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园艺培养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 “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结合扩招生的特殊性,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及工具,充分利工余时间,坚持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
校外教学点将充分利用自身的软、硬件条件和学院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采用媒体教学,从学习和辅导两个教学环节出发,网上辅导、面授辅导和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环节包括面授辅导、小组活动、实践活动等,面授辅导中可以使用网络、课件、电子教案等媒体,每次小组活动、实践活动应有主题,要有老师指导,实践活动结束,学生应当提交小组活动、实践活动的报告、小结,作为考核形成性成绩的依据。
因此,根据开放教育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我院校外学习点将坚持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改革方向,强调各个教学环节穿插安排、多种媒体综合运用;面授辅导主要是讲授重点、难点,并给与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远程教学模式
根据我省高职院校的发展实际和借鉴全国进行远程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扩招生的特性,在高职扩招院校中开展远程教育势在必行,因此学院将制作全套教学视频,扩散教学课件,建立每门课的教学微信群,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地发挥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拟开办校外教学点教学模式
成立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学习中心,设立:教学计划与运作、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质量与评估等教学管理事务、学生管理五个管理机构。校外教学点是学院的分校区,其持续时长至少是专科教育的一个培养周期。地理位置将优先考虑初设点当年录取新生地理分布的集中地。校外教学点是学院的派出机构,被视为学院的分校区。学院将配置每个教学点具有本校区相同的功能。
具体如下:
教学环节组织与实施: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包括:协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课,上课,提问与答疑,讨论,作业,考试,学分记载等。
辅导教师,除本校提供的师资外,我院为每个专业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1名,负责指导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管理。
关键词:应用人才;独立院校;英语口译;课程设置;实训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217-01
在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而口译课程作为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必修课程)被列入大纲,要求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点进行设置。文华学院英语系自2003年开办以来就开始设置口译课程,然而口译人才培养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本文以文华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口译能力发展为出发点,探讨口译课程设置现状,确定口译课程设置的目标与定位,使其能够提高文华学院这样的三本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技能。
一、口译课程设置的现状
一门课的课程设置主要指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其中包括课程开设的合理顺序、各课程之间的有序衔接、学科的主要知识以及主要的讲授方法等等。课程设置必须和教学目标相呼应它是学科教学目的在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
文华学院的英语口译课作为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必修课开设于大三两个学期,总共32学时,周学时2。口译作为一项需要长期训练的技能,32个学时肯定远远不能满足所需,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浮光掠影、粗枝大叶的对口译理论做出介绍已属不易,更不要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幸英语系已经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里将原来的32学时增加为64学时。保证了一定的课时量,才能更系统地教授口译,使学生的口译水平得以全面提高。
口译作为本科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一般在高年级开设,对学生的语言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需要前期的一些课程知识作为铺垫,例如口语和英译汉,汉译英等笔译课程。而文华学院的口语课程只开设在大一的两个学期,由于学生缺乏课后学习的自主性,有的学生在大三开设的口译课堂上连基本的口语表达都有问题,更别说把听到的内容快速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汉译英和英译汉这两门课程跟口译课一样开设在大三的上下两个学期,学生在上口译课之前连最基本的翻译技巧都不了解,缺乏足够的笔译训练,导致学生即使听懂原语的内容,也无法快速准确地进行口译,为了迁就学生的水平搁浅或调整教学内容,师生上起这门课来都会感到非常吃力。因此很有必要把这两门笔译课程开设在大二上下学期,有益于学生形成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这样上起口译课来效果也会大大加强。
二、口译课程设置的目标
根据文华学院提出的独立学院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满足大众的兴趣,不同特点,以及不同需求,高等教育必须多样化。即要形成新的高等教育体制,这也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类人才,也要培养大批普通的实用人才。高等教育层次的合理结构应是金字塔型的,低重心的。
目前中国的口译市场需求也是呈金字塔型。底部是大量从事日常翻译工作(交传)并兼做其他工作的人员,中部以上部分为水平较高、熟悉各领域主题的交替传译职业译员,塔尖部分是少量水平高超的、能做交传和同传的会议译员。我国大部分高校目前应该培养的是大量的底部和中部人才,塔尖上的人才培养是由少数有条件的学院来承担。就大部分独立院校的外语类毕业生而言,他们的语言基础不牢固,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都相对比较薄弱。他们在工作中的口译活动主要包括涉外商务面谈、商务、电话、跟单翻译、外贸业务翻译和旅游翻译、接待应酬等等,口译只是工作流程的一部分。这些决定了独立院校的口译属于初级应用翻译的范畴,那么毋庸置疑,独立学院口译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培养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并且可以与工作职位相结合的翻译中低端人才。
三、口译课程设置的定位
按照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可以把人才划分为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理论基础、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是理论研究型人才具备的最为重要的基本质素。理论性人才注重基础理论性知识,注重研究能力,强调原创性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应用型人才更强调综合应用性知识,更强调复合能力。应用型人才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或将这种社会生产力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当中并直接创造出社会物质财富的人才。
文华学院提出的多元化的培养教育模式包括:研究型人才;学科应用型研究人才;工程设计型人才;职业技术型人才;复合型(应用)人才。后面两种人才是我们培养的重点。
因此,应用型英语口译人才培养应定位于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导,重视培养学生双语能力,帮助学生拓展百科知识,特别应加强对学生口译技能的训练。同时,还要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打破语言学习的传统模式,如适当给学生创造口译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接受口译锻炼。学生在真正的口译环境中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使口译课程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四、口译课程设置的内容
(一)基础口译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三本学生平均分数低于第二批本科,成绩处于中等偏下,学习基础较差,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比较薄弱,要从事口译活动就必须对语言基础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因此,在基础阶段也就是大三上学期安排《基础口译》课程很有必要。在基础的口译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基本的口译短时记忆、笔记、数字技巧等知识并加以适当训练。
(二)专题口译
