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家务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您好! 首先,xx第二轻工业学校在对于您一直以来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所给予的关注和帮助致以亲切的问候及崇高的敬意!为使学生过一个愉快、安全的劳动节假期,请您配合学校认真落实好以下工作:
放假时间:2017年4月29日下午——5月3日,5月3日晚自习正常进行。学校原则上要求xx省内的学生务必回家,xx省外和有特殊情况没有回家的学生可以住校,放假期间学生不得提前返校。在合家欢聚的同时,家长别忘了学生的安全和健康。请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请家长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子女在校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主动与班主任老师保持沟通与联系,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好您的孩子(若家长联系电话变更请及时告知班主任)。
2.加强安全教育,确保交通安全。放假前学校已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自觉抵制不安全交通行为,家长也应关注子女乘坐的车辆,加强对子女安全方面的教育。
3.天气逐渐变热,溺水又进入高发季,希望广大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教育学生不得私自到到江、河、湖、海等危险水域嬉戏、游玩,避免发生溺水事故。
4、天气变热防火工作不容忽视,教育孩子注意做好预防火灾工作注意消防安全。
5. 根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近期我省多为暴雨天气,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请家长教育学生放假期间不要到处乱跑,尽量待在家中,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情,5月3日(返校日)如各地区为暴雨天气,请家长可根据天气情况向班主任做好请假手续,可延迟到校上课;
“五一”放假后,学生的作息时间有变化。每天上午的作息时间照旧,下午上课时间调整为14:30正式上课。
最后,祝全体家长身体健康,节日愉快,万事如意! 希望同学们平平安安回家,高高兴兴度假,安安全全返校。
一、加强组织建设。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是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的基层工作机构。主要职责是提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为转入社区的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化服务。各区政府要不断加强的推进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指导并协调劳动保障、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要认真按照市编委《关于组建街道社区服务机构的通知》(济编发[2003]17号)要求,即:“建城区内各街道设立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工作平台,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牌子,名称为XX街道社区服务中心(XX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已设立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增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牌子,增加相应职能”。市、区劳动保障局组织和协调劳动保障各业务部门加强对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完善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工作考核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并负责对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业务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各区劳动就业办公室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负责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各街道办事处要积极支持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开展工作。街道在社区居委员会聘用协管员的,社区委员会可加挂劳动保障服务站的牌子。
二、加强工作队伍建设。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要定岗、定编、定人,从事劳动保障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重视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的建设。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分期分批对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政策、业务和操作技能培训,考核合格的,发给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印制的劳动保障资格证书,实现持证上岗。在编制内新调入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人员以及聘用的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择优上岗。鉴于劳动保障工作政策性强,为保持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负责人需要变动工作的,有关部门应事先征求其所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意见。
三、加强经费管理。市、区劳动保障、财政、人事部门对于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定岗、定编、定人的情况检查验收合格后,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济发[2002]11号)要求,按市、区财政各负担50%的比例核拨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验收考核标准和经费拨付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另行制定。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要设立经费专户,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挤占、挪用。
四、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导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进一步健全退休管理服务的相关制度,明确服务标准,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项目。要进一步完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的使用办法,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积极为退休人员开展医疗卫生、健身保健、文化娱乐等活动,不断改善和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
五、加强规范化服务和信息网络建设。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全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业务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并明确市、区、街道、社区各自的业务工作职能,合理分工,理顺工作关系。各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相关业务部门指导实施并进行监督检查,全面实行管理服务达标制。要在统一制度和业务流程基础上,积极推进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和社区的信息化建设,以“数据集中、服务下延、全市联网、信息共享”为目标,逐步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广覆盖的“一点登录、全市查询”的劳动保障信息网络。
六、加强服务设施管理。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要不断完善服务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挤占、挪用统一配置的服务设施。因城建等原因需要变更工作场所的,应征求所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意见,由街道办事处负责解决新场所,尽量做到临街一楼,设有档案室、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接待室、工作人员办公室和服务大厅。
北京市、黑龙江省、河北省劳动局(组):
关于一九五七年延期毕业的技工学校、半工半读学校、技工训练班的学员,他们的工作年限如何计算的问题,经与有关部门研究,我们意见,凡是根据国务院一九五七年总周字27号通知的规定延期毕业和分配工作的,应当从他们正式分配工作列入在册职工,并且领取了工人标准工资时,开始计算工作年限。个别地区和单位没有这样办的,应当照顾全局,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及时纠正过来。
其他年度延期毕业的上述学校和训练班的学员,其工作年限也应按上述意见办理。
[关键词] 劳动参与;已婚女性;城乡差异
