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信工程的研究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通信工程 研究所 协同创新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3.016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们对通信的需求已由传统单一的人与人、人与网,逐步扩充至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网、网与网等,传统的通信专业面向公共通信以及专用通信的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国家对社会生产生活和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亟需改革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通信工程专业与研究所协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方式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使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相融合的能力,培养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创新型人才。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目前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从提高科研能力、进行校企合作、特色化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针对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和研究所的发展,我们提出了通信工程专业与研究所协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把通信专业的学生培养和研究所的研究工作结合,通信专业的学生从大一进入研究所的学习小组学习,实现专业和研究所共同协作培养学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1 构建核心培养任务体系
如图1所示,“通信工程专业与研究所协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三个基本方面: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外研究性教学(研究所小组)。三者既彼此独立,又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课题开展、技能训练、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具体形式实现本科层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传统教学部分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特色部分即研究所小组是实现专业与研究所共同培养学生的主要部分。
图1 核心培养体系
1.2 深化专业入门教育
在传统教学工程中通过进行专业入门教育,帮助与引导新生完成由中学时代的常识性学习向大学专业性、主动思考性、实践性、综合能力培养性学习的转变,明确指出专业的优势特色及其培养目标,阐述专业在信息科学领域体系结构中的位置、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的知识体系架构,阐述信息社会文化的特征及其对信息科学领域的冲击和面临的挑战,完成大学专业学习与人生的初步规划。
1.3 研究所规划具体的培养时间和内容
在学生进研究所之后,有计划地组织、引导、鼓励学生逐渐进入研究性学习,参与科技创新和科技开发,以便及时地让学生认识专业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实现知识的融合与活化,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培养,使学生从一个专业融合的学习者成为一个技术理论的继承者,最终成为个性鲜明的创造者。
1.4 多样性的研究所兴趣小组
学生在大一时根据个人意愿进入研究所的小组,首先了解研究所、了解小组,学习《通信与信息技术史》、《小组技术史》,然后逐步进入深入的学习研究。
研究室成立的学生小组目前有10个,每个小组都有相对固定的研究方向,根据学生兴趣及特长等多个方面,通过选报研究性教育课题,组织本科学生组建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参与项目实践、学术讨论等活动,教授直接指导,每个小组配有专业老师进行较全面的专业技能指导。
1.5 制定小组培养计划
分别制定各个研究小组的培养计划,以完善人才培养过程,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每个小组的培养计划经过反复修改和讨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小组的培养计划类比专业的培养计划制定,有明确的培养方向、能力要求、课程安排等内容,但是也不同于专业培养计划,小组的培养计划更具鲜明的特色,结合了不同小组的兴趣和多年的研究积累,更进一步凝练小组的培养方向。研究所的学习小组经过近10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各自的研究特色和相对完善的学习和管理模式,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研究方向,比如无线电小组主要以天线、滤波器等作为研究方向,绿色能源小组以风力发电等绿色能源作为研究方向,每个小组在各位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都在按照既定的方向进行研究和学习, 制定了小组的培养计划后,通信专业和研究所的学生培养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1.6 学生民主自治管理委员会
研究小组采取教师协助为辅、学生自治为主的管理制度。每个小组都推选一名学生作为组长,负责吸纳选择小组成员、组织本组的科技创新活动、召集小组成员讨论和向指导教师汇报等工作。
日常小组管理,包括资料、设备维护、场地等都由学生自主管理。进入小组的学生必须态度严谨,全身心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对于态度不认真的学生,组长有权在向主管教师汇报后劝导其退出;同时,小组根据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考核,对于进展缓慢、长期无发表的学生同样劝导其退出。另外,坚持学生自主、自愿的原则,学生如果感觉不适合自己发展和工作,可申告后自行退出。
经过近10年的发展,研究室的学生成立了委员会,负责学生的统筹管理,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管理模式。
1.7 开放的研究会制度
通过每周一次的研究会制度,发表者可获得导师小组的指导、同时各研究类别的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从而使学生在研究阶段实现完整的专业理论集成,力图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一个从技术资料获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运用、成果发表、文章表述等过程的完整训练。
经过多年的发展,研究室每周一次的发表,雷打不动地进行着。老师们、同学们在每个周三的中午准时出现在会议室。各个研究小组和研究生都按照预定的时间表轮流发表,发表结束后,各位老会给出意见和建议,同学们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热烈的讨论中,老师们和同学们获得了新的创意和想法,获得长足的进步,可谓教学相长。
2 学生能力的培养
2.1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积极引导、组织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调动学生实践、研究、创新兴趣,让学生在低年级就深入研究室学习及研究,了解学科的相关知识和发展动态,参与从课题的发现、系统框架搭建、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虚拟仿真试验、技术实装,以及最先进的产品开发等过程,促进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积极开展研究性教育,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学生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最终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2.3 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
利用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参与国际会议,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国外的教育理念与科研成果,为学生搭建面向国际化教育的交流平台,扩大与海外院校更好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与国际接轨,为学生的国际培养创造平台和机会,有益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
3 总结
通过近10年的发展,我校的通信工程专业以研究所为载体,探索通信工程专业与研究所协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形成了优良的传统,极大地丰富了人才培养的内涵,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些工作将继续深入开展,惠及更多的学生,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2).
