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古典音乐的问题范文

关于古典音乐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古典音乐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古典音乐的问题

第1篇:关于古典音乐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艺术传播古典音乐文化产业

一、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之概念的发展,已经被西方学者如帕沃(DominicPower)、斯科特(AllenJ.Scott)、赫斯蒙达霍(DavidHesmondhalgh)、赫尔西(PaulM.Hirsch)、普莱特(AndyPratt)等人详细论述多次。①为研究其概念的发展及变革,笔者首先按年代顺序将其批判内涵分为三个阶段来讨论。第一阶段是法兰克福学派时期。“文化工业”作为一个从诞生起就饱含批判意义的概念,普遍被认为起源于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以及霍克海默的相关论述。阿多诺和霍克海默首先把“文化工业”定义为一种与“大众文化”相关联的概念,根据他们的著名论著《启蒙辩证法》所述,其当时的批判意义在于文化的商品化以及随之造成的艺术作品原有的乌托邦价值的丧失。该书指出,文化可以在文化工业化的语境下被赋予三个批判性意义:首先,文化正在向消费品转变,其特征是标准化和制式化的形式流通市场;其次,“大众文化”通过市场推广等商业手段可以轻易掌控社会文化审美水平;第三,所有的文化产品的目的都是直接投放市场并获得利益,艺术家变成了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从而丧失其满足人类欲望与本能的能力。总而言之,这两位学者认为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使得大众文化被投放到商业领域,音乐因此变成了“为大众趣味定制的产品”,观众在接受与被接受的关系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在西方古典音乐实践中,商业介入古典音乐的经验,已在音乐公司与机构身上有所体现。其突出表现在物(艺术品、音乐作品)的产量化(唱片公司、出版公司)和人(音乐家、艺术家)的商品化(经纪公司)上。第二阶段是指文化产业的批判性概念进入20世纪70和80年代之后伴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随之有所发展。米热什(BernardMiège)、甘汉(NicholasGarnham)等学者指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有所局限,并提出“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概念,其意义并非只是一个商业标签,而更可以理解为一个由其他原则所主导的说辞”。①这个时期的文化产业批评家,在新的经济环境之下把“文化产业”(cultureindustry)写成代表着多元的复数形式(culturalindustries),并随之赋予其实践性的意义。米热什与甘汉的定义可以被总结为三个不同的观点。首先,他们热衷于把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文化工业的孤立的定义升级为一种包含文化各个领域的范畴,这个见解把较为模糊的文化产业的概念细化为多个产业的结合。其次,新的学者们重新思考,并对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艺术商业化的认知提出了适度的商榷,从偏于乐观和积极的角度把技术、科学和创新的发展归功于文化产业的出现。也就是说,他们重新审视艺术的性格,并归纳出艺术的内在规律:它虽置身于社会的结构和关系之中,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这些关系而体现一些自律性。第三,这些新涌现的观点一般认为文化产业处在一个艺术与商业不断对抗的动态系统之中,他们不完全同意法兰克福学派所坚持的为艺术而艺术的那种美学制高点,而更偏向于承认在新的社会及经济环境下,艺术的资本化实际上是其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结果。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此时,从“文化产业”的概念中衍生出来的“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ies)的概念逐渐开始为学界所接受。甘汉认为创意产业是“唯一可以被理解为在信息化社会出现”的“文化产业”的变体;霍金斯(JohnHawkins)认为创意产业可以被认知为文化经济或文化产业的衍生概念,根据他的理解,文化经济包括了广告、建筑、艺术、手工业、设计、时装、电影、音乐等行业。此时,“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还比较模糊,但已经清楚的一点是,“创意产业”更多地涉及对社会动力、社会关系的操作方面的意义,可以理解为对“文化产业”本意的一种带有策略色彩的、更有目的性的扩充,也是文化产业生存于新的信息社会中的形态。在1997年,英国工党在托尼•布莱尔的领导下,首先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体系。当然,关于“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概念区别,目前仍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以及争论。但是,普莱特把二者的相异之处归纳为两点。首先,“创意产业”是带有行政色彩的术语,当新工党拿下英国的管理权时,他们需要去除“旧工党价值”所解释的“文化产业”的性质。新工党建立“创意产业特别小组”(CreativeIndustriesTaskForce),以财政去支持那些“具有原创性的有转换成财富可能的个人创意、技艺和才能”。其次,英国主张,发展创意产业可以满足未来社会对知识经济的需求。普莱特对此写道:巩固知识社会的地位是最理想的缓解英国制造业下降的方式,英国需要用“知识”来获得竞争优势,在高科技技术、生命技术、制药产业的带动下,新的明星一定是“创意产业”。②

二、音乐产业

法兰克福学派起初批判文化工业,涉及音乐部分时,主要关注的是技术的发展对音乐的影响,特别是在当时刚刚出现的录音技术的应用。在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理论基础上,当代学者如卡博尼、布恩内特等直接把西方音乐产业等同于录音产业加以论述,这是值得商榷的。相反,根据赫斯蒙达霍的看法,音乐产业并非独立的产业模式,而是与其他的文化产业类型紧密联系的:文化产业的组织者与拥有者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最大的文化公司已经不再只侧重于电影、出版、电视或录音等单一的艺术形式了,他们正在控制多元的文化产业形式。这些结合使得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内部错综复杂的合作形式举个例子,古典音乐产业除了录音产业之外,还包括交响乐产业、歌剧产业、乐器产业以及音乐教育产业等不同形式,这些“产业”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性,从而参与到跨全球化的商业赞助及资本运作之中。这样看来,将音乐产业等同于录音产业是略显武断的。另外一个有力的证明是,音乐产业的出现,实际上早于音乐产业的概念的出现。在意大利,作为西方古典音乐中重要形式之一的歌剧,是最早的被市场化的艺术形式,被歌剧经纪人们所用。早在18世纪(此时“文化工业”概念远未出现),意大利歌剧就已经变为一种商品,并被投放到相对成熟的市场之中。约翰•罗塞利曾经写道:歌剧是一个产业。但是歌剧也是一种可以体现意大利社会结构和统治阶层发展的艺术形式……早在1780年,横贯19世纪,有一种观点认为歌剧产业刺激了意大利的贸易、旅游、货币流通等经济领域。①这段介绍清楚地表述了意大利歌剧早在录音产业出现之前就成了一种商业模式。而到了唱片业因盗版和非法下载的问题开始衰落的21世纪初,音乐产业的其他层面如现场表演、音乐出版等也是增长的。举例来说,美国唱片的销售额从1999年的380亿美元滑落到2004年的336亿美元,数据显示这样的衰落还在持续,但是音乐产业的其他领域的相对增长了保证当时美国整体的音乐产业总量维持在490亿美元的水平。音乐产业呈现出的多元性让其概念也理所当然地复杂化了,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与克鲁南(MartinCloonan)在文章《重新反思音乐产业》中,提出了对音乐产业概念之误解的质疑:首先,音乐产业常常被看成一种独立的概念,这使其多样化的形式变得模糊。(如果音乐产业就是音乐产业,那么现场演出、音乐教育、乐器生产是否属于音乐产业范畴呢?)另外,正如刚才所提,音乐产业常被与录音产业并置。最后,如他们所宣称的,现在需要把音乐产业的定义“多元化”(pluralise)了,②因为这样才可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描述音乐产业的意涵。这种对音乐产业的定义进行重新解释和表述的提法,也与米热什和甘汉的观点相符。后两者的这些观点虽然主要是指向流行音乐的,但也同样适用于当今的西方古典音乐产业。

三、西方古典音乐的产业困境及其启示

第2篇:关于古典音乐的问题范文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既有基础理论性知识,也有极强的操作实践性知识,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要求,集课内与课外、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训练为一体,强化了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分析幼儿音乐教育与音乐教育在本质上的不同,针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特点,倾听与欣赏、歌唱、节奏、韵律、音乐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指导方法,以供学习者学习掌握。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基础理论 潜能开发