【中图分类号】 C9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3-029-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当前中国女性在文化观念、家庭观念以及就业态度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获得一份工作对于现代的女性来说不仅仅是增加一份家庭收入,它还可以给就业者带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学界最初研究女性的劳动参与主要是基于劳动参与不仅能够表明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更能够体现出女性的社会参与能力。劳动参与成为女性社会地位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然而,在“家”观念浓厚的中国土地上,婚姻对于女性的影响是深远的。“已婚”这个身份对于女性而言,不仅仅意味着法律上的转变,更多的是在社会行为上的一些转变,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角色。由此,很多学者认为,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下降是女性作为家庭主妇的后果。虽然在经济诱因的驱使下,已婚女性劳动人口从家庭转移到劳动力市场已日趋平常;但是由于传统价值观念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已婚女性劳动人口是否能顺利投入经济生产仍然充满阻碍因素。而具体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已婚女性投入到劳动力市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此外,在传统的二元结构下,婚姻对于城市新女性和农村传统女性的意义如何,多少可以从劳动参与的问题上进行窥探。
一、研究假设
基于以上的文献回顾,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是否存在着差异?是否存在着城乡差异?为了解决以上几个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一: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受到个人因素(文化程度、户口、年龄)、家庭因素(与父母同住、照看6岁以下儿童的时间、做家务)等的影响。
假设二:与父母(包括娘家和婆家)同住可以增加女性劳动参与的机会。
现有一些研究发现,目前中国两代共同居住的趋势在增加,父母可以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和照料幼小子女,以缓解女性在家庭中家务劳动、照料子女的时间和负担。
假设三: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机制存在着城乡差异。
二、数据和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是中国营养健康调查数据(CHNS)2006年的数据。CHNS数据每年的调查的样本量为4000户左右,覆盖中国9个省的城市、城郊、县城以及农村,内容涵盖居民健康、饮食行为、家庭经营活动等。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参与调查的52岁以下已婚女性,同时根据问卷中“你是否参加工作”这个问题来界定女性是否参与劳动力市场,以此来选取样本。
因变量
劳动参与:根据问卷中“你是否参加工作?”这一问题来界定。
自变量
户口性质:为二分变量。城镇为1,农村为0。
年龄: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们参与社会劳动的生产率和动机等都是不同的,因此人们可能在不同阶段对是否参与劳动的选择也是不同的,尤其是对于承担繁衍后代以及照料家庭的已婚女性来说。
受教育年限:已婚女性的文化程度。
是否与母亲同住:以不与母亲同住的已婚女性为参照组。
是否与婆婆同住:以不以婆婆同住的已婚女性为参照组。
最近一周做家务劳动时间:将问卷中每天为家庭购买食品、为家人做饭、洗、熨衣服和打扫房间的时间之和。
是否照看6岁及以下儿童:将不照看6岁及以下儿童的已婚女性作为参照组。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
三、统计结果
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其中,模型1为总体数据,模型2为农村数据,模型3为城镇数据。
1.影响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因素分析
从模型1的回归系数可以看出,就总体样本而言,已婚女性每天家务劳动时间、在家是否照顾6岁及其以下儿童、年龄、户口都对已婚妇女劳动参与产生影响,其结果具有统计学上显著的意义:已婚女性每天家务劳动时间越短,无需照顾6岁及以下儿童,女性参与劳动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1。
与已有研究结论不同的是,是否与母亲或者与婆婆同住对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意义。该结果并不支持前文提出的假设2。但是家务劳动则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对家务劳动时间和是否与婆婆同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sig.=0.01,见表3),并且成负相关。也就是说,与不和婆婆同住的女性相比,和婆婆同住的女性家务劳动时间相对减少。因此,可以认为,与婆婆住在一起这个因子主要是通过家务劳动来影响女性的劳动参与。而是否与母亲同住在一起仍然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传统中国社会伦理下女儿出嫁后极少与娘家住在一起的现实有关。
(表2 影响已婚女性参加劳动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家务劳动时间与是否与婆婆同住相关分析)
**在99%的置信度下
同时,受教育年限在总体数据中未呈现出显著性影响,这与一般的研究结论也不相同。这很可能与目前的教育机制有很大关系。在中国,初高中教育主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但未直接提供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对农村的已婚女性而言(56.1%为初、高中毕业),初高中的教育水平是主体。因此造成在总体样本数据中,受教育年限的影响未能够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
2.农村和城镇已婚女性在劳动参与上存在着差异
从模型2和模型3的结果可以看出,除年龄和与婆婆是否同住这两个因素在农村已婚女性和城镇已婚女性中均没有显著影响外,其他几个因素均对这两个群体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支持了前文当中城乡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的假设(假设3)。
受教育年数只对农村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有影响,且回归系数为负数,也就是说受教育年限越高的农村已婚女性越倾向于不参与劳动力市场。这与“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参与劳动力市场”的一般结论不同。这应该是因为城乡劳动力市场状况以及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有所不同。首先,农村劳动力市场主要是以制造业或者加工业为主,对从业者文化要求不高。另一方面,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女性在婚姻市场的竞争力也比较大,更能够选择家世更好的夫家,也就更有可能婚后就此离开劳动力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是否与婆婆同住对农村和城镇已婚妇女均没有影响。但是对于农村已婚妇女来说,与自己的母亲同住,会增加其劳动参与的可能性。在外出务工现象普遍的农村,一旦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家中的女性更加乐意回到娘家,接受娘家的照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劳务市场,特别是夫家和娘家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另一个因素,家务劳动时间的多少对农村和城镇已婚妇女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回归系数可以看出,对城镇女性的影响更大。在家照顾6岁及其以下儿童对农村已婚女性没有影响,而对城镇已婚女性则有较大的影响(sig.=0.000)。这一方面说明,城镇已婚女性对于社会提供幼儿照顾的需求更大;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城乡就业机制的不同。
四、结论与讨论
从以上的分析结果看,本文最初提出的大部分假设都得到支持,说明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同时,统计结果也显示,城镇和农村已婚女性在劳动参与上遵循着不同的逻辑路径,这对于提高妇女就业率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除个人因素(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外,家庭因素,包括做家务、照料子女的时间等对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有重要影响。这表明,婚姻对于女性而言,仍然有一定的束缚性;女性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会超越自身因素。传统女性繁衍后代的角色仍然占主导地位。
从农村样本和城镇样本的比较分析表明,孩子抚育和照顾家庭是已婚女性在一个家庭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其劳动参与与否直接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城乡在子女看护和家务劳动市场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城乡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如孩子的抚育通常是一个由付费照看、家人、朋友和邻居合力编织而成的复杂产物。农村以熟人社会为主,这种合力编织的力量比以陌生人社会为主的城镇要大。相对而言,农村已婚女性对孩子抚育的外在资源的依赖也较小。
城乡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存在着差异,这意味着要提高已婚妇女的劳动参与,应该积极推动家政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子女看护和家务劳动的市场化;同时也可看出城乡就业结构的不同,农村主要是一种相对灵活的就业机制,农村劳动力由于拥有他们自己的土地,被解雇的可能性很小,而城镇居民的就业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形势的好坏。
参考文献:
[1]艾佳.女性就业的影响因素――以浙江为例的实证研究[J]. 浙江社会科学,2005,(1):71-76.
