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生物 自主学习 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手段,它是实现教育效率和结果的捷径。在新课程改革中之所以强调自主学习,是由现今的社会发展、终生教育学习化的社会趋势以及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所决定的。
作为一门塑造学生健康向上、适应科技发展的初中生物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得信息的自主意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实际操作能力,意义深远。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及特征
所谓自主学习是自觉、主动、独立的学习。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主动地、独立地支配和控制能力的活动。它的内涵:“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在知识领域中积极地接触、领悟、探索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设计评价指标;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对教学过程充满兴趣,有感情投入;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能进行监控,并对认识策略作出调整。概括起来,就是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演角色和主动作用。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
(一)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能够激起兴趣,是最好的方法。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门功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去构筑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相反,学生对某一学科学不进去或厌学,主要原因是他对学习的过程和所学的内容没有产生兴趣,他总感到是在被迫去做别人要求他去做的事情。尤其是初中生物这门学科,大部分同学认为是深奥难懂的科学探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激起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马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要使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有赖于教师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激发和点燃。因此,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必须根据生物课自身的特点,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各种教学方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情趣横溢、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强化主动意识。
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意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强化主动意识。“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发现问题。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是师生良性互动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诚心诚意与学生平等交流和交往,认识到从法律地位角度讲,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他们的人格、情感,形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贯彻以学生为本思想,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贯彻以学生为本思想,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由被动到主动,能够极大地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讨论总结,课堂气氛会很热烈,而且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角和核心,自主学习氛围浓厚。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深化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但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多样,本文仅从几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希望为推进初中生物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朱新平,赵立东.特级教师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1992.67-1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179
[3]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243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探究式学习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引导学生感受动手,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获取新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精神,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课题选择、备课与上课的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大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鉴于此,笔者将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展开研究与探讨。
一、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探究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体验科学、感受科学过程的方法,帮助学生领会到生物学科的本质,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主动实践、积极的进行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养成科学的处理信息能力,突出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让学生逐渐学会科学的学习知识。近年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逐渐被广泛运用,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成为重难点。传统接受性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传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谐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开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生自身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好胜心比较强,自己的控制能力比较差,学习的时候经常感到迷茫,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的实践性。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现状
教师已经认识到探究式学习的关键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受到教学时间、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限制,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教师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够准确,总是按照教材知识,照本宣科的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有待提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案之一。在初中学习中,生物教学一直处于复合的状态,因此教师的素质有待提升,教W水平、教学能力都有待提高。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采取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性比较少,学习的时间、空间比较小,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之中,互动的对象主要是优等生,促进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让中等生、差生都得到关注。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出一些有质量、有层次、科学性、合理性的问题。即使有的教师开展了探究式的学习,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度不足,过分强调整齐划一,不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所谓问题的标准答案,违背探究式学习的初衷。
三、初中生物教学开展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策略
(一)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基本思路与模式
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独立性,让学生进行有效探究,一般来说,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思路:
