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与统计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模式中,经济管理类专业是一个统称,其中主要包括:财务、统计、经贸等学科,而在每一学科的具体教学中统计学都是学生要学习的基础知识之一。与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相比,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具有专业性强、系统性强、实用性强等特点。从学科设置的角度进行分析,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统计信息获取、显示、描述,以及综合分析的专业学科。目前,国内经济管理专业在统计学教学方法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弊端和问题,多数教师往往把统计学课程单纯地看作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热衷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和繁琐公式的推导严重忽略了统计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削弱了学生思想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流于空洞、枯燥、乏味,进而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偏离了课程培养目标,教学效果和质量也不理想。要扭转目前统计学的教学现状,教师要认真的对教学方法问题进行反思,并且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以摆脱和改变现阶段的统计学教学“困境”。
1.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中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各行业、各领域在管理工作中对于统计学的重视,需要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统计学专业人才。目前,在国内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已经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并且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为推动统计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1讨论教学方法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应用的讨论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中心问题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例如在讲解统计的概念时,向学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什么是统计?“统计”一词有几种涵义?为本文由收集整理什么说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什么是标志和指标?它们有何联系和区别?什么是统计总体、什么是个体?它们之间有何联系?统计学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关系?层层设置疑问,让学生展开讨论,表述自己的看法,讨论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各种意见及其分歧,为学生梳理出了解答问题的不同路径,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辩论和思考,帮助其得出自己的结论。
1.2对比分析教学方法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应用的对比教学方法是将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含义进行直接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别与内存关系,然后进行分析。例如在讲解时间数列的计算时,通过时点数列与时期数列的比较,得出两者之间的三点不同,即:是否具有可加性、与时间的长短有无关系、是否是连续登记取得,以此作为时点数列与时期数列的基本判断方法。
1.3总体框架结构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一些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名词、概念,框架结构法的应用通过框图将各知识点的内在关系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然后逐层展开加以剖析,提纲挈领地板书框图中名词的特点与作用,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语言说明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异同。采用这样直观清晰、凝练简洁的框图教学,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1.4实践式教学方法
实践式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如专题研究、社会调查、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活动,通过对实践过程的讨论和实践总结的书写,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事件,设计一套调查方案,通过调查方案、调查方法的设计让学生理解了统计调查的内容,通过对搜集来的材料的整理让学生加深了统计分组、组中值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
2.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应用效果的途径
2.1注重现代先进教学技术的应用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先进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并且加强对于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科技的发展为统计学的教学和应用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主要体现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统计软件的应用,在统计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公式、枯燥的数字变得直观生动,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资料,可以展示复杂的图表,将图表的制作过程演示给学生,加深了学生的感官认识,也节省了板书时间;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使用图表、声音、文字、色彩、动画等形式传输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把握尺度,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的时间,合理编排讲课内容,做到严肃活泼、有主有次,形成交流互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2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与“学”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只局限于应付考试,并没有真正理解消化,加之所学的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往往在实际问题面前茫然不知所措。因此,统计教学的改革应立足于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应考虑其专业特点,把握社会经济动态及实际应用组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培养具备一定统计理论知识、技能,能在社会发展变化中活学活用、不断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2.3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统计学的实际应用背景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开设统计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种正确地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规律的理论、方法,解决的是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求教师明确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及应用背景组织教学,要时刻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善于使用统计方法分析这些问题。对于概念公式的掌握,强调理解和应用,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的适应性和应用性。
[关键词]协同创新;技能竞赛;营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093-03
近年来,越来越多院校组织或参与技能竞赛,部分院校取得了优异成绩。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主持人指导本校参赛团队,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对此进行了新闻报道。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可以通过协同创新,借助技能竞赛,推进各主要课程的教学改革。
1现状分析
1.1教育部大力提倡协同创新,积极推动技能竞赛
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中指出:“大力推进协同创新,鼓励高等学校同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的通知中指出:“发挥技能大赛引领和评价作用,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
1.2技能竞赛有效促进了营销专业教学改革
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是本项教学改革的首要依托项目,是教育部和社科院主导、师生服务企业、企业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的多方协同创新的优秀范例。《中国教育报》2012年评论文章《营销大赛,倒逼高校加快教学改革》指出:“由中国市场学会和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从初赛到决赛历时半年多,赛事吸引了815所院校、3.2万名大学生、近1万支队伍参与,为大学生发挥所学所长搭建了良好平台。但火热的赛事也反映出当前商科教学与市场、企业接轨不够等问题,倒逼高校不得不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1.3企业急需实战能力强的营销人才
