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产品现状范文

农产品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产品现状

第1篇:农产品现状范文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物流 冷链物流

生鲜农产品是指由农业部门生产的没有或经过少许加工的,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初级食品,一般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农畜产品。生鲜农产品是中国消费者除粮食以外最主要的食物营养来源,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生鲜农产品多采用传统的流通模式,每年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3.7万吨,可供养2亿人的生活。因此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降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提高生鲜农产品流通速度,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根本利益,同时也能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一、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不易保存的特点,采用提高物流效率,能缩短产品物流的时间,可以减少产品流通损失、降低物流消耗、减少资金占用、节约资金。由于保证了生鲜农产品的鲜活性,可以增加产品价值,进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减少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可以使消费者买到放心安全、价低质高的产品,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2.增强生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生鲜农产品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国外产品在质量、包装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关税普遍降低,使得中国产品在价格上的优势在逐年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和改造国内生鲜农产品传统的流通环节过多、质量标准低下的物流状况,增加生鲜农产品附加值,以增加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势在必行。

二、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

1.生鲜农产品生产仍以单个农户分散生产为主

虽然目前在我国各地建立了不少的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但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仍以单个农户分散生产为主。单个农户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加之我国对生鲜农产品缺乏相应的质量监控,导致农户只重视产品数量忽视产品品质,使其生产的生鲜农产品处于无法保证品质的状态。即便有农户生产出有品质保证的生鲜农产品,由于其规模过小,也难以保证其能在市场上被消费者甄别从而获得更多的补偿。因而使得产品农药、兽药、重金属超标,产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化肥饲料,造成近年来疯牛病、禽流感、瘦肉精和超标农药等问题频频出现。使食品安全已成为继人口、资源和环境之后的第四大问题,更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生产者的分散性和小规模性,即使出现了问题,也难以进行问题追溯,对生鲜农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就更加困难。

2.生鲜农产品加工能力低,流通中损失率高

我国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 加工比例不到10%, 国外水果经过采后储藏加工增值比例为1:3.8, 而我国是1:1.8,产品加工水平低,产品增值度低。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蔬菜水果物流中产品可以一直处于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物流,美国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80%以上的农产品是采取常温保存和流通的,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未经加工的大量鲜销产品每年因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造成在运输中腐烂损失高达750亿元。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薄弱状况造成生鲜产品的物流受阻和资源浪费。

3.基础设施装备落后,物流成本高

我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国农村道路等级低。没有专业的车辆运输队以及车况较差,路网联通度低。据统计, 我国公路运输的七成是敞篷卡车, 三成是密封式箱式汽车。公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只占25%, 铁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占55%左右,致使农产品物流时间过长,增加了产品物流的运输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70%是平房仓库,仓储设施比较简陋,具有冷藏、保鲜、气调条件的现代化、自动化高级仓库更少,使得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占50%左右,甚至更多,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当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情况更为突出,造成生产者利益遭受严重损失。

三、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对策

1.采取定单生产的方式进行规模化生产

由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分散,使生鲜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流通难以有效实施,而随着改革开放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世界各国都对生鲜农产品生产经营制定了明确的标准,而且越来越严。为保证农产品安全、提高产品品质,以便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可以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基地”的生产方式,从生鲜农产品物流源头上提高品质,确保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公司在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基地订大宗生鲜农产品的采购计划时,就会按有关产品标准提出感观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指标和鲜度指标等方面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批量招标采购数量,这样就使生鲜农产品生产者自觉地按照生鲜农产品的有关标准组织生产,采取统一种苗、农资和饲料,统一的生产技术,统一的产品收购、包装和销售的方式,实施品牌经营和行业自律,从而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2.采用冷链物流物流方式

由于生鲜农产品本身的物理特性,使得生鲜农产品物流不同于工业品物流。生鲜农产品的物理特性,首先是易腐易损性;其次是单位产品价值低,体积大;再次是最初产品形状、规格、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易损性规定了物流时间的上限,从而也限制了物流半径,并要求尽量减少装卸搬运次数。特别是一些鲜活的生鲜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要求非常苛刻。通过专业第三方物流配送,对各种生鲜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处理,实现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诸环节高效链接,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损耗,加快流通周转速度,以及通过及时加工和冷链配送,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同时还可以提供清洁原料及合理包装以简化家庭内操作,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等各方面的增值服务。

3.进入超市进行销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安全性、初步加工要求越来越高,以往蔬菜零售市场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超市正在取代传统的农贸市场,成为生鲜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场所,因为超市经营比较规范,产品的可追溯性强,信誉度高,在发达国家,60%~80%的农产品进入超市进行销售。超市对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规格、包装等方面有严格要求,达不到标准的生鲜农产品就无法进人超市。此外,以超市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使得超市成为现代流通的终端组织,由于其严密的经营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同农贸市场的个体商贩相比,销售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更为可靠,还可以激发生产经营者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加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蔬菜的净菜加工、禽肉蛋的真空包装、水产品的冷冻加工和速食食品的制作等。这些经过加工的生鲜食品、不仅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生活的要求,而且可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业收人。

4.运用各种先进物流技术

首先要实行生鲜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加工和包装环节,也要对加工成的产品进行标识,还要采集所加工产品原料已有的标识信息,并将其全部信息标识在加工成的产品上,以备下一个加工者/包装者/进货商使用,消费者在销售点购买的食品发现了安全问题,可以向上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其次提高生鲜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降低储运环节的损耗率。在我国目前已经广泛使用的保鲜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制冷贮藏技术、气调贮藏保鲜技术,传统窖藏保鲜技术以及保鲜剂、涂膜保鲜技术等,与先进的保鲜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应逐步采用更先进的低温高湿保鲜、臭氧气调保鲜、辐照保鲜、涂膜保鲜、高压保鲜、高温处理保鲜、生物保鲜、高压静电场保鲜、纳米保鲜等保鲜技术和预冷技术、光电分等分级等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光跃李毅贺绪军:发展农产品物流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6.8 57-59

[2]许亚:农产品物流不畅的原因分析及改善[J].物流科技,2006.2 64-66

[3]刘卫柏: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2006.9.291-292

第2篇:农产品现状范文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问题;分析

0引言

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对农业投入,但是大部分投入主要集中于农产品生产阶段,而忽略了农产品物流环节中运输、储存、包装加工及信息收集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卖粮难、卖果蔬难的现象。

1浙江省农产品物流存在问题分析

浙江省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和诸多问题。

1.1农产品物流规模小、水平低

农产品受其自身特性影响(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对物流过程的要求远高于工业品。目前浙江省的农产品物流多由一些小型物流企业承担,相关物流技术大多十分落后,导致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损耗极大。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损耗一般控制在5%以下,浙江省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远高于这一数值,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物流损耗甚至达到25%-30%。使得优质农产品常常因为物流质量得不到保证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1.2物流资源配置不合理、基础配套设施和设备落后

随着浙江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大多物流企业主要从事商贸储运活动,农产品领域很少涉及。导致商贸领域大量物流资源处于闲置状态,仓库、车辆、铁路专用线等利用率低;农产品物流却极度缺乏。

农产品储运设施简陋,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少,缺乏专业储存、冷藏、保鲜和运输设备,比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库等严重短缺,农民散藏、混藏甚至露天堆放现象相当突出。另外虽然公路“村村通”工程已开展多年,但是农村公路还是存在着总量不足、通达深度不够、技术等级低等突出问题。

1.3农产品物流信息化落后

农产品在供需两方面都存在着信息瓶颈问题,由于农村整体信息服务水平比较低,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导致农产品信息的收集、工作严重滞后,市场信息难以快速地被采集与传递,农民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 造成农民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

1.4物流环节多、成本高

农产品物流环节多,一般要经过生产者、经销商、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消费者等多个环节,增加了农产品运输路线、装卸搬运和包装次数,加大了物流损耗和物流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益。农产品价格因过多的程序环节,逐步转手抬价,往往会翻两三番,严重损害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

1.5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各大专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主要是针对商贸和工业品物流行业,全面掌握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技能的人才少之又少。缺乏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的农产品物流从业者,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农产品物流运作和管理,这已成为制约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发展浙江省农产品物流的对策

2.1完善市场机制,发展第三方物流

应该积极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市场主体多元化。加大对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的扶持,大力发展专业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改变现有农产品物流规模小、服务单一的现状,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和规划,大力发展城市郊区、市县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对农产品进行集中检验、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配送等作业,由物流中心直接将农产品分送到城市各个集贸市场,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2.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技术开发

加大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各种形式,鼓励政府、企业、个人投资。发展专用农产品运输、冷藏车(船)、集装箱;改造和完善现有农产品储备库,扩大储存能力,全面实现农产品运输和仓储作业机械化;改进农产品包装,采用分级分类包装,减少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损耗。鼓励建设农产品流通加工中心,对地区农产品进行统一分类、包装和加工等作业,使农产品更加新鲜、卫生、美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方便物流,实现物流的规模效益。

2.3提高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核心,应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信息服务网络,构建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一方面鼓励建设农产品信息采集机构,收集农户供求信息及时传递给市场,实现农业内部、城乡之间信息资源的传输、交互与共享;另一方面,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无线通讯网络将农产品价格、市场波动、农产品区域需求等市场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户,构筑全方位的信息网络,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2.4加大专业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

鼓励各大高校培养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加快培养既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产品专业物流人才,学校可以考虑设立农产品物流专业,或者在物流专业中开设农产品物流课程,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农产品物流知识。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更多毕业生愿意从事与农产品物流有关的工作。

3小结

农产品物流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发展农产品物流,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对激活和拓展农产品市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胡翠红.基于农村信息化的农村物流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35-5936.

