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范文

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范文

1.国土资源系统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有着较大的差距。在大多数人们的思维观念里,会计电算化仅仅是代替手工记账,减轻会计人员负担的工具,还没充分认识到电算化对国土资源系统的重要性及深远意义。例如有些单位盲目跟随潮流实行会计电算化,没从单位的实际出发,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单位领导决策及管理服务,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也不够,更不用说建立单位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单位运作效率。

1.2从业的财务人员计算机日常操作不熟练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以及相关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知识。目前从事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大多数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担任,这些人员仅有会计专业业务经验,但对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甚少,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掌握的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软件的认识有局限性,只能对简单的日常会计核算进行处理,财务软件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往往不能及时排除,这就很可能会造成系统数据丢失以及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等,给工作带来很大损失。这个问题已成为各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

1.3操作人员安全保密意识差

会计电算化在实际运用软件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风险。现在市场上开发出售的会计软件都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授权、审批、用户身份识别、操作权限控制等功能,以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中岗位互相牵制、监督,有效保护会计系统的作用。但许多单位在实际运用软件的过程中,软件的这些保护功能却形同虚设,系统密码成为公开的秘密,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一旦该单位会计信息网络化公开,不但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系统用户无限制地浏览会计信息、控制会计网络系统,更严重的会破坏账务参数设置及科目体系、修改数据库,使系统陷入瘫痪;另一种情况就是各终端用户为了便于工作,相互公开密码,导致会计信息丢失、信息被篡改等严重后果。

基层安全性问题无法保证,一旦软、硬件出现故障或病毒侵入,其他所有数据的安全、可靠性都受到威胁;加之数据资料的存储介质发生变化,如果资料没有定期打印存档或随机备份不及时,一旦出现故障,则损失惨重,无法弥补。

另一方面,保密意识淡薄也易造成巨大损失,这主要表现为操作权限设置不当,操作管理不严。实际工作中未做到专机专人专用或者因为操作权限设置不当和口令密码不严而造成的会计责任事故时有发生。

1.4会计软件通用性、规范性差,使用混乱

目前会计软件市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会计电算化软件购买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许多单位在购买软件时,往往喜欢购买最新的、最先进的产品而忽视单位自身情况和需要,对软件的适用性、通用性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试用及人员培训,结果带来软件适应性差、初始参数设置难度大、软件运行环境要求高、操作复杂、对会计人员技术要求高、运行成本昂贵等问题,软件配置不符合基本要求,缺乏最佳效益原则,导致资源浪费。另一种情况则是单位为节约经费“舍贵求廉”,购买和运用盗版会计软件,致使非但不会使会计核算及时、快捷,反而问题频出,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加大了会计电算化的风险。

2.提高国土资源系统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电算化水平的对策

2.1首先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

发展会计电算化,首先应改变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落后认识,让人们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促进人们重视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2.2加强电算化专业人员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基本知识,还要熟悉计算机相关知识。这就要求各事业单位加大培训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合理的安排会计电算化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电算化业务知识和理论结构,熟悉会计电算化实际操作,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经常组织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技术方法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加深对电脑知识和管理技术的了解,再先进的设备和系统软件归根到底是要靠人来运用和操作的,因此培养一批既懂电脑知识,又精通财会业务的复合型系统管理人才和软件运用、操作人员对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降低电算化会计的风险有着直接的作用。

2.3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岗位分工责任制,规范会计操作流程,并采取相应办法保护计算机设备,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防止各种非指定人员操作计算机及财务软件,保证机内的程序和数据的安全;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和权限;密码是限制操作权限、检查操作人员身份的一道防线,管理好每个人的密码,对整个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防止会计人员越权运用软件;建立数据保护机构,涉及计算机机密文件时应登录户名、日期、运用方式和运用结果,修改文件和数据必须登录备查;系统应自动识别有效的终端入口,当有非法用户企图登录或错误口令超限额运用时,系统应锁定终端,冻结此用户标识,记录有关情况,并立即报警。

2.4完善并规范财务软件,建立通用、规范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使用的财务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且财政部门进行数据安全专项测试并通过评审的财务软件。由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协调各单位,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及标准的对内与对外接口,在功能方面要尽量考虑客户的需求,提高软件产品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利于数据收发和交流,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以保证数据的共享和最大限度的方便工作。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它的应用领域会日益扩大,会计电算化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必由之路,应多研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会计电算化持续健康开展,早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科]

第2篇: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ERP系统;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5-0095-02

会计电算化曾是会计历史上一次重大的革命,它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化处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信息化的要求,现代网络技术被引进了企业当中,与会计系统相结合,实现会计信息化。企业在构建会计核算系统时注重和企业的其他管理系统相协调,形成综合的企业资源管理计划即ERP系统。ERP中的财务管理系统使原有的会计电算化中的会计作业因素向新的会计作业因素发展转移,会计工作的内涵发生了“质”的飞跃。从原有的只是简单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统计和记录,转变为信息的深度加工。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1 ERP系统财务管理特性分析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它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对会计核算的数据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关的预测、计划、决策和控制活动。ERP系统集成企业管理因素,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整合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ERP系统考虑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共享性,有利于企业对财务管理方面进行前瞻性的分析与预测。ERP系统下的财务管理具有以下三个特性。

1.1 集成性

集成性是实施ERP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ERP财务系统下的数据信息不是传统的单一的、片面的、有可能失真的信息,而是系统直接采集底层的信息,将数据集中处理,集成分析,把数据化整为零。例如在销售、物流采购等业务处理过程中,ERP系统可以自行采集信息数据,自动选择设立总分类账目还是分类账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是面向管理和决策的财务系统,是集成的。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封闭的财务系统的事后反应的特性,实现了财务管理和决策的实时分析支持,走出了企业管理集成全面的变革之路。

