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范文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护理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with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by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SU Qingling.2cu, Guang zhou 511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 the nursing method on treatment of COPD with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by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Methods 60 patients of COPD with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All patients received conventional medical therapy and appropriate nursing,patients of experiment group received NIPPV,but who of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xygen inhale.The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length and cost of hospitalization,the rate of tracheal intubation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obvious improvement was found in blood gas indexes,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was shortened,cost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rate of tracheal intubation were markedly reduced in study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

NIPPV; COPD;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Nursing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常因呼吸道感染,气道阻塞加重,呼吸肌疲劳,通气功能恶化发生II型呼吸衰竭导致死亡[1],发病率及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合理应用NIPPV可挽救患者生命,避免气管插管和切开,有报道[2]显示NIPPV治疗成功率达80%~85%。但NIPPV过程中常因患者不能配合呼吸机影响疗效,出现诸多不良反应,限制了通气治疗,护理人员在NIPPV期间密切观察和细致护理起到重要作用。现就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应用NIPPV治疗6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IPPV组)30例,男 26例,女4例,平均年龄(65.8±4.6)岁;对照组(吸氧组)30例,男23例,女 7例,平均年龄(67.4±5.2)岁。观察组均排除大咯血、气胸及神志障碍不能合作等无创通气禁忌证。两组年龄、性别、治疗前血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美国伟康公司BiPAP Vision呼吸机正压通气,采用S/T模式,吸气正压(IPAP)从8~10 cmH2O开始,呼气正压(EPAP)从4~5 cmH2O开始,呼吸频率13~17次/min,氧浓度30%~45%。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及血气分析结果,逐步上调IPAP至12~16 cmH2O,EPAP至5~7 cmH2O。每日持续使用4~18 h,平均13 h。病情好转后逐渐下凋参数,延长待机时间,改鼻导管吸氧至完全撤机。对照组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pH值、PaCO2、PaO2、SpO2等指标,治疗天数,住院费用和气管插管率。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均数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气管插管率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药物使用比较(x±s)

组别例数住院天数(d)住院费用(千元)气管插管率(%)

观察组3020.8±6.7*12.6±4.5*16.7(5/30)*

对照组3029.4±8.118.5±6.246.7(14/30)

注:与对照组比较,P

作者单位:51140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比较,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比较(x±s,mmHg)

组别例数

pH值

PaO2(mm Hg)PaCO2(mm Hg)SpO2(mm Hg)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07.31±0.087.37±0.0551.5±5.194.9±13.1*79.2±12.562.0±11.9*75.2±7.594.8±1.8*

对照组307.33±0.097.34±0.0650.8±4.689.5±12.2*73.1±14.665.1±15.077.1±8.388.4±2.5

注:组内比较,P

3.1 心理护理 通常患者和家属对病情及BiPAP呼吸机缺乏认识,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而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上机前医护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说明NIPPV的原理、安全性和必要性,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有效的应对措施。告之患者和家属及时使用呼吸机可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以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取得合作,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因为患者的配合直接关系到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上机前的心理护理是以后治疗成功的关键,而且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3.2 上机前准备 保持层流病室内空气正常流通,室温保持在25℃左右为宜,避免各种刺激性气体。上机前试机并检查电源、呼吸机性能及各管道是否密封完好,出气口是否通畅,湿化器水位是否合适。根据患者脸型选择合适的面罩,使面罩能够与患者面部贴符,面部消瘦的患者用毛巾或治疗巾填塞面罩与面部之间的空隙,面罩要处于面部中央,注意不能挤压患者眼部,不超出患者下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清除患者口鼻腔及咽部分泌物,协助患者排空大小便,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并协助其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痰黏难咳者鼓励其多饮水,或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必要时予吸痰,以减少取戴面罩的次数,保持通气的持续性。

3.3 通气期间护理

3.3.1 上机护理 上机时先调节好通气模式、吸气和呼气压力、氧浓度、通气频率等各项参数,用手提着面罩对患者吹气,压力由小到大,待患者适应后再调节固定带。固定时应避免压住患者的眼睛和耳廓,调整固定带松紧度,以患者舒适又不漏气为宜,可用手在面罩周围试探检查有无漏气,随时观察鼻面罩移位情况,及时调整。受压或易摩擦部位(尤其是鼻梁部位)用柔软的棉垫或纱布保护皮肤,以免压伤或擦伤皮肤。呼吸机开始应用后,医护人员应在床旁观察,指导患者有规律的放松呼吸,使患者呼吸与呼吸机同步,主动询问患者有何要求及不适,直到人机协调。患者使用无创通气时由于面罩的原因与人沟通相对困难,备一移动的呼叫铃放在患者随时接触到的地方,方便患者并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3.3.2 气道护理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可采取平卧、半卧位或坐位,头稍后倾,使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以打开气道。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除呼吸机湿化罐要加温湿化外,还要使用雾化吸人(可用0.9氯化钠注注射液6~8 ml或加氨溴索15 mg,2次/d),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促进排痰,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如患者痰液较多、咳嗽反射差,可定期予中心负压吸痰,以保持气道通畅。

3.3.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T、P、R、BP、SpO2,监测PaCO2、PaO2、pH值的变化,观察患者神志、口唇及甲床发绀情况、尿量的变化和胸廓起伏程度,以了解缺氧症状有无改善,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是否协调。检察呼吸机运转是否正常,鼻面罩及管道是否漏气,管道有无扭曲、进水、脱落,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意识是判断患者是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重要指征。若口唇及甲床发绀转为红润,尿量进行性增加则表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有所改善,通气治疗有效。还应观察患者的眼神、表情、手势,用小黑板或纸笔让患者把自己的要求写出来,如大小便、胸闷、咯痰等,以便正确判断患者需求,及时处理。

3.4 加强营养 据统计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7%~71%,我国COPD患者约为60%[4],机体能量需要与饮食摄取不平衡是COP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当营养不良时蛋白质合成下降,机体免疫反应减弱,呼吸肌结构和功能受损,导致肺通气功能严重障碍。在机械通气和合并严重感染、呼吸衰竭等高代谢状态下,这种恶性循环更加明显,所以应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产生较多的CO2,加重CO2潴留[5],必要时静脉输入白蛋白、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等,以保证治疗期间营养需求。

