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平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50
【摘 要】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的方法在临床上可以保证呼吸系统的不同作用,合理的雾化吸入临床操作手法,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可以加深药物浓度的病灶针对性治疗,保证安全性高,毒副作用低的良好雾化效果,本文将针对临床中雾化吸入药物治疗的相关呼吸类系统疾病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比较氧气压入式雾化、超雾化控制压缩控制治疗的方式和相关作用,从而分析未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方法,从而加深医生研究工作者与患者对于雾化吸入方法治疗的研究性,保证相关系统的有效治疗过程,提高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雾化吸入; 呼吸系统; 临床
雾化吸入的临床治疗方法是较好的采用药物化痰、消炎的方法治疗呼吸类系统疾病的方法。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可以通过简单的仪器直接将药物送达病灶,从而提高治疗病灶药物接触性浓度,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低药物对于其他机体病灶的毒副租用。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液有针对性的治疗与患处,效果较为明显,局部性的药物浓度增高处理,可以避免全身性激素反应,治疗患者只需要被动的接收,完成药物的治疗效果,从而加深药物的有效性治疗和控制。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法已经普遍的使用于各类的呼吸类系统疾病中,越来越多的呼吸类问题治疗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来完成。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每种雾化吸入的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确定,本文将针对三种常用的临床雾化吸入方法进行介绍,从而认识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从而加深医学领域关于更好的雾化治疗方法的研究。
1 雾化吸入的常用临床呼吸系统治疗方法
1.1 超声式雾化治疗临床呼吸系统
超声式雾化治疗的方法通过应用超声波的能力,将相关治疗药物以细微的方法由呼吸道吸入体内,从而达到患者病灶,从而完成治疗的目的。超声式雾化吸入具有雾化量可以调节,雾化滴的比例均匀,在雾化过程中可以产生一定的热量,从而加湿和加温深,提高雾化通气的功能效果,有效的控制支气管相关炎症,从而更好地完成超声式液体游离入体内病灶,从而空气离子的相关作用。由于超声雾化过程中会造成药物鼻咽腔内的沉积,从而可能破坏药物的结构,影响雾化过程产生的热量,降低药物到达病灶的浓度。因此,控制超声雾化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雾化过程,从而逐步的保证药物浓度完成临床呼吸系统的有效治疗。其作用在于可以加强咽喉炎症、气管炎症、支气管炎症、毛细血管炎症以及肺炎等慢性类的呼吸系统的治疗和控制,从而有效的完成相关呼吸系统产生慢性肺心病、肺结核等疾病问题的治疗和控制。
1.2 氧化雾化吸入治疗临床呼吸系统
氧化式雾化吸入的方法通过药液在氧气的气流变化中逐渐形成雾化状态,让患者通过呼吸道吸入的一种治疗方法,将细微的药液转变成气雾形态随氧气吸入呼吸道,从而达到控制患者的治疗效果的目的。氧化式雾化的优点是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可以对雾化量的大小、均匀程度进行系统的有效性调节,药液可以随着患者的呼吸道直至支气管患处和肺泡中,从而达到消炎病灶、镇咳祛痰、消除支气管痉挛情况,改变整体通气的功能效果的目标。氧气雾化吸入以氧气为主要的气源,氧气流量可以控制呼吸道接触药物浓度的情况,从而保证呼吸道对于病灶感染情况的有效性治疗,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方式需要保证雾化的药液浓度较高,相对的分析颗粒较小,从而有效的控制化痰效果,不易发生因患者的呼吸道刺激造成呛咳的反应,这种操作方式较为简便,患者对于这种雾化方式易于接受,没有副作用,得到临床反馈的较好评价。
1.3 空气压缩雾化治疗临床呼吸系统
空气压缩雾化的治疗方式是通过对压缩空气的方式加强药液的雾化效果,从而得到充分的吸收。压缩后的雾化的分子极小,患者不需要费力就可以容易的完成药物的进入,从而使雾化液进入,仪器控制雾化和吸收的效果,从而提高药效。临床上常用的空气压缩雾化仪器较为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方便患者随身携带,保证要口腔、咽喉部位药物的整体沉积面积,降低药物的副作用,保证雾化药物颗粒的大小程度均匀,保证对病症的效果。空气雾化压缩的吸收效果持续时间较长,效果较为显著,副作用较小,现被广泛的应用于儿童的呼吸道治疗中。空气压缩雾化的方法可以保证治疗效果的直接,全面,副作用小,比口服药物的效果快,与超声雾化方式相比更易于儿童接收与配合治疗。
2 雾化治疗呼吸系统相关问题的临床未来发展
雾化治疗呼吸系统的相关问题会为治疗呼吸系统的相关疾病有良好的效果。例如,诱导性痰检,支气管镜像检查、辅肺心病的右心衰竭检查,急性的哮喘病症的治疗等。采用雾化的方式加强相关病症的有效控制和良好治疗,加强对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呼吸系统的临床研究中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改变了原有的给药方式,通过直观合理的方式完成药物控制,操作简单,副作用低,对于慢性肺心病疾病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从而完成雾化系统的相关治疗方法。未来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将在医疗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 赫考维茨著, 海涌等译. 呼吸系统[M]. 山东: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901:25-112.