[2] 孙增友.面向科研技能的通信工程专业多层次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高教学刊,2016(3).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随着民办高校应用性转型背景下,民办高校专业如何将专业培养出建设成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各大高校教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通信工程作为工科电类专业的专业方向之一,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需求不断的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作为民办高校,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随社会的发展对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要适应企业的需求。
1课程设置改革
传统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方向不够明确,各个方向的课程均有开设,但没个方向都学不深,没有专业特色和学校特色。每门专业课程虽都安排课内实验,但实验主要是以一些验证性实验为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理论和实验没有很好的衔接和联系,实践课程开设学时数较少,学生只学习理论知识,无法系统的将所学知识用到通信综合实验中,达不到通信的实际实践能力,大部分民办高校由于资金问题,在实验室的投入上无法做到与时俱进的通信实验条件,在培养应用型通信专业人才下首先必须将课程优化,每所民办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优势确定学生主要的发展方向而优化课程的设置,通信方向的知识更新得比较快,几乎没两年就应该更新教学的教材和知识,下面列举调研中做得比较好的同等学校开设的通信专业方向比较有代表性的课程设置。1.1理论课程的设置:通信工程专业的方向很多,但从从事的企业工作大方向分,主要分为通信方向的硬件开发、软件开发、网络规划。而硬件开发主要需要学生掌握数字电路、模拟电路、FPGA、单片机以及嵌入式系统应用等硬件方向的知识。从事软件开发的需要掌握C语言、单片机编程语言等,而网络规划只有有相关实验室或者到企业才能进一步的学习,据调研,有些实力雄厚的民办高校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已经建立了网络规划的实验室,为企业培养相关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实行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化模块的课程形式,主干课程经调研并优化后包括以下各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原理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等作为专业主干课程,而模块方向的课程设置列举以下几个较为热门的方向并给出其专业课程的设置。通信系统集成及应用方向:专业模块课程: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嵌入式应用技术、通信系统集成,等课程。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平台,以现代通信技术为方向,以现代电子设计、应用为基础,以计算机为重要工具,将“通信技术及应用”、“通信系统集成技术”两个方向相结合,培养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集成、应用、安装、调测和工程应用基本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湖北省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维护方向:专业模块课程有: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移动通信网络维护、光纤通信、程控交换技术、无线网络设计、网络工程设计,等课程。在校企合作的推动下许多实力较强的民办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网络优化与维护方向的特色班,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继续的网络规划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维护的基础知识,通过企业合作深入企业掌握网络运行网络问题的操作技能和优化分析能力,掌握评估移动通信网络性能和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移动互联终端技术方向: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物联网技术、SDH通信网络设计、移动技术终端、现代交换与通信网,等从事通信终端、通信网络系统等方面设计制造、编程、安装调试、操作运行、维护管理以及市场营运等岗位的工作。1.2实践课程的设置:传统的通信专业实践课学时少,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和指导力度,除了每门专业课必须的课内实验外,实践课程应该有专业基础知识综合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专业基础综合实践教学包含:单片机软硬件结合实践教学、传感器网络方向的实践教学、通信仿真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需根据学校自身通信方向进行专业的实践教学。
2加强校企合作
应用型转型使高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正确定位并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推动应用转型下民办高校通信专业为地方经济服务。我校处于有中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称的武汉-中国光谷,需要大量的通信应用型人才如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集成、应用、安装、调测、网络优化规划等方面。校企合作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有效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学校主导企业配合模式,该模式课程教学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主要以高校为主,企业处于配合状态,一般辅助完成部分实践教学,大多高校早期使用这种模式,但该模式校企合作便不够深入,学生在企业实践经验上不够。第二种模式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该模式是现在校企合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在课程教学中有企业人员进行授课,有高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指导毕业设计,企业人员参与教学大纲的修订等,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适合一毕业就可以适应企业相关岗位,甚至在实习期满即可转正成正式员工。第三种模式为企业主导学校参与形式,该模式主要是企业在高校建立为自身所需人才建设的专业,按照企业的培养计划,高校给予相应的师资和教学场地等,该模式培养的人才具有其他模式不可比拟的优点,但该模式在高校和企业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现目前的校企合作中,主要以第二种模式为主,下面以在该校企合作模式下提出的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其一,政府的相应职责,应用型转型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且通信产业是国家和区域经济重点建设和发展的新兴产业,作为需要大量通信技术人才的湖北省,政府应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一定的政策引导和大力支持,比如政府对能积极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更多的优待,规定一定规模的企业每年必须将其百分之几的收益进行校企合作,并在一定规模的企业中,要求工程师必须有到高校兼职授课的经历,作为工程师职称评定的标准。同时政府在考虑“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定上应该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规定,毕竟高校教师如果将精力放到企业实践上,那么理论科研精力必将减少,针对大力发展“双师型”的高校师资下,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职称评定规定。这样在政府的督促下,使企业和高校的人才培养联合到一起,能大力的促进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二,师资力量的解决,在校企合作中我们以培养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为主,必须要有企业人员参与教学,实现校企互兼。企业通信工程师到高校兼职授课:高校应该聘请企业通信相关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到高校教学,课时量必须足够,培养目标明确,务必使学生掌握一定企业实践的基础,不得以一两次讲座形式使学生无法深入进行实践。当然高校也需要对企业工程师的兼职给予较高的薪酬待遇,并且能灵活安排相关授课时间,比如可以利用晚上或者周末时间跟学生上课,在相关的项目资金上要积极的配合和解决。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双师型”教师是作为应用型转型的人才培养的基础,企业以营利为主,高校不能将人才培养的重担完全交给企业,高校必须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有明确的实践研究方向,分方向建立科研实践团队,并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和锻炼,企业实践的时间不能太短,比如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实践,并每隔3年必须累积不低于半年的企业实践作为评优评先的前提,当然高校教师任务繁重,在双师型职称评定上最好有区别的对待,使应用型高校教师能全心的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学。其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应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通信专业的技术更新快,其低年级的基础实践教学可以在校内开展,高年级的实践应该结合合作的企业进行培养,比较成熟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项目式教学,这样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为将来从事的工作打下基础。其四,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需由企业相关工程师参与,我校在2016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聘请了通信相关企业的工程师参与到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并得到了较好的建议,有利的推动了我校通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3应用型下学生的培养