3.5 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3.5.1 腹胀 常因患者没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人机不协调,把大量气体吸到胃肠内造成。应指导患者送气时用鼻吸气,尽量人机同步,不要张口呼吸,减少吞咽动作。腹胀者可协助其按摩腹部,必要时予胃肠减压或胃动力药。本组有5例患者出现腹胀,服吗丁啉后缓解。

3.5.2 口燥咽干 常因吸入气体未得到充分湿化,高速气流冲击,加上患者呼吸急促,使呼吸道水分流失过多,引起口燥咽干,甚至咽痛。故应加强湿化,及时添加温化湿化器中的水,防止水分蒸干,并根据病情鼓励患者适当饮水。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咽干,经湿化和饮水后症状缓解。

3.5.3 皮肤损伤 多因佩戴面罩固定不当或长期持续使用,受压部位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局部红肿,起水泡甚至破损。固定鼻(面)罩时应松紧适宜,各头带拉力均匀,受压部位用柔软的棉纸或纱布保护皮肤,持续使用者应经常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根据病情间歇松开固定带让患者休息,用温水洗脸或按摩局部皮肤,改善脸部血运。如发生破溃,可用百多邦软膏外涂。本组有2例患者面部出现红肿,经处理后好转。

3.5.4 误吸 常因腹胀或饱餐后引起呕吐所致,故机械通气应避免饱餐后使用,选用半卧或坐位,以防患者进食后呕吐或胃内容物反流引起误吸。教会患者拆除面罩的方法,以便在呕吐时能紧急拆除,持续使用者应定时倒掉管道内的积水,以免积水过多反流引起误吸,本组患者均未发生误吸。

3.5.5 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以避免交叉感染。给每位患者一套独立的管道和面罩,定期消毒液浸泡消毒,面罩及呼吸机外表每天用酒精棉球擦拭,每天更换湿化液,用毕终末消毒。

4 结论

NI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一方面通过IPAP克服气道阻力,另一方面通过EPAP拮抗呼气末正压通气,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换气功能,降低呼吸功及氧耗,改善呼吸肌疲劳,从而迅速改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NIPPV可避免气管插管和切开,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对患者循环系统影响小,不易发生气压伤,还可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但也存在患者配合不当、漏气、胃胀气等缺点,曾有报道[6]提示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依从性不高,本研究发现,使用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熟练掌握BiPAP呼吸机的使用方法,正确规范的操作,密切观察,监测各项指标,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NIPPV治疗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1] 郑红蕾,冯海葵,洪玫.影响COPD患者并呼吸衰竭双正压无创通气治疗的原因及对策.国际护理杂志,2006,25(2):9697.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47.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543460.

[4] 陈文彬,程德云.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95.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方法:将小儿呼吸系统疾病12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试验组气喘、咳嗽缓解或消失的时间、治愈率和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布地奈德混悬液;呼吸系统疾病;小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 9月诊治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124例,其中,肺炎患儿4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4例,支气管炎患儿12例,喉炎1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1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12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七版)关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且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佝偻病、营养不良等其他疾病,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龄(3.65±1.85)岁,其中肺炎患儿2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6例,支气管炎患儿5例,喉炎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1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10例;对照组56例,其中男34例,女22例,平均年龄(3.35±1.42)岁,其中肺炎患儿1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4例,支气管炎患儿4例,喉炎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12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肺炎分类以及其他基本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根据病情实施吸氧、抗感染、止咳平喘、解痉等综合治疗。试验组患儿在综合治疗中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用完漱口,擦净面部,并以5 d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随着患儿的病情变化适当调整治疗方案[3]。

1.3 疗效评估方法:患儿接受治疗5 d后咳嗽、发热、气喘和声音嘶哑等主要症状体征消失,听诊肺部音消失,X线肺部阴影消失为治愈;患儿接受治疗5 d后内热退,咳嗽、气喘和声音嘶哑等主要症状体征减轻,听诊肺部音减少,X线肺部阴影基本吸收为有效;患儿接受治疗5 d后以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X线肺部阴影未见改变为无效。对所有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住院时间,以及疗效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EXCEL数据库,t检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量数据,χ2检验分析采用率表示的计数数据,以P

2 结果

2.1 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分析:通过治疗,对患儿主要症状体征的分析发现,试验组在声音嘶哑、发热、气喘、咳嗽四方面的缓解或消失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

2.2 患儿观察指标和住院治疗时间分析:通过对患儿观察指标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试验组实验室观察指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

2.3 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分析发现,试验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容易导致小儿气道受到损伤和发生炎性病变,出现气道高反应性,从而反映出临床表现。布地奈德混悬剂是新合成的非卤化肾上皮质腺素,有较高的糖皮质醇受体结合力,抗炎作用强,它可使微小血管收缩,减轻炎症渗出,减轻水肿和毛细血管扩张,抑制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和降低各种过敏介质的活性,增强气道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反应性,能有效清除气道炎症,抑制炎症渗出水肿雾化吸入方式已经成为小儿哮喘治疗最佳方法[4]。可直接使药物迅速弥散到呼吸道发挥治疗作用,解除黏膜充血水肿,采用雾化吸入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迅速、全身副作用少、使用方便及患儿依从性好等优点,尤适用于无法掌握其他吸入技术且服药困难的婴幼儿,可广泛应用于一般医院,值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 2004.42(2):100-106

[2] 何 樨,丁务高,陈 景.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小儿肺炎87例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3):1024.

[3] 关小萍,林 艳.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9,30(7):1156.

