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的自我管理范文

健康的自我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的自我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的自我管理

第1篇:健康的自我管理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71-02

自1997年以来我校开展了健康教育,通过大学生入学体检及每年的健康检查,以问卷方式了解病人在自我管理中存在缺陷并给予相应指导,合理有效地使高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高血压病人为2008年9月~2012年9月

入学体检及每年健康体检查出的病人,高血压病程为1~3,平均年龄21岁。

1.2 通过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存在自我缺陷的患者可分为知识缺乏、心里障碍、用药不规范三组。每组分轻、中、重度。由调查者统一进行评定(轻度﹥80 中度~79 重度﹤60分)采取个体加小组方式,不同病人不同方法进行健康教育,2个月后再发放同一张问卷,总结开展健康教育的结果。

1.3 结果 开展健康教育后,200例高血压患者不同程度地掌握了高血压知识及相关的服药、控制饮食的知识,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见表1

2 自我管理缺陷情况分析

高血压病患者大约一半以上平素无任何症状只在出现头痛、头昏等不适症状才会就诊,其它时间都需要自我管理,但高血压相关知识匮乏影响了遵医行为,不能正确地进行高血压的动态监测,影响了病情的控制,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及经济状况都会造成病人在自我管理上存在缺陷。

3 自我管理缺陷指导

3.1知识教育 根据高血压患者的性格、心理特点、常见症状及用药知识等开展个性化健康知识教育。如黑板报、发放健康知识讲座手册、定期开展高血压病知识讲座、电话随访、个别讲解等方式。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⑵使患者在认知的基础上改变其行为,纠正治疗误区,正视病情,调整心态,做到自我控制血压,定期检查身体如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及眼底等。根据病情合理用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3.2 用药指导

3.2.1 按时、坚持服药,根据患者认识能力和记忆力的异同,进行用药指导,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和示范并要求患者强化记忆,为避免患者遗忘服药,提醒患者制作一个提醒系统,如使用闹钟或与一日3餐相联系,以免遗忘。忌在临睡前服药,避免因其它因素影响(如大量饮酒)以提高疗效,指导患者坚持长期用药,不要自己随意换药、减少药量或突然停药,要充分认识到血压降到正常范围仍需终生服药的原则。

3.2.2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各类降压药物作用特点不同,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不同。如β-受体阻滞剂:支气管的β受体激动时,支气管的平滑肌松弛,β受体阻断药则可使之收缩,增加呼吸道阻力,对支气管哮喘者,会诱发或加重哮喘的发作。噻嗪类利尿剂长期服用会引起低血钾,血尿酸增高,血脂增高等不良反应,钙离子拮抗剂硝笨地平服用后会引起头痛、长期服用会引起下肢水肿,卡托普利可引起干咳、味觉异常、皮疹等不良反应。停药后会自动消失,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应该及时向医生反映调整药物。

3.3饮食指导

3.3.1低盐饮食 高血压患者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食盐的量应控制在2-5g,凡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脏疾病者摄盐量应严格限制,每日食盐用量1-2g为宜,减少烹调用盐,不宜吃酱菜等盐腌制品,对酱菜、榨菜、皮蛋等含纳盐较高的食物也应少吃,多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和水果如竹笋、花生、香蕉、橘子等。

3.3.2 限制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高胆固醇膳食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促进高血压的形成。如动物内脏、鱼籽等。应选用植物油,因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能延长血小板凝聚时间,控制血栓形成,降低血压预防脑卒中。纠正不良习惯与嗜好。限制饮酒与咖啡,提倡戒烟,讲解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毒害作用,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

3.3.3 维生素 维生素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故高血压患者应多食用维生素较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芽、芹菜、萝卜等。

3.3.4 心理指导 大学生面临就业和考研的多种压力,防止精神波动,松弛大脑紧张非常重要。患者的不良情绪对高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易形成负面的影响,通过对患者的各种想想顾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心理调解,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信心,随着社会发展,竞争会更加激烈,可能会碰到各种矛盾和心理刺激,应及时通过心理咨询予以平息。

3.3.5 生活指导 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适度,指导患者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保证充足的睡眠,运动方式可采取步行、慢跑、气功、太极拳等。每次运动时间20-40分,肥胖者可适当增加运动次数。运动一定要适度,运动强度、时间、频率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夜间是血压波动的低谷阶段,突然唤醒患者会使血压骤升,夜间起床应先清醒片刻,然后缓慢坐下在下床站立,防止发生脑供血不足而晕倒或自我摔伤。

3.3.6 自我保健指导 血压不稳定时每日测2次,坚持每天定时测量,待平稳后每周测2次为宜,教育指导患者自我观察病情及自救。如出现心前区疼痛、夜间憋闷、呼吸困难,应警惕心血管疾病。如出现头晕、剧烈头胀痛、心悸、烦躁、呕吐、视力模糊、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清应警惕脑血管意外,同时应立即卧床休息,避免突然倒地发生意外,打电话到急救中心急救以免病情加重发生意外。