[2]杜凤莲.家庭结构、儿童看护与女性劳动参与:来自中国非农村的证据[J].世界经济文保,2008,(2):1-11
[3][美]明塞尔.劳动供给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2001:10-20.
[4]孙磊,张航空.影响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状况因素研究――基于微观数据的分析[J].兰州学刊,2012(05):99-102.
[5]周庆行,孙慧君.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变化趋势及效应分析[J].经济经纬,2006,1:65-67.
血糖的控制在依赖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配合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其中,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些患者认为做家务可降糖。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做家务降血糖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但需要注意的是,做家务只是辅的降糖,并不能代替运动。
据澳大利亚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多做家务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罹患糖尿病、心脏病的风险。家务劳动中,如洗衣、叠衣、刷碗、洗菜、做饭等都对降低血糖水平有好处。
虽然做家务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但家务劳动并不能代替运动锻炼。这是因为家务劳动虽然繁琐、累人,但实际上消耗的热量是很少的,属于一种轻体力劳动。同时家务劳动是一种劳动所需要的特定动作,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洗衣服,它仅要求双臂活动,动作局限于手、臂、肩等处。除此之外,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做家务不能减轻体重,如果单单只靠做家务以达到减肥降糖的作用,恐怕是不行的。不过,做家务比完全不运动要好得多。
家务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务劳动不可能对身体发挥全面、系统的锻炼作用,糖尿病患者在做家务的同时也应安排单独的时间进行运动锻炼。患者通过运动锻炼,可使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都能发挥锻炼作用。这样就避免了家务劳动的局限性,而且使全身各个系统都得到了必要的锻炼,从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强代谢的调节,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达到控制血糖、增强体质的目的。
做家务不单单是女人份内的事。男性患者也可以做做家务。根据澳大利亚的一项调查显示,男性在空闲时间多做家务和陪伴孩子有益身体健康。科研人对1 86名年龄在20岁至75岁之间的男性进行调查,调查问题为:假设有两天以上的休闲时光,你们将从事哪些活动消磨时间?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在空闲时间感到无聊和寂寞,而无聊会让男人沉溺于酒精、烟草以及将生命浪费在家中客厅的沙发上,也导致了糖尿病以及肥胖症,而所有这些都会增加男性的死亡风险。
檀传宝:劳动教育对于今天的中国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去考虑。
第一,从社会问题的角度考虑。你会发现如今在中国,很多社会的病态都与劳动教育开展的成效不高有密切关联。比如,一些人为富不仁,一些人一心想赚快钱,还有很多人喜欢炫富,等等……这些社会乱象背后的逻辑,其实都是不劳而获或是少劳多得。或者,我们从特定角度看,很多社会病态都可以归因于与劳动有关的价值观的偏差,需要通过在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去克服。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正如你在问题中所说的,现在咱们国家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很快将会成为第一。我们的人均GDP也已超过7,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可以说整个社会包括我们的教育都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那么,当我们告别了以体力劳动为主导的旧时代之后,有一些课题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脑力劳动的比重会不断增加,但最基本的体力劳动的成分依然存在。那么,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去定义劳动教育所说的“劳动”呢?究竟怎样的社会安排才更有利于让人们在诙中获得尊严、拥有劳动的光荣?应当怎样让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看到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价值与意义?直面、回应这些课题,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迫切、重要。从更积极的角度看,一个能够拥有劳动意义感的劳动者可以更愉快地生活在这个世界。让全体国民特别是少年儿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从而愉快地劳作在共和国的大地上,这对于新时代中国人生存质量的提升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从教育本身的角度考虑。我们强调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一方面,根据马克思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念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社会主义教育本来就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另一方面,一个最根本的理由,社会主义运动说到底是为劳苦大众主张权利的,是以承认劳动和劳动者的价值为非常重要的价值原则、教育原则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让劳动者克服劳动异化状态,摆脱剥削压迫、过有尊严的生活,这本来就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最为根本的一个诉求。从价值体系上讲,无论是十月革命后的苏联还是今天的中国,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创造的主体――劳动人民,都一直是最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教育体系中,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教育明显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形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所以,如果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办真正的社会主义教育,按照讲的“不忘初心”,劳动教育就应该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劳动教育的内涵可以说是十分广泛的,内容也很丰富,包括了劳动技术、社会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等等。在您看来,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要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檀传宝:你提到的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具体形态,但是形态的划分标准不一样,比如说以场域划分的话,就包括家务劳动、学校劳动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等等。我更多的是想谈另外一个标准,我觉得无论是在学校、社会还是家庭中,劳动教育的内容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外显的部分,比如说在劳动过程中学一些劳动技能、产出一定的劳动产品等等;另一方面,我认为之所以要开展劳动教育,在外显的部分里面隐含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劳动教育固然要学劳动技术,应该有劳动产品的产出,但是对于学生发展来讲,最根本的目标不是要生产多少产品,而是确立劳动价值观。在的价值理论里,非常崇尚和强调的一些原则,比如说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所强调的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强调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以及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原则;教育理论强调体力、脑力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原则,等等。开展这些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就是说:劳动教育要特别注意让孩子通过参与劳动实践,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学会珍惜劳动果实,尊敬劳动人民。我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这个。
:您认为劳动教育最根本的是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呢?
檀传宝:真正要把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建立起来,当然是要靠学校来进行相关的教育。但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我觉得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社会风气和家长的观念要有所改变。如果社会本身风气就不好,比如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富二代”炫耀其不劳而获的生活,居然还有很多人羡慕不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想要有效开展劳动价值观教育,肯定会遇到重重阻力。另外,很多家长在心底其实并不认为劳动观念是重要的,认为只要学习好,孩子在家里就可以什么都不干。在这种情况下,谈怎么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就会很困难,因为在家庭生活中根本没有加强劳动教育的土壤。
对学校教育来讲,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第一,劳动教育本身要在学校的活动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二,在整个学校文化中确立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应该成为当前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学校文化里本身就存在大量不尊重劳动的现象,那就算是学校有劳动课,作用也会很有限,因为在日常生活里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所以,我认为社会氛围的改变,包括学校文化环境的改变,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形成一种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风气,比开设多少劳动课程更为重要。
:当前在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被弱化、被边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还有老师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您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异化的现状呢?
