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范文

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

第1篇: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范文

临床资料 2008年1~6月来院就诊的牙周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平均年龄63.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5.3岁,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

入选标准 ①年龄60~75岁。②轻中度牙周病患者。③试验前3个月未服用抗生素的患者。④无全身性疾病。⑤能够按时复诊。

方 法 患者初诊检查牙周状况,然后结合口腔牙周病预防宣教,内容包括每日睡前刷牙、饭后漱口,每次刷牙5分钟及正确的刷牙方法,要求患者初诊后1周复诊进行龈下洁治,初诊后1个月、半年后复诊检查牙周病恢复情况。试验组每周复诊1次,复诊时强调口腔卫生及牙周病的预防宣教,并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根据牙周检查结果提出相应的、个体化的牙周维护建议;对照组只是初诊时进行口腔卫生及牙周病预防宣教。

预防宣教内容 ①对洁牙不好的认识误区。②正确认识洁牙及洁牙后冷热、酸痛不适。③洁牙在牙周治疗的地位及作用。④口腔卫生的维护在牙周治疗中的意义及如何保持口腔卫生。⑤正确使用牙线。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在初诊时、1周后复诊时差异较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半年后复诊时两组间差异较大,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GI在初诊时、1周后复诊时差异较小,半年后复诊时两组间GI和PLI差异较大,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2。

讨论

定期检查的意义 定期检查是预防牙周病的重要措施。牙周治疗效果的取得是术者和患者共同合作的结果,一般在治疗已得到效果之后,临床上的患者就诊时常伴有刷牙出血及口腔有明显异味,有些患者自身护理的意识开始淡薄,菌斑控制也放松了,大大增加了疾病复发的机会。同时,老年患者常伴有牙龈退缩,洁牙的过程中及洁牙后常伴有牙的冷热、酸胀、疼痛不适,有的甚至需要行牙神经灭活治疗。由此可见,患者本身对牙周病不重视,如果术者和患者能继续保持联系,共同加强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就能获得长久的疗效,确保老年人牙周健康。

第2篇: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06~2009级在校本科生600人进行调查,收回问卷580份,有效问卷554份。其中,男生233人,占42.06%,女生321人,占57.94%;城市163人,占29.42%,农村391人,占70.58%;年龄18~24岁。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学生的一般情况;②刷牙次数、时间、方法,牙刷、牙膏类型,是否喜吃甜食等;③龋齿防治知识知晓情况;④口腔卫生保健态度。在调查员的指导下自行填写调查问卷,当场发卷并收回。

1.2.2口腔科检查及诊断标准

对调查的每位学生进行口腔检查,按照1997年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进行[3]。诊断标准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中龋齿的诊断标准。

1.2.3指导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宣教

①利用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每年大学新生健康教育课增加了口腔保健的内容;②在校园网上加强口腔健康行为的指导,在校医院网站上开辟口腔病防治专栏,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并与学生互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随时解答,并予以健康指导;③对每位就诊的同学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并要求其向同寝室的同学传授并监督;④通过板报宣传,张贴宣传海报,造出宣传态势,提高宣教效果。

1.2.4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地区及性别大学生龋齿检出及治疗情况

表1显示,本次调查大学生龋齿检出率为46.39%;城市学生龋齿检出率为53.99%,高于农村学生的43.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61,p<0.05);女大学生龋齿检出率为52.34%,高于男大学生的3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2,p<0.01)。大学生龋齿充填率为35.19%;城市学生龋齿充填率高于农村学生(χ2=9.493,p<0.05)。

2.2各年级学生龋齿检出及治疗情况

表2显示,4个年级间龋齿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0,p<0.05);一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最低,其次是二年级,三、四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最高,各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5,p<0.05)。

2.3对龋病的认识

有54.87%的学生不能较全面的回答龋齿的发生原因,其中86.84%为低年级学生。有8.12%的学生认为龋齿是由缺钙所致;4.87%的学生认为是由口腔炎症所致;47.11%的学生认为是口腔卫生差引起细菌产酸所致;13.00%的学生认为由遗传因素决定。对于龋齿是否引起心脏、肾、关节等主要器官疾病,88.27%的学生持否定态度,其中低年级学生占88.96%。

2.4对刷牙的认识

被调查者中,99.28%的学生认为刷牙有预防龋齿作用;70.22%的学生认为刷牙有预防口臭作用;79.24%的学生认为刷牙具有保持牙齿洁白作用;51.44%的学生认为刷牙具有治疗口腔炎症作用;15.16%的学生认为使用牙线与刷牙同等重要,仅有12.09%的学生使用过牙线,71.84%的学生不知什么是牙线。其中高年级学生回答正确率(85.2%)高于低年级的学生(65.4%)。

