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器材设备管理范文

医疗器材设备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器材设备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器材设备管理

第1篇:医疗器材设备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疗器械;计算机技术;应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302-01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医院中医疗器械的管理也要跟上现代化的脚步,计算机现在已经普遍应用到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但是,大部分的医院对医疗器械的计算机化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医疗器械管理相比医院中其他管理还比较薄弱,这就导致一些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上很不成熟,不能全方面发挥医疗器械在医院中的应用,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所以加强医院医疗器械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和管理已势在必得,这已成为医院管理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计算机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医学成像上的应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因为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所以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各个领域都存在数字化的信息。在人们医疗中好多人体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这就要归功于放射学的快速发展,放射学在医学图像处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在医院的人体成像技术有CT、MRI、CR(计算机投影射线照相术)、DSA(数字减影)、NM(核医学成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照相术)、US(超声扫描显像装置)等。这些先进的技术在临床诊断中提供了大量的图像资料,这些丰富的影像资料使医院的医疗提高到了先进水平。(二)计算机对PACS系统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网络通讯、图像的采集等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也为医学界图像的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处理、传输奠定了基础。在医学界中医学影像的传输系统和医学影像的存储被称为PACS系统(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系统包括影像医学、计算机技术、放射学、数字化图像处理等技术,它有效的将医学中采集的图像资料转化为数字的形式,充分有效利用了影像资料,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图像的存档和图像的传输系统在医院中可以分为四个大类,第一类是在科室的内部;第二类是在院内的图像系统;第三类是整个医院的PACS系统;第四个大类是基于全院PACS的远程放射医学系统。在医学信息领域中,PACS系统能提供很多功能,比如它可以在会诊、诊断、报告、远程工作站上观察医学的成像,它还可以把这些图像根据图像的不同性质存储到不同的介质中去,并且利用局域网或者广域网进行通讯,给用户提供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PACS系统可以降低医院的支出成本,提高医生的临床诊断率,让医院变成一个数字化的医院。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图像压缩功能,它可以将这些数字图像有效的存储起来,减少了一些专门管理的人员,而且已经存储的图像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查看,在复诊 或当诊断需要时能够快速的对诊断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由于计算机技术还具有网络传输能力,所以在PACS系统中可以将医学图像在整个医院内或者是医院和医院之间互相传输图像信息,促进了远程医疗的快速发展。由计算机应用的PACS系统将成为现代医学影像诊断的一个模式,这项高新技术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推动着医学不断发展,推广和使用PACS系统将会是医院的必然。但是中国的PACS系统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这项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中国,国家对PACS系统的研发经费发放的比较少,好多中小型医院的医疗设备都比较过时,设备上的数字接口也都不是很标准,更不用说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图像的传输了。而且在医院中好多影像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加上好多医务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是非常熟练,这就制约了PACS系统的发展。

三、计算机在医疗器械中的管理

(一)计算机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目的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在医院中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其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大,计算机应用的加入方便了医疗器械的管理。目前在医院中计算机管理的范围一般为物品的采购、物品的出入库、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等,专门的管理人员可以将计算机作为主要工具,将计算机管理应用到全范围的工作中去。在管理中使工作信息化,对医院中的医疗器械进行全程跟踪,从进医院一直到设备因报废离开医院,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医疗器械中运用计算机管理技术,不仅可以加强医院财务的管理,而且还能有效的加强价格调控管理。在过去医院从采购到发货都是人工操作,人工填写各种表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容易出现差错,一些业务部门还不能准确的把握器材的使用情况。通过计算机管理后可以有效的将这些问题一一删除,对医疗器材的管理可以了如指掌,有效提高的医疗器材的利用率。在医院中价格管理非常重要,为了杜绝一些科室对病人乱收费的现象,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跟医疗收费系统联网,使收费价格透明化,当材料价格出现调整时可以迅速通过计算机进行修改。(二)计算机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现状分析。在医疗器械的计算机管理中应该加强对从事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促进医疗器械的计算机化管理。因为医院中医疗器材种类繁多,设备的发放、出入库相对频繁,工作量也随之加大。为了提高对设备管理的工作效率,应该使用条形码技术将医院中所有的医疗器械进行编号,这项技术大大方便了医院设备的管理,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条形码的参与下,计算机在医疗器械中的管理也变得非常简单快捷,当以医疗器械在出入使用时用条码扫描器一扫,这个设备的各种信息就会利用计算机储备起来,这项工作不需要人工输入,全部电脑自动记录,减少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差错。而且当设备在出现故障时,可以迅速的找到设备的生产商,根据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维修,保证了医院的正常运营。

