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的房屋设计范文

农村的房屋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的房屋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的房屋设计

第1篇:农村的房屋设计范文

一、现状分析[文秘站 ()帮您找文章]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将加快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作为发展卫生事业重中之重的工作。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以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为切入点,以实行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为基础,以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为方向,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为目标,不断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全市农村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目前,全市275个行政村(居委会),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47所(公有制成份占90)、农村卫生站213所(公有制成份占99.5),96.3%已达到《1省农村卫生站基本管理规范》的标准。卫生技术人员占农村卫生站从业人员的81.2。每个行政村(社区)有一所卫生站(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民可以就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全市95%以上的农村(社区)卫生站实行了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农村(社区)卫生站作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在抓好农村卫生服务,解决农民群众基本医疗问题,落实预防保健任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有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协调,与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不适应,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市、镇两级医疗机构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快速提升,与相对落后的农村(社区)卫生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社区)卫生站医疗条件简陋。大多数业务用房与设备的配置还处在较低水平,有28所达不到业务用房基本要求(占7.8%),尚有危房19间(占5.2%),另外还有69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系临时租用房屋作为业务用房,无法适应当前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二是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全市农村(社区)卫生站从业人员中,具有执业资格的占67.5%,全科医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三是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不高。尽管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已达97.1,但是人均筹资水平只有90元,农民享受到的医保实惠非常有限。从整体上看,这个网底并没有织牢,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没有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实惠。

二、农村(社区)卫生站建设的目标

用3年的时间,在每个行政村(居委会)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镇区医院所在地除外),个别经济欠发达且较为偏远的自然村仍保留农村卫生站。到20__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达255所,农村卫生站112所,农村(社区)卫生站基础设施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强化,建立运转有效的农村(社区)基层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与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设施比较完备、服务功能健全、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较高、监督管理规范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农民可就近享受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

三、落实议案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成立市落实市1届人大一次会议1号议案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

成立“市落实市1届人大一次会议1号议案领导小组”,__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1副主任、市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由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社保局、市食药局、市民政局、建设局、国土局分管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由市卫生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议案办理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二)加强培训,提高农村(社区)卫生站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从今年6月开始,连续2年对全市所有在岗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由市卫生局统一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时间、统一考核标准,结合现代网络手段,通过法律法规教育、理论知识授课、实践技能培训,使全体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基本职责明确、基本技能掌握、基本规章制度落实。具体培训工作由各镇区医院负责组织实施。同时,组织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全省统一全科医学培训,获取全科医师资格证书。

目前,全市在岗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执业医师)共959人。

计划每年培训70个学时,平均每人每年培训费600元,2年共需培训费1,150,800元(每年575,400元);计划2年内组织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全省统一的全科医学培训,共需培训费312,400元。两项培训共需费用1,463,200元(20__年762,800元,20__年700,400元)。具体培训计划与经费预算见表4。建议培训费用由市财政全额投入。鼓励其他个体诊所、民营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培训费用自理。

(三)加强监管,规范农村(社区)卫生站职责和服务行为。健全农村(社区)卫生站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医疗操作规程,规范各种治疗和用药行为。切实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服务方式,积极为辖区内农民(居民)提供巡诊和上门服务,承担本辖区内农村(社区)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与报告任务,协助镇区医院(防保所)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合作医疗等工作,为辖区内农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四)增加市、镇两级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设置和条件。

1、工作用房的建设和改造

对原有社区卫生站的业务用房面积已达到或接近卫生部颁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150平方米)的暂不列入改造范围;对于业务用房面积有较大差距的,列入改造之列;其余应设置而未建成的行政村(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站用3年时间分批建成。其它自然村需保留的农村卫生站其业务用房面积达到标准(40平方米)的,不列入建设范围;未达到农村卫生站标准的列入改造之列。

据统计,3年内需新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共143所,分三年完成工作用房建设,其中20__年建成78所,20__年建成41所,20__年建成24所。详细建设计划安排见表6。

按每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用房150平方米(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按每平方米950元(土建费用800元/平方米+水电等配套装修费用150元/平方米)的建设标准计算,房屋建设和改造共计需要资金20,377,500元(不含土地费用),分3年投入,分别为20__年11,115,500元、20__年5,842,500元、20__年3,420,000元(见表2-2)。建议按市、镇、村三级财政共同投入,投入比例为市财政50%、镇财政投入30%、村自筹20%。建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用地每所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由当地镇区划拨。

2、完善基本设备配置

对政府确定的行政村(居委会),其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依照卫生部颁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设备配置标准”配(补)齐。其余自然村必要保留的农村卫生站,依照1998年省卫生厅《1省农村卫生站基本管理规范(试行)》中的“卫生站设备配置标准”配(补)齐。对已经达标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农村卫生站暂不再配(补)。除部分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外,大部分设备在今年配齐。

