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道路维护与管理范文

道路维护与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路维护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道路维护与管理

第1篇:道路维护与管理范文

1人的控制

人是直接参与桥梁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是被控制的对象,是因此要将操作误差减小到最小化:作为因素控制的主动因素,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桥梁施工过程中人的主导作用。

1)预防和控制措施。

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加强劳动教育培训、职业健康教育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人员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激发劳动热情。

2)加强检验工作,增加检验频次通过对工种间的人员调整、丰富工作经验等方法,减少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根据具体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的角度出发,全方位的控制人的使用。

3)培养桥梁养护者责任感,提高养护行业道德:建立健全桥梁养护质量责任制。落实到人:充分发挥桥梁养护者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2材料的控制

1)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进厂检验制度:要对材料的外观、尺寸、形态、数量等进行检查。

2)检查材料质量是否具备证明文件。根据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原材料生产厂家应对产品的质量负责。进场材料必须具备生产厂出具的产品质量证明。

3)检查材料性能是否符合设计的基本要求。材料质量不但应该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还必须符合设计的特殊要求。因此,在材料进场时,应对照设计的要求对材料进行检查验收。

4)要对主要材料进行抽样监测。为确保工程质量,对于涉及地基基础部分与主体结构安全或影响主要功能的原材料,应当按照相关规范或行政的管理规定对材料进行抽样复试。

5)要对原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

6)钢筋要分规格、批号单独堆码,不得混合堆放。后进的钢筋不能压在先进的钢筋上面,保证先进的钢筋先用。钢筋的存放要上盖下垫,防止钢筋锈蚀。散装水泥、矿粉、粉煤灰和硅外加剂分罐存放,砂石料各种规格分仓存放。

7)如果检验不合格要立即通知供应商前来处理,并在24小时内清退出场。如有异议,可通过双方认可的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以上先检验后卸货的材料如果检验不合格则不卸货,直接将材料退回供应商。

3设备的控制

桥梁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桥梁施工现场条件、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经济合理地选择桥梁生产机械设备和工具,陈旧或已淘汰的设备要进行限制使用:要加强对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测机器设备的精度和性能项目。建立好设备关键部位的日点检制度,对桥梁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备要进行重点控制。为此要求桥梁工程项目部要建立健全制度以确保机械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的使用状态。采用首件检验的制度,核实设各的定位或定量装置的调整量。尽可能配置设备定位数据的自动显示和自动记录功能的装置。以减少对工人调整工作的依赖。构配件和设备进场后要设置材料标识牌。内容应包括材料的名称、材质规格、生产厂家或产地、出厂编号或批号、进场数量、进场时间、使用部位、检验状态。其中检验状态分为:待检、合格、不合格。对于各类测量仪器,试验设备、张拉设备等,须按规定做好计量检校工作,在使用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掌握出现的偏差,以保证计量仪器和设备的准确。机械化程度是确保桥梁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施工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代表着施工企业的实力品牌和施工水平,也体现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能明显保证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达到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指标,为创建优质工程打下基础。单位和施工企业必须综合考虑施工设计方案、技术和设备水平等因素,合理选择机械类型和性能参数。

4工艺的控制

桥梁工艺方法包括桥梁工艺流程的安排、桥梁工艺之间的衔接、桥梁工序加工手段的选择(桥梁加工环境条件的选择、桥梁工艺装备配置的选择、桥梁工艺参数的选择)和桥梁工序加工的指导文件的编制(如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工序质量分析表等)[48]。这里所指的方法控制,主要包含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施工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为此,编制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做好样板工作,严格按合格的样板检验。加强技术业务培训。积极推行控制图管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严肃工艺纪律。对贯彻执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监督。桥梁工区总工程师对工区各部室和技术人员、作业队技术负责人进行交底,主要内容包括:总体施工安排、施工作业指导书、分部分项工程交底:作业场所、作为方法、操作规程及施工技术要求: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节的有关操作要求: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等施工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标准:有关施工详图和加工图,包括设备拼装图和加工图、模板制作设计图、钢筋配筋图、基坑开挖图、工程结构尺寸大样图:试验参数及配合比:测量放样桩撅、测量监控网、监控量测等:重大危险源的应急救缓措施:施工注意事项等。

5施工与养护过程的质量控制

1)配齐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的人力资源。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施工人员学习,进行必要的旆工前岗位培训以保证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特种作业人员持有效操作证,技术人员、组织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本工程的技术、工艺要求,了解工程的特点和现场情况,以确保工程施工能正常运转。

2)工程施工实行现场标牌管理,标示牌上注明分项工程作业内容、简要工艺和质量要求、施工及质量负责人姓名等。

3)组织有能力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控制。测量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我们将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中对测量质量控制的要求,执行从放线到竣工的“一条龙”质量控制程序,严格执行复核制度、交底签认制度、向监理工程师报批制度,以“放准,勤复。点、线、面通盘控制”的方法,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无误,并做好测量原始记录的保存归档工作。

4)对己经认可的施工方案、方法、工艺技术参数和指标进行严格监测和控制。

5)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操作规程,高起点、高质量地做好每一道工序的“第一”,即第一个围堰定位、第一根桩、第一座承台、第一根柱、第一孔梁浇筑,第一节段钢梁加工、预拼,第一吊钢梁架设,第一根斜拉索的挂设等。将每个“第一”的检验数据结果定位在全优起点上,并以此做样板。全面提高后续工程的质量。

