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更近了一步,
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整理、存储、检索、开发利用等等,集中并利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通过统筹管理、协调控制等来实现的管理活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是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指导下,对包括信息在内的所有智能资本进行综合决策并实施全面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信息技术与人为思想结合起来管理。因此,信息资源管理的运用将有效地改变档案管理的模式,使以实际具体管理为主、以硬性管理为主、以区域性管理为主向以人力资本管理、以软件管理、以全方位、网络化管理等转变。信息资源管理理念的引入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定义,如何对档案资源本质进行研究、如何有效地将信息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汇贯穿于档案管理工作中,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1.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档案材料,为医院的医疗工作、教学任务、科研项目和党政管理等工作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利用服务。在信息社会发展要求下,只有充分发挥电脑和网络所带来的优势,建立现代化的信息化档案室,才能为医院提供准确、及时、全面、以及高质量的档案信息资源。同时结合传统档案,改善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方式,以满足临床医疗、临床科研和临床教学的需要。同时,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把档案的作用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为医院领导决策、管理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与参考。由此可见实现档案信息化具有深远意义。
2.档案信息化管理要与医院信息化建设融为一体,既适合现阶段需要又符合长远发展需要,要把思想统一起来,协调行动,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加强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首先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改善工作效率。
现如今社会公众信息知情权越来越强烈。这就需要我们把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以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先决条件。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迫切需要大量的档案信息作为临床医疗、临床科研、临床教学及各项活动的参考依据和凭证。而过去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由于受到地域、时间、以及利用手段等方面的限制而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面对众多的档案利用需求,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显得更加的迫切。因此我们要抓紧时间调整工作思想,抛开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使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为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努力做到多方面、多渠道、多样化。要坚持按档案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提高服务质量,做到及时、迅速、准确。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重在“开发”。要扩大收集范围,多方位提供利用,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现代医院的各项工作都在追求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档案工作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档案工作人员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努力开发。通过医院档案的信息资源建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树立主动服务意识。
医院档案作为一种稳定、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它是医院领导作出决策、处理问题、制定规章制度、计划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因素。因此,医院档案室要认真做好业务基础工作,熟悉业务知识,把医院档案的信息资源建设好,才能及时准确,灵活多样的为领导提供档案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档案员一方面了解需要什么材料,做到积极提供,主动服务。另一方面注意各个部门利用档案的需求规律,力争把准备工作做到前面。
[关键词] 档案; 信息; 资源; 建设; 建议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72- 01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是档案工作的中心任务,在整个档案工作中占有突出的位置。档案信息资源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各方面内容,领域宽、潜力大。因此,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当贯穿于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全过程。
1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采集
档案信息资源采集是档案收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丰富馆藏的重要任务。当前,档案信息资源收集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但档案迟归、漏归现象还很严重,各地、各部门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因档案信息资源采集不到位而造成的损失很大,许多民生领域工作也因为档案信息遗失或错误而影响公众利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使档案信息采集手段更为先进,使许多过去难以顾及和完成的任务成为可能。要抓住有利时机,健全档案信息资源采集网络,积极而为,强力推动,加大档案执法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和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档案信息采集工作体系,为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提供基础保障。
2 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使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具有比档案实体共享更为宽阔的视野,易于摒弃部门利益而达成共享协议。在此条件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具有整合的功能,但这种整合不拘泥于档案实体的整合,而是更加侧重档案信息的整合,侧重发挥信息集合效应。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也就具有了共建的含义,对降低档案信息采集和管理成本,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具有重要作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是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全方位、全天候档案信息资源开放。从打破空间限制的角度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首先要打破行政壁垒,突破部门和级别限制,在上级、平级和下级档案馆之间形成馆际资源共享;其次是打破职责界限,在综合档案馆、专业档案馆、部门档案室,乃至基层档案管理节点之间实现共享。从打破时间限制的角度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全天候”进行,也有即时响应的含义。当然,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永远是相对的,最终也要受到保密要求、权限控制等制约,从而甄别不同档案的实际情况,在非共享、目录共享、部分内容共享和全文共享几种形式中有选择地组织实施。
3 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许多时候被作为同义词使用,此处所讲的开发,不仅包括原有意义上的档案查阅、编研、开放、公布档案等含义,而且更加强调深度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的效益,使之可以与非档案信息资源共同发挥应用潜力和价值,从而产生叠加效益。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更多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形式成为可能。
第一是传统形式的开发,即常规的一般性的档案查阅利用活动。第二是科研形式的开发,即通过综合比较研究档案信息资源,形成科研成果。第三是经济形式的开发,即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的潜力,形成经济效益。第四是市场形式的开发,即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形成档案信息产品乃至产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主体不仅包括档案工作人员,更重要地是要体现开放性,吸纳和吸引更广泛的人员和组织参与其中,根据不同档案的属性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活动,发挥最大效益。
4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是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的重要内容,重点在于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拓宽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渠道。第一是能够查得到。在关键字检索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模糊查询系统和搜索引擎。这就要求在档案数字化环节不仅应有图形格式文件,还应有相关联的文档格式文件,以便查找。第二是能够查得全。不仅要保证单一档案信息查得全,还应有相关辅助信息。需要建立信息甄别机制和智能化查询系统,建立、健全和完善分类指标体系,防止因为海量信息造成信息排序紊乱和信息湮没。第三是能够查得准。既要求数字化的档案与档案原件无论在形式上还是信息内容上都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又能够保证档案信息的准确度,包括模糊查找所获档案信息的准确度。第四是查得容易。就是充分借助多种媒体,在传统媒体基础上,通过档案信息资源网、移动手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均可查阅。第五是查以致用。即通过数字认证等技术手段,能够使多媒体查阅的档案达到法律效力要求。同时,用于非法律用途时,档案信息的格式应有大众化的服务途径,能够方便利用者编辑使用。
关键词:图书资料 信息化 人员素质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水平迅速增长,艺术院团图书资料室也在逐步地进行信息化建设。艺术院团资料室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开拓视野转变观念,不仅是信息时代的需求,更是资料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而进行有效的发展和更新。
一、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图书资料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这种工具用于表达思想、积累经验、保存知识和创造先进文化。"创造"是它崇高的、最终的目的。这种"创造"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地将图书资料信息记录于一定形态的材料之上,并将其知识内容转化为一定的形式和符号(文字、图画、电子文件等)。这种"转化"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一步一步走向简洁化、规范化和现代化。造纸技术使图书的装帧形式逐渐由简策式发展到卷轴式;印刷技术取代了以抄写为手段的复制方式,使装帧形式又由卷轴式发展为册页式;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图书信息资料发生了质的飞跃,使图书大量产生并变为信息资源的理想成为现实。