据统计,3年配齐农村(社区)卫生站开展基本卫生服务所必需的基本设施,共需投入资金9,639,911元(表3-1),其中20__年6,850,681元、20__年1,976,422元、20__年812,808元(表3-2)。建议按市、镇两级财政共同投入,投入比例为市财政60%、镇财政投入40%。

设备的购置由市组织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置。

以上工作用房建设和改造、基本设备配置、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三项经费共计31,480,611元,其中20__年18,728,481元、20__年8,519,322元、20__年4,232,808元。(见表5)

(五)调动市、镇两级政府办医院的积极性,指导和帮助农村(社区)卫生站的建设和发展。

1、鼓励市、镇两级政府办医院在农村举办或合作办社区卫生服务站。

2、指导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

3、培训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指导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4、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帮助农村卫生服务站改善工作环境,增加常用医疗设备配置。

5、强化镇村医疗一体化管理,明确镇区医院对辖区内农村(社区)卫生站的业务和管理职责,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实行镇区医院对辖区内的农村(社区)卫生站行政事务、财务、业务和药品统一管理,确保卫生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

6、实施“百名医师下乡帮扶农村卫生活动”。每年组织市属医院(市__医院、市__医院、市__医院)抽调100名医师、50名护士,组成48个“百名医师帮扶农村卫生小分队”,分赴农村(社区)卫生站开展服务。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1)指导农村(社区)卫生站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规范;(2)指导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掌握基本诊疗技术;(3)指导开展健康教育工作;(4)开展义诊活动,直接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今年的“百名医师下乡帮扶农村卫生活动”计划3月下旬开始,于5月底结束,将对全市240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农村卫生站进行帮扶。

五、今年落实工作具体时间表

(一)2-3月,对全市村级医疗卫生技术服务状况实施全面调查摸底。

(二)3-5月,开展“百名医师下乡帮扶农村卫生服务活动”。

(三)6-8月,培训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

(四)5-10月,落实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设备统一采购及具体配置工作。

(五)6-10月,落实纳入20__年建设计划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和改造工作。

(六)10月,对方案落实情况全面督查,保证落实好20__年的工作计划任务。

第2篇:农村的房屋设计范文

[关键词] 新农村 住宅 单体设计手法

[中图分类号] TU2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13-01

引言

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人们摒弃了传统的房屋设计方法,而是将套路化和手法成熟的城市集合住宅引入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房屋建造中,农村住宅设计采用联排式和独立的方式,平面格局为上卧室、下客厅。将这种城市住宅的设计模式应用到农村中过于固定。一些农村居民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制约,自说自建,反映了真实的需求。

1 新农村住宅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在新农村的住宅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众多因素,首先,在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建筑的功能空间组合,应该和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结合,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的地理气候,对于比较寒冷的地区,应该注重建筑的保暖性能,对于阳光非常充沛的地区,则应该考虑到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的阳光代替灯光提供光照,以节约能源。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公寓,改变了传统独立的农民住宅形式,使其和城市的住宅更相像。此外,在农村的住宅设计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受到经济的制约,在项目的建造过程中应该对项目的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关注,尽量就地取材,可以提高对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还能够节约项目的建设资金。对于建筑物的建造工艺,应该和当地的建造习惯相符合。对于建筑物的形式,还应该和当地的环境相协调,建筑物的色彩和造型都应该考虑到当地的实际环境,建立与自然和谐新出的农村住宅。此外,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应该反映当地的特色,展现房屋的地域性[1]。

2 新农村住宅单体设计手法

2.1 对可变空间的设计

对于新农村的住宅,在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当地农村家庭的居住形态和人口构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人口构成以及居住的形态也和以往不相同,因此在房屋设计中也不能沿用传统的设计手法。这对人口居住形态和构成这一变化,在单体设计中应该采用灵活分割的设计理念,就是将大开间进行分割设计。农村的居民在结婚、生子以及养老过程中,生活空间有所不同,对居住空间的要求也不相同,进行单体设计时应该有所考虑。另外,农村的红白事也属于宅内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其中。针对这些需求,在实际的单体设计过程中,应该将住宅单体的首层设置为可开敞的形式,在大型活动中就可以利用。此外,对于住宅整体,由于需要分割设计,因此需要应用到很多隔墙,除了隔墙之外,还应该应用可拆卸的多扇折门将居住空间和后院、内院以及前院等分离开,使墙体的可开启洞口面积大大增加。对于单体设计,还应该减少室内和室外的高度差。为了实现对住宅基地的最大化使用,还应该在院落从住栋入口向围墙排水口找坡[2]。在温度比较适宜的地区,房屋设计一般不会考虑住宅的冬季采暖问题,并且冬天也会通过敞开楼门进行通风和排湿,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的舒适度,但是其是一种技术含量非常低的方式,可以通过门洞口扩大的方式进行改善。