4 讨论

4.1 形成全程健康教育的模式,自我管理全程督导。有研究表明自我管理的措施一旦撤除,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快降到未干预前水平,对高血压病人实行健康教育患者获得了健康知识、健康责任和健康行为,改变了不良生活习惯,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测血压、血脂、服药知识及控制饮食等自我保健知识,学会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整及药物剂量的调整。

4.2 开展健康教育是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医务人员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教育,患者即可获得有效的健康指导,减轻了心理压力,并掌握了合理用药和自我监测血压,达到稳定控制血压并能定期检查对制止和逆转高血压病对靶器官损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健康教育主体的水平,教育形式的限制以及客体的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不同都将影响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成败[3]。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有助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深入了解高血压的知识,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及方式,保持乐观情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健康的走向工作岗位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傅东波 傅华 慢性病自我管理 [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2.10(2):93-95

第2篇:健康的自我管理范文

【关键词】 社区健康教育;居家腹透;自我管理;生存质量

健康教育已被证实能够促进病人的依从性,增强病人自理能力和改善心理状态,进而促进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1]。持续性非卧床式的腹膜透析(简称腹透)作为一种门诊治疗和自我治疗的方式,其治疗质量受病人依从性的影响很大,国内不依从现象普遍存在[2]。我中心自2008年10月―1010年10月由专业腹透护士对社区腹透患者定期进行随访干预,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加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0月选择在我中心治疗的60例自行操作的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该组患者手术置管材料均采用美国Batter螺旋式Tenkoff氏管,手术均顺利,出院后居家行常规腹膜透析,即每日4次,每次2升。年龄为53~80岁,平均年龄:70±3.5岁,其中男37例,女23例,原发病:糖尿病肾病2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高血压13例、梗阻性肾病2例。

1.2 方法

1.2.1 入院时建立病人档案记录

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乘车路线,为社区随访调查提供资料。

1.2.2 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了系统化腹膜透析相关知识及标准化操作的8日培训,出院考核合格率100%。

1.2.3 调查内容

患者对腹膜透析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腹膜透析操作的规范性、操作前正确的洗手方法、导管出口处的护理、合理饮食、控制水盐摄入情况、患者每月定期复诊率、外短管的更换、按时服药等内容。

1.2.4 专职腹透护士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的方式

每月对患者进行社区随访1次,对遵医行为差的患者每月2次,24小时开通电话咨询热线、发放知识手册、对宣教内容利用口头教育及书面教育相结合等形式,进行家庭提醒、检察、督促、落实、考核。

1.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X2检验

2 结果(见表1、表2)

表1 干预2年后遵医率的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2年后感染率的调查[n(%)]

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不断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培训教育是使他们牢固掌握腹膜透析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其自我照顾和服从遗嘱自觉性的要点,是防止感染性并发症、降低住院率的重点,是CAPD患者全面管理中的难点,应重点抓好[3]。

3.1 健康教育是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应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需求[4]。我中心通过社区随访将医院的健康教育延伸到了患者的家庭,提高了患者对知识的知晓率。

3.2 发放知识手册,为患者随时查阅透析的相关知识提供了方便。

3.3 24小时开通电话咨询热线及按时社区随访,弥补了患者出院后医疗信息的中断及医生护士不在身边,所带来的不安与恐惧,和院外治疗的盲目状态。

3.4 心理支持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不仅降低患者的身体功能,而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5]。定期随访,耐心细致地社区健康教育对患者适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安慰、鼓励,解除心理负担使病人从心理上产生居家治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满足了病人治疗时需要关注的需求。

3.5 家庭支持 腹透是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虽然患者可以定期在透析门诊得到一定的医疗指导和技术支持,但绝大部分治疗工作需要依靠患者自我和家庭的支持来完成[6]。通过随访,积极的与患者家属联系,取得家属的配合,不仅架起了患者、医生、家属互通信息的桥梁,同时促进了医患的情感纽带。

3.6 腹膜透析的过程是一种长期的居家自我治疗护理的过程,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弱、操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单靠住院期间的短期培训是远远不够的,长期的跟踪教育和心理支持更加重要[7] 。社区健康教育改变了病人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行为,使感染并发症明显下降。

家庭护理干预是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使医院护理的延续。我中心定期对社区腹透患者进行实地考察,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患者进行再教育,及时纠正患者或助手在操作和护理中的偏差,对其不良行为的发生起到了有效的督导作用,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及腹膜透析意外事件的发生,通过社区随访,增加了医患沟通,加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透析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莹,王兰,王涛. 腹膜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模式与策略探讨. 护理研究,2006,4(20):899

[2] 贺小娟. 1例家庭腹膜透析并高血钾症病人的护理. 护理研究,2006,20(3):744

[3] 高秀林. 腹膜透析患者的管理. 中国血液净化,2004,3(12):685

[4] 马从风.门诊肿瘤病人人文关怀实施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4,19(9):71