[2] 涂扬晟,吴高华,饶波,徐毅,汪建敏,龚荣景.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研究——关于构建湖北省十堰山区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526-527.

第3篇:农产品现状范文

[关键词]苏州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城乡一体化;品牌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125

1 前 言

民以食为天,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真理。在国民经济中,工业和服务业的国民经济产值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农业逐渐由第一产业变得地位微弱,这也就导致了以务农为主的农民,面对着辛苦经营的农产品而找不到市场销路。使得在整个农产品产销供应链中,因农户和消费者本身具有的分散性的特点,导致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衔接不畅。农户面临着农产品卖不出高价的困局,消费者面临着购买价高的尴尬,如何使得民间地头的农作物快速、安全、放心地进入百姓生活中,使得城乡间的农产品流通衔接顺畅,成为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苏州农产品的产销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介于此,本文将对苏州农产品产销模式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2 苏州农产品产销模式现状分析

苏州农产品种类繁多,包含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既有太湖蟹、阳澄湖大闸蟹、水蜜桃、碧螺春茶、枇杷等特色农产品,也有粮食、蔬菜、鱼虾等普通农产品。根据调查,现有的产销对接模式主要有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和农消对接等,除此之外为了增加销售渠道,拓展市场,还出现了农产品与高校、医院的食堂对接,农产品与饭店、酒店的餐桌对接。各种模式具体分析如下。

21 农产品批发市场主导的产销模式

基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产销模式是目前苏州市农产品产销模式的最主要表现形式。苏州市目前一共有29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有7家是综合市场;8家水产品批发市场(其中有1家是大闸蟹专营市场);2家畜禽批发市场;4家蔬菜、花卉批发市场,由此可见农产品批发市场主导的产销模式所占比重较大,农产品供应也比较多样化。

农产品批发市场产销模式的主导者是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参与对象有农产品生产者、批发以及加工商、最终零售者,其中也包含了一些结算、信息技术的中介机构。基于不同批发市场也有不同的运行模式。有农户个人自行将农产品运送到批发市场租门面的自产自销型;有以批发商自行或者外包给专业运输企业到农产品产地购进农产品的收购自销型。就苏州市而言一些小型二级批发市场以第一种形式为主;大规模的批发市场是第一种和第二种兼具的模式,既有农户自营也有批发商通过产地批发经营。

以苏州南环桥批发市场为例(见图1),上连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经纪人等供应商,下接二级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社区直销店,以及机关、学校、饭店等消费大户。南环桥批发市场设置了信息显示屏,各类产品信息、招商信息、企业文化以及其他交易信息,促进消费者及零售商对全市范围产品信息进行了解。但类似的批发市场也有一定的缺陷,如位置偏远、卫生环境差、受季节因素影响导致}储设备忙闲不均等。

22 连锁超市主导的产销模式

连锁超市主导的农产品产销模式(见图2)也是目前苏州市场上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是由生产农户、配送中心和连锁超市共同组成的以连锁超市等流通企业为核心的产销模式。连锁超市掌握的一手市场需求信息以及库存状况一起传递给上游配送中心,上游配送中心将信息传递给流通企业,流通企业直接与农业生产基地或农户达成合作,农产品生产者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各种农产品,并由配送中心将农产品配送到连锁超市各分店,需求与供给信息在建立的信息平台相互传递,最终实现产品在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流通。连锁超市数量与质量的不断增加,也进一步推进了连锁超市主导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发展。目前苏州市场上连锁超市的品牌主要有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乐购、好又多等,因连锁超市中的农产品整洁干净、包装精美、品质有保证、安全可靠,促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去超市购买农产品。但这种产销模式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如价格相对较贵、配送中心投入成本高、信息传递不及时等。

23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导的产销模式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导的产销模式是由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以及一些中介机构等构成。以加工配送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纽带,建立起直接面向市场消费大户,联系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的产销对接模式。据调查,截至2015年,苏州市拥有4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5家省级企业和108家市级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一批市(区)级农业规模型企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5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50亿元,创造利税43亿元。由此可见苏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对苏州经济带来的有利影响。

24 农村专业合作社主导的产销模式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目前农村市场连接外界的另一条纽带,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工商农业等部门批准备案,在村民自愿加入的前提下,将一定范围内的优势资源――土地集中起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每亩地以800~1000元的承包价格进行基本价承包,年底再以分红的形式回馈农户,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这种大规模大范围的经营方式,管理起来更方便,且容易与外界沟通合作,种、养殖方式更加科学化,拓宽了一定的销售渠道。

25 农户零散出售的产销模式

农户以直接零卖的方式,将自家种植或养殖的农产品走街串巷或在集市上进行销售,这种产销模式依然存在。走进苏州部分居民小区的门口,以及一些狭长的街道,经常会看到苏州一些乡下农户挑着自家的瓜果蔬菜、禽蛋鱼蟹,铺在道路两边的地上,不停吆喝甚至讨价还价,以老年人售卖居多。

这种农户直接参与的零售模式,多是生产规模较小,以各家各户为单位,将剩余产品出售出去。农户与消费者直接沟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层层提价,使“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现象得到缓解,但是这种产销模式布局分散,耗时费力,由于农民种、养殖技术的参差不齐,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做到集约经营,农民的经济收入受到束缚,很难再提高。另外这种分散经营的行为不能保证农产品全部及时卖出去,而农户家庭储存条件有限,容易造成积压腐烂。

3 苏州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农产品买贵卖难现象日益凸显,组织化程度较低

虽然苏州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来看,农产品买贵卖难现象仍旧日益突出,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如苏州西山的杨梅,保鲜期短,农户往往因为卖不掉导致腐烂而被迫扔掉,但消费者购买时价格往往在30元/斤以上,面对高价望而却步。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如水蜜桃、橘子、白菜等。对于这种看天吃饭的农业,农民们往往面临着大丰收了但价格低,价格高了但产量又低了的情况,产量与价格的不对称困扰着农户。

另外苏州农产品的组织化程度也跟不上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农户各自为营,依据自有经验,自主决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农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经济组织管理水平较低,生产品种单一、生产规模较小。应用技术的能力较低,生产标准不一,产品质量难以提高。不能与需求者现代化的经营要求相配套。

32 农产品种类繁多,缺乏品牌优势

在中国农产品市场上,走品牌化经营的农产品不胜枚举,枣类市场有新疆大枣,沧州金丝小枣,新郑的好想你枣;梨有库尔勒香梨,皇冠梨,水晶梨;桃有北京的平谷大桃,无锡水蜜桃;大米有稻花香,五常大米,东北大米,盘锦大米等。但是在苏州农产品领域,走品牌化经营的产品相对较少,除了我们熟知的阳澄湖大闸蟹,吴江香青菜及部分加工企业所拥有的独立品牌外,一般市场上流通的农产品都没有自己的品牌,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很淡,没有品牌就不能达到一种品牌效应,在价格方面占不到优势,也很难销往更广阔的市场。

33 农产品的物流供应链过长,产品腐损率过高

我们餐桌上吃到的可口饭菜,经历了从田间到厨房的太多环节。就如前文提到的农产品产销模式所述,农产品要进入市场销售至少要经历四个环节,农户负责生产农产品并将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集中卖给农产品收购商,农产品收购商将收购上来的农产品批发给商贩,商贩再批销给农贸市场或超市,最终由农贸市场或超市卖给居民消费。这种复杂的流通模式延长了农产品的流通时间,增加了鲜活农产品的损耗,再加上人工、运费、车损、利润等,导致每个环节又至少加价10%~20%,例如菜农将大白菜以03元/公斤的价格出售给合作社,经过批发市场和菜贩环节后,零售价可能超过2元/公斤。过长的供应链,过多的流通环节,导致农产品损耗增加,流通成本增加,进而推高了农产品的价格,降低了苏州农产品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另外因运输条件有限,冷链运输还没有全面普及,一些水产、生鲜产品、水果蔬菜类的物品在经过长途运输及不当储存后,流通腐损率达到20%~30%,因物流环节不当导致大量资金损耗,变相增加了农产品成本,提高了销售终端的市场价格。

34 农产品供给压力大,培育新型农民任务艰难

随着苏州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增地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不足05亩,而农产品的产量有限,农业基础设施较陈旧,机械化耕作有待提高,导致农产品的供给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全市粮食供给只有30%来自本地区,本地猪肉类供给也只占20%左右,蔬菜类供给也只能达到60%左右,且来源不稳定,导致物价时常变化。

