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道治疗的方法范文

呼吸道治疗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道治疗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道治疗的方法

第1篇:呼吸道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良性肿瘤

肿块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手术切除是该疾病最为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但这一治疗方法会留下较为明显疤痕,甚至会发生急性炎症。麦默通乳腺检查系统是指在B超引导下,利用精确的控制,依据真空负压吸引原理,微创切除乳腺肿瘤,该治疗方法具有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术后无疤痕、手术创伤小、切口小及定位准确等显著的优势,且术后需要辅之以一定的临床护理措施。本次临床实验对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我院所收治的10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120枚肿块,患者年龄范围在20岁至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4±6.4)岁。其中,5例为单侧多发,10例双侧,85例为单侧单发肿块。肿瘤直径在0.5cm至3cm之间。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乳腺X线片和乳腺B超检查,并确诊。

1.2 手术方法 选择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Mammotome SCM23型乳腺微创旋切系统,行局部麻醉,在B超引导下由超声科医生操作。将含有肾上腺素的22G长针头将局部注入病灶周围和穿刺创道部位。使用11号尖刀在预定穿刺点行0.2-0.5cm的皮肤切开,选择恰当的穿刺角度,在超声引导下刺入8G Mammotome旋切刀,直至乳腺病灶部位,实施旋切操作,并取出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2 结 果

所有100例患者,共完整切除120枚肿块,术后超声检查显示无病灶残留,患者术后均少量出血,仅有1例患者发生20至30ml的动脉出血,对症处理后停止。5例患者局部术后轻度淤血,但无需特殊处理,2周后自愈。1例患者切破皮肤,但创伤面积较小,无需处理,1周后自愈。

3 讨 论

3.1 护理措施

3.1.1 术前准备

3.1.1.1 准备物品和设备 本次临床实验所需手术设备包括:弹力绷带,病理标本容器,1个9号长针头,2支10ml一次性注射器,1个11号尖刀片,1个手术包,2个无菌保护套,l台小型B超机l至2把8G旋切刀,l台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等。

3.1.1.2 心理护理 因为麦默通是一种新型的乳腺肿块切除技术,患者通常对这一治疗方法存在紧张和焦虑心理,所以,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接受治疗的基本过程和治疗方法,使其掌握手术的注意事项,从而积极配合治疗,解除负面心理[1]。

3.1.2 术中护理 第一,帮助患者取仰卧位,以及进刀位置和肿块位置,垫高患侧肩胛部,以不影响手术和患者能耐受为基本原则。第二,仔细检查Mammotome系统的完备性,引流瓶和引流管是否存在漏气和损坏现象,各部件是否正确连接,并依据肿块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旋切刀。第三,患者取仰卧位,对乳腺病灶进行观察定位。第四,手术部位充分暴露,术中依据手术原则,嘱患者主动配合,因为手术需局部浸润麻醉,患者难免存在紧张心理,此时要通过心理护理使其获得安全感,每隔5min与患者沟通一次,使其保持放松心情。第五,每次结束旋切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取出标本,防止标本进入引流管导致堵塞,进而影响真空吸引力[2]。

3.1.3 术后护理 完成旋切后,再次行超声检查保证无残留肿瘤组织及积血,使用灭菌纱布局部加压手术部位,局部压迫10至15min后,弹力绷带连续24h加压包扎。控制好包扎力度,以保证患者无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取出标本并行病理检查,登记病理检查结果,若发生异常状况需及时告知患者,保证及时通知、及时登记、及时送检,避免延误病情。术后3天口服抗生素,并嘱患者正常饮食。手术24h后嘱其适当进行患侧肢体活动,48h后活动患侧肩关节,但要防止力度过大对伤口愈合造成影响,定时回院检查伤口、换药。出院前嘱患者注意保持伤口清洁,术后10内防止外力碰撞和伤口沾水,且手术一个月内不能提重物。术后嘱患者1个月后到院接受复查,半年后行B超检查[3]。

3.2 总结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具有乳腺外形美观、能够彻底清除微小病变、术后痛苦小、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以及操作方法简单等显著的优势。手术前后配合以系统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巩固临床治疗效果,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术后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张美芬.B超引导下麦默通真空辅助旋切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6):4183-4184.