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学生的培养既要区别于一般的职业技术学院又不能按照完全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把握既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使学生有自身的发展方向。其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成立各门课程的微课团队,将课程的关键知识进行录播,并放入学校微课网站,学生平时没听懂的可以在网上自学。其二,加强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常见的与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的大学生比赛有全国大学生电子科技大赛、信息工程大赛、飞思卡尔智能大赛、挑战杯、蓝桥杯等大赛,教师也应该积极的提高自身能力指导学生参赛。其三,提高学生考证能力,在高校拥有充分的学习时间,以及企业获得较多的专业实践,学生应该加强职业资格证的学习,以保证毕业后能胜任相关技术岗位,比如通信设备维修、有线通信设备调试、华为和中兴的网络工程师认证以及思科认证等,这些考证的培养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和相关“双师型”教师指导。
4结论
文章从应用型民办高校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学生培养三个方面给出了经总结后合适民办通信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设计、学生培养以及在校企合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的研究,总结出了民办高校通信专业现阶段较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符茂胜等.应用型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研究与实践[J].皖西学院学报,2013(2):134-136.
[2]朱昌平.美国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的考察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27-131.
[3]周宇雄.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12):139-140.
[4]杨树臣.通信工程专业3+1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0.
[关键词]通信;工程;安全
中图分类号:TN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199-01
引言
在国家鼓励打破垄断,引进竞争的形势下,我国电信行业的竞争会不断加剧。为了加强核心竞争力,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通信工程建设,引进现代化的项目管理就成为必然。针对我国通信工程建设复杂、专业化、技术程度高、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我国通信工程应该进行现代化的项目管理,进行项目管理是现代通信工程建设的必然要求。
文章从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以及建设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提出了一定的意见。只有不断的加强和落实企业的责任机制以及完善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不断的促进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一、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1)提高通信建设的安全水平。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一般包含了三方面:一是政府对通信工程的安全生产的有效监管,二是施工单位对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和控制,三是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管。加强这三方面的监管能够扩大安全监管的人员和范围,有效的防止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通过政府的介入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市场的调控职能,对施工进行有效的监察,从而不断的提高通信工程监管的水平。
(2)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对于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安全故事的发生。尤其是监理人员的加入,为施工提供了技术过硬的人才,能够适时的指出一些安全隐患,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3)保障通信工程的效益。安全事故的p少无疑会大大的降低不必要的损失,为保证工程的质量作出了贡献。同时还能为工程带来一定的美誉度,从而增强企业的投资效益,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
二、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1)控制参建单位人员素质。
参建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通信工程质量的好坏,所以在选择参建单位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技术过硬、口碑好以及对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具有很强的流程管理的单位进行合作。此外对于合作单位参建人员的素质也要进行考察,要求参建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强烈的责任心以及相应的证书等,这样才能保证参建人员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具备能够良好的处理相关的问题的能力。
(2)加强企业人员责任心。
一方面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到安全事故的危害性,不断的培养企业员工的责任心。此外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让员工填写相应的《安全承诺书》,明确指出每一位员工在所处岗位享受到的权利和义务,给予员工一定的压力,从而更加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安全重担。员工的责任心对于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保障通信工程的安全,所以加强员工的责任心是很有必要的。
(3)确保资金的有效投入。
通信工程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不足,资金的短缺不能保证材料的供给以及设备的先进化,从而使得工程的质量受到考验。安全资金以及安全设施是保障通信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所以在进行建设以前,建设单位就应该列出安全支出的费用,并在委托监理合同的监理费用中得以说明,同时还可以实施一定的奖励条款,使得监理单位能够在监查的过程中提高积极性,完善自己的监查任务,提高通信工程安全系数的比例。从而为通信工程的安全和效益做出贡献。
(4)提高员工生产意识和技能。
安全事故往往就发生在一念之间,所以在通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始终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建设理念,注重对于员工生产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其中员工的生产意识主要表现在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在每一个建设的环节都能够做到细心和检查。
只有员工拥有强烈的安全意识才能自觉的遵守每一项安全的操作流程。另外对于员工的生产技能的提高则需要企业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建立安全培训的流程和机制,对安全技能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表扬和奖励,从而不断的增强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
通信工程具有专业化、技术化程度要求高、施工复杂,投资大、项目风险较大的特点,并且在建设过程中,遭受的干扰因素,例如环境、市场需求等的变动都会对工程造成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对通信工程进行有效地项目管理。
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也就是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行政管理人员或者是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进行的一个管理和监督,对整个工程的一个系统的规划和统筹,从而达到安全施工,保证质量的施工目的。通信工程建设的好与坏关乎着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也关系着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信息交流,所以加强对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能够切实的保障人们的利益,不断的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何喜瑞.浅析通信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及其有效措施[J].科技资讯,2013,35:152-153.
