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管理需求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国内外智能社区与能源管理系统实践
1.1智能社区
1.1.1天津梅江生态智能社区
天津梅江生态智能社区是由天津市政府统一组织建设的大型社区,特色是生态加智能,其智能化系统按照建筑智能化的建委B级标准建设,包括家庭安防、周界防范、LED、设备监控、停车场、可视对讲、背景音乐、巡更、小区网管中心等系统。6表远传是梅江智能化的核心内容,社区对于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6家专业公司的资源都进行了较好的整合,建立了电表、煤气表、热力表、纯净水表、中水表、自来水表远程自动抄表系统,这些表都通过家庭智能终端,转换成IP包,通过以太网和远传抄表系统传输到专业局,再由专业局送到银行。所有数据是按照各专业局的要求,全程、全网地由住户传到小区再传到社区,中间所有数据不产生任何污染。
1.1.2中新天津生态城
生态城的建设目标为:建设环境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地方经济,为企业发展和创新提供机会,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促进形成社会和谐且广泛包容的社区,社区居民有很强的主人意识和归属感;建设一个有吸引力的、高质量的宜人居住环境;采用适宜的环境技术和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更高效的利用资源和能源,产生更少的废物。(1)“选址”体现自然生态原则和经济生态原则;(2)“产业选择”体现经济生态原则;(3)“绿色交通”体现社会生态原则和经济生态原则;(4)“能源节约高效利用”体现自然生态原则。
1.1.3贝丁顿—英国的零能耗社区
零能源消耗社区—贝丁顿,又被称为“贝丁顿能源发展”计划。此计划在2000年到2002年之间完成,自始至终贯穿着可持续发展及绿色建筑理念。贝丁顿零能源消耗社区的设计原则包括:(1)零能源消耗,只使用基地内生产的可再生能源及树木废弃物的再生能源;(2)高品质,提供高品质的公寓;(3)能源效率,建筑面南,使用三层玻璃及热绝缘装置;(4)水效率,雨水大都回收再利用,并尽可能使用回收水;(5)低冲击材料,材料来自35英里范围内的可再生及回收资源;(6)废弃物回收,设有废弃物收集设施;(7)共乘制及鼓励生态友善的运输,鼓励居民以共乘方式取代自行开车;电动及油气双燃料车比汽柴油车享有优先路权,停车场提供电力充电设备等。
1.1.4弗班—德国可持续社区的标杆
德国弗莱堡市郊的弗班区被誉为德国可持续社区的标杆。“学习型规划”奠定了弗班社区成功发展的基础,它结合民众参与和共同治理的精神,让市区规划能够有最大的弹性,同时也让市民能够进入决策过程。由“弗班论坛”所策动的广泛民众积极参与的各项活动,推动了“弗班可持续模式”计划,以合作参与方式、可持续社区理念来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弗班可持续模式”计划在节能减排、减少交通、社会整合及创造可持续邻里方面都取得了相当成功的经验。例如,使用80%木屑及20%天然气的高效热电联产再生能源装置提供弗班区的供暖系统,通过好的隔热及有效的暖气供应大约可减少60%的二氧化碳排放;提倡“生活小须有车”的交通概念,减少了35%的车辆。与此同时,社区提供各种替代的运输方式(例如共乘、便利的大众运输);通过弗班论坛负责的社会工作,居民可参与更多的社区活动,例如创造合作社商店、农民市场及邻里中心等。
1.2智能社区能源管理
1.2.1日本藤泽SustainableSmartTown能源管理
由松下集团联合埃森哲集团、日本设计、住友信托银行、三井物产和东京燃气等日本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共同开发的藤泽SustainableSmartTown(藤泽SST),将以建设“通过电力信息网络的融合为区域住民提供无负担的最适控制的智能街区”为目的,实现“松下科技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建成能源自循环型安心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绿色的人居环境,项目概况如表1所示。预期到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消减70%以上CO2排放量和节约30%以上生活用水(同比1990年)的目标。
1.2.2日本横浜SmartCityProject(YSCP)能源管理
与众多正在建设的中小规模的智能社区项目相比,拥有386万人口的横浜市正计划通过对现有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来验证横滨型智能城市模型的实用性,以期为今后海内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中型城市的智能化建设提供蓝本。该项目预期在2050年前实现人均CO2排放量比2004年度减少60%以上。为此,中期目标是在2025年前实现人均CO2排放量减少30%以上的同时,比照2004年度可再生能源使用量提高10倍(约17PJ)。
1.2.3日本北九州市以区域节电用户为核心的区域能源管理系统
富士电机参加了北九州市的“以区域节电用户为核心的区域能源管理系统的开发”项目的规划,推进了以北九州市东田地区为对象的创建低碳城市活动。该地区是能源供需先进示范地区,目标是实现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活动中开展节能活动的区域社区。所采用的控制区域整体能源以实现低碳的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与热电联产系统的协作技术、向电动汽车供电、借助电动汽车的放电充分利用电力、采用区域设置型蓄电池的电力稳定化技术、各用户的能源的可视化以及通过动态价格和环保返点制度抑制需求的措施。如图1所示,实证项目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对象区域的能源供应方和用户,区域能源管理系统进行电力、热、氢的计量、使用计划、供需平衡控制以及与电力系统的协作。该实证项目的成果,在能源综合管理方面,有可能成为今后向日本国外推广的环境和谐型紧凑型城市的示范实例。
2智能社区低碳能源系统发展目标