[4] 于忠霞,王小鹏,毕见好.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9):133.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范文

[关键词]24h综合强化护理;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26-03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多种疾病合并等特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处于呼吸系统疾病晚期,患者多伴发发绀、呼吸困难、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在短时间内发生呼吸衰竭、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故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效果,不利于基础疾病的治疗,还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死亡率的增加。为进一步加强护理效果,我科在重症监护室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为新津县中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132例,纳入与排除标准:(1)明确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诊断。(2)未合并其他系统、重要脏器病变。(3)未同时患有>2种呼吸系统疾病。(4)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相关内容。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强化组,常规组67例,男31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5±12.0)岁,病因分布中,COPD 36例,重症肺炎18例,ARDS6例,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2例。强化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9.4±13.1)岁,病因分布中,COPD33例,重症肺炎16例,ARDS8例,支气管哮喘5例,支气管扩张2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病因分布等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包括心电监护、输液、呼吸道管理等措施。强化组接受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病情观察强化护理:基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变化快,责任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24h一般生命体征,尤其加强患者活动、进食、呼吸机治疗后的病情变化,除密切关注一般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患者有无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观察患者有无咳痰、咳血,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上报主管医生。针对某些疾病的特点如哮喘,一般会在夜间诱发发作,应加强哮喘患者夜间巡护与病情强化护理观察。(2)呼吸道及通气加强护理:大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存在排痰困难,咳痰无力等问题,若痰液不及时排除,会加重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程度,进一步发展成为高碳酸血症。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呼吸道及通气护理,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密切关注呼吸机相关参数,同时加强患者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定期漱口,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使用吸痰器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必要时雾化吸入氨溴索、糖皮质激素等化痰、祛痰治疗,护士交接班时应密切关注,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3)饮食强化护理:由于患者多处于卧床状态,胃肠蠕动消化能力较弱,为避免吸入性肺炎,进食应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进食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餐后及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4)改善雾化吸入方式:尽量采取小剂量雾化吸入,并且药物吸入前尽量使药物温度与体温相近,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发生。(5)环境舒适化护理:尽量保持重症监护室内干净、通风通气良好。将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定期清洁杀菌,清洁方式采取湿化处理,避免扬尘刺激患者呼吸道导致病情加重。杀毒剂不应使用刺激性强的杀毒剂,避免刺激患者呼吸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及一般生命体征。基础疾病治疗效果采用分级制:治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相关辅助检查等显示正常。显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相关辅助检查大部分正常。有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好转但未消失,辅助检查显示大致正常。无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未好转,或出现加重趋势,或患者出现死亡等不良结局,总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强化组治愈13例,显效21例,总显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总显效率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前后血气及生命体征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值、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见表2,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6210,-0.7688,-0.2940,-0.3733,-0.5997,P>0.05。护理后强化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常规组,t=12.1555,P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一般年龄大、体质差,并且多处于病情变化快,发展快阶段,如若不加强护理干预,易导致患者进入病危状态。部分患者不能完成日常饮食、起居活动,加之治疗带来的痛苦,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出现会加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进而加重病情的发展。

由于现代医学发展为生物-医学-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常规护理已不能满足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要求,护理不仅要满足治疗需要,还要全方位地进行护理以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模式,从强化24h病情评估、强化呼吸道及通气管理、饮食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强化组基础疾病治疗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范文

【关键词】穴位敷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64-0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因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沉重等特点,近年来已经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所面对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此类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一般治疗上应用祛痰剂、镇咳、平喘药或抗胆碱药、β受体激动剂、激素等对症处理,但临床上存在疗效不显著、耐药和毒副反应等不足。穴位敷贴疗法已经得到众多研究证实,能够很好的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2、3]。故本研究应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92例,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住院患者92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所规定诊断标准;其中:COPD患者45例,支气管哮喘32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男性35例,女性11例,年龄41~82岁,平均(65.25±9.34)岁,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47~81岁,平均(67.50±9.6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肺功能、症状等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脏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过敏体质、局部或全身皮肤感染等。

1.2治疗方法分别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8年修订的《COPD诊治指南》,哮喘学组2008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对照组:控制性氧疗、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症状好转后减量)、祛痰剂、雾化吸入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贴敷药物为穴位敷贴治疗贴(上海丰泽园医药研究所研发),贴敷部位:包括肺俞(双侧)、肾俞(双侧),加上大椎、天突、膻中、风门、定喘;贴敷时间:每天上午外敷相关穴位,1日1次,治疗7天,每次贴2~4h,依个人皮肤敏感度不同,可适当增减时间。

1.3护理干预

1.3.1一般护理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提前准备敷贴材料;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疗效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疑惑和不安情绪。

1.3.2操作护理操作护士敷贴前需洗净双手,操作时,一般站于病床右侧,贴前清洁患者局部皮肤,确定贴敷穴位,将治疗贴贴于相应位置,将双手拇指指腹在贴有治疗贴的穴位缓缓施加压力至患者能耐受为度,局部感觉以酸、麻、胀为宜,按压手法为先顺时针方向旋揉1 min,接着逆时针方向旋揉1 min,每个穴位持续3~5 min,逐次按摩所有敷贴的穴位,共持续15~20 min。

1.3.3操作后护理一般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若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时,应立即取下药膏,嘱患者切勿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告知医师,必要时联系皮肤科会诊。

1.3.4情志护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造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加之社会、家庭、环境、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常常伴有焦虑情绪,对控制疾病缺乏信心。因此,护理人员需经常关心患者痛苦,耐心倾听其主诉,并协助患者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关怀。

1.3.5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在贴敷治疗期间,以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或软食为主,勿食辛辣、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勿饮咖啡、酒等。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

1.4观察指标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支气管炎”章节所观察的咳嗽、咳痰、痰量、喘息症状、两肺的听诊)及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治疗第1、7天各评估一次。

1.5临床症状疗效判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疗效评定方法:以治疗前后的积分差与治疗前的积分相比的比值来评定疗效:疗效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①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率≥95%;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证候积分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或四分位数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对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ann-Whnitney U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3讨论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发展病情迁延不愈,导致患者肺功能明显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亦较明显,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期望于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更大的作用,穴位敷贴疗法已经得到众多研究证实,能够很好的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本研究采用的穴位敷贴,由治疗膏、医用胶布和保护膜构成,通过生物波效应和经络穴位效应发挥作用。特别是它能通过吸收人体和周围环境的能量,发射8~14μm的生物波,该波作用人体时通过“吸收”、“透射”、“反射”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效应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经络传导发挥其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4]。已有研究表明,人体内确实存在由机体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场,该生物场自人体组织细胞的物理场效应而表现出来[5]。

同时,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已广泛应用于COPD、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评估,与肺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很好地反映患者的临床症状。在COPD全球策略2011修订版,已将该量表列入病情评估体系中,其可靠性和反应性均较满意,可以体现出患者的健康损害[6]。

本研究发现应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临床疗效、呼吸困难指数指标方面均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其具有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建义,苗树军,纪雪梅,等.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15-17.