[5] 杨亚丽,勒引红,吕晶,等.社会回归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9,16(5B):60

[6] 马欣慧,谢静远,黄晓敏,等.腹膜透析患者家属抑郁状况与患者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09,24(1):66

[7] 罗笑丹,陈建义.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居家透析管理中的作用.护理管理杂志,2003,3(4):44

第3篇:健康的自我管理范文

关键词:体质健康;身体自我认知;健康行为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639-03

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观点认为:个人的健康行为来源于个体对健康或对疾病抵抗的知觉,如果个体感知到体质健康状况不佳或自我评价不满意,那么这种认知评价便会成为他采取行动、调整健康管理的重要动机。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主、客观评价的一致性与自我健康行为管理,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 体质健康等级评价来源于客观标准,身体自我认知来源于自我对身体的主观认知与评价,将探讨这两种评价之间的一致性;2) 通过体质测试,对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的身体自我评价及健康行为管理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自我身体认知的差异性及健康行为管理的差异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以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和行为为研究对象,对330名深圳大学在校一至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等级测试以及身体自尊量表测试和健康行为进行调查。调查对象的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1.3±1.60)岁;三项测试皆有效的大学生为271名,其中男大学生158名,女大学生113名。

1.2研究方法

1.2.1测量法1) 体质健康等级综合评价。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等级评价,评价指标为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握力体重指数、50 m跑。评分的等级为:及格:60~74分;良好:75~84分;优秀85分~100分。

2) 自我健康认知。采用Fox等人(1990)针对大学生编制的身体自尊量表(PSPP)进行身体自我健康认知。PSPP主要用于测量个体对自己身体各方面的主观身体能力,量表包括身体自我价值感1个总量表和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力量4个分量表。根据Fox对大学生的连续研究以及经我国徐霞等人(2001)根据中国国情的修订研究,量表具有较高信度、效度。由于该量表中的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反映了个体对自我健康主要方面的感知,我们将其应用于个体对自我健康的认知评价。

1.2.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大学生的睡眠、吸烟、喝酒、餐饮习惯、运动参与等健康行为进行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主、客观的一致性为考察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对身体自我认知的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是否具有一致性,对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等级分数与他们身体自尊(PSPP)各维度评分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表1)。

在PSPP量表的5个维度中,运动能力反映个体运动方面的能力与自信等评价,身体状况反映个体对自我体质强弱、个体精力感、运动参与及运动参与的适应性等评价,身体素质反映了个体对自我是否强壮、力量、速度、爆发力等评价。这三个维度与学校体质健康等级评分的客观标准最为密切。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学生在PSPP这三个维度上的评分与他们体质健康等级分数,除优秀组在“身体状况”未具显著水平(P>0.05)外,其余的相关具显著性(p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对体质健康的主、客观评价具有一致性反映了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基于高等教育的文化背景、个性及社会文化背景的综合因素上,对自己的体质健康有较清楚认知,这点也是我们所期盼的。因为,如果一个人对身体的自我认知与客观标准差异过大,当身体处于较差状态时而主观认知感觉良好,那么,这种主、客观之间的差距会使个体在自我健康管理方面发生混乱、并导致参与身体锻炼的动力性减低。因此,无论是着眼于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从现行体育教育或终身体育教育的角度,个体对自我体质健康的良好认知是个体实施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参与身体锻炼的重要动力资源。我国许多精英科学家的“英年早逝”,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缺乏身体认知的主、客观一致性,因而在自我健康管理、参与身体锻炼等方面未能采取有效的行动。

2.2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差异及健康行为管理的差异

2.2.1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差异为探讨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差异性,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PSPP 得分进行检验(表2)。

统计结果显示,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学生对运动能力的自我认知的差异非常显著(F=13.53,df=2,p良好组>及格组,采用LSD法进行均值多重比较显示: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对自我运动能力的评分高于良好组(p

在PSPP评分中,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学生在“身体自我价值”、“身体吸引”两个维度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F=1.62,df=2,p>0.05; F=0.50,df=2,p>0.05)。由于PSPP身体价值与身体吸引两个维度的自我评价不仅受主观因素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对于身体吸引的认知,充满活力、健硕是因素之一,但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外貌的美丽、气质的优雅等也是身体吸引的一个方面,因此,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这两个维度的主观评分没有差异性并不影响他们对身体运动能力及健康活力等方面自我认知的客观性。

关于健康行为管理,调查设计以吸烟、喝酒获得较低分数;睡眠、餐饮习惯、运动参与获得较高分数为健康行为管理的理想模式。调查发现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无吸烟现象,其余两个组虽然比优秀组吸烟多,但没有统计差异(F=2.29,df=2,p>0.05)。在睡眠、喝酒、餐饮习惯三个因子的得分,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在运动参与方面,方差分析检验显示: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在运动参与方面的差异非常显著(F=7.32,df=2,p

总体来看,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在睡眠、吸烟、喝酒、餐饮习惯的管理方面处于较为适宜的自我健康管理范围,社会调查发现的吸烟、熬夜、酗酒作为健康“三大杀手”,可以审慎地认为不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处于低等级的主因素。而运动参与的差异性则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的主要因素。