在智能社区能源管理中,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电力与信息技术,对设备和业务进行横向协同管理,促进能源流与信息流的有机融合,达到能源互联安全化、能源消耗可视化、节能增效可控化,充分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部分替代化石能源,大力推动管理节能和绿色用能,从而实现“社区用能的智能化、低碳化、节约化”的智能社区能源管理总体目标,如图2所示。
3智能社区低碳能源系统管理驱动因素
以能源互联安全化、能源流动可视化和节能增效可控化的发展目标为导向,采用平衡计分卡法,改变原有以收益为单一驱动因素管理理念,从团队成长、内部管理流程、客户和收益四个维度进行管理驱动因素分析,通过得出能够均衡满足发展目标的驱动因素,为业务体系、组织体系和流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智能社区低碳能源系统管理驱动因素分析见图3所示,在发展目标下,通过因果关系分析,综合考虑了不同维度管理驱动领域和因素的平衡发展,如:外部衡量和内部衡量之间的平衡(客户和运营商VS流程和员工)、成果和执行动因之间的平衡(响应迅速VS服务水平、降低运营成本、社会收益)、定量衡量和定性衡量之间的平衡(劳动生产率、社区用电设备可靠性、投资回报率VS业务执行力、客户满意度、社会收益)、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提高收入、降低成本VS客户满意度、团队满意度)。通过对几个维度驱动因素的向下分解,可形成管理驱动拓扑图如图4所示,如团队管理需专业配备齐全、岗位与技能匹配合理等,内部管理需业务内容覆盖价值链、流程设计有序合理等,取得较好收益需运营策略合理化、节能增效服务主动化、外部合作协调化等等。
4智能社区低碳能源系统管理业务体系
4.1业务价值链
在低碳、人文、生态的现代智能社区的发展理念下,在低碳化、可视化和节约化的社区能源管理目标下,智能社区能源管理需考虑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结合现代信息、通信、计算机、高级量测、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手段,打造多元化的优质用能服务体系,通过发展目标分解,得出智能社区可持续能源管理闭环价值链如图5所示。
4.2业务内容
围绕智能社区实现可持续能源管理的服务宗旨,结合业务管理全覆盖能源管理价值链的管理目标,根据社区能源管理价值链设计智能社区低碳能源系统管理的业务体系如表3所示。
5组织团队
5.1组织架构
结合低碳能源系统的运行特点和业务体系,参照组织团队不同构建方法的优缺点,采用业务划分法进行智能社区低碳能源系统管理组织团队的构建,业务团队可能分属不同的利益相关方,组建的管理组织团队如图6所示。
5.2人员配备
围绕团队专业配备完整、岗位技能匹配合理等管理目标,结合管理业务内容和职责架构,考虑从专业、业务、职级三个维度对管理组织团队进行人员配备需求分析,如图7所示,可沿业务维逐层展开制定网格化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图7智能社区低碳能源系统管理组织团队职责架构6结语本文根据上海崇明陈家镇“和谐社区、绿色家园”的发展规划,结合陈家镇智能社区“智能社区低碳能源管理系统”的技术设想,围绕“能源互联安全化、能源消耗可视化、节能增效可控化”的发展目标,采用平衡计分卡法对智能社区低碳能源系统的发展目标进行了管理驱动因素分析,通过构建覆盖价值链的业务体系与工作团队,实现对社区低碳能源系统可持续管理的探索。
1橇装式电动汽车充电站
由于加油站中可以用来建设充电设施的面积有限,因此采用“橇装式电动汽车充电站”是理想的选择。“橇装式”是一种预装、模块化、全金属、全封闭房体,用于安装中压、低压电气设备。这种结构的房屋可以使用起重设备整体吊装移动、就位,也可以使用车辆像拉雪橇似的拖拽,便于短距离移动。橇装结构房屋在石油钻采中广泛使用,非常便于移动以及野外使用。将充电站中的充电机、配电柜等设备集中安装入橇装结构房屋中,并用专用的监控系统进行控制管理,就构成了“橇装式电动汽车充电站”,其优点如下:(1)一体化方案设计,安全、可靠,运输方便,检维修方便。(2)在出厂前做整体调试,现场施工便捷安全,施工周期短,不影响加油站正常营业。(3)结构紧凑,体积小,占地面积小。(4)供电线路短,损耗低。(5)模块化设计,便于扩展。(6)内设电缆夹层,内部接线美观、方便;外部电缆进出线方便(侧出线),有完善的防火措施。(7)充电屋整体防水、防火。(8)充电屋内设温湿度控制器、烟感报警、照明装置,屋外设爬梯。
橇装式充电站由供配电系统、充电系统、安防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组成,由充电站运营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如图1所示。以中石化上海安亭加油站为例,供配电系统中包括低压配电柜、计量计费设备、温控设备、谐波监测设备等;充电系统包括4台直流充电桩,6台交流充电桩,4台直流充电机,安防系统包括工控机、配电监控、充电监控、消防报警器、视频监控;光伏发电系统中包括光伏电池板、汇流箱、逆变器。
2充电站运营管理系统
充电站运营管理系统(Prems-CH)是基于能源管理系统(EMS)软件平台、针对充电站的需求专门开发出来的。充电站运营管理系统分为3个层次:设备层、站级管理层、区域级充电站网点管理层。
设备层实时获取充电站内供配电设备、充电设备、安防设备、光伏发电设备、节能照明设备、能耗信息,并管理设备的运行;设备信息传递到站级管理层后,进过分析、统计、归纳,生成设备管理、运营等报表,充电站管理者可以随时了解站内设备的状态、是否有故障、是否需要检修,同时能够了解各设备的利用情况,能够分析各设备的效益。区域级充电站网点管理层主要用来管理一个区域内所有充电站网点,实时了解各充电站的设备状况、车位资源等信息,评估各充电站的效益。充电站运营管理系统的架构如图2所示。
充电站运营管理系统可大可小,在前期的网点建设时,只需要使用站级管理模块即可,以后需要进行区域网点统一管理时,再安装区域级管理模块。充电站运营管理系统的网络示意图如图3所示。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加油站环境条件特殊,在加油站中增加光伏发电系统时,重点需要做气象条件分析、用电量需求分析、场地条件分析。加油站中可用面积有限,因此在做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时,尽量选择利用已有建筑物屋顶,例如,加油站罩棚、站房、停车棚等。对于新建建筑,需要在设计时就考虑光伏系统所带来的强度、防雷等问题;对于已有建筑,则需要重点进行强度校核,并考虑进行必要的加固。上海安亭加油站位于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经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扩建电动汽车充电站,为体现节能环保的理念,在扩建时安装太阳能发电设施,作为国际化汽车城示范点之一。下面以上海中石化安亭站为例进行分析。
