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体经济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问题;措施
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土地制度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缺乏完善的土地制度,缺少有效的约束和调整措施,因此,土地产权不够明确。除此之外,随着农村大批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务农人员减少,导致农村很多土地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制度的缺失也影响了政府一些政策的实施,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工作都造成了影响。
1.2缺乏有效的经济管理机制
三农问题是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经济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难以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济管理的职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结构也在日趋丰富,这就给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在新形势下,缺乏有效的经济管理机制是影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关键。
1.3缺乏专业的管理队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工业和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农业的基础地位被逐渐忽视。在很多农村地区,基层领导干部不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管理队伍建设水平较低,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加之人员流动性较大,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难以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
1.4资金使用效率低
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的情况,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居民分布较为散乱,因此,国家在对农村资金投入上不够集中,造成了一定的资金浪费,资金的实用效率较低;另一方面,虽然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非常重视,但是对农业种植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难以满足实际种植的需求,农民的收入水平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使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
2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2.1健全土地管理制度
政府要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对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的整合城乡资源,将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健全农村社会管理制度。一是要开展惠农政策,为农民进城就业和居住以及子女入学提供优惠条件;二是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农村的公共服务和一系列保障体系。要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度。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承包制度主要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要对目前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加速土地的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集中土地使用权,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由此可见,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不但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还能够为农民提供必要的保障,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完善农村经济管理机制
第一,政府要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为农村的经济管理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法可依,确保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对管理制度的建设,按照市场的运行机制,推动农村乡镇机构的改革。第二,要提高农民的参与程度,提高农民的管理意识,使农民认识到自身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并鼓励农民对农村经济管理提出合理建议,对于能够积极贯彻和落实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的农民,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信息的整合处理能力都有一定要求。所以,要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选拔优秀的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和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定期组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管理能力培训,不断夯实其理论知识,更新其业务能力,改进其工作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效率。
2.4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资金投入的力度,制定相应的补贴标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经济结构,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在农村地区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资金投入的集中化和农民的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5完善农村市场的组织化规模由于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农业产品正迈向市场商品化,使农业产品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因此,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要加大农业产品商品化的进程,并组织各类供销活动,发挥出市场的组织调节作用,使农村能够形成一个专业的中心市场,并与相邻的集市进行链接,不断拓宽农业产品的销售渠道。另外,完善农村市场的组织化规模,调节农业产品的营销市场规模,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使农业生产能够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自我调节和适应。
2.6做好农村经济管理的咨询工作