2.2 农村住宅单体的厅堂设计

农村住宅现阶段一般采用分代居住的方式,因此在实际的单体设计过程中,应该将单体的平面格局设置成多层和多厅堂的格局,进行分层设置。从实际调查来看,一般家庭,不同带的人居住在不同楼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就应该适当的增加楼层数。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家庭的起居重心一般在二牵因此应该将洋式的起居区设置在楼上,以便家庭中心人员居住。另外,目前一些农村地区会采用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的方式进行建设,针对这种情况的,应该对大空间灵活分割,对于空间的功能设计,应该根据家庭的结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在平面格局的设计上主要以多层多厅堂的理念进行设计,将楼上和楼下分开,同时应该将洁污彻底分离。一般将二楼的厅堂设计为家庭聊天和团聚的地方,因此应该设计看电视、喝茶的活动中心。对于第一城的入户厅堂,应该强调功能多样化和适用性。

2.3 针对农村生活的精细化设计

对于新农村的住宅单体设计,应该针对农村生活和生产等具体事务进行精细化设计,对于家庭重大事件,例如红白喜事等对住宅的需求,也应该根据其使用权限的需求进行合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农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例如户内农事,根据其实际需求增加养鸡、养鸭专用空间。此外,还应该满足农村地区的蓄水、种植、晾晒和设备放置等多种功能。增加一些辅助空间才能满足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求,如图1所示,为空间布局图,对于主要使用空间和辅助空间的设置上,应该考虑到采光问题。对于一些宅基地比较狭窄的建筑物,第一层的厅堂往往被当做储物间、停车间和农事间,为了避免首层厅堂的浪费,应该设置专门的储藏间,对于有车辆的家庭,还应该设置专门的停车位置。在储物间应该设置专门独立的出入口,物品从专门的出入口出入,避免对室内的环境造成污染,以保证住宅区域的干净和整洁[3]。

3 结语

对于新农村住宅的单体设计,不应该完全照搬城市的房屋建设模式,而是应该结合农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以及个性化的需求进行设计,对于当地农村家庭的居住形态和人口构成采用灵活化的分割设计理念,农村住宅单体的厅堂设计应该采用多层多厅堂的格局,此外还应该针对农村的生活进行精细化设计。

参考文献

[1]罗小明.新农村建设问题与住宅设计方法探讨[J].城市建筑,2014,34(24):24-24.

[2]刘学钊.广义创作观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单体设计――以仙游县菜溪乡为例[J]. 福建建筑, 2012,12(5):45-47.

第3篇:农村的房屋设计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近郊;农村住宅;建筑;设计

1.引言

通常来说,城市近郊的概念可以是紧邻城市市区的城乡结合部近郊区既有沿公路分布的带状建成区,同时有交错分布的农田林地,呈半乡村景观城市近郊呈动态化的过程,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区域,其变化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近郊则是在动态过程中最先被城区蚕食和接触变质的区域昨天的新郊区变成今天成熟的郊区以至明天的老郊区和内城。

2.近郊农村住宅建筑设计需求

目前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对于自建新房都不是很满意,农村群众理想的自建新房一般为院落式住宅,这种住宅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院落式住宅有许多的优点,比如说可以为家庭养殖提供一些便利,自来水与机井水可以同时实用,室内水测室外旱厕等等。村落的建设需要保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并有公共活动场地。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近郊农村的土地正在不断的减少,城市与农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频繁,使得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近郊农村仍是农村,仍然具备农村的特征,如接近自然;小尺度以及可识别的空间环境;日常生活功能的混合;集体公共生活等等,因此近郊农村的设计与建设不能完全照搬城市的经验,应该结合近郊农村的特点,分析环境特征并遵循农民群众的生活习惯找出一条可行的设计思路。

3.近郊农村住房目前存在的问题

(1)村落的建设缺乏统一的、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设施不完备;住房散落杂乱,聚居氛围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宅基普遍较大,土地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

(2)房屋的设计和布局不合理,部分房间过大但实用性不高,缺少储物用房导致杂物的堆放比较零乱。

(3)生活不便,虽然农村住房拥有比较好的通风以及采光效果,但是保温性能较差,导致冬天居住不够舒适;近年来新建的坡屋顶楼房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大量粘土砖的使用导致了优质土资源的浪费;环保抽水井的使用对于地下水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4)生活卫生环境较差,生活垃圾乱丢现象严重。

(5)对节约能源并合理使用的认识不够,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的使用不是很普遍。

(6)部分新建的新农村住宅因不符合农民群众的生活习惯以及不能满足其生活需要导致农民不愿搬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4.近郊农村住宅的设计思路

