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循环经济的意义范文

循环经济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循环经济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循环经济的意义

第1篇:循环经济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农业在享受丰收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化肥、农药的滥用,土壤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增多,农产品的药物惨流量也不断增加,食品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1、农业循环经济的概述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充分利用高科技,实现农业经济的“低碳”、“高效”、“可持续性”发展,以此作为目标循环利用经济,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能够保障生态环境的重复利用,节省资源,尤其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在人口众多的今天,越来越依赖农业资源,随着大力发展农业,基本满足了庞大的人口对资源的需求,但是也出现了资源的国度开发和浪费现象,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尤其是农业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所以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当前迫切需要的,农业循环经济遵循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了资源的重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保护整个生态环境,效益和环境相结合,体现了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一个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为日后的农业生产指明了方向。

2、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

农业循环经济体现的是经济高效、可持续性、生态的目标,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是高投入、高消费和低利用率的模式,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强,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有效的利用资源才能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现今资源充足但是存在各种问题,在农业循环经济中资源到产品的过程中有效的得到利用,产品到废物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产品的过多导致产品的实效不能使用,导致了大量了浪费,严重的资源浪费是我们禁止的,但是对于众多的浪费,不作出任何措施体现的是资源的利用率低下,不能体现现在倡导的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式,作为一个正常的生态环境能够对资源重复利用,所以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农业循环经济的高效利用,在先进的技术发展中,农业经济的发展不断的被更新,先进的技术不断的得到更新和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更加体现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自古以来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需要不断的消耗自然资源来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对自然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用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来促进的经济的增长,避免了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体现了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实现绿色农业带来的经济增长。

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这个模式,涉及众多的环节,收到政治、教育和经济政策等因素,因此存在众多制约因素。

3.1农业循环经济的观念少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模式,与现今的农业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别,在提出农业循环经济概念时,很少有人能够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与当前的农业生产模式不相同,很难被接受和实施,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当前所倡导的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对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污染环境;在提出农业循环经济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经济和理论知识,无法开展和实施,在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虽然技术可以得到创新但是无法成功的开展也是一大问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对环境保护意识非常淡薄,传统的模式是在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条件下实施的,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换来经济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严重污染了环境,不符合绿色经济,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3.2农业循环经济缺乏政策和技术支持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大项目同时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改变国家经济生产模式的方式,成功实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利处,因此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提供资金实施此项目,并且得到技术支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的好坏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与国家息息相关,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支持;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支持才能彻底的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政策上对农业循环经济大力支持,深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宣传农业循环经济,使得循环经济的概念深入人心,了解最基本的农业发展观念,政策上支持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信服。

3.3农业循环经济的社会参与度不高

农业循环经济再给国家带来高效益的模式下,需要的是人们的参与,全民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养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观念,积极的去参与到建设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现今的情况是由于政府的重视度不够,由于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效益不能马上看出,所以在政绩的驱使下,只是做够表面功夫并没有深入切实的发展,从而导致给人们不好的观念;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不够了解,不能够掌握其中的技术知识,无法开展,从而放弃了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由于教育水平和对环境的重视度不够,无法理解循环经济带来长期的益处;农业循环经济是对污染环境的源头作处理,由于现在的农业生产大多是农民,教育水平低,无法理解保护环境的意识,保持一贯的生产模式,盲目生产,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浪费。

4、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改变以往的农业生产模式,我们要认识到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要提出长期的发展战略,彻底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和不断的学习。

4.1建立政府扶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制度

政府积极学习和贯彻农业循环经济战略,认识到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建立各种补贴,促进农业的发展符合农业循环经济的生态、可持续性发展,鼓励绿色发展,政府的扶持和鼓励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

4.2积极宣传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循环经济是个新型的发展模式,因此需要人们充分认识,认识不到位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使人们抵触和反对,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宣传农业循环经济带来的益处,由于新型的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无法得到显著的效果,在此阶段可能会有很多人放弃,因此,需要让人们积极正确的认识,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在宣传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咨询中心,新型的模式难以接受,如果需要接受还要系统的学习,难免产生疑问,建立咨询中心可以协助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全面开展农业循环经济。

4.3培训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

农业循环经济需要技术的支持,因为作为一个新型的产业是技术的化身,结合了现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所以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同时必须有技术的支持才能实施,新型技术中涉及到如何平衡施肥、如何使用生物农药、如何做到生态平衡发展,让人们了解到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技术的培训是最根本的实施方法,使理论知识得到应用,不是单纯的停留在理论层面,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迈出重要的一步。综上所述,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长远看来带给我无尽的益处,需要我们重视和发展,综上,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涉及各个方面,注意多个因素,在政府支持下,开展新型发展模式深入人心,作为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模式,需要大家的支持,彻底改变以往的生产模式指日可待,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虽然现在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们要时刻保持这个观念,大力宣传农业循环经济,使更多的人了解循环经济带给我们的好处,以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我们要不断的创新,把先进的技术和农业生产相结合,不断的发展和探索,得到符合我国生产现状的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农业发展会更上一层楼,更加生态。

【参考文献】

[1]法玉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06)

[2]李倩.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

[3]孙勇.对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一些建议[J].农业经济,2012(09)

第2篇:循环经济的意义范文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它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2]。它不仅是一种以生态学和生态规律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一种资源和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对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融合起指导作用。如果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同时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它可以解决很多农业问题,例如治理环境污染、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普及农业科普知识、合理利用各地乡镇农村企业留下的不良资产等。目前,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对此,笔者提出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七点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强烈意识,因此应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介绍循环经济的知识,加强宣传引导,使他们尽快树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其在我国的发展。具体的建议如下: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

首先科研工作者要认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并从科学的角度清晰地阐述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以及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而为具体开展循环经济的操作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针对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标语、板报等多种传播媒介,使广大农民更深刻的认识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以及由此带给农民的好处。从而使农民树立绿色消费、创新生产的观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增强政府及企业与广大老百姓的联系,政府及企业应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引导公众树立新发展观(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新价值观(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我们维系的生态系统)、新生产观(尽可能利用可循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利用高科技投入来代替物质投入)和新消费观(绿色消费,限制一次性产品消费)。

构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体系。

在农业税收制度方面,继续推进新的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目前,全国免征农业税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则应在加大农民补贴制度基础上制定新的政策,使农民能更多地享受到政府的待遇。因为由于农业环境污染导致的农药残留、农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的根源不是农民喷施农药,而是农药不符合一定的标准,所以环境污染税的主体应是生产农药的企业而不是农民本身。因此要向达不到环境标准的生产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企业收取环境污染税。