图书资料信息化就是按照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运用电脑、网络等载体和手段,组织、开发和管理图书馆各项信息资源,把各种图书资料信息变成活跃的、有条理的、系统的现代信息。具体说来就是信息储存数字化、传输手段网络化、管理控制智能化和人员素质信息化。
二、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图书资料信息化可以盘活资料室的存量,充分发挥其整体资源的作用。通常资料室藏书以图书、期刊、报纸、乐谱等纸质文献为主。音乐文献又分为印刷型和非印刷型两种,印刷型文献主要包括图书、报纸、期刊、工具书、乐谱等,非印刷型文献包括缩微型、试听型(含唱片、磁带及LD、CD、VCD、DVD等音像资料)、机读文献等。这些纸质文献通常是被摆放在书架上,但有些因出书年代久远、书架容量限制而被打入"冷宫";或因管理人员的调换而长期被"冷落"……一句话,它们的存在被忽视,价值被埋没,它们成了一堆可有可无的"死书",这既是这些书籍的悲哀,也是图书管理人员的罪过。图书资料信息化就是按照现代信息管理的具体要求,运用电脑、网络等载体和手段,把多年汇集起来的、处于长期"休克"状态的各种各样的图书资料激活,把沉淀的、片断的、零碎的图书资料信息变成活跃的、有条理的、系统的现代信息。又通过电脑网络建立发散型的信息传输通道,可以把这些经过整理的图书资料信息非常流畅地输送给读者,只要他们一打开电脑,这些信息就能快速、全面、具体地呈现在他们的眼前。
资料室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网络中心数据库,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及时为读者提供所需的文献信息,并使这一系统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纵横交错、相互贯通、有相当规模的信息联合体,如此,一切孤立的、呆滞的、"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图书资料便在一瞬间变成了"文献资源共享"中闪耀个性光辉的、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从而可以使整体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其最大的价值。
开展资料室信息化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内、外部信息采集、加工、报道体系,是推动资料室信息化进程的必要步骤。资料室汇聚了丰富的文献资源,传统"沉寂"的纸质图书资料不能满足进入现代化阶段的需求。图书资料信息化不仅可以通过电脑网络信息系统对现有的纸质资源进行专业分类,还可以对图书资料整理归类,如此,不但要为演出、教学提供文献保障,还要负担起收集与保存具有本团特色、地方特色等音乐文献的任务。
音乐图书资料的用作为音乐专业的图书资料室与一般的图书馆或图书资料工作有着较大的区别,其最大的特点是一个“专”字。音乐图书资料以其特有的形式和价值,在音乐教育、创作和研究中有着特定的地位和作用。艺术院团图书资料室的馆藏图书资料里有一大部分是乐谱资料,由于乐谱类资料文献不同于一般类型图书资料,且价格昂贵,国内大部分院团都不允许这类资料外界,所以想要查阅到是十分困难的。如果利用网络,及时主动地向读者传输相关图书资料的电子版,而不是传统的来资料室查阅,就极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如何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
现代化的信息体系结合在图书管理中,是科技时代的趋势和目标。在资料室的信息化方面,技术的支持是最为重要的。只有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资料室的信息化才能更加完善。要建立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数字化的资料室,要经过一个数据化的过程,这个数据化的过程的实现,需要资料室具有良好的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只有在这两方面得到有效的加强,才能实现现代意义上的资料室信息化,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了传统资料室的改造,促进管理创新,提高读者服务、迅速实现与其他艺术院团资料室、艺术高校图书馆等接轨,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资料室内部资源的利用。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可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中文字处理,结合图书分类目录和对文献进行二次加工等,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
其次,资料室外部资源的利用。通过加强资料室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利用国内外各国书馆信息资源服务部提供的大量、优质信息资源,及时反馈到读者的手中。
三、加强图书馆员业务水平,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
艺术院团的图书资料室作为院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普通的资料室比较,有相同的一面,如同样是一个承担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更是图书馆服务范围的拓展、层次的深化以及功能的加强与延伸。同时它也是自身鲜明的特色;它比一般资料室的服务更加有针对性、更加专业化;它的资料建设和管理也比一般资料室更加具体与细微;文献资料,除图书、期刊等文字类书籍外,还有大量的音像制品类资料;文献信息资源的使用率更高,它的读者群体也较普通图书馆的读者群体有着更加独特的个性特征。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讲,艺术院团的图书资料管理员的职责相当于“学科馆员”。
二十一世纪对艺术院团图书资料管理员来说是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由于高科技的引入和电脑检索技术的不断完善,把馆员从昔日单调繁复的手工工作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大大激发了馆员们的危机意识,担心终有一天馆员的工作会完全为电脑所替代。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三山五园;文化资源;信息组织和利用
一、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的价值
三山五园文化资源涵盖内容广泛,不仅包括三山五园的皇家园林建筑和人文地理风貌,而且包括三山五园的相关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从狭义范围来讲,三山五园的文化资源主要以图书、档案、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进行保存和传播。三山五园文化资源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三山五园是京西地区的主导文化要素和标志性文化符号,其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具有良好的文化发展潜力。三山五园文化资源价值,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价值
三山五园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建筑上的体现。三山五园文化资源所体现的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宝库,具有高度的文化艺术价值。例如,三山五园中的圆明园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代表,是世界最早认识中国的窗口和名片,随着传教士和建筑师们的介绍逐步走向了世界。如何将三山五园的园林艺术和经典设计进行更好地传播,为更多人所知晓,这需要对三山五园的文化资源进行更好地整合,更大地发挥其文化价值的作用。
(二)社会价值
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三山五园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保护好三山五园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厚价值,发挥其巨大的精神财富,可以提升社会公众的文化素养。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中国古典皇家园林,在世界造园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山五园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密集的地区,更成为北京历史最丰富的地段之一。为了让更多的人群了解三山五园的历史文化,不断传承我国优秀的园林文化,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让三山五园的社会价值得到更好地体现。
(三)共享价值
三山五园文化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不仅具有较强的地域差异性,而且具有较强的资源共享性。从文化资源本身的特点来看,三山五园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共享价值。如果文化资源的占有主体不对其进行很好的开发、整合和利用,这对文化资源本身就是一种浪费。北京地区的三山五园文化资源,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与传统,承载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认识追求和价值取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发掘三山五园文化资源中有价值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和共享,让更多的公众了解三山五园,让更多的群众体会到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精美之处。
二、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的移动信息组织形式
三山五园是北京地区文化资源的主要载体,也是最具清代建筑特色的精品部分,是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文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资源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力量。为更好地促进文化资源的传播,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的信息组织方式也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移动客户端软件的信息组织方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化、社交化和大数据信息形式的不断发展,利用各种移动客户端设备访问信息资源中心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移动客户端软件的开发也随之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开发方式。通过移动互联网客户端软件形式,宣传三山五园特色文化资源,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北京传统风貌与文脉,整合利用旅游资源,推动区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利用移动客户端软件对三山五园资源进行信息组织,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要开发基于安卓系统(Android)和苹果系统(IOS)的移动APP(移动应用程序),将三山五园的特色文化资源分门别类地通过移动客户端进行展示,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对移动设备用户进行传播。另一种是开发基于移动Web的轻量级客户端,将三山五园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行传播和推广。这两种方式均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广泛的用户群体,通过开发不同的移动客户端模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促进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移动社会化媒体的信息组织方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社会化媒体也随之不断发展。手机微博、微信、社交网站、即时通信、移动电子商务、签到位置服务等移动社交媒体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并聚集了大量人气,成为网民交流信息和共享知识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三山五园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通过移动社会化媒体进行广泛地推广和传播。美国学者安东尼q梅菲尔德认为:“社会化媒体是一种新型的、给用户提供极大参与度和空间的在线媒体,该类媒体具有公开性、参与性、对话性、交流性、社区性等特点”。与传统媒体相比,移动社会化媒体的用户参与程度高,鼓励用户评论与反馈,内容在媒体与用户间双向流动,用户因话题特性等容易形成社区,且具有强大的连通性,并融合了多种媒体技术。
