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传播的基本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提档升级。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现代信息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在商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提升了商业推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通过海量的信息筛选,可以实现信息交流的精准定位。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
一、移动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作为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一场深刻的革命,移动互联网技术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是多方面的。现如今,每当我们打开网页或者手机,总会出现和自己相关的信息和产品,信息的精准推送,极大提升了我们消费的便利性和主动性。移动互联网依托客户基本数据,进行专业化的筛选和分析,分析推导出信息利用的有效途径,并且进行专门性的推送,并将大数据信息作为制定决策和执行计划的基本依据。在我国《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行动纲要》中,就明确指出了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必要性,要通过移动互联网数据分析和处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机制[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思想日趋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思想动态和需求进行精准分析,进而实现教育信息的有效推送,是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对大学生的影响
1.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
与传统时代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实时、快捷的特点,利用移动互联网,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同时获取信息也变得更加高效。传统的信息传播形式较为单一,并且大多为线性传播,移动互联网使得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并且具有多面性的特点,同时,传播的内容也由传统的文字向多元化转变,包括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大学生在获取信息的时候也从原来的被动获取变为现在的主动搜索,并且搜索速度也在不断的提升。
2.大学生的交流方式有所改变
传统的交流方式主要包括信件、电话、电报等,在当今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的实时沟通工具不断涌现出来,大学生一般应用较多的主要有微信、微博、QQ等,这些实时沟通工具大大提升了沟通的效率,也极大地提升了人们之间沟通交流的频率。同时,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了一定的个人空间,在这个虚拟的个人空间中,大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3]。
3.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发生改变
在移动互联网产生之前,大学生的主要学习途径就是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自己从书本中获取的知识,学习的途径较为单一。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变得非常丰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海量的信息都集中在小小的移动终端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来自由选择相应的知识进行浏览和学习,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习惯。
三、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开展路径,也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果。
1.?D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丰富教育途径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这种教育方式虽然有效,但是方式略显陈旧。在移动互联网视角之下,应该将思想政治的教育途径进行丰富和扩充,利用先进的移动互联网传播途径,不断创新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渠道[4]。具体来说,学校或者老师应该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点,找到与学生之间的最佳沟通方式,使沟通的效率得到提升,然后老师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其中,使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完美结合,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另外,在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作用。单纯依靠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如果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将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巨大提升。
2.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与传统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巨大的优势,比如信息量巨大、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多样化等优点,这些特点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较大的应用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把思想政治的基本知识全部上传到平台之上,以供大学生随时浏览和学习,由于新媒体平台具有十分优越的便利性,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避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繁琐,使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利用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方式不具备的优势,但是,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自身的特点,包含海量的信息,其中难免会有部分信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利。所以,学校应该强化对于移动互联网利用过程中的监管,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质量。
旧的正在逝去,新的蓬勃发展。更新换代,波谲云诡。兴奋与焦虑、希望与迷茫,我们所处的21世纪,充满了不确定性。
大的方向已经显露端倪。互联网+、工业4.0、供给侧改革,都是与产业有关的。中国正在迎来一次史无前例的产业革命或者产业震荡。几乎所有的产业,都无法逃脱这一次产业的大洗牌。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变化,抓住这次产业革命的机会,将会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优势,而如果不进行变革,一定会被市场所淘汰。
但是,如何适应变化?如何抓住机会?这是首先要面对的挑战。传统产业所习惯的套路与模式确实逐渐失效,新兴的互联网主导的商业模式虽然大踏步迈进,却各领两三年。互联网领域有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叫做试错。试错也就是说,到底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不清楚,互联网的发展也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
如果不改变,一定会被淘汰。面对传统企业来说,最困扰的是互联网也并不成熟,互联网本身的发展也在试错。到底如何适应互联网?到底如何改变自身?这首先是一个答案并不清晰的问题。
绝大部分传统企业都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压力,都在思考如何创新转型;一些走在前沿的企业,虽然已经根据现阶段互联网的变化进行了调整,但随着互联网的迭展,却忽然明白,这些变革很快会过时,解决不了企业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问题。
其实对许多互联网创业企业来说,也同样面临着困惑。看起来很有想法、很有新意,或者说能够体现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的项目,在市场上并没有产生足够的反响;甚至费了无数心血,只能苟延残喘,以至血本无归。
我的观点是,正在进行的这场产业变革,是工业革命之后最重大的一次革命。到底如何在这次大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该说目前并没有成熟的案例可以借鉴。虽然有一些企业取得了阶段性小胜,但是,面对更大的新的技术变化,这些小胜也很快会被更新的模式所替代。此外,还有更多的企业停留在对互联网新的模式的简单模仿阶段,认为只要学习互联网的招数,就能让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中找到生机,这更是彻底错误的想法。
我的看法是,互联网所带来的产业变化,是一场系统的整体革命,绝不是某些局部的改良。企业要适应互联网的变革,必须进行数字化的再造和重构。对企业来说,最困难的是,这场变革刚刚开始,还处在过程中,新的格局还未成型。因而,在目前的产业震荡阶段,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互联网变化的基本逻辑,准确地判断数字化转型的大方向,针对企业具体的特点,明确发展的思路和模式,不断推进数字化的进程。
创意传播管理模式,讲的就是互联网变革的基本逻辑。服务化是创意传播管理的核心概念。服务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基于互联网的逻辑,对企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的概括和分析。这本书就是基于创意传播管理的理论方法,通过服务化的分析,结合许多代表性的案例,让大家了解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大家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
这本书中有案例,有招数,但是这些案例的分析不是就事论事,这些招数不是杂乱地堆在一起,而是通过让大家了解互联网变迁的规律和方向,带着读者分析这些案例的价值和不足,把握各种招数的综合运用,推动各位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企业如何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思路和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产业升级;传统媒体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1-0061-02