第2篇:道路维护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机电系统;日常管理

市政道路机电系统的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多年来如何对市政道路机电系统进行有效维护和管理,既保证市政道路机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又使维护投资得到控制,是市政道路机电管理者一直学习研究的课题。

一、 市政道路机电系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政道路网的基本成形,城市通车里程的日益增加,机电系统在市政道路运营中担负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市政道路的照明、监控、通信和稽查工作。我国市政道路机电系统研究和建设工作起步较晚,总体水平不高,部分技术还不很成熟,机电系统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重视不够,缺乏统一管理和规范机电系统的管理与设备维护。主要是规范有关行为,包括对设备的操作、使用、保养、维护、检测、改造和更新,目的是使机电系统达到最佳的状态和实现最高的运行效率,实现市政道路最合理、最有效的整体运作能力,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市政道路的机电系统是复杂的,中间环节较多,如就监控系统而言,一般分为外场设备、监控室、监控中心等。外场设备主要是路段监控设施,而一般路段的设备还有较为细致的分类,设备种类繁杂这是日常管理、维护的困难之一。(2)机电系统的管理过于分散,评判标准难以统一。目前由于我国在市政道路建设机制以及运营管理机制的不同,机电系统管理方面显得分散,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管理机制和模式,相关方面的运作较为混乱,这对于我国市政道路机电系统管理而言是不利的,对于市政道路本身的发展也是一个重大瓶颈。这是由于发展历史、地理位Z、系统技术现状以及企业整体上的传统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条件所限制的一个结果,造成管理过于分散,评判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市政道路专用设备制造企业较多,但使用标准不同。从设备接口及软件接入点来说,有许多不同标准,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行业设备标准迫在眉睫。(3)对于机电系统的安全环境重视不足。在市政道路施工设计等方面存在的一定漏洞和不足。加之施工设计考虑不周或实际情况和设计不符等因素而导致工程建设遗留隐患,有时施工方的责任心问题和日常使用的误操作等诸多因素,都成为机电系统安全运行的潜在不利因素。

二、 市政道路机电系统的日常管理内容

市政道路机电系统主要包括通信、监控两大系统及供配电设施。市政道路机电管理是发挥道路设施控制与管理功能的主要辅助系统,是对市政道路机电设备实施现代化管理的主要工具。市政道路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市政道路快速、安全、高效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为机电系统提供良好的管理与维护是保障机电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前提。下面就日常维护工作进行探讨:(1)工作人员的日常维护。市政道路的各个管理处的行政人员包括运营单位领导、道路监控中心等一线人员,都要积极参与机电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他们的日常维护主要是对机电系统设备进行日常的处理、防水处理、防锈处理,对机电系统的内外场设备作定期的保养, 如果没有定期对其进行内外保养,机电系统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将受到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日常维护就是机电系统的现场设备管理与维护,主要工作就是针对现场机电设备工作的运行特点,有效地按照操作规范对设备正常操作运行, 保证各个道路的正常秩序, 使整个机电系统运行处于优质、高效、安全的最佳状态中。(2)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市政道路机电系统一线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仅仅局限于日常管理与维护还远远不够。运营单位要始终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放在第一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机电系统业务培训。建立健全业务技能考核等一系列激励机制,全面检查运营单位的技术人员独立处理机电系统性能故障以及紧急状况下的协调配合能力,组织开展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和考评机制都是机电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 关于市政道路机电系统管理的几点建议

(1)建立科学的机电系统管理体制。由于市政道路机电系统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成百上千、分布线路长且分散,而设备故障的排除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建立反应快捷的设备维护维修梯队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下面就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以“三级维护”为基准的无缝隙管理体制:以“三级维护”为整体构架, 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和健全专职维护员制度以实现机电设备的无缝隙管理。“无缝隙管理”的实施:机电设备的日常无缝隙管理,通过“日检”、“周报”、“月查”、“考核” 来实现。“日检”是由专职维护员每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并做日常维护;“周报”是专职维护员汇总一周站内机电设备维护及维修情况上报分中心级;“月查”是由分中心级对站内设备的维护管理情况做出检查,汇总存档, 并针对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做出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考核”是由中心级每季度对分中心级和站级做出综合业务工作评测。(2)科学制定养护计划。根据机电设备的安装使用位置、城市拥堵路段的车流量以及运行时间及故障出现的频率和部位,结合运行环境,既对每台设备进行分析,又和同类设备进行对比分析及对设备进行归纳分析。市政道路机电设备虽然种类繁多,设备成百上千,但市政道路的站与站、车道与车道、广场与广场的设备类型基本相同,这就有利于对同类、同种设备的分析和管理。只有系统的分析, 结合年度维护资金预算,才能科学制定该类设备及系统的维护计划,调整巡查频率和维护时间,才能确定设备的大中修计划。根据对系统设备的分析,才能确定系统是否需要进行升级改造或技术革新等。这样,设备维护才能做到轻重缓急、维护为主、维修为辅、科学管理。本着修旧利废的原则,合理科学地制定维护计划,可减少设备的故障率,节约维修成本。