1.2 实时性

ERP 系统实施之后,财务管理系统不单单做到与企业内部其他系统的资源的集成,而且还应该做到与企业外部的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等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无缝连接,实现财务管理的数据与外部业务数据之间的即时更新,形成联动性,为各个作业部门提供随时可以获得的一手数据。这些以前只能依靠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获得。ERP系统下的财务管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迅速进行财务预算,把财务信息从静态变为动态,支持动态化的企业管理。

1.3 远见性

ERP 系统是个系统集成计划,ERP系统下的财务管理和ERP系统的其他子系统相辅相成,其财务会计思想体现在将企业的需求定位在一个财务系统,管理思想则反映了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而成本管理则包括了成本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强调成本预算(标准成本的确定)、成本控制与分析、责任成本管理等。ERP系统的财务管理通过对系统的整合和即时信息的供给,有利于企业做出前瞻性的财务分析、预测、决策和控制,体现了计划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2 会计电算化与ERP系统下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应

用差异

2.1 组织设置最关键因素之一

组织设置是ERP系统能够应用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系统,才能使ERP系统发挥巨大的作用。会计电算化的局限性使企业无法选择适合企业组织结构的组织设计方案,因为会计电算化一般针对会计主体与账套、独立核算单位与会计主体设置。ERP系统下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成功的做到支持财务系统、生产系统、营销系统等ERP系统的子系统的独立运行,构建复杂的多组织的组织体系。

2.2 会计科目存在较大差异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是财务信息记录、分类、汇总、统计的依据。会计科目的设置在会计电算化和ERP财务系统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2.2.1 结果型与过程型

尽管会计电算化利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了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但是只是依据原有的手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而已,只是记录企业的业务结果,形成结果型企业会计科目。ERP财务系统的关注重点是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同步性、一致性,记录的是企业交易流程的全过程,这样有利于企业对业务的实时监控,出现问题也可以追根溯源,形成过程型的企业会计科目。ERP财务系统正对业务数据设置了显性会计科目和隐性会计科目,显性会计科目记录业务流程中显示出来的业务动作,隐性的会计科目是针对业务过程中暂时财务核算不体现的业务活动。这些会计科目的设置,保证了企业的账实实时相符的要求,能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准确,更加科学的体现企业营运的基础,是实现财务管理一体化的前提。

2.2.2 核算型与管理型

会计电算化设置的会计科目是核算型的,易于理解,但是无法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地监管,仅能满足简单的核算要求。例如,会计电算化对债务类科目——应付账款的设置采取了和手工核算方法一样的设置方式,即在应付账款科目下设置明细会计科目——供应商应付账款。针对供应商应付账款,ERP财务系统采取了不一样的方法。把供应商和采购业务进行集成管理,通过对长期供应商和一次供应商的差别管理,有效地管理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是把供应商单独分出去管理,这样保证了企业内部数据的总账和分类账的一致性。同理可扩展至客户管理、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等。由于这些账目和业务系统的集成管理,可以做到财务管理系统共享,管理功能强大,是现在企业引进的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

2.3 两系统间管理会计层面基本上没有可比性

管理会计的核心是成本管理,如果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和非集成性的财务管理系统,企业的管理决策无法实现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控制,不利于企业决策的正确做出。ERP财务管理则融入了管理会计中的成本中心会计、产品成本会计、利润中心会计、获利分析会计、集团控制会计等多方面的内容,构建了企业信息仓库和企业管理战略平台。

通过比较得出ERP下的财务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两个优点:

①信息处理效率提高。ERP系统财务管理由于具有实时性,可以及时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避免的数据的重复录入,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实现了企业各种业务数据的协调和统一。

②信息显示更加系统全面。ERP系统财务管理是ERP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具有集成性,其工作需要获得其他子系统的配合,得到完整、全面的信息。

3 ERP系统下的财务管理系统在我国发展展望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ERP系统在我国受到更多的企业的青睐。ERP系统的应用范围之广,包含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领域,各大高校相继开始ERP系统学习课程,培养ERP系统应用人才。ERP系统的实践应用,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管理领域上的差距,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有利于企业在激烈地国际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引进ERP系统,要注意符合我国企业自身的情况,“量体裁衣”、“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如果把我国固有的优秀管理方法融合到ERP财务系统中,对ERP财务系统进行改造,以期望其能适应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要求,是ERP财务系统在我国是否得以更好的发挥作用的关键。随着ERP系统下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引进和运用,会计核算系统获得新的助力,我国会计事业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陈雨田,黄丹.从会计电算化到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J].时代经贸,2006,(12).