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第一,要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咨询答疑,帮助农业经营者们更好的制订符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方案和决策,并做好相关的合同管理工作,这是在变化无常的市场经济下,企业保证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第二,咨询人员也要将实时的国家发展计划和要求及时的传递给农业经营者们,促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三,要在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上,将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农业产品的自身价值。
2.7切实加强乡镇企业的经济管理
一是可以依靠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促进乡镇企业实行多元化发展,改进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二是在管理体制上不能搞一刀切,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要推行层层承包制和岗位经济责任制,要加强合理选材用人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战略,要根据员工的特点,把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能力,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加强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提高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效率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的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2.8深化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做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
关键词:基桩;静载试验;检测;措施
Abstract: through my work experience and reading a lot of other literature, i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undation pile static test, and some problems in the detection process, and analyzed the reason of problem solving. I hope this can be for the industry colleagues for static load tes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so as to ensure the other work of the building project smoothly.
Keywords: pile; static load test; dete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4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由于建筑技术的突飞猛进,基桩静载试验方法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在试验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许多的单位及学者对于这些问题对试验的具体影响程度和结果却很少有相关的探讨。作者正是基于这种现象,集中研究了基桩静载试验方法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寻求尽量减小问题存在的方法,以求令试验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并能准确地测量出结果。
2静载试验的影响因素
2.1试桩刚度
采用静载试验获得的沉降值是桩顶或桩身的某一点的沉降值,有时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桩端的沉降。尤其在超长桩的静载试验中,这种现象突出的更加显著,因此我们需要将沉降值进行调整为:S'=S一s ,式中:S'=单桩实际沉降值;S=桩顶实测沉降值;s=桩身弹性压缩量。至于s则由最大试验荷载时的桩身平均轴力、桩长L、横截面积A、桩身弹性模量E,按照s=计算。
2.2反力装置
①在采用堆载反力装置的情况下,它的压重会令平台支墩在一定程度上对地基土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大吨位的桩基静载试验进行过程中,上部荷载所产生的地基土附加应力就会更大,容易引发基桩负摩擦力和附加摩阻力,导致试验结果失准。这时,所能采取的补救方法就是尽可能增大承压区的面积。
②在使用锚桩反力装置时,试验时锚桩被施加的向上拉力会影响桩周土,这必然会影响到实验的最终结果。假定单桩间作用系数=。其中:=临近桩单位荷载作用下引起的附加竖向位移;u=桩自身在单位荷载作用下的竖向位移。
利用叠加原理和对称性,方便地将两桩桩群的分析推广到任一桩数的群桩分析。对于锚桩和试桩相互作用而言,为负,如图1所示。很明显两桩之间的间距Sa/d增大时,相互作用系数减小;当桩长径比(L/d)增大时,相互作用系数则增大。对于试桩和锚桩组成的桩群系统,试桩的沉降可表示为:S'=++,式中:S'=试桩的实际沉降;=单位荷载下单桩的沉降:S=第i根锚桩单位荷载下的沉降;=第i根锚桩对试桩的影响系数。
图1 试桩和单根锚桩作用示意图
3静载试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式
3.1堆载法常见的问题
①堆载平台偏心
使用堆载平台加荷方法时,经常会因为堆载量过低或过高,而导致堆载中心非常难以确定。如果偏心现象严重的话,那么就会造成没有达到目标吨位时堆载就已经开始向上推动,这样的话,堆载平台的支墩也许就会出现未能着力的现象,导致无法加力。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停止试验,很有可能造成坍塌事件的发生。所以,我们应该在进行堆载法试验时,特别是进行大吨位堆载试验时,之前就必须制定出严谨科学的施工流程,并且在现场堆载反力装置过程中做到重物与平台的中心符合,平台与试桩桩头中心符合。
②基准桩的稳定性
我们试验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准梁的稳定性。很多时候我们在设置基准桩时,往往忽略了堆载重量对地表产生附加压力对其稳定性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大荷载堆载试验进行中,我们必须严格地按照试验规范来进行操作,试验桩、基准桩、支承墩彼此之间的距离即使能满足 4d,且 2m(d=桩身外径)。目前我们还没有一种完全严密和科学的方法来处理这种问题,一般我们会采用临近的工程桩作为基准桩,可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我们实际上并不是有很多工程桩可以选择。
③试验前主梁压实千斤顶
在地基土相对较差的环境下,有时我们在正式进行试验之前,荷载就已经加载到支承墩上,造成支墩下沉,导致试验前主梁压实千斤顶,所以在我们并未真正开始试验的时候,千斤顶已经开始承受压力。实验开始后,由于千斤顶的预先受力,最初的几个阶段里,我们几乎无法记录出实验的数据,这无疑会严重的影响到实验的结果。基于这种情况,作者建议,在开始试验之前,相关负责机构应深入了解基土的情况,对地基的可承载能力进行数据统计和预估。
④边堆载边试验
有时为了避免3.1.3出现的情况,我们会采用“边堆载边试验”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面对的问题,但是其安全性,以及堆砌方法会影响到试验数据的准确性等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新问题。因为加载的重力会经过主梁反压到千斤顶上,致使千斤顶作用在桩顶上的压力过大,但是压力表无法显示这种作用。所以作者建议,在边堆载边试验进行过程中,要在前一级荷载达的压力情况已经稳定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试验,一阶段的试验没有完全结束之前,万万不可以盲目地进行下一阶段。总之,在试验过程中,要时刻观测仪器仪表的工作情况,及时调整试验的步调。
3.2锚桩法常见的问题
①锚桩抗拔力