互联网调查显示,近年来几乎各省都营销人才紧缺的新闻。但企业普遍认为多数营销专业应届毕业生实战能力较弱。为了提升营销专业学生的实战能力,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协同创新技能竞赛是高职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
2教学改革的意义
2.1有助于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校、政、行、企协同育人,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协同创新技能竞赛对营销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就业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2.2有助于发挥协同创新优势,全面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市场营销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市场营销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产业优化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项教学改革以提高营销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协同创新为动力,以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集中力量在市场营销教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进高职营销教学持续健康发展。
2.3有助于融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促进高职营销专业各主要课程的教学改革
协同创新技能竞赛有助于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目标,有助于高职院校落实教育部“以能力和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有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纠正教学过程的偏差,检验教学改革的成效。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有助于培养实践能力强的营销人才,推进高职营销教学持续健康发展。
3教学改革的原则与内容
《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以现代产业体系为依托,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校企结合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共同体,在专业设置、人才标准和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实训实习、就业指导、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形成合力。”
本项教学改革通过协同创新,借助技能竞赛,促进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各门主要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工具、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改革涉及十多门课程,主要包括: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营销策划、广告学、零售学、推销技巧、渠道管理、市场调研、统计学、电子商务、会计基础、财务管理。
4教学改革的实施
4.1融通企业需求、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将协同创新技能竞赛融入精品课程与重点课程建设中
将竞赛技能培养计划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每年开设四门培养竞赛技能的课程。一年级开设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研、统计学课程,二年级开设零售学、推销技巧、广告学、会计基础课程,三年级开设营销策划、营销策划、渠道管理、电子商务。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全面改革教学理念、目标、过程、方法、内容、工具,改编实训教案,将技能大赛培训融入教材各章的实训环节中。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将技能竞赛表现与课程期末成绩挂钩。实行“三三制”教学改革,三个年级分别参加三个层次的技能竞赛(一年级学生参加校赛,二年级学生参加省赛,三年级学生参加国赛),使技能竞赛培养落实到三个年级三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求有参赛经验的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培养学生创新争优、以老带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4.2校企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合作组织校内技能竞赛
本科教学改革研究改项目主持人成立本校营销协会,担任指导老师,每年举办校内营销大赛,为教改试点班级创造学以致用的平台。各门课程教师鼓励教改试点班级人人参与校内营销大赛。学生通过参赛,将教改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教改试点班级有几十位学生获得校内营销大赛的各种奖项。中国移动公司为营销大赛提供赞助。参赛选手销售中国联通公司产品,在营销大赛中创造了良好的业绩。本教改项目主持人指导教改试点班级学生参加中国电信广东省校园营销大赛,荣获阳江市赛区复赛一等奖。本校与电信行业合作举办技能大赛,校企协同创新、互利共赢,共同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参赛学生所表现的创新精神,受到了企业的认可。在校内营销大赛中,学生展示了营销才华、提高了创新能力、增强了协作意识。在校内营销大赛中胜出的学生,成为参加省级比赛的重点培训对象。
4.3校企合作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共建协同创新平台
以第五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为例,大赛要求参赛团队以娃哈哈饮料为任务进行市场调研、营销策划、销售和品牌宣传实施等竞赛环节。娃哈哈公司的管理干部和营销精英参与技能竞赛规则和课程实训标准的制定,在竞赛中担任督导和评委。在比赛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得到了企业的检验。通过参赛,师生深入企业,了解公司销售现状,和行业专家一起分析公司的营销环境和战略。师生开展市场调研,对企业的市场细分和定位提出建议,和企业的基层营销工作人员一起制定关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策略。参赛师生与行业专家、一线销售人员同甘共苦,在制定和执行营销策略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多解决难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通过技能竞赛,校企协同创新的理念落到了实处。通过上述实训教学改革,企业需要学生具备的营销技能,在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贯彻落实。
4.4院校制定与教学改革相关的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政策,鼓励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
本校对教学改革十分重视,先后出台多份文件支持教学改革,例如《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立项管理办法》、《教学改革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和《科研与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本校实训中心每年都组织创新(特色)、科技活动项目申报,每个课题可申请课时补贴作为经费。本教改项目获得本校教务处和实训中心累计超过四千元的经费支持。本教改项目主持人累计获得两千多元科研奖励。本校出台《关于开展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费用报销的规定》,对师生参加组队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予以经费支持。本教改项目主持人带领教改试点班级学生远赴北京参加第五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本校先后给予近八千元经费支持参赛。学院将技能竞赛作为学生综合测评加分项目之一,将技能竞赛与学生的入党、评优、推荐就业结合。这些政策充分调动了教师教改的主动性和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5教学改革的成果
5.1师生在技能竞赛中获奖,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实现了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多方共赢的局面
在第五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中,本教改项目主持人指导教改试点班级学生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广东省复赛二等奖、三等奖。教改试点班级学生荣获第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在比赛过程中,本校营销专业和娃哈哈阳江分公司深度合作,建立营销联盟,参赛学生采取各种创新营销的方式,创造了销售奇迹。在第五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初赛的校外销售环节中,在比赛官方网站公布的销售实践排行榜上,在全国803所高校1393支参赛队伍中,本教改项目主持人指导的团队全国排名第56位,在广东高校中排名第一。