1 资料与方法
1. 1 硬件与网络组 成本科室使用的是基于馈线方式的无线网络。
1. 2 患者身份的确认 当患者入院后首先打印住院号, 作为身份ID。护士进行治疗前, 使用PDA对患者腕带扫描, 以识别、确认患者身份。通过无线工作站可查询患者信息, 包括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入科时间、诊断、主治医师、医嘱、费用等信息。随时可获得患者的信息, 方便查询以及统计。
1. 3 采集生命体征 按照心内科护理级别要求巡视病房时, 护士通过手持终端(PDA或平板电脑上), 在本院自主研发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实时记录采集到的数据, 生成体温单, 生命体征观察单, 护理记录单等护理表单记录, 并将其存入中心服务器中, 最终实现数据在HIS系统中的共享。系统还会将生命体征数据描绘成体温单, 对异常数据予以提示。以方便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采取对应治疗措施。
1. 4 出入量处理 对于心内科心功能不全患者, PDA可设置体重、入量、尿量、呕吐物, 大便量等出入量项目录入。当再次录入原项目时, 只需要在“项目名称”中选择该项目即可。能自动累加各项数据, 并记录24 h出入量结果, 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1. 5 通过PDA扫描患者腕带和输液袋上的条形码, 医嘱执行与查询系统即可按照临床路径的要求对医嘱进智能分类, 系统自动显示当前班次需要执行的医嘱及执行时间, 并可实现对新医嘱进行实时提醒, 护士可以在PDA上对医嘱进行提取, 在进行医嘱校对后通过点击相关医嘱, 就可完成该医嘱的执行, 生成医嘱的实际执行人和精确的执行时间, 同时将医嘱执行时间和执行人等相关信息直接保存到数据库中, 护士长可在系统中对医嘱的执行情况、各种护理记录单的完成情况进行查询, 使护理工作程序更为清晰明了, 也起到了更好的监督效果[2]。
1. 6 扫描样本条码 护士抽血前, 先用PDA扫描患者腕带, 系统会提示核对患者身份和医嘱, 并根据系统预设值提醒本次检查所需的试管, 扫描条码后, 系统自动对试管与患者信息进行核对, 核对无误后即可进行采血, 避免床旁标本错误情况发生。
1. 7 耗材及费用的优化点击耗材对话框, 选择相应的耗材名称、规格, 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就可以即时录入, 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 有效避免遗漏。系统能够提供患者详细费用清单, 有利于在通知患者缴纳治疗费用向患者进行解释。在移动护士工作站中实行确认医嘱执行后再收费, 避免医嘱未执行而已收费情况的发生。
2 效果与分析
2. 1 条形码技术的采用有效减少护理差错。日常护理工作的工作量大, 护士的数量有限, 劳动强度较高, 查对过程稍有疏忽, 则有可能出错, 影响工作的安全开展。移动护理信息系统通过条形码技术, 在各项操作进行前, 对患者信息和医嘱、药品、耗材等的条形码标识进行计算机智能核对, 避免了人工核对的疏漏, 保证了核查效果及诊疗行为的准确性。同时系统提供了动态、有效的医嘱提醒功能, 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医嘱的实时、有效执行, 避免了医嘱执行中的遗漏, 更好的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3]。
2. 2 提高工作效率移动护士工作站能减少重复劳动, 优化工作流程, 将护士从大量的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 有更多时间为患者服务, 同时, 通过系统的监督和提醒功能, 保证了护理记录的准确性, 及时性, 最终促进护理质量、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的不断提高。
2. 3 增强医护配合, 提高患者满意度 PDA实时显示医嘱, 清晰明了, 减少了医护语言沟通中的信息传递失误。能即时提取患者状态, 提醒责任护士, 有效地为患者提供治疗与服务, 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改善医护工作配合。
2. 4 减少护理差错, 加强质量控制, 移动护士工作站深入到医疗护理过程的每个环节, 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控制。增加了护理管理的深度。加大了护士长对整个护理过程的监控及管理, 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各环节的问题, 采取相应的措施。
2. 5 管理创新, 数据化的管理资料, 可以有效的对个人、科室、全院护理工作予以绩效考评。护理管理科学化、正规化。减少人力资源投入, 提高了工作效率, 改善医院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力系统 接地保护 作用 连接
接地在电力系统中是用来保护电力、电子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通常情况下,根据不同的保护对象,一般将接地分为工作接地、系统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等。就这几种接地形式来讲,从目的上来说是没有什么多大区别的,都是通过接地导体将过电压产生的过电流由接地装置导入大地,实现保护的根本目的。如今在接地上要求都比较严格,必须形成一张严密的网,将所有的被保护对象都挂在这个安全的接地网上。但是,不同的接地都需要从接地装置处的等电位点连接。
一、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主要是通过接地网将雷电产生的雷击电流引入大地,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及电力系统的作用。避雷方式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避雷针接地,二是采用法拉第笼方式接地。两种不同的防雷模式,在防雷原理上有显著的区别。避雷针的原理是空中拦截闪电,使雷电通过自身放电,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至于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它是从地面算起的,并以避雷针高度为滚球半径的弧线下的面积。对于法拉第笼,它认为避雷针的范围很小,且在避雷针保护的空间内还有电磁感应作用。避雷针附近是强的电磁感应区,有很大的电位梯度,其周围有陡的跨步电压存在。在这一范围内,人们踏进就有生命危险。鉴于这种种观点,现在的防雷接地系统中,一般都以法拉第笼占为主要地位。
相关实验和资料表明:若一个封闭的金属壳体是全屏蔽的,在雷电流通过时,它是沿着壳体的外表面流入大地的,而在壳体的内部,则没有感应电动势及磁通,也就是说雷电流没有对内部的设备产生干扰效应。而法拉第笼下部的环状接地环、等电位均压网,人在此等电位环境中被雷击的危险也都避免了。
二、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是当前低压电力网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通常有两种做法:接地保护和接零保护。将设备与用电装置的中性点、外壳或支架与接地装置,用导体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则是电气安全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即通常所说的接地。将电气设备和用电装置的金属外壳与系统零线相接,则称作接零。对用电设备、金属结构及电子等设备采取的接地保护措施,则是主要安全保护接地方式。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电器设备漏电、线路破损或绝缘老化漏电等漏电事故造成的伤害。通过接地导体,将可能产生的线路漏电、设备漏电及电磁感应、静电感应等产生的过电压,通过接地回路而导入大地,避免设备的损坏和保证人身的安全。有了接地保护,可以将漏电电流迅速导入地下,也就是说要求所有的用电设备、钢结构及电子、仪表设备都要与接地网可靠连接。简单的说,在电力系统中,接地和接零的目的:一是为了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例如工作性接地);二是为了人身和设备安全(如保护性接地和接零)。就接地的性质分:有重复接地、防雷接地和静电屏蔽接地等,其作用就是上述两种。不同的供电系统,接地也有不同的选择。两种不同的保护方式使用的客观环境也不同,必须选择得当。不然会影响对设备及人身的保护性能,还会影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不同供电方式所要求的接地系统也有区别,其保护措施也不一样。
接零保护与接地保护有所不同。集中体现在如下三点:①保护原理不同。接地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的泄露电流,使其不超过某一安全范围,一旦超过某一整定值保护器就能自动切断电源;而接零保护的原理则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在绝缘损坏后碰壳形成单相金属性短路时,利用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②适用范围不同。根据负荷分布、负荷密度和负荷性质等相关因素,来选择TT系统或TN系统(TN系统又可分为TN-C、TN-C-S、TN-S三种)接地系统。国家现行的低压公用配电网络,通常采用的是TT或TN-C系统,实行单相、三相混合供电方式。即三相四线制380/220V配电,同时向照明负载和动力负载供电。③线路结构不同。接地保护系统只有相线和地线,而三相动力负荷可以不需要中性线,只要确保设备良好接地就行了,系统中的中性线除电源中性点接地外,不得再有接地连接;接零保护系统要求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确保保护中性线的存在,必要时还可以将保护中性线与接零保护线分开架设,同时还要求系统中的保护中性线必须具有多处重复接地,以确保接地良好。
