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审计方法的种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乳腺癌 肋间臂神经 腋淋巴结清扫术 改良根治术
资料与方法
2003年4月 ~ 2007年3月实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手术25例,均为女性;年龄35~56岁,平均42岁;左侧16例,右侧9例;Ⅰ期8例,Ⅱ期17例。全部施行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手术方法:手术时在潜行分离外侧皮瓣后,由下至上显露背阔肌前缘至白色腱膜附近,将腋窝组织向内侧牵拉,使神经紧张,即可用手触及紧张的神经,即为神经的外侧端,勿损伤。在腋窝清扫时,首先找到腋静脉,清除其周围的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后,显露胸小肌外缘,肋间臂神经穿出胸壁的高度,即在胸小肌外缘相同高度的背侧。将腋窝的脂肪组织向外牵拉,使神经紧张,易于观察和触摸。切开前锯肌筋膜,肋间臂神经于腋前线穿过胸壁及前锯肌。辨认神经的起始部,在胸壁起点分离神经后,用血管带提起神经,明确神经向上肢的走行方向,沿着要保留神经的前面仔细、锐性分离周围脂肪组织。该神经在胸背动、静脉的浅侧走行于腋窝脂肪组织中,于背阔肌前缘多分为2支进入上臂内后侧皮下组织或背阔肌外缘处。因神经和血管并行,须小心分离结扎并行的血管,以避免出血。神经的分支间有胸外侧静脉通过,分离时也要注意,避免损伤。显露全部神经后,将神经提起,并妥善保护,在神经下方按淋巴结清扫步骤完成腋窝清扫。解剖肋间臂神经所需要的时间为10~15分钟。
结果
25例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患者和30例未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患者,均在术后测试患侧上臂内后侧肋间臂神经支配区的感觉。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局部皮肤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上臂内侧和后侧皮肤麻木、刺痛。在保留肋间臂神经的25例中,有22例(88%)皮肤感觉正常,3例(12%)感觉异常;切除肋间臂神经的30例中,26例(87.7%)感觉异常,仅4例(13.3%)感觉正常,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
讨论
一般认为[1],腋窝淋巴结阴性时可以保留肋间臂神经,而对手术时间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没有显著影响。淋巴结阳性时,特别是淋巴结与神经关系较为紧密时,如果保留神经有可能导致腋窝淋巴结廓清不充分,应予切除。在本组中术前或术中发现有明显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均行神经结扎、切除。
本组25例乳腺癌患者经行保留肋间臂神经的腋淋巴结清扫,88%患者术后患侧上臂感觉功能正常,自觉上肢轻松。消除了患者术后的部分不适,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保留肋间臂神经组仍然有12%的患者有感觉障碍,可能与应用电刀进行神经解剖、牵拉,以及只保留第2肋间臂神经等有关。本组研究表明,保留组和切除组在感觉障碍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保留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切除组,和以往研究结果类似。
肋间臂神经胸小肌外缘点恒定,手术中予以保留。手术的关键是熟悉解剖位置,解剖时要仔细,避免损伤神经。该手术可以明显降低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2],且不会增加局部复发风险[3]和影响生存期,值得在早期乳腺癌手术中广泛应用,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Torresan RZ,Cabello C,Conde DM,et a1.Impact of the preservationof theintercostobrachial nerve in axillary lymphadenetomy due to breast cancer.Breast J,2003,9(5):389-92
存货审计是企业审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存货种类多,管理难度大,很多企业都存在收发存货舞弊行为,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因此研究企业的存货舞弊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存货舞弊的动机,接着存货舞弊常见的手段,最后从审计人员的应对措施以及获得的启示来阐述。
【关键词】
存货;舞弊行为;审计对策
存货属于流动资产,并且是在资产中占的比重较大的项目,由于存货项目种类繁多,管理和核算上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存货舞弊成为企业舞弊的重要途径。
1 存货舞弊的动机
存货舞弊的动机有以下几方面:(1)公司面临财务困难,竞争能力强的公司,获利好,公司的财务状况较好,那么,粉饰公司财务报表来掩饰财务状况的可能性较小;反之,管理者就会采取各种舞弊手段来掩盖公司的财务状况。(2)迫于证券市场的压力,上市公司为了筹集资金,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或为了避免股价下跌、公司面临退市等风险,就会利用存货虚增盈利来虚增资产达到粉饰财务状况的目的。(3)公司内部的管理层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指标或获取营业绩考核给予的大额奖金等,其舞弊动机存在的可能性很大。(4)其他,如规避税负等。
2 存货舞弊常见的手段
2.1 虚构存货
客户公司经营状况不好或陷入绝境时,就会想方设法的高估收益。普遍想到的增加存货价值的方法就是编制各种虚假资料,如记账凭证后未附原始凭证的、虚增存货的数量、伪造装运和验收报告单以及虚假的订单,非法购买发票来虚增存货,聘请中介机构评估虚增存货等。
2.2 操纵存货盘点
注册会计师获取存货的审计证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客户存货的监盘程序。执行和记录盘点对注册会计师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为了应付审计或检查,往往通过操纵存货盘点来掩盖其账实不符的情况。其常用的手段有:(1)为了虚增存货价值向同行临时借入商品。(2)通过转移商品来虚减存货价值。(3)为了掩盖已被盗卖的商品,伪造提货单。(4)以货到票未到的商品来冲抵被挪用的商品等。
2.3 随意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
企业存货核算的计算方法一经确认,就不能随意的变更。如要变更,须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变更的理由及影响金额。有些企业为了规避税负,偷逃税费,就随意的变更计价方法,由于采用不准确的计价方法,导致利润的任意调整,然而购入存货的退回进项税不调整,必然多扣进项税,减少了增值税的计算和缴纳。
3 审计人员的应对措施
(1)运用分析程序来识别可能存在的存货舞弊。由于监盘存在的局限性,审计人员必须重视执行分析程序,那么其舞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客户公司的存货拥有多个存放地点,那么其舞弊的机会就有很多。
(2)对存货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要想识别存货舞弊的迹象,注册会计师检查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是有必要的。应当注意以下内部控制程序:采购、验收、记账、存货的储存、加工和装运、销售成本的结转、存货成本的结算、实地观察存货。特别是涉及到采购、加工等方面,各个部门之间是否起到真正的控制作用,体系是否完善。
(3)存货监盘。由于存货在资产中占的比重较大,且其种类繁多,收发频繁,往往成为舞弊的首选目标。所以注册会计师必须亲自到场监督盘点人员的盘点和计数,必要时亲自抽查部分存货,并形成相应的工作底稿。执行盘点抽查时,审计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对于价值比较高的项目应该重点抽查;不要事先或太早告知客户将要盘点的地点,以防客户公司做存货调换转移来掩饰存货不实
4 对审计人员的启示
4.1 充分关注舞弊行为的动机和机会
一般而言,企业存在着舞弊行为的机会,往往是企业内部的控制存在漏洞,所以,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必须考虑并注意对内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企业在没有面临压力或诱惑的情况下,都会尊重客观事实,一旦面临某种压力或诱惑,其舞弊动机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注册会计师对舞弊的动机和机会进行分析和审查是有必要的。
4.2 对重要性原则的恰当应用