第2篇:呼吸道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单一用药;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作者单位:476600河南省永城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在呼吸内科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高发的疾病,诱发本病的原因有很多,有病毒感染,也有不继发性细菌感染,比如缺乏维生素D、营养不良、护理不周、先天性心脏病、环境因素等,均可以导致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疗此种疾病的临床用药也比较广泛[1]。现对我院从2010年2月到2012年2月共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39.8岁;其中肺炎患者11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9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3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38.7岁;其中肺炎患者17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3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用药方法对照组的60例患者,将病毒唑10 mg/kg与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融为一体,静脉注射2次/d;观察组的6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注射200 mg的双黄连溶于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每天静脉注射1次,再联合应用20 ml的清开灵溶于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每天静脉注射一次。[1]

1.3疗效标准痊愈:双肺没有啰音,呼吸音可以清楚听见,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X线检查没有异常现象。好转:双肺啰音减少,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无效:双肺仍然有啰音,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变,X线检查与治疗前没有变化。[2]

1.4统计学方法对于全部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的软件对其分析,应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

2结果

两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60例患者中,痊愈的患者42例(70%),好转的患者17例(28.3%),无效的患者1例(1.7%),总有效率98.3%;对照组60例患者中,痊愈的患者31例(51.7%),好转的患者11例(18.3%),无效的患者18例(30%),总有效率70%。观察组和对照组具体的用药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大多数都是病毒性感染,所以在临床用药的时候要更多侧重于抗病毒治疗。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较轻的患者,采用单一的药物治疗还是有效果的,但是对于发展迅速、症状较重的患者必须及时采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2,3]。并且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药物的科学合理搭配以及用药的剂量等问题。正确的搭配多种药物治疗,可以缩短治疗的时间,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根据用药结果对照表显示,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6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8.3%,这足以证明了这种方法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疗的重大意义,是值得临床推广的。

参考文献

[1]郁万晓.急性呼吸道感染119例临床用药分析.中国伤残医学,2007,15(4):46.

第3篇:呼吸道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玉屏风;转移因子;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指1年以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1]。是影响小儿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发病机制与诸多因素有关,中医、西医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药物较多,方法不一,疗效不一。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应用玉屏风颗粒与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并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患儿75例,均符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已排除失访病例。病程1~2年,男39例,女36例,年龄2~3岁51例,~6岁24例;均排除慢性或先天性疾病(如结核、慢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随机分配,治疗后回顾性分析,对照组40例,治疗组35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颗粒 (广东环球制药,5g*15包/盒)口服3次/d,2~3岁1/2袋/次,~6岁1袋/次。转移因子口服液(广西科伦药业10ml*7支/盒)口服1支/d。连续口服8w。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不加用任何免疫调节剂;两组均详细记录患儿的呼吸道感染临床发病情况。治疗后6个月、12个月随访2次。

1.3不良反应 患儿服药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1.4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从起始治疗开始,6个月、12个月内未发生呼吸道感染或仅呼吸道感染1次;好转:6个月、12个月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且每次病情减轻,病程缩短;无效:个月、6个月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及每次病情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显效和好转判为有效。显效:12个月内发病不超过4次;有效:发病次数减少。或发病病情减轻,疗程缩短;无效:发病次数、病程无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见表1,表2。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涉及了小儿的营养、免疫及所处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生。有资料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存在一定程度的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功能紊乱[2]。转移因子是用健康猪脾为原料制成的小分子多肽、氨基酸和多核苷酸的口服液,其生物活性复杂多样,是免疫调节剂,可增强或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增加辅助T细胞数[3]。可促进T细胞成熟,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无抗原反应。

中医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称为复感儿[4]。则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与营虚卫弱、营卫失和、肺脾肾三脏不足,卫外功能薄弱,痰瘀内阻有关[5]。治疗以健脾补肺,益气固表等方面出发,玉屏风散为其常用代表方剂。主要成分有黄芪、白术、防风等。黄芪含有多种氨基酸、叶酸及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具有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吞噬能力、细胞免疫功能,可促进免疫球蛋白产生;白术的主要成分为白术醇,并含维生素A,有增强肠壁吸收的作用;防风可解热、抗炎、镇痛、抗惊厥。全方组合黄芪补气固表,防风祛风解表、且与黄芪相配,白术补脾建中,诸药配伍相辅相成,固表止汗而不留邪,故可加强益气止汗之力[6]。玉屏风颗粒以玉屏风散为本,加工成颗粒剂,可用牛奶、果汁冲饮,使用方便,依从性好。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从多种角度着手加强预防:①健康饮食,不偏食,不挑食。②因为多种原因,很多患儿的室外活动时间较少,不利于健康的生长发育。应指导多做户外活动。③重视免疫接种,加强疾病预防。④指导良好的卫生习惯。玉屏风颗粒与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使用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使用方便,依从性好,可以明显降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免疫能力。中西医结合治疗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l10.