1气象条件分析
图4所示为上海地区11个气象站分布图。根据这11个气象站1961年至2008年累积的观测数据,统计得出上海地区总辐射量、雨日、8—14时平均总云量、日照百分率季节分布(以上数据为1961—2008年上海地区11站平均,图中总云量、日照百分率用百分比表示)以及各季太阳高度角分布(11站平均)。分别如图5、图6、图7所示。由图7可见,夏季总辐射量(1593MJ/m2)最大,其次是春季(1275MJ/m2)、秋季(1052MJ/m2)、冬季(772MJ/m2),与各季正午的平均太阳高度角分布一致。值得注意是,虽然,春季正午的平均太阳高度角比秋季高许多(17°),但是由于春季的雨日、8—14时平均总云量比秋季多,日照百分率比秋季小,天空遮蔽度比秋季大,春季总辐射量只比秋季多220MJ/m2。
因上海地区地域面积小,太阳总辐射的空间分布略有差异。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差异为:东北部及南部沿海地区最多、中西部及中东部最少;季太阳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差异为:春季东北部最多,西南部最少;夏季南部沿海最多、其次是北部、中部最少;秋冬季北部最多、其次是南部沿海、中部最少;月太阳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差异为:7—8月差异略为明显,南部最多、其次是北部、中部最少,其他月差异较小。上海市中心区的纬度为31.17°。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设计上海地区的光伏发电站时,应以5、7、8月的月平均辐照量来计算最大发电量;充电站的选址首选上海南部地区,其次选上海东北部地区。光伏电池板的最佳倾角为34.17°。中石化上海安亭加油站位于嘉定区,处于上海西部地区,属于辐照量较小的区域,但该加油站朝向为正南,而且周围没有高层建筑遮挡,因此适合安装光伏发电系统。
2用电量需求分析
加油站中的主要负荷有照明、加油机、空调POSE机等,在加油站中建设充电站后,增加的荷有直流充电机、交流充电桩、空调。以同等规模加油站3个月的耗电量为设计依据,见表1。该加油站每月用电量为13160kW•h,每天用电量为438.67kW•h。
3场地条件分析
安亭充电站共设10个车位,4个直流快充车位,6个交流慢充车位。为了确保在扩建期间加油站正常运营,在新建的停车棚顶部安装光伏发电设施,在站房中安装LCD显示屏供远程监控、展示用。车棚设计图如图8所示。3.4光伏阵列设计根据停车棚顶部可利用面积,铺设74片光伏电池板,分为4组:19片串联、19片串联、18片串联、18片串联,用4进2出防雷汇流箱汇流后,两路直流送入逆变器,转为3相380V交流电接入电网。每片光伏电池板的功率为230Wp,阵列的总功率为17.02kWp。
运行结果
上海安亭充电站自2011年11月25日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充电站及光伏发电系统一直连续工作,接待了各级领导及各界同行的参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截止到2012年4月17日,上海安亭充电站已连续运行2058h,光伏发电系统经累计发电7007kW•h。统计2011年1—4月加油量、耗电量与2012年1—4月加油量、耗电量数据,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2011年1—4月的单位加油耗电量为296.99kW•h/万L,2012年1—4月的单位加油耗电量为251.91kW•h/万L,增加光伏发电系统后,每加油万升的耗电量下降了15.18%,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从图5可以看出,1—4月是上海地区太阳辐照量最小的4个月,因此在其他季节将会有更大的节电量,预计夏季的每加油万升的耗电量可以下降20%~30%。
结论
关键词: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物业服务
1物业管理与服务的内涵
在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物业管理正向规范化以及专业化发展。物业管理人员不断精要进一步掌握管理技能、经济常识、基础建筑知识、房地产发展理论,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还应具备完善的法律知识体系,这也是大时展环境下对专业性人才提出的要求。物业服务与物业管理的相互结合,在促进物业管理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为物业管理自身增添了新内涵、新方向。
2物业管理和服务的作用
2.1提高房地产产品的适用性
从维护房地产开发单位的利益出发,可在对当前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房地产项目的具体地段开展调研工作,而忽视了对业主实际需求的调研,会降低业主的满意度。因此,开发单位应根据调研结果或企业战略目标等对业主或潜在客户目标进行定位,并将客户利益放在首位,同时保证业主或潜在客户目标对房地产信息了解的有效性,增加消费者对房屋的购买欲。从消费者的角度建立一套成熟的物业管理和服务体系,对于房地产开发建设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2.2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物业管理公司在参与房地产项目建设与开发过程中,需通过建立完善的物业管理和物业服务体系,以加强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之间的沟通,帮助其更好的了解业主的需求。同时便于业主进一步明确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条件,这有利于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3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物业管理与服务
3.1向开发商提供物业管理与服务咨询
