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制知识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法制教育 法治化 教育模式 视角 法制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238-02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作为我国未来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与建设者,其法律意识以及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民族的整体素质,影响到我国社会的氛围构建。而大学生法制教育作为提高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与整体素质的重要课程,课程的深度、广度以及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与素养的提升。因此,大学生法制教育应该引起学校甚至是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当然,根据大量的调查可以发现,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改革,我国多数高校已经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校内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并且正在逐渐从法治化视角来对法制教育进行改革,但是,由于我国传统大学生法制教育弊端的根深蒂固,学校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大多都仅仅流于表面。因此并没有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状况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归根结底,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措施的制定者与实行者并未充分的认识到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漏洞,也没有根据这些漏洞来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从法治视角下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模式与途径展开相关的探讨与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法治化视角下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法制教育团队整体法律素质参差不齐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法制教育团队的整体法律素质出现了参差不齐,甚至是整体水平低下的问题,而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与目前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中所使用的教材有关之外,还与老师个人的法律素养有直接的关系。目前我国高校中学生法制教育中所使用的教材一般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本书,这本书对高校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道德修养以及法律基础做出了基本的规划,这些规划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对法制教育有一定的了解,但其内容仍旧深度较浅且更新较慢,所以对学生掌握相关法制知识以及法律常识有一定的制约性。与此同时,我国多数高校中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老师是主修思想道德或是从事相关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老师,他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的基础,但是多数老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法律教育。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重思想道德修养”而“轻法律基础”,从而使得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平衡,使得学生法律教育的实质性受到了明显的阻碍[1]。
1.2 法律观念的培养被人为忽视
根据相关研究可以得知,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法制教育中出现了法律观念培养被忽视的现象,这是因为对于学生教育来说,观念的培养是难度较大的,并且大学生作为各项能力与意识都基本成型的学生来说,想要仅仅通过简单的教育来提升或是转变其法制与法律观念是较为艰难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多数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使得自己的教学成绩得到较好的保证,老师往往会选择将“法制观念”培养转变为单一的“法律知识教育”,从而来降低自己的教学难度。然而,法制观念不仅仅是法律知识,它是由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以及用法能力等3个方面组成,其中法律知识仅仅是法制观念的基础,而如果老师将法律意识观念的培养人为忽略,那么必定会使得法制教育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行为,从而使得自身更为规范。
1.3 法制教育的教学模式单一机械,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法制教育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大班制机械化批量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多数学生接受法制教育,但是却无法实现对学生法制意识的深入教育。与此同时,由于高校进行法制教育所采用的是大班式教育,并且教育方法较为单一机械,多数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学习热情较低,而这一门课同时也是高校中出席率相对较低的课程之一,而这都会对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的培养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2]。
2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模式与途径
2.1 通过培训,提高高校法制教育团队的整体法律素质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培养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就是老师,因此,老师法律素质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老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注重对自身能力与法律水平的提升,并且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来充实自身的法律知识,使得自己能够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除此之外,学校的相关部门同样应该对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予以支持。当然,学校的支持工作可以反映在老师能力提升上。所以,学校相关部门可以积极组织培训,让部分法制教育老师去学习最新的法律知识,让老师通过培训具备更多的法律常识与更高的法律素质,当然,学校还可以组织交流学习,让老师与不同高校的法律专业老师以及法制教育老师进行交流,从而开拓教育视野,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3]。
2.2 根据课堂实际教学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法制教育方法
在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在我国多数高校法制教育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单一式机械化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较差。因此,为了使得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效果得到更好的保障,老师应根据实际课堂教学情况以及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法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说,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法制观念时,老师可以结合当下网络上的热点以及流行词语,让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点评,从而了解当下大学生对时事热点的看法及其关注情况。老师还可以采取“正反方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法律事件进行辩论,从而拓宽学生对事件的观点,让学生对事件具备更正确的认知[4]。
2.3 法律知识与法律观念的培养齐头并进
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法律知识与法律观念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该重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还应该让学生拥有较好的法律观念。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老师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以此来加强师生之间的观念交流,将传统的灌输教学转换为⒚墒浇萄В使得学生能够在观念养成上更加的独立自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养成相关观念[5]。
3 结语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人格的健全以及学生法律观念的培养都是极为重要的。因此,老师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来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具备更好的法律意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彭美.法治化视阈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与模式[J].学术论坛,2013(3):191-194.