幼儿的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像我们熟悉的乐器、歌曲等等类型。然而相关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揭示:经典音乐对幼儿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特殊的意义。

广义的经典音乐也称古典音乐。是指西洋古典音乐,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

而狭义的经典。典音乐是指古典主义音乐,是175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经典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 经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经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当我们听到优美的经典音乐时,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最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

古语说: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情、性格、智慧、爱心,一定要在幼儿和童年的时候去完成他。一个人,特别是幼儿心里,一定要常常充满着优美的感觉,一个人心中有美,身边的环境自然不脏乱,他的生活就很有乐趣,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能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个人如果心中无美,那么他的心理就很枯燥,就会很肤浅,无聊,生活就很无趣。这都是一个人心灵的教育。如果能够给幼儿那些优美的、高雅的、丰富的古典音乐,那么这些优美的、高雅的、丰富的声音幼儿一样耳濡目染,全盘吸收,堆积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的发酵,这些优美的、高雅的、丰富的声音就会成为她们生命的背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自然性情优雅,性格温和、乐观自信、聪明有爱心。至少她们这一生过得比较有乐趣,就比较有可能成为一个为社会创造幸福的人。相反如果是那些噪音、繁杂的声音,那些《奥特曼》《七龙珠》,那些“亲爱的你慢慢飞”,靡靡之音,暴戾之气的话。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然暴躁、肤浅,就很容易迷失自我。这一生,就可能给自己制造很多的烦恼。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听远为聪,见微为明”。耳,用于听;目,用于看;聪明就是耳聪目明的意思。目前科学上一般从五个方面开发孩幼儿的智力、使幼儿变得聪明,即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方面的良性刺激。第一种是视觉刺激,也就是刺激我们孩子的眼睛,婴儿很小的时候孩子买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玩具,这些颜色能够充分的刺激我们孩子的视觉;第二种刺激是听觉刺激,听各种各样的声音,胎儿有了听觉以后就可以听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只要母亲能听到的声音胎儿就能听到,因为胎儿的听觉神经很灵敏;第三种是嗅觉刺激,也就是从鼻子方面刺激孩子的脑细胞,孩子能辨别出来的气味越多就说明他的脑细胞激活的越多,激活的脑细胞的多少,第四种刺激是味觉刺激;第五种刺激是触觉刺激,幼儿触摸各种各样的东西,市场上出现很多启智类的玩具,像积木啊、拼图啊,这些东西的确有启智作用,因为孩子经常接触这些东西经常摸这些玩具,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刺激孩子的大脑细胞丰富、全面的发展!

在这五种良性刺激当中有两种是最主要的两种是视觉和听觉。最佳的听觉刺激是丰富的声音、优雅的声音,因为丰富的声音刺激孩子脑细胞丰富的成长;而优雅的声音可以调和孩子优雅的性情。最佳的选择就是那些跟我们的心跳、脑波、血液循环等相吻合的古典音乐,那些音乐节拍和节律都跟人类生理现象相和谐的古典音乐。而节奏太快或太慢的音乐即使艺术价值很高,都不适合当作我们的教材。

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退休以后致力于古典音乐的宣传和推广,先后到全国各大高校做讲座,他说,经典音乐的魅力在于能使:学习更有时效,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生活更有情趣,人生更加丰厚!他说我国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功课并不比西方国家的学生差,但问题可能就出现在全面素质上,而音乐对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幼儿听赏古典音乐的方法问题,以幼儿的无意听赏为主,因为无意注意是幼儿时期的主要注意方式。比如在家里,家长可以把音乐开到轻轻的音量,作为一种背景音乐使用,孩子在玩耍、在读书、在吃饭、在睡觉的时候都可以无意识的听,因为儿童的吸收能力是很好的。当然这种效果不是马上看到的,但是我们今天不给幼儿听赏优美的音乐,也许就会有一些不适合与幼儿的成人的音乐占领他们的心灵,也会给幼儿带来伤害!

还可以让孩子以经典音乐“配乐”学习,也是很好的听赏方法。研究表明:在有经典音乐配乐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把人的注意力提高到这样的新水平,孩子能养成在音乐中思考问题、阅读或写作的良好习惯。因为音乐有掩蔽性,可以阻挡外来声音对大脑的干扰,也可以阻止大脑内部其它信号的传递,提醒孩子不要分散精力。孩子在认真思考问题时,可能根本没有听到音乐,虽然它是那样悠扬地在耳边流淌过。当孩子渐渐感受到音乐的力量时,就会有一种美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并不妨碍思考或写作。 经典音乐声波是一种美的信息,能通过声波刺激中枢神经,使孩子产生良好的情绪,这种良好情绪可以焕发精神,促过其潜能开发的进展。很多经典音乐都是有格式、有规则、组织严密的艺术圣品。在听赏经典音乐的过程中,它给大脑以规范性的影响,使孩子在音乐声波中有节奏地深度呼吸,不但可使身体充满活力,而且可使智能和大脑充满活力。通过有节奏地深度呼吸,人可以使自己与大自然一起和谐地振动,同时开发出自己的潜能。

参考文献:

[1] 张天军.略论经典音乐与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系[J].音乐时空.2011.6

[2]张乘风 等.谈室内设计批评教育[J].大众文艺.2010.15

第3篇:关于古典音乐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背景音乐;教育教学;应用

一、背景音乐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已有研究成果

关于背景音乐对学习的影响国外已有很多的研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背景音乐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研究。保加利亚哲学博士Lozanov(1989)开发了一种“暗示学习法”的技术,他的这种方法就是运用舒缓的背景音乐来提高人的记忆力,促进学习效率。他通过实验和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证明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可以刺激大脑,消除心理紧张的情绪,使音乐节奏与信息输入的节奏协调起来。AdrianFurnham(1999)所做的研究也显示出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对孩子完成认知任务具有积极影响,相反,过分活跃带有攻击性的背景音乐有消极影响。StephallieHurst(2001)以20名中学生为被试,比较了他们在古典音乐和无音乐两种条件下完成阅读理解测验的结果,结果表明,在古典音乐下学习的学生成绩稍好于在无音乐条件下学习的学生成绩,但是差异并不明显。

国外研究者RobynBoyle和VeronikaColtheard(1996)让参与实验者们在激烈音乐、舒缓音乐和无音乐三种音乐条件下完成记忆任务。结果表明,舒缓的音乐对记忆有促进作用,相反,激烈的音乐对记忆任务有消极影响。国外的研究主要是实证研究,而我国国内关于背景音乐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却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更多的是对现阶段一线教学的个别运用情况的研究。国内学者李宁宁(2006)等人研究了不同类型背景音乐对各个年级学生的影响。古典音乐对各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流行音乐却对初中生的阅读产生了干扰作用,对高中生则没有产生影响。国内关于背景音乐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大多是基于教育实践所做的研究,缺乏实证研究,所以我国对于背景音乐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国外以及国内这些关于背景音乐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了解到正确合理地运用背景音乐对教育教学是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的。

