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合成材料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成材料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合成材料行业分析

第1篇: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合成材料工业包括合成树脂与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类别。由于具有质轻、耐用、价廉、物美以及其他特殊性能如电绝缘性、耐热、防腐、阻燃、耐高低温等而受到用户欢迎,与其它材料相比,有很强的竞争力。已经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各个领域。特别是塑料工业随着石油化工的大发展和加工技术的提高而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塑料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塑料时代,塑料已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电子电气、字航、建筑、包装、家电、医疗卫生、体育健身、农业、养殖业以及日常用品等各个领域。工业发达国家早已掀起以塑料代木,以塑代钢的热潮。勿容置言,塑料工业在未来世纪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世界年消费塑料的体积与年耗钢材的体积相等,但重量仅为钢材的14%,塑料用作水管。1t可替代5t钢材或10t铸铁,输水效率可提高30一50%,安装费用可降低50一70%,安装时间可缩短60一75%。用聚酷瓶代替玻璃瓶,重量可减轻93%.运输费用可节省39%,破损率降至零,h塑料门窗可替代10m3木材。生产能耗只为钢材的20%,铝材的12.5%。而且密封性好,导热系数很低,在北方相似采暖条件下,室内温度可提高3一4℃。可节省采暖能耗30一50%。世界上森林资源丰富而又严寒的北欧地区塑料门窗使用率已占50%以上(我国目前约占3%)。现在世界性的水资源严重紧缺,如使用塑料防渗渠道及塑料喷、滴灌溉设施,可节约农业灌溉用水60一70%,塑料用作汽车零部件汽车可节油10%,塑料还可起到其他材料无法具有的特殊作用等等。如美国的主要产业部门塑料消费按重盘计已占钢材的50%以上。合成树脂与塑料工程项目的建设与金属材料工业相比,建设投资按每t计要低35%,运输量小80%,占用土地少,相应的能耗低等优势。企业经济效益一般远高于金属材料行业。以同期建设的杨子石化公司与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相比,每t合成材料的投资只有钢材的2/3,企业利税率则高2.5倍。合成纤维与合成橡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十分明显。我国现年产250万t合成纤维,按使用价值计每t涤纶可以替代3.14t细棉纱,使用寿命比棉花长1.5倍,每t锦纶可替代8.4t棉花或羊毛,使用寿命长2.1倍,如平均按1倍计,250万t合成纤维相当于增加500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为全国现有棉花播种面积的75%。我国目前合成橡胶产量约为59万t,相当于1068万亩橡胶园的产量,比我国目前670万亩橡胶园面积还多59.4%,而天然橡胶园只能在北纬20’以南的亚热带地区才能建设,从种树到产胶需7一8年时间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对我国相对资源较少的人口大国而言,大力发展合成材料工业,具有特别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合成材料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合成材料工业是以乙稀工程为标志的石油化工基础和主要内涵的兴新产业群。因此,合成材料工业伴随着石油化工的大发展和技术进步,在本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获得了高速发展,目前世界上合成材料年生产能力达2亿t,年产t约为1.5亿t。欧、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约占70%。合成材料的应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国防军工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世界各国,甚至一些基本上不产石油的国家和地区,如意大利、日、韩和我国台湾等都在大力发展石油化工,扩大合成材料生产能力,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以拥有先进技术和雄厚的资金,用质t和价格优势战略继续在国内外兴建大型、超大型石油化工合成材料生产经营垄断企业集团公司,力图占领发展中国家现有的和潜在的产品市场。已基本形成市场经济全球化的竟争格局。印度、印尼等国的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未能达到预期之目的,而所谓的亚州“四小龙”走市场全球化的发展战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给我国特别是新疆石油化工及合成材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前车之鉴,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以乙烯工程为标志的石油化工与合成材料工业。自1976年全国第一套引进的燕山石化公司30万t/。年乙烯工程投产开辟了我国石油化工及合成材料工业发展历史的新时期,并经过20年的迅速发展,到1996年已是初具规模,乙烯生产能力达到389.5万t,产量305万t,合成材料生产能力达1000万t以上,年产量800余万t。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支柱产业群体之一。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在技术水平上。在产量和品种上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及人民日常生活发展的需要,平均自给率约为60%,很多品种还基本上依赖进口。如ABS树脂国内年产量约3万t,而需求量达80万t以上,PS产量不到30万t,年进口量近100万t,其他如丁基橡胶、醋酸纤维素、特种合成纤维几乎全部靠进口。所以我国石油化工及合成材料工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前景非常美好。尤其是拥有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新疆,应对发展我国合成材料工业作出较大贡献。如表1所示,我国人均裕蚤很低。预计到2000年平均自给率可达到80%,2010年除少数品种外,可实现基本自给。按人均清费法和部门需求法预测我国今后三大合成材料孺求情况如下但石油化工在石脑油或轻柴油裂解时产生的乙烯、丙烯、丁二烯芳烃等有一定的比例,因而能生产的三大合成材料也有一定的比例。世界各国因原料及需求不同而略有差异,按世界平均比例预测我国今后三大合成材料的产量如下(表3)所示:特别是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产品平均自给率只有45.58气。以我国1996年实际与2000年预测的六类合成树脂与塑料的产量和国内消费量数据计算的自给率(表5)所示:1996年平均自给率只有36.67%,2000年为42.72%,尤其是PS、ABS以及醋酸纤维素等主要还要依赖进口。所以我国确定在“九五”及到2010年把加快石油化工与合成材料工业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方针之一。要建设一批世界级的超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集团公司,以适应当前产品市场全球化竟争格局的新形势。但我国原油产量有限,.1996年进口原油2300万t,汽柴油进口1000万t以上,1997年计划进口原油3300万t,预计2以刃年时要进口原油5仪刃万t,而国内原油加工能力利用率也能达到65一70%,给石油化工与合成材料工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制约。这无疑是石油资源丰富的新疆,发展石油化工与合成材料工业的大好机遇。新孤现有三大合成材料生产能力为:PE12万t,PP10.5万t,PVCZ万t,聚醋4.2万t,顺丁胶2.4万t等共计31.1万t,约占全国的2.9%,对一个资源大省区很不相称。而且生产规棋太小,企业经济效益差,不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竞争格局的新形势。只有大发展,增强质量、品牌和成本优势,才有前途。从新孤资源优势条件,亚洲市场石油与合成材料产量及其消费结构分析,三大合成材料的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PP、PS、ABS树脂、醋酸纤维素等系列产品。聚抓乙烯的发展虽然受到烧碱消费量的制约,但新疆目前两个1万tPVC生产装置的规模太小,要利用新孩的能源优势分别扩建到各5万tPvC生产能力还是可行的。

三、新疆合成材料工业发展战略目标

(一)战略思想提出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62条“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进行建议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作出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的安排,照顾当地少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

2、目前我国西部,特别是新疆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并呈继续扩大之趋势,因此,加快西部的经济建设已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并决定今后建设投资向西部倾斜的重大方针。