三、中性点接地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中,当发生单相对地时,则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可能升高为 倍的相电压(即成为线电压)。由于电容的倍压效益,接地点的间歇性电弧可能在电网中引起更高的过电压,使非故障相的绝缘薄弱点而被击穿,以致造成两相短路。尤其是电缆线路,这会因电弧发热得不到及时地散发而发生爆炸。而对于一些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漏电时,因为没有泄露回路,或者回路中的电阻过大,而设备仍可以正常运行,其原因是接地电流很小,问题不容易暴露。而当漏电电流一旦与接地良好的金属连接,就有火花放电等现象发生,系统也就出现了工作不正常的现象。因此,对于这些小电流接地系统来说,发生单相漏电时,不允许长时间运行,应尽快查出漏电部位,处理掉,并及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中性点接地的供电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点与供电设备接地点之间就会形成回路。其接地电流很大的,这种系统被称做大电流接地系统。两个接地点的阻值越小,接地电流就越大。因此,对于中性点接地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方式下应做到如下三点:①所有的用电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都必须采用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②在三相四线制的同一低压配电系统中,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不得混用(即一部分采用保护接零,而另一部分采用保护接地)。但是,在同一台设备上同时采用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则是允许的,因为其安全效果更好;③要求中性线必须重复接地。在中性线断开的情况下,接零设备外壳上都带有220V的对地电压,这是绝不允许的,是不安全的。
四、结束语
在设计及现场施工过程中,掌握了电力系统接地理论及体系,实现彻底的接地保护,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安装要把握好两点:一是接地装置的安装。必须确保接地阻值在设计范围之内,具备安全、可靠的优点,且需要通过定期的测量,以确定接地的可靠性;二是引下线及接闪器,设备、金属结构和用电装置壳体等,要与接地网正确、可靠连接。一点疏忽就可能对设备和人身的接地保护安全带来隐患。通常所有的接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一张严密的网。而各种设备与其连接的点不同,也有区别。若所有的接地都连接在一起,而选择仪表接地时想就近,假如选择了一根防雷引下线作为仪表系统接地的引入点,那么在发生雷击过电流时,就有可能因大的雷击过电流及强的电磁感应对仪表设备及PLC等一些接地要求很严格的精密设备造成损坏。因此,接地连接需要按设计及规范施工,区别对待。通常对单个建筑物,从接地极、接地网(底下暗敷部分)到等电位接地板,需要将接地网引上点都接到此点,再由此点往各个设备及需要接地保护的部位连接。这样能避免电器漏电或雷击过电流给人造成伤害,也能避免给其他设备造成的损坏。漏电流直接由接地线通过等电位接地板对地放电,这样就达到了接地保护的目的,保障了接地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2]席时迭.电工技术(第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陈小虎.工厂供电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管理沟通;护理质量提高
近些年来,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工作也越显重要,高质量的护理对病患的恢复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而随着医疗市场化,医院企业化时期的到来,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不断地被引进医院的管理中。管理沟通就是其中的一种。管理学家巴纳德说:“沟通是将群体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来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手段”。因此也可以说,它是在管理的行为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者群体之间交流信息,分享情感的一个过程。
1资料与对象
1.1本院护理工作岗位有:咨询台、注射室、输液室、急诊室、专科等。共有护理人员58人,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2.6岁。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32人,中专学历12人,令有在读本科4人,在读专科5人。主管护士25人。
1.2随机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00名为调查对象,其中男100名,女100名,年龄20~7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名,高中及以30名,文盲20名,职业:机关事业干部70名,企业办公白领40,企业生产蓝领30名。
2管理沟通方法
2.1提高管理沟通的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护理人员的重要素质之一,也是衡量护理管理者水平的重要标志。它与生产效率和组织的凝聚力密切相关,能所以作为一个护理管理者应不断提高沟通技巧,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协调好方方面面关系,保证护理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2.2提高沟通能力。加强护理管理者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护理服务活动的有效性,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沟通能力要全方位的提高,无论是与护理人员还是和病患之间的沟通,都要做到、做好。
2.3提高信任度。护理管理者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产生于彼此信任基础上,护理管理者是否为下属所信任,信任程度如何,对改善沟通有重要影响。
2.4学会倾听和讲述。倾听是一种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倾听是理解、尊重和接纳。管理者要学会倾听护理人员的心声,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与病人的沟通语言。要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注意语言的规范性、情感性和道德性,在与病患的交流中尽量使用能听病患和病患家属能听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言语所表达的内容要通俗易懂。
2.5完善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管理沟通的重要部分,合理的考核内容,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方式是提高整个护理团队工作积极性的极好手段。考核应该偏向正向激励,如多设奖励性考核内容,并就考核内容和方法向护理人员征求意见。如果说倾听是对护理人员精神上的支持,那么完善的绩效考核就是从实际利益上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的工作。
2.6进行多形式的医疗健康知识的宣传。如墙上贴上常用的急救方法图片;大厅里播放医疗科普片;发放三高等常见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手册等。
2.7建立病人投诉渠道。服务总台设立投诉处, 公布投诉电话, 要求每例投诉都进行落实和回复;在大厅设置病人意见箱, 每月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床号、电话;满意程度:含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主要问题与要求;意见及建议;调查日期等,满意调查表作为医护人员工作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对病人的提出的问题要求和意见建议, 认真核实和考虑合理性,制订处置和整改措施。
2.8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对调查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3结果
统计本院护理人员对管理科室的满意度,由82%增长至96%。随机调查就诊患者200名,进行问卷调查,对管理沟通实施前后病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统筹计算,满意度由75%上升至92%。前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病患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汇总调查表
注:*p
4讨论
良好的、有效的沟通无论是对病患,还是护理人员,亦或是对护理管理人员都非常重要,它可以顺利快速地推进工作进度。获得对方的支持与了解,共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有资料表明,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其实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用于交流和沟通的。对于护理管理人员来说,只有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逐步形成在护理管理过程中面对纵向、横向等任何角色,都能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好地提高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 方秀琴.护患沟通艺术与构建融洽和谐医患关系的探索[J].护理研究,2006,20(IOA):2609.
