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循环经济的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为构建贵州省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贵州省正加快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的推行计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即依靠调整优化能源生产的利用方式来实现物质与能源的循环。本文以调整优化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对循环经济的作用为基础,对贵州省目前的资源循环利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以贵州省的贵州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成功案例为依托,提出了贵州中小型城市(县)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形成“循环城市”的概念性结论。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利用循环城市
一、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及生产利用方式
“十二五”的规划纲要提出,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稳定、经济、安全、清洁的能源产业体系。这一方针在我国在此期间的能源发展方向上具有指导性意义。其中,转变能源的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间相关能源行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转变能源的发展方式就是要实现多元发展,改变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方式,总的方针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其目的是实现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并构建现代的能源产业体系。规划纲要中关于低能耗和低排放的要求,首先要转变能源的发展方式。本文中,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为基础,分析贵州省的能源结构和资源循环利用情况。
二、贵州省目前的资源循环利用情况
资源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的核心。资源循环利用使工业废弃物被资源化,使经济价值增长,减少向自然界排放的废弃物,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增加了生态效益。同时,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消耗,保证了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当今我国的循环经济正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循环利用尚不成熟,没有完备的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贵州省的部分经济工业区的资源利用情况较好,主要体现在能源的循环利用和清洁控制。
(一)一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收效较好
贵州省的一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如贵阳的开阳磷化工集团、贵州宏福纸业有限公司等工业园区,其资源循环利用的重点项目已经启动。在“三废”的利用方面,各公司大力投入资金,形成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体系,减少了“三废”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循环经济。
(二)部分国家的大中型企业通过清洁生产的审核
一些工业园区的大中型企业在节约能源、清洁生产等方面通过了审核,取得了较好的收效。据数据统计,这些大中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以循环经济为方向,生产的水耗、电耗都较以往有所下降,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物也得到了重复利用,达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
(三)部分工业区初步形成主要产业链
贵州省的各地区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特色,以特有的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初步建立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地方资源形成工业聚集区,发挥了企业集群效应,合理调整优化能源生产再利用的方式。
三、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形成循环城市
贵州省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已初步形成,本文中以贵州省的贵州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成功案例为依托,详述了贵州中小型城县构建循环城市的概念。
(一)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由桐梓煤化工项目、桐梓火电厂等项目建立的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煤化工、铝加工、钛加工、热电、冶金、等产业。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总规划面积为45平方公里,是贵州省重点培育的工业园区之一。园区分为华电工业园、蟠龙工业园、娄山彩阳轻工食品工业园、桐梓重庆工业园和渝黔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地方的大力推动下,除桐梓火电厂这样的工程进展顺利以外,金兰伟明铝业也基本建成。为了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桐梓县制定了能源产业、铝钛加工产业、化工产业、轻工及副食品加工产业等四大产业综合发展,对园区的产业进行规划。园区产业定位是以煤化工、遵宝钛业、火电厂、伟明铝业的企业为依托,发展煤化品,铝加工、钛加工、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等节能环保且附加值高的附属产业,大力把桐梓发展成黔北工业经济的增长极和重要的产业承接基地。
(二)构建循环城市
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是形成循环城市的核心内涵。循环城市,是指依照循环经济及循环社会的概念,以节约资源为方向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来建设的城市,在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资源节约使用、重复使用。中小型城县构建循环城市,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方式,是当今节能和环保的主题下,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有效办法。形成循环城市,对于中小型城县,是以日益发展的循环工业园区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的新型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目前,我国的循环城市的构建还在起步中,而循环城市的形成必然成为未来社会的方向。
结论:发展可持续经济,合理调整并优化能源生产利用的方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方向。构建资源循环系统,形成“循环城市”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核心。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目前的资源循环利用的情况,并以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例,提出了贵州省中小城县构建资源循环,实现“循环城市”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刘鸿雁,吴永贵,安艳玲,毛健全.贵州省主要工业区发展现状与循环经济改造.贵州化工.2009(04).
[2]金小天,霍文冕,杨占星.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以甘肃省高台县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6(11).
[3]陈凯,黎湘虹,张秋根,殷茵.南昌建设资源循环型城市的探讨.江西科学.2009(02).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园区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 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旨在最终实现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标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个层次界定。技术层次,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相融合,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最高效率地节约使用资源;在经济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机制。需要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利益分配。
二、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二是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三是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四是新的生产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在生产过程中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
五是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提倡物质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要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三、各国循环经济发展趋势
(一)日本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21世纪初,提出“环境立国”战略,即创建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消费者报废电器时应支付废旧家电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费用,废旧电器经过商家回收又重新回到生产企业。资源循环利用率如空调为78%,电视为73%,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日本力争资源回收率达100%。从家电中回收的玻璃、铜、铝等材料制作成玻璃杯、易拉罐等再生产品。
(二)德国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72年德国就制定和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1996年又颁布《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确立产生废弃物最小法、污染者承担治理义务以及政府与公民合作三原则。家庭废弃物利用率从1996年的35%上升到2003年的60%。2003年在冶金行业,95%的矿渣、75%以上的粉尘和矿泥,以及至少有2000万顿废旧钢材被重新利用。目前,废弃物处理成为德国经济支柱产业,年均营业额约410亿欧元,并创造20多万个就业机会。
(三)美国
美国1976年就制定和颁布《固体废弃物处置法》。2003年,美国城镇产生的废弃物为5.5亿t,回收利用率达到40%。在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中,纸张为42%,软饮料塑料瓶为40%,铁制包装为57%。
(四)欧盟
欧盟实施的家用电器回收办法,规定商业界必须回收90%的废弃电冰箱及洗衣机,并将此类大型电器用品的60%用于再生产利用。在个人电脑方面其回收比例则按产品重量由原定的60%提高到70%,再生率也由50%提高至60%。此外法国政府要求应有85%的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奥地利法规要求80%回收包装材料必须进行再循环处理或再利用;丹麦政府规定所有废弃物要有50%进行再循环处理。
四、目前循环经济的几种发展模式
(一)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
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耐用性等。发明这种模式的杜邦公司到1994年生产废弃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
(二)工业园区模式——又称为卡伦堡工业园区模式
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内各企业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生产量,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
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包装废弃物的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最初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已有1.6万家企业加入。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做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清理、分拣再进行循环利用。
(四)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三个层次上。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三是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视垃圾,要把它视为有用资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类存放就是资源。