工程的施工方出于节约开支的考虑,有时在采用锚桩与钢梁联合进行试验时,会将工程桩选定为试验锚桩。而且试验前也没有进行抗拔力的实际测量和计算,导致实验过程中,当施力过大时,致使钢筋断裂,或者锚桩上拔过大而造成局部钢筋被强行拉扯断裂。结果是试验无法继续进行,只能就此结束。当然,其不良后果远远不仅于此,钢筋断裂也很有可能令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所以作者建议,在试验开始之前必须进行锚桩抗拔受力核算,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必须及时与相关各方联系沟通如何处理,确保条件符合之后,才开始试验。
②锚桩钢筋脱焊
这种情况虽然并不经常发生,但是仍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有时由于材料本身质素参差不齐,加上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认真不负责,会造成当加载压力之后发生与锚桩桩头主筋焊接在一起的锚筋被撕裂或焊点开裂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但会损坏千斤顶以及计数表等设备,还会对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作者认为在试验过程中,需要的拉筋应选用直径比锚桩主筋大的钢筋,而且焊接长度为15cm左右,并加固焊接。
3.3快速法常见的问题
出于赶工的需要,很多时候都需要进行快速法试验,也就是每隔1h加下一级荷载,可是如果出现延长的现象,就有可能对基桩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有时就会出现短时间内的试验结果合格,但是延长时间之后的试验结果不合格的现象。作者认为,在用这种方式进行试验时,在最后一级或出现沉降加速的一级,适当延长恒载时间是可以接受的,这样做还能够提高试验效率,为工期争取时间。
4结束语
基桩作为整个建筑的基础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当然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文中探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建议,希望可以让同仁们引起对检测工作的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地按照标准进行试验,真实地记录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相关各方沟通寻求解决途径,把好基桩的质量关。
参考文献
[1]吴玉成.浅谈桩基静载试验存在的技术问题[J].内蒙古水利,2008(06)
【关键词】300MW汽轮机机组 经济运行 经济性 启动 生产 负荷 机组
1 提高300MW汽轮机机组经济性的重要价值
电力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能源,是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能源类型。特别在倡导和谐发展和可持续进步的背景下,国家能源政策向电力行业进行了较大的倾斜,生产和提供出更加清洁、高效、环保的能源成为电力事业的中心问题。300MW汽轮机组是常见的电厂机组类型,新时期应该做到300MW汽轮机机组的经济运行,这样才能够在完成电厂生产的过程中实现集约化发展,也才能为发展提供优质的电力资源,可见300MW汽轮机经济运行的价值和意义。电力企业和技术部门应该将300MW汽轮机机组经济运行作为当前电力工作的重点,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变革实现300MW汽轮机机组经济运行,提升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为全面小康社会创建打下系统、管理、能源方面的坚实基础。
2 影响300MW汽轮机组实现经济运行的主要原因
2.1 300MW汽轮机机组的实际负荷
300MW汽轮机机组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出现经济性的浮动,当300MW汽轮机机组负荷在额定范围内时,300MW汽轮机机组运行损失最小,300MW汽轮机机组的经济性最高;而当300MW汽轮机机组负荷偏离额定负荷时,将会在调节、节流、高压部位等处造成能量的损失,进而导致300MW汽轮机机组经济性的降低。
2.2 300MW汽轮机机组系统原因
一是,300MW汽轮机机组真空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进气量和真空状态的大幅度变化时将会产生热效率的降低,引起300MW汽轮机机组工作状态的变化,进而导致300MW汽轮机机组整个经济性降低。二是,300MW汽轮机机组回热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蒸汽循环和交换的问题,直接导致机组热效率的降低,产生气损增大、泄露、停运等实际问题,降低了300MW汽轮机机组运行的经济性。三是,300MW汽轮机机组出现管道、阀门、设备等部位的泄漏,造成水、气、热的迅速丧失,降低了300MW汽轮机机组的能量转换的功率,使300MW汽轮机机组经济性产生下降的现象。四是,机组通流系统出现缺陷,有结垢、密封、堵塞、间隙等方面的问题,会直接导致300MW汽轮机机组出现通流部分效率下降,进而造成300MW汽轮机机组经济性的降低。
2.3 300MW汽轮机机组运行参数的变化
300MW汽轮机机组运行中对重要参数失去控制,例如:蒸汽含熵量的降低会直接引起发电机处理的下降,并且这一趋势是在300MW汽轮机机组进气量不变的情况下发生,所以有一定的隐蔽性,导致300MW汽轮机机组经济性下降的技术控制和合理管理出现难度提升的实际问题。
3 300MW汽轮机机组经济运行应该注意的事项
3.1 控制300MW汽轮机机组的实际负荷
应该将负荷维持在300MW汽轮机机组的额定负荷范围内,要防止出现负荷过分偏离而产生对300MW汽轮机机组经济运行的影响。在具体的运行中应该根据计算确定300MW汽轮机机组缝负荷,并确定负荷经济性,一般实现300MW汽轮机机组在总体上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3.2 提高300MW汽轮机机组凝汽器真空效果
首先,应该通过对凝汽器的真空试验确定关键参数和主要数据,对凝汽器温差、真空状态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探寻300MW汽轮机机组真空效果影响的实际因素。其次,对300MW汽轮机机组真空系统进行全面检查、消除系统的漏洞和缺失。其三,对300MW汽轮机机组凝汽器进行维护,以良好的清洁(例如:对胶球清洗系统)系统的维护确保凝汽器功能。
3.3 确保300MW汽轮机机组回热系统的运行
一是,对300MW汽轮机机组回热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严格控制,以便随时掌握300MW汽轮机机组和回热系统的运行状态,有助于能量的循环利用。二是,加强300MW汽轮机和锅炉的两端温度对比,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损耗。三是,要对加热器水位和运行状态及时监控,以确保能量的高效利用,提升300MW汽轮机机组整体的经济运行效果。
3.4 提高300MW汽轮机机组通流部分热效率
仔细检查300MW汽轮机机组的通流部分,如有结垢、堵塞情况应及时处理。在摸清300MW汽轮机机组特性后可以将通流部分轴封、汽封等间隙尽量调至中下限值。
3.5 减少300MW汽轮机机组的水、热、气的泄漏
加强对设备、系统的巡检,运用观、听、触、嗅等方法检查系统泄漏情况,发现漏点及时处理;每次启机正常后应全面检查汽轮机疏水系统;提高检修质量,使用较高压力等级的阀门以保证阀门关严,防止泄漏重复发生;充分利用和完善疏水系统的回收水泵和收集水箱,实现对泄露的有效控制。
4 300MW汽轮机机组运行中经济性的实现
4.1 300MW汽轮机机组启动中的经济性问题
一是,合理安排辅机设备的启动时间。二是,减少不必要的疏水排放,充分利用机组的启动旁路系统或类似旁路的凝疏管路系统,有效降低机组启动过程中的汽水排放。三是,缩短机组的启动时间,尽快接带负荷等措施可以提高300MW汽轮机机组经济性。
4.2 加强300MW汽轮机机组的生产管理
制定出适合300MW汽轮机机组经济运行的管理制度、规程。增强节能意识和责任心,规范操作,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对汽轮机本体及辅助设备的技术改造,有效提高机组循环热效率和汽轮机运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杨剑永,张敏,周亮.国产超临界600MW汽轮机经济性分析[J].东北电力技术.2006(08):23-24.
[2]李洪春.影响汽轮机经济性的因素及其影响值的计算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5):114-115.
[3]李跃奇,杨剑永.国产亚临界350MW汽轮机经济性分析[J].东北电力技术.2008(06):60-61.