四、结束语

在医院快速的发展中,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医院医疗的器械当中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医疗设备经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学管理将会使设备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医院的医疗设备才能最大的发挥它的作用,才能够更好的为病人、医生和工作人员服务,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2篇:医疗器材设备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院医疗器材;信息管理系统;医疗设备

1 相关概念

1.1医院医疗器械 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器具、设备、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以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与这些手段参与一起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一达到对患者治疗的目的。高新医疗器械室现代科技的结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是医院普遍配备的医疗设施。

1.2信息管理系统 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传输、收集、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的系统。而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医院医疗器械而专门设计的专业化管理系统,主要管理器械的使用与回收等活动。

1.3医疗设备 是指医疗、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学科等工作的最基本要素,包括专用医疗设备以及家用医疗设备。其中设备包括检查设备、治疗设备以及辅助设备[1]。

2 当前我国医院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的现状

2.1发展速度加快,加快了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的一体化进程。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上我国人口众多[2],对医疗设施的依赖性比较强,促进了我国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步伐,使器械的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并且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也带来了高额的利润,对本国器械的合理分配以及向外出口都可以做合理规划。在世界医疗器械的进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2.2当前我国的医疗器械总体功能比较强大,信息管理比较到位,但较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对医疗事业中器械管理起步较晚,并且由于人口基数大,对器械更新换代以及耐用度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是信息化管理虽然不能整体上解决问题,但是可以实现医疗器械的使用效率以及使用寿命,对我国医疗的专业化也有促进作用。但是在利益面前以及偏远的地区还是无法普及这种技术,更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较。

2.3我国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发展不均衡,东快西慢、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快、偏远地区发展慢。我国最优秀的医疗条件都集中在东部,所以建立信息管理师规范化发展以及有效改善医疗资源紧张的重要举措,政府的政策也有倾斜,毕竟东部占据了全国大部分人口。西部地广人稀,医疗条件设施器械落后,没有可供管理的医疗器械,更有可能加重医疗负担,所以西部地区的医疗器械以及医疗事业还需要大力发展。

3 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系统采用c/s模式,也就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第一层是实在客户机系统上显示业务逻辑,第二层是数据库终端,最重要的是它具有交互性强的特点,可以方便查询信息,提高了系统的使用效率。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3.1医疗设备器械台账的录入与修改、查询以及各种报表的生成。

3.2医疗器械报废信息的录入与修改、管理。

3.3医疗器械维修申请报告与维修报告的录入与修改、管理。

3.4器械使用记录录入与修改、管理。

3.5器械计量信息录入与修改、管理。

3.6器械调动信息录入与修改、管理。

3.7系统管理与设置:科室设置、器械分类、数据库备份等方面。

4 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应用注意

4.1领导应发挥组织作用,提高重视程度。领导重视是系统设计的首要原则。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多方面多个问题[3],涉及医院管理各方面,所以应该提高全院对系统的重视并且要提高使用率,领导也要注意对管理方式的转变,因为这可能对每个科室使用系统的权限造成影响。

4.2加强对医院医疗工作人员的对系统的操作水平,定期组织培训。医护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系统的效率,一个有较高素质的医护人员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医院医疗资源,对医疗器械的使用以及保护都会产生影响。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还可以对医院的设备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4.3提高系统的建设的适应性以及先进性结合的程度。首先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单纯追求系统的先进性而忽视实际需求之上的技术没有任何意义。其次,医院应规范实行规范化管理,不仅可以减少系统建设的步骤[4],节省医院的资源,也为系统设计提供了范例。使医院运行的每一环节都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

5 总结

医院医疗器械信息系统的发展使我国医疗事业更上一层楼,促进了医疗器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使医疗水平也有所提升,提高了医疗效率,节约了医疗资源,有利于全国人民共享医疗设施器械。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是未来健康发展的先行者,为未来医疗一体化进程做了铺垫。更是使器械的使用、调动、回收更加合理化,节约了医院成本。是未来全球医疗器械发展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王栋,余春华.医院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医疗设备信息,2006,09:14-16.

[2]罗宝文.我院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医疗装备,2010,01:39-40.

