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信息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科研管理 项目管理 科研评价 人才培养 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c)-0197-02
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是规范科研管理、提高科研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提升科研水平的有力保证。所以,重视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对规范高校科研工作次序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3]。
1 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主要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高校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完成质量以及经费的合理利用,以及尽量避免科研项目的失败风险。目前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高校与科研机构在高端领域对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指导政策调整,都导致高校对科研项目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应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管理与考核制度。“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关系着高校科研的质量。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得重要环节是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完成质量进行考核和监控。考核过程不应该仅流于形式,而应该切实对比项目立项时的任务指标,根据项目的成果评估、经费审计、社会效益进行考核。但作为高端领域研究,失败是在所难免的,项目管理与考核制度中应该考虑这一因素,考核过程中不能全盘否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鼓励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以后的失败。
其次,应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的创新。“创新”是科学研究探索有效开展的核心环节。科研工作者在高端领域努力创新,高校的项目管理制度也需要通过研究,不停地深化改革,服务于科研工作者。作为研究型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应该与时俱进,充分把握当下科研环境的变化,兼顾学校自身的情况,坚持开展科研项目管理的研究工作,积极向兄弟院校、研究所等单位学习,不断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通过研究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在制度上有所完善、在监督中更具灵活性,在实践上更有针对性[4]。
2 建立和完善科研评价、激励制度
目前,从表面上看,高校的科研成果数量在不断的增多,而且层次也在不停地变高,但现实状况是,科研成果的应用率和转化率却还处于比较低效的水平,绝大多数科研成果在通过鉴定会议后就被束之高阁,没有推广应用,为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所以,科技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改革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允许科研成果采取市场竞争、生产实践等自主的方式进行认定。同时,高校应该加强对科研成果质量的重视,以高水平、创新性科研成果为立足点,对现行科研评价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有利于自主研究以及益于取得创新性科研成果的科研评价制度[5]。
首先,高校应建立以质量为基础导向的考评制度。目前的考核制度片面地追求课题数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部分科研工作者在项目立项阶段比较积极,而忽视了项目的成果质量以及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6]。现下当务之急是高校按照自身的学科特色,简化科研评价环节,使科研评价工作适应科研规律,以提高科研绩效为目标,完善科研绩效考核制度。总之,高校科研考核制度应适应当下的科研发展环境,在多方吸取实践经验以及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指标体系,适时调整评价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导向作用。
其次,改革和完善科研奖励制度。科研工作为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为了使有能力的科研工作者能安心做科学研究,积极开展高水平的纵向课题以及前瞻性和探索性的基础研究工作,服务于社会经济需求,高校应根据学校的财政状况,进一步加强科研绩效奖励制度,加大对高水平科研成果和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很多研究表明,完善的激励制度,能更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状态,能使他们从内心努力去工作,挖掘他们的创造力[7]。
3 注重优秀人才培养制度
高校的优秀人才作为高校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高校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公认。高校中的科研人员的学历一般都比较高,并且都期望实现自身的价值,热衷于攻坚克难[7]。当今世界,高校能否在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稳固并具有竞争性,关键因素在于是否拥有一大批优秀人才,并且善于挖掘他们的科研潜力。总理说过“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在高校的科研管理中,应尽可能减少科研人员的负面情绪,同时在薪酬、政策与制度、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改善,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培养优秀人才的体制机制。
制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不少高校中“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的现象非常严重,不少青年科研工作者即使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待遇仍远不及基本没有科研工程的“老字辈”。竞争机制明显缺失,不少科研人员评完职称后,即便许多年没有科研成果,科研绩效也基本不受影响。这样的现象极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科研氛围[7]。高校要打破评职称、评科技奖、申报科研经费以及年终考核中的论资排辈,破除束缚人才成长的观念、体制,制定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励有才华的科研人员脱颖而出,健康成长[8]。
科学研究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科研人员需要不停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所以,高校应该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为科研人员的进修提供保障。在制定政策时,鼓励学校的科研人员出国到国外大学访学、与国际专家进行项目合作、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并将出国进修的经历作为优秀人才选拔的必要条件之一[7]。
在日常科研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引导并激发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院科研工作的效率。比如:对于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教师进行财务培训以及相关科研管理培训;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教授评审青年科研人员的国家基金项目申报书,提出修改完善建议;资助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鼓励并资助发表高质量论文。
高校科技信息管理主要是管理学校教师的科研信息,包括纵向项目、横向项目,以及教师的科技奖、专利申请、专利授权、论文、著作等。在快速发展的科研环境下,高校的科研队伍不断扩大,科研成果数量速度明显加快,以前的科研统计、存储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为了高效地进行科研信息管理,高校需要立足于该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科技信息管理制度。
高校科技信息管理系统是科技信息管理的基本条件。高校应在广泛征求该校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管理组织结构,构建一套便于教师登记信息、交流科技信息资源,利于科技管理工作人员统计、分析科研信息的专业平台。
目前,科研管理工作人员是控制和操作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角色。所以,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利用科研系统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定期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利用科研系统来服务于科研人员。
5 结语
社会在不停的进步,经济、科研水平日新月异,高校的科研管理制度理应与时俱进。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将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有利于将高校的科研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系列规章制度的实施,将更好的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营造科学研究氛围,展示高校的科研特色,推进产学研结合,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荣丽.新形势下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240-241.