五、国外循环经济优秀案例及经验借鉴
下面以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为例介绍。
(一)园区简介
为解决大量消耗能源、资源而产生的垃圾排放等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北九州市以建设亚洲的“国家资源及环保产业基地”为目标,以振兴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为主,制定了生态工业园基本规划。工业园建于2001年,是再利用型生态园的代表。园区分为实证研究区和循环工业园两个区域。
(二)循环经济实施措施
北九州市的环保产业拥有合理的环境管理体制及安全的高新技术,由企业、大学及政府部门组成的“北九州环境产业推进会议”制定了基本工作方向并采用了环境政策与产业振兴政策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政策。重点实施措施有四个方面:(1)建设循环使用及旧零部件再次使用产业园区;(2)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设施,发展新产业;(3)创办新能源技术产业、超微纳米等新一代环保产业项目;(4)加强人才培训。
此外北九州通过规划合理的功能区布局来更好的贯彻实施循环经济的理念,具体功能区布局如下:(1)2001年6月设立北九州市生态工业园区中心:是开展环境教育的基地,举办以市民为主的环保知识讲座,举办环保技术相关研修、讲座,推广环保技术。(2)环保企业聚集区:通过各企业的相互合作,把环保相关企业发展成为废物排放为零的资源循环基地。(3)响滩再生使用区:市政府场地租给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环保项目,地方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独创的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开展各种再生使用产业活动。(4)环保研发中心:企业、政府、大学联合起来将进行最尖端的废物处理技术、再生使用技术的研发。本九州生态产业园利用作为工业城市积累起来的技术和人才、工业设施及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市民建立的网络,将振兴产业与环境保护两大政策有机结合成功实现了建立独具特色的地区政策的工业园区,其成功经验对我们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六、国内发展循环经济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生态园区循环经济可从以下几点试做努力:
1.创新机构,保证循环经济深入发展。成立循环经济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区域实际状况,从引导和促进的角度出发全面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工作。
2.绿色招商,促进第二产业生态工业发展。通过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的构建与完善,资源和废物的减量化等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改善投资环境。根据生态工业系统建设需求和市场机制有选择地进行主题招商和绿色招商,重点发展补链企业,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生态工业网状结构。
3.集约使用,提高资源使用率。注重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无论在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是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均努力达到较高水平。
4.重视科技,引领静脉产业生态工业发展。可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海水淡化以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投资兴建垃圾发电厂,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烟气净化处理发电的同时保护居住环境;完善区域水循环系统,建立以污水处理厂为主体的中水回用系统,节约用水的同时满足企业对中水的需求。
5.加强信息建设,构建生态工业信息平台。建立固废资源信息网,便于企业之间进行固废资源交换与再利用的信息沟通,为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建设搭建信息平台。
6.注重生态教育,建设绿色学校。生态文化建设从孩子抓起,各级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在相应课程中增加环境保护知识内容,把生态教育纳入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从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林慧岳.基于循环经济区域创新活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
[2]于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j].天津科技,2004,(6).
[3]许江萍.循环经济:从理念到实践[j].中国科技投资,2006,(8).
关键词:循环经济 企业绩效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一、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基本概念
1、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就是按照所使用的资源循环利用和在企业中推行节约的原则,期望企业以最小的资源损耗、最少的污染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从狭义范围上来看,循环经济就是经济与环境两者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创造低消耗和低排放的同时创造高效率,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广义范围上来看,这不仅包含经济方面,还包括环境和社会,这三方面构成循环经济的所要反映出来的内容。为保证循环经济得以实现,在对劳动力、产业结构、环境质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必须高要求,从而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在经济、社会、环境三系统中优化组合,达到最优目标。
2、企业效绩评价体系
要想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做出正确的定义,我们就必须了解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成要件,总的来说,这一体系分为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对绩效评价的所有指标、绩效评价的评价标准和绩效评价组织形式这四个分体系,并通过四者的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构成完整评价工作体系。在此体系中强调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等一些新鲜事物,而对以往以规模、产值和利润为标准的旧的指标体系完全予以废除,新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企业的现状可以有更清晰的了解,同时还可以预测企业发展的前景,因此这一新的体系在新时期新的历史发展背景下必然受到现代化企业的推崇,这也是进行评价的核心内容。
二、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与原则
1、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特点
(1)综合性:指标体系主要是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点出发,可以较客观的反映企业绩效的整体面貌,在一定程度上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环境、社会进行了综合考虑,避免以往传统绩效评价的片面性的弊端,从而全面地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解。而且,我们发现在此基础上,通过我们给出的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细致详尽并能够总体性评价企业现状的基础层的指标。
(2)可量性:就是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通常为一年,在企业内部一定的企业范围内可量化的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环境效益的总和。
2、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设置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定性指标之前要考虑定量指标的影响,在设置过程中要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避免单独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对体系进行设置。
(2) 科学性原则:企业绩效指标与指标体系的设置还应当与循环经济思想和企业绩效评价及企业经营效益的概念之间保持高度一致性。准确把握指标的概念,清楚指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科学性的计算方法。并且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涵义、范围、方法的稳定性。
(3) “3R”原则: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的指标与指标体系设置时一定要紧扣“3R”原则,从资源利用的源头到最终的废弃物的排放这样一个大的“循环”经济的体系中使用统计指标及统计数据对指标和指标体系进行客观、科学的描述;另外要从宏观管理和微观考量这两个角度进行考察。
三、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循环经济是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好环境及友好型社会的客观情况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在开发过程中坚持开发的同时并注重节约,保证资源的再利用原则,完善再生资源可回收利用体系,在企业中倡导节约型增长模式。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设置问题直接关系过程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准确性。要对企业的经营效果进行考核,还要对影响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保持企业生产和对环境的保护和谐发展,做到双赢目标。下图为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示意图
四、几点具体说明
1、从表中所给出的数据是通过具体调查时(案例分析)得到的指标的权重数,在不同的企业中所得到的权重数不同。
2、在对体系进行分析时,可以根据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侧重点不同,在第三极的基础区内再增加或者减少一些项目。
3、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在调研中从企业采集到的数据具有模糊性,因此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就是在调研过程中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
4、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的意义
(1)净资产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就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净利润同平均净资产之间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比率则充分显示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更直接的是突出反映了投资与报酬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成了评价该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 (2)净利润。净利润就是指企业在交完税收之后的利润,也就是利润总额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净额,这是未作任何分配的数额,其受各种宏观政策等其他人为因素影响较少,从而可以比较客观、综合地反映出企业的经济效益,准确而又量化性的体现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 (3)新品销售率。新品销售率也就是新品的销售收入与总产品的销售收入之比,新品销售率反映了新品对企业的贡献能力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4)研发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就是企业投入科研开发支出与成本费用总额之比,这个比例可以说明企业对科研开发支出的投入状况。
五、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对企业绩效评价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效果不能仅仅由其中的某项指标来加以确定。我们将循环经济的思想放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而在此思想下的生产经营活动则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转变到追求企业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共同最大化。从外部表现上来看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应该多维性的,也应该有多远性的追求目标。而循环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绩效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目标的综合评价过程。本文根据笔者的观点将模糊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起来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并且运用这种评价方法对企业绩效进行量化考评。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相对于来说比较多,为了在对企业绩效进行考核过程中避免信息资料的丢失,我们必须考虑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此背景下我们考虑使用“加权平均型”算法。