第3篇:医疗器材设备管理范文

按照所有权属的不同,台湾的医院可分为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包括署立医院和直辖市立医院、县市立医院、公立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军方医院、荣民医院(服务退伍军人为主)、公立机构附属医院、公立中医医院等。非公立医院包括医疗财团或社团法人医院、宗教财团法人附属医院、私立医学院附属医院、公益法人所设医院、私立中医/西医院等。按照医院规模,台湾医院可划分为医学中心、区域医院、地区医院和精神专科医院四类。台湾从1978年开始推行医院评鉴制度,是亚洲最早实施该制度的地区。2006年开始实施新制医院评鉴制度。该制度关注病人的医疗服务品质,重视医疗团队的整体合作,以病人为中心重新思考与规划医院应有的经营策略与制度,评鉴级别包括合格、优等、特优[4]。迄今已有台大医院、台大新竹分院、林口长庚医院、台北万芳医院、台中医院、屏东基督教医院、埔里基督教医院等多家医院获得“国家品质奖”奖项。台湾从1995年开始实施全民健保,该制度整合了之前的劳工保险、公教人员保险、农民保险和低收入户保险中的医疗保障部分,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范围覆盖全体民众,全民纳保、全民就医权益平等。台湾的全民健保制度推行起来,切实为民众解决了医疗保障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健保费的收支失衡。为了控制健保费用的合理支出,2002年开始实行医疗费用总额预算支付制度,2010年开始逐步导入住院诊断关联群(Taiwanesediagnosisrelat-edgroups,TW-DRGs)支付制度[5]。一些医疗机构在全民健保制度的冲击下,经营状况面临严峻考验。在此背景之下,医院惟有尽可能地节约开支、降低医疗成本才能够保证收益,工业工程技术将为新形势下的医院管理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卫生部和商务部2010年共同制定了《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设立独资医院管理暂行办法》[6],2011年1月开始实施,为台资医疗机构进入大陆医疗市场提供了可操作的管理办法。此举在增加民众医疗服务渠道的同时,必将促进两岸医院管理经验的深度交流与共同进步。因此,本文针对新形势下的医院管理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回顾工业工程技术在台湾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改善医疗服务品质和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途径,推动工业工程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以助力两岸医疗事业的发展。

2工业工程技术与医院管理

工业工程(IE)在19世纪末开始发展,20世纪初便逐步运用于医院管理。工业工程的先驱之一,Gillbreth[7-9]在19世纪20年代陆续发表文章,对医院的效率问题、手术中的动作研究、医院的科学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奠基性的研究。其中在手术动作研究中,他建议对手术器械科学摆放便于拿取,主刀医生需配备助手听候差遣,使主刀医生不必因寻找器械而分神,可以专心而高效进行手术操作。这种手术小组的组织形式一直沿用至今。19世纪60年代,美国医院协会(AmericanHos-pitalAssociation,AHA)及美国医院管理系统协会(HospitalManagementSystemSociety,HMSS)开始有系统地在医院管理中进行IE技术的推广应用。1964年,美国工业工程学会(AmericanInstituteofIn-dustrialEngineers,AIIE)成立医院医疗服务部门(Hospital&HealthServiceDivision),以IE的应用促进医院的发展。据1973年AHA的一份调查报告,在6079所美国医院的反馈中,10.6%的医院聘有自己的工业工程师[10]。时至今日,工业工程技术已经普遍运用于美国医疗机构的管理当中。美国一些大学的工业工程系所,如乔治亚理工学院、威斯康星大学等均已将医院管理列为重点课程。在美国有大约4%的工业工程师直接服务于医院,这也是美国医院高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大陆这个数字几乎为零[11]。医院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管理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对提升经济效益、管控服务品质、减少浪费、提升医疗设备利用率、提升员工绩效等。参考制造业的IE技术体系,本研究建构的医院管理IE技术应用体系如图3所示。底层是离散的IE技术应用层面,可灵活应用于医院管理的相关局部;中间层是IE技术的整合应用层面,可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综合应用效果;上层是医院经营层面,IE技术体系的全面应用将为医院的经营目标的达成提供技术支持。

3台湾医院管理中的工业工程研究

工业工程的理念在于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工业工程在台湾产业界已经有相当成功的应用,简祯富等[12]归纳提出了一套台湾工业工程典范转移的架构,并通过台积电、台塑与富士康为实例验证该架构,该架构对医院管理导入工业工程技术具有指导意义。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不仅止于工业领域,因此韩国学界将其称之为“产业工程”。随着IE学科的飞速发展,IE的应用领域早已跨出制造工业而越来越广。IE的技术体系包括运筹学、人因工程、物流与设施规划、生产计划与管理、ERP、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几乎每一个分支都在医院管理的相关方面得以不同程度的应用。IE技术已经在台湾的医院管理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1医院管理信息化

随着IT产业的发展,台湾医院大多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基础技术支撑。这方面的应用较多,如黄怡诏等[13]在东元综合医院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医院主管信息系统,提供信息处理、决策支持、知识管理等功能,为医院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提升医院管理绩效与服务品质。张伟斌等[14]在台北市联合医院构建了医院主管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为医院决策者清晰而有条理地呈现6大类191项指标数据,问卷调查显示应用效果良好。