2015年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提出“互联网+”计划,旨在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促进其与现代化制造业的联系,从而促进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更好的指导互联网企业开拓市场。将“互联网+”纳入到国家战略发展的范畴,能够为相关领域发展指明正确方向。
1 “互联网+”内涵
“互联网+”属于新型经济发展形态,能够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传统产业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进而全面优化生产要素,并重新构建商业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开展“互联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促进传统产业与网络的融合,实现社会经济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 1 ]。“互联网+”计划以互联网技术作为主要依托,可将其分为2方面内容。其一,将“互联网”与“+”区分理解,“+”号即表示其他传统产业;其二,将“互联网+”看作整体,则表示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实际上,“互联网+”能够利用大数据的整合,来进一步理顺国家经济发展中各个产业之间的供求关系,不断为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进而来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2 “互联网+”特点
2.1 外在表征
要想深入贯彻“互联网+”计划,需掌握其特点。从外在表征上看,“互联网+”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完成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交换。由于信息不对称可造成供求关系混乱及生产效率降低等问题,因此需要“互联网+”计划加以干预,转变信息孤立的不良影响。现阶段,我国金融、物流、医疗、交通等产业与互联网的联系日益密切,若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外在推动力,则能够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2 ]。例如,苏宁作为传统电器商,通过设立苏宁易购,在实现商品信息的全面展示的基础上,也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方便。2014年,我国阿里巴巴企业在美国上市,也充分说明了电子商务产业未来的潜力。同时,途牛网、快滴打车、余额宝等应用软件的大力发展,为我国旅游、交通、金融等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契机。
2.2 深层目的
推行“互联网+”计划,深层目的在于通过互联网充分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开发各个产业的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激发相关产业的生产活力,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将传统产业进行互联网化处理,能够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会服务为前提的新型服务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实际上,“互联网+”商业发展模式立足于网络流量,并在使用过程中将流量逐渐转变为现金流。为此,“互联网+”计划推行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吸引消费者关注,成为关键点。因此,要在不断掌握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对成产方式进行调整,并整合资本运作模式,在新型消费模式中添加根本更多消费者需求元素,使传统行业更具互联网思维。
3 传统媒体推行“互联网+”计划的主要路径
在传统媒体中推行“互联网+”,可产生较强的外在发展动力,从而为媒体行业转型发展提供方向和契机。同时,也能有效刺激内在需求的不断转变,成为媒体行业实现产业转型的主要途径。在对传统媒体进行产业调整时,面临较大困难,主要制约因素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立足于实际,从以下3个方面分析传统媒体推行“互联网+”计划的主要路径。
3.1 智能升级:深入挖掘信息价值,努力消除行业间的壁垒
互联网自身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网络技术上,更源自于消费者在线数据的不断累积。也就是说,传统媒体行业在探讨“互联网+”发展模式时,要将其作为主要引擎,为自身改革、创新奠定基础,并在此前提下充分挖掘用户数据,利用数据价值实现智能升级。为此,要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严格按照用户网络数据制定计划,例如在线时长、跳转记录等。对用户的主要搜索内容进行掌握,并对主要媒体应用的下载量、评论数、转发量进行分析,总结用户偏好,从而使媒体传播更具针对性。智能媒体互联网化能够促进信息交流、共享及传输,但是其意义不仅在于此,更重要的是其能够对信息进行深层度处理,并在维护信息交流安全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信息资源,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可能。
3.2 运营升级:促进运营策略转变,充分提高经营水平
网络技术下,之所以会产生大量信息资源,主要原因在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便捷、传播成本低,因此“互联网+”模式更强调“注意力”[3]。现阶段,很多用户在阅读互联网新闻时,不需付费,媒体则利用增值服务、“二次买卖”来获得更多收入,也就是说,只有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体,才能在免费阅读模式下获得利益。因此,媒体行业要对用户群体偏好进行了解,从而使广告推送更具针对性。例如,对一位经常阅读时尚类新闻的用户推送化妆品和服装广告,显然会有更为显著的广告效应。
3.3 服务升级:以用户为中心,建设个性化新媒体
满足用户实际需要,是传统媒体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前提,也是新媒体产品开发的主要落脚点。传统媒体产业主要以提供大众化信息资源为主,但是在“互联网+”模式下,其要求传统媒体进行不断转变,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宗旨,为用户提供差异化信息供给,不断丰富服务方式。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络)要使传统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功能外,更能满足用户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需求进行引领,深入挖掘媒体行业服务的主动性和潜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详细记录在线用户历史数据,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例如,2015年羊年春晚中,推出“微信摇一摇”功能,在为全国观众送去拜年红包的同时,实现手机与电视、用户与媒体的互联,改变被动观看春晚的习惯。
4 结论
总理在2015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进一步重申,要降网费、提网速,并强调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时,应将公共服务放在首位。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应不断进行完善和整合,从而为“互联网+”计划的推行夯实基础。从实践经验来看,“互联网+”在推动产业整合、升级和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时期新的发展背景下,要将“互联网+”计划作为重点扶持项目,进一步发挥其实际效能。
参考文献
[1]郑志来.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基于“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视角[J].财经科学,2015,13(5):34-43.
关键词:互联网 整合营销 推广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278-02
一、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现状概述
近年来,在网络营销实战中,网络营销方式早已从单一的条幅广告、网络推广等简单方式跳脱出来,过渡到了网络营销的组合拳阶段,即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阶段。然而,很多企业在网络营销实战中并不能真正的理解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更不用提充分的利用它来为自己实现市场价值,塑造企业竞争力了。
(一)我国网络营销互联网环境概述
1、网民规模世界第一,且仍有巨大增长潜力。截至2009年12月,美国、日本和韩国互联网普及率分别达到74.1%、75.5%和77.3%,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虽已达到3.84亿人,较2008年增长28.9%,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22.6%提升到28.9%,但我国网络普及率差距还很大,未来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网民结构进一步优化,覆盖各类型消费人群。从年龄结构上讲,3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占比攀升,整体占到网民的38.5%。这部分人群更为成熟,消费能力较强,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重要用户群。
从学历结构上讲,中国网民群体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渗透。2009年。小学及以下网民群体增速超过整体网民增速,目前占到网民整体的8.8%,年增幅3.4个百分点。高中学历网民占比也略微提升,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继续降低,网民学历结构更为均衡。
从职业结构上讲,2009年,中国学生网民群体占比明显下降,这一变化显示出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更加成熟,商业价值日益提升。同时,无业人员、农民群体等网民比重也小幅增长。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开始使用互联网。
(二)我国网络营销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网络营销定位模糊,没有对受众进行细分。在传统的市场活动中,大部分企业都已经习惯于对市场进行细分,对受众进行分析,而网络营销则因为其受众的广泛性,使得大部分企业在制定网络营销计划的时候,都没有考虑自己计划的针对群体,一刀切的执行,这样,不仅导致大量资金的浪费,也没有起到网络营销应有的作用。