重要性原则是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过程中,对于在资产负债表里占有重要比例的项目,审计人员必须给予特别关注。对于那些在资产负债表中占重要比例而其内部控制制度却较为薄弱的项目,不能通过采用一般常规的审计程序,而是采用特别的详查方法。同时,审计准则里关于对审计人员如何恰当应用重要性原则没有详细的规定,所以重要性原则也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经验、专业判断和严谨程度。
4.3 重视对分析性程序的应用
分析性程序运用中,可以进行趋势性分析,也可以进行比率分析,另外也可进行合理性的测试。这一程序从整体的角度对客户提供的各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来帮助审计人员辩明可能存在的重要错误陈述。
【参考文献】
[1]张辉.存货舞弊行为及审计对策.会计之友,2011(3)上
[2]任生民.存货管理的问题计对策[J].会计之友,2010(3)上
一、抽查审计的含义
抽查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计(测试),并根据审计(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方法。
抽查审计不同于局部审计。抽查审计作为一种审计方法,它相对于详查审计而言。局部审计作为审计类别的一种,则是按审计工作范围大小不同对审计进行的分类,是相对全面审计而言的。局部审计不一定采用抽查审计,对局部审计中的某些审计事项可以采用抽查审计,也可以采用详查审计。例如:某政府办公大楼工程为一个单项工程,该单项工程总造价由建筑工程、装饰工程、电气工程(强电和弱电工程)、给排水工程、空调通风工程等若干单位工程造价组成,每一个单位工程造价又由若干分部分项工程费用及相关取费费用构成。在审计该单项工程总造价时,若对组成该总造价的每个单位工程造价均进行审计就属于全面审计,若只对组成该总造价的几个单位工程造价(如建筑工程造价、装饰工程造价及电气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就属于局部审计;确定全面审计、局部审计后,对具体单位工程造价审计而言,若对组成该单位工程造价的各分部分项费用及其它相关费用全部毫无遗漏地逐一进行审计就属于详查审计,若只对组成该单位工程造价的部分分部分项费用及相关取费费用进行审计,通过部分审计结果来推断总造价审计结果就属于抽查审计。
二、抽查审计的适用范围
抽查审计能使审计人员从单调、复杂的工程决算审计工作中摆脱出来,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省审计资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抽查审计是以部分资料的审计结果去推断总体的状况,因而有可能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发生频率不高的错弊行为,该方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国家审计准则中规定:在审计事项包含的项目数量较多,需要对审计事项某一方面的总体特征作出结论时,审计人员可以进行审计抽查(即抽查审计)。抽查审计用于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决算审计时,特别适用于工程施工过程记录详细、变更签证资料齐全、施工工艺(做法)相同或相类、工程量涉及范围广的分部分项工程费用的审计。例如:某城市市政道路的零星维修工程,每块(部位)维修面积均不大(50M2以下),维修涉及的路段范围广(整个城区约200块),累计工程量大(5 000M2以上),工程资料齐全且每处维修施工工艺相同,适合采用抽查审计方法对该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又如,某城市主干道路(全长3KM)两侧建(构)筑物外墙涂料工程,建(构)筑物包括商住楼、办公楼、围墙等,每栋建(构)筑物面积不大,工程量涉及范围广,累计工程量大,工程资料齐全且每栋建(构)筑物涂料施工工艺相同,也适合采用抽查审计方法对该工程造价进行审计。
工程造价决算审计时,抽查审计通常不适用于下列情况:
1.总体工程量较小,核查工程量容易。
2.构成总造价的分部分项多,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量均不大,且相互之间不相关、施工工艺各不相同。
3.可接受检查风险过低或要求审计检查保证程度过高。
4.有特殊风险或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
5.使用抽查审计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三、抽查审计的种类
工程决算抽查审计时,根据抽查审计决策依据的方法不同,抽查审计可以分为两大类:统计抽查和非统计抽查(判断抽查)。
1.统计抽查。
统计抽查方法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与审计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样本的选取,使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样本量、对样本进行评估并对总体进行推断的一种审计方法。其具备两种基本特征:一是随机选取样本,二是利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和计量风险。
前面举例提到的某城市市政道路零星维修工程决算审计时对工程量的审核就可以采用统计抽查的方法,先使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抽查的总数量(如按10%的比率进行抽查,应抽查20处维修点),然后在所用维修点(200处)随机选取20处进行工程量审计核实,最后根据抽查范围(20处)内工程量审计的结果(平均核减率2.5%左右)对整个范围内工程量进行推断,得出审计结果(总体平均核减率2.5%左右)。
2.非统计抽查。
非统计抽查也称为判断抽查,一般是由审计人员根据专业判断来确定样本量、选取样本和对样本结果进行评估。因此审计人员可能不知不觉地将个人的“偏见”应用在样本的选取中,而使样本不能客观地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
前面举例提到的某城市主干道路(全长3KM)两侧建(构)筑物外墙涂料工程决算审计时对工程量的审核就可以采用非统计抽查的方法,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建(构)筑物计算涂料面积时的扣减关系、工程量计算规则会有所不同,可以先在整个建(构)筑物中确定典型代表性建(构)筑物,如商住楼、办公楼及围墙等,然后每个典型代表性建(构)筑物抽查一定数量进行工程量的审核,最后根据抽查审计结果来评估总体的审计结果。
3.抽查方法的选择。
工程决算审计时,究竟选用哪种抽查方法,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对成本效果及工程具体情况方面的考虑。非统计抽查可能比统计抽查花费的成本要小,但统计抽查的效果则可能比非统计抽查要好。审计人员既可以采用统计抽查法,也可以采用非统计抽查法,还可以结合使用这两种抽查方法。这两种技术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得出审计所要求的充分、适当、合理的审计结果。
4.统计抽查与专业判断的关系。
关键词:环保责任 环境审计 审计风险
一、引言
所谓环境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督、评价或鉴证,使之达到管理有效、控制得当,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审计活动。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审计还在关注经济活动中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有效性时,发达国家已经逐渐的将政府审计重心转移到以环境审计为代表的新的审计领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审计署从传统审计关注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出发,加入环保性的内容,从而走在了政府环境审计的世界前沿。可以说,环境审计已成为当代世界先进国家政府审计的重要发展方向。我们党的十报告也指出:“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为以参与国家环境保护治理并提供“免疫”功能为目标的环境审计事业,提供了良好发展契机。本文依托对受托环保责任双重主体的理解和新型环境审计关系构建,研究环境审计风险模型构建和风险管理问题,引领环境审计事业加快发展。
二、环境审计中受托环保责任双重主体界定
受托责任理论在审计关系构建上具有重要地位。正是受托环保责任的存在,才有了环境审计的必要性,随着社会公众对受托环保责任的愈发关注和重视,才有了环境审计日益突出的重要性。