[4]李洪春.影响汽轮机经济性的因素及其影响值的计算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5):76-77.
[5]赵轶飞,王葳,管伟诗.结构改进对汽轮机经济性的影响[J].汽轮机技术.2001(02):56-58.
关键词:地质经济 管理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P62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地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包代管现象造成宏观失控
“以包代管”主要是指工程或行政监督检查职能等通过将责任和权利等以合同形式分包给别的单位、企业等,发包方对安全、质量等不再管理。这样就有可能把许多要求一定技术、管理能力的工作转包给没有达到技术、管理要求的单位或企业等而造成许多事故,同时致命的是分包的单位或企业往往更看重效益而忽略了安全和质量的投入而出现事故。 实行承包制度是明确经济责任主体、分配经济利益和划分经营权限的有效管理经营制度。从此意义上说,加强对承包的有效管理是实现经营目的的重要手段。近年的实践证明,一些地质勘查单位以包代管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主要是因为在经济权利的转换阶段,出现了经济权利真空的现象。随着进一步实行承包制,虽然主管部门向地质勘查单位放权是必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放开搞活地质勘查单位经济,但我们还应发现,在目前阶段地质勘查单位仍然是以事业性为主的管理体制,地质勘查单位的主要经济来源都来自国家拨款,还没能具有真正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条件与地位,和企业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的照搬是较难取得效果的。
目前的问题是因一些主管部门以承包和放权为名,在放弃对地质勘查单位经济活动指挥与组织权同时,没有相应建立起对地质勘察单位经济活动宏观条件和监督为主、指挥与组织为副的相关权利机构,导致当微观经济放活之后,对地质勘查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缺乏有效的控制。如淡化行政效能、软化财务约束以及降低计划机制作用等,结果将带来地质勘察费用投资效果放任、经营亏损挂账、资产增值出现下降,滋长短期行为和管理功能退化等负面效应。这些后果致使作为经济责任主体的地质勘查单位无力承受,最后仍旧由主管部门背着,这其实就是责权不对称的非理性经营承包。
以动待静致使管理秩序的紊乱
地质经济管理中,正确地处理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之间的关系,这对防止管理决策失误非常重要。所谓的动态管理,主要指通过研究地质勘查单位的内外部环境与条件变化,依据变化情况,以变应变,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静态管理是指通过研究地质勘查单位在环境与条件变化中需保持稳定状态的事物,依据稳定性要求,对管理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管理工作的健康运行。还应该注意到的是,目前人们虽认识到了动态管理的重要性,可也走向了另一极端。求变不求稳,而且急于求成。一些地质勘探单位只重视动态化,往往否定、忽略了静态管理的必要,急功近利、盲目“乱变”,使得出现许多消极的后果。
以物代人导致管理工作失去了灵魂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见物不见人和见钱不见人,工人靠钱干、干部靠钱管,没有钱就玩不转的偏向,使得向钱看这种思想泛滥,这是缺乏对管理有效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地质经济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将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加强对资金的有效管理。
资金紧张是许多地质勘查单位都存在的问题,为了满足生产与经营,不得已通过职工集资或向金融机构融资。如何利用这笔有限的资金把握好资金时间差,满足生产经营需求,降低成本,是研究的目的。
以某地质队为例,于2010、2111两年度每天的平均货币拥有量为2268万元,如果把养老统筹金计算在内,则每天平均货币拥有量超过3200万元,这看起来完全可以应付单位的生产经营,但某些单位资金不足的原因在于没有合理地分配这3200万元。这个地质勘查队中各个单位之间是相互独立的,都只顾各自的利益,在资金上很难互通,造成资金盈余单位将资金闲置在银行,资金紧张的单位不得已去贷款,并支付高额利息。所以成立一个资金结算中心对控制余缺资金,保障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方法是:各单位都只设立一个银行账户,并核定限额,限额依据各单位实际状况制定,主要的目的是提取现金,应付日常生产经营报销,账户由各单位控制,余款需汇入结算中心账户,同时结算中心对各单位资金存量进行登记记录。当单位需要支付,结算中心依据其资金的存量与收支计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有计划支付。
确保资产质量,加强那对资产的有效管理
依旧以前面所举的地质队为例,到2011年的年末,该队拥有的各类资产4800万元,净值3000万元,设备的新度系数为62%。按照每年14%的综合折旧率进行计提折旧,从实际状况来看、折旧率偏低。2010年搞清产核资,对价值进行重估,结果是资产原值上升,净值下降。这就是折旧率偏低较好的例证。折旧率偏低的弊端有:利益虚增,因折旧率降低,相应的利润增加了,而增加的部分需要纳税。同时设备损耗折旧费没有提足,导致发展缺乏后劲。还有就是在往后的年度设备报废时,会出现实际残值小于账面净值,致使报废年度损益失真。因此采用综合折旧率方法计提折旧,操作虽简单,但做法与目前的财务管理不相称,且与单位利益不相符。
困扰地质勘查单位的顽症还有不良资产,因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经济利益关系等一系列原因吗,各单位对不良资产处理力度都做的不够。用某地质勘查队为例,单位中的不良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比例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因此看上去资产的规模较大,但实际能够用上的只有三分之二,经过长期的积累,终于单位无力承受,较多破产的企业,实际的评估值远远大于账面资产,这就是冽证。因此,单位应该加强对不良资产的处理。
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企业的管理应该立足于广大职工群众,管理的灵魂源于职工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明确地质勘查单位的发展动力源泉,是把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变为现实。针对目前职工价值取向的偏差问题,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概念,面向职工开展深层次的教育。搞好以人为本的管理,处理好三种关系: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关系,提升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加强管理关系,提高管理的水平,主要在于提高管理者与职工业务、技术、政治素质。
应对地质勘查单位面临的诸多困难,应加强对经济的管理,并向管理要效益。结合地质勘查单位的实际状况,做好管理工作,促进地质勘查经济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臣俊.地质勘查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1,(3):81-83.