作为近三百年来世界最大的皇家宫苑园林,三山五园不仅集合了中国各地园林之大成,而且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资源开发价值。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特色资源,更好地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以微信为例,它不仅具备及时性特点,还支持图片、文字、语音、视频、表情等内容的发送,并提供多平台支持。微信作为移动社会化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优势,不仅信息传播迅速、精准,而且可以有效定位目标人群。三山五园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微信、移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进行分享,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和参与到三山五园文化资源建设中。
(三)三山五园移动数据库的组织方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北京联合大学三山五园文献馆将逐步建设三山五园文献目录数据库、专题数据库、数字文献库等,通过数据库的形式进行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展现。在此基础上,三山五园文献馆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构建一系列三山五园移动资源数据库,将三山五园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影像等资源通过移动数据库平台进行分类组织。例如,分别按照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的顺序进行移动数据库构建。
通过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访问三山五园移动数据库。如今,尽管三山五园早已不再是皇家的行宫园囿,虽然不知多少雕梁画栋被战火焚去,又有多少绮丽美景被岁月湮灭。但是当我们通过移动互联网浏览和欣赏三山五园的经典艺术时,依然能够从中感受到悠远而浓郁的历史芬芳。构建三山五园移动资源数据库,不仅可以对三山五园的相关文献、照片、影像等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而且还有助于对清代建筑史的了解和梳理。三山五园不仅是皇家园林建筑群,其本身也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三山五园移动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促进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的整合,而且有助于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三、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的移动信息利用渠道
历史变迁,岁月沧桑,三山五园的建成历经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代表了我国古典园林建设和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的移动信息利用渠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通过移动客户端软件传播三山五园文化资源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安卓市场和苹果APP Store上的移动客户端软件逐渐增多。根据调研,截止到2016年1月,安卓市场上仅有一款“三山五园自助游”的App应用软件,但该软件更侧重于地图导航功能,没有涵盖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的内容。笔者分别以“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玉泉山”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市场上已有的移动客户端软件均以地图导航功能为主,缺少能够整合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的综合性软件。
最近两年,故宫博物院开始研发基于移动用户的馆藏展览应用程序,其中“数字故宫”就是一项重要应用,其成果是一系列故宫馆藏App应用。这项应用是利用移动客户端软件,使故宫博物院的数字馆藏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予以展现,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了一种集鉴赏与娱乐、求知与审美相结合的多元文化体验。三山五园研究院可以借鉴故宫博物院的经验,开发一系列数字化三山五园App应用,将三山五园丰富的文化资源介绍和推广给更多的用户。
通过移动客户端软件传播三山五园文化资源,可以让三山五园文化真正活起来,为公众提供更多翔实的研究、学习资料和生动的文化体验。移动数字化三山五园文化资源可以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关注和欣赏的文化品牌,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三山五园文化带来的精彩体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户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和闲暇时间学习和了解三山五园的历史和文化。移动客户端的三山五园应用软件,可以向广大用户展示不同的三山五园文化,丰富用户的生活体验,使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到三山五园的艺术之美和文化底蕴。
(二)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等宣传三山五园文化资源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2012年对企业、媒体、政府机构等组织推出的一项信息服务,是微信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微信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型社交媒体,通过微信可以快速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进行信息的精准推送、品牌传播、产品营销、教育信息服务等个性化服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和朋友圈的影响力,以语音、视频、图片、动画、音乐等三山五园信息为传播内容,可以迅速推广和宣传三山五园文化资源,大大促进北京地区皇家园林文化的传播,进而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三山五园文化传播,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利用方式。2016年1月,笔者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了检索,分别以“三山五园”、“圆明园”、“颐和园”、“玉泉山”、“香山”等10个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检索,以了解目前已有的微信公众号情况。
目前关于三山五园资源推广的微信公众号较少,并且已有的微信公众平台也缺乏相关内容的资源整合。整体来看,关于圆明园的微信公众号相对较多,这与我国对圆明园研究的重视程度有关。但是,对北京地区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的整体研究相对较少,开展的微信公众服务也十分有限。目前已有的两个“三山五园”微信公众平台,一个是侧重语音导览和景点介绍,一个是相关的资讯平台,但内容较少、更新速度较慢。因此,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移动传播途径,充分利用微信平台进行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的宣传推广,不断促进三山五园文化的发展。
(三)通过移动数据库平台利用三山五园文化资源
三山五园文化需要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和充分利用,构建三山五园移动数据库平台是一个良好的途径。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文化的开放性,这个开放体系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可以随时吸纳各种有用的文化因子,以充实和丰富相关的数据库系统。三山五园移动数据库,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将中华民族经典的皇家园林文化进行信息整合和资源共享,促进文化的进步与创新,丰富北京地区文化的特色,升华民族文化的价值品格。通过移动数据库平台建设,可以充分展示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特色,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资源,进而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特殊贡献。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的利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构建移动数据库平台是一种较为长远的方法。移动数据库平台涵盖内容广泛,不仅包括海量论文、电子书、照片数据库、音频和视频数据库等内容,还可以包括报纸、词典、百科、统计信息等数据库资源。三山五园文化历史,不仅是清代帝王园林的兴盛与衰毁史,而且也是中华民族近三个世纪的兴衰荣辱史。为了更好地利用三山五园的历史文化资源,未来应不断发展移动数据库平台,以文化理念创新为先导,使三山五园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而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发挥独特的魅力,更好地促进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四、结语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以智能化、数字化、移动化、网络化为特点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新生动力。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时代,探索三山五园文化资源有效的组织与利用方式,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三山五园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绵长,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在移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如何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对三山五园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传播,如何开发三山五园移动应用软件和移动信息数据库,更好地利用三山五园文化资源,是值得不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罗军舟,吴文甲,杨明.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J].计算机学报,2011(11):2029-2030.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开发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有3574个,保存着整个国家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总馆蕴藏量176亿多卷件,其中综合档案馆有2980个。综合档案馆是按行政区域设置的收集和永久保管多种门类的档案和有关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机构。它更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为本地区广大群众服务的信息中心和文化阵地。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开发这一个重要课题的探讨,对于综合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三要素
1、 主体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离不开开发主体,没有开发主体的加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犹如海市蜃楼,只是永远的停留在人们美好的想象之中,永远难以真正把握其真正内核,也永远难以形成开发之果!