[2] 庄成波.浅析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6:221-222.
[3] 李敬.浅析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J].山西建筑,2009,28:365-366.
1、无线信息通信技术
简而言之,无线信息通信技术指的就是在无线的空间内利用电磁波的信号传播和交换信息。近几年,这种技术的发展较为迅速,并且具有相对比较广泛的应用范围,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种技术有效地改善了传统光线技术的弊端,能够减少自然灾害对其产生的影响,并且也能够防止自然灾害造成网络彻底瘫痪的现象,有效地保障了电网的安全及稳定运行。这种技术在现阶段是相对比较常见的,如WMN技术、LMDS技术以及Wifi技术等。
2、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
简单地说,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指的是利用电力线传输信息,无需重新布置线路就能够传输数据和视频等信息,在终端接入电源就能够拨打电话、实现网络的接入接收等。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节省资源是这一技术的最大优点,这样就可以避免资源出现浪费现象,同时还能够实现科学合理地配置低压配电网资源、充分利用基础设置及线路等资源,这就能够大大的节省物力及人力资源,降低了投资成本,还有效地降低了通信工程技术的难度。还有,这种技术传播信息的速度相对较快,并且拥有相对较广的网络覆盖面积,还能够保证稳定性和安全性。
3、移动网络通信技术
现阶段,3G技术在移动通信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它有效地结合了无线和网络等多媒体通信技术,是时代不断发展的产物,而且在不断的实践中继续更新和发展,如当前出现的4G技术。这种技术不管在传输速度上还是在传输效果上都有明显的提高,提高了图像和视频传输的质量,这种技术也同样拥有较为广泛的覆盖范围,其传输速度不会被频带、地区和无线平台限制,而且其已经实现了集成化和综合化的功能。此外,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技术不仅增强了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使用效率,同时还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和防御效果,促使网络实现稳定的发展。
4、光纤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这种技术在实际的使用中会使用相对较多的光纤很多光纤聚集起来就会形成光缆,相对而言,这种技术的拥有较快的传播速度,也正是因为拥有这一优势使其拥有了广泛的应用范围。目前,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以及超高速度就是这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当然这也是传输系统的未来研究方向。
二、通信工程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1、宽带化的通信工程信息技术
因为CDMA在技术上具备一定的优越性,因此在移动通信中,宽带WCDMA将会成为一种非常具有发展前途的通信手段,并且这种通信手段已经成为当前移动通信发展的热点内容。此外,因为用户也提出了多业务的使用需求,这也促使宽带化一定成为通信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2、综合化的通信信息技术
综合传送文字、语言以及图片等信息能够促使通信信息技术满足用户多功能和多业务的使用需求。当然这也已成为发展通信信息技术的关键所在,综合多种业务形式能够快速实现业务资源信息的共享。今后的通信信息网络也需要对这种多业务综合的思想加以采用,从而对人们不断增长使用需求形成满足。
3、大众化的通信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需要面对的是广大的群众,要有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中,信息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让信息技术能够面向广大群众,并逐步对人们的需要形成满足,那么在进行全业务接入网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对各种形式的信息源进行挖掘,作为关键部分的全业务接入网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要实现文字、图片、语言的综合。
4、个人化的通过信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虽然需要面向广大群众,但是也应该具备自身的独特性。针对不同的使用者需要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利用这种差异性来对每个个体进行区别,这样就更加方便了不同用户的使用,能够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形成满足。
三、结语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 体系建设 队伍
通讯工程专业建设体系应包括学科基础体系、专业和专业包含专业方向的知识体系和专业实践等内容,其中,通识教育内容应该包含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以及数学,经济管理和外语,计算机技术以及实践活动等知识体系。学科基础知识体系应包括电路电子专业领域,信号系统、控制领域,计算机知识领域,以及电磁场等领域知识,专业方向知识应包括交通通讯系统,交通联网等相关知识,专业实践应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专业内容,一系列的专业实践技能。
一、专业评估体系建设
进行专业评估是十二五期间教学改革的建设目标之一,继续升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通过师职队伍建设,教学条件、课程内容体质改革等多方面的体系建设,可以明确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内容与目标。
师职队伍的建设应该包括专业教师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专业背景、学科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教师是否使用教学的发展,有无学科带头人的经历,如何形成学术梯队的条件,是否有相当数量的教学骨干,以及,获得硕士、博士、副高职称的教师比例。
师资队伍建设的还应包含本专业教师人家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项的数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副高职称以上教师的引进,等等。为了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要争取本专业发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调动教师从事本专业科研技术发明的积极性,完善科研项目奖励基金建设。
