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素质教育的开放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

第1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关键词】大学语文 开放性教学 必然性

相对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而言,开放性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旨在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主宰课堂,而是让学生充当主角,让学生做掌握知识的主人,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大学语文课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课,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实施开放性教学势在必然,其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代的开放和大学的职能使然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经济逐步趋向一体化,社会充满了挑战、竞争与变数。人们不再终生从事一种职业,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所以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才能学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大学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训练场,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职能。想要适应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大学的教育必须不断变革,只有培养出勇于进取、善于创造的开拓型人才,培养出有独立学习能力,能主动吸收新信息的外向型和复合型人才,才能解决当今社会提出的诸如经济、能源、养老、环境等新问题。

时代的开放性和大学的职能迫切需要改变封闭式的教学,建立新的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二、开放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推动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没有真正解决好教育与时展要求同步,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难题,大学的素质教育也是如此。因此,从素质教育本身的发展来说,大学素质教育必须继续加强和改进。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在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下,多数教师仍停留在凭借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当教具、一张嘴巴讲到底的“满堂灌”,缺乏对现代教学技术的认识、掌握和使用。课堂沉闷、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也抑制了学生的爱好、兴趣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学习的丰富意义和价值。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实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开放性教学是由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决定的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从时展来看,高质量的人才是指能够面向国际社会、知识广博、跨学科、跨领域,能够很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具有知识更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社会组织及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的人才。因此。强调“智能教育”“博才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突出特征。而传统封闭的教育模式的弊端决定了它不利于学生知识更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悖于高等教育的突出特征。

四、实施开放性教学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思维活跃是其一大优点。他们不再满足于一般的现象罗列和教科书、教师所提供的现成答案。不轻信名人,不轻信书本,喜欢独立思考,寻求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自己的想法,也常常反复论证,并能对自己思考的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喜欢盘根究底,勇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表现出强烈的不拘于传统思想和习俗的批判精神。大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大学生处在一个知识更新快、信息量交流迅速的文化氛围中,所受传统束缚较少,对新事物接受快,容易形成新的观念和看法,他们的创造欲增强。再加上大学本身所具备的各种优越条件,如丰富的图书资料、现代化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学术造诣颇深的师资队伍以及大学本身的文化氛围,使大学生更有条件拓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因此,为满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我们必须实行开放性教学,为学生开辟新的学习方式,提供吸纳新知识、新信息的多渠道和广阔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犹如配给他们一把多功能的钥匙,古人云:“授人以鱼,可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

为了掌握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的真实感受,在本学期大学语文课程结束后。笔者作了一次《大学语文》课程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其中在回答“你对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有何建议”这一问题时,有32.3%的学生希望加强教学互动,授课应加强生动性,气氛可再活跃些。在回答“你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有何建议”这一问题时,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有48%学生在回答“你认为内容方面应增加哪些内容或哪些作家的作品”这一问题时,填写了希望增加鲁迅、巴金、朱自清、老舍、张爱玲、韩寒等作家的作品,还有人物传记、时事、新概念语文、外国文学、影视作品等教材上未涉及的内容。可见,学生特别呼吁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都是开放性教学的具体体现,可见大学生们是非常欢迎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的。

第2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开放性阅读 素质教育

开放型课堂教学必将成为课改后较长的一段时期的教学主旋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这是现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

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4、练就语言表达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训练,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现在的教育市场中有了这种环境了吗?有了。在哪里呢?

1、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同时,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考试形式创新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3、评价标准多元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观念,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现在,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这就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实践。如何实践?

1、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其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3、克服抽象的“理论性”的阅读教学,开创具体的“实践性”的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语文学习潜能。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理论系统的介绍。教者充充实实地在学生脑袋里塞进系统的理论知识。殊不知,考试时,学生却不能灵活运用,教和学都是事倍功半。我们应该着手开创一种新的方法:追求“实践性”的阅读过程。以教者创设问题和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为前提,以学生在阅读中寻答案、在答案中求理论、在理论中见能力中心,生动活泼的组织教学。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才得到开发,他们的语言文字功底才逐步深厚。厚积薄发,考试时,学生自然地有料可用,自由发挥。

开放型阅读教学的模式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应该说对素质教育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参考文献

第3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关键词]开放性 教学理念 教育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264-01