六、案例
我们以一个超大型的水泥厂为例来说明问题,假设2010年全年该厂的销售收入是422亿元,而缴纳税金方面也达到92个亿。由于这种超大型的企业是当地支柱产业的利税大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十分明显促进作用,同时我们在也看到其也污染了水泥厂所在城市的自然环境。水泥厂为了在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还要兼顾环境保护的责任,这就需要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抽出专门的时间、固定专门的人去时刻盯住企业所要发生的问题,逐步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改良或改进,加强对员工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从而实现取得较好的企业利润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前后对比发现,在化工厂里推行的循环经济,促进了施工生产和环境的良好循环。
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分析这个企业,我们就需要对这个企业的绩效情况为突破口来进行评价。按照统计学原理,制定出两个集合,一个是关于里面所含因素的集合A=(A1,A2,…A7),对于绩效评价的集合B=(B1,B2,B3,B4),相对应来B1表示好,B2表示较好,B3表示一般,B4表示差的顺序排列,从而得到相应的矩阵列,依据统计结果得到 。在此基础上,我们按照最大隶属度的原则进行对比得出在对该企业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是较好,从这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知道该水泥厂的绩效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七、结束语
在新时期,我们通过在企业中推广循环经济这一新理念,在生产中做到清洁工作,这不但可以使得企业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规章管理制度,促进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这也可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极大地增强所生产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进一步降低物耗和能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二十一世纪,循环经济是主导模式,企业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要想生存、发展和提高,则必须在本企业中时刻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指导生产。在对采用循环经济的企业中实施绩效考核评价的过程中,要建立相对应的循环经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正是从提出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出发,并对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化。
参考文献:
[1]王金南等: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环境保护,2001(10)
循环经济规划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11]。从规划范围来看,可分为国家层面、省市层面、区县层面(园区层面)三级体系。《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家编制全国循环经济规划,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编制本行政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如在国家层面,2013年1月,国务院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从规划载体和功能看,可分为2类:1)专门的循环经济规划;2)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一些专项规划中融入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要求,增设部分章节和内容。循环经济规划要与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2循环经济规划的发展阶段
伴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循环经济规划可分为3个阶段:(1)模式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2005年)如前所述,循环经济最初是作为污染预防和源头控制的重要抓手发展起来的。2003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理论探索和试点基础上,了《循环经济规划示范区编制指南》。2003年,贵阳成为我国首个完成循环经济规划的城市,而辽宁、江苏、上海等省市,以及苏州高新区、天津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率先完成了循环经济(生态工业)规划。截至2005年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建设的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市有8个,生态工业示范园区17个[5]。(2)全面试点阶段(2006—2012年)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的要求。2005年和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启动了2批循环经济试点,共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及省市层面的178家单位参加了试点工作。2008年,国务院批准了《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年1月,《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该法律明确将循环经济规划作为基本管理制度之一。2009—2010年,国务院先后批复甘肃省和青海省柴达木的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用以指导各试点单位的循环经济规划编制工作。(3)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2013年—)党的十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要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生态文明战略地位的提升,我国循环经济理论和具体内涵将进一步深化,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深化发展阶段[12]。
3循环经济规划方法综述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其他各类规划一样,其内容涉及现状及问题分析、目标和指标确定、总体设计、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识别、投资效益分析、保障措施分析等方面。其规划方法也遵循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环境规划等所采用的通用方法,如模型预测、空间规划、数学规划、情景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这里仅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对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分析和评估方法进行综述。
3.1物质流分析
物质流分析(MFA)是一种以质量单位追踪物质从自然界开采进入人类经济系统,后流经经济系统各环节,最终回到自然环境的研究方法。MFA可以分为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EW-MFA)和特定物质的物质流分析(SFA)。EW-MFA方法可追踪进入国家或者区域经济系统的全部物质流状况,而SFA则是主要追踪特定的某种或者特定的大宗物质流,如针对重金属、碳等特定某种物质或者木材、能源等大宗物质。20世纪90年代初,奥地利、日本和德国首先应用MFA方法进行经济系统的自然资源和物质流动状况分析,此后主要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国家层面的EW-MFA。通过EW-MFA,可得到输入指标、输出指标、消耗指标、平衡指标、强度和效率指标、综合指数六大类共10多个物质流分析指标,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指标设定提供量化依据。迄今,国内多位研究者对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13]。鉴于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MFA必然成为循环经济规划的重要工具。日本循环型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就是基于物质流分析。国内东北大学、清华大学、中日环境友好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较早利用MFA,开展国家和区域层面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14-17]。此外,也有一些聚焦某行业的物质流分析,如分析钢铁生产流程的铁流对铁资源效率的影响[18]。
3.2工业代谢分析
工业代谢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Ayres等提出的,它通过研究物质、元素和能量代谢关系,分析经济运行中物流、能流和环境影响,有助于把握工业系统的整体运行机制,识别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先解决的目标;有助于人们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预防环境污染[19]。要针对不同的研究范围(工业系统、区域、流域或整个国家)以及不同的研究对象(如污染物、污染元素、资源、产品等)研究工业代谢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以及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技术途径和政策途径来减少环境影响。段宁等[20]进一步将工业代谢深化为产品代谢和废物代谢。其中,产品代谢以产品流为主线,即上一个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初级产品作为下一个生产过程的原辅材料,随着产品链延伸产品的经济价值也随之增加。产品链采用生态设计方法,优化产品结构,从而提高资源效率,降低环境排放。废物代谢以废物流为主线,通过废物流动,将上一个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作为原材料输入到下一个生产过程,再次形成产品和废物。随着废物链不断延伸,初始输入的原材料的利用率显著提高。循环经济的发展,不能停留在废物代谢阶段,即在废物产生之后才考虑再用和循环,而应主动研究和优化产品代谢过程,通过革新现有的产品链,补充和完善产品代谢链网,使废物在产生以前就被减少或消除,或者在产生以后有利于再生利用,这也是强调产品代谢的意义所在[3]。
3.3生命周期评价
生命周期评价(LCA)始于20世纪70年代,源于美国开展的针对包装品的分析和评价。1998年,我国开始全面引进LCA国际标准———ISO14040系列标准,将其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广大学者的推介,LCA成为国内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领域新的研究亮点之一,并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应用[21-22],包括:1)绿色产品的评价,主要应用LCA进行产品环境性能比较和改善评价,如绿色建筑材料评估、产品节能减排绩效评价、面向回收的汽车产品设计[23]等;2)工艺、技术的环境评价,应用于工艺的环境影响评价、不同工艺之间的比较、工艺优化及再循环工艺设计等;3)农业及服务业中的应用,如运用LCA方法,进行沼气生态农业模式、酒店服务业的优化评价;4)废物资源化技术路线评价,如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LCA,识别污染特性和判断末端处置工艺的优劣,从源头上消除污染[24]。LCA所需数据种类繁多且处理量大,需要相关软件及数据库系统的支持。国外已形成多种较为成熟的评价软件和数据库。我国在引进国外软件和数据库的同时,也开发了自己的LCA数据库,如四川大学、亿科环境科技公司开发的CLCD,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发的RCESS,同济大学开发的中国汽车替代燃料生命周期数据库,宝钢开发的baosteelLCA等[22]。
3.4生态足迹分析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计算人类的消费、衡量生态可持续性的工具,将生态足迹的现实需求与自然能够提高的生态服务的实际供给两方面进行定量比较,可以反映人类是否生存于自然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内。1992年,Rees等首次提出生态足迹概念,此后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如欧洲委员会将生态足迹概念纳入区域可持续性评价的共同指标集[25]。国内研究者开展了相关案例研究。如龙爱华等[25]对上海市的研究表明,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上海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不断增大,生态“黑洞”越来越大。当前的城市化必须摒弃过度扩张的发展模式,杜绝奢侈消费,发展循环经济,从而降低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和支撑区域的生态压力。岳强[26]对辽宁省1995—2002年生态足迹的研究表明,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达到最大,化石燃料用地在生态足迹构成中比例很大,生态足迹构成的分布严重不均,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较低。