[2] 张丽娟.浅谈新形势下高校青年科研管理者的素质培养[J].高教论坛,2011(2):98-100.
[3] 张喜爱.高校加强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若干建议[J].高教研究,2011,29(7):10-11.
[4] 陈伟.浅议高校科研项目管理[J].企业家天地,2015(6),111-112.
[5] 程璇.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与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9(6),82.
[6] 周铁水.如何提高普通高校科研管理水平[J].商业时代,2007(5):63-64.
关键词:网络安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任何故障,都将对用户以致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研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具有重大的、直接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的安全策略,信息系统开发的安全性原则、安全层次、安全服务和安全结构模型;介绍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了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结合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和分析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和开发采用的安全策略和措施;接着以一个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构筑为实例,详细说明了系统的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模块的主要功能,以及如何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层次和结构模型,运用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构筑和开发一个复杂的安全的信息系统,并对应用系统及数据库系统的优化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它在众多领域中发挥着良好的作用。但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运用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比如,控制信息访问安全问题、网络系统漏洞安全问题等,这一系列安全问题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基本运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必须对网络安全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提高其稳定性与可靠性,让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家。
1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基本作用
在现实需求与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为此,强化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网络安全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必要性,首先,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在网络安全中顺应时展。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它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在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且,在未来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还会得到更加普遍的运用,基于此,强化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网络安全管理迫在眉睫[2],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的生活、生产以及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次,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还是排除网络安全基本隐患的基础。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黑客攻击方式也在同步发展,这使得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面临着相应的安全问题,比如黑客威胁以及病毒威胁等。要想有效解决现实中的各类安全问题,则必须强化对其网络安全的管理。
2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运用于网络安全中的具体情况
2.1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情况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是21世纪的先进技术,它主要通过信息传播来对完成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在其运用至网络安全当中时,将与每个用户的利益有一定的关联,并且对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3]。所以,我们必须提升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认识度。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连接着各个方面的内容,比如网络域名以及网络中的IP地址等,通常情况下会通过这些内容来遏制不同的网络病毒发起的攻击[4]。但因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影响,所以,它在运用的同时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例如,混乱监测信息安全性的问题。监测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来说是一项基础工作,而在监测网络信息安全性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信息安全的监测工作产生混乱情况,严重时还会形成一些无法辨别的情况。再比如,在控制信息访问的过程中,信息访问控制本身是信息资源的一个源头,它与网络用户信息的安全性是分不开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却在运用时因不善的管理方式而产生一些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
2.2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管理措施
如上所述,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为社会经济做出极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安全问题[5]。为此,我们需要实施一些措施,以此强化网络安全性。首先,提升安全防范意识,网络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是由于人们欠缺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易忽视网络安全问题。所以,为了使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处于安全的网络环境中,相关实施人员必须提升安全防范意识[6]。唯有如此,方能在日常工作中将各项安全工作做到位,确保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更好运用于网络安全中。可以通过展开讲座、培训以及报告等不同的形式来提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从人员方面着手,加强对网络安全人员的培训工作,根据行业统一管理、分部门保管使用的基本方式来设定专人负责的制度,尽可能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升人员的防范意识,从而提升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具体岗位具体分工,职责分明。其次,增强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实际运用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对于展开相关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操作系统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极易产生漏洞,这将引发不同的安全问题,为此,必须对操作系统加以防护,从而提升网络的安全性。比如,在实施时可以创建一个安全防护系统,此系统能够及时修补相关安全漏洞,以此来防止病毒侵入。同时,通过统一管理网络中的相关安全性产品(如VPN、入侵检测以及防火墙等)来提升防护效果,创建相对完善的操作系统日志,这样可以预防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最后,持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能够确保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运用于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这也推动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完善人才管理制度,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并且打造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从而为网络的安全以及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撑。在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可以成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小组,此小组将会定时对网络的软件以及硬件展开安全管理与检查,这能保证网络运用中各类软件以及硬件的安全性,并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安全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
3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且在众多领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从具体情况来分析,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在我国还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比如,控制信息访问、监测信息安全性等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并且落实相关管理制度,最终提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运用于网络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作者:王笑语 单位:南京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柳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应用中的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5):34,36.
