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管理法律法规范文

能源管理法律法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管理法律法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管理法律法规

第1篇:能源管理法律法规范文

1.油气管道安全保护法律体系

美国自1968年颁布《天然气油气管道安全法案》以来,相继出台多部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了油气管道安全保护法律体系[6]:1968年,《天然气油气管道安全法案》授权交通部负责管理油气管道的设计、建设、运营、维修保养以及对油气溢漏事故的应急救护培训;1988年,《油气管道安全再授权法案》规定建立突发事件和溢漏事故的应急协作机制;1992年,《天然气油气管道安全法案》扩大交通部对油气管道的监察职权,要求对高密度人口居住区域的高敏感环境进行识别,对查找定位危险油气管道破裂技术的评估和使用进行了规定;1996年,《可靠的油气管道和安全伙伴关系法案》建立风险管理示范项目,建立最低安全标准和操作人员资格认证;2002年,《油气管道安全促进法案》规定加强联邦油气管道安全程序,国家监督油气管道运营商及进行油气管道安全的公众教育,规定油气管道运营商在高风险区域进行风险分析并执行一体化管理程序,要求在10年内对所有高风险油气管道区内的初期管道进行完好性评估,授权交通部为潜在的安全问题制定安全操作方法;2002年,《国土安全法案及国家保安总统令》授权国土安全部调动整个国家力量保护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资源,能源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交通部和国土安全部在所有运输保安和基础设施保护问题上分工协作。此外,美国许多州也制定了相应的管道安全保护法律。

加拿大先后制定了《能源管理法》、《石油和天然气操作法》、《环境评估法》、《陆上石油天然气管道条例》、《管道穿跨越条例》、《管道公司信息保护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3]。2004年6月,加拿大国会讨论通过了C7法令,规定国家能源委员会有权定期或不定期视察管道公司,有权对其进行警告和行政处罚。此外,拥有油气资源的省政府有权就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生产及管道运输等事宜立法。

2.油气管道安全监管机构

1)美国

美国联邦政府有7个部门负责油气管道安全监管事务,彼此分工明确,形成了较健全的监管体系。

(1)交通部(DOT)。该部门是美国联邦政府管理油气管道安全的主要机构,其下所设研究和特殊计划局负责监管全美运输行业,包括水路、陆路、空运和管道运输,为运输行业制定安全标准,DOT通过油气管道安全办公室(简称OPS)履行其监管油气管道安全职责。OPS负责制定油气管道的设计、建设、运行及维修最低安全标准,保障油气管道在安全、可靠、环保的状况下运营。OPS目前有143名职员,其中85名为检查员,OPS正申请将检查员增加至109名。OPS组织各种培训,要求新任命的州安全检查员在3年内完成所有的适用培训课程,使其熟知管道安全规则要求。按照法律授权,OPS有权对违反管道安全法律法规的管道公司进行警告、强制执行罚款处罚甚至可以进行刑事处罚。近年来,OPS对管道公司逐渐减少了罚款手段,更多地采用发警告信的方式,这使OPS与各管道公司可以更好地互相合作、有建设性地解决问题。OPS要求管道公司出具事故报告及有关安全状况的年度报告,要求公司对操作者进行资格审查和培训,制定溢漏事故责任制,要求对管道的暴露设施进行有效保护,对在高风险地区管道进行风险评估。OPS要求所有管道公司均参加一呼即通系统,规定在管道安全区附近开展的所有施工活动必须通过该系统事先与地下设施和管道业主联系,在未得到其许可前不得动工。此外,OPS还出版一些细则和手册,向公众宣传安全挖掘和管道保护信息。

(2)能源部。该部门是美国油气战略主管部门,其下属的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简称FERC)是独立于政府主管油气工业部门之外的行业监管机构,主要负责审批和监管州际天然气管道项目。FERC由5名委员组成,他们均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由总统任命,任期5年。FERC现有550人负责油气监管工作,其中负责管道监管60人。委员会每月召开2次会议,每年向参、众两院汇报一次工作。

(3)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主要负责事故调查,确定事故发生时的条件和环境、可能的事故原因,提出预防同类事故的建议,并提交调查报告,为美国各州的事故调查提供帮助。尽管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无权对涉案各方的权利与责任做出 司法决定,但其报告的权威性得到各方尊重,且所有的严重运输事故均由其负责调查,只有当事故涉及国际犯罪,司法部才可能接手。根据联邦法规第49篇第8章第800.3条,下列事故由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负责调查:所有的民用航空器,非军方、非情报部门的政府飞机或外国飞机发生的事故;与州政府协调后交由NTSB调查的公路运输事故,包括与公路交叉的铁路道口发生的事故;有人员死亡、造成严重财产损失或者涉及客运火车的铁路运输事故;有人员死亡、对环境造成重大危害或造成严重财产损失的油气管道事故;重大海损事故、涉及公共船只与非公共船只之间的水上事故或与海岸警卫队职能发生关联的事故。

国土安全部。该部门下设的信息分析与基础设施保护局是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信息分析与基础设施保护局下设重要基础设施保障办公室和国家基础设施保护中心,前者负责协调重要基础设施(包括油气管道)的安全保护工作;后者负责侦查、预防、打击针对重要基础设施发生的恶意行动,并采取应急救护措施。

除了上述部门外,美国内务部矿物管理部负责管理大陆架上的油气管道安全,环境保护局负责管理油气溢漏、油气罐、处理厂,司法部负责对违反管道安全法的刑事和民事责任案件进行。大部分州政府也设立了能源管理部门和油气管道监管机构。