3.5生态效率分析
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的定义,生态效率是“提供有价格竞争优势的、满足人类需求并保证生活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同时逐步降低对生态的影响和资源消耗强度,使之与地球的承载能力相一致”。生态效率可以表示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与环境影响之比。生态效率越高,表示能以较少的环境代价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这与循环经济的宗旨一致。周国梅等[27]根据生态效率指标,初步提出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诸大建等认为,生态效率的概念揭示了循环经济的减物质化本质,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用生态效率指标来度量,最直接和科学的是2类指标:1)基于GDP与资源投入的资源效率指标,如直接物质投入生产率(GDPDMI)、能源生产率、水生产率、建设用地生产率等;2)基于国内过程输出(DPO)的环境效率指标(GDPDPO),如固体废物产生产出率、废气排放产出率、废水排放产出率等。据案例研究,上海市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其生态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大多数生态效率指标还低于国内先进水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不高[28-29]。
3.6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SD)由Forrester于1956年创立,目前已成为研究复杂性科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针对实际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充分估计和研究其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特别注重研究系统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协同以及延迟效应。循环经济系统是涵盖人口、经济、环境和资源等子系统的复杂系统,特别适合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江卫[30]从煤炭行业、生态矿区、煤炭企业等3个层面分析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企业生态系统主要变量的反馈控制关系,构建了一个通用的煤炭行业生态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秦钟等[31]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广东省循环经济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循环经济发展的3种不同情景进行了模拟和比较,指明了转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采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7循环经济规划方法对比
几种循环经济规划方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有些还可以在规划实践中同时使用。不同方法在分类上也有些交叉,例如,尽管LCA是一种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工具,但其他各类方法均应遵循生命周期的理念;物质流分析可以看作是工业代谢分析的一种方法;生态足迹是一种广义的物流分析;生态效率方法中的输入、输出的物质量,需要通过物质流分析来获得。相关方法的对比见表1。
3.8循环经济规划指标体系
国际上,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指标体系最为完善,该指标体系乃基于MFA分析而获得。2008年,日本制定了新的《循环型社会推进基本计划》,新计划中使用了2类指标:1)物质流指标,反映循环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物质输入、循环和输出状况,包括3个核心指标(资源生产率、循环利用率、最终处理量)和2个辅助指标(金属矿物生产率和CO2减排),其中辅助指标为新计划新增;2)措施指数(effortindices),包括表述定量目标的目标指数(废物减量化、公众的意识和行动变化、推进循环型社会商务、具体循环法律和计划的实施)和监控近期变化的监控指数(包括出租业的市场规模和重装商品的出货率、制定循环基本计划的地区数等9个指数)[32]。在国内,不少学者基于MFA、生态效率等方法开展了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研究。这些研究基本上反映到了政策层面,并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1)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提出了我国“十二五”期间的18项指标,可分为3类,即资源产出指标(主要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等),资源消耗指标(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比重、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10]。此外,《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提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应包括资源产出率、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率等指标。可以看出,这些指标基本上是输入、循环端的指标。(2)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编制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宏观层面和工业园区层面两部分,分别有22和14项指标,用于指导全社会、各地以及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该指标体系包括4类指标,分别是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和废物排放指标[33]。与上述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相比,明确包括了废物排放指标,即输出端指标。(3)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环境保护部等三部门为推动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建设,颁布了综合类、行业类和静脉产业类3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标准,分别包括24、19和20项指标,这些指标分属于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资源循环与利用)、污染控制以及园区管理4类指标[34]。该指标体系包括了输入、循环、输出端指标和管理指标,突出了环保要求。
4循环经济规划展望
4.1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循环经济规划还存在不少问题:1)指导循环经济规划的理论体系尚待完善,特别是在生态文明背景下,需要进一步界定循环经济内涵,探索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对于循环经济的认识容易出现“泛化”现象,一些地区脱离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甚至违背经济规律,借发展循环经济的名义,上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2)规划体系不完善,循环经济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缺乏协调性,国家、区域、地方规划衔接不够,可操作性有待提高;规划指标虽多,但规划指标约束性缺失,导致规划难以考核。3)规划方法不健全,传统的预测、模拟和规划方法与循环经济特色的规划、评估方法脱节,规划的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4)规划的基础数据缺乏,缺少物质流分析的统一、规范的数据平台。5)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循环经济制度建立刚刚起步,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机制尚未形成。
关键词: 经济 、资源、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ity. In this paper, the thinking on how to develop circular economy in Eergu'Na City,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ideas to establish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goals, build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额尔古纳得天独厚,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原生态的人文地理环境堪称人间天堂。多年来,额尔古纳通过对森林、矿产、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了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为保护这片“绿色净土”做出了贡献。但是额尔古纳市的经济发展模式总体来看,还是单一的以资源及资源的初级加工利用为主导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结构,工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过重,这就不可避免的照成了经济无限发展与资源有限供给、工业污染日益严重与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不断减弱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当务之急是利用国家鼓励发展节约型,循环型经济的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发展县域循环经济就成为实现我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我市该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发展循环经济呢?下文是我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确立额尔古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额尔古纳市要结合和呼伦贝尔市“十二五”规划,以生态立市等六大发展战略为依托,确立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第一,以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治理为重点,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这一阶段我市要大幅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使供需矛盾初步缓解,形成一批资源开发和加工产业群。生态环境良好的趋势得到保持。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80%,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率达到70%。循环型产业将快速发展,建成一批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工程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初步建成生态工业园区,绿色消费成为时尚。第二,以资源节约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建成循环经济基本框架。在这一阶段我市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降低,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率达8%,重点耗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降低率达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逐年提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0 %。生态旅游比较发达,基本建成绿色消费体系,生态法规体系比较完善。
第三,以建设循环型社会为重点,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健全循环型社会组织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这一阶段通过多年努力,建立起一整套与循环经济相适应,涵盖组织管理、政策法规、科技创新、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循环型社会支持体系,循环性社会建立。二、构建额尔古纳市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额尔古纳的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是能否建立起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子。尤其是我们要实现“工业强市”战略的目标,就要将各种矿产资源尽可能多的开采出来,如何科学的利用好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实现有限资源创造无限价值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提前做好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额尔古纳市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三个层面去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1、从企业内部循环的纬度实现小循环。我市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与可持续农业。生态工业就是以清洁生产为导向的工业。可通过循环经济的思想设计生产过程,促进能源和原材料的循环利用。如华创能源公司可使用超临界高压锅炉、纯背压式热电设备、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等,能够提高发电和热力的产出量,降低单位产品的煤耗,冲减因原煤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雀巢公司在保证热效率的同时,采用余热回收技术,将烘干塔排出的热量回收,利用余温在“预处理”的“超高温灭菌”阶段对低温奶加热,可将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0%左右。我市农业一直以种植小麦、油菜、马铃薯为主,粮油产量一直不低。可把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饲料工业、有机肥产业、太阳能工业、沼气成为一体,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