[2] 刘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模式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28):220,235.
[3] 徐桂兰. 基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下的高校法制教育创新[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6):125-128.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率却迅猛增长,且倾向于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智能化。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肩负着建设美好社会主义的重任,是党和国家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任务显得艰巨和重要。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法制工作的主阵地,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法制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那么,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应如何理解并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结合课堂常规渗透法制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通过队列练习和团体操学习,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同时,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适时对学生灌输违法乱纪行为的不良后果,进行法制教育。
二、结合游戏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在课程整合中可与美术教师配合,美术课上学习三原色做好教具,体育课上学习交通知识:每人准备红、绿、黄三种指示灯,课上先讲解游戏规则,让学生做游戏。请三人分别扮演指示灯、警察、行人,表演过马路的情景。教师将一些简单的禁令标志布置在教室里,如左转、右转、禁止停车等标志,让小小的教室变成公园、马路、停车场。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了游戏规则和许多交通法规,增强了学生自觉遵守规则、交通法规和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
三、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达到有效的法制教育的目的。
四、结合社会现实渗透法制教育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某人偷了一部高档精美的手机想要低价出售,而你正需要一部手机,你是买还是不买?(指导几个学生在操场上模拟当时的现场。)有同学说:“便宜东西干嘛不买?!”有的说:“偷来的东西不能买,买了就是帮助小偷犯罪。”同学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这个时候教师见时机成熟,便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告知:“《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因为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赃物,给社会带来了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纷纷表示不能贪图便宜购买赃物,而且表示如果发现别人有销赃的行为要举报到有关部门。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制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还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五、结合各项运动比赛渗透法制教育
在进行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的比赛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学生很清楚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如果裁判员判罚不公正,就会受到学生的指责。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简单的法制意识,学生在比赛场上受到了法制教育,逐步形成了法制观念,养成了遵纪守法的习惯,同时逐步培养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结合伤害事故渗透法制教育
任何体育活动都离不开规则,如果没有规则,比赛场上是不可想象的,规则对体育的伤害事故亦有抑制作用。比如:在掷铅球、跨过障碍物赛跑、跳高等体育活动时,如果不遵守比赛规则,可能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学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体育占的比率最高,这是教师或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守则意识淡薄造成的结果,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有较强的权利和义务感,才能形成良好的责任感。在体
转贴于
育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的教育与培养,对于减少或避免体育伤害事故及法律责任的承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教的过程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指教师在宣传法律的同时,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以增强其法律意识和提高其思想觉悟,它是法律基础知识课的生命力所在、魅力所在。实践表明,法律课越能紧密联系实际,就越受学生欢迎,效果越好。《法律基础知识》要做到针对性强,一方面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多与学生交谈,了解其思想动态,使法律课与学生自身实际相结合。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文化基础差,不爱学习,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差,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好奇、敏感、容易冲动,同时法制观念淡薄,自制力差,缺乏足够的支配能力,因此法律课的授课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发挥他们的优势,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法律基础知识除进教材、进课堂之外,还要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收集发生在身边的事例,从而师生共同探讨,共同总结,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把枯燥的理论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法律课教学与现实社会实际相结合。由于教材的内容是编写当时社会条件下的法律情况,基本原理虽然没有变,但社会现实是变化的、发展的,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就要注意把教材的内容加以延伸,尽量做到与现实社会的发展同步,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法律与他们的现实很接近,才能较好地提高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艺术性
艺术性是让学生在接受教师对其法律知识和观点灌输的同时,欣赏到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美,在课堂中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情绪,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要达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做到观点正确、教材熟悉、层次清楚、重难点突出、口齿清晰。其次,要精心设计教案,尽可能地运用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手段,把教学理论转化成教学实践,通过设置场景,吸引学生,集中其注意力,随着课程往前进展,不断有出现,令学生情不自禁地自发讨论问题。例如在讲解构成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案例教学时,不能单纯地展示案情,而要由案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案例作深刻的思考,从而将他们的好奇心转变为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协作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善于配合、敢于表现、尊重他人的道德品质,使理论形象化、通俗化,寓理于事,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要体现自主性和动力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求以学生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充实学生的生活为目标,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全体学生,要调动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学习。教师要从发号施令的位置上走下来,改变以往授受式、填鸭式的教学。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阻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使学生理解和参与教学,转变“被教、被管”的被动角色,树立“课堂主人”的意识;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意识;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今天,社会已经步入到“权利的时代”,人是最大的资源和财富,只有尊重人、理解人,才能开发人、解放人,才能推动个人的全面发展。