1.开放性教学理念在教育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教育学这门课程很容易受到学生的轻视。不少学生觉得教育学内容枯燥,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且多数学生认为教育学和以后从事的教育工作关系不大,这种情况使得教育学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除了学生不重视教育学之外,教育学教学缺乏开放性的教学理念也是教育学现状不容乐观的原因。那开放性教学理念在教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呢?笔者认为,开放性教学理念的运用是教育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1.1开放性教学理念和教育学本身的开放性吻合

虽然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比较集中,但它和教育学理论本身蕴含的开放性品质并不矛盾,教育学和其它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给教育学带来了更多的动力。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各种教育问题,这是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共同意见。教育理论由教育问题的确定开始,结束于教育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随着时代内容的变化而有所区别,因此教育学必然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的发生、发展过程,它所展现的教育规律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教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成果。因此说教育学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品质。

2.开放性教学理念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笔者看来,开放性教学理念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2.1制定一个开放的教学目标

不少学生认为教育学没有什么具体用处,因此对其抱有轻视态度,其实不然。教育学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教育学的教学乃是为了使师范类的学生准确地把握教育的基本规律,领会现代的教育理论,使之具备一名人民教师所必需的教育素质和能力。因此,教育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仅仅着眼于基本的教育常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端正的教育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就应当建立一个开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将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能有正确的预期。

2.2充分利用开放的教学资源

当前教育学所采用的教材一般都包括教育原理、德育、教育管理等内容,这些教材内容几乎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都已涵盖,甚至是有些繁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和难以程度等合理安排课时,这就需要教师以开放的教学观念来挖掘身边开放的教育资源。

由于课时有限,因此教师要精简课程教学内容,在准确把握课程重点难点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适当取舍,重要的内容要精讲细讲,做到有的放矢。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可以将教育学有关的网络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学习热情和兴趣。

2.3开放性教学团队的建设

目前我国教育学的教师队伍中多是年轻教师,由于教育实践经验的缺乏导致其对教育学内容的认识也不够深刻,此种情况下难免出现照本宣科的灌输性的教学问题。因此,在将开放性教学理念渗透到教育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对教育学的教学目标、课程的重难点等有较为明确和清楚的了解,同时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4创造一个开放性的学习气氛

对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来说,开放性的学习氛围都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教育学也不例外。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可,负责教育学教学的老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当清楚,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与之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和交流。

除了上述四点之外,笔者认为开放性教学在教育学中的应用还包括开放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体系对于教学活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实施开放性教学,就不能再沿用以往旧的以教师、书本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指标,而应该采用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这一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结合,要能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考核方法也要从单纯的书面考试转为口试、笔试相结合的方法,此外考试结果也不再是唯一的重点。通过教师考评、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评价的结合运用来多方面地提升学生的教育品质的综合水平。

第4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关键词:数学;数学开放题;开放题的研究;教育价值与设计艺术。

传统的教师中心“遗传”基因,直到今天依然存在,而且严重地影响着数学教师的教

学观念,影响着数学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数学开放题作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数学教育改革的亮点,已日益引起我国数学教育界的注意,逐渐形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1998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题里“开放题”居然也堂皇入室。

一、何谓开放题?

(1)开放题是指那些答案不唯一,并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问题。 (2)开放题并不是普通的数学问题,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精心编制设计的数学问题。

一道数学题的开放性(开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道题采用何种设问方式。即使是一道传统的封闭性数学题,也可以通过改变其设问方式而将其改编为具有开放性的习题。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是一种“开放性的解题要求”,通常使用“试尽可能多地……”一类的词语来提出,它对学生具有“鼓励参与,激励优化,追 求卓越”的作用。

二、为何研究开放题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放题教学是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开放题给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题的教育作用:

① 发散性

学生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探讨,其思维方向和模式的发散性有利于创造性能力的形成。

② 探索性

因为开放题易使学生形成原有认知结构和新认知结构的冲突,学生必须通过顺应来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③ 趣味性

开放题独特的叙述方式、宽松的解题环境和极富挑战性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在迫切要求下进行数学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对数学探索产生浓厚兴趣。

④ 多样性

在开放题教学中,既要有学生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还需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开放题答案的多样性,使得其最终的解决只靠个人的力量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群体的力量。