二、在教学中运用背景音乐存在的问题

虽然背景音乐在教学中的运用无论从研究还是实践上看都具有很大的积极性,但是当下基础教育阶段背景音乐的运用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对于省会城市以下的地区,基础教育课程中背景音乐几乎没有得到任何的运用。大多教师并未形成运用背景音乐促进教学的理念,某些教师认为这是多余的、麻烦的运用。其次,在教学中运用了背景音乐的学校也通常存在运用方法上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背景音乐在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师的审美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而很多教师在选择背景音乐时缺乏对不同音乐风格、类型的初步了解。有时会出现背景音乐运用不恰当的情况,例如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时背景音乐选择得过于轻快,虽放松了学生学习的紧张情绪,却也容易使学生难以静下心来阅读。轻快的背景音乐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有部分学生身体有随音乐而动的迹象,这表明学生的注意力不但没有集中反而被分散了。有一定音乐审美能力的教师就会知道这样轻快的背景音乐更适合放在课堂开始时师生交流问好的时候,从而起到调节学习气氛以及有助于师生建立轻松愉快沟通氛围的作用。而在学生进行阅读时需要的不是轻快的音乐,而是能够让他们静下心来的节奏性不太强的、舒缓的轻音乐。这一点在前人的研究中可以得到证实,国外研究者RobynBoyle和VeronikaColtheard(1996)让参与实验者们在激烈音乐、舒缓音乐和无音乐三种音乐条件下完成记忆任务。结果表明,舒缓的音乐对记忆有促进作用,相反,激烈的音乐对记忆任务有消极影响。由此可见,背景音乐的运用不是教师可以想当然地去随意运用的,背景音乐用得不符合教学情境的时候反而会干扰到教学。

三、关于基础教育教学中背景音乐运用的建议

既然背景音乐在教育教学中能起到如此大的积极作用,我们就应该要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但从我国目前关于背景音乐运用于教育教学的研究和运用现状来看,却又是存在诸多问题的,在此我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国内的运用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1.背景音乐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师对背景音乐的运用要有指向性、针对性。

2.根据前人的研究可知,不是所有的背景音乐都适合运用到教育和教学中,流行音乐、带歌词的音乐对学生的学习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有时甚至会干扰到学生的学习,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轻音乐和古典音乐更适合在教学中使用。

3.要加强对普通学校的综合课程、课程相互渗透的理念,让背景音乐在普通学校的教学中发挥其优越性。达到提高普通学校教学效率,提高普通学校教学质量,丰富普通学校教学过程的效果。

4.选取适合基础教育阶段教学中运用的背景音乐对教师的审美能力和教育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紧紧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运用背景音乐前能主动去学习、了解国内外关于背景音乐在教学中运用的研究,达到正确、科学地使用背景音乐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俊三、雷小波.教育学原理[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5

[2]吴爱兰.背景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初步应用[J].医学教育.1998年第3期(总第165期)

[3]王治.背景音乐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2013年3月

第4篇:关于古典音乐的问题范文

建国以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众多专家学者的长期努力,使举世闻名的史诗《格萨尔》的抢救、整理和研究等工作取得了惊人成就。但对作为该史诗主要艺术形式的音乐的抢救、整理和研究却十分薄弱。

众所周知,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容要起到主导作用,但其形式绝非可有可无,恰当完美的艺术形式能够把真、善、美的艺术内容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以致产生深刻而持久的社会作用。《格萨尔》音乐为传播这部史诗的基本内容起到了这样一种典型的巨大作用。

1、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如果说《格萨尔》的基本内容是该艺术的灵魂,那么音乐就是它的躯体或血肉,因此它们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根据《格萨尔》文学唱词和音乐的语调风格、节奏规律和结构格式,不难看出它们都具有源于同一个地区文化艺术的明显特征,即都是由吸收和借鉴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康区和牧区广为流传的山歌、牧歌和强盗歌的内容和形式而成。两者不仅语调风格完全相同,而且每句唱词的头尾两处各有一节拍的单词和中间有三个每节拍双字的节奏规律,同时它们又都是八字一句,四句一首的结构格式,说明音乐与史诗的渊源关系。在昌都山歌《林中的杜鹃》的一段藏语唱词唱

附图

门,第一门叫做宗教门,我强盗不入这一门,手中没有供品不开门。”诸如此类的各种唱词比比皆是,数不胜数。很显然,这与《格萨尔》中的任何一种唱词完全相同。对《格萨尔》说唱音乐而言,由于说唱音乐与山歌、牧歌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它虽然没有直接吸收山歌、牧歌等音乐素材,但仍利用或吸收了该地区的其他传统民间音乐。如以昌都民歌《美酒献给好头人》为例:

附图

下面是一首《达岭大战》中一个名叫阿滚的牧养人所唱的人物专用唱腔——《牧养随风悦耳曲》:

附图

假如我们对以上两首歌曲的基本艺术风格、音阶旋法、调式调性和节奏形态等进行比较研究,从中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不仅是同一个地区的姐妹艺术,而且还可看出它们在艺术实践中相互借鉴或吸收的渊源关系。这两首歌曲虽然在结构形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美酒献给好头人》是八字一句,一句一首的较为原始的歌曲,而《牧养随风悦耳曲》是八字一句,四句一首的结构趋于完整的唱腔。但是两者间的这种差别正好说明了它们各自先后产生的历史年代以及彼此吸收、借鉴的基本传承情况;就音阶旋法和节奏形态等方面实际存在的共同特征的确清晰可见,一目了然,特别是调式、调性方面更是不谋而合地成为极其相同的歌曲。在《格萨尔》说唱音乐的旋律中,诸如此类的情形比比皆是。

2、丰富多彩的《格萨尔》音乐为传播和发展史诗的内容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人会问:“《格萨尔》音乐还有什么丰富可言,无论何种人物,不分男女,也不分人畜,更不分环境和感情的变化不都是使用那几首有限的唱腔曲调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根据史诗中的明文记载,《格萨尔》唱腔音乐本来丰富多彩,但它由于完全依靠原始的口传形式保存于民间,未能以文字形式一一记录下来,使其失去了众多的唱腔。而广大的民间仍保存着许多类似唱腔。根据近代许多“仲堪”(《格萨尔》说唱艺人)的说唱表演,他们为了讲述更多更长的史诗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内容方面,对于音乐唱腔的使用还远远没有做到人物专曲专用的基本要求,因而发生各种人物共同使用几首唱腔的情形,但这绝非是《格萨尔》音乐的真实情况。根据目前这部史诗的所有说唱记载,都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和表现众多人物的艺术形象与思想感情,在每段重点唱段前不仅明确了唱腔的标题名称,而且有的人物对自己所使用的唱腔作出了种种解释或赞美。如在《霍尔岭大战》中,当格萨尔王从羌塘回到岭国时,蓝色的猎鹰在对国王的唱段中唱道:“我很想唱首《洁白的六声曲》,但我嘴角坚硬不能唱,现用首《猎鹰六声曲》唱出家中发生的诸事。”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一现象。如《赛马称王》全书共由56个唱段组成,其中以人物特定标题性专曲专用的唱腔就达36首之多;《霍尔岭大战》全书共由233个唱段组成,其中以人物特定标题性专曲专用的唱腔就有46首,等等。如果按此方法对《格萨尔》中的所有音乐唱腔进行统计,那么可以肯定《格萨尔》的音乐唱腔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数多量大,是一种十分庞大的曲调群体。关于不同人物所使用的特定标题性专曲专用的问题,在《格萨尔》中有了简略的说明。如在《达岭大战》中,岭国要人米琼唱道:“深明行道是活佛曲,大@①九声是咒师曲;母虎吼叫是官人曲,吉祥八宝是僧人曲;我唱喜鹊扬声曲。”反映了不同人物使用标题性专曲专用的习惯。另外,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每个主要人物又有众多特定标题性唱腔,而且为了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其成为不同的种类。在《赛马称王》和《霍尔岭大战》中格萨王使用几十个不同种类的唱腔,如《大海盘绕古尔鲁曲》、《金刚古尔鲁曲》等是显示人物特殊地位的唱腔;《宛转的情曲》、《终生无变曲》、《吉祥八宝曲》是表现人物谈情说爱的曲种;《呼天唤地曲》、《呼神箭歌曲》是祀祭用的曲种;表现人物在大庭广众叙述实例的专用曲种有《大河慢流曲》、《欢聚江河慢流曲》、《高亢宛转曲》;表现人物战斗激情的专用曲种有《攻无不克的金刚自声曲》、《威镇大地曲》,等等。类似情况在《格萨尔》说唱艺术中处处可见。所有这些充分说明,音乐以其独有的艺术手段或功能塑造了众多不同人物的艺术形象,为史诗的内容增添了无比辉煌的光彩,为《格萨尔》的传播、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吐蕃时期民族古典音乐与《格萨尔》音乐的比较研究