4.1规划先行

(1)必须认识到,近郊农村仍然是农村,在近郊农村规划方面必须在遵循农民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做好城市化的准备,如果规划工作不到位、不科学且没有综合的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将来如果城市扩展到了农村,就会面临第二次的调整,这会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近郊农村的规划必须对自来水管、燃气管道的敷设,公路的铺设、公交线路的设定等等进行统筹的规划。由此显现了整体规划的重要性,整体规划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科学性。以尊重和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基础,体现出人文内涵并能够反映地域特色;

②超前性。既要立足当前也要放眼未来,规划工作应一步到位并配合分步实施;

③务实性。规划工作应因地制宜并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④环保性。保证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⑤宜居性。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以及一定的公共活动空间,从而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条件。

(2)邻里交往是农村居民生活重要内容之一,村民日常交往活动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在街头巷尾,通过日常交往活动,融洽住户相互关系是住户问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邻里交往在住户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建设中应注意:

①运用多种空间划分手段,创造出适合交往的空间领域,具体手法有:

a.利用花坛,地面变化等手法划分空间;

b.以藤架棚架树木等界定交往空间。

②调查显示,邻里的交往活动主要为谈话棋类牌类活动就餐等,交往设施应以桌凳为主。

③邻里交往区域的位置选择,应注意:

a.有利于住户聚集,结合自然景观或古迹布置,如树林,水边台地等;

b.布点应均匀农户的日常交往或必经之处,如巷道入口等处应为重点考虑。

4.2适应生产生活模式并能持续改造

不同的生活生产模式需要不同的住房形式,如务农者需要庭院晒场,渔民要考虑渔网的晾晒等等,规划设计时应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设计,应灵活的对近郊农村住房进行设计,以便适应人民群众不同的需求。

4.3建筑型式和规模多样化

每个家庭的人员构成以及经济条件都有所不同,所以建筑形式以及规模也应不同,针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对其进行区分,大致分为务农型、副业型、三代同堂型、老人留守型。

4.4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的合理选用

目前农村建房的主要材料为粘土砖,粘土砖的使用对我国优质土资源的浪费是极大的,并且粘土的烧制需用到煤炭,这也是违背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的。对于房屋的保温及防水问题应认真给予处理,坡屋顶以及平屋顶的选择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4.5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的新型能源

新农村建设中应大力推广沼气以及太阳能的使用,太阳能的使用范围不应局限于热水器,应推广到照明以及供暖等领域。用水方面应加大自来水管的敷设并保证其正常供应。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宣传,井水的大量使用不仅对地下水安全埋下隐患,更容易造成地表沉陷,给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4.6农房内部布局合理紧凑

(1)院落是农村饲养家禽家畜晾晒谷物以及日常聚集休憩的地方,需有后院,有条件地区可增设前院晾晒谷物衣物后院则作为饲养家禽家畜存放农机具及生活庭院。

(2)堂屋是农村进行正式的交往活动的场所,包括祭祖家庭聚餐待客婚丧嫁娶等,也要求能布置多桌酒席,因此,面积30m2以上为好。

(3)卧室根据家庭成员人数确定,最少2间多,则4间,宜把老人卧室放在一层且光照充分,开问控制在3.3-3.6m,进深4.2-4.8m,主卧室通常在二层,大小类似老人卧室,儿童卧室可小些。

(4)厨房现行农房通常无餐厅,厨房较大可在里面就餐,灶具通常以单灶沼气和双灶煤气相结合为。

(5)新农村住宅卫生间近期宜水厕旱厕并存屋内设有水厕,后院设有旱厕,现阶段可用旱厕,污水排放问题解决后则可以改用水厕。

(6)储藏和晒场储藏室宜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后院建成单层房屋,它使用方便且造价低,也容易变作其他用途房主,屋内不需要太多储藏房间。房屋设计要根据不同用户的生活模式,针对性地满足农民要求.

4.7设计中采用多种生态与节能技术

设计规划方案应注重提高居住区的绿化水平;

房屋的布局应采取坐南朝北,主要居室应朝南布置;

采用多重院落的形式,有利于夏季的自然通风并增加冬季的日照时间;

外墙的建设使用多孔砖,并作保温处理,增强房屋的保温性能;

建筑外窗应使用密闭性好的铝合金窗,并在部分外墙设置遮阳设备;笔者以为,不增加窗墙面积比的前提下,可使用双层窗,设法提高窗的节能效果。如在单层窗外部加设凸窗,不仅加强窗框的气密性,而带倾角的外飘窗能延长日照时间(见图1,图2)。

屋面应使用珍珠岩保温隔热,厚度达到最小热阻需求,部分屋面采用种植屋面,从而提高房屋的保温隔热性能;

充分利用太阳能,并拓展太阳能的使用范围;

节水龙头以及低容量抽水马桶的推广使用。

5.结束语

总之,近郊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必须以当地的地域特点和满足其生态性为出发点,遵循以人为本、环境为中心的原则,找出一条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以及符合当地民众生活习惯和风俗的道路『31。近郊农村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当地的特色,结合我国传统的建筑精髓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理念,打造出一条真正适合农村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近郊农村住宅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黄国胜,陈宗兴.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05-06.