3.2医院经营策略与管理

丰田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为企业带来绩效,同样也在医院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精细化管理、减少浪费、改进以及持续改进是其核心内容,精益的理念可以贯彻在医院管理的多个层面。精益医院管理模式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长庚医院所秉持的“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理念即为精益医院理念的最佳实践。目前已经有中文版的精益医院相关著作出版[15]。本文作者与北京清华医院团队亦在推动全面资源管理[16]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张力平[17]利用问卷调查方式,采用层级分析法建立了医学中心营运竞争力指标群,并给出了各指标的权重,研究结果中权重最大的是经营管理构面。郭家良[18]以两家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层级分析法,将两家医院各部门对财务和非财务绩效目标的贡献程度进行两两比较,绘制出核心能力矩阵图,能够找到医院核心能力部门与瓶颈部门所在,以利医院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朱文洋等[19]采用平衡记分卡对中小型医院经营策略与营运绩效进行探讨,对比分析后给出了医院经营策略与营运绩效的关系、医院经营策略与医院规模的关系。结论认为平衡记分卡4个构面(顾客、财务、内部营运和学习成长)之绩效分布与医院规模和经营策略均有关联。马启康[20]研究了病床等级划分与定价策略,利用收益最大化的需求规划层级(revenue-basedde-mandplanninghierarchy,RDPH)原理进行规划,实现利益最大化。

3.3医疗过程管理

医疗过程管理范围包括门诊、住院、ICU、急诊、康复等环节。工业工程中的作业研究、流程管理、排程优化、人因工程等技术均有用武之地。吕俊德等[21]以一家区域医院急诊部门为应用对象,将ARIS(architectureofintegratedsystems)流程管理方法运用于医疗作业流程,应用的可行性得到了验证,并建议进一步推广到一般门诊部门、医疗临床路径、医疗器材管理等业务部门。ARIS可以结合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过程的效率。黄凯琳等[22]采用作业研究原理,在彰化基督教医院肝胆胃肠科,对肝癌患者的动脉化学栓赛治疗流程进行研究。所建立的标准流程使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病患满意度等方面均有相应改善。李佳静等[23]应用人因工程对医疗器材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医院采购医疗器材前对其进行人因工程评估,包括一致性、可见性、配合度、最简化等14项指标,结合人为失误风险评估,尽最大可能将医疗器材所导致的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3.4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以人为本,关心员工健康。傅柏翔[24]利用人因工程原理对医院病理室工作人员肌肉骨骼不适现象进行了研究,经过人因基准风险认定(baselineriskidentifica-tionofergonomicfactor,BRIEF)检核表数据分析,找到肌肉骨骼不适原因,并给出改善建议。廖茂宏等[25]以平衡记分卡建立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指标体系,包括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层面。经过多方意见收集、整理分析,30多家医院取得共识,自2005年开始采用本人力资源管理指标作为人力资源评估的参考依据。

3.5医疗服务品质

医疗服务品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全面品质管理(TQM)与六西格玛管理均已在医院中有相关研究和应用。简祯富等[26]采用遗传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病人和康复设备进行优化调度,开发了具有图形化软件界面的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提升了设备利用率,使病人等待时间明显缩短,全面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与病患满意度。孙文忠[27]将TQM理念导入医院病例管理,结合病例管理特性,建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病例室持续改进模型,包含组织系统、教育训练、病例管理、激励与控制4个子系统,形成闭环,实现基于TQM原理的病例持续改进管理,进而提升医院竞争力。陈淑玲以成功大学医学中心门诊服务品质为研究对象,基于PZB(parasuraman,zeithaml,berry)服务品质理念,以患者为服务品质的决定者,医院要满足病患的医疗需求,探索医疗服务品质缺口[28-29]。经由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该门诊部门的服务缺口为交通因素、医生准时性和批价挂号环节,为医疗服务满意度的改善提供了方向。

3.6医院物流与供应链

汤淑贞等[30]研究了某区域医院自2003年起所进行的医材配送流程再造及其物流外包前后的经济成效,并对实施方案进行满意度调查。自新的物流作业实施后,相关的人事成本降低70%,虽然配送成本及物流费用增加96.9万台币,但仓储空间外包每年能节约132万台币,综合经济效益为每年可节约142.9万台币,效果明显。黄怡诏等[31]以新竹科学园区药品订购作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应用供应链管理订单与网络采购模式,进行医疗机构在线物流电子化系统之导入,将原始人工窗体作业转置为互联网商务电子化作业,除节省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浪费,在财务处理上也实现了安全化与效率化。本系统在园区实施后,在系统操作接受度与服务质量满意度上,厂商皆给予高度的肯定,证实本研究所导入药品在线订购系统,确实改善医疗机构整体运作流程并提升科学园区各厂商药品订购作业之效益。张月霞等[32]针对国泰综合医院手术室器材管理问题,结合标杆学习、制定标准作业程序和查核措施,形成了手术室器材改善专案。该专案实施效果明显,器械损坏率从8.3%降至3.8%;手术平均备物时间从8.2min降为3.5min;器械清洗检验正确率从30%提升至98.6%;各科器械保养率则达到100%。

