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哲学思维范文

哲学思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哲学思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哲学思维

第1篇:哲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哲学思维;创新素质;特征研究;形成过程

创新素质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构成创新智慧的基础。我国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对于传统单一创新素质的解决思路与方案显得局限,而为了寻求更为智慧的解决路径就需要从创新素质的培养中,强化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对于激发人的创新能力的整合作用。哲学思维作为以创新精神为主导的哲学观,在尊重实践、科学、辩证地反思与批评中,更能够引领个体从综合能力的展现中来解决问题。哲学思维作为当前创新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不仅是我们全面阐释哲学思维的具体体现,更从其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创新价值中客服片面思维的局限性,增强个体创新素质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1.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及思维表现

1.1创新素质的内涵

创新素质包括“创新”和“素质”两个词,其内涵的把握应该从两者的组合上进行解读。对“创新”的定义,有学者提出创新是对新事物的开发过程,或者是运用知识来创造或改进新事物的形成过程;还有学者从环境学上将对一个组织或一定环境的重新接受,并被应用到新的实践或制造物中的过程。对于“素质”的内涵,心理学认为,主要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特性,如神经系统、大脑及其他感官的特性,是构成个体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可见,对于创新素质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在个体基本素质基础上形成的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来创造新的事物、解决新的问题的高级的、复杂的、综合的能力素质,既包括认知领域的创新素质,也包括实践领域的创新素质。创造力理论创始人J•P•熊彼特提出,个体创造性特征包括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心理学家R•J•斯坦伯格提出:创新素质不仅表现在良好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上,还能够以新的方式来看待问题、勇于承担、敢于挑战,以“全面的”的视角来组织事件。心商理论创始人王极盛从四个方面来提出创新素质的构成,即实现系统,包括个体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及智力策略;动力系统,包括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等个性等;调控系统,包括心理承受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协调能力、心理平衡能力等;供给系统,包括潜心能因素,如记忆的潜能、想象的潜能、尚未顿悟及尚未出现的灵感等。

1.2创新素质的思维表现

创新素质作为个体在继承先天既得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后天的努力而形成的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创新立场、创新方法、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及思维等。对于创新素质的思维表现,往往是个体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对各类信息进行重组、选择、嫁接、综合的过程。由于创新思维在整个创新实践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因此,在探讨创新素质中可以从剖析创新思维的表现来关注创新素质。

1.2.1科学化思维

对于学术界中科学化思维的探讨,也称为求真思维,主要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及本质。对于自然科学中的思维方法与人文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有区别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倾向于实验数据来进行逻辑推理,从而获得可重复性、可证实性的逻辑思维,其方法多以精确性、实证性数据对事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对于人文科学中的思维方式,主要倾向于从偶然中寻找必然的思维逻辑,其研究对象与特定事物相隔离,或者以纯粹的意识形态来进行研究,其方法表现在发散性、模糊性、思维的横向性及归纳推理上,侧重于定性分析。

1.2.2艺术化思维

艺术化思维不同于逻辑性思维的按部就班的线性跟进,而是依据个体的情感体验、从想象、联想中来感悟事物的规律及本质。艺术化思维是建立在形象性的信息材料基础上,由一个形象跳跃到另一个形象以形成新的形象。对于艺术化思维的表现,尽管属于非逻辑性思维方式,对思维的结果存在偶然性或有待逻辑证明和检验,但艺术化思维往往能够从直觉能力上获得意外的创新成果,是个体进行创新的必要思维之一。如爱因斯坦在相对论的思维过程中,将人的自由下落旅行想象成骑在一束光上,从而获得了对科学创新的经典构思。

1.2.3哲学化思维

哲学化思维是通过思辨、批判、反思等方式来揭示事物的一般本质或规律,倾向于运用超越性思维来重新审视世界。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哲学化思维的价值能够从多方科学思维的整合中,吸收艺术化思维、科学化思维的优势来进行创新。哲学化思维作为认识论之一,能够从创新主体、创新客体及主客体之间的协同中把握新的看法、观点和态度;哲学化思维能够从宏观认识上,而不局限于某种科学或艺术性创作方法来揭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应如何”等问题进行追根溯源并给与回答;哲学化思维作为高于局部的思维方式,能够从“求真”中获得更深、更高、更广的认识或价值。

2.哲学思维的特征分析

哲学思维是基于实践形成的,对一般问题获得的唯物辩证地概括与归纳,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践性。对于哲学思维并非囿于自我精神的封闭,而是从个体思维的最本质、最切近实践的层面来进行概括与推演,基于实践来理解个体、理解个体与世界的关系。也就是说,不仅强调个体的理论源自实践,还要将个体的思维方法付诸实践,进而从实践中来对理论进行检验、丰富和发展。二是抽象性。哲学思维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发挥到极限,力求从对象的总和及意义上来把握“无限”。抽象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往往以主观世界的普遍性或一般性来看待世界。可见,对于唯心主义哲学思维,从“物质”特性上进行抽象,超越具体的物质的象,以构建成有限领域内具体物质的象,并不能代表整体的、本质层面上的普遍性。哲学思维摆脱了经验主义的束缚,从超越具体实物论上,将“客观实在性”作为世界可能的、有限的、无限的最普遍的特性进行整体抽象。三是唯实性。哲学思维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上,肯定物质决定意识;其次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上来承认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哲学思维将“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强调思维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并从个体思维与客观实际的相符合上来崇尚实事求是。四是辩证性。哲学思维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作为变化发展的动力,在揭示认识事物思维上表现出鲜明的辩证特征。首先表现在以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世界,从事物的整体性、多向性和开放性上来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其次从矛盾分析法上来坚持对立统一的“两面性思维”。五是批判性。哲学思维强调实践性,从尊重实践上来对现有理论进行批判地创新。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将唯物主义历史观作为基础、《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将对实践的尊重进行经典阐释;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从德国哲学与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来进行探讨;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更是从多种哲学思潮的批判中来进行新哲学观的论述。