3、我国及亚洲广大地区石油化工与三大合成材料产品缺口盘大,市场前景好,正掀起建设热潮,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还有兰州、洛阳拟从中东进口原油(兰州、洛阳主要从新扭调运),利用国际著名的大化工企业公司的先进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建设一批世界级超大型化石油化工与合成材料工业股份制集团公司。实际上是模拟韩国、日本、意大利、我国台湾省等地方的两头(原料和产品)在外的发展战略。我国石油资源相对较少,原油进口依赖程度越来越严重。但国际油价受政治风险影响程度很大,即使在和平时期,油价波动范围也为30一50%,如1995年国际油价为22一24美元/桶,而目前已跌至17美元/桶,与国内油价大致相等。新班右油资源丰富,可称为一头在手(原料)一头在外(产品市场)的发展战略。少一头在外的投资风险,应当优于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但目前从中央到新孤有关部门在规划或审查新疆的建设项目时,总会提出“你们的产品市场在哪里!”这个大问题,回答很简单:“在全国、在世界。”以生产聚醋和涤纶的主要单体原料PTA生产能力(表6)为例:从表6可看出,基本不产石油的而且人口很少的地区韩国和台湾省,聚醋产量比我国约高一倍,并仍在以较高的速度继续扩产。他的产品市场在哪里,大部分在我国。兰州利用新疆原油已有16万t乙烯,拟扩建到20万t,并有相当规模的合成材料工业生产能力,还要新建50万t乙烯以及PE、PP、ABS等100多万t合成材料产品生产能力。他的市场在哪里!兄弟省区利用新疆原油发展经济,当然也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光荣。但其一,新疆也应当与全国同步发展;其二长途运输液态的易燃易爆的低附加值的原油与长途运输固态的高附加值的三大合成材料相比,无论在储运设施和运输难度上都要复杂得多;因此,在新疆多搞一些石油化工与三大合成材料产品,对国家整体经济有利,同时又加快了新孤经济发展的步伐。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按全球一体化的思路发展新疆的石油化工和合成材料工业。强化“一头在手一头在外”发展战略的宣传力度。

(二)发展战略原则

1、原料就地深加工原则

全国炼油能力过剩,国际油价下跌,新疆靠卖油是发展不了经济的,要力争多深加工一些原油,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与合成材料工业高附加值产业群。要改变新毅原油加工能力利用率只有54一55%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0%的局面,并力争达到90%以上。

2、原料在手产品市场在外的发展原则

新孤地广人少,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产品市场容量小,必须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并配套有像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建设东南沿海特区那样的优惠政策。创造项目投资收益率比关内的兄弟省区还要高一些,投资风险性小一些的投资环境。

3、世界级超大型企业集团股份制公司发展原则

以独山子石化总厂和乌鲁木齐石化总厂为重点,建成强大的独山子—乌鲁木齐石油化工合成材料产业群体。要用强大的经济杠杆效应促进联合、协同发展,打破分散管理、条块割据局面。

4、要搞固态的高附加位产品的发展原则

新获地域边远,要尽最抵消运输线长,运输费用较高的不利因素,因此要搞固态的附加值高的,:目前我国及亚洲缺口盘很大而市场前景很好的奇缺产品,如.ABS树脂、醋酸纤维素等超大规模化产业.

5、质t价格优势发展原则

要采用当代一流的工艺技术’,大规模生产高质量低成本,具有强大的全球市场竞争力的合成材料产品。

(三)发展战略目标

要实现自抬区人民政府、化学工业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地质矿产部共同确定的在新疆建设国家级大石油化工基地的战略计划。必须充分利用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投资向西倾斜的重大方针,抓住我国正掀起石油化工与合成材料工业建设的新期以及国外大型化工企业公司,正在利用拥有的先进技术和雄厚的资金优惠政策抓住机遇,在“九•五”至2010年期间,使石油化工与合成材料工业成为新疆经济发达,繁荣致富的主要产业群体,并在全国市场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力争到2010年合成材料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实现利税75亿元。50一60万t聚酷生产能力。5、乌香木齐石化总厂20万t丙烯腑工程,其中7.5万t丙烯睛供独山子30万tABS树脂生产用单体原料。6、新获60一80万t轻烃芳构化工程7、新疆15一20万t醋酸纤维素及10万t甲醇蛋白工程等。‘8、新疆10万:聚抓乙烯:新祖抓碱厂和石河子化工厂分别扩建到各年产5万tPvC规模。以上项目预计总投资800亿元,年产值500亿元,年利税100亿元。

四、发展的重点项目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重点发展下列工程项目

1、独山子石0一65万t乙烯工程“九•五”期间扩建到22一24万t乙烯生产能力,第二步再扩建到60一65万t乙烯生产规模。PE扩建到40万t,PP扩建到30万t。顺丁橡胶扩建到10万t规模。

2、独山子30万t苯乙烯、30万tAI弱树脂工程

3、独山子20万t溶聚丁苯橡胶、5万t丁基橡胶工程

4、乌鲁木齐石化总厂50一60万t聚酪工程,“九五”期间扩建到10万t。下一步扩建到

五、实现战略目标的主要配套措施

新疆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民生活水平与我国东南部广大地区相比已严重滞后,而且差距成扩大的趋势。要加速发展,逐步缩小差距。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为实现新疆化工与合成材料工业发展战略目标,提出强有力的配套政策措施,主要建议如下:

1、要广泛的大力宣传新疆的资源优势和“一头在手,一头在外”的发展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招商引资,要增强各族人民建设新班的信心和士气。

2、要提出并落实一系列的特殊优惠政策措施,如引进设备全免税:项目投产后lD年内,前5年全免增值税、所得税,后5年酌情减免40一60%,10年后减免20一30%等。

3、要以强有力的经济杠杆政策措施促进大合并、大联合、共同协调发展的方针、严厉制约分散管理、条块割据的局面。

第2篇: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自蔓延;高温合成;汽车

中图分类号:TQ050.4+ 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2)05-0077-04

The Research of Application of Nano-ZnO by Using Self-Bropagation High

Temperature in the Vehicle Field

LIU Cong

(School of Power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 China)

Abstract: Due to many special features in catalysis,optics, magnetism, mechanics, Nano-ZnO has been wildly participating in the vehicle field.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a technology—self-propagating high temperature synthesis(SHS) and a new method which creatively uses this technology to produce Nano-ZnO. This method of producing ZnO nanoparticles and nanobelts totally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s as low purity,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mplex processes of methods before.With advantages of well particle dispersion, simple devices, simple processes and low costs,this method offers a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Nano-ZnO to be widely applied to automotive sector.

Key words: Nano-ZnO;SHS;high temperature synthesis;vehicle

纳米氧化锌是一种多功能性的新型无机材料,其颗粒大小约在1~100纳米。由于晶粒的细微化,其表面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宏观物体所不具有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隧道效应,以及高透明度、高分散性等特点。近年来发现它在催化、光学、磁学、力学等方面展现出许多特殊功能,使其在汽车、陶瓷、化工、电子、光学、生物、医药等许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普通氧化锌所无法比拟的优异性能和用途。纳米氧化锌在工业领域可用于紫外光遮蔽材料、抗菌剂、荧光材料、光催化材料等。其中,一维纳米氧化锌具有最大的长径比及各向异性,具有比颗粒状氧化锌更好的紫外线屏蔽和抗菌作用,还可以与高分子材料组成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同时起到抗菌、抗老化和力学增强作用。由于纳米氧化锌,尤其是一维纳米氧化锌一系列的优异特性和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因此研发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已成为许多科技人员关注的焦点。

1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分析

1.1 现有纳米氧化锌主要制备技术介绍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国内外有不少研究报道,大体分为三类: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固相法具有无需溶剂、转化率高、工艺简单、能耗低、反应条件易控制的优点,缺点是反应往往进行不完全或过程中可能出现液化现象。液相法的优点是反应过程简单、成本低、能避免杂质共沉淀,缺点是反应时间长、能耗高、产率低,还普遍存在阴离子洗涤繁杂的问题。气相法的优点在于产品分散性好,但是对反应设备要求较高。

尤其是现有方法,由于重复性和稳定性问题,在制备一维纳米氧化锌的规模生产方面尚未取得显著进展[1][2][3]。

1.2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及纳米氧化锌的制备研究

自蔓延高温合成(self–propagation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简称SHS),又称为燃烧合成(combustion synthesis)技术,属于气相法一类,是利用反应物之间高的化学反应热的自加热和自传导作用来合成材料的一种新技术。这种技术制备高温合成材料时,反应物一旦被引燃,便会自动向尚未反应的区域传播,直至反应完全,生成高温合成材料。这是制备无机化合物高温材料的一种新方法。目前已有科研人员应用该方法制备出纳米二氧化锡及其他纳米氧化物的报道[4],但利用该方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尚未见诸报端。考虑到氧化锌和氧化锡在物理结构、化学性能上的相似性,笔者大胆尝试将此方法运用于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控制纳米氧化锌的形态和结构,初获成功。