5.2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辅相成,有效提升了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企业营销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技能竞赛,与营销专业多门课程的实训项目相结合,使学生学有所用,既积极完成了实训项目、巩固了基础知识、提升了专业技能,又取得了良好的竞赛成绩,一举多得。通过协同创新技能竞赛,师生了解到了市场与行业的新动态,增强了实践能力,学到了新的营销手段,更新了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增强了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教师了解到企业对营销人才的新需求,找到了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新方向,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第一手的案例材料,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营销理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教师的创新精神得到了激活,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
5.3教学改革获得了上级的政策支持,受到了领导和师生的广泛好评
2011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得校级课题立项,教学改革已在本校市场营销专业多门课程中逐步实施,效果良好,多次获奖,很多学生非常希望参加技能竞赛,不少年轻教师也想一展身手。本教改项目先后获得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这使教改项目的深入开展,有了更理想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5.4教改试点班级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就业质量是检验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调查结果表明,教改试点班级就业率高(一次性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95%以上),用人单位对教改试点班级毕业生表示满意。技能竞赛获奖者不但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重用,而且以其出色的才干,创造了优秀的业绩,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5.5教改试点班级多数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考取了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
参赛学生必须先通过资格考试,才有资格在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中获奖。考试及格者可申请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如果学生参赛前已获得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可以免试参赛。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有助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贵勇.营销大赛,倒逼高校加快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2-12-21.
[2]岑长庆.基于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的高职营销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外资,2013(1).
[3]岑长庆.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标的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1(5).
[4]岑长庆.“消费者行为学”与“营销统计电算化”教学模块的整合改革[J].中国外资,2011(18).
[5]岑长庆.“营销统计电算化”课程的首创与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1(7).
[6]岑长庆.“营销统计电算化”的教学实践[J].现代营销,2011(9).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SPSS;EXCEL
应用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也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理论性、操作性都很强,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上,熟练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且会解决社会经济中的实际统计问题。在现实统计数据处理过程中,通常要涉及到大量的统计数据整理、计算和分析,这些庞杂的数据处理工作需要借助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或EXCEL来完成。统计学实验的主要任务就是锻炼学生在熟练掌握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如何运用SPSS软件和EXCEL软件来解决现实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问题。
一、应用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在统计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对具体统计方法的掌握和统计软件的应用方面;而如何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用性统计问题却较少涉及。统计学实验教学方法大多使用传统的老师讲解、学生练习、实验报告写作模式。该模式的主要问题就是老师面对不同班级的学生就同一统计学实验的内容要反复讲解很多次,而且也较难全面了解学生对实验的具体掌握情况,无法做到“因人施教”。而且,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其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对应用统计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教浅显,所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具体的、多样化的问题,较难通过统一的讲授来解决,需要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本次教学改革就是将应用统计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做成完整的操作系统平台,让学生自主完成全部的实验操作,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
二、应用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本次实验改革的重点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建立完善的应用统计学实验体系,对实验内容进行完善,通过设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分析和综合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借助计算机软件自主探索、研究实际问题的统计综合实践能力。其二,是建立一个完善的统计学实验系统操作平台,使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自主完成全部的实验内容;而且老师通过在线操作测试可以全面了解所有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为学生提供更准确和具体的指导。
1、 应用统计学实验体系建立
(1)基础实验。针对每一个统计方法,例如:数据描述、图表的制作、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线性回归分析、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测定、方差分析等,都设计了单独实验,实验有SPSS和EXCEL两个软件的操作指导。在实验指导书中,详细编写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不需要教师讲解,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就可以自行完成每个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的具体操作及实践能力。
(2)实际案例分析。针对每一个统计学方法和实验操作,分别设计出适当的案例。学生需要分别用EXCELL 和SPSS软件,结合具体的统计学方法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考核。结合以上的具体实验操作,给出几十个测试题目,学生随机抽取试卷,并独立完成,测试结果作为应用统计学实验的考核成绩。
(4)综合性的课程设计。选取即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统计调查任务,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锻炼他们运用统计学知识和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分小组完成课程设计完成后,需要上交由问卷调查、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结论几部分组成的综合性统计调查报告。教师对调查报告的评定作为应用统计学实验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实验操作平台建设
将基础实验、案例分析和实验测试的内容放在同一个系统平台下,各个实验内容相互独立又彼此递进。学生先熟练掌握基础实验操作,然后完成相应的实际案例分析,将结果上传老师,批准合格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实验内容。全部实验操作完成后进入考核界面,随机抽取题目完成考试。
三、总结
通过完整的基础实验操作、案例分析、测试和课程设计的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
在掌握基本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统计调查问题的能力。本次统计学实验的教学改革,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锻炼学生灵活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综合性的课程设计,锻炼学生独立完成完整的统计调查和分析的能力;通过设立实验操作系统将老师从烦琐的实验讲解和考核评定中解脱出来,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和疑难问题解答。(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该教改论文来源于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独立学院《应用统计学》‘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编号2013JGA430。
参考文献:
[1]张玉周.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实验教学探析[J].统计与咨询,2010年06期.
