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范文

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

第1篇: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文化导入 高职英语教学 语言习得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首要教学目标。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也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欢迎的应用型人才。实用英语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言习得中的文化导入教学。

二、文化导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是需要在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在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过程中,不能割舍与英语语言密切相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有了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才能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如果在交际过程中,犯了与语法、语音和词汇相关的无意识错误,这只能说明说话人语言能力不足,是情有可原的。但如果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但却出现了用语错误,就会被认为没有修养、没有素质,是对他人的有意触犯或侮辱。所以,随着毕业生涉外工作机会的增多,使用者应该能在实际应用中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恰到好处地同他人交往,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侵犯别人的隐私和忌讳,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

三、进行高职高专英语导入的教学的策略

1.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高职英语文化导入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为浅表文化,它涉及英语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中的文化差异;二为深层文化,涉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交际过程中语言的隐含指示意义以及句法、语篇结构中所蕴藏的文化;三为文化对比,即对中西文化相同文化主题的对比,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将这些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标出,使老师授课做到心中有数。

2.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意识。高职英语的指导思想是以语言运用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宗旨。教学能力与文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好的英语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英语词语义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并能在教学内容中有意识的进行中西文化对比,让学生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在使用英语时自觉地排除母语文化的干扰,遵循英美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习俗。

3.文化教学方法的改变。传统的文化教学单纯地将文化导入的教学内容作为知识来讲授,难以让学生产生切身体验,所传授的文化知识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学生在真实的交际中无法应对各种不同的场面和对象。同时,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满足高职英语文化导入的教学需要,要采取提问法、旁白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使用多媒体和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英语场景,让学生学会有用的表达方式。这样,高职学生才能在将来的涉外活动中,不会产生文化障碍从而影响与目的语国家人的交流。

4.开设专题讲座和选修课。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对英语语言国家的价值观、语言规范、思维模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民族性格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克服文化障碍。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一些与“跨文化交际”和“文化比对”相关的选修课,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文化知识,增强文化交际的意识,同时也能增强学校跨文化交际的学术气氛。

5.进行“文化欣赏”。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学生观看录像录影,并通过这些手段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欣赏到目的语国家实况,了解丰富多彩的目的语的文化。

总之,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必须有文化导入。文化导入的教学有助于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快语言习的进程,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刘静,韩放.高职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J].职业时空,2007(6).

[3]刘淑艳.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探讨[J].教育科学,2008(2).

第2篇: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语言与文化 英语学习 语言系统 文化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1 语言和文化的定义

Larry A.和Lisa A. Stefani给出了文化的定义:文化是知识、经验、信念、价值观、行为举止、态度变化、会话含义、等级制度、宗教、空间关系、观念和手工品的集合,经过某个集体认可并进行了文化传承。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任意性的语音符号体系。语言的一个区别性特征就是用于交际,人们使用语言进行聊天,思考,阅读、写作、打招呼、进行买卖。在总结了大量关于语言的定义基础之上,Unsworth这样定义语言:

“All people put language to certain types of use in so doing they all learn a linguistic system which has evolved in the contexts of such language use. But which parts of the language system they deploy and emphasize…are significantly determined by the culture by the system of social relations in which people are positioned and the roles they learn to recognize and adopt.”

1.2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能力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逐渐获得的,著名社会语言学家古迪纳夫认为语言是社会现象的一种表达方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文化的一方面,更是学习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不能深刻了解某一文化就无法真正掌握一门语言,从广义上来说,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表达形式,它包含着历史和宗教背景知识,同时也包含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要想掌握两门语言,那么必须要掌握两门文化。总之,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英语学习者要想真正学好英语,那么必须要进入特定的文化氛围,或者说要掌握一定量的英语文化知识。

2英语学习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学习是基础,文化学习是为了语言更好地应用,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要分配足够的时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同时也应该分配相应的时间来学习英语文化知识,因为一定量的文化背景知识会极大地促进英语的学习。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需要师生的配合和互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最好的接触一门语言的方式就是进入语言使用的语境中,从而可以抓住每个机会去了解其内在文化,学生们也需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学习语言和文化。