从开发单位的角度出发,对实际地段进行相关的物业调查、需求分析与土地潜力调查等活动,以更好的对项目性质、目标及定位进行明确,并据此选择相应的目标客户。对于上述工作,开发单位可自己组织单位人员完成,也可委托给物业管理公司完成,再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地段调研结果与社会环境状况等,对项目与客户进行定位,并提前对建筑的风格、成本与产出等条件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出可实现房地产开发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方案。
3.2明确服务主体,加强服务监督
物业公司是物业管理最重要的主体,政府机构对物业行业导向和管理主要是对行业中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1)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政府主导培育物业管理项目专业高效的招标投标机构、物业管理服务三方审计以及行业咨询结构等,确保物业公司主体的主管部门、街道和社区能充分发挥民主选择的权利,对物业公司进行选择,并对选中的物业公司进行考评量化,根据结果选择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好业主满意的物业公司。(2)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管理和监督。完善规章制度,出台小区物业管理办法和服务标准体系,建立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检测评估制度;在物业企业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以社区为单元,由居委会专家和居委会代表组成第三方评估小组,实行季度抽查和年度评估制度,对辖区范围内的物业公司绩效进行评估。区(县)、街道等应根据各社区的推荐情况,评选优秀物业公司和优秀小区的活动,在各平台网站媒体上予以公布,并予以适当奖励;业委会应定期对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并督促物业公司进行改进,并将结果向业主公示。
3.3处理好业利与物业公司管理权力关系
(1)物业公司对管理小区内部的一切违规行为要支持。物管公司的具体工作是由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相关执法部门一起共同来监督完成的,物业公司不是执法部门,是没有执法权的,故不能对不缴物业费、违章搭建及私改房屋用途和车辆随意停放等违法现象做处罚。区(县)房屋管理局、公安局、市政管理局等部门作为一级政府机关应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进行联合,对社区居民违法行为进行管理,对影响小区居民生活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对小区内的违法行为和不协调行为进行监督、处罚与管理。(2)加强对业主组织的监管服务。设置公益性物业管理咨询中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与物业管理公司相关的人员为业主或业主组织提供指导或协助;加强社区委员会对业主委员会有关工作的履行情况等进行监管,保证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衔接作用,以确保物业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保证业主的切实利益。
3.4推进物业管理智能化平台的建设
智能物业管理可有效提升物业管理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提升社区物业管理的服务品质,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可为业主大会的表决及业委会选举提供公平、高效的电子投标系统,并对业主大会和业委会的正常运作进行规范,以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物业企业主管部门可随时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品质和业主满意度等进行了解,提升对企业的监管水平。要扶持大型物业管理公司在重点小区建设智能物业管理信息平台,并在示范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并与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对接,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服务等功能的发挥。同时利用智能平台构建完善的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和行政主管部门三方共同参与的利益协调与纠纷解决机制,以减少和预防物业管理矛盾。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业管理与服务在提升人们日常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新内涵:管理机制创新、业务内容拓展、业务水平提升以及市场竞争的有序,都符合新时期物业管理与服务的发展要求。相信在政府的监督维护下物业管理行业能够弥补不足、与时俱进,为新时期的社会发展注入更加鲜活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兴民,武涌,任宏.物业能源管理的概念和服务模式[J].暖通空调,2013,43(9):62-65.
[2]王景慧,秦旋.房地产开发商群体的绿色建筑开发行为的演化分析[J].建筑科学,2013,29(4):95-99.
关键词:校园网;智能化管理平台;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068-02
1学院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针对信息化建设,我院校多年来一直重视,目前为止,除完成了校园骨干网络建设,也完成了一部分应用系统建设,在我院的实际操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也为我院能更好地建设信息化创造良好的环境。但这些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存在信息孤岛,如教务科、财务科、人事科等都有各自独立的系统和数据,缺乏及时有效的交互,造成财物收支方面的疏漏。