[2]何丽红.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4年02期.
[3]梁文娟.统计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黄山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关键词:自主择业;经济补偿;通货膨胀
国家对自主择业干部实行经济补偿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当发生通货膨胀时,通货膨胀会降低国家对自主择业干部经济补偿的效应,对经济补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自主择业干部经济补偿的效应
对自主择业干部经济补偿,弥补了自主择业干部职业转换带来的一部分风险,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和个人效应,即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经济补偿的社会效应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政府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后,新的用人机制与指令性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的矛盾日益突出,指令性安置政策与市场经济对人才资源的配置存在着矛盾,我国以往对干部的指令性计划分配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首先,干部不适应市场经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比地方人员弱,因此国家对干部计划安置后也可能马上面临失业。其次,国家面临的安置压力增大,一是党政机关精简机构﹑裁减人员,二是随着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使事业单位用人数量基本饱和,受编制、经费的影响,接收单位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接收转业干部,三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不再套用党政机关的行政级别,也不再比照党政机关干部的行政级别确定企业经营者的待遇,实行适应现化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办法,因此,国有企业接收的干部逐渐减少。面对这些问题,国家实行干部的自主择业政策,对自主择业干部进行经济补偿,可以产生外部经济效应。首先,由于发放转业费、自主择业补助费和退役金,让其自主择业,有利于解决一部分退役军人安置难问题;其次,使选择自主择业的干部能满足于国家对其的经济补偿,以及享受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再次,国家对自主择业干部的经济补偿,是对其为国防事业、军队建设所作牺牲和贡献在经济上的承认和鼓励,补偿有助于增强军队和国防建设事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励广大军队干部为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多作贡献。
(二)经济补偿的个人效应
自主择业条件放宽以后,自主择业干部的年龄在33岁至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岁,以副团职干部居多,占近50%。此年龄段的干部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干部的需求有安家需求﹑子女教育需求﹑二次就业需求﹑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对自主择业干部经济补偿,有助于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和各种生理﹑心理上的需要,保障其退出现役后正常的社会生活,有助于其退出现役后进行再创业﹑就业,规避军人职业风险。
二、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是一个到处扩散其影响的经济过程,如果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很小。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如名义工资、名义利息率等)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如实际工资、实际利息率等)不变。但是,在通货膨胀率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会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因为这时人们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他们应采取的经济行为。
(一)通货膨胀对固定收入阶层不利
固定收入阶层,是指那些领取救济金﹑退休金的人,那些工薪阶层﹑公务员以及靠福利和其他转移支付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接受每一元的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而且,由于他们的货币收入没有变化,因而他们的生活水平必然相应地降低。例如,一个靠固定收入维持生活的公务员,假设其月工资为3000元,则其能买到10元的商品300件,若发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商品的价格涨到15元/件,假设其工资做了上调为3500元/月,则其只能买到此商品233件,小于300件,所以,此公务员的实际生活水平降低了。
而对于自主择业的干部来说,在通货膨胀时期,其领取的自主择业补助费的购买力显然少于表面的货币数额,每月领取的退役金也会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所以通货膨胀降低了自主择业干部的经济补偿水平。
(二)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那些口袋中有闲置货币和存款在银行的人受到严重的打击。同样,像保险金、养老金以及其它固定价值的证券财产等,它们本来是作为防患未然和储资养老的,在通货膨胀中,其实际价值也会下降。以一个选择自主择业的营职干部来说,其领取的自主择业补助费和住房补贴少说也有数万元。这么一笔金额,在短期内他不会冒风险进行投资,也不可能借贷出去,以国人常惯思维考虑,最大的可能就是存入银行。因此,其经济利益必将受到一定的损害。
(三)通货膨胀对债权人不利
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作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假如A向B借款2万元,一年后归还,而这段时间价格水平上升一倍,那么一年后A归还给B的2万元相当于借时的一半。这里假定借贷双方没有预期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如果一旦预期到通货膨胀,则上述的再分配就会改变。对于自主择业干部来说,国家应对其发放住房补贴,但是这只是一个“空头支票”。此时国家是债务人,干部是债权人,在通货膨胀时期,这对干部是不利的。
因此,通货膨胀对经济补偿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技能竞赛;教学;融通
[中图分类号]R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8)01(b)-0091-02
2005年國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8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建立“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序列,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职业技能竞赛”的局面[1]。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但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一个手段,它应该融合在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生工作中。
从2014年举行首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以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先后参加了三届全国检验技能竞赛,大赛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及临床应用、细菌分离技术、革兰染色及细菌鉴定思路、血糖测定及临床应用、形态学检验4部分,内容涵盖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检验等专业核心课程。在组织竞赛与常规教学中,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教师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逐步把技能竞赛融合在常规教学活动中。