第3篇: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互联网;操作管理;电子数字证书

[作者简介]陈富强。供职于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广州510520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S(2008)06―0041―04

一、互联时代会计电算化发展和风险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结合先进技术的优势,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为单位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全面可靠的数据。手工工作环境下的会计内部控制原则是:权力分隔、合理分管、审批稽核、责任明确、凭证控制、例行核对、签名控制。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控制原则是:授权控制,根据口令取得相应权力,在会计电算化系统里处理授权范围内的业务。内部控制形式由制度控制转变为制度控制和程序软件控制。互联时代会计电算化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界限,会计操作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会计软件操作和管理,甚至在无线条件下进行操作应用。会计电算化的这种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使会计操作管理造成极大困难。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管理控制已经从有形的签字控制转变为无形的授权口令和电子签名,输出形式从原来的手工簿记到软件备份与机器打印,管理程序和制度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互联时代会计电算化风险既来自单位内部,如管理控制不规范,产生数据差错,数据丢失的可能;又来自外部,网络“黑客”无处不在,计算机病毒大量存在,只要与网络相连,就很难避免受到侵害。会计系统数据存在被非法修改、越权操作的可能,会计资料可能泄漏。引起单位资源的严重损失。

二、会计电算化软件

目前国内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以国产商用软件为主,国内的财务软件主力供应商有用友、金蝶、金算盘等。国外财务软件很少国内使用。只有外资企业使用,如SAP在较大型的合资企业才会使用。

大部分单位的财务会计软件以核算型的会计软件为主,主要由财务会计部门进行购买和使用。但现在许多大型企业和单位都采用电子商务和政务管理模式,如ERP(enterprise resorve plan)得到广泛应用,会计核算是其中的很小部分。管理型财务软件才能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功能已大大扩展。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从烦琐、单调、机械、效率低下的核算工作变成计算机方式下的高效、简单、全面的信息处理和决策辅助工作。因此,会计人员除了要掌握会计知识的基本能力外,更要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以及网络技术知识。

(一)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来源及使用条件

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来源有两种:单位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和由专业软件公司开发的商用会计软件。单位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必须进行系统性测试,其功能模块要与会计法律法规的规范相适应,要运行稳定,并保证其会计核算数据处理正确,核算符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商用会计软件必须通过财政部门的评审,并取得合格证书。有些会计软件只适合在单台计算机上使用,但目前大部分的会计软件都可以在多台计算机上联网使用,而且能在网络条件下进行远程操作和控制。因此,会计软件的商业秘密就显得格外重要,操作管理既要能使会计人员便于操作,又要防止无关人员进行窃取和篡改资料。这要求在会计软件的开发设计中进行必要的密码防护,更重要的是应用中进行适当和安全的操作管理控制,完善管理控制制度。单个操作人员不能使用太多的功能,并设置多重密码保护。

(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及特征

会计电算化软件从功能上分为核算型财务软件和管理型财务软件。随着会计电算化发展和企业管理要求的逐步提高,只能进行记账、结账和报账的核算型财务软件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因此,结合财务会计核算和企业管理系统的管理型财务软件(包括ERP软件)已逐步取代核算型财务软件,成为主流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核算型财务软件的特征主要是解决基本会计核算问题,只能进行事后记账、结账和报账。管理型财务软件的特征是在解决会计核算问题的同时进行全面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决策,集合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价值流的全面管理功能。

三、会计电算化人才

(一)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知识面要求

在会计电算化时代,财务会计人员除了应具备基础会计知识,掌握会计法律法规、国家的财务会计制度外,还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相关技术。互联时代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明显比手工会计时代要掌握的知识多,甚至要掌握企业管理方面知识,并要具有国际视野。从目前财务会计人员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发现,财务会计人员以女性为主,学历以本科以下为主,职称以会计师及以下为主。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对现有会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知识面拓宽,重点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包括计算机硬件知识和互联网技术的掌握,以解决电脑及网络出现故障时无法进行工作的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人员专业结构要求

传统的财务会计部门的人员,主要是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生或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而会计电算化时代的财务会计部门人员的专业要求有会计、法律、电子、计算机、软件开发、网络应用等。但财务会计部门人员占单位总人数只能在一定比例范围内,不可能每个专业的人员都安排。所以只能以现有财会人员进行知识补充,进行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系统学习,结合岗位工作需要,再适当招聘个别综合知识全面的毕业生或在职人员,以完善财务部门人员专业知识结构,适应互联时代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四、互联时代会计电算化硬件设备、软件及操作环境

(一)硬件设备要求

要满足互联时代的会计电算化要求,首先在硬件配置上要能满足会计电算化软件所要求的计算机硬件最低配置,特别是服务器要求要运行稳定的产品,网络工作站最理想的是用主流的计算机型号,在性价比方面达到最优,其次要满足互联网的上网要求,而且要配置上网的其他辅助设备,如网卡、集线器、UPS电源、打印机。如目前的计算机基本配置为CPU为2.4G双核,2G的内存,硬盘240G。DVD―ROM等。

(二)软件要求

除会计电算化软件外,还要有服务器软件,如SQL SERVER 2000,操作系统软件,办公软件,IE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文字输入法软件,打印软件等。这些软件要求用正版软件,以避免系统运行出现故障。

(三)会计电算化操作环境

在会计电算化的运行中,操作环境要能保障系

统安全、正确地运行,其中包括机房环境和网络环境。机房环境要保证与外部相对隔离,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保持机房的恒温恒湿,保持机房整洁,适当通风、防火、防尘、防鼠、防虫。隔绝各种干扰源,设置防雷、防强磁场设施,保证供电正常。网络环境要求与内部局域网相联,如要进行远程控制,还必须通过集团网或通过互联网相通,最好采用加密技术管理,防止数据泄漏或被非法操作,并使用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使用电子数字证书,设置多重有效密码。

五、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

(一)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

1 硬件维护员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硬件包括电脑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网卡、集线器、电源等。硬件维护人员要保证会计电算化硬件设备的正常运作,要求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能快速诊断硬件的普通故障并进行相应处理,保证硬件的正常工作环境条件。

2 网络员

互联网时代,网络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离开网络可能在工作中是无法想象的,就好像是人失去了神经。网络的正常连接保证了各个岗位的工作成果的共享,同时网络员还要保证局域网的安全,预防非法用户进人,对“黑客”攻击进行防御,防止非法修改会计电算化数据。