[2]崔宴医.三伏天新加芥辛膏穴位贴敷治疗缓解期哮喘500例[J].中医杂志,2009,50(5):438-439.

[3]王兰娣.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补肺益寿合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1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6):33-35.

[4]王超东,邓柏颖,苏莉.经络实质假说的文献综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71-72.

[5]张怀亮,潘钰蔚,李晓霞,等.中医经络细胞生物场与生物共振概述[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性病学杂,2009,8(5):329-330.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范文

[关键词] 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并发症;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6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115-02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腹部手术适应证越来越广,外科医护人员就要面对身患多种疾病的高龄患者,但由于老年人生理代偿功能逐渐减退,免疫力低下,往往老年人同时合并多种器质性疾病,必然会提高手术的风险,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术后的康复。因此如何预防和正确处理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术后的恢复非常重要。现就本科2010年2月~2011年5月78例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患者中,男51例,女27例,年龄71~88 岁,平均75.6岁。其中,胃癌16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6例,胆囊结石11例,胆管结石7例,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5例,结肠癌18 例,直肠癌12例,肝癌3例。本组中有63例(80.77%)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其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统疾病39例(60.25%),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11例(14.10%),糖尿病12例(15.38%),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1.28%)。

1.2 护理对策

1.2.1 术前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历、检查单、化验单,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和沟通,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正确评估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的特点和器官功能状态,据此制定出有效地护理措施,治疗和控制合并症,调节患者的生理情况在最佳状态,正确指导患者术前准备,使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和深呼吸的方法,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2.2 术后护理

1.2.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常规进行的心电监测和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并做好护理记录。对于术前有心血管合并症者,需要特别注意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对于术前有呼吸系统合并症者,需要特别注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给予雾化吸入,协助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吸痰,出现呼吸衰竭时,及时通知医师,协助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1.2.2.2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水电解质平衡。严格遵照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定期监测患者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水电解质平衡。

1.2.2.3 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在位通畅,正确摆放各种引流管,做好引流管护理的宣教,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做好交接班。在协助患者翻身和搬动时注意妥善放置引流管,避免拖出、污染等。

1.2.2.4 切口护理 密切监测体温的变化,定时观察切口敷料的情况,有无渗血、渗液、脱落、松动等,定时更换敷料,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红肿、发热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1.2.2.5 疼痛护理。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物,协助患者咳嗽、深呼吸时,用手轻轻按住切口,减轻疼痛,同时预防切口裂开。在更换引流袋,翻身和改变时,注意妥善管理引流管,避免引起疼痛。

1.2.3 心理护理

在围术期都需要做好心理护理,老年人更需要护理人员的关爱,用细心的护理、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安慰老人,消除不安、焦虑、固执、抑郁等心理因素,使老年患者增强信心和安全感。

1.2.4 饮食护理

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饮食护理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合理调节饮食,补充必要的营养,改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遵医嘱正确应用降糖药物,控制空腹血糖在合适的范围。手术前正确指导患者做好肠道准备,术后不能进食时,遵医嘱静脉给予补充蛋白、氨基酸、及脂肪乳等高营养、高热量物质,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是否耐受。在可进食后,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饮食的护理,嘱患者少食多餐,出现不适时,及时告知医师、查找原因,正确处理[6]。

2 结果

本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3例,发生率为29.48%,大部分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9例(11.53%),呼吸系统疾病17例(21.79%),切口感染2例(2.56%)。77 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后治愈或好转出院,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呼吸功能衰竭。

3 讨论

3.1 年龄因素

由于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的特点和器官功能状态的不佳,全身脏器生理代偿功能逐渐减退,应激能力、免疫力、新陈代谢能力均明显低下,对手术的创伤耐受力也下降,术后机体恢复缓慢,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3.2 合并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由于老年患者本人机体免疫力低下,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术前多伴有常年的慢性肺部疾病,腹部手术多为全麻插管,气道开放,增大了肺部感染的概率,而且术后长期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使肺顺应性明显下降,易发生肺部感染,而肺炎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占73.1%[1-2]。本组有17例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其中1例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最后因MODS死亡。老年患者术前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特别是患有不同程度冠心病的患者,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年龄组[3],麻醉用药及手术创伤、术后疼痛等因素的刺激会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当心肌耗氧量的增加超过其冠状动脉的最大储备力时,则发生心肌缺血,引起术后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发症,有资料显示:老年人腹部外科术后心脏并发症的总发病率为 12%,其并发症主要与心肌缺血有关[4]。本组并发心血管系统疾病9例,占11.53%。

3.3 疼痛及营养不良

术后切口疼痛是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疼痛可诱发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是由于疼痛,术后患者害怕用力咳嗽,不能有效排痰,易引起肺部感染和肺不张,严重时造成呼吸衰竭。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早、速度快、发生率高,如果不注意,长期的营养不良易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容易引起切口感染[5]。

3.4 免疫力低下及感染

切口感染是腹部手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老年人在术前就免疫力低下,多伴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术后组织愈合能力差,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易引发感染。

4 小结

对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术前应全面评估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和器官功能状态,做好术前饮食准备和改善基本体制,提高免疫力和耐受力,术后需要加强监测、精心护理以及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老年患者术后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钱小顺,王士雯. 老年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及防治对策[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3):235-237.

[2] 卞秀敏.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69-1970.

[3] 乔桂萍.高龄患者术中护理配合[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0(15):59-60.

[4] 胡亚红.护理干预对减轻腹部手术术后疼痛效果比较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42-43.