[2]朱晓萍,尹文艳.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亚类及细胞免疫水平[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1):135-137.

[3]蒋煜.转移因子和卡介菌多糖核酸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儿科药学杂志2011,17(2):24-25.

[4]王力宁,汪受传,韩新民,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儿科杂志,2008,4(6):3-4.

第4篇:呼吸道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利巴韦林;热毒宁;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每年的冬季和春季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爆发的高峰期[1],患者患病后通常出现咳嗽、发热、咽痛、流鼻涕等临床表现,严重时易导致患者并发中耳炎、急性鼻窦炎、支气管炎,甚至心肌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笔者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利巴韦林进行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接受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热毒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龄(35.9±4.8)岁,平均病程(9.2±3.4)d,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36.2±4.5)岁,平均病程(9.5±3.7)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临床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即给予患者止咳、退热等对症治疗,对于具有细菌感染指征的患者给予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即0.5g利巴韦林注射液+250ml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1次/d;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热毒宁进行抗病毒治疗,即热毒宁20ml+250ml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d。

1.2.2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作为临床观察指标。临床疗效评价[2],显效:患者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治疗24~48h,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体征和自觉症状消失,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有效:患者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治疗48~72h,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体征和自觉症状消失,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无效:患者治疗前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出现恶化。

1.2.3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进行ridit分析,不良反应的比较结果进行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

2.2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恶心、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对照组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两组患者均可耐受,未经临床处理,停药后症状自动消失。

3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是由于因鼻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入侵人体上呼吸道所致。利巴韦林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光谱抗病毒药,其进入人体后,通过细胞磷酸化作用生成利巴韦林单磷酸和利巴韦林三磷酸[3],进而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阻断DNA病毒的复制过程,同时多项临床实验证实,利巴韦林对DNA和RNA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疗效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利巴韦林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

总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利巴韦林可以有效的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且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较少,疗效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范广媛.110 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4):101-102.

第5篇:呼吸道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炎琥宁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指从鼻腔至咽喉部受到外源致病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炎症从而引发上呼吸道的感染,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疾病[1]。本并在任何季节都可发病,并且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感染本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而且对患者的生命也会造成很大危害。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其中病毒感染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2]。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疾病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是一种小儿常见疾病。患病儿童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等继发性疾病。因此,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88例患者的年龄在3个月-11岁之间,平均年龄4.6岁。其中,在这8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0例。将这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4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3个月-11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对照组44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4个月-11岁之间,平均年龄4.7岁。两组患者早病程、年龄和性别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且所有患者家属均同意患儿参与本研究。88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前,临床症状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发热现象明显且发病时间快;②患者伴或者不伴有流鼻涕、咳嗽,咽喉肿痛,咽部充血等症状,听诊时可发现呼吸音变粗,但没有啰音现象出现;③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是正常或降低的,以淋巴细胞的分类为主。

1.2 治疗方法 44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使用0.05mL利巴韦林,2万U庆大霉素,5mL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吸入,每次20min,2次/d。在服用1周后,如果疾病控制的不够理想,可将药量酌情加倍。研究组在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方法的同时,还要再进行炎琥宁和利巴韦林混合药物治疗方法。在50mL5%葡萄糖溶液中,加入炎琥宁注射液0.4-0.8mg/(kg·次),采用静脉输液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一般疗程为3-5d。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不对其进行抗生素治疗。

