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饮食安全的知识范文

饮食安全的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饮食安全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饮食安全的知识

第1篇:饮食安全的知识范文

知情权是政治性的权利,主要应用在获悉政府的各项决策和事项,是在符合道德准则的基础上,合理合法的获悉信息的一种权利。医院人事档案的知情权是指医院员工有知晓自己的档案被保管或是被利用的权利,以及医院或者是医院的人事部门有知晓员工填写的人事档案是否真实的权利。

1员工填是写人事档案的当事人

应该享有知情权人事档案记录了员工的自身情况,以及员工组织提供的部分资料,员工的人事档案记录的内容,没有人比员工自己更清楚,因此,医院的人事档案没有对员工进行保密的必要。员工对人事档案具有知情权,能够确保人事档案的真实完整,对于人事档案的保存和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

2员工对人事档案有知情权

有助于人事档案的管理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的进步,对于自身权利的维护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医院的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采用封闭式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组织在对员工个人进行评价的时候主观性强,没有根据客观事实进行评价,这样不公平的评价,不仅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还为员工以后找工作带来麻烦。因此,赋予档案的当事人对人事档案的知情权是现实的必然选择。

二解决医院人事档案隐私权与知情权之间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对医院的员工进行教育,提高权利的保护意识

我国对于隐私权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有一部分的员工对于隐私权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员工不能对自己的私人信息或者是其他人的私人信息进行严密的保护。医院人事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档案的管理人员,缺乏自我控制,随意翻看甚至是使用其他人的档案信息,这样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人事档案的保密性,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因此,医院应该对人事部门的员工和档案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员工知道触犯隐私权的严重后果,从而引起员工对保护隐私权的重视。

2对医院人事档案知情权和隐私权进行明确的划分

医院的人事档案,既有知情权,又有隐私权,是矛盾的综合体,为了在二者中寻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式,就要明确的分清楚二者的界限,明确隐私权是谁的权利,而知情权又是谁拥有的权利。医院的人事档案隐私权,保护的是医院的员工,医院的员工是人事档案的填写者,有权要求医院对于填写的内容进行保密。对医院人事档案的知情权享有者包括国家、医院和员工。第一,国家的公权机关,在办案的时候,有权利知道人事档案的信息;第二,医院的人事部门要对医院的员工进行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有权利知道员工的个人信息;第三,员工是人事档案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员工人事档案没有必要对员工个人进行保密,员工享有知情权。为了同时满足人事档案的隐私权和知情权,要控制知情权的范围,除了必要的组织机构,对其余的人都要保证人事档案的隐私权。

3完善知情权和隐私权的法律法规

隐私权和知情权的立法不完整,也是两者不能实现平衡的阻碍之一。医院员工的隐私权意识淡薄,为其他人的隐私保密的观念不强,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国家应该完善隐私权的立法,明确对隐私权的保护。同样,国家对知情权的立法也不完善,由此导致隐私权和知情权不能平衡。因此,国家应该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对二者的保护体系,保障二者的法律可以实现。

三结束语

第2篇:饮食安全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 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和支柱产业。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具有流动性大,劳动力密集,多工种交叉流水作业等许多特点,正是这些特点隐含着诸多的危险源,也是安全事故发生的诱因。我国建筑施工事故发生数量和死亡人数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还会不断地反弹,由此表明我们虽然在建筑业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我们的成果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必须进一步控制有效事故的发生。

一、引发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1.人的不安全行为。人是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者,操作者。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身体素质都诸多因素有关。人的有因素又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接受教育的程度,这也就决定一个人所具有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知识。二是人的工作状态,好的状态才可以做出好的工作。三是人的素质,做任何事都不能缺少的一种责任心。

2.环境条件的不利影响。建筑生产活动是一种露天作业比较多的活动,因此施工现场的环境对施工过程的影响很大,像一些建筑物逐渐向深地下,高空化发展。还有自然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像气候,温度,自然地理条件等。例如:冬季或雨季施工就会给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

3.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建筑生产活动中,一些机械设备存在缺陷或者是缺乏保养等也是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

4.管理因素。如果说以上三个因素是直接原因,那么管理的缺陷才是发生事故的根源。一个工程能否顺利的完成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通过适当的管理,选择适当的措施是可以把建设施工事故减到最低的。由于这些原因所造成的施工伤亡事故的种类有:(1)高处坠落。(2)触电。(3)坍塌。(4)物体打击。(5)机械器具的伤害。

经过分析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的这些施工安全事故,都会或多或少的威胁到人们的安全,要想把这种威胁降到最低,我们就要提出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

二、预防措施

1.安全管理方面坚持落实“四项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一项制度。它明确规定了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有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就能把安全与生产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心。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实处。

(2)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建筑施工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建筑施工活动。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施工活动的进行

(3)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加强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培训。这是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伤亡事故的重要措施。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及企业必须依法对从事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开展以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技术规范等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年度培训考核,实施持证上岗;企业每年必须对职工进行一次专门的安全培训,并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自我防护能力,共同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更好地贯彻执行。