[5] 罗辉遇,谢长江,刘卫红,等.大手术重症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400-1401.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范文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丙泊酚;咪达唑仑;瑞芬太尼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ropofol combined with midazolam and remifentanil used in bronchoscopy

WEN Ren-qing.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Jinhua 32101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propofol combined with midazolam and remifentanil used in bronchoscopy.Methods40 patients of ASAⅠ-Ⅱ undergoing bronchoscopy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randomly.The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propofol combined with midazolam and remifentanil,while those in group B treated with topical anesthesia.The life signs were observed in different time.Results After injection before examination,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 temporarily in most of patients of group A(P

【Key words】Bronchoscopy; Propofol; Midazolam; Remifentanil

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由于患者的精神紧张及操作本身造成的不适,可导致恶心、呕吐、呛咳、气道反射性痉挛、高血压及心律失常等,甚至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意外,影响检查的安全性和效果。本研究通过观察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瑞芬太尼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并和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探讨其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ASAⅠ~Ⅱ级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男:女为13∶7。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组(A组),年龄33~71岁,平均(55.2±11.5)岁,体质量(57.8±11.2)kg;常规纤维支气管镜组(B组),年龄37~69岁,平均(52.5±11.2)岁,体质量(55.9±12.1)kg。除既有呼吸系统疾病外,两组患者在是否有其他系统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术前禁食12 h、禁水4 h,常规术前0.5 h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检查时取平卧位,常规生命体征监测,鼻导管4~5 L/min持续给氧。A组先静脉推注咪达唑仑20 μg/kg,1 min后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5 μg/kg,1 min后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1.5~2.5 mg/kg(年老且心肺功能差者视情况酌情减量)。至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操作,镜检过程中丙泊酚依据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微泵每分钟0.2~0.4 mg/kg维持。检查结束患者清醒后留观30 min,在家属的陪护下离院或返回病房。B组按常规用2%利多卡因予两次咽喉部表面麻醉,间隔5 min。于镜检前再次给予2%利多卡因2 ml进行气管内表面麻醉,间隔2 min后开始镜检。

1.3 观察指标 连续监测并记录术前(A组为注药前2 min,B组为平躺后2 min)、A组麻醉后2 min、术中(如低于术前值则记录最低值,高于术前值则记录最高值)及检查结束后5 min患者的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和A组患者苏醒时间。同时记录术中的各种不适反应,苏醒后询问其对检查过程有无知晓,有无头晕、困倦、嗜睡,是否愿意接受必要的复查等。

1.4 统计学处理 对观察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A组患者在用药2 min后心率、血压呈一过性下降(P

2.2 患者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 A组所有患者麻醉后1~2 min内均安静入睡,检查过程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如痛苦表情、不自主肢体动作、恶心、呕吐、呛咳等)。停药后均能在15 min内完全清醒,平均清醒时间为(8.8±2.3)min。全部受检者均在检查结束后30 min内离开内镜室。B组9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躁动、呛咳、恶心、呕吐等不适;15%的患者术中暂停检查,再次给予表面麻醉后方完成镜检;严重者(10%)试图自行拔出纤维支气管镜,拒绝进一步检查。

2.3 检查后问卷调查结果

A组所有的患者主观感觉舒适,对检查过程无不良记忆;15%的患者清醒初述有头晕、步态不稳,多为一过性,30 min内完全消失;95%的患者愿意接受必要的复查。而B组100%的患者感觉明显不适,甚至主诉痛苦难以忍受,45%的患者愿意接受必要的复查。上述数据A、B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其不可避免的导致患者精神紧张及术中的强烈不适。本研究通过与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纤维支气管镜中运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传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仅予以咽喉部表面喷雾麻醉,对深部的喉反射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尤其在表面麻醉效果不太满意时尤甚。恶心、呕吐、呛咳、躁动及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是常见的不良反应,这些都可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对原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格外引起重视。此外镜头通过声门时引起的呛咳可导致气道反射性痉挛,加之支气管镜所致的气道部分阻塞[1],可进一步引发严重的通气障碍。

咪达唑仑有明显的镇静和顺行性遗忘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瑞芬太尼是超短效阿片μ受体激动剂,起效快、镇痛效能是芬太尼的1.5~3倍[2],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较少,消除快且肝肾毒性小,苏醒质量高。丙泊酚为短效静脉,注射速度与血药浓度呈直线正相关[3]。对意识的抑制呈剂量相关性,静脉注射1~2 mg/kg后0.5~1 min意识消失,停药后3~10 min即清醒。但其几乎没有镇痛作用,抑制咽部刺激亦不够明显,对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与剂量相关[4-6]。老年人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咽喉反射敏感性较青年人差,应激反应相对较小[4],加之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减弱,麻醉用药剂量可酌情减少并严格控制给药速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无痛组(A组)给药后可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一般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对比常规镜检组(B组)中大多数患者出现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情况,无痛组镜检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两组患者SpO2的波动均不明显,可能与患者在开始检查前均已充足给氧及检查者操作手法熟练有关。即便如此麻醉与镜检过程中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仍是不可忽视的,要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体现给药剂量的个体化、控制给药速度以确保检查安全性。

综上所述,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协同应用产生了良好的麻醉镇痛效果,并将各自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控制在了较低水平,保证了检查的安全性。对于心肺功能状态较差的受检者,除检查开始前与镜检中充分给氧外,亦不可忽视术中的监测与管理,做好应对意外情况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胡德,李煊,董国良,等.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芬太尼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观察.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2):1356-1357.

2 吴新,叶铁虎,岳云,等.国产注射用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4):245-258.

3 Glen JB,Hunter SC.Pharmacology of an emulsion formulation of ICI 35 368.Br J Anaesth,1984,56(6):617-625.

4 李家萱,白晓芳,段敏超.无痛纤支镜检查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广西医学,2004,26(12):1797-1798.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范文

广西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广西南宁 530012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择80例患有呼系统疾病患儿,分为两组。试验组采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取盐酸溴己新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40例患儿中,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1例患儿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等),出现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对照组出现3例消化系统症状,心率紊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5%,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治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中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呼吸系统疾病;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057-03

[作者简介] 郑明(1977-),男,壮族,广西横县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邮箱: 476218086@qq.com。