在农村金融制度方面,调整和改革国家的财政分配结构,使之向农业和农村倾斜,从而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各项投入。各级政府要依法安排、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严格执行预算进度,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同时积极运用补助、税收等多种经济杠杆,引导并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并适当的安排有关生态农业的专项资金,以开展技术培训、生态建设规划、小型试验示范活动、经验交流等方面的补助。对于规划中所选定的项目,各级政府及各地银行在资金上要有选择地给予一定的必要支持。另外,要立足本地,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地筹集可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要不断增加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事实上,近些年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对农业和农村上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地加大。但是随着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继续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探索发展循环经济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最终通过政府、企业以及农民的共同努力,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资金投入的稳步增长。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因此技术创新是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向农业循环经济过渡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如环保,科技部门牵头,以支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技术为重点,进行科研项目的立项与招投标,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研发机构的力量开展科技攻关,用科学技术推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这些技术创新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积极开展沼气生产、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立体种养、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节水农业、太阳能利用等已有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同时应充分考虑农业规模化、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趋势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大力加强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清洁生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为此,一要加大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

我国农业科研人员不足,人员知识水平不高,是制约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研究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农业循环经济人才。二是完善农业科技投入和技术推广体系。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并完善其推广体制,以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和推广体系,千方百计地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我国现阶段投入在农业上的科研经费远远不足。而这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要创新农业科技投入方式,走市场化道路,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加入到农业科技投入中来。调动人员从事农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特别是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或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的示范和技术推广作用。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出适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颁布了19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30多项行政性条例等。这主要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制定的,但其中的一些内容也是与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为了更好的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这就要求我们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出一整套有效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诸如农产品价格、土地承包、农业信贷及税收政策等,从而调节农业投资主体的经营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刺激农民自觉地发展循环经济。

政府需加大对已制定和即将制定的有关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在我国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一方面要通过广泛的宣传,使这些法律法规为民众熟知,从而深入人心。

同时也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单位及个人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民众自觉地守法,同时也能树立起法律的权威,保证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

另外,也要制定《农业循环经济法》及各类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要结合我国已经制定的《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尽快地制定出一部科学、针对性强同时可以规范和引导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法》。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各类相关专业法律法规。例如:食品安全、绿色农业生产管理、清洁生产以及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等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

培育农业循环经济的载体。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产业集群,政府应通过财税、金融等各种手段,加大对有技能的劳动力群体、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形成植根于本地的农业产业集群。这就需要企业间建立一种学习和交流的机制,即鼓励各企业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以促进交流和学习,用以增强企业间的承诺和信任。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另一个有效载体是园区建设。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我国现有的产业及区域布局,制定出包括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聚集的农业经济园区发展的规划,打破传统的行业和部门间的割据,同时以生产要素为纽带,将有共生关系的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园区或者几个集团内,从而实现有害污染物的内部闭路循环,使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得到高效重复循环利用,进而使企业间相互依存,最终实现高效益、低成本的发展与扩张,产生集聚效益。

另一方面,做好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出口农产品的清洁生产,使农副产品达到质量、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4]。

探索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多种模式。

从本质上说,农业循环经济其实是生态经济,这就要求发展农业经济时要遵循一定的生态规律,进而寻求农业和生态环境间的和谐发展,如: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将种植业和牧业、林业、渔业以及相关加工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一种相互促进、利用及协调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向人们提供各种绿色食品和其他生物资源,实现农产品生产的高效、优质、低耗。另一方面可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中小型生态农业园。具体说来,有四种模式可以在不同的地区推行:(1)以鱼塘为中心的生态园;(2)间作不同作物、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园;(3)山林基地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园;(4)以沼气为核心、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园;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要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及培训的力度,尽快地把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培养成高水平的新型农民;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形式以实施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经营的能手,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尽快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完善义务教育的有关政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同时,也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个支持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研究生到农村就业;督促城市下岗、退休干部以及科技人员到农村服务。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农村提供新的力量,推进农村体制改革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尽快地适应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客观需要。

农业循环经济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潮流和趋势,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但循环经济因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在推行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困难,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社会整体力量的推动。政府各部门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财政部们要提供资金支持,行政部门要提供相对宽松的政策,技术部门要提供技术保障,各部门统一行动为发展循环经济保驾护航,才能使循环经济在农业上取得更好的成果,进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当代生态农业,2002,1:18-20。

[2]王军、王文兴、刘金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探索———循环经济[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4):57-60。

第3篇:循环经济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效益 生态伦理

循环经济是一种依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新经济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作为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的原则。任何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都必须讲求效益,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某种效益观。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工业经济模式不同,循环经济除了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之外,还必须追求最大的生态效益。没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循环经济就失去了存在的基本价值和意义。我们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生态伦理原则

传统的价值观认为自然只不过是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自然只有工具价值。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直接导致传统工业经济把自然仅仅作为可资利用的资源宝库,对自然进行疯狂的开发掠夺,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极大地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而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认为自然和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生态系统中各种存在物(包括人)对于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稳定、完整、有序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是其最高的内在价值,它遵循的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尺度,而不是服从哪一个物种的特殊要求。”人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的存在状况直接关乎人类的生存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最高的道德律令,促进整个生态系统有序进化是人类和一切生命的共同利益之所在。人产生于自然生态系统,其生存、发展依赖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进化。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不能置自然于不顾,单纯考虑自身眼前、局部的利益和需要,而应充分肯定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的生存发展的基础作用和制约作用,肯定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目的性和价值,将人类自身的生存目的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统一起来。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益原则要求人类必须把自我的利益与大自然中所有生命物种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提倡生态“大自我”的整体主义价值观,在坚持整体性原则的前提下寻找循环经济运行的道德合理性。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善待自然环境,主动地把人与自然环境的利益关系调整到伦理道德关系的高度去认识,把自己对自然界的行为约束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系统原有的平衡有序关系前提下进行。所以,要实现循环经济中生态效益的提高,人类必须改变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和整体性,将伦理关怀延伸到自然万物上面,把道德目的的中心放在完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关系上,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把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使人与自然都成为在发展中受益的“道德共同体”,这是提高循环经济生态效益的生态伦理基础。

二、树立整体发展原则

传统经济模式仅仅着眼于追求经济增长和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忽视了环境保护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却带来了环境的迅速恶化,这是一种片面发展价值观的体现。传统经济模式将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的发展目标,而“不考虑各系统的可持续产量,不考虑自然界中很容易受到破坏的各种平衡”是一种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模式上的发展观。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生态整体主义价值观出发,把生态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把生态效益的高低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依据“减量、再用、循环(即3R)”的原则,要求经济活动按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种“资源――产品――再生利用”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经济过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转变了传统工业经济模式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生产方式,形成了具有净化环境、节约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化产业体系,能大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量,减轻环境压力,较好地解决传统工业经济所面临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臭氧层变薄,土壤沙化,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人类生存质量下降等问题,实现经济体系向生态化转型。循环经济倡导绿色科学技术和环境协调技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追求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荷最小化,使生态潜力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形成。在消费方面,循环经济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注重培养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大力提倡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合理消费,反对奢侈消费,过度消费,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和发展合于自然生态保护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益原则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从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之间的矛盾性和相关性,兼顾整个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自觉物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样循环经济在发展经济,创造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积极地创造着生态价值,促进着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的提高,从而使生态系统获得更合理的结构、更良好的功能,最终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共同发展。