2、从生产之间循环的纬度实行中循环。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链或生态产业园区。生态工业链要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循环经济的法则,把不同的工厂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等废物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这种循环经济甚至可以扩大到工业、农业、畜牧业。额尔古纳市工业园区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按照区域集中、开发集约、园区式发展的原则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力促企业间形成上、中、下游物质与能量逐级传递的共生关系。如在十二五规划构建的新型工业化格局中,以上库力——黑山头谷地煤田资源带开发为依托的得尔布煤电化基地,就可成为工业园区,以热电厂建设为核心,可以统一筹划利用电厂废料粉煤灰、拖硫石膏为原料进行水泥和石膏板等建材生产,形成循环经济链,促进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
3、从社会整体循环的纬度实现大循环。 额尔古纳市要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在社会层面推进绿色消费,建立废物分类回收体系,注重一、二、三产业间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梯级利用,最终建立循环型社会。如我们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废物回收、处置与再生的环保产业。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在居民区和公共场所增设“分类垃圾箱”,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和分别处理;街道上尽可能采用具有“风、光、电转换功能”的路灯,居民家庭提倡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减少“碳排放量”,努力建设环保、节约型社会。三、发展额尔古纳市循环经济的对策与思路循环经济既然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就会对传统模式进行转型。完成这一转型就需要逐步重建一套新的经济制度体系。为了构建额尔古纳市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首先需要通过研究理清理现有各种政策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利用好现有政策,改革不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同时制定缺位的政策,逐步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体系。
(1)建立经济政策体系。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环境资源的滥用。再现实经济中,环境资源的价格未能正确的反映其供求关系,低价或免费的使用资源使人们产生了资源是用之不竭的错觉,促使人们盲目滥用资源。如果能够建立完整的环境资源价格体系,使环境价值得到相对完整的体现,环境滥用的现象就可以得到有效地缓解。
(2)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链,建立生态工业园。 循环经济并没有所谓的“循环产业”,它只是要求对现有工业而言,按照清洁生产的理念,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我市应该大力发展工业生态链和兴建工业生态园,同时循环经济的农业是可持续的,我市乡镇牧场要推行无公害化农牧业生产,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环境无害化技术。 按照循环经济的技术政策要求,我市发展循环经济要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化,一方面要采取倾斜政策,大力扶持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快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促进传统产业的转移和结构升级,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变。第三要发展环境无害化技术,倡导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的“最佳”发展状态。
(4)基本建成绿色消费体系。 额尔古纳市的原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旅游会日益发达,应该建成绿色消费体系。消费在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产品或服务只有在被最终消费之后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因此,倡导绿色的消费政策是构建循环经济最重要的环节。
(5)加强绿色教育。建立循环经济最终要落脚于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为了提高循环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需要加强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培养。绿色教育政策包括: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工作制度,带动民众广泛参与环保实践;经常举办环境污染案例听证会,加强环境案件的社会影响;加强舆论宣传,强化环境意识。新闻媒体对绿色产品类的广告予以优惠,政府部门应该带头使用绿色产品;增加环保投入,加快信息自动化建设,并定期公布环境质量状况等等。
参考文献:
额尔古纳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
沈耀良 循环经济——原理及其发展战略,污染防治技术2003.6
[关键词] 投资项目评估课程 循环经济 培养
项目的建设及运营过程,也是资源的消耗过程。在项目大建设活动和运营过程中必须遵循自愿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原则,投资项目决策者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并对资源利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这不仅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成本费用、提高投资效益的内在要求。
但当前大学在对学生投资项目评估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对循环经济知识点的缺失。在诸多的已出版教材中,我们没有找到对此的论述。这一问题的存在无疑不利于学生正确的经济观的建立。因此,在投资项目评估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入循环经济观念,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展观,在将来的项目评估工作中树立正确的思想指导。
一、加强对循环经济本质特征的认识
与传统工业社会“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不同,循环经济是一种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是要在既定资源存量约束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主要矛盾从提高劳动生产率变成提高自然资源生产率。循环经济的特点在于:对于物质产品的生产,更加关注低数量、高质量、高价格获得的增长;经济活动从生产优先到服务优先;在社会就业方面,循环经济使得就业的重点从生产转向维护。就循环经济的原则来说,一般认为杜邦公司的“3R”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1.减量化原则。即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特别是无害于环境的资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和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2.再利用原则。即要求制造商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利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3.再循环原则。即要求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尽可能重新变成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的根本出路。从经济学的角度考量,绿色GDP更能反映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和通常的GDP相比,绿色GDP可以理解为“真实GDP”,不但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反映了质量,能更为科学地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我国从2005年开始了绿色GDP的核算体系框架试点工作,北京、辽宁、广东、重庆等10省市率先试点,有望在4年~6年完成。这将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
1.加强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开发。鼓励发展热、电、冷等多联供,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积极开发风力、水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强资源开采管理,提高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2.降低产品制造的资源消耗。在电动机、汽车、计算机、家电等行业积极推行绿色设计,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工艺和材料;鼓励包装行业大力压缩无实用性材料消耗;加强对钢铁、有色、电力、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
3.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进产品湿度包装,减少包装废弃物;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条件,发展资源环境友好型产业。
4.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如提高对钢铁、有色、电力、煤炭、石化、轻工等废弃物产生量大的重点行业“三废”综合利用率,等等。
5.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包装废弃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我国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价制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评价目标和内容中,包括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这一点是和循环经济思想一致的。但同时,项目评价也把实现项目财务效益 (甚至是财务效益最大化)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就必然导致矛盾的出现,而宏观目标和微观企业目标的不一致更导致了项目评价往往流于形式。
面对新条件和新体制下的投资项目评价教学,我们应该紧跟时代要求,对教学工作有新的要求和思路。
三、项目评价中如何贯彻循环经济观念