1.教师提出问题。探究式学习方式一般都是以问题为源头的,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提出有意义的探究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问题不可以是特别艰深复杂的,或者是深不可测,基本上没有学生可以得出结论,要提出一些通过思考就可以探索出知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观察意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问题有效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动力。
2.进行假设。在对学生布置完问题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与知识经验,收集资料,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假设,在探究中通过网络、教材、实验、观察等途径,探索知识,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有效进行探究式的活动。
3.实施探究方案。在探究式学习中,需要有有效的探究方案作为指导,从材料的选择、相关知识的构建、探究的方法步骤等等,这些探究方案需要从问题以及假设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去证明自己的假设。探究方案的设计要有实践性、操作性,要简明易懂、简单可行,然后有效的实施方案,进行观察和激励。
4.分析结果。在探究式学习之后,要将观察结果与已有知识相互融合,将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分类、归纳,得出结论、得出规律。
5.进行交流、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各自的探究结果,得出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引导新的问题,进一步探究各自结果的科学性,然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二)在导入环节进行创新,确定探究活动的主题
兴趣是最稳定的心理因素,是探究某项事物的心理基础,更是人成才与发展的起点,学习兴趣是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只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主动参与的意识,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最好的状态。因此,在探究式学习中,必须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学习“鸟类”的知识的时候,笔者准备了白纸、报纸、硬纸板三种材料中选择一种,自己想办法让纸飞起来,飞行时间最长的小组获胜。大部分的小组都会将纸张折成飞机,但是该选择哪种材质的纸成为小组的主要矛盾,折成哪种类型的飞机,更是成为交流的重点。结合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然后举办比赛,在学生完成活动之后,教师自然而然的将话题引入到鸟类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与发展,探究知识取得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用优美的歌曲拨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以轻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在学习“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的时候,我播放了《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其中舒缓的音乐有利于缓解学生看到蚯蚓的恐惧状态,增加对蚯蚓的好感,顺势确定探究的主题,蚯蚓为什么依恋土地。激发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下进行学习。
(三)创设轻松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改变自身的角色,自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组织者、合作者,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具浜托车氖ι关系,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对学生有准确的认识,要给学生正确的期望,科学合理的期望,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从心理上信任教师,只有对教师亲近,他们才会对教师所教的科目有兴趣。“亲其师、重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探究学习的时候,要尊重每个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在学生探究学习中,要对学生多多肯定、表扬与鼓励。例如在学习“真菌”的知识的时候,当笔者讲到蘑菇这个真菌的时候,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老师,颜色鲜艳的蘑菇一定会有毒么?”其实这个问题与本节课的内容是不相关的,但是我却没有刻意回避,也没有批评这个同学,因势利导,激发大家的好奇心,让他们搜集资料一起研究,学生产生了科学合理的认识,学生之间自由的讨论,解决了学生疑惑,培养学生善于进行思考与探索的科学精神,也得到了科学的认识,辨认蘑菇是否有毒,不要单纯的依靠民间的经验,要依靠知识来辨别。
(四)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
在探究的过程中,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对各种信息与观念进行加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让新旧知识之间相互沟通。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例如在学习“水中的动物”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现水中动物的形态,在学生观看之后,为学生提出问题:“水中的动物是怎么生活的呢”让学生通过观察、问题、思考、做出假设,探究水中动物生活的习性。在整个过程中,笔者没有过多的干涉,只有在学生出现思维困惑的时候,提供支持与点拨,逐步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
总而言之,进行探究式的学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手段,从生物教学的现状出发,确定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瞿加法.探究性学习模式初探[J].初中教学研究,2012,(05).
[2]黄文英.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初中教学研究,2011,(12).
[3]茆庆东.例谈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活动[J].初中教学研究,2011,(04).
[4]刘尧,闫新豪.高职医学生物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2014,(09).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学习方法 教学策略
生物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生物课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初中阶段生物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提高生物的科学素养。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地提倡探究性学习,注重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对生物课的学习,研究自然生命,获取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人类生物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生物方面的基本观点,提高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和能力;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对生物知识点进行深度剖析,理解基础知识点的本质涵义,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及解决一些有关生物学的实际问题[1]。
一、备课充分,授课严谨
老师要在上课前适当做好PPT,结合多媒体找出一些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菌类。例如给学生展示大肠杆菌,形状似火箭塔,外壳是蛋白质成分,内部含有遗传基因DNA,在你是婴儿时大肠杆菌就随母乳进入肠道,正常生存条件下不会致病,一旦进入胆囊、膀胱就可引发炎症。同时它的菌群数常用来作为饮水、食物和药品卫生的标准。这样学生产生兴趣,不由地想:存在我身体里的这个家伙到底是什么,关乎我的生命健康,必须弄明白。又如有些小朋友饭前不洗手,包括初中生及成年人。据统计一双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一克指甲污垢藏有38亿个细菌,吃饭的时候通过接触食物把细菌和虫卵带入口中,在体内繁衍,弄不好就会肚疼,这就是常说的“菌从手来,病从口入”。有效备课要求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同时,有效备课更强调“如何让学生保持热情高涨”,因为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不仅限于知识水平,更在于求知热情。有效授课必须为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因为学生不能保证一节课都专心听课,而不同的老师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会造成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只关注热闹和参与的开心,抓不住核心,一节课下来感觉空空,所以有必要在授课前就指明重点。另外,教师在授课时还要把握好节奏,保持师生步调一致,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反应能力不一样,不重要的东西可以一笔带过,不要浪费时间。然而在讲授重点内容时,应稍作停顿,留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这样不仅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使授课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个脚印,不至于教师都快讲完了,学生还停留在前面的问题上[2]。
