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范文

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

第1篇: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被动体检;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

[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a)-091-02

身体健康是全人类为之追求的目标。在神医学-工业化医学-生物医学-生物、社会、心理医学等医学模式[1]的发展过程中无处不体现着:促进健康、保持健康状态这样一个永恒的命题。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善状态;并且在后来又加入了道德健康的内容,这就给了健康一个更为丰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前苏联学者Berkman又指出:人体生命过程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状态:即第三状态,他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我国学者大多将其称为亚健康状态。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定期参加体检是一种既经济又实惠,并能获得更好的健康指导最有效的方法。因此不同规模的体检中心应运而生,但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以被动体检为主,而体检项目也非自主选择。经过对既往一年被动体检人员的资料总结和有效问卷调查,我们对其身体健康状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全年我体检中心因工作调动、招工、招聘、毕业分配及商业保险参保等被动体检人员进行有效问卷调查,共计8 910人次,年龄17~60岁,男占60%,女占40%,年龄分组:17~30岁2 494人次占27.99%,31~40岁1 783人次占20.01%,41~50岁1 961人次占22.01%,51~60岁2 672占29.99%。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他们来我中心体检的机会向其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设计依据《亚健康筛选方法研究》、《亚健康筛选表信度评价》[2,3]中的“亚健康筛选表”内容制表。

1.3评分标准

健康:身体无任何不适,心情愉快,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拥有健康的道德观。亚健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记分,共38项内容:(1)神疲乏力,(2)困倦,(3)精神不振,(4)少气懒言,(5)闷闷不乐,(6)急躁易怒,(7)头昏和眩晕,(8)头痛,(9)胸闷不舒,(10)心慌心悸,(11)失眠,(12)多梦,(13)注意力不集中,(14)记忆力减退,(15)关节肌肉疼痛,(16)腰腿酸痛,(17)气短,(18)盗汗或多汗,(19)易受惊吓,(20)反应减慢,(21)工作效率低,(22)头发早白,(23)牙齿松动,(24)手足发冷,(25)手足心热,(26)手足麻木,(27)口干咽痛,(28)脘腹痞满,(29)食欲不振,(30)面色萎黄或白光白,(31)担心自己的健康,(32)减退,(33)月经先后不定,(34)月经量时多时少,(35)易感冒,(36)大便稀溏,(37)大便秘结,(38)小便增多或清长。每条以“是”“否”分级,“是”记2分,“否”记0分,积分达22分以上,并且其中有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者为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依据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经过临床医师诊断,并且正在进行治疗或即将开始治疗者。

2结果

见表1。

调查结果还显示,亚健康状态人群在本年龄组中分别占:17~30岁占35.73%,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思想的亚健康;31~40岁占74.99%,主要表现为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亚健康;41~50岁占59.1%,主要表现为心理和躯体状态的亚健康;51~60岁占73.35%,主要表现为躯体状态的亚健康[4]。40岁以下大多属于轻度的身心失调状态。41岁以上大多属于潜临床状态和前临床状态,对于这些人群应当开始医疗介入,尤其是前临床状态者,预防其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转化,以便提高生活质量[5]。

3讨论

亚健康状态的提出,使人们对生命状况有了新的认识,但是亚健康的具体内容还需要广大医务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探讨:(1)关于亚健康的认识:对于亚健康的认识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生活质量的良莠,决定着对亚健康认知程度,也与亚健康的发生率有着密切关系。健康概念中提出的人们应当适应环境,但绝不是说生存环境所受威胁就不受重视,这应当辨证的看。(2)亚健康的概念:究竟什么状态属于亚健康?亚健康范畴都包括那些内容等?虽然1996年全国第一届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确定了一个广义的概念,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的变化,迫切需要将其进一步完善,以改变以往许多学者只是依据健康概念结合各自认识来确定的状况。(3)关于亚健康的诊断标准:目前我国对于亚健康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对于亚健康的诊断主要是研究者参考一些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自己的经验总结来确定,如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确定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或者采取各种评估调查记分的方法等。这些方法所取得数据因受一些主观因素影响,差异性相对来说不稳定,影响我们对亚健康的流行病学判断。本文调查结果就与有的文献亚健康占75%的数据就有较大差异[6]。(4)关于亚健康的临床干预时机:亚健康状态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亚健康状态的不同时期,如何进行临床干预?临床干预的途径有哪些?临床干预的时机如何掌握?都是我们以后面临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陈叶坪.论医学模式转变下的体质理论与人类健康[J].医学与社会,2007,20(10):14-15.