[2]赵喜明.浅谈新农村住宅示范工程规划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11-12.

第4篇:农村的房屋设计范文

【摘要】目前,我国新农村村镇规划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中也存在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直接关系着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本文将对当前我国新时期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村镇规划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

为了促进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国家积极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举措,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五个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前,我国新农村村镇规划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中也存在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直接关系着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一、当前我国新时期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村镇规划缺乏有效的理论体系

我国的农村建设经历了上千年的自然发展,根本就没有具体的规划。由于缺乏有效的村镇规划理论体系,有些村庄建设还存在着自然发展的方式。目前我国的村镇建设的规划主要是着眼于整体,这远远不能满足不同地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各地相关的工作人员去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具体的村镇规划方案,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完成。

2、村镇规划存在定位不准的问题

由于部分村镇规划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和本区域有效的协调政策,导致了各村镇无法明确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不能科学规范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地区缺乏规范的规划建设指导,村民不能进行科学统一的规划建房,农村环境存在脏、乱、差的问题[1]。在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部分村镇存在着文化精神和政治民主缺失的严重问题。

3、村镇规划缺乏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村镇规划标准》是国家为农村建设规划制定的标准。但是,由于其内容比较笼统,部分村镇规划建设便一方面参照其中的技术标准规范,又同时参照城市规划建设的技术标准规范。这导致了村镇规划建设中出现混乱管理的现象。村镇建设急需要一整套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4、村镇规划缺乏合理的管理机制

虽然国家出台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以加强对村镇规划的管理,但是在实际的建设中,存在着管理资金匮乏、管理机构不健全和管理人员知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这导致了条例无法被有效地执行[2]。此外,村镇规划缺乏相应的管理人员,导致了村镇规划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

5、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由于部分村庄布局分散,资金缺乏,所处地域地形复杂,导致了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完善、不及时的问题。如:缺乏乡村的娱乐健身场地和设施;缺乏相应的医疗设施;缺乏畅通的村镇公路;缺乏有效的网络设施;缺乏规范的废水、污水排放与处理系统;缺乏生活垃圾的处理系统。这些都不利于村镇的乡村文化和居住环境的建设,给村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不便。

6、“空心村”问题严重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一方面农村逐渐向交通便利的地方进行发展,大量建筑新房,导致了村中心大批的旧房子和院落无人居住,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的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导致了农村的人口迅速减少,甚至出现整道街都无人居住的现象。这导致了“空心村”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村镇的规划建设。

二、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中的村镇规划的具体措施

1、建立科学、完善的村镇规划体系

政府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寻求专业的规划设计人才,在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度超前、经济实用的原则,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村镇规划体系。规划体系要对具体内容做出细致的规定。制作规划体系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如何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不是规模大小。要促进房屋设计和建设水平的提高,要设计出与当地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匹配的房屋。

2、加强村镇规划的管理机制建立

要建立完善的村镇规划管理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加强对村镇规划建设的资金供给。现阶段我国已经发展到城市反哺农村的阶段,国家要加大财政拨款,号召全社会参加到农村的建设中来,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中,从而也保障了村镇规划管理工作对资金的需求。第二,健全管理机构。加强对基层管理机构的建设,对管理工作所需的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进行补充和完善,以便于工作人员很好的开展管理工作。第三,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补充。人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通过正规的招聘方式,对管理工作人力资源进行补充和优化,从而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建房审批和登记备案、工程设计、建房技术服务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其为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制度基础。

3、加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的环境。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中,不仅要重视对电力、网络、通信、防灾、道路交通、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排水等系统的建设,还要重视对教育、商业和医疗服务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加强对农民娱乐活动场地及其器械、图书室等文化设施的建设,以此来给农民创造一个美好的、便利的生活环境,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要求。

4、加强对村镇生态环境的规划

在对村镇进行规划时,要坚持科学发展的思想,注重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规划。首先,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地发展生态农业和实行现代化生产方式,减少传统的耕种方式对土地有机成分的破坏。减少对耕地和绿地的占用,将严重污染的企业搬离出农村,减少对土地具有污染的有害物质的排放。其次,要保护农村的水源。对生活废弃物和污水的排放进行妥善的处置,避免其对水源产生污染。第三,在农村推广使用清洁无污染能源。加强对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减少对污染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农村的大气环境。

5、对村镇体系进行科学、合理地编制

由于许多的村镇存在地形复杂和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导致了村镇的规划建设不能规范统一的进行,无法满足农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要求。为了改善这些村镇的生活环境,要对其进行重新规划。政府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村镇分布体系,不仅要考虑到村镇的人口规模、交通便利、饮用水源、历史文化和经济基础等因素,还要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考虑,加强对农村发展的预测,以满足村镇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3]。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要重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村镇规划体系,为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从而推动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邱昌锋.当前村镇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14):73.

