络投资的同时,加速连接新的用户和网站,增强内部网络的互联性和扩展性。 3.3 VPN还可以实现网络安全,可以通过用户验证、加密和隧道技术等保证通过公用网络传输私有数据的安全性。随着用户的商业服务不断发展,企业的虚拟专用网解决方案可以使用户将精力集中到自己的生意上,而不是网络上。 3.4 VPN能增加与用户、商业伙伴和供应商的联系,它可用于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的全球因特网接入,以实现安全连接;可用于实现企业网站之间安全的虚拟专用线路,用于经济有效地连接到商业伙伴的用户的安全外联网VPN。 4. VPN的实现技术 4.1隧道技术 VPN区别于一般网络互联的关键是隧道的建立,然后数据包经过加密,按隧道协议进行封装、传送以保证安全性。 现有两种类型的隧道协议,一种是二层隧道协议,用于传输第二层网络协议,它主要应用于构建远程访问VPN;另一种是三层隧道协议,用于传输第三层网络协议,它主要应用于构建 Intranet VPN和 Extranet VPN。 4.2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换信息的表示形式来伪装需要保护的敏感信息,使非授权者不能了解被保护信息的内容。加密算法有用于Windows95的RC4、用于IPSec的DES和三次DES。RC4虽然强度比较弱,但是保护免于非专业人士的攻击已经足够了;DES和三次DES强度比较高,可用于保护敏感的商业信息。 加密技术可以在协议栈的任意层进行,可以对数据或报文头进行加密。在网络层中的加密标准是IPSec。网络层加密实现的最安全方法是在主机的端到端进行。另一个选择是“隧道模式”:加密只在路由器中进行,而终端与第一跳路由之间不加密。这种方法不太安全,因为数据从终端系统到第一条路由时可能被截取而危及数据安全。终端到终端的加密方案中,VPN安全粒度达到个人终端系统的标准;而“隧道模式”方案,VPN安全粒度只达到子网标准。在链路层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加密标准,因此,所有链路层加密方案基本上是生产厂家自己设计的,需要特别的加密硬件。 4.3 QoS技术 通过隧道技术和加密技术,已经能够建立起一个具有安全性、互操作性的VPN。但是该VPN性能上不稳定,管理上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这就要加入QoS技术。实行QoS应该在主机网络中,即VPN所建立的隧道这一段,这样才能建立一条性能符合用户要求的隧道。 QoS机制具有通信处理机制以及供应和配置机制。网络资源是有限的,有时用户要求的网络资源得不到满足,管理员基于一定的策略进行QoS机制配置,通过QoS机制对用户的网络资源分配进行控制以满足应用的需求,这些QoS机制相互作用使网络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同时又向用户提供了一个性能良好的网络服务。

5. VPN的主要作用

5.1远程访问

为克服传统远程访问的问题,推出了基于VPN的远程访问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这种方案充分利用了公共基础设施和ISP,远程用户通过ISP接入Internet,再穿过Internet连接与Internet相连的企业VPN服务器,来访问位于VPN服务器后面的内部网络。一旦接入VPN服务器,就在远程用户与VPN服务器之间建立一条穿越Internet的专用隧道连接。这样,远程客户到当地ISP的连接和VPN服务器到当地ISP的连接都是本地网内通信,虽然Internet不够安全,但是由于采用加密技术,远程客户到VPN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是安全的。 5.2远程网络互联

基于VPN的网络互联已成为一种热门的新型WAN技术,它利用专用隧道取代长途线路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两端的内部网络通过VPN服务器接入本地网内的ISP,通过Internet建立虚拟的专用连接,如图2所示。特别是宽带网业务的发展,为基于VPN的远程网络提供了廉价、高速的解决方案。这种互联网络拥有与本地互联局域网相同的管理性和可靠性。 5.3网络内部安全

与Internet上的应用类似,内部网VPN也有两种应用模式,一种是基于VPN的“远程访问”,另一种是基于VPN的“网络互联”,如图3所示。此外,VPN也被用于两个主机之间的安全连接,如服务器之间的连接。