一、经济新常态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经济新常态要求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和消费驱动转变,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调整。在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下,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不再一味追求GDP的高增速,为经济结构调整增加空间,另一方面新常态带来的绿色行业发展新契机,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未来十年将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黄金期。首先,经济新常态为加速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的宽松宏观政策环境。从2005年起,我国开始发展循环经济,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一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模式。我国各级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的支持,促进循环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循环经济对于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央、地方政府和社会对循环经济越来越重视,把握住利用好新常态这一契机,利用循环经济的内涵与新常态特征科学有效融合,在宏观政策制定方面进行协同创新,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需要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支持体系。同时,新常态下政府更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以使循环经济理念和产品真正推广到社会之中。其次,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环境。经济新常态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政府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加强、市场化水平越来越高为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经济新常态为循环经济提业的技术创新和拓宽了循环经济的产品市场。新常态下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循环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由“废物回收”向“循环创造”的转变。在循环经济转型过程中,必须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循环经济产业,同时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二是循环经济产业与资源消耗型产业结合更加紧密。新常态要求循环经济从资源消耗型产业的下游向上游转变,增加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协同效能,通过经济增长的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循环经济产业作为资源产业消耗的末端,应当加强和资源消耗型产业的合作发展,进而推动资源消耗型产业的结构调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循环经济产业,不仅能为我国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同时又能调整我国资源行业的经济结构。新常态为循环经济带来了加快发展的机遇,同时循环经济发展也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最后,经济新常态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新常态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更加注重绿色消费的拉动作用,全社会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意识得到强化,人们的理念和行为更加理性,新的绿色消费热点逐渐形成,这些都会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不断提升人民的绿色消费能力、市场的绿色产品质量、企业的绿色竞争力对于循环经济体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现行循环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
政策具有主观性、预见性、能动性的特点,政策体系应该时刻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且具有引导性。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政策的需求不同,政策制定需要符合发展阶段、顺应发展规律。我国现阶段企业转变发展模式步履艰难,关键在于政策变量难以及时跟上循环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落后政策因素是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主要表现三个方面:新常态下,做好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是更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构建新常态下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经济政策、信息协作的政策、宣传教育政策的政策体系进而推动新常态下我国循环经济的深化发展。
(一)政策的路径依赖。
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上循环经济发展对财税和金融等优惠政策的依赖;中观层面上循环经济产品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微观层面上的循环经济企业科技含量低、自主研发环境保护新材料水平低、产品缺乏竞争力。在财税体制上,从“十一五”以来,国家在循环经济领域推广施行了差别电价、阶梯水价等优惠政策,使得我国循环经济在政府的政策驱动和激励机制下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过度的政策刺激,也导致了循环经济实体企业的政策依赖和成本依赖,循环经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同时循环经济产业结构的趋同化明显,由此降低了资源利用的效率,造成资源利用不足,导致循环经济创新能力不足。在价格机制上,循环经济产业还未能建立起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动态稳定和长效发展的产品价格机制,报废资源回购价格过低导致回收量严重不足,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效应。在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上,现阶段循环经济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资源利用率不足导致回收利用的附加值低,设备落后使得回收材料不能细化加工,使得行业经济效益不高,同时极易引发二次污染,导致了循环经济“不循环,不经济”的局面。
(二)政策不配套。
循环经济能不能得到健康发展,与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企业创新能力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我国尚未对新兴循环经济产业与传统资源消耗型产业如何有机结合制定相应的政策,导致这两类企业之间缺少融合,或者融合得比较松散,绿色产品市场竞争力差。我国企业研发绿色产品的创新动力不足,与国家对自然资源创新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有关。
(三)行政执行性政策不完善。
我国循环经济在行政执行中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规范建设滞后。我国虽然颁布实施了200多项循环经济相关国家标准,但相关具体的产业政策仍然赶不上循环经济的发展速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二是监督缺位。由于循环发展行业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政府对相关产业的管理不能与之配套;环保部门对相关回收企业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尚未能建立有效的报废资源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共享平台,导致了循环经济回收行业信息不透明,并阻遏了行业的进一步升级和扩大。此外,一些企业缺乏对相关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了解和认识,这也反映出现阶段政府对危险废弃物行业管理和法律宣传的不足。
(四)引导消费习惯和行为观念的政策不落地。
长期以来,政府缺乏推广大众绿色习惯和观念的政策措施,或有政策、不落地,导致部分企业和公民的节约意识、法治意识等较为淡漠,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乐于追求效益最大化,绿色消费的意识不足,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不敏感等因素使得绿色产品很难有效地在市场竞争中推广开来。同时绿色产品创新不足、成本过高、市场需求过小,严重阻碍了循环经济的深化发展。
三、经济新常态下循环经济政策体系构建
循环经济政策问题需要考虑循环经济发展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外部政策问题主要是循环经济政策如何更好地满足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内部政策问题是如何完善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绿色循环产品。为此,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设。
(一)战略和标准体系
1.战略性政策。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规,但从各个循环经济产业来看,循环经济产业微观执行方面的战略性政策仍然存在不足,如缺乏循环经济重点产业的指引,宏观规划失之于笼统,不能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首先要借鉴发达国家经济产业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各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研究提出相关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执行标准,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导向,构建具有指导性的各区域、产业的具体实施细则,制定相关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其次要充分发挥发展战略和执行标准的规范作用,完善环保管理的制度体系,严格界定各方在环境保护中的义务与权利,以此来规范各主体行为。
2.执行性政策。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实施,环保部门要制定细化的政策,确保新环保法落实到位。要对循环经济企业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审查企业生产经营、实行生产者严格责任延伸制度、产品全过程生命周期管理等建立政策体系,使环保部门从资源回收企业的选址、回收技术水平、废物利用等方面实行全程监管,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回收全过程中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政策体系要覆盖各个监管部门,要对相互之间的合作,共同形成要求回收企业严格按照环保和技术来规范运行的监管模式做出明确的规定。还要对严格执行有关危险废物管理的提出政策要求,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简历和执行,对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物分别采取相关污染防治措施来进行污染预防、治理和转移提出要求。加强企业资源环境管理和资源回收的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通过回收企业资格认证、定点管理制度和资源回收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和对资源加工、排放的整治力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未经注册、非法从事资源回收的企业予以处罚。
(二)经济政策体系
1.财政政策体系。
政府一方面需要通过政策体系来刺激企业自觉控制污染、绿色生产经营的动力,利用经济杠杆来激励和引导经营主体的行为,使其在经营活动中更加规范化,另一方面需要完善保障循环经济行业发展的制度条件和政策环境。在大力推行绿色采购制度的基础上,优先购买和推广循环经济产业的绿色产品,对优质的环保产品进行价格补贴,同时积极倡导绿色生活理念的宣传力度,让绿色消费理念深入民心,推广保护环境和循环发展的绿色理念,促进环境、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综合运用财税、采购、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一是政府可以建立循环发展产业的补偿机制。补贴的方式主要包括:物价补贴、财政贴息、企业亏损补贴以及对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设备实行加速折旧等。二是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战略领域,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三是进一步利用水价、电价等基础能源价格政策的调整的优势,研究并落实循环经济发展行业的基础资源价格和收费政策,从而调整资源性产品与再生产品的比价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四是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利用财政支出、资源税、消费税、环境保护税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废弃物回收利用再生产产品的支持力度,同时探索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建立有利于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2.金融政策体系。
一是通过金融杠杆推动关键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链的形成,来构建产业群和生态工业园区。二是通过相关绿色产业基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其它资金加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三是通过政府财税政策支持引导和吸引风险投资向循环经济领域加大投资规模。四是推行绿色骨干企业的信用债券融资工具,争取为更多的循环经济企业债权融资创造发行股票、可转债、短期融资、公司债的资格条件。五是大力推广循环经济的创新技术为产业的发展拓宽空间。组织重点循环经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合作,推广有普遍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延长产业链。
(三)信息化协作政策体系
1.在城市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信息中心,增强企业间合作。
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共享和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的产品、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加强政府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合作建立回收与再生利用网点和相应的回收处置中心。同时,建立资源回收数据的动态反映,逐步建立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回收的信息中心,构建回收资源和再生产品的信息网络和数据库,为推广绿色产品理念和设计、制订回收法规提供可靠的、权威的设计依据。