(1)主体的开发意识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主体的开发意识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实际开发程度密切相关,开发意识的自觉与否或者说开发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程度和结果。主体的开发意识越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则越能得到积极开展;反之,开发工作则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也不利于整个档案利用工作的开展。所以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离不开档案信息资源主体开发意识的提高。
(2)主体的开发能力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主体的开发能力是以档案机构的人才结构和档案工作人员的自身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为基础的,人才结构的优劣与否,档案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主体的开发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知道虽然主体的开发意识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仅仅具有意识是不够的,意识只是起着指导和推动作用,档案信息资源的真正开发还必须要在档案机构的组织领导下,适度分工,有各个具体的人(档案人)去完成,所以我们说档案机构的组织能力和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水平)对开发工作同样至关重要,它是档案开发主体开发能力的基础,直接关系着开发工作的成效。
2、 客体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客体就是指主体在一定条件下(环境)被主体加工或作用的对象。实际上,我们所说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客体也可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笔者认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客体即是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开发对象,具体说来就是指存在于档案实体机构内外的档案信息与档案信息载体共同组成的档案信息资源,其中主要部分是档案机构内的档案信息资源。这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基础,没有客观存在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在档案信息资源存在的客观条件下进行论述的,所以笔者将不再讨论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无问题,而是直接在假定档案信息资源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论述它(客体)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影响。
3、环境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仅仅是要求主体具有开发意识和开发水平,客体具有可用性、有用性,同时,它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任何事务和活动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也不例外,它也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开发主体通过一定的手段去作用于开发客体,从而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开发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实现档案信息的存在价值,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同时促进档案工作本身的开展和局面的好转,拉近档案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使档案不再充满神秘色彩,相反,应该使人们通过我们的开发产品认识到档案
及档案工作与社会息息相关,档案信息对社会至关重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很有必要。
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的高度,全方位搞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1、必须重新审视档案信息资源的功能。
一是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各项工作迫切要求决策科学化,这就需要决策者准确地把握当地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沿革,进而理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脉络,由此可见,档案信息与科学决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是处于基础的地位。
二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市场功能。档案作一种信息资源,从立卷归档,编研开发,提供服务,实质是一种对信息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不仅要考虑它的使用价值,更要注重它的产品价值,提高档案信息的含“金”量,及时推向信息市场,使档案信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找准位置发挥作用,显现价值。
2.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档案资源是无价的,如果缺乏有针对性地开发,不能及时为社会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就不能显示它的价值。因此,必须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
一是立卷归档必须保持馆藏档案的特色。最为主要的是立卷归档工作要正确处理立卷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建立健全反映地方特色经济、特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档案,进而开发有特色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发展地方经济和各项工作服务。
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编研是一项有较高层次的信息开发工作,要结合当地实际和经济社会建设的热点问题,开发有针对性的档案信息,编印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三是深层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档案馆的馆藏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档案信息未被系统地、深层次地开发利用。以档案的经济信息为例,在这些档案史料里,记载着本地区经济建设的具体政策、成就、经验以及经济管理活动的措施、方法等。深层次地开发,就是深入研究这些经济活动方面的档案史料,根据研究成果写成报告或论文,提供给有关方面作参考。
3.必须适应市场经济规则的需要,实行有偿服务。
市场经济为档案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档案信息利用必须和市场经济接轨,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去为其服务。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目前实行有偿服务的种类和项目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档案保管的有偿服务。要求对各行各业,社会各界的立卷归档保管实行一定数额的收费。
二是原始凭证鉴定的有偿服务。要根据利用者要求,提供有偿的法律鉴定结论。
关键词:数字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技术防范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议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著作权问题
收录日期:2013年6月17日
数字图书馆就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为手段,以Internet为平台,向读者提供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它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贮自由化、资源共享化和结构连接化。近年来,数字图书馆飞速发展,大有取代传统图书馆之势,但是数字图书馆在强化、拓展、提升传统图书馆信息传播功能的同时,与权利人之间的版权摩擦时有发生,有关数字图书馆的侵权案件也频频见诸于媒体。
一、一些专家、学者状告数字图书馆,认为数字图书馆侵犯了自己的知识产权
(一)陈兴良诉“超星”数字图书馆侵权案。刑法学家陈兴良以自己的作品被“超星”数字图书馆擅自使用为由,状告“超星”。法院判决被告停止使用原告作品并赔偿经济损失。
(二)2004年3月,郑成思等七位学者诉“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侵权。郑成思等七人认为,“书生之家”在既未与其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也未取得许可的前提下,擅自使用了七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法院判决“书生之家”败诉,须登报致歉并赔偿损失。
(三)2008年3月以来,先后有近500名硕士、博士更是将万方数据公司告上了北京海淀和朝阳法庭,称万方数据公司侵犯了他们的硕、博士学位论文的著作权。该案被称为是国内知识分子集体维权首案,引起了业界广泛重视。两法院做出判决,驳回了授权完整的近200名作者全部诉讼请求;同时对剩余的目前授权尚未完整的论文,判万方数据公司支付论文作者一定的赔偿费用,硕士论文2,300元或2,500元,博士论文2,800元或3,200元,总金额预计将超出100万元。
据了解,正是由于著作权问题解决不了,国家图书馆的数字化工程至今搁浅。500名硕士、博士状告万方数据公司侵犯论文著作权案,更是让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网络时代的版权保护问题。据了解,如此大规模的以保护知识产权名目出现的法律诉讼,在中国数字版权行业内尚是第一起。
