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亚健康发生的原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ub-health status in Government Official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ub-health status of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to probe into the main risk factors.Methods 1823 government officials were examined by THMMDI and those people tested positive were selected for questionnaire survey.Logistic regressions including monofactorial and multifactorial analyses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sub-health status.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is group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was 48.82%,and the main risk factors were age,smoking,alcohol drinking,delivery pressure and physical exercises.Conclusion Incidence rate of sub-health status was rather high in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measures were recommended to take such as striking a 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rest,giving up bad diet habits and taking more exercises.

[Key words] sub-health;incidence rate;government official;risk factor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1]。而将处于健康与患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称为第三状态(the third status),我国学者称之为“亚健康状态”[2]。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而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是亚健康状态的高发人群。本研究对前来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公务员进行亚健康状态调查,并分析探讨了可能导致公务员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相关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3年3月~2006年5月到本院健康体检的公务员共1823例,平均年龄为(45.37±4.31)岁,其中男1017例,女806例。

1.2 仪器 清华大学研制生产的清华多媒体显微诊断仪(THMMDI)[3]。

1.3 调查方法 先以75%的乙醇消毒受检者右手小拇指尖后,以采血针快速刺入皮肤1 mm左右,让血液自行流出呈滴状、血珠能够站立于指尖上,待20 s后以拇指和食指持消毒洁净载玻片从玻片的一端,以玻片自身重量紧贴血滴表皮连续6~7滴于玻片上,让其血滴自然干燥,即为干血片。然后利用多媒体显微诊断仪(THMMDI)进行分析检测,筛选出检验结果阳性者,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格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病史、生活方式、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相关因素以及美国康奈尔医学指数(CMI)自填式健康问卷[4]等项目。其中自填式健康问卷有18个部分,共195个问题,每个问题均为两级回答:“是”或“否”。“是”记1分,“否”记0分,全部项目得分相加得CMI总分。

1.4 亚健康状态的判断标准 根据现病史及既往史排除其他疾病,多媒体显微诊断仪诊断阳性并且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筛查阳性(男性CMI总分>35分,M-R分>15分;女性CMI总分>40分,M-R分>20分)诊断为亚健康状态。

1.5 资料分析 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包括年龄和性别在内的一般描述性分析,并运用SPSS 11.5 for Window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及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亚健康状态发生率及其年龄性别分布 在调查的1823例中,疾病患者382例(20.95%),健康者551例(30.22%),判断为亚健康状态者890例(48.82%),其中男性发生率为51.82%(527/1017),女性发生率为45.04%(363/806)。男性高于女性(χ2=12.83,P<0.005)。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具有年龄差异(χ2=27.29,P<0.005),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见表1。

2.2 亚健康相关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亚健康状态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32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亚健康状态相关、有显著意义的因素有12个。结果见表2。

2.3 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对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显著意义的12个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亚健康状态相关并具显著意义的因素有5个。结果见表3。表1 公务员中亚健康状态的年龄性别分布具体的一般资料 (略)表2 亚健康相关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表3 亚健康相关因素的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自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学模式也根本性地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环境污染、生活习惯改变、竞争加剧、工作压力增大、人际关系紧张等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影响使得人们的健康问题日益严峻,而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

亚健康状态目前在世界上尚无统一的判定标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于1994年提出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诊断标准[6],但该诊断标准缺乏特异性指标及量化指标,不易掌握,国内既往研究亦多以单纯的症状描述或单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来诊断亚健康状态,而本研究率先结合症状学描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更为严格的诊断标准(THMMDI和CMI两项判定标准同时达标),本次调查显示亚健康状态在公务员的发生率高达48.82%,与国内类似研究相比偏低[7],认为是诊断标准的不同使然。

本研究显示公务员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且男性高于女性。其可能为男性公务员不良生活习惯更普遍以及工作压力更大所致。本次调查发现男性公务员吸烟、饮酒率显著高于女性,且男性更关注职务升迁、家庭收入以及社会舆论压力,同时问卷调查反映出男性平均实际工作时间较之女性更长。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也呈年龄相关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从本研究单因素及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年龄都是与亚健康状态发生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其原因,认为亚健康状态的产生正如许多疾病的发病一样呈年龄相关性,随着年龄增大,机体多个器官功能退变老化但尚未引起器质性病变从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产生,同时由年龄增大引起的某些年龄相关性精神心理因素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另外本研究显示吸烟、饮酒等生活不良习惯成为亚健康状态产生的重要相关因素之一,这与国内类似研究[7]结论保持了一致性。

最近的研究表明,内分泌紊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营养状态等因素亦与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相关[8~12],但引起亚健康状态的诸多相关因素不外乎主观和客观因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缺乏体育锻炼均为人为可控的主观因素,而本次研究单因素及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上述主观因素与亚健康状态发生密切相关,同时也提示:通过采取劳逸结合、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调整饮食结构等措施,亚健康状态是可能逆转或者避免的。

[参考文献]

1 Begold C.Health care thinking ahead.World Health,1997,18:189-192.

2 傅善来.21世纪健康新视角.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31.