另外,苏州务农人口呈连年下降的趋势,大部分劳动力向城镇及二、三产业转移,留乡务农的人员大部分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老化,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不高,这就使培育新型农民成为难题,也对农业的生产形成了制约,农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35 农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健康和安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而屡屡曝出淼牟品质量安全问题,使人民在吃的问题上胆战心惊。如瘦肉精,有毒大米,染色香蕉,注射西瓜,鸡蛋造假,鼠肉变羊肉,白菜刷甲醛,蔬菜农药残留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我们越来越不放心自己的一日三餐,生怕吃出毛病来,“良心”成为考验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大尺码。

除了以上提到的苏州农产品面临的问题,苏州农产品市场还面临着劳动力逐年匮乏,科技服务水平不高,种植规模及效益都较低,品种结构相对单一,产销对接信息不畅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4 苏州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的路径优化选择

苏州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发展农业,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富有江苏特色,苏南域情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在发展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基本定位和路径要从空间布局和发展功能入手,在“四个百万亩”的农业布局规划背景下,积极引导生态林业、高效园艺、优质粮油、特色水产等主导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在发展功能方面,要在农产品的源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农产品观光园、农家乐等,发展循环农业,赋予农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创意,不定期举办特色农产品展览,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使农民增收获得新途径。

根据苏州现有特点,制定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的路径选择如下。

41 走集约式生产之路

苏州人多地少的资源现状,需要苏州的农业从设施、技术、资本方面下功夫,高效利用土地,增加农业设施,除了培育种植当前的农产品外,也适当增加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组合,增加种植花卉、树苗、大棚、茶叶等产品的比例,使农产品的生产从原来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

42 走科技创新之路

苏州农产品的种养殖,必须跳出传统的“靠天、靠经验、靠补贴”的发展理念,转向靠科技兴农、信息兴农、服务兴农,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使研发、生产、加工、服务等环节的现代农业新群体逐渐形成规模,实现与信息化、服务化和品牌化的成功嫁接,加快形成具有苏州特色、地方优势、功能多元、业态新型、附加值高的现代农业。苏州在发展农产品生产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走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生态农产品之路,将更有利于苏州农产品的绿色化经营。

43 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针对苏州农产品产供销脱节问题,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使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等不同领域相融合,探索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信息中心,农产品投资中心,逐步形成农业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也可以通过直营对接的形式,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开发手机App,消费者可以直接在该平台上选购自己所需农产品,节省了去菜场或超市选购的时间,简单方便,为产销提供另一条便捷之路。

44 走品牌化之路

培养人们的品牌意识,建立更多苏州市生鲜农产品品牌,将品牌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可以利用生产基地产品的特征创建自己的品牌,这样既能提高品牌的竞争力,又可以解决批发市场以及连锁超市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学习山东寿光、安徽三元肉等地区生产基地创立品牌的经验。渐渐扭转现在苏州市场需要进购山东、江西、湖南、内蒙古等地的品牌生鲜农产品局面。开发出具有苏州农产品本土特色的品牌,并宣传扩大其知名度,使其畅销国内外。

45 走机制创新之路

苏州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如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格局。开发农产品生活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开发示范功能,发展科技农业;开发文化功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农产品产销市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举办新商机、新市场和消费的新时尚。如苏州可以建立农产品生态产业园、农家乐或者举办草莓、水蜜桃等的采摘活动,举办采摘节吸引顾客。由苏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不定期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推出一些创意性农产品及农产品包装,如茶壶南瓜、迷你西瓜、连体橘子、带字寿桃、精美石榴等的展示,吸引外界投资商及商家厂家消费者。另外通过姑苏文化、诗词歌赋、人物传记、历史故事等引领消费者在观光的同时,享受文化的熏陶,在欣赏农产品的同时,推广姑苏文化。

5 结 论

通^对苏州农产品产销现有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推动苏州农产品的发展,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苏州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的优化改变,也在探索中进行,而发展过程中,走好品牌化战略,借力电子商务,发展生态农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是关键,走出苏州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共同推进本土农产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伴,郭延娜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及优化[J].科教创新,2011(6):132.

[2]李建平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创新与发展[J].农产品加工,2014(10):14-15.

[3]刘洋农产品主销区如何强生产保供给:以苏州市发展高效农业的实践为例[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1).

第4篇:农产品现状范文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物流现状;对策

1鲜活农产品的界定

2005年2月,国家在《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中,界定了鲜活农产品的范围,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新鲜水产品、活的禽畜和新鲜的蛋奶”5类农产品。具体包括新鲜蔬菜(含未加工的蘑菇、生姜、生鲜茉莉花、生鲜菜用玉米,新鲜的花生、淮山、粉葛、马铃薯、马蹄、莲藕)、时鲜瓜果(含果蔗、保鲜瓜果、新鲜板栗)、鲜活水产品(含未加工的冰鲜鱼、虾、蟹)、活的禽畜、生鲜蛋和奶。

2鲜活农产品物流

鲜活农产品物流是指鲜活农产品从供应地向需求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鲜活农产品的储存、配送、运输、流通加工、包装、搬运以及物流信息管理等活动的综合。

基于鲜活农产品本身的生物特点,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流通应遵循流通环节简单、交易效率高、流通时间短、损失效率小等原则。

3鲜活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3.1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距离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较远,鲜活农产品破损率大

传统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作业系统路线是生产者—运输—装卸搬运—仓储—包装—配送—消费者,此路线中包装加工环节在运输以后,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包装环节较靠近消费者,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按消费者意愿,对鲜活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包装,但是此模式的不足在于,包装环节放在运输、装卸搬运以及仓储以后,鲜活农产品从产地出发开始,由于完全处在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状态,没有经过包装、保鲜、冷藏处理的农产品已经受到了自然潮湿、装卸搬运中折损、风干等自然和人为原因的破坏。

3.2农村路面状况恶劣,专用运输车、冷藏车、密封式厢式汽车不足

虽然国家已经开展了村村通工程,保证了农产品可以输出到周边的县市级城市,以满足当地百姓生产、生活的需要。但是在我国一些农村,农村通的道路路面状况却非常恶劣。很多道路颠簸,很多都是一些土路,还没有柏油路,这些对于一些易碎的像鲜蛋的运输,从养鸡场运出以后,由于农村路面状况的恶劣,鲜蛋的破损率很大,损失很大。

而鲜活农产品运输工具的改善也是迫在眉睫。在农村,鲜活农产品的运输工具主要以敞篷卡车为主,密封式厢式汽车并不多见,具备制冷机械、保温箱式冷藏的车辆就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公路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通过普通敞篷式卡车运输,而发达国家的冷藏运输在食品运输总量中占到90%以上。

3.3鲜活农产品物流交易过程中,电子信息化利用率不高

以往的鲜活农产品交易,多采取地摊交易、集贸市场交易、批发市场交易等传统方式,传统的交易方式存在着运输成本大的问题,它既包括农民的运输成本还包括批发商或零售商的运输成本,双份的运输成本。传统的交易方式,鲜活农产品的多次装卸、搬运对脆弱的鲜活农产品破坏较大,农产品的损失就是农民利益的损失。交易不能一次性完成,农民要租用批发交易市场提供的仓库,仓库的租金费用对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传统交易的结算手段还多停留在现金支付这种方式上,如果是大型交易,现金交易的方式不方便、不灵活,也不安全。所以说,传统的交易方式对农民来说,成本会比较大。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这种方式还未得到普及,农产品网上交易的利用率不高,网上银行、网上支付这种电子交易的手段更是难以加以利用与实现。

3.4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缺少农产品的准入机制,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

传统的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只是一个大的鲜活农产品集散地,附近的农民在农产品收获季节,就可以自驾货车,在缴纳了一定占地费或租金费后,把自家种植的农产品拉到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放置在露天空场或批发交易市场提供的租用的简易仓库里,进行叫卖或等待与大的批发商进行交易。以往多数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组织松散,缺少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进入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把关,所以进入批发交易市场的农产品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经常发生,进入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进而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3.5新奇异鲜活农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品牌鲜活农产品数量有限

普通的鲜活农产品对居民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大,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山东章丘大葱、绿壳草鸡蛋、虫子鸡蛋、4斤多重的绿仕香梨、可以当水果吃的玉米等,但笔者仍认为我国新奇异鲜活农产品的开发仍处于初步阶段,新奇异鲜活农产品的开发力度还不够,品牌鲜活农产品数量有限。

4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改善对策

4.1在生产基地附近建立鲜活农产品的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

改变传统鲜活农产品物流作业系统的顺序,提倡从生产者出发后,首先进入加工、保鲜、冷藏、包装环节,中间经过物流信息处理,直接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物流流通模式,即生产者—加工、保鲜、冷藏、包装—物流信息系统处理—配送—消费者模式。

鲜活农产品的最大特点是“新”、“鲜”,鲜活农产品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针对鲜活农产品特殊的生物特点,考虑在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附近,建立大型的鲜活农产品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在我国山东省潍坊、山东省安丘县等山东省许多县,在生姜生产基地附近,就建有大型的洗姜厂、生姜加工厂,从生产基地运来的生姜经过洗姜厂的处理,再经过生姜加工处理,加工成姜粉、姜汁、姜丝、姜片等20多种产品,出口到国外,赚得外汇,给当地农民创收。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

(1)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建在生产基地附近,使鲜活农产品一出生产基地,就对其进行加工、保鲜、冷藏、包装,最小限度地减少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它的破坏。

