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反义词拓展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展示法
通过实物、图片、肢体动作、情绪表情、语言表演等形式来展示这个词汇表达的意思。(1)具体实物展示法。对于比较直观易见的实物采取实物、图片视频等展现教学单词,如,有关我们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常见常用的实物:apple,pencil,classroom...(2)抽象词汇展示法,如:run,happy,excited...可以用我们的肢体表情、情绪来表达词义。
二、语音练习法
1.结合拼音进行反复,大声朗读,体会记忆,根据读音写单词。如,外来音:coffee,chocolate,sofa...谐音:tea(替),much(马吃)等。
2.通过简单的读音规则,如,开音节,闭音节cake,name,cap,map...运用拼读规则教学单词是指教师通过教学英语单词的拼读规则来培养学生利用拼读规则独立拼读和记忆单词的方法。为了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拼读规则,我在教学单词时会反复讲解,使之“固化”在学生的脑海里。比如,我教学“cake”一词时,告诉学生字母a在开音节中的发音,学生就能根据这个发音规则很快读出并记忆该词。学生再碰到含有开音节字母a的单词就能根据开音节单词的特点读出并记忆,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拓展法
1.单词开花,如,apple,an apple,a red apple,This is a red apple等。
2.单词变形。合成,词根,词缀,变形,如,interest―interested―interesting,see―seeing―sees―sawseen...合成,如,out+side =outside,head+ache= headache...简单词根、词缀,如,pleas―please―pleasant―pleasure,mis-(错)―mistake―misunderstand...,-ist(人)―artist―scientist等。
3.词义相对。(1)英语词汇十分丰富,一个词往往有许多反义词,但是一个词的反义词并不能跟这个词所有的同义词构成反义词。因为每个词的语义场范围和深度不相同就不能算真正的反义词,如,hot(热)的反义词只能是cold(冷),而不能是cool(凉爽),cool的反义词是warm(暖和)。(2)由于一词多义现象的存在,一个词在不同的词义上可能有不同的反义词。hard(硬的)和soft(软的)是一对反义词。hard(艰难的)和easy(容易的)也是一对反义词。教学中,研究并根据这些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词义,达到正确运用的目的。
4.词汇连句,把词汇按照动作顺序、情景片段、性质分类穿起来,用句子表达出来!I make a shopping list with the shopping basket .I’m going to go shopping in a supermarket. I’m hungry,I want a hamburger,a strawberry ice cream...and some sausages. I’m thirsty.I want some coffee ,tea...and juice.
5.在句子中辨词义,如,I have a pencil. I have breakfast. I have a look. I have her at home等。
四、说唱法
根据具体单词的特点,采用谜语、故事、习惯用语、俗语、成语、笑话、歌曲、格言、绕口令、诗歌、谚语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如,We go to the sea to see the sea ,but see some bees in the tree....这些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的使用要把握好“度”,不能偏离教学主题,否则会适得
关键词:词汇意识;词汇知识;课堂教学
一、 什么是词汇意识
词汇意识可简要定义为对词汇的兴趣和对词汇的感知和感悟,是指学生学习、欣赏和有效使用词汇的必备知识和学习习惯。它既涉及认知方面的因素也涉及情感方面的因素。词汇意识包括对词汇的表现力的理解,对新词的关注以及对词汇学习的主动控制和热情。词汇意识还包括对词汇的概括能力(generalization),词汇的使用能力(application),词义的广度性(breadth),使用词汇的精确性(precision)和拥有的词汇量(availability)。一般认为,具有词汇意识的学生能够娴熟地运用词汇,理解词汇意义的微妙之处,通过自己和观察到他人准确地使用词汇而获得和满足感。具有词汇意识的学生对词汇学习有强烈的动机,对语言充满好奇,深谙语言的力量,喜欢探索词汇的来龙去脉。
二、 培养学生词汇意识的重要性
一般认为词汇教学包括四个方面:单词教学,在泛读中学习词汇,教授词汇学习策略和词汇意识的培养。在我国的英语课堂环境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个别词汇的讲授,多以讲解词义,列举例子为手段。这种方法手段单一,内容枯燥,其结果是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渐渐地失去了对词汇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方法是“授人以鱼”,因为教师不可能把学生需要掌握的所有词汇都传授给学生。词汇知识被认为是有关阅读的五种元素之一。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良好的读者,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机会接触各种词汇。除了个别词汇的教学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词汇意识。学生的词汇意识提高了,就能获得强烈的学习动机,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培养学生词汇意识是“授人以渔”,效果往往事半功倍。然而培养学生的词汇意识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贯穿于教学始终。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手段和策略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词汇,同时向学生传授相关的词汇知识,例如同义词、反义词、同音异形词、修辞、措辞、搭配以及词源等方面的知识。
三、在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词汇意识
(一)词汇的联想意识
联想(association)原为心理学术语.它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活动.在语言学中是指词与词之间形式与意义上发生的联想。即每当两个词一同出现或靠得很近时, 它们之间的一种联系便在读者或听者的脑子里形成了。Jack Richards认为,词汇不是独立存在的,词汇的意义是通过与其它词之间的关系而得到确定。正是通过对词汇之间关系的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词义。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联想对所学词汇进行语义和结构方面的必要拓展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如运用得当能有效地巩固、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英语学习达到一定阶段后,人们不再孤立地学习某一个词,而是围绕该词进行联想并考察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认识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经过一定阶段英语学习,积累了相当多的词汇。可指导他们经常自觉地对所学词汇进行联想,比如搜寻、总结某一组同义词等。对于学习限于语言水平难以发生的联想,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二)同义词知识