四、结束语

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我国很注重市政道路的修建。目前,我国的市政道路建设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绩,以通信、监控、照明供配电等系统组成的机电系统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投入使用,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在要求我国的市政道路建设及其相关事项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保证市政道路机电系统和机电设备运行的相关工作有效展开,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丽华.市政道路机电管理[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9(08)

第3篇:道路维护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市政设施;现状;维护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伴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做为人们生活的基础建设,为人们生活创造了各种便利条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现阶段,市政设施维护工作中存着一些不足,为了进一步改善这些不足,使各项设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充分探讨分析了城市市政设施维护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市政设施管理的意义

随着市政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城镇建设项目的增加,等级的提高,从而对城镇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城镇市政设施不仅要求完好、美观而且要求排水畅通,保障日趋增大的车流量能够顺畅、平安行使。在市政设施养护工作中市政道路的路面修复、附属设施的维修保养、人行道板的修复平整,管道的疏通、道路障碍的清理等维护工作和应急抢险工作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养护管理中的人的素质,对养护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所以职工必须树立和增强主人翁的意识,保障维护工作质量和时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养护工作的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工作条件的改善,使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同时由于养护员工付出的辛勤劳动从而也使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也感到越来越落后。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单纯地认为职工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经济报酬、工资待遇等,对职工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较为原始,认识较为肤浅,在职工完不成任务和在养护工作中质量不好就以扣代罚奖金等管理措施,效果并不理想,以一种简单经济手段来管理养护工作,没有突出人的作用,没有重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极大地影响了工作的进程,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但人是有多种需求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重视人的群体关系,要改善职工的心情以及调整人际关系,使职工能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保证工作效率。

二、城市市政设施的分类

城市市政设施主要分为六个方面:一是城市道路及其设施,主要包括城市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道路建设及道路绿化控制的用地及道路的其它附属设施;二是城市桥涵及其设施,主要包括城市桥梁、隧道、立交桥、地下通道等及其他及其它附属设施;三是城市排水设施,包括城市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污水合流管道等管道及其它附属设施;四是城市防洪设施,包括城市防洪堤岸、河坝、防洪墙、排涝泵站、排洪道及其它附属设施;五是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包括城市道路、桥梁及景点等处所有的公共照明设施;六是城市建设公用设施,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的管网、城市公共交通的供电线路及其它附属设施。

三、城市市政设施维护的现状

市政设施关系着一个城市的面貌与发展状况,对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则关系着城市的精神面貌,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市政设施的建设是为了保证市民的日常生活,而对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更是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做得很不到位,不能满足市民的正常生活要求。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部门对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投入不足

对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支持力度不大,投入资金不足也是造成管理不善的主要的原因,在实际的维护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只能采取简陋的维护手段与方式,而这远远不能够满足维护工作的需求,最终使得市政设施的维护不足,管理不善,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寿命会大打折扣。因此,对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加大管理维护的支持力度,对其加大投入,以保证市民的日常生活,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对市政设施的管理不善

市政设施涉及很多部门,如电力、道路、园林以及十几个部门,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不存在或是很少存在联系,使得市政设施的管理不善,如果出现问题,相互之间推诿,这就使得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再加上很多管理人员的意识原因,市政设施的管理工作不是很完善。

3、对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监督力度不足

对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监督不足,管理与制约手段不是很完善,从而难以保证设施的正常使用。除此之外,管理工作不是很完善,管理人员意识不足,对管理维护工作的监督力度不足,使得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存在很多的弊端。因此,要做好管理维护工作,光有管理是不够的,监督也是很有必要的,有效的监督可以保证管理维护工作更加有序的进行下去。

四、做好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的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支持力度

相关部门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市政设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对人们的重要作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强对管理维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在资金方面,要加强支持力度,合理安排和使用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的资金,统筹安排,加大投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为做好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提供资金保障。

2、完善基础设施,重视管理维护

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要从基础设施入手,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每一个细节工作,并定期进行管理和维护。管理和维护人员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管理维护工作,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使市政设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和效应。例如,对于道路管理,要保证道路的畅通,并及时完善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对于隧道和路灯的管理和维护,还要及时巡视,保证隧道和路灯正常工作,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3、提高建设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市政设施的质量是保证管理维护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建设质量有了保障,才能更好的开展管理维护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市政设施的功效。在市政设施施工建设的时候,要采用招投标的形式,选择有资格有实力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建设。在管理维护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建设质量的检查,对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落实到施工单位,以保证建设质量。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把握好质量这一关,为做好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做好管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

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制定详细的管理原则与管理标准,明确每个管理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使相关部门和个人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培养相应的管理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对管理工作的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水平。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5、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

市政设施建设与每个市民息息相关,因此,做好维护管理工作还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参与和支持。所以,有必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每个市民的素质,使每个市民都积极参与到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当中。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使市政设施管理维护置于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形成良好氛围,获得人们的支持。此外,还有必要加大曝光的力度,对于破坏市政设施的行为进行曝光,建立不良行为记录档案,提高市民的素质,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维护的良好氛围。

6、抓好市政设施建设的质量关

市政设施的质量是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要严把质量关,从而为管理维护工作奠定好的基础。在进行市政设施的建设时,要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核,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单位。在对市政设施进行管理维护时,严格对质量问题进行检查,如果是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将责任严格到施工单位,为各种的养护管理工作做好坚实的基础。在对市政设施进行管理维护的过程中,加强各方面的监督机制,对防范措施也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严把质量关,为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做好坚实的基础。