檀传宝:目前可以说劳动教育的异化和边缘化非常厉害。我认为主要有三种表现:
第一,把劳动看成是一种惩罚,比如迟到了罚做一周的值日等等。劳动本身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但是当劳动和惩罚等负面心理体验建立联系的时候,就是反劳动教育而不是劳动教育。这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种异化。
第二,把劳动教育异化为学习一种技能。设想一下学生花很长时间只是学会怎么剪纸,若这一学习经历对他的课业成绩、身心健康没有太大作用,这样的劳动教育肯定会被边缘化。通过劳动生产和实践的确应该、也有可能学到某种技能,但是劳动如果仅限于技能的学习,而有些技能高考又不需要,这样的劳动教育怎么可能不被边缘化呢?
第三,把劳动教育异化为一种娱乐,比如一些毕业班学生平时学习很辛苦,所以学校会组织他们去参观一下工厂、农村,当作生活的调剂,这就更没有意义了。现在很多学校每年都会有一些劳动安排,认为这就是带着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了。其实所谓的“劳动安排”,基本就是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用一天或半天时间带学生“活动”一下,而这就同时意味着平时学生都不会做这些“劳动”的“活动”……这样的劳动教育,效果当然会极其有限。我们可以看到,上述这三种思维或异化、或窄化了劳动教育的功能。
这就回到了刚才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里边缘化,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劳动教育,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家对劳动所蕴含着的最重要的教育价值没有清醒的认识。劳动教育其实有时候只是要还原某些人生的常识。例如,如果所有人都不种庄稼,面包从哪里来呢?这是常识,但问题是现在很多人会忘记,一心想着不劳而获,不愿意通过辛勤劳动去创造价值。其实,劳动教育也可以有使人愉悦的功能。但劳动教育真正的愉悦,应该是对劳动过程、劳动果实的欣赏带来的那种精神性愉悦。在帕夫雷什中学,曾经有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叫面包节。孩子们种的头一茬麦子收获以后,磨成面粉做成面包,苏霍姆林斯基会让孩子们请自己的家长来品尝。这个时候孩子们的愉快真正是劳动的喜悦――由他们亲手种植的小麦做成面包的那种芬芳,是劳动的芬芳,能够鼓励孩子以后再去进行新的劳动,而不是肤浅的认为,劳动就是我学习累了、去放松一下,那不是真正的劳动的愉悦。
:虽然一直以来学校都有开展劳动教育,比如开设劳技课、组织劳动实践活动等,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您认为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开展,才能够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呢?
檀传宝:学校劳动教育的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本质不清楚。教师可能模糊地知道劳动教育很有必要,然后就M织学生开展几个相关的活动,但可能还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劳动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以劳技课举例来说,如果认真去安排的话,可以大大促进孩子各科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要让劳技课变成孩子日常学习生活的一个综合应用的领域,思考孩子在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等这些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有哪些在劳技课可以用得上?这样就既有劳动教育,也强化了孩子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关联。劳技课的设计应该是这样的思路,而不是只学一个剪纸或者陶艺就叫劳技课了。因此,我是主张劳技课更多的应该是校本的,学校根据孩子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思考哪些知识可以应用,再去设计劳技课,才是正确的思路。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专门的活动和课程肯定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仅仅通过这一种渠道去实现劳动教育所有的任务。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就会明白并不一定非要花很多专门的时间去完成某一个专门的活动,道德与法治、历史课、语文课、班团活动、师生交往中,都可以渗透劳动教育的理念。
除了开展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两件事。
第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跟上去。比如现在很多老师本身已经没有劳动光荣的观念了,甚至有些老师特别羡慕那些不劳而获、挣快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指望他对孩子有正面的劳动价值观的引导呢?所以,教师一定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这对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相关课程的建设要跟上去。比如说历史课,过去的历史教育特别强调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那现在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如果历史课就只讲帝王将相,而劳动者在历史中的意义完全被人忘记,那肯定是不对的。无论是历史或其他课程,都要注重挖掘劳动教育的素材。
这两点非常关键,因为如果教师本身没有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或者劳动教育的价值观不能渗透到学科教学里,只是偶尔带学生去专门劳动一下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是那样,可能劳动课甚至都带有反劳动的性质了――因为大家体验到的只是劳作的辛苦,却感受不到其中的价值,孩子们就更不愿意劳动了。所以归根结底,整个教育系统要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各科教学都应该配合,再加上专门劳动教育的课程安排,才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
:您谈到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十分关键,那究竟如何才能够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而实践您刚才所说的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呢?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角度,您又有哪些建议?
檀传宝:要让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我觉得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劳动教育要从保障社会主义教育性质这个角度去看。所有中国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清楚地意识到,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是保证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劳动教育要从孩子的健康人格成长这个角度来讲。如果孩子从小就抱有不劳而获的想法,他将来必定会非常自私,那样是不会真正幸福的。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没有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人生将是非常悲哀的。而引导孩子过有创造性的、充实的人生,能够拥有健康的精神人格,是不能离开劳动教育的,教师也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第三,劳动教育要从社会改造的角度去重视。正如我刚才说的,现在有那么多社会病态其实是因为人们看待劳动的观念出了问题。要保障社会的良性发展,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责无旁贷、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我也有两个建议。一方面,现在很多老师,尤其年轻老师,并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劳动价值观,这就好比数学老师不知道数学,那你怎么教?所以广大教师需要去了解什么是劳动价值观,了解劳动价值观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当教师明白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具体要去实施的时候,要考虑有创造性地去推进劳动教育,不能把劳动课又变成另外增加的“课业负担”,而是要思考如何把劳动教育和其他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形成综合学习的课程形态,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动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这种创造性不是异想天开,要与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实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协作,但如今很多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习惯,“家里的活儿不用孩子做,只要好好学习就行”是很多家长仍然持有的观念。您认为应该如何改善这种局面?