由于英语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同义词十分丰富。有的结成一对,如buy, purchase; house, mansion;有的三词一组如:belly, stomach, abdomen等。有的几个或十几个一起组成同义词群,如large, huge, tremendous, immense, colossal等。在课堂教学的适当时机整理,总结学过的同义词,无疑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但同义词联想不等于简单地罗列词汇,应同时进行必要的比较、辨析,指出它们在程度上,感彩上及使用场合上的差异,做到“同中求异”。例如,stream, brook, creek, rill这四个词均作“小溪”讲。但在含义上,stream是一般用语,brook指源自泉水之溪,creek比brook稍大一点,水流缓慢,rill则指最小的溪流。对于同义词的这些差别,教师应通过比较交待清楚。例如对于beautiful, pretty, good-looking在形容女性美丽程度上的差别,可通过下面这段话加以说明:Few women are beautiful. Some women are pretty. Most of women are good-looking。再如,poor, penniless, hard up, poverty-stricken都可指“穷”这一概念。但poor用途最广,为中性词;penniless指身无分文是暂时性的;hard up是一个非常口语化的词,指临时缺钱花,而poverty-stricken则指极度贫困,生活无着。
关键词:中医药,术语,英文规范,系统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N04;H059;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2)06-0026-04
On Systematic Principle of English TermStandards for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LIU Lili ZHU Jianping GAO Xinyan
Abstract: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principle of systematic for English term standard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in the perspectives of linguistic hierarchy, semantic and structural relations. Not only a translated term should be equivalent to its original semantically in its own light, the term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hose in the source language as well. Translator therefore have to take care of the subtle discrepancy of a single translated term as in its own group and the interrelationship of different translated terms as in their respective groups.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terminology, English standard, systematic principles
中医药术语英文规范研究肇始于中国针灸学者于1958年发起的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工作,迄今已逾半个世纪,进入21世纪后,逐渐拓展至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研究。随着中医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术语英文规范日渐成为最活跃的、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相关的原则与方法等理论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研究者们,针对中医药术语英文规范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与探讨,先后制定出对应性、系统性、简洁性、同一性、回译性、民族性、约定俗成等原则。本文拟针对其中的系统性原则,运用实例进行阐释。
一 中医药术语英文规范的系统性原则
术语具有系统性。所谓系统性是指“同一概念体系的名称,应体现出逻辑相关性”[1]。单个术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其所属专业体系中的一分子,并与这一专业体系中的其他术语存在某种形式的关联。术语的系统性决定了其译名亦成系统。这就要求不仅单个译名在词义上与原文尽可能保持对等,而且译名体系与原文体系也尽可能保持同一性。中医药术语对外翻译亦不出此例。其术语英译不应就单个术语孤立地进行,而应从中医药术语译名体系着眼,兼顾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源语上下义词之间的属种关系,同一层级术语的同义、近义、反义关系以及语义关联关系、结构关联关系等传达到译入语当中。
二 术语及术语成分的体系关系
1. 同一层级关系
(1)同义关系
双式术语又称同义术语,是指对应同一客体、表示同一概念且意义等同的两个绝对同义术语。俄罗斯术语学派把术语中的同义关系称为术语的双式现象,并因其违背了术语的单义性原则,而视之为术语的“缺陷”[2]。双式现象也存在于中医药术语当中。在英文规范里,双式术语因具有同义关系而被赋予了相同的译名,称为“同义同名”。“脾胃虚弱”与“脾虚胃弱”,“气滞血瘀”与“气血瘀滞”,均属此例。在中文规范过程中,“脾虚胃弱”与“脾胃虚弱”逐渐统一为“脾胃虚弱”,“气滞血瘀”与“气血瘀滞”也逐渐统一为“气滞血瘀”。对于此类处于过渡阶段的双式术语,英文规范中采用同一译名以避免混乱,即“脾胃虚弱”和“脾虚胃弱”同译为spleenstomach weakness,“气滞血瘀”和“气血瘀滞”同译为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中医药词组术语中,一些不同成分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中也可具有相同的含义。所谓成分即词组术语中的组成单位——词[2],如“亏”与“不足”即为意义相同的术语成分。两者一为单字,一为双字,前者可与另一单字结合,构成双成分术语,后者可与双字结合,形成四字结构,应用起来方便灵活。因此,两词虽然意义相同,却能并存至今。在英文规范中,两成分因属同义关系而被赋予了相同的译名,如“津亏”为fluid insufficiency,“髓海不足”为marrow sea insufficiency。不过“同义同名”规则中也存在特例。如“亢”与“旺”虽为同义,但两者搭配习惯不同。“旺”与“火”搭配构成“火旺”时,以fire effulgence译出,与“肝”搭配构成“肝旺”时,则以liver hyperactivity译出;而“亢”无论与“上”搭配或与“阳”搭配,均译为hyperactivity,亦即“肝阳上亢”liver yang hyperactivity,“阴虚阳亢”yin deficiency and yang hyperactivity。
(2)近义关系