在受托环保责任问题上,政府主要是履行环境保护的规划和管理责任,而企业主要是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无论是政府,抑或是企业,二者同为接受社会公众委托,履行受托环境责任。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是: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在受托环保责任链条上处于什么位置。有的学者认为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是监管者,还有的学者认为其是环保政策与规则的制定者,也有的学者认为其是重大环保措施的实施与推动者。事实上,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部门在职能上基本覆盖了前述所有方面,因此,概括起来看,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应是作为政府的代表,履行受托管理环境的职责,所管理对象可以是环保数据、环保项目,可以是环保专项资金使用,也可以是地方企业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
由于上述受托环保责任双重主体的存在,环境审计过程中的审计者、委托人、审计客体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在上图中,审计者接受社会公众代表的授权或委托,对环保部门管理环境责任履行情况,以及企业保护环境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目标的审计活动。
三、双责任主体下环境审计风险模型构建
(一)来自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启示
现代审计主流技术模式是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下对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是实施和应用风险导向审计的关键。根据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财务审计的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可以揭示出审计风险的大小取决于被审计者编制的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或称为没有履行好受托经济责任的可能性,以及在被审计者没履行好受托经济责任前提下审计者没有检查出来的可能性。同样的道理,环境审计与财务审计类似,其审计风险大小也应取决于被审计者没有履行好受托经济责任的可能性和审计者没有检查出来的可能性。只不过,目前的环境审计中对“受托经济责任”的理解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基本涵盖了保全责任、守法责任、节约责任、效率责任、效果责任、社会责任、报告责任和控制责任等八项责任。
(二)环境审计风险模型构建
引进了双责任主体之后,审计者实施的环境审计项目就存在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审计者只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第二种是审计者只对政府环保部门履行管理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审计;第三种则是融合前二者所述情况。
1.对于第一种类型的环境审计项目,审计风险模型可表示为: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违约风险×检查风险。此处的被审计单位违约风险,即违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中有关企业保护环境的相关规定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的可能性。此处的检查风险,即审计者因为专业胜任能力等原因导致的没能发现问题的可能性。
2.对于第二种类型的环境审计项目,审计风险模型可表示为:审计风险=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管理风险×检查风险。此处的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管理风险,即政府环保部门在政策制定、环境监测、环境监管、环保资金运用等方面,存在违背国家有关政策和制度规定的可能性,此处的检查风险同上。
3.对于第三种类型的环境审计项目,审计风险模型可表示为: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违约风险×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管理风险×检查风险。此处的被审计单位违约风险、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管理风险和检查风险的界定均同上。
在以上三个环境审计风险模型中,第一种模型在审计实践中已经得到应用和重视,第二种模型在实践中尚处于摸索中,第三种模型在实践中已然存在,但没有引发足够重视。原因在于,当前面向政府环保部门的绩效审计开展得不普遍,对政府环保部门在一些审计项目中的“被审计者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四、基于审计风险模型的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上述环境审计风险模型,被审计单位违约风险、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管理风险和检查风险是影响审计风险的主要变量,要控制和降低环境审计风险,关键问题是找到影响这些变量大小的因素。
(一)影响被审计单位违约风险的因素分析
首先,企业发展常常与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企业扩大厂房增加产能,就会增加废物排放或其他污染。这是被审计单位违约风险存在的固有因素。其次,企业是否拥有健全有效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以及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否深入到企业管理者及其他员工心里,是导致被审计单位违约风险存在的重要因素。再次,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否健全,政府环境保护管理是否严格,政府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持续投入等外部环境因素,也是被审计单位违约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影响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管理风险的因素分析
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在政府保护环境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管理风险表现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偏差上、运用资金的效益上、环境监测与评价的科学性上、环境保护监督的有效性上等诸多方面。
(三)影响检查风险的因素分析
当前我国环境审计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实施环境审计的主体一般由政府审计机关接受委派实施。审计形式主要为专项审计与跟踪审计。与成熟的西方国家相比,环境审计投入力量不够,审计依据不够充分,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方法落后,缺乏对审计结果的评价机制。造成环境审计目标不清,范围不明,程序简单,技术落后,检查风险较大。
五、审计风险应对措施与建议
在分析和处理环境审计风险时,首先要重视审计者不能控制的风险因素,也即与被审计单位违约风险和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管理风险有关的因素;其次,要下大力气完善环境审计有关的审计标准和方法体系建设,以有效降低环境审计的检查风险总体水平。
(一)对审计者不能控制风险因素的考虑
1.增加政府环保部门参与的审计项目数量,加大环境审计投入。当前,影响环境审计风险的突出因素是环保部门与审计部门工作相脱节,环保部门的受托责任履行得不到审计者的应有关注。今后应创造条件,努力增加政府环保部门作为被审计单位,或作为审计者可利用的专家身份,参与到环境审计项目中。只有这样,生态环境保护的可审计性和审计成果才能得到较好体现。同时,政府应加大环境审计方面的资金投入,在编制审计部门成本预算时宜对环境审计成本支出单独考虑。
2.加快构建环境会计制度,改善审计者可利用的资料条件。长期以来,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制度没有将与环境有关的支出和收益纳入其核算体系。传统会计理论认为没有劳动参与并不能进行市场交易的环境资源没有价值,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资源的消耗也没有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也不要求企业对相关的环境信息进行必要的披露。虽然近年来,为了强化企业的环保社会责任,国家环保部门强制要求重污染企业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但众多企业依然选择不披露或者简单披露。披露的信息多是涉及环境政策、环境活动,对环境计划和结构框架、财务事项等信息披露的几乎没有。当前,应以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制度的地位和作用,将传统的会计制度加入环境保护的因素,依据会计准则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重新设计,将涉及的环境内容列入会计要素,设立独立的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并将环境信息作为必须披露的内容,有效地防止企业的短期行为。这就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增强实务的可操作性和统一性,避免各行其是,降低环境审计风险。