而这一案件更大的意义还在于――一个案例的判决之下,整个中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发展都将被推上风口浪尖。在数字图书馆出现之前,权利人和图书馆之间因为著作权问题引发的纠纷并不常见。这是因为一方面图书馆的公益性质被大家所认可,图书馆承担着传承文化的重要责任;另一方面受条件的限制,即使发生了侵权事件,对于权利人的影响范围也是很有限的。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之前的宁静。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拥有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海量信息,同时具有广阔的传播平台,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和优势,数字图书馆的作品可以被读者轻松下载、篡改、甚至盗用。一旦权利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所受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既保护创造者的劳动成果,又在图书馆、权利人、读者之间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何为知识产权与著作权?著作权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知识产权作为一个法律术语,是一个内涵不断深化、外延日益拓展的概念,一般包括以下权利:著作权及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权和商业秘密权。数字图书馆的侵权案基本侵犯的是作品的著作权。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及其著作权人依法对这些作品所享有的权利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56条规定:本法所称的著作权即版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人身权和财产权。著作人身权也称为精神权利,它是与作者人身密不可分的,主要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著作财产权是著作权中的经济权利,它的含义是:著作权人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享有使用权和以此获得报酬的权利,著作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播放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以及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数字化作品的数字版权也是作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是版权(著作权)保护的重要内容。
三、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一)作品数字化是演绎行为还是复制行为。要弄清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归属,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传统作品数字化是演绎行为还是复制行为。第一种意见认为,将图书馆收藏的纸质作品数字化过程是一种类似翻译的演绎行为,它和把一部作品由外文翻译成中文没有什么区别;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作品数字化过程只是一种复制行为,一部作品经过数字化处理之后,并没有产生新的作品,作品只不过被赋予了更新颖的表现方式而已。笔者倾向于后一种意见,根据著作权原理,一部作品如果要受到“著作权”保护的话,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独创性”和“可复制性”。传统作品在被数字化的同时,数字技术这种转换虽然包含有转换者的智力劳动,但是并不具备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创造性,即不具有“独创性”,实际上改变的只是出版物的表现形式与载体形式而已。因此,笔者认为将传统作品数字化的过程看成是复制行为比较合理,这种观点也成为了目前的国际共识。
(二)原著作者依然对原作品享有著作权。国家版权局的《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其中第二条就规定:“将已有作品制成数字化制品,不论已有作品以何种形式表现和固定,都属于复制行为”。因此,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对数字化行为的法律界定也更倾向于看作是复制行为,即数字化权属于使用权中的复制权,数字化以后的作品仍然应受到著作权保护,也就是说原著作者依然对这些数字化了的作品享有著作权。
(三)数字化作品与图书馆的“合理使用”。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八款的规定:图书馆仅为陈列或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不会构成侵权;将馆藏作品数字化,不用于商业用途,限制在图书馆内部或校园师生学习参考使用,使用方式仅限于网上浏览,在技术上保证不会被无限制地传播,这种情况也应被视为合理使用;但是,当图书馆把收藏的作品数字化并且提供网上传输、借阅服务之后,问题就出现了。
四、数字图书馆的几种常见侵权现象
(一)原作可以被轻松下载、被篡改,侵犯了原著作者的人身权。
(二)如果数字图书馆将数字化的作品提供网上借阅服务,是不能够将“合理使用”作为法律依据的,即使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网上传输,也会影响到传统纸质作品的发行量,最终影响到作者创作的积极性和合法利益。理论上来说,在作品数字化之前应该取得版权人的同意,可是在实际生活之中,真的如此,图书馆将要花费巨大的精力、时间和经费来开展这项工作,因此该方案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
(三)按照商业化运作的数字图书馆,如“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等等,将数字化作品上网,如果没有得到作者授权许可,显然侵犯了作者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即使给付了作者报酬,也构成侵权,侵犯了作者所认可的作品的传播方式。
五、数字图书馆避免侵权的途径
(一)数字图书馆要充分重视《著作权法》中规定的“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制度,这二者都是对著作权人权利的限制,图书馆要利用好它们,解决海量授权问题,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行动。
1、众所周知,著作权法的一个原则就是在版权人的绝对权利和社会公众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权之间取得平衡,因此在强调著作权保护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其权利的限制。这些限制主要体现在“合理使用”与“许可使用”方面。国家版权局的《关于信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暂行规定》,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经把“法定许可”制延伸到网络空间,为版权保护纠纷的解决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法律依据。
所谓“合理使用”,就是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使用已经发表的版权作品不必征得版权人同意,也不必向版权人支付报酬,只需指明作者姓名及作品来源的制度。我国的《著作权法》规定了12种“合理使用”的范畴。《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八款规定:图书馆仅为陈列或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
2、“许可使用”,分为“法定许可使用”、“强制许可使用”、“授权许可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和强制许可使用是指依法律规定或在其他特定条件下,可以不经版权人许可,使用已经发表的版权人作品但必须支付报酬的制度;授权许可是使用得比较多的一种许可使用方式,版权人许可他人在一定的期限内,以一定的方式使用其著作权中一项或者多项财产权利的贸易制度。授权许可手续繁复,工作量浩大,多数学者赞同图书馆采用“法定许可”或者“法定许可”与“授权许可”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得数字资源的利用权。许多专家认为,为促进信息的流通和传播,目前应该适当扩大“法定许可”的范围,给予数字图书馆接受“法定许可”获取信息的权利。在法定许可的情况下,版权人只享有报酬权,不享有禁止权。当然,版权人有权在自己的作品上设置“版权保护”的条款,可以通过事先声明取消“法定许可”。一些未作“版权保护”声明的图书,被大家认为是一种“默示许可”,即“你”既然对图书和有关作品持无所谓的态度,图书馆就可以无偿地拿来放到自己的数据库中。虽然该法律地位并未得到著作权法的认可,但目前却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
3、与“法定许可”相配套的是应加快建立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著作权人可以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著作权。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如果要将某一作品收入数字图书馆,只需与被授权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接洽并签订著作权使用许可合同即可,而不必找到著作权本人,同时将作品的使用费交付给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提存即可。这一组织可以起到至少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监督作品的使用避免著作权人的权利被侵犯;二是作为著作权交易的中介,和使用者谈判使用条件、收取费用并向权利人分配。例如,超星数字图书馆就通过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合作,尝试网络版税制。他们发行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监制的超星读书卡,持卡者可以在超星图书馆内阅读、下载并打印图书。读书卡的发行主要是用于向版权人支付网络版权使用费。可见,利用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能大大简化作品上网传播的授权手续,“海量许可”不再是困扰,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只是暂时受到影响。目前,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即版权机构已达24家。
(二)高度重视信息网络传播权。所谓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网络信息无所不包,可分为公有领域的信息和受著作权保护的信息,对于前者,社会公众可以自由使用,对于后者,要经过作者许可才能使用,否则,就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著作权人可以将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版权机构)。修订后的《著作权法》授权国务院就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办法作出具体规定,届时,包括网络法定许可在内的相关问题将会明确。
(三)提升技术防范措施。数字图书馆将电子信息资源划入自己的数据库,并计划提供网上借阅服务和公开传播时,首先要防止盗版活动,除了应用法律武器外,借助高科技手段保护数字版权也是一种有效途径。事实表明,在防不胜防的网络侵权问题面前,光靠法律手段仍显得非常软弱无力,人们逐渐认识到,事前技术措施的预防与事后法律手段的惩处,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够根本、完善地解决问题。网络发展到今天,版权保护技术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是DRM。有效的DRM解决方案允许网络数字提供商控制浏览、阅读其数字内容的访问权限。比如超星数字图书馆,读者下载图像格式的图书,不仅只能用超星阅读器阅读,而且最多只能由10台电脑阅读。这样就从技术上保证了下载的电子图书不能被多次复制。
综上所述,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负面影响,但是积极作用仍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新情况、新技术的出现对传统的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制度提出了挑战,要解决数字时代的著作权问题,必须对传统的《著作权法》进行改革,数字图书馆也要适应新情况的出现,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新的数字化环境,加快自身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缪其浩.图书馆――文化的守望者.上海科学技术文化出版社.
