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慢性病的调理范文

慢性病的调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病的调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慢性病的调理

第1篇:慢性病的调理范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存质量量表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慢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性疾病,常为慢性的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致使生存质量(QOL)下降。QOL是反映患者疾病及治疗对其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和社会活动等方面影响的综合指标,评价COPD病人的QOL能全面了解疾病对病人的影响。本文对126名COPD病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价影响COPD病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6年1月至6月期间住院的COPD病人,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提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且排除有心、脑、肾等并发症,言语交谈障碍,拒绝合作等病例[1]。共发放136份,回收132份,应答率为97.1%,剔除资料不完整者6份,实际用于分析的资料126份(95.5%)。问卷填写时间为入院后1周。

1.2 调查内容

1.2.1 社会人口学信息

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收入状况、社会保障、锻炼情况、文化程度等。

1.2.2 生命质量的测量

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标准版[2,3,4],其中包括功能状况、健康满意度以及健康的总评价3大方面,9个维度,含36个项目,详细情况见表1。填表时间均为入院后一周,由病人独立完成。

各维度功能如下: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测量健康状况是否妨碍了正常的生理活动,共有10个条目;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测量由于身体健康问题所造成的职能受限情况,共有2个条目;身体疼痛(Bodily Pain;BP):测量疼痛程度以及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影响,共有2个条目;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个体对自身健康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评价,共有5个条目;活力(Vitality):测量个体对自身精力和疲劳程度的主观感受,共有4个条目: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测量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对社会活动数量和质量所造成的影响,共有2个条目;情绪角色功能(Role Emotional;RE):测量由于情感问题造成的角色活动受限,共有3个条目;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测量四类健康测量项目即激励、压抑、行为和情感失控、心理和主观感受,共有5个条目;健康变化(Report Health Transition):用于评价对健康状况总体变化的主观感受,共有1个条目。

1.3 生命质量的评价

(按照SF-36量表制定者的标准对所有调查对象的8个维度进行评分,为了便于比较,将各个维度的原始分按量表转换公式:各维度的转换得分=[(原始分-理论最低分)/(理论最高分-理论最低分)×100],经转换后量表最高得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该维度损伤越严重)。将量表各维度得分结果之和按百分制换算,生存质量的总分为100分;60~70分为合格,71~79分良好,80分以上为优秀。为了便于维度间的相互比较,将各维度的初得分进行一定的转换,得到的终得分在0―100之间。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上述8个自变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结果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的描述

共调查126人,男性94人(74.60%),女性32人(25.40%),平均年龄69岁(48~93岁)。70名(56%)患者有锻炼活动。入选COPD患者以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居多约占48.80%。

2.2 COPD患者生命质量的评价

生存质量优者占7.16%,良占7.95%,合格占28.61%,差占55.56%。将8个维度得分按量表转换公式进行转换,得到的各维度的均数依次为情绪角色功能92.91,身体疼痛81.60,精神健康70.14,活力55.44,生理功能53.20,社会功能47.15,总体健康36.48,生理职能26.80。说明COPD对患者生命质量损伤的严重程度依次为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

2.3 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文化程度、锻炼情况,回归系数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意义,这五项对生活质量无影响。仅有年龄1个因素进入了回归模型,P=0.05。

3 讨论

1982年的国际老年学会会议指出: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同样重要。人口生存质量或生活质量(QOL)是顺应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用来评估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5],QOL的发展正是反映了此潮流。本研究所采用的健康测量量表SF-36(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主要用于14岁以上普通人群的健康测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的慢性肺部疾病。由于患者对COPD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与危害等认识不足,常常不能做到早期发现并接受系统正规的治疗。目前,COPD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与方法,事实上,现有的药物与治疗方法都不能阻止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的趋势[6]。通过对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发现由于COPD常为慢性的反复发作,且气流阻塞多呈进行发展,导致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组织器官功能受损,致使各项生理机能减退,使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更加重,进而活动耐力下降,日常生活活动困难,活动范围受限,甚至脱离社会,心理功能由此亦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从调查的126例COPD患者中可以看到生理职能和总体健康的下降,其中工作、家务劳动等生理职能下降尤为明显。本文资料显示,患者在自评其生活质量时,情绪角色功能、精神健康的分数较高。McSweeny等[7]研究发现COPD患者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伤明显低于躯体功能的损伤。本调查中许多患者谈到尽管患病,但自己情绪平稳,仍感到受尊重,家庭关系十分密切。

4 护理对策

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与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对COPD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维持最佳健康状态,是延缓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一种有效方法。

4.1 健康教育的内容

4.1.1 基础知识教育

让患者了解COPD的定义、发病原因、常见症状、危险因素、预后及治疗原则。吸烟(主动和被动吸烟)是引起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是减少该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经济有效措施。在急性发作期,由于感染致痰液分泌增多、患者常因身体虚弱、咯痰无力而使呼吸道清理无效,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增加饮水量以及指导和协助家属进行正确的胸部叩击、引流是必要的。

4.1.2 营养指导

COPD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非脂体质的衰减,并伴有骨骼肌的萎缩[8]。在指导干预过程中,除了制定营养合理的膳食外,还要讲解营养不良的危害性和提高营养水平的重要性。

4.1.3 康复训练

Francisco等比较了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和力量耐力训练对COPD患者的作用,结果显示,三者对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三种训练方式都能明显改善呼吸困难分数(P