[2] 贾守梅,袁训初.社区护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62-71
[3] 邹树丘.应用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提高护理质量的体会[J].天津护理,2OOO,8(6):293―294
关键词:继电保护;电力系统;作用;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电力开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通过电力才能够完成,因此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就逐渐凸显出来,它能够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迅速解决故障,降低由电力系统故障带来的损失,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切断电源,保证整个电力系统在一个平稳、安全的环境下运行。当前科技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开始被运用,这无疑为继电保护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国家应该注重这一方面的研究,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以此来促进我国经济、科技的向前发展。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
继电保护可以对电力系统的一系列异常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与正常运行。我国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初才正式开始,晚于西方各国。微机继电保护是我国一直以来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研究方向,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注重对电力系统以及继电保护的研究,而且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引入了计算机,在1984年以计算机作为依托建立了微机继电保护,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一技术在我国已经日趋成熟。目前,电力系统在我们的生产与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电力系统的保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看重继电保护,要了解它、发展它,让它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我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2.1 保护电力系统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行
整个电力系统由其中的各个部分构成,它们共同发挥作用,让电力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为广大居民、政府机构以及企业提供电量,让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正常的运行,可是一旦其中一个部分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引发“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整个电力行业造成不良影响。继电保护存在于电力系统中的各个部件之中,一旦某个部件发生了问题,那么继电保护就会第一时间察觉到,对该部件进行跳闸处理,减少因故障对供电带来的影响,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降低出现问题部件的自身损坏,把因为部件故障而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2.2 提示电力系统中存在的特殊情况
电力系统存在于各种电气设备中,而电气设备又由多个部件、多个系统组成,如果整个电气设备在工作中出现了特殊情况,那么继电保护会根据设备的自身条件以及设备的异常状态对设备使用者进行提示,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并且让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对该设备的特殊情况进行处理,继电保护也可以自行发挥作用,对出现问题的部分进行处置,如果那些部件的继续运行会对整个电气设备造成影响,那么继电保护会将它进行切除处理,以此来避免电气设备遭到进一步损害,保证电力系统以及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不影响人民、政府以及企业的正常生活与工作。
2.3 监控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
很多工作人员与普通民众都对继电保护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它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处理电力系统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且能够给人做出提示等方面,但是实际上,继电保护还存在着一个作用就是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在过去进行的继电保护不仅工作步骤繁杂,还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对于一些偏僻地区的电力系统,需要工作人员全天在那里工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进行处理,如果处理不及时那么就可能导致相关电力系统的故障,让这一地区出现停电等状况,对该地区人民的正常生活与生产造成不良影响。但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应用,继电保护可以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一旦出现事故可以及时做出处理与调整,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平稳\行以及人民的生活与生产,节省因为继电保护而使用的人力物力。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
3.1 计算机化发展趋势
计算机正在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正常的生产中也需要运用到计算机对一系列事件进行处理,科技正在不断向前发展,电力系统也正在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对继电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与以往相比,当前的继电保护需要能够容纳更多的数据信息以及故障信息,对任何故障都能够做出正确的处理,并且能够以互联网作为基础和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交流,实现数据、故障等方面信息的共享。计算机自身具有强大的储存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满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要求,同样也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可能。
3.2 网络化发展趋势
网络化发展趋势是以计算机化发展趋势作为基础的,网络需要依靠计算机来体现,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信息的传输与通讯,以此来实现数据、故障等信息的共享,利用网络进行对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是一种新型的继电保护形式,它能够对继电保护的性能进行提高,也是目前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利用网络的特性建立一个个分站,分站之间彼此连接、加强联系,可以直接对电力系统进行保护,也可根据形势形成另一个继电保护系统,加强对整个电力系统的保护。
3.3 智能化发展趋势
智能化发展趋势同样以计算机发展作为基础,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被大规模应用,带动了许多技术向着更高的方向去发展,电力系统以及其相关的继电保护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让它朝着新的方向去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进化规划、遗传算法以及神经网络等方面的技术都在被应用于现代的电力系统中,这也为继电保护增加了新的发展内容,继电保护也会因此具有新的功能,能够完成更多方面的工作,为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更多保护工作。
3.4 一体化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用电量也在逐年增加,这无疑对电力系统以及继电保护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技术要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一体化发展趋势是以计算机化发展趋势与网络化发展趋势作为基础的,依靠计算机和网络设置终端,这一终端需要能够对相关资源进行共享,并且对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处理,管理整个电力系统。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本质是将整个电力系统的保护、控制和其他计算机的通信等方面结为一体,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之间的限制,只要电力系统出现问题,那么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工作都将启动,整个系统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人民的正常用电而服务,将会为未来的电力工作带来新的形式。
4 结束语
我国国民用电量在不断增多,用电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电力系统的保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要,继电保护一直以来都很好地保护着我国的电力系统,即使是今天仍旧发挥着它自身的功能,面对着当前的科技发展,应该为它制定相应的发展趋势,为其增添新的内容,让它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电力系统、我国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4(6):92-93.