2.5刷牙的次数和方法

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学生有347人,占62.64%(高年级占41.23%,低年级占21.41%);1.26%的学生偶尔刷牙;36.10%的学生每天刷牙1次,其中有89.00%为早晨刷牙,11.00%为睡前刷牙。48.38%采用竖式刷牙法,48.92%采用横刷法。刷牙每次持续3min以上者仅占11.19%,有24.01%的学生少于1min,用餐后即刷牙仅占7.40%。35.74%的学生非常喜欢吃甜食,其中女生占70.70%。仅有10.46%的学生能够在吃甜食后立即漱口或刷牙。

2.6牙膏、牙刷的选择及牙刷使用时间

本次调查中,有31.23%的学生选择含氟牙膏,48.01%的学生选择保健牙刷。在牙刷使用时间上,40.61%的学生使用3个月左右,26.53%的学生使用半年或半年以上。各年级中,含氟牙膏、保健牙刷的选择率、3个月左右更换牙刷率3项指标均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半年以上更换牙刷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

第3篇: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范文

【摘要】由于生活习惯改变和体内性激素水平增高等原因,女性妊娠期间易发生口腔健康问题,从而可能影响妊娠期女性甚至胎儿的健康。本调查结果表明妊娠期女性更易发生牙龈炎症,而龋病患病率未见升高。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妊娠期女性的口腔卫生宣教。

 

【关键词】妊娠;口腔;健康调查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04-02

女性妊娠期间,由于生活习惯改变和体内性激素水平增高等原因,易发生牙周病、龋齿等,从而可能影响妊娠期女性甚至胎儿的健康。有研究表明牙周疾病可能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为了解现阶段在我国基层妊娠期女性的口腔健康状况,我们对我院产科门诊的妊娠期女性和体检中心就诊的非妊娠期女性分别进行了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7月—2012年12月随机选择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建卡的妊娠期女性和在体检中心就诊的非妊娠期女性共210人进行调查。其中,妊娠期女性114人,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3岁;选择非妊娠期女性96人,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7.2岁。

 

1.2 方法

1.2.1 参考WHO口腔健康调查表[2],自行设计口腔健康调查表及口腔保健问卷调查表。对2组分别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独立完成问卷调查。

主要内容:(1)检查牙龈健康状况及龋病发生状况:牙龈指数(GI)、出血指数(SBI)、龋失补数(DMFT);观察指标记分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3]。(2)问卷调查:了解每天刷牙次数和方法。每次检查使用统一的检查器械,所有检查均由1名经过严格培训的口腔科高年资医务人员进行。

 

1.2.2 采用SPSS 13.0 软件包对2组的口腔健康检查及口腔保健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 

2结果

2.1 口腔健康检查结果: 对2组共210名女性的牙龈健康状况、龋病发生状况进行了检查发现,2组GI、SB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FT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口腔保健问卷调查结果: 妊娠期女性组与非妊娠期女性组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者分别占94.7%、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刷牙方法方面2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3.1妊娠期女性口腔健康状况: 表1结果证实了妊娠期女性更易发生口腔疾病,主要是牙龈炎症,而龋病患病率未见升高。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牙菌斑,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增高等原因,导致口腔卫生状况稍不良导致菌斑滞留,即可在短期内发生和加重牙龈炎症如牙龈出血等;而龋病的病程因相对较长,孕期内的口腔卫生状况尚未影响到龋病的发病。以上提示我们应加强对妊娠期女性的口腔卫生宣教,增加刷牙的次数和加强日常口腔保健的意识,从而预防妊娠期间牙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2孕妇口腔卫生习惯: 2组人员问卷调查结果说明妊娠期女性的刷牙频率较正常女性减少,可能是因为孕妇因出现牙龈出血而不敢或减少刷牙所致;但刷牙方法则相对稳定。因此孕妇应养成早晚以正确刷牙方法刷牙的习惯,如晨起、进餐后以及睡前要认真用软毛牙刷正确刷牙3min,每天不得少于2次,不能因为刷牙时牙龈少许出血而减少刷牙次数或减轻刷牙力量;辅助使用牙线和牙间隙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以降低发生牙周疾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晓军,孔经贾,陈晖等.先兆早产孕妇牙周状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10):599-601.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ral Health Surveys.Basic Methods[S].4thed Geneva: WHO,1997.