《格萨尔》说唱音乐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标题化”民族曲艺说唱音乐艺术作品,这是它的特点之一。为了便于论述,首先简略地说明标题音乐的基本含义以及民族音乐与民族音乐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纵观国内外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标题音乐”这一专用名称出现于19世纪西方音乐大师们的作品中,它是主要用来说明器乐作品内容的一种体裁名称之一。每个乐章有一个小标题——这些标题就是为了提供或引导广大听众探索它们的内在含义。如以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为例,《到达乡间而引起的》为第一乐章、《溪边景色》为第二乐章、《大雷雨》为第四乐章。

在藏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中,虽没有见到标题音乐作品,但以种种专用标题作为歌曲特定名称来说明歌曲旋律所包含内容的声乐作品还是特别繁多,如《格萨尔》中所出现的音乐的标题名称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关于民间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关系问题,民间音乐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族音乐是民间音乐的创新与发展,换句话说,民间音乐是民族音乐的根基,而民族音乐则源于民间音乐。《格萨尔》音乐是经过有人专门创作的民族说唱音乐。如果要问《格萨尔》音乐的这种特定标题名称又源于何处呢?对此只要对吐蕃时期民族古典音乐与《格萨尔》音乐进行比较研究,就可以找到其答案。

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30~797年)时期是藏族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据《王统记》记载,787年建成桑耶寺时,从国王至臣民百姓每人都演唱一首歌曲,“国王赤松德赞唱《国王欢乐之歌曲》……王子牟尼赞普唱《人间明灯曲》,王子牟底赞普唱《雪狮傲相曲》,王后们唱《柔枝松石绿叶曲》……莲花生大师唱《威镇鬼神曲》……壮年的男子们唱《九座虎山重叠曲》,年轻的女子们唱《鲜艳的花环曲》……”《五部遗教》中还将当时所演唱的歌曲归纳分类成“4种咒师之曲、13种首领欢歌、9种天神之曲、5种人间之曲、13种龙神之曲,以及八瑞祥物婚礼曲”等共计45种民族古典音乐。因此藏族特定标题性声乐曲的历史特别悠久。众所周知的“古尔鲁”是吐蕃时期赞普们专用的一种诗歌艺术,据记载这种诗歌都配有音乐旋律,藏语中称其为“古尔鲁”,是藏族声乐的古典歌曲之一。在《格萨尔》说唱音乐中将《大海盘绕古尔鲁曲》和《金刚古尔鲁曲》等唱腔都作为格萨尔王所特有的唱腔,说明了藏族古典音乐与《格萨尔》音乐的传承关系。又比如莲花生大师在桑耶寺竣工大典上唱的《威镇鬼神曲》和王后们唱的《柔枝松石绿叶曲》与格萨尔大王的专用唱腔之一《威镇大众曲》和珠姆王后的专用曲之一《杜鹃六声曲》的基本形式、风格特色有着前后传承的渊源关系。遗憾的是这些民族古典音乐旋律未能流传后世,使今人无法听到民族古老音乐的优美动听的旋律。

三、《格萨尔》说唱音乐的艺术特色

《格萨尔》说唱音乐具有极其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强有力的艺术表现能力,而且显得特别概括与简练。这说明它的曲作者赋有很深的观察生活、表现生活以及以高度集中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艺术形象的本领。艺术要用形象来表现内容,这就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手段。如果没有反映内容的形象,艺术本身也就不能存在了。《格萨尔》说唱音乐在塑造众多人物的艺术形象方面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色。格萨尔王是该史诗中的第一英雄人物,如何在一首高度概括与简练的曲体中塑造这一英雄人物的基本形象呢?这对当时的曲作家们来说是一个难题。但是,那些无名的曲作家们早已以通观全局、高度概括、有所侧重的手法,即用最少的材料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如在格萨尔王的专用唱腔中,每当他与敌人面对面地进行生死搏斗时有几首唱腔,其中有一曲叫做《攻无不克的金刚自声曲》,该曲的基本旋律为:

附图

此曲的整个规模虽不大,但它简练而准确地塑造了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英雄人物形象。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到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首先从基本节奏中清楚地看出曲作者为它精心设计了一种具有巨大推动力的节奏,这种节奏为这首唱腔的成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因为节奏就是音乐的灵魂。这四句一首的唱腔中,每句头一拍的节奏极为突出地采用了一种既有强烈而独特的弹性,又能够暴发闪光的切分节奏,使它在全曲音乐旋律中仿佛起到勇往直前的推动作用。为了适应说唱音乐的特殊需要,音乐旋律特别流畅处仅仅在十度音域之内(@②-@③)进行。当全曲使用特定的节拍,以进行曲的速度演唱的时候,音乐像排山倒海、气吞山河般的气势显示出一幅幅气势磅礴的战斗图画,借助音乐塑造出格萨尔王带领他的将士勇往直前的高大艺术形象。这首著名的音乐唱腔至今仍在流传。

珠姆王后的专用唱腔中有一首充满情意、优美动听的唱腔,被称为《杜鹃六声曲》。此曲在《格萨尔》的众多女性人物唱腔中属于特别典型的唱腔之一,其基本旋律为:

附图

藏族认为杜鹃是春天的使者,是大地复苏、万物生长、春暖花开的季节,用表现春天的音乐旋律标题来描绘或塑造温柔多情、如花似玉的珠姆王后是非常适合的。每当人们听到这一水晶般透明闪光、充满情意、优美高雅的音乐旋律时,情不自禁地带到春光明媚的意境中,那动听的音乐旋律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灵。这是一首五声音阶羽调式的唱腔,全曲仅在十度音域之内进行,它那流畅上口、回环曲折、乐句巧妙呼应的旋律,以及对终止音的变化处理,令人感到起落有序,表现出珠姆这一人物光彩夺目、绰约多姿的美丽形象。

四、抢救、整理和研究《格萨尔》音乐迫在眉睫

《格萨尔》说唱音乐在藏民族众多音乐种类中作为一个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庞大的曲调群体,在漫长岁月中由于种种原因使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渐渐地走向衰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能歌善舞的古代藏民族,虽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但由于当时还没有一种能够适当记录音乐旋律的谱号或文字形式,使许多珍贵的民族传统音乐未能流传下来,今天已失传的吐蕃时期的众多古典音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格萨尔》说唱音乐虽然在广大民间以口传形式流传,唱腔的标题名称也完整无缺地出现在史诗之中,而它的许多唱腔曲调已渐渐地失传。

2、和平解放以前,历代统治阶级对于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缺乏最起码的保护意识,许多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也是《格萨尔》音乐厚古薄今的主要原因。

3、解放以后,国内外各种新的文化艺术不断传入我区,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新文化艺术的传入,使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受到了空前的撞击,享受现代文化艺术生活的藏族新一代对古老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减退,于是传统文化艺术“人死艺亡”的状况更加严重。

根据以上情况,对音乐遗产的抢救工作迫在眉睫。要想抢救、整理和研究《格萨尔》音乐,首先必须抓紧抓好音乐唱腔的抢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整理和研究工作,否则它在史诗研究领域中仍将处于一种特别薄弱的环节。以来,国家特别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曾采取各种重大措施,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使史诗的抢救、整理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世人赞叹的成果。但对这部史诗的整体艺术中具有重要价值的音乐的抢救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它的抢救工作既缺乏领导的足够重视,也缺乏应有的经费投入和专人负责管理等。如果这“三缺”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那么《格萨尔》音乐的抢救工作无疑将是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结语