【摘要】目的 探讨护患沟通在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树立良好印象、主动了解,主动帮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适中的语速以及善于利用非语言沟通技巧等多种形式进行护患沟通。结果 门诊导诊护理人员服务理念明显转变,患者对门诊导诊服务满意度大大提升。结论 加强门诊护患沟通,是做好门诊导诊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护患沟通;门诊导诊应用
门诊是接待患者完成治疗和急诊处理的第一线,具有人流量大,候诊时间长的特点[1]。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医疗模式的转变,为了更好的协助病人及时就诊,满足患者就诊需求,大多数医院都增设了门诊导诊护士。导诊工作中导诊护士除了要热情为病人服务外,还要学会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以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本文将对如何加强门诊导诊护理工作的护患沟通做一讨论。
1 护患沟通的必要性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它适应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2],护患沟通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护患沟通不足,就会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既影响病人康复,又影响护士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
2 护患沟通的要点
2.1 树立良好印象
护士的仪表装饰要适度、得当,体现出白衣天使的形象美;举止行为可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因此,护士要举止端庄,精神饱满,符合护士职业的要求。这样就会在没有进行语言交流之前就给病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赢得患者的信任,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2.2 主动了解,主动帮助
患者初到医院,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对自身病情不了解,大多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大部分患者都希望在专业人士的指引下,了解自己病情属于哪科范围,挂哪科号,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找到好医生看病。基于这种共性心理,导诊护士应亲切微笑地主动接触患者,并对患者用“您好,请坐”等礼貌用语,主动询问患者病情,主动了解、帮助患者,根据患者提供的信息,初步判断患者的病种,介绍主治医生情况,并主动为其指引下一站就诊去向,如在几楼化验、超声检查、交费等,这样会减少患者及家属初来医院的茫然,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2.3 语言要通俗易懂,语速要适中
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语言要通俗易懂,避免医学术语,医学术语的专业性会使很多患者听不懂,特别是对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3]。同时,护士与病人说话时要采用中等语速,语速过快声调过高会被误认为不耐烦、无同情心,而过慢过低则被认为不重视病人。当感到患者没有听懂时,要适当重复谈话内容,对老年患者,因其听力下降,因此要稍微放大声调,而与正常人说话时,声音要亲切柔和,如果病人的提问自己也不太清楚时不要生硬地说“不知道”,应换成“我也不太清楚,待我问清后再告诉您”,以赢得病人的好感和信任。
2.4 与患者沟通要有同情心
相关调查证明,护士对患者是否有同情心,是患者是否愿意和护士沟通的关键[4]。患者及家属是心理弱势群体,他们的情绪波动要大于正常健康人,因此他们对医护人员的表现特别敏感。对于护士来说,患者有病痛是正常的事,因此很容易忽视对患者的情感“移入”,缺乏必要的同情心,而这很容易被病人感知,从而影响沟通效果。
因此,门诊导诊护士应给予患者同情心,表现出诚恳的态度,让患者感到护士是真心想帮助他的。同时还要体谅患者,当其因情绪不稳与护士发生口角时,护士要将心比心,用美好关怀的语言劝慰患者,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刺激,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2.4 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
2.4.1 通过面部表情沟通
面部表情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生理性表露,相关心理学调查显示,友善的面部表情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保持微笑要比喋喋不休更能得到患者的信任[5]。因此,导诊护士应善于应用面部表情与患者交流,同时也要细心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
2.4.2 通过手势沟通
手势是非语言沟通中的重要方式,表达的信息也较多,手势在门诊导诊中应用广泛,导诊护士在应用手势时要注意应用的礼貌,同时了解手势因国家、民族的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因此要慎用于外宾。
2.4.3 认真倾听
认真倾听是护士关注和尊重患者的表现,与患者交谈时,如果不善于倾听或者心不在焉的倾听,都会影响护理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倾听时,护士应集中注意力,距离适当,姿势自然,目光要平视对方的双眼,不打断病人说话,倾听对方所谈内容,甚至要听出谈话的弦外之音,并伴有点头或手势动作,给予患者安慰和关怀。
倾听不只是听病人的询问,还要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等非语言行为,真正理解病人所表达的内容,如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与患者保持眼神交流,检验自己的交流方式是否被患者所接受,从对方的回避视线和瞬间的目光接触等来判断对方的心理状态[6],体会病人的真实感受。
3 小结
门诊护患关系是一种短暂而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导诊人员是护患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导诊护士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有效的与患者沟通是做好门诊导诊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门诊导诊护士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良好形象,掌握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心态,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有效缩短导护患之间的距离,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补充了“以人为本,以疾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林伟,于淑玲,王秀菊.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分导诊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1):88.
[2] 黄建平,黄叶莉,刁丽华.现代护士实用礼仪[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3] 王慧.护士与病人沟通所必备条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3):289-290.
[4] 盖丽梅,王傻.浅谈影响护患交流的几点要素[J].医学立异研究,2006,2(2):49.
【关键词】 阿魏酸钠; 保护作用
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商品名当归素),是阿魏酸FA(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的钠盐。FA普遍存在于当归、川芎、蜂胶、酸枣仁等中药材中,属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1,2],但在空气中不稳定,临床常用其钠盐SF,由于该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有明确的药理活性。尤其近年来,SF在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并颇受重视,现就SF对神经系统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SF对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3]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B(IL-1B)、S100蛋白是体内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S100蛋白能敏感反映神经细胞受损程度,而阿魏酸钠能明显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B(IL-1B)等的升高,表明它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而发挥防治骨髓损伤的作用,从而有效防止脊髓神经元被破坏,维护缺血区域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阿魏酸钠对兴奋性氨基酸损伤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4]
谷氨酸是脑内兴奋性突触的主要神经递质之一,文献报道中,通过在培养神经细胞中加入谷氨酸后使Ca2+水平明显升高及反映神经细胞受损程度的LDH大量释放,证实了谷氨酸对神经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在细胞培养液中预先加入阿魏酸钠,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谷氨酸所引起的Ca2+升高及神经细胞LDH释放量显著下降,并使神经细胞死亡率明显下降,由此说明阿魏酸钠对神经系统谷氨酸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由于细胞内超载可进一步造成磷脂酶A、一氧化氮合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等钙依赖性酶类激活,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产生直接损伤并最终激活细胞凋亡途径。而阿魏酸钠具有较强抗氧化作用及清除自由基能力,因此,阿魏酸钠的这种神经保护作用与多重抗氧化机制有关。
3 阿魏酸钠对β-淀粉样蛋白25-35诱导的体外培养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5]