3 钱锦康,巴福林,吴元亮,等.多媒体显微诊断仪对人体亚健康状态检测.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0,13(6):444-447.

4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增刊):23.

5 董玉整.亚健康及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58-759.

6 Fukuda K,Straus SE,Hickie I,et al.The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a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its definition and study.Ann Intern Med,1994,121:953-959.

7 林广平.机关干部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19(2):176-178.

8 Roberts ADL,Wessely S,Chalder T,et al.Salivary cortisol response to awakening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Br J Psychiatry,2004,184:136-141.

9 Powell R,Ren J,Lewith G,et al.Identification of novel expressed sequences,upregulated in the leucocytes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patients.Clin Exp Allergy,2003,33:1450-1456.

10 Tomoda A,Joudoi T,Raab E,et al.Cytokine production and modulation:comparis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normal controls.Psychiatry Res,2005,134:101-104.

第2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高校教师;问卷调查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此次研究对象为长沙市部分在职教师,总共为50人,其中男性教师为24人,女性教师为26人;其中年龄小于30的有7个人、占14%,年龄在30-39之间的有24个、占48%,年龄在40-49之间的有14个人、占28%,年龄大于50的有5个、占10%;职称是正高的有5人、占10%,副高有10人、占20%,中级有31人、占62%,初级有4人、占8%;本科学历的有9人、占18%,硕士有35人、占70%,博士有6人、占12%。

(二)长沙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人完全了解亚健康状况,42%的人听说过亚健康但不能正确描述,18%的教师还不知道亚健康。这表明长沙市高校大部分的教师还没有意识到亚健康状况对自己产生的不良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教师中呈现重度亚健康状态的有8%,中度亚健康状态的有18%,轻度亚健康状态的有50%,24%的人是完全健康的状态。(见表1)

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发生率较高,这一现象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蓝毓营在《广西高校教师亚健康的调查与研究》中显示:广西高校教职工的亚健康发生率为67%,本研究发现长沙市高校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为76%,与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相差不大。

(三)长沙市高校教师亚健问题职称间的分布

亚健康的发生率与职称也有一定关系,副高和中级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高于正高与初级、初级的亚健康发生率又低于正高,这种现象可能是职称晋升方面的压力造成的,中级和副高比初级、正高面临的职称晋升压力大。(见表2)

初级和中级教师的年龄大多在25-40岁之间,由此可见,青年高校教师已然成为亚健康的“主力军”,这和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的现代亚健康多发人群在20-45岁之间是基本相符合的。这一方面说明了亚健康高发人群正在年轻化,另一方面说明职称对教师的重要性。

(四)长沙市高校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亚健康对比现状

根据调查分析,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在年龄、职称、学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具体情况见表3:

根据调查分析所知,学历在本科阶段的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25%、非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40%;硕士阶段的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57%、非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67%;博士阶段体育教与非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均为50%。(见表4)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大多数体育教师在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惯不科学,包括饮食不规律、膳食不均衡、睡得太晚、烟酒等不良习惯。

2、30~49岁是长沙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的高发年龄,其中青年教师是亚健康的“主力军”如果不重视亚健康的问题,将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成为亚健康的主要人群。

3、生活习惯、工作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等对长沙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影响效果比较明显,亚健康的形成的主要心理因素是职称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压力。

(二)建议

1、心理健康普查广泛面对高校教师实施,使教师正确面对工作压力,正确处理压力。对于在某些方面有症状的,应及时给予专业的心理干预,有针对性的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恰当的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2、高校相关行政部门应该探索科学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适当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减轻教师的经济压力,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改善教师生存条件,改革管理体制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

3、合理膳食,注意饮食的营养平衡。要注意酸碱平衡、粗细平衡、颜色平衡、味觉平衡、生熟平衡,改善机体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燕子.山西医科大学教工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10;1-11

[2] 陈瑞玲、王蕾、刘玉霞、朱凤林、于春涛.沧州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

第3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405-02

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是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体质健壮。”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调查统计后普遍认为,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仅占少数,有半数以上的人群处于健康与疾病的过渡状态,WHO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称之为“亚健康”状态。所以,对亚健康的概念是:亚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

亚健康不是疾病,只是不表现出疾病的临床症状,但它可发展成为疾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WHO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全世界亚健康人口总的比例已占到了75%,真正健康的人只有5%,亚健康的危害性已被医学界认为是与艾滋病并列的21世纪人类健康大敌。75%之多这样如此庞大人群的保健和医疗,已使我们无法不去正视它,再不加紧研究,我们的医学界就大大落后于公众的需求。许多专家指出,现在如果仍然不重视健康教育,再不有效遏制亚健康,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对亚健康的概念、成因、检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是医学界一项十分紧迫的新课题。