(2)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建在生产基地附近,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些富余的劳动力,也是生产者中的一部分,由他们来对自己生产的鲜活农产品进行加工、保鲜、冷藏、包装,还有一个好处是他们更熟悉这些鲜活农产品的物流特性,更清楚一些细节的东西,所以在此环节中对减少不必要损失也是有益的。中国编辑。

(3)以往的鲜活农产品以常温物流、自然物流或是散装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交易中,农产品的附加值难以得到实现,而经加工、保鲜、冷藏、包装这一过程后,农产品一走出生产基地,其本身就已经增加了自身的价值。

4.2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对农产品针对部分农村路面状况恶劣的现状,国家应该真正从农民最关心的细节着手,帮助农民解决关系到他们最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公路通畅,公路网建设覆盖面更大,真正深入到更广大的农村。

对于现今农村专用运输车、冷藏车、密封式厢式汽车不足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运输工具资金的投入,帮助农民及早地改善传统的运输工具,帮助农民减少鲜活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风险。对购买农产品运输工具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国家财政补贴。

4.3开展鲜活农产品网上直销和电子交易

通过加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向农户普及宽带业务,把农产品交易的信息到农产品物流服务信息网中,农产品物流服务信息网又与县市一级大中型企业、大型超市以及当地农产品需求大户如大型餐饮、学校食堂等联网,客户在网上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购买的农产品,然后在网上下订单,注明自己的购买数量、种类、规格,以及客户的一些特殊的要求和说明等。

这种网上直销的交易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即鲜活农产品生产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研究的是通过越过批发市场这一环节,通过农户与零售商、大型超市、餐饮、学校食堂、大户消费者直接建立联系,直接把鲜活农产品销售到间接或直接的消费者手中。避开批发市场主要是站在农民自身利益考虑,如果农民把自己种植的农产品运到批发市场上进行交易,就要经历中间批发商的盘剥,批发商会把产品的价格压得很低,低于均衡价格。

鲜活农产品网上交易的顺利进行还需要考虑3个有力保障。首先,要有相应的专门运输公司,能负责订单下达以后,鲜活农产品的运输。其次,对鲜活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才能使交易长期的进行。鲜活农产品在进入消费者手中之前,一定要做好质量检测的工作。因为网上交易不是实体交易,客户对产品的品质、质量是看不见的,质量问题就是网上交易过程中客户最关注的。

同时要配有适合的交易手段,使交易手段电子化。电子化交易的手段之一就是网上银行的交付手段。客户与农民都可以持自己的银行卡到银行申请开通网上银行业务,在客户与农民进行交易时,在客户选定了产品种类、数目、规格大小后,客户就可以在网上支付交易额,银行把交易金转到农民的账户上,农民查到货款到账后,专业的运输工即可前往生产地把订购的农产品运送到客户那里。

4.4加强鲜活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的准入制度,保证鲜活农产品质量

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也要引入鲜活农产品准入制度,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对进入批发市场的鲜活农产品在规格、质量、包装、安全品牌上有严格的规定,凡是不符合规定、未能达到标准要求的鲜活农产品必须禁止进入批发市场。另外,鲜活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检疫人员也要定期到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已经进入的鲜活农产品进行食品检疫工作。在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应建有鲜活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中心内应设有农药快速检测仪,农药及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土壤、肥料及硝酸盐、重金属、微量元素分析仪,对运输到批发市场的鲜活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的方可准入进入,对那些农药超标,农药残留物过多及土壤、肥料及硝酸盐、重金属、微量元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鲜活农产品,一律禁止进入批发市场。

4.5开发新奇异鲜活农产品,大力发展品牌鲜活农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的大众的鲜活农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追求新奇异鲜活农产品的需求。诸如普通的西瓜、辣椒、梨、鸡蛋、玉米等,由于这些产品品种的同化程度高,极易被复制、代替、模仿,而大大降低了其竞争力。由此可见,普通的鲜活农产品对居民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大,消费者更青睐于鲜活农产品新品种,青睐于那些具有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营养丰富的鲜活农产品新品种。所以,鲜活农产品应该走一条自主创新的品牌之路,开发那些难以复制、模仿、替代,而又具有吸引力的鲜活农产品新品种,提高鲜活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户应该走一条自己创造品牌的鲜活农产品发展之路。例如,山东章丘的1米高的大葱,已经远近闻名了,享誉海内外,出口创汇9亿元,每年创税超过2亿元,为当地农民增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章丘大葱不同于普通大葱,它一般高都能在1.5米以上,最高的能达到2.18米,这种葱白根长直且晶莹剔透,一般在50~60厘米,最长1米左右,章丘大葱质地脆嫩爽口,无筋无渣,葱白甘芳甜口,很少辛辣,而且这种葱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富含磷、铁、硒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具有较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这种葱在市场上的价格可卖到7块钱1斤。

鲜活农产品的开发还有好多,如绿壳草鸡蛋、虫子鸡蛋,营养也是非常丰富,富含锌、碘、硒、铁、钙多种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它与普通鸡蛋相比,维生素A、D、E、B族和锌、铁、钙、碘、硒等均较高,而蛋内胆固醇却远远低于普通鸡蛋,也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有“药蛋”的美誉,是“鸡蛋中的人参”,可以卖到一枚0.8元,是普通鸡蛋价钱的2倍。除此之外,还有重4斤多的绿仕香梨,还有可以当水果吃的玉米,它的含糖量是一般水果含糖量的1倍左右,比西瓜的含糖量还要高出30%,富含维生素A、B1、B2、C、矿物质及游离氨基酸,有延年、增强记忆的作用。这样一根玉米能卖到5元,是普通玉米的10倍。

参考文献:

[1]吴勇民,杜文龙,樊雪梅.国内外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比较及启示[J].商业时代,2008(2):11-13.

[2]吴勇民,杜文龙,樊雪梅.对比日本:探寻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J].商品市场,2008(7):44-46.

[3]施海霞.浅析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设[J].商品经济,2008(9):27-28.

第5篇:农产品现状范文

关键词:物流 农产品 制度

中图分类号:F2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049-02

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采购、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农产品物流作为物流的一个分支,也遵从着物流的基本定义特征,但又由于农产品自身的特点,使农产品物流具有与其他产品物流不同的特征:首先,农产品物流中,农产品的数量一般都比较巨大。其次,农产品由于是动物性或者植物性产品,对物流要求比较高。第三,农产品物流要求有较高的配套包装、仓储、装卸等服务。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发展滞后。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是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第一,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高。农产品由于大多都是鲜活产品,这就需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有配套的包装、冷库仓储等,而我国在这方面是严重不足的。冷库库容、冷藏运输能力和农产品的产量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远远不能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要。鲜活农产品冷链运输率,公路只有10%~20%,铁路仅有25%,绝大多数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农产品流通效率低,流通损耗居高不下。正是由于物流基础设施的落后,造成了农产品物流的成本较高,增加了物流企业在运输农产品过程中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降低了物流企业的利润,使很多物流企业不愿参与鲜活农产品的运输。

第二,信息化水平低,缺乏相应的信息网络支持。物流虽然是产品的转移,但依靠传统的运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对其各个环节连接的要求,尤其是对农产品这样要求快捷、时效的产品。而我国当前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还远远不够,网络设施不健全,这就造成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不畅通,没有形成供求市场的有效资源共享。一方面形成了农产品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物流企业的低效率和低利润。

第三,农产品物流市场的管理也相对落后。针对农产品物流市场,我国目前还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使农产品物流市场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参与农产品物流运输的车辆、人员等管理混乱,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检测手段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都使农产品物流市场的整体管理水平低下。

二、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现状的根本原因还是制度问题,没有建立起规范农产品物流的相关制度。农产品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已经成为阻碍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如果从根源上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物流法律、法规制度,那么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就有法可依,物流企业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就必须按照其相关规定进行运输、储存、采购、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的操作。同时,为了保证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的规范,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网络配套设施,提高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农产品物流市场的监管者在对其进行监管的过程中,也有了制度前提和保证。

因此,制度问题是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现状的深层次原因。

三、改善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的政策建议

充分认识农产品物流在整个物流领域的重要作用,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理顺各方之间的关系,加大投入力度,科学规划网络布局,大力发展新型物流业态,积极引入现代物流方式,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规范有序、高效畅通、管理科学”的现代农产品物流新体系。

第一,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产品物流中的调节作用,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加强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物流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在运输途中的损耗,这是农产品物流成本较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善农产品物流现状的手段之一,就是要在冷链运输环节加强建设,例如建设冷库、添置冷藏车等。而农产品物流虽然是经营性质的,但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公益性质,因此,在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应以政府为主导,加强政府对农产品物流的宏观调控。

第二,提高公路、铁路、航空等的冷链运输率。当前,我国鲜活产品的公路、铁路、航空冷链运输率较低,要提高其冷链运输率,就要求政府从农产品物流链条各个环节的利益主体出发,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比如,制定简捷有效的农产品运输检测方式,开通绿色通道、放宽农产品运输的限制性条件等。使运输、储存、采购、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相关环节都有效连接,提高效率。