语言学对“相对反义词”现象予以了描述,但时至今日尚未有“相对近义词”这一概念。如果将一组意义相近的形容词,按其所描述某一属性的轻重程度进行切分,可以在相对位置较远的两个项之间加入居间项。近义术语英译时应从整体着眼,所选译名须根据源语中各词含义的轻重程度渐次递增,把源语在程度上的差别用合适的译入语表达出来。如从“虚”到“衰”等表示“不及”含义的近义术语中,有“虚”“弱”“不足”(或“亏”)“亏损”“虚损”“衰”等居间项。至于“脱”甚至“亡”,则在程度上更为严重。英文规范中即以deficiency(虚)、weakness(弱)、insufficiency(不足)、depletion(亏损)、debility(虚损)、decline(衰)、collapse(脱)、exhaustion(亡)等译名来表示,将程度上渐次递增的特点表现出来。又如表示“太过”含义的近义术语中,有“实”“盛”“旺”(或“亢”)等,其规范译名则可选用excess、excessiveness、hyperactivity或effulgence等词。表示“太过”含义的术语在数量上少于表示“不及”含义的术语,因此在“衰”与“亢”这一对相对反义词之间,我们无法均匀地划分区间并加入相应的居间项。关于“不及”症状的描述远多于“太过”症状的描述,或许是自古世人多虚证这一客观现象在语言词汇上的反映。术语强调单义性,因此近义术语之间也需要区别翻译。源语中的近义词可采用译入语中的近义词对译,这样既能传达源语之间的近义关系,维护了一组词群的系统性,又能照顾到每一个词在含义上的细微差别。如“侵”“袭”与“攻”三个近义成分可分别译为invade、assault与attack;又如“阻”“闭”“客”“困”“凝”“滞”“壅”,可分别译为obstruct、block、lodge、retain、congeal(或coagulate,视其搭配而定)、stagnate、congest。
(3)相对反义关系
相对反义词又称极性反义词,是反义词的一种。它以形容词的正反意义为基础,可在形容词和它的反义词之间按程度进行切分,然后于两个项之间加入其他项,称为居间项。在翻译相对反义词及其居间项时,译者不仅要考虑含义的对等性,还要从译名的系统性着眼,斟酌源语言与译入语在文体色彩、搭配习惯及使用频率上是否对应。例如,在描述中药药性“四气”的术语中,“寒”与“热”之间有“温”与“凉”两个居间项。英文规范用语即以cold、hot、warm、cool property分别与“寒、热、温、凉”进行对应。有译者喜以chilly译“寒”。chilly虽与cold含义近似,但无论在文体色彩、使用频率及与其他三词的搭配习惯上,cold都比chilly更合适。因此从系统性的视角来看,cold比chilly更适合对译“四气”中的“寒”。又如在针刺补泻中的“补法”“泻法”及“平补平泻”这组词中,“补法”与“泻法”为相对反义词,“平补平泻”是其居间项。“补法”与“泻法”的译名分别为reinforcing method和reducing method。“平补平泻”近年来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译法:even reinforcingreducing method、evenmovement method及even twisting。作为独立的译名,三者翻译角度有所不同,各有侧重,都能正确地表达“平补平泻”的内涵。但如果从译名的系统性角度审视,even reinforcingreducing method能较为充分地体现“平补平泻”与“补法”及“泻法”在术语语义及结构上的体系关系;相比之下,evenmovement method与even twisting则有与reinforcing method及reducing method脱节之嫌。因此,even reinforcingreducing method更加规范。
2. 上下义属种关系
上下义关系体现的是泛指与特指之间的层级关系。上义词表示属概念,下义词表示种概念。下义词在意义、性质、特征、类别等方面隶属于另一个表示较大范畴的词(亦即上义词)。在中医药术语英文规范中,译者可以从系统性的角度,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传达上下义关系。
(1)保留上下义词的共有部分。如“气”是上义词,译为“qi”,它的下义词“营气”“卫气”“中气”等可分别译为nutrient qi、defensive qi及middle qi。通过保留上下义词的共有部分qi,来表明两组词之间的上下义关系;又如“六”是上义词,译为six pathogenic factors,它的下义词包括“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等,分别译为wind pathogen、cold pathogen、summerheat pathogen、dampness pathogen、dryness pathogen、fire pathogen。译名以保留pathogen与pathogenic的共有词根patho的形式,来表明两组词之间的上下义关系。
(2)使一组下义词译名尽量整齐。如卫气营血辨证中的“卫分”“气分”“营分”“血分”为同一层级的名词,可分别译为defense phase、qi phase、nutrient phase、blood phase。四个译名不仅都以phase译“分”,且“卫”“气”“营”“血”的译词都采用了名词形式。工整的格式更容易让读者感受到,它们是一组紧密关联的词群,而不是关系松散的几个术语。
3. 语义关联关系
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翻译中,同一成分有时需要以不同的词性出现,以适应不同的上下文语境。这时,同根词为译者提供了一组可供选择的词群。所谓同根词,顾名思义,是指词根相同的词,具有词根相同、意义相近的特点。一个术语成分可根据上下文语境的需要,采用不同词性的同根词灵活翻译。如“阻”在“阻络”obstructing collaterals中采用了动词形式obstruct,而在“瘀血阻滞”static blood obstruction and stagnation中,则以它的同根名词形式obstruction出现;又如“旺”在“阴虚火旺”yin deficiency and fire effulgence及“肝郁火旺”liver stagnation and fire effulgence中采用了名词形式effulgence,而在“肝经火旺”effulgent fire in liver channel中,则以它的同根形容词形式effulgent出现。
总之,一个术语成分即便不能使用某一固定译名,也应尽量在该译名不同词性的同根词中选择译词。这样,译者便可借助不同译词共有的词根,来表明某一源语言与数个不同译词在语义上的关联关系,从而有效地保证译名的系统性。
4. 结构对应关系
中医药术语的一些结构特点与英文遣词造句习惯不具有可通约性。勉强加以保留,会使译文丧失可读性。因此,译者时常需要放弃源语言的结构,而据译入语习惯重置语序,这在译界早已司空见惯。但如果从译名的系统性着眼,译者则可采取适当措施,对“舍此就彼”现象给予一定的补偿。具体方法如下:
(1)对于结构相同的术语,采用同一结构译出。如“脾不统血”“脾失统摄”“脾失健运”三者同为主谓结构,且均为某脏功能失职,故可采用“脏+ failing to + 执行功能”结构译出,即spleen failing to control blood、spleen failing to control and manage、spleen failing to transport。又如“肝肾两虚”“气血两虚”“气阴两虚”均为“病位+两虚”,可统一以“dual + 病位+deficiency”结构译出,即dual liverkidney deficiency、dual qiblood deficiency及dual qiyin deficiency。
(2)对于结构相似的术语,采用相似的结构译出。如“脾胃湿热”“胃经风热”“肺经风热”“肝胆湿热”均为“病位+病邪”,可采用“病邪+ in 病位”的结构译出,即dampnessheat in spleen and stomach、windheat in stomach channel、windheat in lung channel、dampnessheat in liver and gallbladder。“三焦热盛”与“肺胃热盛”同为“病位+病邪+程度”,与前一词组术语相似,略加改动后以“病邪+程度+ in 病位”结构译出,即heat excessiveness in sanjiao与heat excessiveness in lung and stomach。又“肺经蕴热”“肺经伏热”及“胆腑郁热”为“病位+状态+病邪”,与前两例相似,改动后以“病邪+状态+ in 病位”结构译出,即heat amassment in lung channel、heat stagnation in gallbladderfu、latent heat in lung channel。
(3)对于结构上存在对应关系的术语,采用对应的结构将其译出。如“上泛”“上攻”“上逆”“上炎”等与“下注”在格式上相互对应。前一组词遵照“对于结构相同的术语,采用同一结构译出”的规则,以“… upward”结构译出,即“flooding upward”“attacking upward”“counterflowing upward”“flaring upward”,则后者不妨采用“… downward”格式,把源语言结构上的对应关系表现出来,译为diffusing downward。