第4篇: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固定矫治;牙釉质脱矿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984-02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FENG Jin-lan,CHEN Xiao-ying,ZOU Hui,WU Yu-hai,ZENG Min-hua,XU Yan-ya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Huzhong Hospital,Huadu District,Guangzhou 510800,Guang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 fixed appliance.MethodsDivided 60 adolescent patients who had accepted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30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cases) randomly.In experimental group,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supplied to patients and their parents, while in control one, only traditional nursing methods were used.The differences of the incidence rate of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by chi square test attwelfth month after the fixed appliance was accepted. ResultsThe incidence rate of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at twelfth month was 5.13% in experimental group,and was 10.95% in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at in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twelfth month, there was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at twelfth month (P<0.05).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decline the incidence rate of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for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enamel demineralization

固定矫治器以其高效性和精确性而成为目前正畸治疗的主要矫治器。但在正畸治疗的同时,由于矫治器及附件的存在,增加了口腔卫生维护的困难,导致口腔内环境发生改变,尤其是牙齿及其牙周组织的环境改变,就有可能出现牙周组织损害、牙釉质脱矿等不良问题[1]。国内外研究表明,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正畸患者牙釉质脱矿的患病率高达50%~60%,正畸牙釉质脱矿的患病率达10%[2]。因此,在正畸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制定合理有效的口腔护理措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有效地维护口腔卫生,可以预防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笔者收集了2010年在本院口腔治疗中心就诊,并接受固定矫治术的部分患者进行卫生宣教与家庭干预相结合的护理,收到良好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初次佩戴固定矫治器的正畸患者60例(男22 例,女38例),年龄12~18岁,平均14岁。要求患者均为恒牙列,无牙龈炎、牙周炎,无牙釉质脱矿和龋齿,排除氟斑牙和四环素牙,具有一定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刷牙)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758颗),实验组30例(760颗)。实验组由专职护士按事先制订的护理计划,采用语言、示范、文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并结合以随访、健康指导为主的家庭干预;对照组仅按常规向患者交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一般知识宣教。每月对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相关指标的检查并记录,同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追踪随访。

建立患者资料卡,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记录初诊时、戴用固定矫治器12个月时的牙釉质情况。牙釉质脱矿记录标准为:清洁并吹干牙面,在牙科工作灯下肉眼可见牙齿的牙颈部、托槽周围有白垩色点或斑,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记录为“脱矿”。

1.3 护理措施:①正畸治疗前和治疗过程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饮食、菌斑与牙釉质脱矿的关系,强调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在戴固定矫治器前,要求患者常规进行龈上洁治。②护理人员在模型上进行示范,教会患者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即使用两把牙刷刷牙,一把普通的保健牙刷和一把正畸专用牙刷[3]。用普通的保健牙刷压于牙面和牙间隙上,顺着牙龈竖刷,按上下内外的顺序每个牙齿和牙面均要刷到。用正畸专用牙刷顺着弓丝托槽作横向刷洗。每2~3个牙齿为一组,刷完一个部位后再刷相邻部位,每部位重复10次。要求每日早晚及饭后认真刷牙,每次刷牙时间必须超过3min,每次刷牙必须将托槽上及托槽与牙龈之间,附件上食物残渣清除干净,使用含氟牙膏和含氟漱口液,并请家长督促检查。③将印制好“口腔正畸知情书”、“固定矫治前须知”、“配戴牙齿矫正器如何清洁牙齿”以及有关口腔保健的宣传资料发给患者及家长,让其带回加深印象。④椅旁刷牙:每次复诊时仔细检查牙周菌斑附着情况,根据患者口腔卫生情况再次进行个别指导,必要时为患者进行椅旁刷牙,即护士直接给患者在口腔内进行刷牙。⑤电话回访:由专职护士电话随访患者,了解患者佩戴固定矫治器后的情况,有无按指导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及用含氟漱口液漱口等,并请家长督促检查,使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1.4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牙釉质脱矿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患者戴固定矫治器12个月时实验组患者牙釉质脱矿牙39颗,发生率为5.13%,对照组患者牙釉质脱矿牙83颗,发生率为10.9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今的口腔正畸治疗,大部分采用固定矫治器,而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对象,大部分为青少年,对口腔卫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容易导致戴用者局部菌斑堆积,菌斑指数增加[4]。患者在固定矫治期间,由于托槽粘结于牙冠表面改变牙冠外形,使牙齿的自洁作用减弱,同时由于托槽的不规则外形使食物残渣更易残留于牙面。以上情况均有利于菌斑的生长,进而造成釉质脱矿[5]。有研究[6-8]指出,牙釉质一旦出现较严重的脱矿病损,仅通过唾液系统的再矿化作用不能完全修复病损。因此预防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是正畸医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专业有效的护理干预,采用椅旁护理和家庭随访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可显著降低接受固定矫治器治疗患者的牙釉质脱矿发生率。张亮等的研究亦指出,患者初次就诊到正畸治疗结束全过程中引入有效的护理干预,将患者的护理贯穿于门诊及家庭整个矫治治疗过程,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减少釉质脱矿及牙龈炎的发生,取得较好的正畸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9],与本研究结果相同。因此,在正畸治疗前、治疗中,重视对患者的口腔健康教育,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并在家长配合下,制定合理有效的口腔护理措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养成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自觉有效地维护、提高牙周牙体组织的健康状态,从而减少固定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 荃.对正畸患者实施口腔健康教育集体培训的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9):3679-3680.