3.哲学思维的创新素质形成过程

在对创新思维与哲学思维的关系研究后发现,哲学思维凭借其立得稳、站得高、想得深、看得远,从创新思维的高度自觉性、动态灵活性和积极求异性上来实现创新目标。可见,哲学思维在提升个体创新素质上具有鲜明的推动性和涵育价值。一是哲学思维为创新素质提供了创新立场。作为创新哲学思维,从思维的实践性、批判性、反思性上来促进创新者立足实践,并从自觉反思中来追求卓越;同时,以批判反思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将创新主体的能动性作为实现创造真善美的基本立场。事实证明,创新立场的明确,对于创新之科技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能够从批判和超越中为创新者奠定基础。二是哲学思维为创新方法提供必要的导向作用。创新者在创新实践中,对于所用的方法或程序,如比较法、归纳法、分类法、演绎法等等,这些方法往往表现为单一化倾向,而哲学思维,能够从辩证思维方法上,从联系的、发展的、整体的观点上来看待创新,能够引导个体发现新的创新方法,即客服单一方法的狭隘性和片面性。三是哲学思维为创新过程提供具体的修正功能。创新的过程是从创新计划的实施中获得创新成果,哲学思维首先从唯实思维和辩证思维中坚持实事求是,并从辩证法上来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并从联系的、变化的发展中来优化创新方法。四是哲学思维为创新素质提供科学的理念。矛盾是事物的变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哲学思维将矛盾作为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马克思提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可见,对于创新的开展与实现,需要从问题的发现、深刻的揭示与完美的解决中,遵循科学的创新理念,依据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原则来解决问题。

4.结语

创新素质与哲学思维的养成,关键在于从创新精神具备创新意识与态度,把握和树立哲学思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承认矛盾和问题,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中来展开思维,有条理的对困难进行怀疑与开拓,促进创新主体能够从批判思维和反思思维中对创新主体进行创新假说,以独立思考来自主建构和追求卓越,最终为实现创新目标提供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杨耕.当前研究中的五个重大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04):5-22+157.

第2篇:哲学思维范文

一是整体思维,就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影响、渗透、制约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对于集团公司来说,首先是一个集团,是一个整体,其次,内部各个法人实体又是相互影响,制约的。

二是阴阳思维,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的,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基础。后来演绎的矛盾论,正反论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三是象数思维,就是指借助具体的象数认识,领悟外界,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模拟、联想等方式,阐述事物的本质。

四是中庸思维,做事主张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处理问题执两用中,考虑问题周全。在中国,有时没有非对即错的逻辑,首先必须符合中国习惯,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习惯不同,在集团公司的不同领域、地方,只有符合中国实际,有些看起来并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但是更能有效推进企业的发展。

五是实用理性思维,主张为人处事讲实用,功利性强。企业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发展,所有诸如社会责任,价值观的实现,均为空谈。

伴随着中国五大哲学思维,相应在几千年的中国传承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内涵,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五大传承。

一、内圣外王,经营之道

“内圣外王”词出《庄子》。所谓“内圣”之道,指的是修己,指人的主体的心性修养;所谓“外王”之道,指的是安人。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修己到推己及人,成己成人,成行成业,由“内圣”转为“外王”。孟子进一步发挥孔子的思想,提出“家、国、天下”之本在“身”,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要求“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我们现在理解,内圣就是一套道德修养功夫,外王就是要让人发挥这套功夫作用,用以治国平天下。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政治理想,内圣外王是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追求,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道德与政治的统一。在现代企业中,推行内圣外王之道,修己安人,追求个人道德修养的不断完善,进而经世济国,才能造福社会。

二、贵和尚中,和而不同

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体现了一种中正、中和、均衡、和合、协调的特征。和谐不是消灭差别,而是在承认有矛盾有差别基础上的和谐,是和而不同、,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表现在中国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譬如,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社会的和谐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等等。

《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礼记》:“君子和而不流”意思是说君子应做到真正的协调随和,但是不否认差别,不抹杀矛盾,更不会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儒家认为,人和人、组织和组织之间之所以能以个体存在,肯定有其异于他人、他组织的利益、特征。但是这种异并不是必然妨碍他们共存、共进,相反如果能够正确处理和利用好这种“异” ,更有益于其共利、公利的实现。

三、民惟邦本,民贵君轻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以民为本,早在殷商时期,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从先秦一直到汉代的陆贾、贾谊、王符、仲长统,到隋唐的王通、韩愈、柳宗元,到宋元的李觏、张载、范仲淹,到明清之际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都对民本思想内涵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源头活水。《尚书》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认为民众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国家的基石,国家才能安宁。

四、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无为”是指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是回归自然的唯一途径。事物的自然本性不可能改变。“自然”是指事物的自然本性与状态,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类的创造不可能比“自然”更好。以无为顺应自然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以无为顺应人性自然是企业管理的根本规律。

第3篇:哲学思维范文

一、创新思维的一个理论依据

在广谱哲学看来,人总是通过一定的观控方式来认识客观世界的,这里的“观(察)”和“控(制)”都是广义的,典型的广义观控方式有几十种。对于某种指定的观控方式(例如,某种指定的实验方式),任何人或任何次的观控结果是一致的,即落入同一个等价类内。它反映了研究对象客观性的绝对性、不变性,从而也反映了真理的绝对性与不变性。换言之,对于某种指定的观控方式而言,“真理只有一个”的说法是有意义的。但当观控方式发生变化时,例如从一种类型的观控方式换成另一种类型的观控方式时,观控的结果可以从一个等价类落入另一个等价类内。例如在光电效应实验(一种观控方式)下,光表现为粒子性。任何人或任何次的实验结果一致,即这些实验结果彼此等价。但换成衍射实验(另一种观控方式)后,光表现为波动性。任何人任何次的观控结果也是彼此等价的。观控方式的改变导致控结果的改变,反映了研究对象客观性的相对性、可变性,从而也反映了真理的相对性与可变性。换言之,对于不同类型的观控方式而言,“真理有多个”的说法也是有意义的。这就导致多重真理观。上述这些内容用广义量化的结构模型表达出来,就是广谱存在论的多叶客观性定理。

从创新思维的角度上看,上述多叶客观性定理的思想是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一,既然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与一定的观控方式相联系,那么,改变观控方式便是发现真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广义的观控方式可以有无穷多种,因而真理是不可穷尽的。

第三,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转换观控方式、观控水平、观控角度,是产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本文拟从广义的观控方式的角度,具体阐发创新思维的若干典型方法。