2)加拿大

加拿大油气行业主管部门为自然资源部,主要负责制定国家总体能源战略和政策目标,并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国内能源供应。自然资源部下设的国家能源委员会负责管理石油天然气工业,该委员会有9名委员,均由政府任命,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现有职员280名。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国家能源状况,提出有效利用能源的合理建议,审批油气管道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废弃及事故调查工作。委员会规定管道公司必须达到其制定的安全运营目标,定期提交安全环保措施实施报告。委员会每3个月对各管道公司进行视察,每2年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对违反管道安全法律法规的管道公司可以进行警告、罚款,严重的可以责令公司停业整顿。加拿大各省均有分管能源事务的主管部门,并设有独立的油气管道监管机构。

美国和加拿大除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油气管道政府监管机构外,还有很多油气管道安全服务中介机构,在协同政府部门和各管道公司维护油气管道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北美能源标准委员会、美国洲际天然气协会、美国气体协会、美国石油学会、石油管道学会、气体技术学会、国际管道研究学会等。这些中介机构均有自己的章程和专家,制定了许多油气管道安全运营标准,不仅为管道公司做好安全生产和运营提供了指导,也为政府制定法律提供了参考。

3.油气管道风险管理机制

基于法律要求,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均在油气管道公司中大力推行风险评估技术,对减少管道运营隐患、保障管道安全起到十分重要作用。美国交通部油气管道安全办公室制定了管道风险管理法规、标准及风险评估总体规划,将人口密集区、环境敏感区、商业航运水域作为高风险区管理范围,要求位于高风险区运营规模超过800km的油气管道公司必须制定风险评估方案,对油气管道定期进行动态评估。在评估基础上,对高风险区进行标注,并采取相应安全防范措施。为了保证风险评估的客观性,专门吸收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保安、安全以及信息自动化等方面的代表进行评估。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是将管道被攻击的可能性、面临的风险和威胁、管道薄弱性和目标吸引力4个方面内容作为风险变量,采用“五步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估,即:了解管道特点、评估威胁管道内容、分析管道薄弱性、评估风险、提出防范措施。经过“五步分析法”,将威胁等级、目标吸引力等级、隐患等级组成风险等级矩阵,确定管道的风险级别。最后,根据管道风险级别,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经过前一阶段的风险评估,美国目前已检查出超过2×104处薄弱环节和隐患,并正采取补救措施。加拿大国家能源委员会借鉴美国做法,也制定了适合该国油气管道风险评估的标准规范。

4.油气管道企业内部安全保卫

(1)制定安保计划,加强重点部位的防护。多数管道公司制定了完善的治安计划和应急预案,由安全处长负责督促落实;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实现信息共享;企业安全与人事部门密切配合,对重点要害部位员工的身份进行严格审查,并进行严格培训;对主控室及一些重要站场派员工值守。

(2)完善物理防护措施,尽量降低被破坏的风险。美国和加拿大油气管道在建设时就兼顾防破坏、降低管道脆弱性的需要,多数管道埋在地下,同一管道一般埋设3~6根有一定间距的管道;管道主控室一般有2~3个,如美国跨国管道公司有2个主控室,一个主控室位于公司总部,另外一个备用主控室相距较远,可抵御洪水、飓风袭击,备有充足的食品,2~3min内即可启用;为防范汽车炸弹的袭击,重要站场周边一般围有坚固的水泥隔离墩。

(3)广泛运用高科技手段,加强管道安全监控。美国和加拿大劳动力成本高,很少大量动用人力巡线,更多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加强防护。多数管道公司采用直升机巡线,部分管道公司每2周用卫星对管道扫描一次。各管道公司普遍应用的高科技防护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智能清管器、压降等,如美国新泽西州一家管道公司正在研发运用声纳技术对管道运行情况进行监控。

(4)广泛发动公众参与管道安全保护工作。管道企业公布举报电话,在管道沿线树立标志牌,向公众发放管道走向图,鼓励公众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5.油气管道反恐

油气管道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是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反恐工作的重点之一,相比较而言,美国对反恐的重视程度更高一些。美国除国土安全部总体协调油气管道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反恐工作外,交通部还与管道企业共同建立管道信息共享维护中心,进行管道薄弱性分析,防止网络攻击。

(1)增加的攻击难度预期值。对公众加强宣传提高其安全认知,让认识到社会在关注管道安全;将易发生事故的河道交汇点、控制中心、泵站、储藏设施等作为管道保护重点;如果恐怖袭击级别处于较高状态,则由国民警卫队和地方警察对某些重要管段进行武装守护。

(2)降低的攻击成果期望值。向发出“我们不是恐怖袭击的理想目标”的信息;制订防恐怖袭击预案,进行有效围堵。

(3)限制对信息的获取,削弱恐怖分 子的实力。通过各种方式蒙蔽,设置物理屏障防止管道重点部位被窥探;加强管道运营的安全保密工作;发动雇员和普通民众共同加入管道监察和保护工作;管道走向是向公众公开的,但是为防恐怖袭击,政府要求管道公司不得随意对外提供管道具体方位、管径、运输产品、运量、操作数据、主控室与阀门位置以及动力来源等。

(4)降低恐怖袭击的损失。在管道设计和建造时,采用最小损失原则,将危险材料储存点最少化;要求管道公司在安全程序中加入防范恐怖袭击的内容;将消防、营救及其他紧急救护力量放到损失控制管理计划中综合考虑。