而大三下学期就可以开设《专题口译》课程,涉及专题包括接待、商业谈判、旅游、公共演讲等。通过对专题的模拟及学习,结合口译技巧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性,使学生学会进行知识积累和口译活动的前期准备。其次,高校应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硬件设备,配备口译实验室,真实地模拟各种场景,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同声传译和交替口译环境。
(三)网络实训平台的引入
学生口译技能训练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在口译训练的初级阶段,应以掌握基本技能为主,以理论为辅。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以技能训练为主,搭配以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学生实训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由于口译课程学时毕竟有限,而学生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口译员,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逐渐掌握这一技能,想要仅仅依靠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以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实训平台或计算机网络平台,使学生在实训课或自主学习中心就可以进行口译技能的训练和拓展,在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学习及运用语言知识。例如,采用一种依托法国巴黎高级翻译学院释意派翻译理论所创的训练机制,即IPTAM,Interpre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Acquisition Module,即口译专能培训习得机制,在IPTAM系统中,学生的原语复述及译入语都将会被系统录下,可以给学生留下长期的参考记录。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在线播放视听材料,辅助学生在线练习。练习可附有笔记解读的参考,供学生对照并改善自己的笔记。网络平台容量大,材料丰富,排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供学生根据个人学习需求点播,可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网络实训平台的引入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技能和技巧应用于真实的沟通交际,能够极大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提高口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五、结语
从文华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口译课程设置的现状,并参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下三本独立院校口译课程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应该着力于培养口译职业的中低端人才,因此,适合独立院校翻译方向的口译课程应该符合各高校定位、办学条件、师资条件和学生水平,符合口译培养原则及学习者认知规律,并体现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Z].
[3]王青,邓满秀.本科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58-59.
1999年,高校开始招收第一届园艺(教育)专业学生,并开设《植物组织培养》课程。随着植物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园艺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分子生物技术向传统园艺育种领域的渗透加快,这就使得教育界不断改革原有教学内容,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和现实[4]。因此,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植物组织培养》修订为《园艺植物生物技术》。但是因为实验条件和师资队伍等原因,《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实践教学内容老套,仍然以之前的组织培养相关内容为主,未涉及基因工程方面的实践环节;二是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主要以传统的验证实验为主,即老师先讲实验原理、步骤,学生按步骤机械地完成内容;三是考核方式不科学,缺乏过程考核,而仅以实验报告成绩、考勤和纪律等为考核依据,考核结果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具体改革措施与方法
2.1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要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要对原有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实现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优化[5]。首先,在最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由36学时增加到54学时,实验学时由原来的18学时增加到27学时,课程实习1周。其次,实验内容有了较大的改变,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试管苗常温离体保存和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设计2个综合性实验内容,其中试管苗常温离体保存实验课学时设计为每次课6学时,学生先用1d时间完成培养基的配制和接种,并在接种后定期进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设计是让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自行设计试验方案,方案要求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所要达到的目的及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对试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然后各小组根据修改意见对试验方案进行完善,并付诸实施。此项内容为课程实习中的小组自选试验做好前期准备。在一周的教学实习中,保留了原有的植物茎尖脱毒培养等传统项目,增加了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法分析植物过氧化物酶、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等内容使学生能掌握植物生物技术的一些基本实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2.2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多媒体是教学的必要工具。使用多媒体可直观地展示概念、理论、实验操作过程等内容,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可以运用一些静态的图片、动态的视频及一些实物使学生理解实验内容。《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实践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验课堂引入多媒体课件,将实验原理、方法、注意事项等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形式进行教学,比如无菌操作在实验教师讲解后就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熟悉无菌操作过程,然后再由学生自己操作;如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植物茎尖脱毒培养等实验内容,将教师先前的实验结果制作成直观的演示教案,以增强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目的性;在讲到组培苗污染、玻璃化、褐化等现象时,直接带实物到课堂,使同学们对这几种现象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一目了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3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实践课程的考核大都侧重于学生的实验报告、考勤、劳动表现和纪律性等方面,缺乏过程考核,导致考核结果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试验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6]。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对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实践教学采取单人和小组2种考核方式。单人考核采用单人操作、现场考核、2名老师评分的考核方式,根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是否完成考核任务、技术熟练程度,以及关键环节有无失误等等内容来进行等级评定,考核结果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4个等级。小组考核主要对小组的试验设计、准备和操作以及试验结果(实物考核)等内容进行综合考核,具体办法是:每个试验小组选派1名代表,对试验设计、试验内容、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等以PPT形式进行汇报,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这2种考核方式,不仅考核方法科学、合理,考核评价的结果真实,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