[2]王琦,高京宏,李英帅,等.亚健康筛选方法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1):725-728.

[3]李英帅,王琦,高京宏.亚健康筛选表信度评价[J].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59-1861.

[4]胡先明,白丽霞,赵杰,等.亚健康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2):144-146.

[5]陈国元,刘卫东,杨磊,等.教师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的研究[J].职业卫生与防病,2000,15(2):101-102.

[6]袁萍,梁伯衡.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流行病学特征[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30(2):70-74.

第2篇: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范文

【摘要】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亚健康――患病与健康之间的身体状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得出亚健康的分类与内容、亚健康产生的四大原因、五大危害及临床表现,提出如何克服亚健康走向健康的合理方法。

【关键词】健康 患病 膳食 运动健身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健康是福,没有健康将一事无成。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个方面。而在一定条件下,许多人却在健康与患病之间的某种状态上徘徊,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生理过程遭到破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运动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或降低,心理失去平衡,抑郁、焦虑,恐怖等,生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不同程度上减弱,但临床检查机体无确切病症,这种机体状况称为亚健康或灰色状态,它是健康与患病的临界态。一般人称之为“病前征兆”。

1 亚健康的分类和主要内容

1.1 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 ① 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 ② 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③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④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1.2 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 ①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②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 ③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④某些病原携带状态:如乙肝病原携带者、结核菌携带者、某些病毒携带者等;⑤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

1.3 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可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2 亚健康的原因

亚健康在人一生中可间断也可持续,当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诱发疾病。是患病的主要诱因和起源。亚健康是怎样引起的呢?其中有社会的、心理的、营养的、环境的等诸多因素。

2.1 过度紧张和压力。研究表明长时期的紧张和压力对健康有四种危害:

①引发急慢性应激直接损害心血管系统和胃肠系统,造成应激性溃疡和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加速血管硬化进程和心血管事件发生;

②引发脑应激疲劳和认知功能下降;

③破坏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

④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恶性肿瘤和感染机会增加。

2.2 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高盐、高脂和高热量饮食,大量吸烟和饮酒及久坐不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的最常见原因。

2.3 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如水源和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它化学、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性杀手。? 2.4 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这是心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的重要因子之一。

3 亚健康的危害

①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 ②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 ③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④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 ⑤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

4 亚健康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

①生理性轻度失调,经常患感冒,身体乏力,食欲欠佳,烦闷,心悸,健忘,失眠等。 ②轻度身心失调没有得到调整或控制,却进一步发展,成为患病的高危趋势。如长久头痛,偏头痛,头昏耳鸣,精神不支,反复感冒,给人印象是精神不振,活力减退,对周围环境冷淡等,则主要表现在营养不良,长久痨损。 ③已经有病变,症状尚不明显或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未被明确诊断。

5 对策

我们要足够地重视身体所处的亚健康状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把疾病防范于未然。①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三餐营养合理搭配,饮食多样化,减少脂肪、盐的摄入。调整机体各组织的营养补给,调整血液循环和机体新陈代谢及免疫力从而调节机体功能状态。 ②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③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运动健身如登山、跑步、游泳、保健操等各项体育活动都是走向健康的主要途径。

科学合理的运动健身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机体活力,加强血液抗凝系统活性,延缓衰老。可谓“动则不衰,用则不退”。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4

[2] 陈青山,鄢红洁.传统体育养生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冯理达.健康健美长寿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第3篇: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亚健康;健康;心身医学;中医;体育运动

1、亚健康现状及分类

亚健康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存在,已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有的时代性,被称为“世纪病”。它的发生与人类生存的环境恶化、生活方式不正确、心理紧张、社会关系复杂等有关,又称其为“文明疾病”或“社会性疾病”。

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1)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2)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现代人类遇到危及健康的问题日益增多,各国对健康投入的资金猛增。据有关资料显示:西方许多发达国家每年为心血管这类非传染性疾病付出的医药费用高达数万亿美元。2000年日本国民的医疗健康费用达到380000亿日元。美国1996年政府付出的医疗保健费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4.8%。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年龄分布在20―45岁之间。美国每年有600万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澳洲处于这种疾病状态的人达3700万。在亚洲地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更高,2000年我国对1800名白领员工调查,有70%的人都处于亚健康。