6.油气管道安全保护经费

美国联邦政府专门从预算中列支设立了管道安全保护经费,以资助有关州开展工作。1994年,为OPS拨付的财政预算为1700×104美元,2003年和2004年分别达到6300×104美元和6700×104美元。此外,OPS还分别与位于美国本土48州和德国、英国的28个科研院、所、大学合作,共同承担美国管道安全项目的研发任务,2003财政年度OPS得到870×104美元的研发基金(比1998财政年度增加了7倍)。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的管道保护经费通常来自相关企业缴纳的年费、手续费等,不纳入国家预算,但需要国会批准。加拿大能源委员会的经费主要来自被监管公司缴纳的费用和服务费,不足部分由政府预算支出。同时,美国和加拿大油气管道企业的安全保护经费列入管道运营成本,安全保护经费支出与风险程度相匹配。此外,油气管道中介组织也有不少经费,如美国洲际天然气协会每年要投入几百万美元,用以研发管道安全运营新技术,而参加协会的所有管道公司成员每年用于管道安全运营的投资高达5.6×108美元。

三、对我国油气管道安全保护的启示

美国和加拿大油气管道安全保护立法完善,运行机制健全,值得我国借鉴。

(1)经过多年实践,美国和加拿大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油气管道安全监管体系,主要是国家制定法律法规,规范政府监管机构及油气管道企业的行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和行业规范,约束和引导油气管道企业的经营活动,油气管道监管机构拥有相对独立的监管权;油气管道中介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在行业内部发挥规范、协同企业行为和督促企业自律的作用。这套完整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密切协作,体现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对特定部门和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精细科学管理。

(2)油气管道企业加强内部安全保卫是提高油气管道安全保护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美国和加拿大油气管道企业非常重视内部安全保卫工作,主动与政府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和配合,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和防范工作:设立专门机构,制定安保计划,管道建设时期同步考虑反恐怖与防破坏的需要,将安全保护经费列入生产成本,建立公众举报机制,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相互结合,投入大量资金研发高科技监控手段等。

第2篇:能源管理法律法规范文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已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与装备。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还亟需破解三个瓶颈:一是彻底颠覆将建筑垃圾简单处置的思维,树立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理念;二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法律体系,依法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三是期待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作为,并在金融、税收等方面完善相关政策与标准。

2015年5月底,由中国建筑垃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持研发的北京元泰达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正式投产,这对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正是由于这个项目中“建筑垃圾资源一体化”和“三个百分之百核心目标”(再生产品市场化率100%、处置过程环保达标100%、垃圾处置资源化100%)的醒目特征,从而使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拥有了世界领先的技术与装备。

咬定青山不放松 十年磨一剑

北京元泰达建筑垃圾资源处置与利用一体化(项目)工厂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横桥村,占地总面积近7万平方米(约100亩)。本项目年处理150万吨建筑垃圾,主要产品有再生骨料、再生活性微粉、混凝土制品、再生混凝土复合料、再生混凝土、垃圾土陶粒等再生产成品。项目根据生产工艺所采用的生产线要求,以及产品配送生产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特性和要求,建设配套了建筑垃圾预处理车间、建筑垃圾原料仓、再生骨料处理车间、设备动力中心、生产控制中心、研发中心、水池、配套水电气、消防、绿化等。生产工艺所需设备主要包括建筑废弃物粗选与精选系统、建筑废弃物清洗与浮选系统、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生产与储存系统、建筑废弃物再生超细粉生产与储存系统、再生园林土生产与储存系统、杂物生产回收系统、生态砂浆及再生混凝土制品生产系统等其他生产系统。北京元泰达建筑垃圾资源处置与利用一体化项目的建成与推广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是使中国建筑垃圾处置与利用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在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昌平区科委的领导与支持下,通过10多年的持续研发,在吸收国际国内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多项建筑垃圾处置与利用的关键设备和关键工艺,三项核心指标的100%,是毋庸置疑的世界领先水平。

二是环境效益巨大。根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报告,我国每年建筑垃圾为24亿吨左右,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40%。按照全国推广联盟的技术路线,中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可达到100%,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 8亿吨,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巨大贡献。

三是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中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到100%,每年可减少土地占用6000万亩,对严守中国18亿亩耕地具有巨大贡献。

四是创立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领域的系列标准。联盟已经为这一标准体系编写了75项标准,这些标准已经完成了在技术监督部门备案,这一标准体系在全球是独有的。通过标准的实施,增强了中国在全球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领域中的竞争力。

五是综合效益突出。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污染和城市PM2.5的产生,每年可减少矿山及河道开采砂石15亿吨以上,再生产品和回收产品每年价值超过7000亿元,增加就业超过48万人。在国家扶持节能环保产业的政策下,研发制造建筑垃圾处理设备投资风险低、产品市场好,而且能够实现当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利国富民的重大举措。

从北京元泰达建筑垃圾资源处置与利用一体化(项目)建筑垃圾资源一体化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工厂技术实现全产业链覆盖,从源头垃圾拆解、专业绿色物流、合同能源管理、碳交易体系、技术与装备、生态环保产品、自主知识产权与联盟标准到国家重点培育联盟均在这个范围。处理的建筑垃圾包括:建设建筑物拆除、新建项目开挖、建筑装修等过程产生的各类废弃物,以及兼顾处理的河道清淤、生活垃圾燃烧后的废渣、尾矿、工业固废等。