⑤ 主体性

开放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⑥ 竞争性

开放题解答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其有了优与劣、多与少、简与繁的区别。也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使竞争意识悄然地渗入学生的头脑,把竞争机制引入开放题的课堂教学。

⑦ 创造性

在开放题的解答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模式可循,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找不到问题的解答,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智力活动,用多种思维方法(如联想、猜测、直觉、类比,等等)进行思考和探索,因而开放题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工具,是培养创造人才的摇篮。

2、开放题的转化作用:

(1)开放题对教师观念的转变: 开放题的出现以及对其教育功能的肯定,一方面反映了人们数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适应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的需要。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于数学教学新模式的追求,是人们站在新时代历史的高度上对数学教育改革的新探索。

① 观念转变的原因:

a.当技术的发展已使社会数学化,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开放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时候,我们不应满足于陈旧的、封闭的教学方法。

b.数学不能仅仅理解为一门演绎科学,数学还有其更重要的一面,即它是一门非逻辑的、生动的、有丰富创造力的科学。

c.数学教学是学生创新活动的过程,仅仅靠教师的传授,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

d.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认知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名副其实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他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

② 观念转变的内容:

a.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明确指出:“课程是一个历史范畴,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教科书”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和开放性。

b.开放题课堂教学中的数学观即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教师的数学观直接影响着他的教学观。如果教师能用动态的、全面的观点来理解数学,那么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会是启发式的,其教学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2)开放题对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开放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是“编剧”和“导演”;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示范者、组织者、调控者。

在开放题教学中,应特别强调的是教师除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那些专业素质外,还应具有创造能力(尤其是进行创造教学的能力)和自觉反省自身数学观、教育价值观和教学观的意识。

三、开放题的特点

① 问题的条件常常是不完备的;

② 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具有层次性。

③ 问题的解决策略具有非常规性、发散性和创新性。

④ 问题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发展性。

⑤ 问题的教学具有参与性和学生主体性。由于开放题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这就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解题活动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是非常自然和必要的。一些学生希望老师与学生一起来分享这种成功的喜悦,任何一个好教师都不会压制学生的这种愿望,这就使课堂教学自然地走向了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式的教学。案例:设计花坛。

四、开放题的分类

(1)设计条件的开放 传统的答题模式多数是条件与结论——对应的定式训练,解题时不必考虑条件的由来。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得到的信息对于某个具体问题而言绝大多数是无用的,必须善于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因此有意设计一些条件过剩或不足的开放题会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若设计成求一个三角形面积(单位:分米),则效果不大一样。

(2)设计结论的开放 这类题的条件和问题都很明确,而结论却不惟一,具有发散性和多面性。例如:将“如一把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单位:厘米)”的常规题去掉图中虚线,则成结论开放题。

(3)设计策略的开放 这类题解题思路多种多样。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开放功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分析思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五、开放题的功能

美国加里福尼亚教育部指出了开放性问题的五个功能:

1、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己进行思考并用他们自己的数学观念来表达的机会,这和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是一致的。

2、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反映而不是选择一个简单的答案。

3、开放性问题允许学生表达他们对问题的深层次的理解,这在多项选择中是无法做到的。

4、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反过来要求老师用不同的方法解释数学概念。

5、开放性问题的模式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成份。

六、开放题的教育价值观

开放题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数学问题,与一般的数学问题一样,也具有知识教育价值。开放题最突出的、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这也是开放题教育价值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体现。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放题教学是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 入点和突破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开放题在培养创造能力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教育价值。

从结构形式上看,开放题具有组成要素的非完备性和解题答案的不确定性;从解答过程和解题策略看,开放题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创新性等特性。开放题的特性决定了开放题教学的开放性,因而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是以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学生不再是“装”数学,而是“搞”数学,这就可以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去体验数学家进行数学研究的活动过程,深切领会数学的实质,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掌握数学的灵魂——思想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以及成人后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做准备。

开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凸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培养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机制,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可见开放题的人文教育价值也很大。

七、开放题的设计艺术: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需要开放和设计大量的开放性问题,与当前的数学教学实际密切相关且被广大数学教师认可的开放性问题。 开放题设计模型的优点和误区可由下面的框图描述:

开放题的优点 开放题认识误区

① 开放题顺应开放化的社会需要 ②开放题教学可以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③开放题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的本质,体会数学的美感④开放题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⑤开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⑥开放题追求卓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⑦开放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实现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⑧学生解答开放题时不但要综合运用、重组已学的知识,而且时常需考虑问题解决的策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进行认识、评价和监控,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⑨教师在研究开放题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学观念、解题能力、扩大知识面等多方面得到提高,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①开放题在单一的技能训练、知识学习上费时费力,效率较低 ②开放题教学易受课时的制约,在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的思维在低层次上重复,不易进行深入的研究 ③开放题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易推广 ④对有些开放题很难制定出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故在用开放题作考试题时困难重重 ⑤现有的适合教学使用的开放题数量太少,开发和设计更多的数学开放题又面临较多困难 ⑥受考试文化的影响,要使更多的教师重视、认识、接受开放题,还有一段艰巨漫长的道路要走

在开放题的编制、开发中,要十分重视开放题的设问方式。语言的暗示性要恰当,防止将思维导入歧途;要把握问题的开放度,不同水平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设问方式,提出不同的解题要求;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可发展性,给学生一个提问题的机会,也许比解题本身更重要。

八、开放题的解题艺术:

1、传统教学法解题摸式

这种解题模式,学生在得出结论后没有自我反馈的过程,去发现总练习题的内在联系,总结经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因而浪费了大量的宝贵信息。

2、反馈教学法的解题模式

在反馈教学法解题模式别注重解题后的自我反馈和自我小结。引导学生去发现习题中潜在的知识信息,去联想、归纳、类比,以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巩固和发展教学思想方法和处理技巧,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

结束语

第5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1)开放题是指那些答案不唯一,并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问题。(2)开放题并不是普通的数学问题,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精心编制设计的数学问题。

一道数学题的开放性(开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道题采用何种设问方式。即使是一道传统的封闭性数学题,也可以通过改变其设问方式而将其改编为具有开放性的习题。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是一种“开放性的解题要求”,通常使用“试尽可能多地……”一类的词语来提出,它对学生具有“鼓励参与,激励优化,追求卓越”的作用。

二、为何研究开放题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放题教学是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开放题给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题的教育作用:

①发散性学生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探讨,其思维方向和模式的发散性有利于创造性能力的形成。

②探索性因为开放题易使学生形成原有认知结构和新认知结构的冲突,学生必须通过顺应来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③趣味性开放题独特的叙述方式、宽松的解题环境和极富挑战性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在迫切要求下进行数学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对数学探索产生浓厚兴趣。

④多样性在开放题教学中,既要有学生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还需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开放题答案的多样性,使得其最终的解决只靠个人的力量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群体的力量。

⑤主体性开放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⑥竞争性开放题解答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其有了优与劣、多与少、简与繁的区别。也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使竞争意识悄然地渗入学生的头脑,把竞争机制引入开放题的课堂教学。

⑦创造性在开放题的解答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模式可循,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找不到问题的解答,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智力活动,用多种思维方法(如联想、猜测、直觉、类比,等等)进行思考和探索,因而开放题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工具,是培养创造人才的摇篮。

2、开放题的转化作用:

(1)开放题对教师观念的转变:开放题的出现以及对其教育功能的肯定,一方面反映了人们数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适应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的需要。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于数学教学新模式的追求,是人们站在新时代历史的高度上对数学教育改革的新探索。

①观念转变的原因:

a.当技术的发展已使社会数学化,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开放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时候,我们不应满足于陈旧的、封闭的教学方法。

b.数学不能仅仅理解为一门演绎科学,数学还有其更重要的一面,即它是一门非逻辑的、生动的、有丰富创造力的科学。

c.数学教学是学生创新活动的过程,仅仅靠教师的传授,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

d.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认知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名副其实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他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

②观念转变的内容:

a.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明确指出:“课程是一个历史范畴,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教科书”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和开放性。

b.开放题课堂教学中的数学观即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教师的数学观直接影响着他的教学观。如果教师能用动态的、全面的观点来理解数学,那么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会是启发式的,其教学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2)开放题对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开放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是“编剧”和“导演”;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示范者、组织者、调控者。

在开放题教学中,应特别强调的是教师除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那些专业素质外,还应具有创造能力(尤其是进行创造教学的能力)和自觉反省自身数学观、教育价值观和教学观的意识。

三、开放题的特点

①问题的条件常常是不完备的;