2、亚健康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多年来,健康的概念非常难以界定,以往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后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又将之作了如是发展:“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每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达到安宁的状态”。

健康的概念在我国也几度更新,今天已不同于昨天。当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时,人们只期望身体能够胜任体力劳动和维持日常生活,健康的概念就是“不得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健康需求发展为追求高寿命,将健康理解为“长寿”;其后人们又发现,延长了的生命如果伴随着疾病和伤残,一样不能幸福生活,因而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追求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美国的R・杜博(R・Dubos)对健康更新的定义为:“人们最切望的健康未必是身体的活力和洋溢着健康感的状态,也不是长寿,而是指一种最适于达到各人给自己所订的目标的状态”。

亚健康是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现代化的社会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实惠和物质丰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许多人生烦恼,身心失调,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等,如果健康驶向疾病的“生命列车”一旦启动,常常只向前行进,多半是有去无回,所不同的只是“行进”速度的快慢。在从亚健康向疾病的转移过程中,人类健康面临极大威胁,生命质量大打折扣。

3、对亚健康的干预措施

以往的医学主要是应付时常威胁人类的传染性疾病,传统的医学对象就是“疾病”。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对医学和医生有着过高的奢望,认为良医无所不能,事实并非如此,除感冒、感染、营养不良等少数单纯生物性病变外,医学对当今临床绝大多数疾病,特别是严重威胁健康和生存的各种慢性疾病并无根治之法,能做的只是有所控制或缓解。

早在20年前,WHO的专家们指出,21世纪的医学重心将是对病前状态的干预和对疾病的有效防范。并预测20世纪有85%医生从事临床诊断治疗工作,而到了21世纪,将需要85%医生从事关注病前状态的工作,仍坐在医院里等病人求治的医生将不超过15%。据估算,病前综合干预所需的费用只是病后治疗的15―23%。

3.1心身医学干预亚健康

拥有数百万会员的美国最大的保健组织“凯泽永恒”组织已经推出一项计划,运用心身相互作用的方法对患有慢性病的病人提供帮助,这一方法已证实非常有效。科学研究已证实,心身联系确实存在。心身失调是因人的心理或情绪而导致或加重的真正的疾病。心身失调包括:因心理压力导致的身体症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所致的或对其发展过程产生影响的疾病等。专家认为,现在在日常保健中运用心身医疗原则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它是解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日益增长的手段之一。

亚健康多为心身性的,心因常起主导作用,而且个体的个性特征也常有着特殊意义。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已经认定:具有过分的追求、敌意感过强的A型行为,是促成冠心病形成的高度危险因素。在35―55岁的人群中,具有这类行为特征者,若干年后有10%将发展成冠心病,而此类行为不明显者患冠心病的还不到3.8%。另一方面,惯于自我克制,情绪低沉、悲观,又不太愿意让负性情绪表达出来者(被称作C型行为),其肿瘤发生率比A型行为者高出3倍。

3.2中医干预亚健康

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承担的北京市科委课题《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侯流行病调查》是我国对亚健康人群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查。调查对象为5000名35―55岁的普通群众。在摸清亚健康在人群中发生的情况及中医证侯分布的基础上,建立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侯学本底资料库。

3.2.1上工治未病

严格来讲,与现代医学不同,中医学并不专长于治病,而是擅长于调整状态。所谓的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痰湿、郁证等,其实都是指的亚健康状态。中医历来主张“治未病”,《黄帝内经》有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缨、防患未然”的重要。强调高明的医生应“先安未受邪之地”,即了解病态的发展可能趋势,积极采取措施,杜绝防范其进一步发展。在这方面,中医不仅理论观点十分科学,而且通过近年的积累,形成了丰实有效的防范、调整措施和方法。

3.2.2调整不只是补

目前很多人对亚健康状态纠治的理解就变成了服补品。中医学认为,也许在过去,处于营养不良、虚弱状态的人比较多,但今天,这类单纯的虚弱者已不多见,大多数人只是由于紧张、压力、心理应激,加上营养过剩、代谢失常,才促成了亚健康。因此,对于亚健康者来说,重要的是“调整”,而不是“补”,调整代谢、调整免疫、调整心脑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环,调整心身

功能状态。

4、体育运动纠治亚健康是积极、有效、可靠的手段

根据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提供的材料,体育人口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低于非体育人口7.1%,职业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7%,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2%,吃药、看病、住院情况的发生率普遍低于非体育人口;他们对自己身体、精神疲劳程度以及对体力衰退的评价,均优于非体育人口。而且,他们的健康意识明显好于非体育人口,具有不良嗜好(吸烟、酗酒)的体育人口也明显少于非体育人口,体育人口在生活中有明显不依赖营养保健品的倾向。