3.整合环保法律法规,形成稳定与充分的审计依据。环境审计依据是环境审计工作中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然而,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法规、制度能够对环境审计依据进行直接具体的阐述。虽然《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对环境审计有所涉及,但是由于现实中被审计单位环境信息提供不充分以及环境指标确定标准不明确等原因,使得审计工作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加大了环境审计风险。当前除了财务审计之外,合规审计与绩效审计面临的共同难题是:缺乏统一和完整的审计依据,由此造成审计判断缺乏依据,许多环境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揭示。应在政府主导下,及早出台企业及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受托责任细则与违约罚则细目,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会计信息披露也应从会计准则角度加以规范。
4.着力加快“三位一体”环境审计组织体系构建,改变审计力量不足状况。长期以来,我国环境审计主要由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实施,而审计机关受制于人员、资金、精力等多方面原因,难以保证应有的审计力量,从而在环境审计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审计资源严重不足,加大了检查风险。当前,应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实施“以鉴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公允性”及“以鉴证企业环境保护相关控制有效性”为内容的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事业,并逐步建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环保合规性的审计制度。
5.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突出社会责任相关控制建立与完善。要在政府及行业主管、监管部门推动下,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程。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系统、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及对控制的监督等五方面要素着手不断完善。当前应突出做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特别是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跟踪与监控,以促进企业内部乃至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与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对审计者可控的检查风险的考虑
1.建立健全环境审计的评价标准。建立环境审计科学的评价标准,有利于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合理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环境审计评价指标:合规性指标、成本效益指标、内部环境指标、外部环境指标以及长期环境指标、管理责任效果指标等。评价标准要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灵活加以制定,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加以适当调整,对于大型审计项目,评价指标宜全面和多元化,对于面向政府环保部门实施的审计项目,评价指标要偏重于环保资金运用合规性、效益性指标及管理责任效果指标。
2.对被审计项目的长期影响进行审计。所谓全过程审计,是在传统跟踪审计和事后审计形式的基础上加以补充的新的审计形式。全过程审计不以被审计项目的终结而结束,在被审计项目终结之后,选择适当的时间点对被审计项目的后续影响进行补充审计。即全过程审计不仅在被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审计,而且对被审计项目的长期影响进行审计,从而得出更为可靠的审计结论。
3.加强审计者专业胜任能力建设。传统审计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展开审计工作,所以大部分审计人员都是财会专业出身。但是环境审计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型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传统审计工作能力和经验,还需要众多的环境、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现有的审计人员普遍缺乏横跨多专业的知识储备,对环境审计工作的准备不足,很难适应环境审计工作,加大了审计风险。应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定期安排相关审计人员的技能和业务培训,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安排人员进行轮岗,不仅可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4.加强工作现场以外信息利用。审计者应加强对来自环保部门、内部审计、社会媒体等多渠道环境保护有关信息的利用。实施环境审计的审计者通常难以通过会计资料获取所需要的有价值信息。必须善于分析和利用来自工作现场以外的各类环境信息,将其与所搜集与加工的信息进行整合或对照检验。
5.加快现代审计技术更新与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审计规模的扩大,抽样审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不仅必要而且成为可能,但审计抽样是否科学、适用,计算机技术是否成熟可靠,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人员如果不能驾驭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或者运用了带有缺陷的技术方法,那就极易导致审计技术风险。应加大对审计人员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培训,尤其要结合环境审计的特征,合理设计审计样本,科学评价审计结果。要利用计算机技术,积极探索非现场审计,以节约审计资源,缓解审计成本预算制约。J
参考文献:
1.韩海芹.环境审计风险应对的策略浅析[J].商业文化,2011,(11):129-130.
2.祁小伟.新审计准则下的环境绩效审计[J].经济论坛,2011,(6):169-170.
关键词:社会保障资金;审计;重要性;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2
一、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资金是我国实行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的关键,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监督是确保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条件,提升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质量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一)从社会保障资金自身运行的情况来分析审计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资金的自身运行情况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提出了实质性的要求。一方面,养老保险的个人空账数额在进一步扩大,截至2008年底个人空账规模就已经达到了1.4万亿;而开始于2001年的“做实”试点工作,虽已取得13个省份做实、累积资金1100多亿的成绩,但对于庞大的个人账户空账来说,只能算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做实”后的资金保值增值,同样构成对社保经办机构的考验,社会保障资金结余数目大且呈不断膨胀的趋势,使得管理成本和运营风险大量增加。