(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强化责任落实安全监督检查机构是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制止施工企业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法施工及督导企业落实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施工安全技术规范的监督管理执法队伍。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建筑工程专业、电气专业、建筑机械专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责任安全监督员制及安全监督员岗位资格证制,建立起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监督管理执法队伍,形成完整的施工安全监督检查管理网络。

2.施工现场应该合理组织劳动,根据现场实际工作量的情况配置和安排充足的人力物力,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3.施工作业人员也应该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明确自己的岗位和职责,不能擅自操作自己不熟悉或与自己工作无关的设备设施。

当然这些主要是从管理制度方面来谈的,还有一些具体的施工要求,如:冬季施工要注意防滑,防冻,防中毒等等;雨季施工要注意防触电,防雷,防坍塌。我们要以“预防为主”,而不是在发生事故后才去组织抢救,进行事故调查、处理;而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巩固我们在建筑业方面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马学东.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3篇:饮食安全的知识范文

为保障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进一步促进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预防食品中毒和食源性病患事件的发生,经研究,决定于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针对学校内的食堂及周边的饭店、饮食摊点、食品经营店,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食品安全整治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整治内容

学校内食堂、周边饭店、饮食摊点、食品加工作坊及经营食品的商店。内容包括:

1.建立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与责任制度情况;

2.落实食品卫生管理措施和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机制情况;

3.承包食堂的监督与管理情况(承包食堂的准入制度和承包者资质、学校、承包方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的职责);

4.食堂内外环境卫生,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留样、餐具消毒等各卫生管理和索证管理情况;

5.食品安全日常检查、记录情况和食品安全许可、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情况;

6.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情况;

7.建立健全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情况。

二、检查时间

9月16日至10月16日。

三、具体要求

1.各单位要密切协作,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县教育局要组织各学校认真进行自查,建立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切实有效的整该措施,坚决杜决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对学校内食堂、周边饭店及饮食摊点的食品卫生进行认真检查,特别是对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卫生隐患问题进行认真排查,并及时督促整改,要督促学校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工作到位,责任到人;工商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地区食品经营单位的检查整治力度,对非法无照的经营的,采取切实措施,坚决予以清理与取缔;县质监局对学校周边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进行认真监管;县市容局对学校周边无证流动的饮食摊点进行取缔;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协调与配合,及时互通信息,实现无缝监管,确保学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落到实处。

2.各学校要坚持上好健康教育课,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要利用健康教育活动、校园板报、广播等多种宣传形式,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树立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增进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有效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第4篇:饮食安全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运行安全防范

Abstract: unattended substation is to improve the advanced mode of gri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level,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supply enterprise. It is an advance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by well-trained highly qualified personnel, the use of advanced and reliable equipment,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common good manage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tion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Key words: Run security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无人值班的管理不仅对运行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使运行安全管理面临新的挑战。目前,在无人值班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前瞻性忧思无疑成为了现阶段必须着重考虑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安全隐患分析

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后,监控人员、操作巡视人员从过去只掌握1座变电站扩大到7-8座变电站的接线方式、设备状况、继电保护、直流系统、所用系统、防误闭锁及综合自动化装置等知识,同时还必须要有清晰的电网概念。由于知识与实践的熟悉和应用需要一定的过程,运行人员在不太熟悉的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操作及处理异常事故时不自信不果断,结果轻则延缓送电,重则导致事故发生甚至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

二、安全防范措施

(一)清查防误闭锁装置,完善防误功能

防误闭锁装置是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强制性技术措施,当因人为因素造成失误时,只要有完善可靠的防误闭锁装置,是可以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由于微机防误闭锁装置推广使用时间不长,性能尚不稳定,部分产品由于安装调试质量不良、程序设计不合理、室外机械锁易锈蚀、以及运行人员使用维护不当等原因,容易造成防误闭锁装置卡涩、失灵等故障,从而大大影响操作进度和事故应急处理的时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锁打不开后运行人员盲目解锁,甚至将锁砸坏的情况,使防误闭装置未能完全发挥作用而造成误操作。因此,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安全防误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微机防误闭锁装置的清查整改更是重中之重。

(二)全面清理设备标示牌

标示牌在安全工作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在“监控中心+巡操队”无人值班模式建立后,运行人员会在数座变电站进行操作、维护、异常处理等工作,如果设备没有正确标识抑或受外界环境影响标示牌掉落、字迹不清,使其无法起到明示间隔设备名称作用,就容易导致操作人员走错间隔,发生误操作事故。

(三)完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推行标准化管理

“监控中心+操巡队”的运行管理模式实行后,运行人员较传统有人值班变电站则面临少人管多站的情形,既要操作又要完成日常巡视、维护、办理工作票许可终结手续以及完成其他一些配合工作,工作职责多,角色转换多,途中往返奔波多,这就很容易造成变电站管理紊乱,埋下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些矛盾,确保变电站安全管理工作合理有序、有效进行,就必须在严格执行既有的《安全规程》上规定的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工作顺序化、资料规范化、制度标准化着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力求对运行工作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均纳入精细化管理考核范围。