从本质上说,亚健康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有关,故进行行为上合理纠治十分重要。体育的重要价值就在于能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文明发展的确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益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和弊端,它严重压制了人类的自由天性,极大地改变着人们亿万年进化中形成的、较为稳固的生物机制,从而使人类发生了极大的不适应状况。人类的当代疾病就是由此而引起的。精神的过渡紧张,脑力劳动的肆意增加,体力活动的日趋减少,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等,都是引起当代疾病的罪魁祸首。

人类的体育活动,是惟一的一种能与这种生活格局相对抗的文化方式。人类只有在体育运动中,才能再一次地恢复原来“动物天性”,机能获得新的“自由自在”,才能最有效地抵抗各种“异化”,消除文明力量对自己的“离心背叛”。体育的积极意义和主要的保健作用几乎都是在这个“反抗文明”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通过体育,人们可以在生理学的角度提高身体素质;可以在流行病的角度提高“宿主”质量;可以在生态学的角度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心理学上克服紧张、焦躁和不安;可以在社会学的角度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可以在哲学的角度做到真正的“返朴归真”,克服“异化”……。这就是体育的价值,体育之所以被现代医学一步步地包容在自己的怀抱之中,就是由于它在纠治人类行为疾病、改善人类体质状况的过程中承担着医学目前所无法解决的难题。

健康观念的转变使医学和体育逐步走到一起。医学的主要任务由传统的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逐步向病前干预、防范过度,并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而体育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预防减少亚健康状态的出现。体育运动可以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具有创造性的行为,造就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因此,可以说体育健身活动不仅是解决身心健康问题、消除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最可靠的手段,而且它也是最方便、最廉价、最快乐的一种。

参考文献:

[1]杜江伟.“全民健身”与“医学预防”[J]。中国体育科技,2002.8

[2]田金华.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J]。中国体育科技,2003.1

第4篇: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范文

摘 要 亚健康作为当前医学科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于亚健康的相关研究表明亚健康人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从国内来看,中国医学专家指出,目前,中国亚健康人群比例达70%;从国外来看,世界卫生组织经过调查表明,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约占人群的75%。据报道,青少年颈椎病的患病率已达10%甚至更高,而青少年中以大学生患颈椎病最为突出。笔者就有关亚健康与大学生颈椎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综述主要从国内外亚健康研究现状和从病因病理、保守治疗两方面对大学生颈椎病做一介绍。通过保健体操这一功能性锻炼方法对颈椎病进行干预,来缓解大学生颈椎疲劳和预防颈椎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亚健康 大学生 颈椎病 保健体操 研制

一、亚健康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2000年-2016年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亚健康概念”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共获得相关信息32784条。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提出亚健康是一种人体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状态。从大量研究者的文献中得出,目前,亚健康的概念及相关研究仅限于我国学术界,“Sub-health”还没得到世界的认可,国内亚健康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中医学范围,亚健康是属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而通过查阅国外文献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对“亚健康”研究很少,美国研究者将这种状态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并制定了CFS诊断标准。尽管世界各国学者对亚健康状态进行研究工作,但是至今对亚健康状态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亚健康”是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国式”名称,其主要研究内容仍以CFS为主。

二、大学生颈椎病病因病理

唐汉武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大学生颈椎病病因多由于长期伏案学习或长时间使用电脑,加上姿势不正确,枕头过高过低等,屈颈过度,日积月累,使颈椎的关节囊、椎间韧带松弛,颈部肌肉张力改变,颈椎的动静力平衡失调,削弱了对颈椎的支撑与保护作用,颈椎因此而逐渐出现生理弧度的改变,进而引起颈部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改变,即颈椎生理弧度改变一生物力学综合性失衡的恶性循环。张先发等曾发现我国高中学生中,坐姿合标准者占学生总数的46.8%,其他大部分为近距离坐姿,左右偏者次之,凡此皆可导致颈椎动静力平衡失调,导致出现颈肩部的不适,甚至最终出现颈椎曲度的改变。周万勇等通过对60例颈部不适青少年患者颈部X线片分析,大部分患者有颈椎曲度轻到中度异常,且患者临床症状随曲度异常的加大而加重。张先发川等通过对100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X线片分析,发现52%的患者有颈椎曲度改变,其中以生理曲度变直最为多见,不连续及后突次之,但与椎管无明显联系。