体质健康为优秀的大学不仅对身体自我认知具有客观性,而且在运动参与方面也优于其余两个组,反映了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在健康的自我认知和健康行为的管理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还提示,大学生若想达到体质健康为“优秀”的等级,他们必须在运动参与上有更多投入。

本研究样本中,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为优秀的占17.7%,良好和及格分别占52.4%和29.9%。三个组的对比,只有优秀组表现出健康观念与行为的高度一致性,这意味着只有18%左右的学生在健康观念和行为管理上高度协调,而体质健康良好组和体质健康及格两个组,虽然对身体的自我认知上具有客观性,但从统计结果上分析,这两个组在运动参与方面与优秀组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两组组间的相互比较则存在运动参与的分界模糊。由此也看出,学生对运动参与的动力仅仅来源于对健康的自我认知或给予学生体质健康的一个等级评价还远远不够,即使学生对健康的自我认知为不满意,尚不足以在运动参与方面作出反应性的强化行为。因此,应开拓更为广泛的运动参与的动力模式,以促进从良好等级向优秀转化,从及格等级向良好等级的转化,从而也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及体质健康等级评定对学生健康的指引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对身体自我认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客观性。体质健康等级高的学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三个维度上的身体自我认知为高分,而体质健康等级低的学生在这三个维度的身体自我认知为低分。2)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在睡眠、吸烟、喝酒、餐饮习惯的管理方面处于较为适宜的自我健康管理范围,社会调查发现的吸烟、熬夜、酗酒作为健康“三大杀手”,可以审慎地认为不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处于低等级的主因素,而运动参与的差异性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的主要因素。3) 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在健康行为的管理上不仅表现为不吸烟、良好的睡眠和餐饮习惯,而且更突出地表现为更多的运动参与。4) 体质健康良好组和体质健康及格两个组在运动参与方面与优秀组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说明即使学生对健康的自我认知为不满意,尚不足以在运动参与方面作出反应性的强化行为。

3.2建议1) 充分发挥体质健康测试对学生健康的评估作用。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有了一个客观标准,应积极利用每年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发挥其对体质健康、体育锻炼效果的评估作用。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综合等级评价,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反馈,使学生在了解自我体质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措施激发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终身追求健康身体和科学的自我健康行为管理。

2) 设立学生体质健康等级提升计划。即使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认知自我健康处于不太满意状态,并有运动参与的意向,但往往并不一定能在健康行为强化方面得以体现。可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每学年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评结果设立一项体质健康提升计划,以计划促进体质健康的实施。该项工作可以结合体育(与健康)及课外体育进行。

3) 运动处方指导。当代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科学锻炼理念,但是,面对书刊、网络巨大的信息以及众说纷纭的健身方法,尤其是如何针对个体状况、开展时间-效能高的体质健康锻炼,依然迫切需要科学指导。目前我们根据体质健康测评并开发运动处方,在校园网开设运动处方专栏,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的课内与课外互动机制,使学生的锻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美)赖斯(Rice, P, L.)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 朱敬先,著.健康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孙延林,等.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1):20-22.

第4篇:健康的自我管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12月入住河南省某大学附属医学院的乳腺癌患者90例,平均年龄(40.3±3.1)岁,使用随机数字表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纳入标准:(1)病理检查被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并自愿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2)具备基本的语言沟通能力,能阅读和理解中文;(3)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研究;(4)能够在家里、医院、或者社区能够上网;(5)女性。排除标准:(1)病情危重者;(2)意识不清楚或者有严重并发症者;(3)不愿参加本研究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认知状态、情绪状态方面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干预组:对于干预组乳腺癌患者给予新型的健康教育模式:(1)在河南省某大学附属医院院官网的主页上安排乳腺癌专题知识讲座栏目,每月3号请乳腺癌专科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乳腺癌方面知识的专题讲座。乳腺癌患者可以通过视频形式收看专家的讲座,以学习乳腺癌术后专业康复方法、乳腺癌自我管理知识、乳腺癌术后生活常识等,同时患者在收看专家视频讲座过程中,如果对专家的讲座内容有不明白的可以现场提问,专家现场回答。专家讲座完成后,由专人于讲座后一周内将专家讲座视频上传,以加快乳腺癌患者对专家讲座知识的吸收。(2)专家讲座完成后20d,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对本期专题讲座掌握情况,并鼓励患者要严格遵照专家所讲的那样去做,同时询问患者现存的疑惑,并给予专业性的指导。(3)通过网络知识讲座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充分调动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同时随访的医护人员在随访时要根据患者当前的身体状态,告知患者家属当前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即仅单纯发放乳腺癌知识手册由乳腺癌患者及家属自行学习。搜集数据方法:基线(0个月)和干预后(18个月)分别通过调查问卷评价效果。问卷调查:(1)Neer评分[5]:该问卷主要评定乳腺癌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情况,总分100分,其中30分为日常生活功能(包括手能达到部位10分、力量10分、稳定程度10分),35分为疼痛,10分为术后解剖位置,25分为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分为4个等级:<70分为差,70~79分为尚可,80~89分为良,90~100分为优,优良率为优和良合计占总分的百分率。(2)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alassessmentofcancertherapyforbreastcan-cer,FACT-B)[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由躯体、家庭(社会)、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四个共性模块以及针对乳腺癌患者的特异性模块(附加关注)共同构成,全方位对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3)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美国斯坦福大学慢性疾病教育研究中心研制的《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中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文版:包括运动锻炼、认知症状管理实践与医生沟通3个分量表,其中运动锻炼量表包含2个维度共6个条目,2个维度分别是体能锻炼和耐力锻炼;认知症状管理实践量表包括6个条目;与医生沟通量表包括3个条目此量表中文版广泛应用于华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中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7]。研究小组发放问卷人员必须经过统一培训,干预前后的评价指标和调查工具具有统一的标准,保证其精确度。统计学处理干预前后的数据需要经过重新核对,之后输入SPSS16.0建立数据库,随后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依从性本研究在实施网络健康教育期间,90例研究对象无1例失访,所有患者均可以积极地配合课题组成员的调查,总依从率为100%。2.2两组Nee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自我管理评分对比在实施网络健康教育前,干预组与对照组Nee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乳腺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实施18个月网络健康教育后,与对照组及治疗前相比,干预组的上述指标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18个月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自我管理行为评分、Neer评分与18个月前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2.3两组乳腺癌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优良情况对比干预组优良数为37例,优良率82.2%,对照组优良数为10例,优良率22.2%,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5篇:健康的自我管理范文