3 软件维护员

软件维护员负责系统软件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装和调试,保证软件正常运行,管理数据库,排除会计软件发生的功能性错误,并进行修复,防止其他人员对数据库进行直接操作。

4 系统管理员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是最关键的岗位,要求具备计算机知识、熟悉财务会计工作和丰富的财务会计管理经验。要负责会计电算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会计电算化日常管理制度,建立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体系和核算方式,进行会计科目的设置,对上机人员进行权限设置,对系统密码进行设置。

5 系统操作员

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授权,有权对会计电算化的部分功能进行操作。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并进行会计数据备份。要求具备会计基本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具有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能力。可以一岗一人,一岗多人,也可以多岗一人。根据单位的业务量而定,但输入人员不能同时兼任审核人员。

6 数据审核员

负责对输入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包括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操作会计核算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包括合法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审核。审核员可以由专职人员担任,也可由系统管理员兼任。

7 系统分析员

针对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对系统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会计电算化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和单位其他管理系统相结合,发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整体功能。

8 电算审查员

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可由会计审核人员兼任,也可单独设立专职人员。

9 会计电算化档案员   负责保管会计电算化财务成果信息,包括纸质凭证、账本、报表,也包括以磁盘、磁带、激光盘等形式存储的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对磁盘化会计档案应复制三份,分不同地点妥善存放,防止被盗、被磁化,并注意防火、防辐射。

(二)会计电算化岗位授权和控制

互联时代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处于完全开放状态,远程操作功能虽然为单位的管理提供了方面,但由此带来的风险也非常高,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岗位授权和控制非常关键,制度要求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必须取得财政部门的上岗资格。会计电算化岗位授权既要有利于各岗位的工作相互协调,又要保证会计不相容业务的互相牵制原则,每一步骤都要有控制和监督,类似手工会计,下一步骤对上一步骤要有复核和检查的功能,防止错误多重发生。

1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单位要制订完善的操作管理制度,把每个操作人员的操作内容进行具体化,对每个操作人员的权限进行设定,除此之外还要对操作密码的管理、非法操作的防范措施、审核流程管理、登记账簿管理、系统操作日志管理等进行明确。

2 会计电算化岗位授权

由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对各操作员的权限进行指定,系统操作员包括数据录入员、输出操作员、专项模块操作员、报表系统操作员等。审核人员应单独设立,不能兼任上述操作人员。系统管理员由主管领导授权,主管领导由软件管理员授予查询功能和系统管理员授权功能。

3 会计电算化控制

对系统操作员设立操作监督员,使操作员的操作在有效的监督下,防止越权操作引起的数据差错和数据丢失。引入电子商务的数字证书,在会计软件中设定操作员数字证书,即使在网络上应用也不容易被非法入侵。设立自动备份功能。服务器上数据与系统管理员的工作站进行实时数据备份。操作日志也备份到系统管理员和主管领导的电脑中,以方便了解系统的运作情况。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禁止非授权人员操作,操作人员必须填写纸质操作日志记录,配合计算机机器操作日志。定期进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审计,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及时解决。

4 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实例

某单位财务部门共有8位财务人员,在同一办公楼的同一层有4间办公室,共有8想电脑,配置一般,1想万全服务器,使用用友8.60版财务软件,共设8个许可。使用100M的局域网进行内部会计电算化网络连接,工作站与外网相连。软硬件设备清单见表1:

第4篇: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范文

(1)会计信息处理的形式发生变化。会计电算化是指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集数据处理工具、数据库、信息论和控制论于一体,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工作被简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提高,企业会计工作逐渐实现现代化。会计电算化主要是通过电算化软件来实现,企业需要专业的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和维护员,会计核算的效率提高,成本控制、财务预测和销售预测等工作成为企业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要实行的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2)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发生变化。传统的手工记账只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对财会信息进行简单的记录和计算,财务管理部门主要由财会人员组成。但是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财务管理部门主要是由财务管理人员、系统管理员和维护员组成,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熟悉,实现人机的交互,整体上提高会计信息的准度和精度。

(3)会计部门的档案管理发生变化。传统的会计档案都是纸质的,数据的记录、更改和变化都需要在会计档案上进行。企业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会计档案都存留在计算机网络上,财会人员需要打印纸质的会计档案,对重要的磁盘和光盘进行保存,方便进行及时的检查。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的模式下,会计档案形式、内容和管理方法也发生了变化。

2当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现状

(1)会计电算化发展比较缓慢。当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开展状况不太理想,大量规模很小的企业基本上没有开展会计电算化。另外中小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企业所采用的财务软件品牌比较集中,主要是《用友财务软件》和《金蝶财务软件》。从功能应用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主要应用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子系统,即主要应用财务软件进行凭证填制、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工作,商业企业较多地应用了存货子系统、库存子系统,其他子系统如应收款系统、应付款系统、工资子系统等应用较少,成本子系统由于成本核算工作的特点而导致几乎没有企业应用,很少有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

(2)财务的软件实施效果较差。从岗位设置来讲,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下的岗位设置方法,即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管理等岗位,会计电算化岗位有基本会计岗位兼任。由于设备维护管理的需要,有的企业设置了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日常运行的维护管理,然而很多中小企业没有系统管理员,系统出了毛病找人来修,或者会计人员同时负责系统管理员的工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增加了财会部门系统管理维护的工作量和购置电算化系统的资金投入,没有达到显著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效果。一般规模较大的企业认为有必要实施会计电算化,而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则认为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不大。