2、网络营销手段单一,以Email营销为主要推广手段。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基本上都是运用电子邮件营销的,大量运用电子邮件进行营销,目标用户不明确,而好多人都对不适合自身需要的邮件非常反感。这样不但效果不佳,而且还有可能会给企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应用的日新月异,企业在网络营销实践中很难精通于各类网络应用。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网络应用也成为网络营销的一个难题。
3、网络营销效果评估缺乏一个科学的标准。一些企业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对网络营销的效果进行评估,或者不知道怎么评估。这样势必造成企业在网络营销活动中的盲目性,更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其网络营销计划。而另外一些企业虽然有做网络营销效果评估,但是评估标准依然是早期的点击量、浏览量等数据,并不能契合当前逐渐以WEB2.0为主流的互联网。因此必须设计一个科学的评估标准。
二、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基本理论概述
(一)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的概念、内涵与优点
概念:是利用互联网特性和技术,更加有效、高性价比地完成整合营销计划,从而精准地实施营销策略,实现企业营销的高效率、低成本、大影响。它有三方面的含义:(1)传播资讯的统一性。即企业用一个声音说话,消费者无论从哪种媒体所获得的信息都是统一的、一致的。(2)互动性,即公司与消费者之间展开富有意义的交流,能够迅速、准确、个性化地获得信息和反馈信息。(3)目标营销,即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都应围绕企业目标来进行,实现全程营销。
内涵:(1)营销即推广,通过深度沟通,达到与消费者共同利益的最高点,并最终成为消费者的朋友。如果企业仅仅重视单方面的营销推广,而缺少与目标群体的良好沟通,营销的价值则难以实现。(2)全面整合优势资源即充分利用一切消费者可接触的渠道实现营销传播,达到广告、公关、活动、终端促销等多种营销手段的整合运用,以及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介的交叉立体传播,力图全面覆盖并深刻影响目标消费者的思想及购买行为。(3)建立与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
优点:(1)易获取客户行为资料。(2)推广渠道多样,容易与客户建立关系。(3)覆盖群体广,传播效率高。(4)营销对象易于传播,成本低廉。
三、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策略分析
(一)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与传统网络营销的区别
如果说传统网络营销是以数据(信息)为核心,那么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便是以人为核心,旨在为受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
(二)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思路概述
(1)对目标消费者的整合,即细分消费者市场,分析总结消费者的心理特征,预测消费者的未来行为。(2)对执行主体内外职能部门的整合,即协调执行主体各职能部门在推广过程中的行动,保持步调一致。这里要注意的是,外部利益相关者在推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会极大地影响到推广的效果,所以在整合过程中必须考虑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影响。(3)对推广对象形象的整合,即在营销目标确定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消费者整合的结果,按照受众心理特征对推广主体进行恰当的定位,树立针对性的形象,并根据受众反馈做适当的调整。(4)对推广渠道的整合,即寻找合适的推广工具并充分发挥各种推广工具的优势,相互配合,协同推广。(5)营销核心的整合。即确定营销的核心思想和核心方法,包括市场推广的口号、产品的整体特征等的统一,其整合核心必须明确、清晰和一致,并且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
(三)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步骤探究
第一步,确定营销环境。宏观方面,主要是宏观环境、行业市场等宏观因素;微观方面,则以产品分析和消费者分析等微观因素为主要内容。在这些分析中,尤以消费者分析为重中之重,即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分析受众心理特点及其行为特征,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充分挖掘客户群体的潜在价值,以便达到盈利的目标,如对Tianya的认识是“全球最大的华人社区”,Tianya的推广策略就可以结合客户对它的原有认识,制定合适的转型宣传主题。此外,必须强调的是在分析客户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客户数据库的存在,客户数据库以及数据挖掘技术是精准定位消费者,准确制定营销策
略的科学依托。
第二步,确定整合思路,明确整合核心。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同一个阶段整合的核心只能为一个,过多的整合核心不但会使整合营销推广的目标不明晰,而且还会降低整体的营销效果,更会使下属部门和渠道商感到无所适从。同时传递过多的信息,未必能带来预期的好处,相反还不如只传递单一信息的效果。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要做到消费者对其传播信息印象深刻,确定单一的整合核心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这里的整合核心,包括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口号、统一的产品特征等营销推广活动的总体属性。比如北京奥运会在整个过程的宣传中,始终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宣传口号,就是一个核心的典范。
第三步,选择推广渠道,制定执行方案。推广渠道的选择,既要根据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的目标,也要根据各类推广渠道的特点,做到针对性强、宣传力度大。如欲推广网络游戏的公司可以在网游门户网站上网络广告,因为这类门户网站聚集了相当多的网游玩家;又比如销售音乐光碟的公司可以在音乐时尚论坛、音乐人网站和音乐生活杂志上广告。这样做有几点好处:目标群体比较集中,推广成本比较小,推广效果也比较显著。最忌讳的是选择过多的推广渠道,拉长拉大推广的战线。
第四步,落实活动方案,获取客户反馈。在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过程中,保持与客户的紧密联系,形成积极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建立客户数据库,导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做好接触管理的工作。比如通过E―mall或者免费电话回答客户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客户资料库;再比如通过论坛、SNS等虚拟社区同客户实时交流,建立进一步关系等等。
第五步,评估推广效果是否切合预期。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活动的效果评估,不能仅仅以财务指标上的变化来衡量推广策略是否成功,因为财务指标定量分析了公司的财经营状况,却难以定性地分析传播的效果。同时也不能依靠传统的流量等数据来评估,因为当今时代已经不再是单一网络广告的时代,而是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要客观准确的评估推广效果,就必须结合活动数据和市场调研来进行,评估要从传播的周期和公司的未来发展目标入手,尽量做到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
最后一点要说明的是,当一次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活动成功实施之后,很可能会很快就进入下一轮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活动的制定,应当指出的是以前所传播的信息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扎根并形成了一定的概念,完全抛弃过去的推广历史而随意制定不相关的传播策略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和未来的发展状况。从另一个意义上说,这也体验了整合营销推广的历史传承性。
参考文献:
1.杨益.如何做好互联网营销.IT时代周刊.2009(16)
2.刘浩.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发展中的困惑与对策商业营销,2009(11)
3.冯智杰.互联网整合营销传播实施战略浅析商业研究,2004(3)
4.张艳.基于web2.0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探析经济管理,2007(4)
城市旅游是指以现代城市为依托,以城市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特有的人文景观为吸引要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及推动,中国国内旅游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化产业,旅游产业支柱作用也更为明显。2014年2月24日,国家统计局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有关“交通、邮电和旅游”内容显示,2013年,国内游客32.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国内旅游收入26276亿元,同比增长15.7%。旅游业在质和量的发展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旅游资源的整合及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呈多向度发展。作为新兴旅游方式的城市旅游,更是未来提升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之一。
1.1 城市旅游作用
旅游业,有着“无烟工业”之称,具备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优势。它是未来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之一。
1.2 城市旅游宣传形象
城市如果缺乏鲜明、独特、整体性的旅游形象,是难以吸引旅游者的,城市形象的建设势必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例如,江城武汉、春城昆明、日光城拉萨等。这些城市的宣传中,无不将地方特色与城市形象紧密结合。城市形象是城市内在本质与外部文化在城市表现形态上最客观、直观地反映。这种反应能对旅游者产生心理影响。城市旅游与信息产业息息相关,就广义而言,城市本身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我们常可以看到以城市特色旅游为题材的广告或宣传片在影视、报纸杂志、互联网进行播出。这些,皆为树立城市形象推广城市旅游发展为目的。
2 基于互联网传播特点的城市旅游应用