二、学会学习,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老师传授的都是经过长时间总结归纳的精华,因此应促使学生认真听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让学生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基本运用方法与方式,学会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做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充分调动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此外,让学生养成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后要总结,章后要总结,把课堂知识按照难点、重点、疑点和相关概念有条不紊地整理好,记在笔记本上,真正做到厚积薄发方便复习。例如: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基本概是完全变态指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即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指卵若虫成虫,如蝗虫。本章的“重点”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及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如青蛙发育过程: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蛙的卵块(体外受精)蝌蚪青蛙;青蛙发育的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本章的“疑点”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和种类少的原因,环境变化对两栖动物繁衍的影响。如鸟卵的结构: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其中卵壳和壳膜起保护作用,卵白起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起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卵黄、卵黄膜、胚盘是一个卵细胞。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求偶、、筑巢、产卵、孵卵、育雏。这样既明了又方便记忆。在这个信息化覆盖全球的时代,大家可以通过电脑看一些关于生物科学的节目如:《走近科学》、《动物世界》、《绿色空间》及报纸杂志《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生命世界月刊》、《人与生物圈》、《生物学通报》,深入了解生物科学及生物工程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贡献。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指导,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物科学知识,还能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百利而无一害[3]。
生物是自然学科的一个门类,旨在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是学生从小学的自然科学到初中都要学习的生物学科。因为小学对这门学科涉及甚少,初中不仅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更是学生迈进高中的前提,所以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性的研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曦.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材2001年版本和2012年版本内容比较[D].广西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生物教学;情景教学;内涵;创设方法
一、情景教学的内涵
情景教学是近年来刚刚引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并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情景教学是通过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课堂和生活相融合,构建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增加学习的欲望和课堂的亲切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长久的记忆应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的优势比较多,例如,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改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而且情景教学的另一大优势就是能够促进创新,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作用,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对其的深一步研究,有利于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潜在优势的挖掘。
二、创设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境的方法
1.利用生物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来创设情境
生物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我们只是去了解它的规律和总结,而不知道其发展过程,那么很难感受到这些知识的来之不易,甚至无法正确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背景。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生物知识,还要收集生物相关的历史信息,并进行讲解和介绍,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例如,向学生介绍进化论的背景,介绍达尔文的故事。从其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关的生物知识,还能够学习他们对科学的执著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2.进行实验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
初中生物涉及的都是基本的动物或是植物的内部构造,是生物科目的基础。虽然说生物和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但是它就像是空气一样,不容易被人察觉其重要性,知识也是较为抽象的。所以教师在介绍相关知识时,要借助一些模型,构建一个“实物情境”。例如,在教学“心脏的结构”的时候,教师可以拿着心脏模型走上讲台,把“心脏剖开”,让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内部结构,能够一探究竟。对于一些不方便的内部结构,例如,植物的内部、微生物的内部等,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使用动画或PPT,将内部结构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3.通过生物实验来构建情景教学
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是学生的基本功,更是生物学习的基本要求。在生物教学中,有着大量的实验,利用这些实验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探索习惯。用生物实验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生物探究方法,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生物知识。例如,在微生物学习中,教师可以安排显微镜观察实验。在“植物学习”这一节课,同样可以采用洋葱切片观察的方式来学习细胞结构和组成。经过大量的生物实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例如,能够深刻地记忆水绵是多细胞的丝状藻类,是由许多结构相同的长筒状细胞相互连接而成。这才是真正的“眼见为实”,通过观察得到对生物知识更加深刻的印象。
情境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大法宝,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教育 生物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研究
一、体现主体性的小组合作学习
要使得小组学习合作方式能够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良好的运用,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而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保证小组成员的公平竞争,初中生物教师就应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之间的差别,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进行分组,使得小组中的成员能够保持较为平等的合作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学习中受到的待遇是公平的,并因此增强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效果也会得到提升。一般来讲,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四人一组,每个小组选取其中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在小组学习方式中,组长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学习,开展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组内成员应主动配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配合教师的管理,但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增强小组成员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习成员主体能动性的发展。例如,在对《生物的进化历程》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组内竞赛,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并让学生在讲课之前对课程进行预习,分岗位进行工作安排。这样,在上课时每个小组都会展示成果,使得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
二、体现尊重性的小组合作学习