根据本人长期搜集《格萨尔》说唱音乐的亲身体会,结合对史诗中有关音乐的分析研究,《格萨尔》音乐绝非是由东拼西凑、寥寥无几的少数曲调所组成的,它是一种属于特定标题性民族传统说唱音乐,即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以人定曲、专曲专用的庞大的唱腔群体。它曾吸收或借鉴了吐蕃时期民族古典音乐,体现了藏民族在音乐方面所赋有的特殊才能和智慧。分析《格萨尔》音乐,其始终运用音乐固有的特殊功能,塑造出众多人物的艺术形象,为史诗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使这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充分显示出本民族艺术的特点,努力从事史诗《格萨尔》说唱音乐的抢救、整理和研究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左口右牛

第5篇:关于古典音乐的问题范文

流行音乐是经过时间和考验的一种音乐表达形式,在教育教学当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是缺少有效的支持和利用,并且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阻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本文主要针对高校流行音乐教学现状进行了思考分析,希望能够改善现状,实现教学突破。

【关键词】

高校;流行音乐;教学现状;思考

音乐是一种舒缓心情的艺术表达形式,音乐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提高音乐素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高校音乐教学当中,教学资源的拓展显得尤其重要,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以及提升音乐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下面就对流行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高校流行音乐教学现状

(一)对流行音乐重视程度不够。

在一些教师的传统思想当中,还是对流行音乐存在着一些偏见,一般来说在教学中涉及到的音乐形式无非就是古典音乐与民谣等,涉及到流行音乐的内容基本上没有,因此教师对于流行音乐的教学不够重视。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流行音乐教学的质量,首先要从思想上对其高度的重视,态度是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就是对流行音乐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比较偏向于儒雅的音乐形式,认为只有这样的音乐才能够实现教育的目的,在他们的传统观念当中流行音乐都是比较低俗的,特别是一些比较奇特的唱腔更是不能接受,再加上现在一些关于明星的负面报道,更是让人们戴上了有色眼镜来看待流行音乐,并没有真正的去欣赏这一音乐形式。

(二)师资力量不足以支撑教学。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流行音乐的研究也是从近几年开始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素质才能够指导和教育学生,但是在高校音乐教学当中,一般音乐教师对古典音乐以及一些民族音乐研究得比较多,而对于现代流行音乐并不是很了解,对于一些年龄偏大的音乐教师甚至都不愿意去听当下流行的音乐。但是为了开展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高校音乐教师不得不去研究和分析流行音乐,为了能够跟上教育的大形势,需要重新研究和学习新的音乐形式,但这是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有的教师还是会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来理解现代流行音乐,因此会将这一音乐形式古典化,或者是根据自身多年来的经验来理解分析,改变流行音乐的本质。不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不足以支撑教学,对教学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流行音乐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贴近现实生活,通俗易懂,并且变化速度非常快,让人们能够时刻的感受到新鲜感。流行音乐发展速度之快是惊人的,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内就可以出现多种音乐表演风格,并不是固定的按照某种趋势来进行的,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按照古典音乐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二、对高校流行音乐教学的思考

(一)树立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流行音乐。

教学一定要有方向和目标,这样才能够更有动力,在流行音乐教学当中首先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到流行音乐的精华,不论是表演风格还是创意都要非常灵活,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并且适当的和古典音乐进行对比,对二者之间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探讨,结合经典音乐来感受流行音乐形式的灵活变化。比如,S.H.E的《不想长大》就是用的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吸收融合了经典的乐曲,但是曲调更加活泼,以充满活力的音乐表达形式重新展现了这首曲子,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容易记住这一旋律。

(二)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水平,在流行音乐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对流行音乐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按照现代的思路来进行分析,不能受到传统音乐思想的影响,以正确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音乐表达形式。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像一些表现情爱的网络流行歌曲确实不适合教学,所以说教师就需要进行有选择的教学,挑选一些比较有内涵的现代流行音乐,比如说,林俊杰的《江南》,周杰伦的《青花瓷》等,歌词当中描绘的江南风景意境对人的吸引力已经超越了其中对于情爱的描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分析欣赏歌词当中表现的意境,感受江南美景。

(三)贴合流行音乐,实施德育情感教育。

流行音乐一样能够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并且能够以其快速传唱的特点让学生记忆深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这一优势,实施德育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流行音乐的教育意义。比如,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听妈妈的话,不让她受伤……”一句简单的描写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并且这首流行歌曲也是广为传唱的,人们读懂了歌曲背后的教育意义,表达了演唱者对母亲的尊重之情,对于一些比较追星的学生来说,偶像的力量是强大的,要充分的利用好这一点,进行德育情感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流行歌曲当中渗透表达的思想情感。

总而言之,流行音乐作为当今一种主流音乐形式,不论对人们的生活还是学习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教学资源影响着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因此要认识到当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的解决才能够利用好这一资源,充分地发挥流行音乐的重要作用。

作者:杜慧 单位: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第6篇:关于古典音乐的问题范文

教师要结合幼儿水平确定欣赏曲目,曲目宜选择短小(可以节选)、音乐形象鲜明、音乐元素(音高、音长、音强、音色)富于变化、曲式简洁明了(ABABABACA)的乐曲。如:国家级“十五”课题研究成果《儿童古典音乐欣赏全集》中的曲目。教师还应考虑活动侧重选择曲目———以感知音高为目的的活动应选旋律性强,适宜演唱的乐曲,如《欢乐颂》《梁祝》;以感知速度为目的的活动应选速度变化明显的乐曲,如《乌龟》《康康舞曲》对比聆听;关注力度的活动可以选择《天鹅》与《电闪雷鸣波尔卡》对比聆听……同一首乐曲,可能会多次聆听,每次各有侧重,如初次聆听关注节奏与主旋律、再次聆听关注再认与故事创编、还可以与其他乐曲对比聆听欣赏……

二、欣赏之前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相关表象、经验

教师要对欣赏曲目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包括作者、创作背景、曲谱、节拍、节奏、乐曲风格、曲式、表现内容、表现手法等,以便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在欣赏活动前丰富幼儿前期经验。缺乏前期经验的对乐曲进行盲目猜想对幼儿是有害无益的,在感性经验方面,教师应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接触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幼儿头脑中与乐曲相关的表象、体验相关经验,以使幼儿在欣赏乐曲时能够用日常积累的丰富表象为音乐想象提供加工材料(有像可想),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独特的贴切的想象与理解,而不是盲目地直接听乐曲就让幼儿表述音乐内容。例如,教师在幼儿午睡时播放轻柔音乐,用柔和的语言给幼儿讲故事,平时和幼儿有过关于做梦的谈话,在组织进行《梦幻曲》欣赏时,幼儿很容易感受乐曲传递的安详温柔恬静的情绪,描述出贴近乐曲内容的画面。欣赏《赛马》前一段时间应通过看视频、讲故事、看图书等形式了解与马有关的知识、蒙古族的生活、骑兵的形象等等。欣赏《天鹅》前,教师为幼儿讲述有关天鹅的故事,如“天鹅湖”“七只天鹅”,学习相关的优美抒情风格的诗歌。

三、关注幼儿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

缺乏音乐的耳朵,再美好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要想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感受理解优秀的音乐作品,对幼儿音乐基础技能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还是有必要的,只是这种培养一定要注重趣味性,适宜幼儿年龄特点,如通过达尔克罗兹身体音阶、柯尔文手势帮助幼儿感知音高;玩音符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旋律概念;通过体态律动、奥尔夫声势活动、有趣的打击乐学习帮助幼儿感受不同节奏与节拍的异同;选取短小的乐曲或乐曲节选通过聆听、对比聆听感受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元素对音乐形象和音乐情感的表现作用,从而使幼儿具备初步的鉴赏理解能力,使幼儿在欣赏古典音乐作品时能够运用掌握的音乐技能分析乐曲情感倾向,较准确地感知乐曲内容和情感。