总之,译者从系统性着眼,采取适当的补偿手段,既要保证译文的可读性,又要尽量使译名保持与源语言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同一性与对应性。
三 结语
术语是学科传播的主要载体。要想把原汁原味的中医药学呈现到英语世界,尽量避免跨语言、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学科信息产生损失,需要借助规范化的英文术语。对于近义或相对反义的术语或术语成分,所选译名需根据源语言中各词含义的轻重程度渐次递增,把源语言在语义上的细微差别用合适的译入语表达出来。对于双式术语,英文规范中采用同一译名以避免混乱。对于因上下文语境而产生的词性变化,译者可借助同根词来表明某一源语言与数个不同译词在语义上的关联关系。对于因英汉语言结构的不可通约性而造成的语序重置,译者可以使用一种体例,并使之与源语言术语群形成一定的对应关系。这样便可以把一组术语群在结构上具有的共同特征,间接地呈现给译文读者,形成翻译的动态对等。
参 考 文 献
复习内容
1. 《画》2. 《大小多少》3. 《小书包》4. 《日月明》5. 《升国旗》6. 《语文园地五》
复习目标
1. 复习读55个生字和10个偏旁,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并正确组词。
2. 复习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 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4. 了解古诗,积累优美的句子。
复习重难点
1. 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并正确组词。
2. 复习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 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学情分析
孩子们之前已经上过一个单元的识字课,对识字已有了一些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汉字随处可见,很多学生对汉字并不陌生。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重对识字方法的渗透,让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在学生书写时强调正确书写习惯的培养,激发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复习措施
1.朗读课文《画》《大小多少》《升国旗》并背诵。
2.书空23个生字笔画,并正确组词。
3.写字时强调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4.背诵《悯农》。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课题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授课时间
三维目标
1. 复习读55个生字和10个偏旁,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并正确组词。
2. 复习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 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4. 避免写错易错字:水少 果 鸟 书 心 立。
5. 了解古诗,积累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点
1. 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并正确组词。
2. 复习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 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
1. 避免写错易错字:水少 果 鸟 书 心 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课时目标:
1. 复习读55个生字和10个偏旁,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并正确组词。
2. 复习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 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4. 避免写错易错字:水少 果 鸟 书 心 立。
5. 了解古诗,积累优美的句子。
课时重难点:
1. 复习读55个生字和10个偏旁,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并正确组词。
2. 复习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 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4. 避免写错易错字:水少 果 鸟 书 心 立。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写一写。
1.齐读生字,开火车读、齐背(边背边书空)、指名比赛背。
2.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词语,进行游戏分类。
3. 根据读音,选择正确的汉字。
4. 讲词语正确读出来后,进行分类。
5. 书空生字笔顺,指生回答易错笔画。
水:最后两画撇、捺,不要写成一笔。
小:先写中间后写两边, 第一笔是竖钩。
少:第一笔是竖。
尺:最后一笔是捺。
刀:最后一笔撇不出头。
力:第一笔是横折钩。
林:左边“木”的捺变成点。
正:第三笔是短横。
心:第二笔是卧钩。
二、复习课文内容。
1.左手压书右手指,齐读第6、8、10课,并开火车读。
2.指生背诵检查。
3.找出第6课反义词,并拓展反义词。
远—近有—无来—去多—少大—小
三、听写词语、标调。
1.生仔细听,将听到的词语写下并标上声调。
2.做游戏,给丢失声调的词语标上声调。
3.练习标调。
PPT 出示字母,让学生根据提示的声调,读出字母。
四、复习第7课。
1. 指读课文,指名背诵。
2. 齐读69页数量词并拓展。
五、复习第9课。
1. 指读课文,指名背诵。
2. 看图猜字。
3. 出示题目,照样子填一填。
例:日--月--(明)
六、巩固练习,读一读。
1.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 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天天起得早,陪我去学校。
3.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4. 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七、比一比,读一读。
色(sè)彩 远近(jìn) 声(shēng)音
多少(shǎo) 书(shū)本作(zuò) 业
众(zhòng)人升(shēng)起中(zhōnɡ)国
一、巧妙归类,科学识字
记忆其实是一个集理解、认知、存储和再现的整体过程。就拿英语学习中最基本的单词来说,我就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从它们的不同读音、形态以及表意等进行归类总结,整体认知,将它们在学生大脑中建立起具体的形象和联系,以达到牵一引百、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功效。
1.形态归类
小学生的认知往往是形象具体的。因此,在学习新单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启发联想,引导学生将存在某种联系或者归属某一类别的词语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身体器官词语:hair,body,head,knee,leg,arm,hand等,常见动物名词:dog,bear,horse,deer,cat,pig,fish等。
2.词义归类