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稳定式增长及互联网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应用已逐步渗透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就目前而言,互联网传播是城市旅游宣传推广的最好渠道之一,包括城市宣传,形象树立、景区推介、旅游服务等功能。与此同时,城市旅游发展原有的传统商业模式在互联网规模和技术的冲击下,逐渐发生了新的变革。各个城市、旅行社、在线旅游运营商纷纷推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城市旅游产品和服务。
2.1 互联网传播的特点
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传播媒介,从其传播方式和应用方式而言,其特点包括:1)迅捷性强,互联网媒体传播速度快捷,信息来源广泛,互联网媒介可以随时和更新信息,同时互联网媒介的刷新更换功能比传播媒体的信息传递速度更胜一筹。2)传播性广,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和信息接收的全球化。这一特征,更有利于宣传城市的旅游品牌和形象建立。3)多媒体化,在城市旅游形象的传播中,多媒体信息展示可以更好地将城市形象以可视化、直观化传送多感官信息展现给浏览者,让其通过互联网更为直观地感受城市特色和形象。4)交互性功能实现,交互性是互联网媒体的最大优势,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信息传播,而是信息的互动传播。
2.2 通过互联网提升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力
信息是城市旅游发展的关键,旅游城市的选择主要是由城市信息传递而引起的旅游者兴趣完成。旅游信息化建设有两个基本思路,一是基于旅游者先验性信息需求的满足而构建旅游咨询系统。二是基于旅游者对于旅游服务信息化的要求而增加信息化手段在旅游服务中的应用。
2.3 城市旅游服务在互联网应用的表现
城市旅游服务在互联网应用是由浏览到点击的进一步行为。其表现主要包括“览”“游”“食”“住”“购”“娱”几个方面。例如,访问者通过浏览网站了解旅游目的地城市相关信息,通过旅游门户网站搜寻该城市车票机票预订服务、通过网站预定住宿场所、制定旅游行程安排、搜索该城市特色饮食,并通过页面进行操作完成服务。
3 基于互联网传播特点的城市旅游应用视觉设计
由浏览到点击,由点击到操作的系列应用行为,需要功能开发和设计人员就视觉设计和行为设计进行仔细研究。应用界面的载体是HTML页面,在应用的视觉设计中,需要遵循页面设计的规律性。使用者通过用户界面来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传递。并得到最终应用结果。这些研究主要包括:界面直观、信息明确、数据详实、处理迅速等特点。
3.1 基于用户使用的设计思考
优秀的应用界面应该是直观的、为用户熟悉的界面。应用的视觉元素需要符合大多数使用者的操作习惯。作为用户界面设计者而言,应该在应用程序设计的开始,就予以足够重视。目前,国内城市旅游应用开发商在设计过程中很注重应用的开发技术及业务功能,而往往忽略了使用者对用户界面的需求,影响应用的易用性、友好性。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用户界面就是他们对一个产品的全部了解。
3.2 设计原则
以功能实现为目标的界面设计。最基本的性能是具有美观性与功能性,通过界面设计,将信息顺畅明确地传递给用户,是其存在的基础与价值,由于用户的知识水平和文化背景具有差异性。因此,界面应以通俗化,客观化来传递信息。在国内两大旅游门户网站去哪儿网、携程网的首页设计中,均将旅游服务应用放置于首页最核心的部分,通过左侧菜单栏,将应用以列表形式展现。方便浏览者直接使用该应用服务。
3.3 应用功能与视觉设计结合探讨
在确定应用功能后,页面的视觉设计值得界面设计者思考。
(1)视觉元素统一性。应用界面涵盖了视觉传达元素的大部分内容。包括界面布局形式、界面主色调、字体类型、字体大小、字体颜色、界面交互方式、界面功能分布、界面输入输出模式。应用界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个元素不符合使用习惯、都将会降低使用者的认可度,甚至导致使用户放弃使用。围绕基本视觉元素所要达到的界面设计目的是让用户能够产生信任感、提高应用效率、同时易于操作使用。统一性是优秀界面必须具备的特征。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会在一个界面中完成信息提交和处理,这个过程通常会在两到三个页面的操作中完成。所以必须保证视觉元素的统一性。
(2)特色图形创新性。图形元素的视觉表现形式在互联网旅游应用中不光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几何或抽象图形,更应该是具有象征暗示应用意义的图形图标或城市特色的创意图形再加工。这种再加工,将应用的功能性与艺术性、创意图形与城市形象相结合,这种结合的优势显而易见,可让使用者更好地了解城市特色或城市文化的象征,使旅游者在使用中形成新的认知。
一、品牌建设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企业品牌建设是企业围绕品牌设计、宣传推广、品牌维护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企业品牌建设在企业发展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清晰定位,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企业品牌是企业形象的重要代表,是企业产品和服务品质的象征。对企业品牌进行清晰正确的定位,创建独特且易于记忆的品牌,并将品牌定位信息对外传播推广,在用户意识中树立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清晰定位,保证用户对企业品牌的认知认同,可以培育提升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凝心聚力,增强企业核心价值认同。企业的品牌形象、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培育的重要内容和外在反映。良好的品牌建设,不仅能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增强员工对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还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使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的态度工作,产生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思想,使员工关注企业发展,为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奋斗,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积累资产,提高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品牌资产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节约企业市场活动费用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企业产品溢价的源泉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法宝。对品牌实施资产化管理,通过不断地对其进行投入来维护和巩固其价值,提升品牌价值,可以促进品牌声誉的价值溢出,促进品牌资产的扩张,可以建立有效的壁垒以防止竞争对手的进入。
二、互联网时代对企业品牌建设带来“五大变革”
当前,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促进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推动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加速向互联网时代迈进。互联网时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深刻改变,对企业品牌建设带来了“五大变革”。
用户成为中心,为企业品牌建设思维带来全新变革。互联网时代,企业运营模式由产品为中心向用户为中心转变。工业社会时代,企业运营模式以产品为中心,靠批量规模化生产,保证成本最优化。而互联网时代,企业不再是简单地听取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与用户随时互动,并让其参与到需求收集、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用户和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实时交互和有效交流,企业可根据用户需求反向引导企业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在品牌建设中,首先要树立用户中心的思维理念,改变以往在品牌建设中心以企业为中心,自企业到用户单向传播的信息流动方式,革新建立一整套以用户为中心,能与用户即时互动交流,以及满足用户多样化、性化需求的品牌体系。
数据驱动决策,为企业品牌建设决策带来新的依据。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促进企业的决策模式由经验为中心向数据为中心转变。在工业社会,企业决策以经验为中心,核心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积累的经验,主要依赖于企业管理层有很好的战略思维和经验积累。但在互联网时代,数据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企业价值产生的源泉和决策的依据。企业决策靠的是客观的数据和信息做决策,减少了对人的主观思维的依赖。这为企业提升品牌建设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也要求企业在品牌建设中,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习惯自觉,加强量化分析、实证分析,完成企业品牌建设由“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向“客观主义”、“理性主义”的转变。
线上线下融合,为企业品牌宣传推广带来新的手段。互联网时代,企业宣传模式由以传统媒体为主向以数字新媒体为主转变。工业社会时代,企业宣传推广主要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为主。而互联网不仅仅是媒体,更是平台和通讯社交工具,极大的促进了数字新媒体的发展进步。互联网的高度普及,带来了企业线上线下的快速融合,尤其是线上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蓝海,成为企业竞争的必争之地。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正在受到数字新媒体的强劲冲击,线上的宣传推广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品牌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在品牌建设,尤其是在品牌宣传推广中要加强互联网媒体渠道建设,加大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应用。
生态系统共建,为企业品牌建设模式提出更高要求。互联网时代,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模式由供应链为中心向生态圈为中心转变,在与上下游企业合作中,从以供应链为中心到以生态圈为中心,企业合作模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生产链条的线性关系,而是向着广、深、密三维交叉的方向延伸,生态圈内各个衍生覆盖业务模块经过有机的协同而形成系统,合作共赢。这就要求企业在品牌建设中,不仅要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更要从整个行业发展的视角,从行业生态系统建设的高度,建设不仅有利于企业发展,更要有利于行业生态建设的企业个体品牌。