[2]周军辉.浅谈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应用中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149,151.
[3]刘睿.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应用中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0):71.
[4]齐继.试析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6):215.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管理者为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对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造成我国财务档案管理存在一定的失真现象。这要从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推行完善的会计委派制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几方面入手,预防和控制财务档案信息中失真现象的出现,从而为企业经营者进行决策提供更真实的依据,推动企业取得长足发展。本文以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预防及控制为主题,展开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财务档案;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预防;控制
财务信息是企业经营者进行决策以及监督企业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依据,这要求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财务信息档案失真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升财务档案的管理水平,减少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
一、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财务档案信息的失真主要是由相关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责任心或者工作的疏忽引起的,这就需要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从根本上保证财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首先要不断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用人标准,在招录会计从业人员时相应提升门槛,引进具备更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会计人才。其次是对本企业内部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升会计工作者的素质。培训结果要以测试的形式进行检查,保证培训能够起到一定成果。再次,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关于财务信息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宣传,使会计从业人员能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财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项财务信息。
二、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
对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预防和控制,离不开一个合理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首先,要制定严格的人事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工作人员的考勤,保证其在工作中有一个更为饱满的精神状态。同时,严格的人事管理制度能避免财务管理被少部分人操控的现象,最大程度上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是建立与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管理制度,是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基本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合法性,也为财务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内部控制制度也将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了职责分工,以保证每位员工都有需要自己直接负责的部分,将财务工作的责任制落实到人,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责任人,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同时,执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使其在一个相互监督的环境下工作,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时效性。
三、推行完善的会计委派制度
会计委派制度是一种接受上级公司委派会计人员,并接受被委派的会计人员监督相关会计工作的制度。在此种制度下,受委派的会计人员在委派单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较少受到委派单位的影响,能达到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的目的。由此看来继续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十分必要。同时,要完善现代会计委派制度,将企业中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纳入一个较为独立的体系中进行管理,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会计从业人员规范,方便管理和监督会计人员,保证其工作认真负责,避免财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推行完善的会计委派制度还能方便政府人员进行相关的财务审计工作,减少外界环境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影响,提升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有利于会计从业人员提升自律性,更加认真地对待财务管理工作。
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首先需要我国政府工作人员制定与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下发到各企业督促其认真执行。这一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不断修正与完善,保证其能接受实践的检验。我国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也要根据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补充与修改,以保证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能够紧随时展步伐。特别是针对财务管理信息失真现象,要进行严格管理,一旦出现信息失真,要根据其引发的具体结果进行惩处。惩处时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分类,根据其所负责任的大小进行不同程度的惩罚,以保证财务工作人员受法律法规的严格控制,在工作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也为出现财务档案管理失真现象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保证了金融市场的规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五、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对财务档案管理中出现的信息失真现象进行预防及控制,需要来自社会各方的监督。社会监督具有广泛性与公正性,能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首先要加强对财会制度执行力度的监督,保证财务会计的正常工作能够在一个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行,使相关责任人更加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保证工作质量,确保财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对财务档案管理进行监督,还要组成相关监督小组,随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责令相关责任人在短时间内予以改正,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要加大对会计从业资格证及会计师考试的监督力度,保证会计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证及会计师级别的真实性,保证会计从业人员身份可信。应组成以注册会计师为主要成员的审计小组,从专业角度对财务工作进行审计,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六、结语
对财务档案管理中出现的信息失真现象进行预防及控制,需要企业管理者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并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推行完善的会计委派制度,同时,政府相关人员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为企业发展和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更真实的参考依据,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海波.浅谈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预防及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193.
[2]张蕾.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预防及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05(8):94.
[3]张春雨.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预防及控制措施[J].今日科苑,2009(12):75.
[4]王丽辉,李淑杰.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3(24):188.
[5]丁怡清,张巍.财务档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兰台世界,2015(14):105-106.
