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心理健康宣教范文

儿童心理健康宣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心理健康宣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心理健康宣教

第1篇:儿童心理健康宣教范文

【关键词】 儿保门诊;心理卫生;儿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近几年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日益提高,儿童的心理问题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了解呼和浩特市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分布情况,现将本院儿童规范化门诊开设以来到心理门诊就诊的儿童资料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999年6月至2006年3月到本院儿保科心理门诊首次就诊的儿童365人为对象,采用自制表格对其给予详细调查登记,如就诊日期、父母职业、文化程度、住址、联系方式、母孕期情况、儿童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原因、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等。分析总结登记表中的项目,参照CCMD-Ⅲ标准进行疾病学诊断和分类,按儿童性别和年龄段、疾病种类分布等进行分析。统计方法主要用描述性分析频数分布。

2 结果

2.1 就诊儿童一般情况分布 首诊儿童365人,其中男童258人、女童107人,男女比例为 2.4∶1。6岁以下就诊儿童96人,6~12岁就诊儿童226人,13岁及以上就诊儿童43人;小于6岁组、6~12岁组、13岁及以上组就诊儿童分别占全部就诊儿童的26.3%、61.9%、11.8%。就诊儿童年龄集中在6~12岁。父母一方大专以上文化的115人,占31.5%。

2.2 不同年龄组儿童就诊原因 6岁前儿童就诊原因主要为行为问题、精神发育迟滞、健康咨询、儿童孤独症等,而6岁以上儿童则以精神发育迟滞、多动、健康咨询、学习困难为主,详见表1。表1 365例不同年龄(岁)儿童心理门诊就诊原因

就诊原因<6例数百分比6~例数百分比13~16例数百分比合计例数百分比精神发育迟滞1818.811350.01125.614238.9多动障碍33.13214.2920.94412.1行为问题1919.893.9511.6339.1学习困难00.0114.949.3154.1孤独症1414.652.224.7215.8抽动症44.283.512.3133.6咨询1717.72511.1920.95113.8其他2121.92310.224.74612.6合计96100.0226100.043100.0365100.03 讨论

呼和浩特市有人口230万,1999年6月至2006年3月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儿童儿保科心理门诊初诊儿童仅有365人,据不完全了解在呼和浩特市其它医院因心理问题就诊的儿童也不多,总之,该市儿童心理门诊就诊率相对较低。据WHO估计,大约有20%的儿童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如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或疾病[1]。本市心理门诊儿童就诊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状况落后、科室宣教力度不够、家长对儿童心理问题的认识不足有关。

通过分析365例儿童心理门诊就诊病例资料显示,心理门诊中就诊儿童男女比例为2.4∶1,可能与男童的生理特点有关,因男童的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对刺激的承受能力较低而导致更易出现心理异常[2]。就诊儿童中,家住城镇及父母亲一方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居多,这可能与这部分儿童家庭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家长文化水平、外界信息刺激以及对儿童健康的认识全面性有关,家住城镇的儿童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父母亲受教育程度高,可能对儿童各方面都比较关注,更注意观察子女,从而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另外城镇家庭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这些儿童更容易受到娇惯,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

有文献报道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心理表现形式也不同[3]。本结果显示,小于6岁组儿童的主要就诊原因依次为行为问题、精神发育迟滞及咨询等,这与张健娜等[4]的调查结果相似,但顺位略有变化。而6岁及以上组儿童主要表现为精神发育迟滞、多动障碍、学习困难等。同时就诊儿童大部分集中在6~12岁,可能与6周岁以上儿童均处于学龄期有关。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条件下,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孩子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样容易导致儿童的心理能力,即带子女前来心理门诊。

本组资料显示,心理门诊就诊率高的是智力缺陷,以农村地区,年龄6岁以上居多,考虑原因主要是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对生育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等因素有关;另外农村对学龄前期的教育体制不系统,家长对儿童心理发育规律认识不全面,没能及时发现儿童的心理问题,到了学龄期有了学习困难才带孩子就诊。因此,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对儿童智力正常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通过对365例儿童心理门诊就诊病例分析,提示我们要想了解儿童心理问题,必须提高儿童家长的认识能力。儿童保健工作者必须大力宣传和普及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积极开展和推广儿童心理障碍的防治工作,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旭,静进,史明丽,等.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J].中国妇幼保健,2002,17(12):719-720.