3.1全面推行变电站标准化操作票

倒闸操作票是变电运行人员执行操作时必须填写的一项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主要是防止误操作。为了适应新运行模式对各站操作方面更为严格的要求,现决定在原来典型操作票的基础上订立各站所有可能的停电任务情况下的标准化操作票。它的推行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倒闸操作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有效规避运行人员填票时易缺项、漏项、错项等致命缺陷的发生,从而确保现场操作准确无误、安全有序。通过制定标准化操作票管理规定,根据变电站设备变更情况及时对标准化操作票进行跟踪修订,确保标准化操作票任何时候都能完全符合现场情况。

3.2严格执行运行作业指导书

强化运行管理安全,使运行各项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简化作业中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性,密切结合变电运行工作实际编写各类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内容包括变电运行标准化验收、标准化安全措施、设备标准化巡视等涵盖主要工作流程的作业指导书。这将有助于提高无人值班运行管理水平,提高运行操作、巡视质量,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加强技术培训,全面提升运行人员的技能素质

从根本上而言,无人值班模式有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和担忧,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于人的因素。之所以存在诸多传统有人值班模式所不易产生的隐患,是因为:一方面,运行人员一般只对原站运行情况比较熟悉,而对其他站的情况不甚了解,存在着知识、信息方面的许多盲点;另一方面,无人值班模式的广泛推行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用对现有运行人员而言无疑是一项重要课题。如何充分调动人员自身因素,使其在逐步完善的管理体系的正确引导下,尽快提升技能素养,更好的适应新模式下的运行工作是时下当务之急。

4.1完善《运行规程》,组织运行人员认真学习

《运行规程》是全面熟悉各站现场运行情况的一把钥匙,它是任何一个合格的运行人员必备的知识体系,要准确详细了解其他站的运行情况就必须从这里入手。对历经了标准化改造,更换了新设备的变电站,必须对相应的《运行规程》及时修编、补充、删改,这将有利于运行人员接受准确无误的新知识体系。

4.2组织现场技术培训,掌控现场实际情况。

由于《运行规程》之类的理论知识在培训方面存在着不够直观,不易在短期内留下深刻印象等缺点。所以,在以书面形式提供各站运行情况信息的同时,还应对运行人员进行更为直观的现场技术培训,增强其感性认识,通过深入学习现场知识,选派专人进行现场教学,邀请部分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到变电站进行比较专业的技术培训,突出变电站设备状况、继电保护、直流系统、所用系统、防误闭锁及综合自动化装置等方面知识的讲解和答疑,使运行人员进一步熟悉设备性能,为今后的操作、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健全技术业务培训长效机制

变电站实施无人值班模式后,运行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工作必须建立起长效机制,这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石。一方面,运行人员的意识应尽快转变过来,充分利用自学、考问、技术问答等手段自觉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以适应在新的运行模式下工作的各项要求;另一方面,根据运行工作中反映出来的典型问题适时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技术培训活动,并且加强这方面的考核力度,以期尽快提高运行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

(五)强化岗位职责,合理配置运行人员

各运行岗位人员的职责需加强,不能淡化。特别是当前,变电站自动化程度还不够健全,电力系统内部某些隐形缺陷,如过热、放电等,信号量无法采集,只有扩大了故障,引起了事故才得以发现和处理。在实施无人值班管理模式的初期,应尽量采取从有人值班转换到少人值班在深入到无人值班的循序渐进的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必须强化监控、巡操、留守等岗位人员的职责,严格要求并认真考核。

实施无人值班管理模式后,虽然运行人员可以通过交叉学习,对各个变电站的设备、保护、运行方式等知识加深了解,但这与原站值班人员所掌握的设备性能、事故象征尤其是多年积累的具体操作实践经验上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为保证新模式运行初期的电网安全,杜绝由于对设备情况不熟悉而导致误操作的发生,必须对操巡人员进行妥善合理的配置。具体站内操作时,应派对该站有长期现场运行工作经验的值班长操作,同时,其他随同操作人员也必须尽快适应并熟悉该站现场运行情况。

第5篇:饮食安全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事故

1.地铁运营安全事故总述

1.1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概念与分类

地铁运营安全事故是发生在地铁运营期间的危及人员和设备安全的事件。“安全”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不发生意外的安全和免遭破坏的安全。“事故”也包含两个方面:意外发生的事故和故意造成的事件。《上海市处置轨道交通事故应急预案》中将事故分为6类:1)重、特大火灾;2)爆炸;3)毒气;4)大客流爆满或者停电;5)车辆脱轨、道床伤亡等;6)其他突发事件。

1.2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分析框架

铁运营安全事故分析中,事故原因、事故的时间、空间特性和事故后果是主要分析因素,它们共同反映了事故的全貌,构成了事故的分析因素体系。

(1)原因

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原因因素中,人员、设备、材料、管理和环境是最常见的分析因素,几乎涵盖了事故原因的各方面。

(2)时间

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时间属性是事故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发生频率等与时间相关的特征。从事故过程的角度,可分为非持续性事故和持续性事故。