⒈小组合作的生生互动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能够使得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是教学中的旁观者,但生生互动的合理应用,能够将学生变为教学的参与者,使得课堂教学更为丰富,有利于对学生的启迪,也有利于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运用能够改变课堂教学的目标结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强调每个人的进步,并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竞争、组间竞争的良好格局。在这种结构中,小组成员的合作改变了原本学习模式中的目标定向,使得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获得集体荣誉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激发,并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提供了动力。例如在对如何使用显微镜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先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标本,随后进行组内讨论,利用讨论的方法找出最为合理的观察方式。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内,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在组内竞赛时,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加强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转变,由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变为同伴,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作用得到了增强,从传统学习模式中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合理利用小组学习模式,可以使得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更为平等,使得学生可以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评价,加强自身对于初中生物学习的自信心,并在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独立性。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得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生物知识,还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形成更好的活动体系。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学习受到外界的影响会更少,并且能够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习过程由师生双方决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活动的操纵者,而学生是服从者;但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推动课堂进步。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1.整体性评价。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施小组教学,教学评价不再只针对于学生个人,而是以小组为主,对整个小组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价。这种整体性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任何一种分组学习模式,整体性的评价都能够避免组内优生包办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让后进生对问题进行解答,其余的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2.开放性评价。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开放性的评价能够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而采取小组自评的方式能够形成每个人都参与评价的局面。当小组成员不能完成任务时,应请教其他小组,然后进行它组的互相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小组与小组之间和谐良好关系的形成。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建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具有积极有力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内容;课后习题;情境模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52
一、教学内容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让学生了解他们所学习的生物知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并且帮助他们运用所学到的生物知识,更积极地去发现和探索身边的生物奥妙。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当然这就极其需要生物教师善于观察和发掘生活中与生物有关的现象,并将这些有趣现象和生物知识巧妙地结合,使生活化的内容展现在课堂上,同时也将生物知识运用在生活中。生物知识会让学生对大自然有更深刻地了解,因而也会更加热爱大自然。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思考和感知所接受的内容,从而形成很自然的亲身体验,不由自主地使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与生物课本知识结合起来。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总是喜欢找个阴凉的地方去乘凉。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树荫下的感觉要比躲在太阳照不到的房屋里凉爽得多。这就可以用我们所学到的生物知识来解释。这是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在进行蒸腾作用时,其本身会蒸腾出很多的水分,当这些水分在转化成水蒸气时,会吸收很多的热量,于是就将大树周围的热量带走了,所以人们就会感觉非常凉爽了。而这种常见的生活现象也是对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最好证明。
这种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由易及难,将难以理解的生物学和生活中的生物现象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恐惧心理消除了,从而使学生更轻松更自信地去学习生物知识。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还有助于学生了解到生物知识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解释生活中的奇妙现象,为建设我们的美好生活打基础。
二、课后作业和练习
教师给学生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和练习,应该以生活化的课题为任务内容。学生在练习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实践生物课程的过程。不应该再用题海战术捆绑学生,一味地单单只为了拿到相对的高分和较高的升学率,而是应该让他们回归到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独立思考,手脑并用,发掘和锻炼自身的能力和意识,同时也会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只要当学生亲自体会到所学的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派上用场,解决问题,将会提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把类似“环境污染与生物的关系”的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去让学生练习完成。学生想要完成这个课题,需要先进行实地考察,需要了解周围比如家或学校附近都有哪些污染源、引起污染的因素有哪些。然后根据所考察和了解的结果进行梳理、客观分析和研究。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所分的几个小组确定几个研究项目,并把这些研究项目作为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研究项目如“生活垃圾污染与生物有什么关系”“大气污染与生物有什么关系”“土壤污染与生物有什么关系”等。最后每个小组将各自的研究结果进行汇总,交流意见,整合结论并最终整理成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还可以将这些研究报告作为治理环境方案的参考提供给环保部门。在完成这项课题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求知欲、自主创新能力、独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都将得到极大提高。
三、课堂情境模拟
如今课堂的主体已经转变为学生,所以课堂上的主动权还是应该由学生来主导。然而对刚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生物还是一门非常崭新的学科,在他们以往学习中接触得相对较少。为了尽快引导学生将思维转移到学习生物这门学科上,那么,教师首当其冲就要从初中学生所比较熟知的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和他们现有知识出发,来进行生物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引入课堂情境是司空见惯的教学方式,在生物这门学科的课堂上,教师需要构思出与学生的生活、现有知识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等层面紧密相关的课堂情境,这样有助于学生从生活情境中顺其自然地过渡到课堂学习的情境中,学生的关注焦点也进而被吸引过来。因为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课堂上展现,学生本身的学习欲得到了开发,他们将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构成竟是如此美妙。他们将会认识到蚕是如何破茧成蝶的,越了解越关注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展现和运用。学生通过情境学习,再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产生的疑惑、同学的交流、教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他们将会不断体验到生物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让他们有一种置身于生活和学习的情感体验。