4.1.4 家庭氧疗

周旭铃等[10]对148例有长期家庭氧疗(Long-term Oxygen therapy,LTOT)指征的住院患者调查发现,COPD患者对LTOT的依从性与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次数有关,并普遍存在依从性差的情况,不依从的主要原因有:怕吸氧上瘾而产生依赖性,认为气紧能忍受没必要吸氧,认为不方便,没必要吸氧,经济不能承受,没人告诉过需吸氧;而在实施家庭氧疗的患者中,在氧疗时间、吸氧用具消毒及湿化水更换以及氧疗相关知识了解不足。由此看来,要加强COPD及其家属在家庭氧疗方面的指导,包括氧疗目的、供氧的方式、氧疗的副作用及预防、用具消毒、如何观察供氧效果。

4.1.5 药物指导 主要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尤其要注意气雾剂的正确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在止咳祛痰剂的使用中要注意不能盲目使用镇咳药,避免使用强力镇咳药诱发痰液潴留而使感染加重、气道阻力增加。

4.2 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形式

4.2.1 医院内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有语言教育,包括咨询、讨论和书籍、手册

健康教育宣传栏等;示范、挂图等形象化教育;利用录象、幻灯、多媒体等对病人进行形式多样的视听教育。对病人进行床旁指导、咨询,运用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对一组病人进行教育。

4.2.2 社区健康教育

对象包括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对当地医务人员主要采用讲课培训形式,使他们认识防治COPD的重要性。对社区人群,张珍祥[11]把他们分为一般人群、高危人群、COPD患者和肺心病患者,并对他们进行综合干预;内容包括卫生知识宣教、COPD的病因、早期症状、诊断方法、急性加重的原因和症状以及防治的重要手段。宣传途径有:医生指导、大型咨询会、社区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义诊以及免费检查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6.

[2]Ware JE et al. SF-36 Health Survey 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 Boston: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1993.

[3]许军,胡敏燕. 健康测量量表SF-36[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2):150-152.

[4]王素华,李立明.SF-36健康调查量表的应用[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18(1):4-8.

[5]林茵,蒋万雄.维护高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20(1):65-66.

[6]张建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稳定期COPD的治疗[J].广西医学,2004,26:451.

[7]Mc Sweeny AJ,Labuhn KT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rehives ofInternal Medicine, 1982,142,473-478.

[8]范志强,朱惠莉,朱砚萍,梁红,单林.朱晓颖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静息能量消耗与人体组成的改变[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1)-778-779.

[9]Francisco 0rtega,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strength and enduranc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2,166(5):669-674.

[10] 周旭铃,吴燕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氧疗依从性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6B)1045:1046.

[11] 张珍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人群综合干预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7):435-436.

第2篇:慢性病的调理范文

[关键词] 腹股沟疝;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慢性疼痛

[中图分类号] R75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5-0001-04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的疾病,欧美发病率约5%[1],我国尚缺乏相关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并仅有少数区域性调查,2012年进行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人口抽样调查,腹股沟疝患病率为3.3%[2],2011年杭州地区抽样调查,腹股沟疝患病率为4.9‰[3],2002年西安地区部分军队离休干部横断面调查,腹股沟疝患病率为5.93%[4],国外研究发现腹股沟疝发病率呈年轻化和逐渐上升的趋势[5]。目前,无张力修补术是最主要的治疗腹股沟疝的方式,其有效性、恢复快和低复发率的优势使之在临床普遍采用,并使患者更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美国每年有超过80万台手术,而我国则有超过30万台手术,并逐年上升[6],这也带来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关注。慢性疼痛是无张力修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0%~60%[7],给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并可能制约该手术方式推广,逐渐受到临床医疗工作者重视。然而,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未明确,目前多数观点集中与手术操作、补片材料、解剖结构等因素的改进[8],但效果并不显著,而患者自身、心理、环境、病情等其他因素也被认为与慢性疼痛的发生有关。由于腹股沟疝发病、治疗及预后是相互紧密关联的疾病体系,关系到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本研究将腹股沟疝发病率和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作为调查对象,旨在了解本地区该疾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同时为减少慢性疼痛发生,改善腹股沟疝预后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患病率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法,随机选择永嘉县下辖4个街道2个镇,抽样调查成年常住居民,然后按性别和年龄进行等比例分层。调查对象为抽样地区18岁以上本地户籍,居住超过2年的本地居民。2011年2月~2012年4月实际完成调查共计2 830例,资料完整有效2 718例,有效率96.04%,男1 483例,女1 235例,年龄18~87岁,中位年龄47岁,城镇人口1 870例,农村人口848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实行无张力修补术的278例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慢性疼痛进行前瞻性研究,年龄20~76岁,中位年龄47岁,男229例,女49例,排除术前疼痛性疾病、恶性肿瘤、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

1.2调查方法

编制腹股沟疝调查问卷表格,采用一对一询问的方式填写问卷,收集性别、年龄、居住地、体力劳动强度、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家族史、病史及与腹股沟疝有关的诱因,如慢性咳嗽、反复便秘、前列腺增生等导致腹压反复或持续增高的病史。并由专科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可疑病例进行辅助检查确诊腹股沟疝。278例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患者术后随访1年,观察慢性疼痛发生率及分析相关因素。

1.3诊断及评价标准

腹股沟疝为腹股沟区域包块膨胀突出,并可降至阴囊或,站立时出现,平躺可回纳消失,多无疼痛,B超检查见腹腔脏器可确诊,既往确诊腹股沟疝或行手术治疗归为此类[9]。术后慢性疼痛根据随访1年内患者主诉及处置,依据WHO疼痛级别标准分为0~Ⅳ度:无疼痛为0度;间歇轻度疼痛,无需药物治疗为Ⅰ度;持续中度疼痛,需使用止痛药物方能入睡为Ⅱ度;持续重度疼痛,使用止痛药不能缓解,仍无法入睡为Ⅲ度;持续剧痛并伴血压等改变为Ⅳ度,分别计1~5分,术后疼痛评分≥2分,持续>3个月判定为术后慢性疼痛[1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定性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腹股沟疝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