2.1教师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方面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要提供相应的文化信息,让学生掌握课文中所体现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可以有效改善课堂教学。另外教师应该选择真实教学材料,真实教学材料是指选自真实交流语境的材料,因为教学材料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在选择真实的外语材料时,对话部分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对话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交际者之间的关系,加上指导教师有目的地讲解文化背景,从而使交际活动更加真实。

2.2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学生要意识到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学生们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的阅读,包括原著小说,杂志和英文报纸,逐渐培养起文化意识和对文化的敏感性。对于大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其文化意识,因为文学作品反映了西方人的心理,文化性格,风俗习惯和社会关系,通过阅读这些文化只是都会潜移默化地接收。另外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说英语的机会,尤其是和英国人或者美国人聊天,在越是轻松的环境下反而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而这些知识在课堂上是永远学习不到的。

3结语

通过上文的简单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文化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语言和文化关系密不可分,语言和文化是互相依赖的,学习一门语言也是学习一门文化,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教师应积累更多有用的文化常识,因为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英语的学习状况。而且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己特性,起到其他文化无法取代的功能。总而言之,英语学习者对文化知识掌握得越是深入仔细,交际越是流畅。

参考文献

第3篇: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范文

第一,在当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境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锻炼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强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其背景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学生只有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将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进行相应的提升。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跨文化语境教学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让学生对国外的历史和文化等内容有一定的认知,使其语言交际能力有所提高。

第三,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是不同的,并且每个国家的文化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不都是完美无缺的。正是由于缺陷的存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跨文化语境教学方式进行充分应用,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国外的文化,发现其优点和缺点,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各国文化,引导学生在进行各国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将其中优秀的部分转变为自己的积累,但要剔除其缺点。

第四,在高职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跨文化语境教学方式进行充分应用,不只能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还要将英语语言学习的方法传达给学生。教师要通过跨语境教学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进行英语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语境的学习,同时,将一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提供给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的英语语言理解和掌握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跨文化语境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第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对跨文化语境教学方式进行充分应用,就要重点分析国外文化语境中的词汇,从而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英语学习中所出现的语言现象和交际用语进行相应的比较和分析,应让学生对国外的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同时,让学生对跨文化语境有更深的了解。

第二,不同种类的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所以,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可以将汉语和英语中含义相同的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方式进行相应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进行相应的分类和总结,@对学生提高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汉语和英语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同之处,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基于这样的特性,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共性和差异性的比较和分析,对其中的规律进行相应的总结和归纳,将这些内容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对其中的规律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第三,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运用已经非常普遍,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通过多媒体将国外的优秀影片进行播放,让学生从中了解国外的文化和历史等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多运用这种方式,将相关的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带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更容易了解这些内容,从而对跨文化语境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三、结束语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进行更加深入的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对语言教学和跨文化语境教学都要足够重视,将跨文化语境学习的方式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途径让学生对国外的文化和历史等内容有基本的了解,掌握英语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高职英语教学必须突出跨文化语境教学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第4篇: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文化导入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Culture Introduc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LI Bo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

Abstract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anguage, and therefore a good grasp interac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for English learners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pas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tend to ignor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iciency of the language, but a lot of places to students about grammar and vocabulary, which can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and use good language. In this paper,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introduc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what you want to import, and proposed ways to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impor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culture introduction; application

当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现代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长期以来,在中国传统教学和考试压力的影响下,很多大学英语教师一味地向学生教授语言、语法、词汇、句型等内容,从而忽略英语文化教学。然而,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他们能够很好地操控英语,却由于缺乏文化知识而不能与英语国家人士进行得体的交际。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教学势在必行。

1 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基础。没有语言,便没有文化。每一种语言都有与之对应的文化,既有特殊性,又有共通性。对于外国语言的学习,学生必须同时了解与其相通的外国文化,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理解。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它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外语教学也不能脱离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否则会因汉英文化间的巨大差异而导致双方的误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很好地将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以及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知识给学生进行讲解,那么就可以很好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文化导入的主要内容