2)缺乏校园信息化集中应用与展示平台,应用系统的独门独户,造成了协同工作能力不足,也无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过于重视管理而忽视服务功能,无法为师生提供信息服务,更没有良好的应用体验。
3)统计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网络管理人员维护难度大。
2网络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网络管理中,管理人员不仅仅维护管理某几种IT资源、某几款IT资源,常常面对的是具备不同功能特点、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IT资源,甚至还要管理包括机房环境、机柜等非IT资源。这些繁杂的基础设施构成了学院信息化的基础,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可能对学院业务的正常运行造成巨大影响。那么,是否有一套有效的工具和方法能够将这些种类繁多、关系复杂的资源进行综合的管理,就成了当前网络管理所关注的热点。
3实现智能化管理的需求分析
为使网络管理人员方便管理,需要搭建一个资源共享传输平台,实现整个学院校园网络的融合,使校园内的各部门网络互联、满足智慧校园各种应用业务。
3.1建设一张结构优化的有线校园网
首先,具备更强更有效的容灾能力,是有线校园网整体架构的重点,解决了因故障节点、故障链路和路由震荡问题对业务带来的影响;其次,有线校园网需要具备千兆到桌面,万兆骨干的传输能力;第三,校园业务可平滑向下一代网络迁移,向IPv6迁移兼容现有校园网环境。
3.2建设一张全校覆盖的无线网络
移动漫游环境,不需要管理者手工干预,以移动漫游环境为基础,智慧校园业务可实现不限时间地点的使用,当有线网络出现故障时,无线网络可以起到备份作用。
3.3建设一个健壮的校园设备网承载网络
整合统一通讯、校园监控、能源管理、多媒体教学、消防联动、信息、考试监控等业务,提供丰富的网络办公、教学、安防服务。
3.4整体网络具备安全渗透防御能力
首先,校园网出口需具备:攻击、隔离和控制非法业务的能力,在线主动抵御的能力;其次,校园核心网络自身集成安全防御能力,将因攻击和病毒所给校园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第三,用户接入网络屏蔽用户非法操作,隔离网络攻击。
4智能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简单的互联互通对于强大的网络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各种不同的业务应用已经融合进网络当中,如通信、应用、存储、计算和监控等,使得网络也成为企业核心业务的载体和平台。随着不断的更新和技术强化,这些网络应用越发复杂化,随之产生了很多问题造成客户困扰,如网络安全控制、运营管理和性能优化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企业核心业务能否顺利开展。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单纯的硬件数据交换已无法解决,只有在硬件数据交换的基础上,加入灵活的软件控制并进行有机结合,才能解决以上问题,这也将成为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经过查阅资料,智能化管理平台学院选用H3C运维软件,该软件具有以下功能。
4.1全面的基础资源管理
传统的路由器和交换机是常见的管理设备类型,除此外,还要实现设备资源的集中管理,即对网络中的无线、安全、监控、视频、服务器、打印机、存储等设备进行管理。
4.1.1自动发现算法:以H3C为基础,具有灵活快捷的特点,H3C智能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快速自动发现方式,还提供了五种高级自动发现方式:路由方式、ARP方式、IPSec VPN方式、网段方式、PPP方式等,可准确快捷的发现网络资源。
4.1.2直观的设备面板管理:支持设备面板管理,所见即所得的显示设备的资产组成和运行状态。
4.2灵活方便的拓扑功能
4.2.1网络拓扑视图:具有丰富性和实用性两大特点,除传统的IP拓扑视图外,H3C智能管理中心平台还提供全网络的拓扑视图和自定义拓扑视图,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组织结构、地域情况、甚至楼层情况清晰灵活地绘制出客户化的网络拓扑。在全网络拓扑视图中,用户可以随意组织和定制子图。
4.2.2增强的二层拓扑:传统实现的拓扑都是基于IP的三层拓扑,H3C智能管理中心平台在此基础上更支持二层拓扑,
4.2.3实现了同一个VLAN或者网段内部PC与网络设备、二层网络设备之间的互连关系,更方便直观地体现了网络中设备的互联关系。
4.2.4自动化拓扑视图建立,可以按IP地址网段规则将新增设备自动加入自定义视图、自定义拓扑中。
4.2.5全景拓扑:全景拓扑将物理拓扑、虚拟机、无线设备统一在一个拓扑视图中展示.
4.2.6流量拓扑:以端口流量和网络负载为主要视角,向使用者展示所关注的网路拓扑结构和流量负载数据统计及分析情况。
4.3 VLAN管理
VLAN管理提供了对设备的VLAN规划,VLAN配置下发等功能。通过VLAN管理对网络的VLAN进行统一的规划,然后把这些配置统一下发到设备上,完成网络的VLAN管理。同时VLAN管理组件还提供VLAN拓扑功能,可以直观的查看到VLAN的部署情况。VLAN管理的功能包括:全网VLAN管理、VLAN设备管理、VLAN配置报告、VLAN拓扑、VLAN批量部署。
4.4全面的应用监视
应用监视能够监视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器,包括:Windows服务器、Unix服务器、Linux服务器、数据库、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Web服务、LDAP服务等。
Windows服务器包括:Windows XP、各版本的Windows Server。
Unix服务器包括:AIX、FreeBSD、OpenBSD、Solaris、Mac OS、HP-UX/Tru64。
Linux服掌靼括:Linux。
数据库服务器包括:Oracle(8.x/9i/10g/RAC/11g)、MySQL(3.23.x/4.x/5.x)、MS SQL Server(2000/2005/2008)、Sybase(12.5及以上)、IBM DB2(10.x以上)、PostgreSQL。
应用服务器包括:.Net服务器、JBoss服务器、Tomcat服务器、Weblogic、WebSphere、GlassFish、Oracle AS.