檀传宝:首先还是要明确,劳动价值观教育是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这是一个大前提。具体到家长要做哪些改变?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不要把学习跟劳动看成是对立的。在我看来,其实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家长完全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学习,来帮助孩子确立付出努力才能够有所收获这样的“劳动”观念。正如大人要通过劳动去创造世界,儿童要通过学习去获得成长,我们完全可以把劳动和学习建立内在联系,而不是将勤奋学习看成跟劳动没有关系的一个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孩子如果认真学习,也可以视之为勤劳的一种表现,也是值得鼓励的。
第二,家长不能把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看成是与儿童生活没有关系的。你所说的很多家长在家里不让孩子劳动,一方面是家长没有意识到劳动的教育意义,另外一方面是在这个少子化时代,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许多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去做家务。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问自己,到底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如果爱自己的孩子却不考虑教育意义的话,有可能就只是一N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所以我觉得让孩子适度地参加有意义的家务劳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培育儿童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等等。他如果什么事都不做,那怎么学习做主人呢?这就需要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进行变革。一旦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就会自觉去考虑哪些劳动方式对孩子是合适的。我觉得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把学习跟劳动联系起来,是一个最为可行的选择。
:还有另一种情况,有一部分家长已经能够意识到劳动对孩子的重要性,也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他们是采取以劳动换取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做家务,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种教育方式的?
家务劳动是家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家务劳动作为人类重要的劳动形式之一,其创造的社会价值理应得到保护和尊重。妇女是家务劳动最主要的承担者。家务劳动补偿请求权在婚姻家庭法上有法律依据,但是在现有的人身损害赔偿体系下,家务劳动因其特殊性,通常无法像职业劳动一样计入“财产损害”而获得赔偿。家务劳动的可赔偿性依然存在争论,本文试图在论述家务劳动可赔偿性基础上,厘清其在人身损坏赔偿中的法律规制。
【关键词】
家务劳动;可赔偿性;社会化;人身损害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社会学者李银河在《后村的女人们——农村性别权力关系》一书中写道:“所有被调查到的后村妇女的经历空前一致:全都是女孩做家务,男孩不做。在家务上有最明确严厉的性别分工:女孩和母亲做家务,男孩和父亲不做家务。”诚然,中国妇女在参政、就业、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随之而来的“母位缺失”、“妻位缺失”的代价却令中国的婚姻家庭、养儿育女等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学术界关于家务劳动的专题研究确实不少,但大多集中在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和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论证以及家务劳动在婚姻家庭法中补偿制度的研究之上,鲜有在人身损害赔偿中的论述研究。笔者认为,司法实务承认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从而肯定其在人身损害中的可赔偿性,是保障家务劳动者权益的关键。
关于家务劳动的定义,社会学者认为,家务劳动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过程中改变对象使之合适家庭成员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该观点把家务劳动分为生产性家务劳动和服务性家务劳动。生产性家务劳动主要是能够直接为家庭创造物质财富的家务老动。这种劳动残留着自然经济的特点,因此主要存在农村家庭中(例如,家庭养牲畜,种菜、种地等);服务性家务劳动是除了生产性家务劳动以外的其他家务劳动,例如,照料家庭成员的基本起居饮食等最一般的家务劳动。事实上,这种分类对于文章后面关于家务劳动的法律调整是有意义的。
二、家务劳动可赔偿性的争论
虽然家务劳动的可赔偿性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逐渐得到了确立,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这个问题仍有不同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家务劳动是一种无偿劳动,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它并不能带来可以“丧失”或“减少”的收入。一般劳动能力的丧失或者减少已经包含在身体损害赔偿中,如果家务劳动损失可获得赔偿可能导致受害人获得双重赔偿。另一种观点虽然承认家务劳动的可赔偿性,但是认为只有受害人的家务劳动,必须要由第三人承担的情况下,才认定存在“实际损害”,这种赔偿请求才是正当的。根据这种观点,如果家务劳动在劳动者受到损害后由事故发生前已存在的人承担(如其他家庭成员),则此时就不存在“实际损害”,劳动者也不应得到赔偿。
关于第一张观点,以“家务劳动的无偿性”为据而否认其经济价值。有偿和无偿尚且不是直接判断构成从属劳动的标准,更何况是劳动经济价值。根据狭义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产品是用来交换的商品劳动产品,家务劳动是为维持家庭正常运转而做的没有报酬的无偿的劳动,家务劳动的产品不能用来交换,因而家务劳动是没有价值的。事实上,劳动价值论可以分为狭义劳动价值论和广义劳动价值论即产品价值论。广义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一切有效的劳动都是社会必要劳动,都是创造经济价值的。家务劳动创造劳动力产品,因而它也是有经济价值的。而现代经济学家认为,家务劳动实际也具有交换价值,符合商品的特征。
关于第二这种观点,认为只有受害人的家务劳动,必须要由第三人承担的情况下,方认定有“实际损害”,才予以支持的观点也不符合实际。家务劳动者所遭受的损失主要体现为“家庭成本的增加”,由其他家庭成员分出时间和精力分担家务或者聘请第三人承担家务都导致了家庭成本的增加,只不过在由其他家庭成员承担受害人家务劳动下,产生的成本被家庭成员内化而已。笔者认为,只要家务劳动者因受到人身损害而导致丧失全部或者部分劳动能力的即可主张“劳动收入减少”的损害赔偿,不问是否必须由第三人承担,但是在由第三人承担情况下,可以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参考。