4台湾医院管理中的工业工程应用实例

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已有百年历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认可,目前工业工程在医院管理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管理上,不同所有权属的医院均有工业工程技术的引入,下面以3个医学中心级的台湾医院为典型进行说明。

4.1公立医院—以台湾大学附设医院为例

台大医院创建于1895年,曾经是东南亚最大型最现代化之医院(1921),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育人无数,成绩斐然。作为教学医院,台大医院肩负教学、研究、服务三大任务。台大医院在肝炎、器官移植、癌症诊断治疗及生医光电上的先进研究成就屡获国际肯定。目前,台大医院下设金山、北护、新竹、竹东、云林5个分院。台大医疗体系拥有超过4500张病床及9000名专职员工[33]。台大医院组织简图见图4。台大医院1982年即成立了资讯室,是台湾率先导入IT技术协助医疗作业的医院之一。台大医院的管理人员中有来自工业工程专业的专职人员。台大医院积极与工业工程领域开展合作计划,以提升医院之医疗服务质量,如与台大工业工程所执行的“快乐医疗—工业工程的服务应用”计划,研究内容包括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医疗资源管理与绩效衡量、候诊预约排程优化、偶发需求下的医院物流网络优化、智能主动式医疗服务研究等[34]。

4.2财团法人医院—以长庚医院为例

长庚医院成立于1976年,是台塑集团王永庆先生为纪念其父王长庚所创办。目前拥有台北、林口、基隆、高雄、嘉义、桃园、云林7个院区(在福建省建有厦门长庚医院),有超过万张病床,是台湾规模最大的医院。自建院之初,长庚医院便将台塑集团的工业工程应用经验引入到医院管理中,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实行标准化管理,所有的工作均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以参照;医院实行分科经营体制,定期检讨,持续改进;实现信息化管理,80%~90%的物料通过电脑完成采购;实施基于效益评估的设备管理;科学的空间规划与工程管理等等[35]。长庚医院的管理以了解医疗产业特点为切入点,结合工业工程的分析方法与工具,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36]。如图5所示,长庚医院具有独立的行政中心,管2010年开始,长庚医院与北京清华大学合作建设北京清华医院,在医院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将来的医院运营均借鉴了长庚医院管理模式。同时,建设中的清华医院与新竹清华大学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开展“海峡两岸先进医院经营管理模式对比研究”课题,全面整合医院管理与工业工程技术,探索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以作为发展大陆医院管理研究和应用的基础。

4.3宗教财团法人医院—以马偕纪念医院为例

马偕医院隶属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为纪念来台湾行医传教的马偕博士而设立,前身为1880年的“偕医馆”。目前拥有台北、淡水、台东、新竹4个院区,病床数约为2900张[37]。在台湾,马偕医院是第一个聘用工业工程师的医院。早在1967年就有东海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到医院实习。黄佳经先生在东海大学工业工程系毕业后,被推荐到马偕医院任行政助理,后赴美攻读医院管理硕士学位。1975年,年仅29岁的黄佳经被任命为马偕医院行政副院长。马偕医院组织简图见图6。图6马偕医院组织简图Fig.6TherelativeorganizationofMackayMemorialHospital新竹马偕医院目前正在与新竹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进行“医院全面资源管理之研究”计划,建立医院全面资源管理指标体系,采用OEE分析方法针对关键医疗设备进行绩效分析,并将对医疗管理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了解指标数据更深层次的内在关联、可能致因与发展趋势。