1健全组织,分工协作
成立“教师工作室”,组成教师团队,形成以工作室为平台,专业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实训中心主任、实验指导老师等多方通力合作的教学体系,细化任务,明确职责。
2优化资源,完善教学硬件建设
利用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优化实验室资源,规范设备及耗材采购的种类、数量,合理配置及使用实验室。大力推进与医疗机构、企业的合作。以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为导向,依托医疗行业的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该院与广州科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科方临床检验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实践教学基地,该中心按照专业要求进行装修、配置,不仅能满足常规教学、临床见习、操作考核,还为技能竞赛提供适合训练、比赛的场所。该院还引进了数码互动形态网络教学系统构建数码互动实验室,实验室连接60台学生用数码显微镜(内置300万像素摄像系统),1台教师用数码显微镜(内置500万像素摄像系统),未来将购入多人共揽显微镜进一步完善数码互动实验室,为形态学教学及竞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3深入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医学检验是现代科学实验技术与生物学渗透结合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而职业技能竞赛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风向标与助推器[2]。参考技能竞赛要求,该院组织教学骨干、临床专家进行研讨,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当修订,调整个别专业课程时数,如《寄生虫检验技术》由原来的36学时调整为48学时,《血液学检验技术》由原来的60学时调整为72学时。
4制定标准,融通课堂教学
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一方面,竞赛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改革,另一方面,教改为竞赛提供更强劲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使教学改革、技术应用与创新、职业技能竞赛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达到教学质量与竞赛成绩双丰收[3]。
了解学生的意愿该院对2014级、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56名学生,在其在校学习第三学期初,有关技能竞赛进行问卷调查,98.0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技能竞赛,超过96.49%的学生希望参加技能竞赛,超过93.7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将技能竞赛标准融通到常规教学(见表1)。学生对参与技能竞赛有强烈的意愿,对技能竞赛融通课堂教学有较强的期待。
4.1提高师资水平
通过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等相关专业内容学习班,参与临床顶岗实践,观摩国家级、省级学生技能竞赛,参加技能竞赛说明会,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等形式提高教师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
4.2规范教学环节
利用职业技能竞赛平台规范教学环节,对课程体系进行梳理,整改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教学标准,修订相关课程教学计划,把竞赛项目的内容、标准和要求融入到常规教学中,积极开发各类教学资源,不断完善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教学,使课程既适用于实际应用又能满足竞赛要求。
4.3整合教学资源
组织教师整理并整合相关课程教学资源,完善题库、图库、课件等教学资源,编写适合本校使用的实践教材,修订学校技能竞赛评分标准及题库。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中形态学部分,其内容涵盖了《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细胞形态学部分内容。为能满足技能竞赛和教学需要,参考全国技能竞赛标准,利用技能竞赛图片库、临床实践与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图片资源,按课程创建形态学教学图库,组建形态学题库,修订学校形态学技能竞赛评分标准。
4.4优化课堂教学
调整教学方法,教学中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将复杂的竞赛项目分解成若干小工作任务融入到课程具体教学中,个别项目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4.5改革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课成绩,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项目任务都进行考核,计入课程总评成绩。实践考核与工作过程要求相对应,个别项目参考技能竞赛评分标准,从过程到结果以及职业素养方面都设置具体考核指标,体现职业岗位要求。
5健全保障,构建学生技能竞赛“训练营”
职业院校举办技能竞赛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竞赛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学校教育目的是一致的[3]。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保障技能竞赛各项工作能有序且高效地开展,该院根据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标准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划定专项经费;健全教师激励办法,将教师指导学生技能竞赛纳入日常工作,纳入教师年终绩效考评和职称评聘工作;健全学生激励办法,将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成绩作为评优评先、综合考核、就业推荐等方面的一个重要依据。
常规教学中将竞赛项目分解到具体课程教学内容中,形成一个个小的“竞赛项目”,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微信平台组建学习小组,分发学习任务,共享学习资源,让学生全员参与,完成竞赛初级阶段准备工作。学院每年春季举办一次校级专业知识竞赛,秋季举办一次实践技能竞赛,选出操作技能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学生组成特别学习团队。成立由教研室选定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组成的竞赛指导小组,以“科方临床检验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训练基地,构建学生技能竞赛“训练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集中训练,分三阶段,层层筛选,精心挑选出适合参加全国技能竞赛的选手,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加深对竞赛内容、评分标准等方面的把握。该院自2014年组织学生先后参加的三届全国检验技能竞赛,均获得团体一等奖,多项个人一等奖的好成绩。
6结语
将技能竞赛的内容和要求有机地融入常规教学,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加強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拓展课堂容量和学生参与的程度,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轻了教师的竞赛辅导工作量,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赛教结合”。
[参考文献]
[1] 马晓娣.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0.