2 718例检出105例为腹股沟疝,患病率为3.86%(105/2718),其中腹股沟斜疝85例(80.95%),腹股沟直疝20例(19.05%),>60岁、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超重、吸烟、有家族史和诱因者腹股沟疝患病率相对更高(P < 0.05),见表1。

表1 腹股沟疝流行病学特征

2.2腹股沟疝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性别、从事重体力劳动、超重、吸烟、家族史、诱因等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从事重体力劳动、家族史和诱因是腹股沟疝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见表2。

表2 腹股沟疝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278例性无张力修补患者,其中67例为流行病学调查期间确诊的患者,211例未纳入流行病学调查的患者,其中包括外地户籍、非常住人口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15个月,45例(16.19%)出现慢性疼痛,腹股沟疝严重程度越高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越高(P < 0.05),但不同分型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47岁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率较高(P < 0.05),但>47岁患者疼痛程度较高(P < 0.05),再次手术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均较高(P < 0.05),局部麻醉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较高,但麻醉方式与疼痛程度无关,见表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次手术为术后慢性疼痛独立危险因素(χ2=4.593,OR=2.011,P < 0.05)。见表3。

表3 临床资料与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关系

注:*P

3讨论

从国内外多项调查结果可见,腹股沟疝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可能受到地域、人群成分、经济发展程度等人口学和经济学原因影响。本次对本地区多个街道和乡镇2 718例本地户籍常住人口调查,腹股沟疝患病率为3.86%,高于杭州地区调查结果[3],但与新疆及西安调查结果相似或略低[2,4]。最为显著的现象表现为男性的患病率,在性别比近似1:1的分层调查中仅4例女性患病,与男性下腹部在发育过程中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有关,男性发生腹股沟疝的危险性显著高于女性,但确切风险值尚未定论,本研究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病风险为女性的7.895倍,是影响腹股沟疝患病率的最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与生殖发育、结缔组织疾病有关,而这些因素均可能存在家族遗传性,使局部腹壁结构出现异常,腹壁菲薄、沉降后闭锁不全遇腹压增高刺激极易发生疝[11]。本调查可见家族史是增加腹股沟疝患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患病风险为无家族史人群的6.285倍。

慢性咳嗽、反复便秘、前列腺增生都可能导致腹压经常性增高,在不断刺激下腹壁菲薄处则可能发生疝,因此这些疾病诱因也是导致腹股沟疝发生的危险因素[12],而从事重体力劳动在高强度运动,尤其是躯干和腹部肌肉张力增加时,腹压会增高对腹壁产生压迫,也可以作为腹压增高的诱因之一[13],但由于重体力劳动和疾病因素之间存在本质区别,故将之分别进行分析,本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为腹股沟疝患病率危险因素,OR分别为2.044和2.269。故在腹股沟疝患病与性别特征、遗传特征等患者先天因素有关,疾病和职业也是导致患病的主要因素。而年龄、超重、吸烟的影响作用虽然与腹股沟疝患病有一定联系,但并无显著的相关性。西安对离休干部的调查结果明显高于其他调查结果并与本调查中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相似,老年人由于肌肉萎缩、筋膜弹性下降,腹壁可能相对菲薄利于疝的发生,但由于腹股沟疝发病机制复杂,在其他因素共同影响下,患者年龄开始趋于年轻化[14]。超重人群腹部脂肪层较厚,肌肉纤维相对疏松,而吸烟对腹股沟疝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升高血液循环中蛋白酶水平,导致蛋白酶系统和抗蛋白酶系统失衡,使腹直肌鞘、腹横筋膜结构被破坏张力减弱,易诱发疝[15]。

了解了本地区腹股沟疝有较高的患病率,所对应的治疗需求是较大的,而提供完善全面的医疗服务是临床医生努力的方向。无张力修补术是目前最主要的腹股沟疝治疗方式,故本研究对278例无张力修补术患者进行术后慢性疼痛的前瞻性研究,此研究对象涵盖流行病学调查中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7例,并扩大纳入211例未纳入流行病学调查的患者,其中包括外地户籍、非常住人口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为16.19%,术后疼痛程度以中轻度疼痛为主,但由于持续时间长,给患者生活造成十分不利影响,部分患者甚至需要长期服用止痛药物干预。有研究显示,慢性疼痛可能加重高血压,增加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危害患者健康[16,17]。减少慢性疼痛的应对方式尚缺乏针对性,因此,了解相关因素对改善临床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手术操作、补片材料、解剖结构等因素对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以被广泛认知,但相应改善手术方式和材料后仍有较高的慢性疼痛发生率[8],因此,还应对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筛查。本次调查对慢性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腹股沟疝病情严重程度增加慢性疼痛发生率升高,但疼痛程度却没有显著差异,病变程度增加手术难度,手术血管、神经损伤可能性大,故术后疼痛多发,但疼痛的程度可能还受到心理因素、耐受性、神经敏感性影响[18],中位年龄以下患者不仅有较高发生率,其疼痛程度也明显增加,这可能与心理及神经敏感性更高有关,较年轻患者术后活动量更大,对局部的刺激相对较多,而老年患者由于对疼痛刺激反馈减弱,则相对疼痛感较轻。局麻进行疝修补,可能由与麻醉不充分而使肌肉僵硬,不能完全暴露术野,而强行牵拉导致肌肉纤维、神经纤维的副损伤,补片可能出现松动,增加术后发生慢性疼痛几率,但对疼痛程度影响较小[19]。以往疝修补术,在诱因等反复存在情况下,易发生复发,而需要再次手术,无张力修补术复发率相对较低,再次手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均较初次手术患者高。复发性腹股沟疝往往时间较长,局部损伤相对较严重,由于经历过手术治疗,腹壁肌肉、韧带及筋膜缺损或损伤修复可能存在瘢痕或粘连解剖结构不清晰,内环口大使再次发生疝时内疝包更大,均增加再次手术难度[20],由于再次手术不可避免增加组织结构的损伤和缺损范围,则术后恢复相对较差,慢性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均相对较高,故其为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腹股沟疝发生与性别特征、遗传特征、疾病和职业等增加腹压的因素有关,手术治疗需求量较高,而改善预后,应从准确的术前病情评估、采用更完善的麻醉和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复发等方面着手,切实减少术后慢性疼痛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R Powell,M Johnston,WC Smith,et al. Psychological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after inguinal hernia repair surgery: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2012,16(4):600-610.