(3)会计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孤岛是指企业的信息不能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或外部有关部门之间共享,企业信息被封闭在一个狭小空间。中小企业对财务软件的功能应用较少,只是某些部门实施了电算化工作,其他部门仍然采用手工处理方式,导致电子信息滞阻于部门内部,不便于信息的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还不能直接按照企业外部环境的要求输出信息,企业通常只是按照工商、税务、银行等机关的要求去组织数据,通过网络或者移动存储设备进行上传,如增值税发票和服务业发票是通过相应的软件来开具的,增值税的申报通过专门软件公司编制的软件通过网络进行申报,开票软件导出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导入申报软件。国内银行虽然推出网上银行业务,但很少有出纳从网上办理收支业务,银行照跑不误,最多从网上查查账户余额。总的反馈是企业用的软件越多,信息孤岛也就越多。

3信息时代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

(1)加强会计电算化网络建设。基于企业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应在企业内部建立完整的电算化网络平台。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单个中心、多点连接”的核算网络,实现会计核算的网络化。从而为会计核算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的企业财务信息,促进核算核算效率的提高。

(2)规范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为了确保中小企业电算化系统的规范性,应在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首先,应针对企业电算化系统在信息采集上存在的漏洞建立采集管理制度,包括密码权限的设置和会计账户专人管理措施。编制合理的科目代码,确保其可扩展性、唯一性和有效性,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同时,要加强系统的管理力度,严格控制私自操作现象。其次:企业应加强财务信息输出管理,采用专人管理的方案,确保信息输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信息备份制度,并且要确保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3)加强会计部门的信息管理企业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如何进行信息的采集是企业的重要任务。首先,建立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对会计核算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会计核算能力和管理能力。对企业电脑终端实施严格管理,坚决拒绝与企业运营无关的内容连接,对现代多样化的电脑病毒实施有效管理。其次,企业应实施权限分离策略,针对企业管理制度无法适应信息化时展的现状,采取保密原则和相互制约等原则。

第5篇: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区级医院 会计电算化 对策

一、 区级医院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对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不够重视。很多医院特别是区级或区级以下的医院,在会计核算中仍然采用手工记账和手工做账,导致会计核算不够准确,会计档案容易被人篡改或损坏。而且在国家实行全民医保联网的前提下,手工操作已经不可能满足现阶段的要求。医院对会计电算化的资金投入比较大,医院领导对一次性重大资金投入的考虑比较长远。对于之前完全手工做账的区级医院来说,药品管理、收费系统管理、病房一日清单管理、以及国家要求联网的医保管理,要一步到位的进行网络建设,需要的资金比较庞大。一般区级或区级以下的医院,得到国家下拨的资金是比较少的,基本上都是通过本院自给自足,自负盈亏,因而医院对于庞大资金的投入负担很重。

医院缺乏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医院原有的会计人员虽然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是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却是有限的,特别是那些年龄比较大,资格比较老的会计人员,可能一直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医院也没有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的计算机培训和考核。医院对于信息维护的安全隐患问题存在顾虑。由于缺乏必要的防病毒意识和维护措施,在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和会计电算化之后,会担心计算机出现错误,出现丢失或破坏数据的现象,同时在各个科室的联网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能一步到位的情况,造成数据资料的不同步或者丢失,使原始会计数据不完整,从而影响到整个医院的会计管理。

二、 建立区级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对策和建议参考

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需要长期的不断投入和支持的软件工程,资金和人力资源都很重要,需要医院领导、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整个会计电算化的建设过程顺利完成。医院领导要动员和组织医院的管理骨干和相关人员去参考其他已实现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医院,学习如何建立及完善医院的会计电算化,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组建一个专门的筹建小组,统计出相关的预算支出明细,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务求可以更好的开展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业务。

制定一个严格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在国家有关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本院相关的药品管理、收费系统管理、病房计价管理、医保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要明确规定各项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具体到各科室,具体到人,使相关操作人员可以按章办事,有章可循。同时可以防范某些人员的错误操作。

同时,要在建立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不断的检查理论和实践出现矛盾的地方,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改正,不断地完善。从而使得系统越来越适合医院的运作,可以更好的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聘请有专业资格和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人员,定期维护网络,防范网络病毒,并及时更新相关软件,为前台工作提供最完善最可靠的保障。加强培训,提高会计电算化相关人员的素质。医院相关核算人员需持有会计电算化证,在会计电算化建立的过程中,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计算机和相关系统操作的培训,使得原有的职工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更好的为医院和病人服务,同时可以稳定职工的工作情绪,不会担心自己的能力不够而丢掉饭碗。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后,要定期进行计算机及会计电算化相关系统的培训,与时俱进。

三、结语

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体系,是促进区级医院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使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保障。建立和完善区级医院的计算机联网和会计电算化,将会对加强会计监督职能,提高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推动医院向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及长远的意义。只有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区级医院的发展才会有质的改变,否则连一些基本的国家规定的业务都实施不了,会对医院的经济和病人的健康造成重大的影响,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谢兰.关于加强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探讨.当代经理人,2006;12

