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教育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高专 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 环境 实效性
面对国内外局势的多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当代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作为培养人才基地的高职院校,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职高专院校想要调整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就得考虑到市场经济、社会结构、科学技术等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针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特点,调整思路,创新方法,探究出切实有效的对策,优化教育环境,从而让学生的思想意识、综合素质、道德品质得到提升。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自然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需要适当的条件的,而我们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对他们的意识和观念进行改造。这也提醒我们不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的关系。自古以来,环境对教育的影响都备受关注,环境不仅会对人有影响和同化作用,同时也会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实事求是的看待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要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过分夸大它的作用。
1.强烈冲击教育观念。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缺乏生活的磨砺,性格比较自我,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也不强,社会不良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将其影响,导致政治态度、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出现偏差。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及时洞察学生的实际需求,强化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市场经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使社会和个人更加注重维护自身利益,法制观念和公平意识逐渐被弱化。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还未真正接触社会,他们的认识水平不同、文化痕迹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但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环境的激烈竞争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如此让他们的思想品德、道德意识被削弱,使得他们在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职业理想和成就抱负等方面的行为逐渐产生变化,更加注重维护个人利益。
3.教师队伍思想落后是影响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因。现在高职高专任职的教师多为中专、大专合并或升格形成的原校教师,其专业素养的缺乏,思想意识及行事作风未跟上形势发展,依旧按以往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构建与优化的措施和建议
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为优化思想教育环境,让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提升,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家庭、校园及社会环境,重视文化建设。将家庭与校园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开放而联合的模式,从正面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共同来抵抗社会不良思想行为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为营造好的教学环境,应完善教学设施,积极开展有意义的文娱活动,扩大学生们在科学和文化方面的接触机会。家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建立和睦美满的家庭会直接影响学生处事待物的态度。利用舆论对学生进行道德监督,给他们树立正面榜样,坚持以人为本,以此激励他们,让他们的精神得以寄托,在道德规范的监督下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社会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2.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相结合,建立激励机制。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及法律意识的普及将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帮助。有了法律的约束,也能有效的抵制学生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产生。而激励机制的建立将有助于提高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让学生身处环境得到改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和谐互动,以此来构建与优化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体制保障。
3.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应正确分析和引导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让学生提高自身思考能力,正确看待网络事件、网络信息与传媒。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新的挑战。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们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下,优化教育环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合力,才能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1、供电企业自身文化建设的含义与实际意义
相关供电企业的自身企业文化不仅代表了企业自身的良好形象,同时也是为人们谋福利,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前提条件与有力保证,而供电企业相关的企业文化也是有序开展供电公司日常工作的思想基础。我国相关供电企业,在工作当中,始终提倡并保持全身心投入工作,积极回馈社会的理念为思想依据,企业内部相关文化建设当中大力提倡并开展有关负责人与基层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始终以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加强工作技术素质表现、提升自我工作技能、确保安全生产等为工作原则,同时供电作业的操作当中,以人为本,强调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始终贯彻并响应我国在供电相关领域的政策号召,从根本出发,结合实际,放远眼光。在日常工作当中坚持落实有关工作的完成情况,确保将供电工作完成好,造福千家万户。
而伴随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方面工作的不断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有关从业者的工作荣誉感,能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有关工作当中。在我国对相关领域做出积极尝试,提出改革意见,大力宣传并发展有关供电行业的文化建设内容的新举措中,也直接的激发了有关工作者在日常工作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工作、提高创新式工作内容的能力。同时,坚持树立起相关行业内的企业文化,也代表了有关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实际意义,在一定层面上来说,树立并坚持执行企业文化工程的建设也是对有关电力部门思想价值观的体现,确保日常当中的任何工作,都将紧紧围绕国家、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坚持贯彻执行好“忠诚于党,以人为本,强化能力,服务为民。”的思想态度,以完成新时代、新格局下有关供电企业能够完成更好更大积极贡献。