三、遵循辩证发展原则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提高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固然重要,但如果片面地强调对环境的保护,片面地追求生态效益,就会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社会要和谐就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同发展,因此,遵循循环经济生态效益的原则,就必须兼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它们彼此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个辩证的动态的过程,从人与自然发展的历程上看,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一种先定的预成的关系,而是一种发展中的,生成的关系。人的活动与自然生命的活动是息息相关的,人类的进步,实质上就是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同自然的原有和谐状态而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和谐的过程。一方面人来自于自然,生存于自然,受自然法则的制约,自然的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的存在和生存并不是完全顺从自然的性质,听命自然的安排,而是在否定自然命运的自我创造活动中去实现和发展的。人类应在遵循生态规律、坚持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自己的能动性,科学地认识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并在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和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才能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在坚持辩证发展观的过程中,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益要实现良性发展除了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协同发展外,还要协调好地区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真正做到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自然――人――社会辩证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同时在提高循环经济生态效益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经济效益的提高。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追求,如果循环经济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那么它就不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但循环经济又超越了唯经济利益是求的狭隘价值观,自觉地担负起人类对自然的存在和发展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在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对社会发展支撑能力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使经济发展保持在环境资源承载力的限度内,力争使生态潜力的积蓄速度超过经济潜力的增长速度,以生态可持续性保证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没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要坚持把生态效益放在主要地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重视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原则有助于转变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观念,树立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思维方式,促使人们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生态化。同时,重视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原也有助于改造生活中不利于生态保护和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促进社会经济、自然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第4篇:循环经济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对策建议

1.循环经济的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特征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与此不同的是,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把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筹考虑,立足于生态,着眼于经济,强调经济建设必须重视生态资本的投入效益,认识到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还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要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四者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

2.宜宾白酒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2.1 可行性分析

2.1.1白酒行业的原料适于发展循环经济

白酒酿造以粮食为主要原料,而原料来源于土地,酿酒后的丢糟历来都是家畜饲养的饲料。目前,规模化酿酒后的丢糟,则采取工业化加工为丢糟粉、麦可利动物保健元素等饲料原料,饲料饲养家畜后的粪便,又是极好的有机肥,最终又回到有机原粮种植基地的土地上,这是一种典型的循环发展途径。

2.1.2白酒行业是个小污染行业,利于发展循环经济

酿酒企业的主要污染物为丢糟、黄水、有机污水、燃煤烟尘。其中:丢糟、黄水已完全循环利用,仅考虑如何提高其加工深度和精度,进一步提高技术附加值,控制一定产值的资源消耗;有机污水可以处理到符合养鱼的质量而排放,循环进入大自然,还需研究其回收利用途径,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控制一定产值的资源消耗;燃煤烟尘通过处理后,达到标准排放,但未能循环利用,只有通过技术的进步,对燃煤设备进行技改,才能有效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2.2必要性分析

2.2.1反哺农业的必要

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既是一项惠农政策,也是推进工农业相融互动、协调发展的一项有效途径。近年来,宜宾市凭着自身优势,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积极探索工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反哺农业之路,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通过采取优惠政策,扶优扶强,落实龙头企业的发展。

二是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公司+支部+协会”、“订单农业”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生产一斤酒约需三斤粮,全国白酒现在三分之二是液态酒,人们消费需求由液态酒(酒精勾兑酒)消费向固态发酵酒(粮食酿造酒)消费转变,使酒用粮食需求增加,缺口大。据有关资料统计,宜宾大量酿酒用粮需外调,酒用粮食零星种植,原料供不应求,宜宾红粮缺口20万吨。

三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转移,增加劳务收入。据统计,2009年翠屏区16户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业中有4794名固定职工,其中23010属于农民工,同时每年季节性用农民工2000多个,仅此一项将每年为农民工带来劳务收入2000元以上。

2.2.2促进工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

白酒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有参观游览,参与生产过程,学习管理经验,购买产品等,容知识性、观赏性、商品性于一体,可以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白酒旅游资源的开发还能带给人们温馨愉快的生活感受:传递丰富新颖的知识、展示激动人心的场面、提供货真价实的白酒产品、让人们体会富有成就的喜悦。还能让人们了解白酒的生产过程,这些特征表明白酒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带给人们多方面的感受。另一方面,白酒工业旅游的发展依托白酒企业现有的设施条件,同时增加完善部分与旅游服务相关的设施和内容,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为白酒企业增加利润和收入开辟新渠道。同时,工业旅游的发展还大大增加了白酒企业的就业容量,降低了就业门槛,这对于就业负担过重的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具有明显的就业替代效益。而且,白酒企业开发和利用白酒旅游资源对于吸纳失业劳动力,缓解突出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旅游业每就业一人,会带动相关产业5—7人就业,尤其为白酒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寅宾白酒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3 1整合资源,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发展循环经济打下基础

宜宾除五粮液、五粮春等全国知名品牌外,还有叙府、竹海酒业、梦酒、故宫御等区域性品牌,具有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的先天条件和基础,只要善加扶持、精心培育,其品牌价值会快速提升,届时,宜宾将成为中国名牌白酒荟萃之地。优先扶持一批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白酒生产企业。在融资渠道上积极探索库存原酒抵押贷款等模式,扩大对白酒企业特别是成长型白酒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在建设项目上鼓励企业技改扩能,通过技改,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换代,帮助企业快速成长、壮大;在税收政策上建立激励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激励机制,将本地企业技改资金投入纳入招商引资政策管理,帮助企业规避和减少相关税费,降低白酒生产税赋,提高中、低档白酒的市场竞争力,为发展循环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3,2发展农业一体化经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帮助农民找到脱贫致富的发展之路;只有立足特色,发展产业,建立企业利益与农民利益共同体,才能真正以工哺农、兴企富民。在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上,笔者认为,宜宾作为中国酒都,应以白酒主业为龙头,实施四大措施:

首先,向饮料产业延伸。玉米浆、果汁果蔬、茶饮料三大饮品系列,既与白酒生产有着“不解之缘”,又在我市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白酒企业应抓住商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进行产业开发,与农民签订规模种植合同,为农民提供种子、资金、技术等项服务,农民按照订单合同进行种植,真正做到反哺农业。