7、加强专业维护人员的投入

专业维修队伍的培养建设是合理完善城市道路和桥梁等设施养护管理的基础,我们应该根据区域内道路和桥梁的总量、养护工程的现状进行合理配备相应专职维护工程师,以确保设施养护工作的日常进行,并且不轻易变动各自的岗位。相关养护维修单位应当选择专业技术的养护人员组成自己的养护维修队伍,并给每个养护队配备专用的养护维修车辆和机械设备,专业养护人员依据自己的能力按照养护维修计划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对道路、桥梁、路灯等基础设施进行巡查和养护、维修。对选派的专业维修人员要定期进行维修养护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先期应急处理能力。

结束语

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水平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要建设和维护好市政设施,只有加强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控制,完善城市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的养护管理,为城市市政设施的使用营造良好的交通运营环境,不仅便利人们出行还保障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为城市创造丰富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4篇:道路维护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 城市道路 交通设施 管理现状 管理体制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的重要保障。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按功能可分为三类:交通管理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服务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物理隔离装置、交通信号控制设备、交通违法监控抓拍设备等。交通安全设施包括:防撞护栏及防撞柱、防眩装置、视线诱导设施、颠簸路面(减速带)、公路反光镜等。交通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加油站、紧急电话等。

一、交通设施的作用及分类

交通设施的作用在于组织、管理、指导交通的运行,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驾驶人员提供运行路线的环境条件,指示在具体情况下对运行操纵状态的限制,以保障交通安全通畅迅速地行驶。交通设施包括两类:一类为交通安全设施,即以工程手段保障交通安全,疏导车流人流的设施或设备;另一类称为交通管理设施,用以体现交通管理规章,控制行车、行人的设施。

(一)交通管理设施。

1.交通标志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及起辅助说明作用的辅助标志,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合理设置,目的是为实现交通畅通和行车、行人安全服务。2.交通标线主要采用路面标线形式,是最主要的一种用以表示各种车辆行驶的车道线、人行横道、停车地带,以及组织运行车流、禁止警告等内容。3.本工程在主干道与主干道的交叉口、主干道与次干道的交叉口、次干道与次干道的交叉口处使用交通信号灯管理车辆运行。于支路交叉口处采用交通标志标线管理车辆运行。4.在车道侧设立柱安装横臂或制线弯管,将信号灯伸入车道内,即悬臂式信号灯,信号式样使用横列式及竖列均可。管理行人横过道路用的信号灯采用单柱式,灯箱装置于柱顶或柱侧。

(二)交通安全设施。

1.行人安全设施,采用立道牙及护栏,并设置无障碍交通设施,如人行道上应设有盲人通道,轮椅坡道。2.车辆安全设施,采用交通岛,根据对各方向机动车及非机动车行驶路线的设计。在渠化交通路口的必要位置设置,采取路面标志线涂绘表示。

二、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管理现状

(一)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管理现状。

1.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现状。1986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改革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的通知》,明确规定,由公安部统一起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规,对全国城乡道路交通依法管理。包括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通指挥、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和车辆检验、驾驶员考核与发牌发证、路障管理,以及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的设置与管理等。2.标准及制度建设现状。我国已制定了部分基础性的交通管理设施标准和一些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技术标准。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03)、《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锥形交通路标》(GA/T415-2003)、《道路交通防撞墩》(GA/T416-2003)等,建立了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制。在新建、改建道路时做到了交通管理设施与道路基础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道路建、管脱节的局面。公安、城建、规划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密配合,整体作战,认真落实各项措施。

(二)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管理存在问题。

1.尚存在体制不顺,多头管理道路交通设施的现象。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前,地方政府往往根据本地实际,确定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维护权属,并延续下来,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了维护交通安全畅通是公安交管部门的基本任务,迫使公安机关有主动参与交通设施建设与维护的动力,势必造成多头管理的客观现实,地方政府往往会以文件的方式,重新明确交管部门在道路设计、建设、管理、维护方面的审核、监督权,客观上造成多了一个部门参与道路设计、建设、管理、维护的现实。2.道路建设维护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脱节。《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但是,道路交通管理的其他职责,如管理道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等方面则归属交通部门或市政建设部门。道路交通管理由公安部门、交通部门或市政建设部门分别管理存在机制上的弊端,容易出现推诿现象。例如,对危险路段和黑点的整治就存在不易调和的体制性隔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时,较之交通部门或市政建设部门易于发现道路危险路段和黑点,但因没有相应的整治职责,只能通过政府协调,或者与交通部门或市政建设部门沟通,整治危险路段和黑点,极易造成道路建设维护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相脱节的现实状况。

三、城市交通设施管理体制探讨

(一)应建立以交通管理部门、城市建设部门为主导的道路交通设施管理体系。将道路交通设施管理与道路交通管理相统一,建立由城建部门或交通部门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的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制定统一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体系,科学规划、设计和管理道路交通,研制并实施较为系统的交通安全体系。另外,完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协助管理道路交通设施工作的程序,明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机构职能,合理确定跨部门的职责分工。

第5篇:道路维护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养护工作;问题;探讨;

一、引言

随着城市框架的不多拉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的道路通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由于城市经济的不段发展,对道路通行的要求也就越高。于是对道路的养护问题也被逐渐提上了日程。