亚健康的成因是多方面而复杂的。例如:长期快节奏的工作、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精力体力透支、心脑血管及其他慢性病前期、人体自然衰老等等。归纳起来可以认为是由于机体受到环境、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刺激后,机体发生的相应代偿性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经常或持续存在的应激反应,可导致机体正常生物代谢紊乱和生物大分子损伤,称为应激损伤。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应激反应和应激损伤可导致机体数以千计的生理、生化、内分泌、免疫等检测指标的变化[1],引起组织或器官功能紊乱,产生一系列亚健康状态的种种表现,如: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头脑不清、思想涣散、坐立不安、心烦意乱、头痛耳鸣、眼睛疲劳、视力下降、手足发痒、手足麻木、颈肩僵硬、胃闷不适、睡眠不良、心悸气短、便秘,起床时眼前发黑等等,到医院检查又往往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但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逆转此过程,最终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亚健康的人群必须要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以达到早期调整、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之目的。但到医院检查的结果往往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我国医院检验科所提供的检测项目乃至参考值范围多是针对疾病诊断而设计的,缺乏亚健康时的参考值范围。所以,目前还难以用亚健康的程度进行评估。亚健康人群的检测需求对检验医学提出了挑战,但同时又为检验医学拓展服务范围,促进学科发展提供了机遇。检验医学如何将更多的检验项目应用到亚健康医学领域,这是一项很大的课题,近几十年来的医学实践证明,血液流变学检测在亚健康医学领域和临床医学中均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往往发生在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早期,是导致亚健康或疾病的重要因素。血液流变学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是研究人体循环血液及其组分流动与变形规律的科学。人体的一切正常生理活动必须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保证供给人体组织和器官以充足的血液或血流量,而每个组织和器官的血流量,在血压、血管内经和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则主要受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当血液粘度增高时,会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导致组织或器官尤其是微循环灌注量减少,造成组织或器官的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这一系列异常的变化,是造成变性、水肿、炎症、坏死、硬化、或血栓形成等病理变化的基础,它发生在临床出现症状或体征之前,发生在健康与疾病的过渡阶段即亚健康状态。许多研究表明[2],有很多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性疾病),在出现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及早的采取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措施,可以逆转此过程,防止向疾病转化,使亚健康转化为健康。

造成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和引起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原因有许多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如前所述,应激反应、应激损伤可以导致亚健康状态进而转化为疾病,同样,应激反应、应激损伤也是导致血液粘度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持续应激反应,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刺激儿茶酚胺增多,脾脏内a-受体激动导致红细胞排出增多[3],红细胞压积升高,血液粘度也伴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升高而升高[3],进而可出现一系列亚健康的表现。强烈的应激反应,比如过度的紧张、兴奋、抑郁、忧虑、愤怒等等,均可使儿茶酚胺产生过多,诱发血小板发生聚集,血液粘度剧烈升高,促进血栓形成或导致心肌小血管血流一过性停止,心肌缺血,甚至发生猝死,自古至今,这样的事例不计其数。综上所述,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有可能是应激损伤到达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将血液流变学用于亚健康或疾病检测最典型的例子是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预测、预防中的应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时,血流变学指标异常为常见变化之一,主要表现为:Hct升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RCD减低,ηb、ηp增高,Fibg增加,体外血栓增长增重,血小板粘附、聚集性增高,微循环异常等一种或多种血流变指标异常,通称为高血粘综合症。高血粘的程度,不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程有关,还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且可以反映预后。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研究证明,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多种血流变指标的异常,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程已经开始,已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这时候作血流变检测,及时采取改善血液流变特性的措施,可以逆转此进程,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在这个意义讲,尤其对中老年人尤其必要。血流变检测在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亚平,亚健康是一个值得检验医学关注的新领域,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4,27(12):817~819

[2] 王静,陈耀平,高中芳等。247例亚健康状态干部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的检查结果。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2):751~753

第4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猪肉+大蒜:增加维生素吸收

俗语说: “吃肉不加蒜,营养减一半。”猪肉中维生素B1的含量比其他肉类平均高9倍,但此种维生素不稳定,在人体内停留时间短。如果吃猪肉时吃几瓣大蒜,大蒜中的蒜素与猪肉中的维生素B1结合,就会大大增加人体的吸收与利用,保健效果更佳。

羊肉+洋葱:降低胆固醇

洋葱中含有前列腺素A,前列腺素A能扩张血管,有助降血压。炒羊肉时,若能加点洋葱,就形成了营养的升级组合。因为羊肉蛋白质和饱和脂肪含量都较高,吃多了有升高胆固醇的危险,在烹制羊肉时加些洋葱,可以防止人体对胆固醇和脂肪的过量吸收。

鸡蛋+面食: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鸡蛋营养全面义丰富,鸡蛋和面食(碳水化合物)一起吃,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有些人早餐只吃鸡蛋、喝牛奶,这样鸡蛋中的蛋白质会流失。如果能与面包或馒头同吃,就可使蛋白质最大限度地被人体吸收与利用。通常鸡蛋最好蒸着吃或煮着吃,如果吃水煮鸡蛋,最好煮得嫩点(开锅后再煮五六分钟即可),此时蛋黄刚刚凝固,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率最高。最好不要吃煎鸡蛋,因鸡蛋煎黄或煎糊都会使蛋白质变性。