②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具有层次性。

③问题的解决策略具有非常规性、发散性和创新性。

④问题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发展性。

⑤问题的教学具有参与性和学生主体性。由于开放题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这就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解题活动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是非常自然和必要的。一些学生希望老师与学生一起来分享这种成功的喜悦,任何一个好教师都不会压制学生的这种愿望,这就使课堂教学自然地走向了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式的教学。案例:设计花坛。

四、开放题的分类

(1)设计条件的开放传统的答题模式多数是条件与结论——对应的定式训练,解题时不必考虑条件的由来。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得到的信息对于某个具体问题而言绝大多数是无用的,必须善于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因此有意设计一些条件过剩或不足的开放题会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若设计成求一个三角形面积(单位:分米),则效果不大一样。

(2)设计结论的开放这类题的条件和问题都很明确,而结论却不惟一,具有发散性和多面性。例如:将“如一把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单位:厘米)”的常规题去掉图中虚线,则成结论开放题。

(3)设计策略的开放这类题解题思路多种多样。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开放功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分析思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五、开放题的功能

美国加里福尼亚教育部指出了开放性问题的五个功能:

1、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己进行思考并用他们自己的数学观念来表达的机会,这和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是一致的。

2、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反映而不是选择一个简单的答案。

3、开放性问题允许学生表达他们对问题的深层次的理解,这在多项选择中是无法做到的。

4、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反过来要求老师用不同的方法解释数学概念。

5、开放性问题的模式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成份。

六、开放题的教育价值观

开放题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数学问题,与一般的数学问题一样,也具有知识教育价值。开放题最突出的、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这也是开放题教育价值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体现。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放题教学是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开放题在培养创造能力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教育价值。

从结构形式上看,开放题具有组成要素的非完备性和解题答案的不确定性;从解答过程和解题策略看,开放题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创新性等特性。开放题的特性决定了开放题教学的开放性,因而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是以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学生不再是“装”数学,而是“搞”数学,这就可以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去体验数学家进行数学研究的活动过程,深切领会数学的实质,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掌握数学的灵魂——思想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以及成人后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做准备。

开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凸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培养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机制,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可见开放题的人文教育价值也很大。

七、开放题的设计艺术: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需要开放和设计大量的开放性问题,与当前的数学教学实际密切相关且被广大数学教师认可的开放性问题。开放题设计模型的优点和误区可由下面的框图描述:

开放题的优点开放题认识误区

①开放题顺应开放化的社会需要②开放题教学可以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③开放题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的本质,体会数学的美感④开放题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⑤开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⑥开放题追求卓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⑦开放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实现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⑧学生解答开放题时不但要综合运用、重组已学的知识,而且时常需考虑问题解决的策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进行认识、评价和监控,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⑨教师在研究开放题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学观念、解题能力、扩大知识面等多方面得到提高,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①开放题在单一的技能训练、知识学习上费时费力,效率较低②开放题教学易受课时的制约,在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的思维在低层次上重复,不易进行深入的研究③开放题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易推广④对有些开放题很难制定出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故在用开放题作考试题时困难重重⑤现有的适合教学使用的开放题数量太少,开发和设计更多的数学开放题又面临较多困难⑥受考试文化的影响,要使更多的教师重视、认识、接受开放题,还有一段艰巨漫长的道路要走

在开放题的编制、开发中,要十分重视开放题的设问方式。语言的暗示性要恰当,防止将思维导入歧途;要把握问题的开放度,不同水平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设问方式,提出不同的解题要求;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可发展性,给学生一个提问题的机会,也许比解题本身更重要。

八、开放题的解题艺术:

1、传统教学法解题摸式

这种解题模式,学生在得出结论后没有自我反馈的过程,去发现总练习题的内在联系,总结经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因而浪费了大量的宝贵信息。

2、反馈教学法的解题模式

在反馈教学法解题模式别注重解题后的自我反馈和自我小结。引导学生去发现习题中潜在的知识信息,去联想、归纳、类比,以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巩固和发展教学思想方法和处理技巧,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

结束语

数学开放题不应该排斥传统教学,它是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通过教学开放题实践体会到:数学开放题只是为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数学开放题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有较高认知水平,还要有较强的主动参与意识,才能有开放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能放开,还要求教师收得回来,这样才能收放自如。只有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才能真正有效地体现数学开放题的教育价值。