(3)空间

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空间属性是事故的发生位置、影响路径、波及范围等与地理位置和空间特性密切相关的特征。发生位置是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具体发生地点。影响路径是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直接影响在空间上的传导方向和线路,如火灾的蔓延路径、列车延误的传递路径。波及范围是受到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间接影响的空间范围,如事故中某车站关闭会造成附近区域地面公交的拥堵。

2.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分析

2.1常见和多发事故情况分析

(1)人员侵限事故

由人员侵入限界导致的伤亡事故是最为常见的地铁运营安全事故,占国内事故的六成以上。其次是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

(2)车辆事故

经统计80%以上的重大和特大地铁运营安全事故是车辆事故,而列车追尾是最为多见的事故类型,其次是出轨。事故的头号原因是司机或者调度人员的违规操作或者操作失误。同时,受经济状况影响,部分线路和列车的设备陈旧、缺少维护,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客观原因。

(3)常见事故原因

随着地铁系统设备安全性的不断提高,由设备故障所导致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经统计人为因素的原因占全部事故的直接原因的90%以上。由此可见,加强安全管理对于重大安全事故的预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国内近年来与地铁车站电梯有关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电梯成为了一个新的脆弱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地铁客流量的不断增大,不少设备不堪重负;但更为主要的原因是不少设备在设计上就存在先天不足,使用中又缺乏必要的养护和管理。

3.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致因分析

地铁安全运营的状态被视为地铁系统的一种稳定且平衡的状态,地铁运营安全事故是由干扰因素的作用和地铁系统对干扰的抵御能力不足导致的系统失稳和平衡被破坏的结果。

3.1干扰的影响分析

通过进一步对各类型事故中的干扰因素及调查报告的分析,可以发现干扰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对系统存在如下影响特点:

(1)干扰是事故发生的前提,但不一定只能在事故前出现。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对爆炸式恐怖袭击、人员卧轨自杀等安全事故的防范是最困难的,其原因是此类事故从干扰出现到事故发生的时间间隔极短,甚至是同时的。

(2)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存在一个累积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系统充分暴露在干扰的作用下的过程。只有当干扰对系统的影响累积到一定程度才会导致事故发生。

3.2暴露的影响分析

干扰存在的条件下,干扰因素必须通过一定接触途径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才能实质性影响到系统的安全状态,进而导致事故发生。这种干扰与系统相接触的途径和环境被称之为运营安全事故的暴露条件或作用场景,简称暴露。

通过对搜集到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由于地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以及运营环境的开放性,地铁系统对各种干扰几乎都是易感的,但对不同特性的干扰和在不同的环境下,干扰攻击和系统易感的程度不同。暴露特性分析中的许多内容与干扰和脆弱性特性分析的内容存在交叉,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方面的内容:

(1)在相同的干扰强度和系统脆弱性状况下,当脆弱点直接暴露于干扰的作用下时,暴露的程度最高,系统产生的敏感反应也最强烈。例如,恐怖袭击、乘客卧轨自杀等事故中,干扰因素都是直接作用于系统的脆弱点。

(2)某些特定环境下,虽然干扰的强度不高,但是系统对干扰极为易感,进而产生强烈的敏感反应。例如,在客流高峰期、故障运营期等特殊的运营状态下,由于系统的不稳健,一个轻微的扰动都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

(3)在事故起因和和系统状况相同的条件下,事故发生的背景不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明显不同。例如,在客流较大、车站安检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乘客携带危险品进站乘车的可能性较高,由此造成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可能性也较高;形式相同的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在客流高峰时段和客流稀少的时段所造成的后果存在显著差异,其重要原因就是两者的暴露条件不同。

3.3脆弱性的影响分析

从脆弱性作用过程的角度,完整的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过程包含两个方面:

(1)干扰对系统的影响过程,即易感过程;

(2)事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即易损过程。

两者之间可能是平行或者搭接的关系。系统脆弱性在不同关系下的这两个过程中分别体现出不同的特性。易感过程中,系统对干扰的敏感程度和系统对干扰的承受能力决定了事故发生与否,即集中体现出脆弱性的易感特性。易损过程中,系统的耐受能力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即集中体现出脆弱性的易损特性。脆弱点通过脆弱性关联作用,受到了来自脆弱源的干扰,使系统安全状况进一步恶化,并最终导致系统失稳。

因此安全防护和应急的能力的差异是造成相同事故起因,不同事故后果的关键原因。首先,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的性能对事故预防和应对至关重要。但随着各城市地铁对于安全投入力度的加大,相关安全设计和设施基本都能满足要求。因此,决定系统承受能力的关键在于安全保障的“软”能力,而决定这种能力的关键是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不同系统在非正常状态下的协同能力,即界面间的耦合性。以车站火灾为例,事故发生后,车站、调度、消防、公安、急救等部门均需要迅速启动应急程序,信号、供电、供水、通风空调等系统也需要立即切换到事故运行状态。在各部门能力和各系统性能一定的情况下,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状况最为关键。然而,由脆弱性分析可知,相互之间的界面耦合也是最为脆弱的。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得到:铁运营安全事故是干扰、暴露和脆弱性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超过了系统的抵御能力的结果。干扰和暴露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系统的脆弱性状况是事故发生与否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决定因素。