二、若干典型创新思维方法

无论在人们的科学研究、技术发明过程中,还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很多创新方法,这些创新方法大都与广谱哲学的某些原理相联系,特别是与广义的观控方式的改变相联系。这里列述其中比较典型、重要的几种。

(一)横断交叉法,寻找新的生长点

自从维纳创立了控制论后,交叉学科方法(即横断交叉法)便成为寻找新的学科生长点的一个有效方法,系统科学群的出现,使这种方法的创新功能广为人知。广谱哲学的创建,也与运用了横断交叉法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传统哲学、系统科学、泛系理论、结构型数学等学科再交叉的产物。

从广谱哲学上看,横断交叉法反映了不同学科之间在一定层面上的等价性或相容性(半等价性),因为横断交叉法要寻找的共性正是某种等价性或半等价性,它们满足等价性或半等价性的三个条件:自返性、对称性或传递性。

图1横断交叉法

横断交叉法是在不同的学科之间寻找共性,把这些共性的东西作为研究对象,形成新的理论与方法。例如系统科学是以各门科学都或明或暗地涉及的系统的概念为对象。当以一般系统的基本性质为具体对象时,形成一般系统论;当以系统的控制、功能模拟等为对象时,形成控制论;当以系统间的信息变换、存储、加工等为对象时,形成信息论;当以系统的自组织演化为对象时,形成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协同学、耗散结构论等),

从观控方式的角度看,横断交叉法是运用不同学科的交叉(集合的取“交”运算)获得不同学科的一个共同领域,例如在下图中,S1,S2,S3为三类不同的学科,S12为S1与S2的交集,S13是S1与S3的交集,而S23是S2与S3的交集,最后,S123是S1、S2与S3的交集,它是三个不同学科的共同领域。

(二)系统置换法,使系统的性状改变

系统是由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组成,如果置换(一种操作,因而是一种控制)其中的要素或关系,往往可以改变系统的功能。这就是系统置换法。它有两种典型情形。

(1)对现实系统,置换系统的要素可以使整体功能优化

电子计算机由电子管置换为晶体管,计算机的体积变小了,计算的功能没变,但运算的效率大大提高,实现了计算机的升级换代,这是对机器系统的要素置换,机械钟表的元件的置换有类似的情形。

在社会领域中,如果领导体制不变,但领导成员定期轮换,也属于要素置换型。它们都满足下列同构模型:

(2)对理论系统,置换其公理,可以创新理论体系

理论系统由基本概念(要素)和基本概念间的关系(公理)组成,如果在某一观控水平下置换其中基本概念或某个公理,将改变理论体系的性质,甚至导致科学的重大发现。

牛顿力学有一条公理:力学定律在一切惯性系里等效,即在某一个参照系里物体作机械运动的特性,并不因这个参照系对于地面是静止不动,还是跟地面相对地作匀速直线运动而有什么不同。爱因斯坦把这条公理推广到任何物理定律(不限于力学定律):物理定律在一切惯性系里等效。因而,电磁的、光的定律在所有的惯性系里也一样,这就要求光的速度在所有的惯性系里都一样。这就导致了一个全新的科学——相对论的诞生。

欧氏几何有一条公理;过已知直线外的一点能够作一条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由此可推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6#730;的结论。而黎曼干脆把欧氏几何的公理置换为:过已知直线外的一点,不存在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由此可推出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26#730;的结论。

(三)“两面神”思维,对偶观控模式

据说古希腊有一尊前后两张脸的神像,称为两面神,这里借指既看到正面又看到反面的辩证思维。

按照广谱阴阳论,广义阴阳既有对偶性(反向性、反序性等)又有等价性及在一定变换下的不变性,因此阴阳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反映到人的思维方式上,称为对偶观控方式。它有两种基本形式。

(1)逆向观控方式

1802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一根通电的导线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这就是所谓“电生磁”现象。法拉弟认为,电和磁应该是对称的,既然电可以生磁,那么,一定存在“磁生电”的效应。他经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一个闭合线圈在不断切割磁力线时,可以产生感生电流。这就是后来发电机的原型。法拉弟在这里运用的便是逆向观控方式。

(2)“一主多元”方式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之间往往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那么,企业家如何运筹帷幄,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一个重要的谋略是“一主对多元”,即在抓某个主要产业时,兼顾“多元化”的其它产业。当主要产业因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萧条时,在“多元化”的其它产业中寻找生长点,使它成为适应市场新的需求的主要产业。这个谋略的理论基础即广谱阴阳论的主序阴阳转化的思想。其中“一主”是动力阳,“多元化”是动力阴,它们组成一个主序结构。

(四)直积扩维法,增加优选的样本

数学上的求直积是一种扩维操作,设A1,A2,…,An是任意事物的集合,则A1×A2×…×An=是对诸的直积运算,它是由每个中各取一个元素组成的n元序组(a1,a2,…,an)组成的集合。换言之,穷尽了从A1到An的诸元素的各种n元组合。从观控方式的角度说,直积方法是不断扩充思维空间,提高人的辨识能力,从而提高观控水平的方法。

案件的侦破常常需要直积扩维法。某个地方发现了一具碎尸,一个必然的因果关系是存在作案人。根据现场勘察的结果:内外包装特征、弃尸地点特征、尸体特征等,可以组成一个直积空间A1×A2×…×An,这个直积空间的每个因子都是一条可能的线索,不同间的各种组合也都是可能的线索。对这个直积空间的元素逐一调查取证,我们可以得到该线索集合与犯罪嫌疑人的集合M的关系。通过对f的反复观控,f的元素会逐步减少,最终使f转化为1-1映射:,,或。

运用直积扩维法进行包装的设计,可以组合成各种方案。产品的包装涉及到(1)包装材料;(2)包装数量(内装数量);(3)包装形状;(4)包装颜色等等。其中每个方面又可以做多种细分。例如,包装材料可以是木材、塑料、铝合金、纸质等等,内装数量可以是8瓶、6瓶、4瓶等等;包装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型、棱柱形、圆台型等等;包装颜色可以是红色、绿色、黄色等等。所有这些因素取直积,就得到不同的组合方案,然后按照人们的审美观点与价值观念进行选择,就是一种很好的运筹方法。