三、大学生颈椎病的保守治疗

由于大学生颈椎病多为功能性病变,故其经保守治疗多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目前,颈椎病的保守治疗主要有中药治疗、推拿疗法、针灸治疗、理疗、保健体操等。其中,保健体操具有简便易行且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的特点,尤其是针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具有其他疗法不具备的优势。孙海燕等采用“颈椎病前期调查表”及“颈部功能评价表”调查1252例18-40岁不同行业健康人群颈部健康状况,并将研究对象按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用自行研发的颈部保健操对试验组进行干预,对持续推广应用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颈椎病发病呈不断上升且有低龄化倾向,在校大学生颈椎功能减退呈菱形分布,80%以上为不健康或亚健康人群,进行颈部保健操锻炼对改善颈椎局部症状效果明显。张茂狮等用自制的保健操对240例患者进行研究表明运用保健操后颈椎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对照差异明显。

四、总结

亚健康的定义还不十分明确,CFS与亚健康是基本相似的,其诊断标准也有待完善,大学生颈椎病与亚健康的关系还不十分清楚,二者可能高度相关,从亚健康的角度防治大学生颈椎病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从上述文献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保健体操对疾病及康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长期坚持进行适合自己的保健体操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然而,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体操进行锻炼却很少提及。在创编的保健体操方面,大部分的保健体操没有对练习规格进行详细说明,练习的动作也不是很全面,动作相对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动作名称偏向专业术语化,动作要领不够详细。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患者不能长期坚持练习和出现错误练习,从而影响锻炼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舒娜,张柔华,努尔夏提・尼加提,王晓东.高校学生颈椎病康复治疗与预防[J].当代体育科技.2012.34:21-22.

[2] 强刚,刘茜,潘道友,李涛,王小琴.大学生颈椎健康状况调查与颈椎病的防治[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03:222-224.

[3] 龙国强.太极拳对大学生颈椎病防治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223,205.

第5篇: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拓展训练; 高职教师; 亚健康

中图分类号: G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亚健康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化才被纳入科学视野,从千百年来固有的健康、疾病概念中剥离出来的;高职教师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蓝领人才的重任,浅析高职教师发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和体现,采取适时定期开展拓展训练的措施,对于加强高职教师的整体素质修养,增强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教师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整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职教师亚健康的表现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精神和交往处于完美状态。相应地,亚健康又被称为机体第三种状态或灰色的状态,是近年来科技医学领域提出的新概念,一般是指机体没有明确的疾病,却呈现身体机能活力降低,适应力不同程度减弱倒退的一种生理状态。这是由于人本身的机体生理功能低下所致,它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临界状态,无器质性病变,但有功能性改变,它与脑疲劳有密切的关系,也有人称此为“疲劳综合症”,用现代各种先进的检测方法很难确诊为某种疾病。近年来,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许多权威部门的测试中,70%以上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目前,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呈现出一些特有的类型及表现形式:

1.1躯体性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人的躯体的慢性疲劳。很多高校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以及课题、科研的压力经常熬夜,总感到身体不舒服,浑身疲乏无力、时常肌肉酸痛、导致失眠焦虑、最终身体机能下降。如长期过度疲劳,不能够有效的及时缓解,则会出现积劳成疾而导致过度疲劳而导致死亡,俗称“过劳死”。

1.2心理性亚健康状态: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类的一大特点,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依据。现实生活中,高校教师由于竞争压力过大,所以经常出现烦躁、焦虑、嫉妒、恐惧、心情不好,更可能展现脾气暴躁的一面;有的对教学及工作无兴趣,陷入自我矛盾中;有的表现在对晋升、提职、住房等方面的过度期盼,经常感到心里不平衡,常见的表现是焦虑,烦躁、睡眠不佳等多种形式,有时会出现心悸、不安、胃绞痛;各种与现实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教师的亚健康状态。

1.3心理行为。社会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造成教师的负担过重,特别是目前用于各种反映工作成绩的考核评估体系标准与方法还不成熟,有时更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

1.4个体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是形成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原因,不良生活习惯能导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

1.5认知水平。作为高知群体的高校教师,往往存在对亚健康状态认识不足的现象,大多数教师认为既没感冒又没发烧,既不疼又不痛,无论如何也不会不健康,又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原因,使得他们感到不适时常常已处于真正的疾病状态,像蒋巩英同志一样英年早逝的教师在高校中并不罕见。