2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方法研究

第3篇: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2.CI-410W-40柴油机油的研制牛盾,周喜宝,NiuDun,ZhouXibao

3.液压油复合添加剂的性能评价陈惠卿,ChenHuiqing

4.加氢变压器油和环烷基变压器油抗氧化性能的评价张燕,张金芳,ZhangYan,ZhangJinfang

5.信息动态

G/LPG双燃料发动机油化岩,韩爱民,梁俊,宋世远,何燕,HuaYan,HanAiming,LiangJun,SongShiyuan,HeYan

7.摩擦表面重构的研究郭力,彭著良,胡建强,扬士钊,GuoLi,PengZhuliang,HuJianqiang,YangShizhao

8.非金属微球载荷添加剂在剂中的应用崔健,陈国需,CuiJian,ChenGuoxu

9.SM/GF-45W-30汽油机油的行车试验韦夏,金承华,谢泽兵,曹毅,WeiXia,JinChenghua,XieZhebin,CaoYi

10.自动传动液的应用姚斌,董红义,李韶辉,YaoBin,DongHongyi,LiShaohui

11.油过滤器的选择与应用董玲,DongLing

12.乳化液理化指标的意义董运平,DongYunping

13.导热油标准的发展韦安柱,汤涛,陈惠卿,WeiAnzhu,TangTao,ChenHuiqing

1.ME15-4微乳型液压支架用乳化油的研究曾拥军,傅树琴,朱明,ZengYongjun,FuShuqin,ZhuMing

2.噻二唑复合添加剂在脂中的应用合成材料 胡建强,郭力,杨士钊,费逸伟,HuJianqiang,GuoLi,YangShizhao,FeiYiwei

3.信息动态

4.OA-3合成油气油的研制陈美名,胡敏,ChenMeiming,HuMin

5.SH-3珩磨油的研制李剑波,LiJianbo

6.工程设备密封脂泵送性能的评价田中利,TianZhongli

7.提高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油中硫含量准确度的方法李萍,LiPing

8.合成高温链条油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应用覃永华,李霞,QinYonghua,LiXia

9.冷冻机油的技术动态徐建平,XuJianping

10.SH9615无渍液压油在铝箔轧机上的应用何清玉,蒋国柱,赵小艳,谢宇,HeQingyu,JiangGuozhu,ZhaoXiaoyan,XieYu

11.油膜轴承油在高速线材预精轧机上的应用李悔锦,LiHuijin

12.高燃点变压器油的性能与用途蒋国柱,赵玉贞,谢宇,刘月嗥,JiangGuozhu,ZhaoYuzhen,XieYu,LiuYuehao

13.从ISO标准的演变看空气压缩机油的发展吴旭东,WuXudong

1.小齿轮机构脂的研制毛俊,欧阳秋,赵玉贞,宗明,MaoJun,OuyangQiu,ZhaoYuzhen,ZongMing

2.粘度指数改进剂的低温性能沈培玲,汤伟雄,ShenPeiling,TangWeixiong

3.合成水基切削液的研制赵小艳,何清玉,ZhaoXiaoyan,HeQingyu

4.合成酯在乳化液中的性能岳帅,罗新民,YueShuai,LuoXinmin

5.红外光谱分析在复合磺酸钙脂研制中的应用李春秀,LiChunxiu

6.发动机油模拟氧化试验与台架试验的相关性颉敏杰,蒲晓琴,夏群英,金志良,XieMinjie,PuXiaoqin,XiaQunying,JinZhiliang

7.信息动态

8.变压器油击穿电压测试方法的探讨郭朝瑞,汤伟雄,张金芳,GuoChaorui,TangWeixiong,ZhangJinfang

9.介电分析在油监测中的应用景恒,赵小凯,杨宏斌,曹超群,惠巍,JingHeng,ZhaoXiaokai,YangHongbin,CaoChaoqun,HuiWei

10.纳米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沃恒洲,魏泽峰,刘淑丽,胡坤宏,WoHengzhou,WeiZefeng,LiuShuli,HuKunhong

11.制备膨润土脂的影响因素康健,赵玉贞,KangJian,ZhaoYuzhen

12.合成乙烯压缩机油在高压乙烯压缩机上的应用秦洪哲,QinHongzhe

13.油分析技术在发动机状态监控中的应用徐元强,XuYuanqiang

1.添加纳米二氧化硅脲基脂的摩擦学特性曲建俊,周宏光,赵志强,刘志卓,QuJianjun,ZhouHongguang,ZhaoZhiqiang,LiuZhizhuo

2.合成不锈钢切削液的研制李谨,周勤祖,郑春燕,阎勇,LiJin,ZhouQinzu,ZhengChunyan,YanYong

3.改性麻风树油的摩擦学性能蒋明珠,郭和军,JiangMingzhu,GuoHejun

4.汽车减震器油的研制刘婕,李辉,沈虹滨,LiuJie,LiHui,ShenHongbin

5.芳胺与ZDDP的抗氧化协同作用胡建强,杨士钊,郭力,郝敬团,HuJianqiang,YangShizhao,GuoLi,HaoJingtuan

6.基于灰色理论和介电常数测量的油监测技术的研究肖建伟,杨定新,胡政,杨拥民,XiaoJianwei,YangDingxin,HuZheng,YangYongmin

7.信息

8.水基金属切削液的研究进展李玮,马涛,林广山,肖军敏,LiWei,MaTao,LinGuangshan,XiaoJunmin

9.含硼添加剂在油中的研究进展尤建伟,李芬芳,YouJianwei,LiFenfang

10.光纤填充油膏的性能和评价柯旋,朱永昌,KeXuan,ZhuYongchang

11.油膜轴承油在高速线材轧机上的应用李东,LiDong

12.植物油的粘温性与性郑发正,范鸿宇,徐克明,ZhengFazheng,FanHongyu,XuKeming

13.基于油状态监控的发动机故障诊断杨宏伟,谢凤,钟新辉,吴超,杨士亮,YangHongwei,XieFeng,ZhongXinhui,WuChao,YangShiliang