第8篇:数据网络传输方案范文

[关键词]VoLTE;城区;语音性能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120-01

LTE技术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演化来的,数据传输效率以及频谱效率均得到了很大提升。伴随着LTE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4G网络基本上能够满足用户们的高数据要求,但是LTE的语音业务水平仍然有待提升。现如今VoLTE受到了相关人士的普遍关注,人们目前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VoLTE语音质量能够提升到哪个层次,所以我们需要非常客观地对VoLTE语音性能做出评估。

1 VoLTE语音性能相关因素

LTE网络是一个全IP的网络,只能提供分组域业务,在LTE网络全IP环境下实现VoIP(VoiceoverIP)服务(即VoLTE),接人侧主要由EPS系统提供承载,核心侧由IMS系统提供业务控制,此外由PCC架构来实现用户业务QoS控制以及计费策略控制。网络架构上的变化,使得VoLTE相比CS域通话,时延更小,吞吐量更高。下面分析VoLTE的关键技术和语音性能相关因素。

影响VoLTE语音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时延、抖动(时延变化)、丢包率(差错效应)、编码技术、带宽等。

1.1时延

I)VoLTE的业务流程

通过分析下图中的相关信息,我们不难发现,首次使用EPS系统的用户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才能实现端到端的VolP业务。

VoLTE语音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2)时延分析

在VoLTE通话过程中,把数据从发送地传送到目的地需要一定的时间,节点在交换信息过程中就会产生时延。端到端的时延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一是语音的端到端网络传输时延;二是包转化时延,即语音编解码器处理语音信号所

引起的算法时延;三是编码过程及将话音采样包发往分组网络时所引起的处理时延;四是用来克服数据包到达时间差异的抖动缓冲时延。时延严重影响语音的重现,因此降低时延对提高VoLTE网络质量至关重要。

1.2时延抖动

所谓的时延抖动就是指时延的一系列变化。通常情况下,出现抖动的原因是网络中的缓冲或队列导致数据包到达的时延不同,进而使得声音断断续续,直接关系到语音通信质量。通常采用抖动缓冲技术来消除时延抖动:在接收端预留一个抖动缓冲区,当语音数据包到达时,先暂存在缓冲池中,等各包的时延基本一致后,再将语音数据包从缓冲池中平滑地取出,经解压后播放给收听者。抖动缓冲技术在一定限度内可以有效地消除话音抖动,但也相应增加了网络时延。所以缓冲世界大小是个关键,应该在延时和丢包之间取得平衡。

1.3丢包率

所谓的丢包现象就是语音包由于一些原因被丢弃,进而影响语音通信质量。发生丢包会直接导致声音的间断,丢包率较高时就会严重影响语音通信,为人们所不能接受。丢包原因可以归结于以下两方面:一是话音包在传输过程中遭到破坏,由于传输损伤、网络拥塞、超过生存周期等,造成丢包。二是由于延时过大,超过抖动缓冲处理能力而被丢弃。如果由于终端的带宽不够造成包丢失,可以考虑比较适合的语音编码方式来进行通信;如果是中间路由器堵塞,解决措施有:采用对丢包不明显的语音编解码器、丢包补偿、自动选择中间路由。

1.4编解码

语音压缩编码技术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信道带宽,以较少的带宽产生较低的时延,不同的编解码技术特性不同。

2 模拟场景建立及仿真分析

2.1场景的描述和特性分析

为了能够更加真实的评估出VoLTE在复杂城区的语音性能,我们需要先模拟一个较为真实的繁华城区场景,模拟城区中需要有居民楼、商场、人群以及树木等,并且建筑物均以高层建筑为主,按照密集城区的定义,楼房平均高度大于30m,平均楼距为10一20m,基站附近的建筑物较为密集,部分建筑物庞大,存在地下商城和停车场。场景里,用户随机地分布在户外、室内、街道等处。

2.2小区在不同容量取值和不同配置下的语音性能仿真及结果分析

LTE网络的语音业务是通过在共享信道上传送IP数据包来实现的,存在延时、抖动、丢包等问题,而在以往的电路域语音和固定电话系统对这些问题并敏感,因此以前的语音评测机制,如PSQM、PESQ等方法就不再适用于LTE系统。这些方法不能反映出时延、丢包等带给数据网络的影响,知识从收发信号差异的角度分析网络的语音问题,而E-Model方法克服了这些缺点,能够很好地适应数据网络中的语音性能评估。