参考文献

第6篇:饮食安全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安全因素;控制措施

工业作为我国的第二大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机械制造业在工业中又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的生产发展,而且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保障工业生产能够安全可靠的正常运营,就必须对机械制造的安全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

机械制造在工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安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业是否能够安全可靠的进行生产。但在实际生产中,机械制造本身就带着各种各样的非安全因素,造成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机械的制造进行安全维护。机械制造是实现工业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科技产品生产工厂中,除了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还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不仅使之具有复杂性,而且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工作人员除了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以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不同类型的工业生产需要不同的机制设备,从而对机械制造也有不同的要求,使得机械制造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特点。同时,不同的机械设备具有不同的操作技术,故而,机械制造的技术也会有所不同。

二、机械制造中的安全因素分类

2.1人员操作因素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为因素,例如人员对机械制造技术的掌握不够,心理因素、操作失误等。首先,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果一个工作人员能够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掌握操作技能,并将其熟练、正确的运用于机械制造中,自然而然就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几率。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很多工作人员无法正确全面的掌握技能,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工作人员在机械制造中技能的使用。例如,在机械制造中是否能够仔细认真、场合的判断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应对突况等,这些都对安全事故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操作失误是人为因素中最常出现的,这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操作,例如,错误的操作顺序、违规操作等,从而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2设备控制因素

设备控制因素对机械制造中安全事故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和复杂性。这主要是因为机械设备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出现安全问题,或者是出现的安全问题具有隐秘性,不容易被工作人员发现,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容易造成机械设备负荷量的过大,从而出现安全事故。设备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有机械设备的使用期限、使用功能、使用状态以及部件的缺失等。同时,设备控制因素还受到外在条件的影响,从而使其无法保持正常运行,这也是导致机械制造中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交接的时候,由于一时疏忽可能忘记关闭设备,使得设备一直处于运行状态;另外,在机械购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由于自身利益等因素,购买一些质量不合格、价格比较低廉等的机械设备,也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3环境影响因素

环境影响因素主要由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组成。内部环境主要是指机械制造的空间,即车间;而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工厂环境和自然环境。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对机械制造的安全事故有着重要的影响,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旦其中一项出现安全问题,都会引发安全事故。例如,车间比较潮湿,将会影响设备功能及使用年限,进而加大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工厂环境比较恶劣,污染严重,将会对工作人员的情绪和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进而加大了操作失误几率,最终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2.4方式方法因素

方式方法的使用不当也是造成机械造发生安全事故的因素之一。方式方法主要是指在建设期间,使用机械设备的时候,应该遵守相关的操作技术和操作安全,以及检测手段、组织措施和施工设计等。这些方式方法的制定应该以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为依据,只有能够正确的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出现几率。

三、机械制造中安全控制措施

3.1加强人为操作控制

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机械制造安全事故多种多样,因此采取的控制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首先,需要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只有让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机械制造安全性的重要意义,才能够提高其在制造过程中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从而有效保障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其次,企业或工厂应该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再次,企业需要关注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为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营造出良好和谐的氛围,让工作人员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最后,企业应该根据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加强监督,对一些违规操作的工作人员采取严厉的惩罚,从而防止操作失误因素的再次发生。

3.2加强设备控制

首先,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要求对机械设备进行控制,不仅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生产标准对机械设备的规格和参数进行控制,还要重视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企业还应该要求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与设备技术要相符合,从而为机械设备的可操作性提供保障条件。其次,企业还需要加强对机械设备采购行为的监督与控制,安排专门的监督人员对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进行监督,保障采购的设备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最后,企业还应该注重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减少设备问题的发生几率,从而将安全隐患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3.3制定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机械制造的全面性、落实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条件。全面性主要是指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对机械制造中各个环节的人、事物进行全面的管理;落实性主要是指制定的管理制度必须落实到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中,不仅要在每个环节中安排责任人,而且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后还能够找到责任人;可操作性主要是指保障管理制度的实际性和细节性,使管理制度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和机械制造的内容相符合。

3.4改进方式方法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如果对操作方法的流程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则将会直接对机械设备的质量造成重要影响,由此可见,操作流程、施工设计方案和管理制度等是否正确,都会严重影响到机械设备质量安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企业应该针对于质量安全的相关因素,按照国家的标准要求进行计划和措施的制定,尽量做到明确具体且操作便捷,从而保障机械设备的质量。

结束语:

企业想要确保机械制造的安全性,就应该加强相关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重视预防措施的实施。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开展对工作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的意识,并从采购、监督管理以及维修保养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进而有效保障机械制造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邵希新.机械制造中的安全因素及控制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255.

[2]李阳.浅析机械制造中的安全因素及控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1):39.

[3]林楚城.机械制造中的安全因素及控制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4):33-33.

[4]张刚成.机械制造中的安全因素及控制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7).

[5]吴志敏.试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安全因素和控制措施[J].城市地理,2014,(18):77-77.