语言都有相通之处,英语和汉语一样也存在反义词、近义词、同音形异字和同形异音词等。我们也可以引导小学生根据词汇意思特点,进行对比、归类和识记,记忆词形的同时还加强了词义理解和用法区分,此乃一举两得之法,可以借鉴。
反义词:love―hate,big―small,high―low,quick―slow,hot―cold,good―bad,succeed―fail等。
近义词:see―look at―watch,much―a lot of―lots of―many―plenty of, stream―river―creek―brook等。
二、设置Free talk,鼓励交流
要想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退居为学习引导者,将学习自移交学生,积极鼓励和拓展“Free talk”互相问答的交流活动。比如,在某环节中根据教学内容,牵引出“Free talk”话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话题联系新学的单词和语句展开纵深交流。如可通过提问What day is it today?学生回答
It’s Monday.等,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个问题进行拓宽纵深交流: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What are they?What day is the
first day of a week?等。
或者,我们可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I have a rabbit/dog/cat,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交流A:I have a rabbit.B:Really?May I have a look?C:How nice!这样的训练已经不是模拟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信息交流,学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充分发挥,这对提高英语交流能力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观察和监督,发现错误及时给予纠正,发现优点提出强化和表扬,而对于学生拓展的话题范围不做苛刻的约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发挥,这样才能树立信心,激发求知欲,扩大学习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目前,各高校非常重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但在大班教学情况下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兴趣不高、能力不强。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认为英语单词的学习枯燥乏味,对单词的记忆也多是死记硬背,难以理解,并且遗忘速度快,久而久之,渐渐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引入思维导图这一可视化工具在大学英语词汇课上的探索,以改善目前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称作心智图,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由英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他在早期研究人的大脑潜能时,发现达•芬奇做笔记的习惯是用“涂鸦”的方式,其构成为图、线和代码。之后他尝试寻求一种有效开发思维和记笔记的全新方式———模拟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它是以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为基础,以关键词或图像为中心出发点,朝多个方向展开分支,同时结合中心词、线条、结点、图像、色彩、层级结构等的变化,图文并茂地将人们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可视化展现。
二、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词汇课上的设计类型及实例
英语词汇导图是将词汇及相互间的关系以人脑存储知识的结构方式排列,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再现知识的结构,外化词汇相关联的一种表征和组织词汇的图示法。笔者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和词汇学习最基础的音、形、义将英语词汇导图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1)根据词汇的发音分类。英语词汇的学习中最基础的就是发音,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总结词汇的发音规律,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向学生展现,使学生更简单地掌握。比如单词“meet”在讲解时,可以把“ee”当作思维导图的中心词加以拓展“need,feel,week,keep,sleep,cheer”等类似词汇,让学生总结这类词汇的共同字母组合“ee”的发音为[i:],在掌握这个规律后,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总结更多相同发音的词汇。以音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词汇的记忆大有帮助。(2)根据词汇的结构分类。英语词汇中对构词的讲解,最常见的是前后缀,它是英语词汇构成的基础。而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词缀的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单词“mother”,而以“-ther”为后缀的单词有“father,brother,another,together”等,通过这种方法,再让学生回忆其他有相同词缀的单词进行总结,将这些单词通过某种方式联系起来记忆,又是一种有效记忆的方法。(3)根据词汇的语义分类。英语中有很多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单词,比如近义词、同义词或反义词。利用思维导图,将词汇中的近义词、反义词放在一起记忆,可以拓展其他单词,也可进行区分,避免单词记忆的混淆。例如单词“big”,它的反义词是“small”,“come”的反义词是“go”,“hot”的反义词是“cool”,此外还有很多意思相近的单词,如“start”和“begin”都是“开始”的意思,但某些情况用法却不一样。而使用思维导图便可很好地区分二者的不同,通过意思相同这个中心点开始,延伸不同分支进行区分讲解,对学生来说,更加清晰明了。
三、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与效果评价
(一)实验前期准备
1.对象选取本实验研究对象选取的是C大学学前教育对口专业学生,该专业一共68人,入学时学校随机分配两个教学班,各34人,记1班和2班,现将1班定为对照班,采用常规式教学,2班则确定为实验班,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词汇教学。两个班级的人数均为34人,且都是同一位英语老师任教。2.实验前测在实验开展之前,会对两个班级进行一次词汇听写,以掌握两个班级的英语词汇学习水平,词汇听写的内容围绕新视野大学英语1第一、二单元。与此同时,还会对两个班级开展一次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之后,笔者会利用几次课间活动的时间向实验班级展示一些绘制好的思维导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再进行相关介绍,内容主要围绕思维导图的概念、特点、绘制方法等展开,以便学生对思维导图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展开。