四、着力培养幼儿安静倾听的能力和习惯

欣赏与倾听联系紧密,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保证欣赏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好作品应反复欣赏,但最忌无目的无要求地反复听———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值得我们带幼儿反复倾听,但一定要注意教师应提出适宜问题———如倾听+想象、倾听+分辨、倾听+记忆、倾听+对比、倾听+再认等,让幼儿带着问题安静投入地倾听,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掌握乐曲全貌。例如,第一次倾听侧重于想象的伴随,教师用“音乐中有谁?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样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怎么样了?你听了音乐心里有什么感觉?”等引导语激发幼儿边听边想,听后用语言、动作描述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高兴、伤心、优美、想唱歌……”等等,描述出自己想象出的场景。之后每次倾听,教师都应该心中有明确的目标,是要通过倾听让幼儿了解乐曲的结构,还是通过倾听让幼儿感知主旋律,感知节奏,或是通过不同乐曲的对比倾听感受速度的变化产生的不同的风格,教师在目标的指引下使用明确的指导语引导幼儿有意识地伴随着分辨、记忆、对比、再认等思维活动进行倾听,教师的指导语如“听一听主旋律出现了几次?这首乐曲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两首乐曲带给你的感觉分别是怎样的?”教师用不断变化的要求引领幼儿充分挖掘作品内涵,创造“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艺术境界,使幼儿在每次活动中都能够汲取新营养,获得新感受,激发起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经验。杜绝放上音乐让幼儿反复听,教师一边坐着或没有感彩地教授等不负责任的欣赏活动,因为反复无目的、无动于衷地听一首乐曲,最容易倒人胃口,磨蚀甚至消除幼儿对高雅音乐的兴趣,造成严重的后果。

五、不在欣赏开始阶段向幼儿园幼儿解释音乐内容

首先明确一个理念“音乐理解无对错”,很多音乐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其实也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除了作曲家本人,谁能够百分百地理解乐曲要表达的内容?即使是作曲家本人,时过境迁后,也很难准确阐述乐曲中的细节到底是在传递怎样的情绪情感。所以带幼儿欣赏乐曲时先不要告诉幼儿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什么内容、什么感情,这样就剥夺了幼儿自主感知、想象、理解、表述音乐的机会,而这一过程恰恰是幼儿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认识过程得到锻炼的机会,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机会。要允许并创造机会让幼儿充分表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不妄加否定,其实孩子们的感知理解、想象能力往往让我们自叹弗如。幼儿天真的童稚是他们理解音乐的最大资本,他们没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其实更加有利于他们对古典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如孩子们对《欢乐颂》的想象———“大海边,有很很多很多人在游泳,玩。”“这是足球场,在踢比赛,有好多好多人在看,在加油。”孩子们听《加速度圆舞曲》的想象———“很黑很黑的夜里,小动物迷路了。”“大灰狼来了,在追小朋友呢。”“在晚上,黑蝙蝠飞出来了,在追小朋友呢。”“是在变魔术呢,一个小朋友变成好多好多小朋友,一百多个。”“强盗在别人家里偷东西呢。”“是一条毒蛇。”“小动物遇到了火山爆发。”

六、创设游戏情境,并让幼儿在其中以身体运动的形式感知表现音乐

前苏联学者苏菲·别莱叶夫·艾克塞姆普拉斯基研究认为,早期儿童(8岁以前)具有三种音乐趣味:原始音响趣味、运动趣味、故事趣味。早期儿童喜欢音乐其实不仅喜欢音乐本身的音响,更是喜欢这个音乐能让他们联想到一件事、一个小动物、一种情境,并且让他们动起来。所以教师在带幼儿进行欣赏时要充分利用幼儿的想象,用孩子们自己想到的情境作为游戏背景,满足幼儿对音乐故事味的要求,同时教师对这个情境加以丰富、动作化,这种动作必须是契合音乐又很简单很好玩的,以满足幼儿对音乐运动趣味的要求,从而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倾听、理解和表现。以《加速度圆舞曲》教学为例,孩子们想到了多种多样的情境,教师选取变魔术的情境加以丰富,制作了小精灵变魔法水的视频调动幼儿兴趣,将乐曲的结构、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元素渗透在变魔法的动作之中,幼儿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就感知了相关的音乐元素,教师再通过设置前几次变不出魔法水的障碍,引领幼儿分析在力度、速度、结构等方面哪里操作的有问题,在反复的趣味化的操练中使幼儿对乐曲有充分的理解,最终达到能够用动作准确表现乐曲的目的。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情境的运用,避免了枯燥的反复练习的弊端,幼儿不觉得是在进行操练,只想着在玩变魔术的游戏,自己也能变出魔术水,一直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教学效果非常好。

七、多种解读与表现的方法(教学媒介)适当运用

第7篇:关于古典音乐的问题范文

法国文化部

法国游学的第一站便是参访法国文化部。当地时间6月10日一早,在巴黎索邦大学音乐管理系吉勒·德蒙奈(GillesDemonet)教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16人来到位于巴黎波布尔路62号(62 rue Beaubourg)的文化部所在地。接待我们的是公众与文化传播部的负责人阿兰·布朗斯维克(Alain Brunsvick)先生及他的同事们。

正如法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法国文化部在公共文化事业的搭建上也遵循着与此一致的原则。“在文化领域,所谓的自由,就是自由地创造,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所谓的平等,就是说所有的人都有一样的文化权利,都能享受平等的文化生活。”布朗斯维克先生解释道,“在二战之后,法国有一项很重要的文化政策,那就是国家要保证成人和儿童在文化方面享有一样的权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也同时被写入法律的是,法国文化部有责任让所有公民接触到国家最重要、最核心的文化遗产。

早在1959年,第一任文化部长安德列·马尔罗(AndréMalraux)任职期间就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一个国家的文化环境,就好比艺术家的一件艺术作品,无需解释便可让置身其中的人们了解它。此外,他还认为艺术是没有层级之分的。音乐、美术、建筑等等艺术形式,不分孰高孰低也没有谁先谁后,任何艺术形式,都在传递我们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从他当时所提出的这些充满哲学思想的观点,我们就能看出一些现在法国文化政策的导向及价值观。

然而对于马尔罗的第一个观点,在文化部建立之初,一些人就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民众对于艺术的感知,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定要通过教育去教会他们如何欣赏这些艺术作品。直到现在这种争论还存在,但人们公认,艺术教育和各个地方的文化活动的落实才是最重要的。

法国文化部正通过在全国各地铺设“国家舞台”这种国家性的文化注册机构以及“艺术之家”、现当代艺术基金会和新出台的“现代音乐舞台”等来实现文化服务网络的全国覆盖。像针对具体某一艺术形式所开设的“艺术之家”,如“音乐之家”、“舞蹈之家”,在全法国约有40个,其中“舞蹈之家”就有20多个。“艺术之家”不仅为年轻艺术家提供排练及演出场地,还会通过国家性的现当代艺术基金会来购买艺术品,为之做展览、演出。这些活动不仅限于在当地的“艺术之家”开展,有时还会被安排去其他地方做巡演。同时,艺术家们也有责任为大众提供一定的艺术教育活动,如去学校指导学生们进行艺术创作等。