二、我国道路路面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通行量大增,使道路的老化加快

随着各式各样车辆的日益增多,道路的负荷越来越沉重。路面的磨损与破坏程度在不断增加。再加上养护成本、职工福利等各项开支不断增大,致使公路的养护经费已经跟不上养护发展的需要。而且由于养护队伍的不健全,个别养护人员的素质较低。体制不灵活,造成养护工作难以走向市场化。

(二)、对养护工作管理不到位

由于旧的体制问题,目前的运行机制存在着矛盾,区一级的管理单位与市一级管理单位对维护单位提出的一些要求无法真正落实到实处。且维护单位的自我巡查、自我发现问题、预先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维护习惯尚未不成熟。现阶段,各单位或多或少都有巡查,但巡查中不够细致,巡查的覆盖面不全,巡查以查处违章争取小工程为主。对设施巡查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巡查的不力就直接导了致维护工作的不到位、不及时。造成一些设施的病害长期存在。对复杂、困难的地段、部位维护不到位。部分区域的监管单位对区内部分小型挖掘或占用行为常常会开绿灯,有的甚至会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就导致此类行为无法纳入正常的监管范围。而监管又缺乏必要有效的手段,且体系不完整不健全。处罚和管理的相互分离,不利于养护工作的管理落实。

三、市政道路养护工作的必要性

对道路进行良好养护,可以有效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对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不但要考虑其建设费用与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还要充分考虑在其寿命期内需要采用的各种维修养护所产生的费用,这些费用包括各种养护及改扩建的措施。一条质量优良合格的道路,在其寿命的前75 %的时间内性能将会下降4 0 %,这一时期是养护的最佳阶段,如养护不到位不及时,在随后的1 2 %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会再下降40%,从而对养护成本将会造成大幅度的增加。通过对大量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调查研究及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得出,每投入一元的预防性养护资金,将可节约3至10 元的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在整个路面的使用周期内进行三到四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 5 %-5 0 % 。可传统的道路养护理念、方式与如今的城市交通拥挤现状极不相协调。因此,加强对市政道路的养护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市政道路养护中应采取的措施

(一)、市政道路路面养护方法

一)、采取灌缝的方法

由于路面不均匀的沉降、施工的搭接、荷载过大、温度的变化及反射裂缝等原因,造成路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路面开裂后,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的冲击下,顺着路面裂缝渗透,并反复侵蚀沥青与集料的界面,直到将面层击穿破坏路基。为了避免裂缝进一步的扩展基对层引起的更一步损坏,此时应及时对裂缝采取灌缝处理。

二)、就地热补法

针对路面出现的局部破坏病害,可以采取就地热补的方法进行防治。早期采取的做法是全部将破坏区域的旧沥青混合料清除掉,然后再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这种修补方法由于是冷接缝,冷热相间的沥青边缘将会留下缝隙的隐患,一旦碾压不到位,将会造成路面在短时期内再次受损,且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现阶段,比较通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损坏的沥青路面进行就地加热修补,这种方法不仅节省工时,实现快速修补,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旧沥的青混合料,保护了环境。

三)、稀浆封层的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封层技术就是沥青稀浆封层法。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及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其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及节能等优点。主要起到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比较适合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四)、路面再生密封方法

在繁忙的交通荷载与温度胀缩的不断反复作用下,沥青将会发生老化,油份逐渐向胶质、碳质转变,各项性能指标相续下降。这时,可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技术对路面进行涂刷,不但可以有效补充沥青组从中的油份,而且还可以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及路面性能。

五)、沥青罩面的方法

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不同,地下埋设的管线比较多,由于管线沟槽埋设后的压实度不足、新老基层不成板体等原因,往往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造成各类路面病害的发生。为了维持道路平整度及标高,可以根据需要对原路面采取沥青罩面处理。

(二)、管理部门要转变管理观念

除以上具体的养护措施外,管理部门要转变管理观念。管理部门要适时制定一些有利道路养护的措施,相关制度、标准、规范等,重视养护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寄基本素质。管理部门每年要制定一些年度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时间及内容,对养护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活动。同时还要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对监察管理人员及设施管理人员进行行政执法培训,熟练掌握城市道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知识。完善养护管理模式,提高管理单位与养护单位工作效率。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对城市道路的维护施工采取全方位的监管。对部分地区的违章占用、违章挖掘以及批准后的挖掘、占用行为的监管工作,进一步明确市、区在管理、执法上的责任范围、职责、权限。

(三)、加强各部门的信息沟通

建立相对完善的信息沟通平台,对任何损害市政设施的行为采取信息互动、传递。及时查处有关损坏市政设施的行为,及时沟通、反馈。建立行业例会制度,在行业管理方面定期召开例会,定期研究在行业管理方面的措施,对于典型案例共同讨论研究,互相交流管理经验,总结成败教训。对于主动执法、积极执法的单位及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要不断推进养护工作的市场化进程,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对那些新建移交的设施甚至存量设施都要严格按照程序确定维护单位,打破区域维护垄断的现状,让那些维护资质高、维护能力量强、维护业绩好的单位参与到更多的设施维护,逐步淘汰那些维护业绩差的单位。要不断探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管理的科学化及现代化。

五、结束语

市政道路养护工作的关键在于养护时机的选择,市政道路养护的管理者必须弄清道路功能使用期限,在路面功能性能加速恶化前进行养护。及时对道路采取养护措施不但可以有效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还可以节约资金及保持良好的道路质量。

参考文献:

[1]姜海峰.道路施工以及养护措施分析.北方交通.2013,9.