根据国家审计署2012年8月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显示,2011年末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18项社会保障资金累计结余高达31118.59亿元,比2005年增长四倍多。积累数额巨大成为现状,收入过多但社会保障的力度依旧很小、个人空账现象严重等问题让各级政府面临相当大的压力。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能否健康运行,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由此,审计部门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审计部门作为第三方的经济监督职能,在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有效监督的基础之上,针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并在评价之后给予宏观性的、可行性方案对策,促使社保经办机构不断完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二)从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自身的发展来分析审计的重要性
从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自身的发展情况分析来看,传统的审计模式已不能充分发挥对于现代社会保障资金体系的审计作用,审计工作效益化趋势迫在眉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财经法规日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各部门对国家方针政策执行力不断加强、国民社保法制意识逐渐增强,行政经费挤占、建设工程投资出错、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等社保资金的传统安全问题大为减少,以往审计重点关注的真实性、合法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证和强化。因此,必须转换审计思路,探索提高审计效益的新途径。要提高对宏观性、全局性、热点性问题的把握和认识,更多的从体制机制、从国家治理角度思考问题。要在关注真实、合规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效益情况,将单一的财务审计转向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综合审计中去。这对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内容及现状
社会保障资金不仅涉及到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涉及面及支出范围广、保障种类和收入渠道多。从种类上看,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基金,救济、救灾、扶贫等社会救助资金以及用于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福利基金。按照收入渠道进行分类,社保资金的来源包括各级财政部门的拨款、单位及个人的缴纳、社会人士捐助、基金存入银行后获得的利息、结余基金购买国库券所得利息、滞缴罚款等收入。从支出范围上看,主要用于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下岗、低保、救灾、扶贫、助残、退伍、福利院、五保户和贫困户的临时救济。由此可见,开展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能够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有效促进社会保险、救助、优抚以及福利等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鉴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加以完善。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继续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监督。针对社保资金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社会保障属政府公共服务,必须有法律规范,依法进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成,但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法律体系却仍不健全,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法规经常会发生改变。这就导致了社会保障制度缺乏稳定性,给广大国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影响了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此外,由于社会保障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国家社会保障政策之间在对社保制度进行规范时产生的不完整性,使得社会保障资金审计部门没有专门的法律依据对工作实施进行明确规定,给审计监督工作带来障碍,不利于对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有效改善。
(二)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难重点不易把握
社会保障资金的内容种类十分繁多,这个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社保资金涉及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城市居民以及其他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的人群;来源于政府拨款、企业、社会、个人的缴纳捐助以及投资管理收入等等;支出渠道包括救灾、助残、低保、扶贫等;涉及的管理部门有机关缴费单位、各级财政部门、民政部门、税务部门和社保部门等等。多种复杂因素导致了审计工作的内容繁多,不容易把握具体审计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审计难度非常大。即使不断增加工作成本,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也不一定能取得预期效果。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监督力度有待加强
完善的资金监督机制是保证社会保障资金被合理使用的前提。对于监督机制的制定,可以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部分。内部监督指的是社会保障体系内部的有关管理部门对自身业务活动进行制约与控制。外部监督是指政府专司监督的部门和权力机关的监督以及用人单位、投保人或权益人、新闻舆论等所形成的社会监督。我国专门设立了社保资金监督机构,但由于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在于对资金缴纳环节的监督,从而使得对资金管理和使用环节的监督有所缺失。虽然在一些地区专门成立了用于监督的专门组织,但其应有的监督职能却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审计在社会保障资金中的运用
(一)规范社保资金审计,完善审计监督机制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监督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由于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在运行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因此,审计机关要做好社会保障的资金审计工作,应该制定一套长效的审计监督机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社保资金审计的主体、内容、方式进一步明确,使得社保资金审计工作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要积极运用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者相结合的审计模式,整合监督资源,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在审计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处理遇到的问题,严格追究违法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步入法制化轨道,提高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监督的质量。