结语

本文从广谱存在论的多叶客观性定理出发,着重从观控方式的可变性、多变性的角度,探讨了若干创新思维方法,以揭示创新思维的若干典型机理。从本文可以看到,尽管创新思维是非常复杂的,但仍有规律、法则可循,其中广谱哲学提供了探索这些规律、法则的一个有效武器。

参考文献

[1]张玉祥,《广谱哲学探索》,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2]张玉祥,《广谱存在论导引》(待发)。

[3]邓丽明,广谱存在论对唯物主义本体论的继承和创新,《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社科专辑。

第4篇:哲学思维范文

哲学不是宗教,却能够给你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能够赋予人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亦能启迪人以真理;哲学不是道德,也能劝导人向善。我很欣赏这一段对哲学内涵富有诗意的诠释。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自身及其所生活的社会,是自然、宇宙及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所有事物客观的存在。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性的结论,哲学的智慧不仅仅是“教人思维”的途经和方法,而是使人自觉到“思维的本性”,掌握思想运动的逻辑,从而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真正掌握哲学智慧,不仅需要深思明辨的理性,还需要体会真切的情感,需要丰富深刻的阅历。

要了解一个时代或者民族,必须首先得了解它的哲学。这话说得很深刻,每一个伟大的文明背后都有伟大的哲学存在。哲学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生命力的体现,是文明成熟的标志,是文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没有哲学的民族是注定不会有远大前途的。也就是说,生而为人,无论社会的发展或者说社会大分工的进程将你推向什么位置,了解了哲学才能了解你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应扮演的角色,才能了解如何扮演该角色,才能在不断的探求中真正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了解了哲学,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从哲学的角度剖析一下艺术与艺术家。

艺术是什么呢?艺术的特征之一就是形式的不可取代性和必然性,艺术是一种情感性、直觉性思维升华形成的思想,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特殊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并且以某种具体方式体现,比如音乐家或者作家、诗人、画家,当他们情感性或者直觉性思维得到升华时候,就能以某种自身的艺术技巧,以不成规律或者规律的诸如诗画音乐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升华。由于人类的某些经历和情感是难以用一般通常的口头言词来表述的,所以,为了表述这些深存内心的最强烈的感情和思想,人们就使用一种更直接、更敏锐、更精巧的“语言”来表达。这种语言可以是一种文字,可以是一种音乐,可以是一种画面,可以是一种肢体动作,可以是一种经过人们加工赋予了丰富内涵的物体,还可能有很多种形式。在讲这些感情和形式联系起来的时候,用到的就是一种联系主观与客观的哲学思维。

艺术家指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既包括在艺术领域里以艺术创作作为自己专门职业的人,也包括在自己职业之外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是一个原于自然,发于心灵的艺术作品创作者。也就是说一个艺术工作者要在思维上有哲学的支撑和指导,要用哲学的思想来洞察到身边事物变化的节奏和规律。这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关键所在。

哲学是人们理性的思考,她思辩着人们心灵感兴趣的一切问题,艺术是人们对世界的直观感觉,历史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书写着人的情感。其实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理喻及思辩又同样反映在艺术创作中。哲学与艺术的某种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才使得艺术和哲学互相交融,从彼此的根植到彼此的细节,都是互相滋润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艺术内涵的先导,而艺术又同样蕴含着理性的思考,二者是有机、动态的辩证统一。由于哲学包容万物,包含世界所有的事物于在内。所以艺术只是哲学里面的其中一种,这并不为奇。如果是从事艺术方面工作,或者是与艺术有关的行业,都应该先在哲学方面进行学习,用世界观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有了哲学的概念,具备用哲学的思维来理解艺术的能力,才能更好的理解艺术、诠释艺术、表达艺术。因为哲学包含艺术,同时也包含万物!

第5篇:哲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文学教学;哲学思维;思辨方法

一、哲学与文学的关系

文学与哲学作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前者是艺术的、审美的,因而是具体的形象化的;而后者是思辨的、逻辑的、推理的,因而具有抽象的理论色彩。二者各自按照不同的方式来表现特殊与普遍的统一。在文学中,普遍是通过特殊而揭示出来的;相反,在哲学中,特殊是通过普遍而揭示出来的。我们亦承认,文学与哲学同处在社会文化大系统中,两者关系是密切的。关于文学与哲学的关系,“关联说”认为哲学是文学的思想背景,它所建立的完整的思考体系可满足人类知识上的好奇心,同时又可使人与人之间,人与宇宙之间有所配合。因为人能知道何者为真,善,美,人就能安排自己的生活,亦就能适应人的生活环境以及人的内在自我。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学家在致力于反映人生,描摹人生,提出人生的理想,把自己的情感思想表达出来的时候,显然会受到哲学的影响。第二,哲学可作为文学批判的工具。因为文学作品是诉诸语言的表达,而用语言表达的食物都有线索及理路可供探寻,有它的内在逻辑,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东西。因此,哲学可用外在的观点,来分析文学作品的涵义,价值(吴锡民,1994)。

二、外国文学中的哲学思维培养的范式

(一)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在西方大部分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为一种综合思维能力,甚至上升为一种较全方位的人文精神,要求一个理性的批判思维者具备诸多人格特质,如好奇性,开放性、系统性、分析性、探理性、批判性、自信性和成熟性。它培养的是一种富于创新意识的批判精神。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教师可联系西方文化、文学的背景,结合探索型的文学形象的评析和历代接受者对文学作品的创造性批评,有意识的让学生意识到:培养批判思维能力与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是直接相关的。批判思维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质疑答问能力,更能成为一种解放力量,在不断的批判中实现不断的创新。

(二)哲学辩证思维培养。哲学辩证思维具有全面联系和系统整体的特性。对外国文学中复杂的文学现象,如何摸准其发展脉络。对前景做出准确判断,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我们只泛泛地讲解表现主义、心理分析主义等等,而没有对这些主义的出现做出分析,不能辩证地看这些主义产生的原因和结果,就会使这些知识单摆浮搁,不能上升到规律的层面上,也就不可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外国文学教学中,必须注入辩证法,用辩证法来融会贯通,对其正反两方面进行准确的剖析。