鱼+豆腐:加强钙吸收

鱼和豆腐都是高蛋白食物,但所含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都不够合理。如豆腐蛋白质缺乏蛋氨酸和赖氨酸,鱼肉蛋白质则缺乏苯丙氨酸(营养学家称之为“不完全蛋白质”)。若将两种食物同吃,就可以取长补短,使蛋白质的组成趋于合理。如鱼头烧豆腐,不仅味道鲜美,鱼头内的维生素D还可提高人体对豆腐中钙质的吸收与利用。需提示的是,做鱼头烧豆腐或鱼肉炖豆腐时,用老豆腐比较好,再放一些蔬菜和香菇,无论风味还是营养都很不错。

海鲜+蔬菜:中和嘌呤

海鲜是高嘌呤、高酸性的食物,摄入过多会引起代谢紊乱,增加血尿酸浓度,引发痛风。如果吃海鲜时多吃些蔬菜,作为碱性食物的蔬菜就可以中和尿酸盐浓度,有利尿酸排出,大大降低患痛风的危险性。

微生态失衡是亚健康主因

卢 彤

亚健康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隐形杀手,也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难题之一。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工作、学习的效率低下,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也明显下降。这些人群在医院检查时,通常会出现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以及血黏度高等症状。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不注意及时调适,最终会导致器质性病变――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发生,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改善亚健康,重在预防。为了防患于未然,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要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重点防治亚健康状态,把预防、消除亚健康定为21世纪的一项预防性健康策略。如何防治亚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医学及社会课题。

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专家认为,压力过大,身心状态失衡;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习惯不健康;作息没有规律,生活方式不科学;情感生活质量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及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亚健康。

第5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可分为生理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2个分领域。近年来大学生的亚健康发生率持续增高,已经不容忽视。目前大学生亚健康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因方面,如不同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等对亚健康的影响,但生理亚健康与心理亚健康之间的内在关联鲜有涉及,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水平心理亚健康对生理亚健康的影响,为防治大学生亚健康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于2009年5-6月选取南昌市某高校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年级以班为单位进行抽样,回收样本829份,其中有效问卷796份,有效率96.1%。其中男生377人(47.4%),女生479人(52.6%);一、二、三、四年级学生分别为275人(34.6%)、242人(30.5%)、244人(30.7%)、33人(4.2%);平均年龄(20.55±1.35)岁。

1.2测量工具与评价方法采用自制的亚健康量表进行亚健康测评,量表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国内青少年亚健康调查问卷制定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大学生亚健康的特点进行设计。量表共50条目,包括2个分项,分别为生理亚健康30条目(含子项目疲乏、疼痛、不适、消化、睡眠、学习记忆、免疫力、机能失调)、心理亚健康20条目(含子项目情绪问题、悲观态度、适应能力、人际关系)。每个条目根据最近3个月内症状的出现频率赋予5级量化记分,得分越高表明亚健康状况越严重。自制量表经预调查验证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α系数为0.931,分半信度为0.936。见表1。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亚健康判断标准,规定在排除经医院确诊的患者后,调查问卷中任何一项有得分>3分即视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他视为健康状态。分项条目中任何一项得分>3分,即相对应分别视为生理亚健康状态或心理亚健康状态,其他视为健康状态。

1.3质量控制以班级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发放时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说明指导,调查对象当场填写完毕后统一回收并审核确定是否合格,剔除无效问卷,确保调查样本能代表总体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分析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796名调查对象中:亚健康状态572人,占71.8%,其中生理亚健康状态431人(75.3%),心理亚健康状态476人(83.2%),同时处于生理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状态335人(58.6%);疾病患者114人,占14.3%;健康状态110人,占13.8%。

2.2不同水平心理亚健康对生理亚健康得分的影响所有亚健康状态大学生的生理亚健康得分为68.90±12.08,心理亚健康得分为50.65±7.97,均符合正态分布(Z=0.886,P=0.413;Z=0.992,P=0.278)。根据心理亚健康得分的四分位数将心理亚健康分为轻度、较轻、较重、重度4个水平,以比较不同心理亚健康水平时生理亚健康的得分高低。结果显示,生理亚健康得分均随着心理亚健康的水平增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D法两两比较显示,除较轻、较重2个心理亚健康水平下的消化、疲劳、不适、免疫的得分及较重、重度2个心理亚健康的水平下机能失调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同心理亚健康水平下生理亚健康及其分项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2。

2.3生理亚健康与心理亚健康得分的相关性分析生理亚健康及子项目与心理亚健康及子项目得分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均P<0.01),其中生理亚健康与心理亚健康两者总分的相关系数最大。生理亚健康及其子项目与心理亚健康的子项目情绪问题及悲观态度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与适应能力及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相对较低。见表3.

2.4生理亚健康及其子项目的多元回归分析以生理亚健康及其子项目的得分分别作为因变量,心理亚健康的4个子项目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绪问题、悲观态度及适应能力三项进入了生理亚健康总分的回归模型(P<0.01),其中情绪问题及悲观态度两项回归系数较大;生理亚健康子项目方面,疲劳、不适、学习记忆、消化、睡眠、机能失调均随着情绪问题及悲观态度的得分增高而增高(P<0.01),适应能力对不适、学习记忆、疼痛、免疫也有影响(P<0.01),但影响程度相对较低。见表4.