[2]杨金秀,石秋服.浅谈市政设施养护与管理工作.建材与装饰,2013,8.

第6篇:道路维护与管理范文

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是确保公路养护顺利实施工作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公路养护管理理论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理论基础。并通过档案管理可直接反映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的,因此为了维持公路养护正常进行,根据公路的养护和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与之相应的档案管理。以下进行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策略分析:

(一)制定针对性的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措施

随着公路建设飞速发展.在公路设计、组织施工等方面涉及到大量原有基础性资料,为此,在工程立项时档案专业人员同步介入,对重要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使工程可靠性研究报告、立项审批、招投标、合同协议等文件得以妥善保存。在开工阶段各项目工程指挥要对施工管理单位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统一安排,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在交工验收时规定档案资料不齐全的施工、监理单位不得交工,工程款不予结算。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档案管理在的收集环节中出现的极其混乱不堪的局面。同时对现有的公路建设方面的档案重新进行了整理,并将目录录入电脑,方便了工程技术人员调阅,对于旧桥、涵洞的技术档案进行了单独立档以备维修加固时查阅,在公路养护、路政管理工作中有效地促进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充分发挥了档案信息资料的作用,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维修技术,根据道路交通管理的实际出发,需要维护管理部门制定公路养护办案。例如,根据维护,修理和维护公路工程制定公路大修档案管理办法,项目文件的管理措施和维护记录管理措施。良好的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对特殊项目和大修工程组织施工方,应该是有效监督维修工程图纸和检查相关的纠正措施。通过发表有关证明文件对相关档案管理部门的数据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直至验收合格与否。另外,为了确保文件和道路维修所需的准确性、完整性,维护工作的同时,建立维修技术档案编制工作并由总工程师负责实施,档案编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公路养护管理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组卷,归档和编目工作,并且可以按期划归入档。

(二)加强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的业务是需要业务观念要强,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的收集和管理。随着公路养护技术档案材料来源广泛,涉及维护计划,生产,技术,安全和财务等方面的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的收集和整理的难度。因此,公路养护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档案管理人员都要收集的大量文件以及材料,档案信息,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实际信息的反应速度,合理划分各种公路养护技术档案信息的。它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不能忽视的公路建设、维护文件的每一个环节和数据收集和归档工作,但也需要管理人员具备分析和识别文件保存价值的能力。

(三)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措施

随着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代管理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项目工作中,因此,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应顺应时展趋势,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措施,应以现代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一套系统的、健全的、统一管理制度。促进公路档案管理水平在路面养护、路政管理工作中顺利开展。具体可以通过建立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档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如数字摄像仪,扫描仪和计算机,对公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的文件、数据、信息系统的存储,整理,编目和检索。通过对公路养护的技术文件中存储的数据,对实现动态监控管理的道路,公路的运行状态和维护工作进行科学的预测,从而节省时间,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道路维修成本。通过有效的连接记录管理和计算机网络的办公自动化,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公路养护的共享。

二、结束语

第7篇:道路维护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维护;运行管理;商业化

一、前言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与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系统包括了智能交通管理、平安城市监控、三台合一接处警、基于PGIS的集成管理平台四大部分功能,为现代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供了便捷服务。虽然我国的城市道路基础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的道路交通网络,但是,道路交通网络的建设仍然落后于交通量增长的需求。这就使得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为了缓解这种交通现象频繁的交通设施维护和管理方式的加强,效果十分有限,而且还带来了成本浪费与环境污染。因此,为了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不仅仅是要扩建道路交通设施,而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进行有效地控制管理,提高道路交通的效率,采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解决当前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和环境污染严重的有效途径。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技术和应用管理的缺陷,运行维护管理存在很大难度,如何探寻出一条充分利用现有智能交通系统信息资源基础上,满足智能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的管理策略,降低政府财政支出,是智能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情况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常是由控制管理集成平台与智能交通各子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包括:高清电子警察子系统、超速检测子系统、道路监控子系统、高清智能卡口子系统、交通流量监测、交通信号控制子系统、事件监测子系统、交通诱导子系统、移动车辆定位子系统(GPS)以及交通管理信息子系统等部分,系统的核心是智能交通控制管理集成平台。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大中城市,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智能交通管理的积极作用,使我国的交通管理实现了从经验型、科技型、体能型逐渐转变到智能型、管理型阶段,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水平也进一步提高。随着新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动态导航仪、电子站牌、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逐步走向了人们的生活中,智慧道路系统、绿色智能交通、智能驾驶战略等智能交通管理应用也在不断得到了实践应用。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中,我国主要是采取了快速路网结构特点的交通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模式与技术、智能交通综合监控技术与实时动态交通流预测预报的信息技术,运行维护管理是采取了以政府为主体的维护管理模式。

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应用中,运行维护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由于维护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不一样,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效率受到很大影响,在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一些运行维护管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模式中主体单一。我国的交通设施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政府主体角色作用明显,商业化运营存在政策障碍,这就使得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主体较为单一,工作效率偏低,缺乏责任落实和绩效考核机制的有效制约,这在很多地方导致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维护管理存在疏漏和拖延,影响了系统使用效率。