针对数据网络的损伤因素,采用以离散时间为基础的NS-3作为网络仿真工具,在其上的LTE模块中进行实现仿真,并通过仿真脚本设置仿真场景。核心调度器会对一个个经过编码的语音包进行版持续调度,并在一定的容量下仿真出语音数据包的时延和丢包率。

下面是小区在不同容量取值和不同配置下的语音性能仿真结果分析。

(1)使用G.711音频编码器时,对于5MHz的信道带宽,当连接时延为100ms时,单向时延已经远超150ms,而MOS也只有1.75。对于VoIP呼叫来说,这已经是不可接受的性能评价。当把信道宽带增加到10MHz时,提高了网络性能,但由于小区只有300个用户,资源没有得到高效的分配。使用G.723音频编码器时,对于5MHz的信道宽带,即使使用150ms的连接时延,单向时延和丢包率都很小,网络性能非常好。

(2)使用G.711音频编码器时,对于10MHz带宽,如前面情况,MOS为不可接受值。因为增加连接时延不可取,因此音频编码器的比特率必须降低。而20MHz带宽在600用户下却能提供高品质的网络性能,又一次说明,增加信道带宽可以提升整体性能,但由于低效率的资源分配也使得这成为不实际的选择。

使用G.723音频编码器时,对于10MHz的信道带宽,在600用户下,仍然可以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

(3)在20MHz信道带宽和G.723编码技术的条件下,1200个用户的MOS值超过4,从而也验证了VoLTE可以提供相当甚至优于“电信级”的语音服务。

3 结语

通过分析VoLTE关键技术和语音性能相关因素,针对密集城区的繁华街道场景,在一定的并发用户数下结合带宽、编码对时延、丢包率等话音质量相关因素进行仿真,并应用E模型工具,对语音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20MHz信道带宽和1200个并发用户的条件下,VoLTE可以提供相当甚至优于“运营商级”的服务体验。从而为后续全面部署VoLTE提供参考。

第9篇:数据网络传输方案范文

关键词: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关键技术;发展远景;4G移动网络

1 5G移动通信概念

随着通讯技术体系的不断健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从原先的2G移动通信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逐渐发展到现阶段的4G移动通信技术,其整体发展速度较快,满足了现阶段社会生活的发展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通信技术的要求将日益严格,为了应对未来复杂化市场发展环境的需求,必须进行新型移动通信技术的分析,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性发展。

5G移动通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移动通信系统。通过对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确保移动网络的高效化、智能化、自动化,该技术具备成熟的无线传输技术系统,其数据传输速度更快,通信信号更加稳定,能够进行不同频段资源的有效性利用,相比于4G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具备更强的信号覆盖广度,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生活及工作体验。

2 5G移动通信发展状况

(1)综合来看,5G移动通信技术将是未来移动技术发展的主流,相比于2G、3G、4G移动通信模式,5G移动通信技术具备更强的资源利用效率,相比于4G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具备更高的传输质量,其整体安全性更高,具备更好的信息传递时效性,其信息整体覆盖能力更强,提供给用户更好的移动通信网络体验。

为了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的要求,5G移动通信技术需要具备更加科学及完善的通信网络,从而适应未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整体来看,4G移动通信系统为5G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相比于目前主流的移动通信技术,5G技术具备更加广泛的网络覆盖范围,其整体通信系统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能够满足大规模传输数据吞吐的需求。通过对5G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有效解决4G数据网络传输速度慢、收费高、网络不稳定等问题。

(2)相比于移动通信2G技术、3G技术、4G技术,5G通信技术具

备更强的网络应用性能,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完善移动数据网络体系,实现网络信号整体覆盖性的提升,满足无线移动网络的构建要求。5G技术具备更高的应用灵活性,能够根据运营商的不同管理需求,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性调整及分配,实现网络通信运作成本及能源消耗状况的分析,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运作。