自我概念(又称为自我知觉、自我结构、自我图式)是指一个人关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个体把自己当成认识对象时,就会对自己的外表、能力、特长和社会接受性等产生知觉并形成关于自己的一般概念。Rogers、Beck和Higgins等认为,自我概念在调节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成为教育心理学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研究者们发现,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1-3],与孤独感呈负相关并通过孤独感与同伴接受性间接相关[4],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1-2],与考试焦虑呈负相关[2]。

近十年来,在我国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也不少[5-6],发现很多因素均可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家庭的抚养方式、教育方式,学校的课业负担、学业成绩、学校及家庭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体所经历的种种生活事件,都可能会经过个体的认知整合而形成个体的自我概念并通过自我概念而弥散性地影响到个体心理与行为的一般状况。因此,中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是否与其自我概念有关?不同类型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是否与自我概念的特定内容有关?回答这些问题就是本研究的目的。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保定一中、三中(均为普通高中)的高一和高二年级各抽取一个班,共161人,其中高一学生61人,高二学生100人;男生76人,女生85人。从保定一中分校、三中分校的初一、初二年级各抽取一个班,共243人,其中初一学生116人,初二学生127人;男生118人,女生125人。被试的年龄范围在12~18岁之间。由于初三和高三都是临毕业年级,一则取样存在困难,二则过分的升学压力增加了一些与本研究无关的变量,故本研究忽略了毕业年级的样本。

1.2 测评方法

1.2.1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7] 该量表包括9个症状因子,共90个题目,每题采用5点评分,症状从无到严重分别评为1、2、3、4、5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

1.2.2 自我概念测量 采用Song和Hattie编制(1984),周国韬、贺岭峰修订(1996)的自我概念量表,该量表包括能力、成就、班级、家庭、同伴、身体、自信七个子量表。前三个子量表构成学业自我概念分量表,后四个子量表构成非学业自我概念分量表。整个量表共35个题目,每题采用6点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评价越高。由于该量表在国内使用还较少,因此在本研究中使用施测数据对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和内部结构效度作了重新检测,结果表明该量表达到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要求。

1.2.3 施测方法 采用集体施测方式进行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测量,发放问卷404份,收回有效问卷3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5%。

2 结

2.1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在自我概念上的差异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与自我概念总分、自我概念各个体维度的关系进行检验。根据心理健康因子的总均分和标准差(134.75±34.94),将所有被试分为三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组(总分<110)、心理健康状况一般组(110≤总分≤170)、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组(总分>170)。结果显示三组学生在学业自我、非学业自我和自我概念总分上差异显著(P<0.001)。在除能力、同伴、成就外的其余自我概念维度上差异也有显著性。

2.2 心理健康与自我概念的相关性

对中学生自我概念各维度的得分与其在SCL-90中各因子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负相关,自我概念得分越低,症状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总分和非学业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学业自我概念除了与敌对、偏执两因子没有显著相关外,与其余的心理健康症状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概念总分相关最高的四个心理健康因子是:抑郁(F4)人、人际关系敏感(F3)、精神病性(F9)、强迫症状(F2);与心理健康因子总分相关最高的三个自我概念维度是:家庭自我、班级自我和身体自我。从总体上看,中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问题呈负相关,相关性大小因年级各异。高一、高二和初二三个年级的自我概念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相关有显著性,r值分别为-0.32、-0.43和-0.37,在初一相关无显著性(r=0.05)。