2)运行维护的管理缺乏规范完善的标准依据。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社会参与度低,再加上政府运维受到资金限制的问题,在技术标准、建设标准和服务标准等方面缺乏规范依据,更缺乏组织或行业监督,也使得社会资金的商业化运营更加困难。

3)运行维护管理内容庞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网络数量,业务范围分布广,系统软件系统、硬件系统、数据采集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数量非常大,在运行维护管理中存在很大困难,如果没有系统的运维管理界限划分,很难形成统一、有效的系统维护。

4)维护资金存在缺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需要资金支持,由于运行维护模式、管理标准和制度建设等不完善,使系统维护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资源浪费,就变相的增加了系统运行维护成本,使得系统维护资金单靠政府财政支出难以有效保障。

四、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策略分析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作为系统应用的有效保障工作,需要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充分保障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中,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措施:

1)推进商业化运行维护模式,解决资金与技术不足。系统运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足够的资金,本身盈利性很弱,因此,如何开展商业化运行维护,还需要以政府为主体来进行开展与系统供应商签订试运行、正常运行期间的技术支持和费用分摊协商,根据政策要求鼓励和引导商业运维,优先考虑原系统供应商。通过商业化运维模式解决政府主导运维管理中存在的技术不足和资金困难问题,能够更加有效的保障系统运行效率和运行效益。

2)确定规范的系统维护内容及标准。根据系统组成及运行要求,系统的运行维护要涵盖枢纽监控设备、通信网络设备、交通状态监测设备以及指挥中心软硬件系统的运行维护保养,设备完好率及平均无故障时间要达到指挥中心运行的最低要求,并根据运行需求进行系统的优化和升级,保障地理信息、图层更新与维护,从而保障运行管理效率。

3)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的商业化操作。通过移动终端及语音服务等公共网络平台,提供短信定制、WAP信息、语音信息、车载终端信息、互联网络、交通广播、电视信息等交通信息查询服务,进行商业化操作,既充分发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网络优势,又能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益,从而解决一部分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这也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的一项内容。

4)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的政策与组织保障体系。系统维护管理的政策保障需要明确系统建设和运维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如信息资源共享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并明确质量保障机制,明确考核管理,并根据系统发展和应用需要及时补充系统维护管理标准,为系统运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由相关交通部门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统一信息共享、信息,从而拓展信息服务的有效渠道。

五、结语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关系公众出行、交通安全等民生需求,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是保障顺利交通、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措施。因此,采取科学的技术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综合管理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志伟.交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1.

[2]鲁堃,李金峰,徐玉波.智能交通自动化检测与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安防,2011.

第8篇:道路维护与管理范文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日渐发展,车辆多样化、新技术普遍应用等,都对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车辆的使用性能。部分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团队文化素质与技术素质相对比较低,其操作经验已不再适用于目前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对车辆的基本性能和结构无法理解与掌握,同时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难以确保车辆技术性能完好。

二、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车辆技术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取得实效,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建立科学的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制度中应包括:建立组织体系,设置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和对应岗位,分清职责,落实到人;配备专兼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明确机构、岗位、人员的具体分工和职责;制定较为完善的车辆选型、采购、使用、维护、修理、检测、更新及报废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建立车辆技术管理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并认真加以实施。

(二)加大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准入条件和技术培训力度

道路运输企业的激烈竞争,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竞争,对于现阶段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人员,要进行综合素质整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入职门槛,难以满足专业技术要求的人员要进行调离,对专业技能较强的人员,相应的待遇条件应该匹配。适当选派技术人员到先进企业和车辆生产制造厂进行学习,从而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车辆技术管理的最新信息。适当选派技术人员参加车辆技术管理相关培训及会议,对车辆技术管理内容进行再学习、再培训、再进修,进而提高企业车辆技术管理团队的素质。

(三)提高经营者和驾驶员的车辆维护意识

从源头开始管理,做好车辆维护的宣传工作。只有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车辆维护意识,才能将车辆维护工作落实到实处。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应加强车辆维护的宣传力度,认真督促经营者和驾驶员按期到有资质的车辆维修企业定点进行车辆维护作业,同时对此项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对未按期进行车辆维护作业的,要依据相关规定从严处罚。

(四)加强车辆维护现场监管工作

道路运输企业应派驻车辆技术管理人员到汽车维修企业进行车辆维护现场监管,监督汽车维修企业是否按照规定的车辆维护工艺流程进行逐项操作,该检查、检测的零部件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拆检,重点加强对欲更换零部件质量的监查,质量不合格的零部件,坚决不允许使用。

(五)合理调整营运车辆二级维

护间隔周期随着道路运输条件不断改善和车辆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车辆的维护周期应该做相应调整。目前规定的二级维护间隔里程为1.5万km,已不适用现在的发展形势。车辆技术状况与车辆类型、等级、品牌、配置的总成及零部件使用寿命有较大关系,一些总成零部件在原厂规定的维护周期内不需要拆解,但维护工艺却要求拆解,每次拆解会对零部件造成很大的损伤,经多次拆解后,会导致其性能下降甚至报废。可见,营运车辆关键部件的维修维护周期已远超出车辆二级维护间隔周期。鉴于确定车辆二级维护间隔周期的诸多因素发生变化,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对营运车辆二级维护周期进行优化调整。