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免疫机制尚未完善,机体抵抗力较低,尤其在季节及温度变化大时,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该类患者在儿科中较为常见,为常见病、高发病[1]。患儿体质特殊、疾病发生率高,临床正确选择合适药物显得尤为重要[2]。临床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方式多样,可静脉滴注药物,也可选择雾化吸入方式,药物也逐渐多样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属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用药,效果显著。为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该研究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进行分组治疗,记录并观察注射氨溴索的试验组和不注射氨溴索的对照组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患者年龄1.8~8.9岁,平均(6.7±2.5)岁,治疗前病程0.5~1.5 d月,平均(0.8±0.1)d。80例患儿中,45例为男性,35例为女性,28例为新生儿肺炎,27例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25例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所有患者均无心脏病等先天性系统性疾病。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包括男22例,女18例,有11例新生儿肺炎患儿,19例小儿毛细血管支气管炎患儿和1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试验组包括男23例,女17例,有17例新生儿肺炎患儿,8例小儿毛细血管支气管炎患儿和15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两组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给予盐酸氨溴索-伊诺舒(国药准字H20051604;产地:天津市南开区玉泉路96号)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2岁患儿,2次/d,7.5 mg/次;<6岁患儿,3次/d,8 mg/次;>6岁患儿,2次/d,15 mg/次;对于呼吸窘迫患儿,以30 mg/Kg计算药物总量,分2次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盐酸溴己新(国药准字H31022703;产地: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沪路879号)注射进行治疗,<6岁患儿,2~4 mg/d,分2次给予;>6岁患儿,4~8 mg/d,分2次给予。

1.3 评定疗效标准

①显效: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无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紫绀,听诊患儿肺部湿罗音消失;②患儿病情有一定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咳嗽减少,湿罗音减少,患儿接近正常;③患儿临床症状无改变,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未见减少,听诊患儿湿罗音未见减少,病情基本无恢复[2]。总体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40例患儿中,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患儿中,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出现消化系统症状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40例患儿出现消化系统症状3例,心率紊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P<0.05)。

3 讨论

盐酸氨溴索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常用,对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确切,该文中总体有效率9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注射盐酸氨溴索治疗患儿呼吸系统疾病试验组的疗效(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使用盐酸溴己新治疗对照组的疗效(有效率为80%);试验组患儿在治疗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症状和皮疹,观察组患儿还会出现息率紊乱的不良应,且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高于对照组(12.5%)。这意味着盐酸氨溴索对改善患儿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为临床上在研究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提供了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本研究由于技术和采取的样本量较少的原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误差,影响试验的结果,为进一步得出精确的实验数据和结果,需规范操作和改进技术,并扩大样本量才能提高结果的可信度和结论的准确性。盐酸氨溴索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其发挥作用为分解多糖纤维成分而溶解黏液,降低痰液的粘稠度[3-4],并可刺激II型肺泡上皮,增加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利于修复支气管上皮组织,同时盐酸氨溴索同时具有抑制粘液腺、杯状细胞合成酸性糖蛋白作用,使痰液粘滞度降低,可促进患儿排除痰液,同时抑制释放炎性介质,并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另外,盐酸氨溴索抗氧化作用较强,可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H2O2J及溶酶体的释放[5],进而清除H-和HOCL,降低起到高反应性;其次,盐酸氨溴索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主要机制为通过抑制肥大细胞、白细胞释放组胺类物质、白三烯等炎症物质,抑制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盐酸氨溴索抗氧化、抗炎作用可有效减少喘憋,增加肺泡通气量,使患儿呼吸状况改善,机体恢复。呼吸系统疾病就是在其盐酸氨溴索的多重作用的影响下达到治疗的效果。

儿童因其独特的机体特点,免疫能力低,易感染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痰液分泌增多、粘稠。小儿支气管较为狭窄,咳嗽反射不完善,易导致粘稠痰液堵塞支气管造成呼吸道堵塞,进而呼吸困难,甚至导致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童发病率较高,部分病情严重者表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衰竭,甚至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7]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有助于痰液的排除,可减少了机体内病毒数量,同时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其狭窄状况,可促进肺功能恢复,机体病情得到好转,免疫力也同时可提升。相关研究表明[8],盐酸氨溴索可应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作用较佳,且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通过分析发现,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在取得较佳疗效同时,仍有不良反应出现,消化道系统症状的出现,虽例数较少,但表明对胃肠道仍有一定影响,我们临床治疗时,不仅关注其在病情改善作用,同时也应更加重视不良反应的出现,以保证患儿安全。综上所述,盐酸氨溴索可有效改善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同时具有不良反应少优点,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Hoffmann G,Wirleitner B,Fuchs D. Potential role of immune system activation-associated production of neopterin derivatives in humans[J].Inflamm Res,2003,52:313-321.

[2] 杨惠娣,徐彬.氨溴索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22(1):4445-4446.

[3] 洪芳.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0):49-50.

[4] 王亚文, 付世龙.盐酸氨溴索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5):431-432.

[5] 生公略.氨溴索止咳化痰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75-1176.

[6] 肖兴仕.盐酸氨溴索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2,10(9):149-150.

[7] 高宏.盐酸氨溴索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319-1320.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范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 、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心肌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一 临床表现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发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为逐渐出现的肺心功能不全以及其他器官受累的征象,常表现为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的交替出现。

1.肺心功能代偿期

(1)症状:此期病人心功能代偿一般较好,肺功能处于部分代偿阶段,病人常有慢性咳嗽、咳痰和喘息,稍动即感心悸、气短、乏力和劳动耐受力下降,并有不同程度发绀。

(2)体征:可有明显肺气肿体征,右心室肥大,但心音常因肺气肿存在而呈遥远感,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的存在。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剑突下见心脏收缩期搏动,提示右心室肥厚和扩大。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症状:呼吸道感染常引起心肺功能失代偿。病人原有的咳嗽、咳痰、气急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有轻重不等的肺性脑病表现,如白天嗜睡,夜间失眠,严重者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抽搐,甚至昏迷。心功能失代偿以右心衰竭为主,病人表现为心悸、气短明显,发绀更甚,心律不齐。

(2)体征:可发现球结膜充血水肿,眼底网膜血管扩张和视盘水肿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右心衰竭表现为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大且有压痛,并出现腹水及下肢水肿。右室可出现第三心音、第四心音或奔马律。

3.并发症 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肝、肾功能损害,肺性脑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心律失常、上消化道出血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

二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包括中枢系统、神经肌肉、胸廓以及肺血管的病变);存在基础疾病的相关体征;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扩大和(或)右心功能不全表现;肺心功能失代偿的病人则有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的临床征象和血气改变;临床排除其他引起上述改变的心脏病。

肺性脑病的诊断和临床标准:肺性脑病是由慢性肺胸疾患伴有肺心功能衰竭,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症候的一个综合征。应注意与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等相鉴别。

2.临床分级标准

(1)轻型:神志恍惚、淡漠、嗜睡、精神异常或兴奋、多语而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者。