(二)改革审计工作模式
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管理系统逐渐被应用于各行各业。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工作面对的社保基金数额巨大、种类数目繁多、业务数据庞大,传统的审计方法和工具已不能满足当前审计工作的需要,必须做出相应改革,才能够提高审计水平、质量和效率。对于参保人数众多的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保资金的管理情况,普通的审计工具无法实现快捷准确的系统化分析。这就需要计算机网络系统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对社保资金管理部门财务数据和相关部门业务数据进行采集,运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和特殊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筛选,采用验证、检查、核对、重算等审计方法对筛选的数据进一步分析,检查社保资金内外部数据的一致性,寻找社保资金的异常流动,从而得出审计结果,对社保资金管理作出测试评价。
(三)构建公平市场秩序,促进审计风险导向
目前,部分会计师事务机构为降低审计成本而降低了审计质量,阻碍了风险导向审计实施。对此,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针对审计收费问题制定相应的标准,并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增强审计行业内部的自律性,督促各会计师事务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在理论和实务中体现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有着很大的意义。为促进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我们提高风险评估和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对审计风险准则推出后的发展情况进行实时关注,在吸取国际审计工作经验的同时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结合利用,提高审计质量,从而保证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2010).
[2]林青.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探析[J].现代商业,2009(29).
项目课程的出现,源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中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可以预见的是,它将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并能形成本土化、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因为它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从目前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种种迹象看,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令人心动的成绩。因此本文将对《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设计。
二、课程定位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我院会计类专业培养财务审计能力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于一体的课程,包括审计基础知识与审计实务两部分。课堂中以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为主线,将会计师事务所实际审计案例与实际工作底稿引入教学课堂,实现审计课程与会计师事务所实际工作的融合,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法等手段来引入审计基本原理,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会计学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重要课程。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审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社会审计、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审计工作的相关能力,是高职会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与前修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学生在学习完上述课程之后,对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具有一定的技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理论与审计的技术方法,认识做好审计工作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实训和练习,使学生具备相应专业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从事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能胜任审计助理人员的工作岗位。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开设,按照教学计划,与本课程平行课程有《报表分析》、《财务管理》等。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于整个财务专业相关课程做到融会贯通,起到复习及巩固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学期开设的《企业内部审计实务》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悉审计环境,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职业特点、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掌握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包括职业道德概念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3)掌握审计基本原理,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审计证据、审计抽样以及审计工作底稿;(4)掌握审计测试流程,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测试以及实质性程序;(5)掌握审计循环测试,包括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服务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以及货币资金审计的特点及技术方法;(6)掌握完成审计工作与出具审计报告的要求。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审计程序在不同阶段的核心工作内容运用恰当的审计方法纠弊查错;(2)能够运用文字表述法、调查表法和流程图法对内部控制进行描述,能够运用控制测试的方法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能够根据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撰写管理建议书;(3)能够运用所学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证据收集,能够运用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将所收集的审计证据编写在工作底稿内;(4)能够掌握并运用相应审计方法判断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采购与付款业务循环、生产与服务业务循环、筹资与投资业务循环、货币资金管理等业务中的漏洞并纠正会计处理错弊,熟练编写审计工作底稿;(5)能根据审计计划阶段、内部控制测试阶段和实质性程序阶段所获得的证据,形成的各类审计底稿,完成审计报告阶段的各项任务,形成审计结论,能独立撰写内部审计报告。