【关键词】科学技术;房地产档案管理;发展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房地产管理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也使房地产管理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以前我国房地产档案一直是手工记录的工作模式,而在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之后,档案管理开始向着自动化、信息化的模式转变,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了档案管理的质量。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房地产档案管理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普及提供了前提,而这也是时展与房地产档案管理改革的必经之路。
1.构建完备的房地产档案数据库
科学技术推动了房地产档案管理的发展进程,使得房地产档案管理进入了现代化阶段,与传统档案管理不同,科技背景下的房地产档案管理呈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数字化的信息形态,对设备的依赖性、信息与载体的相分离性、信息的易更改性、信息的共享性等等。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备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就档案管理而言,从科技信息的原始收集、储存、整理、检索、利用做起,再将这些信息输入数据库,实行全国联网,做到资源共享。这样能够充分保障档案的利用效率,也更有利于信息管理。
2.抓好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明确自身岗位职责,进而在管理制度的要求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以抓好组织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方案和管理制度,确保将主要工作落实到个人。作为档案管理小组的主要领导成员,需要按照实际档案需求以及档案内容,及时对各领导进行任命,这种人员的任命方式,有助于管理制度的完善,保证了相关领导以及个人能够按照上级的命令执行任务。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满足制度统一、计划完整、检查仔细、交流方便等原则,让完善的管理制度更加方便各部门进行工作。档案工作内容的建立,需要高层领导严格把关,以企业内部的发展和管理要求为基础,在满足前瞻性的同时,整体工作内容应更加积极主动,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档案工作应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领导也应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管理意识,保证在对不同管理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能够以强大的制度制约每一位工作人员,对出现错误的人员进行处罚,让档案完善工作变得更加顺利。高层领导应结合现代网络技术,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内容和管理要求,确保最终完成的档案管理计划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实际,为日常的工作提供帮助。
3.加强档案基础工作,基础与科技并存
由于在长期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内部会堆积不同年份不同人员的档案信息,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完善和管理的时候,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吃苦耐劳的能力,并具有长期工作的意识,保证按照管理体系内容,积极完成上级领导分配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于领导所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让管理办法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并对许多人员有一定的管理和制约作用,这也进一步保证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谨性与可靠性。档案信息需要及时被利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而在应用之前,需要指派专业人员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及时整合最新的资讯内容,完善原有的档案信息。上级管理部门应对档案工作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并要求管理人员签订保密协议,以免重要档案资料外漏,对企业的长久发展造成影响。
4.加强管理者培训,强化队伍科技能力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且制度严格的岗位,因此,领导在对管理人员进行挑选时,需要对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考察,确保这些人员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和良好的管理素质以后,才能留在企业进行培训。为进一步提高这些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企业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指派专业的管理负责人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训工作。在聘用专业管理人员以后,需要对这些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进行测试,按照其能力范围进行岗位分配,确保合理的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完善个人信息,不断提高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为保证对各部门之间的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和归纳,要将档案管理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指派负责特定档案信息的管理人员,并严格遵守保密协议。另外,引用外国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设备。对于管理方法,特别是对于管理流程的把控,要多进行交流和模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分类和归档,在查询这些档案时能一目了然。同时,要建立统一和快捷的登录系统,这一系统不仅要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更要使信息的查询和利用变得高效、方便。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保证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分档处理工作,并不断提高个人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企业内部应定期举办培训班,有针对性的提高这些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个人进步较小、管理能力逐步减弱的人员,将撤离其本岗位,并指派更有能力的人员完成岗位人员交替工作,确保企业在长期发展时拥有坚实的后盾。
结束语
档案管理应满足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管理人员也应按照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案,不断提高个人管理能力,让企业能够向更广阔的市场迈进。房地产行业档案管理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档案管理者要从强化自身管理理念与现代化管理能力入手,为科学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普及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乐景芳.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小议[J].四川水泥,2017(02).
[2]王晶.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房地产档案管理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6(22).