[2]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02.

[3]赵佛容.口腔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63.

[4]潘一春,张 丁,傅明魁.固定矫治器粘接前后牙齿颊面菌斑pH值和变形链球菌附着的改变[J].口腔正畸学,2003,10(1):23-26.

[5]刘文艳,张桂荣,马天驰,等.正畸治疗中使用刷牙记录卡对牙釉质脱矿影响的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09,17(6):280-281.

[6]Artun J,Thylstrup A.A 3-year clinical and SEM study of surface changes of carious enamel lesions after inactivation[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89,95:327-333.

[7]Gaard B.Prevalence of white spot lesions in 19-year-olds:a study on untreated and orthodontically treated persons 5 years after treatment[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89,96:423-427.

[8]Al-Khateeb S,Forsberg CM,De Josselin de Jong E,et al.A longitudinal laser fluorescene study of white spot lesions in orthodontic patients[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98,113:595-602.

[9]张 亮,冯云霞,贾 丽.固定矫治中口腔护理对其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12):996-997.

第5篇: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儿童龋齿;综合口腔护理干预;预防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口腔检查的8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均年满三周岁,并排除存在智力障碍、口腔炎症、龋齿及其他器官系统疾病等症状,该项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本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所有儿童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将80例儿童以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儿童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范围为:3.0~8.0岁,平均年龄为(4.3±1.6)岁,体重为:12.3~21.5kg,平均体重为(17.2±2.4)kg;观察组40例儿童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范围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4.1±1.7)岁,体重为:12.1~21.7kg,平均体重为(17.4±2.5)kg,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0例儿童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引导儿童进行常规的防龋操作和引导儿童家属按照日常的护理习惯对儿童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40例儿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如下:全面体检评估口腔情况,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对儿童进行一个全面的体检检查,充分了解儿童的身体状况以及口腔龋齿状况。另外,护理人员还要详细向儿童家属进行询问,了解儿童日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分析儿童龋齿产生的原因[3]。防龋操作过程护理,在防龋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采用无口腔刺激和具有水果香味的氟化泡沫对儿童口腔进行检查,在咬脱过程,需引导儿童低下头,用牙齿将牙托咬住,并做到勿吞咽和勿咀嚼,操作完毕后半小时内不得进食水和食物,若儿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不配合、乱动现象,护理人员还需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或语言为其讲解防龋的重要性或为其播放欢快的音乐或动画片来转移其对操作不适的转移力量。并引导家属每半年带儿童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及时发现其口腔问题。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儿童家属的健康教育,如为儿童家属发放口腔保健宣传手册或组织其开展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等,在宣教过程中,需注意详细向家属讲解口腔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并介绍各类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对儿童构成的威胁。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儿童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并选择儿童的牙刷和牙膏。在健康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采取儿童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比如以图片、动画的形式来提高儿童的配合度,并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为儿童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护理,龋牙的发生与儿童偏食、喜爱吃含糖量高或酸性食物等饮食习惯具有密切的关联,为此,护理人员需引导家属严格控制儿童的零食量,并引导其尽量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冷饮和垃圾食品,对儿童的偏食不良习惯习及时纠正,同时,家长还要多鼓励儿童使用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水产品、鲜奶类等具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⑤引导家属做好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监督工作,由于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需引导和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如饭后及时漱口,每天至少刷牙两次,另外,家属还可以详细记录儿童的行为习惯,对于儿童的一些不良习惯应该耐心指导儿童纠正。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配合度以及经护理干预后的正确刷牙率、龋齿发生率、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配合度评价标准为:完全配合: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欣然接受并积极配合;配合:儿童勉强完成防龋操作过程;不配合:儿童拒绝接受防龋操作或操作过程中出现严重哭闹现象,影响操作的正常进行,总配合率=(完全配合+配合)/总例数×100%,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表收集,分成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评价标准,总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配合度对比观察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总配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7.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儿童正确刷牙率、龋齿发生率及对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对比观察组儿童(n=40)正确刷牙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n=40)正确刷牙率(72.5%),观察组儿童龋齿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观察组儿童对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儿童(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儿童(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6篇: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范文