(三)发散思维培养。发散思维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善于进行发散思维,导致忽发奇想,超前想象等等,都能激发出灵感。当然,发散思维不是凭空想象而是站在坚实的基础上的。任何一种想象,都是在某一个系统中进行的。以外国文学而言,与其他的学科一样,是整个学科系统中的一个。因此,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是站在外国文学这一层面,向周围进行思索,或者说,向周围进行发散,由内而外,由表及里,在深思中碰撞出火花。(钱宁宁)

(四)哲学理论思维意识培养。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思维阶段划分为前运算思维,具体运算思维和形式运算思维。后两个思维阶段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又分为两种形式,一为经验思维,一为理论思维。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类型,前者是在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的属性和特点的比较而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后者是通过对事物的各种属性或特性的关系的分析而进行的思维,大学生在熟记时能抓住主体、标出重点、编拟题纲即为理论思维的表现。

(五)求同求异思维的培养。求同思维是指在两个或多于两个的不同的事物之间寻求共同点。在外国文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事物共性和个性的把握。我们所要求学生的是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如对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分析判断的过程中提升了哲学思维能力。

三、外国文学中哲学思维培养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增强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我们应该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定义越来越取决于思维品质的高低,为了适应这样的要求,作为主干课的外国文学在当前人才培养的格局中应该找到更加适合自身的位置。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培养,首先离不开的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这就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仅传知识更要传思维方法。一方面,要能随时把所教知识的最新成果以及学术界正在争辩的论题溶进教学内容中去;另一方面,要身体力行地站在批判与创新的最前沿去启发学生和开拓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具有怀疑、挑战与开拓性,首先教师自己就要具有怀疑、挑战与开拓气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结合自己的科研,采取一些与课本、权威不同的角度、方法,或针对疑点、难点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外国文学课程本身充满审美愉悦,通过教师带有批判性、创造性的导读,会更加充满生气。

(二)建立民主的宽松氛围,树立学生自信心,是培养哲学思维能力的前提。氛围看似一种无形的元素,其实它蕴含在师生互动与活动之间,体现在课堂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中,使完全可以被师生与观察者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积极的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前提与保障。具体来说,可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组建有利的座次来增进教学效果。在理论上,萨特的“介入文学观”主要批判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艺术观。理论思维培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运用适当的西方文艺理论进行解读是可行的,但久而久之容易忽视了东方文论乃至中国文论的存在。在外国文学的课堂上,重视学习中国文学、文化,东方文化积淀的养成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此外,布置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读书摘要也不失为一种培养理论思维的好办法。

(三)整合教学内容,建构哲学教学内容体系。知识传授的有效性和知识体系本身的建构也是密切相关的,传统的外国文学,教学内容比较纯粹,以史为线索,阶段性的介绍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著作、作家,这一模式较为固定,缺乏新鲜感。我们是否可以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适当并入比较文学的有关内容,尤其是渗入比较文学的思维方式。其次,除了按思潮进行教学外,是否可以按文学类型的划分,进行戏剧、小说、诗歌专题的教学,并举行戏剧表演,小说改编、诗歌朗诵等多种活动,开辟第二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

(四)梳理课程教法、考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法,谈活法、讨论法,准直观教学法外,还应当重视单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列如对戏剧的学习,可以形成专题,并联系中国传统戏曲展开探讨。以此类推,还可以构建国别文学专题,如一定时间跨度的美国文学专题、英国文学专题。同时,完善文学哲学思维考核模块方式。建立多层面的考核体系,包括记忆层面、理解层面、创新层面。其中创新层面主要考核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观察、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改革,使学生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融合,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锡民.西方文学与哲学[J].广西师院学报,1994,02:26-32.

[2]汪馥郁.《辩证思维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7

[3]龙瀛.试议中文专业外国文学教学的思维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117-119.

[4]于春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哲学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2.

第6篇:哲学思维范文

为什么要从哲学思维的角度来探讨人生呢?这是因为哲学思维是一种可以把握人生智慧的思维。哈佛大学流行一句名言:“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不在于他的知识和经验,而在于他的思维方式”,这句名言是哈佛大学第26任校长陆登庭说的,它明确地表明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哲学是一门爱智的学问,是指导人们过美好生活的艺术,它不仅能帮助我们锻炼和发展思维,而且还能丰富和提高我们的境界。哲人冯友兰说:“哲学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锻炼、发展人的理论思维的能力,一是丰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学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寻根究底,把握真我,提升境界。

哲学思维有很多类型,我认为与增进人生智慧相关的哲学思维主要有反思思维和语境思维。下面分别从反思思维与人生智慧,以及语境思维与人生境界的角度加以谈论。

一、反思思维与人生智慧

(一)反思思维

反思思维是一种高品质的哲学思维。在问题的解答上,直觉思维是直接的、迅速的和自发的,它与有意识的思虑无关,只需较少的注意力。与此不同,反思思维是对思想的思想,是反复的思考,它需要更多的时间,并与有意识的思虑相联,要求注意力集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善于反思的人通常会反问自己的直觉,而不是简单地信赖由直觉获得的答案。反思思维是一种高品质的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强的人,能深谋远虑,遇事三思而后行:他能避免急功近利,杜绝肆意妄为;他能防止头脑发热,减少意气用事;他能战胜独断专行,远离专横跋扈。研究表明:善于反思的人记忆力更强、反应速度更快、更难上当受骗,更会赚钱、寿命更长。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活了98岁;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活了102岁,都是明证。反思能力越强,越能深思熟虑,通常而言,哲学家比普遍人更能深思熟虑。哲学家爱追问形而上的问题,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擅长在常人无怀疑处怀疑,这些都是深思熟虑的表现。深思熟虑是哲学家共有的气质,哲学家是一群“密涅瓦的猫头鹰”。

实验证明,受过哲学本科教育的人的反思能力是没有受过哲学教育的人的2倍以上;受过哲学研究生教育的人的反思能力,是没有受过哲学教育的人的3倍。这表明,哲学教育有助于反思能力的提高。