其构筑的“资源—利用—再生资源—再利用”的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体系是将建筑垃圾做综合无害化处置,然后通过深加工生产出高性能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再生砖、再生砂浆、再生园林土等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这套系统拥有精细处置和智能控制、多品种利用功能、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工厂模块技术,是已经问世的建筑垃圾的环保处置和生态利用两大关键环节高度融合形成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完整产业链。它能够实现实时在线监控,一体化工厂配置高效能装备与污染点治理并实时监控系统,实现了建筑垃圾处置环保精细化。这些新工艺拥有几大特点,如建筑垃圾高效分选、分离工艺与技术,建筑垃圾可燃烧能耗源对换工艺与技术,砖、水泥石、垃圾土高附加值再利用工艺与技术,再生骨料彻底清除骨料表面附着物、连续级配、多均化工艺与技术,智能节电工艺与技术,多级吸尘、降噪、污水处理工艺与技术。同时还拥有12个节能环保系统,如生产废水100%再利用系统,设备节电系统,碳足迹自动采集系统,碳交易系统,多级除尘系统,雨水雪水收集利用系统,车辆进出场自动清洗系统,清洁燃料配套系统,太阳能利用系统等等。该系统的生产产品是9大系列、32个规格的产品,包括活性微粉、再生细骨料、再生粗骨料、再生种植土、再生种植土、再生预拌砂浆、再生预拌混凝土、轻质陶粒、再生沥青混凝土、再生预制构件制品等。同时还可回收金属和轻质物两大系列、7个类别产品。年处理建筑垃圾150万吨的北京元泰达建筑垃圾资源处置与利用一体化(项目)示范工厂,为今后规模复制推广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轻舟正过万重山 任重又道远

北京元泰达项目的成功投产,对我国正在破冰阶段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是一个鼓舞和鞭策。我们从中收获了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和系统的标准,这些都是企业今后前行的基础。但是,从更大范围来理性分析,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还亟需破解三个瓶颈:

一是彻底颠覆将建筑垃圾简单处置的思维,树立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理念。

据保守估计,未来10年,我国平均每年将产生15亿吨以上的建筑垃圾。因此,未来十几年将是我国建筑垃圾大量产生的时期。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一是建筑垃圾产生量巨大,以亿吨计,目前已发展为年生产10亿吨以上;二是建筑垃圾产生量正在逐年增长,按此速度增长,到2015年,我国建筑垃圾年产量将达到17.84亿吨,2020年达到38.11亿吨。如遇严重地震灾害,则产生量更多,2008年仅汶川大地震一次产生的垃圾就高达3亿吨。建筑垃圾其实全是宝,在经过有效开发后,我国的建筑垃圾利用率最终可达95%以上。根据有关研究报告的估算,如果2020年这些建筑垃圾如果能够转化为生态建材,可以创造价值1万亿元。目前,我国处理建筑垃圾主要的处置方式是填埋处理,这样做耗用大量的征地及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

其实,绝大多数建筑垃圾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例如:废金属可重新回炉加工,制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木屑等可用于制造各种人造板材;碎砖、混凝土块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代替砂直接在施工现场利用,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浇捣混凝土等,也可制作砌块等建材产品。另外建筑工地上的砖、瓦经过清理可以重复使用。

例如:废弃砖、瓦、混凝土经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后作为再生骨料配制低标号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垫层、室内地坪以及地坪垫层和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蒸压粉煤灰砖等生产。废钢筋等经过分拣后送至钢铁厂或有色金属冶炼厂回炼。具体而言,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就是指采用管理和技术手段从建筑垃圾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由于建筑垃圾经分选、破碎、筛分加工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骨料资源重新利用,如再生骨料、再生砖是作为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建筑材料,完全可以替代现用的天然砂石及普通砖类墙体材料,对解决建筑材料生产资源短缺及巨大的能源消耗具有显著意义。

可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尴尬现实是:一方面,因建筑垃圾被随意处置或简单填埋,占地又污染,且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另一方面,有处置能力的建筑垃圾再生企业却因缺乏建筑垃圾原材料,面临着无材料来源的生存窘境。所以说,当前突破将建筑垃圾简单处置的思维,树立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理念非常重要。

二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法律体系,依法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垃圾都是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采用露天搁置、地下填埋或直接焚烧进行处置。

由于我国政府对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重视不够、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全国的建筑垃圾加工厂数量太少,我国还没有形成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不到5%,远低于德国和日本的90%、英国的80%和美国的70%。

美国政府有法律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该法从源头上限制了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促使各企业主动寻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日本很重视立法,早在1977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目前,日本很多地区的建筑垃圾再利用率已高达100%。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并颁布了其他一系列法律法规。在德国,建筑垃圾的回收率很高,占所有垃圾回收的比重也最高。这一方面得益于德国资源、能源、劳动的成本高,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其有效的监管,专注于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再次,从事设计和建造建筑物的人员也很注重物质的循环利用。韩国在2002年进行法案提议,并于2003制定了《建设废弃物再生促进法》,2005年、2006年又先后进行了两次修订。其中包含了促进建筑废弃物再利用的三大推进政策:一是提高循环骨料建设现场的实际再利用率;二是建筑废弃物减量化;三是妥善处理建设废气物。同时既明确了政府、企业的义务,又明确了对建筑垃圾处理企业资本、规模、设施、技术能力的要求。其所期待的效果就是防止进一步破坏自然环境,保障骨料供需的稳定,以及延长填埋场的寿命。