其次,向饲料产业拓展。如前述“循环经济”模式,笔者建议投资一定数量资金筹建有机饲料加工厂,对酿酒生产的酒糟、玉米浆生产剩余的玉米棒芯、秸杆等进行深加工,为农民发展奶(菜)牛、生猪、鱼禽等养殖业提供饲料。这一产业开发,将有力推动该地区农民规模化养殖的进程。 第三,向养殖业扩展。在发展饲料产业的同时,饲料工厂还应与农民联合,开展两大规模化养殖:一是投资资金在宜宾几个县镇建立奶牛养殖小区,规模养殖一定数量的奶牛、年产一定数量的优质鲜奶,并为周边地区农户提供优种后备奶牛;二是投资金在部分乡镇建立生猪养殖基地,既发展商品瘦肉,又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链条,起到“循环经济”作用。两大养殖业采取“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办法,以五年为达产目标期,可创造不错的收入,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最后,向有机肥料产业推进。投资兴建有机肥料加工生产基地,按照“工业化生产、无害化处理”方式,将禽畜粪便等加工成有机肥料,为茶农生产有机茶、菜农生产有机菜和农民种植粮食提供肥源。

3.3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笔者认为,应“发展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对“农业产业化”与“循环经济”的认识是:循环经济是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产业化是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偏离产业化路子便成为无源之水,而农业产业化离开循环经济也就没有了生命力;企业反哺农村,最忌拚资源、盲目上项目和搞短期效应;只有走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第5篇:循环经济的意义范文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它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2]。它不仅是一种以生态学和生态规律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一种资源和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对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融合起指导作用。如果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同时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它可以解决很多农业问题,例如治理环境污染、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普及农业科普知识、合理利用各地乡镇农村企业留下的不良资产等。目前,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对此,笔者提出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七点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强烈意识,因此应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介绍循环经济的知识,加强宣传引导,使他们尽快树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其在我国的发展。具体的建议如下: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

首先科研工作者要认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并从科学的角度清晰地阐述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以及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而为具体开展循环经济的操作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针对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标语、板报等多种传播媒介,使广大农民更深刻的认识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以及由此带给农民的好处。从而使农民树立绿色消费、创新生产的观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增强政府及企业与广大老百姓的联系,政府及企业应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引导公众树立新发展观(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新价值观(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我们维系的生态系统)、新生产观(尽可能利用可循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利用高科技投入来代替物质投入)和新消费观(绿色消费,限制一次性产品消费)。

构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体系。

在农业税收制度方面,继续推进新的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目前,全国免征农业税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则应在加大农民补贴制度基础上制定新的政策,使农民能更多地享受到政府的待遇。因为由于农业环境污染导致的农药残留、农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的根源不是农民喷施农药,而是农药不符合一定的标准,所以环境污染税的主体应是生产农药的企业而不是农民本身。因此要向达不到环境标准的生产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企业收取环境污染税。

在农村金融制度方面,调整和改革国家的财政分配结构,使之向农业和农村倾斜,从而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各项投入。各级政府要依法安排、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严格执行预算进度,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同时积极运用补助、税收等多种经济杠杆,引导并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并适当的安排有关生态农业的专项资金,以开展技术培训、生态建设规划、小型试验示范活动、经验交流等方面的补助。对于规划中所选定的项目,各级政府及各地银行在资金上要有选择地给予一定的必要支持。另外,要立足本地,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地筹集可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要不断增加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事实上,近些年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对农业和农村上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地加大。但是随着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继续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探索发展循环经济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最终通过政府、企业以及农民的共同努力,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资金投入的稳步增长。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因此技术创新是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向农业循环经济过渡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如环保,科技部门牵头,以支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技术为重点,进行科研项目的立项与招投标,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研发机构的力量开展科技攻关,用科学技术推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这些技术创新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积极开展沼气生产、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立体种养、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节水农业、太阳能利用等已有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同时应充分考虑农业规模化、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趋势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大力加强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清洁生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为此,一要加大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

我国农业科研人员不足,人员知识水平不高,是制约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研究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农业循环经济人才。二是完善农业科技投入和技术推广体系。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并完善其推广体制,以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和推广体系,千方百计地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我国现阶段投入在农业上的科研经费远远不足。而这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要创新农业科技投入方式,走市场化道路,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加入到农业科技投入中来。调动人员从事农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特别是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或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的示范和技术推广作用。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出适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颁布了19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30多项行政性条例等。这主要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制定的,但其中的一些内容也是与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为了更好的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这就要求我们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出一整套有效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诸如农产品价格、土地承包、农业信贷及税收政策等,从而调节农业投资主体的经营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刺激农民自觉地发展循环经济。

政府需加大对已制定和即将制定的有关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在我国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一方面要通过广泛的宣传,使这些法律法规为民众熟知,从而深入人心。

同时也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单位及个人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民众自觉地守法,同时也能树立起法律的权威,保证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

另外,也要制定《农业循环经济法》及各类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要结合我国已经制定的《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尽快地制定出一部科学、针对性强同时可以规范和引导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法》。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各类相关专业法律法规。例如:食品安全、绿色农业生产管理、清洁生产以及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等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

培育农业循环经济的载体。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产业集群,政府应通过财税、金融等各种手段,加大对有技能的劳动力群体、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形成植根于本地的农业产业集群。这就需要企业间建立一种学习和交流的机制,即鼓励各企业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以促进交流和学习,用以增强企业间的承诺和信任。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另一个有效载体是园区建设。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我国现有的产业及区域布局,制定出包括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聚集的农业经济园区发展的规划,打破传统的行业和部门间的割据,同时以生产要素为纽带,将有共生关系的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园区或者几个集团内,从而实现有害污染物的内部闭路循环,使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得到高效重复循环利用,进而使企业间相互依存,最终实现高效益、低成本的发展与扩张,产生集聚效益。

另一方面,做好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出口农产品的清洁生产,使农副产品达到质量、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4]。

探索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多种模式。

从本质上说,农业循环经济其实是生态经济,这就要求发展农业经济时要遵循一定的生态规律,进而寻求农业和生态环境间的和谐发展,如: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将种植业和牧业、林业、渔业以及相关加工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一种相互促进、利用及协调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向人们提供各种绿色食品和其他生物资源,实现农产品生产的高效、优质、低耗。另一方面可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中小型生态农业园。具体说来,有四种模式可以在不同的地区推行:(1)以鱼塘为中心的生态园;(2)间作不同作物、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园;(3)山林基地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园;(4)以沼气为核心、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园;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要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及培训的力度,尽快地把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培养成高水平的新型农民;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形式以实施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经营的能手,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尽快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完善义务教育的有关政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同时,也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个支持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研究生到农村就业;督促城市下岗、退休干部以及科技人员到农村服务。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农村提供新的力量,推进农村体制改革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尽快地适应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客观需要。

农业循环经济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潮流和趋势,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但循环经济因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在推行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困难,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社会整体力量的推动。政府各部门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财政部们要提供资金支持,行政部门要提供相对宽松的政策,技术部门要提供技术保障,各部门统一行动为发展循环经济保驾护航,才能使循环经济在农业上取得更好的成果,进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当代生态农业,2002,1:18-20。

[2]王军、王文兴、刘金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探索———循环经济[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4):57-60。