二、教学方法与方式的体系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体系应有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知识的体系,两者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应该由简单到复杂,通过设计型实验,进步到综合实验,在实验手段上,无比采取硬件软件相互结合的办法,。因为通信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由各个不同学科的知识领域构成,通过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计划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眼中理论的能力,设计能力,更好的达到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与其他专业相比较而言,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要有一套比较完备、合理和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按照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完善达到教学计划目标。在这里,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积极开展第二课程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和能力,规范管理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也要成立人才领导小组,选派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学生提供讲座和实验讲解,让那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转职卡知道,争取获得更多好级别更高的参赛作品,动员广大教师和学生踊跃参加各类科技实验比武竞赛中去。
在教学条件的指标上,有设有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以及,专业图书资料等几个指标,主要是有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有开放性的实验室,在校内外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图书馆等等。
所以在教学资源方面有重视通信工程专业的体系建设,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学习和实践环境,加大实验建设力度,完善信号与系统、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专业实验室,不断完善扩大实习基地的规模,将实习基地建设形成制度化。
三、教学制度与管理建设
高等学校要完成日常的教学教务活动,必须制定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教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要有指导、有监督保证教学计划按时完成,保证教学质量,整体上各项教学指标达标,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前提。
在软件方面,体系化建设还体现在,文字与表格的一些关键性指标,需要实实在在的材料和数据体现,比如,各种职称证书、学历学位证书,获奖证书,合同,论文、教材、实习报告等等,在平时的体系建设过程中务必将这些档案材料的搜集、汇总,成为一项关键工作,这就要求在平时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意的收集积累这类与本专业相关的档案资料。
四、课程与核心课程建设
按照专业指导意见,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要开展广泛调研,参考名校的培养方案,构建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框架,逐渐形成完整的课程,分为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与计算机能力培养等五个方向的培养课程。各个课程下应该设有核心和主干课程,各课程与课程群之间也须有横向的协调关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为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强调通信工程专业的基本概念,一些基本原理和理论,更多的则是基本技能的培养,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为光纤通信原理,现代交换技术,无线通信,这方面的课程更加强调专业素质的培养,让课程出于核心地位,对其他课程形成辐射作用。
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要多采用教学科研互动机制,将“运动平台总线”、“系统电磁兼容”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有效融入到专业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去。特别是“无线电通信”“电波传播”“信号与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要建立常态的教学平台,让教学案例常用常新。
其次要多举办开设技术论坛这样的前沿讲座,学科带头人要为优秀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对现在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产业技术的探讨,为成为未来的企业家和技术精英而积累宝贵经验。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术理解产业的前沿技术,还能够让他们对本学科在企业中的商业模式、运营管理、商业策划、技术管理等多方面有一个大致全方位的了解,这对本专业毕业生提高对企业人才预期有很大的帮助,提高自身作为未来企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六、结语
通过学科竞赛、课程实验、综合实践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等方面的教学教育实践活动多做探索常识,让通信工程专业体系建设成为一种持续有效改进的过程,根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企业对人才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与实践课程内容,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杨树臣.通信工程专业“3+1”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刘丰年,果鑫,杨伟丰.面向“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的方向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