我国也应该进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完善立法的阶段。在制定法规时,应兼顾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鼓励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明确建筑垃圾处理的责任主体,加大对建筑垃圾处理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明晰各个部门在建筑垃圾处理中的职责,避免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发生。在国家层面,建议住建部和环保部联合成立专门管理建筑垃圾处理的办公室,负责协调各部门和各项审批工作。随着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建筑垃圾问题日益严重,建议将农村的建筑垃圾处理纳入到法规中。完善建筑垃圾分类制度,便于建筑垃圾的回收工作。国外建筑垃圾回收率高的国家普遍重视立法,同时强化执行,对垃圾处理违规行为处罚力度较大。

有专家分析,如果在“十二五”末之前,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政出多门问题可以得到基本解决,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乃至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可以适用国际社会经验,即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低于60%~70%的情况下,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建筑垃圾回收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计划,明确了各方在建筑垃圾处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充分体现了“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促进建筑垃圾的减排和再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政策法规措施还不健全,关于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尚属起步阶段。业界的期待有三点:一是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尽快纳入法律法规体系;二是立法明确建筑垃圾处置利用的程序规定和监管范围;三是健全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的配套管理法规体系。

三是期待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作为,并在金融、税收等方面完善相关政策与标准。

尽管与国外相比,我国建筑垃圾在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方面的技术还有一定差距,但政策支持力度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当前有些处理利用技术,我国可以说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有的处理技术完全可以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在较大范围启动。

目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政策的引导与落实上。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根本开展不起来,有再好的技术也无用武之地。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生、运输、处理、再利用各个层面,其中更是牵扯了建设、发改委、环保、工业与信息化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只有所有的环节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有效联动,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建筑垃圾处理链,真正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目前,这些环节间实际是孤立的,建筑废物的处理单凭企业行为和市场运作在初期很难实现。建筑垃圾处置与再利用的税收政策不细,建筑垃圾处置企业的所得税没有减免,再生产品的增值税需要进一步明晰。建筑垃圾处理还涉及较多的行政机构,但现行法规没有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造成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

而且企业进入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存在审批困难,不但要经过几个国家部委的认定,还要牵扯到地方政府的许多相关单位。由于在相关的产业政策上,国家各部委都只负责其中的一部分,无法有效协调工作,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积极性。以项目立项为例,企业项目审批需要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多个部门协调,需要完成可行性研究批复、选址意见、环境影响评价、能耗评价等一系列手续,而地方建筑垃圾主管单位市政市容委难以对上述多个部门进行项目协调。

世界发达国家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通过征收税费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随意处置;给予再生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政府补贴、税收减免,鼓励再生建筑材料的生产和研发;通过政府采购等优惠措施鼓励使用再生建筑材料。

一是提供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财政补贴。建筑垃圾废料本身价值只有经过加工利用处理才产生新的价值。通常,建筑垃圾的搜集、运输、堆存、分拣、破碎、筛分等都需要投入资金。除金属、木制品、拆除后经过清理的砖,通过废品回收利用取得一些回报以外,对于用废砖、废混凝土加工的骨料及配制的低标准混凝土及其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等附加值都很低,而制造成本却高于天然原料制造的产品,常常使生产者无利可图。为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建筑垃圾再生资源产品及相关企业的扶持,根据受益者补偿原则,主管部门应积极采取一些直接经济支持形式,比如发放补助金、给予低息贷款,或补助经常性费用等,再如对专门的建筑垃圾再生机构,将建筑垃圾处理收费用给予贴补,确定合适的经济补偿方式和补偿额度,保证他们的正常运营;或给予再生资源产品优惠政策、强制使用政策和补偿政策;完善天然资源使用费调整方法和强制使用建筑垃圾制品的政策性补贴方法等。

第3篇:能源管理法律法规范文

申报单位名称: 广东XX电器有限公司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印

企业概况

企业名称

广东BB电器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

有限公司

主管部门

----

法人代表

联 系 人

地址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新埠工业区

邮政编码

528322

年销售额

(万元)

15699万元

电话

职工人数

600人

分管计量

部门名称

计量室

专兼职计量人员数

2人

计量器具总数

89台/套

强检

器 具 数

台/套

质量体系

认证情况

通过ISO9001

计量体系认证情况

二级计量保证体系

企业及企业计量管理工作概况

广东XX电器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佛山市XXXXXXX工业区,是一家专业生产酚醛电器、日用电器、筒灯、节能灯、LED等多类灯具、电器的综合性企业。现已拥有广东顺德、湖南衡阳、湖北荆州、湖北襄樊、河南博爱五个生产基地,拥有员工数千人和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成为国内知名的专业从事照明电器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照明企事业。