三、家务劳动可赔偿性的正当性事由
首先,从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角度论述,其可赔偿性具有正当理由。诸多的相关文献研究表明,承认家务劳动的价值在理论上已达成共识。家务劳动的无偿性并不意味着其不产生经济价值,相反,它不仅产生经济价值,也产生社会价值(维护社会稳定,家庭和睦,养育儿女);其次,因为家务劳动的无偿性,认为它并不能带来可以“丧失”或“减少”的收入之观点,学理及法理之妥当性令人生疑。“损失”不仅表现在现有利益的丧失和减少,因侵害而增加的成本也是一种损失(因需要他人承担家务劳动而增加的经济负担)。“家庭通过丈夫在劳动市场从事专职工作,妻子在家从事家务劳动这种互补活动的专业化而促进了家庭收益的最大化。”如果家庭主妇无法从事家务劳动,要么由其他家庭成员承担家务,要么聘请第三人承担。在第一种情况下,实际上打乱了家庭内部原有的分工,使从事专职工作的人不得不分出时间和精力从事家务劳动,直接导致家庭财产的减少。在家庭共有财产下,这种损失也是表现为受害者的损失;聘请第三人承担家务劳动情况下的损失就更为直观了。事实上,只要我们承认家务劳动具有财产价值,就应当承认家庭主妇这类家务劳动者也是一种“隐性收入”获得者,那么承认其享有误工费损失请求权也就是理所应当的。因此,家务劳动的无偿性并不能否认其经济和社会价值,也就不能否定其作为“劳动”的可赔偿性。
其次,从解释法学出发,家务劳动赔偿性符合法律精神和思想。约在20世纪中叶兴起的“评价法学”以利益法学为基础,提出了重要的理论观点:法学概念是根据某些评价标准形成,这些标准先于概念而存在,并以法律思想本身或者其他基本价值为基准。如果合同的概念是以私法自治原则和自我约束原则为基础,那侵权是以过错原则和充分赔偿原则为基础,因此,把家务劳动排除在“社会劳动”之外解释,而无法纳入“误工费”予以赔偿,显然不符合侵权法概念的评价标准。因侵权人的行为导致他人无法继续进行家务劳动,势必造成劳动收入的负外部性,也即个人或者家庭劳动成本的增加,这种成本就是损失,如果该损失得不到赔偿,不符合法律概念背后的评价标准。基于侵权法的补偿性原则和充分赔偿原则,对于这种损失,侵权人应予赔偿是确定不移的。考察立法者背后的意图和协调利益,保护每一个被侵权人以恢复原来的状态是确立侵权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在被害人与侵权人之间的利益协调,以充分赔偿为基本原则是自不待言的。既然如此,把“误工费”的赔偿仅仅局限在职业劳动上是否违背侵权法的基本价值,就一目了然了。
最后,家务劳动职业化符合现念。一方面,承认家务劳动的“职业性”符合现代国际法律理念。如德国家庭法上的家务劳动被定位为一种职业。在《德国民法典》第1360条规定:“婚姻双方相互之间负有义务,以其劳务或财产为家庭提供适当的生活费。如果婚姻一方承担家务,则其以劳务为家庭提供生活费义务,在通常情况下即通过从事家务而得到履行。”法条中‘其以劳务为家庭提供生活费义务,在通常情况下即通过从事家务得到履行’的规定,实际上是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家务劳动是一种职业。事实上,我国《婚姻法》第40条规定:“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可见,我国婚姻法在离婚分割财产时也包含了对家务劳动价值的承认,为建立家务劳动职业化的法律理念打下基础。因此,把家务劳动解释为“职业劳动”,从而在人身损害中予以赔偿,是符合我国立法思想和精神的;另一方面,家务劳动职业化迎合了人们的现代家庭观念,尤其是女性的家庭观念。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2010年在两会提出一条备受关注提案,即建议实行“家务劳动工资化,切实保障女性权益”。暂且不讨论该提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是从提案的背后,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把“做家务”当成是一种职业劳动,是不争的事实。
四、家务劳动赔偿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认定和适用
家务劳动的可赔偿性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和适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首先,家务劳动与职业劳动具有同等的地位,理应纳入“误工费”予以赔偿,这是家务劳动获得赔偿的前提。过去家务劳动赔偿很难获得法院的支持,主要是基于传统观念认为家务劳动的服务对象是家庭成员自身,一般是无偿的,因此没有工资的收入,不存在“误工”实际损失。该观点的不合理性在前文已经反驳过。受害者应当证明其在受害前承担了家务劳动,而损害事实的发生导致其今后不能或者暂时不能从事家务劳动。当然,有的学者主张受害者能够证明其本打算将来从事家务劳动而损害事实使计划无法现实也可以要求赔偿。该观点不可取,因为侵权法的赔偿范围主要是对现在实际的损失进行赔偿,而不包括将来的可得利益。“误工费”的认定标准也是以在发生损害前实际从事劳动为前提。家务劳动赔偿作为“误工费”的类型之一,不能越出其认定标准。
其次,家务劳动赔偿应以专职从事家务劳动为条件。有的学者认为,家务劳动与职业劳动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劳动,如果受害人同时从事这两种劳动,她实际上就同时遭受了两张不同的劳动损失。因此,从充分赔偿原则出发,应对两种损失均予以赔偿。笔者认为,家务劳动与职业劳动确实属于性质不同的劳动,但是这并不构成可以主张两张损失的正当理由。家务劳动赔偿应以全职为条件(即传统称谓:全职太太、家庭主妇),如果受害人在外已经有职业劳动,“误工费”的请求已经得到满足,在此之外不应再对家务劳动损失赔偿,从事一定的家务劳动以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是人类基本属性,不能简单看成是一种劳动。
最后,家务劳动者一般没有固定的收入,因此要对损失的标准进行明确。杨立新教授认为,因其为家庭提供的服务是具有经济价值的,具体的数额的确定可以依据与该家庭主妇所从事的家务劳动的工作量相同的保姆的收入加以确定。以女性雇佣劳动者的平均收入为基准,计算专事家务的妻子的可得利益,虽然承认家庭主妇劳动价值,但其以女性雇佣劳动者的平均收入计算家庭主妇(也包括潜在的家庭主妇即女孩)的可得利益,也存在若干问题。男、女雇佣劳动者平均收入之差别在未来也会长期存在未必有其合理性,体现可得利益上的男女差别更缺乏充分的说服力。笔者认为,依据司法实践和学界观点,对于对无固定收入的,可以考虑适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确定固定的收入计算标准,例如以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市、县上一年度平均收入为标准,计算误工损失。二是根据受害人的上一年度的平均收入计算。至于第二种计算标准在家务劳动赔偿中的适用并不科学,原因在于受害人往往没有工作,“上一年度平均收入”就缺乏参考数据。因此,在确定家务劳动赔偿标准上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市、县上一年度平均收入为标准,计算误工损失,既具有可操作性,亦避免男女雇佣劳动者平均收入之差别,实为比较妥当的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李银河.后村的女人们——农村性别权力关系[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50
[2]柴效武.家务劳动演进的路径抉择与评价——社会化还是现代化[J].浙江社会科学,1999(3)
[3]李傲.性别平等的法律保障[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沙吉才.中国妇女地位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
[5]王琪.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及其法律保护[J].法学论坛,2007(4).