[2] 康杰.当前地质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1,(7):93-9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非常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并将其视作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部分。在本文中,就中国现代化建设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经济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建全。每年的农村会议及国家中央召开的会议,都多次强调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国家的一项重大任务。然而,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制度没有建立建全已经是一项遗留的历史的问题,其产生与发展远远落后于农业的发展,且无法满足及适应当前农业的发展。甚至于此,落后的农业现代化管理成为了农业向前发展的拦路虎,农业的进步与发展失去动力与活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农业经济管理在长期发展中并没有更上时代管理的步伐,其存在条件管理的落后,但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落后。例如,农产品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市场问题及再加工问题等等,根本原因是农业缺乏系统的管理,对农产品的产生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或是不重视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在其产生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技术评判标准,生产的流程不规范等等,同时仍然处于被动销售的状态,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及销售的手段多是停留在人工在市场被动销售,没有积极采取一些营销的手段或是增加销售的手段,如网上销售,或是加工成品的销售等等,这些都表明了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落后。农业经济管理技术手段落伍。科学技术是农业生产的第一动力。特别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的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然而,我国农业经济本身发展相对落后,同时农业多是分布在偏远的农村及小镇,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不能正确认识信息科学的用处,甚至没有接触过信息科学的发展。同时,农业的发展不均衡,缺乏必要的技术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限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发展落后。国家重视农业的管理与发展,并对农业的发展投入了一定的人才与资金。但是,农业经济管理的好坏取决于领导农业管理发展的团队。管理者受教育水平及拥有的管理技术决定了农业管理发展的程度。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知识已经不只是农业这一学科,其中还包含了管理、法律、经济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于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管理者自身没有与时俱进,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自身的发展落后与农业现代化管理的发展,如何促进农业管理的发展的进步,如何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建立建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建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推进农业发展的前提。首先,过去的农业发展主要是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在农业的建设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物等,并且是一昧的追求产量。这需要对农业发展的理念进行改革,向绿色、低碳、环保、循环发展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军。因此,目前需要解决农产品种类单一的问题,创新并开发出新的农产品品种,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策划多种营销手段,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方向的农业产业链。其次,需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以创新型的技术提高农业的价值,真正在技术水平上提高农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市场中国占据重要的地位;最后,需要对加工后的农产品或是其他直销的产品进行严格的食品安全严查,保证其绿色、健康、无污染,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危害。这是农产品可以长期的根本。全面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推进农业发展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动化的农业发展将成为主流,而信息化的技术及设备则是核心。这需要在农业范围内大量传播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先进的技术及时获取有关于农业的信息,以提高农业发展的效率。在过去,传统农业发展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天气现象,谚语及先辈的经验等等。但是,在如今,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适应与跨时代的农业发展,必须依靠智能的手段获取。国家应对农业管理的发展投入一定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尽可能在农业范围内普及计算机和网络。同时,为其配备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实施。充分发展农业科技。科技是农业得以发展的本源。第一是应对农业人员加以培训,使其充分掌握现代化的科技能力。同时需要培养新型的农民,使其了解信息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了解现代化的农业设备的应用,提高农耕和生产农产品的效率,这最终才能充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第二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的水利灌溉环境,并尽可能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的设施,节约水资源。充分发展农业科技,不仅事半功倍,还可以确保农业现代化持续进行。
三、总结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管理缓慢,在发展中会面临着许多限制因素。但是,我国对其是倍加重视,对农业投入一定的资金及人才。因此,农业现代建设在发展中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并不断总结经验,一定会发展质的变化,走到世界的前沿。
参考文献:
[1]郭永平.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15(9).