Web服务器包括:Apache服务器、IIS服务器、PHP。
邮件服务器包括:Exchange服务器(2003/2007)。
中间件包含:office SharePoint、WebSphere MQ。
Web服务包括:REST服务、SOAP服务。
LDAP包括:Active Directory服务、通用LDAP。
SAP监视
虚拟化包括:vmware、CAS、Hyper-V、KVM。
文件系统监视等
自定义应用:支持自定义脚本监控,自定义SQL查询语句监控等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计算机信息通讯技术、网络控制技术、能源管理系统的综合发展。涌现出了众多的开放性通讯标准协议,并获得了巨大发展。随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酌发展,越来越多的业主。智能建筑的目标,是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提供快捷的服务,建立先进与科学的综台管理机制,达到环保和节能以及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因此,建立各种智能化系统共用的统一IP网络平台,实现智能化系统的高度集成,就成为了解决此间题纳有效造径。IP技术通过高效的以太网把包括电力监控管理系统在内的各种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纳入整个旧MS,使得建看任何一个子系统状况.满足智能建筑管理高度自动化的要求。为用户营造一个安全、良好、舒适、便捷的居住与工作环境,这也是智能建筑的最终目标。2IP技术在电力监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随着智能建筑对各种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监控管理系统的功能从单一的监测变为既监测又控制;从本地监控变成既能本地监控又能远程监控,直到天人值守;监控范围从只监控低压配电系统逐步拓展5U监控中、高压配电系统、变压器、应急(备用柴油发电机组)电源、直流电源、大容量不停电电源(UPS)互投电源(A下S)和应急照明(EP5)等;从监控单一配电室发展到监控多个变电站;从自成独立系统扩展到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链网、与BMS系统链网,直到与供电局的调度所链网;从一般酌供配电监控管理发展到对电能质量进行全面的监控管理。电力监控管理系统的信息流量已越来越大,一般的现场总线已远远满足不了需要。采用IP技术已是必然的趋势。 1、建设背景电力企业培训模型被提及比较多的有电力企业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等,但由于各种原因以及和实际培训工作存在一定差距,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加以推广和利用。行业内一度认为职业胜任能力模型“看起来很美“,但是无法在实际教育培训工作中加以应用。2010年,某市供电局作为省电网公司教育培训创先工作的责任单位之一,主要负责学习项目子体系创先工作。学习项目体系是教育培训创先的主线,围绕公司组织能力需求,全面梳理内部知识,以关键技术技能培训标准和课程课件建设为突破口,实现对公司内部知识的系统管理。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以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导书、关键绩效指标等为依据,对应专业(工种)、岗位和作业目录,制订覆盖公司管理、技术和技能专业领域的、以应知应会为核心的能力培训标准。借助国内外企业培训先进理念,从课程设置和课程设计入手,开发菜单式培训课程,使每一个岗位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模块化,形成具有广东电网特色的学习项目培训系列教材和电子化课件。市供电局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分析了国内外的先进培训手段,结合广东电网公司创先工作思想及智能电网先进思路。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网络技术,在原有网络教育培训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基于岗位应知应会标准的电力智能化网络培训系统。
配电自动化的发展 配电自动化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扩大供电能力、实现配电网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之一,是传统配电网走向智能配电网的必由之路。 配电自动化建设可谓源远流长。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开始使用时限顺序送电装置,自动隔离故障区间,加快查找馈线故障地点,而在此以前,配电变电所以及线路开关设备的操作与控制,均采用人工方式。 20世纪70、80年代,应用电子及自动控制技术,开发出自动重合器、自动分段器及故障指示器,实现故障点自动隔离及非故障线路的恢复供电,称为馈线自动化。这种自动化方式,没有远程实时监控功能,且仅限于局部馈线故障的自动处理,因而称这一时期为局部自动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包括远程监控、故障自动隔离及恢复供电、电压调控、负荷管理等实时功能在内的配电自动化技术。1988年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编辑出版了“配电自动化”教程,标智能电网知识读本志着配电自动化趋于成熟,已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电力自动化技术。之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供电企业开始大面积实施配电自动化,我国一些科研单位也开始进行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开发研究。这一阶段,称为系统监控自动化阶段。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lnformationSystem,GIS)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应用于配电网的管理,形成了离线的自动绘图及设备管理(Automated Mapping,AM/Facilities Management,FM)系统、停电管理系统等,并逐步解决了管理的离线信息与实时配电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Acquisition,sCADA)/配电自动化(Distributio Automation,DA)系统的集成,进入了配电网监控与管理综合自动化发展阶段。3.智能配电网的组成3.1能量与通讯系统集成能量与通讯系统集成是开放式的、基于标准的架构,集成了数据通讯网络和智能设备,用于支持未来的电力交换系统。3.2分布式电源分布式电源的建设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分布式电源的辅助服务是对电网的支持。 2、岗位应知应会的标准的定义岗位应知应会标准,是指员工完成某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将这些知识和能力进行梳理和规范后,制定出的可量化的标准。岗位应知应会标准是各单位开展年度培训需求分析和制定培训计划的主要依据,是系统建设的核心。3、系统的构建策略3.1建设思路由于系统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岗位应知应会模型的建立,主要工作都围绕岗位应知应会模型建设来展开,根据省电网教育培训创先工作方案的要求,建设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以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导书、技术标准,以及设备和技术参数、关键绩效指标等为依据,对应专业(工种)、岗位和作业目录,制订覆盖公司管理、技术和技能专业领域的、以应知应会为核心的能力培训标准。某市供电局人力资源部和信息中心通力合作,开展了岗位应知应会标准培训模型信息化落地工作。邀请专业咨询公司及软件开发公司,对人力资源部梳理出的工作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划分,拟定需求分析说明书、系统架构设计、拟定应知应会培训项目编码规范和项目开发监理,由实施厂家进行系统设计、开发以及相关数据转换工作。3.2建设方法3.2.1业务再造流程先固化后优化。为了保证流程再造成果得以迅速推广应用,在项目实施中佛山供电局采取“先固化后优化”的工作思路,由“点到面”的推广方法对系统进行逐步的升级和完善。3.2.2集中开发、统一部署。该系统是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充改造,以佛山供电局为中心进行集中的软件开发、测试,统一对各部门和区供电局进行部署。3.2.3加强业务流程再造宣贯与培训。为更好落实“先固化后优化”的实施策略,佛山供电局通过专项培训情况,开展了针对培训业务人员的流程扩充成果的逐层宣贯工作。3.2.4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利用监理方丰富的实施管理经验深度介入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从项目的准备工作开始时就要求监理方深度介入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配合做好项目的组织、进度监控、成果审查和测试等工作,保证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4、系统的主要功能介绍4.1应知应会标准固化与维护 由各负责单位培训员负责录入标准,可实现各个岗位的应知应会标准维护。通过人员编码与岗位代码的一对一映射关系,可自动形成人员编码与培训项目代码的一对多映射关系。4.2岗位符合度评估 根据人员和岗位信息,通过一定的公式和逻辑关系,得出个人积分,依据岗位应知应会标准,计算出人员岗位符合度。4.3培训需求调查管理 由员工所在部门利用岗位应知应会标准,确定员工应知应会差距清单,识别差距对员工培训的要求,从而得出年度培训需求,形成年度需求报告。4.4培训计划生成 年度培训计划应包括岗位应知应会培训需求调查每年自动生成的、员工自己选择的、直接上级领导指定的。由各单位培训员负责汇总录入每个人的计划,自动形成部门年度培训计划初稿。对下年度培训项目进行策划,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间,编制培训预算。
因此有必要对德国工业4.0提出的时代背景、基本概念、以及我们的理解认识和启示意义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这将有利进一步加快推进实施中国的两化深度融合战略。
为什么?