实验室开放能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研究性、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的研究,启发和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实践[7]。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实验室开放力度,鼓励低年级学生提早进入实验室学习,每年从园艺专业学生中公开招聘1~2名实验室管理员,负责组培室的日常管理工作,管理员组建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实践兴趣小组,负责组培室常规试剂的配制和组培苗的扩繁等工作,并形成“一级带一级、四年不断线”的良性循环体系,实验室形成了较好的科研氛围,每年都有学生成功申请高校与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相关的大学生创新科研基金课题,课题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创新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和考研深造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结语
关键词:整合型实验;园艺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134-02
园艺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地域性很强的学科。高校开设园艺专业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园艺学基本知识和基础原理,了解国内外园艺业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园艺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生态体系:如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科学多设置在大一、大二时期,学生经过基础理论以及基础实验的学习之后,对植物的分类、生理生化等有了基本的认识,进入大三以后正式学习园艺专业课程,开始接触专业课程实验。在大多数高等院校中,实验类型以基础型和验证型为多,教学方式仍沿袭“预习――讲解――示范――实验――报告”的模式[1]。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压制,其发现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查询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此同时,园艺领域的迅速发展及社会的需求对园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那么,如何突破这种传统专业实验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呢?笔者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就如何提高园艺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效果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1 园艺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园艺专业是安徽师范大学首个农学学科应用型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由于办学时间较短,课程实验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园艺专业学生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即开始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结合理论课程陆续开设农业气象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设施园艺学、花卉学等实验课程。除园艺植物栽培学为一周室外实习外,其余课程都以6~8个实验组成,每个实验为4个学时。以栽培学为例,“霍格兰氏营养液的配制”实验会在设施园艺学中有涉及,“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实验又会在花卉学中再次学习。这种重复实验教学的问题在校内实习基地、任课教师资源不足的现状下很难短时间解决。另外,以播种实验为例,学生将种子播种后管理并统计发芽率,完成实验报告,余后的栽培养护则不再参与,这种现象是因为学校现有的实验考核评分还是根据学生上实验课的次数及实验报告进行评定。可见,在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充分调动,无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整合型实验教学设计
由于园艺专业属于应用性的生物类专业,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培养要两手抓,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包括查阅分析文献、设计试验方案、实验操作、处理和分析数据、提出观点和问题等能力;另一方面,园艺专业的学生也必须具备从事园艺植物栽培生产的技能,通过生产实践教学掌握知识原理的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园艺专业实验教学应该将课程有机结合,根据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发展成为整合型“大实验”。整合型设计性实验是在综合园艺学多门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知识和实验技能之上,由教师根据需要提出跨越多课程知识和实验方法的综合性实验课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方案、实验准备、实施、完成后分析总结(图1);整合型验证性实验主要由合作企事业单位提出课题,学生在参与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强化,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也可以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提高生产效率的思路和想法,给予试验并解决问题(图2)。
3 整合型实验基础建设
3.1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成果的最集中体现。教学改革的种种设想和试验最终都要体现和落实在教材建设上,而作为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教材的质量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学改革水平的高低[3]。笔者认为,校方在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的初始,应该做到教学内容改革先行,实验教材的编写与课程体系改革紧密结合。“先进性”和“适用性”是高校本科教材选用的基本原则。“先进性”是指教材内容要具有时代特色,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知识,反映其相互联系及发展规律。“适用性”指选用的教材要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适应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整合型实验教材的编写要提现“先进性”,同时要注重“适用性”,让学生有教材可依,又可以脱离教材,提升思考高度。
3.2 学校实验学分评价体系改革 安徽师范大学实验教学学分在每学期末由教师对学生考核后提交,这个考核评分时间上的限制便是对整合型“大实验”的扼杀。笔者从自身从学和教学经历来看,校方应该突出实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进行探索性或验证性研究活动,研究时间可以几个月或更长,校方应该将学分评价体系细化至每个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实验考核和评分提交时间。
3.3 优化教师协助平台建设 高校的课程改革大大压缩了专业课的学时,由于学时上的有限性,课堂上老师大多只能讲授主要的知识点,而且课下时间有限,学生亦不能有效地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高校教师很少实行坐班制,而大学生因实行学分制,学习时间的灵活性相对比较大,加之个别的学生比较内向,偏向于通过媒介与老师交流,高校教师在现实中与学生面对面接触的几率降低,给课后教师和学生的进一步交流带来了困难。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网络媒介能克服这种不足。QQ和微信是学生群体中使用较为普遍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的对讲功能可以使课后师生之间的适时讨论学习成为可能,因此,教师应该建立QQ群、微信平台等媒介,与学生进行适时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4]。
3.4 校外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5]。笔者认为,园艺专业实验技能的培养应该分为两大块,其中综合性验证性实验的开展主要依托于企事业单位。学生在实习基地通过观摩、动手实践等,检验和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实习基地的技术员工是高校师资的有益补充。学生在实习期间,其教育、培养和管理离不开实习基地的支持,实习基地的技术人员,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对学生的培养上,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又能手把手地培养学生操作技能,这种优势是高校所不具备的。因此,高校应该大力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行业领域涵盖蔬菜、果树、高档花卉、园林等专业课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学习空间。
4 结语
笔者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整合型实验是专业课程实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细节需要完善。如整合型设计性实验难度设置的合理性以及实验室设施和药品试剂的安全、整合型验证性实验如何适应农时与企事业单位生产挂钩等。总之,整合型实验教学改革需要学校、学院、教师、实习单位多方共同配合和大力支持,我们期待不远的将来,整合型实验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俊,叶振风,刘莉.园艺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 8182-8183.