2、企业文化及政治思想层面建设的共同化与区别化
2.1 基础观念的一致性
有部分企业在针对企业文化的制定与思想层面建设的有关工作,存在认知误区,两者工作基础观念保持一致,但又相对独立。关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作用主要是通过相关文化与内容,提高并增强员工在日常工作当中对自身工作的理解,明确使命责任,团结并凝聚起全企业工作者对工作的认识程度。而关于企业内从业者的思想政治建设,主要是通过相关教育内容,帮助提升有关从业者三观的正确树立,确保员工可以在工作当中,积极主动的正确对待有关工作,完成工作内容,提高工作质量,加强自身约束力。
2.2 目的共同化,执行区别化
在基础观念上,两者内容保持有一定的一致性,同时加强执行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化建设的目的性是相同的,都是以党政治,党思想为核心,提高并凝聚企业凝聚力,加强企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态度积极性以及工作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在执行层面上存在的一定区别化,指的是有关文化建设的工作开展,通过企业文化的普及,增强企业自身形象,明确企业目标,并带动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按照相同的使命责任感投入到日常的各项工作内容当中。而思想政治化的建设内容指的是通过会议、案例分析等形式,加强普及有关党思想的有关内容,使员工在工作当中,明确自身责任,加强自我内心管理的有效性,使其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尽心完成日常工作安排。
2.3 开展方向共同化,使用条件区别化
无论企业文化的有关开展工作或是思想政治化建设的有关内容,均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纲领,强调的都是引导并帮助企业内相关工作人员对待工作保持积极态度,坚持贯彻党的指导方针,努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与思想水平建设,在平凡的岗位中完成不平凡的业绩,追求创新式的工作内容挖掘,以自身为原点,影响身边同事,共同进步,团结协作。从这点上来说,两项内容的开展方向保持了共同化。所不同的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普及是以企业自身为出发点,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所提出的,通过对企业自身实际问题的分析,并看准未来发展方向所指出的前进道路。而思想政治化建设及教育内容,则是适用于我国各个领域行业企业,确保各行业企业都能够一心向党,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方向,抓住时代机遇,完成优良业绩。
3、提升企业思想建设及企业文化建设道路的几点建议
3.1 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与规划
相关电力行业供电企业应当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从实际角度出发,明确认知自身市场定位,并制定出符合新形势下企业未来发展的有关发展方向与规划,确保对于未来发展定位的准确性,同时结合党的有关政治方针,上下级紧密结合,通过开展会议、周报、晨会等形式,带动并引导有关从业人员进行讨论与学习,深入了解企业真实情况,并同时开展有关政治思想的有关课题学习,切实落实好党的指导路线,普及党的方针必要性,加强有关人员对思想建设的正确性认识。
3.2 增强有关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工作开展的深入性
在对其文化建设内容与政治建设内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当注重其指向性与深入性,确保有关工作能够落实到实处,通过教育方式,切实加强了有关人员的思想认识程度,避免有关工作开展中的浪费情况发生。这便要求有关企业负责人,应深入加强政治思想化建设与企业自身的结合程度,努力建立健全起相应开展方式,通过深入性的教育策略,将正确的思想认识灌输进企业从业者的心里,不能仅仅要求有关员工照章办事,而是应该发挥个人长处,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思考如何改良现有工作当中的不足之处,如何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有关企业文化的普及与思想建设落实实处,真正发挥其思想主导的作用。
3.3 以创新式的思维模式,提高建设目的达成程度
要求相关企业在进行有关思想政治化的全员学习教育过程,以及企业文化的制定与培养时,应当寻求创新思路,突破并摒弃原有的陈旧学习方式,在学习党的指导方针时不能只是简单的照章办事,而是应当注意拓展有关工作者的深层思想认同感,从内心认同并可以举一反三,而文化建设内容,需着重注意提高人员的参与感,实际加强相关人员对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以更好的完成日常有关工作。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历史学科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历史教育应该在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具体来看历史学科在德育渗透和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素质教育的深入为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提供了更大空间。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它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更高质量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也较应试教育有了很大的提高,素质教育在强调知识教育的同时,更注重学科德育的强化和渗透,这为我们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德育渗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让我们一线教师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去渗透学科德育教育。
二是课程改革的深化为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的均衡发展成为教育的基本要求,因而高中阶段各个学科在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过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历史学科的学科功能也逐渐在恢复,尤其是历史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所蕴涵的学科优势正被人们日益重视,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为我们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提供了理论的基础。
三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为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提供了方法借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围绕教堂教学的各种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广大一线教师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在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领域的改革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果。随着历史课改的推进,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手段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出现,为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提供了更多的经验借鉴,进一步丰富了历史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怎样才能使历史教育的主渠道中学历史教学紧跟时展潮流,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取得应有的社会效应呢?