2.1 人文常识

我们常听到学生抱怨:在听力课上花时多,收效却甚少。一方面,可能是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词汇量少,不掌握语法,发音不准,或是听力材料很难等等。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听不懂听力原文,主要是由于他们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很多英语听力材料都与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相关。例如,一则新闻报道:“The path to November is uphill all the way”这里的“November”字面意思是“11月”,而这句话中的“November”却指“在11月进行的总统选举”。由此可见,人文常识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重要性。

2.2 对文化差异进行对比

第5篇: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了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与听力理解的关系,指出培养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和英语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以及方法与途径。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王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及语言习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别人所说的话,所以如果不熟悉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不懂得用西方思维方式理解英语语言,就会给英语听力理解造成很大的障碍,致使听力理解过程难以顺利完成。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点之一,要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文化背景因素和思维方式因素,扩大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面,增强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做到用英语思考和理解英语。

一、文化背景知识和思维方式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体现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听力材料并不是很复杂,生词偏词也不多,语言结构也颇为简单,但学生仍然听不明白。即使听懂了,也只是获得字面意义,不能从深刻层次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我们以下面这两个对话为例。

例1:A:Whereareyoufrom?

B:I''''11askher.(Alaska)

A:Wbydoyouaskher?…

例2:A:Whereareyoufrom?

B:Howareyou.(Hawaii)

这两个短对话中,在A看来B是答非所问。但如果A了解美国的地理概况,知道美国有两个远离大陆的州Alaska和Hawaii时,就不会闹出把Alaska听成"I''''11askher",把Hawaii听成“Howareyou”的笑话了。

二、文化背景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重要性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使用正确的思维方式,采取必要的手段弥合文化沟壑,进一步提高外语听力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文化背景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性。

例3;W;Youaren''''tlikelytogetaAAndyoushouldmakeupthehomeworkthatyou''''vemissed.

M;I''''11domybest.Butmyjobkeepsmeprettybusy.Ihaven''''thadtimetodoalltheseassignments.

Q;What''''sthepossiblerelationshipbe-tweenthewomanandtheman?

A.wife-husbandB.boss-worker

C.friendsD.teacher-student

在美国通常用A,B,C,D,E打分,美国大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作为学费和生活费。从对话中得知,正确答案是Do

例4;Sheisacat(她是个包藏祸心的女人。)

在中国,猫是温顺可爱的小动物,人们经常把猫作为宠物。另外,在中国经常说“馋猫”,一提到猫,就想到了嘴馋。如果学生还是按照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这句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时听力理解的主要障碍并不是由语言本身造成的,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对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够造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文化的导人。美国著名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Brembeck说过:“采取只知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而学生更应该认识到文化知识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性,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要多注意文化背景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真正理解听力材料中的深层含义打下基础。

三、英语听力教学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和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途径

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应该防止走过场,必须根据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需要,做到长期计划和每堂课具体安排相结合.背景知识学习和语言知识学习相结合,英美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相结合,内容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提高相结合,潜移默化,不断丰富。

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为什么中国学生往往很难跟得上英美人说话的速度?因为他们经常有一个“心译”过程,他们在听到英语句子时,首先会翻译成汉语,用汉语思维,然后用英语表达出来。这样势必会耽误时间,对下文的内容反应不过来。这个“心译”就是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如果学生不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听力就不容易提高。薛中梁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文化性的重视程度是不是足够了,或者说很高了?答案是否定的。包括英语教师、管理人员、家长在内的各方人士对文化性的重视都很不够,缺乏一种文化意识。要想真正排除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信息障碍,使学生准确而迅速地理解所听到的材料,就应当对于英美等文化有的概念加以实用性的传授,设计活动场景时决不可以在脱离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与语境的状态下进行。