1.甲醇柴油的制备及性研究王德岩,任连岭,杨菊芬,WangDeyan,RenLianling,YangJufen

2.合成材料 低噪音轴承防锈油华平,朱忠华,凌付军,HuaPing,ZhuZhonghua,LingFujun

3.中性笔随动密封剂的研制宋翃彬,冯乐刚,SongHongbin,FengLegang

4.工业齿轮油抗磨损性能的区分性考察李彤,孙孝元,朱文静,颉敏杰,LiTong,SunXiaoyuan,ZhuWenjing,XieMinjie

5.红外光谱分析PAO的组成和结构李春秀,韦夏,LiChunxiu,WeiXia

6.信息hHTTp://

7.汽油机油质量分类和规格的发展徐元强,XuYuanqiang

8.板坯连铸振动液压系统油液污染分析及对策黄志强,HuangZhiqiang

9.航空涡轮发动机对油的性能要求与发展趋势谢凤,范鸿宇,刘广龙,郝敬团,XieFeng,FanHongyu,LiuGuandong,HaoJingtuan

10.4522合成冷冻机油在MYCOM冷冻机组上的应用穆安正,陈美名,MuAnzheng,ChenMeiming

11.合成酯的理化性能郭力,彭著良,胡建强,杜占合,GuoLi,PengZhuliang,HuJianqiang,DuZhanhe

1.应急替代柴油的性研究粟斌,任连岭,SuBin,RenLianling

2.信息

3.齿形联轴器脂台架试验的研究马兰芝,程金山,田松柏,左凤,MaLanzhi,ChenJinshan,TianSongbai,ZuoFeng

4.加压差示扫描量热法评定无灰抗氧剂的协同效应顾玉华,王德岩,GuYuhua,WangDeyan

5.稠化剂对光纤填充油膏性能的影响朱永昌,柯旋,沈江波,ZhuYongchang,KeXuan,ShenJiangbo

6.有机金属添加剂的研究进展杨士钊,胡建强,郝敬团,YangShizhao,HuJianqiang,HaoJintuan

7.车用油的台架试验张伟东,蔡继元,ZhongWeidong,CaiJiyuan

8.螺杆式空压机爆燃事故分析梅莉,蔡熠,MeiLi,CaiYi

9.含氟油在氧气压缩机中的应用辛虎,王军,XinHu,WangJun

10.植物油基剂的氧化郭力,胡建强,扬士钊,郝敬团,GuoLi,HuJianqiang,YangShizhao,HaoJingtuan

11.液压介质的清洁度标准陈惠卿,ChenHuiqing

12.基础油的分类标准及质量影响因素张振庚,黄玉秋,唐华,ZhangZhengeng,HuangYuqiu,TangHua1.质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赵江,ZhaoJiang

2.钢板冷轧乳化油的研究何清玉,蒋国柱,HeQingyu,JiangGuozhu

3.合金铸铁防锈乳化油的研制凌川,罗新民,华磊,LingChuan,LuoXinmin,HuaLei

4.合成高温链条油的研制李霞,LiXia

5.聚脲脂复合添加剂的研制马丽,何少飞,MaLi,HeShaofei

6.压力差示扫描量热法在油热氧化研究中的应用颉敏杰,薛卫国,雷爱莲,李建明,XieMinjie,XueWeiguo,LeiAilian,LiJianming

7.我国铁路机车轮轨的张念,ZhangNian

8.油的生物毒性及对人体的危害杨宏伟,杨士亮,刘广龙,孙世安,YangHongwei,YangShiliang,LiuGuanglong,SunShian

9.油的污染及控制金承华,JinChenghua

1.卷绕机热辊轴承脂的研制卢现菊,赵玉贞,LuXianju,ZhaoYuzhen

2.信息

3.连铸机脂制备工艺的改进合成材料 马丽,何少飞,MaLi,HeShaofei

4.链板剂摩擦特性的评价田中利,TianZhongli

5.碳-13核磁共振分析轧制液曹凯,CaoKai

6.固体添加剂在脂中的应用研究谢凤,季峰,XieFeng,JiFeng

7.绿色油发展浅析曾在春,黄福川,张亚辉,王海涛,易凯,ZengZaichun,HuangFuchuan,ZhangYahui,WangHaitao,YiKai

8.离子液体剂的摩擦学研究朱立业,陈立功,ZhuLiye,ChenLigong

9.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用油的性能万福新,陈惠卿,WanFuxin,ChenHuiqing

10.金属加工液的功能王克华,WangKehua

11.油的氧化与对策郑发正,徐新,白雪亮,ZhengFazheng,XuXin,BaiXueliang

1.酚醛树脂改性的膨润土脂米红英,杨廷栋,MiHongying,YangTingdong

2.利用VisualBasic6.0计算粘度指数张丽,ZhangLi

3.轮轨固体技术的应用张念,张建峰,郑崇思,ZhangNian,ZhangJianfeng,ZhengChongsi

4.复合锂/钙基脂杨俊,蒋明俊,朱立业,YangJun,JiangMingjun,ZhuLiye

5.绿色油的发展杨宏伟,胡役芹,杜占合,YangHongwei,HuYiqin,DuZhanhe

6.复合钛基脂的性能及应用杨小刚,郭小川,杨俊,YangXiaogang,GuoXiaochuan,YangJun

7.柴油机油标准的发展徐元强,XuYuanqiang

8.SH320合成导热油的应用张衡,吴安静,ZhangHeng,WuAnjin

9.植物油的化学改性郭力,胡建强,胡役芹,刘广龙,GuoLi,HuJianqiang,HuYiqin,LiuGuanglong

10.油加氢异构脱蜡技术黄玉秋,祈胜杰,HuangYuqiu,QiShengjie

1.多效冲压油的研制张娟利,王莉娟,王彬,ZhangJuanli,WangLijuan,WangBin

2.X-射线荧光法测定油中的硫陆美玉,LuMeiyu

3.红外光谱技术在油分析中的应用化岩,史永刚,任连岭,梅林,HuaYan,ShiYonggang,RenLianling,Meilin

4.加氢变压器油盛祖红,ShengZuhong

5.高清洁度液压油的生产探讨朱国华,ZhuGuohua

6.460号油膜轴承油的应用周朝勤,ZhouZhaoqin

7.4503(32)合成空气压缩机油在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上的应用雷洪庆,LeiHongqing

8.防锈油的发展趋势顾晴,GuQing

1.合成材料 皮碗脂基础油华平,HuaPing

2.纳米硼酸镧在水溶液中的摩擦学性能龚斌,陈波水,GongBin,ChenBoshui

3.铝合金微乳化加工液的研制刘谋,任海栋,杨晓钧,LinMou,RenHaidong,YangXiaojun

4.制动液蒸发性能的静态热分析法罗玉兰,曹凯,LuoYulan,CaoKai

5.脂的介电性能及应用李静,郭小川,高明,LiJing,GuoXiaochuan,GaoMing

6.绿色油的应用朱立业,陈立功,ZhuLiye,ChenLigong

第4篇: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2012年,行业经济运行克服了下行压力,实现企稳回升。全年产值较快增长,

>> 2012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和2013年预测报告 2012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13年预测 2012年电力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13年预测 2012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13年预测 2012年有色金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13年预测 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回顾与展望 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展望 2012年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预测分析 2013年湖北省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2012年前三季度湖北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2012年湖北省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有关提高石油化学工业经济效益途径研究 2013年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展望 2013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展望 2012年化学工业实现稳中求进 2012年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13年预测 2012年汽车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13年预测 2012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13年预测 2012年钢铁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13年预测 工业经济2012年运行情况及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科技 > 2012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及2013年预测报告 2012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及2013年预测报告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一、2012年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和特点

2012年,行业经济运行克服了下行压力,实现企稳回升。全年产值较快增长,投资增速继续加快,市场需求总体平稳,价格水平小幅上升,对外贸易保持增长,从业人数增长稳定。但行业成本居高不下,整体效益下滑较大。(一)经济运行克服下行压力,实现企稳回升

2012年前7个月,行业总产值增速持续回落,7月份创最低仅为4.2%,8月份以后逐月加快,11月份同比增幅达16.1%,比9、10月分别提高4.2和2.3个百分点。1~11月,全行业总产值达到11.11万亿元,同比增长11.8%。预计,全年实现总产值约1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6.1%,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为15.0%。

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油气生产在克服渤海湾原油减产的不利条件下,产量实现平稳较快增长,1~11月,原油产量1.90亿吨,同比增长1.8%;天然气产量964.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9%;原油加工量4.25亿吨,同比增长3.2%;农药(折100%)、化肥产量(折纯)分别达到320.4万吨和6863.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7%、13.4%。预计,全年原油产量约2.07亿吨,同比增长1.8%;天然气产量约106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5%;主要化学品总产量达4.58亿吨左右,同比增长8.2%。(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地区发展更趋协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1~11月,天然气开采业产值增速高出石油开采业7.3个百分点,产值比重达到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9.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6个百分点;合成材料和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产值占化工行业比重分别达到18.2%和16.3%,比上年同期提高1.6和1.1个百分点;全钢子午胎产量超过7000万条,子午化率达到87.4%,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离子膜烧碱占烧碱产量比重82.5%,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地区发展更趋协调。1~11月,东、中、西部产值分别增长11.2%、11.4%、14.5%。其中,西部地区增长较快,宁夏、广西、和云南产值增速分别达到63.2%、31.1%、22.9%和20.3%。从投资看,中西部地区占比继续保持领先,前11个月达51.5%,与上年同期持平。地区发展更趋协调。(三)投资保持较高增速,结构进一步改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1~11月,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6.0%,高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5.3个百分点。预计2012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约1.8万亿元,同比增长27%。