首先,历史教学要充分发挥历史知识的思想教育因素和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历史知识的思想教育素材既有思想政治方面的,又有道德情操等其他方面的,可以帮助学生从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学识养德,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成为思想求真、情操求善、道德求美的人。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卫国之心,既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又有远大的目光和忧患意识,是他们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更加珍惜当今改革开放的有利形势。
其次,教育是一门科学,历史教学的思想教育也要讲究科学性,要从实际出发提高思想教育的效益。在备课过程中,坚持把包括情感在内的思想教育内容列入史识要求,在教学中逐步实施,力求到位,把学生的积极情感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真正唱好思想教育这台戏,还必须努力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适当吸收教材外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把这些素材和思想道德教育目标适时因势地穿插起来,然后系统地加以整理分类,使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有步骤分层次进行,发挥综合效应。如在进行高一历史新教材上册第六课“草原文明”的教学时,我适当地补充了匈奴西迁和蒙古西征的相关历史事件,介绍了匈奴的兴起、匈奴与中原王朝的关系、白登之围、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蒙古帝国的建立和扩张、中国三大发明的西传等等这些相关史实,不仅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更增加了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又感染和熏陶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民族自豪感。
虽然我国高校紧跟时代潮流全面建立健全校园网络,主动向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发起进攻,但是不能否认我们距目标还很遥远。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下,世界的多元文化思想时刻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立场,同时网络流传的一些低俗不良的信息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主阵地产生不利的影响。(1)多元文化对主阵地的冲击。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融在一起,这些文化存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差异。西方各国通过互联网推销自己本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使互联网成为思想舆论斗争的主要阵地。因此互联网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把这些错误的思想渗透到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领域。而大学生正处在思想政治立场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必然会给网络中流传的错误思想以可乘之机,使之乘机动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立场,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良性发展。(2)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滞后。虽然我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主阵地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承认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并且开始逐渐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主阵地,但是不能否认在高校仍然以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居多。据调查显示,我国各大高校主要以宣传栏、阅报栏、大学形势政治课、校史馆、图书馆等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主要征地。这种传统的宣传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目前的大学生经常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料,因此加紧占领网络阵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至关重要。(3)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的队伍出现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教育队伍的思想政治觉悟直接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水平,然而目前建设队伍中有一部分成员出现思想堕落的现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经受不住各种不良风气的诱惑,成为失足青年。据调查显示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队伍都出现了问题,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会产生直接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教育队伍的建设,对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主阵地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对当前大学生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措施
1.与时俱进占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通过上文的探讨,我们对网络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方面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主动占领互联网,利用互联网传信息传递速度快、传递量大的特点及时传递我党的一些思想教育报告。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微信、扣扣、腾讯等网络客户端,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向大学生及时传递我党重要的思想路线。高校作为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要利用互联网建立健全校园网络,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端正学生的思想政治立场。
2.加强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以及一些低俗不良的信息时刻充斥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在加紧占领网络平台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对西方意识形态、低俗信息、暴力文化的警惕意识。我国高校可以通过设立网络道德课程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自觉远离网络污染的能力,从而坚定其思想政治立场,有利于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3.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对加强大学生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至关重要。我们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队伍的思想政治觉悟,定他们政治立场,提高他们抵制诱惑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因为在网络信息发达的新时代,我们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队伍,加快对网络信息平台的占领步伐,使网络信息平台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主阵地。
4.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随着我党对网络平台的重视,逐渐加快了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主阵地的占领步伐。但是成效并不是很显著,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健全。据调查显示,百分百之九十以上的大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一些娱乐新闻,对时事政治则是采取退而求其次的态度。据大学生反省,我党的网络宣传没有吸引力,宣传的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宣传网页设计也不是很合理,没有其他娱乐网站的设计有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向其他媒体网站学习,借鉴其他网络媒体的宣传方式,提高我党思想教育平台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三、总结