[2]杜文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3]刘春田.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 教育技术 卫生信息 医学物理 数字医院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Angle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for medical and health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the function, informatization training bas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task design requirements, training ba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or health national 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 management center and Shanghai thinks the BoXueYuan health technology and nursing college joined to create "a national 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training bas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training ba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raining base; on this basis, the proposal of building a "digital hospital simulation (training base), "the program, and "Analog Digital Hospital (training base), "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specific Described.
[Key words]Information Educ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Health Information; Medical Physics; Digital Hospital
引言
在医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发展一直是重要推动力,为医学数字化奠定基础,医学数字化过程是指从以往对复杂生命系统的定性判断发展到精确量化,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寻找生命系统中本质的差异变化及其变化规律。
目前我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重点是以“医疗数字化”为主,即着重发展医院内与医疗活动相关的各类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综合应用。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基地,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除接受该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如何加速实验室建设与加强规范管理并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1、 实现实训基地的信息化管理
数字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应用为基础,主要包括的关键技术有:信息获取技术,超数据技术,信息储存与管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科学计算技术。在实训基地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模拟的数字医院,就是要将整个基地建成一个网络系统,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和实验资源数据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与实验有关的信息、传递信息、学生协作实验、提交电子实验报告等。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批改电子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成绩记录与分析、学生实验监控等。
2、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建设总体构思
2.1模拟数字化医院的研究背景
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信息的处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模拟实验获得的数据处理是信息处理的一部分,应该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数字化处理。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建立实验数据处理系统,使学生的实验数据的处理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由于医院信息系统,特别是大、中医院的系统稳定安全的要求特别高,学生在医院实习,很难进行模拟实训。
2.2模拟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
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侧重于事物处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目前,在各医院已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中主要包括的功能子系统有:门急诊挂号系统、门急诊计价收费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病房医嘱处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上涵盖了医院大部分的事务性的管理,而思博护理学院己经引进了HIS系统,但是,还需在功能上不断地完美和扩充,并逐步过渡到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诊疗信息系统,如可加入医学影像系统(PACS)、电子病历功能、计算机辅助诊断功能、科研管理子系统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等。目前我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见图二。护理学院可以模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微型的小系统,各个终端有一两个端口,包括门诊、住院等,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模拟平台。
医生工作站:能按医疗业务流程和规范实现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的开立和管理,实施了解患者费用情况,实时调阅医学影像结果与图像,包括检验、检查报告等;护士工作站:完成病房管理、核对执行医师电子医嘱等,自动打印药单,并能录入查询业务甚至包括科室护理工作量排班等;门诊医生工作站:医师医嘱产生的相关项目的收入系统自动归集到医师的所在科室,开立遗嘱公开给患者等;住院收费:按不同的结算类型灵活结算,出院打印费用、业务报表实时打印等;门诊挂号收费:一人一卡,专家门诊排班表,刷卡自动归属费用并产生费用记录、各种日结统计等。
还有药库、手术麻醉管理、病案与统计、医务管理、设备物资管理、院长查询、财务管理、影像管理等功能模块,在模拟信息系统中也相应完善。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备投入并不很高,关键是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验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思博卫生技术与护理学院有护理专业、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医疗电子信息技术方向)和软件技术专业(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维护方向),可以组织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经费,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设计和开发能力。实现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对卫生技术管理系而言,意义非常重大,学生可以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信息化教育,提高信息技术的素质和素养。
2.3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的建设
2.3.1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构建医院信息化局域网平台--一提高实训基地技术档次
提高实训基地技术档次,是指突破常规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引进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仪器设备以扩充实验室装备规模,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手段和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训基地的教学技术、实验技术、管理技术档次;探索性建立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发展并开创与社会进行科研协作的能力和技术条件,使实训基地具备现代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教科研双重职能。建立高档次的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大学生,也可以促进专职教师的科研开发,做到教研并重、以研促教,带动学院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2)引进医院信息化主要应用系统
建立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医院信息化环境,模拟各种己有的信息化应用环境,了解和熟悉各种应用系统,数据从源头采集,按统一格式,实现数据采集标准化实现:信息载体数字化的存储格式以实现信息存储数字化;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通过用户权限和应用程序以保证信息传输网络化等等的一系列模拟实践,模拟系统常见故障发生情况、引导学生查出故障、分析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故障方案、实施故障修复、评估排除故障的能力。让学生进行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集群服务器配置、存储设备配置、交换机配置、防火墙配置、域控管理配置、网络系统杀毒配置、桌面系统管理应用、网络系统管理使用、ULAN配置、VPN配置、虚拟服务及虚拟存储配置等实训。
2.3.2实现资源系统的共享
资源共享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高性能的中心计算机或服务器、大容量的存储装置、遍布各用户终端设备以及数据通信线路等组成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采用具有面向多用户和多种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以及各种医院信息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资源共享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 )模式和组件程序设计。C/S结构是构成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良好方式,这种结构和运行方式将应用分工,客户机执行前台功能,服务器执行后台功能,有效地发挥了客户机的处理功能和作用,减少了服务器的压力,形成多CPU分工处理的环境,提高了速度和效率。数据库采用ORACLE,操作平台则采取跨平台方式,能够在多种平台上(如Windows, Unix/ Linux)运行,支持微机系统、小型机系统等多个硬件平台,采集点硬件可以分为检查类仪器、检验类仪器、监护类仪器、门诊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收费工作站、统计数据录入工作站等组成,采用光缆、10/100Mb网络线路、PSTN. DDN等多种通讯手段,以形成高速交换带宽,达到快捷的网络速度,建立以局域网为骨干的资源共享系统网络结构,采集点硬件将医疗过程中的信息数字化,为这些信息的数字化存储、传输和共享提供数字迹出。客户端分布在模拟医院的各个机构部门。通讯协议采用TCP/IP网络通讯协议,能与各种开放网络良好衔接。