3讨论

心身医学认为生理疾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循环、内分泌、消化、神经等系统中的多种疾病已经被证实可以由心理因素直接导致。目前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各方面压力都在逐渐增长,心理亚健康呈高发趋势,而与其相对应的生理亚健康的发生率也在上升,两者共存的比例高,这提示亚健康的2个领域同样可能存在着内在联系。心理疾患对生理健康造成影响的生物学机制可能是通过对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心理亚健康同样可能基于上述机制而对生理亚健康产生影响。心理亚健康如果持续过久,就可能导致对躯体的损害,出现生理亚健康症状,故本文回归分析中以心理亚健康的子项目作为自变量,分析其对生理亚健康及其子项目的影响。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被许多研究者认为与生理健康有着直接关系。本研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情绪问题对学习记忆能力、机能失调和睡眠的影响较大,回归结果亦显示情绪问题是生理亚健康子项目症状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是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长时间作用于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刺激下丘脑为主的边缘系统释放儿茶酚胺等神经递质,使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发生改变而影响心率、呼吸等生理现象,最后导致生理亚健康的发生。如心率过快能使睡眠时间变短、质量变低,更易感到疲劳及不适,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可引起消化不良等。本研究结果显示悲观态度对生理亚健康及子项目均有影响。大学生对自己的现状及未来的乐观程度是人生观的正确与否的体现,学习、恋爱和就业等方面的挫折容易使大学生的人生态度转向悲观。人格生物学认为悲观的人脑内多巴胺等激发产生愉悦感觉的神经递质分泌程度低[8],使人的生理状态一直处于低潮,更易产生疲劳、免疫下降等健康问题。另一方面悲观的心态也可能会引起其他心理疾病而间接引起生理亚健康出现。陶沙[9]研究认为乐观可以减轻人的压力,并防止抑郁症状的发生。乐观的人在参加体育锻炼、人际交往、集体活动方面更具积极性,在遇到挫折时能够更好地调整心态,从而防止生理亚健康的发生。

第6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中图分类号]R247.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111-01

亚健康(sub-health)是指人们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我国目前70%的人处于程度不同的亚健康,有着亚健康的体验。而在高级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中发生率可高达85%以上[1]。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平衡观等基础理论在指导调治亚健康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1 亚健康的病因病机和表现形式

亚健康可见于中医学的虚劳、郁证、失眠等病证中。中医认为,亚健康主要的病因病机是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年老体衰等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内生五邪,或耗伤正气[2]。其具体病机为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脾失健运、痰饮中生;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下焦虚寒等。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慢性疲劳综合征(包括体力疲劳和心理疲劳)、时差综合征、信息过剩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焦虑抑郁、肥胖、骨质疏松等多种心身障碍[3]。广义上“七高三低”,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高血糖、高血酶、高体重、高负荷及免疫力低、活动量低、生活情绪低等,实际上都是人体基础能量过度消耗、器官活动异常的一种状态,是生理状态向病理状态转变的一种中间形式,是可以逆转的一种机能混乱和低迷状态。

2 亚健康的中医预防与调治

2.1 中医学倡导未雨绸缪,“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

“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也涵盖治疗非显性疾病,即注重疾病的临床前期、先兆症状的干预[4]。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起已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对于亚健康,中医强调应仔细检查,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措施,先按未受邪之地,防止传变。古代医家张仲景倡导“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2 调节体质类型改善亚健康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不同体质类型的人,体内阴阳气血盛衰不同,对致病因素的反应及发病的阈值也各不相同[5]。《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可见注重体质状况、及时调整体质偏颇、积极改善特殊体质、阻止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就成为一级预防(针对致病因素预防)的核心。

2.3 亚健康的中医辨证论治

《内经》把“阴平阳秘”的“阴阳和平之人”作为心身和谐的健康标准。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进行全方位的辨证施治,克服了许多有症状而无疾病的困惑,使中医对许多病与未病的症状认识更深入、更具体,组方用药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亚健康的调治效果。主要方法有,针对肝郁气滞型,治则疏肝理气解郁,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痰湿内生型,治则健脾祛湿,代表方二陈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心脾两虚型,治则补养心脾,代表方归脾丸加减;肝肾阴虚型,治则滋补肝肾,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肾阳虚型,治则温肾健脾,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理中汤加减[6]。通过辨证论治,使气血通畅,邪去正复,脏腑阴阳复归健康平衡。

2.4 中医养生预防亚健康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灵枢・本神》亦云“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现代张庆祥教授[7]强调内养正气,增强体质;外避邪气,防止邪侵;应用药物,防病发生。预防亚健康的发生具体应做到顺应自然,注意锻炼,劳逸结合;合理膳食,营养平衡,饮食规律,勿暴饮暴食;节欲保精,防止过劳,调畅精神,淡泊名利,保持心情愉快。此外,中医独具特色的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拔罐、刮痧、推拿、食疗、洗浴、导引、吐纳等的使用,“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也是中医干预亚健康的理论宝库。

3 结语

目前,中医对亚健康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医亚健康理论,如何系统化中医诊治亚健康的规范,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今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中医对亚健康的研究:①完善中医关于亚健康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②中医药要跨上基因平台;③坚持中西医结合探讨亚健康,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挖掘中医学的潜能,促进整个医学的调整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玉整.亚健康及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58.