【关键词】 职业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教育 精神文明 价值观念
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怎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起适合各行各业特点的守法纪、讲信誉、讲公道的新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是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人们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中摆正位置,掌握正确的善恶标准,使之成为调整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因此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必须重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本文通过探讨当前职业道德建设中思想道德滑坡的表现以及原因,从而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职业道德建设上,应采取的基本对策。
一、当前职业道德是思想滑坡的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替和新旧矛盾的冲突,加上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在职业道德建设上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职业道德观念淡化、思想道德建设严重滑坡。其主要表现有:
1.价值观念发生错位。在职业道德领域表现为拜金主义盛行、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抬头、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公肥私四处蔓延,索、拉、卡、要等行业不正之风普遍存在。
2.价值取向比较庸俗。在职业道德上,表现为部分人认为市场竞争就是金钱、利益的竞争,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不道德现象见多不怪。特别是少数人认为现在还讲什么道德,只要有钱就要得,将人际关系庸俗化为裸的金钱关系。
3.道德评判出现偏差。表现在职业道德上,评判是非的标准模糊,对那些靠钻政策空子而一夜暴富的人,一些人将其敬若神明,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舆论宣传上的推波助浪也导致是非不分。而职业道德评判上的是非不分,造成的另一种现象就是一行业和部门,占山为王,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损公肥私、中饱私囊,把职业道德置于脑后。
4.社会道德心理失衡。表现在职业道德领域是部分职工对主人翁地位出现失落感,认为过去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人们当家作主,现在则是单位领导是“老板”,“主人”变成了雇工,没了地位,少了保障,现在还谈什么职业道德,还谈什么“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于是心里想的是趁着自己还在岗,不捞白不捞。在思想观念上,淡化了集体观念,忘掉了集体利益,导致了职业道德的倒退。一些人在金钱物欲的诱惑下,打着发展经济的幌子,钻改革的空子,一心为个人捞好处。造成不正之风盛行,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坑蒙拐骗横行,为了一个钱字,牺牲起码的职业道德、良心和信誉。
二、导致职业道德思想滑坡的主要原因
职业道德建设出现的这些不良现象,既有体制转换过程中道德规范尚未成形带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道德思想混乱和道德信义动摇而造成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对利益关系的重组不能正确看待,导致了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混乱。
2.对权利异化滋生的各种腐败现象缺乏正确认识,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职业道德思想。
3.宣传舆论缺乏明确定位的正确导向,也是引起人们职业道德思想混乱的外部原因。
允许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政策,然而少数人却认为致富就可以不择手段,一所谓的“改革能人”尽管他的道德品质恶劣、政治素质很低、生活作风败坏,只因为机遇钻政策空子有了一点“成就”便受到了各方面层层保护,舆论不加分析地大肆吹捧,给公众树立一个只要能捞钱,其它都是小节,不值得计较形象。于是表现在职业道德上,产生一种畸形的道德价值观,只要能赚钱,管它是投机还是冒险,能骗则骗,能捞则捞,捞了钱就是硬本事,管它道德不道德。
4.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教育滞后,使人们的社会道德责任失落。
三、防止职业道德思想滑坡应采取的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防止思想道德滑坡,必须从道德思想教育上、行为规范建立上、道德观念确立上,多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收到长远的效果。
1.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用科学的理论培养人
用社会主义道德思想教育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思想道德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思想,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样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2.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道德评价的力量,严厉谴责和批判违主义道德原则的不良行为
我们在思想道德领域要大力批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让那些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不法分子遭到社会的痛恨和鄙视。同时要大力宣传好典型,树立良好的公众道德形象,使人们学有榜样,让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深入人心。
3.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抓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教育
从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来看,除了变革过程中深层次原因外,主要是道德思想滑坡所致,从产生问题的根源来看,除了经济上的原因外,也是由于没能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和缺乏新的正确的职业道德原则所造成的。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第一,要正确理解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的内涵,明确公平、公正竞争原则与行业、部门的垄断行为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是不相容的。尤其是与权力进入市场腐败现象的形象是格格不入的。
第二,要树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新观念,懂得运用法规,契约,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来规范市场、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三,要抓好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执行政策和工作的好坏,也关系到党的风气和党的形象。
第四,我们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各部门都应根据自己的行为特点制定可行职业道德公约和守则,真正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武装头脑,指导行动,规范行为。继承和发扬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意义建设发展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背景
思想政治教育一词由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走上系统化与规范化是从制定并落实《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得到重视并广泛开展,2005年将思想政治教育确定为理论学科下的一个独立二级学科,这标志着该学科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从而形成了我国现阶段从小学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
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世界各国的不断接触,经济文化的不断交融,对我国国民的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冲击。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我国国民思想观念的方向指引,该学科的设置与发展,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民群众的推广与建立,促进我国社会稳定与团结统一;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最终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