2.建立资源回收的信息管理网络,细化资源回收的行业分工。
政府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将废弃资源回收、再生产产品、环保企业注册登记、保险终止以及其他法律手续进行电子化管理,通过全行业的信息共享有效的减少回收的非法流向。现阶段,我国资源回收主要通过废旧物资回收公司来开展,某一家企业往往要承担回收、拆解和再生产等全套程序。由此容易产生管理的盲区,同时导致循环经济行业专业化分工程度很低。政府应当对报废业务进行明确划分,鼓励企业根据社会化分工和产品生产的内在联系增强关联度,提高资源效率,促进企业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同时建立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培养循环经济方面的人才,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
(四)教育宣传的政策体系
1.制定相关政策,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内容。
政府应该通过调整教育政策,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和城市发展宣传中来,引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的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改造消费者的传统行为,引导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处置,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2.加大绿色产品宣传,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
关键词:以旧换新;增值税;筹划
以旧换新销售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并成为了企业的一种促销手段。以旧换新销售能促进废旧物资的回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但是,现行的增值税政策却成了企业采用以旧换新销售方式的障碍。本文将以案例的方式讨论以旧换新销售方式下的增值税处理,并提出税务筹划的方案,同时,本文试图对与以旧换新销售的有关税收政策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以旧换新销售的具体含义
在企业的实务中,以旧换新销售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产品保修期内换新
企业销售的产品按国家规定都有一定的保修期,在保修期内,因产品质量等原因,顾客可将旧产品以原价或折价退回销售方,换购新产品,并支付两者之间的差价。销售方收回旧产品,对旧产品进行维修后重新销售。产品质量问题是企业不可避免且必须承担的责任,因此,这种以旧换新销售只是正常销售的一种补救措施而已。
(二)将以旧换新作为一种促销手段
新产品按正常价格销售,顾客以旧产品换购新产品,旧产品按一定的标准作价抵消新产品的价款。销售方在回收旧产品后,对旧产品的处理一般又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将旧产品销售给废旧物资回收单位,二是将旧产品作为资源回收利用,三是为避免旧产品废弃后对环境产生污染(如旧电池等),企业将旧产品回收后进行综合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以旧换新不但是企业的一种有效的促销手段,同时也是企业承担社会义务、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以旧换新销售的案例研究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的以旧换新销售方式,下面分别以案例的形式讨论现有税法的相关处理。
案例一:消费者李某向某手机厂商购买A型号手机一台,价格为1500元。李某使用一个月后,发现该手机无法正常使用,遂将该手机退回厂商维修,同时,李某又看中该手机厂商B型号手机,B型号手机价格2000元。经协商,厂商同意李某退回A型号手机,在原价格基础上扣除折旧费200元,差价700元由李某用现金补足。
本例中,李某将A型号手机退还厂商,是销售退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因销货退回或折让而退还给购买方的增值税额,应从发生销货退回或折让当期的销项税额中扣减”,因此,厂商应在收到李某退回的手机及发票时确认销售退回。根据国税发[1993]154号《关于增值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款(三)条:“纳税人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应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的规定,该厂商应按正常的销售价格确认B型号手机的销售收入;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六条“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的规定,向李某收取的折旧费200元应确认为价外费用并入销售收入中计算增值税。
案例二:某炊具厂商出台一项销售政策,该公司规定,A型号的高压锅正常销售价格为200元/个,但消费者可以用任意一个旧高压锅换购A型号高压锅,旧高压锅作价30元。该厂商当月实现销售A型号高压锅100000个,其中有50000个是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实现销售。该公司将收回的旧高压锅全部回炉炼制,共收回铝锭50000公斤。
本案例中,根据税法规定,A型号的高压锅应按正常的销售价格确认为销售收入,而回收的旧高压锅,不能冲减销售收入。同时,因回收的旧高压锅因无法取得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废旧物资发票,不能计算抵扣进项税额。该项业务的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现金(银行存款) 18500000
库存商品 15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7094017.09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905982.91
三、以旧换新销售方式下的税务筹划
根据上述案例分析可知,因质量问题导致的以旧换新销售,是一种正常的销售退回,不存在税务筹划的问题。而促销方式的以旧换新销售过程中,因回收的旧产品因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就没有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抵扣。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降低税收成本也就显得非常必要。
财税[2001]78号《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有关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规定:“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和“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可按照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由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按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由此可见,如果企业另外注册一家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并取得废旧物资回收经营资格,参与以旧换新销售方式中的旧货收购,可以达到良好的税收筹划效果。
案例二中,假设该炊具厂商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乙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废旧物资回收,并取得废旧物资回收经营资格。这样,该炊具厂商就可以利用乙公司设计促销方案,以达到节税目的。比如:炊具厂商按正常的销售价格200元/个销售A型号高压锅,同时,由乙公司以30元/台的价格向消费者回收旧高压锅,再以31.5元(价格大于30元即可)的销售价格销售给炊具厂商,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这时,炊具厂商销售高压锅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现金 20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7094017.09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905982.91
对乙公司而言,因国税函[2005]544号《关于加强废旧物资增值税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回收经营单位收购城乡居民个人(不包括个体经营者)及非经营性单位的废旧物资,可按下列要求自行开具收购凭证”,同时,销售回收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其业务处理如下:
借:库存商品 15000000
贷:现金 15000000
借:银行存款 157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75000
借:主营业业务成本1500000
贷:库存商品 1500000
炊具厂商向乙公司购买旧高压锅,可以取得普通发票,并按照普通发票的10%抵扣增值税,具体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1417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7500
贷:银行存款 1750000
通过该税务筹划后,炊具厂商可以抵扣进项税额157500元;乙公司则不用交纳增值税。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来看,节省税收157500元(不考虑所得税)。
四、现有税法对以旧换新销售的相关处理规定的缺陷
(一)没有充分体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精神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同时提出,“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和收费政策”。虽然如上文所述,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废旧物资回收单位免征增值税,生产型企业向废旧物资回收单位收购废旧物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按10%抵扣增值税,这些都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财税政策支持。但上述规定的适用面较窄,对于生产型企业自行收购的废旧物资以及商贸企业收购的废旧物资都不能抵扣增值税,加重了这些企业的运行成本,限制了其综合利用资源的积极性,没有充分体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精神。
(二)加重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我国现行税法下,企业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在没有进行纳税筹划的情况下,不仅无法抵扣增值税,而且回收废旧物资的成本无法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扣除,这无疑大大加强了企业的运行成本。虽然企业可以通过纳税筹划减少税金支出,但纳税筹划的过程也需要企业支付更多的筹划成本。针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进行这样的纳税筹划可能是不经济的。
(三)使税收的征收管理变得更加复杂,难以监控
企业在降低税负出发,可能会采取纳税筹划,使原本清晰简单的经济业务变得更加复杂,税收征管部门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进行监管,但纳税筹划的方式多种多样,进行监管变得异常困难。税收征管部门更不愿看到的是,迫于税收成本的压力,许多企业可能铤而走险,将这些业务游离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之外,账外设账、虚降销售价格等现象就有可能应运而生,从而造成国家税收流失,并因此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
五、对以旧换新销售方式的税收政策的建议
要解决现有税法对以旧换新销售的相关处理规定的缺陷,必须在政策层面上进行改进,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将废旧物资收购凭证的使用,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扩大到发生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的所有企业。企业发生的正常废旧物资回收业务,都可以依法申请使用废旧物资收购凭证。
第二,将销售回收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的政策扩大到所有商业流通企业,规定商品流通企业使用废旧物资收购凭证,不给予抵扣进项税。同时规定商品流通企业的废旧物资业务免征增值税。这样,商品流通企业不仅可以将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作为其一项独立的业务来经营,也可以在商品销售过程中采用以旧换新等促销手段,而不会增加企业的税收成本。
第三,允许生产企业自行收购或购买废旧物资时,凭合法的凭证计算并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生产企业自行收购废旧物资时,凭经批准使用的废旧物资收购凭证上注明的收购金额的10%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生产企业向其他企业(包括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和其他商品流通企业)购买废旧物资时,凭销售方开具的普通发票注明的价款的10%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第四,生产企业利用收购或购买的废旧物资加工生产的商品,按照正常的增值税税率计算销项税额。为了便于管理,生产企业自行收购但未进行任何加工就直接销售的废旧物资,同样按照正常的增值税税率计算销项税额。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S].国发[2005]22号,2005-10-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S].国务院令第134号,1993-12-13.