2、拓展训练的意义与作用

2.1拓展训练的意义

通过参加拓展训练的各个环节,参训者不久以后就可以重新对自己的个人能力及有步骤的认识进行剖析,增加自身的自信和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克服原来已有的心理惰性,增强打败困难的毅力,提高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找到行为和思想方面实现突破口,最终让自身全方位的提高。

2.2拓展训练的作用

参加拓展训练后,在个人教学方便能够灵活运用生动语言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得教学质量大大的提高,让个人在教学领域方面有了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在个人生活上能够积极面对人生,通过训练积极释放自己的生活压力,在遇到人生挫折时能有效的改善自己的悲观情绪,提高自身对社会适应性,时刻已自己完美的精神状态去面对人生的一次次挑战与机遇。

3、拓展训练对高职教师的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3.1身理作用:拓展训练里面的多个项目都会对参与者有着一定的身体素质的要求,在这些要求的指引下从而自觉的参与进去,而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例如:穿越电网,就需要教师们有一定的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才能胜任;有轨电车,就需要一定的协调性和体能来达成目标;还有脚吊环桥,在非固定的绳环上传过,少不了耐力和握力的支持。在参与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们就会有意的参与进去并且努力完成所规定的项目指标,这样就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3.2心理作用:拓展训练研究表明[1],对高职教师实施人际交往方面的拓展训练,高职教师的人际交往状况显著改善。实验结果显示1年以上的定期拓展训练可以有效帮助自身减少心理压力,促进教师与教师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从而形成了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更加建立了和谐、信任的良好关系。拓展训练与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关系是密不可分的[2][3]。拓展训练是一种非常新颖而有效的培训方式,具有十分有效的训练效果[4],有研究结果表明,拓展训练对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使人理性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和问题。高职教师们在集体性的运动应激情境中,大家一起共同体会胜利、心理上的资源耗尽以及心理激情鼓励与动员,在良好的激情体育文化氛围下,产生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增强所有积极参与训练教师们的心理健康能力。

4、结语

高职教师亚健康的状况已经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积极地探寻解决高职教师亚健康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是切实提高教师们身心健康水平、确保教学任务得以圆满完成,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措施。而就拓展训练中总结出来了许多改善教师亚健康的优秀经验与方法,有助于高职教师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对教师定期开展拓展训练时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杨剑,等。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培养人们社会心理能力的实验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630-1632

[2]汪晓赞。学校体验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3,29(5):70-72

第6篇: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范文

虽然亚健康并不是一个科学的定义,但每个人的健康状态还是不尽相同的。所以,狭义的亚健康状态往往是指出现了乏力、疲劳、失眠、消瘦、食欲不振、肌肉酸痛、胸闷心慌、易激动、易烦躁等不典型症状,经检查却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的疾病临界状态,它的出现预示了严重躯体病变的来临。

亚健康可能来自种种压力,也可能来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发现,这种亚健康状态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非常多见。很多人都知道亚健康的危害,但是,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呢?你不妨做做下面这个简单的测试。每一测试题目均有三个选项,不同选项有不同的分值,如括号内标识,累计12个项目的总分,

与结果相互比较。

A.经常有(5分)B.偶尔(3分)C.很少有(1分)

1、经常打哈欠

2、失眠

3、喜欢把腿放在高处

4、周日晚上会有上班恐惧症

5、不愿意跟上级或者熟人见面

6、早上能睡多久就睡多久

7、经常坐着发呆

8、爬楼梯时时常绊到脚

9、不是很渴就想不到去喝水

10、怎么也想不起朋友的名字,或者突然忘记到嘴边的人名、地名

11、体重突然下降或上升,并觉得无所谓

12、便秘,或者一有风吹草动,肚子就不舒服

结果分析

42―60分 你的健康状态比较糟糕,建议马上去医院检查。

24―41分 你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以后要多加注意,调整一下生活方式。

23―12分 你的健康状况良好,要保持住哦。

小贴士:如何应对亚健康?