例如,要讲授“遗传基因”这一课题,可以引用学生所熟知的故事开讲。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种通俗易懂的说辞,其实正是遗传基因所决定的,遗传基因也正是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看到一种现象:父母的眼睛很大,却生了个眼睛很小的孩子,而这种现象也是生物学科中的不可或缺的遗传变异现象。教师在教课过程中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常见实例,不仅让教学内容形象易懂,降低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难度,还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在这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另一方面还可以满足学生对生物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结语
自然界中的生物奥妙是应有尽有的,值得我们更深层次地挖掘和探究的也是数不胜数的。初中学科中的生物教学,教师应该很好地把握生物学的这一特点,将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和生物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生物学相关的各种生物现象引入到教学素材中,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将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恰到好处地融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知广度,同时也提升了他们对自然界中生命价值的认知和尊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物探究;实验教学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生物学基本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生物综合素养的舞台。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懂得了如何获得知识和信息,提高了综合能力。因此,生物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氛围和条件,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提高生物学素养。
然而,当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还是学生背概念、背名词、背要点,甚至是背实验。探究性实验的开展一直得不到重视,主要受教学资源、教师水平、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实验基本不做,演示实验只是简单地体验和验证,毫无探究过程和探究意识可言。
一、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根据实际适当调整教材的教学顺序
农村有比较丰富的生物资源,但如何把生物资源转化成生物教学资源,需要生物教师对当地的生物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为上好生物课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就能根据当地的生物资源调整教学内容。在讲述有关内容的时候,可以把学生有针对性地带到教室外,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在认识上得以升华。例如,学习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种子植物等内容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周围的植物资源,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但是,有些课时内容的安排与涉及的生物生长季节有一定的时间差,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讲授,可能会错过最佳的观察时间。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将讲课的顺序做适当的调整,使讲授的内容和生物的实际生长周期相吻合,有利于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
二、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的“合理错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创造性
在“探究性学习”实践中,为了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热情,教师需要大胆地让学生自主提出“探究性学习”目标、确定“探究方法、手段”。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出现一些不足甚至是错误,如果教师简单地用“对”和“错”来评判,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初中生的逻辑思维水准及动手能力要求不宜过高,在他们逻辑思维范围之内的“合理错误”,教师要积极鼓励、合理引导,使学生能大胆探索、主动发展。
三、重视DIY,培养探索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是培养生物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但是,在使用初中生物新教材(苏科版)的过程中,作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形式“DIY”往往被教师忽视。只有重视D1Y功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行为习惯。
例如,给家庭成员和学校学生测血型、量血压;做观察昆虫如蚂蚁的记录;给校园的植物挂标识牌;参观并实践果树嫁接、扦插等常规农业技术等等,都是很好的课外兴趣活动的项目。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跟踪指导,对学生在兴趣活动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对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必要的探究讨论。
四、变结论性教学为过程性教学
过程性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分布提出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去观察、去探求新知识。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可以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性教学”,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比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时,教师提前组织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在课堂上完成最后探究活动,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防止进入以“多媒体技术”替代“探究性实验教学”误区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农村中学也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甚至有的示范课、比赛课中都出现了以“多媒体技术”替代“探究性实验教学”,使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完全丧失。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一节,“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教师用电脑动画模拟了“植物吸收水分”的实验,尽管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眼球”,但它忽视了生物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并严重影响甚至扭曲了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实不可取。
以往被动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被动的教学模式主张以老师讲述为主,以学生活动为辅。而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使得学生缺少实践,只能依靠一些书面的资料完成教学。另外老师布置的作业大多为书面作业,实践活动包含较少,使得同学之间缺乏交流,理解的层次比较肤浅。长此以往,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而只能被动的接受,使得课堂内容枯燥无味,缺乏活力与激情,并且给学生营造了很大的压力。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许多优点,首先就是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接受比较快,特别是在生活中处处充满生物学知识。不过初中生缺乏将已知的知识总结归纳的能力,彼此融会贯通,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传授脱离了学生的已有的生活体验,忽视学生的疑问,那么课堂教学将失去生气,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优势
众所周知,生物学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学习和了解到许多有关生物方面的知识,这也为每个学生学习生物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1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才可以使课堂变得有活力,生物课堂教育要结合生活,不仅要借助一些实验和多媒体工具,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只要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那么课堂教育将事半功倍。
2.2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渗透情感、道德、生命教育