第6篇:循环经济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水资源 循环经济 再利用 意义

1 前言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危机”日益显现,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也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起初人们对水资源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运动规律,即着重于水资源自然属性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革命,使人们对水资源的研究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逐步从水资源自然属性的研究过渡到水资源社会经济属性的研究,从社会经济系统的角度广泛开展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这些研究领域包括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水环境安全的研究、水权水价的研究、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等。

2 水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2.1 水循环经济的概念

水循环经济首先是一种先进的水资源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建立在社会水循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按照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的原则,使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始终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重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以完善的制度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降低污染,从而实现社会发展的最终可持续性。

2.2 水循环经济的特征

根据水循环经济的定义,通过传统水资源利用模式和水循环经济模式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水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2.2.1发展目标上追求效率、效益和可持续的统一性

水循环经济模式在发展目标上追求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效益和可持续性三者的统一,要求水资源利用模式必须按这三大目标进行重新构建。

(1)效率特征要求水资源利用注重节水,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消耗和污染,高效利用水资源。

(2)效益特征表现在中观上水资源配置的高效益,要构建节水型经济系统和节水型社会系统。

(3)可持续性是指水资源利用充分考虑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水循环经济模式追求的最高目标。

2.2.2管理环节上追求供水、用水和排水等环节的健康循环

发展水循环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健康的水资源生存环境,水循环经济要求水资源利用的各个环节和途径都应追求健康循环,且贯穿于整个水的社会循环过程中。水循环经济需要贯彻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输入端的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在供水环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水资源量,即用较少的水资源投入满足既定的生产或消费需求,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水资源和减少污染。

过程控制的再利用原则(Reuse)。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从上一工序或过程排出的水资源能够直接为下一工序或过程所用,水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多次重复利用。

输出端的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污水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废水。

2.2.3利用手段上追求科学技术、经济与行政手段的一体化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输入,水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多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

有效的经济政策是水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必要保障。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充分利用价格、税收和财政等各种经济手段,实现符合水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3R原则。

法律和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可以有效地推动水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是所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是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管理手段上的重要特点。

3 水资源再利用模式

水资源再利用模式的选择体现在水循环体系的各个环节之中,包括供水、生产和生活用水、污水资源化、雨水利用等。其目的很清楚,一是节水,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索取;二是减少排放,减少对自然水生态的扰动。水资源再利用模式在人类实践中早有应用,如节水器具,节水的绿色建筑,还有各种中水的回用等。总体来看,对这些模式的研究和分析还不够深入,没有更好地提炼总结,尤其是从经济学角度的分析还有待加强。

3.1节约用水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采用大漫灌的灌溉方式,用水量大,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可见,我国农业节水潜力相当可观,应大力研究和分析农业节水模式,通过节水灌溉和节水农业相结合的办法实现农业节水。要加强对工业行业节水的经济学研究,通过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达到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水环境污染控制的目的。在城镇,要加强水的循环利用研究,控城镇生活的用水浪费,减少城市给水管网和用水器具漏水损失,充分发挥节水的潜力。要研究和分析各种节水模式的成本和效益,通过成本和效益的比较,选择最优的节约用水模式。

3.2清洁生产模式。近年来,世界上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广泛采用循环利用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由于采取这一措施,20年来,日本和德国的工业用水的数量没有增加。美国钢铁业在每吨钢需要的280 t水中,只有14 t是注入的新水,其余用的都是循环水。至2000年,我国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已经达到70%以上,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90%~95%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根据我国目前的工业用水效率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的年用水量将由现在的1100亿m3增加到2000亿m3,增加用水量约1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工业用水过程的研究,多角度地选择清洁生产模式,改进工艺和流程,进一步提高多次重复循环用水,提高用水的效率。

3.3污水资源化模式。工业废水资源化的观念是对传统工业废水末端治理的革命,是工业废水治理的努力方向;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可以考虑变集中处理为分散处理,分散处理的主要场所是居民住宅的屋顶。通过在城市建立中水系统,将生活、生产污水处理之后再次使用,从而节约大量的日常用水。经处理过的回用中水,主要可用于冲厕、体育场馆、高尔夫球场、浇灌花草树木、清洁道路、清洗车辆或基建施工、设备冷却、工业用水及其他可接受其水质标准的用水。我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遭到污染,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以每年6.5%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20年城市污水产生量将达到600亿t以上。因此,污水资源化应是我国21世纪城市水循环经济的着眼点,需要大力研究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和污水资源化应用的方向。

3.4雨水资源化模式。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极度缺水。按可利用水资源统计,当地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用量只有110 m3,是全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720m3)的15.3%,是世界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2970m3)的3.7%。目前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有近1000万人的饮用水极度困难。数百年来,西部地区居民积累了丰富的雨水汇集和利用的经验,使他们得以在这里生存。面对发展的需要,这种传统的集水方式受到了资金短缺的制约。为此,今后需要大力开展对西北地区雨水利用方式、雨水利用投融资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3.5海水淡化模式。我国拥有1万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管辖区,海水利用和淡化是解决淡水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据测算,中国城市的用水中约80%是工业用水,工业用水中约80%是工业冷却用水。如果能够用海水替代现有工业冷却用淡水总用量的30%,就可以使沿海城市节约近20%的淡水资源,同时减少冷却水对环境的污染。我国的海水淡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今后,需要加强对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对工业设备的腐蚀、海水淡化成本与效益、海水淡化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使海水淡化利用成为我国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选择之一。

4 水资源再利用技术的创新

“节流”与“开源”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两个主要途径,在水资源供应不断减少的今天,其核心在于水的循环利用,即通过污水资源化、雨水资源化、节约用水等措施,增加水资源的间接供应,尽量减少水的使用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无效需求,减轻供水压力,还可以相应减少污水排放和污水处理的负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此,循环用水可以说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战略措施。循环用水需要采取工程、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各项综合措施,特别需要不断更新的污水处理技术、节水技术与设备的支持。

技术创新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系统目标,考虑系统内外客观因素的制约,对各种可能得到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比较,不断研究和寻找新的最佳方案。对水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研究,主要是从事技术科学的学者,要将水循环经济的理念与思路引入水的供应、输送、使用、排放、处理和回用等过程中,通过对循环过程中水资源消耗、水循环利用、污水处理、水污染排放的分析,提出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工程流程或技术建议。

例如,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各用水部门与行业都存在节水技术与相关设备;在污水处理厂,要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必须不断更新处理设施和技术,以提高污水的处理水平;同样,要实现污水的循环利用,需要对饮用水、循环水的管道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还需要考虑不同技术项目的成本与效益,如引入新的生产流程与工艺所需要的投入及预期产出。从企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来看,还要对比分析采取水循环技术的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从而确定水循环技术的可行性。这些工作,需要根据各地的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对各类循环水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系统的分类,并提出相关的技术识别评价指标,为水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5 水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及经济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水资源分部门管理的体制,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等分割管理,水资源的分割管理导致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推萎扯皮、管理效率低下等诸多弊端。随着社会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不少地区的水短缺和水污染等水问题日显严重,传统的水资源分割管理模式越来越成为制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加强水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机制问题的研究是实践水循环经济工作的突破口,更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水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机制的研究包括循环水权制度的研究、循环水权交易市场的研究、循环水价的研究、水循环经济政府财政和税收的研究、有关循环水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研究等。