第6篇: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范文

    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广大软件开发工作者和财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很大成绩,各类财会软件的运用为推动我国经济管理手段现代化、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从目前会计电算化的情况来看,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是影响整个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会计工作内容繁多、复杂,只有进行科学的岗位分工、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并落实岗位责任制,才能使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高效、协调地运作。传统的会计工作岗位,是按照核算和管理的内容及工作性质来划分的,一般分为:会计主管、出纳、工资核算、往来核算、财产物资核算、资金核算、成本费用核算、收人利润核算、编制报表和稽核等十个岗位。在大中型企业还设有“综合岗位”,承担综合性的会计预测、计划与分析工作。各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特点、业务繁简、企业规模、人员多少等情况,在掌握出纳人员不得兼收人、费用、债权、债务帐簿的登记工作以及稽核工作和会计档案保管工作的原则前提下,可采取一人一岗,一岗多人或一人多岗等形式。与传统的会计工作岗位相比,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大大减轻了会计工作的劳动强度,一台电子计算机完成了过去几个人的工作,尤其是管理部门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后,会计基本数据的来源渠道和方式,会计管理的操作形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之相应的会计工作的分工、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有会计岗位的分工已不适应目前电算化工作。如果不及时地调整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制度,使会计岗位分工、职责尽可能地比较规范、科学,就无法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整体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同时,对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是不利的。因此,在会计电算化下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工作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十分必要。

    二、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及职责和权限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应由传统的以总帐报表岗位中心转变为以系统管理员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架构。具体地说,会计电算化应设立的会计工作岗位包括:系统设计员;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各会计工作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如下:

    (一)系统设计员的职责和权限

    会计电算化的系统设计员要根据会计制度和企业管理、核算的要求,负责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软件的研制、开发和升级工作,帮助系统操作人员掌握软件的应用。系统设计员岗位的职责主要有:(l) 根据会计制度和核算要求开发会计电算化系统。(2) 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微观管理的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功能。(3) 负责指导有关人员正确掌握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4) 及时解决软件在运行中所发生的技术问题。(5) 为保守本单位经济秘密和会计数据的安全,不得将本单位会计数据以任何形式带出本单位或对外提供。

    系统设计员岗位的权限主要有:(1) 有权对软件源程序进行编译或对程序进行加密。(2)有权要求软件使用者提供软件评审所需的资料和用户报告。(3) 有权制止软件的非法拷贝和传播。(4) 有权拒绝来历不明的软件或带有病毒的软件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运行。

    (二)系统管理员的职责和权限

    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员负责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管理工作,组织、协调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和应用,能够应用财务、会计和电子计算机知识对本单位运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使用和维护。系统管理员岗位的职责内容主要包括;(1) 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阶段,负责协调软件开发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根据软件评审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2) 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行阶段,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帮助系统操作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3) 检查督促系统操作员对数据的备份情况。(4) 检查各操作员操作的日志记载情况,对计算机开机、关机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防止非法调用和操作。(5) 为保证会计软件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保密和安全,不得进人数据库直接对会计数据进行修改。(6) 运用电算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和分析模块,紧密结合本单位经济活动情况,对本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简要分析,为企业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7) 对于系统内发生计算机病毒等情况须运用杀毒软件消除病毒,并向负责计算机安全的公安机关反映。(8) 为保守本单位经济秘密和会计数据的安全,不得将本单位会计数据以任何形式带出本单位或对外提供。

    系统管理员权限主要包括:(1) 有权设置属于本岗位权限范围内的操作保密口令。(2)有权对系统操作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3) 有权拒绝来历不明的软件或带有病毒的软件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运行。(4) 有权对有关人员的操作权限进行设置和调整。

    (三)系统操作员的职责和权限

    会计电算化的系统操作员负责会计数据的录入与输出工作,能够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部分或全部功能。系统操作员要根据会计电算化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操作规程和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措施。系统操作员岗位的职责内容主要包括:(l) 将审核过的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及时、准确地录入计算机,同时通过计算机输入界面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初步核对。(2) 根据数据审核员核实过的会计数据进行凭证过帐,即登记机内帐簿。(3) 及时输出会计凭证和有关会计数据。⑷ 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数据安全,每天进行数据的备份并妥善保管备份数据。(5) 为保证会计软件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保密安全,不得进入数据库直接对会计数据进行修改。(6)为保守本单位经济秘密和会计数据的安全,不得将本单位会计数据以任何形式带出本单位或对外提供。

    系统操作员岗位的权限主要包括:(1) 有权设置属于本岗位权限范围内的操作保密口令。(2) 对于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有权拒绝录入计算机。(3) 对于未经数据审核员审核的已录入的会计数据,有权拒绝进行凭证过帐处理。(4) 有权拒绝来历不明的软件在会计电算化中运行。

    (四)数据审核员的职责和权限

    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审核员负责审核已录入的会计数据和输出的会计数据、帐表正确性,能够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有关审核方面的功能,包括会计数据的输入与输出、会计政策的设定等。数据审核员要根据财经法规、会计制度和会计电算化制度的要求,严把审核关、维护财经法规和制度的严肃性。

第7篇: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意义;岗位;职责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时展的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输入了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工作,都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因而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时。 

(二)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由于在电子计算机应用中,对会计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而且数据在处理过程中能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不统一、易出错、易遗漏等问题,可以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 

(三)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效率提高,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从而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使会计在经营管下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促进会计队伍的素质提高 

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一方面要求广大会计人员学习掌握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新知识,以便适应工作要求并争取主动;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工作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可以提供许多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可以使会计人员有接受脱产专业培训的机会。因此,必然逐步提高整体会计队伍的业务素质。 

(五)为整个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基础 

会计电算化以后,为企业管理手段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可以带动或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六)推动会计改革,促进会计自身的不断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核算手段或会计信息处理操作技术的变革,而且必将对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内容、方法以及会计理论的研究等产生影响;从而促进会计自身不断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及职责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应由传统的以总账报表岗位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管理员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架构。具体地说,会计电算化应设立的会计工作岗位包括:系统设计员、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各会计工作岗位人员的职责如下: 