德国工业4.0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来自党派、政府、企业、协会、院所的广泛认同,并取得一致共识,从一个来自民间的概念迅速演变为国家产业战略,从一个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工业4.O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德国得到广泛认同,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危机意识
德国是传统的科技工业强国,但是在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中,传统的竞争优势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各界对德国未来发展表现出某种忧虑。
一是对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忧虑。信息通信技术是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最具活力的技术,德国乃至整欧洲却丧失了全球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机遇、在全球产业创新最活跃的互联网领域,全球市值最大20个互联网企业中没有欧洲企业,欧洲的互联网市场基本被美国企业垄断。
二是对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忧虑。德国传统工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仍十分突出,但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加速融合,产品、装备、工艺、服务智能化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德国能否跟上时展的潮流 德国各界有深刻的危机意识。
三是对国家产业战略方向的忧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扩散及与工业融合发展,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第三工业革命、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制造等一系列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广泛讨论和思考。作为全球制造业强国,在新一轮技术变革中能不能找到工业发展方向并引领全球工业发展是德国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机遇意识
尽管德国各界对有些产业发展的不尽如人意表现出了忧虑,但对德国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力还是表现出强烈的自信,认为德国工业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机遇
一是市场机遇。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带来一个重要变革就是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在廉价体力劳动不断被机器替代同时,越来越多的脑力劳动者正在被智能工具所替代,人类正在迈向第二次机器时代,其带来产业变革和就业结构影响将超越过去300年工业化历史。
二是技术机遇。智能制造不仅需要单项技术突破,也需要各种技术综合集成,而这正是德国的优势所在。面对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的趋势,德国迎来了巩固和强化技术优势的机遇。比如,工业软件优势、工业电子优势和制造技术优势。
三是产业机遇。德国各界的共识是,要把握信息通信技术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的趋势.瞄准全球快速成长的智能工厂装备市场,确保德国企业成为全球智能制造产业“领先的供应商”地位。对于德国而言,这个市场是潜在的、也是现实的,没有哪个国家比德国更有条件和优势发展智能制造。
领先意识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德国人有危机感,也看到新机遇,并试图在工业领域继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基本途径就是,在向工业化4,O迈进的过程中先发制人,与世界制造强国争夺新科技产业革命的话语权,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一是理念领先。德国作为欧洲传统的工业强国,需要一个既能继承传统工业发展思想、又能启发未来工业趋势的新理念,抢占发展理念的制高点,并引领德国工业继续保持全球领导地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德国工业4.0的概念出现了,这一概念最大的成功在于它把几百年工业发展的历史与现代信息技术趋势进行了完美的集成,它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理论性与通俗化的统一、严肃性与时尚性的统一。
二是技术领先。德国提出“工业4.0”,其宗旨也是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大力推动物联网和服务互联网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从而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以此抢占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中技术的制高点。
三是产业领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全球新的产业分工体系和分工格局正在形成,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变革,全球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服务交易等资源配置体系加速重组。德国提出“工业4.0”,在智能生产体系的支撑下,重构全球的生产方式。
四是标准领先。产品的智能化、装备的智能化、生产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以及服务的智能化,对下一代制造的标准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执行许许多多的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和安全标准。德国已抢先一步,制定了《“工业4.0”标准路线图》。
五是市场领先。巩固并不断扩大全球市场的优势是德国工业4.0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各界的共识。在“工业4.0”战略中,德国采用了“领先的供应商战略”与“领先的市场战略”的双重战略来释放市场潜力。
是什么?