技术密集型行业投资大幅增长。前11个月,合成材料投资增长57.5%,有机化学原料增长58.8%,均远高于化工行业30.2%的投资平均增幅。1~11月,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0.8%,高出全行业投资增速30.6个百分点。

民营投资增速加快。前11个月,民营投资增幅达48.1%,比重为26.2%,较上年同期提高约4个百分点,行业投资活力继续增强。(四)价格走势缓中趋稳,部分产品降幅较大

从2012年的石油和化工行业价格走势看,涨势总体上呈现趋缓态势,但缓中趋稳。进入第四季度后,价格有走暖迹象,但一些大宗品种如基础无机原料、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等市场均价格降幅仍较大。

基础无机化学原料及合成材料价格降幅较大。1~11月,除烧碱全年市场均价同比上涨外,纯碱(重灰)、硫酸、电石等基础无机化学原料全年市场均价分别下降25.4%、14.5%和11.7%。聚氯乙烯、聚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市场均价分别下降15.0%、9.1%和2.4%;顺丁橡胶、丁苯橡胶和丁腈橡胶等合成橡胶市场均价分别下降24.5%、23.4%和18.0%;己内酰胺、丙烯腈和PTA(精对苯二甲酸)等合成纤维单体市场均价同比下降24.2%、20.8%和17.5%。(五)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出口基本持平

据海关统计,1~11月,全行业进出口总额5804.7亿美元,同比增长5.2%,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6.6%。其中,进口总额4231.3亿美元,增长7.1%;出口总额1573.4亿美元,增长0.4%;累计逆差2658.0亿美元,同比扩大11.6%。预计,行业2012年对外贸易总额约6400亿美元,同比增长5.5%,其中出口额约1735亿美元,增长0.7%。

油气、化学矿进口增长较快,油气对外依存度提高。1~11月,进口原油2.47亿吨,同比增长7.3%,原油对外依存度56.6%,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进口天然气2596.2万吨,同比增长29.5%,天然气对外依存度25.7%,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进口化学矿1127.6万吨,同比增长14.4%。

橡胶制品出口保持增长,化肥出口下降。1~11月,橡胶制品出口金额395.5亿美元,同比增长6.9%,占石油和化工行业出口总额的25.1%。前11个月,化肥出口1569.4万吨(实物量),同比下降7.7%。二、行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2年,行业经济运行实现了平稳增长,但是增速下滑,特别是经济效益降幅很大,这既有来自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深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也有行业自身结构性矛盾突出和管理不到位的深层原因。(一)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2012年以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取得了一定进展,投资结构也有所改善,但过剩行业仍在扩大产能,同质化产品市场竞争激烈。2012年,纯碱、电石、甲醇、PVC、磷肥等产品价格长期徘徊在历史低位。

据专业协会统计,到2012年底,我国合成氨、尿素产能(实物量)将达到6730万吨和7130万吨,尿素产能过剩约1800万吨;磷肥行业2012年底产能(折纯)达到2360万吨,超过国内需求1000多万吨;氯碱行业2012年烧碱新增产能达420万吨,年底总产能突破3800万吨,全年装置利用率约70%;聚氯乙烯2012年新增产能330万吨,总产能达到2236万吨/年,装置利用率约60%;纯碱行业2012年新增产能190万吨,2013年还将增产能340万吨;电石行业2012年新增产能约400万吨,远超过全年淘汰127万吨产能,装置利用率约76%。

值得关注的是,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目前产能还在继续扩张,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过剩苗头。如聚氨酯行业,2011年国内聚醚多元醇产能270万吨,装置利用率只有63%;有机硅单体装置利用率只有55%。(二)效益下降幅度较大

第5篇: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金属纤维;纺织品;应用;展望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170

1 前言

近几年,随着金属纤维技术的出现和不断更新,金属纤维被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金属纤维作为一种特性材料,既具有金属特性又具有纤维特性,由于金属纤维的技术加工使得其直径要比棉、麻、丝等传统纺织原料还要纤细,制作出来的纺织物轻便,可以作为普通织物的替代品,因此其柔软性和连续性使得金属纤维能够被应用到纺织品上,并且其本身的金属特性,如导湿、抗静电、抗菌等特性使得金属纤维纺织品能够做到普通织物做不到的性能。另外,金属纤维的混纺、交织工艺,使得金属纤维和传统的纺织原料结合起来,这样采用一定的纺纱或织造方式制作出来的纺织物,既具有金属纤维的特性,又具有传统纺织材料的特点,通过相互结合达到特定的纺织品功能。

2 金属纤维在纺织品的应用

金属纤维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纯纺金属纤维织物,纯纺纤维织物制品主要应用于产业用纺织品中,在特定环境中的过滤材料、吸声材料、燃气燃烧器、军工航天等多个领域,运用不同金属的不同特性制作需要的金属纤维制品;一种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金属纤维制品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目的是为了汲取多种不同材料的特性如隐形材料,蓄热材料,耐磨材料等等;还有一类是混纺金属纤维织物,主要应用于日常纺织品种,通过在普通纺织纤维中混入金属纤维采用不同的工艺手段制作纺织品,金属纤维的柔软性和轻便可编织性使得它可以作为纺织原料的替代品,并且自身具有的抗辐射、抗静电、导磁等防护性能使得纺织品在穿戴用的过程中更加实用和舒适。下面我们主要分析一下金属纤维纺织品中的特性及其应用。

2.1 金属纤维的抗菌功能应用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个人卫生和个人文明素质都有了很高的要求,金属纤维的抗菌功能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纺织品卫生功能的要求,通过抗菌、防臭和消除异味的金属纤维纺织品的问世,使得抗菌类的金属纤维制品备受人们喜爱。金属纤维的抗菌功能,主要是采取特定金属原料,如银、铜以及合金技术通过金属纤维技术加工,以一定的百分比的比例融入金属纤维中,从而起到抗菌、抑菌和除臭的效果。但是在金属纤维抗菌功能的纺织品应用中,也存在着不少缺陷,例如:长期穿戴含有重金属的金属纤维织物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重金属中毒,再如:银系金属纤维的抗菌功能强备受人们喜爱和追捧,但是银系金属纤维容易在空气中出现氧化,降低纺织物的抗菌能力。当然,随着金属纤维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金属纤维抗菌的替代材料或者整理方法和制作工艺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2.2 金属纤维的防辐射、屏蔽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移动通讯等设备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不同的生活需要,但是只要是这些设备使用期间,都会产生电磁辐射,而且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长期作用才会显现出来。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防辐射、屏蔽等产品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金属纤维纺织品通过金属纤维含量、混纺纱结构、织物紧度、织物结构和织物厚度的不同都会影响金属纤维织物的屏蔽效果,那么金属纤维是怎么样实现防辐射和屏蔽效果的呢?主要是通过纺织品中金属纤维构成的环路产生感生电流,由感生电流产生反向电磁场进行屏蔽。另外,不同种类的金属纤维所产生的防辐射效果是不同的,对于特定工作作业场合需要进行更加精确的计算和金属的选择。日常生活对于辐射的屏蔽主要采用不锈钢金属纤维混纺制品和传统的一些纺织材料的表层镀上导电的金属离子。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防辐射的混纺纺织品的市场逐渐扩大,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2.3 金属纤维的抗静电应用