将课堂教学生活化不仅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课程,更使得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传统的教育由于太过于注重书面的知识,忽略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地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使他们逐渐地远离了生活,忘记了生活的意义,导致许多学生对感情淡薄。所以,只有贴近生活的教学才能使得学生全面地接受知识,更好地融入生活当中。
2.3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为丰富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帮助同学更好地认识生物学。这样不仅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各种探究式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或是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
3.构建以“活动”为中心的生物课堂教学
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活动不仅能调动课堂的气氛,更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将活动巧妙地融入到课堂之中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3.1教学情境生活化策略——设疑激思
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赋予合适的情景,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比如讲到生物的变异这一节时,可以引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一俗语,以此设题,讲解生物的变异和遗传,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讲到生物与环境时,可以通过“晏子使楚”中的一句名言引题,他说“桔出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叶徒相似,而其味不同”,由此设疑,来探讨为什么相同的品种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结果。
3.2多媒体教学策略——加深课堂印象突破课堂重难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也要借助这些高科技的辅助来完成教学。计算机和多媒体的画面更加形象、具体,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营造出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情相融的教学情景,从而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以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3.3校外活动策略——寓教于学
活动对于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开展更多的校外活动。通常而言,学生们学习的知识大多来自课本,只有通过在学校外的实践,才可以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所以,开展一些适当的课外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并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团队合作的意识。
4.小结
关键词:合作学习能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所呈现的都是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但是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学设备不完善等一系列因素限制,导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学习合作,教师课堂教学根本无法考虑和照顾到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而致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上越来越费力,学生的能力差异也越来越明显,有的学生都失去学习生物知识的信心。因此,要使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本文针对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进行分析,并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思路进行探讨。
1“因材施教”是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
教师要懂得依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工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做好准备。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和实施,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要科学、有效的组建合作小组成员。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由于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在划分合作小组成员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做到合理匹配,确保优秀的学生可以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将每一位学生合理科学的分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探索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这样不仅可以使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技巧进行相应的指导
在初中生物实验小组合作学习组建成之后,学生会在开始的时候掌握不住合作学习的技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小组成员就会“各自为政”,只是浅显地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并不能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技巧提供相应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序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小组分工进行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会进行小组成员分工,有的成员做记录、有的成员做实验、有的成员得出结论,都有明确的分工,因而,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形成一个轮流的机制,确保分工合理、可行。其次,教师要对小组内部的实验讨论活动进行指导,在合作学习小组内部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实验讨论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去
新课标的要求,在初中生物实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而且还要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细致研究,科学、合理的进行小组划分,根据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安排做好准备工作,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及时的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行之后,教师的工作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难度,在实验课之前,教师必须要收集大量的资料,为学生的合作实验提供参考,并对实验教学内容中进行选择,挑选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的内容,做好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工作。同时,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能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当学生讨论偏离主旨方向时,要给予及时纠正,也要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教师要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此外,生物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时,还要学会动手实践。有的生物实验教学活动比较复杂,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实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生物的认知和理解,还能拓宽学生生物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不但要懂得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是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的。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模式的分组要求、把握合作时机、设计问题、展开实践活动。同时,还要做好实验教学的引导工作,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为了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找出更符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使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走向高效性和实效性。
作者:周宇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莽卡满族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杨洪智.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讨.《吉林教育:综合》.2015.
[2]李帮英.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析.《中学时代:理论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