(二)实验假设
英语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词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网络框架,使零碎的知识点紧凑地联系起来,帮助词汇记忆,同时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本实验的研究假设有:(1)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词汇记忆的数量,提高听写的正确率。(2)思维导图能够改善学生词汇记忆的习惯,减小单词的遗忘率。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词汇及时听写测验对开展思维导图教学法教学实践结果进行分析。1.词汇听写结果分析实验前期,针对两个班级英语词汇学习有无差异、是否可以作为实验对象,笔者进行了一次词汇听写。实验班单词听写的错误个数平均为783,对照班为778,水平相当;实验班单词听写的错误个数的标准差为276,对照班为325,差距较小,都很稳定。因此,两个班级无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对两个组进行实验是有意义的。在为期一月的实验中,在授课教师协助下,对两个班对象同时教学的30个词汇进行了及时测验,对成绩作了记录和统计,实验后测结果,实验班单词听写的错误个数平均为31,对照班为496,水平相当;实验班单词听写的错误个数的标准差为195,对照班为275。二者与前测相比较,实验组学生出现错误率更低,而对照组也变低,但是变化较小。实验后测t值为0002,小于005,差异明显。从词汇听写的测试结果来看,思维导图式的教学比常规式教学效果更明显,学生对词汇记忆的数量有所提升,正确率也有提高,证实了思维导图有助于词汇学习。2.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在实验前期,为了解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情况,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级同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实验后,只对实验班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检验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影响。问卷设计主要内容为实验对象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实验对象的英语词汇的记忆习惯以及实验对象对各班正运用的教学法的满意度。实验前期问卷结果显示,两组实验对象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都不是很高,只有1985非常感兴趣,但两组认为英语词汇重要性上分别占81%和84%,因此大多数实验对象能正确认识词汇重要性。在英语词汇记忆习惯方面,792%的学生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单词,2948%的学生会利用反复抄写进行记忆,只有少部分学生懂得要寻找规律。而思维导图正是帮助学生总结规律,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一种记忆框架,这样的方式也有利于教师以后在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在现有词汇教学法满意度方面,6437%实验对象对常规词汇教学方法表示不满意。实验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兴趣提高占比742%,英语学习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实验后占68%;对词汇的重要性认识也发生了轻微的变化,增长8%。词汇记忆习惯上,死记硬背的方法仍然被大家所采用但频率有所下降,同时采用思维导图方法的明显增多。总之,使用思维导图后的教学效果显著,英语词汇记忆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学生对于这种学习方式的态度也很积极,这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相互磨合,更好地用于英语词汇学习中。
四、结语
该研究把思维导图引入到大学英语词汇课上,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应用效果可以发现,基于思维导图的词汇学习,很明显地提高了学生对词汇记忆的兴趣,提升了词汇记忆的正确率,也减小了词汇记忆的遗忘率,具体表现为:学生知道将新旧单词联系起来记忆,建构一种有趣的知识框架,形成自己的思维记忆模式;在绘制词汇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图像、符号将中心关键词与节点词连接起来记忆,扩散了思维的想象力,增加了词汇记忆的数量,并且在这种生动有趣的记忆过程中,也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在思维导图的教学中,色彩亮丽的词汇导图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使得他们课堂听讲的注意力极高,学习气氛更加活跃,与此同时,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慧莲,张俊杰.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67-01
长期以来,词语听写一直是一个教学常规,老式的听写方式比较老套,所涉及的面也比较窄,过程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效果一般。学生对字词的掌握需要不断巩固,才能记忆深刻,不易遗忘。
一、听写的常规方式
(一)每天听写5分钟
5分钟,时间短,学生兴奋度高,注意力更集中,而且每天挤出5分钟时间对语文老师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并且学生知道要听写,就会有意识地去复习,养成复习的习惯。
(二)易错点多次重听
前一天听写的词语,学生错得比较多,今天就再听一遍,隔三五天再听一遍,学生的正确率肯定会大大提高。
(三)学生自报听写
让学生报听写,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难的、经常出错的词语罗列出来,从中选择,让全班同学一起听写,选出优秀者进行奖励,以激起学生听写的兴趣。
二、多种形式的听写方法
(一)填空法
比如“攀登”一词,报“我怎么过峰峦雄伟的泰山”,再如“骨瘦如柴”一词,报“形容这个年轻人极瘦的词语是哪个”,这样的听写不仅巩固了词语,复习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对于学生掌握词语意思有比较大的帮助。
(二)动作法
听写某些表示动作或神态的词语,例如“东张西望”、“目瞪口呆”等词,教师可以做出相应的动作和神态,让学生根据教师较为夸张的动作和神态去猜测所要听写的词语。这能使枯燥的听写变得有滋有味,也能使学生在以后使用该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该词的画面。
(三)迁移法
比如听写“仰卧”一词,紧跟着听写“颐和园”,因为“卧”字与“颐”字比较形似,特别是左边一半较易写错;再如听写“辩论”一词,将“辨别、辫子、花瓣”这些词也一起来听写。这样迁移式听写,学生就能举一反三,下次看到这些词,自己也能很快想到这些形近词,不易写错。
(四)对照法
老师可以拖长声调报:“请听写‘自信’的反义词。”“启示的近义词是——”有些学生往往听了一半就落笔,待老师报完后才发现不对,只得重写。通过听“此”写“彼”,不仅复习了该词及其近义词或反义词,还培养了学生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五)积分法