随着化纤技术的应用,合成纤维种类日益增多,合成纤维自身具有的耐磨性和免烫快干型使得合成材料在纺织服装中被大量使用,但是合成纤维在导湿和抗静电和不导磁的特性使得合成材料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遇到了不少麻。另外,合成纤维作为化学纤维制品其本身就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例如人体血液钙容量的降低,人体维生素含量的下降,严重的会出现过敏的现象。同时,合成纤维在纺织品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静电给大批量的纺织物生产和服装的制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而金属纤维的金属导电性能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不会造成静电的累积,影响整体的生产效率,例如在纺织物中诸如镀银金属纤维,就能起到很好的抗菌和抗静电效果。更专业的如抗静电服、超净工作服等在特定的产品生产和制作中金属纤维织物能够保证生产的正常运作,免受静电带来的影响。

3 结语

近年来,金属纤维作为当前较为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结合各个行业的不同需要,金属纤维又衍生出了多种各具特色和功能的类别,在纺织行业,金属络合染料就是极具开发潜力的专利产品。由于金属纤维纺织品具有很好的抗静电、抗辐射、吸湿和导湿、抗菌等功能,因此金属纤维在纺织材料的应用使得纺织品更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另外,金属纤维以及金属特性纤维在产业用纺织品如军工、民用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很高的发展空间,未来金属纤维商业化的潜力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肖红,施楣梧.电磁纺织品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14(01):151-157.

[2]郑皓,徐少俊,杨晓霞,陈志龙.抗菌防霉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J].纺织学报,2011(11):153-162.

[3]郑元生.基于镀银纤维的抗菌织物设计与开发[D].河北科技大学,2010.

第6篇: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软基处理;技术运用

1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技术综述

软基处理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部分,对松软的基层进行处理,工程建设任务也能够高效完成。通常情况下是通常淤泥处理,回填加固的方法来实现处理目标的,具体的技术手段还需要结合基层勘察结果来确定。水利工程使用期间需要完成输送水的任务,水流冲击作用下对建筑结构也会带来影响,松软的基层对结构稳定性不利,通过加固处理工程的使用性能也得到了保障,采用排水砂来对基层进行铺垫,使用阶段渗透性不会受到影响,这样基础结构也更稳定,重载能力达到预算标准。下面将对软基处理技术进行详细论述。

1.1振动水冲。水冲期间基层土壤之间的缝隙会减小,单纯的水冲又很难保障基层沉降程度,因此会采用振动的形式来进行。处理完成后可以对随产生的空洞进行回填处理,在采用碾压设备对基层进行夯实处理,在工期比较紧迫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多施工作业点,共同进行水冲任务,在振动作用下加固效果也更理想,为工程建设任务的开展打下坚实稳定的基础。设别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要与施工现场特征保持一致,避免振动带来其他的基层问题,采用机械钻孔的形式来改造水冲点。

1.2旋喷法。这种加固方法针对基层土壤松软问题效果明显,旋喷作用面积更大,为后续基础施工任务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加固后的基层在防渗透能力上有明显的提升,喷射的加固浆料通常是混凝土,为保障放渗透能力,也可以向其中添加适当的化学外加剂,以保障喷射时的流动性。在对浆料原料进行配合时,要考虑浆料的凝固时间,如果凝固时间过短会影响浆料在土壤空隙中的流动性,并没能达到加固效果。应用该技术前还需要对基层进行全面的勘察,确定土壤的性质并合理布设施工点。如果有机成分含量非常高的软涂层需要加固,应完全排除这种方法。

1.3利用土工合成材料进行加筋加固。采用合成材料来完成加固任务,也有明显的效果,合成材料应用在加固环节中,可以有效增大土壤之间的摩擦力,达到加固的目标。这种技术手段可以减小土壤之间的距离,基层承载能力也因此而提升。在软土地基的表面上铺上一层相应的工程材料,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阻止或者是减弱工程潜在的滑动破坏,并且因为材料与地基之间产生的强大的摩擦力能有效抑制地基的变形,从而增加整个水利工程地基的稳定性。

1.4排水砂垫层的方法。排水砂垫层就是在路堤底部的地面上铺设砂层,以便在软土顶面增加一个排水面,随着填土的增加负荷逐渐增加,软土层的水分就会被渗出并从砂垫层排走。选用渗水性能好的砂垫层,才能确保砂垫层的顺畅排水。

1.5利用硅化加固的方法。所谓硅化加固法是将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两种溶液向软土层中轮流注入,利用它们的化学反应产生一种能够使土颗粒表面活化的胶凝物质,而这种凝胶物质可以胶结固化相互接触的土颗粒,增强它们之间的连接,以此来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现在电渗原理出现,随着它的发展,借助这个原理,通过电动硅化法,可以使基础加固的范围大大得到扩展。

1.6进行软土层的换土。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可以用灰土、水泥、沙土等来替换比较单薄的软土层,使替换后的土层能够满足负荷施工工程的要求。为了节约成本,并且防止渗透化比较严重的问题,一般来说,多是就地取材-回填泥土,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成本而且还有利于水利工程的防渗。必须要选择压密特性好的土来进行换土回填,这样可以形成比较好的持力层,另外要夯实回填的软土,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才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变形的能力。沿河土家族自治区县属石灰岩地区,岩溶地貌占71.3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池基础的开挖常遇到软弱夹泥层,在处理时,采用清除夹层中的风化物或泥土后,采用100#砂浆及块石回填置换。

1.7利用桩基和强夯来加固土层。用桩基法对分布较广而且含水量多的软基进行加固,现在科技发展,都是选择性能更好的预应力管桩或者是钢筋混凝土桩,利用较低的成本,并且优于早期承载力质量的桩体,不仅加固效果明显而且操作便捷。强夯多用在以沙土和黄土为主要成分的土层,就是把一定力度的夯锤提升到适应的高度,然后使夯锤自由落体,利用其自身重量将土夯实。

2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处理技术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要注意以下4项工作:结合有效的实验数据、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注意做好深层搅拌桩的处理和进行地址的实地勘察和测量。

2.1结合有效的实验数据。在软基处理的时候要注意基底土质的实验,要依据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在真实数据的指导下才能确定软基的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软基处理的有效性,提高水利设施的质量水平,以免导致水利工程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问题和麻烦。

2.2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要通过计算机的技术进行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例如软基土地承载力,软基水平剪切力以及软基土壤热化等。

2.3注意做好深层搅拌桩的处理。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尽量避免在恶劣环境下处理软涂层。特别是冬季,由于软基处理包括做好深层搅拌桩的处理,而深层搅拌桩的处理受气候影响很大,所以,要考虑冬季的影响因素到实际施工时间上,以保证顺利处理好深层搅拌桩。

2.4进行地址的实地勘察和测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地点的施工前勘察,认真做好水利工程测量、勘察、地质调查、地貌等勘察工作。参考相关资料,利用数据充分分析它们的本质和作用,以便最后根据测量结果来制定软基实施方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软基处理的失败带来的风险,减少经济损失。近年来,国家对水利行业的投入逐渐加大,各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也纷纷上马,而安全问题也逐步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凸显出来。只有打好有力的地基才能杜绝一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稳固的地基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而作为普遍存在软土地基的加固方案,就需要结合工程的需要和施工的实际地质条件来进行选择。当方案最终确定后,还要选择合适恰当的方法,并且要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以此来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水利工程施工的时候,软土地基会有很多的处理形式和技术,各种各样的软基基础处理技术,最终目的都是要改变和完善软土层性质,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臧上军,崔瑞芮.试析强夯加固技术在水利工程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2):221.

[2]唐旭东,方萍.小议水利工程中软基处理的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63.