第三,提升农产品物流参与者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物流具有数量大、成本高等特点,单个的农产品生产者很难承担物流的高成本。因此,应提升农产品物流参与者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农产品合作组织的优势,来降低单位农产品负担的物流成本。

第四,鼓励一网多用,使物流网络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一网多用”,综合经营,充分发挥农产品物流中运输、储存、采购、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相关环节的网络优势,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的物流网络体系。

第五,扶持大型物流园区和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大型物流园区的功能齐全:集约、信息交易、集中仓储、配套服务等功能都比较完善。因此,可以全面处理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储存、包装、装卸、运输、信息处理等各个流程。大型物流园区在农产品物流中更专业化。

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没有自己的产品,只是在物流中承担仓储、配送等服务,因此也具有更加专业化的特征。由大型物流园区和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承担农产品物流,在专业化的基础上,能提高效率。

第六,出台农产品物流的相关政策法规,对农产品物流进行规范,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监测预警机制。

因此,只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农产品物流才能在规范的框架下运行,对农产品物流的管理和监测也有了标准和依据,这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黄祖辉,刘东英.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5(4):49-53

[2] 黄勇,陈景旗.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4(11):85-88

[3] 唐步龙.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8(7):2984-2986

[4] 庄晋财,黄群峰.供应链视角下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导向与实现模式.农业经济问题,2009(6):98-103

第6篇:农产品现状范文

关键词 农产品 物流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飞速发展。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面临着国内和国外的双重竞争,致使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农产品发展的重点已转向流通领域。我国农业发展受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的影响,且没有认识到农产品流通应与物流配送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故我国没有形成农产品物流的完整体系框架。

二、农产品物流及其特点

(一)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物流是指农产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农产品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这几个活动中的一个或几个的有机组合。从其概念中可知,农产品物流只是物流中的一个分支,它包括普通物流的所有活动,其功能是实现农产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的物理性移动,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它的目标是寻求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数量、用正确的价格、采用正确的方式、把正确的农产品送到正确地点的正确的客户手中。

(二)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由于农产品的保鲜特性,农产品物流的要求较高。(2)农产品物流的资产专用性较高。(3)市场力量均衡性差。在农产品物流主体中,分散农户的市场力量最为薄弱。(4)市场的因素处于动态变化中,经营者很难及时把握市场的全部信息,获取竞争者和合作者的信息困难,难以取得垄断的地位。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

(一)农产品物流数量

农业的市场化程度直接影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的数量。据调查,我国农产品中50%以上的农产品要通过市场化流通,每年我国的水果和肉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0%,蔬菜产量占60%,水产和禽蛋占40%,且逐年增加。因此,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数量是巨大的。

(二)农产品物流渠道

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渠道进行的是实体流动模式,目前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方式主要是:有农户交给中间商,经过产地批发商和销地批发商两个环节,到达零售商手中,最后卖给消费者的流动模式。

(三)农产品物流主体

物流主体较多,在每个供应链环节都有各自的主体,目前我国农产品零售商包括各种农贸市场、综合性的零售店、各种规模的超市和地摊零售等,造成农产品零售商的情况复杂。我国的农户主体以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居多,存在少量的农户联合体;中间环节既有各种不同规模的私营代购公司,也有何种类型的合作组织,中间环节具有多样性。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购销商群体是销地批发商和产地批发商的主体。

四、我国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机制不完善

没有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造成一些农产品的价格不能依据市场机制形成,有的产品还在实行专营,开放度不够。多渠道经营,市场管理不到位,对流通造成一定的困难。而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物流和商流的主要载体,但是由于投入不足和技术上的原因,已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单一,结构不合理那以满足市场的要求。地方农产品市场经营设施落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批发环境基本上都是脏、乱、差等问题,甚至有的地区还存在严重的本地保护主义,阻碍了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发展。

(二)流通渠道不畅,物流成本较高

农产品物流链条不合理,流通时间长、消耗大、效益差、效率低,农产品一般为新鲜的物品,要求产品的保鲜技术要高,但农产品物流的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保鲜技术较差,相对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而言,其在我国的物流成本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流通渠道不畅和流通成本过高造成的。没经过一个流通环节,农产品的成本和费用就会相应的增加,最终形成叠加效应。据调查我国鲜活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60%左右,而平常的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30%~40%,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不超过10%。

(三)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较差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业发展需要之间尚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城乡的物流基础设施,没有高铁、机场、内河航运等运输方式,相当一部分城乡道路的运输能力已经趋于饱和,在货运类型和货运成本等方面有一定的劣势;仓储、运输、配送、装卸、包装、托运、邮电、通信等物流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仓储设施严重不足,比较陈旧,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已有仓库不具规模,且多数企业的仓库是租用的民房,仓储条件不好;业户分散,专业仓储较少。据调查,我国每年蔬菜和水果等生鲜农产品的浪费已超过1亿吨,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差,不能保证农产品持续的存在冷藏的环境中。

(四)物流成本相对偏高

农产品供应链中产销结合差是影响农产品采购和经营发展。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存在波动性大、不稳定及成本较高等问题。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即使有些地方开展了农副产品物流的绿色通道,这就给跨地区农产品的外销造成困难,增加农产品流通成本,增大其运营的风险,打消了业主和农民的积极性,造成了大量积压和损失。

(五)农产品交易方式落后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是以协商为主,交易形式主要是面对面交易,交易主体主要为交易双方直接交易、委托方以及中介组织交易。这样的交易方式存在明显的缺点:首先,流通效率较低,不利于节约交易时间,因为一对一的议价需要寻找多个对手。其次,买卖双方私下达成交易,透明度较低,公开性低,造成竞争性相对较弱,存在不公平的可能性。最后,农产品的商品档次不高,且对其规格化、标准化要求低。

(六)农产品物流人才紧缺及专业水平较低

随着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对从事农产品物流人员的能力也随之增加,目前的农产品物流人员的人才较难满足实际需求。目前的物流专业培养的模式,都是通过型的,如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港口运输、连锁经营和国际货代等,具体到农产品物流运输的专业较少。当前,农产品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

五、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增加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资

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大部分具有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特性,这类设施不是用来自我服务,而是为一定范围内的企业提供生产,并具有经济学意上正的外部效应,或者说具有公益性。在国外,有专家将农产品流通业称之为民生服务业,虽然未被广泛接受,但反映了农产品流通不同于工业品流通,具有重要的公益性。明确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资是生产业的载体,强化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资就是增强对生产业的生产要素投入,再通过生产业的超常规发展来带动整个农产品流通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按照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内在规律,制定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资政策体系,在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基础之上,实施发展生产业的具体措施,来带动民间资本,共同推进基础设施投资。

(二)增加物流渠道和交易方式

除了传统的额交易方式之外,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交易方式还应不断地完善,提倡新型交易方式的出现。例如,期货、订单、拍卖等新型交易方式。农产品的流通手段也应完善,提倡连锁经营、网上销售和配送的流通方式。荷兰、丹麦和芬兰等国比较重视农产品市场流通环节,荷兰的花卉产业始终位列世界前茅,这主要受益于荷兰花卉市场的建立。花卉市场主要经营花卉和盆栽植物的拍卖,农户生产出新鲜的花卉,然后经专门的运输车队,经过一系列过程,拍卖晕倒世界各地。

(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提高物流效率

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日本、荷兰等国家基本实现了经营规模化,经营管理分离化、功能综合化、市场开设和资本股份化,但也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逐步形成了从生产到流通销售的一整套机制,这些经验都值得我国借鉴。实践证明,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也符合农产品商品化生产经营的规律,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充分发挥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减少政出多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同时,借鉴国外的法律法规,完善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市场规则、软件硬件设施管理、市场准入制度及违规处罚等,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四)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多方位筹措资金,加快开展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减少运输和仓储环节的浪费。农产品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的专业性较强,需要严格地控制其路线、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直接造成了在运输的过程中,农产品的腐烂等浪费,故应鼓励组建专业的物流企业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以降低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同时,可因地适宜,对于运输距离较近的农产品,可让农户直接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减少物流主体,从中减少物流的成本。

(五)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专业人员的培养

加强农产品物流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据调查,美国物流管理者中约92%的被调查者有学士学位,其中22%的人具有正式的配送工程师和仓储工程师证,高达41%的人拥有硕士学位。相对而言,荷兰的物流操作人员的要求更为严格,其都必须具备经过考核的就业资格证书。目前,针对我国农产品人员的现状,我国政府鼓励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同时可考虑在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上给予物流教育一定的地位。

(六)政府参与,建立绿色通道

为健全农产品物流体系,促进农产品物流健康快速发展,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农产品物流的组织行为,鼓励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时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前提,交通设施的水平直接决定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速度,国家和政府应极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加快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完善机场、车站和码头等基础设施,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需求的冷藏环境等。国家可采取多渠道的方式进行融资,或考虑采用优惠方式及加大国债向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六、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虽然较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但随着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交通事业的发展,农产品物流市场近些年也发展较快,不少地区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本文在我国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相应物流机制、降低物流成本及增加物流渠道和交易方式等对策,为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俞锋(1983―),男,浙江绍兴人,研究生,助理,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农产品物流,港口物流或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晓,万寿桥,李小胜.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态势分析[N].中国农机化报,2002.