[2]佟欣.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调治原则和方法[J].中医药学报,2005,33(5):13.

[3]陈以国,成泽东.甘温除热法在发热症和亚健康治疗中的意义[J].新中医,2006,38(2):6.

[4]钱会南.从亚健康状态的特征探析中医药防治对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0):590.

[5]高京宏,盖海山,李英帅.浅论调节体质改善亚健康[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4):225-227.

[6]马云枝.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方治[J].河南中医,2001,21(3):11-13.

第7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 健康状况;精神卫生;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 17(2007)07-0618-02

Prevalence of Sub-health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Senior Middl e School Students in Bengbu City/TANG Jian-jun*, HAN Hui,LI Hong-yin g,et al.* Journal Office of School Health, Bengbu(233000), Anhui Province, Ch 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tus of sub-health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Bengbu city,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A cluste r sample of 1 409 students, who were chosen from a senior high school in Bengbu city,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10.0. 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sub-health w as 58.34%.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genders but in grades(P <0.01). The r isk factors to sub-health were often sitting up, being weight losing, a lack of sport activities, learning pressure, bad achievement and a lack of sleep.Conclusion The sub-health status is serious among senior high schoo l students in Bengbu city. Effective intervention should be adopted to improve t he students' health.

【Key words】 Health status;Mental health;Factor analysis,stati stical;Students

亚健康是一种健康的透支状态,身体虽然存在种种不适,但无器质性病变,是疾病的前 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状态人群的比例在不断上升[1-2] 。蚌埠市地处皖北地区,是安徽省老工业城市之一。为了解该市高中学生的亚健康状况及其 影 响因素,为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选取蚌埠市某重点高中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 468份,获得有效问卷1 409份,有效回收率为96.0%。其中男生821名,女生 588名;高一年级学生497名,高二年级485名,高三年级427名。年龄为15~20岁,平均17.7 岁。

1.2 方法 参考Delphi法评价亚健康的诊断标准[3],结合近年有 关学生亚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特点,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亚健康 状态的18项临床表现

(躯体症状5项,心理症状6项,活力3项,社会适应能力2项,免疫力 1项,到医院看病1项)与亚健康相关的影响因素(心理因素、学习压力、生活条件、个人行 为等35个因素)等。经检验,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判断标准 亚健康状况的18项临床表现的每一项都有“从来没有、较少 、较多、经常出现”或“很好、稍差、较差、很差”4个选项。排除既往有慢性疾病及近1个 月患任何急性疾病者,以选择近1个月来较多和经常出现或较差和很差为亚健康的诊断标准 。

1.4 统计分析 对问卷编码后,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在1 409名学生中,共检出亚健康状况者822名,检出率为58 .34%。男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9.93%(492/821);女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6.12%(330/58 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高一年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为4 9.09%(244/497);高二年级为61.03%(296/485);高三年级为66.04%(282/427),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χ2=29.45,P<0.01), 高二、高三年级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明显高 于高一年级学生。

2.2 亚健康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学生亚健 康相关的危险因素有缺乏体育锻炼、作息时间不规律、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理想等19项 (P值均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蚌埠市高中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8.34%,高于有关调查结果[ 4-6],其主要表现为学习效率低、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和容易感冒等,与国内其他相 关报道[7-8]基本一致。主要原因为现在的高中生面临的高考压力比 过去更大,也更容易感 受到亲人对其成绩的要求和期望,继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不良情绪反映,导致亚健康状况 的发生率上升。不同性别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蔡旭玲等[9] 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 与调查对象选取有关,也可能与目前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有关;高二、高三年级学 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显著高于高一年级学生,与相关报道[10]一致,主要与高 二、高三 年级学生入校时间长,随着高考的临近,更能感受到学习的压力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 分析结果也显示,经常熬夜、作息时间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缺少业余爱好、对生活现状 不满意、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理想、睡眠不足等是高中学生亚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这 些因 素也是威胁高二、高三年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对自己的形象不满意、父母身体差容 易 使高中生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导致健康水平下降;喜欢吃烧烤食品、正在减肥也进入 了回归方程,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是否与本次调查对象的选择以及所采用的 自编问卷有关,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各级各类学校应该把提高素质教育水平、降 低学生负担真正落到实处,本着“健康第一”的观念,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 让学 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2)有关部门应增加卫生资金投入,成立学生亚健康干预中心, 加强医疗设备建设,构建教师、学生、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的学生健康保健体系,同时为亚健 康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3)学生家长要认识到亚健康对孩子身心发育的不利影响,关注孩子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 变化,并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开展健康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 参考文献

[1] 安贺军,曹东萍,贾海英,等.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 (4):21.

[2] 林晓明,陈立安,黄银爱.用中医论点论述亚健康.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19) :45.