[2]徐传保,戴庆敏,朱宏彪.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2): 11-13.
[3]冯永平,吕守华,刘生梅.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3,1(1): 34-36.
[4]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基础教育,2013,(2): 78-81.
在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华北东北地区推介活动的北京市展区中,增加了“会行走的农业”板块,对阳台菜园、阳台果园、阳台花卉、阳台农业设备、阳台农业最新实技术等都市农业新的实现形式进行展示。例如,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就推出了容器花园、阳台空间设计方案模块化应用等休闲农业概念。
■来源:@华科资源新浪微博
花仙子万花园开门迎客
8月18日。以“走进通州,畅游花海”為主题的畅游人文通州暨花仙子万花园开园典礼在北京市通州区举行。花仙子万花园是依托通州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建成,总面积达600亩,花期可从早春2月开至晚秋10月,花海姹紫嫣红。自驾车在京津高速于家务出口出,乘公交则可乘927路到果村站下车,国际种业园区内。
花仙子万花园是以家庭园艺花卉种子产品生产為基础,品种展示為重点,家庭园艺教学為特色,休闲拍摄為延伸的项目。
倒置盆栽是近年园艺流行新趋势
倒置盆栽是近年园艺流行新趋势,起初的目的是倒栽可以免去给蕃茄之类长枝条的植物搭架,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这种方法还有诸如方便采摘、易于管理等不少的好处。而不少喜欢另类效果的花友把它应用到花卉栽培上,更是起到颠覆的效果。@花痴老太@射手宝瓶@深夜种花的男子@桃花零零妖菜友会
家庭园艺好处多多
阳台种菜的好处1.吃上自己亲手种植的绿色、环保、安全蔬菜。2.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学会关心别人、领略劳动的艰辛、懂得了什么是“粒粒皆辛苦”。3.家中长者有了“工作”,身心都健康。4.美化阳台,改善家庭空气质量。5.每天花上十分钟管理和采摘,每月省下一千几百元买菜钱。
来源:@我爱菜园老廖老师新浪微博
家庭园艺培训市场商机乍现
园艺设备市场是“蓝海”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热衷于种菜种花,但家庭园艺设备的供应却极其欠缺,这其中蕴含大商机。
达沃斯(上海)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传福说,厦门的园艺设备销售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专业市场,零星分散在花市、超市、家居建材城,品种极為单调、稀少,消费者难有选择空间。
厦门海石景观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海鸣说,在欧美,园艺设备市场极為成熟,很多家庭热衷于在假期举家修剪花木、整理花园。在国内,这一市场刚刚起步,园艺用品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堪称“蓝海”。
厦门新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兰田认為,只要企业能不断针对家庭种植需求,开发新产品,家庭这架“马车”对于拉动园艺设备消费的能量很大。
一站式家庭园艺服务呼之欲出
记者了解到,已有精明的企业相中家庭园艺设备市场蕴含的商机,并正着手“掘金”。几经周折,庄女士终于在南湖公园花市的一家店内买到锄头、铁锹、高枝剪等园艺设备。令她惊喜的是,园艺锄头和普通锄头不太一样,更為小巧,很适合城市白领使用。
庄女士买到的园艺锄头是台资企业生产的品牌产品。经营者何女士来自漳浦,她说,在漳浦有多家台资企业生产较為专业的园艺设备,多数用以外销。她了解到,许多厦门市民為买不到园艺设备而发愁,就尝试进了些货销售,受到欢迎。
关键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建设;创新与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144-02
一、引言
高等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以及本科生素质的有效手段。对于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而言,动手实验能力是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良好的动手实验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效提高课程质量。在这样的建设背景下,如何使学生在基本的教学大纲、教案设计以及课程开发与创新等方面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着实增强学生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完善的课程体系机制是当前进行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
二、《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基本课程建设解读
1.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的开设背景。园艺植物是农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园艺植物的机理组成、基因结构、育种方法以及培育手段等对园艺植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控制,从而形成一套普遍的物种培育方法,为我国园艺行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通过探索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深入研究园艺植物生物的病毒脱除与检测方法。通过掌握基本的病毒脱除技术有利于减少病毒对人体的侵害,减少农业化学物品的使用,实现安全生产与技术运用相结合。
2.生物技术发展简述。一般来说,生物技术指的是利用基因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发酵技术、微生物技术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制造产品的过程以及所有技术的总和。现代生物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而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细小分支,由传统园艺学与现代生物技术交融而来,主要以园艺植物为建设素材,以生物技术为创造和改良对象。
3.课程体系建设创新的必要性。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是园艺植物生物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目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步伐正在不断加快,随着植物生物技术的不断更新,课程建设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建设中教学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按照现有的学校应用型人才规划机制,培养一批专业技能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着力打造综合性的课程培养体系,探索更加优化完善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文章主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整体课程设计
1.教学内容介绍。进入21世纪以来,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作为农林院校园艺基础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一些新型课程设计上,例如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等,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要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目前,高校的园艺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园艺植物细胞工程培养,园艺植物基因克隆技术,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与发展,园艺植物病毒脱除与检测,园艺植物基因分离与克隆以及园艺植物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等。