听写之前,给定一个范围,孩子们可以回家准备,第二天从规定范围内选出5个认为最容易错的词语,听写完后,统计这5个词语的错误率,错1个加1分。这样的听写孩子兴趣较大,而且积极性较高,回家都会做较为充分的准备,甚至逐个盘查,起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尤其是复习阶段,学生关注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词义法
比如听写“若无其事”一词时,报词意“好像没发生过什么事一样”,再如听写“鱼贯而出”一词时,报词意“像鱼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出来”。这样的听写,孩子们不仅记住了词语的形,还了解、巩固了词语的义,真是一举两得。
(七)猜谜法
学生都喜欢猜谜,把一些常见的字谜和学生在课堂上即兴编的字谜收集起来,在听写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如报字谜——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孩子们就会写“缺衣少食”。
(八)陷阱法
有时笔者会故意报错读音:比如“闷闷不乐”一词,会把闷报成第一声,并且要求注音,时间久了孩子们也习惯了,不会再有孩子质疑了,大部分孩子都心领神会,会心一笑后低头便写了。当然踩进“陷阱”的孩子也会有,只有靠订正来弥补了。这样的听写比较适合那些多音字,或者是一些比较容易读错的字。听完后孩子们对这些字的读音印象就会比较深刻了,尤其是那些曾经为此踩过“陷阱”的孩子。
三、听写形式的创新
(一)巩固文学常识
如:丹麦著名的童话家叫什么名字?请你写出他的三部代表作。当学了《猫》、《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文章后,听写作者是谁。
(二)拓展各类型词语
当听写“隐隐约约”时,让学生再写出两个AABB式的词语;当听写“气喘吁吁”时,让学生再写出两个ABCC式的词语;当听写“水平如镜”时,让学生再写出两个第三个字是“如”或“似”的词语。
(三)加强理解感悟
如学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后,可以这样报:古代哪句话教我们要尊老爱幼?而学了《独坐敬亭山》之后,可以这样报:请写出哪句古诗说明了李白和敬亭山相依相靠,百看不厌。
(四)涉及课文
学了《说“信”》之后,可以这样报:忠实的信仰叫什么,坚决地相信叫什么,非常地相信叫什么,确实地相信叫什么。
(五)拓展课外知识
现象及存在的问题
阅读理解是孩子们从三年级起,在英语测试中出现的新题型,且在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更大的自信。
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问题 在教学时,很多老师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易操作的方法,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对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解题能力上研究不够,实践不够。
学生阅读习惯不良 有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坏习惯,我们要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指读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为了防止他们开小差,我们经常要求孩子们指读课文,以便让他们把思维集中在所指的语句中。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控能力越来越强,指读却成为减慢阅读速度的一个原因,指读同样妨碍了眼睛运动。低声阅读,学生的阅读速度受到了说话速度的约束,眼睛的扫视速度远快于嘴唇的活动速度。这样的阅读方法会使阅读速度和效率都受到影响。
英语词汇量少 在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时,我们发现陌生的词汇是孩子们做题时的一个个绊脚石。有些关键词不认识,孩子就会发懵,导致心慌而不能很好地完成整篇阅读理解。因此,我们老师要帮助孩子存储一定的词汇量,让孩子克服阅读理解时的第一障碍。阅读就好比造房子,词汇就像是造房子的地基,只有打好坚实的地基,房子才可以造得结实。
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从日常环境入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室内英语环境的布置,无形中增加词汇量。低年级学生语言求知欲强,但是词汇量又太少。我们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里的设施为他们创设课外阅读的机会,精心布置学生英语阅读的环境,比如:让校园里的标志变为双语;教室黑板报配上简单的英语短语;还可以在指定地方刊登一首简单的英语儿歌,让学生能时刻看到,每次英语课前要求学生跟唱,每周或每两周换一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阅读量。
扩展视听,激起阅读兴趣 中年级学生的英语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或者兴趣班给学生播放孩子们感兴趣的英语节目,如儿歌、卡通等。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过的故事、歌谣改编成自己的故事,让学生在自编过程中找到自信。
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此方法适用于高年级。曾经看到一位老师用了这样一个方法带领孩子们阅读,她给出一个与他们年龄适当的英语童话故事,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限定孩子们在一周内阅读完成,老师还将这个故事里的新单词写在小黑板上,放在教室固定位置让学生可以随时看到。之后,老师在英语单元试卷上,出一至两题关于这篇小短文的填空题,以检测孩子们是否阅读完成。这样的方式,既拓展了孩子们的阅读量,同时也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
着眼于方法,学会巧做题 默读,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虽然不发出声音,可是嘴唇却跟着单词念念有词。默读是一种浏览式的阅读,适合刚看到文章时的初次阅读。纯粹的阅读,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一种阅读技能。与朗读不同,默读只有眼和脑的参与,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求逐字逐句或返回再读,也可以一目十行。
标记,带着问题读。学生们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通常都是拿起来先把文章看一遍或两遍,然后再进行答题,但这样做,准确率不是很高,阅读理解失分也较多。因此,笔者要求同学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先通看一遍文章,在看第二遍的时候,引导学生把与问题相关联的句子划出来,最后结合题目内容进行比对。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按照这样的标记方法,可以很快地找到正确的答案,且正确率明显提高。
猜词。阅读理解,通常老师都是按照所学知识范围进行命题,但也会出现没学过的单词。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孩子们遇到生词会出现大脑空白、焦虑的现象。因此,我们老师要教会孩子们猜的技巧。
1.利用上下文关系猜,如:
A:I have got a toothache.
B:Let’s go to see the dentist.
学生根据牙疼,来猜想去看的应该就是“牙医”。
2.近义词或反义词猜词法,如:
The red apple is sweet, but the green apple is sour(生词).
根据sweet,学生可以猜出红苹果是甜的,但是绿苹果会是酸的。因为甜的反义词是酸的。
3.生活常识推理法,如:
Lions and tigers are fierce(生词) animals, so when they are in zoos, they live in strong cages.