[2] Tromp,S.O.Voordijk,J.T.,Maas,N.,van der Klauw,R.A.and Simons,A.E.Agrilogistics h2015:environmental and market-dirven,The Hague(The Netherlands),National Council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NRLO),1998,32(7):98-99.

[3] 谢培秀,王,张静.试论发展中国的农产品物流业[J].中国流通经济,2003,32(11):26-29.

[4] 丁华,李斗争,马力.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其在农产品物流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流通经,2004,32(1):17-21.

[5] 陈珊珊,丁玉洁.农业物流现状 SWOT 分析及发展战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26(7):29-30.

[6] DonaldJ . 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 Bowersox[J] . China Machine Press,2002,19(8):56-57.

第7篇:农产品现状范文

Abstract: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logistics, and is one of effective link to promot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agricultural logistic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logistics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logistics.

[关键词]:农产品 物流 现状对策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1.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努力改善“三农”状况,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十分重要。我国农产品存在流量大、技术设备落后、专业化仓储数量少等问题,因此要正确认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1】。

2.中国农产品物流现状

2.1中国农产品生产主体多样,物流量大、面广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产品产量全面提高。

2004年,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品 种 产量(万吨) 品 种 产量(万吨)

粮食 46947 水果 15243

棉花 632 蔬菜 54927

油料 3057 肉类 7260

糖料 9528 水产品 4855

千家万户的农民是中国农产品生产的主体。一季生产,全年消费;一地生产,全国消费。北方生产的粮食要运到南方,南方的蔬菜、水果要销往北方;西面需要东面海边的水产,东面的纺织业需要西面的棉花。随着农产品产量、商品量和消费量的增加,中国的农产品物流量日益扩大,而且复杂程度较高。

2.2农产品流通组织形式较为复杂,多种流通方式并存

目前,中国农产品生产、流通组织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1)公司+农户。农户按公司要求生产,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2)农户+农户。农民生产,农民销售。具体表现为,一部分农民在市场上做销售,一部分农民在家搞生产。(3)市场+农户。农民生产,农民交易。通过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来实现农民与市场的对接。(4)公司+基地。农业公司自主承包农民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企业化运作。

中国的农产品流通主要经过农户¬―中间―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一供应链进行实体流动。农户主体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为主,在经济发达地区也有一些规模经营的农户联合体;中间环节,既有各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包括政府主导和自发组织的各种专业协会),也有各种不同规模的私营收购公司;产地批发商和销地批发商的主体主要是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购销商群体;零售商的情况最为复杂,包括各种农贸市场、规模大小的超市及综合性的零售店和地摊销售等。除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外,近年来相继出现了期货、拍卖、订单等新型交易方式,连锁经营、配送和网上销售等方式也有所发展。

2.3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涌现出了多种农产品物流主体。除原有的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外,农产品物流业中的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各类企业也得到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农产品物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农村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场(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都有较快发展。逐步形成了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一整套组织环节。但是,众多的参与个体规模小、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不高。

2004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7.4万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43万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深水泊位830个,内河航道里程12.33万多公里。一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场站和货运枢纽等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以现代物流理念建设的各类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得到较快发展。农产品的流通手段有所更新,不少地方开通了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有的鲜活农产品有了专用运输工具,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改造提升。2004年,全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合计门店数为5.49万个;年成交额1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达3365个。

2.4物流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发展潜力大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中心发展较快,但市场交易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农产品的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环节较为薄弱,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未经加工的鲜销农产品占了绝大部分,而这些农产品大多数因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等限制,造成腐烂、变质,损失巨大。有数据表明,中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

总之,中国是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大国,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正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市场。但中国的农产品物流又处于起步发展的初级阶段,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需要学习借鉴美国同行的经验,需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2】。

3.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物流量大面广,其自然分布的区域性与消费需求的全国性以及国际形势是现阶段农产品物流的一个重要前提。农产品物流组织有多种形式,共同组织着我国大规模的农产品物流,但农产品物流技术明显落后。

3.1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方面。

农村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导致农产品在途时间长,运输损耗大,鲜活度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信息网络设施不健全,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

3.2农产品生产物流方面。

除少量企业化生产物流量较大外,大多由个体农户生产或从事,每户承包土地不多,耕种或养殖物流量小。

3.3农业供应物流和农产品销售物流的主体方面。

主体繁多,包括供销系统、粮食系统、农业系统农产品市场及其它农业物流主体,市场秩序较乱,整体上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培育状况不容乐观。

3.4农产品运输、仓储及装卸方面。

运输设备和技术滞后,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特种仓库比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库等严重短缺,农民散藏、混藏甚至露天堆放的现象相当突出。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巷道堆垛起重机等装卸设备数量极其有限。

3.5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

物流资源丰富,但农产品物流相关的部门行业条块分割严重,致使资源难以整合,其结果是农产品物流企业数量供过于求,但服务质量又满足不了市场需要。

3.6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和布局方面。

农产品市场培育滞后,远不能适应当今供求质量提高的新阶段需要。具体说来,结构不合理,城乡农贸市场多,无效物流比例惊人,给城镇的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造成了巨大压力;批发市场不足,生鲜连锁经营超市太少;缺乏综合服务功能,拥有储藏、加工和信息开发利用能力的市场为数不多,交易方式落后,网上成交、电子结算卡的运用仍处于试用阶段;农产品市场的规划和布局存在着不尊重商品流通客观规律的现象,市场应有的功能难以释放。

3.7农产品物流需求市场方面。

农产品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但专业化物流服务理念滞后,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表示怀疑,担心产品安全,自营物流比例过高,物流非合理化状况突出,物流发展面临市场需求约束。

3.8农业科技含量不高。

产品质量低、加工及保鲜技术落后、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和缺乏品质检验手段及食品安全保证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3.9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危机管理意识薄弱。

对“禽流感”型的公共卫生事件给农产品物流造成的影响和由此引致的“物流中止”或“逆向物流”认识不够,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4.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对策

4.1要提高对农产品物流重要性的认识

农产品物流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必须高度重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农产品物流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由于农产品不能做到货畅其流,不能做到加工增值,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由于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物流过程损耗大,加大了成本 ,同样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3】。

4.2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要做好这方面工作 ,须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4]。

4.3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

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推行和国际接轨的关于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标准,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随着国际贸易增长和物流业对外开放,我国在农产品物流设施、物流工具及运输、装卸和包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只有通过物流企业、物流行业协会、政府管理部门及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建立我国农产品流通标准,才能使农产品物流得到规范化发展[5]。

4.4加强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导向和信息服务

目前,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经济组织是各级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有许多农产品经营单位是设在产区的农村,客观上造成这些单位对铁路、交通及农产品需求的信息了解掌握得不及时、不准确,所以必须加大信息宣传沟通的力度。相关主管部门、农产品经营单位和铁路、交通部门等可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手段了解掌握农产品运输、经营等方面的信息,有效地组织农产品物流[6]。

4.5培育、发展和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规模较小,服务能力差、市场竞争力差。如何壮大物流主体实力,以应对国外物流企业冲击,是农产品物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因为我国农产品同国外农产品相比生产成本高,如果流通成本也高,那么我国的农产品就根本不具备竞争力了。所以在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应着力降低物流成本来提高本土农产品竞争力。因此鼓励“生产基地 +农户”、“加工企业 +农户”、“运销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发展,通过成立一体化贸工农企业进行农产品集中采购、 规模化物流 ,以服务优良、成本低廉的物流配送提高市场竞争力[7]。

4.6组建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是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的最佳选择。要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规范化与现代化建设。政府要加强建网工程的投入,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及社会商品流通构建网络信息系统,并及时提供农产品信息服务。企业要对员工加强网络人才及物流配送技术的职业培训,提升员工业务素质、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政府还要健全物流配送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强市场监督,从而确保配送中心能够充分体现优质、规范、高效以及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大流通的特征。

4.7推进农产品流通国际化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市场将受到国际物流集团的分割和冲击。由于国内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较弱,应利用世贸组织协议,积极促进一些有条件的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外贸企业密切协作,借助于外资从事现代物流配送,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大市场”,进一步延伸物流链 ,增强核心能力,从而尽快推进农产品流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4.8打造现代农产品SCM模式。

农产品供应链包括从育苗到大田管理、农畜产品加工、保鲜直至流通、市场销售、废弃物回收等所有流程,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标准化等因素影响着农产品供应链的始终。“市场信息指导+种业公司+农业科技推广+农资连锁经营+整合型生产物流机制+食品安全认证与标准化”模式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该环节一般可分为产前物流、产中物流和产后收获物流三个阶段。“信息指导+种业公司+农业科技推广+农资连锁经营”是打造农产品供应链的前提,应鼓励农民成立生产协作小组,尝试实施整合型生产物流机制,将区域内的农作物耕作、田间管理及农产品的收获、加工、存储等作业形成的物流统筹由共同机制运作,引入HACCP和ISO14000系列标准等认证,确保食品安全,着力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链。

5.结语

我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产品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如何有效地为农产品开拓市场、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已成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因此,要加快改善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8]。

参考文献

[1]丁俊发.中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情况[N].中国商报,2002-02-26(8).