第7篇:饮食安全的知识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rail traffic engineering in China, and the accident characteristics and hazards system. It also discusses on how to establish effective troubleshooting and prevention mechanism.

关键词: 轨道交通;安全隐患;治理

Key words: rail transit;hidden safety problems;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106-0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轨道交通工程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各大城市对其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轨道交通工程也由于其现场环境复杂、工程难度大、施工方式多样性、线路复杂等特点为人们的生产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国在几年前就已经在各地开展了针对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相关的严格监管工作与风险评估工作,使得在近几年我国的工程事故发生率得以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大幅度减少了群死群伤等恶性事故的发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相关施工方、监理方自身的技术力量与管理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使得我国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隐患,对于施工人员自身的相关事故与威胁仍然经常发生。这些问题与隐患的存在,不仅对于现场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造成了威胁,对于工程的整体质量也存在着负面的影响。我国目前的轨道交通工程相关项目都有着规模较大、环境及周边地质因素复杂、相关技术落后、人员缺乏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有效的对工程施工安全进行加强、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质量问题与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成为了摆在我国目前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前方的重要课题。

1 事故发生特点

要想对我国轨道交通安全进行良好的治理,就应当先从事故发生的特点入手,从其发生的原因对其进行基本的掌握。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我国全年的城市轨道交通事故中,由于物理打击而引发的事故占据全面事故总数的50%以上,而后续容易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则分别为物体坍塌、施工机具伤害、从高处坠落、触电等等。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因为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造成的,而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从事故发生的源头即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细致的排查,可以有效的对事故发生率起到降低的作用。

2 隐患管理体系

2.1 相关定义 对于轨道交通安全来说,其隐患主要是指对所在城市交通相关的一些法律、制度没有做到严格的遵守,或者施工单位的自身在相关的安全管理以及技术上或制度上存在不足,造成了在施工过程中相关的安全要求没有实施到位,从而导致一些坍塌、打击等事故的出现。同时由于轨道交通工程其原因复杂、数量多、涉及专业广、管理不到位等特点,为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的安全排查以及质量监督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些因素的存在也使得轨道交通技术迫切的需要一套良好的排查及管理体系。

对于城市中的轨道建设,其安全体系主要建立在城市中的土建工程、站点维修、轨道作业等等阶段,并在各个阶段中对其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细致的评估、排查,同时对相关阶段项目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标准与良好的制度,并借助于现代化科技设备来对其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信息化平台,从而能够以全面、动态的方式对各个阶段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并根据隐患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以此来最终达到减少事故发生的目的。

2.2 组织机构 安全隐患排查体系的建立应当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基础,通过城市中轨道交通建设的实际规模、地质情况等因素来建立出与之相应的、符合实际需求的组织机构。通常来说,根据我国相关隐患排查体系的组织特点,安全隐患排查体系应当包括施工企业、监管单位和相关的问题问询单位。

而对于体系的管控模式来说,根据建设所在地的实际规模与特点总体分为两种模式:大中心模式与小中心模式。其中,大中心模式主要是指以建设企业为主体来对隐患控制部门进行建设,并在细化的过程中根据专业的不同建立出一支分工明确、职责合理的治理队伍,对工程隐患的排查与治理进行保证。而小中心模式则是指在以建设企业为主体对隐患控制部门进行建设之后,在部门中只设置少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主要的排查工作则由相关的监理企业来进行。

2.3 隐患排查及评估 在轨道交通工程中,其每个阶段都会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而由于阶段的不同,其存在的隐患类型与特点也就有所不同。在实际隐患排除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建立起一套排查的标准与排查方案,从而使排查工作进行规范化、系统化。在实际的排查工作当中,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多种排查方式的单独排查或者结合排查,以此来探寻更好的排查方式,比如可以通过施工单位自身同其它第三方排查方进行配合,来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排查,从而在实践中探寻个最好的排查方式。

而对于隐患的评估工作来说,其不是由单纯的某一项因素来决定的,而是由很多个因素的相互制约之下而做出的总体的评价。对此,我们可以设置出一套安全隐患的评估体系来对相应的隐患进行评估,在其中我们可以将对象细化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三级指标的模式。在一级指标中,其主要包括相关安全隐患的管理、技术、环境因素等等。在二级指标中,实质上就是对一级的因素进行一定程度的细化,其中包括对安全管理工作完成度的评价、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安全的实际操作等等。在三级指标中,就是对上一级指标进行更深层次的具体化,即制定出相应的工作人员责任、具体的保障措施、技术规范等等。通过这种分级的评判方式,可以更好的对安全排查工作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差别化管理。

3 轨道交通工程的隐患排查实践

3.1 建立管理的长效机制 对于任何一项工作来说,对其进行良好的组织机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轨道交通的隐患排查工作也是一样,对此,我们应当建立起合理的组织结构,在以总经理、副总经理的管理下下设安全质量检查部门,并在其下分设相应的安质部与监理、施工单位,并在各结构部门的明确分工、交互合作下,共同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工作。