第6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网络教学;教学改革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又称为基于Web的信息素质教育。就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为手段,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来培育和提高用户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较之于传统的图书馆用户教育,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具有的交互性、开放性、个性化及教学活动不受时空限制等诸多优势,因而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日益被各大高校所重视,据相关调查表明:目前国内90%以上的高等学校利用校园网络开展了信息素质教育在线课程,成为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前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尽管有众多高校图书馆在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国性权威机构对信息素质教育做一个统一的指导,这使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陷于一种各自为政的无序状态,发展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大多数高校还仅限于围绕“文献检索与利用”及“新生入馆教育”等传统课程借助校园网络和图书馆主页专题讲座、文献检索课等的培训课件。与在线信息素养课程应具备的集成化以及互动性要求有一定差距。与新时期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其主要弊端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专门的信息素质教育网络平台

如前所述,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是利用校园网络和图书馆主面开展的,有关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分散在网站的不同栏目下。缺少统筹规划和统一标准,教学素材和内容互不关联,相互脱节,不成系统。甚至很多学生并没有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起考虑,因而没能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理念较为陈旧

很多高校仍然没能完全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依旧把传授检索工具、检索方法等文献检索知识作为教学重点,没有把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作为目标,使得学生利用信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未明显提高。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才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数字化环境下的信息素质教育目标应当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把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手段途径获取以及鉴别、评价、组织、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三)教学活动互动性不足

更多的在线信息素质还是单向传授。没有与用户的交流互动,没有用户的反馈意见、建议表、调查表等,教学形式以文本和课件为主,缺乏音频、视频教学媒体。不难理解,网络教育中最大缺憾便是缺少传统课堂上所拥有的氛围和群体讨论,缺少人性化沟通。缺乏与用户的交流与沟通,就没有了必要的信息反馈,对教学质量的改进与提高造成了一定影响。也就不能充分利用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等功能,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备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应有针对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条件等的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教学跟踪评价。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策略等主要内容。与传统的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相比,由于我国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尚没有共同认可的评价标准可参照,致使教学效果的评价缺乏有力的指导与依据。

二、关于在线素质教育改进的几点建议

(一)尽快建立完善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网络平台

远程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平台,多由学生学习平台、教师教学平台、教学管理平台三大子平台组成。在功能上,主要提供系统的课程开发工具、全面的学生管理工具、强大的交流工具、完善的测验功能以及定期的统计功能等。因此,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建立统一的基于校园网络环境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不仅可以有效整合分散的教学资源,满足资源共享的需求,还可以充分发挥Web的多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是当前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平台的总体设计应从信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出发确定平台结构,能满足网络授课、自助学习、在线测试、在线交流和教学管理等多种功能,能全面地提供网上教学与自助学习。可以培养学习者主动地、独立地、个性化地获取信息,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能够不受时空限制,使信息素质相关知识通过远程教学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提高信息素质水平,顺利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还要考虑信息素质教育不同层次的需要,针对不同对象,设定不同的学习内容,以达到分阶段提高信息素质水平的目的。

(二)突出在线教学的开放性

在线课程的特点是提供某一学科数字化的学习资料,目的是开放共享教育资源和思维方式,用以提高学习者的知识技能。也就是说网络教学的开放式功能更加有利于用户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一条可行途径,这与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一致的。因此,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在平台建设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都应充分考虑开放性原则,加强对开放式教学资源的整理和免费提供,倡导更多用户参与平台建设和资源组织,以加快优秀教学资源、教学经验交流,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信息素质教育的质量。

(三)拓展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

开辟施教和受教双方及时而强大的互动功能是决定在线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网络教学仅仅单纯的提供教案和讲义会使教师的辅导作用丧失,缺少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互动,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而网络教学环境的交互性,为这种交流互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一个好的在线教学平台应当建立讨论组电子公告板及网络会议等一系列双向信息交流工具,可随时随地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就某一论题展开讨论和交流。此外,Web2.0环境的Blog、RSS、WIKI等交流工具已为开展跨时空群体交流打开方便之门。