(一)系统设计员的职责 

1、根据会计制度和核算要求开发会计电算化系统。 

2、经济政策和企业微观管理的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功能。 

3、负责指导有关人员正确掌握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4、及时解决软件在运行中所发生的技术问题。 

5、为保证本单位经济秘密和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不得将本单位会计数据以任何形式带出本单位或对外提供

(二)系统管理员的职责 

1、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行阶段,设置本岗位权限范围内的操作口令并进行财会分工,对有关人员的操作权限进行设置和调整,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监督并保证本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到场,并组织有关人员快速恢复正常运行。 

2、帮助系统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3、负责计算输出的账表、凭证的数据正确性和及时性检查工作。 

4、检查各操作员操作的日志记载情况,对计算机开机、关机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防止非法调用和操作。 

5、负责本系统各有关资源的调用、修改和更新的审批手续。

6、完善企业现有管理制度,并制定岗位责任与经济责任考核制度。 

7、为保守本单位经济秘密和会计数据的安全,不得将本单位会计数据以任何形式带出本单位或对外提供。 

(三)系统操作员的职责 

1、负责将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及时、准确地录入计算机,对于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不得录入计算机。 

2、数据输出完毕,应进行自检核对工作,核对无误后脚数据审核员复核。 

3、根据数据审核员核实过的会计数据进行记账,并打印出有关的账表。 

4、每天数据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5、注意安全保密,各自的操作口令不得随意泄露,备份数据应妥善保管。 

6、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7、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记录故障情况并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四)数据审核员的职责 

1、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数据审核员负责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及输出的会计数据、账表的正确性。 

2、对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不规范的凭证退还经各有关人员更正后,再进行审核。 

3、对不符合要求的凭证和账表不予签章确认。 

第8篇: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范文

1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重要性

全球首次正式在会计领域使用会计电算化的是 1954 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利用计算机进行工资核算。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开始,国内自 1981年后才称为“会计电算化”,至今发展了 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世纪70 年代末至 20 世纪 80 年代末,该时期会计电算化处于以自我开发为主专用会计软件阶段。最初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大型企事业单位自己开发和使用的专用财务软件。鉴于当时懂计算机技术和财务业务的双栖人才奇缺,造成这类软件开发普遍存在周期长、投资大和水平低的弊端。第二阶段是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20 世纪 90 年代末,该时期会计电算化主要应用在总账、报表和工资 3个模块上。第三阶段是 20 世纪90 年代末至今,会计电算化软件向ERP 软件方向发展,主要应用于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上。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方面,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发达地区优于不发达地区。从会计电算化的逐步推广中来看,它在很大程度上将会计信息传递,为决策者和使用者得到了更加完善的会计数据,从管理中和理论研究方面发生了变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会计工作更加便捷和完善,会计人员素质得以提升,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2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能够全面、及时和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推动会计管理制度的变革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会计工作实现了全方位的深刻变化,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得益于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系统。对于电算化的应用,内部控制要求对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更加严谨,对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求更加全面。

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趋于更加完善的系统工程。

2.1 控制方式方面的影响

从传统的手工会计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没有变,会计核算的复式记账和借贷平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没有变,但由于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计算机自动化,使得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工作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引发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电算化管理内部控制要求电算管理设置的岗位之间内部牵制应该更加明确,一般管理岗位上主要设置电算主管、系统管理员、软件操作员等操作岗位。电算主管应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主管的主要责任是负责对会计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横型和分析时间,为单位财务管理及时提供信息、全面负责监督。系统管理员应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系统管理员负责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完善电算化系统的监督和审查制度,监督计算机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并审查电算化系统各类人员的工作岗位的设置是否合理。软件操作员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软件操作员的主要责任是负责所分管业务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根据备份和输出会计数据(包括打印输出凭证、凭证审核)的工作,并随时进行上机操作记录。本岗位由各管口负责人担任,他们的权限很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系统管理员的监控和限制。

2.2 控制舞弊方面的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过去以计算机机房为中心的安全措施已不适用,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互联网传递,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对于会计信息及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至关重要,会计数据必须经常进行备份工作,以避免意外和人为错误造成数据的丢失,每日必须对计算机内会计资料在计算机硬盘中进行备份。

需要备份的内容是能够完全恢复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最少数据,包括系统设置文件、科目代码文件、期初余额文件、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核算系统的数据文件。系统维护一般由系统维护员或指定的专人负责,数据录入员等其他人员不得进行维护操作,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操作维护,但不能执行程序维护。在软件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制定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性和安全的程序工作,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措施。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控制。

3 当前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3.1 对软件的控制方面

当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财会软件的控制,会计软件过于单一、集成化程度低,没有发挥出强化财务管理的功能。会计软件开发忽略了审计的要素,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比较差。

3

.2 对操作人员的职能方面 由于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还不完全成熟,部分单位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使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没有得到真正贯彻执行;同时由于会计电算化监管工作相对较弱,使操作者在实际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会计人员虽然从传统手工记账向电算化工作迈进了一步,但受到本身管理意识匮乏的制约,还不能够上升到更高的角度去进行管理,将电算化工作系统的提升到新的高度。其次是计算机知识十分薄弱,虽然财会人员都接受计算机培训,但年龄和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学习会计电算化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只懂得简单怎样去使用计算机,谈不上对计算机和财务软件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缺乏网络和软件的维护技能,因此不能灵活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数据处理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了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运行,确保会计数据的合法性、可靠性、准确性,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的约束机制和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使会计人员在符合法规制度的条件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3.3 对软件的数据控制方面