[2] 关念红,张晋碚,唐济相,等.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儿童咨客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2):102-104.

第2篇:儿童心理健康宣教范文

【关键词】 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实施;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38-02

健康教育是儿童家长获得健康知识且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以前的有病治病到预防保健即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妇幼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深入的开展健康教育,使广大被服务对象掌握健康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科学育儿的能力,将是我们儿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保健门诊的自身优势,对广大被服务者进行广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均来自我院保健门诊以及电话咨询人群,即健康咨询者和健康检查者(儿童、其家属以及陪同人员)。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宣传的工具包括宣教室、咨询门诊、儿童保健0-6岁儿童保健软件、电脑、智能筛查工具箱、电视、投影仪和光盘、滚动电子屏幕、宣传图、册、单以及健康教育展板等。

1.2.2 健康教育实施方式 由专职保健人员轮流坐诊,对前来就诊的儿童及其家属分别给予个别指导或集中讲解或进入幼儿园进行专题健康讲座等。

1.2.3 实施方法 ①孕前的优生优育以及孕期的健康教育:以婚前医学检查为契机,对前来进行婚前检查的每一对青年男女进行优生优育方面的健康教育宣传指导,及时解答待孕妇女的卫生保健和心理的困惑,并指导选择受孕的最佳时期,从孕前增补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到对已确诊怀孕的妇女,要求其按照孕产妇系统管理的频次,定期进行产前常规检查,并进行产前筛查,及时发现妊娠期母胎的异常情况,进行必要的治疗。针对不同孕期,运用专业的知识,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电视、滚动电子屏幕、光盘、图片、宣传栏、展板、保健手册等,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宣传,使孕妇自觉接受生理、心理的保健知识,以及母乳喂养和科学的胎教指导。同时,教育孕妇避免接受病毒、放射线及空气污染,避免滥用药物,避免不良刺激对胎儿发育造成危害。②围产期的健康教育: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新婚学校、孕妇学校、宝宝课堂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录象等指导孕妇顺利渡过围产期,保障母婴的安全。要做好产妇心理、生理的健康指导,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督促产妇产后半小时开奶,促进母乳喂养。利用生动的语言、为产妇讲解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疾病筛查的重要性以及新生儿日常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并教会产妇哺育新生儿的技巧和方法,示范早期智力开发的技巧,如皮肤触摸、婴儿、沐浴、抚触、俯卧、自动转头、视觉对比等。③婴幼儿期的健康教育:新生儿出院后,利用产后访视的时机,及时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合理喂养、预防感染等知识的强化教育。指导产妇学会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体重、体温、排便及吃奶情况,甄别异常及时寻求指导或治疗。告之家长及时进行预防接种。由儿保门诊大夫建立儿童保健手册,进行4、2、1查体,根据不同年龄,对前来检查咨询儿童家长都有针对性地进行保健指导和健康宣教,如:告知家长要做好小儿生长发育监测,合理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培养小儿良好地生活习惯,适时断奶,并及时进行儿童早期发展教育的指导,甄别异常情况,预防意外伤害地发生。教会家长如何认识小儿常见病及防治措施,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认真执行。若发现体弱儿,及时建档,专人专案管理,并要求家长配合学会观察体弱儿的症状、体征,以便早发现、早治疗。④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教育:由于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其大脑皮层功能的发育已接近成人,因此,此时的健康教育对象不单纯是家长,对小儿的直接指导亦非常重要。此期儿童大多数在托幼机构,因此,儿童、家长及幼儿园的保教人员都成为健康教育的对象。要针对不同对象给以不同的健康指导,对儿童要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吃零食,少吃甜食,预防龋齿的发生;对家长要从其最关心的儿童智力开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儿童肥胖等方面进行有针对的健康指导及健康宣传;对保教人员告之及时进行健康安全教育、进行预防接种,防止传染病的发生,要寓教于游戏之中,合理引导小儿顺利的渡过第一逆反期,又因此期小儿生性好动,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要及时进行健康教育,远离意外伤害,对流动人口及私立幼儿园更应积极主动的进行宣传教育,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⑤学龄期及青春期的健康教育:此期小儿进入校园生活,虽然学习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仍然至关重要。要加强口腔保健和眼保健知识的宣传,加强体格锻炼,防止风湿和结核病的发生。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要及时进行青春期性生理、心理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由于此期儿童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人状态之间的矛盾,情绪起伏变化较大,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要配合老师对青少年正确引导,关心体贴,帮助他他们适应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2 结 果