患者入院后,由经过培训的护师对患者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以座谈会的形式与患者交流沟通,具体规范化健康教育如下:(1)患者入院后,护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对于常规的几种检测如血常规、生化常规指尖血糖等,使患者看懂具体数值的意义并帮助指导患者;(2)对患者讲授糖尿病的一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体征、疾病的演进、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内容;(3)对患者的饮食治疗进行宣教,包括:饮食治疗的原则、目的、好处等,并加强热量控制,强调其重要性;(4)针对药物进行宣教,包括:常见的药物种类、服用方法、注意事项、胰岛素的种类和用法、如何预防副反应等;(5)运动疗法宣教,包括:适宜运动、强度控制等;(6)家庭护理宣教,包括:口腔、皮肤的护理、外伤后的急救。

2疗效判定

(1)血糖控制情况:记录患者住院前以及健康教育2年后空腹、餐后2h的血糖值,空腹血糖4.4~6.1mmol/L为优秀,6.1~7.0mmol/L为良好,大于7.0mmol/L为较差;餐后2h血糖4.8~8.0mmol/L为优秀,8.0~10.0mmol/L为良好,大于10.0mmol/L为较差。(2)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对患者进行知识问卷测试,15分以下为较差,15~20分为良好,20分以上为优秀。(3)患者日常护理:采用Deborah管理表,21分以下为较差,21~28分为良好,28分以上为优秀,优良率为(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日常自我管理护理能力、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第7篇: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健康教育方式 口腔卫生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227-0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文化里幼儿园由家长填写完整合格调查问卷的幼儿220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1.2 研究方法:自设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 ②家长及孩子口腔卫生习惯、刷牙起始时间、刷牙次数、刷牙方法、刷牙时间 ③相关口腔保健知识:幼儿龋危害、幼儿龋预防方法、口腔保健知识获取渠道等。

1.2.2 健康教育前后分别作菌斑指数检查并做记录:根据Quigley和Hein(1962年)提出,并由Turesky改良的牙菌斑指数记分标准记分,所有检查全部由同一位检查者完成。

0=牙面无菌斑;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2=牙颈部连续薄带状菌斑,宽度不超过1mm;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但在牙面1/3以下;4=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牙面1/3,但不超过2/3;5=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或2/3以上。

菌斑显示法所用染色剂主要成分为酚红、乙醇和水。

牙周病流行病调查中每位受试者均检查6个指定牙齿(即16、11、26、36、31、46),每个牙的记分为4个牙面记分平均值,每个人的记分为6个受检牙记分平均值,其为衡量口腔卫生状况指标。

1.2.3 干预措施及资料收集方法:①对220名幼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牙菌斑指数检查(世界卫生组织牙周病流行性调查标准)记录菌斑指数,瞩其刷牙后再次进行牙菌斑指数检查并记录,全部调查工作由同一检查者完成,期间无一人退出。

1.3 统计学处理:将口腔健康教育前后所得到的数据做t检验、x2检验。

2 结果

一般情况:家长年龄:25-35岁;母亲161人,父亲59人;国企职员125人,私企49人,自由职业46人;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63人,大专74人,中专以下83人,他们所受教育不同,家长口腔卫生习惯、口腔保健意识各异,随之幼儿口腔卫生状况出现显著差异。

2.2 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比较:

3 讨论

3.1 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具有重要意义:控制菌斑可以减少和预防口腔疾病,正确有效的刷牙是控制菌斑与消除软垢的最佳方法,刷牙给予牙周组织适当的接触刺激,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粘膜上皮角化程度.增加牙周组织抵抗力[1],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牙龈上皮薄、角化差,受细菌感染后易发生炎症[2]。