1.3 检测项目 按疗程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后,要对患者的基本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观测,主要的观察项目为:要每天测血患者的体温3次,检测时间可以为每次饭后一小时;观察患者的咳嗽程度是否有所减轻,并做好记录;治疗前后分别化验血常规、尿常规和电解质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疗程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后,根据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控制情况,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的生理生化指标完全恢复正常者视为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接近正常,且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者视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依然存在但以有所减轻,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有所好改善但还没有达到最佳标准,白细胞数量依然未能达到理想值,视为有效;患者未达有效标准,临床症状依然存在且未有好转迹象,即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进行表示,两组间的差异采用x2检验其差异值,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后发现,在研究组中,痊愈的患者为23例,显效的患者为11例,有效的患者为9例,无效的患者为1例,总有效率为97.7%;在对照组中,痊愈的患者为16例,显效的患者为10例,有效的患者为13例,无效的患者为5例,总有效率为88.6%,见表1。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健康。在小儿疾病中,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数量连年递增,是小儿的常见疾病之一[3]。其临床表现基本以发热、鼻塞、咳嗽、流泪、头痛、乏力、咽部红肿为主,有些患儿也会表现出腹泻、腹痛等症状。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一般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比如,当患儿在受寒、淋雨或者过度劳累后,机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致使外界的致病因素或已经贮存体内的致病因子迅速滋生蔓延,最终导致感染。并且,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生活环境也有密切联系。如果生活空间过于拥挤,室内通风效果不畅,空气比较污浊,室内阳光时间不够等均可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发展。

目前,对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基本是以药物治疗为主,所用药物主要为利巴韦林和相关抗生素,如青霉素和链霉素。张国有等人通过对15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后发现,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对其进行必要的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能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并且,加强儿童的日常锻炼,避免带其出入过于拥挤的公共场所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范广媛等人通过对11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预防治疗后发现,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同时,一旦患儿出现该病的症状后,要立即进行治疗。

近些年,也有相关学者发现炎琥宁对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炎琥宁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其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热及镇痛作用。闫惠琴等人通过对6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结合炎琥宁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促进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愈。陈赛琴则通过对564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一般治疗与炎琥宁结合治疗比较研究后发现,使用炎琥宁的患儿其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了炎琥宁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发现,在研究组中,痊愈的患者为23例,显效的患者为11例,有效的患者为9例,无效的患者为1例,总有效率为97.7%;在对照组中,痊愈的患者为16例,显效的患者为10例,有效的患者为13例,无效的患者为5例,总有效率为88.6%。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国内其他学者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也进一步证明了炎琥宁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小儿常见疾病。如果不对其进行控制,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威胁。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对症治疗,对于该病的控制与治疗是必要的。同时,通过本研究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加入炎琥宁治疗,可以促进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痊愈。

参考文献

[1] 欧阳好,陈月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社区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5(2):14-15.

[2] 孙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机制及其诊治[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5):77.

[3] 刘清泉,王晓翔,蔡阳平.清气透表法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8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157.

第6篇:呼吸道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牛;呼吸道疾病;综合治疗;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55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肉牛养殖业遇到了牛群频繁地发生呼吸道疾病的情况,导致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影响到了我国肉牛养殖业的稳步与健康发展。这主要是由肉牛养殖户频繁地引进外地牛犊造成的,再加上处置外地牛犊的方法不正确,使本地牛群也受到了一定的感染,导致了互相传染的严重后果。如果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的治疗与预防,其导致的后果将十分严重。

1 综合治疗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牛的呼吸道疾病会发生在奶牛、牛犊与肉牛身上,如果发现了一些与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症状,就必须及时地就医,切记乱使用药物,因为在一天的时间内,如果对多种药物的连续使用会使药物无法满足对呼吸道疾病进行治疗的浓度和剂量,进而导致治疗的效果不佳,而且还会错失治疗的最佳时间段,直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使用几种药物对牛的呼吸道疾病进行同时的治疗,会使病牛承受较大的身体负担,因为病牛生病时的身体是十分虚弱的,这样的药物使用会造成巨大的身体伤害,使其身体机能受到的损害更加严重,就算治愈之后,其身体机能也很难恢复或者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过来,对肉牛的质量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因此,如果发现了一些与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症状,必须及时地就医,或者对病牛注射相应的抗生素,使病情得到相应的控制。在治疗的时候,兽医要对其进行早期的采样,因为早期的病情检测起来比较容易,保留这些数据信息可以有效地帮助到其日后综合治疗方法的研究。在病毒感染确诊以后,应该注射相应的抗生素来治疗,促进其治疗效果的提高。饲养的环境较差或者长途运输等都会引发牛犊的呼吸道疾病,这些病毒的交互感染会导致疾病的蔓延更加肆意。因此,全面地检测外地购买的牛犊十分重要,有针对性的做好牛犊的各类疫苗接种,以及牛舍的清洁消毒和通风、光照同样十分重要。同时还要对牛饲喂的饲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确保其生存环境的良好。