[2] 皮尔地瓦斯,凯赛尔,克力木,等. 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腹股沟疝患病率初步调查[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2,(4):929-931.

[3] 武伟,陈玺华,何华波,等. 杭州地区成人腹股沟疝患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 浙江医学,2011,33(8):1195-1197.

[4] 黄祖仁,白翎,郭晓军,等. 西安地区部分军队离退休干部腹股沟疝患病率回顾性调查[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7(6):348.

[5] Shankar Das, Chattopadhyay Nisith Chandra, Karmakar Ritankar. A rare case of persistent muellerian duct syndrome presenting as inguinal hernia[J]. Journal of the Indi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1,109(10):757-758.

[6] 李春雷,居来提,其格加甫.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初步探讨[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2):141-143.

[7] GPC,Yang ECH,Lai OCY,Chan CN. Single-incision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and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repair for inguinal hernia: early experience from a single center in Asia[J]. Asian Journal of Endoscopic Surgery,2011,4(4):166-170.

[8] 李月廷,吴京涛,刘绍辉. 区域阻滞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可行性探讨[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3):227-229.

[9] 赵四晖,郭建辉,朱军. 腹膜前疝修补装置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体会[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1):44-46.

[10] R Powell,M Johnston,WC Smith,PM King. Psychological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after inguinal hernia repair surgery: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2012, 16(4):600-610.

[11] 常春,钟强文,池宇明. 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3):252-254.

[12] N Subedi,SK Bhattacharya. Study of patients with painless inguinal hernia in the quality of life[J]. NMCJ,2011,13(4):279-280.

[13] . 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师杂志,2013,15(1):129-130.

[14] 王开振,任为,时德. 腹股沟疝复发相关性分析[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1):28-31.

[15] Hansen MB,Andersen KG,Crawford ME. Pain following the repair of an abdominal hernia[J]. Surgery Today,2010,40(1):8-21.

[16] M Cambal,P Zonca,B Hrbaty. Comparison of self-gripping mesh with mesh fixation with fibrin-glue in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TAPP)[J]. Bratislavské lekárske listy,2012,113(2):103-107.

[17]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J]. 中华外科杂志,2013,51(1):4-6.

[18] 刘洋,汪燕,范玉峰. 不同术式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对比分析[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1):156-157.

[19] 郑涛,朱雷明. 局麻下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在高龄患者应用评价[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3):281-284.

第3篇:慢性病的调理范文

老年慢性病具有病情缠绵、正气虚损、邪气有余、气机不畅、累及脏腑的病变特点。因此,对老年慢性病的护理,必须针对其特点,辨证施护。现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疏通肝气

肝主疏泄。具有调节全身气机的生理功能,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临床中常可见大怒之人,疏泄太过,肝气上逆血随气上,出现面目红赤,头晕头痛,甚则中风呕血、咯血等,而精神抑郁的人疏泄不及,肝气郁滞,出现胃脘胀痛,反酸吐酸,腹泻腹胀等症。老年慢性病患者,因长期的疾病痛苦,情绪低沉,对治病、乃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常常引起肝失疏泄而并发其他疾病。因此,医护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的心理,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积极做好“疏导”工作,保证患者情绪稳定,畅达乐观,达到精神内守,病安的目的。而且在治疗中,不能因是慢性病多虚而单补其虚,也要注意调畅气机,故古人有“治郁即治虚”之说。如,患者,男,55岁,患胃脘痛数年,半年前在上级医院经胃内窥纤维镜检查确诊为胃窦炎、十二指肠球炎,患者自认为本病是癌症的前期,为不治之症。因此,情绪低沉,不予治疗,坐以待毙,形体日渐消瘦,面色无华,大便不爽,苔白厚,舌质淡,脉沉弦,中医诊断为肝郁脾虚,肝胃不和所致胃脘痛。采取综合治疗,药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剂,同时根据患者心理状况,进行情志护理。首先让其了解胃病与饮食、情志的关系,胃窦炎与癌症的区别等医学基础知识,然后介绍同类病人的治疗和养病的经验,医护人员又给予热情细心的帮助,指导调配适当的饮食,使其“心安而不慎”,树立了信心,配合治疗,结果不到半月,病情大减,体重增加,1个月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2 调理脾气