组织去中心化,为企业品牌建设主体带来新的力量。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组织模式由层级为中心向员工为中心转变,由原来垂直的层级部门组织架构转变为横向的、以流程为基础的组织架构,逐渐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和去中心化。在扁平化和去中心化的组织结构中,更强调的是更加灵活的组织机制和对员工的充分授权,有利于为包括基层员工在内的各方面人才提供充分发挥作用和能力的空间,提高企业的竞争效率。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去中心化,使得企业员工人人成为品牌建设主体,成为品牌建设的参与者,人人皆为品牌宣传推广的自媒体。要求企业在品牌建设中要发挥“众智”,推动企业品牌建设由“少数人的游戏”向“众建”“共建”模式转变。
三、互联网时代企业品牌建设的“一个中心和三个基本点”
从流程来看,企业品牌建设主要有品牌设计、宣传推广和品牌维护三个环节。对照三个环节,本文认为互联网时代企业品牌建设思路应该是“一个中心和三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用户中心”。要把用户中心作为指导企业品牌建设的战略方针和战术方法,将用户中心的思维理念贯穿到企业品牌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提升用户参与和用户体验。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主导意识显著增强,拥有比以前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他们不再被动的接受企业传递的品牌信息,而是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和喜好选择品牌,甚至参与企业品牌塑造。因此,企业品牌建设中,不管是品牌设计、品牌推广还是品牌维护,都要努力让用户参与到其中,让企业品牌不仅仅成为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象征,更成为满足用户情感诉求和精神需要的重要内容,成为用户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努力提升品牌体验,为用户提供最好的用户体验,提升品牌忠诚度。
“三个基本点”,即围绕品牌设计、宣传推广、品牌运维三个关键环节,要“科学定位”、“在线推广”和“数据应用”。
――“科学定位”。互联网时代企业品牌的科学定位显得更加重要,已经成为了企业品牌建设的首要任务。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信息大爆炸,新闻报道、信息传播铺天盖地,如果没有科学清晰的品牌定位,企业品牌信息很容易被混淆、被淹没、被遗忘。因此,企业品牌建设的核心要义和首要任务就是要创建具有鲜明的核心价值与个性的品牌形象,设计通俗易懂、易于传播、形象鲜明的品牌标识,达到在用户意识中建立起个性鲜明的、清晰的品牌联想的战略目标,让企业品牌的良好形象深深刻在用户意识中去,提升企业产品知名度。
――“在线推广”。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最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而随时随地的在线,已成为时代本能,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比传统互联网程度更深的在线。对应企业品牌宣传推广而言,互联网线上宣传已经变得必不可少,且显得越来越重要。用户喜欢和习惯在互联网上交流与分享,在网络上结成共同兴趣的群体,参加各种网上社区、俱乐部的活动,向其他人交流与分析自己的消费体验,甚至在网上互帮互助。互联网使企业和用户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更加便利,充分利用互联网线上的渠道传播品牌信息、释放品牌魅力,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技术在企业品牌传播和运营维护上的应用,同时,要注重线上与线下推广的充分结合。另外,交互性是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基于这一特点,要注重交互性和互有裕不仅要实现企业与用户的互动,更重要的是用户与用户的互动,可通过建立品牌粉丝社群、社区等,在网络上发展用户、接近用户,培养品牌忠实粉丝,增强企业品牌用户黏性。
――“数据应用”。互联网时代,数据变成了最具共享性的生产资料,在企业品牌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企业品牌设计上,可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调研、网络测试等形式,加强对企业品牌定位和品牌策略制定等内容的用户反馈数据采集。在品牌推广过程中,可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搜集用户体验、感受反馈等数据。在品牌维护上,可利用网络手段实时进行品牌行为监测,对品牌定位与策略及时做出评估和调整。采集数据最终目的是加强在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应用,通过数据分析挖掘,找出品牌建设中的“痒点”“痛点”“难点”,找出用户对企业品牌的体验反馈,进一步完善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品牌建设科学性。
四、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企业品牌建设普遍存在不重视、不科学、不适应的问题。较多企业对品牌建设不够重视,对品牌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长远意义认识不足,在品牌建设中思路和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尤其是不能够适应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品牌建设发展形势和要求。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以上分析,本文对企业品牌建设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
首先,要提高重视,建立企业品牌战略。提高对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程度,把企业品牌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资产纳入企业运营,加大企业品牌建设投入,建立完善的企业品牌战略,制定完善企业品牌战略发展规划。
其次,要转变意识,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快转变企业品牌建设的思维模式,建立适应互联网快速普及、智能手机不断更新以及新媒体形式多样化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品牌建设理念,融合互联网思维,培育数据文化,有效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和网络资源。
【关键词】高职 互联网 应用文写作 教学
一、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初在京《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以崭新的形势呈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高等教育。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近年来的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互联网用户,是对网络运用最充分最成熟的群体。作为高职院校传统的文科应用型课程――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受到互联网的深刻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应用文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在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经验介绍、联系工作以及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时都离不开应用文。高职院校的定位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经过系统的应用文写作课程训练,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为更好地管理组织所在企事业单位各方面资源发挥基础性作用。
二、互联网环境背景对应用文写作的影响
高职院校从成立开始,在人才培养方面就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基于课程设置之下的新型课程教学过程的构建,成为培养高职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市场的需求总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今天的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电脑和互联网全方位渗透到中国人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传统的写作状态发生了变化;应用文写作的状态也发生重大的变化。从写作的工具看传统的写作工具是纸张和笔;现在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写作工具是电脑。传统的写作素材的收集是对纸质的和人的大脑的记忆的存储和调用;现在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写作素材的搜集是电脑和互联网。传统写作的思维方式是由写作者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决定的;现在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写作思维方式是互联网碎片化思维方式的拼合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融合。传统写作的传播方式以纸质媒体的传播方式为主,现在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写作的传播方式是网络传播方式为主。
以上的情况表明:随着电脑和互联网在应用文写作中渗透的逐步深入,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和其他高职课程相比,更是从思维本质到实践形式上深刻影响了高职授课老师的教和高职大学生的学。与此相对应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与学需要及时构建符合时代变化的新方式和新内容,这样的新构建才能够更好地帮助高职大学生适应当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
三、构建新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师能力培养的途径
当代以电脑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人类记忆与思维的工具,得到飞速发展。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师的“教”的能力应当立足于这个背景。传统认为写作是一种系统工程,采集、构思、表达、修改是构成完整的写作工程的四个环节;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作者则是写作活动的主题,写作是作者自身素养、人格和能力的体现。互联网环境下应用文写作仍然符合以上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师的教法和专业老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笔者认为这些新的要求包括四个方面。
(一)对电脑和互联网技能的深入了解与熟练操作