20*年是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本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九届三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任务,根据《20*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的要求,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着力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着力于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着力于营造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抓住重点、细化分类、扩大效果,认真做好全年的各项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大力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
(一)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原原本本地学习十七大报告,重点学习有关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内容,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找准加强和改进整体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十七大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着眼大局,以解决民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围绕完善民主制度、围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开展工作,注重在领导干部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注重在广大市民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提高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广泛宣传改革开放30年以来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主题,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所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安排好“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系列活动。结合现行宪法的历次修订,加强宪法教育,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公民的宪法观念;进一步准确把握市民法律素质,认真做好市民法律素质评估调查工作;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烘托气氛,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氛围。
二、抓住重点,统筹兼顾,深入推进“法律六进”各项工作
(三)进一步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继续完善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重点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重视案例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法治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与解答,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年内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不少于两次,各区县、各市级委办局至少举办一期领导干部法制研修班。启动“双百”工程,即:100名“学法用法模范公务员”和100名“学法用法示范机关”的评选工作,通过评选,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并推广至全市。建设和完善“干部学法网”,丰富在线学习课程,完善考核办法,进一步夯实公务员学法用法的阵地。
(四)重点推进“法律进学校”活动。积极配合市科教党委、市教委,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以增强引导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为重点,推进法制教育进课堂。加强学校章程建设,研究制定市和区县二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评比标准和办法。以“依法办学、以德立校”为主题,组织开展对学校领导和法制课教师的法制培训,推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配合司法部办好全国大中学生学法用法演讲赛。会同有关部门,通过组织举办法制教育观摩课、法制课教案征集评比、法制学科教研活动等,加强学科建设。充分利用法院、监狱、劳教所、戒毒所等,进一步拓展青少年课外活动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体验性活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体系。
(五)突出做好“法律进企业”工作。以推进依法诚信经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重点,大力开展《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宣传活动,把握正确导向,通过法制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用法的水平和能力,帮助企业职工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讲师团资源优势,定期进企业开展法律培训。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分别召开市有关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有关方面的座谈会,认真探索“法律进企业”活动的有效抓手,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年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法律进企业”现场推进会,并探索开展“守法经营示范企业”的创建活动。
(六)继续开展“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活动。以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为重点,全市每个街道、镇举办三次以上的专题法制讲座或法制文艺演出活动,提高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程序意识和责任意识。上半年内,明确“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小区”的评选标准,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小区”的创建和评估验收工作。积极开展“法律下乡”活动,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十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基层农村民主法制教育活动,组织法律工作者进村入户,宣传宪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宣传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规,采取各类有效措施将“法律下乡”活动引向深入。继续做好第四届“梅陇杯”法制故事征集评比活动。
(七)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配合市总工会、市文明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办好“学法律、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等各种针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春运等进城务工人员大量流动的时间节点,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宣传,增强进城务工人员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培育他们自觉守法的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三、总结经验,梳理思路,集中开展“五五”普法中期检查