6 结论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迫切需要在包括工业、农业等在内的各个领域引入水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与技术。通过水循环与资源的回收,不仅可以节约水和资源,减少对环境的依赖,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保护环境。因此,建立水循环经济与水资源再利用体系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王晓昌,张荔,袁宠林,等.水资源利用与保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7篇:循环经济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制备工艺;循环经济

1.主要研究内容

提出建筑固体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的措施和对策,并且利用几项可行性较强的主要措施改善和提高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从而达到提高绿色再生混凝土性能的目标。通过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 形成物质的全生命周期清洁闭环流动的结构模式,使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促使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我国对再生混凝土研究较晚,近年来也有一些单位立项研究,分析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一些因素,但并没有提出完善的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制备工艺。本项目对采用改良回收工艺来制备再生骨料,通过再生骨料物理性能试验、再生混凝土强度试验等,探讨配制高强度再生混凝土的可行性,力求使用最少量的水泥来实现再生混凝土的绿色性,并通过经济性分析和工程应用评价再生混凝土制备工艺的市场前景和应用模式。

2.项目的应用范围

3.性能的提升的主要措施

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及利用率、对环境危害程度大小(亦即产品对环境的友好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称为产品的“绿色度”。提高混凝土绿色度,必须在保证混凝土具有所要求的强度和工作性条件下,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特别是水泥的消耗,同时尽量多地掺入各种工业废渣或固体废弃物。具体措施如下:

A、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已被看作是发展绿色混凝土的主要措施之一,也称再生骨料混凝土,可节省建筑原材料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混凝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相比,孔隙率大、吸水性强、强度低,因此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天然骨料配置的混凝土的特性相差较大,这是应用再生骨料混凝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B、我国混凝土强度等级大部分为C30、C40,与国外多为C50、C60相比,尚存在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已很少使用HRB335钢筋,而普遍采用500~600MPa级钢筋。而我国仍以HRB335和HPB235级钢筋为主,HRB400(Ⅲ级)钢筋虽已列入规范,但实际用量仍很少。测算表明,用HRB400替代HRB335可以节省钢材约15% ,可节约的铁矿石、标准煤、水及减少排放的效益就更为可观采用高强钢筋更是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我国混凝土结构安全度的有效途径。

4.再生骨料生产工艺流程

本项目的工艺流程主要是将废弃混凝土首先去除金属、玻璃及木材等杂质,然后进行两次破碎和筛分,在筛分过程中进一步去除杂质,最终获得各种粒径的再生骨料。图2为本项目拟采用的再生骨料生产工艺流程。

图2 再生骨料生产工艺流程

绿色再生混凝土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废弃混凝土的处理问题,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同时解决建筑材料短缺的问题。混凝土的生产及施工技术必须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从原始落后、以消耗大量资源、能源为代价的粗放生产经营方式,向减轻地球环境负荷及维护生态平衡的具有最新、最高技术水平的生产经营方式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再生混凝土正适应这种最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再生混凝土是将废弃混凝土经过清洗、破碎、分级和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得到的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因此,关于“变废为宝”的再生混凝土技术应用推广的研究则显得意义深远。

5.总结

废弃混凝土需要占用大量空地存放,污染环境,浪费耕地,成为城市一大公害。随着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废弃混凝土资源再生利用途径和方法众多,生产技术日益成熟,废弃混凝土再利用将面临巨大发展机遇,成为未来中国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广泛的应用于工程结构中。再利用不仅解决了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节约大量的清运费用和处理费用,而且再生利用还节省了大量天然骨料,保护了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废弃混凝土资源再利用,将一定程度上解决废弃混凝土的处理问题,符合节能型社会发展的潮流,将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科]

【参考文献】

第8篇:循环经济的意义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刚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建设规划局和市环保局等四个单位作了发言,大家还对《___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了讨论。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用全局的视野去把握其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变成一个历史潮流,不光我们中国在重视,全世界都一样。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不这么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地区就没前途和希望。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自然消耗速度太快,即使我们不进行大规模生产,仅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也不得了。可以说,全球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已经难以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扩张的需求。第二,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环境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使得发展空间变得非常有限。为此,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出路,那就是80年代联合国环境发展首脑会议以后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后来又演化为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如果按照原来这种增长方式,不光把祖宗饭给吃掉,把子孙饭也给吃光,代际公平问题就比较突出。后来在代际公平基础上又提出一个代内公平,代内公平就是为了自己的发展而损害了他人的利益。那么,经济到底怎么发展?西方国家提出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证明了这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一种人类应该加以选择的经济发展新路子。比如,日本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讲,可以说在发展循环型社会、循环型经济上是走在全世界前列。日本起步并不是最早,但发展得最快。日本的发展模式,的确值得我们国家借鉴和仿效。日本循环经济专门有一个基本法,叫做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法。这是总法,在这个总法下面又有两个综合法,一个是固废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另一个是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在这两个综合法下面,还有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绿色采购法等五个自然法,内容非常具体,操作性也非常强,支撑起了日本循环型社会的框架。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本质要求。中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要“又好又快”,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快中更好。“好”就是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好”就是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好”就是投资、消费、出口的协调,“好”就是和谐发展、持续发展。这实际上是循环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循环经济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要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去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的本质要求,是一种可选择的、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节能、环保两大难题的重要途径。从月初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获知,今年其他指标都能完成,但节能、环保两项指标可能完不成。目前,节能降耗的确是难,环境保护也是难。这两大难题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最关键的还是发展模式、增长方式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正是破解这“两难”的关键所在。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可以推进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要素制约的根本之举。对我市来讲,经济结构总体是好的,各项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指标都走在全省前面。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忘记,___是一个资源要素十分稀缺的城市,我们要能源没有能源,所有东西都要从外面运进来,这就意味着高成本,意味着经济代价。我们土地资源非常贫乏,人均只有0.4亩;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省的80左右。目前,劳动力价格上扬,企业的生产成本上扬,极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我们目前工业经济运行中的效益问题,如何做到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一种有效的措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我市整个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五)发展循环经济,是有效规避国际贸易壁垒的迫切需要。现在,开放型经济、外贸出口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包括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原材料价格继续上升,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变化,贸易壁垒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日益增加。我市外贸出口依存度这么高,今年出口将达70亿美元。外贸出口是一个支柱,不光对就业,对整个经济运行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今年我市“两反一保”案件已经发生5起,22家企业涉案,金额有8000多万美元。今年10月份开始,欧盟对我国的皮鞋实行反倾销税率为16.5,期限两年,我市有38家企业都与这方面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以避免贸易壁垒的限制。