通过各种形式健康知识的宣传,使服务人群的健康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既为广大妇女提供了孕前、孕期、产前、产后科学孕育保健知识,又为儿童的早期健康发展做足了思想准备;既为保障人口素质的提高,保障优生优育奠定了基础,又为妇幼保健工作拓宽了领域,找准了努力的方向。通过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并实施了《母婴保健法》,巩固了爱婴医院的成果,使广大群众对《母婴保健法》的知晓率达94%以上,降低了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传染病的发生,促进了小儿健康发展。通过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使孕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5.56%以上,辖区内的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4.53%,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达85.6%,体弱儿及高危妊娠管理率达到100%。

3 体 会

健康教育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价的教育活动[2]。经过不断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母亲安全,儿童优先”已成为社会共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被推到转变医学模式的首要地位。它不仅仅为临床病人服务,而是从院内的病人扩展到家庭、学校、社会团体的健康人群,并且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3.1 对从事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有充分认识,它是人们获得医疗保健服务的第一步,只有做好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才能把我们的服务项目做的更好、更彻底。

3.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我们从事儿童保健人员也提出更新的要求,它强调了卫生服务的整体观,对于我们妇幼保健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拓宽知识面,学习一些医学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专业,还要善于与人沟通。沟通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前提,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取得被服务者的理解与信任,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在健康教育宣传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即与被服务者交流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端庄大方、热情、和蔼可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图片、宣传画、栩栩如生的模型通俗易懂的讲解、标准的示范,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被服务者对健康知识的要求。在整个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都要本着热情接、细心问、耐心讲、精心做、主动帮、亲切送、定时访的情感服务模式,让被服务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

3.3 健康教育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保健工作的全面顺利进行并非单纯依靠儿童保健工作人员[3],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其中,家长和儿童既是参与者又是支持者,健康教育就是树立他们的保健意识,通过自保健能力,而一大部分集聚儿童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宣传,则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

3.4 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儿童早期发展和心理行为问题越来越受重视,0-3岁这一阶段是儿童心理、智力、行为及个性形成的至关重要时期,而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地发育是心理行为发育的特征,是通过运动、语言、认知社会交往和生活、情感等表现出来[4]。但是仍有部分家长对儿童肥胖缺乏足够的认识,仅知道肥胖是由偏好吃甜食吃肉造成的,但对因肥胖造成儿童自身发育影响与后期危害知晓率很低,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努力。

3.5 而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儿童保健工作首先要有一支素质高的儿保队伍业务要全面,责任心要强,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因为来门诊的人群绝大多数是健康的儿童和望子成龙的家长,若只延续过去的仅提供简单的体格测量和筛选疾病型的检查的保健服务,早已不能满足父母们对保健日益增高的养育支援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疾病筛选型的健康诊断和体格测量工作,更应以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提供给父母足够的健康保健知识,满足新时期儿童家长健康需求,更是今后儿童保健工作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纯艳.社区护理学[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4-65.

[2] 于卫华,李志菊.影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多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2-53.