【关键词】新形势;科技档案;管理
一、依托“三纳入”,实现科技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
1.将科技档案管理纳入总体发展规划
科技档案是由在单位进行科研生产活动产生的,同时它又反过来为科研生产活动提供准确、及时、完整的信息资源,是单位重要的无形资产,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所以领导应该意识到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中的作用,不能仅仅把科技档案管理看成是科技档案部门的事,还应该将它列入单位领导的议事日程,并作为管理内容来落实,各部门要积极的配合和协助。单位领导要在人力资源和经费上给予科技档案管理大力的支持,加大宣传科技档案管理对单位生存发展作用的力度,使单位领导和部门能更加的重视和支持科技档案工作。从而让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在良好的环境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将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纳入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归档文件材料的完整、准确,档案中心可以将科技档案管理纳入到质量管理程序的标准当中,应该直接参与到编制、修订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的工作当中,可以使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科技档案管理得以保证,以便更好的发挥出科技档案的效用,为科技文件材料实现成果转化奠定良好基础。
3.档案中心对文件实施全过程控制
档案中心不仅要负责文件控制的归口管理,还要负责外来文件、技术文件的归档和发放。《文件控制程序》的质量体系文件中对文件控制的工作程序、范围、目的、职责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文件的生成、使用和管理直至作废,实施全过程控制。
4.用归档目录细化归档内容
按类别和阶段将归档内容进行细化,并且每一阶段和类别的文档都有明确的目录。这样不仅使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归档范围以及归档程序有了明确的规定,而且便于项目组成员更好的收集、积累以及归档各阶段的文件材料。可以划分为这几个类别和阶段:施工阶段、实验装置阶段以及产品生产阶段。
5.适时调整归档时间
为了避免由于人员变更或是文件材料保存时间太长而带来隐患,因而改变过去项目完工后才归档的习惯,改为年度阶段性归档,因为有的科研项目研制时间较长,所以要适当的调整归档时间。
二、依托“四同步”、“四参加”,实现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
1.系统管理,规范归档制度
档案管理部门应坚持以《档案法》为核心,以一系列科技档案工作法规为依据,结合本部门科技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具体、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
对于科技档案的每一个环节,比如说从形成、积累、归档到整理、保管和利用都有具体和明确的规定。只有严格的遵守规章制度才能有显著的科技档案工作成效。对于遵守制度者应给予奖励。对违反制度办事,资料收集不完整,归档不及时以及整理不及时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及时的改正。另外要强化科技档案的基础工作,编制多功能、实用的档案检索工具,建立科技档案的检索体系,为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创造有利的条件;单位部门领导要对科技档案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集中式现代化的档案管理,配备认真负责的专业技术人才,实现标准化和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以便为档案资源利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还有注重通过网络技术来利用好科技档案。只有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做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建档要求,制定建档制度。规定建档资料的范围,明确哪些资料可以入档,哪些资料不能入档。将其列入科研管理制度。
要明确有关部门和个人做好科技文件形成、积累和归档的职责。整档工作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将其纳入工作流程。并将归档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计划。其次,应建立保密制度。根据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划分保密范围,并根据情况的变化来及时的调整机密等级。制定机密档案查阅、审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要协调档案的开发利用和保密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到面面俱到,以便更好的促进单位的发展。另外还要制定和保密制度配套的借阅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为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
2.努力活化单位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好科技档案
《档案法》中有明确规定:档案馆应为档案利用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供方便。科技档案归属于单位的科技信息部门,所以应该积极的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为单位的科研活动提供依据。在开发科技档案信息的过程时,先要充分的掌握本单位科技档案的种类、载体、时间、数量以及机密等级等情况,还要熟悉档案的信息内容、准确度和完整度以及它的价值,掌握的越详细越好,特别是那些利用价值大、内容重要的信息,更是要做到胸有成竹。其次对档案的用户要做一个了解,只有了解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对档案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发和利用科技档案信息。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档案管理;管理制度;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49-02
1.前言
医院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体系对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性和特殊性,这些特点的表现主要在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上医院构建有效的档案管理体系,给顺利开展医疗活动奠定基础,能够有效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有利于医院日程工作中的经营模式、技术研究和处理纠纷等有序进行。
2.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
因为医院档案管理制度方式仍有许多问题发生,所以对新形势的发展不能完全适应,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2.1落后的档案管理观念
近年来,由于医院负责人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随意调用业余的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对医院档案管理的资金和精力投放越来越少。负责人存在落后管理观念必定会对管理人员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工作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不严格、仔细。如此一来,医院管理制度无法适应新形势,医院的各种工作将无法开展。
2.2档案管理体系不健全
完善档案管理体系,首先应该加强医院档案管理。但是,大部分医院因为没有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这就使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形成监督失效、无考核、不受约束和管理不严的局面。因为医院负责人没有过多关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对医院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因此,随着社会先进技术不断发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因建立一个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1]。
2.3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不高
随着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不断改革,医院负责人必须重视档案管理体系和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从而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但是因为现阶段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管理素质较低,没有能力去驾驭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所以需要一个具有专业管理水平和知识结构来负责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因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直接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正面影响。另外医院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的相关培训,并且在实施信息化管理体系过程中没有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2]。