[2] 毛诗柱.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J].动力与电气工程,2016(18):18-19.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学生创业;成果转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金融学院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大学生创业竞赛成果转化团队实践成果(团队成员:刘梦、韩冲、李然然、马亮、刘洋、张小文、孙师语、荣陈凯)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7月29日
随着以创业促就业理念的初步形成,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大学生创业,其中包括举办各类创业竞赛扶持优秀创业项目,推出了一系列有关创新创业的鼓励政策。以保定市为例,2015以“创青春”为主题保定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共有来自10所高校的137个项目参加比赛。经过初评、复赛等多个环节的比拼,有21支团队进入了创业大赛总决赛。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大学生创业大赛成果转化率非常低,成为推广创业促就业理念的瓶颈。通过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并结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我们为使大学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自身价值,缓解就业压力,特开展这次调研活动,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大赛成果转化,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实现创业目标。
一、大学生创业意识是成果转化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比创业本身更具有价值,因为这是引领大学生创业的思想基础。创业意识即创业实践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是大学生对创业这一实践的正确认识,理性分析和自觉决策的心理过程。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竞赛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我们通过对相关人士包括参加创业大赛的大学生及带队指导教师等进行采访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同学只是因为想要获得比赛奖项及奖励而参加比赛。竞赛成果不仅没有实际意义,而且参加竞赛的大学生更没有将竞赛成果转化为真正创业课题的意识。因此,我们团队利用暑期前一段时间,走访了包括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多个驻保高校,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大学生创业竞赛成果转化问题进行研究。在问卷调查中,8%的大学生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他们仍不喜欢冒险,不想创业;70%的大学生认为可以看情况,先就业;22%的大学生也认为可以借势创业。这表明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不想去深入了解大学生创业,畏葸不前。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成为阻碍大学生创业竞赛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
二、大学生对国家出台的相关创业政策和法规了解较少是成果转化率低的一大因素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单就2015年来看,在主持政府工作报告时多次将目光聚焦在创新创业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更加意味着中央政府2015年下半年将继续鼓励创新创业。近些年,在中央与地方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诸多优惠政策更加突出一个现实问题――创业成功率低。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2%,其实不光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整个青年创业人群的成功率都不容乐观,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大学生创业意识不足以外,对于国家创业政策的不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根据我团队形成的有效问卷来看,以保定高校大学生为例,超过30%的大学生对于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了解程度接近于零,另外超过40%的大学生对于创业优惠政策只是偶尔关注。无法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在创业的路上就可能会失去一次成功的机遇。
关注相关创业优惠政策,不能只做到了解,当然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但在了解的前提之下能够在这些优惠政策中找到对自己创业项目有利的方面,能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利用到这些政策,在一个良好的大背景下将自己的创意发挥到极致,了解创业优惠政策的同时能够运用到实际中去,创业成功率就会拥有很大的社会保障。
三、资金问题是大学生创业竞赛成果转化中最大的障碍
大学生创业竞赛成果要想实现转化,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创业就像是鸡生下的鸡蛋,我们想得到雏鸡,就需要将鸡蛋孵化出来。在孵化的过程中资金就像是母鸡的体温,没有体温孵化小鸡或体温达不到小鸡孵化的温度,一切都是枉然,而你的目的是雏鸡,那么你的鸡蛋永远孵化不出小鸡。
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有自筹、借贷、风险投资、政策性扶持资金等几个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初期自有资金较少可以通过朋友、家人借钱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可见自筹资金这是一种简单方便的办法,而且就大学生自身的偿还能力来说,大学生偿还能力较弱大多将偿还希望寄托于创业项目的成功,这对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也有很大的帮助;虽然自筹资金拥有一定的优点,但对于需要大量资金的创业项目来说,自筹资金就显得力不从心,那么银行借贷也不失是一个好方法,但在借贷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贷款品种;寻求风险投资已经逐渐成为创业者获得资金的一种方式,大学生在创业中若想获得风险投资,一定要注意自己创业准备资料的完整性;另外,我国各地政府每年都会拨出一些扶持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支持他们的企业正常发展,政策性扶持资金也是一种对于大学生十分有利的筹资方式。
四、基础生产生活设施在推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的一般物质条件。在此次调查问卷当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加快建设京津冀一体化标准的基础生产生活设施更为迫切。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对于相关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十分有力的影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突破口。以保定为例,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下,保定的各项基础设施必然要与北京、天津等地协调,交通、网络、电力、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会使得创业环境改善,更多人才、资金、技术留在或者涌入保定,这会对于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十分便利的条件。由此可以看到,为推动大学生创业竞赛成果转化率的提高,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以保定为例加大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交通、网络、电力、医疗等方面努力与北京、天津达成大区域的一致性。健全基础设施,在社会保障这一方面为创业者解决后顾之忧。
主要参考文献:
[1]尚文浩,王静远.高校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浅析[J].文教资料,2014.13.