1.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由思想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一门具有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学科,需要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从小学到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环节。开设课程内容主要以古、今、未这三点为主题。古:让学生回顾历史,充分认识与了解祖国的发展由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坚定的决心跟随在党的带领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以培养学生对思想原理的清晰了解,并结合中国国情,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与科学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未:加强党的指引,大力发展党的方针教育,指导学生正确认清国内外形势,提高学生对形势政策、社会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做到顾全大局,环顾未来。
2.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需要根据国际和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来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1)国际形势新视点,要及时了解。世界各国在不断地接触与变化,政治格局也在不断波动中,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现阶段,各国之间的频繁交往所产生的国际视点可以作为新的教学基点。配合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讲述目前国际发展新趋势;帮助学生理清国际之间,特别是贸易之间所产生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以及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模式的不同;引导学生摸清国际贸易与国家、国家实力之间的关系;认清国家发展与世界接轨的必然性;学会用全面性的目光看待“机遇”这把双刃剑,在发展时做到考虑全面,分析其中利害,强化国家意识。
(2)国家发展新方向,要重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带动着全国人民思想观念的走向,因此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前沿性,特别是前沿性。要做到教学中清晰讲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基础、导向和必然要求;讲清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必然性;还要密切关注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与最新出台的政策措施,如在党的十、全国“两会”等重要会议召开后,及时组织学生学习,并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走向,为后续发展确定正确的目标;大量列举古往今来的名人名事,英勇救人献身等典型事例,引导学生爱人民爱祖国爱社会的思想,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修养。
(3)要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思想方式,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开展必须关注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首先,要从他们普遍关心、比较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入手,从问题出发,将理论观点置于现实问题的认识中,进行理性的分析、评价与思考,突出适合学生接受的重点内容,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除困惑的能力。其次,在教学中要增加实践课程安排,要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教育教学片;开设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与人才成长、心理咨询学、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等公共课,拓宽他们的视野。
3.教学方法要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思想观念作为主导,因此要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塑于行。教学方法要做到生动有趣,让学生自主参与,采用他们兴趣爱好,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来组织教学,便于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提倡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专题式和案例法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把传统的按章节授课方法与其他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其次,要丰富教学方式,变单一的课堂灌输为专题讲授、讨论交流、自学研讨、论文报告、原著辅导、答辩竞赛、实践考察等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再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实效。要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传媒技术制作教学课件,把文字、信息、声音和动画结合起来,大力提高教学的知识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提高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使每一堂课都成为“精彩一课”,使该课程切实成为学生喜欢的必修课。
4.建立完善教学保障机制
(1)完善思想教育发展机制,落实责任制。首先,学校校长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负总责,并且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好榜样;其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传达到校中的相关部门,各部门分工明确,认真落实,做好本职工作,并定期检查;再次,没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各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体的目标考核量化机制,确定合适的教育方法,认真执行,取得实效。
(2)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良好开展需要一批专业性的师资队伍:首先,在教育学生上要具有理论功底扎实,善于开拓创新;其次,在课余生活上要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善于理解学生;最终,能在学生心中建立较高威信,便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意义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59-02
一、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体现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其重要的方法与途径,它们相对独立,不能相互替代。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它们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即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尽管校园文化独立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但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在以下方面却体现出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人才培养的导向功能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学校园可依托多种文化活动开展有目的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们追求真、善、美,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了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渗透和熏陶功能
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是在一定环境中形成的[1],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校风和学风,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影响,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受到感染和熏陶,不仅可以凝聚人心,而且可以提升大学生素质,形成理想的人格。
(三)约束和规范功能