5结论与展望

第4篇:医疗器材设备管理范文

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其工作效率和工作实施能力都与医院的利益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新财务管理工作在改革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考虑,医院财务管理上也要从综合角度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多种因素,进而提升与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在医院经营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在分配资金、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必须进行多方面管理,只有通过财务管理的运作,降低成本投入,并且通过财务管理分配资金使用能力,进而降低医院成本投入,才能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定发展。医院通过遵照新财务管理可以实现资源合理运用与配置,可以提高医疗器材和设备的使用率,通过加强对各项使用资金的投入,发挥了财务管理上必要性作用。同时均衡了各个方面的财务关系,能够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医疗改革促进了医院的发展,在加强改革进度的同时也对财务管理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新财务会计制度完善了医院财务体系的构建,使得医院发展更加现代与专业化。从另一方面看,新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了医院编制预算管理,使其更加合理,也可以使财务管理发挥出各种监控作用。在各种福利与奖励机制上也有所提高,把医院各项工作变得更加合理、规范。强化内部控制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数据对其进行控制与分析,能够避免日后发生大的管理风险问题,为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断加强提供了保障。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1.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下,医院财务管理也迎来了新的管理理念。随着财务会计制度的深入发展,无论对医院的领导层还是对相关的财务人员,都促使他们观念进一步转变。如今,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作为独立的一部分,其地位与属性都需要重新定位。如今医院属于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同时也是经营性质的实体。改变了传统管理理念中被动接受财务信息的问题。在这一制度要求下,虽然也有部分医院在实施过程中力度不够,对于新会计制度理解不深入,但在这一制度要求下必然会得到改善,可见,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使医院领导者及其财务管理人员思想上得以转变。对其认识与理念上都有所影响。这样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进一步加深。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必须具有医院经营管理的理念,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与自身工作经验为医院的财务管理精细化提供有效数据与分析依据。

2.新财务会计制度凸显出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明确要求我国的公立医院必须充分发挥其公益属性的特点,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全面降低社会平均医疗成本,切实解决我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这也就对我国的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实这也是我国医院追求健康、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医院预算工作中,财务部门的主管领导与医院的高层一拍脑袋就决定了本医院的预算规划,根本不要求其他职能部门参与。而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要求医院在今后必须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这也意味着医院的预算管理将更加严格、更加科学,医院的所有收支都将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对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更加清晰、科学,预算管理也更加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将实现全员参与的新局面。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统一了成本核算方法使财务数据更加真实,更具有可比性。

3.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我国新实施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明确地规定了工作的方向、工作的目标,也能够在提高全体员工财务风险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医院的各科室、各部门都必须严格的遵循财务预算指定的标准,一定要将各职能部门、各科室的支出严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将财务风险的意识渗透到医院的每一位员工心中、每一个科室、每一个职能部门,以及医院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4.新财务会计制度将对医院的业务系统进行重新整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医院已经基本实现了HIS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的使用与推广。这些系统在对医院业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些系统是比较分散的、各自为政,无法适应新财务会计制度于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因此,在新形势下,各医院必须以此为契机,加快医院业务系统的整合工作,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医院全面推进ERP系统,更好地适应新医改和新财务会计制度的需要。

第5篇:医疗器材设备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疗用水;卫生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用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检验、配药配液,以及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方面。医疗用水种类繁多、要求复杂,其卫生质量与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密切相关,是影响医疗机构水源性感染、传染病传播和职业危害等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医疗用水水处理系统在医疗机构的应用日渐广泛,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卫生风险,已引起各方关注。本文通过阐述当前医疗用水的卫生质量及管理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以期促进相应对策实施,进一步规范医疗用水卫生管理。

1医疗用水的定义和范围

目前已有规范性文件提及医疗用水概念,但对于医疗用水尚无明确定义和范围。一般认为,医疗用水指在医疗机构中用于诊疗及相关操作的各类用水,包括临床科室诊疗操作用水、医技科室检验、制剂用水和医疗器具洗涤消毒用水,如血液透析用水、口腔诊疗用水、制剂室制药用水、分析检验用水和供应室医疗器具清洗、消毒用水等,其中不含任何添加物,无菌生理盐水、消毒液等不属于医疗用水;医疗机构中非诊疗用途的日常用水,如生活用水、集中空调用水、消防用水以及洒扫/绿化用水等也不属于医疗用水。

2医疗用水的卫生质量和管理

医疗用水水源主要是市政供水,部分经二次供水设施储存后直接用于临床诊疗;部分通过水处理设备生成自制医疗用水,满足不同诊疗需要;另有部分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采购商品包装水如无菌蒸馏水、灭菌注射用水等作为补充。各医疗机构、机构内部各科室和部门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流程的不同,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均存在差异,以下对各类医疗用水分别详述。