文献研究中通过观察大鼠胎鼠大脑皮层给药前后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MTT比色实验检测神经细胞活性及依据LDH漏出率来检测神经细胞受损程度等方法证明了阿魏酸钠能剂量依赖性地对抗25-35诱导的体外培养神经细胞损伤。研究表明25-35是一种氧化剂,其神经毒性作用是由自由基介导的,导致细胞内钙超载,激活炎症相关酶,并耗竭体内抗氧剂,加剧其在体内蓄积,最终导致细胞的损伤或死亡,而阿魏酸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对抗ROS引起的膜脂质过氧化,减少超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从而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4 阿魏酸钠对大鼠脑微血管跨膜电阻的影响而发挥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6]
文献[7]通过用微电极插入微血管腔内记录跨脑软膜微血管内皮电阻的方法,观察表明加入组胺后,组胺能引起脑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跨内皮电阻快速下降,而阿魏酸钠能减轻因组胺引起的大鼠大脑表面跨毛细血管电阻下降,抑制通透性增加,从而促进炎症脑水肿和脑缺血症状的改善,发挥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5 阿魏酸钠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8]
利用大脑中动脉阻塞造成大鼠脑梗死模型,证实阿魏酸钠可减弱脑缺血后的突触后致密物质PSD-95活化而明显减少大脑梗死面积,显著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研究[9]认为PSD参与早期缺血引起的改变,这些改变导致神经元死亡,而PSD-95是PSD的一个主要蛋白成分,缺血会引起缺血区域的PSD-95蛋白产生明显增加,这包括突触后细胞Ca2+改变,去磷酸化反应、蛋白酶激活、氧化反应和其他改变等。这均有助于神经细胞兴奋性增加而导致细胞死亡。而上述研究证明了阿魏酸钠通过减弱PSD-95活化,减弱它在缺血皮质和纹状体中的活化,从而降低细胞兴奋性,减少大脑梗死面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这可能与阿魏酸钠的药理作用有关,包括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减轻脂质过氧化,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抗炎等。
6 阿魏酸钠通过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10]
脑缺血时神经细胞凋亡受基因调控[11],已知相关基因有bcl-2、p53、c-f等基因家族,各种基因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各不相同,章军建等[12]研究发现bcl-2与bar在缺血后表达的比例对缺血性脑损伤细胞生存与凋亡可能起重要调控作用,他通过实验发现阿魏酸钠能通过加强bcl-2表达,减少Bar表达,从而对细胞凋亡产生抑制作用,且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Par-4及Caspase-3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曲喜英等[13]进一步研究发现过氧化氢通过促进Caspase-3及Par-4蛋白的激活来诱发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阿魏酸钠对抗过氧化氢引起的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
7 阿魏酸钠增加缺血区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活性,减轻脑损伤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14]
ERKs是一组分布于胞浆中具有丝氨酸/酪氨酸双重磷酸化能力的蛋白激酶,局灶性脑缺血后ERKs激活与神经元的存活有关,而有研究报道[15],阿魏酸钠可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所诱发的ERKs的活性,减轻脑缺血损伤,这是它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8 阿魏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氧化性DNA损伤的保护作用[17]
文献[16]研究中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及再通模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用阿魏酸钠组、阳性对照组、缺血再灌流组中氧化性DNA损伤产物8-羟基脱氧鸟苷的表达,结果发现对照组中仅见少数散在微量8-羟基脱氧鸟苷,缺血再灌流组脑中有大量的8-羟基脱氧鸟苷,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阿魏酸钠组8-羟基脱氧鸟苷阳性表达在脑区分布与缺血再灌流组相似,但较之显著减少,脑缺血再灌流后产生大量自由基是引起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而阿魏酸钠能抑制自由基引起的DNA结构异化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阿魏酸钠对氧化性DNA损伤具保护作用机制。
9 阿魏酸钠抗ET治疗急性脑梗死[18]
阿魏酸钠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总有效率达72%。研究表明[19],ET与血管平滑肌的ET受体结合,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促进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并通过钠/钾交换机制使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增加,引起血管收缩,使脑动脉严重而持久痉挛,缺血区域供血减少,这是形成缺血区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因自由基及其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损害了细胞膜,致细胞死亡,细胞功能丧失,而阿魏酸钠的苯烯结构能拮抗ET,酚羟基结构能清除自由基,发挥保护脑细胞作用,这就是阿魏酸钠拮抗ET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总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B(IL-1B)等的升高,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β-淀粉样蛋白25-35的诱导,大脑表面跨毛细血管电阻增加,PSD-95活化,ERKs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Ca2+超载,ET增加,氧自由基增加及细胞凋亡等为因果,共同作用形成损伤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损伤,运用体内外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际应用,已经证明了阿魏酸钠在神经系统损伤中的应用价值[20]。随着国内外针对神经保护剂的广泛深入研究,从细胞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一步阐明阿魏酸钠在神经细胞保护方面的作用机制,将对临床以阿魏酸钠作为神经保护剂的应用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靖会,姚凌云,李教社,等.国内阿魏酸钠的药理学研究进展.西北药学杂志,2002,17:216-218.
2 孙蓉,孙玲,刘持年.川芎抗氧化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中国新医药杂志,2003,9(3):47.
3 柯齐斌,黄海波,周青山,等.阿魏酸钠对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8):425- 428.
4 周艳,章军建,张晓琴.阿魏酸钠对培养神经细胞谷氨酸损伤的保护作用.卒中与神经疾病,2003,10(2):78-79.
5 郑君德,谢显训,金英.阿魏酸钠β淀粉样蛋白25-35诱导的体外培养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锦州医学院学报,2004,25(4):273-281.
6 章军建,陈安清,高永哲,等.阿魏酸钠对培养的皮质神经细胞内游离Ca2+ 的影响.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10(4):342-344.
7 吴大正,樊懿,胡之壁.阿魏酸钠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跨膜电位的影响.华西药学杂志,2001,16(2):98-100.
8 王强,熊利泽,陈绍洋,等.阿魏酸钠对局灶性脑缺血突触后致密物质95活化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3):138-141.
9 Padosch SA,Popp E,Voge l P,et a1.Altered protein expressionlevelsof PSD95 an d Fas ligand in differentially vulnerable brain areas in rats after global cerebral ischemi a.Neurosci Lett,2003,338:247-251.
10 李彬,温昱.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与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温州医学院学报,2003,33(5):301-303.
11 Chert J,Graham SH,Nakayama M,et al.Ptosis reprx’sor genes bcl-2and Bcl-x-long are expmssed in the rat brain following glolischmala,J Cereb Blood Fou,Melab,1997,17(1):2-10.
12 章军建,阮旭中,张苏明,等.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Bcl-2、bax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1998,5(4):245-248.
13 曲喜英,祝其锋.阿魏酸钠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的探讨.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5):553-556.
14 章军建,阮旭中,张苏明.阿魏酸钠对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中国临床神经科学,1998,6(3):125-128.
15 MacManus JP.Buchan AM,Hil IE. & .Global ischemia can cause DNA fragrnentation indicative of apoptosis in rat hrain. Neumsci Lett,1993,164(1.2):89-92.
16 章军建,刘煜敏,刘汉新,等.阿魏酸钠对大鼠脑缺血一再灌流后氧化性DNA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1,17(2):198-200.
17 Cui J,Holines EH,Greene TG,et al.Oxidative DNA damage precedes DNA fragmentation after experimenta1 stroke in rat brain.FASEBJ,2000,14(7):955-967.
18 刘会荣.阿魏酸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中国药业,2005,14(3):78-79.