(四)完善在线教育的评价体系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对网络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条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教学跟踪评价。由于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认可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所以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和完善在线教育评价体系是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所要解决的另一重要问题。由于网络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传统教学评价的要求,笔者以为,可以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从教学目标实现状况、教学素材的组织、学生的适应程度、教学课件的内容和成熟度、师生交互程度、作业与答疑情况以及学生的考试情况等多方面来系统、科学、客观地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可以通过对比学生受教育前后信息素质的差异间接地进行评价,还可以与传统课堂教学对比评价在线教学的优劣。建立多种适合于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可以为课程今后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此外,当前我国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发展中暴露出来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就是没有统一的整体规划。正是由于缺少权威的统筹规划,各高校课程建设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造成了课程大量重复建设,形成了巨大浪费。因此在课程建设上势必要走合作化的道路。包括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图书馆与行业主管部门间的合作、图书馆与教学机构的合作等。通过合作,集中全体图书馆人和教育工作者的智慧整合教育资源,建立统一的在线课程标准、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只有这样才能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走上标准化和理性化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赵润娣.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调查与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422-424.

[2]叶建华.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2):206-208.

[3]宋琳琳.美国前20所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7(5):68-72.

[4]王慧.我国“211工程”百所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7(5):79-82.

第7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众所周知,语文是最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学科。同样,语文教学和语文的学习也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尤其是近年来高考应试推出的“大综合”及高中招命题的“创新性”,无疑成为我们中学语文教育的“指挥棒”,要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思维,避免应试教育的弊端,最主要的是要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潜力,正确摆正二者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里所说的“中心地位”,并非指“教师中心说”,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必然的依赖性。教师传授知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条件。但同时,教师只是摆脱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勇于舒展思维的翅膀,才能使一些会读书、勤思考、悟性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脱颖而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这种职责和任务,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是教育这种特定行业特定的对象,使教师处于这种地位和作用。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教师术业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计划、大纲的要求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而学生知之在后,知之较少,所以学生要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束缚”,而是立足于教材最大可能地为学生开辟一条获取知识的途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语文教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不仅要求教师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性,同时也对教师知识的“包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培育学生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

教师受社会的委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直接施加“肥料”,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生长环境,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智慧”的发育和成长。这种影响体现在教师有意或无意地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正像人们在吃饭、饮水中能获得营养或感染疾病一样。因此可以说,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人。而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育。这就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还必须具备高素质的课堂组织能力。试想一堂课,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没有高度吸引学生的“向心力”,就难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就会走向僵化教育的“死胡同”。如我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通过对《背影》出现的背景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了开头设疑点的背景—— 中间叙事引背景——北京(结尾)思父扣背影的课文结构。我以点《背影》——引《背影》作为文章的骨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问学生答,学生提问教师和学生分别回答,一问一答,多问多答等方法,使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说一句话都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同学们摆脱了教师思想的束缚,展开了自己思维的翅膀,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从中体会到阅读、表达、创新的乐趣,使学生对“背影”有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如身受的感觉,教师这种灵活开放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同时语文教学也水到渠成地回归到人情、人性、人文与潜力挖掘的轨道上来,使素质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一致地顺理成章地得到实现。

第8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关键词:技工院校;图书管理;教育功能

技工院校图书管理是服务育人的重要环节,在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要发挥图书管理的导向性,利用馆藏优势,提供便捷的求获知识的途径,在培养学生成才方面尽到应尽的责任。要充分发挥图书管理的开放性,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创造教育学生的良好环境。让图书馆成为学生获得乐趣、知识和再教育的源泉。

一、技工院校图书管理的重要性

在这个知识爆炸、知识更新快速的社会中,信息成为促使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发生变革的主导要素,成为社会发展所依靠的重要资源,成为各项事业成败的关键。图书馆贮存着重要的信息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及时有用的信息是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技工院校的图书管理,有助于教育目标向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方面转变,有助于增强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在素质教育活动中,要养成学生终生利用图书馆的习惯。要普及图书馆知识,做好发挥文献作用的宣传,调动学生利用图书馆开放性资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开拓性。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获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实践与动手能力、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弥补教材知识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地使用信息资源和服务的综合能力,提高其职业素养。在提高教育质量上,要重视图书馆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保证有充分、适合的图书,满足师生对图书量的需求,完善服务内容,提供复印、扫描、计算机、传输、电子阅览等服务。要紧密配合教学,让学生学习基本技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基本保障,为提高师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技工院校图书管理的导向性