2.1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

透析用水由透析用水处理设备制备,主要包括透析浓缩液、透析液用水和透析器再处理用水。通过透析装置,患者每周可能接触超过300L水,比正常摄入量增加近30倍。血液透析是治疗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透析用水的卫生质量直接关系到血液透析的疗效和安全,其卫生质量问题早已引起重视。20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透析用水微生物学污染与透析患者的急慢性并发症相关,细菌内毒素还可引起热原反应;微量元素和有机化合物可导致溶血和贫血等[1]。国内外曾多次发生因透析水水质不合格导致的重大透析事故,甚至导致个体或群体死亡事件[2]。湖南省疾控中心曾于2003—2011年期间收集128家医院的透析用水水样223份,检测理化指标合格率在90%以上,菌落总数、内毒素合格率则分别为70.3%和41.7%[3]。陈晓泓等[4]在2011—2012年期间定期检测上海36家透析室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内毒素水平,其中85.40%(3790/4438)样本内毒素含量<0.1EU/mL,10.86%(482/4438)在0.1~0.5EU/mL之间,有3.74%(166/4438)的内毒素含量>0.5EU/mL,上海地区血液透析中心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内毒素控制情况总体满意,但仍有提高的余地。调查发现,在导致透析用水污染的因素中,供水体系的管理疏漏、相应监管机制的缺乏是重要原因。如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不符合要求、缺乏规范化控制体系;工程技术人员配备不足,无专人操作、维护和保养导致设备长期使用未及时更换组件、未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工程技术人员与透析医护人员工作衔接不畅;水质监测数据缺失或不规范;对水质超标应采取的处置措施不明确等[5-6]。我国对血液透析用水的卫生要求较为明确,主要参照卫生部印发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简称《规程》)[7]以及YY0572—2015《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8],包括微生物、电解质和毒理等一系列指标。《规程》规定细菌培养应每月1次,细菌总数<200CFU/mL,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内毒素<2EU/mL,化学污染物至少每年测定1次,软水硬度和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次;YY0572—2015规定细菌总数<100CFU/mL,内毒素<0.25EU/mL,比《规程》要求更高。各标准对血透用水的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具体指标见表1。透析用水处理设备目前在国内已作为第二类医疗器械,多数医疗机构将透析用水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长期重点开展监测,水质卫生质量逐步提高,但透析用水的微生物污染仍普遍存在,水质仍需提高。随着血液透析治疗的开展、水处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对于透析用水中污染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认识不断提高,对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的要求也不断提高。2017年开始实施的YY0572—2015《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已与国际标准ISO13959:2014[10]接轨,内毒素限值由1EU/mL降至0.25EU/mL,并增加干预水平要求,建议为最大允许浓度的50%,即0.125EU/mL,新标准的实施将对透析用水水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2.2口腔诊疗用水

口腔诊疗用水主要指口腔外科操作手机冷却用水和诊疗冲洗用水,其中诊疗冲洗用水包括手术部位冲洗用水和非外科手术部位冲洗用水,如超声洁牙设备用水、漱口水等,主要经牙科综合治疗机水路,通过手机和三用枪接触患者。我国口腔诊疗服务需求量巨大[11],但对口腔诊疗用水的卫生质量关注较晚,首次报道见于2002年[12]。口腔诊疗用水的主要问题是微生物污染严重,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3]的要求,江宁等[14]检测187家医疗机构6168件口腔诊疗用水样品,仅62.89%的样品细菌总数符合上述标准(≤100CFU/mL),水源水、管道水、漱口水、冲洗水和手机出口水的合格率分别为84.21%、83.42%、67.24%、65.75%和52.97%,储水罐水合格率为57.05%,并均有多种致病菌检出,可见口腔诊疗用水的微生物污染问题确实比较严重。导致口腔诊疗用水污染的原因众多,目前较为认可的三个主要环节是:①对水源和水处理工艺无要求,储水箱清洗消毒不彻底造成原水污染或选用的水处理装置未能达到净化效果并造成二次污染;②患者体液经手机和三用枪等诊疗器械回吸导致水路和储水箱被微生物污染;③口腔诊疗台供水水路弯曲且直径微小的结构特殊性使管道污染后细菌繁殖形成生物膜,管道难以彻底清洗消毒等[15]。这一现状与目前口腔诊疗用水水质卫生标准以及管理手段的缺失有关。且目前在口腔诊疗时无法将艾滋病、结核等传染病患者与其他患者区别对待,病原微生物经水路引起交叉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已有研究显示患者甚至医生可因接触污染的口腔诊疗用水或气溶胶从而引起感染[16],口腔诊疗史也是造成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17]。国内对手机、三用枪等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已有要求和具体措施[18],并将牙科综合治疗机、牙科手机和超声洁牙设备等纳入医疗器械管理,但未包括附带的口腔诊疗用水处理装置,对口腔诊疗用水尚未出台相应的卫生标准或者规范,业内大多参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国外标准(表2)。选择合适的限值既要考虑到患者的健康还要考虑国内水处理设备、牙科诊疗器械的现况。目前由于缺乏监管标准和常规监测机制,医疗机构主观感控意识不强,且口腔诊疗目前存在社区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分散式口腔诊所给水质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因此,制定并完善相关规范及卫生要求,并对口腔诊疗用水实施切实有效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医用器械、设备洗涤用水