[2]薛振鹏.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4(12).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建设也是日新月异,而高速公路作为一种快捷、方便、高效的运输方式更是迅猛发展。但是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在运营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投资主体等等不同出现了不同程度资产运营问题。
1 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实施的必要性
1.1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无论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市场竞争程度日益增加,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因此,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现代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1.2 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的需要 我国公路资产的国有决定了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是在保护国有资产。目前我国的公路,不管投资主体是谁,也不管属于哪种管理形态、经营管理主体是谁,公路资产所有权均属国家所有,高速公路当然也不例外。基于此,依法对高速公路国有资产实施有效地管理,维护高速公路设施安全完整,使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是政府作为资产所有者角色所拥有的权利与必尽的义务。
2 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体制初探
近年来,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为加快我国交通现代化建设步伐,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指出,中国正在拟建庞大的高速公路发展计划,简称“7918”网,总规模8万多公里,建成后将连通我国20万以上人口的所有城市。随着大规模建设的逐渐消退,公路工作重心必然要转向管理工作,国家建成这么多的高速公路,这么庞大的国有资产,路政管理工作将是我国未来公路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特别是国家税费改革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切实把改革公路管理体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研究,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新型路政管理体制,努力建设一支高效、科学、合理的高速公路路政执法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体制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路政执法主体不合法。《公路法》规定,只有交通主管部门或其设立的公路管理机构才具备路政执法主体资格。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绝大部分省份都没有完成路政委派工作,因此形成了前面所提到的多种路政管理模式,导致许多高速公路的路政执法主体和路政执法人员的身份不合法。而且目前大量的高速公路公司是由企业来负责经营管理,这些经营企业显然不具备路政执法主体资格,作为企业编制的路政人员也不符合路政执法身份,导致行政执法主体严重错位。二是执法标识、执法程序、文书制作不统一。例如有的交通系统内部执法人员以及分管执法工作的领导都不认识自己队伍的标志标识,使路政执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路政管理体制不一而出现的政出多门、多层执法、条块分割、地方保护、多重标准、执法不公、执法成本过高等弊端,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高速公路路政执法的统一性、严肃性、规范性,社会反映极其强烈。所以一直以来,由于体制的原因,《行政处罚法》确立的行政处罚实施主体资格制度,在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中无法真正落实到位。
3 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措施
3.1 经济与行政手段 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一样都是经济社会活动赖以进行、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但它所具有的公共性、规模性、非营利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它具有的起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经营风险大等特点,使一般企业无力经营或因无利可图而不愿涉足。这时就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进行干预,承担起提供这种公共产品的责任,组织建设和管理高速公路,提供良好的交通服务,赋予特定企业的垄断经营权。即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允许企业垄断经营某条高速公路,但同时要对其进行治理,治理方式就是以特许经营为特征的微观规制。政府对高速公路经营进行规制,既适应了高速公路运营发展的规律,又体现了政府宏观经济的目标要求。
3.2 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
1、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方而的含义:一是指房地产业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对各种房地产品的要求,又要满足子孙后代未来发展的需要。其中,包括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住宅业的稳定协调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完善及人居环境的改善等;二是既要保持产业自身不断增长,又要与社会以及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主要包括社会的公平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如土地资源、空间资源、建材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产业发展的协调性等等。
2、房地产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近年来,关于房地产的话题在各种媒体上议论不断、争论不休。但是,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业在近十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绝对不能因噎废食,否定房地产业在促进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过程中的积极而重大的作用。必须要明确目前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房地产业仍然是我国基础性、支柱性产业之一。
房产业的最终产品为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场所。房屋能为商业、家具业、家用电器业、房屋装修业、园林花木业、家庭通讯业、房屋金融保险业、物业管理业、家庭特约服务业、搬家公司、房屋买卖中介业等等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发展场所。如果没有房地产业为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场所,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难免会受到瓶颈的制约。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龙头产业,可以带动诸多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需要国民经济中的建材、设备、机械、冶金、陶瓷、仪表、森工、化塑、玻璃、五金、燃料动力等许多物资生产部门和服务行业的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相配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性十分明显。据测算,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每投入200元的住房资金,可创造相关产业140~440元的需求;每销售200元的住宅,便可带动260~300元的其他商品销售。因此,住宅建设若增加20个百分点,可望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个百分点,住宅行业每吸纳200人就业,可带动相关行业300~400人就业。由此可以看出,房地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我国房地产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3.1房地产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偏重粗放发展,表现为效益增长主要依靠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过度消耗;空间资源鲜被认识,其合理利用和开发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并不丰富,尤其是土地、空间等资源在一些地区形势非常严峻。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对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并影响其他行业发展的事件屡见不鲜。在房地产下一步的发展中,资源的机会成本及合理利用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3.2房地产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不够重视。
开发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房地产在发展中建筑密度过高,容积率过高,产生“钢筋混凝土”丛林。城市缺少绿色空间,市区污染不易向周围散发,城市空气质量差;人们居住、生活感到压抑紧张;人们远离自然,使人类与自然隔离。更有甚者,长江中游部分地市围湖造田,开发房地产,大大降低了湖泊的蓄排洪能力,对整个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包括房地产在内的经济造成潜在威胁。
3.3与房产发展相配备的金融基础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的房地产金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已完成了基本制度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有些问题如不解决,将影响房地产经济的整体发展前景。首先是房地产信贷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房地产贷款长期倾向于开发贷款,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不足。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住房消费信贷一般占到整个房地产信贷总额的70%左右,而我国消费信贷占房地产贷款比例最大的银行还不到10%,仅占银行全部贷款总量的1%强。同时,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也给银行资产安全带来隐患;房地产贷款的长期资金来源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金融二级市场缺位。还有,住房公积金缴纳范围和比率的扩大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低进低出的运营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和显失公平。
3.4商品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