2.精心选择听力教材和辅助教材

在选择英语听力教材和辅助教材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在教学中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作用,选择那些包含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有些对话有较高的文化洞察力,适合用于揭示英美文化的各个方面,可以作为练习听力的好材料。文化因素的融人程度要考虑教学对象这一客观条件,要遵循阶段性原则。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步一步的,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

3.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学会辫析语义内涵

通过各种英文词典,我们可以对比出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义并不是绝对对应的,一个英语单词往往有很多汉语含义。学生在使用词典时往往只注意理解和记忆词典中的第一、第二解释,认为第三以下的词条是不重要的。但是英美人却不那样认为,他们看重词的根源和历史地位,他们谴词用语并不完全按照词典中词义的排序来分主次,而且有的词在词典里也找不到对应的词义。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尽管认识句子中的词,却不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学会词义辨析,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词典中的各项词条,从词的表层意义向深层意义过渡。

4.开设第二课堂,使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

第6篇: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语用能力

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培养该门语言的语用能力的过程。在我国,由于条件的限制,英语学习者很少有机会直接从英语环境中习得这门语言,注重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部分促成了以获取词汇、语法知识为目的的学习方法,其结果是学生学得辛苦,考试时也能“得心应手”,发挥“出色”,但一旦需要用英语进行交际时,问题就出来了:或者用词不准确,或者使用语言不得体。造成运用英语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者脱离语境学英语。英语不是孤立存在的,词语的意义要依赖上下文,而句子的理解则需结合语境,由于语境是与一定的交际场合发生联系,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社会、文化特征对语言的表达就会产生系统的规律性的制约。

一、语言与文化

英国语言学Halliday认为:语言符号系统是社会符号系统(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意义潜在系统”。作为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是思维的直接实现,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语言也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文化和思维方式。因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信息的代码。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不仅是“社会人”,而且是“文化人”,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始终发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下,文化无所不存,无所不在。有“现代文化学家之父”之称的英国人类学家Kluckholn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括显型式样也包括隐情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文化的内容广泛而又复杂,美国当代著名人类学家Goodenough认为,文化的内容包括:形式(主要是指语言)、信仰、命题、价值观、规约、公众价值观、行事方法、常规、风俗等。语言是文化有机的组成部分,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它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二、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

上世纪50年代末,Chomsky(1977)提出了“语言能力”的概念,他认为,“语言能力是某种远比语言本身抽象的知识状态,是一套原则系统,是一种知识体系。”Bachman(1990)认为,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前者由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组成。Widdowson(1989)认为“能力”有两个部分:知识和技能。前者相当于语法能力,后者相当于语用能力。Leech(1983)提出区分语用语言学和社交语用学,语用能力也就相应地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社交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更高层次上的语用能力。Hymes(1970)认为交际能力由四部分组成:形式上的可能性;实施手段上的可行性;语境中的适宜性和现实中的实施情况。其中,形式上的可能性相当于Chomsky(1977)说的“语法能力”,其余三部分相当于他说的“语用能力”。前者体现为语言形式的准确性,后者则体现为具体情景中语言运用的合适性。不管怎样区分,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它可以简化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

三、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语用能力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在语境中的复现,它使语言知识在语境中得以应用。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美,得体的交际效果而出现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Thomas(1983)将语用失误分成两类: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是指所说的英语不符合英语本族人的习惯,误用了其它表达方式,或不懂英语正确的表达方式,按母语的习惯套入英语中去。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

1.语用失误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同文化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

(1)知识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这类失误指英汉词义差异所造成的语用失误。由于英语词语和汉语词语的差异涉及到多种情况,比如两种语言中是否有对应词、概念所指是否一致、表达方式上有无差异、派生词义是否有区别等。

(2)语用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很多产生于交际双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不同的文化中,交际者都有自己的自由话题。在汉语文化中对年龄、婚姻、收入以及家庭情况的提问很多时候是关心、亲热的表示。但这样的言语交际在英语文化中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西方文化崇尚个性,年龄、收入、体重、婚姻状况都属个人隐私,是不自由话题。在文化交际中应尽可能避免涉及对方的不自由话题。