3 讨

从总体情况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自我概念有相关性,低自我概念的学生比高自我概念的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这种关系的密切程度因年级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高一、高二和初二二者关系最为密切,在初一关系不明显。心理健康与自我概念关系的这种年级特点是紧紧依随于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的,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初中一年级是整个中学阶段自我概念发展的最低点[8],以后迅速提高,高一时达到顶峰,且趋于稳定。所以,有可能是初二以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深化给他们带来了种种情绪困扰,而初一学生尚未完全发展起来的自我意识还不足以成为产生情绪困扰的原因。

第6篇:健康的自我管理范文

[关键词] 自我同一性;人格;心理健康;大学新生;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11-00743-04

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概念被认为是20世纪系统描述人类发展的最有影响的概念之一。自我同一性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现象,它的发展是青少年期的首要心理社会任务。马西亚继艾里克森之后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状态模型,分为两个独立的维度,探索和投入。探索代表着对自我认知的修正和提炼,投入代表对特定的目标、价值和信念的追求。马西亚根据两种维度高低水平的不同构建起自我同一性的四种不同状态,每一种状态代表特定水平的探索以及特定水平的投入。这四种状态分别是成就型、延缓型、排斥型和扩散型。成就型代表个体在经过探索时期之后形成了自我的稳定认识,是最高级的同一性状态;延缓型代表积极探索之后没有进行投入,这一状态往往会演变为成就型同一状态;排斥型代表不经过审慎思考,直接从父母或其他权威人物那里获得目标、价值和信念;弥散型代表个体冷漠、缺乏兴趣和目标的一种状态。在马西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如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跨文化对比研究,性别差异研究,自我同一性与自恋、防御机制的关系研究等。自我同一性与人格间的关系是近来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揭示不同的同一性状态的多维度人格特点。但缺乏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根据埃里克森的同一性危机理论,如果在特定时期达不到相应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就可能会出现心理危机,预示心理症状的产生。本研究以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一新生为对象,探讨自我同一性、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2006级本科新生所在的五个院系中,每个院系随机抽取一个班,其中基础医学院53人,药学院42人,护理学院35人,预防医学系35人,医学英语系33人,共抽取198人;有效问卷188份,问卷回收率94.9%,其中男生91人,女生97人;独生子女114人,非独生子女70人(4人未标出)。

1.2 工具

1.2.1 心理健康量表测量心理困扰的症状,包括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退缩、攻击、性心理、偏执、强迫、依赖、冲动、精神病倾向12个维度,共100个项目,某一维度的分数越高,表明存在该症状的可能性越大、程度越重。

1.2.2 人格量表 有68个项目,7个维度:活跃、爽直、坚韧、严谨、利他、重情、随和。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并在全国182所高校的五万余名大学生中实测,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常模。

1.2.3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EOM-EIS-2)该量表共64道题目,包含4个分量表:成就型同一性状态量表(ACH)、延缓型同一性状态量表(MOR)、排斥型同一性状态量表(FOR)和弥散型同一性状态量表(DIF),每个分量表又有两个子量表,共同构成了8个子量表,即意识形态领域上的成就型(IDACH)、延缓型(IDMOR)、排斥型(ID.FOR)和弥散型(IDDIF)同一性;人际关系领域上的成就型(INACH)、延缓型(INMOR)、排斥型(INFOR)和弥散型(INDIF)同一性。采用6点计分,1代表非常符合,6代表非常不符合。四个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45~0.86之间,各子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63~0.86之间。

1.3 统计方法 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自我同一性状态的频数分布 表1显示意识形态领域处于弥散型状态的人最多(43.1%),人际关系领域处于成就型状态的人最多(42.7%),就总的自我同一性来说,所研究的医学新生中处于成就型同一状态的人最多(43.1%),其次是弥散型,再次是延缓型,排斥型同一状态的人最少(5.9%)。

2.2 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学生的同一性、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 男生的成就型同一性状态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但弥散型和排斥型同一性状态得分低于女生;独生子女的成就型同一性状态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但延缓型同一性状态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见表2)。认为,女生在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任务比男生更复杂,要额外承受传统的性别歧视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家庭和社会对不同性别形成的刻板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等。同一性状态的差异也正反映了两性性格特点的差异,本研究显示,男生比女生目标更加明确、坚定执著,更关注个人利益,更“社会化”。男女生在心理症状上的差异性,以往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使用的工具不同、症状维度的含义有所差别、目标人群存在异质性等有关。本研究还显示,独生子女相对非独生子女,同一状态更成熟和高级,国内外尚没有该方面的研究结论,但有研究提示独生子女更加经验开放、活泼愉快,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本研究并未显示在心理症状方面,二者有显著差异。

第7篇:健康的自我管理范文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膝关节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44-01

膝关节病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膝关节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本病主要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何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