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内镜室和部分临床科室需要使用洗涤用水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污物。按消毒前清洗步骤,洗涤用水分为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用水。按WS310.2—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22](该规范技术操作部分参照了国际标准:美国ANSI/AAMIST79医疗护理机构压力蒸汽灭菌和无菌保证综合指南)要求,前三者多为流动水,终末漂洗采用电导率≤15μS/cm(25℃)的水。采用化学消毒剂消毒灭菌的器具在消毒灭菌完成后,还需再使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去除残余消毒剂。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医疗器械具有结构日趋复杂、精密度高、材质多样的特点,增加了使用后清洗的难度。很多医院消毒供应室、内镜室的清洗设备和手段落后[23],未安装水处理装置,洗涤用水水质污染问题未引起重视,业内少有报道。近年来,陆续有研究表明,洗涤用水尤其是纯化水,受微生物污染严重。田春梅等[24]对一家消毒供应中心的原水、初次漂洗水和终末漂洗水采样,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初次漂洗用的纯化水合格率为66.67%,终末漂洗用的自来水合格率为50%,质量不容乐观。洗涤用水与器械的清洗效果密切相关[25],水质未达到软水要求可导致器械和清洗消毒机内部管腔结垢,影响器械寿命,并导致消毒灭菌失败,增加感染风险,亟需引起重视。目前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26]要求,医疗器械清洗用自来水水质应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终末漂洗用水电导率≤15μS/cm(25℃),但对软水水质、微生物指标均未提出要求;WS310.1—2016新提出了应配有水处理设备,但对水处理设备的选型评估、安装和产水量等亦无明确要求,给管理实践带来难度。此外,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普及已造成部分无手术室的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功能萎缩、设施老化、人员配置不足、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但仍有少量复用器械需洗消处理。增加水处理设备和洗消设备虽可满足相关要求,但将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室管理,并探索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模式或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

2.4气道湿化用水

气道湿化是国内医疗机构的常规治疗措施,湿化用水主要用于中心供氧系统、氧气瓶、雾化器、呼吸机和新生儿暖箱的湿化装置中,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湿化液。湿化用水和备用水受微生物污染现象普遍,污染率可达57%和46%[27],并可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等多种致病菌;氧气湿化液被污染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8]。目前国内的湿化用水选择无统一要求,临床上多使用制备的蒸馏水、冷开水或自来水;对备用水的保存时限未做规定,部分医疗机构使用包装灭菌蒸馏水、灭菌注射用水或一次性氧气湿化瓶自带湿化液以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水质检验和评价标准亦未明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29]中要求湿化液应为无菌水,但无明确水质指标要求;临床实践中评价标准多参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使用中消毒剂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均要求≤100CFU/mL)或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0]中接触黏膜的医疗器材要求(≤20CFU/mL),这些标准的合理性有待探讨;日常监测内容和频率尚不明确。气道湿化过程中,在潮湿温暖的使用环境下连续使用极易造成水中微生物繁殖,且氧疗患者多为免疫力低下的高危人群,感染将导致严重后果,因此须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开展有效管理以提高水质。

2.5制剂用水

部分医疗机构设有制剂室,根据制剂规程选用工艺用水,主要包括饮用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31],有部分医疗机构直接采购灭菌注射用水作为补充。饮用水应符合GB5749—2006《生活应用水卫生标准》,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目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32]要求,灭菌注射用水则作为药品进行管理。医疗机构制剂品种多、产量小,且国家对医疗机构制剂的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生产成本较高。随着医药工业发展,上市药品品种不断扩充和丰富,已基本能够满足日常诊疗需要。因此,考虑到研发资金和管理成本,除部分儿科、皮肤科制剂、杀菌剂及中药制剂外,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不再自行生产制剂,但制剂用水的管理仍需视医疗机构制剂工艺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

2.6其他医疗用水

除上述医疗用水外,医疗用水还包括手卫生用水、新生儿沐浴用水、急性中毒洗胃用水、外科术前备皮用水、手术冲洗用水等,一般为市政供水或二次供水经管网输送至各科室,经加热或过滤处理后使用。医院供水网络复杂、盲端多,容易造成水质污染。调查显示医院供水系统存在军团菌、快速生长分支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定植[33],应对水源性感染应提高警惕,并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的有效监管。

3医疗用水管理的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