空置房地产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与外部客观环境不相适应引起的空置,包括上文提到的大大超过当地人口规模的房地产,以高利润为目标,不顾市场需求的房地产等。第二类是由于内部因素造成的房地产空置,包括开发商资质较低,开发的房地产质量存在问题、销售不畅、与周围已有项目雷同,缺乏自身特点,由于没有特点,没有优势导致的空置等。空置房地产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资源,长期下去,还必将危害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4、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4.1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首先要在政策上限制粗放型的房地产经济,努力使房地产经济向对资源集约利用的方向转变,尤其要提高对土地、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应作好房地产发展中的科学规划,房地产与其他行业协调发展,既要发挥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带动经济增长,也要避免那种过分超前,危害经济的行为。
4.2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房地产经济发展成为城市生态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在建设项目决策之前充分听取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科学规划,在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物质功能,树立“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同时,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美好的生活办公环境;要求房地产与环境因素的衔接更加自然和优美,与周围的绿化、园林、小品等和谐搭配,相得益彰。
4.3逐步完善相关的金融体系,建立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
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房地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根据我国目前的房地产金融发展现状,应重点做好房地产贷款结构的调整,增加消费贷款比重,并注意防范风险。另外,为解决房地产金融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期限错配问题,资产流动性问题,我国的房地产金融业还应着手研究并建立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实现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将一、二级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纳入金融大循环,打通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建立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还能有效分散银行贷款风险,提高房地产金融的市场化程度,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向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转轨,提高整个房地产金融的效率。
4.4加强市场监管与宏观调控,保障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
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对公平、高效的外部环境的创造。一方面,政府应将制度建设作为重点,减少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根除腐败、杜绝暗箱操作、严格执法、取消不合理收费。另一方面,完善现有房地产经济法律法规,包括制定各项明细的实施规则,尽量做到法律、条令、规则之间能相互配套,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依靠市场原则优胜劣汰,提高开发商的素质,使房地产项目与人口、源、环境相协调,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将房地产开发的短期行为和投机减至最低。
关键词: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的步伐也逐渐加快。高速公路的管理是当前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到载体的作用,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改革开放实施以来,国家加大了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投入,高速公路体系也得到了不断完善。高速公路能够顺利完成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应该加强高速公路的经济管理,不断规范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和技术,这是保证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主要手段。本文主要阐述在新形势下,对于高速公路建设的新发展要求,分析和讨论建立我国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历史必然性,重点论述管理高速公路的重要措施。
一、分析新形势下对于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要求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世界上许多计划性经济体制的国家也已经进入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行列,对于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管理是属于一种全方位的经济技术的管理,在现代社会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背景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体制的建设是刻不容缓的。
2.全球经济化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单纯依靠经济增长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科学化管理的要求,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已然成为了历史新挑战,这是具有长期性和深远性的,现代经济管理的着重点就是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具体措施。
3.互联网技术个新的发展需要。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提高了经济管理的技术水平,为现代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来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有利于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二、建立健全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意义
高速公路建设应该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来创造经济效益。在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离开不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因为这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保障其进程顺利进行。高速公路经理管理属于一个新型行业,需要建立健全经济管理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关的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实际行为,保证高速公路组织机构工作的效率性,使得经济管理组织发展壮大,实现高速公路收费还贷目标,为我国高速公路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规章制度作为经济管理的衡量标准,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做到奖罚分明,使得高速公路的经济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调动好高速公路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预防出现工作人员营私作弊行为的现象发生,控制好费用的流失率,提高运行车辆通行费用的实征率,保证好高速公路通行费的收入有效管理。在我国主管高速公路部门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高速公路运行管理条例》、《高速公路实际收费管理条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措施》、《财务审核管理措施》、《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措施》等。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于管理高速公路的各项经济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高速公路的下属基层单位也要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优秀经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条例、制度,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地更新、完善,使得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更加科学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工作有章可循。
三、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1.法律手段。(1)立法方面。现代市场经济建设就是法治经济建设。西方的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之所以管理得当、发展迅速,离不开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与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发展速度和规模相比来说,我国的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水平较为低下,有时会出现公路投资、普通公路管理的现象,我国高速公路并没有高水平的运行能力和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加快高速公路管理建设立法工作已经是刻不容缓。毫无疑问,高速公路管理法律化能够保障好高速公路顺利和谐发展,是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需要。(2)执法方面。我国高速公路的执法问题是高速公路管理制度革新的一个关键点。现如今我国高速公路执法主体众多,工作效率较为低下,是阻碍高速公路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处理好高速公路的行政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尤其是行政执法管理制度问题,一定要明确好交通和公安部门的责任分工,建立完善科学的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方式,完善我国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管理制度。就是要求实现综合执法,对高速公路的各项力量和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形成工作有效的机制,提高应变能力,防止出现政出多门、重复累罚。为了更好地发挥和提高路政执法办公效率,保障好高速公路交通运行安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建立起现代高科技的管理设备和运行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2.行政手段。政府应加强对市场进行必要的监管,组织和建设好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为公众提供基本的交通服务,政府对特定企业赋予必要的垄断经营权。一般而言,高速公路的经济主体是属于非营利性的特许经营机构。它跟一般企业的特许经营有所不同,高速公路企业是有政府直接参与并授权予以经营、非盈利的特许经营企业。政府与高速公路特许经营企业应该签订必要的特许经营合同,严格划分好双方各自的权利、需要履行的义务与责任和确定特许经营年限。