Orem认为自我护理能力是指个体实施自我护理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根据年龄、个体发展情况、生活经历、社会文化处境、健康状况以及可得到的条件而有所不同【l,2】。基于此,本研究以霍克巴姆的健康信念模式理论为指导,对膝关节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骨科住院的膝关节病患者60例,平均年龄45岁。纳入标准:符合膝关节病的诊断标准,患者意识清楚,有读写能力,能正确理解健康信念的内容;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对自愿参加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干预前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试验组应用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1.2.1 理论基础 健康信念模式,HBM是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从人们健康信念形成的角度出发,解释影响人们采取健康行为因素的重要理论模式,它由三部分组成,即个体的健康信念、行为的线索或意向以及行为的制约因素”【3】。

1.2.2研究工具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4】。该量表是美国学者Kearney和Fleischer于1979年根据Orem的自我护理理论设计制订的。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43个条目,5个维度分别是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能力、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量表能较好的反应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因此本研究选取此量表为研究工具。

1.2.3 HBM制订的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方法

(1)入院时:对膝关节病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其健康信念程度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具体的内容是:了解患者对膝关节病的认知程度及患者的心理变化,家属对患者、疾病的关心程度,评估其相关的健康行为,并指出健康行为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提高其健康信念,同时指出不良行为对疾病恢复的危害。

(2)住院期间:评估患者对健康行为的认知情况,对健康行为和不良行为的执行情况。通过教育使患者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改变危险的健康行为。针对患者疾病所处的阶段,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方案,如下肢的股四头肌肌力训练,等长收缩,等张收缩训练等,饮食原则,服药标准等。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

(3)出院时:评估患者对疾病的主观感受、对治疗护理的认可情况,讲解出院后服药的标准,说明定期复诊的重要性,纠正其错误认知,使其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督促膝关节病患者强化健康行为,从而促进疾病的局限和康复。

1.2.4 数据处理 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本研究通过对膝关节病患者应用以健康信念模式理论指导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了疾病的有关知识,正确地认识健康行为和不良行为对疾病康复的影响,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程度,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和局限,同时也为患者建立了健康行为的态度和信念,提高了自我护理的能力,肯定了HBM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晓玲.护理理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60.

[2] 鄂慧峰,袁义厘,张红兵.奥瑞姆(Omm)自我护理模式与应用.现代护理,2003,9(4):291.

第8篇:健康的自我管理范文

【关键词】 自我评价(心理学);精神卫生;回归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2-0129-02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是一种重要的人格倾向结构,主要由自尊、控制点、神经质和一般自我效能4种人格特质所构成[1]。核心自我评价与个体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变量存在较强的相关,且能够有效预测这些变量[2]。以往研究多集中在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分析和理论综述方面,且被试主要以企业员工为主[2-5],大学生中低学历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6-7]。因此,本文拟以师范类专科生为被试,考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相关机构开展咨询服务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贵州省内2所师范类专科学校。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由专业心理学教师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测前指导,问卷填写完后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 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689份,有效率为93.8%。其中男生679名,女生1 007名,3人未填性别;文科生1 064名,理科生625名;一年级新生628名,二年级学生824名,三年级学生237名。

1.2 调查工具

1.2.1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 采用Judge等[8]编制、杜建政等[9]在国内修订的核心自我评价问卷,采用利克特5点记分进行评价,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受测者对自身的评价性越高。整个问卷共10道题,单维结构。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

1.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10] 共有9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从1~5分别表示无、轻、中、重、严重程度。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本研究中该量表总分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7。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1 核心自我评价的特点和心理健康的状况 表1显示,不同性别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师专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事后检验(LSD)结果显示,一年级新生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P=0.018)和三年级得分(P0.05);但文、理2科学生在核心自我评价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SCL-90量表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均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44,-0.48,-0.58,-0.45,-0.34,-0.39,-0.33,-0.45和-0.51,自我评价水平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

2.3 核心自我评价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核心自我评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SCL-90总均分为因变量,控制人口学变量(性别、年级),以核心自我评价为自变量进行层次回归分析。表2显示,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基础上,核心自我评价对SCL-90总均分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加的方差解释量达到25.9%。而性别和年级变量在核心自我评价进入回归方程后对SCL-90总均分的预测作用失去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发现,师范专科生核心自我评价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一年级新生高于二、三年级学生,这与已有研究结论[7]较为一致。这一研究结果与现实社会中男女性别和角色差异基本一致,男性在社会中通常被视为社会和家庭的主体和强者,更强调自身的能力,也需要更多的积极评价来维持这种形象;而女性则往往被视为是社会和家庭中的配角,在强调自身能力或价值的时候不及男性积极,对自身的评价会低于男性。一年级新生在高考成功以后刚刚跨入高校,对自身会有较高的抱负和期望,自我肯定和自我接受程度相对较高,处理问题可能更加趋于内控。因此比二、三年级学生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自我评价。专科生与本科生相比,在就业、自身能力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少劣势和障碍,由于学历偏低、就业压力等原因而产生的自我否定造成自卑感和抑郁、焦虑情绪偏重,自我评价水平偏低,这是可以理解的。自尊程度偏低、对生活事件应对能力的估计和情绪稳定性较低,都会影响到师范专科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师专生核心自我评价与SCL-90各因子得分存在显著性负相关,提示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越高,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越好。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性别和年级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基础上,核心自我评价对SCL-90总均分的预测作用同样也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核心自我评价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稳健的预测效力。由于核心自我评价是一种高阶、潜在的人格结构,由自尊、控制点、神经质和一般自我效能4种基本的人格特质所构成,核心自我评价越高的个体,对于情境的感受性越好,越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情绪更趋于稳定和乐观,也更不容易受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会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克服或缓解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核心自我评价越低的个体则恰好与之相反,缺乏自尊和自信,情绪容易波动,常消极地看待自己,因而会给心理健康带来一些负性和消极的影响。