在对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设置之后,还应当对工作的管理体系进行制定与完善。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对此我们应当对公司的质量委员会以及相应的职权部门的具体职责进行一定程度的细化与梳理,并且将隐患排查工作中的各项环节如排查、分级、等级、整改等步骤全部严谨细致的列入到制度规范当中,从而以严格的规范制度来对工作进行监督与推进。

3.2 制定隐患排查标准 制定排查标准在轨道交通的隐患排查工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制定科学、严谨的标准,则可以使相关工作人员在排查工作中更加有据可依,从而使得隐患排查系列工作能够更加标准与规范。对此,我们可以对安全隐患以分级的形式进行管理,即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对其分为不同的级别。从而可以在后续的工作中依据级别对其进行排查。

除了对排查标准进行制定之后,还应当对隐患管理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估工作,通过评估工作可以对轨道建设的前景与目前形势进行一定的分析,为了此项工作顺利的开展,应当实行以专家评估与监理单位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而在评估结果得出以后,再对承建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理方式。

3.3 加大排查与治理工作的力度 要想对轨道工程的安全进行更进一步的保证,就需要我们加大安全质量的排查力度。在我们对安全隐患评估的相应标准进行制定并对其做出评估之后,就使得隐患排查工作有了最根本的基础与保障,而随后就需要对排查力度进行加强。其具体措施为:在单位中应当定期的召开隐患管理的各类形式工作会议,并在会议中进行思想与工作进度的实时报告,再对此工作报告进行及时的编制。当遇到重大隐患时,应当根据计划对其重点情况进行分类,并根据存在隐患的阶段由单位之前设置的各专业部门对其进行隐患的排查工作与跟踪工作。

另外,还应当以单位领导带队的方式,将检查工作做到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应当在每季度都设置安全检查日,通过开展检查活动的方式充分的调动全体人员的排查工作积极性。并定期聘请专家对单位的规定及制度进行优化,同时对单位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4 建立隐患管理信息平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在工作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轨道安全的排查工作来说,也应当积极的通过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并将隐患信息化工作树立为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部分。通过一个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排查工作更加有效率、更加系统化、更加具有准确性。在隐患信息系统中,应当主要具备以下模块:①综合信息模块。在这个模块中,主要对单位近期需要排查的隐患信息、工作重点,以及政府部门与同轨道交通有密切联系的职能部门与媒体信息进行显示。②隐患编码模块。在这里,我们可以将隐患类型以简化的方式进行标注,具体的简化方式可以通过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字的形式显示,通过简化的编码方式能够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简化工作量,并使信息更加一目了然。③隐患上报模块。通过这个模块,用户就可以将存在的隐患信息及时的进行上报,在上报方式中可以用手机或者电脑的方式。并对隐患的关键信息如类型、级别、现场情况等进行及时完整的上报。④隐患响应模块。在这个模块中,工作人员可以对隐患的处置情况进行,并及时显示对此隐患处理的会议记录、领导指示等等。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轨道交通工程的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其不仅关系到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当地交通情况与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隐患排查工作中更加严谨有序,在对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对单位的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制度规范进行完善的设置,在实际的排查工作中更为细致、负责,再借助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帮助,将排查工作作为全部工作人员的共同目标,以此来真正的做好轨道交通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冉锋,陈瑞金,王文浩,孟令云.列车运行图冗余时间布局优化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3(19).

[2]许明涛,吴建军.基于容量限制的道路与城市交通的互演化研究[J].山东科学,2012(04).

[3]肖欣,张和生,杨军,潘成,孙伟.一种交通信息采集传感器网络任务分配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2(11).

[4]王洋,贾利民,徐杰,郭建媛,康亚舒.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客流诱导系统设计[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10).

第8篇:饮食安全的知识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室实行安全指引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月至10月本科室收治的260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08年2月至12月收治的320例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以前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指引措施。比较实施管理措施前后两组新生儿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住院时间和院内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均P

【关键词】 安全指引;新生儿;护理管理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1]。新生儿科存在急诊多,夜诊多,患儿病情复杂,变化快,技术标准要求高,患儿及家属无心理准备,承受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已成为新生儿护理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月至10月与2008年2月至12月收治的新生儿580例,其中2007年1月至10月收治新生儿为对照组,共260例,年龄30min~25d,平均(61±20)d,孕周33~41周,平均(379±06)周,体重15~40 kg,平均(32±19)kg,其中早产儿50例,高危儿120例,新生儿肺炎40例,其他50例。2008年1月至12月收治患儿设为观察组,共3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以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指引管理措施。培训方式:采用专题讲座和讨论、模拟训练等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时间共3个月。培训内容:(1)树立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在科内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职责》、《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差错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相关制度。(2)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建立风险防范管理责任制(护士长、责任护士协同负责制),充分发挥全面质量控制作用,在加强护士风险意识的同时,护士长加强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的监控。(3)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医患沟通,教育护理人员在服务中严格依照"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责任意识,转变服务观念。(4)提升专业技能,制订疾病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做好分层次岗位培训与考核,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实施管理对策后,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和满意度情况。