第5篇:农村的房屋设计范文

关键词:休闲农业旅游;建筑设计;融合发展

在国家农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很多企业和个人依托农村优美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投资建设现代农业,不但种植绿色农产品,还逐步引入房地产建设和休闲农业旅游、养老项目等。利用现代农业区,设计建设成了一批“可产、可游、可居”的生态农业景观,大力发展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村养老相结合的特色产业,形成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农业景观综合体。因其发展潜力巨大,越来越成为当前和今后企业和个人投资的“新蓝海”。

2013年2月,国家农业部印发的《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提出了示范基地创建工程、知名品牌创建工程、支撑体系建设工程、从业人员培训工程、乡土文化挖掘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这“六大工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将直接关系到现代休闲农业与旅游、养老的协调、持续发展,做好休闲农业区的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尤为重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针,我们在调研、总结部分休闲生态农业区建设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休闲生态农业区的住宅规划设计提出如下几点认识和建议,供参考。

一、对整个休闲农业区进行深入调研、论证和规划设计

对当地原有的住宅和历史遗迹进行勘察、统计、规划,有计划地进行修缮保护,尽可能地维持当地传统的建筑风格,保留传统乡土文化特色。对新建功能区既要考虑到现代休闲农业生态园的生产和经营发展要求,又要考虑到每个功能区的设计要舒适、美观、经济适用。

二、尊重休闲农业区的地理特征和周边生态环境,环境与设计相融合,实现天人合一

我们要充分借助当地的地理位置,顺其自然,因势设计,让建筑设计充分体现、发挥休闲农业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本着节地、节能、节俭、保护环境的原则,就地取材,尽量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这既减少耗材和运输困难,又降低工程造价。在设计中,让产树木的地方多用木质结构,产竹子的地方多用竹质结构,多石头的地方多用石质结构,尽可能地发挥材料学、力学、美学的特殊功效,实现建筑设计与大自然的协调统一。

三、休闲农业区的房屋设计尽量以一层或两层为主

低层建筑有利于与休闲农业区相互协调,不显突兀。在平面布局的基础上,错落有致,凹凸结合,既美观又方便休闲娱乐。房屋外墙的材料,可就地取材,尽可能反映出乡土文化的色彩,体现休闲农庄的乡村特色。我们应尽量使用开敞的门窗,运用简洁明快的色彩和处理手法,使住宅立面的造型既具有浓郁的乡村风情,又颇具新农村的时代气息。

四、休闲农业区的住宅屋顶设计尽量以坡屋顶为主

我国位于北半球,大多数民居以坡屋顶为主。坡屋顶既有利于排水,隔热,冬暖夏凉,又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原来在城市建的平顶居民楼,现在为了冬暖夏凉,很多又改成了坡屋顶。为了更讲究实用美观,休闲区的住宅屋顶可做成前平后坡相结合的屋顶,这既方便游客上去观光赏景,又可以消夏纳凉,甚至可以在上面举行小型消夏聚会。坡屋面对应的女儿墙,在设计上要相互映衬,合理美化,以减少平屋顶部分的突兀感。

五、休闲农业区的住宅最好设计成传统的天井式院落

天井式(或称内院式、内庭式、中庭式)院落设计在各住房中间,既可为多个住房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还可为休闲观光的旅游者提供一个个公共活动交流的区域,促进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井周围的住房应布局合理,设计上一部分家庭式的住房,厨房、卫生间、客厅等功能区一应俱全。各住房之间尽量减少相互干扰,方便游客、老人生活。

六、建筑设计要体现继承与发展,汲取外国的先进理念

第6篇:农村的房屋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231-01

前言:近年来,国家建设部和一些省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针对目前国内建筑节能严峻的形势相继出台了一批关于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规范、标准。经过各有关方面的积极努力,国内的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并建成了一批批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国内广大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建筑设计、建设监理、质量监督等方面相关人员深入学习有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实施、推广国内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与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把国内建筑节能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从而逐步完善建筑节能规范,使得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成为了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大话题,同时也能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才能使现代建筑业紧跟时展的潮流。

1.建筑节能技术的概述

发展目前,国内的建筑节能技术还有许多其他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对节能材料配合合理施工来实现更好的建筑节能。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工程的实际能耗水平仍然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外发达国家的节能减排、建筑节能的工作进展十分迅速。国内想要达到发达国家的节能水平不是件简单的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及其国内各界人士的相互支持和协作努力。国内现存的很多节能技术和产品已经跟不上时展的进程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国内一些企业通过积极的努力,开发和研制了一些建筑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以下对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建筑节能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2.板式复合保温建筑结构件技术体系