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图书管理的导向性,要促进图书馆达标建设,利用馆藏优势扩大资料和服务,提供优秀、有价值的图书,宣传相关专业前沿的发展动态。要加强建设数字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个同国际接轨的信息环境,提供便捷的求获知识的途径,为学生适应将来的职业生活打下基础。促进图书馆达标建设,要保证图书馆书刊资料与时俱进。要保证图书馆书刊资料数量的增长,有针对性地充实优秀图书,有计划、有目的地根据教学的需要,搜集、整理有关的材料,及时反映新时代的要求和技术创新的必然趋势。在藏书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选择性,把专业方面的各种教学参考书和相关的报刊作为重点,提供优秀的、有价值的图书。加强建设数字图书馆,要重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要有强烈的情报意识和搜集、判断、处理、创造信息的能力,利用开放电子阅览室做到资源共享网络的应用。要简便借阅程序、缩短借阅程序耗时,利用集体阅览的机会,教会学生更好地利用图书和共享网络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及时获取最新的知识信息,扩大资源的利用范围和程度。

三、技工院校图书管理的开放性

第9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与应用性更强的专业课程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成体系。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课程总体布局中,专业技能类的课程基本上均能体现工学结合的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集合,课程体系更为科学和系统,能形成一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课程链,相比而言,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没有纳入课程系统的总体规划,大部分还游离在整体课程之外,大多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二是优良的工学结合形势下的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尚未打造成型。如部分人文素质教师工学结合的意识不足,教学中没有突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从事相关职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及贯彻终身强化人文修养的意识,又如在聘请校外行业名家、文化大家担任外聘教师方面,没有很好运用校外师资力量来发展人文素质教育。

三是不够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对人文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目前不少高职院校仍把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基础教学部门和团委等行政职能部门的职责,尚没有形成全员师生共同努力的工作,没有意识到第二课堂活动在丰富学生人文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如课程课时比例安排方面,专业技能课程课时远远多于人文教育课程课时,在人文教育课程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未达到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当前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与专业技能课程改革的差距。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改革的原则

根据工学结合的内涵、特点以及课程理论有关内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应坚持以下原则,以确保课程改革的科学性。

(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原则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人才,这要求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既要教书也要育人,注意德与才、教与育关系,不能将两者分开。按照这个教育要求,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渗透德育方面的内容,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以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时,要对人文素质课程教师提出明确要求,教师除教给学生人文素质课程书本知识外,更要把优良的文化内涵、精神意识等传达给学生,让人文素质课程中文化隐性的精神意识转化为学生内心力量,为适应未来竞争作好思想、心理素质方面准备。

(二)坚持就业市场适应性原则

美国职业教育家杜威说过,高职教育要为“完美生活作准备”,“一个课程计划必须考虑课程能否适应现在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是高职教育的立足之基,也是改革的方向。从这个意义来讲,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除安排传统教育课程外,应根据市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开设一些内容实用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如一些高职院校开设旅游文化、茶文化、音乐文化、酒文化等与职场所需、个性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课程。学校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实施,让学生从人文素质课程内容中获得一定就业与创业的知识,开拓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职业素质。这样的课程改革才体现围绕工学结合的内涵,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

在教育教学中,实践环节、实践课程不是依附于理论、验证理论的考查课程,而是整体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形成工学结合模式下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体系过程,即理论(课程设计、理论教学)——实践(实训、实习)一体的系统过程。在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改革时,要考虑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在整体课程的比例,实践性的课程应占一定比例。这要求学校平时在校内开展常规的理程内容教学外,还应充分考虑如何在该课程中科学安排一些实践教学环节,创造机会带领学生参加校外人文素质实践活动,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的原则。

(四)坚持开放性思维课改原则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要遵循“专业建设适应市场、课程改革跟踪市场”的要求,树立办学社会化观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创新与发展。如聘请社会文化名人、行业名家担任外聘教师,为学生授课或做相关讲座;与相关文化单位共建课程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打造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实践教育的平台;与相关文化单位共同开发专业,共同选择、设计课程,让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社会需要。同时,要增大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学分比例,且在课程管理的开放性、课程结构等方面体现开放性,以体现工学结合模式下人文素质课程改革宽广度,以打造具备开放思维、社会视野的职业素养人才。

坚持全面发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