[3] 陈青山,王声氵勇,荆春霞,等.应用法评价亚健 康的诊断标准.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 467.

[4] 袁萍,梁伯衡.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流行特征.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30(2) :70.

[5]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3): 10-13.

[6] 武亚军,谢为民,王爱婷,等.濮阳市中学生亚健康.中国学校卫生,2000,21(5): 398.

[7] 王英,陈清.高校大学生健康状况的横断面调查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05,8(9) :738-740.

[8] 范存欣,马绍斌,王惠苏,等.广州市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公共 卫生,2005,21(4):390-391.

[9] 蔡旭玲,张冠群,苏宁,等.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 ,18(5):35.

第8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亚健康;健康;心身医学;中医;体育运动

1、亚健康现状及分类

亚健康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存在,已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有的时代性,被称为“世纪病”。它的发生与人类生存的环境恶化、生活方式不正确、心理紧张、社会关系复杂等有关,又称其为“文明疾病”或“社会性疾病”。

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1)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2)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现代人类遇到危及健康的问题日益增多,各国对健康投入的资金猛增。据有关资料显示:西方许多发达国家每年为心血管这类非传染性疾病付出的医药费用高达数万亿美元。2000年日本国民的医疗健康费用达到380000亿日元。美国1996年政府付出的医疗保健费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4.8%。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年龄分布在20―45岁之间。美国每年有600万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澳洲处于这种疾病状态的人达3700万。在亚洲地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更高,2000年我国对1800名白领员工调查,有70%的人都处于亚健康。

2、亚健康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多年来,健康的概念非常难以界定,以往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后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又将之作了如是发展:“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每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达到安宁的状态”。

健康的概念在我国也几度更新,今天已不同于昨天。当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时,人们只期望身体能够胜任体力劳动和维持日常生活,健康的概念就是“不得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健康需求发展为追求高寿命,将健康理解为“长寿”;其后人们又发现,延长了的生命如果伴随着疾病和伤残,一样不能幸福生活,因而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追求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美国的R・杜博(R・Dubos)对健康更新的定义为:“人们最切望的健康未必是身体的活力和洋溢着健康感的状态,也不是长寿,而是指一种最适于达到各人给自己所订的目标的状态”。

亚健康是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现代化的社会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实惠和物质丰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许多人生烦恼,身心失调,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等,如果健康驶向疾病的“生命列车”一旦启动,常常只向前行进,多半是有去无回,所不同的只是“行进”速度的快慢。在从亚健康向疾病的转移过程中,人类健康面临极大威胁,生命质量大打折扣。

3、对亚健康的干预措施

以往的医学主要是应付时常威胁人类的传染性疾病,传统的医学对象就是“疾病”。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对医学和医生有着过高的奢望,认为良医无所不能,事实并非如此,除感冒、感染、营养不良等少数单纯生物性病变外,医学对当今临床绝大多数疾病,特别是严重威胁健康和生存的各种慢性疾病并无根治之法,能做的只是有所控制或缓解。

早在20年前,WHO的专家们指出,21世纪的医学重心将是对病前状态的干预和对疾病的有效防范。并预测20世纪有85%医生从事临床诊断治疗工作,而到了21世纪,将需要85%医生从事关注病前状态的工作,仍坐在医院里等病人求治的医生将不超过15%。据估算,病前综合干预所需的费用只是病后治疗的15―23%。

3.1心身医学干预亚健康

拥有数百万会员的美国最大的保健组织“凯泽永恒”组织已经推出一项计划,运用心身相互作用的方法对患有慢性病的病人提供帮助,这一方法已证实非常有效。科学研究已证实,心身联系确实存在。心身失调是因人的心理或情绪而导致或加重的真正的疾病。心身失调包括:因心理压力导致的身体症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所致的或对其发展过程产生影响的疾病等。专家认为,现在在日常保健中运用心身医疗原则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它是解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日益增长的手段之一。

亚健康多为心身性的,心因常起主导作用,而且个体的个性特征也常有着特殊意义。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已经认定:具有过分的追求、敌意感过强的A型行为,是促成冠心病形成的高度危险因素。在35―55岁的人群中,具有这类行为特征者,若干年后有10%将发展成冠心病,而此类行为不明显者患冠心病的还不到3.8%。另一方面,惯于自我克制,情绪低沉、悲观,又不太愿意让负性情绪表达出来者(被称作C型行为),其肿瘤发生率比A型行为者高出3倍。

3.2中医干预亚健康

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承担的北京市科委课题《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侯流行病调查》是我国对亚健康人群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查。调查对象为5000名35―55岁的普通群众。在摸清亚健康在人群中发生的情况及中医证侯分布的基础上,建立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侯学本底资料库。

3.2.1上工治未病

严格来讲,与现代医学不同,中医学并不专长于治病,而是擅长于调整状态。所谓的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痰湿、郁证等,其实都是指的亚健康状态。中医历来主张“治未病”,《黄帝内经》有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缨、防患未然”的重要。强调高明的医生应“先安未受邪之地”,即了解病态的发展可能趋势,积极采取措施,杜绝防范其进一步发展。在这方面,中医不仅理论观点十分科学,而且通过近年的积累,形成了丰实有效的防范、调整措施和方法。