(2)中型:半昏迷、谵妄、躁动、肌肉轻度抽动或语无伦次,对各种反应迟钝,瞳孔对光反射迟钝而无上消化道出血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

(3)重型:昏迷或出现癫痫样抽搐,对各种刺激无反应;反射消失或出现病理性神经体征,瞳孔扩大或缩小;可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休克。

3.鉴别诊断

(1)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发病年龄较早,常有风湿性关节炎和心肌炎的病史,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区可闻及特征性心脏杂音,以及X线检查左心房增大等征象可资鉴别。

(2)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多年轻时发病,体检无肺气肿体征,心脏听诊,常可闻及特异性杂音,并常出现杵状指。X线胸片、心电图或心导管检查可予鉴别。

三 治疗

1.缓解期的治疗 包括呼吸锻炼,酌情使用一些免疫增强药,如扶正固本的中药黄芪、川芎等,或转移因子、胸腺素、干扰素及其诱导药等。

2.急性期的治疗

(1)控制呼吸系统感染: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纠正缺氧和CO2潴留的方法包括合理氧疗、应用呼吸兴奋药通过兴奋呼吸中枢增加通气、经面罩机械通气或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纠正酸碱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2)保持呼吸道通畅:物理方法促进排痰如变换、用力咳嗽或经鼻导管吸痰,必要时经纤维支气管镜吸出分泌物。可选用支气管解痉药如选择性β2受体兴奋药、茶碱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另外,还可应用祛痰药和湿化气道等以促 进痰液的排出。

(3)右心衰竭的治疗:多数右心衰竭的病人经上述治疗,随着呼吸功能的改善,右心功能不全也会随之缓解,但部分病人尚需配合适量的利尿药和(或)强心药。

(4)常见并发症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较多见,轻者可予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出血量较多可予冰水加去甲肾上腺素保留灌胃,西咪替丁、奥美拉唑静脉应用,必要时输血纠正失血。

(5)营养支持疗法: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人的康复。

四 转院要求

缓解期病人可定期到社区医院复诊,一旦发生急性加重经积极治疗未见缓解或出现并发症者应及时转到有相应医疗水平条件的医院进一步诊治。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范文

因此,针对ICU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常见死亡病因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探究当前常规治疗手段的科学性及先进性,对提高老年性疾病的认识,合理的分配及调整医疗资源,及时而更有效的开展针对性治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等都是意义重大的。

呼吸系统疾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科收治的患者中,呼吸系统疾病为较常见的病因,这与ICU科相关资源配置是有密切关系的。由于老年人呼吸道组织中纤毛运动减弱,腺体萎缩,排痰能力下降,加之大多数患者长期卧床,各种病原体极易在呼吸道定植,且老年患者咳嗽反射差,易发生误吸,因此肺部极易发生感染。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肺部感染发病率逐渐增高。COPD作为我国北方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病情易反复,加重并发呼吸衰竭时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导致多器官受损发生MODS,若治疗不及时器官功能不全会很快进入不可逆的衰竭阶段,病死率很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近些年,COPD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而老年患者由于存在着营养状态差、器官功能减退等特点,代偿能力差,COPD急性发作时易并发呼吸衰竭,其病死率较其他年龄段比更高。转入Icu科行加强治疗的此类老年患者大都因病情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而大多患者死于无法逆转的低氧或高二氧化碳分压血症。收入ICU科的此类患者常规治疗原则为机械通气、化痰、抗炎、抗感染,其中机械通气,即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最重要方法。有创呼吸机能有效的保证通气量,但存在着上机时间长、易发生VAP、不易脱机等问题,需要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建立人工气道,存在可能出现麻醉意外的风险,且需要严格的护理和生命体征的监测,治疗疗程长,费用较高,一般患者家庭难以承受。相比之下,无创通气虽然使用方便,但不能保证有效通气量,且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明确阎。有研究提示 COPD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中,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能成功的使意识状态中度异常的患者得到改善,但对于意识状态严重障碍的患者无创通气有效率明显降低,而且通过无创通气改变的意识状态与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的变化没有明确的联系。而近期研究显示,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作为切换点,有创一无创序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较单纯的有创治疗方式更加优秀,能有效的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减少VAP的发生,改善预后,缩短ICU住院时间。吸入p:受体激动剂可以有效的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起到平喘作用,且通过阻止平滑肌细胞增生和炎性介质释放,改善纤毛功能,保护呼吸道粘膜,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起到一定程度的抗炎作用。

国内研究示联合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与LABA(长效p:受体激动剂)因其具有互补效应,有更加明显的效果及优点[9l,但近期国外研究显示二者联用与单独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曝托澳按的优劣之处仍有待明确。肺部感染老年人肺部感染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实质炎症,细菌感染较为常见,有报道示16%以上的老年人根本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此类患者常因需呼吸支持或存在感染性体克转入ICU科治疗,多数患者死于无法逆转的低氧血症或感染性体克所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症状隐匿不典型导致了很多患者延误治疗,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老年患者首发的症通常无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有时仅仅表现为基础疾病的加重或其他非特异性症状,X线胸片也难以及时发现,因此发现时往往感染已经很重,或已经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电解质紊乱等等,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吸入性肺炎(AP)是指误吸刺激性液体如胃内容物等引起的化学性肺炎。正常老年人睡眠状态约有45%会发生误吸,而因误吸导致的老年吸入性肺炎病死率占所有肺炎的病死率33%左右 。长期卧床、昏迷、咳嗽反射减弱、留置胃管、气管切开、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是发生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原因。早期及时的发现,发现后迅速的采取综合性手段进行干预治疗对于吸入性肺炎的预后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的。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指患者经呼吸机辅助呼吸48小时后并发的肺部感染,是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