互联网背景下的应用文写作的“教”,既包含有传统的写作特质,传统写作的基本理论仍然适用,但是需要教授者熟练掌握电脑和互联网的技巧,如果不懂得、不熟悉电脑和互联网的使用,那么专业老师不能够从事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背景下的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同时,专业课的讲授老师不仅仅需要熟练掌握电脑和互联网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需要与时俱进,在互联网背景下“教”的同时,吸收和融合时代前沿的技能和操作技巧,并以简化的方式通过“教”的媒介传递下去。在信息化时代,随着应用文写作状态和传统写作方式、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对教师与学生应用文写作的传统理念产生了巨大的挑战,为此需要两者更加深入去了解电脑和互联网的技能及其操练技巧。
(二)对于写作和应用文写作本身的深入了解
无论写作工具、写作过程、写作思维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作为写作结果的以文本形态呈现的应用文写作最终结果仍然是通过固定格式表达特定内容的展示形态。构建专业教师熟练写作不同种类的应用文的专业能力,仍然是我们在构建新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培养专业教师的核心能力。作为专业教师不因为互联网和电脑的使用而降低了对传统写作工具、写作思维方式的训练。构建专业教师的教的能力,更需要教师比过去更深刻地思考传统写作工具、写作思维方式与今天互联网状态下的写作工具、写作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了解和熟知这种差异是专业教师形成自身教学判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素质。只有熟练了解传统和当下的应用文写作的各自特点、各自优势、各自不足才能更好地呈现最终的文本结果,在“教”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促使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和学生应用文写作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对写作心理学的深入了解和熟悉
写作是人类复杂精神劳动,也是人类传递制度和文明重要途径。应用文写作是人类社会进行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的重要途径,应用文写作的文本结果是人类社会有效运转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互联网背景下,应用文写作的文本结果更体现出它作为社会高校运转的重要载体的性质。写作心理和应用文写作心理,在互联网背景下不同于传统时代的写作心理和应用文写作心理。作为专业教师,需要使用科学的观察方法、系统的量化调查方法、现在化的统计方法对现代应用文写作行为过程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来深入研究作为复杂精神劳动的应用文写作的过程中,劳动者的复杂心理过程以及这种新的形式和由此造成的新的心理变化,对应用文文本创作最终结果的影响。
(四)对教育学基本原理和写作教育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和熟悉
"教"作为教师的核心能力在高等教育以专业教育为特色的背景下往往容易被忽略。现实中常常出现以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高低替代教师的“教”的能力高低的现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知识文化和文明的迅速传播既离不开先进的传播工具,更离不开现代的教育学基本原理的不断充实和发展。现代以来的学校是人类文明和科学传播的重要基础,在这个环境下“教”的能力的不断提升,构成了作为教师职业的核心职业竞争力。这种能力也是教师群体区别于其他职业群体的根本特点。对于本次课题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在构建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加入教师对教育学基本原理和应用文写作这门专业课程之间的渗透和影响。尤其是需要挖掘应用文写作这门专业课程中切实需要教师“教”的核心知识点和知识链。
四、构建新的高职应用文写作学生能力培养的途径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笔者认为,高职应用文写作学生能力培养的途径也需要在传统途径中加以拓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应用文写作课程协作与协调能力的培养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文写作从传统的线性状态下的写作转向碎片化写作。写作的过程既可以是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可以是从中间点到起点的过程,也可以从中间点到终点的过程;还可以是从终点到起点的过程。这是互联网给应用文写作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学生面对这种变化比教师更有先天的适应能力,他们受传统的线性状态下的应用文写作的束缚更小。碎片化的写作方式并非洪水猛兽,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将学生组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分别领取不同的“碎片”写作材料,完成不同的应用文写作文种的写作。这些小组之间因为碎片化拼合的需求必然加强小组之间的协调和协作能力。小组成员内部之间也因为碎片化的需求必然加强各成员之间在写作思维过程中在写作文本呈现等写作核心领域的交流和协作,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碰撞和高频度的交流中得到有效提升。
(二)学生应用文写作课程写作素材搜集能力的培养
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文写作材料仍然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应用文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提升学生应用文写作素材的搜集能力是构建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
首先,鼓励学生从多彩的大学现实生活中提炼应用文写作的素材。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起围绕学校、班级、学生个人等实际生活中所需要撰写的各类型应用文文种,如通知、消息、新闻、工作计划、感谢信、开闭幕词、调查报告等,让学生了解到应用文写作技能的提高对构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意义。
其次,高职学生对互联网的一般知识和技能掌握得都比较充分,但是主要是用于娱乐、消遣,较少有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写作素材。应用文写作课程中需要加强实训环节,指导学生提升网站检索、搜索引擎检索、关键词检索等方面的实际能力,不断提高互联网下学生写作素材的搜索能力。
(三)学生应用文写作课程分析能力的培养
应用文写作课程课时少、应用文种类繁多的矛盾比较突出。随着新兴的网络宣传、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文种出现,应用文种类在不断壮大。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可以促使学生高效利用互联网和现实生活中搜集的各类各种应用文文本,对这些搜集的材料进行阅读、模仿、分析、参考。在学生遇到陌生的文体时,可以搜索例文加以参照、分析。同时学生通过对比、模拟、分解,充分分析优秀作品的思维方式、篇章结构、造句遣词,学会在分析中体验因身份、场地的不同而形成的语境、情态,做到反复揣摩,熟记于心,以便从中获取知识以及写作技巧。
(四)学生应用文写作品格素养的培养
互联网时代知识共享与分享成为时代的主流。当代高职学生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既要鼓励他们共享和分享应用文写作成果,又要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版权和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杜绝违反知识产权、破坏知识创新的情况发生。
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既古老又充满时代活力,构建新时代的应用文写作过程教学体系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裴显生.写作学新稿[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2]刘淑一.项目教学话语下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张红梅.五年制高职应用写作学习中的抵触情绪探析[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作者简介:
何 寅,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部讲师。
周立新,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部教授。
【关键词】互联网音频 社群培养 用户生产内容 (UGC) 生产 媒体电商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1.7%。其中,手机网民6.9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92.5%。无疑,手机已经成为移动互联时代占比最高的上网终端。与移动互联网民急速增加对应的则是传统媒体步入“寒冬”步伐的加快。移动客户端的发展助力了传统广播的网络化延伸,但多数传统广播并未从互联网音频的勃发中得到太多的红利,其发展从“风景这边独好”转为“风景这边尚好”。
声音媒介作为人的听觉的延伸,可以在伴随状态下进入多任务运行模式。移动互联时代,伴随着硬件设备的升级,互联网用户碎片化接收习惯与其主动的选择行为有机结合,可以使广播从线性传播变为交互性、网络化传播,从而通过广播用户的培养和开发创造自身新的发展机会。
一、移动互联时代的特点
1. 碎片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短小精悍型表达方式成就了用户接受习惯的碎片化。实现多场景下的伴随使用,成为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互联网音频改变了以往大板块、长时段的节目形态方式,将多数节目的时长设置在5~20分钟左右,并增设离线缓存功能,用户既可以实时收听,也可以下载后收听。
2. 社交化
在传统媒体中,广播最大程度实现了媒介传播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但传统的电台广播经由大众传播的方式传递信息,除少数热衷于节目参与的听众外,电台受众的反馈往往需要通过收听率调查获得。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收听人次可以通过后台统计获知,听众的好评可以通过点“赞”人人可见。由于节目碎片化传播的特点,广播客户端的每一期节目都可以单独通过转发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方式进行人际传播或者小群体传播,节目用户也可以通过声音投稿的方式参与节目互动。
3. 移动化
移动互联时代,移动化并不简单与便携性结合,基于位置信息共享的功能为移动客户端广泛使用,与此相配套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多地融入日常生活。声音媒介在车载广播中已经开始探索基于位置服务的用户自生产内容共享路况,而移动化带来的机遇远不止于此。
4. 跨终端
智能终端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在云平台上跨终端共享,移动网络电台能够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收藏、喜爱或者下载的内容跨终端使用。除了常见的手机、平板和PC终端之外,车载智能硬件也成为移动互联网电台开发的目标,蜻蜓.fm、喜马拉雅FM、多听FM、考拉FM等都尝试与汽车厂商合作,开启“内容服务+智能硬件”的模式。