[2]兰丕武.吉小琴.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探析[J].中国合作经济,2005,(6):46~47

[3]赵春江.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5):41~44

[4]丁俊发.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02).

[5]万寿桥等.农产品物流的改善[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08).

[6]贾卫丽等.关于农产品物流的供求状况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7]余平.请重视农产品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10).

第8篇:农产品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1引言

江西省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气候宜人.全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非常适应农作物生长.[1]江西省长期为我国华东、华南各省供应优质农产品,多种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2000年以来,江西省居民农产品需求量也不断增长(见表1).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保障农产品品质与价值,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江西省政府与各企业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做出了许多努力,尽管如此,目前江西省综合农业实力在全国并不算突出,如何使江西省从“农产品大省”向“农业品牌大省”转变值得探析.

2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2.1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内涵

农产品冷链物流通常指蔬菜、水果、水产、肉类等生鲜农产品在生产、贮存运输、销售,以及消费前的各个流程中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的一项系统工程.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包含农产品的贮藏、加工、冷藏运输及配送、销售等环节.在生鲜农产品的流转过程中,每一个节点的作业都十分重要,需要注重各个环节中的配合与衔接,以确保农产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值或增值.

2.2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

复杂性.冷链物流在工艺和技术上的要求都比较高,其目的是为了保障生鲜的品质,降低其在储存、流转过程中的腐损,以实现农产品在时间或空间上的价值增值,其供应链系统的核心要求是保障一个稳定的低温环境.相对于一般物流系统而言,要求更复杂,建设难度也要大很多,除去资金外,人力投资也非常关键,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时效性.农产品(尤其是生鲜果蔬)保鲜期不长,在贮存时间和温度方面比较敏感,其流通环节需要更高的组织协调性,消费者对产品生产日期的期望也不断提高.此外,冷链物流能耗高于普通物流,冷链时长与能耗呈正相关关系,保证生鲜农产品流转的时效性,可以减少系统运作的能耗和成本压力.?成本高.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如冷藏车、冷库等,平均成本均高于普通物流设施.为了监控不同农产品的储存状态,必须安装温控设备,并完善配套设施.为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对农产品适时进行追溯或跟踪,还需要构建相对应的信息平台.因此,成本高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显著特点.

3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农业是江西省经济的基础,江西第一产业在GDP中占比超过40%,其农业资源丰富,部分优质农产品全国闻名,如赣州脐橙、南丰蜜桔、广昌白莲、鄱阳湖水产、南安板鸭、上饶的大米等.[2]在各类农产品的展销活动上,江西省2016年签订农产品订单金额超过4亿元,全省对外出口的生鲜农产品预计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江西还承担了国家部分战备猪肉等战略物资保障任务.

3.1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不断增长

据统计,2015年江西省水果产量450.3万吨,增长8.6%.蔬菜1359.1万吨,增长3.6%.肉类355.1万吨,其中,猪肉253.5万吨;禽蛋49.3万吨;牛肉13.6万吨;牛奶13.0万吨;羊肉1.2万吨;水产品264.2万吨,增长4.2%.农产品产出后,部分供江西省人民日常消费,也有部分供给至省外乃至国外,生鲜农产品冷链的需求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

3.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起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江西省有冷链物流企业数量为113家,冷库容量超过70万吨,冷藏车数量辆接近800台.近年来,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长带动了江西省冷链业的发展,涌现出如江西玉丰、九江派拉蒙、赣州利友食品、宜春赣西农批市场等冷链物流龙头企业.九江市水产兴盛,于2012年兴建冷链物流园区———新雪域物流园,现已成为赣北大型冷冻产品交易市场.江西新太好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报备了一个容量达10万吨的现代冷链物流园项目,耗资接近4亿.赣州市章贡区将建设占地231亩的冷链物流中心,该物流中心将集冷链仓储、食品加工、检验配送、冷链数据云平台等功能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江西省业态和管理模式最专业化、智能化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并辐射周边各省.

3.3政府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近年,国家政策给予了江西农产品冷链以巨大支持.江西省商务厅2016年3月3日公布了《江西商务扶贫专项行动计划》,大力支持贫困县建设改造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村电商服务设施、冷链物流中心等设施,[3]以省为单位进行宏观规划,从争取、整合和筹集资金,从建设基础设施做起,加速省内各项冷链物流设施建设.2015年,江西省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中央财政资金2亿元补贴,支持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加工配送中心、产地集配中心和交易中心项目建设,提升江西省农产品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预计在三年内,江西省冷藏能力将同比提高20%以上,农产品交易规模增长5%以上.通过开展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性加工配送中心、集散中心、产地集配中心等设施不断健全.根据江西省农产品特色,结合市场需求,江西省于2012年开始积极推动西果东送工程,在省内进行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累计安排中央财政扶持资金达1.5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近20亿元.支持以赣南脐橙流通企业为主的农产品流通企业进行各项建设,截至2016年,建成产地集配中心52个,新(扩)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新增生鲜农产品存储空间(含冷库)20余万吨.重视赣南脐橙品牌建设,支持商户、农户开展脐橙预冷、分级、包装工作,提升脐橙检测中心数量.2016年底,赣州市商务局牵手顺丰,开辟“橙运专线”,对赣南脐橙的销售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4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面临的突出问题

4.1冷链物流起步晚,硬件设施发展滞后

目前,江西省各类生鲜农产品使用冷链物流的比例不高,总体上低于全国冷链流通率5%—23%的平均水平,由于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刚刚起步,因此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存在不足,也没有形成规模.以冷库为例,部分地区的冷库,设备老旧、功能单一、空间利用率不高,旺季供不应求,淡季无人问津,且冷库成本高,自动化控制水平低.营运管理不当加剧了冷库的损耗,不利于保持食品品质.据统计,我国2015年生鲜农产品产后平均腐损比例为35%.赣州市农产品品类丰富,产量也很高,但是由于在预冷、包装等方面的重视不够,许多果蔬在采摘后腐烂于生产地,数量接近160万吨.截至2014年,江西省冷库容量为180660吨,冷藏车数量为109辆,位列国内第25名与23名,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10%左右,冷藏运输率更是低至1%左右.目前大约仅有20%水产品、10%肉类使用冷链运输,市场价值相对较低的果蔬类产品大多没有合适的运输环境,豆制品、奶制品等需求比例小的农产品尚未达到规模,极易断链.

4.2农产品冷链物流“断链”,农产品损耗严重

江西省冷链物流起步晚,基础设施落后,冷链物流节点、冷链物流设备缺乏.相关企业和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做好工作,导致生鲜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损耗严重.农产品冷链上、中和下游缺乏有效衔接,农产品间或处于常温状态或高温状态,在流转过程中可能出现多处断链,如图1所示:图1生鲜农产品流转环节图冷藏车辆不足,冷链物流企业运营压力大,部分企业在冷链运输过程中,试图压缩运作成本,冷链操作不够科学,[4]且当下没有形成成熟的冷链物流标准,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冷链的断链,农产品损耗率居高不下.在农产品冷链的起始点———“最先一公里”发生的断链情况最为严重.由于农产品生产地大多为山区或农村,农产品收获时,未做好预冷、分级、加工、包装及仓储等工作,致使国内果蔬在冷链环节起始点———“最先一公里”中,直接造成10%以上腐损,间接导致运输及末端消费损耗高达20%以上,而发达国家则控制在5%以内.以江西玉达实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南昌市开设了27家社区蔬菜店,截至2015年,已倒闭11家,除店租原因外,高损耗,配送成本控制不当是其重要原因,尽管有政府前期的补贴支持,没有蔬菜基地和完善的冷链系统支持,社区生鲜店难以生存.

4.3冷链物流企业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低

江西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主要提供冷藏、冷冻等比较单一的服务,但是冷链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省内能够提供冷藏加工、运输、配送等全程服务的冷链企业比较少.省内被列入三星级冷链的企业仅有赣州利友食品有限公司一家,且主要服务项目为仓储.省内冷链物流企业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低,尚未出现专业程度高,使用先进冷链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现代化冷链物流企业.相较于江西省日益增长的专业冷链物流需求,省内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程度明显掉队.省内90%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冷链服务依然自营,自建冷链灵活性较差且成本偏高.此外,由于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通过压价等方式进行恶性竞争,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各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匮乏,少有协作.这些现象导致省内冷链资源利用率不高,制约着江西省农产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4低碳理念贯彻不够,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保障农产品的新鲜度与安全性,但是在温控过程中,又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二十一世纪以来,环境问题越发突出,冷链企业在运转过程中,对温度、能耗等因素把控不到位,未能践行“低碳”理念,不利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目前,江西省内很多冷库功能单一,低温库多,储存果蔬类农产品的高温库(0℃-5℃)数量较少,仓库大多为肉类、药品等品类服务.大部分冷库只支持单一冷藏功能,部分改造冷库,设施陈旧,能源消耗大,浪费严重.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技术应用未能紧跟时代脚步,在农产品冷链物流预冷、制冷,温控,配送等环节中,许多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未能应用于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配送过程中,农产品流通效率不高,且能耗大.此外,江西省对冷藏保鲜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方面熟知的人才匮乏,技术手段落后,在冷链各环节中,对温度把控不足,能源消耗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粗放式的经营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需求.