(八)认真开展自我检查工作。按照市“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在下半年组织“五五”普法中期检查。各区县、各单位要把迎接全市检查与自我检查有机结合在一起,主动与区县人大共同开展普法评估验收工作。要对照全国和本市的“五五”普法规划以及“法律六进”的文件,对本地区本单位的学法用法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总结,整理工作体系和各项机制,总结之前的成功经验,查找遗漏和不足,制定措施并及时改进。通过系统自查,切实提高各区县、各单位普法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九)积极组织做好中期检查各项准备工作。市法宣办将适时邀请市级和区县人大代表到各区县和各单位,对“五五”普法以来所开展的具体工作进行综合检查和评估,主要检查基础工作机制、五类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法律六进”的实施落实情况、法制宣传教育的阵地建设状况以及相关台帐资料。举办回顾小结座谈会,梳理成功的做法,同时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提供经验支持,以确保“五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
四、弘扬法治,营造氛围,大力开展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十)深入推进20*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系列宣传活动。结合迎接奥运会和世博会,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法、体育法、公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各区县、各单位至少举办一次大型宣传活动,使市民学习了解与奥运、世博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积极参与和自觉配合两会的成功举办以及期间的城市运行和管理,为迎接奥运会和世博会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十一)继续做好“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区县、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与有关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和专项主题活动紧密关联的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以及其他重要节点,如《反垄断法》、《企业所得税法》的施行、“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知识产权宣传周”、“5.25”交通宣传日、“6.26”国际禁毒日、“119”消防宣传日等,举办一次以上主题鲜明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
(十二)围绕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和本市第二十届宪法宣传周,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区县、各单位要把宪法宣传周作为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展示窗口,提前规划,精心设计,突出主题,结合运用生动材料,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在宪法宣传周期间,深入开展至少一次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市民的宪法意识和民主意识,在全社会掀起学法守法用法的。
五、拓展渠道,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建设
(十三)健全工作机制,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继续发挥好各区县、各单位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的作用,建立相关责任制和考核措施,明确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要求,确保今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对各区县、各大口的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考核方法以及法宣骨干和联络员例会制度,加强多方面、多渠道的沟通和协作,整合有效资源,完善整体工作网络,在社会中实现普法的全覆盖。
(十四)抓好法制宣传教育的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对基层法宣干部的教育培训,注重培养服务大局需要、为民解困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基层法宣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讲师团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文化。完善基层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力争全市各个区县都有一支相对稳定,整体素质较高的普法志愿者队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逐步增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的总体力量。
[关键词]法制教育 德育 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189-02
一、法制教育课程改革之必要性
(一)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刺痛社会大众的心灵
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案件。
从这个年龄段来讲,他们应该是在学校接受初中、高中或者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是祖国和社会的希望。但是,有的未成年学生却走上偏差之路,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见证了学生们的奔放性格与学习热情,体会到了学生们的青春活力与创造力。然而,这个阶段的未成年人刚刚走上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之路,涉世未深,只具有初步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就因为只限于“初步”,所以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往往容易因“近墨者黑”而沾染上不良习惯,有一些更走上了犯罪道路。
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校园内外,吸烟、酗酒的学生数量不是少数;驾驶摩托车时(当然是无证驾驶),不戴安全头盔,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更有甚者,一辆摩托车上载着数人,在马路上肆无忌惮、旁若无人地超速行驶,让人触目惊心;有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居然在没有小汽车驾驶执照的情况下,也驾驶汽车上路;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看课外书,玩手机,甚至顶撞教师,校园内的打架斗殴事件也时有发生,且造成人身伤害的不在少数。而近年来,各类媒体也在关注、报道、分析未成年人的犯罪现象与特点。
在中国法院网上登载的扶民、汪同瑛的《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一文中谈到:“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在法律图书馆网站上的统计数字表明:“以前未成年人作案的高峰年龄为16至18岁,而近几年则为14到16岁。从2000年到2007年,广州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平均下降了2岁;犯罪手段成人化、团伙化、智能化。”谢昌逵先生在他的《改革开放中的青年和青年研究》一书中,也谈到了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不断上升,低龄化的趋势。[1]这一出现在未成年人学生群体中的不和谐现象刺痛了社会的心灵。
(二)学校德育遭遇的“瓶颈”问题
诚然,未成年人犯罪这个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各级各类学校也因此而加强了未成年学生的道德教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例如,在中学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中,道德教育的内容很丰富,而有关法律的内容只有零星分布。但是,笔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曾亲身体验过,也和多位教师交流、探讨过这样的现象: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对教师的批评和教育满不在乎、不屑一顾。相反,他们也能够滔滔不绝地说出一番本应该由教师说出的话语。有的学生甚至说:“老师,不要再说了,那些我们都知道。不就是遵守纪律,好好学习,做个好学生,对得起父母吗?”家长也反映说,现在的孩子对说教很反感,总嫌家长罗嗦。