2.3.3开放培训基地的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也就是培训基地的开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条件,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可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现有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开放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学生参与科研型、学生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课题型、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型和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型等,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推动实训基地内容的进一步开放,学校可以专门设立了培训基地开放专项基金,以项目化形式开展培训基地开放活动,鼓励和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积极开展开放实验工作。
3、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医院的未来向着数字医疗神经网络的方向发展,正如人体的神经网络系统一样,未来的数字化医院也包括3个部分:“神经末梢”、“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整个数字医疗神经网络的核心是“可视化医疗”的医疗信息系统,它是电子病历系统的终极形态,其内涵是数字化、多视角与可视化。目标是构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化医院。
【作者简介】
关键词:医院 人事档案管理 数字化
当前医院正在高速发展,随着而来的大量的人员流动与调动问题需要解决。传统的人工操作已经无法满足大多数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要求,通过建设数字化信息档案资料管理系统,使得人事档案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这也是所有医院未来发展的趋势。
1、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简介
1.1 传统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概况
作为医院行政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人事档案的管理在整合人力资源、促进医院整体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一家医院来说,人事档案是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制订医院人才的培养及引进计划,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仍有很大一部分的医院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对历史性的记录比较注重,注重对静态性纸质资料的描述,但带来的直接问题是工作过程繁琐、工作量大、效率低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对医院行政管理提出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院的发展。
1.2 数字化人事档案管理建设的意义
现代化的发展使医院的管理越来越科学化和规范化,医院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各大医院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人员组成也更加复杂,既包括专业的医务人员,也包括管理、财务、后勤等行政人员,这就给人事档案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应该把建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数字化服务作为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发展目标,从而弥补传统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不足,而且还可以使医院管理更加全面、快捷。对医院的人事调整以及未来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
2、 传统人事管理中出现的不足
2.1 档案管理没有引起重视,管理意识薄弱
很长时间以来,档案管理工作因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收益,给档案管理人员造成了该项工作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其隐性的对于组织的帮助又不容易被察觉,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岗位总是备受冷落,单位对于管理意识是薄弱、落后的。对档案管理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医院人事档案管理者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没有受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造成大部分相关人员管理意识淡薄,知识更新不够,业务素质不高。
2.2 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医院人事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乏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由于医院的工作重心往往放在服务社会、治病救人上,领导对人事管理工作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现行的管理制度老旧、不完善,无法应对一定的人动带来的影响。除了制度不完善,管理员素质低也是造成人事管理工作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医院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忽略直接导致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思想散漫,在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出现时很少主动学习。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整体偏低,不具有严格的经过专业训练的业务素质,思想落后,不能够与时俱进,使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3 档案资料单一,正确率不高
由于大多数医院的人事管理档案管理工作是由医院内部的专门人员来担任的,档案内容相对来说过于单一,仅仅局限于人员的姓名、年龄、学历、工作部门等基本方面。对于员工的其他相关工作经验、重大奖罚等信息缺少记录,在进行人事调动以及岗位调换时,无法得到足够的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很难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做出中肯的评价。很多的人事档案大多由人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最终档案的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证。如年度考核、晋升工资、学习进修等需要不断更新或增加,就会出现许多材料需要一起归档的现象,这样难免会有错误的归档,此时就要重新整理上千卷的档案,在此过程中又难免会对档案造成损坏、丢失,从而导致影响档案资料的安全性。
3 、数字化人事档案管理建设的好处
3.1 档案信息整合,实现了信息共享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会因为要求的不同进行记录,这是纸质档案管理的缺点,这使得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受到限制。数字化人事档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自动对人事档案的各类电子信息进行归类和总结,同时利用数字技术的输入、编程、输出等手段提高对人事档案的分类效率和管理水平。数字化操作可以对医院人员的人事调动进行记录,并可以建立明确的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流程,将医院人事管理与医院其他部门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强医院信息资源的整合。另外数字化管理系统也为医院的行政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共享机制,促进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医院的整体凝聚力,提升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3.2 人事档案管理效率提高
将数字化管理模式引入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改善,与传统的信息管理手段相比,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信息存储量大、计算精度高,通过快速查找、编辑等操作,可以及时提供出准确、时效的人事资料及相关数据。必要时还可以从系统中下载有关信息以便在他处使用,从而避免了人工翻阅纸质档案带来的不便和手工抄录带来的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除此之外,电子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还提供多种字段结合的检索方法,相比于手工检索方法,电子档案精确检索、效率更高,无需再到档案室翻阅原件,大大节省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医院的高效发展。
3.3 档案信息的保存以及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实现,也是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安全的客观要求。传统的纸质化档案由于材质不宜长时间保存,因而一些时间比较久远的人事档案难免会出现破损、损坏、丢失以及字迹不清的问题,不利于医院的长久化发展。信息化管理人事档案材料,使得因重复使用纸质档案堆原始资料产生的不可逆性损坏能够很好地避免了,能够完整准确地保存各类原始数据和资料,使人事档案的使用期更长久。同时数字化系统的建设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专属的账号和密码,并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访问权限设置,保证了医院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和发展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趋势,利用数字网络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传统管理上的诸多问题,还可以提高管理的整体效率以证档案信息的保存期限。因此医院的数字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建设需要得到足够重视,跟紧信息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信息生态学;网络教育;资源库
论文摘要:信息生态学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门新兴学科,为当今信息时代中产生的新问题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该文介绍了信息生态学产生的背景与基本概念,提出了信息生态学对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指导意义。