2.教学目标。整体来讲,《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是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园艺植物研究有效结合的重要载体。学习本门课程要求学生在具体实践基础上,充分了解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相关概念、研究内容、研究途径;理解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基本发展原理;掌握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相关操作方法并能应用于社会实践,着实提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园艺植物育种的能力。具体看来,学习本门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加深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解;能够利用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所学知识,设计一些小实验解决遇到的生产或育种等问题,为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3.课程整体开发与系统应用。(1)基础课程建设。《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课程,需要充足的课程时间加以学习,但是大多数学校分配的授课时间却是极其有限的。根据国家教学培养方案以及新型教育培养计划的发展要求,我校充分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经过不断地实验尝试,结合往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将本门课程的学习时间调整为4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教学为24学时,实验课为16学时。在具体的教W实践中,由于植物遗传因子的转化与植物基因工程需要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且该课程学习周期长、操作难度大,如果只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法,那么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就得不到有效发挥,将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具体理解和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学校采用教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另外,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文献搜集和实践讨论课程,旨在让学生们及时掌握植物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2)教学大纲的演变与完善。学校的课程指导大纲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建设依据。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育发展目标,我们对学校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一次次的改良与完善,由之前注重理论课程设计到现在的实践导向性研究,着实增加学生田间作业的机会和对相关前沿文献的阅读与讨论,旨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植物生物技术。
四、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园艺教学 课程实习 实践能力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130-02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其教育观念、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都将进行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教育质量问题更显重要。[1]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向纵深发展,园艺生产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新水平,并向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推进。与此同时,这种大环境对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我校和我院长期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本文以园艺专业课程实习为例,分析和探讨园艺实践体系的改革。
一、加强实践教学是园艺等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
园艺专业具有多学科、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涉及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景观园艺、设施园艺等专业基础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变化,更加注重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到田间现场观看,现场操作,参与生产管理工作,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我院一直把实践教学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根据园艺的专业特性,多年来一直在探索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教育部16号文件为标准,以园艺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在课程的设置、教学进程的安排、教学方法手段上实现三个对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人才素质规格对接;教学进程与企业生产实际对接;教学方法手段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探索“教、学、做”一体化,逐步提出和完善了“厚基础,宽口径,强化技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实践教学和能力训练,强化通识教育成分,探索和实践专、通互补。[2]
二、教改的内容与做法
如何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这是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注重教学改革,加强实践创新一直是我校我院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因此,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立校内基础理论学习阶段――校外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挖掘学生兴趣和潜力。[3]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综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园艺人才。
通过集中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了扩展实践教学,强化教学实践功能,园艺学院2008级园艺专业128名学生,于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4月17日~4月30日集中外出课程实习,此次实习涉及《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花卉学》三门主干课程。4月17日~4月22日由教师指导,让学生收集与实习相关的资料及作业,做实习前的准备工作。4月23日~4月30日由6名任课教师带队,长途外出8天,参观实习点23个。此次实习为学生提供了独立实践操作、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并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现代社会及现代农业需要的高素质农业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实习的具体安排:老师根据园艺学科的特点,针对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景观园艺、设施园艺的不同特点,选择了福建省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科研场所,让学生感受学科的魅力。