笔者认为,现在的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我们的教育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道德的教育与养成是一种长期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对一些思想比较偏激、屡教不改的未成年学生,德育似乎显得苍白无力,而他们很有可能是未成年犯罪的“后备军”。这便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加强了德育;而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仍在上升。
(三)法制教育相关内容仍存在调整的空间
1.《法律基础知识》《中国历史》教科书法律史内容的缺失
“中国古代的法律也曾成为邻近的东亚地区国家的立法蓝本或楷模。这种历经了三千年的法律传统在世界上也不多见,因此中国古代的法律和世界上最为宏大的印度法系、罗马法系、伊斯兰法系、普通法系并列为五大法系之一。”[2]而唐律因为立法技术高超与完备,更是中华法系的代表。可是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中国历史》中,讲述隋唐的辉煌文化时,仅在七年级下册第29页的非正文部分提到了《日本书纪》中对唐朝的记载:“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该页脚注“法式,法度,法则。”这说明,该套教材还是承认唐朝是个有法之国,但是在正文中却没有提到关于唐律的内容。宋朝与明朝的法制基本上延续了唐律。笔者认为,虽然是封建王朝的法,可是作为中国辉煌历史的一部分,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没有此部分内容,专门教材《法律基础知识》也没提及,不能不说是法制教育内容的缺失。
2.《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仍须适当调整
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委员会审定的、人教版《法律基础知识》教科书中,囊括了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法律援助和救济等内容,是比较合理的。为了增加学生对法律的理解,书中举了不少案例,这是值得肯定的。笔者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也听到了学习法律的肯定呼声。然而,也有的学生反映说,书里的法律好像离他们很远。这一反馈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该书51页有一个案例:某商场以“偷一罚十”为由,对一顾客罚款2000元,说明商场的罚款是违法行为。而在我们的生活中,随着法在社会上的普及,商家也知道这样的罚款是违法的,这类事情已经很少发生了。书本所举案例中,一些案例的时间过于久远,有1992年的、1998年的、1999年等,无怪学生们会有这样的看法。由此可见,法制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教材仍有调整的空间。
3.法制教育课程的安排与专业师资的配备不足
校园内的法制教育课程,中学、中职院校大多只安排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期末采取非考试而采用考查的形式,学生的重视程度自然不够,所学的法律知识最后归于平静。
专业的师资配备不足也是一个问题。学校中的法制教育课由非专业教师充当的不在少数,这会导致教师对法律解释以及学生理解法律不够充分的后果。如“许霆案”、多宗“飑车案”中,当正面信息不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负面信息对学生们的影响是令人后怕的。
二、法制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之探讨
(一)理论探讨:“德法并举”,即提升“德、智、体”三好学生为“德、法、智、体”四好学生
未成年学生德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政治思想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这对学生的道德养成无疑是一种有效手段。然而,法律与道德毕竟是现代社会两大不同的规范体系。德育可以通过道德教化的力量,激发个体的内心需要,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而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来保障社会的秩序,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可以危害公共安全,不可以伤害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等,从外部规范人们的行为,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目的。在教育部2006年印发的《全国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通知中,明确规定“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因此,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既不可相互代替,更不可偏废,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应该“德法并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通过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牵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求知热情,塑定学生们成长的方向,教育学生成为“德、法、智、体”的四好学生。
(二)实践改革之探讨
1.法制课程的安排应与德育课程并行
目前,德育课程几乎贯穿了初中、高中、中职学校三年的学制生涯,而法制教育课程的安排明显少于德育课程,很多学校只安排了一个学期,或者把法制教育的内容零星地包含在德育课程之中。这是有失偏颇的。既然道德与法制教育并重,法制教育应该独立成为一门课程,并且应该与德育课程并行,而且要有连贯性,贯穿初、高中以及中职学校三年学制的始终,才能够真正实行“德、法、智、体”全面发展。
2.完善法制教育课程专业教师的配备
处理过校园内发生的学生打架事件的教师们,都会对学生这样的抵赖言辞感到气恼:“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啊,我是劝架的”,“我不知道啊,我一来就被打了”。笔者也曾针对这种“抵赖”情况,让学生们表达过他们的看法。有的学生这样说:“送他们去派出所吧,一去就老实了。”这样的回答虽然表明学生有点法律意识,但是学生气较浓,也表达出学生对法律的理解是非常肤浅的。
因此,在对未成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课中,不仅要学习法律的规定,笔者认为,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他们明白触犯法律底线之后的法律后果与法律责任,专业的教师可以做到这一点,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虽然在《解释》中,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然而在教育的背后,依然存在着少管所;对他人人身、财产造成伤害的,还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专业教师能够从实际出发,通过法制教育,充分阐述法律的权威性、震慑性、确定性,以及“不可为”的行为类型,形成法律在学生心目中的崇敬与信仰,这无疑有助于减少未成年学生的犯罪。
3.与时俱进,增加、调整法制教育课程的内容
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课程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未成年人自发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自觉地遵守法律,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因此,法制课程的内容要从未成年人身边的法律、法规学起,对未成年人有保护和教育意义的法律法规都可以作为法制课程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们学习有关中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关网络的法律知识等等。随着年纪的增长,再逐渐过渡到“三大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还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社会上出现的最新的、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案例来学习法律。当然,要注意分析、批判案件中对未成年人可能有消极影响的负面信息。
三、结语
由于未成年人犯罪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引发了笔者对未成年人校园德育、法制教育的思考,对法制教育的现状、理论、教材、师资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细微探讨。谨以此文,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法律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可能有些学生认为“只是违反一下学校纪律而已,没问题的,以后我就不违法了。”请你快点打消这个念头。因为现在一次小小的放松就很有可能驻成一次大错。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法治教育实践个人心得材料,提供参阅,欢迎你的阅读。
法治教育实践个人心得一
法律就是秩序,没有了法律,那么人类的生活就如同垃圾一样肮脏。《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就是法律赐予我们的武器,用来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使用这个武器来保护我们,给我们带来的将是严肃的惩罚!