我们知道狮子和老虎归为一类,他们都是凶猛的,所以它们被关在牢固的笼子里。
中国教育改革有半个多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有个“基本的难题”还一直困扰着我们:“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从文化教育根源的自身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识字问题解决得不好。这就带来两个直接的不良后果,一是学生识字量少,错别字多;二是错过了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导致许多孩子进入初中仍然没有独立的阅读能力。简而言之,识汉字存在“少慢差费”的状况。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1—2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应在1600—1800,其中会写的应达到800左右;3—4年级的识字量为2500,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5—6年级的识字量为3000,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课标还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此,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
很多汉字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字,是形音义的结合,它的结构多种多样,其字形所揭示的意义远大于字音。正是汉字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孩子在学习汉字的方法上应有其特点。通过以下四种识字教学法,能够促进孩子的识字效率,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1集中识字法
集中识字法的核心是归类识字,让学生通过归类发现汉字的规律。1958年辽宁黑山北关试验学校创始了集中识字法,当时是由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主持这项实验课题。形声字归类和以基本字带字是常见的集中识字法。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有很大比例,学生如果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就会大大提高识字效率。形声字归类法就是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学习形声字。给学生一个部首,让他写出以此为部首的字,可以让学生们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写多少个字,过一周再写,看他是否有进步。
以基本字带字是最主要的集中识字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给基本字加偏旁部首,引导孩子利用基本字来学习、识记生字。例如,可以通过基本字“主”学习“驻、柱、注、住”;通过“青”学习“清、请、情、晴、蜻”。
识字本身不是语文识字课的最终目的。在低年段,围绕识字的语言训练有两种:一是在识字课上的言语交流;二是结合识字进行的读写训练。学生在识字课上,要听:听别人读得是否正确,讲得是否清楚。要说:按照汉字结构规律分析字形,讲解字词的意义,用词说话,与别人争辩是非。要读:看拼音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这样,边识字边读这些字组成的词、句、片段和短文,既学到了字词句段篇的基础知识,又在运用汉字的过程中使已学过的字重现,巩固记忆。
2形义联想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特点是便于联想。在学习生字时,应多引导学生进行形义之间的联想,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字的了解,巩固对字的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形义联想按照字的结构又可分为指事联想法、形声联想法和会意联想法。例如:不正就是“歪”,人靠树就是“休”,上小下大就是“尖”,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就是“旦”,用手把东西分开就是“掰”。小学生喜欢猜谜,关于马的字谜就有:一口马——吗;两口马——骂;三匹马——驯;加匹马——驾;累了马——骡;各种马——骆;稀奇马——骑,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字谜,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同义词、反义词拓展法
汉语中有非常丰富的同义词,同义词词汇量的扩大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表达能力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义词拓展就是给学生一个词,让他说出其意思接近的词。如观——看、望、见、视;寒——冷、凉、冻、冰、叫——喊; 立刻——马上、立即、美丽——漂亮、好看;详细——具体。另一种方式是用另外一个词来替换指定的词。如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同义词:
我好像见过这个人。()
小猴子的动作非常敏捷。()
科学的道路上充满崎岖。()
反义词训练也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反义词和同义词一样,可以是简单的给词回答,如新——旧;宽——窄;正确——错误,战争——和平;整齐——凌乱:起点——终点。也可以在句中训练反义词。
科学与()水火不容。
黑暗过后就是()。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
4结构意识识字法
结构意识识字法是指在识字教学中,将汉字的构成规则讲解给学生,把每个汉字的演变历程、结构特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于学生面前,借此将汉字的学习形象化、简单化、意义化。结构意识识字法主要利用汉字的四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来进行具体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对汉字构成的内部规则、演变规律的理解,增强记字能力。例如,“炎热”的“炎”字,用两个“火”字叠加表示其含义。
汉字有独体与合体之分,后者又有三级切分结构及上下、左右、内外等十多种不同的空间关系。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的这种形体结构方式是比较独特、繁杂的。英语单词的拼写只需要将各组成部分由左至右按先后顺序一字排开就行了。但组成汉字形体的各偏旁部首不仅复杂多样,而且书写时还要兼顾上下、左右、内外等空间配置关系,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汉字的构成方式虽然复杂,但是小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合体字的形旁和声旁特征来帮助记忆大量同类汉字。以下是几种有效的识字教学法。
4.1课件动画辅助识字:语文教师恰当地运用教学课件,可以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形象、有趣,有声有色的画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学习“走”字时,可以运用画面一:背景为一条宽广的大道,屏幕中出现一个疾跑的人,组织学生观察,进行语言训练“这是一个()的人。这个人()。他跑得()。”再运用画面二:显示“走”的字理,并加以解说:古代“走”就是跑的意思,如“儿童疾走追黄蝶”中“走”就是这个意思,后来才发展出了今天的意思。引导学生想一想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字。教学课件通过揭示字理让学生们了解字的本源,即形象又生动,加深了孩子们对汉字的理解。
4.2故事联想识字: 儿童喜欢听故事,通过故事可以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让他们通过语言描述来创造性识字。例如:学习“首”时,学生说:“首”字上面点、撇像头发,横像头顶;脸上最突出的是鼻子,古时候鼻子的图像代表自己,所以“首”字下面是“自”;学习“壮”时,学生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上将军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壮士;“非”字,学生这样记忆:两个非常强壮的人,打倒了六个坏人。
此外,许多精彩的语言描述,诸如,用“我非常伤心”学习“悲”字,用“姥姥就是妈妈的妈妈,她老了”学习“姥”……通过语言描述,学生把识字与语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丰富了识字方法,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4.3形声字找声旁: 在常用汉字中,形声字占85%。掌握了形声字的学习方法,就解决了觉得绝大多数字的学习问题。教学时,可利用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先读准声旁的读音,再学形声字。若形声字与声旁读音完全相同,读准了声旁就读准了字音,如“递”,“柿”;若不完全相同,则先比较声旁与形声字的读音,弄清楚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读准形声字字音,如米—迷(声调不同),朱—殊(声母不同),回—徊(韵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