3.2 学龄前儿童更需要保持口腔卫生:学龄前儿童所进食物精细,粘稠性强,含糖量高,易于发酵产酸;加之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少,自洁作用差,牙齿钙化程度低,龋齿发病率为71.97%,87.73%儿童有不同程度睡前进食不良习惯。

3.3 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提高有赖于家长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调查发现保健牙刷知晓率只有29.09%,家长为孩子所带牙刷合格率只有23.19%,存在刷头过大、刷毛过软、刷毛过尖等误区:只有15.90%家长知道自孩子出牙起开始刷牙。

3.4 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宣教:我科口腔医师每半年到甲级幼儿园做一次免费口腔检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龋齿发病率为72.66%,而就诊率只有13.38%,说明广大家长对乳牙龋认识程度不够。

4 结论

健康教育涉及到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应采取直观化、形象化、多样化、具体化、反复强化等措施,另一方面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及幼儿园老师的配合及监督,加强城市贫困家庭及进城务工家庭幼儿口腔保健[3],但他们绝大部分没有任何社会医疗保证,卫生保健完全靠自费[4]。建议政府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增加一些城市贫困家庭及进城务工农民家庭社会福利项目。

参考文献

[1]卞金有 预防口腔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177-178

[2] 石四箴 儿童口腔医学 人民卫生教育出版社,2003,12(2)130

[3] 沈家平,朱维建,孙志达,等。江苏省居民口腔健康行为调查 [J] 口腔医学研究,2006,22(5):549-551

[4] 袁菁华,卫生公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公共政策选择 [J] 卫生经济研究,2004,20(6):13-16

第8篇: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龋齿;病因;龋齿预防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愈发的多样性与精确化,父母的溺爱,对儿童的纵容,使儿童养成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加之由于乳牙的解剖形态、矿化程度及所处环境等,儿童乳牙较恒牙更易龋坏。而乳牙的健康完整与正常脱落对于儿童的正常咀嚼、恒牙的健康萌出、颌面部的正常生长发育等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与此同时,完整健康的乳牙也将对儿童的心理降康产生极大地影响。故如何保护好儿童乳牙的健康完整及父母如何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是本文重点讨论内容。

一、儿童龋齿的概念、成因、特点、危害

龋齿俗称“蛀牙”,通常是由于细菌侵蚀牙齿造成牙齿表面颜色暗黄甚至发黑,如不及早预防和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将会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颌骨炎等,最终导致牙周破坏,甚至牙齿丧失的严重后果。

儿童龋病在病因学与组织病理学上与成人相似,但由于乳牙的组织与解剖特点:抗酸性弱,釉质及牙本质薄;生理间隙、冠部的点隙与裂沟易成为菌斑和食物残渣滞留的地方。儿童的生长环境: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儿童所进食物愈发的精细,而父母对儿童的溺爱使得儿童过度的进食甜的,细腻的食物,粘着性强,附于牙面上后易于产酸而致龋齿的发生。加之不良的饮食喂养习惯:父母将食物碾碎,易于儿童的进食,睡前给儿童进食牛奶、甜点等;④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在进食之后不进行漱口、刷牙,尤其是夜间睡眠之前,家长不注意引导儿童养成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听之任之,使得乳牙易在致病菌的作用下更容易产生龋坏。

儿童乳牙产生龋齿的概率明显高于成人,发生的时间早,一旦发生龋齿后,由于乳牙的自身特点:釉质牙本质薄,矿化程度低,龋齿的进展速度快,自觉症状不明显,易被家长忽略,儿童龋齿很容易发展成牙髓炎、根尖周炎、残根残冠等严重后果。而儿童龋齿常常为多发,龋坏的范围相对于成人来说更为广泛。

无论从局部还是从整体,从生理还是心理,儿童龋齿的危害很多。如果有儿童过早的出现乳牙龋坏或者是部分缺损,对儿童正常的咀嚼能力以及其领骨的发育正常都会产生影响,严重时或导致恒牙出现异常发育的状况,于是对于预防儿童乳牙出现龋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儿童龋齿的预防方法

目前,龋病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父母在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应重视儿童口腔的健康完整。因此如何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一)健康宣教

对小儿及其家长开展关于口腔健康宣教活动或向其发放口腔预防保健宣传单,主要内容涉及:家长应携小儿至少每3个月去医院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均衡饮食、龋齿的诊断等相关常识;向孕妇普及幼儿口腔预防保健常识,主要包括乳牙的特点、作用及其意义,小儿龋齿的病因、防治措施、注意事项等内容,嘱怀孕期间应充分摄取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牛肉、蛋清等食品,多食含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果蔬,并及时补钙,从而促进胎儿牙胚正常发育。因为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父母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期这些不同的年龄段,父母所承担的责任均不可忽视。