随着未来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必然面临着巨大的技术变革挑战,5G技术的应用,对移动网络整体性发展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随着5G通信技术体系的不断健全,其传输速度水平、信息吞吐率、网络传输质量必然能得到较大的提升,随着5G网络通信环境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5G应用业务必将得到普及,比如3D虚拟交互业务、3D虚拟游戏业务等,随着这些业务体系的不嘟∪,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移动通信业务需求。相比于传统的通信技术,5G技术实现了物理传输体系的健全,实现了不同用户、不同区域、不同天线等环节的网络发展要求,有利于优化移动网络平台架构水平,增强其整体性能。

(3)为了适应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要进行全网络覆盖5G技术的应用,确保其移动网络的全面性覆盖,有利于为各种无线互联业务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进行新型接入网架构的应用,进行网络整体组织架构的优化,实现整体建网效率的提升,进行绿色无线接入网构架模块的优化,实现移动网络通讯干扰状况的降低,有利于降低移动通信的整体运作成本,实现移动通信整体维护水平的提升,该技术具备良好的可配置性,通过对网络运行压力的分析,进行网络资源的实时性调节及配置,降低通信能耗水平。

3 关键技术应用方案

(1)5G技术实现了异构超密集部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解决一系列超密集异构网络部署问题,实现节点距离半径的缩短,实现整体数据量容纳空间的扩大,实现节点数量的增大,提升了部署密度的分析效率。在未来移动通信发展模块,其节点部署密度必然大大超越现阶段通信技术的节点部署密度,实现节点距离的减少,满足超密集异构网络的数据传输要求,避免出现一系列的多覆盖层次干扰性能问题,为了实现5G技术的有效性应用,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模块,必须进行异构超密集部署技术的优化,实现组网模式、接入技术模式、防扰乱模式等的协调。

在移动通信网络运作过程中,自组织网络SON模块扮演着重要的发展地位,通过对该技术模块的应用,能够为通信网络提供持续性的部署及维护,这需要进行专门工作岗位配置,实现该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确保移动网络的顺利开展,实现资本、人力、物力等成本的控制,有利于提升通信网络的整体运作效率,实践证明,通过对SON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解决网络的智能部署问题,实现其整体智能维护效益的增强。

相比于4G通信网络结构,5G通信网络技术具备更加复杂的网络架构,其网络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进行SON发展技术的优化,实现其自组织网络体系的健全,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解决多层交叉网络协同问题,充分大会SON技术体系的积极作用,满足未来新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

(2)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SDN技术扮演着重要的移动通信工作地位,这是一种软件定义网络技术,通过对中心控制器的使用,实现不同类无线网络的同步性运作,满足无线资源的管理要求,让复杂化的设备操作变得易于上手,相比于传统的通信网络控制及管理技术,SDN技术具备更好的移动通信控制管理效益,为了提升未来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效益,必须进行技术切换环节、资源分配环节、实时监控环节等的协调,满足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需求。

M1M0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基站传输系统模式,该技术具备较低的抗干扰性,其数据整体传输效率低,具备较低的空间分辨率,通过对这种技术的大规模集成性利用,可以满足不同基站及线路数据传输的要求,能够进行移动通信信号的实时性接收。目前来看,该技术应用体系尚不健全,其依旧存在数字编码、信号检测、信号通道模拟等环节上的问题,为了满足未来新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必须进行M1M0技术问题的解决。

(3)为了适应5G移动通信网络的复杂性工作需求,进行全双工技术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从而实现信息的双面性传输,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能够进行数据信息的同时间段、同频率的双向传输,其突破了传统单向数据信息传输的局限性,有利于进行移动通信资源的节约,有利于频谱资源利用率的增强。通过对这种技术方案的优化,有利于实现网络传输数据模块、发射机发射数据模块、接手机接收数据模块等速率的提升,通过对抗干扰技术及双全工技术的协调,有利于适应新型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要求。

滤波器组是多载波技术的关键应用模块,通过对多载波传输途径的应用,进行多载波模式的有效性调制,解决无线网络设备间的干扰问题、频谱传输问题、多径衰落问题等,为了适应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要求,必须进行原始及调制滤波器的协调,实现其与频率响应特性的一致性,实现滤波器设计方案的优化。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通信市场需求,必须进行新型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以适应复杂化的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余莉,张治中,程方,等.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体系架构及其关键技术[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