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广泛的兴趣爱好能使人受益无穷,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善待压力,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会适度减压,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

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人体生物钟正常运转是健康保证,而生物钟“错点”便是亚健康的开始。

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第7篇: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范文

亚健康定义:

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生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反应能力减退的生理状态,主观上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

一、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难以确诊。

二、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血脂异常、血糖血压偏低偏高等。

三、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前期。

四、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

五、某些病原携带状态:如乙肝病毒携带者、结核菌携带者等。

六、某些临床检验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血铁偏低状态等。

益生菌有以下六大功效:

一、益生菌能调节肠道功能,预防和治疗腹泻和便秘。

二、益生菌可防止有害物质产生,延缓人体衰老。

三、益生菌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抵抗力。

四、益生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作用,如产生维生素等。

五、抑制乳糖不耐症。

六、益生菌能辅助防癌。

第8篇: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范文

“健康”的含义就是身体脏腑功能强盛,经脉通畅,无瘀无阻。“亚”则是“次于,低于,靠近于”,“亚健康”三个字组合在一起,是指身体处于略低于“身体脏腑功能强盛,经脉通畅,无瘀无阻”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现代人紧张不安、动作失调、失眠多梦及休息质量不高、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工作效率下降、体虚困乏易疲劳,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但在医院经过全面系统检查、化验或者影像检查后,往往还找不到肯定的病因所在,这种状态就叫亚健康。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脏腑功能的“虚”,二是经脉通道的“瘀”。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信息大量增加,人际交往频繁而又复杂,精神压力增大,会使脏腑的功能过度使用和消耗。譬如我们发怒的时候,首先“心”就有感应了,心主神嘛。接着“心”就把这种感应传给“肝”了,肝主怒。而当我们悲伤时,首先依然是“心”有感应,接着心传给“肺”,肺主悲。当这些情绪出现次数较少时,脏腑还承受的住。但是当情绪波动大量频繁出现时,脏腑应付起来就吃力了。而环境污染加剧,对人体的危害同样不小,空气不洁则伤肺,饮食不洁则损耗脾胃,最终湿毒内停,弥漫肺脾,瘀阻经脉。而社会诱惑较多,欲念太盛,作息不合理,就会损耗肾精,肾为先天之本啊,这会使人的身体素质急剧下滑。这些伤害结合起来,最终脏腑与经脉的自然运转状态被破坏,“虚”与“瘀”状态出现了。

所以中医认为,现代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可以从“补脏腑之虚,通经脉之瘀”为着眼点,采用多种自然疗法,唤醒人体的自愈力,使人体自然回归完美的平衡状态。

当机体处于严重病变时,所谓“乱世用重典”,自然应以强制纠错为主,但是当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轻度病变时最佳处理方案是采用自然疗法,唤醒人体的自愈力,使人体自然回归完美状态。

自然疗法手段比较和缓,见效较慢,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太平圣惠中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结了多位著名中医药养生保健专家的经验,以中医亚健康调理为主要研发方向,整理推出了五行疗法养生系列,采取多种自然疗法并用,协同作用,既保留了柔和舒适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见效较慢的缺点,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五行疗法具体包括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疗法。药茶、药膳疗法使用自然界草木植物来调整身体脏腑的气血偏差,属于木行疗法;温灸疗法通过艾绒的温热药性,渗透经脉腧穴来调整身体脏腑的气血偏差,属于火行疗法;砭石疗法使用砭石舒畅经脉、经筋,属于土行疗法;微针拔罐疗法使用特殊的器具,刺激经脉皮部,属于金行疗法;毛孔药浴疗法借助水这一媒介将草木药性渗透入人体,鼓动震荡人体元气,属于水行疗法。

第9篇: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体育运动 “亚健康状态” 防治

一、“亚健康”的基本内涵

医学专家把健康称为人体“第一状态”。把身患疾病称为人体“第二状态”,把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非病非健康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又叫“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一个新的医学概念。上个世纪70年代末,医学界依据疾病谱的改变,将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圆满状态”。80年代以来,我国医学界对健康与疾病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社会有一庞大的人群,身体有种种不适,而上医院检查又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既有坠入疾病深渊的可能,更有成为健康人的希望。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身心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要症状,它约占人群的25%―28%。但如果放任这种失调继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人超过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被专家归纳为三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在城市里,这类人群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未求诊就医。严格地说,这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状态”,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

二、体育运动在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中的作用

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正确地帮助、消除心理障碍,增强体质,改善情绪,调节精神状态,是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因此,体育运动在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一)改善机体健康状况体育运动最大的特点