公司现拥有一系列具有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公司的产品经权威机构测试与检验,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部分产品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长期以来XX公司一直致力于“质量为先、管理为本,扬科技神威,领先中华灯具同行;信誉为重、服务为诚,超顾客期求,攻占国际照明市场”的质量方针,并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产品质量提供了保证。结合国内和国际照明灯饰市场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2008年开始导入LED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3C认证和节能产品认证。以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严谨的内部管理和完整的国内国际销售体系,在业内及消费者的心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广东XX电器有限公司现有员工600人左右,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0人,技术力量雄厚,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公司一直以来注重计量管理工作,从2008年建立了计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二级计量管理体系确认,明确规定品质保障中心负责公司的计量管理工作,下设计量专室负责计量设备的管理。同时,各相关部门均设有兼职计量员,负责配合管理、监督检查本部门的计量工作。在计量设备的配置上能根据质量控制、经营、环保、安全的需要,合理地配备计量设备,并对在用的计量设备进行了合理的分类管理,按规定的检定周期由广东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对计量设备进行检定。我司在省、市技术监督局的指导和帮助下,严格按照计量法规,开展产品的计量工作。在积极采用先进管理方式的同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计量检测和计量管理水平。近几年来,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以更新和配备先进的计量检测仪器和设备,保证了量值传递正确,做到公平、合理、准确地计量产品。目前公司已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充分保证了产品质量处于同行领先水平。公司现有计量检测设备100多件(台),共有专职计量人员2名,兼职计量员多名,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质量检测、工艺控制、安全环保、能源物料等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级计量保证体系会议程序工作安排

1、会议签到(双方)

2、企业介绍出席人员及企业汇报计量管理工作情况

3、介绍评审组成员及评审组分工

4、现场评审(引导员引路)

5、评审组开会

6、与企业领导交换意见

现场确认评审计划

企业名称

广东XX电器有限公司

评审类别

初次评审 t复评审 监督评审

评 审 依据

1、《计量法》

2、GB/T19022(idt:ISO10012)

3、二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要求

4、其它:公司计量体系手册文件计及体系第三层次管理、技术文件

评审

范围

公司范围内涉及到计量管理、计量技术方面的资料及现场

二 级 确 认 评 审 工 作 日 程 安 排

日期

时间

工作内容

审核员

备注

9:00~9:50

首次会议

9:50~12:00

硬件组:现场评审

软件组:资料评审

13:30~15:30

评审意见汇总

15:30~16:00

与企业领导交换意见

16:00~16:30

末次会议

首次会议签到表

企业名称

广东XX电器有限公司

会议名称

t首次会议

末次会议

地点

公司会议室

会议日期

评审组长

企业负责人

参加人员名单

评 审 组

企 业

职位

签 名

职务

签名

评审组长

法人代表

评审员

评审员

评审员

技术专家

技术专家

特邀人员

特邀人员

特邀人员

计量保证体系确认评审报告

1、概况

1.1 负责组织评审单位名称: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 评审时间:

评审组组长姓名: 评审员姓名:评审员姓名:

评审员证号:粤考量〔2011〕132号评审员证号: CMS-P-1858评审员证号:粤考量〔2011〕132号

1.2 企业名称: 广东XX电器有限公司 代码:

法定代表人:蔡干强 职务: 董事长 地址: 佛山市XXXXXXXXXX

电话: 传真: 邮编: 528322

1.3 企业人数600人 上年度销售(经营)额:15699万元 上年利税:661万元

1.4 企业主要产品或经营范围:

支架、灯盘、筒灯、开关插座、LED光源、LED灯具系列产品的生产和研发。

1.5 企业申请评审范围:

涉及该公司的车间、部门和相关资料

1.6 企业计量管理机构名称: 计量室

负责人: 职务: / 电话:1

企业专职计量人数:2人 企业测量检测设备总台件数:89台/套

1.8 企业计量保证体系文件目录表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

备注

1

申请表

t

2

计量管理手册(文件汇编)

t

3

计量管理程序

t

4

计量检测设备概况

t

5

企业内部审核记录

t

2、计量保证体系文件的符合性确认

序号

确认项目

符合

不符合

备注

1

企业计量方针及目的的制定

2

计量组织机构及职责的规定

3

各类计量人员职责的规定

4

计量内部审核和评审的规定

5

计量文件的批准、与控制的规定

6

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管理程序

7

计量设备配置适用性的管理程序

8

计量检测设备管理的程序

9

计量设备贮存与管理程序

10

计量设备量值溯源程序(溯源图)