校园文化集聚着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及制度文化,约束和规范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通过物质载体和文化活动所营造出来的环境氛围及其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辐射作用,使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强烈地感受到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为思想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四)传承、融合、创新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对文化的传承。研究文化是现代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融合文化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体现,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正是这种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使校园文化既吸收了社会主流文化的精髓,又直接为社会创造和更新了文化的内容,成为了推动社会文化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内核”和杠杆,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甚至决定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水平,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时间还较短,在国内高校中已取得一定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重专业教育,轻人文培养
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许多人认为专业教育质量和学生技能是高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志,其他工作必须依附于此。其实不然,高校的课堂教学,不单纯是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活动,也是文化意义上的活动,因而必须体现“文化的教养与熏陶”。[2]专业教育与实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模式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有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二)重规章制度管理,轻文化熏陶
一些高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在抓精神文化建设时,片面地强化制度管理,注重制度约束,而不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去诱导学生,没有把制度管理提高到文化层面来建设。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进而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但是要辩证地对待二者之间的关系。文化是思想引导,制度重在纪律约束,把制度管理和约束提高到文化层面来建设才是问题的关键。
(三)倾向功利化,忽视人本情怀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个性风格、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没有“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就难以形成群体的价值观念,就不会有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产生。事实上,有的高校没有长远规划,出现了功利化、短期化的倾向,片面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盲目模仿和复制其他院校,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内涵,更谈不上校园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四)重校内活动,轻社会实践
一些人简单地将校园文化归结为校园文体活动,认为这就是建设校园文化,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简单化、低层次化,甚至忽视社会实践环节,不能把握好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间的内在联系。事实证明,通过实践,充分地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对大学生的情感陶冶具有良好的作用。通过实践,能够培养诚实守信的意志品质,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精神,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超越
(一)强化高校先进的思想及先进的文化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秉承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充分体现出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及人文精神的精华,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地结合。对高校产生重要作用的文化建设经验,应该进行及时地学结,以便在日后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做到扬长避短,能够充分发挥先进思想的作用,营造和谐、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使高校校园文化能够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使校园文化建设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使高校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思想及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出发加强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为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指明了前进方向。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此基础上充分整合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积极树立文化育人的全员自觉意识。学校要根据社会发展对教育事业的新要求,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努力将办学理念转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和目标,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从而形成一种制度文化,成为一种习惯和行为自觉。同时要把文化建设同学校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科学安排,突出文化育人功能。
(三)丰富校园文化的载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能使师生员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能使大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一要以动态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二要以静态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将校训、校歌、校徽、校史物化于楼宇、雕塑、绿化、书画等校园景观之中,激励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三要以网络等新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四)立足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有意识选择和制定的。学校的规章制度、守则等通常以隐蔽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德育功效。[3]好的学校制度能够营造有序、合理、公平公正的学校环境,保证学校成员的合理权益,引领良好的道德风尚。相比道德而言,制度更能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学校制度为学校成员提供行为规范,学生通过感知、记忆、思考、践履这种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要大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把制度的外在约束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自觉,真正发挥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
四、结束语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我们要努力推动和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紧紧围绕学校“育人”这一根本任务,正确把握校园文化主旋律,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领导、调控和管理,使其规范、有序,有效抵制资产阶级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通过校园文化媒介对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在高校校园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努力使广大学生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董冉功.融入和谐校园文化构建,提升商院大学生素质[J].职业圈,2007,(8).