在软件的数据操作控制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管理,防止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账簿,保证会计数据正确合法。

4 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举措

4.1 会计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

替代手工记账后各单位要做到当天发生的业务,当天登记入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日清月结。要保证会计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要按规定程序编制记账凭证。期末要按规定时间及时结账。期末应及时生成打印输出会计报表,打印输出会计报表应防止本期还有未结账的凭证。在保证凭证账簿清晰的条件下,计算机打印输出的凭证,账簿中表格线可适当减少。在当期所有记账凭证数据和明细分类账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情况下,总分类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产生,因此可以用“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替代当期总分类账。要按有关规定装订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要灵活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4.2 对会计资料的内部控制

第9篇: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集中核算 电算化 数据安全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77-02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都普遍推行了财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职能和资金管理权移至核算中心,最大程度地约束了单位的支出行为,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强化财政资金的管控,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收支合法、合规。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统一的报表制度和统一的管理制度依赖于电算化的环境。在核算中心内部所有单位实现联网后,核算中心与各核算单位可以随时互相传送财务信息,将财务集中管理与各核算单位的业务管理相结合,大大地加强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对各核算单位的会计监督。

核算中心实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后,加快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极大地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和效能,为各单位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地会计信息,确保了国家财产的安全,创造了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任何计算机系统都不是无懈可击的,制度也不可能天衣无缝,笔者对在日常的工作中暴露出一些会计数据安全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集中核算模式下电算化的数据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

1.岗位授权对会计数据安全的影响。目前许多核算中心集中核算几十家事业、社团单位,人少单位多,一人多岗。经常是一人在电算化系统中承担几家核算单位的审核角色同时又兼做另几家单位的凭证录入角色,既从事数据的输入、输出工作,又负责数据的报送,这样就增加了他们在未批准的情况下直接对使用中的数据和程序进行修改、复制或删除等操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集中核算各家单位与核算中心往往不在同一地点办公,会计资料是统一由核算中心保管。核算中心实行电算化后,各家单位使用统一财务的平台,财务软件系统通过服务器外挂互联网,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核算中心各家单位的报账人员和领导被授予不同的权限,进入电算化系统要按照自己的用户身份和密码登录系统。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单位领导对信息系统安全的认识不是很强,有些单位领导由于其工作繁忙,所以就把登录查询处理会计信息的权限下放给报账人员使用。这种越权使用也给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带来风险。

2.系统操作人员对会计数据安全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在知识结构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对财务软件能熟练使用及技术保养和维护。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电算化系统的使用人员分两类,一类是系统管理员,一类是会计人员。

现在许多核算中心的系统管理员一般是由熟悉计算机操作的财务人员担任。这样就存在计算机专业人员对财务知识不太熟悉,而财务人员对计算机专业知识欠缺的矛盾。

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计算机管理与应用要求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业务经验丰富,而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更为突出的是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的不够透彻和熟练,操作不够规范严密,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这就给会计数据的安全问题带来了重大隐患。

3.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对会计数据安全的影响。随着集中核算模式下的电算化深层次的发展,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于互联网服务器的磁盘(硬盘和软盘)或其他介质上。由于互联网的开放特性,给一些非善意访问者以可乘之机,目前黑客肆虐,世界上各类网站每天都受到成千上万次攻击,网络会计系统无疑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

二、建立应对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1.对系统登录权限进行严格规范。严格要求各核算单位已被授权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各自的权限进行操作,不得越权。一方面规范核算中心会计人员操作程序,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严格控制无权用户、有权用户非正常时间等对其不正常接触。对会计数的读、写、修改权限进行严格限制。把各项业务的授权、执行、记录以及资产保管等职能授予不同岗位的用户,仅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拒绝其他用户的访问。另一方面提高各核算单位领导对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认识,提高报账人员的业务素质修养,使其能够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单位领导、报账人员的职责范围。

2.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定期对系统管理员进行培训,使系统管理员熟悉会计业务,精通计算机知识。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会计工作规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无论是计算机方面的新技术还是会计业务的新要求,都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系统管理员不断地学习,率先掌握、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各项新要求,及时调整、更新我们的电算化会计系统。

3.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安全和保密工作。电算化会计档案安全和保密工作内容包括:各种会计资料包括打印出来的会计资料以及存储会计资料的软盘、硬盘等软硬件文档;保障设备设施、档案安全,控制联机接触;使用侦测装置、防伪措施和系统监控;规定建立备份或副本的数量和时间,以及由谁建立和由谁负责保管;定期进行数据库的备份,定期对系统的正确性、安全性进行检测,防止病毒的感染,保证系统软件、硬件、网络以及数据存取的正常运行。系统被破坏需要恢复时,应先经有关领导同意,不允许轻率地进行系统恢复工作,以防止利用系统恢复时修改系统。

综上所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数据安全完整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集中核算模式下的会计电算化数据安全问题重点对人、机控制相结合.使控制过程贯穿于电算化处理全部工作流程之中。

参考文献:

1.丛彪,宋秀芬.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税务与经济,2005(2)

2.王定迅.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再认识.经济经纬,2004(01)

3.陈丽君.对企业建立电算化管理制度的思考.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4)

4.余毅峰.浅谈系统管理员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作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4)

5.韩银华.浅谈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科学时代,2011(9)

6.郑翔.对会计集中核算环境下内部控制及安全策略的思考.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