2 预防的措施

2.1 控制引进外地牛犊的数量

在进行肉牛养殖的时候,要控制引进外地牛犊的数量,尽可能地购买本地繁殖的牛犊,以降低外地牛犊带来的疾病威胁,降低其安全隐患。如果不可避免地要引进外地牛犊的话,就必须做好牛犊引进之前的各种防御措施,如在引购前要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出引购动物申报审批手续,经批准后再行引购,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测,做好其疫苗接种工作等,同时还要全面地调查引进牛犊所在的养殖场,对其真实情况进行良好的了解与把握,在确保其产地疫情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之后再对牛犊进行引进。对牛犊进行运输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做好牛犊的照顾工作,使它们的疾病感染概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引购回场后要做好隔离观察和应急处理等工作,对其进行单独圈养,数月之后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地观察,确认其健康后迁入牛舍。

2.2 及时地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

如果发现了一些与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症状,切记乱使用药物,必须及时到当地兽医站或者诊所就医,通过专业兽医的检测与治疗来对病牛的病情进行确诊与控制。在对病牛进行医治的时候,通常使用到的药物主要有林可霉素与恩诺沙星等,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给病牛注射相应的抗生素,通过这种方法来实现对呼吸道疾病病牛的共同治疗。在注射相应抗生素的时候,其注射用量必须严格地按照抗生素的剂量标准来进行。兽医站应该确保其具有充足的药物,避免由药物不够造成的无法及时医治的情况。

2.3 对治疗无效的病牛进行正确的处理

牛群的呼吸道疾病属于一种传染性的疾病,有的病牛就算能够及时就医也不一定完全被治好。如果出现了病牛因治疗失败而死亡的情况,牛养殖户应该对其尸体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良好的保存,并且及时地向当地兽医部门上报这些情况,在他们的正确指导下,做好牛尸体周围环境的清理与消毒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呼吸道疾病的二次传播,千万不能对病牛尸体进行擅自处理,要对其进行火化或者是将其深埋等。

3 结束语

对于牛的呼吸道疾病,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做好其预防工作与综合治疗工作,此外,还要根据疫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经济损失的降低,使养牛业可以保持稳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增荣,滕文明,彭金桥,等.浅述肉牛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J].新农村(黑龙江),2016(28):89.

[2]何扬举.浅谈牛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与治疗[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194.

第7篇:呼吸道治疗的方法范文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苏州 215200

[摘要]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病人11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低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200 mg/次,2次/d;观察组给予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400 mg/次,1次/d 。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51/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43/55) (χ2=4.681,P=0.031)。观察组的退热时间、咳嗽停止时间、流涕/鼻塞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t=6.633,P=0.000;t=5.933,P=0.000;t=8.228,P=0.000;t=3.982,P=0.00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6%(2/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9/55)(χ2=4.949,P=0.026)。 结论 一次性给予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400 mg左氧氟沙星能够显著地缓解呼吸道感染的各种临床症状,改善病情,促进病情康复。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低剂量;高剂量;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 R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a)-0010-02

呼吸道感染包括上呼吸、下呼吸道感染,前者为一类鼻腔到喉部间的急性炎症,后者主要是指一类急性气管炎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均可以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引起,主要通过抗生素治疗[1-3]。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光学异构体的左旋体,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中的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性,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临床上主要用于生殖系统、泌尿道、呼吸道等疾病的治疗中[4],为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现分析2013年8月—2014年4月间该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病人110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病人11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纳入标准:符合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5];为急性起病,病程低于3d,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流涕或鼻塞等临床症状,在接受治疗前没有使用过其他抗病毒药物;知情并同意该研究者。排除标准:接受治疗前曾使用过其他抗病毒药物;依从性差,不能按时服药和随诊者;伴有肾脏、肝脏等严重疾病者;妊娠或者哺乳期者。对照组中,男:女=34:21,年龄在17~67岁,平均年龄(40.1±4.5)岁;观察组中,男:女=31:24,年龄在18~71岁,平均年龄(40.7±4.0)岁。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H19990324,扬子江药业,2 mL:100 mg/支)治疗,将200 mg药品稀释于250 mL 5%葡萄糖内,静脉滴注,200 mg/次,2次/d;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H19990324,扬子江药业,2 mL:200 mg/支)治疗,将400 mg药品稀释于250 mL5%葡萄糖内,静脉滴注,400 mg/次,1次/d。治疗疗程均为7 d。