【关键词】配电系统;操作电源;选用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技术手段,而继电保护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电源的可靠性,所以操作电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电力系统包括发、变、输、配、用电等单元,电力企业承担着除用电以外所有单元的运行任务,对各单元运行可靠性要求相当高,所以操作电源的选用以可靠性为主,经济性尚在其次;然而,电力用户尤其是中小型用户对其配电系统的资金投入有限,他们往往比较重视一次设备的可靠性而忽略了操作电源等二次设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用户电气运行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用户甚至没有专门的值班电工,难以对结构较复杂的操作电源系统进行正确的管理和运行维护。
近年来,由于用户电气设备故障导致主网停运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有一部份就是由于没有配置可靠、合适的操作电源导致继电保护不能正确出口所致。在近期的一座用户10kV变电站预试中,发现其蓄电池组直流系统由于长期疏于维护已经完全瘫痪。配电系统操作电源的合理配置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操作电源可以简单地分为直流操作电源和交流操作电源两大类。
1、直流操作电源
目前电力系统中常见的直流操作电源系统有以下几种:蓄电池组直流系统、硅整流电容储能直流系统和复式整流直流系统。
1.1蓄电池组直流系统
蓄电池组直流系统通过接于一次电路的硅整流装置对蓄电池组充电,蓄电池组在一次交流电源故障甚至完全消失的情况下仍能可靠工作,所以它是独立的电源系统,具有很高的供电可靠性。此外,蓄电池组输出电压平稳,容量较大,供电质量好。蓄电池组直流系统的主要缺点是价格昂贵、结构复杂,早期的蓄电池组运行维护工作量较大,但随着微机控制的免维护蓄电池组直流系统的出现,其运行维护工作量大大降低了,这种直流操作电源系统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各发电厂和变电所的标准配置。
但是,很多电力用户尤其是中小型用户对蓄电池组直流系统的认可度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价格昂贵,他们需要的是经济、实惠、可靠的操作电源系统;此外,虽然免维护蓄电池组的运行维护工作量已经大大降低了,但对于技术水平普遍有限的用户电气运行人员来讲,仍需要加强培训才能胜任此项工作。所以,蓄电池组直流操作电源一般应用在一些大中型用户配电系统中,很少应用在中小型用户配电系统中。
1.2硅整流电容储能直流系统和复式整流直流系统
硅整流电容储能直流系统与复式整流直流系统省去了价格昂贵的蓄电池组,使造价降低,但结构仍然比较复杂,并且是非独立的电源系统,只适用于中、小型变电所中,应用较少,近年来新建的配电系统中几乎难觅踪影。
2、交流操作电源
交流操作电源又可分为交流电流操作电源和交流电压操作电源两种。
2.1交流电流操作电源
所谓交流电流操作电源,实指利用短路电流流过电流互感器时,在其二次侧感应出一个很大的电流,该电流供给断路器过流脱扣线圈作跳闸之用。这类操作电源只能在短路或负荷电流较大时供继电保护作跳闸之用,不能在系统正常运行时提供断路器的分合闸电源、储能电源及信号电源。图1以GL-15型过流继电器构成的间接动作式去分流跳闸保护为例,说明这类操作电源的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假设系统发生三相短路,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感应出强大的短路电流,KA1和KA2动作,通过GL-15型继电器强力过渡转换触点的切换,继电器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接通YA1和YA2过流脱扣线圈回路,过流脱扣动作,断路器实现事故跳闸。
这类继电保护操作电源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投资很小(电流互感器属于系统已有设备)、经济性好。但由于其最终依靠断路器过流脱扣线圈动作实现分闸,过流脱扣线圈的额定动作电流参数对保护能否可靠动作至关重要,而该脱扣线圈的额定动作电流一般为5A,也就是说TA二次电流必须达到5A以上保护才能动作,若继电保护的整定值恰在5A以下,就会出现继电器动作而脱扣器不动作的情况,此时保护将形同虚设,同时这类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限较难精确整定,因此,上下级断路器的动作电流、动作时限配合变得较为困难,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及速动性达不到要求限制了它的应用。所以,这类操作电源一般应用在断路器较少、接线简单的中小型用户配电系统中,同时,由于其简单可靠的特点,在德阳电业局10kV配电网柱上真空断路器中也广泛采用。
2.2交流电压操作电源
交流电压操作电源结构简单,一般从站用变压器或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引入电源,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电压需经控制变压器变换成断路器操动机构及保护装置的额定电压。这种电源独立性差,往往依赖于一次系统的运行状态,可靠性不高,为提高供电可靠性,交流电源最好有两个,可采取站用变压器和电压互感器电源互为备用的方式,也可引入外接电源作为备用,两个电源之间通过接触器实现自动切换。
下面介绍两类交流电压操作电源。
2.2.1不带充电储能装置的交流电压操作电源
这类操作电源只适用于系统正常运行或接近正常运行的情况,不适用于发生短路的事故情况。因为当发生短路时,整个系统母线电压都将下降,由电压互感器或站用变压器供给的操作电源电压降低,继电保护及断路器操作机构将无法正确动作,保护形同虚设。因此这类操作电源仅能提供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分合闸电源、储能电源及信号电源,不能可靠实现事故跳闸。但它恰能弥补交流电流操作电源的缺点,所以一般在用户10kV及以下的中小容量变电站中,常常将这两类操作电源结合使用。
2.2.2带充电储能装置(UPS)的交流电压操作电源
近年来,交流不间断电源(UPS)在很多供电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场合广泛应用,如果在前述的交流电压操作电源系统中加入UPS装置,就能很好地解决供电可靠性的问题。以电压互感器、控制变压器、UPS等构成的交流电压操作电源示意图如图2所示。
这类操作电源要求合理选择UPS装置的容量,目前,低能耗的弹簧操动机构在10kV配电系统中广泛应用,对操作电源容量要求较高的电动操动机构已基本淘汰,所以,大中容量的UPS装置已能满足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操作、储能及信号电源要求。在系统发生短路的瞬间,虽然UPS的输入电压降低,但由于其具备储能功能,输出电压在一定时间内尚能保持恒定,完全能满足继电保护正常工作及跳闸需要,所以,它能较好地解决操作电源供电可靠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从图2可以看出,增加的投资仅仅是UPS装置的费用,这种操作电源系统的经济性较好;同时,UPS装置体积小,UPS甚至可以安装在高压开关柜内,UPS维护方便,它具备故障指示灯,如果损坏,更换方便,费用不高。但是,由于UPS自身容量毕竟有限,限制了其在大中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但带UPS的交流电压操作电源在中小型用户配电系统中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关键词】网络同质化 网络传播 网络经济
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日渐频繁,与此同时,不同的文化之间也出现了越来越接近的趋势,这也就是文化的同质化现象。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几乎每天都会接触网络,看新闻、看视频、收发邮件、即时聊天,网络为大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带来了很多乐趣。
一、网络同质化现象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大众对网络的认识和运用也发展到了一个趋向成熟的阶段,信息的低门槛以及网络资源的无限性使互联网产业与受众双方都开始更多新的尝试。我们不再限于通过QQ与不同的人实现即时交流,各种聊天工具纷纷面世,微软的MSN、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间无缝通信服务的移动飞信、人人网的人人桌面、专为淘宝商家和买家交流的阿里旺旺以及各门户网站针对注册用户推出的网页交流工具,如雅虎的雅虎通、搜狐的搜狐搜Q和新浪的新浪魔方等,此外,局域网的用户也有类似飞秋、飞鸽传书等工具的联系方式。但是纵观以上种种即时交流工具,我们不难发现当我们打开电脑的时候,但是这些选择大多具有类似或相同的功能,同质化倾向十分严重。很多人的QQ签名与飞信心情甚至人人网状态都是同样的话语,再加上现在微博的火热,QQ签名又有了一次重复上场的机会。在社交网站风靡于网络之时,通常会发生你的某位QQ好友空间里的日志与其在人人网的分享如出一辙这样的事,又或者我们在QQ空间的农场里偷菜之后,紧接着登陆开心网去偷菜,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完成着同样的任务。不难发现,在各式各样的社交网站上,我们多数时候面对的是同样的网页模块设计,主页、个人、相册、日志、留言板、分享等等。
网络媒体的新闻业务发展也趋向同质化,打开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首页,我们会感觉网页的整体设计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版面的划分也趋于一致,鲜明的文字标题、滚动的图片、弹出广告。新闻报道的方式也是如此,为增加网站的点击量,很多网站都出现了“标题党”,以夸张煽情的标题文字来吸引受众的注意,但是提供的却不一定是真实的信息。门户网站的信息内容越来越多元,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多样,但是与此同时,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却越来越小。①门户网站的主要盈利方式也集中在广告、网络游戏和一些增值业务上,这也是网络同质化倾向的一个原因,各网站都在争夺这几个方面的受众和经济利益,自然会在同样的追求目标上形成同质化的网络文化。