3、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S].财法字[1993]38号,1993-12-25.
4、关于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S].国税发[1993]154号,1993-12-18.
5、关于运输费用和废旧物资准予抵扣进项税额的通知[S].[1994]财税字第012号,1994-04-12.
6、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有关增值税的政策[S].财税[2001]78号,2001-04-29.
7、关于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增值税政策的补充通知[S].财税[2001]138号,2001-08-16.
8、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有关税收问题的批复[S].国税函[2002]893号,2002-10-10.
9、关于加强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和使用废旧物资生产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的通知[S].国税发[2004]60号,2004-05-21.
10、关于加强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废旧物资发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国税函[2004]128号,2004-01-16.
关键词:循环经济;翔鹭集团;实践
3.半导体照明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实践
作者:厦门市科学技学局李伟华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厦门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厦门把以半导体照明产业为重要特色的光电子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从产业发展、企业培植、技术准备、工程示范和推广应用等方面作为了大量的努力,并第一个被批准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在产业发展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半导体照明产业具有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发展循经济的典型实践,两者可以达到有机统一。
关键词:半导体照明;循环经济;实践
4.厦门市水资源的3R(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一一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厦门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办公室李泉水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是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在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的指导下,厦门的节水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以此为基础,介绍循环经济在厦门的实践。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厦门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况,突出厦门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二部分从厦门的水资源现状分析入手,指出水资源对未来厦门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前厦门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强调节水工作极为重要。第三部分从政府、企业(单位)和市民三个不同层面,详细的阐述了厦门如何进行节水工作,以创建节水型城市来实践循环经济理念。最后一部分,进一步明确今后厦门节水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厦门;水资源;节水;循环经济
5.用绿色GDP评估厦门发展的持续性
作者: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庄世坚李燕
厦门市环境信息中心庄翠蓉
摘要:现有的GDP体系只考核单纯的经济增长,忽视了资源能源损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损失等指标,无法准确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与结构,不能正确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甚至还助长了人们为追求高的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耗竭式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本文通过比选,采用世界银行提出“真实储蓄率”作为绿色GDP指标,•并深入研究了资源损耗和污染损失估算的技术参数,以此来计算厦门市改革开放以来实际的国民财富发展态势,并评估其增长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绿色GDP;经济增长;国民财富;可持续性
6.深化水葫芦产业开发提高分散型污水处理效益
作者:厦门绿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勤周群陈秀霞
厦门市湖里区环境保护局汪其云陈雪娥张纹
摘要: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将水葫芦用于分散型污水处理具有可因地制宜、高效、节能、节支等多项优点。但是,困于找不到植株回收利用途径,水葫芦氧化塘技术未能广泛推广。厦门绿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研发实践证明,水葫芦的生物医药价值有待挖掘。发展水葫芦生化产业,拓宽水葫芦植株利用途径,不仅有助于发挥水萌芦在分散型污水处理工程中的作用,而且有利于从增加替代资源的角度缓解我国目前天然药材资源急剧萎缩的趋势。
关键词水萌芦;污水处理;生物医药;循环经济
7.厦门市污水林地生态处理工程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厦门市环境保护局",谢海生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卢昌义胡宏友
摘要:厦门市建立的狐尾山原生生活污水林地生态处理工程依循"污水—土壤—植物"资源再生机制,提出了"截流井+氧化塘(调节地'''')+污水动力输送、管网投配+林地+城市景观林地"的基本范式。对该工程林地的关键生态过程研究表明,工程林地土壤入渗符合霍顿方程,初始入渗速率1.390~-32.876mm.min-1,土壤入渗空间差异较大;对NH4+和P043-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通过对该系统水力、N素、P素等负荷核算结果表明,N素是系统水力负荷的限制因子,据此提出水力核算模型核算结果表明;该系统安全投配量为3033mm.a-1,达97%以上去除率的投配量为3858mm.a-1。综合分析表明,前置氧化塘静置时间为1~3d,乙灌溉耗时4~6h,采用分区轮灌方式,轮灌期2~5d,以2~5个轮灌区为宜。
关键词:污水林地生态处理工程;''''水为负荷;原生生污水
8.实现循环经济的社会责任分析
作者: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张自玲
摘要.循环经济是二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循环经济的实现并非处于生产环节的企业一方的责任,经济增长摸式是由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以及影响左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组成。因此,实现循环经济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政府,企业、公民及承担经济管理责任的会计等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循环经济;实现;社会各方;责任
9.从特种废纸的综合利用,浅谈对循环经济实践的几点认识
作者:厦门陆海环保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程汉良
摘要.本文从特种废纸的综合开发技术的实施介绍该技术的创新点,并从具体实践中谈了对循环经济实践的六点看法。
关键词:特种废纸;技术创新;资源回收
10.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厦门古龙工业园
作者:厦门古龙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为贯彻厦门市委,市政府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划,加快岛内工业企业易地搬迁改造的步伐,我司决定将所属的厦门罐头厂、古龙调味品公司两家工业企业搬迁岛外,建设古龙工业园。建园总体思路是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工业园。在工业园建设过程中,我司采用独特的联合工房的建筑形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集约用地;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场,污水零排放、中水回收率100%;推广使用冰蓄冷空调技术,满足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生产工艺的要求;综合利用主要原、辅材料,选用节能设备降低能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们认为;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古龙工业园将建设诚为中国最大、亚洲一流、世界著名的食品罐头生产科研基地。
关键词:集约用地;资源再生利调;可持续发展
11.推广节能降耗技术助力循环经济发展
作者:厦门市节能监测技术服务中心官义高杨相荣-
摘要: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是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弃物的产生,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是循环经济"减量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是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的关键一环。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我市推广节能技术的做法。典型节能技术应用的案例,节能技术改造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循环经济;节能实例;经验成效
12.废钨回收利用一一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作者: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刘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