3.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
3.1更新管理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对医院档案管理体系进行完善,首先关负责人应该重视制度建立的工作,医院负责人应归档更新管理观念,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放到管理档案中,使各项重要工作纳入到档案管理范围,以便及时处理日常管理工作。此外,必须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要求各科室积极配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管理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对医院的重要性,对管理工作的整理和审查严格谨慎,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以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3.2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体系,要求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改进医院档案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医院档案负责人在严格执行档案管理标准时,要求医院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规章制度的相关内容要了解透彻、具体明白,使其档案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同时,医院档案管理体系可以综合病例档案信息,使医院各项工作可以充分利用档案管理体系的价值。
(2)要充分利用信息档案科的主体价值。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体系,就要注重信息档案科发挥的作用,做到层次分明。信息档案科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是管理和审查档案以及相关的指导和培训;每个档案管理科室是医院档案管理最基本的单位,主要是负责收集、审查和整理档案的工作内容。
(3)建立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体系后,医院必须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样才可以顺利完成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3.3实现网络化档案管理制度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医院必须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的价值,实现网络化档案管理制度。实现网络化档案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医院档案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使其档案管理制度从而实现网络化管理。
3.4提高档案人员的工作水平
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受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综合素质的影响,这就要求医院增强档案管理团队的精神,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工作能力。首先在录用档案管理人员时,医院应该录用具有专业管理能力的员工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其次,医院应该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培训,以提高档案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3]。
4.结束语
总之,随着新医改不断改革,医院理应注重档案管理在各项工作中所占的地位,利用新科技建立全方位的档案管理系统和档案管理机制,从而为有效开展其他工作提供良好的医院档案管理能力。
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展现出了新的特征与变化,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对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改革重视不足,对于新课题的研究也较为落后。而专业的管理需要专业体系与人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企业管理需求,同时,专业技能以及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使得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无法发挥其价值与作用。
二、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制度不合理。随着电力行业的变革不断深入,档案管理工作逐渐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在许多企业中,由于管理制度的缺失,档案管理十分分散,造成资料缺失或难以查找。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的不明确,使得个人的疏忽频发,造成档案信息资源丢失,不利于有效开展后期的档案管理工作。企业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若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就会加剧文书档案工作的繁重,导致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的衔接过程脱节,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同属于企业的管理工作,两者并非单独存在,而是相辅相成、互相融合。部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适当的将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联系到一起,间隔时间过长或信息量大时,就会出现严重的误差,对文件的统一性、附件齐全原则等造成不良影响。制度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电力企业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就会对生产、科研等工作造成影响,从而在竞争中失去优势。(二)企业重视程度不足。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能够落实,将对企业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企业管理层重视程度不足,使得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被遗忘,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也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企业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认识的不充分。企业忽视对重大事件的记录和专案管理,认为档案记录只是单纯片面的文字工作,企业不能及时地掌握重要时间的相关信息,造成问题档案的出现。其次,由于文书档案管理的投入成果见效慢,相较于人力资源、科技活动,企业对于档案的科学管理投入较少,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改革意识不强。目前,档案管理被纳入到企业未来发展的概率较小,其作为信息预测,判断企业未来发展形势的作用也被忽略。企业的不重视,不仅直接导致了企业档案信息缺失、泄露,同时也给自身的发展设置了障碍。(三)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素质不高。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从信息采集,到信息入库,再到信息的保存,都是由相应的人员负责,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对整体的档案管理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电力企业发展中,档案管理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建立一支优秀的档案管理队伍成为企业普遍考虑的问题之一。目前,档案管理专职人员不足,管理人员大多数从其他部门临时调派过来协助工作,造成档案信息资源丢失等问题频发。而日常技能培训的缺乏,使得在档案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无法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除了专业素养,档案人员的服务意识也十分重要。档案管理不仅是对企业资料文件的收集、归档、保存的工作,也是为企业提供档案服务的工作,部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怠于学习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档案工作不够专业,从而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导致档案工作难以延续。