5. 产品化
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一个普遍的观念是,要将媒体内容转型为产品。新媒体为用户提供的产品包括接入产品、关系产品、内容产品和服务产品。①移动互联时代,音频内容通过智能移动终端接入,通过绑定社交媒介账号获取关系网络,将给予传统电台和网络电台的内容转化为凸显自生产内容的新媒介产品,并着力拓展产品的服务功能。
二、传统广播与互联网音频具有共性
近年来有一种现象,就是在移动互联时代,音频受到了重视。许多人唱衰广播已非一日,但真正在与互联网的正面交锋中,受到冲击最小,或者说目前传统媒体中生存状况最好的也是广播。广播之所以能在传统媒体普遍下滑的过程中逆势上扬,是基于广播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音频(以下统称互联网音频)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这些共同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伴随性。2000年初,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广播引领广播行业让其迎来发展的“第二春”,广播移动伴随收听的特性功不可没。当前,车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音频与汽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联网音频同样具有传统广播伴随性这个特性。
二是互动性。广播从诞生之初就是传统媒体中最长于互动的,广播从诞生至今一直延续的节目形态之一就是热线(callin)节目,不管是通过电话还是手机短信或者微信平台,都比同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和电视更为深入和生动。播客(podcasting)则在本世纪初就成为广播依托新技术创新发展的新成果。
三是低成本。低成本、高收益一直是对传统广播的描述之一,互联网音频的制作成本比广播更为简单,任何热爱音频创作的人在自己家里都可以完成节目的制作和分享。
四是易制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电台节目中越来越多的直播节目将声音节目易于制作便于传播的特点不断凸显,同时电台将越来越多的节目从室内直播间转向室外,做“看得见的广播”。
三、广播的用户意识及用户培养
多项调查显示,互联网音频用户具有媒体青睐的“两高一低”优质客户的特点:学历高、收入高、年龄低。当前许多广播电台都开办了音频终端,是不是这就意味着广播也拥有了“两高一低”的用户,“钱”景可待呢?其实不然,互联网音频的用户收听的也许是传统电台的网上音频节目,也许并不是。即便是已经获得多轮融资的如:蜻蜓.fm、喜R拉雅FM、考拉FM这样的互联网音频企业,仍未实现盈利,电台的音频客户端暂时也难以摆脱“叫好不叫座”甚至“赔本赚吆喝”的尴尬状况。广播实现互联网+,要从建立互联网思维开始,要有产品意识、用户意识。大众传播时代,媒体会研究受众,电台会依托专业公司采用各种受众调查形式来了解自己的受众,为受众画像。但这和发现并培养互联网音频用户有所不同。互联网音频的用户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媒介消费者,他们在消费媒介内容的同时也进行着内容生产,是媒介内容的生产者。互联网音频的内容生产也不意味着必须是制作了一个完整的音频节目,转发、分享、评论的过程同样是内容生产。
既然谈到用户意识,那么谁是用户?伴随着网络发展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他们就是典型的网络原住民。由于他们的成长由互联网全程参与,因此,他们的文化、语言、价值体系都和之前的几代人有所不同。就音频消费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实用性、碎片化和口语化的内容。作为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喜欢的是互动性、娱乐性、强调了受众体验和分享的内容。
因此,在进行用户开发的时候,有这样几个方面可以着力:
1.用户生产内容(UGC)的深入发展
在节目制作时,关注碎片化、强化互动性、重视用户生产内容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目前,一些电台在节目制作中已经引用了一部分用户生产的内容,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2.广播社群的聚集
所谓社群,指一群有共同兴趣和价值观的用户聚集在一起交流、协作,对产品品牌本身产生反哺的价值关系。社群的组成有产品型、兴趣型、品牌型、知识型等,有一定的组织规范、共同目标及产生一致行动力的能力。粉丝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社群经济。电台可以通过组织广播沙龙等方式,对主持人粉丝群体进行培养和维护,不但能够增强听众黏性,还可以将有价值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实现其价值扩大化。
3.内容优势的深化
渠道平台化的年代,“内容为王”并未过时,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内容、如何定位内容生产商,以及如何寻找内容变现的方式。现在那些获得了B轮、C轮乃至D轮融资的互联网音频企业也在寻找内容变现的可能和途径。内容是传统电台生存发展的基石,也是专业内容生产(PGC)者区别于用户生产内容最重要的地方。可以深入的地方不少。
首先,围绕声音优势,以“直播+本土化”深度优化产品。
广播与其他媒体相比,本地化或本土化特色最为鲜明。有两类基于地方性的节目可能更有市场。一类是现在广播节目中较受欢迎的舆论监督类节目和行风热线类节目。这两类节目得益于其地方性强的特点,既能够通过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请到直播间面对面地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有效互动,又能够通过记者深度的舆论监督追踪听众提出的相关问题的后续解决情况,因而可以更加深入快捷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另一类则是应急报道类的直播节目。当前我国已进入灾害频发期,我们面临的灾害往往是局部灾难,如近年来夏季多地出现的“暴雨围城”、沿海地区的台风来袭以及某些地方出现的急性传染病等,地方媒体的局部预警更加及时也更加直接,传播效果往往优于覆盖范围更大的国家级或省级频率。
其次,观点时代,凝练节目观点,进行有效的信息和意义传达。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成了传播者,但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信息纷至沓来时,使许多人产生了“选择恐惧症”。在获得内容生产和选择的自后,在庞杂的信息面前感觉无所适从的人们开始“怀念”信息的“把关人”。传统媒体基于多年专业经验和规范管理,能够为受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评论、访谈等方式传递出明确的观点、态度、意见和看法,帮助人们进行取舍和判断。尤其是当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观点和引导的力量更为明显。例如:在对天津港危险化学品仓库“8・12”瑞海公司爆炸事故新闻报道的监测中发现,虽然在这次事故中广播的反应速度和影响力不及社交媒体,但在安定人心、引导舆论方面的作用表现得非常明显。
再次,广播是温柔的倾听者和伴随者,声音的魅力可以直达心灵。
自广播诞生之初,新闻、音乐与谈话节目就是广播节目中的主导。V播谈话尤其是休闲类的谈话节目可以有效地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使人放松,匿名性的节目参与也使人可以放下包袱释放心灵,即便不参与节目的互动,在放松状态下听听别人的故事也可以是一种悠闲的信息获取。广播脱口秀是最适合在广播中播出且日益受到欢迎的广播节目形态,这些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知识储备丰厚,既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又言之有物、不落俗套,有利于增加听众的用户黏性,也可以将其拓展至新的广播业态中。
4.平台的多元化
正如有专家在谈到媒体融合时讲道:以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来应该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广播的内容和产品可以在多种平台上出现,甚至在节目中实现用户导流。一些广播电台已经开始做电商,媒体电商与普通电商的差别一定是有的,在节目中倒流,需要考虑基本的商业伦理、节目内容和产品关联度的结合,这方面有着广阔的开发空间。我国正在进入“全面二孩”时代,各种亲子社区、电商非常活跃,广播作为一种“绿色媒介”,完全可以在服务父母和孩子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在内容、产品等方面进行多元开发,实现渠道和平台的扩大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早已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际、交易的公共平台。虽然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了信息咨询的快捷以及资源共享的便利,但给人们思想和意识形态上带来的挑战、冲击也是不能逃避的矛盾。无论是传统书本教育还是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都需要加强思想的政治教育。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不仅是因为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更是因为思想的政治教育满足了人民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和树立正确世界观的要求。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技术对社会各层面渗透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政治态度、价值取向、道德水准等。网络正在促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模式发生改变,因此研究当前大学生在网络背景下的思想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其领域方式及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趋势。
一、互联网的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诞生了Internet以后,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然而,我们国家是20世纪90年代才有了互联网,刚开始互联网并不被人们熟知,而且当时我国国民生活质量也不是很高,互联网还属于新事物,在中国只是“探索阶段”,所以真正上网的网民没有很多,而且在公民的观念意识里,上网就是在变坏。因为受到思想和物质的限制加上互联网存在很多缺陷,所以当时互联网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随着我国GDP的快速增长,国民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们才会想到需要娱乐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这使互联网到了“完善和壮大的阶段”。所谓“完善”就是弥补以前互联网存在的缺陷,不断改进创新,使得上网能够实现多样化。所谓“壮大”就是我们国家的网民大幅度增加,自互联网传入中国到2015年,我国的网民从0变到近7亿。互联网也从2G发展到3G再到现在的4G,这些数据明显可以证明现在互联网已经得到了普及。