一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网络教育打破了传统学校围墙的樊篱,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资源库的建设始终是网络教育能够得以实施的基础,也是提高网络教育效率的核心因素,而资源库的建设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如财政、技术、人文因素等,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问题,如资源缺乏,质量不高;重复率高,利用率低;分布不均衡等等[1],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就会影响网络教育的质量。信息生态学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人-信息-环境之间的关系,它的理论对于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信息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信息生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生态学进行了界定:“信息生态”本身是一个比喻式的概念,它产生于社会学,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Bonnie Nardi 和 Vicki O’Day在著作《Information ecologies:using technology with heart 》中首先提出:信息生态是由特定的环境中的人,实践,价值与技术共同组成的和谐系统,信息生态系统最核心的要素是人,强调的是在技术下支持的人的活动,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技术为本[2]。20世纪90年代,张新时院士在国内较早提出了信息生态学的概念,不过,其研究主要局限于生态学领域,以自然生态系统而非信息为研究对象, 强调运用信息技术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建模并加以分析;1995年,陈曙在《信息生态的失衡与平衡》一文中,对信息生态系统的失衡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是国内首篇研究信息生态学问题的文章[3];此外,还有许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生态学进行了界定,使信息生态学在国内得到很大的发展。笔者认为信息生态学就是研究人-信息-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该学科的研究内容是三者组成的信息生态系统,目的是在该系统核心价值的指导下,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认识信息生态系统的产生,发展,演化;用生态学的方法解决信息生态系统中产生的问题;用生态学的思想来优化信息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使其产生更大的效率。
作为信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信息生态系统,它有如下五个特点:系统性,指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强大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性;多样性,是说信息生态系统中有不同类型的要素;协同演化性,指信息生态系统不断变化和发展;关键性“物种”,指某些因素会对信息生态系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地域性,指信息生态系统总是处于一定的空间中,并且有一定的针对性[4]。比如学校就是一个信息生态系统:它由教务处,财务处,招生就业处,图书馆等机构组成,它的核心价值是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价值的引导下,校长、教师、教学行政人员、教学辅助人员组成一个有机系统共同为学生服务,并且学校还会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等等,以及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实现校园网和图书馆以及学校网络办公环境的构建,而全体老师都在学校这一综合的大环境中进行着分工不同,但目的相同的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信息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有区别的: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自发的,是无组织的;而信息生态系统是人为的,是人主动构建的,它包括经济、人文、技术三大支柱。经济是基础,技术是保证,人文是引导。没有经济基础,就不会有系统产生的物质条件;没有技术的保证,系统不会顺利的构建;而没有政策法律的引导,系统就会杂乱无章。正是有这三种因素的支撑,信息生态系统才得以产生、发展、以及演化。
三 信息生态学对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指导意义
网络教育资源库是一个包含人、信息、环境三要素的信息生态系统。其中人的因素主要指一线教师、技术人员、资源使用者等;信息因素主要指各种类型的多媒体资源及其使用说明、有关通知等;环境因素是指国家以及学校的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等等。所以,作为一门以研究信息生态系统为对象的学科,信息生态学必然对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注重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整体性,树立科学的系统观
信息生态学以信息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5],而信息生态系统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内各个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建设资源库要对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要确定资源库采用什么样的组织结构;要选择针对不同的内容开发什么样的资源类型;要选择采用什么开发工具和开发技术;要注重与开发人员与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等等。在资源库的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各个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注意资源库的整体性,以系统化的观点统筹兼顾,实现核心价值的最大化。例如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可以开发出文本资源,也可以开发出视频资源,但是开发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分析哪种类型的资源对学生的学生具有启发性、促进性,能够对学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 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信息生态学强调在信息生态系统中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技术为中心,要让技术来服务于人。长期以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推进,一些学校、组织好大喜功,重技术轻应用。往往是先开发出教学资源,然后让学生去使用、去适应。这种方法没有做到对具体学习者的分析,更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这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要开发出好的学习资源,不仅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而且还要对学生具有启发性,不仅要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还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3 注重资源类型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信息生态系统中包含各种类型的人群,他们有着不同的需求。而资源库面向的更是广大的学生群体。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结构变量和知识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开发的资源也要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目前最主要的网络教育资源类型有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那么,在资源库中,这些资源都要存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转贴于
4 建立便利的反馈机制,促进资源库的协同演化
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信息生态系统也在不断的演化,它也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资源库的建设也应遵循同样的路线,必须注重反馈机制的建立,确保资源的开发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之间能够顺畅的交流与沟通。网络教育资源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完善到完善,一直向前演化。在这一演化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始终是一个主导力量。因为通过交流,开发人员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教师的想法,从而可以采用相应的技术开发出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建立顺畅的反馈通道是实现交流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资源库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动力。
5 应用“优胜劣汰”法则,保持资源库的平衡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在生物进化和群落演替过程中就包含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信息生态系统也处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变化过程中。信息生态系统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信息垃圾、信息污染、信息安全[6]。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也面对同样的问题:库中的某些信息还有没有用、信息的内容是否科学、信息的存储和传输是不是安全等;如果资源库中的一些信息陈旧了、过时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必须及时清理;如果开发的资源有误差,甚至不正确、不科学,一定要予以纠正,甚至清除;或者由于技术的原因,使得资源的存储和传输不安全,容易给网络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那么网络资源就面临着被篡改,被删除的潜在危险,所以必须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以保障资源库的安全。经过这些处理之后,资源库系统会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然后会开始以后的动态平衡的轮回。
6 促进资源库中信息的流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众所周知,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信息分解者、信息消费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构成了一个信息生态循环[7]。应该注意,信息也只有在循环中才会产生价值,这是信息特有的一个特点。信息资源的流动影响着资源的价值,流动越快,价值越高;反之,流动越慢,价值越小。因此,在网络教育中,必须加快资源库中学习资源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提高资源流动速度一方面要做好宣传,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来利用资源库;另一方面,还要采用先进的技术作为保障。
四 结束语
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始终是网络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信息生态学给我们处理信息社会产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对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深信,随着对信息生态学研究的深入,网络教育资源库会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建设得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网络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 鲁子荟,纪颖.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希望月报.2007,(4):3.
[2][4] Bonnie Nardi and Vicki O’Day. Information ecologies: using technology with heart[M].New York: MIT Press.1999.
[3] 周庆山,李瀚瀛等.信息生态学研究的概况与术语界定初探[J].图书与情报.2006,6:24-29.
[5] 张福学.信息生态学的初步研究[J].情报科学. 2002,(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