(一)促进高校教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丰富多样化、各国政治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对21世纪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与国际化是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出具有国际意识、全球观念的新型人才。
(二)明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以90后居多。他们大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出自独生子女家庭,个性较强。第二,能够正确认识传统道德观念,但漠视不良社会现象。第三,受利己主义思想观念影响严重,自我期待与自我认知存在明显的差异。第四,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接受各种新鲜观念和流行元素,但盲目接受现象大量存在。第五,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团队合作。这就要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加强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狠抓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促使高校校园文化能够代表我国最先进思想和文化前进的方向,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思想要求的价值取向与原则。
(三)促进高校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
高校以育人为基本任务和目的。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新形势的挑战,为社会培养新型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新时代人才的必备条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激励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历史沉淀、学风和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与氛围。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感染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充分结合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广泛激励高校师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实现高校育人的最终目标。校园文化在沉淀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种不成文的文化习惯,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被这种业已形成的文化习惯所制约,要勇于打破已有的习惯制约,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开展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的教育。
(二)优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
促使高校师生情感世界的不断发展、优化与完善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健康的高校校园文化集娱乐性、思想性、运动性、趣味性、学术性、创新性和知识性为一身,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熏陶高校师生,有利于高校师生积极、正面的情感的形成和坚韧意志、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充实和丰富高校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够不断提升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促进高校师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的最佳途径,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最大程度的发挥。优秀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潜移默化的熏陶、激励、影响广大高校师生,让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且在自我教育中不断完成自身的发展、完善和升华。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更能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一样不能要求在教育中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要长久的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开展符合当前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学生在这种教育氛围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升华。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变为一种与校园文化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氛围。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与校园文化实现真正的互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跟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与互动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补互促
要想做到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补互促,相关工作者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相关活动,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这就要求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精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促使高校学生在高校文化活动中获得快乐的同时,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是拓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第二,狠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塑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魅力。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校园文化能够大大提升高校的品牌效应,促进高校快速、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充分结合自身的传统历史与文化、人才培养策略和最终发展目标,在满足时展新要求的前提下,开创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这一过程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本身的优良学风和人才培养等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共性与个性完美结合,打造极具该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第三,全面落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属于层次相对较高的、复杂社会文化的特定反映。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师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健康、平安、诚信、和谐的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牢固的基础,从而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促进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建立。为建设这样的校园文化,反过来要求我们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校园文化在沉淀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给后人留下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为学生留下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构建新型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色高校的建立。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构建和谐高校为重心,大力提倡宽容、和平、民主和正义,结合广大高校师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科学、有序的管理工作,促进高校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各种人际关系日益融洽,实现个人与高校和谐、健康的发展。比如,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严格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相关项目的申报、管理、实施、审批等各个重要环节,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激发高校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突出其主体地位并逐步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让校园文化活动充满民主与个性,为构建和谐新型校园奠定基础。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化在新时代的又一次重大发展,是新时代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思想,高校政治思想教育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需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开展,这也是新时代为高校教育理念提出的新的要求。
(三)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在高校中时时刻刻影响和熏陶着高校师生,对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高校校园的行为规范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校园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时刻保持先进性,能够切实符合具体实践的指导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切实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为基本方向,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结合当今国际、国内新形势,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促进高校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比如,开展以当今我国社会焦点问题为核心的主体性辩论大赛,让高校学生对目前我国信仰缺失、贫富差距显著等社会敏感问题进行深思和讨论,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必须以社会主义理论思想为指导,积极探讨、长于探索、敢为人先、开拓进取,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四、结论