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客观公正的态度,保持独立性;(2)培养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3)培养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做出职业判断;(4)培养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违反诚信原则的态度;(5)培养遵循保密原则的习惯,按规定使用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资料和信息;(6)客观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项;(7)培养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妥善处理好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关系;(8)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四、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应实施教学过程与审计过程的统一,按照按照“知识+技能”的思路,以模拟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项目为导向,以具体报表项目审计为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主线来重组审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师讲授审计理论知识和演示审计实务操作复习会计理论知识与演示会计实务操作教师分配审计任务学生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完成审计任务”开展审计实务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工作,做到:1.设计被审计单位的交易,在收集企业业务资料和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出典型交易和事项,并设计审计疑点和错报;2.设计审计实务的具体情形(含内部控制、审计证据等)和参考数据,从而使审计实务有据可依,同时也给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3.通过分析审计实训案例,以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为主线,进行审计职业能力培养。而《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应结合以上四种类型企业的审计过程,以模拟企业(以ABC石化有限公司为例),涵括四种类型企业的所有审计程序,将课程划分为以下四个学习情境:根据以上学习情境,教师设计出模拟企业(ABC石化有限公司为例)的环境资料、财务数据、模拟错报等资料,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审计小组,每个审计小组为一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教师将资料发至每个小组,组员根据教师教授方式方法、教师扮演的各个角色,分工合作,完成模拟审计项目。这就是将《审计基础与实务》按系统化工作过程进行分割学习的过程。
五、结论
一、 不断提高内审跟踪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由于跟踪审计对工程项目实行了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审计的内容大大超出了传统结算审计的范围,时间跨度长,协调环节多,审计风险大,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和人员素质作保障,就难以达到理想的审计效果。这就对跟踪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熟悉施工作业程序,掌握工程项目投资、进度、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其次,在审计手段方面,要能熟炼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审计软件,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把握审计质量。因此,从事跟踪审计人员要不断地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如基建施工技术、项目管理、工程定额、工程(预)结算软件的应用等方面的新的知识和方法,提升审计技能和个人素质。
二、把握跟踪审计的重点
跟踪审计的实施过程与施工过程同步进行。施工过程是动态的,并且施工往往是立体交叉式推进,即同时有若干个单位工程的多个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而通常情况下施工过程跟踪审计又不能影响施工进展。因此,要把握好跟踪审计的重点:
(1)土、石方工程重点是基槽、基坑开挖及支撑方式;土壤及岩石类别;排水、降水措施及时间;土方填、挖区土方的调配方向、数量、运距。
(2)桩基础工程跟踪审计的重点为桩的型号、长度、根数、接桩的数量以及打基桩的方式,如是人工桩还是机桩都有很大的区别,造价费用也是有很大差别的。
(3)砌筑工程跟踪审计的重点为砖砌体砌筑、墙体厚度、砂浆的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等。
(4)钢筋工程重点是钢筋的种类、规格,钢筋的位置、布置间距等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5)混凝土工程重点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浇注截面及厚度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对造价的影响等。
(6)屋面防水及保温隔热工程重点是防水、隔热材料的选用、厚度以及施工工序是否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
(7)楼地面工程重点是垫层材料的种类、厚度,找平层、面层的厚度等。
(8)水电安装工程重点是配管、配线和给排水的管材材质、规格、敷设方式等是否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9)装饰装修工程重点是工程量清单、装饰装修的尺寸、材料以及施工工序、工艺等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合同的要求。比如在地板砖(或地板胶)、天花铝扣板等材料的选用上,不同的品牌、等级其造价就有很大的差别。
(10)工程计量(价)签证单的重点是设计变更的原因、变更的数量以及对造价的影响。如对变更(或增加)的工程量要和现场施工代表、监理一起进行现场测量计量,工程造价要进行市场调查和咨询相关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后方可签字。
三、聘请社会中介机构把关,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由于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可能配备很多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大多数内审人员又存在土建、安装、水电、智能化、园林等方面专业的极限性,因此,有必要聘请社会中介机构把关,他们各方面专业人才的配备比较齐全,力量比较雄厚,一方面可以解决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极限性和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四、搞好跟踪审计的协作配合
正确处理好跟踪审计与相关单位的协同关系,跟踪审计的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除了技术性因素以外,主要还取决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态度和监理单位的配合。在跟踪审计过程中,既要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又要正确处理好参与工程建设与监督各方的关系,使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要积极配合、理解和支持审计工作,确保跟踪审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达到跟踪审计的目的。
【关键词】工程;内部审计;审计质量
作为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新建、改扩建工程造价审核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必要手段,是工程造价审核的重要环节。要着力提高工程审计人员各项素质,发挥工程审计人员的作用。强化工程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意识、风险意识、规范意识,增强工程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加强工程审计业务、政策法规培训,加强相关知识学习,全力打造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复合型工程审计人才。以此提高工程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实行工程审计人员定期轮岗制度,我院的机电工程科和审计科的工程人员每两年轮岗一次,以确保工程审计的独立、公正原则。