三、改进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
(一)加大档案管理投入力度。电力企业档案要得到充分利用,不仅需要体制的建立,还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企业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基层人员的工作热情,也决定了企业档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各基层单位及部室领导在增强对这一工作重视程度的同时,还应加大投入,分配出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专人专管来促进该项工作的开展。例如,在硬件设备上,电力企业应当为档案管理部门提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配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提高文书档案的工作效率。此外,企业要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设立严格的档案管理人才聘任制度、积极开展培训课程,推动管理水平与员工个人能力的进步。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档案管理人员改革意识不足,不能够积极地落实和推进档案管理制度,不仅不利于日常工作的开展,还会大大降低企业资料的保密性。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明确的电力企业档案机构人员编制十分必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个人绩效考核,保证其待遇及薪资水平符合标准,从而保证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企业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才能确保档案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定适合电力企业自身实际的档案管理办法是电力企业完善体系制度的前提,健全档案工作机制还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文书档案的收集、编制的范围,界定文件形成、归档职责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要求和指导。例如,入库标准、档案制式化表格要求、归类整理依据制度、借阅制度等,保证其全面,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多元划分,例如可细致区分为知识信息类、科技信息类、工程信息类等,提升档案管理秩序性与针对性。其次,在文书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统一化管理上,要保证两者互相配合的科学性。企业相关人员可以针对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的融合,加强企业管理体系的制定。例如,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要求,要求两部分人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的学习,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互相监督,共同改进,保证文件的收集管理流程顺利进行。除了上述两点外,电力企业应该对管理工作制定标准,建立全面的检查奖惩体系,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实施。在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中,企业应对此提出相关管理体系和制度,针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并找出解决办法,以便尽快升级文书档案管理模式,发挥数字化在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优势。(三)加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在如今这个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社会,现代化办公已经有了技术支持。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便捷,还能使其更加规范,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数字化作为重要的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文书档案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电力企业建立数字化档案不仅方便在之后的信息活动中加以利用并提供参考,还可以吸引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以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全面实现数字化与信息化,就要推进电力企业对档案信息管理的改革。首先,档案信息的保存应具现代化。代替传统的纸质档案,运用现代化的电子科技技术,将文件储存为电子信息,并利用网络进行记录、信息的传输。其次,更新档案管理手段,采用扫描技术、编码技术等,打造信息化数据库,避免档案损坏、丢失等工作失误,提升企业效益。
四、结语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对企业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企业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发展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也急需新思想与变革。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必然趋势,提升电力文书档案的合理利用率,完善电力企业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电力企业集安全生产于一身,只有认识到自己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提高企业效益,增加企业价值。
作者:蔺一梅 单位:中国华能集团北方联合电力达拉特发电厂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科研管理;工作;利与弊
科研信息的管理工作,就其性质而言,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办公自动化的逐步实现,上世纪的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科技管理工作的需要,使工作方式从手工管理向计算机管理方式发展,特别是每天一些来往函件、通知等等,通过网络的方式传递已不足为奇,使一些传统的纸质文件载体不断消失,并且这种方式给我们的信息管理工作特别是科研信息带来极大的方便。
“上网”,这一、二年并不是很新鲜的事,如通过网络购物、订货,在商家娄娄出现;通过“上网”来了解国内外大事、科技信息、申报科研项目等等,则是很平常的事。
科技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管理学科。其核心是科研项目的管理。2011年是进入“十二五”第一年,科学实验研究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也是国家“十一五”结束的第一年,根据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大计,科研工作也开始蒸蒸日上,研究课题逐年增多。在这一年里,一些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如“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863”项目、社会公益性基金等等,按以往申报程序,主要通过函件来往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从时间长短不谈,就邮件、函件安全问题而言,丢失信件现象也时有发生,给单位无论从资金、时间、甚至科研人员自身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近几年随着网络化的普遍使用,项目的申报却有了巨大的改变,即项目的申报基本上从网上、申报或提交;它的传输速度是无法估量的。如申报“863”项目过程,通过科技部网得知,申报“863”项目即将开始,申报指南、申报书从网上即可下载,因此,我们在几分钟内就可拿到申报材料及其申报事项。由于我们工作做得及时,使申报项目的科研人员非常从容地按“863”课题申报的要求完成了全部工作,及时上报材料并最终取得满意的结果,而这最终满意的结果,也是通过上网查询得知的。所以我们深深体会到,网络确实给科研工作带了的方便。上网查看科研项目信息及收集,已经成为我们每天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工作中,经常上网查看国家、省、市部网络,时刻各类科研信息,是我们主要工作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重要的基础研究项目,它是重在培养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所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站是我们经常关注的网页之一;在科研计划拟定中,开展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是每年科研项目申报重要工作之一。每年基础性研究课题约占10-12%。这就为后续的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人才。