二、对今年我市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的基本评价

我觉得,今年我市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有这么几件事情可圈可点,应该加以肯定。

(一)加强了领导,强化了目标责任考核。今年成立了由蔡奇书记和我一起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落实到今年“两个社会”指标的考核体系中,落实到生态市建设的考核中,同时分解落实了20__年的指标。可以说,从组织形式和制度建设上,我们已经起步了。

(二)加强了规划编制,推进了循环经济各项工作的开展。刚才,大家讨论了《循环经济发展纲要》和《工业循环经济规划》 。这些规划明确以后,各项工作就比较清楚。在节能上,今年1到9月份,全市万元工业产值的综合能耗降了20.09,降幅居全省首位;大陈岛风力发电已经立项;农村的清洁能源利用率也提高到49.6。在节水上,市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年节约947万吨;农业也在搞农用水的置换。在节地上,每年搞10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节约土地370亩;复垦耕地也得到了进一步开展。在节材上,今年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到70,比去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实现节土2600亩,节约标煤10万吨,这也是非常可喜的。资源综合利用是我们___的强项,___的固体废弃物拆解利用、综合利用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名气。所以,今年再生金属综合利用的国际会议在我们这里开,共有1000多人参加。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和制造业基础。目前,全市废旧回收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到230家,其中资源综合利用13家,销售产值超20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8,实现拆解回收总量250多万吨,拆解回收铜资源80多万吨,铝资源40万吨,铜(铁)100多万吨,以及可利用的硅钢片、塑料、不锈钢等资源,直接成为___工业廉价的原料。以废弃蟹壳、虾壳为原料的甲壳素生产企业发展到3家,年产值达3亿多元,我市成为全国目前最大的甲壳素及其衍生生产基地;以___发电厂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生产水泥、空心砖企业共6家,产值超2个亿元。

(三)在结构调整中注意发展循环经济。在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上,注重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实施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打造绿色诚信农业。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上,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百亿工程”和“5431计划”,强化主导行业发展,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支柱行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大力实施“7 5”发展框架,发展是比较好的,增长速度也是可喜的。

(四)在狠抓落实中推进生态建设。实施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积极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今天,省里专门召开了“811”环境污染整治大会,要求“811”环境污染整治明年全部结束,全省所有的11个重点区域都要“摘帽”。比较可喜的是,我市到今年三个重点监管区全部“摘帽”,路桥电子废物场外拆解和温岭固体废弃物场外拆解可以取缔。同时,自从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以来,我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前阶段,省委专门在___召开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现场会,我市农村面貌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五)创新载体,进一步强化发展循环经济的舆论氛围。一方面,开展了绿色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循环型城市、循环型社区、节约型政府等活动,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绿色饭店等都应运而生,这些证明今年以来我市绿色创建活动进展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快的。节约型政府、节约型机关建设也开始起步了,明年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另一方面,加强了宣传教育。专门制作了___发展循环经济专题片,在电视台专题播出;组织开展大张旗鼓的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广场文化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万多张,努力提高了全社会的节约意识。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浓厚氛围。

尽管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切不可估计过高。对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对照先进地区,我们的差距还较大。比如,思想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仍习惯于原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自身保障体系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我们一些体制建设,部门间配合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重点行业(企业)彻底整治短时间内难以实现;重化工趋势下实现节能、环保目标难度较大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扎实做好明年我市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省里计划成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试点省,而我市又是全省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市,所以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明年,对照全国、全省的指标要求,全市万元GDP能耗降幅不能低于4.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不能低于5,万元工业增加值的水耗降幅不能低于6,COD减排不能少于3,二氧化硫下降不能少于3。为此,我们明年工作要抓住三个环节,实施四大载体,突出五项任务。

(一)抓住三个环节。一是企业。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的主体,所以,我们在工作当中始终要抓住企业这个主体。企业生产一定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节约化、资源化、清洁化”发展原则,如果不这样搞,就没什么希望。世界五百强大型企业在这些方面都走在前列,通过加快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产品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园区。园区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讲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园区的建设目标就是要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主要载体。园区内各个企业内部要实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各企业间要实现废物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达到资源利用和物质循环,把对外的废物排放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三是区域。节约型社会、节约型城市就是在某个区域内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重把城市的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和城市管理统一组织为一个生态的网络系统,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 以政策为导向,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营造更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从而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二)实施四大载体。一是贯彻实施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二是认真实施市循环经济“511行动计划”;三是积极推进市工业循环经济“2525示范工程”;四是贯彻实施省“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

(三)突出五项任务。分别为:

1、强化资源节约。一是节能。要抓好39家年耗煤5000吨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用电单位的节能节电工作,推进国家公布的十大节能工程,重点是我省确定的七大工程;加强能源监测和技术服务,加快推进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和农村清洁能源。二是节水。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工业节约用水的意见》,重点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约用水和生活节水,以及节水技术、工艺与产品的推广。三是节地。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保证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对属于限制类的新上项目和淘汰类项目不予供地。建立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积极推行建造多层厂房。同时,加大集约用地考评结果与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分配挂钩的力度。四是节材。按照《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通知》要求,开展粘土砖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继续贯彻实施《浙江省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城区全面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巩固和拓展重点工程、城镇建设使用散装水泥市场。大力开展木材节约代用和包装节约。

2、深化综合利用。一是继续抓好现有的综合利用企业,做好园区尤其是拆解园区的综合利用;二是抓好农村的综合利用,加快研究生物资源的转化;三是积极探索中水的回用工程,椒江和路桥污水处理厂都要开展中水回用;四是建立和完善废旧物资的回收体系。

3、实施清洁生产。一是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全市工业企业这么多,有近8万家工业企业、规模以上4000多家,而且“513”企业又这么多。我们要把企业清洁生产理念贯穿于企业尤其是“513”企业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和日常企业管理之中。二是积极推进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全市所有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都要开展这项工作,当然新建的有新的标准,老的要进行大力改造;沿海产业带里面的工业园区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相应的环境配套设施,同时要高水平管理,成为科技型、节约型、生态型、开放型的生态工业园区,做到外界对园区没有任何干扰和影响,园区对外界也不能有干扰和影响,不能让园区的污染物对外界造成环境污染。三是继续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园区内要形成一个内循环。

4、倡导绿色消费。生态文化也是价值观。要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方式来加以宣传、加以推广,倡导绿色消费。

5、推进生态建设。最近民意调查表明,群众最关心的是环境污染整治。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加大整治力度。一是工业的环境污染整治。今年,我们主要是整治工业的水和气,明年要巩固这些成果,同时加大整治力度。二是城市的环境污染整治。主要包括河道水环境、汽车尾气和垃圾填埋处理等问题,要努力加以解决。三是农村的面源污染整治。四是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明年要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2个、省级生态乡镇3-5个、市级生态镇10个以上、市级生态村30个以上。