针对音乐,尤其是现当代音乐目前在法国的发展形势,负责国家现代音乐创作及监制的安德列·格耶(AndréCayot)先生说道:“我们提出的‘现代音乐舞台’概念,就是一个发展当代新音乐的良好平台。”法国在前卫音乐的探索上可谓一直都在努力着,格耶认为,他们挑选的音乐一定是具有这个时代的价值,是当下鲜活的、有生命力的音乐,是爵士、摇滚、电子音乐、世界音乐等各类音乐的融合或跨界,他们非常鼓励将音乐玩出新花样儿,赋予音乐这个时代的灵魂和属性。

当被问及法国文化部对歌剧、交响乐等传统的古典音乐在当今发该如何发展时,布朗斯维克先生说:“这是一个好问题!在法国,对于古典音乐的学习及传承,我们一直都在做着很多的工作,它如同放置在博物馆中的艺术品,我们对它精心保护着。”然而说到“博物馆艺术品”(museum piece),黄韵瑾教授则觉得,如果将“博物馆艺术品”这个词用来形容表演艺术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或许只能被用作瞻仰,而失去了对于这个活着的时代的现实表达,从而也就失去了一定的价值。我们想问布朗斯维克先生是否也认同这样的观点,他只是平和地说:“我觉得‘博物馆艺术品’是个中性词。对于古典音乐来讲,这里的人们都了解它,它就放在那里,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但如同历史、如同任何一类艺术形式一样它都得存在。”

通常人们认为只有欣赏古典音乐才能体现个人的品位及修养,过去它曾是王公贵族们把玩的音乐种类,所以人们认为古典音乐是那些身份显赫、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高收入人群欣赏的所谓的“高雅音乐”,并给古典音乐贴上了代表一定社会阶层的标签。但如果放眼于文化艺术领域,我们说好的艺术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它是人类灵魂的表达。像在非洲,一些贫困落后的地区一样拥有丰厚的艺术人文宝藏。非洲鼓,这件伴随着当地人一生的乐器,当遇到婚丧嫁娶或者大大小小的事情时,他们都会用鼓这样乐器来表达心声,鼓就是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全部,这才是作为音乐,最有艺术价值的体现。

104艺术中心

位于巴黎19区的104艺术中心(104/Le Cent Quatre)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起先是一处市政停尸场,后来重建变为一个创意园区,该艺术中心成立至今已有10年时间,由政府资助但不直接管理。进入104艺术中心的大门后,我们看到眼前一片空旷的场地被分割为几个区域,一些年轻人正在这些区域内进行节目排练,有些像是在排话剧、有些是舞蹈,在这个开阔平台的下层,我们看到有人正在准备着各种材料,像是在制作他们的布景或是舞美道具。

104艺术中心的公共事务负责人向我们介绍,这里不仅用于举办艺术展览、表演,还可为艺术家们提供包括戏剧、舞蹈、音乐、马戏或是视觉艺术、多媒体影像艺术在内的各种服务。在这里你能体会到一切与艺术有关的活动,然而它又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活动,它更是一种与艺术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你就是你自己,你能找到自己的存在,生活就是一种艺术。”这就是他们的口号。

每年有980多家艺术公司前来此地开展多达1200多个艺术活动项目。在活动项目之余,场地空闲之时,“104”为所有想要进行艺术创作和尽情表现自己的人们敞开大门。街舞演员、歌唱演员,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走进来,场地免费,也无需预订,充足的空间让他们自行支配使用。

104艺术中心同时还为儿童准备了演出体验活动:“第五中心”为那些来自18、19区的低收入人群开办了只需2欧元门票的艺术体验:创建“培育园”,为那些想要做创作或创意的小公司提供简单的办公设备、公用的会议室等,给它们一个起步的机会。

巴黎的这所104艺术中心让人联想到北京的798艺术区或是上海的1933老场坊,它们都不仅用于举办艺术展览,还同时为艺术家提供创作场地等。但104艺术中心给人的总体印象则更为单纯,没有太多商业的喧嚣,来到这儿的艺术爱好者们也都专注地投入个人创作。或许良好的经营理念、财务运营才是真正令艺术者们能放下经济压力去一心追求艺术的最佳保障。

正如104艺术中心门口处呈现的那个作品“Open”——一幅用各国语言所写的“Open”(中文是“营业”),它要传达的就是:在这里,这就是你的家,艺术容易接近,大门为你敞开。

富维耶之夜艺术节

我们从巴黎辗转到里昂,前去参访那里的富维耶之夜艺术节(Nuits de fourvière)。该艺术节于1946年开始在里昂举办,已有67年的历史,它的成立早于亚维侬戏剧节(Festivalde Avignon)以及普罗旺斯艾克斯艺术节(Festival de Aix-en-Provence),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夏季艺术节。

当我们在富维耶山丘下乘坐缆车到达山顶,这片被阳光暖暖地包裹着的艺术节露天场地呈现在眼前——始建于公元前1 5年的高卢一罗马剧场(Theatres gallo-romains de Fourviere)犹如一位沉静的历史巨人,悄然俯卧在富维耶山头,它是法国最古老的古代剧场之一。每年夏季,富维耶之夜艺术节都会安排为期两个月的、包括戏剧、舞蹈、音乐、马戏以及电影等多个艺术领域的活动,并有众多的艺术家和忠实的观众们前来表演和交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极具规模的艺术节,他们的核心工作人员只有12名。当然,在艺术节期间,则会有250名技术人员及志愿者加入到艺术节中来负责各项事务的工作。艺术总监多米尼克·德洛姆(Dominique Delorme)先生介绍说,因为露天剧场的特殊性,每一个参演节目的排练都要安排在里昂的其他场地进行,只有在演出的前一周才可以到艺术节剧场进行彩排,而且因为一大一小两座露天剧场相隔太近,相互间的噪音干扰大,所以通常只能在一个剧场演出,另一剧场做灯光、走位的彩排,等一个剧场演出结束后,另一边才可以进行正式的彩排,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制定出非常详细的剧场使用日程。我们有幸被邀请参观了他们的后台、演员化妆区及舞台,在入口处的门上,我们看到贴有工作日程的说明,并且见到所有的机箱电线、服装道具都被归置得井然有序。处处都体现了国际化制作的专业素质。

当我们来到舞台上,发现原来艺术节舞台设置的照明、各类灯光都是那种需要手动调试的、较为传统的设备,而非大量的现代电脑灯设备。能够用手动调试好灯光,是对灯控师基本功的一大考验,其实就如同专业摄影,好照片必定要用手动调试拍摄,那些柔和细腻的、富于艺术表现力的舞台灯光往往更需要人性化的调试,这种呈现有时是电脑灯所无法表达的。所以,黄韵瑾老师这样感叹:“真正的艺术,是不需要那么昂贵的。”

站在这样一座古罗马露天剧院的舞台上,同行的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王珮瑜亮开了嗓子,一段老生唱段“击鼓骂曹”唱罢,四座惊起拍手叫“好!”在环形的石座观众台上,人们感叹这座剧场完美的声场反馈,同时也感叹了这种中西文化重合的美妙时刻。

第8篇:关于古典音乐的问题范文

听音乐增强耐力

Do you do some exercise? Have you always felt like you perform better when you listen to music? Odd as it might seem, there has actually been a lot of research done on this subject. And sure enough, one study shows that music can increase endurance by 15%.

One theory is that the continuity of a classical piece helps you focus, which in turn allows you to persevere longer. However, another study suggests that it’s not the type of music, but rather the speed of the music―the beats per minute (bpm)―that matter. According to the study, the optimal speed would be 125140 bpm.

你锻炼身体吗?你是不是一直觉得自己在听音乐时的表现更好一些?听起来可能有些怪,但其实关于这个课题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一项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增加15%的耐力。

一种理论认为,古典音乐的连续性有助于你集中专注力,这样可以让你坚持更长时间。还有另一项研究表明,不是音乐的风格类型,而是音乐速度――每分钟节拍数在起作用。根据这项研究,最佳速度是125-140节拍。

Listening to Music Reduces Stress

听音乐可以减压

A lot of us intuitively turn to relaxing music when we are feeling stressed or tired. Perhaps unsurprisingly, we’re not just imagining things. Significant research backs it up. In particular, slow, quiet classical music is suggested to have the most soothing effect.