13 调查方法 参考医院满意度问卷制订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评价新生儿室环境、护士服务态度、护士操作技能水平3项(各100分)由患儿家属评价,总分在240分以上者为满意。共发放问卷580份,回收5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儿情况及满意度比较见表1。表1两组患儿情况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院内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两组比较,均P

3 讨论

31 新生儿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医学基础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缺乏对现存的潜在的护理问题预防性不足造成的风险。突出表现在重病患儿入院时,由于病情严重,变化迅速,需要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果断的采取相应措施,密切配合医生抢救。(2)护理业务、专科技术水平低造成的风险。不同的专科护理具有不同特殊性。由于临床护士年资低、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甚至动作粗暴,就会产生技术风险。有关调查显示[3],护理缺陷发生率与发生缺陷人员的护龄和职称密切相关,护龄和职称越低者差错发生率越高。(3)缺乏沟通技巧与服务态度造成的风险。患儿患病家属多有急躁情绪,若此时护士缺乏耐心的解释或态度冷淡易引发纠纷。(4)医药费用负担沉重引发的风险。部分纠纷原因与医疗费用有关。有关调查显示[4],医疗费用已成为市民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某些家属为了减免医疗费用,也很容易对正常医疗工作无端挑剔,横加指责,导致医疗纠纷。(5)药物使用存在的风险。指各种途径的给药(包括输血和血液制品),患儿在使用药物时相对成人来说剂量小,配药准确度要求高,配药时存在一定风险。

32 护理安全指引管理的效果分析 通过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以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安全指引在新生儿室护理管理中的积极效果,从安全指引识别评估处理以及管理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实践。通过建立健全护理安全指引管理制度,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步增强,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各级护理管理者能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和作风,从单纯的终末质量控制转为环节质量控制和反馈质量控制,主动查找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对策,变出事后简单处理为萌芽阶段的防微杜渐,使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更具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5]。

4 小结综上所述,通过重视和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风险防范意识,规范其护理行为,同时也能够提升医疗安全指标,从而有利于构建更加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程红群,陈国良,蔡忠军,等.医疗风险管理的探讨.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1):9495.

2 邱慧玉,陈绮萍.产房风险管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现代临产护理,2009,8(4):6567.

3 张育萍,毛丽娟.产房常见的护理缺陷与防范措施.家庭护士,2008,9(6):25152516.

第9篇:饮食安全的知识范文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安全隐患

为了能够较为深入完成本文研究,我们就需要明晰我国当下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调查,本文对塑料包装、纸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四种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材料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深入分析。

塑料包装材料带来的安全隐患。塑料本身属于一种高分子材料,其凭借自身材料重量轻、运输销售方便、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在我国食品包装领域有着最广泛的应用,但其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也需要引起我们警惕。对于塑料包装材料来说,表面污染、降解产物、油墨等加工助剂是其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纸包装材料的安全隐患。纸包装材料本身能够制成袋、盒、罐、箱等容器,这使得其本身在我国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对于纸包装材料来说,原料本身受污染、生产过程中的大量荧光增白剂应用、多环芳烃化合物含量过高、油墨等加工助剂是其具体的安全隐患来源,这些也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金属包装材料的安全隐患。金属包装材料拥有着优良的阻隔性能与机械性能,这就使得其同样广泛应用于我国食品包装领域,不过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金属包装材料受酸性内容物腐蚀、自身表面涂料的迁移、镀锡薄钢板的锡溶出都会引发或大或小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也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玻璃包装材料的安全隐患。玻璃本身属于惰性材料,并拥有着光亮、透明、美观、阻隔性能好等优点,但一些使用着色剂的玻璃容易出现无机盐和离子的迁移,这就使得相关食品很容易受到污染,这一安全隐患也应引起我们重视。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安全隐患的控制方法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较为全面了解了我国当下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而结合这一隐患,笔者提出了具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安全隐患控制方法,这一方法主要围绕将食品包装标识纳入相应强制性标准、推动行业企业等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包装的重视程度等三方面展开。

将食品包装标识纳入相应强制性标准。对于将食品包装标识纳入相应强制性标准这一控制方法来说,这一方法主要使用各国家强制性规定,在食品相关包装材料上注明“食品用”、“不得用于油脂性食品”等标识,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相关安全隐患的出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也将获得有力支持。

推动行业企业等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对于推动行业企业等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的控制方法来说,这一方法主要是为了尽可能提升食品包装材料相关标准的透明与合理。笔者认为我国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安全隐患的存在本身与相关企业没有参与到食品包装材料标准的制定中存在一定关联,而如果扭转这一现状,这一标准的制定过程就将获得有力的技术支持,企业也能够在参与过程中加强自身对材料安全的重视,这种双赢就使得我国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将得到较好解决。

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包装的重视程度。对于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包装的重视程度的控制方法来说,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发挥消费者监督职能,实现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安全隐患的解决。具体来说,相关部门可以开通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安全隐患的举报热线或是网站,并施行有奖举报制度,这样就能够保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自发参与到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安全隐患的根除中来,我国食品安全自然将得到有力保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方法需要结合相关宣传展_才能够取得最为优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