三、结束语

第9篇:道路维护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道路桥梁 养护 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道路桥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由于道路桥梁和其他设施一样,由于施工质量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必然引起损坏;不同程度的损坏会给正常的交通秩序带来影响,严重的会阻碍交通的正常运行,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保证道路桥梁的畅通,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加强对道路桥梁的维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道路桥梁养护的重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车辆迅速增加,给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也给道路桥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路桥的正常运行状态,并延长路桥

的使用寿命,加强道路桥梁的维护工作,提高其养护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提高对道路桥梁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针对路桥的实际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道路桥梁的维护工作,才能实现道路桥梁的畅通,才能确保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应强化对路桥养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靠科技、强化管理、主附并重、全面养护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指道路养护应以预防性养护为重点,其次结合不同情形的病害分别及时采取早期养护和按需养护。依靠科技、强化管理,是指利用信息化养护管理系统(CPMS)等高科技信息化手段,运用先进的养护工程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通过科学的养护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养护。为确保交通的畅通无阻奠定基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保障。

二.目前道路桥梁的养护现状

目前由于道路桥梁管理体制的原因,使路桥的管理和养护同属于道路管理部门,道路管理部门既要负责对桥路的管理,又要对桥路进行养护。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会直接导致相应的职能缺失,使单位内部人员缺乏对道路管理和养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能导致内部管理和养护体制僵化,缺乏活力和动力,不能使正常的运营持续进行,从而严重威胁道路桥梁的安全运行。再者,我国路桥养护长期受计划及传统

式的经验养护模式的影响,使现阶段的养护管理制度很难适应道路高速度发展的的要求,严重影响我国桥路建设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对道路桥梁的养护过程中科技含量的投入较低,基本上还沿用原有

的手工保养模式,这不仅严重影响路桥的保养效率,更对交通的稳定运行无法提供保障。对路桥的养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路桥建设保养各职能部门存在重视建设而轻视保养的现象。对路桥的保养没有建

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和评价标准。由于养护管理机制上的缺失,使得路桥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养护机械不能按实际需要合理配备,给路桥的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

了很大的难度。另外,路桥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由于养护技术存在不足,也给路桥的养护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不能确保养护质量。

三.提高道路桥梁养护质量的措施

3 (1 )建立完善的养护管理制度, 完善相应养护机构

根据我国路桥养护管理的现状,综合国内外管理的有效管理方法,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规章制度。建立全面性综合管理制度,制定的规章制度应当对养护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规范,让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员了解到和认识养护工作的实质内容和重要性,明确职责,规范行为。规章制度中,既要明确其中的责任,也要明确其中的权利。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应明确奖惩制度,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对路桥养护工作的热情。应尽快建立起养护管理的直属机构,包括对桥梁、桥涵、隧道等附属的机构,真正让养护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3 .(2) 强化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 提升行车环境

为进一步加强道路桥梁的养护和安全畅通工作,成立维护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卫生责任制,把日常养护工作下放到人,进一步明确养护任务、养护责任和管养主体,把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加强排查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加大综合治理力度,重点关注特殊路段;对事故易发路段设置合理、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以道路安全畅通为宗旨,以路面的及时修补为中心,突出预防性养护为主题,重点做好道路路面修复、路基整治、桥梁和安保设施养护、排水设施的清理与修复、附属设施的管理与修复等工作。通过对道路桥梁的养护,确保路面无坑槽、桥涵安全无病害、标志清晰、附属实施完好,营造出畅、洁、绿、美的良好行车环境。

3 .(3) 做好道路桥梁的养护宣传工作, 做到思想上重视主动作为

积极做好各项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工作不松劲、路况不下降。加大巡路力度,做好路面保洁,对道路两侧绿化带、沿线垃圾和堆积物进行清理,积极改善路容路貌。借鉴他单位的道路桥梁养护管理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强化预防性养护,路面修补的规范化操作,促进养护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全面提高养护管理水平,提高养护操作质量、提高工效。

3 .(4 )提升道路桥梁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养护管理过程中,注重人才的培养,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路桥养护专业化人才队伍。增强养护人员的责任心,抓好日常养护,保证路面无积水、无垃圾堆积物,营造良好的路容路貌。抓好预防性养护,及时组织对管养路段的沥青路面裂缝、松散、沉陷、坑槽、波浪拥包、啃边等病害进行修复,防止路面病害进一步扩大,提高路面平整度。抓好小修保养。对雨汛期间造成的水毁工程,落实专人实地勘测、优化方案,及时进行修复,确保道路附属设施完好。抓好桥涵管养。加强列养桥梁的桥面、伸缩缝、泄水孔、栏杆等养护力度,及时清除桥涵进出口堆积物。同时在经常性检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特殊检测,达到各部件完好和安全运行。只有在路桥养护人员

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把上述养护工作落到实处。

3 .(5) 对所辖路桥进行调查,针对实际加大养护资金投入力度, 建立科学的标准和规范

科学的标准和规范是完成对路桥养护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应当积极收集桥路建设中相关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来分析制定良好的养护工程计划。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积极探索道路典型病害及养护对策、路面裂缝焊接技术、沥青路面冬季灌缝及网裂还原技术,为提高道路桥梁的维护质量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