(二)人之为人

哲学因其对人生不断反思,是使人成为人的一门学问,其旨趣在于教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如何做一个圣人,如何做一个完美的人。对于哲学的这种作用,先哲已有论述。梁启超曾说:“中国哲学以研究人类为出发点,最主要的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怎样才算一个人?人与人是什么关系?”冯友兰也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贺麟明确地说:“哲学是一种学养。哲学的探究是一种以学术培养品格、以真理指导行为的努力。哲学之真与艺术之美、道德之善同是一种文化、一种价值,一种精神活动,一种使人生高清而有意义所不可缺的要素。”

中国哲学乐于思索人生,外国哲学也有丰富的人生智慧。在多年的外国哲学教学中,我最赞许的三个观点是:“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不值得过”“认识你自己”“从长远的观点看”。这三个人生信条都与反思思维直接有关。

大哲苏格拉底曾主张“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不值得过”,这就是要求我们要反思生活。在我看来,人是有理性的,对于生活要有所反思,有所规划,不要随波逐流,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行尸走肉。“宁做痛苦的苏格拉底,不做快乐的猪”,这是哲学反思的要求。

思考人生、规划人生,必须建立在“认识你自己”的基础上。苏格拉底倡导:“认识你自己”;耶稣诘问:“失去本真自我,赢得整个世界又有何益”;莎士比亚强调:“最重要的是:成为本真的你。”那么,如何认识真正的我们呢?我认为,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保尔・柯察金的“回首往事”+海伦・凯勒的“假如…”,就是最好的认识自己的方法。这种方法假定:你即将走到人生的终点,面对着死亡,那么,你会如何看待你的一生?你将如何过好剩下的日子?当你站在人生的终点回首往事时,你会认为自己逝去的年华是在虚度因而悔恨吗?你会认为自己即将消逝的一生碌碌无为,因而羞耻吗?或者,你会认为自己这一生充实、有意义、没有白活吗?等等。这种方法需要借用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设想,不断进行思想实验。假如你只有3天寿命了,你最想做的3件事是什么?假如你只有3个月的寿命了,你最想做的3件事是什么?假如……?假如你只有60年寿命了,你最想做的3件事是什么?通过这种思想实验,你可能发现你真正需要什么,并因而把握真正的自我,把握人生的真谛。

在哲学史上,最伟大的荷兰哲学家是斯宾诺莎。他以道德高尚著称于世,罗素称赞他“是人格最高尚、最受人爱戴的伟大哲学家”,“就伦理道德而言,他是至高无上的”。斯宾诺莎提出过“从永恒的观点来看”的人生信条,“从长远的观点看”是我对斯宾诺莎观点的改写。在我看来,凡夫俗子是难以谈论“永恒”的,但可谈论“长远”。从长远的观点反思人生,就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一蹶不振,也不会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当人生遭遇“少年无名师”“中年无贤妻”“老年无子嗣”“终时无好名”之类的憾事时,从长远的观点看,并非世界末日来临,不必灰心丧气,无需怨天尤人;当人生面对“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之类的幸事时,从长远的观点看,不要得意忘形,以免乐极生悲。

二、语境思维与人生境界

第7篇:哲学思维范文

一、辩证对待多媒体,分析利与弊,寻找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任何先进的教育手段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才有切实、准确的目标和出发点,才会有活的灵魂;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不受其利,反受其害。因而不能把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教育教学的万能钥匙。如果我们仍然承袭落后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沿用过时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从“人灌知识”到“电灌知识”,将“平面媒体”简单地变为“多种媒体”,用“新瓶去装老酒”,就会得不偿失。但多媒体有利于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直观地实现从形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形象的转换过程,且有利于内容的更新与修改,做到与时俱进。其“集成控制性”就是最大优势。只有在客观、理性分析的前提条件下,真正做到趋利避害,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哲学思维品质,找准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实现素质教育的创新。

二、描绘地理家园,揭示普遍联系性,形成“团队精神”

地理环境是一个特殊的自然综合体。它是由各种地理要素共同组成。这些地理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制作课件显示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着,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如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四步”推理法,揭示影响气候形成的四大因素的内在联系,推理世界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第一步,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地,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地球表面就形成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单圈环流;第二步,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地,地球只自转、不公转,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了三圈环流;第三步,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地,地球既自转、又公转,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还会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第四步,假设地球既自转、又公转且地球表面不是均匀地,尤其是海陆分布就形成各种复杂的气候类型。同时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注意分析气候类型的特殊性:同样是热带雨林气候,亚马逊平原不仅受赤道气压,还受特殊地形、海陆轮廓影响,形成复杂性。宇宙世界就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有机统一。学习方法与技巧也是一样,有一般规律。但也要通过主动思考,认真归纳总结,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能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突显创新理念与创新精神。

三、活现地理循环,透视否定之否定。形成人地和谐理念

第8篇:哲学思维范文

大庆油田采油工程技术是油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手段之一,围绕4.0×107t原油稳产采油工程,主要是从长垣水驱开发、油田经济开采、三次采油、海塔盆地开发这4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这4个方面的采油工程问题是影响当前开发的主要矛盾。对这些矛盾必须要理清它们与油藏需求、问题所在、技术对策等思路,使我们能搞清矛盾的本质,少走弯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次要矛盾上,并不是说处理次要矛盾本身错了,而是它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处理主要矛盾,这是一个非常频繁并引起很多争论的问题。分析当前的开发环境,通过总结前50年采油工程的发展历程,重新定位采油工程的地位和瓶颈技术,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过程。我们“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的又一个飞跃。通过总结得到新的认识,再指导4.0×107t的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继续。也是我们把工作做得好,做得准的前提,下面就采油工程存在的主要矛盾及技术对策进行分析。