关键词:任职教育 士官学员 专业认同 从业意愿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73-02
随着部队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士官教育从单一的学历教育过渡到任职教育,士官院校大都进行了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了基层岗位的任职需求。然而,在现实中,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无学习兴趣、因感觉学无所用而混日子的人不少,还有更多的学员在毕业那年就申请了退役……院校多年培养的学员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已经流失,而留下来的因学业不精而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也大有人在。因此,提升学员的专业认同感,激发对所从事的专业和岗位的喜欢,提升从业意愿,是士官任职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专业认同和从业意愿的涵义
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在认知了解所学习的学科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秦攀博认为构成专业认同的有四个维度,其中认知是个体对专业基本情况的了解;情感是对专业的情感喜好程度;行为是个体在学习、择业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实际做法;适切是个体对专业与自身的匹配程度的评价。在以往的研究中,毛兴永发现专业认同能够有效预测职业决策困难,其中情感因子预测力最强,其次是认知因子。
从业意愿是学员愿意从事和所学专业相关的任职岗位工作的意向。有关研究发现求职意向是求职行为的最强预测因素,因此从业意愿就成为士官学员毕业后选择岗位任职的关键因素。
二、士官学员专业认同对从业意愿的影响分析
士官学员的专业认同程度和从业意愿之间存在一定的影响,为了提升学员毕业后对所学专业工作岗位的喜欢和热爱,有必要进行专业认同感的提升。
(一)认知认同对从业意愿的影响
对所学专业的正确认知是提升专业认同和从业意愿的基础。个体对于自身所学专业的正确认知能够促进其把本专业纳入自身的认知体系,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尊感。一方面,当学员对专业的了解较少时,就会处于一种茫然状态,无法调动内心的激情和热爱,因此对专业的全面了解是形成积极认知的前提;另一方面,当学员接触的都是本专业的负面信息和群体时,就会对专业的岗位任职和发展前景进行消极评价,因此加大本专业的有关积极信息宣传和不断提升岗位任职的是程度是成积极认知的关键。积极的专业认知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和行为,从而提升专业情感和学习效果,以至于毕业时选择本专业岗位的意愿就会更强烈。
(二)情感认同对从业意愿的影响
访谈和调查发现情感认同受志愿填报、是否从事过本专业的影响,是从业意愿提升的核心因素。也就是说,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和接触、主动选择本专业、在专业学习中体验到更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形成积极的专业情感,都能增强其从业意愿。曾经从事过本专业的学员对专业的态度和认可度都比较高,他们一般会带着问题和困惑来学习,增加了对本专业的积极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又会带动学员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通常也会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增加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反过来强化学员的积极情感,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会被逐渐调动,从而逐渐内化成对本专业的热爱以及毕业后从事岗位的喜欢。
值得一提的是,士官学员是否选择本专业的岗位任职,还要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大多数士官学员在毕业时即面临走留的选择,这也是决定他们是否选择相关岗位的主要原因。士官任职教育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多是属于部队的特殊专业技能,不能和地方的行业接轨,留在部队发展才有可能从事所学专业,但同时要受到其他客观条件的制约,如单位编制、本专业人员的多少等,要想一直从事本专业还要不断地参加学习培训、考取资格证书,这个过程中又存在太多的不可控因素;同时许多学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环境的认知和自身的发展规划,权衡利弊之后往往会做出退役的选择,因此能够主动选择从事本专业并能真的在本专业岗位工作的学员数量是很少的。
三、增强士官学员专业认同感和从业意愿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保留专业士官人才,士官院校要和基层部队紧密联系,采取有力措施,共同提升士官学员对本专业的认同,形成良好的从业意愿,增强技术士官主动学习的兴趣、留队任职的热情和爱岗敬业的思想,从而有力地促进士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一)增强学员的专业认知认同感
1.学校加强特色专业的宣传,使学员在报考前就全面认识所选专业,学校在网页、杂志、报刊的宣传除了概括性地呈现学校整体情况之外,要着重设置专业的介绍,详细地介绍所设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特色、就业前景等,学员就能从中获取更多的专业信息,而且能让他们更容易做到专业与个人匹配。
2.学校通过开展专业认同教育,提升学员对所学专业的认知认同感。学员入学后,院校要结合学员的整体情况和专业特色开展更加针对性的专业认同教育,引导学员全面正确的认识所学专业在学校、基层部队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使学员对专业岗位和前景有一个宏观的认知。
3.基层创设相应专业任职氛围,增强学员学习和工作的衔接性。基层也要积极鼓励那些曾在技术岗位上任职的战士报考相关的专业学习,并尽量安排实习学员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岗位实习或任职,增加报考专业的针对性和学习工作的衔接性,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增强学员的专业情感认同感
1.基层形成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视氛围。专业技术士官队伍是基层部队的建设和发展的有力支撑,因此基层部队要真正形成尊重和重视专业技术敢为人才的环境和氛围。使学员在报考前就能切身体会到技术岗位的重要性和在基层部队的地位,从心中形成愿意报考并且愿意从事本岗位的强烈愿望,形成对专业的积极情感。