据报道:去年7月至9月,安徽当涂县城几十家居民及企业单位被盗,每起盗窃案数额不大,但作案手段高明,案发现场几乎不留痕迹,搞得当地人心惶惶。办案人员奔波数月破案后发现,作案者竟是14个8至13岁的小女孩。其中的“大姐大”13岁,组织“团伙”入室盗窃,是其“心血来潮”的招数。每次作案由她安排,一个暑假,她一人就获取赃款近万元,还制定了开学后每周末偷一次的计划。令人瞠目的是,一些孩子的父母对孩子偷盗来的金银首饰等赃物竟坦然“笑纳”,不加追问。那些犯罪孩子的父母有的只是一昧的责怪孩子,却没有想过自己所犯下的一点点错,就有可能造成孩子的犯罪原因。还有的竟是对孩子所给的赃物不加追问,就坦然“笑纳”。促使孩子的犯罪数额越来越大。我们小学生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法律知识,如果知道了法律知识也就有可能不会犯罪,可就是因为缺乏法律知识,孩子所犯下的可能就是弥天大罪。就如同给自己色彩斑斓的生命,增添了一笔污黑的颜色。
法律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可能有些学生认为“只是违反一下学校纪律而已,没问题的,以后我就不违法了。”请你快点打消这个念头。因为现在一次小小的放松就很有可能驻成一次大错。我们作为学生,总是要离开校园,来到这个社会打拼。才真正的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好公民。所以就要从小培养我们的法律知识,预防犯罪。
总而言之,在履行自己的义务中也要保护好自己的权利。不能让别人来代替自己。
法治教育实践个人心得二
大家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没有严格的规定,就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新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已经实施了,新的《小学生守则》共有十条,这十条,作为小学生要人人会牢记,并且所有同学都要按照《小学生守则》的要求去做,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共有二十条,同样要学,并且要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争做讲文明、讲礼貌,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的好学生。
法制教育对于种子是阳光,对于树林是水,对于稻田是肥料……而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是走上到的殿堂的梯子。能让人该过自新。要是盗贼、人犯,从小接受过法制教育,有着满心道德,那他们还会成为罪犯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的涌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在渐渐地影响到了我们,我们变坏真是太容易了,网吧、游戏厅,你们可知道有多少人因你们而荒废学业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现在,便有许多的不良同学:有的同学爱打架或偷别人的钱财。小小的年纪,就粘上了许多恶习。走出校园,或早或晚,几乎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们最后走上这一步,并不是一步走成的,其实他们就是在你们这个阶段、你们这个年龄开始一步一步不听教育,渐渐变坏的。因此,这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来尽量减少甚至完全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大地苏醒,春风又绿。我们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自己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法治教育实践个人心得三
上星期上午,学校举办了“法制大会”,讲了许多有关青少年犯法的不良行为,从而教育我们作为一个中学生要懂得遵守学校的纪律,国家的法律,将来做一个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有用之人。遵守学校法则,是我们作为中学生必须遵守的原则。
我们的社会属于文明社会,可是却总有不少的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学校纪律,国家法律所不容忍的事情,如:抽烟,斗殴,喝酒等,偷窃,抢劫,害人等等,这些都是属于违法行为,这些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这些行为却会成为他们一生中无法抹灭的污点,会一生伴随着他们。
现在有许多不良青少年总是诱惑未成年人犯罪,如:吸毒,抢劫,偷窃等。当这些事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如:报警等,面对这些不良行为时,我们要理智的拒绝。远离这些不良行为,从而做一个遵守法律的好公民。我们在学校读书,要好好努力的学习,锁定自己读书的目标,不让自己对未来迷茫,将来在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
自“法制大会”后,我们要学会学法,守法,用法,创造文明的社会,从小事做起,从学校做起,形成一种文明的行为:思沉学习,目标,好好学习,将来做国家未来的栋梁。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作文2
法律就是秩序,没有了法律,那么人类的生活就如同垃圾一样肮脏。《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就是法律赐予我们的武器,用来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使用这个武器来保护我们,给我们带来的将是严肃的惩罚!