现在又提出了“互联网+”的思想。这一思想一提出就掀起了互联网潮。现在4G网已覆盖,智能手机也普遍了,手机APP功能应有尽有。淘宝、天猫、京东等,这些互联网卖场的出现让人们生活得更加便利,还有电商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快递业的发展。一键购买,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每家商店都要走过货比三家,现在只要坐在电脑前或者在手机上下载APP,就能解决人们所有的需求。未来互联网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这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让互联网的发展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互联网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互联网与传统媒体不同,以其独特的方式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互联网的特点来看,虽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一般认为互联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主要方面:一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与传统媒体需要特定的物质条件、固定位置、空间和确定的时间,在接收信息的受众有很大的局限性相比互联网更开放,从而促进创新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二是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虚拟现实可以被认为是互联网最重要的特征,虚拟主体的虚拟活动在虚拟环境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虚拟特征。然而,在互联网上,虚拟环境的真实是客观环境的内容体现在网络生活的现实,虚拟代码背后的用户,是一个人或一群人。三是互动性和单向性的统一。传统媒体中的信息传播是单向流动的,受众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在互联网上,受众在选择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BBS等进行讨论。此外,互联网下的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传播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平等、互动的交流。四是实时性和易逝性的统一。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特征又使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了即时性的特点。但是,为追求时效性而进行的频繁的信息动态更新,客观上就容易形成信息的“瞬时化”和“碎片化”。五是海量性与有限性的统一。与传统媒体相比较,互联网传播的信息内容是无所不包的: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生活娱乐等应有尽有。
但是,信息的选择最终还是由受众群体来决定的,受众群体在选择信息时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选择,因此又是有限的。所以现阶段我国政治思想工作教育的内容,应该集中在多媒体教?W上的应用和教育内容在多媒体的体现上。主要是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能够在互联网上完全地体现出来,方便在校大学生能够迅捷地利用互联网下载、收集、应用和学习思想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快速发展,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所以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要面对现状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育方式和教育渠道上有待拓展和改变
目前各大高校主要将大学生思想教育集中在书本教育上,课堂下的传播渠道上也是体现在广播、电视、报纸和一些相关的书籍上。传统教育和传统传播方式早已经和时代出现了脱节。并且在宣传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对理论架构的组成和理论体系的阐述。而对将的思想如何与现代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体系很少,并且在理论的宣传上,一些理论语言过于艰涩,使人很难明白。因此这样的问题也就成了困惑当今大学生思想教育者的主要问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有待改变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需要转变。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民族发展的栋梁。因此,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国家别有用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崛起和伟大复兴之时,试图破坏我国社会稳定,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我们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通过网络传递错误的信息以及不健康的信息会误导学生的心理倾向,从长远来看,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中国国家安全产生不稳定的因素。从目前来看,中国现有的互联网网站,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和内容非常复杂,因此,在加强对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应加大对互联网的马克思的思想教育宣传,加大宣传和政治教育的根本是提高学生对不良信息和不健康内容的抵抗,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
虽然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一些教师队伍?C合素质偏低,与“互联网+”背景的特点和要求不相符,使管理制度没有严格落实,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提升。为有效弥补这些缺陷与不足,结合“互联网+”背景带来的机遇,作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有效对策,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
(一)构建服务管理网络数据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更好地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注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建立健全网络数据管理平台。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求,在信息技术支持简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使校内职能部门与思想政治工作流程对接,简化相关内容,促进工作效率有效提升。建立完善的数据库,详细记录并整合学生的基本信息,构建完善的电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从而方便任课老师对各种信息的了解,详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实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目的。要构建面向学生,集管理、通信于一体的网络数据平台,并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在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的支持下,建立健全服务管理网络数据平台,实现对学生全面的有效的管理。管理数据平台可以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综合测评信息等,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设立短信平台系统,可以实现短信的群发和对发,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信息及时传输给学生。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获取相关信息,登录平台了解数据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大大便利学生对基本信息的了解。总之,通过服务管理网络数据平台的构建,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减少冗杂环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提升。校园职能部门要简化相关内容,促进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建立完善的数据库,记录和整合学生的基本信息,构建完善的电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为学生搭建管理、沟通于一体的网络数据平台,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工作。
(二)采用线上线下双线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模式
关注在线教育的合理使用,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和人才,创造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但在线教育只能通过视频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互联网+背景为网络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与学生进行视听互动学习的同时,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学习相关知识,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可以结合新媒体微课、线下实体和线上论坛,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利用方便快捷的新媒体进行微传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
(三)建立一体化的移动网络平台,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社会网络体系,利用移动网络平台进行整合,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便捷性,有利于资源共享,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便利。社会网络应考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更好地服务学生,增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日常学习、学生心理咨询、娱乐、朋友、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指导,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
(四)构建学生综合网络应用平台,培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