第3篇:儿童心理健康宣教范文

关键词 产后 抑郁 心理

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一种非精神病的抑郁综合征。发病率国内报道5%~25%,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1],症状多为年轻母亲的情绪充满沮丧和忧虑,此外感到孤独,不仅不能享受到初为人母的快乐[2],相反常会出现对自己未能尽到母亲的责任倍感焦虑而无缘无故地伤心落泪,饮食和睡眠出现严重紊乱。疲乏、易怒、甚至与丈夫也会产生隔阂,严重的患者往往存在着伤婴或自杀倾向,轻者不需治疗自我调试就可解除,严重的需要护理指导及药物治疗。2007年1月~20011年1月收治的产妇中患有抑郁症者16例,为保障抑郁症的产妇出院后安全度过产褥期,减轻产后抑郁的自身痛苦,预防自杀,提高生活质量,现将出院时加强心理护理指导的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11年1月收治的产妇中患有抑郁症者16例,年龄20~31岁,均为初产妇。

方法:

⑴心理健康指导:美国心理学家斯梅尔经过长期研制开发,情绪具有暗示性、感染性,对敏感性高、同情心强者越容易感染坏情绪,而引起厌烦、压力、忧虑,因此指导产妇家人及朋友要用正性情绪去影响她。让产妇保持乐观的心情,调整好心态,提高产妇的爱好兴奋点,驱除抑郁的不良心理,听音乐、学习有关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资料,帮助产妇尽早进入母亲角色,主动与产妇交流倾听心声,表现出爱心及同情心,鼓励产妇积极的心态享受母亲的快乐,教她学会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消除母亲认为自己无法胜任护理孩子的心态,运用母亲的角色哺乳、亲吻、爱护、抚摸婴儿等进行情感交流,发挥母子间的相互交流及鼓励效应,与产妇谈有趣的事,放松身体,忽生恼怒,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人生不仅有欢乐、成功、幸福等美好的时光和心境,也有悲哀、沮丧、痛苦、茫然和失败,关键是我们能否以乐观,健康的心态去对待我们的处境。

⑵创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产妇经历了阵痛、分勉、体力精力消耗巨大,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治疗护理的时间要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特别是亲朋好友探视过度影响产妇的情绪,产后是精神状态不稳定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惹,居住环境要安静,每日通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按时睡眠,每天在床上适当的做产后形体训练,增加形体美的信心。同时要进食营养丰富的食品,因抑郁的产妇神经分泌显著变化,影响乳汁分泌,导致乳汁不足,所以加强营养,禁食辛辣,心情舒畅,乳汁分泌才能增加。对有明显致抑郁因素的产妇早期找心理学的产科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及电话咨询,解答产妇提出的各种问题,除心理干预同时服用抗抑郁类药物。

⑶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多种亲情关系,最大的支持来源于家人,家庭成员除在生活上帮助外,还要使产妇从心理上树立信心,消除苦闷心境,凡需照顾产妇的生活细节问题,尽量由丈夫亲自来做,让产妇感受到自己在丈夫心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家人不能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特别是产后纯母乳喂养阶段,需要家人的同心协力帮助和监督,丈夫要理解产妇有时候的无理渲泄,丈夫的关心至关重要,爱意无穷,全家总动员多关心多交流多勾通,使产妇感受到自己还在受宠,不但生理上做月子,而且心理上也做月子,抑郁就从我们身边走开。

结 果

10例自然分娩住院3~4天出院,6例手术及其他方法分娩住院7~10天出院,为保障这些有抑郁症的产妇出院后安全度过产褥期,减轻产后抑郁的自身痛苦,预防自杀,提高生活质量。

讨 论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是产后6周内发生,可持续整个产褥期,有的甚至持续至幼儿上学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产后抑郁症通常在6周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研究显示,50%~75%的女性都将随着孩子的出生经历一段产后抑郁,多数女性征兆不明显或转瞬即逝,性格上出现一段不稳定情绪,如莫明的哭泣或心绪欠佳。

产后抑郁症不易被发现,更容易被忽视,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症,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多进行心理安慰,多数患者是可以恢复健康的[3]。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准确评估她们的心理状态。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实施护理。对患者的丈夫和家属进行有关的知识的宣教,使他们对产后抑郁症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在生活上,思想上给予产妇更多的理解,关心和帮助,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社会及家庭环境,对产后抑郁症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4]。总之,产后抑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涵盖了生理、心理、产科、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母婴的危害极大,应引起医务界、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对各种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孕产期的心理调节干预可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减少其对母婴及家庭的影响,应大力提倡。

参考文献

1 刘文娜.妇产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8.

2 郭素芳,陈丽君,鲍月琴,等.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危害因素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28):53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