1.1长垣水驱开发存在的主要矛盾及技术对策

喇萨杏油田经过近50年的开发与调整,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目前水驱产量仍超过喇萨杏油田年产量的50%以上,仍是油田开发的主体。现在面临的主要矛盾:一是厚油层内低效无效注水循环严重,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厚油层顶部[,且剩余油与低效无效循环并存,采油工艺挖潜与控水难度加大,由于分层的测试工作量大幅度提高,传统的测试工艺已经不能实现“注好水”的要求;二是深度调剖技术是挖潜厚油层的有效手段,但现有调剖剂成本高(成本为100元/m3左右)、成胶快(小于15天)、封堵浅(半径为30m左右)、胶体稳定性受环境因素影响大,制约了深度调剖技术的经济规模应用;三是限流法完井技术是开发表内及表外薄差储层有效的完井技术,但随着改造的储层岩性发生变化、小层数多、隔层变薄等因素,暴露出不适应性。统计87口井392个小层的环空测试数据,限流法压裂投产的三次加密井压后平均小层出液比例仅为49.8%,具有挖潜的潜力。针对水驱采油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将从厚油层控水与挖潜、薄差储层细分挖潜、注水井提高测调效率等5个方面开展攻关与研究。一是在深度调剖工艺技术方面,重点研发高效低成本深度调剖剂,成胶时间30天内可控,成本低于80元/m3。二是在细分开采方面,整合单项技术,开展油水井分层注分层采组配技术应用,一方面可从水井获得准确的单层压力、流量变化资料,另一方面可从油井获得分层产液、分层含水、流压等资料,在发挥单项技术作用的同时,还可应用井组整体数据,准确评价和分析水驱开发效果及剩余油分布情况,为合理的配注(产)方案确定提供依据,并可实现油水井方便快捷的动态调整。三是在措施改造方面,重点发展厚油层顶部定位压裂人造隔板技术和选择性相渗透率改善剂研发。通过研究,“十二五”期间,力争使新技术措施单井日增油5t以上,有效期半年以上。新技术试验区块综合含水降低2个百分点。四是薄差储层细分挖潜技术,由于表内薄差油层和表外储层具有小层数多、厚度小、隔层薄、纵向分布零散等特点,为提高改造小层出液比例,针对新井大力推广细分控制压裂技术,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质控制和工艺控制,提高小层压开率和单井产液能力;针对老井开展限流法压裂二次改造工艺技术攻关,认识限流压裂井压开程度、动用程度,开展细分补孔、卡段重组、细分控制工艺研究,形成重复限流细分控制压裂工艺设计标准及规范。开展水平缝重复压裂研究,利用缝网压裂原理,层内开新缝,探索选择性支撑剂增油控水效果。“十二五”期间,力争使二、三次加密井及表内储层动用程度提高30%以上,单井产量达到开发指标要求。五是为提高注水井测调效率,满足水井测调工作量不断增加的需要,一方面,要推广高效测调技术,整合现有测调工艺,统一工艺管柱、配水器、可调堵塞器、测试车、验封测试密封段及测调仪器;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还要攻关智能分层配水技术,实现注水系统数据采集、监测、优化、自动控制的一体化运行,达到实时调控的目的。“十二五”期间,力争使高效测调分层注水技术覆盖全油田,初步定型智能分层配水技术。

1.2低渗透油田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发展方向

长垣油田经过20多年的开发,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油藏特点发展了一系列配套采油工程技术,为长垣油田上产4.0×106t提供了有力支持。保持油田产量持续上产,对采油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存在的主要矛盾:一是已开发油田产量递减速度快,单井产能低,措施效果逐年变差,压裂改造单井小层压开率低,如敖南油田当压裂隔层厚度界限为4.0m时,薄互层有87.0%的小层不能分层合压,合层压裂单井小层压开率小于50%;二是已探明未动用储量以特低渗透难采储量为主,注水难以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储层难以有效动用,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经济开采方法;三是低渗透油田储层物性差、油层薄,水平井需压裂投产才具有工业油流。现有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还不能满足扶杨油层水平井高温、高压增产改造需要。

纵观长期以来的扶杨油层改造效果,我们不得不思考压裂自身的局限:压裂裂缝是否完善?仅凭完善的裂缝能否带来高产?对于扶杨油层,关键是实现商业性开采,只有通过紧密结合油藏实施增产改造,才能为扶杨油层获得长期、稳定的工业产能提供保证。一是提高油井单井产能压裂技术,针对储层地质特点,发展应用垂直缝薄互层细分控制压裂技术,提高储层动用程度和单井小层压开率;在储层微观伤害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无伤害或低伤害压裂技术;开展压裂液与储层岩石、人工裂缝与砂体展布、导流能力与地层渗透率以及裂缝剖面与储层厚度的匹配性研究,提高人工裂缝效率。通过攻关研究,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薄互层分层压裂比例提高到85%以上。二是水平井配套工艺技术形成扶杨油层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在低效区块、底水油藏、复杂断块等领域探索水平井整体压裂开发新模式,同时,开展水平井完井、分段注水、堵水与控水、水平井修井等研究,尽快配套成熟,满足大庆油田水平井规模开发需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水平井机械分卡管柱性能指标达到“三个100”,即耐温100℃、承压100MPa、单趟管柱加砂规模达100m3;修井作业技术配套齐全;初步形成水平井可调层堵水、注水工艺技术,满足3个层段堵水、分注要求。

1.3三次采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发展方向

按照油田稳产安排,三次采油产量逐年上升,到2017年要达到1.37×107t。“十二五”初期以聚合物为主,而后期复合驱、聚驱后和三类油层三次采油产量逐渐增加。采油工程系统要适应油田开发需要,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聚合物驱替对象已转向二、三类油层开发,平面、纵向上非均质性更加严重,物性更差,单层厚度更薄,层段配注量差异性更大,部分井出现三种分子量同时注入需求,对分层分质注聚工艺技术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强碱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结垢,导致机采井检泵周期远低于水驱、聚驱,严重影响了工作时率,增加了操作成本。北一断东和南五区由于不同注入体系及储层物性导致生产井结垢特征不一样,现有工艺适应性差,单纯的物理防垢措施效果不理想,生产井检泵周期不到50天。针对三次采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油工程从分层注入工艺技术、三元驱物理化学综合防垢举升工艺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攻关研究。一是三次采油分层注入技术向着纵向及平面分质注入技术方向发展。在推广聚合物驱单管多层分质分压注入基础上,研究完善三元复合驱分层注入、聚合物及三元复合驱平面分质注入技术研究,有效缓解聚驱二、三类油层层间矛盾及三元复合驱层间矛盾。随着聚驱及三元驱分注井数的增多,还要开展电动测调工艺技术研究,提高聚驱及三元驱注入井调配效率。力争“十二五”期间,形成适应二、三类油层复合驱体系的分层注入及测调工艺技术,在流量80m3/d、节流压差2.5MPa范围内,粘损率在8%范围内;实现注入井各层段注入量的实时测量,测调效率达到分层注水井测调水平。二是三元复合驱防垢举升技术将向着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综合防垢措施方向发展。化学防垢上,要在弄清油井结垢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化学防垢剂;物理防垢上开展螺杆泵及柱塞泵防垢举升技术,研究防垢涂层、优化防垢泵参数,不断提高举升工艺适应性。最终使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防垢举升工艺检泵周期达到1年以上。