2.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上述的讨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文化的导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学生方面。学生可以利用记忆策略来有效地识记英语文化知识和语用规则,还可以利用其他学习策略,如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来增强自身跨文化意识、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方面:(1)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包括知识文化和语用文化的同时导入,对学生交际能力进行综合分析;(2)注意文化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交际法、结构主义教学法等教学策略,既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的等知识文化的传授,又重视语言的使用技巧等语用文化的传授;(3)对融入教学各环节中的文化因素(包括西方社会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内容)加以归纳整理,提炼出能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交际文化教材,特别是真实的语言材料;(4)就中国与西方文化习俗的差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开展汉英语言、文化的比较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实践中;(5)要求学生阅读一些外语短篇小说或剧本,让他们记住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6)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报刊及收听收看外语节目时注意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有关材料;(7)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互联网等直观教具开展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8)鼓励学生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进行交流。

四、结语

交际是双向的过程,要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应该进入对方的文化背景中,从对方的文化出发,用真正的对方语言形式来进行交际。正如Thomas所说:“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编码模式去遣词造句,他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被认为是‘不真诚、存心欺骗的或居心不良的人。”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已日益显现,在语言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语言习得本身,应该上升到语用的层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从而避免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

第7篇: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人类语言三大传统方法 合成

Garry Palmer作为人类学家在构建文化语言学的时候,极大地吸取了人类语言学三大传统方法积极有利的方面,同时更多地借助了认知语言学认识各种现象的方法,以认知语言学来弥补三大传统方法不足的地方。

三大传统方法与认知语言学之间既存在着联系,又存在着差别。比如,Whorf在研究复杂的Shawnee文字时,对“图形与背景”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他提出了影响词素的某种抽象概念的存在,称之为cryptotypes,也就是被现代人类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称为schema或image-schema的概念,等等。这些联系性决定了认知语言学与三大传统方法之间存在合成的可能性;同时三大传统方法对于意象或认知理论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这一差别有待于认知语言学的补充,这成为认知语言学与三大传统方法之间存在合成的必要性。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现象,成为一种新兴的研究语言的方法,通过对“体验性”(EMBODIMENT)及对心智的研究而根置于“认知科学”的入口。其研究的各现象受到大家的关注,在Palmer构建的文化语言学中也显示了其重要性。

1 认知语言学本身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许多语言学家认识到生成语法研究范围的局限性,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现象。八十年代末,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Duisburg,Germany 1989)的召开和1990年《认知语言学》杂志(Cognitive Linguistics)的出版标志着认知语言学初步形成。

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因此,语言的各个层面都可以用认知的方法研究。这一特点使得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相当宽泛。比如“范畴”、“原型理论”、“概念及概念化”、“时间和空间”、“隐喻”、“意象”和“图示”等问题。

其中,Palmer重视语言中意象(imagery)的主题,认为语言是在意象基础上的言语符号;虽然意象并不能解释语言的全部,但是意象有助于理解人类学家们所关注的语言的许多用途和领域;认为意象为研究广泛的语言学话题提供了基础,“意象不仅适用于叙述性语言、修辞性语言,也适用于语义、语法构建和语篇,甚至是语音”,并认为“所有这些语言学范围现象都可以通过单一的语言学意义的文化理论-文化定义的心理意象理论(即文化语言学)得到理解”。因而不必将这些语言学范围现象放在不同的理论中来认识。

而与此相同,认知语言学也不把语言现象区分为音位、形态、词汇、句法和语用等不同的层次,而是寻求对语言现象统一的解释。

因而,正如Palmer所说,“为了唤起人类语言学家对文化意象的兴趣,认知语言学可以被直接应用到语言和文化中”。

通过语言与意象的关系可以看出,意象将文化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连接在一起――文化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从根本上讲就是关于心智意象(mental imagery)的理论。它们都寻求解释说话者组织言语以及听话者通过各种意象,如:认知模式、符号、意象-图示、原形等来理解言语的方式。因此,认知语言学在Palmer构建的文化语言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 认知语言学与三大传统方法合成的可能性