脾主运化,是人体消化和吸收食物,转输和布散水液的主要脏器,脾的功能正常,才能化生精、气、血、津液,才能防止湿、痰、饮等继发病因的产生。脾为后天之本,在防病、治病和护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老年慢性病,因其正气亏虚,抗病能力低下,在治疗护理中,强调保护脾的功能、促进脾的功能,就更为重要。从实践中体会到,要保护和促进脾的功能,充分发挥脾在恢复正气方面的作用,必须从管理、调配患者饮食入手,针对病情,辨证用食。如有些患者脾胃运化能力较弱,即使是相宜的食物,也不能强迫多食;大病之后,胃气初复的人,宜少吃多餐,选用易于咀嚼消化的食物配餐。亦不能因其虚而过食肥甘厚味,还应禁食生食、过硬、过热的食物。另外,还要注意食物与食物之间,食物与药物之间的关系,对促进脾的功能也十分重要,各种食物和药物,性能各不相同,有相互协同作用,有相互制约作用。性能相使者,食则无妨,并可加强脾胃的功能,扶助正气。如阳虚患者,食羊肉时加生姜同食,羊肉得到生姜的协同作用,其补阳之性增强,若再加入当归,则当归的养血作用更好;阴虚的病人,选择清淡素食,配入青菜、水果之类,少配肉食, 以防肉食则复。总之,在饮食上做到“谨合五味,以食养之”,才能达到保护和促进脾胃功能借以恢复正气,治愈疾病的目的。

3 固护卫气

《内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说明卫气有固护肌表,抵御外邪,调节汗液,维持体温的生理功能,是人体第一道防御机制。老年慢性病患者,久病体虚,气血受损,卫气也会因之不足,容易感受外邪,使宿疾复发或加重,或并发新病乃至影响整个治疗计划实施,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对老年人慢性病的护理,其别是对兼有阳气虚损或气血两虚,证见形寒肢冷,自汗出,易患感冒的人,不论患何种疾病,在护理中都要注意调摄卫气,固护卫气,故治疗时慎用辛温走表剂,禁用重剂发汗之品,即使是感受了外邪,也只宜轻清宣透,微发其汗,或者是配用益气固表的药,避免直接损伤卫气。护理时宜给予温热而又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禁食生冷和寒性食物;谨慎风寒,协助病人加强室外活动,适当地进行阳光沐浴,借以滋助卫气,充实肌表。如,患者,男,65岁,素有咳喘病史,又因天气寒冷,咳喘发作,咳痰清稀,量多,伴畏冷,胸闷,低热,自汗出,胸部透视检查诊断为支气管疾患,血常规检查正常,二便自调,苔薄白质淡,脉弦滑,辨证为饮邪内停,兼感风邪,拟用辛温解表,化饮止咳法治疗。服药后咳嗽减轻,但汗出较多,冷更甚,有复感的可能,发现这种情况后,及时与医师合作,改为益气固表,止咳平喘。护理中协助病人每天2h太阳照射和户外锻炼,将病人安置在空气流通的床位,配以清淡食物,禁食肥甘,经过半月综合治疗和调理施护,病人痊愈。

4 起居适宜

第4篇:慢性病的调理范文

[关键词] 运动休闲 健康 市场运作

在大力倡导全民健身形式下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消遣娱乐、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消除大脑疲劳感,使疲惫的身体得到积极休息,恢复体力,精力充沛地再投入到生产劳动中,也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脑力、体力消耗的补偿方式,而且这些活动提供给人们一个摆脱必然性的束缚,可自由地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可以得到发挥自己爱好、兴趣和才能的机会,为自身的充分发展提供条件。

根据零点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城市居民的健康消费调查显示,5城市居民年平均运动花费为654.49元,北京人又以880元高居榜首。如果按照北京市人口1000万来计算,则北京市一年的健身市场消费就达88亿元。群众消费结构的调整必然对体育消费产生新的需求,为北京运动休闲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北京体育休闲产业协会运动休闲研究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在北京成立,从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笔者认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还需进一步完善。运动休闲研究专业委员会现有会员企业单位的经营场所共计2530个。其中运动健身1417个、生态观光345个、休闲餐饮552个、保健服务164个、科普教育14个、体育休闲产品生产厂家38个。这些运动、保健、休闲、观光、旅游、饮食、购物等单位场所,如能统筹规划,集体运作,完整配套,全面服务,既可以全面展开为人民大众的健康事业服务,又可以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集观赏、健身、娱乐一体的“运动休闲市场”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城市居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需求消费和精神享受的提高,力求全面开拓人的体能和智能,对健康的理解也愈加全面深刻。北京运动休闲研究会可以提供以观赏各种体育比赛为主的“观赏型市场”,以健身、娱乐为主的“参与型市场”,以集观赏、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体育旅游市场”。

二、提供生活愉悦、精神舒畅的“运动休闲场所”

21世纪的城市体育理念必须转向满足国人的强健、发展的需要,满足个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倡导快乐,健康第一”,要通过多种愉快而健康的身心活动来促进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加,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使人们有了运动休闲的可能性。北京运动休闲研究会提供的场所,可以使人们在休闲中放松心情、沟通情感、释放压抑、消除疲劳、发展个性、增强体力和活力,成为城市人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生活需要。

三、展开医疗体育保健的“运动休闲行动”

卫生部资料:2000年部分城市前五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构成中就有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三项属于慢性病,而这三项就占总体疾病死亡原因的63.40%。显然,慢性病已取代传染病成为人类生命的最大敌人。它主要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一系列不能传染的疾病。根据对1998年全球疾病负担的估计:慢性病占43%,中国占60%。根据WTO报告,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800万,其中近3500万人死于慢性病,而中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了750万。引起慢性病的后天因素主要有四个:烟、酒、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少运动。