[6]甄美荣.关于家务劳动的经济学研究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9(2)
[7]陈丽娟.家务补偿请求权的法经济学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7(2)
[8]乔德福.家庭道德新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97
[9]韩赤风,冷罗生,夏扬等.中外侵权法经典案例评析[M].法律出版社,2011:77
[10]周茂青.谈离婚家务补偿制度[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11]朱妙宽.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范畴及发展思路[J].经济评论,2003(5)
[12]王琪.经济学视闭里的离婚妇女财产权益[J].民商法学,2006(2)
[13]冉启玉.成本与收益:夫妻家务劳动价值的法经济学分析[J].北方论从,2009(5):146
[14][美]理查德·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M].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15]何群.论德国家庭法上的家务劳动及其启示[J].政治与法律,2008(4):135
[16]张新宝.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329
劳动人民最光荣,这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一个观点,五一劳动节就是劳动人民的节日,我们需要让幼儿们知道劳动节的意义,懂得劳动的可贵。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5.1劳动节幼儿安排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5.1劳动节幼儿安排计划范文1活动目的: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生活,幼儿园将结合每月一事,根据体验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以劳动最光荣为题,开展系列劳动教育活动。
活动对象:全园幼儿。
活动主要负责:各班正、副班主任、保育员。
活动口号:
十个手指动动动,什么活儿都会干!
活动过程:
一、且歌且吟——故事讲述篇
1、各班搜集各种有关劳动的图片在主题墙上张贴,进行宣传。
2、各班搜集适合本班幼儿的关于劳动为主题的儿歌、故事、歌曲,在活动中让幼儿念一念、听一听、讲一讲、唱一唱。
3、各班在家园栏里进行有关劳动内容的宣传,达到家园共育的教育目的。
二、小鬼当家——劳动实践篇
(一)小、中班——我是快乐小帮手
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并开展。
2、各班利用晨间谈话,给孩子讲解几种劳动技能。
3、各班每天选出班级小值日,帮助老师、阿姨做好班级各项日常工作。
(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收发本子等)4、各班每周评选出本周的“值日之星”。
(二)大班——劳动最光荣
1、开展“爸爸妈妈真辛苦”调查活动。
让幼儿观察自己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回家后所做的事情,利用晨间谈话进行交流,谈谈感受,让大家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幼儿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的热情。
2、通过调查,了解父母艰辛之后,想一想,如何去做,并与家长共同商量,定好家务劳动计划。
3、让幼儿根据自己定制的家务劳动计划,开展“家务劳动小能手!”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每天在家做一些家务劳动,家长把孩子当天所做的家务记录下来。(发记录表)
4、周末让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劳动进行评价。
(在记录表上进行评价)
5、每周一各班评选出班级“家务劳动之星”,实现家园共育。
(三)我能行——活动展示篇“我能行”
劳动技能大比武:(分年级组进行比赛、每班男女各10人)
小班:穿衣服比赛。
中班:剥毛豆比赛。
大班:上学准备。(整理书包)
5.1劳动节幼儿安排计划范文2一、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以“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
2、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类活动,从宣传“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3、通过在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爱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争做“劳动小能手”。
二、活动主题
“我劳动,我光荣”、“我自理,我能干”
三、活动内容
(一)绘画比赛
1、绘画主题:劳动最光荣
2、绘画形式:绘画表现形式不限,儿童画、国画、版画等均可。
每个班上交5件作品,可适当增加。
3、上交时间:最晚时间5月6日上交,逾期做自动放弃。
(二)我是劳动小能手
1、在“五一”放假期间与爸爸妈妈一起对自己的家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2、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
3、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并能做到我的饭碗里没有一粒剩饭菜。
(三)学唱劳动歌曲
1、各班音乐老师负责在本周学习有关“劳动光荣”的歌曲。
2、周五班队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举行“我爱唱歌更爱劳动”的个人演唱比赛。
四、活动要求
1、各校要组织好绘画比赛活动,将好的作品进行展览。
2、各校要切实布置好三个阶段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
3、要制订好活动方案和安排,按时开展活动,要有详细的活动记录。
5.1劳动节幼儿安排计划范文3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五一假期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讨论,激发幼儿过劳动节的情感,教育幼儿热爱劳动。
3.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安全教育挂图。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知道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激发幼儿过节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明天我们幼儿园就要放假了,知道为什么吗?启发幼儿动脑筋想问题。
2.教师讲述"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让幼儿了解。
二、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安全、愉快的过好这三天的假期。
1.教师引导幼儿:"放假后你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关安全知识的内容。
3.创设情境,提问幼儿:可以这样做吗?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
三、教师总结假期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一)安全教育:
1.不能玩家中的插座、开关、打火机、尖锐或易吞服的物品。
2.注意交通安全,不单独走出家门。
若外出游玩时,不离开要牵着大人的手,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3.独自在家时,不爬阳台、门窗或其他高处,把门关好,不给家长以外的人开门。
4.不能摸家中的药品,不到厨房去玩耍。
5.不能在危险地带玩耍,不做危险游戏;
6.熟悉三个特殊电 话号码的用法。
(二)卫生保健:
1.教育孩子要少吃零食,多吃蔬菜水果,吃熟食,养成按时进餐和自己进餐的好习惯。
2.多喝白开水,不吃雪糕、不喝冷饮。
吃东西以前要洗手。
3.勤洗澡洗脚,勤剪指甲。
四、活动延伸:
请家长在假期中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有条件的可带领幼儿去旅游等,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
5.1劳动节幼儿安排计划范文4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五月一号是劳动节,初步了解劳动节的由来。
2、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生活。
3、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对象:小班级全体幼儿。
活动时间:4月26日。
活动主要负责:各班班主任老师、副班老师和保育员。
活动口号:十个手指动动动,什么活儿都会干!