2.学校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转变任职教育模式。学校需要转变士官学员培养模式,由传统的“理论型、管理型”士官学员培养模式转变为“岗位型、技能型、实践型”,为部队培养更多岗位急需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也可以缓解士官学员退役后的就业压力,从而增加他们对自己专业的信心。
3.基层不断提升技术岗位任职士官的待遇,坚持公平选人。基层技术岗位的人才选拔要本着德能优先、有能力者居上的原则,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技术士官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并不断提升岗位待遇和后续培养,增强其对专业的积极情感和在相关岗位任职的意愿。
总之,加强士官学员对所学专业的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就可以带动其行为认同和适切认同,提升对相关岗位的热爱和兴趣,增强从业意愿,为部队培养和留住优秀士官人才做好准备,为士官队伍建设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特点及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
一、申报内容、范围
(一)企业开展循环经济项目。
1、对列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省循环经济“911”项目建设的企业,通过审核验收的,奖励10万元。
2、对列为温州市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温州市循环经济“551”项目建设的企业,通过审核验收的,奖励5万元。
3、企业采用先进节能技术、设备、工艺、产品,改造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以及研发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的项目,按照项目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奖励,但单个项目最高奖励不超过20万元。
4、企业采取先进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并达到节水标准要求的,按照项目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奖励,但单个项目最高奖励不超过15万元。
5、对国家和省级鼓励推广的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和绿色照明示范项目,按照项目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奖励,但单个项目最高奖励不超过20万元。
(二)清洁生产项目。
1、对列为国家级、省级、温州市级清洁生产试点并通过审核验收的企业,分别奖励15万元、8万元、5万元。但属强制性清洁生产并通过各级审核验收的企业奖励3万元。
2、对开发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经验收合格并推广应用的项目,按照项目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奖励,但单个项目不超过15万元。
(三)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和省“绿色企业”项目。
对通过“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或省“绿色企业”审核验收的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
二、申报材料
1、*年*市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请表(附件一)。
2、项目实施报告。内容包括: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项目的主要内容、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效等。
3、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节能、节水等项目设备投资的相关发票复印件。并填写“*年*市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项目直接投资额汇总表”(附件二)。
5、涉及研发、推广应用的节能、工业废弃物回收利用资源化新技术项目的,需附科研成果鉴定证书(复印件)或市级以上相关部门评审意见。
6、所属税务部门出具的企业上一年纳税情况证明和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报表。
7、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创建绿色企业和清洁生产项目,除填写“*年*市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请表”外,还需要提供相应的文件或证书。
三、申报要求及程序
1、申报材料一式两份,须同时提供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档,书面材料按A4纸张规格打印,装订成册。
2、申报单位应对报送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规范性负责,对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不予受理。
3、实施清洁生产高/中费方案的项目,限定通过审核验收合格的企业。
4、申报日期:于2008年1月30日前,将申报材料上报*市经贸局综合科,经经贸局初审汇总后,报*市财政局审核,逾期不再受理。申报文件表格可在*市经贸局网站:
四、联系方式
各有关局、总公司(集团)劳动处、教育处,区、县劳动局:
为促进技工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就技工学校电工、电焊、气焊、锅炉压力容器焊工、锅炉水质化验工、司炉工和电梯维修等工种(专业)(以下称《特种作业》)毕业生考取《北京市特种专业操作证》(以下简称《操作证》)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凡设有《特种作业》的技工学校,按照《北京市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大纲》进行教学,其毕业生符合《特种作业》身体条件、经考试合格者,由考核机构发给《操作证》和初级技术等级证书。成绩不及格者,准许补考一次,仍不及格者发给《北京市特种作业操作学习证》。
二、毕业生考取《操作证》,由所在技校统一组织,到市劳动局审定的本系统或区、县劳动局考核站参加考核。持有《北京市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许可证》和《北京市特种作业安全技术考核委托书》的学校,按规定组织本校学生考核。
三、考核时间:安排在毕业考试后,结合毕业生的技术等级考核进行。考核收费按《北京市劳动局通告》1991年第1号规定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