医疗体育是一种医疗性质的体育活动,即从医疗的目的出发,利用体育的手段,通过患者自身特殊的身体练习,以达到防病、治病,促进身体健康和各种功能的恢复,加速疾病痊愈的效果。这种以体育为医疗手段的方法,也称体育医疗,简称体疗。医疗体育能有效地调理亚健康、治疗慢性病。

四、“运动休闲行动”的综合构思

1.实行会员优惠制

运动休闲研究专业委员会的企业单位各运动场所对会员实行会员优惠,班车接送,定点小区、公司服务,提高场馆的利用率。

2.利用现有场馆资源

举办周末或节假日的运动休闲会,召开各类型(家庭型、单位型、新婚型)的中小型运动会或趣味项目比赛,设立县级奖、区级奖、市级奖等,达到休闲、健身一体的健康运动模式。

3.利用医疗体育调理亚健康、治疗慢性病

(1)运用健康体检中心的诊断检查,判断结果,设计方案,参加运动,对症治疗,休闲健身。例如:①青少年驼背。体格体检检查,确定驼背度数,检查骨骼肌肉情况,判断是需医疗手术还是医疗体育矫正,设计医疗体育实施方案,分别参加运动健身场所的肌肉力量姿势的锻炼,SPA、足疗馆、松骨按摩中心的肢体关节的保健等,体格体检检测结果。②肥胖症。体检检查,诊断肥胖原因,确定减肥方案,分别参加运动健身场所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的锻炼,休闲餐饮的营养饮食调理等,体格体检检测结果。

目前北京体育休闲产业协会运动休闲研究专业委员会的《中国青少年形体健康检测标准化与干预》课题正在进行,其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多青少年表现出形体姿态不良,走路时探颈、驼背、窝肩等。接下来便是医疗体育的干预,矫正躯干身型,锻炼肌肉力量,松解僵硬肢体,培养正确姿势等。

(2)举办运动休闲健身节、健身周、健身季。利用度假村、温泉、运动健身等场所,开展亚健康康复、慢性病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健康饮食方法、运动休闲健康身心的理念等。

参考文献:

[1]省略/article/060525/a0605250401.htm

[2]凯蒂・希伊:实用医疗体育手册.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01~01

第5篇:慢性病的调理范文

一、因证施补

慢性病患者一般身体羸弱、气血亏虚不畅,服用膏方可以调理阴阳,补气养血。但一款膏方不可能适合任何慢性病患者,要根据阴阳气血盛衰辨证施治,有目的地选择。

* 经常感到四肢无力、精神疲乏,甚至懒于言语,抵抗力减弱,春夏季节经常感冒,这是气虚的表现。可选择人参、西洋参、黄芪、黄精、山药、炒白术等,市售成膏可选参术膏。

* 脸色不红润,口唇苍白,头晕眼花,睡眠质量下降,这是血虚的表现。轻者可选择当归、白芍、桑椹子、仙鹤草、紫河车等,成药膏方如当归养血膏。

* 手脚不温、怕冷,衰退,体力消耗难以自身恢复等,这是阳虚的表现。可选用菟丝子、益智仁、杜仲、桑寄生、巴戟天等,市售成膏如参鹿补膏。

* 低热,午后面部潮红,盗汗,手心脚心发烫及口干,眼涩等,这是阴虚的表现。可选用枸杞、玉竹、石斛、龟板(胶)、麦门冬、女贞子等,市售成药有二山膏。

二、辨病进补

冬季时应注重养藏精气。冬季若能选择适合机体的膏剂补充、调养好体内的真气,就可以增强身体功能体质,预防和治疗许多慢性病。

*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

上消以烦渴多饮,口干舌燥,舌边尖红为多见,属于肺热津伤型。可服用花粉、葛根、生地黄、枸杞之类制膏,如天冬膏。

中消以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多见,属于胃热炽盛型。可服用麦冬、熟地黄、玄参、苦参之类制膏,如二山膏;

下消以小便频数、混浊如膏,或尿甜,属于肾气亏虚型。可服用生地黄、山药、益智仁、五味子等,如琼脂膏。

* 哮喘病迁延难愈,病久体弱,真气渐衰,发作频繁不易根除。因此应当重视预防。冬季可以服用党参、黄芪、胡桃肉、冬虫夏草、紫河车之类制膏,如八珍膏。

* 慢性泄泻以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肢倦乏力多见,多为脾虚失运。可服用白术、黄芪、党参、山药、莲子肉等,如白术膏。

* 五更泻老年人多见,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伴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多为肾阳亏虚。重在补肾阳,可加用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炮姜等药物,如参鹿补膏。

当然还有许多慢性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服用不同的膏方都有较好效果。

三、注意事项

膏药相对汤剂来说携带方便,可长期服用,使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省去每日熬汤药之苦。拟膏方进补的慢性病患者还要知道:

* 虚则补之、损则益之是膏方滋补的大法,然而药效的发挥依赖于脾胃的运化,所以素有脾运不健者,处方择药和饮食均当忌厚味滋腻之品,如鹿茸、紫河车、龟板(胶)、牛羊肉等。

* 确需服用滋腻膏方者,可加服一些温中运脾、消食导滞的药,如山楂、陈皮等,这样消补兼施、起到相得益彰之效。

* 病者如有舌苔厚腻、胸腹胀闷、小便黄赤、大便不通等,是湿热、食积所致的实证。此时不能进补,否则有闭门留寇之嫌。应当先请医师处方清肃胃肠,祛除实邪。

第6篇:慢性病的调理范文

谁动了你的健康?