第7篇: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新时期对聚丙烯催化剂的研究,能够更强的增加其功能性,以利用其高附加值,进一步弥补国内市场对聚丙烯类催化剂研究的缺口。

关键词:聚丙烯 催化剂 石油化工

新时期对聚丙烯催化剂的研究,是为了适应聚丙烯树脂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发展需求。聚丙烯催化剂兼具高活性,在使用过程中,拥有高立体定向性,新一代功能性聚丙烯以其可调、可控性的特性,及与其聚合物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实践,实现其催化功能性目标。论文以国内聚丙烯发展现状及进展,聚丙烯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如何在新时期增强聚丙烯的功能性作用三方面进行论述,以其为新时期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文献。

一、我国聚丙烯发展现状及进展

尽管近年来,聚乙烯产业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使得聚丙烯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大难题。大致说来,聚乙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四个方面的问题:技术水平(基本问题)、激烈的市场竞争(外部环境问题)、产品号牌档次(进出口协调关系问题)、产业结构布局(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国内聚丙烯市场消费的市场用途,主要体现在BOPP膜,CPP薄膜,纤维制品、编制制品、注塑、管材等等一系列用途。尤其是石油化工方面,功能性聚丙烯催化剂的使用,可以使管材制品更具高强度、抗冲击力,耐高温高压、韧性好、抗老化等等一系列好处。因为具聚丙烯催化剂功能性的增强,使得管材的使用寿命增强,尤其是近年来,。使用范围已经遍布家庭、娱乐设施等等系列方面。

如通过2013年国家化学建材测试中心的大清炼化公司推出的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材料PA14D和南京扬子石化公司自主研发的YP—503新型高性能管材料。而现今供求关系的日益明显下,PPR的市场容量在进一步扩大,尤其是PPR以其稳定的质量和优良的加工性能,以作为现代住宅的给水系统首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得益于聚丙烯催化剂衍生的管材制品的功能性作用,也使得新型材料的研发,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2006 年,根据炼化企业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整体布局,建成合成树脂重点试验。2010 年,中国石油设立重大工业化试验项目,推进展聚丙烯催化剂技术工业化应用,并进行系列产品开发。2012 年5 月31 日,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高效球形聚丙烯催化剂PSP - 01 通过成果鉴定。经过几年的发展,聚丙烯行业的研究,一年年在获得突破性进展,不仅带来了全新的技术和水平,同时也使的聚丙烯作为合成材料行业中,作为催化剂的作用日益明显。

二、聚丙烯的未来发展方向

聚乙烯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产出的聚合物材料产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节能和环保,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

在目前的工业设备中,高密度的有色金属材料的应用,对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很深。据现代研究表明,在工业换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低密度的塑料零配件替代高密度有色金属材料,就综合性能和环保效果来看,聚丙烯是密度最小的品种,对于实现轻型、集约化实现有效的节能减排,将是一个大的方向。

受市场青睐的高附加值聚丙烯产品,是一项超越的技术,未来聚丙烯的发展方向就是,同发达国家的技术革新持平,重要的是制造技术的革新。聚丙烯作为五大塑料之一,在各个领域的使用,在未来的发展,要以其产生的高附加值,弥补国内市场仍然进口的劣势。

三、如何在新时期增强聚丙烯的功能性作用

聚丙烯催化剂应用领域的单一化,是21实践聚丙烯发展的主要特征,实现其功能性的额首要条件是实现集约化生产模式,回收利用是其首要努力方向。

作为聚丙烯高端应用领域的飞跃,要在实现其高端性能的基础上,依托聚丙烯分子链结构的规整性。在对聚丙烯的研发上,通过链支化、功能基图案、纳米复合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在对聚丙烯的性能研究上,要强化其低温韧性、溶体强度、印染性、粘结性和与其他聚合物的兼容性。这样在实现其敬爱工性能时,其导热、导电、导磁性能才会综合提高,这样通用高分子催化下的工业市场用途,才能充分得以发挥。

新时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聚丙烯行业的市场需求加大了,但是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和、拥有广泛的市值,竞争的加剧,产能的提高,整个市场机制都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形,在空间和区域布局的不合理性,模式的我国聚乙烯行业一度落后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中吗,中小企业就日益被淘汰出局。

竞争的加剧,刺激了企业对技术的关注度。不仅对其内部管理加以科学化、职能化,同时还以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和技术含量为出发点。增强聚丙烯催化剂的功能性,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同时将竞争的附加值同技术含量放到同等重要的局面。

加快对聚丙烯催化剂的技术和科研中,增强其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地超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开发与应用中迈进,这样其行业的核心竞争里也就相应的增强。

四、总结

新时期对聚丙烯催化剂的功能性研究,从其发展现状及进展分析,在到对其未来行情进行预期,再到后来的如何增强其功能性,以期为未来聚乙烯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三方面进行论述。要增强其功能性,必须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对聚乙烯作为催化剂,及与聚合物之间的共融性和互异性做出仔细的研究和试验证实。在对新时期聚丙烯催化剂功能性的研究中,以回收利用,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节约环境能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使得我国聚丙烯行业的发展,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江镇海;国内聚丙烯市场现状及发展[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3,42(2):56-58.

第8篇: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成型;控制

0 前言

作为一种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的材料,高分子材料在近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高分子材料成型及控制,能够更好地提升其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保证高分子材料的整体效果。本文从概述高分子材料的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1 概述

现阶段我国在高分子合成材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相关行业的生产活动也在不断发展壮大,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被运用与汽车等工业生产活动之中。高分子合成材料行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的重要经济类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必须加强对高分子材料的系统性研究,了解高分子材料的成型过程以及控制对策,为高分子材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依据,是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属于一门重要的科学,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都对其予以高度关注,将与化学、物理等方面的专业内容融入到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中,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2 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成型方法

2.1 挤出成型

高分子材料的基础成型是通过螺杆旋转加压的方式,不间断的将已经成型的材料由有机筒挤出来,挤入到机头中去,熔融物料通过机头口模成型为与口模形状相仿的型坯,然后借助相应的牵引工具把成型的材料不断的在模具中提取出来,并对其进行冷却处理,进而得到相应的形状。挤出成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由入料、塑化、成型以及定性等过程,每个环节都对高分子材料的成型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2 吹塑成型

吹塑就是通过中空吹塑的方式来实现的,主要是依靠气体的压力,来促使处于闭合状态的热熔型胚发生鼓胀,进而形成中空制品的技术过程。吹塑成型是高分子材料成型的另一种主要方式,具有发展快、效率高的特点。吹塑成型的主要加工模式是挤出、注塑和拉伸,是目前常用的三种吹塑方法。

2.3 注塑成型

一般情况下,我国高分子材料加工行业普遍采用的成型方法是注塑成型,其面对的生产对象大都是空间感强、立体式的材料形状,在塑料生产方面具有诸多的优势,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应用。注塑成型方式应用的范围相对较广,成型操作所需时间短、多样的花色、生产效率高等等优点,是高分子材料成型最具实用性的方法。

3 现阶段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的优化与创新分析

3.1 聚合物动态反应加工技术及设备

现阶段,通过对国内外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的研究,大都采用反应加工设备来开展工作,但是,该反应加工设备的原理是在原有的混合、混炼设备上进行完善与优化所生产的产品,其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处于不成熟阶段,传热、混炼过程等都是其中的典型问题。另一方面,设备引进和使用投资大、能耗高,噪音污染严重、密封困难。

利用聚合物动态反应加工技术及设备来创新与优化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作,相较于传统的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加工原理以及设备的组成都有所不同。此种技术的应用,其核心内容是将电磁场条件下的机械振动厂投入到高分子材料的机头挤出操作中,能够实现对化学反应、生成物的聚合结构、制品的各项变化等的控制,起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3.2 新材料制备新技术

信息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优化和升级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可将信息存储光盘应用到加工技术中,利用盘基来直接实现反应成型技术的构建,整个成型技术形成动态式、链条式的操作流程,树脂的生产与加工、储备与运送,再到盘基的成型,探索出酯交换的链条式生产与加工技术,能有效控制能源的使用率、提高成品的质量。