二、网络跨文化传播
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信息的低门槛与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只要有条件上网,人人都能信息并可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传播的灵活性与互动性体现在多媒体化、非线性的互联网上,也使得网络跨国界传播更容易实现,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完成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与共享,但是现在的网络跨国传播在很多情况下更多是由一些政治、经济和技术方面处于强势地位的国家占据着主导地位。强势国家通过向弱势国家输出文化产品,透过文化产品的传播实现文化意义在当地的深入,而使那些国家的文化出现“同质化”倾向,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媒介充当着重要角色,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大众媒介是一种最有力的手段,而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媒介,网络在传播信息文化产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的全球性特征,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效率,拉近不同地区民众之间的距离,人们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大洋彼岸的社会风俗习惯;借助于网络与异国网友实现音频视频聊天,就算实际相隔千里,还是可以完成近距离的人际传播;跨国公司的老总通过视频会议可以听取设在其他国家分公司的员工做工作汇报。互联网是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信息网络建设所导致的信息革命,实质上就是文化领域的产业革命。②迪斯尼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就是根据中国家喻户晓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改编制作的,虽然影片中的很多情节设计并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比如花木兰被塑造成一位勇敢独立,追求自身价值的美国式英雄,但是这并不影响中国观众对迪斯尼版《花木兰》的欣赏和接受;与此同时,影片毕竟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展开,影片片头以中国水墨画的绘画风格展示,片中也运用了长城、皇宫、龙等象征中国文化的意象,这些也同样受到西方观众的欢迎,没有影响他们对影片的接受。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全球化消灭了区域地界,抹平了差异阻隔,流动空间取代了地域空间,信息成了到处躁动的符号在浮动,形成一个无他者、同质化的平面世界。③中西方观众在互联网世界中通过各种社交网站实现的双向交流与沟通,深入到彼此所处的文化背景之中,网络的搜索功能也为双方了解彼此文化提供了便利,在此基础上,双方已经有了文化趋同的心理接受力,所以就出现了中西方观众对迪斯尼版《花木兰》都认同的情形。
三、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已经表现出其强大的力量,在全球化方面,网络经济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所谓信息化,是指全面采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④网络技术的大范围多领域进步与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活动向全球范围扩展,这个过程包括信息或经济活动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金融活动的全球化。借助于网络这个平台,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有效发展,我们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了解到国外的产品信息并实现网上交易,跨地域的网上交易连接了不同消费者的审美观并使不同地区的流行文化以产品的交易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为文化的同质化倾向提供了一个建立在网络经济基础之上的推动力。在网络连通的经济交流与贸易沟通下,受众会形成较为相近的消费主义模式,这种相同的消费主义形态借助于网络传播技术的帮助,渐渐被扩展为超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固有的传统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普遍状态,建立起一种同质化的文化联系。作为消费文化的一种主要传播媒介,网络在消费文化的发展和渗透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载体作用和导向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地了解到国外的时装展,了解到正流行的色彩和服装并可以在网上购买喜欢的服装,这就让不同地区的人可以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多样化的文化元素并体验到相同的文化享受。网络媒体多维化和非线性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电子商务贸易的自由化与跨国性,使消费主义文化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蔓延到各个不同的地方,为当地人所接受并逐渐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与民俗习惯当中,最终导致文化的同质化现象出现,同时,消费主义文化的多元性与相互渗透性在互联网经济的支撑之下,实现了很好的互动与融合。网络媒体本身是一个主要以符号来传递信息的,实现双向交流的媒介,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性符号,这样的消费文化符号也在一步步拉近处在网络经济包围中的受众,使他们产生接近的消费观念或对消费文化产生某种共鸣。
结语
文化的同质化现象已经是信息社会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对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信息全球化的进程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媒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媒介传播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营造的“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对世界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网络就是一种承载着文化传播与相互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网络经济的发展也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借助于网络经济的发展而延伸出来的文化扩展和渗透,对不同地域和不同观念的人们会产生一种文化的交融。随着网络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还会继续展示其巨大的变革力量,而且会适应和顺应国际潮流,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竞争力。⑤虽然社会的发展趋势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媒介,离不开网络,虽然文化的同质化倾向在网络的推动力下越来越无法避免,但是在的理念下,我们在接受他国文化的同时,还是要大力保持与发扬本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借助网络的全球化发展适时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可以融入到其他地域的文化之中。总而言之,互联网的发展对文化的同质化现象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正确的思想理念指导与合理的网络运用下,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也是世界全球化趋势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①江泽文,《门户网站同质化现象初探》[J].《青年记者》,2006(4):57
②郭素红,《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J].《现代情报》,2003(10):56
③胡朝阳,《消解与重构:E时代的网络与大众文化》[J].《媒介研究》,2004(12):152
④张晨:《网络经济时代:网络与信息的高效益》[J].《网络财富》,2010(1):141
⑤宋伯东、张海成,《网络新技术与网络经济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