(二)使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

尤其对于第一恒牙来说,预防龋病尤为重要。第一恒牙的萌出时期大约在6岁左右,此事儿童处于学龄前期,此时的儿童刷牙能力虽显著提高,但未完全掌握,加之此时的儿童自律性差,也偏爱软糯甜粘类的食物,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是形成龋齿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恒牙在人的一生中发挥99%的咀嚼效能,对于牙合系统的稳定,咬合关系的正常,牙列的完整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其萌出后的6个月内进行窝沟封闭是保护它的最佳方法。我国于2008年起开始实施中西部儿童口腔综合干预项目,对7~9岁儿童的第一颗恒牙进行窝沟封闭,这正是国家对于儿童龋病预防重视的重要体现。

(三)相关人员

要根据儿童的喜好、饮食特点等为依据,为儿童制定饮食方案帮助儿童建立合理饮食、均衡营养的饮食方案,使儿童的日常饮食搭配合理,达到促进儿童牙齿钙化的目的,以预防龋齿的发生。相关人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儿童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并帮助儿童改善和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四)针对已经发生的龋齿

应当及时就诊,配合医生,分析龋齿原因,积极治疗龋坏,根据龋坏制备出相应的窝洞,并进行预防性的扩展,邻面扩至自洁区,主要采取充填、药物等治疗方法,充填材料应选择适当,医生规范操作,小儿应克服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其家长还要预防其他龋齿的发生。对于口腔卫生较差而极度不愿意配合的儿童,在进行良好沟通,正确诱导为主的情况下,可酌情选用何种含氟制剂,如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含氟涂漆等,可有效的防止龋齿的发生。

总的来说,龋病的发生需要菌斑、环境、食物及时间四联因素的共同作用,儿童乳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防止龋病的发生需要家长、儿童、医生等的共同配合,从而提供给儿童良好的口腔环境及口腔习惯。

参考文献:

[1]魏芳.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4):5253

[2]沈益明.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3,11(7):9192

第9篇: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牙科畏惧症;心理干预;口腔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5)15-006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Dental Clinic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dental fear,and intervention research, provide evidence for its prevention. Methods Mainly Corah's Dental Anxiety Scale investigation,126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nd relate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to observe its effect. Results 126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anxiety scores were compared,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anxiety scor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xiety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Adult dental phobia therapy clinical dentists should observe and communicate and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patients,while the entire course of treatment to deal with the anxiety of patients necessary psychological guidanc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begin dental phobia from different aspects,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Key words:symptom of dental fear;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oral treatment

牙科畏惧症是发生在牙科诊治过程中,患者因畏惧、害怕而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表现出烦躁、出汗等,或高声叫喊以及拒绝治疗等忧虑或恐惧行为及心理状态[1]。牙科畏惧症的发生,不但会影响到口腔医生的正常诊治,同时也会给患者及医生带来潜在的伤害。随着学科的发展进步,对患者实施一定的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压力,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旨在探讨干预对牙科畏惧症患者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建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新疆巴州第二师焉耆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牙科畏惧症患者126例,采用牙科焦虑量表(Dental Anxiety Scale,DAS)对到口腔门诊接受口腔治疗的18周岁以上患者进行牙科畏惧症调查,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焦虑评估方法

采用corah’s牙科焦虑量表,本表包括4个问题,每个问题有5个选项,相对应选项的分值为的1~5分,最后将4个问题的分值相加。当总的分值(DAS值)≤13分时为无焦虑型,13~14分为一般焦虑型,15~18分为重度焦虑型,>18分为病态焦虑型(见表1)。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口腔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疏导等相关干预,干预组和对照组均不采用药物治疗,干预措施如下:

1.3.1 心理疏导:在患者候诊期间,有医护人员进行健康宣教,耐心的介绍口腔相关知识、医疗器械的使用方式等。并选取口腔知识宣传片,于患者候诊期间进行播放,以增加患者对于口腔知识的了解。其能改变患者的认知、心理、情绪等;以降低患者的恐惧、焦虑。

1.3.2 心理诱导: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疼痛不适,但医生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言语婉转,安慰患者,告知其会有轻度不适,但一般都可忍受,介绍麻醉过程, 鼓励患者勇于接受,嘱其放松心情,帮助患者正确理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现象,以帮助患者做好充足心理准备,诱导其改善恐惧、焦虑心情。