体育运动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直接改变人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心理活动方式,促使身体各机能系统进入积极活动状态,从而使全身循环加快,各器官处于高度兴奋和活跃状态,把安静时处于长期关闭的毛细血管、肺泡、肌纤维和神经细胞尽可能地激活起来,从而使各器官的血液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健康的机体,良好的神经系统和各部分机能系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也是保证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种物质前提。因此,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保健是不可缺少的,长期的运动不足,不仅直接导致机体发育不良,健康状况下降,同时也会造成智力、情感、个。可见,体育运动对人的生长发育,机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十分重要。

(二)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乐观、积极开朗的心境

通过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参加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运动项目,会在身体完成各种练习的过程中,在与同伴默契配合的过程中,在与对手斗智斗勇的拼搏过程中,得到一种非常美妙的和心理上的满足,并加强了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各种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使人在运动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如跑步使人向着目标勇往直前,打球使人机智灵活,体验着群体协调配合的愉快等,特别是对于那些心情抑郁、悲观或患有神经衰弱的人来说,体育运动更具有改善心境,医治心理创伤的作用。

(三)体育运动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活动使人与人产生亲近感,特别是在竞争活动中,使个人之间、集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协调更加频繁,是对个人心理品质更为严峻的考验。如长跑到了“极点”时,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落荒”;犯规时是“以牙还牙”,还是不作计较;裁判时,是大度宽容还是斤斤计较;集体配合不佳而使比赛失利时,是互相鼓励,还是互相抱怨,所有这些既是对个人心理品质的考验,也是对个人品质的磨炼,使人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体育运动具有凝聚力,可以加强集体之间的团结。在体育活动中,不论相识与否,都可以找到相互交流的手段,一个手势、一套动作都可以交流信息,即使是那些性格不善交际的人,也可以在运动中很快互相理解。

(四)体育运动可以培养高尚的情操与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人的情感体验表现得鲜明强烈,丰富多彩,紧张多变,而且两极性的情感交织发生,情绪的发生和变化直接影响到身体各部分能力的发挥,从而影响到运动成绩。在运动中体验到的轻松感、获得胜利的喜悦感不仅可以引起运动的强烈动机,而且有利于激发勇敢拼搏的精神,使运动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因此,在体育运动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以取得运动的好成绩,而且可以锻炼个人坚持实现目标、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需要吃苦耐劳,既要战胜外部气候条件的酷暑严寒,又要战胜自身身体疲劳所产生的不适应。

(五)体育运动可预防和治疗生理心理疾病

体育运动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心脏病、胃下垂、肺病、腰背疼痛、肌肉操作等躯体疾病以及手术或病后恢复都有明显作用,它也是治疗和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例如,对神经衰弱、忧郁症、恐惧症、焦虑症等多种神经官能症和心身疾病有治疗作用。运动是一种肌肉体操,实际上它还是神经系统的体操、心理体操。它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内落差物质的运输能力,使大脑得到更多的氧气和养料,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脑的正常功能,而且能够加强神经系统对全身各部分的调节,从而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减轻症状,同时也是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的妙药。

三、结论与建议

健康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人体健康的内涵已扩展到心理学、社会学等范畴。健康,体现着人类对自身前途和命运的基本关怀,而体育则是这种关怀的良好执行者。参与体育锻炼,在发展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对心理素质的完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改善人际关系都有着独到而显著的功能。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消除“亚健康状态”的特效药物。专家们认为,摆脱“亚健状态”不是靠医生的诊治,药物的疗效,而是要靠自己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除了坚持适度运动以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克服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能导致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吸烟、过度饮酒、高脂肪或过量饮食、缺少运动、睡眠不足、不吃早饭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使我们健康的身体逐渐进入“亚健康状态”,最后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二)注意心理平衡

当今知识信息时代,竞争激烈、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使人们的心理压力、精神负担增大。心理压力过大,将导致心理失衡、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引起各种疾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是抵御疾病的有力武器。我们应该有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淡泊名利,知足而乐。

(三)注意营养均衡

日常生活中,每天的膳食必须保证糖、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供给。要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水产品。同时,还要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膳食倾向:一是食物营养和热量过剩;二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节食,以致某些营养素和热量不足。这两种错误都足以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

(四)及时消除疲劳

疲劳是人体的一种生理性预警反应,提示人们应该休息了。短时间的过度活动所产生的疲劳,经过休息可以很快恢复。但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再加上夜生活过多,休息不好,就会产生疲劳的积累――过劳。过劳会损害身体健康,是健康的“透支”,长期下去,必引发疾病。因此,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锻炼,防止疲劳的积累,避免滑向“亚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