四、切实加强对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的领导

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务必要切实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明年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明确工作职责。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切实担负起应尽的责任,明确自身职责,制定五年规划,做到任务明确、有序推进;同时落实责任,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强化检查考核,实行责任追究,真正把职责落实到位。

(二)加大政策扶持。一是在工作机构上,将节能降耗、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机构整合到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之中,便于统筹协调。循环经济由市发改委牵头,工业循环经济、节能降耗由市经委牵头。要尽快落实节能建设中心和农村能源办等机构,发挥其作用。二是在市场准入门槛上,要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标,所有项目产业结构、产业目录必须是节能、降耗、低排放的。三是在税收政策上,对于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和相关装备企业要予以一定优惠,鼓励技改投入,享受国家相应政策,落实固定资产投资抵税政策。四是在价格政策上,要深化资源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让资源价格充分反映其稀缺性,实施阶梯式价格调节机制,促进资源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同时,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于非法排污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提高违规成本。五是在资金投入上,坚持多条腿走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合理利用好先进制造业建设资金、科技资金、生态市建设资金等,加大公共财政在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方面的投入,积极引导银行资金和民资向这方面倾斜。

(三)强化宣传教育。要利用现场交流会、新闻报道、展览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循环经济理念、科学发展理念进工厂、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和参与推进循环经济与节能降耗工作,共同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第9篇:循环经济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一体化模式

1“一体化”模式是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科学选择

1.1化工产业现代化发展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在国民经济发展当中,化工行业相对比较重要的产业,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物、废水,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还污染了环境,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在产业中的实行,因此化工产业成为了迫切需要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的。在化工产业中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不仅仅能够提高化工产业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利润的提高;还能够有效的转变化工产业的工作观念和发展模式。因此,化工产业若想更好的进行现代化建设,就需要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而“一体化”模式则是循环经济发展的科学选择。

1.2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一体化”模式

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一体化模式主要指的是生产不同产品但是具有关联的企业,为了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为了在生产过程中保护好自然环境、有效的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可以通过产品服务、物流运输、环境保护、管理服务等一体化模式,从而有效的实行企业中资金、服务、技术等共生关系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

1.3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的综合分析

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实现的一体化模式,不仅要求单个化工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还需要整个化工产业为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战略布局。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进行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可以有效的应用到企业发展、化工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化工产业也十分重视资源的利用率和废物的回收利用等,努力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才能更好的保证产业生产的需求,确保化工产业产品、化工产业链条等加快的构成和形成。同时,在进行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一体化模式的设计和规划的时候,关系到了一部分企业的建设,一体化模式主要是将化工产业和相关的企业进行关联,利用统一化管理,协调发展,在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中,加强统一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和建设,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2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的优势和风险

2.1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的优势

化工产业中最主要的特点是产业链长,和不同企业相互关联度比较高,生产装置可以通过管道连接,这些特点决定了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实行一体化模式具有更多的优势,使得一体化模式成为了最有效、最完美的模式。化工产业的一体化模式,从生产、服务管理到环境保护都建立起了有效的管理制度,并配置了高水平的专业化硬件设施,实现一体化模式,促进生产中的资源可持续发展,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得化工企业的生产获得较大的利润。而主要的优势所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化工产业具有长的产品链,可以使得各个企业之间相互联系,进行资源的共享;第二,在化工企业中进行一体化模式的建设,使得化工产业更加具有规模化,在装置之间进行管道连接,可以优化资源的配置;第三,利用一体化模式,对生产中的废水、废物、废气等进行统一的处理,提高资源的可利用率,实现环境保护的一体化;第四,对公用的工程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建设,能够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第五,进行协调统一管理,构建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从而有效的降低投资企业的成本,提高了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2.2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的风险

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投资、生产、建设和管理这些环节中存在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在进行统一过程中出现的失衡,以及一些外在原因等。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商业风险。一体化模式涉及到不同的企业主体,这些主体中的各个环节又是紧密连接的,要求技术,资金,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统一,但是他们的利益又是不同的,他们各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再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利益的失衡,从而使得主体之间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个矛盾是长期的,在投资成本控制,结算和利益分配等各个方面都很难达到相互间的平衡,所以在商业上了存在很大的风险。第二,技术风险。一体化模式在化工企业中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由于一体化模式发展主要体现为生产的销售模式上,若是在其中一个环节中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后面的环节,而且一体化的装置比较多,涉及到技术也是复杂多样的。若是在技术上发生一些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体的效果。第三管理风险,一体化模式在投资管理、企业生产运行等方面都是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的,在具体的生产运行当中,若是出现故障,会对生产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失,导致利益失衡问题的出现。所以一体化模式在管理运行方面存在较高的风险。

3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的政策

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实行一体化模式,能够有效的促进产业的循环经济效果,推动产业的经济更好的进行发簪。但是一体化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推动一体化模式在化工企业中的有效作用,就需要更高的技术,更多的投资和更好的管理。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推进一体化模式的发展,都需要具有良好的政策指引,而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一体化模式的设计、规划、建设等进行管理。

3.1化工产业一体化模式的宏观政策

根据化工产业一体化模式的特征和风险问题,依据我国产业在发展战略政策和循环经济发展中实施的法律法规,对一体化模式的发展和建设进行了宏观政策的指引。主要包括三个相关政策。

3.1.1执行产业导向政策

化工产业是多种多样的,要想更好的发展化工产业中的循环经济,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产业的优势所在,对产业导向的指标进行评价,分析产业链的具体情况。需要针对产业链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关联度高的产业,从而使得关联度高的产业带动关联度低的产业进行发展,有效的实现了产业均衡发展转向了关联度高的产业发展。

3.1.2制定专业性的产业布局政策

在进行化工产业一体化模式,需要制定专业型的产业布局政策,在产业布局上能够紧密的将关联的企业联系在一起,在进行产业规划和环境建设等方面,能够利用化工产业一体化模式建设专业型的化工产业园,利用专业型园区推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3.1.3制定扶持导向政策

进行一体化模式的建设,制定了扶持导向政策,对一体化模式中的企业给予土地、税收、项目等方面一定的优惠。

3.2化工产业一体化模式的微观政策

为化工产业一体化模式制定了相关的宏观政策,需要考虑到一体化模式的主要特征,制定一些微观政策,主要包括2个政策。

3.2.1监督、管理和协调政策

化工产业进行一体化模式的建设,涉及到了新兴产业工业园和大规模化工企业的新建,其中关系到了企业的发展和规划等问题,因此,化工企业一体化模式需要监督、管理和协调的政策,制定相应的的具体措施和规范,并对一体化模式的设计、规划、建设等进行指导和监督,才能有效的进行下一步的协调工作,促进项目的开展。

3.2.2建设、投资和规划政策

在化工企业中进行一体化模式的建设和实施,需要制定建设投资和规划政策。因为一体化模式进行实施,需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一体化模式中的内容和相关措施,都是具有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针对一体化模式,项目应当研究投融资模式和项目投资建设运行模式,根据不同的模式,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