核心自我评价虽然是一种稳定的、深层的人格结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干预时,可以从自尊、控制点、神经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出发,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如通过训练和引导,加强对自我的正面认知、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培养积极心态以及情绪稳定性、提高对生活事件应对能力的估计等等,将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因此,本研究结果对于高校和相关教育机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干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本研究取样代表性的问题,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检验。

4 参考文献

[1] JUDGE TA, LOCKE EA, DURHAM CC. The dispositional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A core evaluations approach. R

Organizat Behav,1997,19:151-188.

[2] 杜建政,张翔,赵燕.核心自我评价:人格倾向研究的新取向.心理科学进展,2007,15(1): 116-121.

[3] 吴超荣,甘怡群.核心自我评价:一个验证性因素分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4):622-627.

[4] 甘怡群,王纯,胡潇潇.中国人的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心理科学进展,2007,15(2): 217-223.

[5] 谢义忠,时勘,宋照礼,等.就业动机因素与核心自我评价对失业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5):504-507.

[6] 刘涛,杨玲,成杰,等.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11):702-703.

[7] 葛玲.成人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03,19(4):280-382.

[8] JUDGE T, EREZ A, BONO JE,et al. The core self-evaluations scale: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Person Psychol,2003,56(2):303-331.

[9] 杜建政,张翔,赵燕.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验证及其量表修订.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开封,2007.北京:中国心理学会,2007:933.

第9篇:健康的自我管理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自我护理行为

近年来,我国患有糖尿病疾病的患者例数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糖尿病作为一种公共健康问题,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糖尿病属于一种无法根治的慢性疾病,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保证糖尿病患者合理进行自我护理,显著提高自身的生存质量[1]。为了分析健康教育同患者血糖控制以及自我护理行为两方面表现出的相关性,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给予个性化健康干预,最终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以及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分组。在B1组的80例患者中,男37例,女43例;患者的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为(55.9±1.9)岁;病程为4~29年,平均病程为(9.9±1.6)年;在B2组的80例患者中,男39例,女41例;患者的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为(56.1±2.1)岁;病程为5~30年,平均病程为(9.7±1.9)年;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 选择标准 ①患者全部满足2型糖尿病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可以有效生活自理,患者思维正常,可以进行有效沟通以及交流;③患者不具有精神病史以及家族史;④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2]。

1.3排除标准 ①将患有急性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排除;②将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③将已经进行疾病教育的患者进行排除[3]。

1.4方法 针对B2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给予一般护理干预。针对B1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方法为:

1.4.1对患者实施面对面干预 针对患者为其创建针对性健康计划。患者就诊结束后,对患者的疾病情况以及患者的个人需求进行详细了解,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并且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运动计划、饮食计划以及健康计划。针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患者的饮食情况以及患者的运动情况进行合理调节。

针对患者进行胰岛素的讲解。要求护理人员对胰岛素的相关情况进行认真讲解,使患者针对胰岛素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可以熟练掌握,能够保证患者规范用药治疗,最终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1.4.2 对患者实施电话干预以及网络干预 通过电话以及网络同患者进行必要的联系,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讲解。针对患者认真进行血糖监测。

1.4.3对患者实施家庭干预 在固定时间要求护理人员同患者进行电话交谈,针对患者有效普及糖尿病知识,要求患者家属针对患者给予认真照顾,促进患者家属同患者之间的密切交流。针对未到医院定期检查的患者,对其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告知患者家属以及患者自身需要在固定时间到医院进行复诊,在固定时间进行血糖监测。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选择t检验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P

2结果

2.1 自我护理行为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完成临床干预后,在自我护理行为评分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2型糖尿病患者(P

2.2 血糖控制 在空腹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方面,B1组明显优于B2组2型糖尿病患者(P

3讨论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患者的自我护理得分越高,患者具有的糖化血红蛋白值越低。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每一维度同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表现为负相关。自我护理效果良好,能够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控制。本研究中,B1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B2组,P

总之,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有效证明健康教育同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血糖控制水平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陈钰仪.健康教育图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