板式复合保温建筑结构件技术体系是用轻质混凝土加各种保温材料构成的复合板实体。根据建筑物不同部位配以钢筋结构,用于加强墙板受力和板与板之间以及结构间的焊接。这也就是所谓“预埋轻钢结构”的基础,实现了墙板结构受力、保温一体化,充分利用了各种材料特性,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成本。其中预制构件包括有承重墙板、非承重墙板、内墙板、角柱、T形柱、地梁、人字梁、一字梁、层面板、窗上板、窗下板和异形板等。

3.轻钢接点焊接结构技术体系

度假、休闲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市场最大的亮点。目前中国面临人工费快速增长,别墅一般结构复杂、户型多变、施工周期长、耗费大量人工、造价直线上升。导致大型建筑企业没有意愿承揽别墅项目的现状。复合板组合房屋设计灵活,与砖混结构比节省大量使用面积。5个工人现场安装,20天可实现结构封顶,墙体平整度小于5毫米,节约大量人工费用。在山地工厂可以预制地梁基础,解决了基础施工的困难。其综合效益远远超过其它房屋建筑体系。轻钢接点焊接结构技术体系即是把预埋好钢筋的建筑板材用结点焊接的方法组成整栋房屋。这是“预埋轻钢结构工厂造房技术”的主体部分,主要依靠我们对房屋设计的合理性。在工厂中生产出具有极高标准化的板材,利用这些标准的结构件,可以组装成任何一种样式的房子,这样既有利于住房产业化的发展,也满足了人们建房个性化的要求。

4.墙梁柱复合受力体系

汶川、玉树地震惨痛的经历告诉我们,中国必须结束5000年秦砖汉瓦的时代,创造出我们自己的节能、抗震、造价低廉的住宅新体系。发达国家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我国应该根据国情发展适合我们自己的住宅新体系。中国墙体改革取缔粘土砖已经15年,但目前广大农村的现状要求我们发展新型节能、抗震住宅新体系迫在眉睫。 在达到国家节能、抗震、环保的条件下,绿环中创复合板组合房屋与传统的砖混结构房屋相比,在综合成本、经济效益和建设速度上具有明显优势。墙梁柱复合受力体系,从受力体系上来讲,它主要体现“复合”二字,经过企业单位的大量试验和计算机分析,它在承受垂直力的时候,主要以墙体为主,以梁柱为辅;在承受水平力的时候,又以梁柱为主,墙体为辅。墙梁柱一起受力,就能发挥出各自的不同长处,最大程度的利用材料的各种性能,使之在节能、防风、抗震、造价、环保等方面都有了卓越的表现。

5.节能技术之外墙外保温技术

在建筑中,护结构的热损耗较大,护结构中墙体又占了很大份额。故此,建筑墙体改革与墙体节能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则是建筑节能的主要实现方式。目前新型的外墙外保温材料有XPS挤出聚苯乙烯发泡板材,又称聚苯乙烯挤塑板(简称XPS);具有完美的闭孔蜂窝状结构,其密度、吸水率、导热系数及蒸汽渗透系数等方面均低于其它类型的板状保温材料,因此具有强度好、质轻、不透气、耐腐蚀、抗老化、价格低等特点,广泛用于建筑业的保温隔热、公路、铁路、机场、广场的防冻保温、家庭装修等领域,是目前市场公认的最佳保温材料。利用新技术的对建筑维护结构进行高水平的保温隔热,是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外保温系统所具备的保温隔热功能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冬夏两季室内外温差而造成的能源损失问题,它代表了我国节能保温技术的发展方向。该系统集保温、防水及装饰功能为一体,适用于新建工业与民用建筑,也适用于旧楼的节能改造。外墙外侧进行保温具有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减小结构内部温度应力,增强墙体防水性能,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等的诸多的优越性。特别是由于我国建筑承重结构材料以砖石、混凝土等重质材料为主,多为体型较大的多层(高层) 建筑, 此种大体型重质结构墙体采用外保温, 其热工性能十分优越。因此,在我国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与居住建筑往往以轻质结构为主的发达国家相比,更为切合国情,也更为有利。由此可见,在技术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工程质量能有保证的条件下, 应该大力推广外墙外保温技术。

第7篇:农村的房屋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城镇;房地产开发;经济投资;生态环境

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是我国目前的发展战略,而小城镇建设正是这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地域面积广大,这是我国目前的国情,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结构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急需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步伐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发展小城镇,使其成为本区域的政治、文化、经济、教育发展中心,不仅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还能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小城镇的发展步入黄金时期,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兴起,作为推进小城镇发展的重要行业,房地产开发业同样迎来机遇。但是,基于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在进行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所以加强小城镇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是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做的功课。