5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5.1政府领头,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

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关键在于设备、流程和管理三方面.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因此,其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有一个宏观科学计划.2016年,江西省政府响应中央号召,出台《江西省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5]初步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全省县乡农贸市场(菜市场)的建设改造任务,并支持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构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除集散中心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其他各节点的配合也相当重要,因此,省内其它冷链配套设施(农产品溯源系统)也必须跟上.加大冷链物流流通基础设施投入,针对该产业冷藏车、冷库前期投入资金高昂的特点,为民间资本投入冷链建设提供政策和融资支持,适当降低行业门槛,让冷链产业规模扩张跟上总体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建设冷链物流基地时,应适当进行前期调研分析,科学布局冷链系统中的各个物流节点,如配送中心、末端网点等.保障农产品在流转过程的通畅,防止冷链“断链”.建设冷库或配置冷藏车等基础设施时,按照比例,适当建设冷冻库,冷藏库,加强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温度管理,防止农产品因储存温度不当造成的浪费等情况.

5.2整合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规避“断链”

对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进行系统整合,推广先进的管理模式,帮助企业塑造良性竞争理念.逐步培养企业的大局观,敦促其完成设施设备更新,教育企业通过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以高标准,多功能的企业形象获取市场空间.构建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将农产品生产主体、物流业、经营主体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如图2),通过推进农产品信息透明化来保障冷链的畅通性.图2信息畅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追溯体系推进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等新型模式,由第三方物流企业领头或连锁超市领头,跳过或减少农产品中转经销环节.在农产品产出后进行标准化包装,通过冷链物流企业直接运往超市或餐饮企业.以江西省永丰蔬菜基地为例,该县蔬菜产业已发展30余年,近年出现增长乏力等现象,为确保江西省蔬菜生产十强县的地位,提升“永丰蔬菜”品牌形象,吉安市农业局公布了永丰县冷链物流项目,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积极推进“加工企业+农户+基地”“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农户+基地”等模式.这种模式跳过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多级周转过程,提升了农产品流转效率,值得推广与学习.

5.3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协作联盟、合并重组

针对江西省冷链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专业程度不高,信息化程度不强等问题.政府应对江西省原有的冷链储运公司、肉联厂、外贸冷库等冷链资源进行整合,帮助其从单一仓储型、运输型冷链企业向综合服务型冷链企业转变.对于“多乱散小”冷链产业,对于引起冷链企业恶性竞争的物流企业,应及时洗牌重组.江西省星级冷链物流企业仅一家,跻身我国百强冷链企业名单的企业仅两家,总体而言,江西省冷链物流企业无论是规模或是技术,都处于比较落后的境地.各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应加强联系,必要情况下进行合并重组,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规模化、集约化,有利于节约成本,合作共赢。对于表现优秀的冷链企业,在财税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土地、金融方面适当给予优惠,适当减免税负,鼓励农产品上下游间各企业进行的兼并重组,或结成合作联盟,提高行业集中度.此外还应为冷链物流的金融提供便利,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对外寻求市场融资,获取各方资金支持,提升企业规模和服务水平.

5.4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低碳绿色冷链

发展低碳经济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我们应积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使用现有的各项资源,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优秀的管理方法,减少能耗,构建绿色冷链,生态冷链.政府、农业组织和冷链企业要通力合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提高农产品储运物流设施设备的能源利用率.推进省内老旧冷库的改造,提升冷链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同时,鼓励企业购置新型冷藏车,取代高耗能冷藏车.在行业外,要建立冷藏运输车工艺标准体系,延缓冷链冷藏车的折旧速度,设立明确的制冷设备能耗标准,明确相应能耗分级制度,构建一个系统化的冷库单位认证标准等,不断完善低碳冷链的各项规范.重视农产品冷链人才培养,适当吸收外来优秀人才.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其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对的专业水准.经营管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管理者,首先,应具备基本的物流管理知识,一定的化学知识;其次,根据其主要涉足的细分市场,了解对应的农业常识也十分重要.现阶段我省冷链人才稀缺,可积极引进具有一定经验或专业知识的冷链人才;再次,加快对于该领域人才的培养,适当增加省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冷链物流课程等,为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支持并积极推动低能耗冷链技术的推广.现已研发出利用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作为制冷剂的技术,该项技术可帮助保护臭氧层,对二氧化碳进行再利用.但在江西省内的应用尚不广泛.2015年,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公示了第一批节能、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项目,其中给予江西省和泰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线节能改造补助资金,对其制冷设备进行更新改造.[6]改造将于2017年完成,届时,该公司的经验可为江西省其它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提供参考.

6结语

江西省作为农业大省,如果想打造出越来越多本地名品,离不开本地冷链物流的发展,尽管江西省目前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较为滞后,但是如果农产品不断培优,在政府的支持下,冷链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在技术和信息化的双重保证下,江西省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将得到更佳的保障.本文对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对于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洪玉兰,肖其荣.浅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物流科技,2010,(9):42-44.

[2]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DB/OL].江西统计年鉴,2016.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N].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2-07-02.

[4]万仁辉.推广两年南昌近半社区菜店倒闭[N].江西日报,2015-01-22.

[5]饶晓华,张力文,张卫琴.永丰蔬菜产业喜现“三高.江西省人民政府网[OL].2017-04-20.

第9篇:农产品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承德市;对策

一、承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种类丰富,交通区位优势显著

承德市物产丰富,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物、食用菌、中药材、果蔬、畜牧等,有“中国板栗之乡”、“中国山楂之乡”、“中国马铃薯之乡”等美誉。承德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南邻京、津,北接辽、蒙,具有“一市连五省”近邻三大港(天津港、秦皇岛港、天津港)的独特区位优势,随着城市高速公路网的陆续建成通车和京沈客运专线、承德机场的开工建设,承德将进入北京一小时,天津、沈阳两小时交通圈。发达的交通网络、巨大的消费市场、高度聚集的生产要素,为承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承德市政府积极推进“互联网+电子商务”战略,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全力推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上升,据《承德市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将突破810亿元。截至2016年底,全市拥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2个,“河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6个,农村电子商务平台7个,物流中心7个,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8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1500个,基本实现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全覆盖。

二、承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交易主体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不深,电子商务应用程度低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以农民和涉农企业为主,其受传统交易方式的影响,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有限。农民和涉农企业对网络支付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存在较大的疑虑,担心上当受骗或者不能及时收到货款,因此对电子商务的应用仅停留在线上查看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了解政府相关政策,线下进行交易的阶段,并未认识到电子商务对农产品产业带来的无限商机。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国家和学校培养了大批电子商务人才,由于农产品企业大多处于地理位置较大城市偏僻的地区,故鲜有人才会选择在农产品产业中发展,导致农产品知识丰富的电子商务人才的严重缺乏,制约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

(三)电子商务网站信息不全面,更新缓慢

目前承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主要有政府主导的农产品网站和企业的专业农产品网站两类,网站建设规模较小,信息量小,信息更新缓慢,信息整合率低,导致网站资源浪费,应用效率较低。

(四)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缺乏标准化体系,品牌化程度低

承德市有大量优质农产品以单户生产为主,比如承德县的苹果,丰宁县的小米等产品,这些农产品质量好,口碑好,确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并没有形成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购买农产品不仅买的是产品,还有安全、服务和品牌,健全农产品标准化、建立农产品品牌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承德市农产品在种植、生产、包装、设计、物流、流通等环节缺乏标准化,不同农户、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导致消费者购买同一农产品时形成认知差异,难以树立品牌,农产品的品牌化程度也较低。

三、承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多举措加强宣传力度,提升交易主体的电子商务应用程度

借助电视、报纸、宣传单页等宣传手段宣传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指南;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系列讲座,树立优秀典型,鼓励农户和涉农企业参与到电子商务应用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电子商务带来的支付便利、交易成本低等优势,提高电子商务应用程度。

(二)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针对涉农企业,利用校企联合培养对口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针对农户,应定期组织开展知识青年下乡活动,指导农户如何使用电子商务网站查询信息、信息以及如何在网站进行交易以及帮助农户解决其他电子商务疑难问题。此外,政府应对广大青年、高校毕业生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如增加补贴等引进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吸引他们到农村地区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服务与技术支持。

(三)政府大力投资,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综合平台

政府和行业协会投资建设一个信息全面,实时更新,综合性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综合网站平台,农户和涉农企业能够在网站上查看、、交易、讨论承德市所有农产品相关的信息,还可以通过该网站平台与各级县网、市直部门网站、省级农业网等多个农产品网络站点连接,形成综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和利用效率。

(四)加强电子商务聚集区建设,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提升品牌化程度

政府应该加强电子商务应用集聚区,形成农产品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对园区内企业进行指导,发挥规模化生产的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学习现有农产品标准体系的,完善我市农产品在供、产、销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化体系,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质量追溯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的产地、生产企业、包装、物流等信息的全程追溯,保证农产品质量。政府、农产品协会等应该引导涉农企业建立品牌意识,树立品牌形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旭旭.河北省承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北京农业,2014(18).

[2]田茹,熊英,汤红娜.河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河北企业,2017(1):71-72.

[3]李隽波,陈薇.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创新对策[J].商业时代,2014(3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