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下一年申报项目之前,都要申请项目指南等材料。在没有上网之前,通过订单订购“申请指南”,一般最快也要等到2到3月,而申请项目提交时间为每年的4或5月,可想而知,时间是非常紧迫地。实行网络后,我们每年10月份左右随时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站及公布“申请指南”等材料,一般11-12月份网上公布下一年度申请指南并且可下载打印输出,为项目的申报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且我们为此召开项目动员会,分析指南、领会其中的内容,使项目的申报更加准确,网上在线填报或离线填报,节省,所以,我所国家基金项目获批数量逐年上升,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保障。
局域网在单位内部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自我所2000年上局域网以来,作为整个所的科研管理部门,一般的工作通知、会议通知、科研项目填报及年度总结、论文统计以及通过科技部网络获得的信息均通过局域网通知各研究室,同时各研究室上报材料基本通过局域网传送至我处,与以往的文字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许人们经常所说,纸、笔的用量在逐年减少,这充分体现出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的优越性。
电子邮件也是网络化管理的一种,与各部门之间、上级主管理部门汇报总结等文字材料都是通过Email传送,如在来往文件中,一般都注明其Email地址,特别是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更加体现出它传输速度的优越性,任何方式都与其无法比拟的,所以每年发往的信件在逐渐减少。作为科研管理工作者,真正体会到:现代化管理手段所带来的方便,同时工作时具有一种优越感、快乐感。
任何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在看到其优越性的同时,也显示出不足的一面。比如电子文档与传统的纸张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数据被盗;所以,在查阅科技信息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另外计算机保密工作、网络的安全是当前视为重要的一面,由于使用不当,泄密事件时有发生,所以要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应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使用专门计算机技术人员来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也是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必不可少的,所以单位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如要授权专门管理人员,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使电子信息更加安全可靠。
简而言之,网络化时代已经实现,到那时信息真可谓是一路畅通,想必这项技术会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在对科技信息管理查阅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即电子文件的风险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不是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而且还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要有对风险的警觉度,把预防风险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使科技网络信息重要数据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更新观念、创新管理、与时俱进,才能促进网络时代科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杨俊萍.信息网络化对高校科研管理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57-59.
[2]陶晖.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初探[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1):146-147.
在高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其本身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只有真正的解决其内在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发展。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对于信息流的集成缺乏一个科学的规划。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度系统性、复杂性、科学性与整体性的工作,需要管理者以前瞻的眼光来进行管理工作的开展。
现阶段,由于高校内部管理技术水平有限,并且缺乏一个良好的管理规划,使得高校管理信息流集成工作开展层层受阻,并且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整体管理工作缺乏一致性与统一性,信息集成的优点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管理信息流集成中,缺乏对于社会的资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科技信息的集成,整体管理信息缺乏整体性,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独立运行,整体管理数据不够规范,不同的系统的信息共享困难,导致信息流的集成难以有效的发展。
二、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流集成的对策
第一,树立正确的信息化管理观念。现代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理念,需要人们不断的加以重视。高校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提高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进而有效的对自身的信息管理制度与管理组织体系进行完善。
在开展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效能进行保证,在信息化的管理中进行严格的监督,进而促进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管理者必须要不断的对于自身观念进行更新,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应对现阶段高校各案例工作的挑战。高校的管理信息流集成是现代化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管理者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第二,完善教学管理信息流集成机制。
在传统的高校管理工作中,由于信息化环境不够完善以及管理体制的限制,使得高校教学管理信息流的集成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与阻碍。高校管理者要想更好的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构建信息化管理组织与相关机构,形成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环境。在开展管理工作中,要将新的信息化管理体制进行深入的执行,并且通过有效的反馈与评价,提高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在信息流集成的过程中,要通过完善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并且有效的落实相关责任制度,真正的将信息流的集成作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任务来执行。
第三,加强教学管理信息流集成的落实。
在开展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对于信息流集成进行科学的规划,保证其集成管理工作具备良好的科学性、一致性、协调性、整体性。在教学工作中,信息流的集成需要对于社会的经济信息、科技信息等不同的进行融入,更好的为培养全面型的综合素质人才提供有效的保证。
在进行信息流集成规划时,要切实的结合学校的发展情况与教学特点,并且提高发展规划与时代的适应性,以前瞻的眼光进行规划,进而保证信息流集成有效的落实。在学校的管理工作发展中,要真正的以信息流集成的发展为基础,建立规范化的信息化管理环境。对于多个部门的信息流管理上,要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提高不同部门的信息共享水平。高校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做好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进而有效的达到不同部门之间信息流的整合与集成的最终目的。
三、结束语
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改革中,其管理信息流的集成,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现代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需求。目前,高校教学工作中,诸多的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限制,使得教学信息流的集成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