1.3 疗效评定

痊愈为注射液治疗后,病人的临床体征完全消失,痰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转阴,胸部X线片结果显示病灶已经完全吸收;显效为注射液治疗后,病人的临床特征明显消失,痰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转阴;进步为注射液治疗后,病人的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显著;无效为注射液治疗后,病人的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甚至加重。其中总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6]。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治疗总有效率为92.7%,明显地高于对照组的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1,P=0.031<0.05),见表1。

2.2 两组不同方法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退热时间、咳嗽停止时间、流涕或鼻塞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4项指标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3,P=0.000;t=5.933,P=0.000;t=8.228,P=0.000;t=3.982,P=0.000)。见表2。

2.3 两组不同方法的不良反应的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6%(2/55,失眠共有1例,一次性胃肠不适共有1例),对照组为16.4%(9/55,失眠共有3例,兴奋共有4例,一次性胃肠不适共有2例),观察组注射剂治疗的不良反应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9,P=0.026<0.05)。

3 讨论

左氧氟沙星是由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在1986年最初开发和应用的一类抗菌药物,属于第三代喹诺酮药物,该药物和氧氟沙星的不同之处在于改变了药物的左旋异构体化学结构,因而抗菌活性得到大大增强,为氧氟沙星的2倍左右,为强抗菌药物[7]。左氧氟沙星的抗菌原理为通过有效地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活性,导致其无法正常地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进而死亡,具有容易吸收、血药浓度高、生物利用率高、作用时间长等特点[8-9]。该文中,分别给予患者低剂量多次给药治疗和高剂量一次给药治疗,结果显著观察组一次给药400 mg后,其治疗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咳嗽停止时间、流涕或鼻塞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分别为92.7%、(2.1±0.2)d、(3.4±0.4)d、(2.2±0.2)d、(5.3±0.7)d和3.6%,均优于对照组 的78.2%、(2.5±0.4)d、(3.8±0.4)d、(2.6±0.3)d、(6.0±1.1)d、16.4%(P<0.05),这一结果的差异是由于左氧氟沙星为一类浓度依赖抗菌药物,杀菌强度、速度和血药浓度密切相关,不适宜多次小量给药[10-11]。李丽萍[12]在类似的研究中提出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其结果显示高剂量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低剂量(P<0.05),该研究与李丽萍的研究相一致,证实400 mg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常规剂量。

综上,一次性给予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400 mg左氧氟沙星能够显著地缓解呼吸道感染的各种临床症状,改善病情,促进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 Cals JWL,deBock L,Beckers P-JHW, et al.Enhanced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C-reactive protein point-of-care testing fo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3.5-year followup of a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J].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2013,11(2):157-164.

[2] Matsuse H,Fukahori S,Tsuchida T, et al.Effects of a short course of pranlukast combined with systemic corticosteroid on acute asthma exacerbation induced by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J].The journal of asthma,2012,49(6):637-641.

[3] 张文娟.左氧氟沙星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 1003-1004.

[4] 王金换.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16):142.

[5] 孟令延.应用罗红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4):144-145.

[6] 杨俊智.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难治性呼吸道感染29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9):1990.

[7] 黄咏梅,刘斌,黎勇强,等.左氧氟沙星与头孢他啶用于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13(16):133.

[8] 张治然,石焱,牟小帆,等.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成本效果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7):83-84.

[9] 燕书琴.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108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14):66-67.

[10] 宋立涛,王艳萍.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2下旬刊):988-989.

[11] .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2013 (16):77-78.