1 小城镇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房地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1 房地产发展规划编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小城镇房地产开发建设中,很少有成片开发的规模形成,大多是分散的居民住宅楼,这样的规划形式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造成开发区内存在大面积的闲置荒地,浪费了国家的土地资源。另外在规划建设中,将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交错与同一地带,给居民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大面积的建造商品楼,却没有相应的教育、医疗、市场等配套设施,这样的房子卖相并不好,很多都是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某些地域城镇规划混乱,建设方案不断发生改动,导致房地产开发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反而迟滞了地域经济发展。

1.1.2 房屋设计过于简单,建造档次低

现在很多地域的小城镇建设过于追求占地面的扩大化,不断的向城镇外延发展,但是内部建筑布局松散,建筑密度稀疏,造成土地浪费、闲置。所建造的居民住宅楼或为平房或为低矮的居民楼,建筑的设计样式古旧,重复率太高,丧失了地域文化、民俗的特点,不懂得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而一味的模仿、照抄,这样的建筑设计往往与地域特色格格不入。另外来到小城镇进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大多是企事业单位或规模较小的建筑公司,资金、技术实力弱,容易出现资金断裂,这就使小城镇房地产的开发水平很难得到提升。

1.1.3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某些地区过于重视发展的速度、规模,却忽视了本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大面积的开发的工业区、居民住宅楼,却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造成工业废水、居民生活垃圾在开发区内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1.2 原因分析

1.2.1 规划工作水平严重落后于小城镇发展速度

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是由政府主导的自农村基层向上级城市的发展新路,政府在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对于小城镇的整体发展规划水平还很不尽人意。具体表现:第一,土地的利用效率低,土地的规划没有为小城镇经济发展指引道路,相反,现在很多地区的小城镇发展还在极力扩大外延,注重发展规模化,以此树立地方领导的政绩,但是却没有将小城镇发展的作用发挥出来,规划占地广大、利用率却很低,建筑物分散,很难发挥集群作用,基础设施的修建成本也会明显提高。

1.2.2 小城镇建设配套设施落后

小城镇发展是区域内政治、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这需要有相应的配套体质做保障。但是在发展中,很多地方的行政制度没有及时调整,不适应建设后的小城镇管理工作实施。更主要的是城乡间的二元经济结构差异,限制了农村的城镇化步伐。广大农民在户口落实、就业、养老、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农民人心不定自然无心于房地产商品的购买。此外土体使用权的界定也是一大原因,土地是农民的根本,在农村无论耕地还是宅基地都是国家分配,农民无偿取得的。农民搬入小城镇后土地使用变为转让,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这就给农民进城带来负面影响。房地产开发行业自然也就难以发展壮大。

2 小城镇房地产业科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2.1 加强小城镇房地产业的科学规划

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于推进小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土地规划与小城镇的建设规划则是政府部门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措施。房地产业要想稳定、科学的发展,就必须遵循先规划、后治理的原则,避免出现建设混乱的问题。政府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对于小城镇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经济水平都要有全盘的谋划,合理设计城区的土地利用区划分。并针对房地产业利益涉及面广,投资来源多样化的特点,严格控制房地产的建筑进程,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发展模式,杜绝房地产开发混乱局面的产生,确保开发土地的科学合理使用。

2.2 强化小城镇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

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指导,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措施,首先,对于房地产开发商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严格审查那些资金、技术、信誉不过关的企业,没有从业资格的企业的坚决不用,所有建筑工程都应采取社会招标的形式,并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管。其次,要充分考虑本区的经济承受能力,保证资金的有效供给,做到保障开工工程顺利完工,不能出现半途而废的问题。政府要加强房地产交易市场的管理,促进市场公开化、规范化发展,创造出公平、稳定的市场环境。

2.3 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

进行房地产开发需要打破原有的自然格局,这不可避免的要对环境产生影响,同时由于施工、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等会产生一些废水、废物、废气等。这些都会破坏生态环境。小城镇发展应坚持宜居、繁荣、环保的建设目标。在规划、建设中必须做好水土保持、保护水源、呵护植被的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 小城镇房地产业未来发展展望

房地产业的发展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紧密相联,党的十之后,政府对于我国小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政策一直没有出台明确的扶植政策,但是可以确定农村城镇化道路将是未来农村发展的重点。而目前大城市的房地产投资过热、购买力下降、限制政策多、土地转让困难等因素正困扰着企业发展。所以,很多房地产企业将目光投向底层城市发展,将资金、技术、发展理念带到小城镇建设中,在小城镇获得廉价土地,提高建设水平,促进区域人口集中,发展服务行业,为房地产业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

4 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小城镇房地产业还存在规划不合理、管理混乱、配套设施落后、环境污染等问题,对此我们应该科学谋划,以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为目标,放眼未来,采取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措施,吸引社会投资,促进小城镇房地产业向着稳定、和谐、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