11

计量标准的管理程序

12

计量器具的分类管理程序

13

计量器具标志管理程序

14

对不合格计量设备管理的程序

15

记录管理程序

16

检定(校准)、测试实验室与环境的管理程序

17

计量人员培训、考核与监督的管理程序

18

计量检测设备一览表

19

技术性规程、规范、程序的目录

20

计量记录表格汇编

3、计量体系评审结果

序号

评 审 内 容

实施情况

符合

次要不符合

主要不符合

暂不考核

备注

1

计量管理

1.1

人员是否了解并按计量法、计量方针的要求实施

1.2

计量管理机构、人员是否履行职责

1.3

企业是否按规定对管理进行审核、评审

2

计量单位

2.1

技术文件、资料是否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2.2

计量器具的配备是否采用法定计量器具

3

计量设备

3.1

产品设计/开发用计量设备的配备

3.2

工艺控制用计量设备的配备

3.3

产品检测用计量设备的配备

3.4

经营管理用计量设备的配备

3.5

能源管理用计量设备的配备

3.6

安全与环保用计量设备的配备

4

计量检测

4.1

产品设计/开发的计量检测

4.2

工艺控制的计量检测

4.3

产品的计量检测

4.4

经营管理的计量检测

4.5

能源管理的计量检测

4.6

安全生产与环保的计量检测

5

贮存与管理

5.1

计量设备的贮存与管理是否按程序执行

6

量值溯源

6.1

计量设备的量值与管理是否按程序执行

7

计量标准

7.1

计量标准装置是否经考核合格

7.2

计量标准是否按周期检定

续上表

8

计量检定

8.1

是否编制计量器具台帐并制定周期检定计划

8.2

强检计量器具是否登记并执行强检

8.3

非强检计量器具是否按规定检定/校准

8.4

计量器具的标志是否与实际状态相符

9

不合格计量器具的控制

9.1

不合格计量器具是否按规定程序管理

9.2

不合格测量数据是否得到有效追溯

10

记录

10.1

计量管理记录是否齐全

10.2

计量设备记录是否齐全

11

环境条件

11.1

检定/校准实验室是否符合开展工作要求

11.2

检测现场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12

人员

12.1

计量人员是否均具有相应的资格

12.2

计量人员的监督管理措施是否执行

12.3

计量人员的培训是否按计划执行

末 次 会 议 签 到 表

企业名称

广东XX电器有限公司

会议名称

首次会议 t末次会议

地 点

公司会议室

会议日期

评审组长

企业负责人

参 加 人 员 名 单

评 审 组

企业

职位

签名

职务

签 名

评审组长

法人代表

评 审 员

评 审 员

评 审 员

技术专家

技术专家

特邀人员

特邀人员

特邀人员

列席人员

工 作 单 位

职 务

广东省计量保证确认企业现场考核不符合项记录表

评审员对 t文件审查时的完成时间日期:

t现场考核时的完成时间 日期:

被审核部门:品质部实验室企业陪同人:

评审记录:

依据的计量文件/审核要素:

不符合(次要不符合)项的事实描述:计量体系质量手册文件中未明确规定管理者代表的管理职责。

上述情况为一个不符合(次要不符合)项,与广东省企业二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规范 3-1.2的规定不相符。

结论:现场评审的情况,应引起被评审单位的重视,并按下列方式提供进行整改情况。

t提供必要的见证材料

现场整改的跟踪情况

t提供不符合项的整改完成报告

评审员签名:

被评审方确认意见: t确认不确认

被评审方代表签名:

评审组长意见:

同意评审组意见,企业需在30日内尽快完成整改。

评审组长签名: 日期:

注:本表一事一表

广东省计量保证体系确认企业现场考核不符合项记录表

评审员对 t文件审查时的完成时间日期:

t现场考核时的完成时间 日期:

被审核部门: 企业陪同人:

评审记录:

依据的计量文件/审核要素:LPD/JLQ-06《法定计量单位管理程序》4.3

不符合(次要不符合)项的事实描述:作业指导书《罩极电机生产技术单》和《成品检验报告》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Kg”和转速单位“RPM”。

上述情况为一个不符合(次要不符合)项,与广东省企业二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规范 3-2.1的规定不相符。

结论:现场评审的情况,应引起被评审单位的重视,并按下列方式提供进行整改情况。

t提供必要的见证材料

现场整改的跟踪情况

t提供不符合项的整改完成报告

评审员签名:

被评审方确认意见: t确认不确认

被评审方代表签名:

评审组长意见:

同意评审组意见,企业需在30日内尽快完成整改。

评审组长签名: 日期:

注:本表一事一表

广东省计量保证体系确认企业现场考核不符合项记录表

评审员对 t文件审查时的完成时间日期:

t现场考核时的完成时间 日期:

被审核部门:品质部实验室 企业陪同人:

评审记录:

依据的计量文件/审核要素:LPD/JLQ-02《计量记录管理程序》4.2.2

不符合(次要不符合)项的事实描述:公司程序文件的计量记录表格目录中未体现表格的编号。

上述情况为一个不符合(次要不符合)项,与广东省企业二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规范 3-10.1的规定不相符。

结论:现场评审的情况,应引起被评审单位的重视,并按下列方式提供进行整改情况。

t提供必要的见证材料

现场整改的跟踪情况

t提供不符合项的整改完成报告

评审员签名:

被评审方确认意见: t确认不确认

被评审方代表签名:

评审组长意见:

同意评审组意见,企业需在30日内尽快完成整改。

评审组长签名: 日期:你

注:本表一事一表

整 改 措 施

企业的整改措施及预计完成时间:

2018年08月26日,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组织评审组依据国家计量法、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相关条款和广东省二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要求,对我公司申报的二级计量保证体系到期复查进行现场评审考核,评审组经过抽查计量技术文件和设备档案以及部分原始记录,并对公司计量器具的配备、现场使用、周期检定校准等管理环节进行现场审核后,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认真、负责、客观地提出3项次要不符合项:

1、 计量体系程序文件记录表格清单欠缺保管年限。

2、 灯具事业部应急灯分厂车间在用《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安装作业规范》中照明要求规定为“100±20英尺烛光”,未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或附注计量单位换算公式。

3、 放置在应急灯分厂的环境试验箱(出厂编号:20527)已损坏停用,未贴停用标识。

针对评审组提出的不符合项,我司领导连夜召开现场会议,进行分析研讨,逐一进行布置任务,落实责任,要求由品管保障中心负责制订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所有不符合项的整改工作预计8月28日前完成,不符合项的整改措施详见整改报告。

企业代表:(签名)日期:2

广东XX电器有限公司二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考核整改报告:

2018年08月26日,评审组依据国家计量法、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相关条款和广东省二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要求,对我公司申报的二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进行了现场评审考核。评审组分成两个小组针对我公司相关部门进行现场观察、询问,采取抽查方式,抽查了部分技术文件、设备档案、计量台帐、原始记录、检测记录及报告以及生产工艺过程检测,产品终端控制检验记录等原始资料,并对品管保障中心、研发部、生产车间等生产、检测现场的计量仪器使用状况进行了现场审核,通过现场对我司计量管理及计量技术分别考核和审核部分原始记录后,评审组最后综合评价确定有3个次要不符合项。公司领导对评审组指出的不符合项非常重视,末次会议结束后立即组织召集各部门主管领导及计量相关人员召开现场分析会,对不符合项逐项分析、研讨、查找原因,制定整改计划和纠正措施。

评审组在评审结论中提出的3个不符合项,我司领导非常重视,会后决议:一、立刻针对评审组提出的不符合项,逐一进行布置任务、落实责任、制定整改措施。

二、针对评审组的意见,开展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立刻纠正并做好预防措施。

三、组织计量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计量手册、程序文件、检定规程及有关内容,并严格贯彻执行。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整改措施:

一、计量体系程序文件记录表格清单欠缺保管年限。

1、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计量管理员编制计量体系文件时遗漏文件保管年限,主观上对计量工作中计量文件管理不够清晰。

2、整改措施:

举一反三,在公司内部认真清理所有体系文件,确保符合省二级计量保证体系和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的要求,于8月27日前将修改的内容上报计量室。

二、灯具事业部应急灯分厂车间在用《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安装作业规范》中照明要求规定为“100±20英尺烛光”,未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或附注计量单位换算公式。

1、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因兼职计量员对计量法定计量单位(如kg, kW·h , MPa)认知水平不够,故在制订作业规范时未能准确填写。

2、整改措施:

①按要求更正《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安装作业规范》中法定计量单位。

②重新检查公司计量管理记录中是否仍存在不符合内容,如发现立即更正,同时组织公司计量管理人员对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计量基础知识的培训,提升公司人员计量管理水平。

三、 放置在应急灯分厂的环境试验箱(出厂编号:20527)已损坏停用,未贴停用标识。

1、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因人员流动较大,兼职计量员对计量标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及时根据仪器实际台账而跟换计量标识。

2、整改措施:

①对照公司检验标准和相关计量技术文件,确认该仪器已损坏。

②张贴“停用”标识,并尽快安排维修及送检。

③加强对计量相关人员的责任心教育,要求在工作中务必认真仔细,严格执行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的规定。

总结:

一、认真贯彻执行、落实整改措施

1、成立临时整改小组,组长为公司品管保障中心经理,小组成员由相关兼职计量员和计量专职人员组成,整改工作由品管保障中心领导全权负责实施,计量室负责协调组织实施,采取专项专人负责制,责任到位,涉及到相关部门由组长统一协调处理,各负责人将整改书面材料上报给品管保障中心,经检查验收后上报审批领导确认。

2、严格按整改计划时间内实施;并各自行追踪检查,以记录形式书面材料及附件上报整改小组。

总而言之,至于上述不符合问题, 领导思想重视,亲自组织会议,认真进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举一反三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对于上述问题在08月27日前已全部纠正完毕。

二、认真组织学习、提高计量管理法制意识

1、对计量体系文件和计量法规组织系统的学习和宣贯,组织相关部门领导

学习体系文件的各项计量管理制度、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宣贯,使广大员工认识做计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全公司倡导全员计量的工作思路。

2、组织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有针对性地结合本次出现的问题重点检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

综合上所述情况,衷心感谢评审组专家对我们工作的评审检查,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计量管理工作中不足地方及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这次计量保证体系现场确认评审,使本公司在围绕生产经营的计量管理工作上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为今后的发展做好了铺垫。近年来我们的计量工作虽然有所进步,但是我们还应该不断进行分析现状、评估将来发展趋势、研究计量设备配置的适宜性。评审组对我司计量工作现场评审,使我司计量管理人员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对评审组发现的问题,我们已进行了归纳总结,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这使本公司的管理、技术以及标准化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同时节约了生产经营成本,降低物料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顾客满意。在今后在工作中要更加大力宣传能源计量相关法规,加强计量人员的培训教育,贯彻执行计量保证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计量管理体系运行,强化计量管理与检测基础工作,向管理和技术进步要效益,努力提高计量管理工作水平。

广东XX电器有限公司

评审组对企业整改措施的确认意见:

该单位原已通过广东省二级计量保证体系评审,有一定的计量管理基础,对企业内计量台帐、计量器具的溯源、流转等计量管理工作制定了完善的计量体系文件并遵照执行。

针对评审组现场发现的不符合项,领导思想重视,亲自组织会议,成立临时整改小组,认真进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举一反三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

评审组确认该企业整改计划和实施措施可行,计划周密,责任明确到位,工作认真细致,问题认真对待,整改彻底;整改后企业计量管理工作有了较大提高,各项制度能够严格执行,计量人员管理意识进一步加强。

评审组根据广东省企业计量保证体系确认方法和评审程序规定,确认该单位的计量体系达到广东省企业二级计量保证体系规范条件的要求,同意上报审批发证。

评审组长(签名):日期:2018年08月27日

续上表

主管人

审核

意见

主管人签字:日期:

主管

部门

处领导

审查

意见

处领导签字:主管处盖章:日期:

主管

机关

负 责 人

审批

意见

主管局长签字:审批机关盖章:日期:

确 认

证 书

编 号

评 审 员 签 字

姓 名

单 位

电 话

佛山市顺德区计量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