新材料制备新技术的出现,为高分子材料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动态全硫化制备技术也是其中的代表,是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体现,新技术的应用与振动力场具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更为直观有效的控制硫化的整个过程,能很好的应对硫化过程中所遇到与相态有关的反转类问题。针对此项技术,科学家应致力于研究与技术相匹配的更具全面化的设备,为我国高分子材料加工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4 高分子材料在成型过程中的控制

近年来,我国由于综合国力的提升,在科学领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瞩目的成绩,其中高分子材料在成型过程中的控制是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高分子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极易发生结构上变化,温度、外力等都是影响高分子材料所形成的聚合物的结构与形态,同时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高分子材料还会发生聚集形态上的变化,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现阶段科学家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不断的研究,科学家得出了一系列的成果,实现对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形成了多元化的高分子材料群体,并投入实际的应用之中,促进了高分子材料工业的发展。通过研究,科学家发现,大部分聚合物多相体系存在不相溶的现象,制约着成型过程中的控制工作,为了改善此类情况,可以适当的融入第三组分。在聚合物生产与加工的过程中,所研制出的产品会处于温度不稳定的环境中,由于制品极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进而影响其性能,应加强对制品温度的控制。由于制品的温度会随着时间推移为发生动态上的变化,可见,了解在非等温场条件下,聚合物、共混物制品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是非常关键的,并对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可为成型过程中的形态结构控制提供依据。

5 结语

本文以高分子材料成型方法和控制进行了具体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高分子材料的多项优势决定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地位,有关人员应该从其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成型及控制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杨帆.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J].应用科学,2011(08):66-68.

第9篇: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聚氯乙烯(PVC);生产工艺;热塑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TQ3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至2006年底,聚氯乙烯树脂在国内产能已达到一千多万吨/年,位居世界第一;至2012年产能高达两千多万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提高,聚氯乙烯行业也不断研发及引进先进技术,其装置生产实现了规模化与集约化,产品质量提高的同时消耗也在不断降低。

正文:

聚氯乙烯(PVC)生产工艺原理

聚氯乙烯(PVC)的生产工艺主要方法是氯乙烯的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其操作比较简单,生产的成本也较低,其产品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例如工业、农业、电力、交通运输等,所以适用于工业中的大规模生产。当聚合时,采用的是引发剂为油溶性的有机过氧化物类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当反应时放出大量的反应热。在聚合反应中存在着较严重的增长链向单体转移,对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影响最大,链转移可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另外加入一些其他成分时,可增强它的耐热性、韧性及延展性能等。如果增塑剂的加入量达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时,可制成软质聚氯乙烯,其延伸率比较高,制品相对柔软,而且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和电绝缘性,时常用于电缆包皮、绝缘层、农业薄膜、工业包装以及日用雨衣等,在当今世上广泛应用的合成材料。

聚氯乙烯(PVC)的发展趋势及工艺状况

聚氯乙烯(PVC)是合成树脂中重要的品种,仅次于聚乙烯的第二大通用塑料。国内PVC产能速度非常之快,从2003年年产500万吨到2009年年产量大幅涨到1500万吨,占全球新增PVC产能的90%。近年来,受大量新增产能投产以及国内需求下降与乙烷基乙烯成本优势等影响,其他国家的PVC出口急剧上升,如美女自2010年PVC出口量已达270万吨,占全球总出口量的60%。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随着国内建筑市场复苏,美国PVC出口量将开始下降。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石油、天然气等路线制聚氯乙烯的工艺路线受乙烯供应的成本所影响。

三、聚氯乙烯(PVC)生产工艺设计

聚氯乙烯(PVC)生产工艺设计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化,这是化工产品生产的特点之一。这就意味着需要对每个不同的工艺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出一条比较符合实际的最合适的工艺方法,一但确定,就可以对其进行工艺流程设计,所以工艺方法也是工艺流程设计的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PVC配方之前,首先必须了解PVC树脂以及各种助剂的性能。

1、聚氯乙烯悬浮法具体工艺

1.1 悬浮聚合。首先将单体呈微滴悬浮分散于聚合釜中并启动搅拌器,再依次将分散剂溶液、引发剂(多选用有偶氮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如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已酯、偶氮二异丁腈及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等)及其他助剂加入聚合釜内,如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明胶等。然后,对聚合釜夹套内通入蒸汽和热水,当聚合釜内温度升高至聚合温度(一般50℃至58℃)后,改通冷却水,控制聚合温度不能超过规定温度的±0.5℃。当转化率达60~70%,有自加速现象发生,反应加快,放热现象激烈,应加大冷却水量,等到釜内压力从最高0.687~0.981Mpa时,就可以泄压出料,使聚合物膨胀。没能聚合的氯乙烯,可将单体经泡沫捕集器统一排入氯乙烯气柜,循环使用,由氯乙烯气体所带出的少量树脂,利用泡沫捕集器捕集下来,将其流至沉降池中,作为次品进行处理。

悬浮聚合时,水的用量和树脂内部的结构相关,例如紧密型的树脂(若吸胶为分散剂)的生产,水的质量与单体比为1:1.3~1:1.1;另外,疏松型树脂(若聚乙烯醇为分散剂)的生产,其水的质量与单体比为1:1~1:20。

1.2树脂干燥。聚氯乙烯(PVC)树脂干燥法分内热沸腾干燥法和旋风干燥法。将气流干燥管与沸腾床干燥器结合使用,然后将其中的气流干燥管脱除树脂上的表面非结合水,及沸腾床干燥器脱除树脂内部结合水的方法,一般称为二段干燥法。但第二段干燥的过程由于物料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投资较大,费用较高,热效率较差。所以,经过对原装置深入研究及分析,并吸收国内外先进工业生产技术与经验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如采用的MST旋风干燥器,其特点是停留时间适用、热效率利用好,经过达产测试,达到了预期生产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乳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最早的工业生产聚氯乙烯(PVC)的一种方法。在乳液聚合中,除水和氯乙烯单体外,另需要加入烷基磺酸钠等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使单体分散于水相中而形成乳液状。以水溶性过硫酸钾或者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还可以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历程和悬浮法不同。也可以加入聚乙烯醇作乳化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醇作调节剂、碳酸氢钠作缓冲剂的等。聚合产物为乳胶状,乳液粒径0.05~2μm,可以直接应用或经喷雾干燥成粉状树脂。乳液聚合法的聚合周期短,较易控制,得到的树脂分子量高,聚合度较均匀,适用于作聚氯乙烯糊,制人造革或浸渍制品。

3、聚氯乙烯(PVC)工艺流程示意图

聚氯乙烯(PVC)后续加工注意事项

纯PVC树脂属于一类强极性聚合物,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大,从而导致了PVC软化温度和熔融温度较高,一般需要160-200℃才能加工。另外PVC分子内含有的取代氯基容易导致PVC树脂脱氯化氢反应,从而引起PVC的降解反应,所以PVC对热极不稳定,温度升高会大大促进PVC脱HCL反应,PVC在110℃左右时就开始脱HCL反应,从而导致了PVC降解。鉴于上述两个方面的缺陷, PVC在加工中需要加入助剂,以便能够制得各种满足人们需要的软、硬、透明、电绝缘良好、发泡等制品。在选择助剂的品种和用量时,必须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理化性能、流动性能、加工性能,最终确立理想的配方。另外,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加工途径,我们也需要对树脂的型号做出选择。不同型号的PVC树脂和各种助剂的配搭组合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PVC配方设计。配方设计必须保证其加工性能,提高分解温度,降低熔融温度。

总结:

为加快我国聚氯乙烯行业的技术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聚氯乙烯产品结构单一特种专用树脂供应不足的状况, PVC行业应加快科技创新、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大特种专用树脂的研发力度,正确处理生产与研发及销售之间的关系,在技术上与产品附加值高的牌号开发与生产上加大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张新力;中国PVC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聚氯乙烯》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