[关键词]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通信领域;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248-01
0. 引言
现如今核心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逐渐达到了数字化、光纤化、宽带化的目标,大部分的用户已经不需要依靠传统的语言服务,逐渐往着多媒体业务转移,光纤通信工程技术已经成为了通信领域发展的主流。
1.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特点
1.1信号干扰小、保密性能好
石英是构成光纤通信最为主要的的材料之一,石英自身就是一种绝缘体,具有较强的坚固性,绝缘性能优良,较为耐用。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受到人为或者自然界产生的电流的制约性较小,正是因为石英本身具有较强的抗干扰功能,致使其能够对电磁产生较高的免疫力。鉴于此,在之后的对资料、数据进行传输的工作中,要有效利用其优良的保密特点,大力的应用于通信、电力、军事等方面。
1.2传输距离、通信容量较为高效
一根普通光纤的潜在带宽通常情况下能够高达20THZ左右,并且在此带宽环境下,只需要1秒左右的时间,就能够把庞大的资料、数据进行传输,近几年来,在实际的商业发展中,一般应用的光纤通信的传输速度能够高达400Gbit/s上下。另一方面,由于光纤本身在传输工作中损耗的程度不大,能够实现较远的传输距离,在不需要额外进行中转的基础上,就能够传输至几十上百公里以上。
1.3传输过程损耗不大
光纤通信作为现代社会中通信网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传输方式之一, 即使光纤通信的发展时间只有短短的二十年,但已经进行了三代的发展、改进。在发展的最初阶段上,光纤能够在传输工作中具有高达400分贝/千米的损耗量,如今历经了短短几年的成长,光纤传输过程的耗降量已经能够低至20分贝/千米。尤其是这两年,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掺锗石英光纤的损耗量逐渐减小了0.2分贝/千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了石英光纤理论上损耗的最低极限。
1.4敷设简易
由于石英作为光纤的主要原料,这就致使光纤相对于普通金属线路而言,尺寸更小,重量更轻,有利于之后的运输、敷设工作,能够进一步强化工程的建设力度以及速度,帮助资源更加合理、有效的使用[1]。
2.在通信领域内光纤通信技术的使用
2.1波分复用技术
波分复用技术能够将光纤通信低损耗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利用,最大化的合理利用带宽资源。其中波分复用技术工作的基本原理,其实就是在严格认识每一信道出现的波长、光波频率具有不一致特点的基础上,有效、合理的规划光纤的低损耗窗口,对多个单独的通信管道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另一方面,设置相应的波分复用器于信息发送部位,把不一致波长的信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输送至单根的光纤内,接着再次传输信息。通过接收端的波分复用器展开分离,如何展开相应的应用、处理。
2.2光纤接入技术
光纤接入网技术在信息传输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算是一种崭新的尝试,能够将信息传输高速化的目标快速进行实现,与此同时,与民众对信息传输速度的实际需求遥相呼应。光纤接入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其实就是在宽带主干传输网络的前提下,使用户接入端、传输终端二者间进行相应的信息传输。一般情况下,光纤到户被当作光纤宽带接入的最终部分,需要对全光的接入完成情况进行负责,给予广大的用户更加丰富的带宽资源,也被人们作为一种有效、理想的接入手段[2]。鉴于此,就有技术工作者认为,信息接入网其实即使信息高速公路发展中的末尾环节。但是因为光纤自身与众不同的特性,能够给予用户一部分不受局限的带宽资源。图1为光纤接入技术的具体功能结构。
2.3市话通信技术
市话通信工作中光纤通信技术正在被人们大力的利用,通常该技术广泛的适用于市话的中继线内,能够充分的发挥其本身的优势,在各个方面均可以得到有效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传统的电缆。在原先的长途干线通信过程中,需要借助微波、电缆、卫星通信等,而在应用光纤通信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构建一个具有较大全球优势的比特传输手段,能够大力的适应于各国的公共电信网以及国际社会的通信网络中[3]。
3.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3.1全光化
一般情况下,全光化网络其实就是指在实际的交换过程以及传输过程内,信号均是通过
光的形式来存在的。与此同时,只有在进出网络的前提下,才能够展开电、光二者的有效转换。近几年来,传统意义上的光网络已经逐渐在节点间构建成为了全光化,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受到设备功能的制约,并且很有可能难以真正将光纤通信的优势有效的发挥出了。鉴于此,这就需要强化信息传输的速度,对光器件的国内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有效促进全光网络的大力发展
3.2智能化
如今接入网仍然还是以利用传统较为落后的模拟系统为主,然而在网络内的广接入技术的应用中逐渐达到了全数字化目标,与此同时,进一步构建成为了一个高度集成化的的智能网络。尤其是目前的现代化网络发展的大背景下,光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便是智能化的发展。
4.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光通信技术还在不断的改进,光通信网络的容量已经比以前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改善,然而在其他使用能力方面还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作为一项科学的工作,我们简析了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特点、在通信领域内光纤通信技术的使用、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目的是为了更好维护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在通信领域应用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家S.光纤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传输网络中的应用[J].科研,2015,23(47):200-200.
[2]张剑文.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6,12(5):111-114.