当代的人类语言学主要发展于三大交互的传统方法:博厄斯语言学(Boasian Linguistics)、民族语义学(Ethno Semantics)和民族言语学(或称会话民族学)(the Ethnography of Speaking)。

2.1 博厄斯语言学(Boasian Linguistics)

博厄斯语言学首要地关注于描述各种语言本身的语法,同时,Boas也注重发现各种语言与文化的心理基础。因此,不难理解博厄斯语言学认为语言与心理意象相关。1911年他写道,语言是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纯语言学调查仅是对世界各民族心理调查的一部分”,同时,他强调语言反映说话者的思维或心理的方式。

博厄斯语言相对论由Sapir&Whorf继续发展。Sapir提出了语言相对论的强势说:语言学分类确定了思维的边界并引导思维。Whorf将语言与文化的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认为语法在引导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用不同语法的人对相似的观察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因此得到不同的世界观;他对格式塔心理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使他专著于研究如视觉场景的不同识解、语言与意义的统一、图形与背景关系等课题;同时,Whorf假设存在着影响词素但不直接表现为词素或词的抽象概念,并称之为“cryptotypes”(隐型),而当今认知语言学家与人类学家称其为schema或image-schema。因而Whorf的研究中涉及了现代认知语言学中的许多现象。

如上所述,可知认知语言学与博厄斯语言学及Whorf理论中存在着交迭的地方,主要是意象方面。也可以说认知语言学为博厄斯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现代的方法。

2.2 民族语义学(Ethno Semantics)

民族语义学或民族科学研究不同的文化对于各种知识领域的组织以及范畴化的方式,如植物、动物和亲属等。Tyler将民族语义学看作是认知人类学(Cognitive Anthropology)的一部分,认知人类学关注于“不同的民族是如何组织和使用各自文化的”,以及其“解释行为的组织原则”。民族语义学表现出对认知的浓厚兴趣。在民族语义学中存在着预示认知语言学出现的发展:Mathiot研究认知和世界观;Robert A. Randall(1976)引入了“记忆联想模式”和“植物意象”的概念;几个研究者使用了原形理论来定义其指示物的效用,Floyd G..Lounsbury(1964)认为在克洛・奥玛哈体系中的远亲称谓是近亲原形的系统化语义延伸;Michael Agar(1973)认为相互联系着的事件是被说话者想象化或认知化了的,等等。从而民族语义学与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的认知语言学在认知的方面产生了交迭。

2.3 民族言语学(或称会话民族学)(the Ethnography of Speaking)

Hymes在1960s和1970s之间发表的一系列颇具影响的文章中首先提出了ES方法。明确指出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联,也从不否认认知或知识的重要性,对民族科学家的观点进行了结构描述和对比分析,提出了“一个民族的认知范畴以语言形式明显表达的程度”问题。Muriel Saville-Troike(1989:21)认为交际能力包含着在特定情境下言语行为的知识和期望,同时提出为进行有效交际而必备的‘共享知识’,即语言知识、互动技能和文化知识,隐含着一定程度的认知倾向。

综上,通过阐述博厄斯语言学、民族语义学和民族言语学(或称会话民族学)与认知语言学相互交迭的方面,可得出其合成为文化语言学的可能性。

3 认知语言学与三大传统方法合成的必要性

博厄斯语言学虽然表现了对意象的关注,但其局限在语法层面上。语言在语法层面上对经验的不同划分只是反映了对精神意象的一种选择性的表达。

民族语义学主要关注于以特征为基础的分类,虽然表现了对认知的浓厚兴趣,但是其实践者并未发展意象理论。

民族言语学(或称会话民族学)关注于语篇本身的意图、社会文化情境以及文化概念,Hymes强调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忽视了对大部分语言方面的认知研究;他明确指出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联,但并不认为“精神现象”(即认知)是关注的焦点;Hymes将言语作为文化行为体系,但他本身并不是从心理学或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和文化,而是强调了在社会语境下研究语言行为、语篇和言语表现的重要性;虽然他从不否认认知或知识的重要性,但他终究将语言的认知研究留给了民族科学家。