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迎来了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工业4.0”。
工业4 0是互联
工业4.0的核心是连接,要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客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使得产品与生产设备之间、不同的生产设备之间以及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能够互联,使得机器、工作部件、系统以及人类会通过网络持续地保持数字信息的交流。
生产设备之间的互联。工业4.O的核心是单机智能设备的互联,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智能单机设备的互联组成智能生产线,不同的智能生产线间的互联组成智能车间,智能车间的互联组成智能工厂,不同地域、行业、企业的智能工厂的互联组成一个制造能力无所不在的智能制造系统。
设备和产品的互联。工业4.0的意味着智能工厂能够自行运转,零件与机器可以进行交流。由于产品和生产设备之间能够通信,使得产品能理解制造的细节以及自己将被如何使用。同时,它们能协助生产过程,回答诸如“我是什么时候被制造的”、“哪组参数应该被用来处理我”、“我应该被传送到哪”等问题。
虚拟和现实的互联。信息物理系统(CPS)是工业4.0的核心,它通过将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五大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 可以将资源、信息、物体以及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物联网及相关服务,并将生产工厂转变为一个智能环境,是实现设备、产品、人协调互动的基础。
工业4.0是集成
集成是德国工业4.0的关键词。
纵向集成纵向集成不是一个新话题,却伴随着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常讲常新。工业4.0所要追求的就是在企业内部实现所有环节信息无缝链接,这是所有智能化的基础。
横向集成。在市场竞争牵引和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下,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追求生产过中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无缝链接与有机协同 在过去这一目标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但现在这一远远不够了,企业要实现新的目标:从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向产业链信息集成,从企业内部协同研发体系到企业间的研发网络,从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与企业间的协同供应链管理,从企业内部的价值链重构向企业间的价值链重构,这就是横向集成。
端到端集成 所谓端到端就是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链创造,通过价值链上不同企业资源的整合,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使用维护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服务,它以产品价值链创造集成供应商(一级、二级、三级……)、制造商(研发、设计、加工、配送)、分销商(一级、二级、三级……)以及客户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在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重构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体系。
工业4.0是数据
随着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推广、智能装备和终端的普及以及各种各样传感器的使用,将会带来无所不在的感知和无所不在的连接,所有的生产装备感知设备、联网终端,包括生产者本身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将会渗透到企业运营、价值链乃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工业4.0和制造革命的基石。
产品数据。包括设计、建模、工艺、加工、测试维护。产品结构、零部件配置关系、变更记录等数据产品的各种数据被记录、传输、处理和加工使得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可能.也为满足个性化的产品需求提供了条件。首先,外部设备将不再是记录产品数据的主要手段,内嵌在产品中的传感器将会获取更多的,实时的产品数据,使得产品管理能够贯穿需求,设计、生产、销售、售后到淘汰报废的全部生命历程。其次,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和交易行为也将产生大量数据挖掘和分析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柔性加工等创新活动中。
运营数据。包括组织结构、业务管理、生产设备、市场营销、质量控制、生产、采购库存、目标计划电子商务等数据。工业生产过程的无所不在的传感、连接,带来了无所不在的数据,这些数据会创新企业的研发、生产、运营、营销和管理方式首先,生产线、生产设备的数据可以用于对设备本身进行实时监控,同时生产所产生的数据反馈至生产过程中,使得工业控制和管理最优化。其次,通过对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供应链环节上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将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和成本的大幅下降,并将极大地减少库存,改进和优化供应链。再次,利用销售数据、供应商数据的变化可以动态调整优化生产、库存的节奏和规模。此外,基于实时感知的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实时优化能源效率。
价值链数据。包括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数据。企业在当前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参与竞争,需要全面地了解技术开发、生产作业、采购销售、服务、内外部后勤等环节的竞争力要素。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价值链上各环节数据和信息能够被深入分析和挖掘,为企业管理者和参与者提供看待价值链的全新视角,使得企业有机会把价值链上更多的环节转化为企业的战略优势。
外部数据。包括经济运行、行业、市场、竞争对手等数据。为了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必须充分掌握外部环境的发展现状以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市场调研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管理决策和市场应变能力的重要手段。少数领先的企业已经通过为包括从高管到营销甚至车间工人在内的员工提供信息、技能和工具,引导员工更好、更及时地在“影响点”做出决策。
工业4.0是创新
“工业4.O”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制造技术、产品、模式、业态、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将会层出不穷。
技术创新。未来工业4,0的技术创新在三条轨道上进行,一是新型传感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在信息技术创新体系中不断演进,并为新技术在其它行业的不断融合渗透奠定技术基础。二是传统工业在信息化创新环境中,不断优化创新流程、创新手段和创新模式,在既有的技术路线上不断演进。三是传统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产品创新。信息通信技术不断融人工业装备中,推动着工业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提供工厂级的系统化、集成化、成套化的生产装备成为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向。
模式创新。 “工业4.0”将发展出全新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首先在生产模式层面,“工业4.0”对传统工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从过去的“人脑分析判断+机器生产制造”的方式转变为“机器分析判断+机器生产制造”的方式,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变革。其次在商业模式层面,“工业4.O”的“网络化制造”、“自我组织适应性强的物流”和“集成客户的制造工程”等特征,也使得它追求新的商业模式以率先满足动态的商业网络而非单个公司,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新型智能制造模式将加速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业态创新。伴随信息等技术升级应用,从现有产业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活动,将会发展成为新的业态,进一步来讲在新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将会形成引发产业体系重大变革的产业。制造与服务融合的趋势,使得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
组织创新。在工业4.0时代,很多企业将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理念,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组织再造,现有的组织体系将会被改变,符合智能制造要求的组织模式将会出现。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将会加快普及,进一步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
工业4.O是转型
在“工业4.0”时代,物联网和(服)务联网将渗透到工业的各个环节,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智能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推动生产方式向大规模定制、服务型制造、创新驱动转变。
从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型。 “工业4 0”给生产过程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度与灵活性,通过在设计。供应链、制造、物流、服务等各个环节植入用户参与界面,新的生产体系能够实现每个客户、每个产品进行不同设计、零部件采购、安排生产计划、实施制造加工、物流配送,极端情况下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单件制造,问题的关键是,设计、制造、配送单件产品是盈利的。在这一过程中,用户由部分参与向全程参与转变,用户不仅出现在生产流程的两端,而且广泛、实时参与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定制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这一进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服务型制造是工业4.0理念中工业未来转型的重要方向,越来越多的制造型企业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不断融入能够带来市场价值的增值服务,以此实现从传统的提供制造业产品向提供融入了大量服务要素的产品与服务组合转变。
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以廉价劳动力、大规模资本投入的传统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集成应用,带来产业链协同开放创新.带来了用户参与式创新,带来了制造业技术、产品、工艺、服务的全方位创新,不断催生和孕育出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从而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激情.加快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工业4.O的本质
最后.如果要对工业4.0是什么做一个小结的话,工业4.O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工业4 0是一个理解未来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的多棱镜,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工业4.0是互联,是集成,是数据,是创新,是服务,是转型,工业4.O是是CPS.是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工业4.O是国家战略,是企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