果树学实习:让学生参观三明三元回遥早熟油桃栽培基地和列东设施避雨葡萄基地、永春猛虎柑桔场和吾峰柑橘无病苗圃、南靖天宝香蕉园和万桂果蔬保鲜库等。见习果树无病毒苗木的繁育到贮运保鲜的整个生产过程。
蔬菜学实习:永春白皮黄瓜生产基地、泉港利农公司的蔬菜基地、莆田的胡萝卜生产企业、福清的嘉叶公司和三华公司等去实习。学习蔬菜栽培设施的建设及设施内大棚蔬菜的栽培技术。参观蔬菜生产企业,参与蔬菜的采收,了解蔬菜生产栽培、市场价格、销售流通等的情况。
花卉与景观园艺实习:要求学生学习花卉种类识别、栽培技术和销售策略,了解景观园艺及现代观光农业园区的建设。让学生参观漳州南靖国兰场、百花村花卉市场、马口花博园、台湾钜宝花卉公司、厦门万石植物园和园博苑等。学生们学习了观赏植物种类识别、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立体化种植等,了解了花卉产业的经营、销售和物流情况知识、景观园艺及现代观光农业园区的相关知识。
三、教改的成效与创新
(一)增加见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老师根据园艺学科的特点,针对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景观园艺、设施园艺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学科魅力。通过见习园艺无病毒苗木的繁育到贮运保鲜的整个生产过程,学习园艺产业的经营、销售和物流情况、景观园艺及现代观光农业园区的相关知识,增加了学生知识的系统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整合了教学实践的时间,避免资源浪费,将三门主干课程共3周的教学实习整合成8天集中外出。
(二)增添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在企业、田头的现场教学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如在胡萝卜生产基地帮助企业收获萝卜;在嘉叶公司参与蔬菜产品的分级包装,在百花村花卉市场进行实地调查等。学生真正参与生产销售第一线,不仅巩固了课堂上的知识,也增加了许多实践经验,对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给学生的实习生活带来了不少动手乐趣,加深了对专业的热爱。
(三)加强了学生与园艺企业的联系,促进交流沟通
在每个实习点,我们都安排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与企业主、技术人员交流。学生的提问涉及广泛,包括生产栽培、企业管理、人员配置、政府资助、就业信息等,还对课堂知识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目前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和企业主们进行了咨询讨论。从开始的青涩腼腆,到积极踊跃,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对外交流的能力,而且学习了课本以外的许多实践知识,了解了福建园艺产业的最新情况和企业需求,真正认识到了企业家们的辛苦和对本专业美好前途的憧憬。同时,对学生毕业实习点和项目的选择以及就业,都有很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四)外出实习拉近师生距离,为师生交流提供新平台
在集中外出的8天时间里,师生们同吃同住,直接进行专业教学和咨询活动,拉近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学生反映很好。几天的相处让学生跟老师更亲近了,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得到提高,在为人处事、生活自理、办事能力等社会生活方面也受益匪浅。同时,教师也有机会能更多地接触、了解学生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直接指导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四、存在问题
(一)教学经费
此次教改虽然效果较好,但开支较大。由于专业人数较多,交通、食宿等占用了相当大的经费。原来在校内及市内实习每周的经费仅1~2千元,本次课程教学实习集中外出学院开支的经费61903元。经费远远超过了校内的实习费用。加强实践教学,解决经费问题,是今后考虑的一个重点。
(二)校外实习安全问题
实践教学工作繁重、压力大、困难多。大规模学生长期校外实践教学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如:长距离的交通安全、在外饮食卫生安全、住宿安全、学生统一管理安全、行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等方面。因此,老师专门进行了学生实习前的安全辅导、实习教育,并且购买了意外险,师生们同吃同住,要求晚上11点以前学生回住宿地点,并且老师到住宿点名查铺,把实习的安全隐患消除到最低。实习点、交通和住宿的联系,学生集体外出的管理,行程中各种突发事件的防范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 参 考 文 献 ]
[1] 楼林燕.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0(2):111-114.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1]。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目前教育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园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来源于生产实践,生产实践需要理论知识指导[2]。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培养的园艺专业人才,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科学实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3]。只有加强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教学,才能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实践教学的形式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园艺专业课程除相对应的正常的实践课教学,各高校的培养方案中基本都设置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专业见习、学年论文实验、毕业论文实验和毕业实习等培养模块进行实践教学,进一步促进理论内容的消化并指导生产实践。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园艺专业都拥有本专业的实验室、校内教学基地、校外教学基地,基本可以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来配合理论教学,但是存在实践教学受学校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排课的限制较多、距离园艺作物生产园较远或交通不便等不足,不能灵活地与当地时令园艺作物的生产紧密结合。为此部分高校大胆创新,推出很多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如校企联合式、订单式、工学交替式、产学合作式、“三位一体”模式等[4],有效地提高了实践学水平。
二、关于实践教学的调查反馈
1.已经毕业学生的调查反馈。对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4届园艺学专业57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仅有4名同学尚未就业,就业率达93%,其中约占73%的毕业生选择留在高校所在省份工作,但是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从事园艺或相关行业的学生仅为38%,就业现状满意度为50%。从事园艺或相关行业的这部分学生,对于是否坚决从事园艺专业态度不坚定,认为要看待遇情况做决定。
他们认为:以前学校安排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对于目前的工作非常有帮助,能够帮助其在短时间内胜任目前的工作,希望学校能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办专业,让学生能够经常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部分学生还提出目前校企合作培养园艺专业的学生,还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管理体制不健全、与专业内容相关度不高等不足。