关键词:推荐技术;矩阵分解;wALS算法
DOIDOI:10.11907/rjdk.161572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09003603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孙海威(1993-),男,江苏南京人,硕士,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信号处理、云计算;钟绍波(1993-),男,福建龙岩人,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通信工程。
0引言
电子商务推荐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推荐引擎已经在电子商务(Ecommerce:例如Amazon、当当网)和一些基于Social的社会化站点(包括音乐、电影和图书分享:例如豆瓣、Mtime等)上取得了成功。推荐系统在电子商务平台扮演着销售人员的角色,向用户推荐商品,帮助用户找到所需商品,从而顺利完成购买过程。协同过滤技术(Collaborative Filtering,简称CF)[1] 是目前推荐系统中应用最早和最为成功的技术之一,它的基本思想是:用户可以按照兴趣分类,具有相似兴趣的用户会购买相同的商品。尽管协同过滤技术在电子商务推荐系统中的应用获得了较大成功,但是随着商务网站结构的复杂化,商品信息量和用户量与日俱增,协同过滤推荐系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例如,一些推荐系统往往只记录了用户的访问记录,如点击网页或者广告次数,缺乏显示的评分信息,这种情况称作“单类协同过滤”。
单类协同过滤问题研究还很少。C.Wang等[2]把概率矩阵分解(PMF)技术运用到单类协同过滤问题,把观察到的点击数据作为正例数据,其余的混合数据均作为负例数据;Paterek等[3]提出运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来解决该类问题;Rendle S等[4]提出运用基于KNN的协同过滤算法、Pan等[5]提出运用加权的低秩逼近算法来解决该类问题。本文在真实的数据集(Foursquare、Movie Lens)上验证,证明了加权的低秩逼近算法性能优于其它几个经典的单类协同过滤算法。
1矩阵分解算法
1.1协同过滤技术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Collaborative Filtering,CF)是推荐系统中最为成功的推荐算法之一。经过多年演变,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从尽量考虑用户的偏好转而成为追求高效率的商业推荐。在常见的电子商务网站中,协同过滤算法是通过参考用户对商品的喜欢程度和评分来实现推荐的,具体实现流程:首先,依据用户兴趣信息的相似度,将用户分类为不同等级,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用户分为同一个等级,然后将用户推荐给同一等级用户。其次,依据用户对该商品的评分,向用户推荐(用户的反馈、评分可以表现出对商品的重视程度)与其评分最高的类似商品。协同过滤算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用户、商品和评价三者之间建立联系。
关键词:2M通道;无损切换;双通道
1 概述
保护业务通道、安稳业务通道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网运行水平、防范电网稳定事故的重要电力通信传输通道,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属于核心业务通道。电力运行规程明确规定,保护业务通道、安稳业务通道应满足“三双”设计要求[1]。如何有效的提高电力核心业务通道运行的可靠性是电力通信运维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在核心通道上应用2M切换技术是其中一条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 工作原理
2M电路无损伤保护切换系统主要工作原理是业务通道的“1+1”保护配置,在原单业务一条业务通道的基础上,配置另外一条独立的2M业务通道。电力通信系统中核心业务2M通道一般通过SDH光端机进行承载,业务通道在发端通过2M切换设备将需要传输的信号进行复制并插入时间序列等检测标志,通过两台不同的光端机进行承载,然后利用不同的光纤通道进行传输,将两路信号送至收端。即无损伤切换是通过增加传输路径,提供备用电路,对信号沿网络中不同路径传输时所产生的传播延时进行时间对齐来完成,依据接收告警检测和误码测量,在线分析来自不同路径信号的传输质量,再根据设定的判别规则,决定在两条电路之间选择其一进行信号重现。
2M切换装置的切换原理是检测切换机制。当正在传输信号的工作路由发生LOS、LOF、AIS中任何一类告警或误码,2M切换系统将传输业务信号无损伤的切换到另一路由,即保护路由上。切换过程由精确的程序进行控制,两路延时差保证业务时延在可控、可用的时延范围内进行工作。同时2M切换系统具有自监视功能,以使设备自身出现异常时进入保护工作模式。
2M切换系统具备掉电自动短路保护功能。当2M切换设备装置掉电时,用户发送端输入信号短路到工作传输路由中进行输出,接收端同时短路到工作传输路由。
3 实际应用
2M切换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为有损2M切换技术与无损2M切换技术[2-4],近年无损2M切换技术在特高压输电线路配套光纤通信工程核心2M业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网省公司的核心生产控制业务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2M无损切换技术在继电保护业务通道、安全稳定控制通道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特高压输电线路配套光纤通信工程中为送端与受端间保护业务2M通道必备技术。应用实践表明,2M切换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核心2M业务通道的可用性和安全稳定性,由原来的双设备、双通道保护扩展为全设备全路由保护。在核心的变电站,一般冗余配置不同调度等级的光端机设备,2M切换技术可为核心业务通道充分利用所有等级光端机设备、所有光缆资源进行业务通道的可靠传输,极大的提高了业务通道的安全运行系数,有效保障了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2M切换技术可以使得传输的业务保护通道由抗“N-1”故障扩展至抗“N-M”故障,其中“M”数值为可承载业务的光传输设备数目或者不同路由的光缆资源数目。
4 应用与注意事项
(1)2M切换装置一般配置相应设备网管装置,专业网管可对2M切换设备运行数据进行采集,把切换系统误码数、告警情况、切换次数等信息存入数据库并显示在监控平台上。网管监控平台需布置在业务归属通信调度机构,并进行有效监控。
(2)2M切换装置需正确进行供电,一般使用直流通信电源进行供电,同时切换设备需可靠接地。
(3)2M切换系统在投入运行前需在承载业务设备源端与宿端进行业务切换实验。切换实验需模拟传输通道可能的各种故障情况,并观测2M切换系统的工作状态与切换状态,保证切换的时效性与正确性满足业务通道使用规定。
5 结束语
2M切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继电保护通道、安全稳定控制通道等电力系统生产控制核心业务通道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2M切换技术可以使得传输的业务保护通道由抗“N-1”故障扩展至抗“N-M”故障,极大的提高了电力传输业务的通道可用性。在未来的电力通信发展中,2M切换技术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得到深化应用,不断提高业务通道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马润,李亚鹏,吴宁生.安稳通道在宁夏电力通信系统的配置应用[J].宁夏电力,2014(06).