3.经济手段。实行成本控制,在实际项目施工过程中,明确了目标成本后,各职能相关部门、生产岗位和工作人员应该根据目标成本对实际经济成本按照计划进行必要的控制,其中包括对现场施工管理的费用控制,基本人员成本的控制以及材料费用的控制等方面。参照预算成本计划和成本的降低率,对实际成本进行比较,验查成本计划的实际完成比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实际成本升降的主客观原因,并总结经验,确定下一步降低施工成本的有效措施。(1)计划成本。计划成本是指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是项目工程经理部门按照实际计划期的相关资料,在实际投入的成本产生之前,事先制定出人工费用的控制计划、基本材料经济成本的控制计划、机械台班的控制计划以及相关的管理费用的控制计划、一般性临时工程费用的控制计划。对每一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实际施工,应该做好事先准备工作,选定好合理有效的施工管理方案,对于材料供应商采取竞投的方式,以物优价低作为主要的判断标准,制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计划,尽可能地减少失误。(2)预算成本。在高速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成本核算把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其偏差,为成本纠偏、成本监控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通过对成本的核算,能够为施工技术和企业经营提供有效的成本数据,提高项目管理技术和水平,降低经济生产成本。
总之,高速公路运管部门应该着重研究和探索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怎样处理好高速公路运输企业在实际经营中面临的困难,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在实际经济管理工作中,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途径有很多,这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实现提高我国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据处理 会计管理信息化 途径 措施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定位在使会计工作为组织创造更高的价值提供管理和决策信息,设计方法强调了业务,管理和信息过程的集成,从而使会计信息系统具有了新的体系结构。在IT环境下,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逐步向边缘学科转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的内涵与外延都在不断扩大,延展其目的不再是由受托责任决定的对数据信息的核算,而是为决策有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会计核算的目标不仅仅是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而是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实现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即借助于会计软件的辅助核算功能,部分地履行会计管理职能为会计管理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会计管理信息化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需发挥信息系统整体优势
会计管理信息化是指基于信息技术平台,对企业资金、成本和利润进行预算、控制和评价,并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既处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也为其提供战术决策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会计管理信息化是相对于会计核算信息化而言的,它们的区别在于内容上的不同。从内容上讲,会计管理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从职能上讲,会计管理包括全面预算、过程控制和和分析评价从阶段上讲,会计管理信息化属于会计信息化的中级阶段,即面向系统阶段。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面向系统阶段是企业内过程集成的阶段,此时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高信息处理的实时程度,为企业提供战术决策的相关信息。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反映在两个层面在微观经济层面,建立适合未来变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适应信息化发展的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在宏观管理层面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信息化和对会计信息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系统运作过程中,一方面要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全部财会数据同时要调用其他子系统提供的业务管理数据,这样把财务管理与其他方面的业务管理密切配合.才能管好财务,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建立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实行统一全面管理.发挥信息系统整个优势。
二.提高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意义和环境
会计信息管理是会计行为主体对物资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会计信息流之间统一性认识的能动反映,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强调以会计管理为中心的意义是:(1)明确经济责任.调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的积极性(2)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控制:(4)为顾客创造价值:(5)强调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会计管理信息化就必须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不但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间协作的必要条件。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国际间的协作。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贸易增加,会计作为一门传递经济信息的语言备受关注会计信息水平提高使国外信息用户方便快捷的获取所需的信息,有利于海外融资,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在硬件方面今后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继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力争跟上国际计算机技术前进步伐。在系统软件方面,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结构,网络技术等等,随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保持系统软件方面的先进性。另外还需创造我国新的软件开发模式,加快开发速度,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开发投资,促进我国软件行业壮大成长,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我国新形势下对财务软件发展的需要。
三、会计信息化实践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会计信息系统,是指用会计理论、会计实务为指导思想,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及其所构架的网络为物质基础,以计算机程序软件和数据库为工具的信息技术,以经济活动联系中产生的经济信息为资源,进行会计加工处理的一种经济信息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进行集成,使业务系统的数据能够实时传递到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中,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及时性,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和建议如下。
1.会计软件问题
有的软件价格、售后服务费用高昂,使有些企业单位难以承受,从而软件在我国推广应用也受到一定影响。如用友软件、金蝶财务软件,费用都较高,关于财会软件的管理和应用,国家也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如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视则》等外资企业方面,外国软件不完全符合我国规章制度的要求,没有通过国家评审.因此用户需在有关部门专家的指导下使用外国软件。
2.区分电算化会计系统”与传统会计审计的关系
电算化会计系统不应该是一个傻瓜型”的仿真系统,而应该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的管理信息系统。正确处理好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的关系会计电算化是对传统手工会计进行了改造和革新后产生的,它将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尽可能减少风险.尤其是打击计算机舞弊我们再不能重犯发达国家过去先研究电算化会计再研究电算化审计而造成巨大损失的错误。随着会计信息系统向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内部控制的模式也就更加重要,对其内部控制的研究也会日益重要并越来越细致,对内部控制中时间控制的研究.除了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确运行,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外,对减少系统的风险、保证系统的安全等方面,也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信息系统审计人员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审查线索。
3.实现预算、控制、考核评价的信息化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全面预算、过程控制和考核评价是会计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具体体现。全面预算是规划经营目标,过程控制是保证经营目标实现的措施.分析评价是检查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会计管理的有机整体。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讲,首先就是要实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信息化。
4.应用SCM, ERP和CRM提高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