由此可知,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方法对意象及认知从理论到实践没有给予充分的发展。人类语言学越来越认识到认知语言学的优势,逐渐合并认知语言学的各项原则,认知语言学为博厄斯语言学提供现代的方法,建立了能够容纳民族语义学各种发现的框架,并为民族言语学(或称会话民族学)提供了主要的认识现象的新视角。通过将认知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三大传统方法合成,Palmer形成了文化语言学,并唤起人类学对认知、意象等作用的充分认识。因此,这一合成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认知语言学作为从认知的角度来认识各种语言现象的心理意象理论与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方法:博厄斯语言学、民族语义学和民族言语学(或称会话民族学)之间的合成是可能的,必要的,对人类学的发展、对于系统而全面的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构建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Floyd,G..Lounsbury. 1964.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Kinship Semantics.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inguistis,Cambridge MA 1962 (The Hague:Mouton de Gruyter),pp.1073-1090.

[2]Gary,J.Palmer. 1996 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 [M].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3]Hymes,Dell . The Ethnography of Speaking. The Haque:Mouton,1972.

[4]Hymes,Dell . Foundations in Sociolinguistics:An Ethnographic Approach. 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4.

[5]Michael,Agar. A Formal Ethnography of Urban Heroin Addicts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3.

[6]Robert A. Randall The Nature of Highly Inclusive Folk-Botanical Categories [J]. American Anthropologist,New Series,1976,Vol. 89,No. 1 pp. 143-146.

[7]Saville-Troike,M. 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2nd edition). Oxford:Basil Blackwell,1989.

[8]Turner M. The Literary Mind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9]王更等.认知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第8篇: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范文

①不了解英美国家的概况。很多学生不了解有关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比如英国与苏格兰以及英格兰的关系,为什么会有五十颗星存在于美国国旗上等。事实上,这些知识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具有十分大的帮助作用。

②不了解世界近代史。包罗万象是文化内容的基本特点,所以要想真正了解英美文化,就一定要去了解世界历史。很多学生因为缺乏对历史背景知识的了解,导致无法辨别一些英文单词或者缩写词的含义。

③不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学习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性,并将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动机激发出来。然而很多学生不了解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导致文化缺失现象在英语学习中变得越来越突出[2]。

二、英美文化学习的重要作用

在世界历史上一直到现在,英美文化在世界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尤其是现在美国的崛起以及其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超级大国的地位,都使英美文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之一。英语已经普遍的成为了很多国家外语学习的首选对象,同时,其也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所以不管是要进行语言学习,还是要对世界先进文化进行更为广泛的掌握,都要对英美文化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了解[3]。①可以更深一步的促进英语学习。文化与语言之间本身就存在着非常大的联系,高职学生加强英美文化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对英语的学习兴趣。②对主流文化的熟悉,将职前准备做好。英美文化由于历史原因具有十分明显的强势特征。世界各国都受到英美文化的深刻影响。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英语学习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③可以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高职英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向学生进行目的语文化重要性的强调。向高职学生进行英美文化的讲解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文化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高职学校加强英语教育中英美文化教学的思路

在进行英美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文化与语言的内在联系进行正确的理解,促进英语教学活动层次的不断提升,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素养。

3.1英美文化内容需要在高职教材中予以增加形式单一是现行教材的特点,要适当地增加关于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当中的比重。在对英美文化进行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当地采用文化万花筒、学海拾贝、拓展空间以及附录等形式的专题栏目来进行,学生在进行学习以及课后阅读的时候可以让授课老师来指导进行。在编写教材时需要注意做到新颖夺目的格式以及浅显易懂的内容,从而将学生对英语文化进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出来[4]。

3.2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对英美文化内容有针对性的予以补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英美文化内容可以分阶段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讲解和补充。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在进行英美文化内容的讲授时,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讲授的形式,从而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全面的调动起来。