3.2.2调整不只是补

目前很多人对亚健康状态纠治的理解就变成了服补品。中医学认为,也许在过去,处于营养不良、虚弱状态的人比较多,但今天,这类单纯的虚弱者已不多见,大多数人只是由于紧张、压力、心理应激,加上营养过剩、代谢失常,才促成了亚健康。因此,对于亚健康者来说,重要的是“调整”,而不是“补”,调整代谢、调整免疫、调整心脑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环,调整心身

功能状态。

4、体育运动纠治亚健康是积极、有效、可靠的手段

根据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提供的材料,体育人口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低于非体育人口7.1%,职业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7%,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2%,吃药、看病、住院情况的发生率普遍低于非体育人口;他们对自己身体、精神疲劳程度以及对体力衰退的评价,均优于非体育人口。而且,他们的健康意识明显好于非体育人口,具有不良嗜好(吸烟、酗酒)的体育人口也明显少于非体育人口,体育人口在生活中有明显不依赖营养保健品的倾向。

从本质上说,亚健康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有关,故进行行为上合理纠治十分重要。体育的重要价值就在于能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文明发展的确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益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和弊端,它严重压制了人类的自由天性,极大地改变着人们亿万年进化中形成的、较为稳固的生物机制,从而使人类发生了极大的不适应状况。人类的当代疾病就是由此而引起的。精神的过渡紧张,脑力劳动的肆意增加,体力活动的日趋减少,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等,都是引起当代疾病的罪魁祸首。

人类的体育活动,是惟一的一种能与这种生活格局相对抗的文化方式。人类只有在体育运动中,才能再一次地恢复原来“动物天性”,机能获得新的“自由自在”,才能最有效地抵抗各种“异化”,消除文明力量对自己的“离心背叛”。体育的积极意义和主要的保健作用几乎都是在这个“反抗文明”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通过体育,人们可以在生理学的角度提高身体素质;可以在流行病的角度提高“宿主”质量;可以在生态学的角度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心理学上克服紧张、焦躁和不安;可以在社会学的角度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可以在哲学的角度做到真正的“返朴归真”,克服“异化”……。这就是体育的价值,体育之所以被现代医学一步步地包容在自己的怀抱之中,就是由于它在纠治人类行为疾病、改善人类体质状况的过程中承担着医学目前所无法解决的难题。

健康观念的转变使医学和体育逐步走到一起。医学的主要任务由传统的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逐步向病前干预、防范过度,并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而体育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预防减少亚健康状态的出现。体育运动可以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具有创造性的行为,造就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因此,可以说体育健身活动不仅是解决身心健康问题、消除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最可靠的手段,而且它也是最方便、最廉价、最快乐的一种。

参考文献:

[1]杜江伟.“全民健身”与“医学预防”[J]。中国体育科技,2002.8

[2]田金华.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J]。中国体育科技,2003.1

第9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中医学研究认为,不舒服、难受就是病,是小病,是亚疾病。中医将疾病分为三个阶段:

养生阶段―有自己感觉不到的症状(未病之病);

亚疾病阶段―有不舒服、难受的症状(欲病之病);

疾病阶段―有能确诊的指标和症状(已病之病)。

按照中医的理论,我们得的大病、重病、难治的病,都是从轻到重、由表及里、从亚疾病发展成疾病的逐步演变过程。

中医的“亚疾病理论”认为,在健康和疾病之间,自我感觉到不舒服、难受,出现种种还不能确诊为疾病的

症状,这个阶段就称之为“亚疾病”。

亚疾病与亚健康的区别

亚疾病与亚健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亚健康以是否达到疾病指标来划分命名,没有达到疾病指标但有不舒服症状的都可以称为亚健康;而亚疾病是以症状(中医叫证候群)来得出中医的证候名,从而确定造成症状的原因来自于哪一个脏腑。可以说,人的难受状态就是亚疾病的状态。

二、亚健康虽然有了名称,但目前还没有诊断的仪器及有章可循的具体治疗方案,体检指标达到了疾病的数值,亚健康直接变成疾病;亚疾病现在有了亚疾病测评仪,能够详细诊断出亚疾病阶段的各种证候分类,并且让人的饮食、调理有章可循,通过中医的辨证调理方法消除症状,远离疾病。

三、亚健康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是虽然亚但还是健康,也可以说是没病:亚疾病提醒人们要重视自己的不舒服、难受的症状,虽然是亚但也是疾病,是中医说的欲病之病。

亚疾病的社会意义

一、提醒人们重视亚疾病 “亚疾病理论”能够从观念上引起大家对健康的重视,让大家意识到,虽然是亚,但自

己处于小病、欲病之病的亚疾病阶段,从而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使大家远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二、避免重大疾病的产生 身心康国际机构公布的“亚疾病理论”的研究数据表明,抓住亚疾病阶段的调理时机,可将各种疾病控制在亚疾病阶段,使人们远离大病、重病、难治的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目前医学界还没有很好的控制方法,如果采用中医的“亚疾病理论”,可以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