身体功能长期处于失衡状态,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是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因素。

生活方式不当

吸烟吸烟致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

熬夜熬夜使得人体失去了免疫修复的时间。

久坐和憋尿导致肾功能受损,损害肾脏健康。

饮食不节不吃早餐、暴饮暴食、三餐安排不合理。

工作压力大导致免疫机能受损

身体出现不适后没有进行有效地检查与干预

从身体开始出现亚健康信号,如便秘、失眠、血压波动、头晕、心悸、胸闷等到最后发展成为慢性病,一般都经过了较长的时间,即有一定的潜伏期。不同的疾病潜伏期也不同,如高血压、糖尿病,一般都要10~15年的时间,癌症15~20年的时间等。

该采取什么手段来维护健康?

长期以来,我们主流医学都是西医、中医为主的体系。

西医治疗

西医的思维是就事论事的,是二分的。在治疗上采取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抗式治疗方式。西医治的是“人生的病”。方向是找到病,打击敌人。因此西医在对抗病毒、病菌方面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尤其是在人类以传染性疾病为主的时期。

西医的不足之处在于,针对现在人的慢性病上,如高血压,一般是终身吃药。这样,长期的药物的副作用会导致身体功能逐步下降以至于恶性病发生,如心梗、中风、心衰等。再如针对肿瘤,西医关注的是肿瘤本身,因此采用的手段是手术、放疗、化疗,对之后的生存质量关注不够。根据WHO的观点,人类长寿健康影响因素中,作为对抗为主的现代医疗能影响的只有8%。

中医治疗

中医思维上注重的整体观。中医采取的辨证施治以整体调和的方式来对待疾病,强调自然和谐,扶正祛邪。中医治疗不是对抗性的,治的是“生病的人”。治疗的目的是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即实现人体的自愈功能,在对待现代慢性病上,不是扮演救火队长的角色,防止了越治病,病越多的现象。

但是中医的不足之处在于,理论复杂,凭经验值,一个中医开出来的方子和另一个中医可能有区别,并且中药的熬制比较繁琐。

卫生部部长陈竺说,中西医,其实代表了人类两种基本的认知方法。东方文化中占主流的认知方法一直是经验和直觉,从整体上来认识疾病和生命等复杂事情和问题,而不先把它们分割成一个个单元来认识;而西方则主要是沿着实证加推理发展其认识方法。陈竺认为,西医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而中医看到的是模糊的整体。

尚医堂治未病观点

中医理论指导下现代化食疗的治未病模式,维护现代人健康的新尝试。

尚医堂观点之一:现在人的健康维护不是治疗已病,而是维护身体功能平衡,即未病防病,已病防变。注重提高生存质量,生活质量。

尚医堂观点之二:博采中西医之长,即双重诊断,动态调理。

尚医堂治未病的指导思想是中医的整体论,操作方法是西医的解决问题为主的实用化手段。

尚医堂辨体

尚医堂的辨体,即结合了中西医之长,是模糊的整体和清晰的局部的结合。也即采用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身体功能评价、营养素分析、体质评价等。从宏观的体质状况到微观的微量元素和体检指标等,通过对一个人的整体把握(中医的望闻问切),得出个体的整体体质状况,再对身体功能的失衡状况、营养状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前瞻性的把握身体的疾病趋势等,从而为中医食疗调理提供依据。

食疗现代化

尚医堂的食疗是在辨体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标准化以及形象化的实用化操作,在整个过程中,改变以往中医靠记忆,靠经验的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在人体信息采集,人体信息处理,配方开具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化和标准化。同时,通过运用现代的清晰明了的语言,和客户进行良好沟通以及知道客户进行调理,并以精确定量的食物(多达200余种的食物组方),定期的进行辨体,定期改变调理配方,以实现最佳疗效,从而实现真正的健康。

尚医堂小贴士 误区指导

误区1:发现子宫肌瘤,干脆把子宫附件等全部拿掉,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

食医认为:子宫肌瘤和内分泌失调以及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果不去除根本的发生原因,可能还会引起身体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失眠、高血压或者其他症状。

误区2:一旦便秘就吃泻药。

食医认为:有多种因素会导致便秘。饮食中膳食纤维不足,老年人胃肠蠕动减缓,体内津液不足,体质方面的阴虚、阳虚等都有一定的影响,若便秘靠吃泻药来缓解,可能会引发体质的更加失衡,不能从根本上起到改善便秘的效果。

第7篇:慢性病的调理范文

一.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出现贫血

1.与造血原料的缺乏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脱落,味蕾萎缩,胃肠功能也减退,势必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导致造血原料的缺乏,致使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常见的贫血有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1)缺铁性贫血:老年人胃酸减少以致对铁的吸收减少,易发生缺铁;嗜饮浓茶者,特别是饭后即饮茶者,茶中的鞣酸可与铁结合影响铁吸收;老年人易患痔疮、肛裂,易发生消化道癌肿,造成慢性失血,也是引起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常见病因。(2)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由于老年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意识很强烈,常素食以预防高脂血症,结果造成营养缺乏;有些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饮食不丰富,是造成营养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慢性胃病造成对饮食营养成分的吸收减弱。

2.与造血机能老化有关

红骨髓是红细胞的生成基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红骨髓逐渐减少,导致造血机能下降,出现贫血。

3.与男性的雄性激素分泌不足有关

老年男性的激素分泌不足,致使造血功能低下。

4.老年人慢性疾病多

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糖尿病、动脉硬化、肿瘤、肾病、肝病等,均可引起贫血。

二.老年性贫血的危害

红细胞能供给全身组织和细胞所需的氧,带走所产生的部分二氧化碳。包括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组织。因此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直接造成人体脏器功能的减退,发生病变。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本身就存在缺氧状态,如果再发生贫血,其原有的慢性病会加重。