2.在校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的调查反馈。对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5届园艺专业51名参加完毕业实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6%的学生认为,在学校所学专业技能与本专业工作应具备的技能大致相同;67%的学生对合作单位旳岗位安排、工作环境、发展现状感及提供的薪酬待遇比较满意,很快能胜任新岗位;33%的学生感觉有压力,对专业课程没有认真学习而后悔,表示需要努力学习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新岗位。
他们普遍认为,毕业实习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企合作,在短时间内收获颇多,不但提高了专业水平,还了解了企业文化和园艺产业现状,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不足之处就是时间短暂、参与的内容太少,如果毕业实习的时间能延长到一年,就能参与一个园艺作物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完整过程,效果会更好。
3.合作单位的调查反馈。通过走访大量校企合作单位,调查得知各单位均急需大量园艺专业人才,也愿意与高校合作,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合作单位对所需人才的标准主要有以下方面:能结合天气的变化进行园艺作物的田间管理、对进行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能利用专业知识正确操作、能灵活多变地解决生产当中出现的问题、能发现问题。
用人单位对园艺专业人才实践动手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高校对园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必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其成为实用技能型专业人才[5]。
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实践动手锻炼得多,基础比较扎实,对园艺行业的工作比较感兴趣,从业后比较固定。而实践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工作兴趣不高,从业后容易频繁换岗位。高校与合作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对园艺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改革冲击力比较大,校企合作教学将更有利于学生就业后对新岗位的适应。
三、建议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就业影响很大,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更稳定地参与到园艺行业中。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删旧补新,做到精内容、重应用、强素质[6],都可以加强实践教学。部分高校给学生建立标本园让学生管理[7],贯穿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和技能操作实践教学;加强与周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完成专业实训实践教学、科研创新实践教学和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等措施,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8]。
部分高校以实习环节作为切入点,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延长实习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育种、田间管理、加工、销售等各环节[9]。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园艺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加强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对于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企业紧缺人才,完善相关企业人才输入渠道[10]。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充分消化吸收,加强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开拓创新,培养出一批达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扫描电镜;创新能力;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163-03
一、创新及创新项目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和保持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化发展,各个国家的竞争焦点也大都放在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上。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不单单关系到学生的自我发展,也影响到国家的发展,高校到底如何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应运而生,它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直接面向大学生的项目[1]。该项目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遵循“兴趣驱动、自主试验、重在过程”的原则,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实施过程中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各省、各高校乃至各院系等都设立了相应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来鼓励学生参与、开展创新研究试验。
二、林学专业概况
湖北民族学院林学为湖北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林学及生物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害防治、土壤、生态、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资源保护及利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林木育种学、生物技术、土壤肥料学、环境科学、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森林生态学、测量与遥感、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经济管理等。
三、林学专业大学生创新项目
目前湖北民族学院林学园艺学院林学专业的学生参与国家级、校级以及院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几十项,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对植物的微观结构感兴趣,那就涉及到了扫描电镜,然而扫描电镜也属于贵重、精密仪器,其价格在百万以上,在本科理论教学中没有详尽介绍,所以一些同学觉得非常陌生,因此在管理及使用上要注意方法。
四、扫描电镜在植物中的应用
作为林学专业的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植物,地球上已经发现的植物有40多万种,人类对植物形态的区分从最初的靠肉眼观察的性状描述水平,发展到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显微鉴别水平。但由于光学显微镜清晰度和放大倍数的局限性,对植物微观形态的观察研究并不理想,也无法继续深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放大倍数可达30万倍,远远超出了光学显微镜1000倍的极限,并具有样品制备简单、成像清晰、分辨率高等诸多优点,使得电子显微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应用前景将是非常广泛的[2]。
五、创新项目的实施过程