1.3.3 行为干预:治疗时播放轻柔音乐或诊室放置薰衣草等行为干预,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并缓解紧张情绪。有研究显示,诊治过程中,薰衣草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恐惧和焦虑情绪[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将126例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间进行比较。经检验,两组间年龄、性别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间焦虑程度评分比较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程度评分进行比较,干预前两组焦虑程度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口腔诊治的要求也在提高。而牙科畏惧症也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问题。根据国外调查显示,牙科恐惧症患病率在一般人群达20%~30%[4]。Ulla Wide Boman[5]对瑞士哥德堡的500余名中年妇女调查发现牙科恐惧症患病率达36.2%。钱明波等[6]对武汉市社会人群进行调查发现,牙科畏惧症患病率为64.2%。邓咏梅等[7]对300名重庆市门诊成人患者行问卷调查发现,门诊成人患者牙科焦虑症患病率为36.4%。因此高效预防牙科畏惧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文献分析发生牙科畏惧症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就诊环境差,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对疾病的恐惧,对治疗的不了解等。而相对的治疗措施有药物干预、心理疏导、心理诱导,行为干预等[8-10]。其中,药物干预以笑气等品进行干预,效果往往不确定,且常伴有副作用[11],故而本次研究没有采用。本研究发现,对患者实施一定的心理及行为干预后,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因此提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①加强口腔卫生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医护人员可以采用多种宣教形式,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早期发现疾病,有效预防口腔疾病,减低对疾病的恐惧感,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面发展[12-13]。②良好沟通,建立医患信任感。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要求,向患者介绍病情,解释治疗方案,讲解演示治疗过程让患者放心。由于大多患者并未见过治疗器械,因此可以主动向患者介绍治疗所用的仪器和器械,消除患者的陌生感,避免患者紧张[14-16]。在治疗过程中,要给予安慰性和鼓励性的语言,从而使患者消除紧张感,而得以放松。③营造良好的候诊及治疗环境。诊室内应保持清洁、整齐,在治疗中可以适当的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或者放置一些新鲜的薰衣草花,从而能松弛患者紧张的神经,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17]。

为了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在治疗中口腔医生应该因人而异的调整诊疗计划,应进一步研究出导致高牙科恐惧水平的因素和有效治疗和缓解牙科畏惧症的方法。尽量高效的预防牙科畏惧症,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治疗过程舒适的口腔治疗。

[参考文献]

[1]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11.

[2]朱明颖.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8):4-6.

[3]闫征斌,杨旭,孙剑,等.薰衣草对牙科焦症治疗效果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8):710-712.

[4]WOOSUNG SOHN,D.D.S.Regular dental visits and dental anxiety in andentate population[J].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January,2005,136(1):58-66.

[5]Ulla Wide Boma,Anette Wennstrom,Ulrika Stenman,et al.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sense of coherence and dental anxie:An epidemiologic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middle-aged women[J].BMC Oral Health,2012,12(14):167-174.

[6]钱明波,袁正林,李曦慧,等.牙科畏惧症的现状调查及相关心理因素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05,13(1):30-32.

[7]邓咏梅,王金华,何松霖,等.重庆市口腔医院门诊成人患者牙科焦虑症调查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10):918-920.

[8]张小敏,施小彤.牙科焦虑症的研究进展[J]. 广西医科大学报,2010,27(1):158-160.

[9]AL-Namankany A,Ashley P,Petrie A.The development of a dental anxiety scale with a cognitive component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Pediatr Dent,2012,34(7):e219-24.

[10]Humphris GM,Freeman R.Measuring children's dental anxiety[J].Evid Based Dent,2012,13(4):102-103.

[11]邓咏梅,王金华,何松霖,等.重庆市口腔医院门诊成人患者牙科焦虑症调查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10):918-920.

[12]董岩,邵东升,王亮.口腔焦虑影响因素及相关口腔专科因素的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2,28(9):914-917.

[13]昊惟,蔡展.牙科焦虑症的研究现状及干预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906-1907.

[14]Ronny A. Bell,Thomas A.Arcury Andrea M. Dental anxiety and Oral Health Outcomes among rural older adults[J].J Public Health Dent,2012,72(1):53-59.

[15]黄琰,高义军.成人根管治疗患者的牙科焦虑症对根管治疗选择及治疗的影响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4):382,384.

[16]邓丽.牙病患儿的心理特征及干预[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