3.3英语教师要将一些优秀的英美文化影视剧作品和经典书目向学生推荐针对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缺失的现象,英语教师可以将一些优秀的英美文化影视剧作品和经典书目向学生推荐,并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观看和阅读,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英美文化了解的不断提升,并使之能感受到英美主流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通过这种形式,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将英美文化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向学生展示,并进一步将英美文化的丰富内涵挖掘出来,不断的激励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英美文化具有了相当的文化认同感,就会在动机和态度上出现较大的变化,这样对高职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第9篇: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语言教学;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大学英语是我国各大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能够有效的提高语言文化修养,以及学生跨国际文化交流能力。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即中国文化的缺失,过分强调英美文化,导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概述

1.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从总体上分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呈现喜忧参半的特点,其中可喜的是我国英语学习数量增多,各大高校对英语教学重视提高,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加大了时间和精力,并在各种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让人比较担忧的是,学生英语考试成绩提高,但是其英语运用能力没有得到改善,让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认为时间花费的多少不会影响成绩。这一现象,对于英语教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值得深刻反思。

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言同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深入了解英语的文化,才能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英语。尤其是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将语言与文化紧密结合更为重要,利于对中西方文化背景作更深的了解。长期以来,我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都忽视了社会文化的重要性,仅仅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为了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但是在实际的英语运用过程中,由于缺少对语言文化的认识,经常出现错误的、不符合语言规则的交流,严重影响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完成的英语教学过程。

二、语言与文化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1.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导入策略

作为中西方交际的重要语言工具,各个方面皆有英美文化的体现,在进行英语教学中,要注意从词汇、结构和语篇等方面进行英美文化导入。

(1)词汇中的文化背景内涵

在各大高校的英语教学中,词汇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大量的单词、短语和成语中都蕴含着多种英美文化内涵,反映出英语的文化特色。为了更好的深入了解英美文化的不同,要注重对英美历史背景的认识。在语言和文化关系中,依照特定的历史背景,能够在语言的词汇中找到深刻的文化内涵[4]。如:“Kennedy’s man to go to the well with”中的短语“to go to the well with”就来自于美国开拓边疆时期,在当时认为在印第安人居住地的井中打水是危险的,其实其真正意义是“a person who can rely on or can be trusted”,即可信赖依靠的人。英语教师在进行特定历史含义词汇讲解时,适时的介绍一定的历史背景能够加深学生对词汇的正确理解。

(2)语篇结构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和汉语在语篇结构上最大的不同体现在,英语一般呈“直线型”结构,而汉语更多表现为“曲径通幽”。因此,两种语言在语篇结构上,开头、正文和结尾都有所不同。英语习惯开门见山的提出观点,再运用逻辑推理、事实举证去论证语篇主题,最后得出结论。而汉语喜欢用故事、典故和事例来引出论点,在进一步进行论证,得出结论,所以二者在语篇结构上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要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高质量、高水准,则必须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知识,将其巧妙的引入英语教学过程中,实现语言与文化教学的结合。

2.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导入策略

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在外语教学中最早提出了“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5]。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既要导入西方英美文化,更要注重中国文化的导入。

(1)培养教师与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大部分的英语教师对学科定位不清,在教学内容上不稳定,将语言知识点作为讲解的重点,实现了目的与文化的渗透。而缺少了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以及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知识的能力,这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难以引导学生加深对英语的深入理解认识。因此,要重点培养大学英语教师的母语文化素养,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比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感性的思考认识两种不同文化,帮助学生建立跨文化意识,积极传播中国文化。

(2)编写适应教学要求的教材

目前各大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其要求具有了更高规定,即“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这样从政策上实现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进一步体现了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于原有教材应该进行重新修订,以“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为指导,调整大学英语教材内容,适度的加入中西方文化相对比的文章,编写出适应中国文化传播的大学英语教材,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中国文化的导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除了语言教学外,还要加强对文化教学的重视。而这里的文化,不仅仅是西方英美文化,更主要的是中国母语文化,将其有效的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尽快实现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