P键词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学风
目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也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而影响着高校的学风建设。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同志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能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助力,这是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大学生都关注的问题。
1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
(1)上网的人数多、时间长。数据调查显示,38%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为10~20小时,其中男生每周上网时间比女生多;48%的学生认为花在网络上的时间一般;有46%的学生每周自学时间
(2)上网的主要目不是为了学习。大学生上网最大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娱乐、聊天、购物,利用网络来学习的所占比重较低。男生比较喜欢玩游戏,因此主要目的为娱乐休闲。此外,大学生在大学里脱离了家庭的束缚,无法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因此希望通过新媒体在网络上寻找朋友,获得心理上的慰藉。
(3)自控能力不足。调查显示,80%的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离不开网络,10%的学生感觉还好,6%的学生无所谓,4%的学生认为可以。不少同学反映,自己在宿舍本来想学习的,但旁边的同学正在上网玩得很刺激,根本静不下心来,有时反而被吸引一起到网上“冲浪”了。高校的课堂上,手机也因网络如虎添翼,学生因缺乏自控力,变成“拇指族、低头族、手机控”。
2网络对大学生学风的影响
2.1对大学生学习观念的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拓宽了人们的视觉与触觉,但不良的网络信息也时刻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青少年时期正是三观形成时期,价值观念易被误导,在网络上他们易接触到资本主义的文化作品、价值观念、不良言论等信息,长此以往易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易滋生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等不良思想。
2.2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1)网络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记笔记,课下看课本”是过去传统的学习方式,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这种方式己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学生也在不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还可在网络上学习到许多专业的所有课程,甚至在一些教育平台可修满学分、甚至可获得学位,这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2)网络休闲、娱乐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包括:获取信息,休闲娱乐,交友聊天,学习或工作等方面。上网时间长且大学生的网络自控能力相对校差,不少的大学生迷上网络甚至无法自拔,旷课成了家常便饭,重修课程多甚至到了退学的边缘。
(3)影响了班风和学习氛围。寝室是休息的场所,但是课余时间我们会经常看到同学们在宿舍里上网、聊天、打游戏,他们不仅自己荒废了学业,甚至还影响了一些“意志不够坚定”的舍友。另外,学生上课用手机上网的现象屡禁不止,耽误了自身的学习又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
2.3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在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第一课堂,它既是主渠道,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当前信息发达的形势下,第一课堂似乎正越来越缺乏吸引力。一些教师只知道围绕教科书而不更新知识,所讲内容老旧;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随意发挥,脱离教学内容,甚至口无遮拦:一些教师授课内容枯燥乏味,吸引不了学生。相较之下,“宽广辽阔”的手机网络深深地吸引着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他们拿着手机在课堂上看新闻、聊微信、玩游戏,若课堂管理不严的话,早退、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学风建设对策
3.1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引导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1)做好教育引导,营造文明网络环境。高校通过开设网络文化相关课程,客观、全面、对比地分析各区域网络文化,促进学生们用辩证的思维、客观的角度来看待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还可以召开主题班会、论坛、辩论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清朗网络”教育,争做文明网民,自觉远离、抵制“网络垃圾文化”;通过开展漫画比赛、微文大赛、微视频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文明、理性地使用手机,做到课堂上远离手机,逐渐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同时要建立网络党建团建主流网站、微信公众号、思政微博等,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平台占领网络教育阵地。
(2)强化课堂纪律。如何杜绝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行为,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学生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首先,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入学积极分子组成课堂纪律检查小组,加强课堂纪律巡查。同时做好宣传动员,倡导建立“课堂关机制度”、尝试设置课堂手机集中托管点等多种方式,减少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其次,对手机重度依赖和网络成瘾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必要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改正不良习惯,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
3.2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建设,提高网络知识和技能
(1)提高学工队伍的信息化素养。一方面,统一学工队伍思想,要让他们充分认知到网络信息化对学风建设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但我们只有不断提高信息化能力与技术,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高校学风建设。另一方面,通过辅导员沙龙、论坛、案例分析等形式加强学工队伍之间的交流,不断创新信息化工作思路与方法,提高学工队伍的信息化素养。
(2)提高学工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一方面,以讲座、交流等形式对学工队伍进行信息化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高效地使用学生管理系统、微信公众号、易班等网络平台。同时,还要在实践应用中锤炼学工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推动他们掌握相关技术能力。另外,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熟悉和掌握大学生网上行为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好网络思想教育的同时,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来。
(3)提高学工队伍的网络话语能力。在网络信息时代,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话语内容枯燥、话语形式单一、话语模式教条的缺陷,使其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报告、沙龙、竞赛等形式进行培训,将网络话语中多样化的话语形式吸收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中来,用生动鲜活的话语内容来加强话语的吸引力,提高队伍的网络话语能力。
3.3发挥网络宣传功能,营造健康的校园学习氛围
(1)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学术事迹进行深度宣传报道,同时结合课堂教学、讲座论坛等面对面接触,让同学们感受到他们的大师风范、学术魅力。积极开展专业学术竞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但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经常组织专家学者针对大学生考研出国辅导、职业指导、个人发展等方面进行线上、线下交流,用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断勉励学生克服困难,逐渐提升自身能力。
(2)开展校园文化活樱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我们要利用网络覆盖面广、快捷便利的特点,努力打造精品网络文化活动,帮助建设良好学风。同时,借助网络教育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名师讲座、职业规划、传统文化等第二课堂,促进同学成长成才的同时,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另外,要充分发挥模范的作用,如举行“模范引领”、“优秀毕业生”评选等活动,并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深度宣传报道,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学习氛围。
3.4发挥网络助学功能,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1)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高校应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师生网络操作技能,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
(2)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丰富共享学习资源。网络“共享、开放”的特点,为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提供了可能及便利。高校应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验实践平台、网络学习资料库等学习平台;专业教师还可引导建立专业论坛、专业QQ群、专业微信群等学习互动平台。在学习平台上,高校提供精选部分优质课件、辅导视频、正式出版教学光盘等资源,供同学们选择学习:学习互动平台上,线上、线下交流让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查漏补缺,巩固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