有研究示机械通气每延长一天的时第2章综述间,发生vAP的概率就增加1﹪-5﹪。气管插管是VAP最重要的易患因素,气管导管外呼吸道分泌物、呼吸机管道内的冷凝水、气管湿化溶液等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和肺部更是引起vAP的重要原因。安装管路的无菌操作,及时的更换管路等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的老年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其中主要为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近年来由于过多应用抗生素,耐药情况愈发严重,且很多抗生素肝、肾毒性较大,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十分重要。抗生素使用原则为早期与足量,针对致病菌选择药物,重症联合应用药物,尽量选择起效快且副作用小的药物。目前提倡降阶梯疗法,先经验治疗,及时根据痰培养或药敏结构调整抗生素的应用。对伴有危险因素的早发和晚发性获得性肺炎,应选择具有抗假单抱菌活性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钠和美罗培南。美罗培南毒性较低,而亚胺培南疗效略高日,二者都可用于治疗耐药菌所致的重度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心血管疾病因我院心内科及脑外科有专门的重症监护室,因此因单一专科病因如心肌梗死等的患者收入我科较为少见。原发病为心血管疾病大都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塞或心力衰竭为入院病因,于心血管科接受治疗后病情未好转且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或严重感染需多脏器监护及机械通气而收入ICU科,死亡原因多为突发性心血管意外、心泵功能衰竭或并发严重感染所致的多脏器衰竭。心脏性碎死心脏性碎死指因心脏原因无法预测的急性症状发生后l小时内的死亡,第2章综述其有着进展速度很快,患者死亡时间短,发生原因难以预测的特点。流行病学分析示心脏性碎死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

由于Icu科所收治老年患者大都伴有心功能不全、心肌梗塞或严重心率失常,加之伴有严重感染等多种其他基础性疾病,治疗上需要静脉输入液体量大,再加上及静脉营养支持,导致液体负荷过重,因此诱发心衰引起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老年人心脏性碎死(SCD)占全部老年人碎死的90%以上,70%一90% 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关,且男性多于女性,上午8一12时与下午4一6时为发作高峰期。老年患者心脏性碎死发病机制复杂,但多数是心律失常引起,有研究示发生心脏性碎死时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达 83.70/0。心脏性碎死的预测指标较多,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评估所用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QRs时限延长也是心脏性碎死的独立危险因子,其他危险因素如心脏扩大、心功能111级、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低钾、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值大于60碑41等等,都是我们日常工作需要给予极大注意的。一旦出现碎死的先兆,要及时实施抢救,这也是ICU科的工作重点所在。文献示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并不低于非老年人。尽早的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趋势,及时开始心肺复苏,迅速的开放气道,气管插管前的人工球囊辅助呼吸,持续有效而标准的胸外按压,及同时应用的复苏药物或室颤时所需的电除颤都是抢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有文献示改良的使用肾上腺素方法能提高疗效,具体为常规剂量倍增的肾上腺素辅助以持续静点0.lmg/m1的肾上腺素,可以有效维持其血药浓度,以保证心跳[26]。也有资料示老年人不应该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素,易采用常规剂量。心肺复苏术后的治疗也是工作中的重点:由于心跳骤停时各脏器严重缺血缺氧,因此复苏后出现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易导致MODS,加重病情,往往预后不佳或可能再次出现难以救治的心跳骤停。此时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护的力度,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用冰帽给予亚低温脑部保护,使用机械通气维持有效呼吸,通过药物调节血压、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平衡、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及抗炎症反应保护脏器治疗等等。高血压 ICU科收入的老年患者中,大都伴有血压增高,因此控制血压也是ICU 科日常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之一。老年患者高血压有着脉压大、单纯收缩期高压患者多、血压波动大(常见直立低而卧位高)、袖带测压较正常值高(胧动脉硬化为其原因)、合并症多等特点。高血压的危害较多,心力衰竭是高血压重要的靶器官损害之一,有研究示高血压造成的心力衰竭为其住院病因的第2位,因此加强力度控制血压,是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手段。高血压致心力衰竭后可导致高尿酸血症,也可以此作为病情恶化的标志。有报道示炎症反应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0],因此有效控制炎症反应也应是控制血压的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文献示降压药物中老年患者的选择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36.49%),ACEI(22.49%), p受体阻滞剂(17.750,0),利尿剂(12.03%),A邓(7.30,0),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仍为老年患者降血压最常用的经典药物。降压时老年人舒张压不易过低,口服硝酸酷类药物可以选择性扩张大动脉及冠状动脉,减低收缩压,尤其适合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具第2章综述体用药的原则为:个体化、联合、平稳、密切监测,个体化仍然是摆在第一位的。

脑血管疾病以脑血管病收入ICU科室的患者多为脑出血需机械通气支持或脑梗塞伴多脏器功能不全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脑出血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具有起病较急,病死率较高的特点。ICU科收治此类患者大都病情危重,预后不佳。有研究示体温是影响脑出血预后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子[32],体温的升高会使高血压病死率明显增加。治疗上主要是脱水降颅压积极控制脑水肿,止血,营养神经,控制血压,及防治感染等。对于心功能欠佳的患者更应该注意控制脱水药物的输入速度,避免液体负荷过重诱发心衰。控制血压的目标是收缩压每天降低10%,达到出血前控制水平。止血治疗应在发病后3到4个小时内进行,以重组活化因子Vlla为最佳选择[33}。除常规治疗之外,观察意识状态的变化、瞳孔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脏器功能,加强气道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出现,都是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4消化系统疾病此类患者常见病因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了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因需呼吸支持转入ICU科。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发病早期因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容易发生SIRS和MODS,病死率高达 20%一30%l34],主要治疗手段为液体复苏、抗炎、禁食、抑酶、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文献示该病与腹部内压、C一反应蛋白(CRP)存在相关性[35J。排便后腹腔内压通常可下降,因此排便情况应该作为重点关注。胃管注入硫酸镁可以减轻疼痛症状,减少解痉药物的使用,早期应用可以提高治愈第2章综述率。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是我科常用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清除炎症因子的手段,尤其在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存在肾功能不全时更加适用,通过清除体内高水平的炎症介质,有效的降低了SAP病死率,其缺点为治疗所需费用较高、引血时若患者存在低血压可能发生一过性血压下降导致心血管意外、有创操作易发感染等。抑制炎症介质常规用药为乌司他丁,作为广谱的酶抑制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因子保护粘膜细胞,进而降低老年患者腹部高压状态。乌司他丁联用激素治疗SAP合并ALI患者效果更佳,能有效地促进肺功能恢复。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也治疗中重要的环节,可以有效的降低病死率。若能成功接受治疗,大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好转。其他 ICU科收治老年患者病种繁杂,其他疾病如肿瘤、外伤、中毒等也较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