[2]李卓轩,张书林,李扬,等.2M有损切换装置的主要性能测试[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4(11).
[3]朱洪斌,李卓轩,王颖,等.2M无损切换装置与继保极控装置互联的可靠性测试[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05).
[4]李立芳,丁剑,杜丰夷.浅析纵联电流差动保护2M口通道切换装置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4(10).
作者简介:马润(1985-),男,宁夏银川人,硕士,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通信、电力通信系统运行维护。
李勃(1983-),男,宁夏银川人,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通信、电力通信系统运行维护。
赵曼汪正进殷晓虎苗璐
(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对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依托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方案。研究提出建立两类实验教学体系,调整实验课程内容,突出矿业信息特色的技术研究方向;开发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并结合科研及竞赛,实现突出技术研究优势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 通信原理;矿业信息;实验教学;创新;教学改革
0引言
近几年,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逐渐升高,学校依势提出了对教育教学方向的新思路。在实践教学方面,不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基础理论,而且要求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够灵活的综合应用本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为此,实验教学团队以通信原理实验课程为试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以矿业信息技术为重点,实现了从基础到专业、从基本到提高、从单一到综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的目标。[1]
1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通信原理”是通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信号与系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高频电子线路”等多门先修课程,通信原理实验基于相应的理论课程,同时又高于理论课程,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对比我校现行的通信原理实验课程培养方案及实验大纲,并结合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发现实验课程存在许多弊端:
1)实验教学课程无法体现矿业信息技术特色的优势。以学校特色专业为依托,本学院的特色研究方向即为矿山通信、矿山信息化建设,教师团队也研发出诸多新型技术成果。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学时数安排实验课程,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基本概念和理论数据或是简单的基本技能训练,例如基本信号测试、脉冲编码调制、移频键控等内容的验证,内容偏于简单,没有突出本学院的专业特色,学生对当前技术发展趋势没有任何的了解,在就业时没有专业技术优势。
2)实验项目主要以单元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实验、应用创新型实验项目比例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多数为单元实验,且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占到了总实验课程的90%以上,这样的实验教学很大程度上是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实验课程安排也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适应创新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要求。[2]
3)实验教学体系一条线,专业不同,其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安排相同,无法凸显各专业技术研究方向,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方针。涉及通信原理实验共有四个专业,但实验安排的课程内容与实验要求完全相同,没有区分各专业的实验教学侧重点,没有突出各专业技术特色。同时,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实验指导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加强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素质的培养。
因此,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对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及改革成为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项目在认真分析专业技术研究方向的基础上,以矿业信息方向为重点,改进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方法。
2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是创新活动为重点,突出矿业信息技术研究优势,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构建两类实验教学新体系,使实验教学成为大学生掌握理论与学科前沿知识、从事创新活动的主要平台,实现实验教学全方位开放。
2.1建立两类实验教学体系
为满足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要求和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了矿业信息类及电子信息类两类实验教学体系。矿业信息类包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矿山信息化建设、数字矿山通信、系统仿真;电子信息类包含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方向为现代网络技术、软件设计、光通信技术。
实验课程方面,设立与专业技术研究方向对应、合理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及综合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通过引入科研项目、建立创新技术小组、参与科技竞赛等方式,开设应用创新性实验项目,达到基础实验及综合设计实验占总实验课程项目的70%~80%,创新应用类实验课程内容占总实验课程项目的20%~30%。对于矿业信息类专业,减少基础实验比例,增加综合实验与应用创新实验项目,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以基础实验为主,增加综合实验比例,增设应用创新实验项目。
2.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推行多样化的实验方法与手段,采用实验教学仿真和虚拟操作软件完善实验教学,结合硬件仪器实验和软件仿真实验;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手段,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供支持,方便实验教师进行指导;同时,利用QQ、电子邮箱、微信等软件,与学生建立实验交流平台,在—定程度上解决硬件资源短缺、实验课时不足、师生互动不够等问题,明显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成功率。[3]
2.3实现实验室全开放
实验室全开放是以完善的实验室开放制度作为保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进行实践验证,使学生在加深理解和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从事工程设计和科研活动,突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实验室全开放不仅包含对本科生、研究生的实验开放,也包含对教师的科研开放。对学生开放,即学生可自由选择实验内容,实验室提供实验仪器及所需的元器件,教师参与指导。对科研开放是鼓励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中心的仪器设备,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4]
3结束语
实验教学改革打破了“实验课和实验内容附属于理论课程”的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程体系实现了从简单验证到综合设计、从实验模拟到工程实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及工程创新能力,缩短了学生与企业环境、岗位需求间的距离。同时,实验团队的实验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傅彩芬,高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74-76.
[2]齐永钦.创新教育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6):9-10.
[3]战春梅,战也非.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校理工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7(7):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