活动开始:
室内教学:
一、导入:
谈话导入:教师询问小朋友知道五月一号是什么节目。(教师可以小小透露引导是劳动节)
二、小朋友们出示PPT,给幼儿讲解劳动节的由来。
三、教师总结:劳动节是五月一号,是辛勤劳作人民的节日。
室内清洁活动:
一、教师带领幼儿到每班指定区域。
二、教师讲解清洁事项及安全事项,示范清洁过程。
三、分发好清洁工具给幼儿。
做家务劳动的心得感悟
假期我帮妈妈做家务,从中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首先是擦地,为了让地板显得十分干净,我特意将拖把放进装有洗衣粉的水桶里浸湿,然后我弓着背、低着头、弯着腰,使劲地擦了一遍又一遍,经过我的努力,最后把地板擦干净了。啊,真累!打扫书桌,再一次让我体会到妈妈的辛苦,书籍的归类摆放让我晕头转向,碎纸屑、随手乱放的铅笔、橡皮和布满杂物的窗台让我无处下手,在妈妈的指挥下,我仔细地把每个角落打扫了一遍又一遍,连一点儿纸屑也不放过。最后我把一大堆垃圾倒进垃圾桶里。这时我已经满头是汗,但是我感到整个卧室都干净多了。
学做饭算是我的最爱,我已经能够单独用燃气炉煎鸡蛋了,妈妈说;“我煎鸡蛋的水平能和饭店的厨师相比较了,形状和火候到达了很高的生活水平了”。当然,假期我独自在家时吃得最多的就是煎鸡蛋。这天在妈妈的监督下,我又学会了拿菜刀切黄瓜片的本领。
透过假期的家务劳动,我感悟到了爸爸妈妈辛苦和对家庭的热爱。我想在新的学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就应是对爸爸妈妈最好的回报,这也是他们对我的最大期望。
做家务劳动的心得感悟
星期六星期天,我正好没有事情做,于是就无聊之极地就拿起扫把,认认真真地扫起了地板。
刚开始觉得挺有意思,因为不常扫地,所以很新鲜,于是就卖力的到处打扫,好像要把灰尘都消灭掉才罢休。我发现干活好像没那么累,希望这种感觉久一点,省的老妈又说我半途而废,这样就又要挨批了。
可惜好景不长,还没干完一半,我就已经瘫倒在旁边的床上了。扫帚也随手扔在了一边,人都累死了,哪还管它怎么样。
但是不干又不行,真是的,现在有些后悔,干嘛自己没事找事呀!天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都没那么砸的。真是倒霉!抱怨完了,地总是要扫的,加油!
经过好长时间坚持奋斗,本人终于完成了扫地这个光辉而艰巨的任务,万岁。不过,刚一庆祝,我的腰就被狠狠地扭了一下,可怜呀!虽然这次劳动很累,但是我也知道了所有的劳动都是会付出代价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应该随意的破坏。而且我还明白了老妈平时的辛苦,要多多帮忙才是。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务劳动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家务劳动的心得感悟
时间过的可真快,焕然之间,五天劳动节的假期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在这个五一劳动节的假期里,我却做了一件十分具有纪念价值意义的事情,让我觉得这个五一劳动节变得十分的不一样起来。
在还没有放假之前,我们的老师就给我们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回家帮我们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其他家人干一些家务活,并且还要写下我们的心得体会。一开始我是排斥这个任务的,但是在现在,在经历了一场酣汗淋漓的劳动体验后,我又有了完全不一样的心境。
五一这一天,我一大早起来就为了完成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任务,帮我父母做家务活。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帮我妈做家务活,因为我爸平日里要忙于工作,经常不在家,所以大部分的家务活都是我妈在干。
首先,我来到了客厅里,我打算先从客厅收拾起。客厅的茶几上,沙发上,地上全都是我昨晚晚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而弄在上面的渣渣。费了我好大一会劲,我才成功的把零食垃圾全都清理干净,这也让我开始后悔我平时在吃零食的时候为什么不多注意一些。把垃圾清理完,我就开始整理茶几上的东西,开始拖地。还没拖到一半,我就已经开始有一些不耐烦了,因为我已经感觉到了腰酸背痛,但是转念想了一想,既然我已经在做了,我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而且还要做好。于是,我又一鼓作气的接着做了下去。
到了我的第二项任务,就是清洁厕所。忍着厕所里的味道,和心里面的抵触,我开始刷起了马桶,这还是我第一次做这种事情,而我妈却每天都要进行这样辛苦的任务。我突然觉得自己这个女儿做的也太不合格了,平日里只知道享受着家里面给予的一切,不仅不懂的回报和感恩,而且还经常抱怨。连个打扫房间的家务活也从来没有主动的帮母亲承担过一次。想到这里,我就加快了我手中干活的速度,只想在那一天里尽可能多的帮母亲做一些家务活,好让她也体验一天在家里面轻松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