1.4海拉尔-塔木察格油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发展方向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是大庆油田今后增储上产的重要地区,但是海塔盆地与松辽盆地地质特点差异大,为复杂的断陷盆地。长期以来,增产改造技术伴随海拉尔盆地勘探开发,在研究中积极探索,在应用中不断加深认识,通过多年攻关,先后解决了含凝灰质储层和贝301强水敏储层等压裂改造难题,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目前,随着海塔盆地探区勘探进程的不断深入,油藏条件愈加复杂,在增产改造中又暴露出各种新的矛盾和难题亟待解决。压裂施工成功率低仍是制约其快速上产的首要问题。一是勘探新区和新投产区块储层埋藏深,高含泥储层成岩石作用强,改造难度大,如贝中凹陷南屯组储层,2008年压裂44口井,99个层段,压裂成功率为87.9%。二是储层多而薄、射孔跨距大(几十米),重复压裂压开部位与原有裂缝的关系复杂,凝灰质砂泥岩遇水后,力学特性变化大,尤其是裂缝型潜山储层重复压裂,目前国内外还缺乏成熟的改造经验。

海塔盆地为复杂的断陷盆地,大量深入分析的改造实践表明,导致压裂难度大的最显著地质特征就是油藏的非均质性,在压裂裂缝延伸的垂向和水平方向上,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应力、天然裂缝快速变化,在复杂的油藏条件下,需重新认识改造目标和压裂裂缝,这种认识的深化也将有利于促进压裂技术研究走向一个新的创新高点。一是深部高含泥储层压裂增产技术,传统的水力压裂分析是基于断裂力学的破坏准则和线弹性延伸准则进行的,不能描述岩石塑性及裂缝非线性延伸特点,针对高含泥砂岩储层,如何获得对裂缝更为接近实际的认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缺乏相关的深入研究。为此,需开展高含泥储层岩石力学实验,建立岩石本构方程;通过裂缝尖端应力场分析,形成裂缝非线性断裂力学模型,分析裂缝启裂规律和泥质含量对裂缝扩展形态的影响;开展优化设计与延缓交联降阻压裂液研究。通过以上研究,形成深部高含泥储层压裂增产技术。“十二五”期间,使压裂施工成功率提高到95%以上。二是为进一步挖掘重复压裂效果,在岩石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重复压裂前储层评估技术研究,结合物模研究结果,建立重复压裂数学力学模型,分析原水力裂缝、井筒以及油井生产对局部应力场的影响,并重点研究裂缝型潜山储层利用天然裂缝形成网状缝的重复压裂方法,形成适合海拉尔盆地特点的重复压裂技术。“十二五”期间,使压裂施工窜层率降低到5%以内。

针对大庆油田采油工程当前主要矛盾和对策的分析,使我们明确了攻关方向,但是主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开发方案的调整,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例如,在5.0×107t稳产阶段,水井测试问题并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一是井数少;二是分层级数也不多;三是含水相对较低,可是在4.0×107t稳产阶段,由于井数的增加,而测试队伍严格控制数量的增加,层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大,作为油藏工程师的眼睛的测试数据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提高测调效率,就成为了主要矛盾,我们就必须高度关注。在《实践论》中说:“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要使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我们反对思想上的顽固保守,也反对空谈盲动。我们要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并且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我们就会从不懂不会到少懂明白,再到清楚明了,做好工作。”这就是告诫我们工程技术人员,要适应油田开发工作不同阶段的形势要求,脚踏实地地服务开发的需要,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调整我们的思路,“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同志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此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采油工程系统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规律,不断地完善我们的管理和创新机制,深化“课题制”,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发挥采油工程在油田开发中的支撑作用。

2结语

第9篇:哲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哲学思维政府公共管理和决策

30年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整个中华民族也因而进入了一个更为关键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国要进一步科学持续地发展,除了需要在诸领域更多地创新拓进、拥有更先进的技术、更充足的能源,以及更成熟的管理经验等等要件之外,笔者认为中国社会的大发展,更需要一种哲学,需要一种正确的思维,需要一种思想,需要一种和新世纪的要求相符合的思路。特别是对于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主要导向作用的政府公共决策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哲学思维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时代,作为社会科学的哲学思维,对现代化发展的实际作用到底有多大?有多少?这大概谁也难以回答的问题。

但是谁也不能忽略了一种规律: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必将有力地指导伟大的实践。

如此看来哲学并非没有用,只不过是它的作用容易被人忽视而已。反思哲学被人所忽视,大体有两大原因:第一,哲学社会科学自身作用的特点所致。它的特点一是有远用而无近用,它的影响往往不是立竿见影式的,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二是有大用而无小用,它产生的影响往往是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的公共决策的影响,而不是对个人具体工作的影响。三是有潜用而无明用,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式的,先是在思想意识接受,继而才转化成个人的思维方式,再影响人的具体行为方式。第二,社会环境影响所致。战争或和平时期、计划或市场经济的不同环境,对社会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更容易左右人们的思想,人们更趋浮躁,判别事物价值的标准更直接、更具体。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被忽视也就不奇怪了。

二、哲学思维运用的特征

哲学思维方法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在改造世界时它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它是辩证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肯定和理解中同时又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反对片面性和绝对性。第二,它是批判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哲学的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不盲从权威的批判性的反思。第三,它是实践第一的思维方法。它强调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社会实践发展了,人的思想认识就必须不断前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四,它是超经验的思维方法。它反对经验主义,反对把实践观庸俗化,反对把过去的、一时成功的经验作为绝对真理照搬套用,它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冷静地审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人类经验中的一切行为。

总的来说,哲学思维方法的运用不在于给人多少具体的知识,也不在于给人解决了多少具体的问题,它的根本作用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人的思辨能力,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哲学思维模式更有助于人形成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眼光,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