So if you have a hard time dealing with stress, making a playlist of some fitting classical songs could be a good idea. Or try listening to a relaxing, classical-style movie soundtrack.

当感到紧张或疲倦时,我们很多人都直观地选择听音乐这种放松方式。也许这并不奇怪,我们不只是想象而已。有深入性研究表明这种说法有道理。具体而言,建议听速度慢偏安静风格的古典音乐,具有让人感觉最舒缓的效果。

所以,如果你很难排解压力,弄一个古典歌曲的播放列表可能会是个好主意,或尝试听些让人放松的古典风格电影配乐。

It Can Make You Healthier

听音乐可以使你更加健康

It might seem too good to be true, but som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measurable health benefits from simply listening to music. Listening to music can also release dopamine, often dubbed “the pleasure chemical”. You could perhaps substitute the pleasure achieved through eating your comfort foods by indulging in your favorite music, with none of the negative health repercussions.

听起来似乎好得令人难以置信,但据某项研究表明,只听音乐就对健康有很大的益处。听音乐也会释放“快乐化学剂”多巴胺,沉浸在自己喜欢的音乐中的你获得的乐趣,可以替代你吃慰藉食物时的快乐感觉,而且音乐对健康没有任何负面影响作用。

无论你喜欢贝多芬还是绿日乐队,有一件事我想我们都认同: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但这种说法不只是我们自己这么觉得,而是有科学证明依据的。

It Improves Your Memory

音乐会提高记忆力

The interesting part about the research is that it shows music helps your brain develop in multiple are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being your memory. So if you’re troubled by a bad memory, learning to play an instrument is something you should consider.

有关研究的最有趣部分是:研究表明音乐有助于开发大脑在多个领域的智力,其中效果最明显的是你的记忆力提高了。所以,如果你被记性不好这个问题所困扰,就应该考虑学一门乐器了。

Learning to Play an Instrument as a Kid Makes You More Successful Later

从小学乐器会让你日后生活更成功

Research shows a noticeabl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rning to play an instrument as a child, and becoming successful later in life. So if you were always upset with your parents for forcing you to play the violin, or like me, the piano, take a minute to be grateful. I just thanked my father. One of my biggest regrets these days is that I never actually tried to learn to play the piano properly.

研究表明,从小学乐器与以后成功的生活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所以,如果你总反感你的父母强迫你拉小提琴,或像我一样厌烦弹钢琴,感恩一下父母的激励督促吧。我真的很感谢我的父亲。现在我最大的一个遗憾就是我从来没有真正尝试着去认真地学弹钢琴。

Singing With a Group of People Makes You Happier

和一群人一起合唱会让你更快乐

Do you think people that sing in a choir look a bit too happy? Well, as it turns out, it’s not just your imagination. Science actually explains what makes them so happy. And the best part of it is, even less-than-great singers experienced the same positive effects.

What does this mean for you? Hopefully, that the next time you get the chance to have a sing-along with someone else, you take it, instead of worrying about how you will be received. It’s very likely to cheer you up! One of the studies listed also suggest that singing together increases bonding. And don’t worry, if you feel like you’re just too shy, you can stick to singing in the shower. But just make sure you do it a bit more often.

第9篇:关于古典音乐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音乐艺术;声乐跨界;艺术的融合;商业炒作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跨界音乐”、“混搭”、“声乐跨界”是近年来被广泛提及的高频词,也是广受争议和探讨的新艺术形式。对于“跨界演唱”现象人们已经屡见不鲜了,国外在跨界音乐领域中有莎拉·布莱曼、安德列·波切利、乔琪亚·芙曼蒂、ILDIVO组合等等,国内有吴碧霞、谭晶、殷秀梅等人,他们演绎的作品或是横跨古典与流行,或是贯通美声与民族,或是融会流行、民族和美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声乐跨界”现象。“跨界”一词本意是指不同领域,不同概念上跨越藩篱的合作。“声乐跨界”既指歌唱者可以横跨美声、民族、通俗等多种唱法,也可以指歌唱者“反串”不同歌唱角色的行为。对于“声乐跨界”现象产生的原因、特点和文化分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持肯定态度者认为“声乐跨界”打通了古典与流行、传统与现代、西方与民族的界限,是艺术的融合,反对者认为“声乐跨界”提法不科学,是“故弄玄虚”,是商业炒作。也有人认为“声乐跨界”就是“拼盘”、“嫁接”,更有甚者认为演唱“无界”,否认“声乐跨界”这一提法。笔者无意于“声乐跨界”概念的精确定位,也难以对其具体分类作详细探究,但是,“声乐跨界”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且有蓬勃发展、大行其道态势的文化现象,我们应该冷静、客观地思考其现象的背后动因,以便站在更高的层次探究我国当代声乐发展的趋势,更好地服务于声乐教学。

一、“声乐跨界”是艺术的融合?

中国的声乐演唱历史悠久但对其划分归类却不到一个世纪。从20世纪40年代左右的“土洋之争”到80年代“美声”、“民族”、“通俗”三分法的形成,再到前几年“原生态唱法”地位的确立,直至时下颇为盛行的“声乐跨界”。中国的声乐发展由最初的“二元对立”过渡到“三足鼎立”,直到今天已经进入了“群雄并起”、“多元发展”时期。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不可逾越,特别是古典与流行唱法在发声方法、音色特点、表现手法、伴奏和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专业的音乐院校声乐系教师都不提倡同一学生学习两种不同的唱法,所谓唱美声的不唱民族,唱民族的不碰通俗,声乐的“三分法”地位曾经坚如磐石不可撼动,直到遇到了“跨界”和“原生态”。1998年第八届青歌赛上李琼用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演绎的《三峡,我的家乡》使得学院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受到质疑。2004年第十一届青歌赛上,云南歌手李怀秀、李怀福演唱的原生态歌曲尽管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但由于大奖赛未设“原生态”组而未能进入单项决赛,在这之后,经过“学院派”和“原生态派”一番争论后,2008年的青歌赛上“原生态唱法”终于和“三分法”唱法平起平坐。吴碧霞那轻松游走在民族和美声之间的跨界唱法带给声乐教学者许多思考,一大堆诸如声乐教学是否可以突破“三分”、“四分”的分野,“声乐跨界”如何教学,艺术如何融合的问题摆在了声乐教师的面前。

在声乐教学界不少人认为所谓的“三分法”在技术上其实是可以互相借鉴的,艺术上也可以相互融合。我国的民族声乐表演中成功“跨界”的有、张也、谭晶等人。她们演唱的歌曲大都结合了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方法,带给听众较高的艺术享受,为“声乐跨界”歌手树立了典范。以“民美”唱法为例,民族唱法讲究字韵纯正,美声唱法追求声音优美,尽管二者在呼吸的运用、唱法的训练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但二者都讲究共鸣腔体的运用,有许多共通之处。此外,以谭晶为代表的“民通”跨界唱法结合民族和通俗唱法的某些共性也颇具特色。民族和通俗唱法都要求气息的支持,口腔的打开,声音的顺畅、吐字的清晰,二者的差异只在于侧重点不同。其代表作《在那东山顶上》既有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又有流行音乐的特点,极富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当代的“声乐跨界”已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融合。2007年,被誉为“华人世界第一男中音”的廖昌永在其专辑《情释》中用美声的唱法翻唱了流行歌手王菲的《红豆》、那英的《征服》、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他力图向听众证明,古典(美声)与流行是可以融会贯通的。

二、“声乐跨界”是商业的炒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