1.在申请项目前。首先介绍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并将其与透射电镜区分开,一般扫描电镜看表面,透射电镜看切面。扫描电镜样品制备的主要要求是:尽可能将样品的表面结构保存好,没有变形和污染,样品干燥并且有良好导电性能。然后重点介绍扫描电镜的生物样品的制样过程,并说明制样过程就是根据上面的要求进行的:取材(固定)、清洗、脱水、干燥、镀膜(导电处理)、上镜观察。(1)取材(固定):对扫描电镜来说,固定液通常为用磷酸缓冲液配制的戊二醛。(2)清洗:用磷酸缓冲液清洗几次。(3)脱水:样品经清洗后用逐级增高浓度的酒精脱水,然后进入叔丁醇。(4)干燥:说明为什么要干燥。即因为扫描电镜观察样品要求在高真空中进行,无论是水或脱水溶液,在高真空中都会产生剧烈地汽化,不仅影响真空度,污染样品,还会破坏样品的微细结构,因此,样品在用电镜观察之前必须进行干燥。(5)样品的导电处理:生物样品经过脱水、干燥处理后,其表面不带电,导电性能也差。用扫描电镜观察时,当入射电子束打到样品上,会在样品表面产生电荷的积累,形成充电和放电效应,影响对图像的观察和拍照记录。因此在观察之前要进行导电处理,使样品表面导电。(6)镀膜后就可用扫描电镜观察。举一些实例,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如何应用这个工具。比如介绍扫描电镜在木材鉴定和植物分类中的应用,让同学们去查阅更多文献(如中国知网、google学术等),了解目前的应用情况,并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植物以及感兴趣的方面,看看文献中有无相关报道,如果有就换掉,直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且别人没做过的为止。而后就是针对所选定的植物进行学习,要让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查植物志、木材质以及相关资料,充分认识该植物,并让学生到野外寻找该植物且标记。之后取材料做预实验,结合一开始讲的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制样要求,每一步处理都要问一下为什么。比如固定时问:为什么要固定?为什么要小一些?为什么要用磷酸缓冲液配制?清洗时问:为什么要清洗?脱水时问:为什么要脱水?为什么要用叔丁醇?干燥时问:为什么要干燥?不干燥会怎么样?导电处理时问:为什么要导电处理?不导电处理会怎么样?在必要时可以不按固定步骤执行,故意让样品处理出问题,先让学生找原因,然后在提示解答,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上镜后,教学生如何使用,然后结合他们查的文献对比,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设计方案。通过前面的文献查阅和预实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接下来就是制订试验的方案,如对植物进行何种处理,什么时候处理,处理后如何取样等。制定后先进行小组内讨论,然后要求学生模拟实施,发现问题,改进、完善方案。
3.实施。经过完善的实验方案就可以按照计划实施,要强调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扫描电镜部分按照取材(固定)、清洗、脱水、干燥、镀膜(导电处理)、上镜观察的程序进行。
4.分析测试结果。分析所得结果,并与所查文献及初始想法对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自己的想法得以实施,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际操作技能。如果发现不足,可以让学生回过头来重新试验,直至完成实验方案。
六、评价
实验是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者问题,自主实验,即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完成实验、自己管理实验。在实验方案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创新的主体,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被调动起来,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实践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和协作性,实验教学质量也明显得到了提高。作为林学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可能会从事木材鉴定的工作,而且现在已经有大量的研究作为参考,例如邵卓平等[3]通过扫描电镜发现隋唐大运河古沉船木构件包括杉木、香樟、枣树、青冈栎;徐永吉等[4]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确定平度隋船南北船中部的木材为枫香,北船后部为香樟;金一民[5]指出,扫描电镜所揭示的木材亚显微结构差别显示了针叶树木材腐烂的几种典型方式,有助于对腐烂木材进行种类鉴定;Suyako等利用扫描电镜结合X衍射图谱,确定16世纪的一个木制面具为柳属Salix Linn木材[6];朱伟华等[7]用扫描电镜观察木材特征,将马蹄参属从五加科移出。植物分类的孢粉学的相关工作[8],也有大量的文献报道,树莓属花粉的扫描电镜[9]表明,花粉外壁纹饰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变异丰富,甚至在不同品种之间区别明显;用扫描电镜对富士芽变系品种的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10],结果表明,花粉纹饰可作为芽变品种鉴定的重要指标;平阴玫瑰的花粉亚显微形态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11]在花粉亚显微形态特征方面,各品种之间既有共性,也存在明显差别,特别是外壁纹饰的不同可作为玫瑰品种鉴别的重要依据;用扫描电镜对芸香科、木兰科、蔷薇科的花粉进行形态观察[12],探讨了不同科、属花粉的关系,可作为植物的分类依据;花梅和果梅的扫描电镜观测表明,大多数品种花粉的形态和大小相似,但外部纹饰有显著差异。扫描电镜是学生实验过程中要选用的大型仪器之一,通过实验方案的实施,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认知扫描电镜原理结构,更主要的是使他们真正学会利用扫描电镜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创新服务,从而促进教育事业和国家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袁俐,曹红艳,米利古,王远志,李永祥.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思考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165-1167.
[2]唐晓山,陈燕.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植物分类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121-122.
[3]邵卓平,卫广扬,王建林,等.应用扫描电镜对隋唐大运河古沉船木构件树种的鉴定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30(1):95-99.
[4]徐永吉,吴达期,李永敬.平度隋船的木材鉴定[J].电子显微学报,1983,(2):40-43.
[5]金一民.木材腐烂的亚显微结构观察[J].林业科技,1982,(1):16,61.
[6]SUYAKOMIZUNO,RYOJITORIZU,JUNJISUGIYAMA.Woodidentifica-tionofa wooden mask using synchrotron X-ray microtomography[J].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2010,37(11):2842-2845.
[7]朱伟华,向其柏,甘习华,等.马蹄参属木材解剖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木材研究专辑,1998,16(1):106-109.
[8]孟秋峰,汪炳良,王毓洪,孙崇德,李永华.园艺植物孢粉和种皮分类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8,(16):1-4.
[9]王小蓉,汤浩茹,黄力,等.树莓部分野生种及栽培品种花粉亚显微形态的比较[J].园艺学报,2007,34(6):1395-1404.
[10]闫忠业,伊凯,李作轩,等.富士芽变系品种花粉形态初探[J].园艺学报,2006,33(6):1299-1302.
[11]王文莉,赵兰勇,丰震,等.平阴玫瑰花粉亚显微形态及品种分类研究[J].园艺学报,2005,32(3):527-530.
[12]邵邻相,张佳美.几种常见观赏植物花粉的电镜观察[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2):16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