为保证工程审计质量控制,需要建立健全的工程审计制度,并付诸实施。首先,应建立工程审计质量控制相关制度、计划管理制度,实行工程审计组负责制。其次,完善工程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制度。其目的是促进工程审计人员正确履职,加强监督,保证质量。此外,履行工程审计复核制度。规范工程审计复核行为,层层把关。将工程审计准则、工程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工程审计方案的各个环节,把质量管理的目标贯穿于工程审计全过程。
当工程竣工验收后,接着就要进行工程造价结算审核,工程造价审核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控制,以我院来说,需工程主管院长控制(提交院办公会议讨论)、机电工程科控制(各技术人员集体讨论、签字确认)、审计组造价师控制(造价师审核、复核)、或委托其他第三方控制等。在各级的审核中,必须端正审计人员的思想,一定要坚持原则,秉公审核;由于涉及工种较多,如果超出自身业务能力范围,需开会论证,以便重新安排第三方造价公司审核。另外,应掌握好目前各种工程造价软件的使用,我们审核人员能够熟练不同版本的造价软件,以应对不同施工单位的造价软件结算。在确定工程造价时,坚持以广东省现行的计价规范为依据,按照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招标文件、各科室、各部门的申请书、发改委的立项批复、院办公会议的批文等,附竣工图、现场签证单和设计变更等进行审核。
进行工程造价审核,首先应仔细研究各有关原始文件,确定该项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明确工程的计价类型,研究其中的调价条款,根据结算调价条款进行工程造价审核。有时可能是固定综合单价,有时是固定总价,避免本来应属预算内的项目再另列计价,措施费用是否属大包干等等,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究双方是否签订有补充协议,建设单位有没有签定现场通知单,是否有增加工程价款初衷和承诺。
在双方的核对过程中,由于双方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观点,工程量、价的异同也是客观存在的。对工程量进行审核,首先,要依照并熟悉图纸,熟读建设工程计价通则,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合理的审核方法不但能大大提高审核速度而且直接关系到审核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对照招标预算,审查有无多计或者重计,是否按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等。对于一些图纸不明确的工程量要进行三方现场计量,进行核对。
在审核预算单价是否正确时,对于直接套用清单计价的子目,其项目名称和内容与设计图纸的要求是否相一致,工程项目有无重复套用。需要换算的综合单价审核时需注意是否允许换算,换算的方法是否正确,消耗量的变化是否妥当,另外,对于施工单位自编子目的单价,检查编制的依据和方法是否正确,材料种类及消耗量、人工单价及消耗量、机械台班种类及消耗量等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合理。
施工单位在编制结算时往往会抬高材料的综合价格,尤其是遇到材料价格市场变动幅度较大,或者是半成品,经自身稍作加工后的材料。施工单位在套用造价站的材料信息价时会取高去低,所以材料价格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实际购买价高于预算价或建设单位有特殊要求时应交由工程主管部门签证。对于存在的问题,在审查时原则上应根据合同约定方法,再结合现场签证单,市场的变化等来确定材料价格。对那些可以据实调整、或是进口品牌的材料价格可直接审查施工单位的原始票据、购货清单。对于施工期跨度较长的工程,材料价格浮动可能较大,审核时可根据施工合同规定的办法结算,比如合同约定正负10%时不作调整。或者根据各种材料的各季度、各月份信息价的平均值,这样审核的工程造价会趋于比较真实。另外,对于一些信息价中没有,而且建设单位又没有签证认可的材料价格,可以进行市场考察确定,重视市场调查。佛山市造价站专门开辟有对材料价格咨询的服务。随着建筑市场的全面发展,建材市场上材料品种五花八门,特别是装饰装修材料,所以对各种材料价格的收集和积累汇总是必须的。
对于现场签证的审核要循序进行,需遵循审核的原则。首先,审核有无承、发包双方的签字,真实性是否符合程序要求。其次,要把签证事项放在集体讨论的范畴,不能一人说了算,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应避免工程量的胡签、乱签、夸签、重签,其内容费用是否应该由建设单位承担。最后,审核签证事项的真实数量,可进行现场复核,纠正不符事实的签证。现场签证单往往是施工单位获取利益的重要部分,是双方争议较多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不少施工单位采取高签的方式来达到获利的目的,这些需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根据省、市工程造价管理站颁发的文件及规定,审核费率计算是否正确,清单计价不断更新,其费率收取亦有所变化。审核各项费用的计算基数,如用人工费为基础还是以直接费为基础,虽然造价软件自动计算,但需提防施工单位导出电子版本后加以改动。另外,税金费率是否符合我市建设市场的规定,对于合同约定费率下浮或总价下浮的工程,其增加或变更部分其造价是否也同比例下浮,在计算下浮时需把甲供材料扣除。审核过程完成后,审计组出具审核确认书,交由各部门盖章,最后,需整理档案资料。工程造价审核的底稿一定要按照审核档案的管理要求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便于日后查阅,或上级审计部门抽查,或单位领导任期届满的责任审计。同时需定期分析工程结算审核产生偏差的原因,以及分析影响工程结算的各种因素,撰写审计工作总结,记录审核过程中的经验及解决方法。
要提高工程内部的审计质量,必须抓好工程结算的审核工作。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审核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审核力度、审核质量,降低审核风险,做到认真细致,尊重实际,服从原则,不固执己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自身修养。促进工程结算的良性循环,为我院工程造价内部审核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专业实习是我们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综合运用知识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专业必修的实践课程,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专业实习使自己在实践中验证,巩固和深化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知识的运用加深对相关课程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加强对企业及其管理业务的了解,认识的基础上,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实习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初步分析,善于观察和分析对比,找到其合理和不足之处,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现并提炼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调查新野县审计局目前的审计事务的操作流程。
2。研究现行信息化系统对业务进程所起的作用。
本文所探讨的审计信息化是指,被审计对象进行财务工作和经营时,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企业的运营的合规性以及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工作。
(2)审计软件
我国现存的审计软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②审计抽样软件。
⑤工具箱式通用审计软件,如由北京通审软件公司开发的2000通审软件。
⑥工具箱式通用审计软件,该类程序是为了完成某些特定的审计任务。例如,公路费审计程序,工会经费审计程序,材料成本差异审计程序等。
从以上种类的覆盖度可以看出,我国的审计软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审计署也已经高度重视计算机审计和审计信息化,制定出了相应的计划。并正在积极的推行现有审计软件的应用推广。但是我国现有的审计软件大都处于满足穿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还没有适用于网络审计的审计软件。即使是这样,象新野审计局这样的基层单位仍没有实力购买使用单机版的,这样只是单机的电子化应用不可能将信息化的好处完全带到审计中。现状急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