第8篇:呼吸道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普利莫 反复呼吸道感染 儿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098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80例。符合1987年4月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RRTI诊断标准,RRTI每年5~20次以上,其中男42例,女38例,1~3岁45例,3~7岁27例,>7岁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年龄、性别、症状和体征、感染疾病、合并症、RRTI次数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咳嗽、气喘、咳痰者予以止咳化痰、平喘、雾化吸入治疗;高热者予以退热;有合并症者作相应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普利莫口服,1瓶(04),2次/日×2周,后改为1瓶,1次/日,共2个月。

随访:从开始治疗起,定期随访观察18个月,记录每个患儿治疗后呼吸道感染次数,症状及病程。

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

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治疗观察1年,上呼吸道感染≤2次,无下呼吸道感染;②显效:1年内上呼吸道感染≤3次,下呼吸道感染≤1次;③好转:1年内上呼吸道感染≤4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④无效:治疗后RRTI次数未见减少。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中有3例出现轻度腹泻、恶心、呕吐,停药后消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 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有研究者认为是患儿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其主要原因。

通过免疫功能的促进可发挥显著的治疗细菌及病毒感染的效果。匹多莫德作用于免疫反应的不同阶段,在快反应期,它可刺激非特异性自然免疫,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增强多形性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伤作用;在免疫反应中期,它可调节细胞免疫,促进白介素2和γ-干扰素的产生,诱导T淋巴细胞母细胞化,调节CD4/CD8的比例,使之正常化;在慢反应期,调节体液免疫,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和抗体产生。通过这些免疫功能调节机制发挥其抗细菌和病毒的效果,预防和降低感染的复发[1]。

匹多莫德能有效纠正儿童T细胞亚群失衡和中性粒细胞功能降低,从而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因此,可使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减少,并使其严重程度降低,治疗周期缩短,从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耐药细菌产生,减少家长陪护治疗及经济损失[2]。

本研究调查表明,匹多莫德口服液能提高儿童免疫功能,对其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另外,还有其他因素引起RRTI存在,如维生素A及其他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因此,防治RRTI应采取综合措施[3],如改善小儿营养,加强体格锻炼,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才能更有效降低其复发。

参考文献

1 贾黎红.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2007,23(5):727-728.

第9篇:呼吸道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贞芪扶正颗粒

临床上亟需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以便患儿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就82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2例,采用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3~8岁,平均(5±1.06)岁。研究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3~10岁,平均(6±2.64)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②研究组在常规抗感染基础上给予贞芪扶正颗粒剂,1袋/次;2次/d;口服,连续服用2个月。两组患儿均得到随诊,时间12个月,分别于停药后的3个月、6个月、9个月以及12个月进行随诊。

评定标准:两组治疗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1年内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1次;②有效:1年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次数≤2次,且2次感染的间隔时间>2个月;③无效:1年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次数≥6次,且每2次感染的间隔时间>1周。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其中,一般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且当P

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情况对照: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2.6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童中比较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就诊人数中,呼吸道感染患儿占了就诊人数的60%左右,其中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则占了呼吸道感染的10%左右。该病的病因复杂,受到了年龄、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营养平衡及免疫力功能等因素的影响。小儿的呼吸中枢调节能力低下,呼吸道黏膜柔嫩,淋巴及血管较丰富,成为了主要的反复呼吸道感染人群。

有关研究认为,淋巴细胞过度凋亡引起了患儿整体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使人体机体不能够有效杀灭呼吸道内含有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后,更深一层地抑制了机体免疫功能的正常活动,导致患儿的呼吸道感染容易反复发作。此外,微量元素也影响了呼吸道感染,机体内的部分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对免疫功能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被认为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之一。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在中医典籍中主要记载在“自汗”“虚人感冒”等章节,多数医生认为,该病的病机主要是正虚邪恋,遇感则发,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目前,该病的研究多从脏腑辨证角度来看,强调该病主要由于患儿肺气或脾胃虚弱,气血供应不足,卫外失固,外邪容易侵入所致。

贞芪扶正颗粒由益气滋阴补肾药黄芪及女贞子组成。其中,据有关临床药理研究证明,黄芪中含有的多糖成分具有增强及调节免疫力的作用,其主要能够增强T细胞的作用,并对Ts细胞活性具有消除的作用,对淋巴细胞的转化具有促进作用,刺激干扰素系统,从而增加病毒诱生的干扰素。这样,不仅抑制了组织中病毒的复制,而且还能激活单核巨噬系统活性,刺激T细胞的增殖,提高了IL-2、IL-4及IL-6的活性,并能够对B淋巴细胞产生IgG1和IgG3起到促进作用,从而体现了黄芪的抗炎、抗菌及抑制病毒致病活性的作用。另外,黄芪还富含大量的微量元素硒,硒能够减缓细胞衰老,对机体抗病能力具有增强的作用,而且具有抗氧化作用,同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促进了疾病的有效治疗。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