三.老年性贫血的表现

老年人血色素在9~11克之间属轻度贫血,一般无明显症状,当血色素在8克以下时往往会出现或轻或重的表现。一般症状:乏力,消瘦,体力下降,面色苍白或萎黄,踝部水肿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心悸、气短、胸闷、憋气等。神经系统症状:头昏、眩晕、倦怠、失眠、记忆力下降。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错乱、淡漠、忧郁、易激动,也可有幻想、幻觉。肢体末端麻木。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下降,甚至恶心、呕吐。等等。患者常常误以为心脏病,自行服用心脑血管用药,最终导致严重的贫血。

四.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有助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早期治疗效果好,花钱少。

第8篇:慢性病的调理范文

1、拔罐前后最好不要喝酒,拔罐的主要作用是调理气血,酒精进入血液后,会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血压一定程度地下降,这与拔罐的调理原理是冲突的。

2、拔罐后要注意保暖,以免寒色进入体内,事得其反,加重病情。

3、有肺部慢性病的人会导致肺泡破裂。

4、拔罐之后不能立即洗澡,因为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溃、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感冒。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慢性病的调理范文

补法之一:缓补

缓补的意思是用甘缓平和的药物促进正气逐渐恢复的治疗方法。缓是缓和、缓慢,是小雨润物,春风送暖。例如“四君子汤”补气,“四物汤”补血,均属缓补范围。那么,哪些人适用于缓补呢?

缓补的适应症包括:面色少华,疲乏无力,形体消瘦,不思饮食,兴趣减少。

人们在家里应如何缓补呢?如果没有血糖高的问题,可以使用一些“甜蜜”的中药。比如红糖和冰糖。

红糖的好处在于“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也就是俗称的温补。有中气不足、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孩童,平日可适量饮用红糖水;变天受寒腹痛、月经来时易感冒的女性,也可用红糖姜汤祛寒,用于症状刚开始时效果最好;对老年人、体弱者、产妇,特别是大病初愈的人,红糖亦有极佳的疗虚进补作用。老人适量吃些红糖还能散瘀活血,利肠通便,缓旰明目,且更加具有补中益气、健脾胃、暖茸的功效。红糖水是早期最常见又实用的红糖养生饮品。“女子不可百目无糖”指的就是红糖。

中医认为,冰糖有润肺止咳清痰祛火的作用。也是泡制药酒、炖煮补品的辅料。冰糖非常适合小孩和老人服用,因为小孩阳气比较旺,市面上的糖掺有太多的其他成分,容易让咽喉发炎、上火,让孩子完全不吃糖也不行,无法解馋,用冰糖代替是最好的办法。还有,老人含化冰糖还可以缓解口干舌燥。冰糖在方剂(益胃汤)里就有用到,起养胃阴生津的作用。

补法之二:峻补

峻补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大补,用来治顽症、痼疾;第二个方面是急补,即利用中药挽回性命。

是不是只有重症的病人才会用到峻补?答案是否定的。峻补主要针对急虚证,急虚证也分轻和重。这里重点针对轻度的急虚证。

急虚轻证表现为:面色萎黄、肢体乏力、少气懒言、饮食不思、淡漠少欲、神志迟钝、旧病频发、新病迁延。

重度的虚证存在各科的病中,比如心血管科的冠心病、各种心功能不全、早搏、心肌供血不足、窦性心动过缓。或者呼吸科的老慢支、肺心病。再或者慢性胃炎、肾功能不全。如果是妇科则有可能胎停育,卵巢早衰。小孩最明显的就是反复感染、体弱多病。

专家认为,现在人人都需要补,尤其是有常年慢性病史的人,更需要补。补分为日常调理的补和治病的补。峻补属于治病性的补,不适合大家在家尝试,但是泡药酒的方法倒是峻补的一种转化,药量变小了,药味变少了,就可以转化为日常辅助的调理方法。

现代的药酒相当多,老年人用得很多,多数用来治疗虚寒症和风湿病。例如风湿药酒、参茸药酒。药酒在方剂里属于酒剂,是一种传统的调补方法。《药典》里面有很明确的记载。

专家推荐几个在家泡酒的小方法。如果有以下症状,可以试用泡酒的方法来辅助缓解。

■【气虚泡酒方】

原料:人参10克,大枣去皮10枚,炒麦芽10克,焦山楂5克,生甘草5克,桂皮5克,泡酒1斤。

适应症:疲乏无力,食少。

■【阳虚泡酒方】

原料:干姜10克、大枣10克、生甘草5克,桂皮5克,泡酒1斤。

适应症:怕冷,不能食凉食。

补法之三:调补

它适应的人群更为广泛,主要针对中老年人。在许多虚证中,尤其是慢性病和老年病往往是虚实夹杂,它和单纯的虚证有明显的差异,单纯的虚证易治,夹实的虚证则需要全面分析,既要扶正又要祛邪。

虚实夹杂证常见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萎缩性胃炎,三高症、冠心病、抑郁症。

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实是指邪气盛正气未虚,是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而的一种病理变化。虚是指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减弱,以正气不足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变化。所谓“调补”中的“调”,是调解“实”的一面,例如:血脂高、血糖高、肥胖或有其他慢性病的邪气。“补”是补虚的一面,要看气血阴阳哪一方面虚,还是多方面亏虚。

说到调补,生活中也有一些特别好的药食同源的药物。比如姜,在冶疗阳虚的病人时,几乎都用到=卜姜。

专家推荐,对于冬季怕冷的人群,可以喝一些姜糖饮来调补身体。

【姜糖饮】原料:干姜10克,红糖5克,水100毫升。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