据报道:去年7月至9月,安徽当涂县城几十家居民及企业单位被盗,每起盗窃案数额不大,但作案手段高明,案发现场几乎不留痕迹,搞得当地人心惶惶。办案人员奔波数月破案后发现,作案者竟是14个8至13岁的小女孩。其中的“大姐大”13岁,组织“团伙”入室盗窃,是其“心血来潮”的招数。每次作案由她安排,一个暑假,她一人就获取赃款近万元,还制定了开学后每周末偷一次的计划。令人瞠目的是,一些孩子的父母对孩子偷盗来的金银首饰等赃物竟坦然“笑纳”,不加追问。那些犯罪孩子的父母有的只是一昧的责怪孩子,却没有想过自己所犯下的一点点错,就有可能造成孩子的犯罪原因。还有的竟是对孩子所给的赃物不加追问,就坦然“笑纳”。促使孩子的'犯罪数额越来越大。我们小学生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法律知识,如果知道了法律知识也就有可能不会犯罪,可就是因为缺乏法律知识,孩子所犯下的可能就是弥天大罪。就如同给自己色彩斑斓的生命,增添了一笔污黑的颜色。
法律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可能有些学生认为“只是违反一下学校纪律而已,没问题的,以后我就不违法了。”请你快点打消这个念头。因为现在一次小小的放松就很有可能驻成一次大错。我们作为学生,总是要离开校园,来到这个社会打拼。才真正的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好公民。所以就要从小培养我们的法律知识,预防犯罪。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是较为浅薄的。且在大部分教育机构当中,几乎所有的历史教学者,他们都普遍认为,法制教育与历史教学的内容是没有直接关联性的,所以,就法制教育而言,它的教学主体应当由班主任、政治教学者或者是学校各级领导来担任,而并非是他们。其次,由于我国现今仍处于发展阶段,且社会经济市场也才刚开始实现转型,使得我们现行的较为传统的道德标准以及社会、人生价值观,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产生了较大的冲突,再加上各大教育机构附近新增设了较多的游戏场所、酒吧、KTV以及网吧,导致学生在这种诱惑力极强的社会环境中,很难严于律己,进而做出违反法纪的事情。另一方面,在当今物质水平极高的生活条件之下,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了大范围的扩展,好奇心理也是越来越严重,虽然思维能力偏高,但其自控能力却较低,使得他们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没有经过详细的思虑,就迫切地去追求,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违法违纪的概率。而历史,由于它囊括了我国上下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及道德标准,且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道德教育不论是对一个人来说,还是对整个民族、社会或者是国家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作为学生循循善诱的历史导师,我们就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全面落实法制教育工作,让学生可以培养起良好的法制观,并让他们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能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做德、智、体、美兼具的优秀学生。
2探析历史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实践尝试
2.1合理确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当契合实际,满足法制教学的要求,同时还应当符合学校教学的宗旨,确保历史教学的目标能够在满足历史教学的基础之上,达到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以提高法制教育的效率及质量。而教学内容的规划,则应当以教学目标为主要依据,并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年龄层次、思维及学习能力、心理特点、成长状态或者是思想及个性特点,同时针对学生当前已经存在或者是将要出现的问题,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的主体,然后再根据主体的内容,编写出详细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学者还应当认真研读现行的法制教材,并联系实际生活,结合历史知识,选择最适合中学生进行学习的法制案例,将历史、生活以及法制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在最大限度之内,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2.2高效利用课本知识,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
课本上的知识是我国教育部门依照时展的趋势,并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标准,经过千挑万选,才编纂而成的,它囊括的内容,除了基础的概念性知识以外,还有一些较为深入的,但又容易让学生理解的重点知识。所以,从客观上来讲,课本知识是最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因此,教学者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应当高效地利用课本知识,直接性的将与法制有关的内容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之中,这样,也能够起到让学生学习并了解到法律知识的作用,比如:当在教授“罗马法”这一章节的内容之时,教学者就可以向学生作出进一步的强调:“该法则不仅从本质上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还大大提高了基层民众在社会上的地位,可见,不论是对统治者来说,还是对基层百姓来说,法律法规都是极其重要的。”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能够培养起法制观念。我国所制定的法律,如:“选举法”、“专利法”以及“义务制教育法”等,它们不仅保障了基层百姓的权益,还让百姓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所以,教学者在教授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学生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自主的认识与了解,然后教学者再通过实际的举例,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掌握这些法律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2.3增设课外活动,提高教学活跃度
良好、活跃的教学氛围,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教学者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说教式”的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增设课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进行高效的学习,例如:带领学生看一次法制电影、开展法制知识比赛、制作法制视频、编辑历史性法制教育手抄报、开展交流及探讨会议以及演讲比赛等。如此一来,学生便会在亲身实践的整个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法律知识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树立起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进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3结束语
一、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
全年将“七五”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初即成立了以市志办普法教育领导小组,由办公室负责普法具体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普法教育工作不少于2次,加大工作督促检查力度,并纳入目标管理,真正起到了组织领导和检查督促作用,切实加强了对全办普法宣传工作的领导,为普法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全年内一是按照我办七五普法规划和实施意见,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使全体干部充分认识到普法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自觉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深入开展以《宪法》、新修订的《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准备了相关普法书籍,供全体干部学习使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做遵守法律法规的模范,全年利用每周星期二集中学习时间,坚持每月学习不少于1天,半年保证普法时间不少于20小时。二是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和业务知识,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积极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和组织全办人员法制和业务学习,通过普法教育,使全体干部了解与业务工作、生活等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增强公民权利义务观念,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三是结合走基层和群众工作,深系群众开展“爱国、团结、感恩、守法”活动,认真宣讲相关法律知识。
关键词:字;词;故事;法制教育
当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正在全国各地各类学校展开。笔者作为语文教师,就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谈谈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自觉做到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活动之中,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前几年的教学大纲把教学目的与要求分为思想品德教育和基础知识教学两大部分。新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肩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使命。怎样把今天的学生培育成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语文是一门源于生活而又反映生活的学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发现这一学科如果在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法制教育,无论是从篇章、一个点乃至一个字,只要抓准渗透时机,往往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一个看似极其简单的“大”字,就大有文章可作。在教学“大”字时,先引导学生认识“人”字,再引导学生讨论“人”要怎样才能变“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这“一”相当于一定的约束,“人”只有自觉接受一定的约束(包括尊敬父母、团结同学、遵纪守法等)他才算长“大”。让学生从小就能知道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用规章制度约束自己,从小树立法制意识。在教学“囚”“牢”字时,先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字形字意,再引导讨论一个人为什么会成“囚”,会坐“牢”,通过对这两个字前因后果的讨论,教育他们自觉遵纪守法,行事要以法律为准绳。在教学“以毒攻毒、以恶制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等成语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对一些词语的理解也应发生相应变化。试想如果你挑动两派坏人互斗,其结果你是一定要负法律责任的。你用别人对付你的方法对付别人,如果别人打伤你的眼,打掉你的牙,你也把他的眼打伤,把他的牙打掉,那么你就违法甚至犯罪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向司法机关举报恶人让法律去制裁他,向司法机关起述打伤你的眼、打掉你的牙的人,让他赔偿你身体所受的伤害及经济精神损失。这样的渗透,对小学高年级、初高中的学生极其有用,让正处于意气风发、睚眦必报年龄段的孩子们懂得冲动要带来惩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让学生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教学《西门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当看到西门豹命令卫士把巫婆官绅扔下漳河,看到强占民女横行霸道的郑屠被正义的鲁达三拳打得脑浆涂地一命呜呼时,真是大快人心,令人拍手称快。这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事件发生在法制不健全的封建社会。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完善,惩处罪犯只能由司法机关审判执行,任何人未经法律审判而置别人于死地都属犯罪行为,都必须受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