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教程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教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教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外汉语教学教程

第1篇:对外汉语教学教程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听说;板书

一、相关理论及概念

听说课是一门集听力和口语为一体的双项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课,它既不同于单线技能训练课,如听力课、口语课,也不同于综合课。听说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应该按照“以听力为基础、以交际为目标”的原则去编排,要突出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等相关内容。

1.1听说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言语交际中听音理解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对于初学汉语的学生,主要是能听准普通话的声、韵、调,听懂在具体语境中的关于日常生活的简单对话;学生能用已经掌握的简单词汇进行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

1.2听说课的教学原则: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循循善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②坚持互动性和合作性。互动过程也是信息的输入-输出过程,学习者在互动和合作的过程中不仅查漏补缺,补充和修正了自己的输入信息,也进行了信息重新编码的输出活动的练习。③精讲多练。这在汉语教学中表现为要处理好讲解与练习的分配关系。讲练的比例应达到4:6,练习的比例甚至高于60%。

1.3听说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①重点:对于初学者,听力教学重点是训练他们的听音辨音及记忆储存能力;口语教学重点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②难点:通过培养学生做好选词造句、组句成篇和通过辨析语言因素快速组织会话内容及应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到位等能力。

二、预科班听说课课堂教学过程描述

2.1教学背景介绍:

使用教材:万莹、李孝娴,《汉语听说入门》飞跃汉语速成系列教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对象: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预科班学生。

教学内容:第九课“教室里边有什么?”。

教学目标:掌握31个生词的听说读写;掌握“把、张”等量词、“…,但是…”的用法;能用汉语表达“地点(方位词)+有+谁/什么”,如:教室的前面有一块黑板。

教学时间:全课有四个课时,共180分钟。(本文只描述90分钟的内容)。

教学环境:在中国教与学习,具备目的语环境,学习效果理想。

班级规模:规模适中,学生共22人。

学生特点:①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分布比较广,有巴巴多斯,黑山,也门,哈萨克斯坦,老挝等。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小,多为18-20岁。②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判断和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都不错。③汉语层次不均衡,大部分是零基础,几个有过汉语学习经历,但普遍较薄弱。

2.2教学过程描述

第一节课

1、问好

教师语言:同学们,下午好!

学生语言:老师,下午好!

2、导入(5分钟)

教师语言:我们每天在哪里上课?

学生行为:(大家齐回答)――教室。

教师语言:对,我们在教室上课。在哪个教室呢,204?305?(因为预科4班曾在204上过半个学期的课,后来因空调原因换到305)

学生行为:有的回答204;有的回答305;程度较好的会回答:以前在204,现在在305。

教师语言:是的,我们在305教室上课。(板书)

(并简单带过说:我们以前在204教室上课)。

(接着问)你们喜欢哪个教室?

学生行为:大家争相回答。

A回答:我喜欢204教室,因为它在二层。(老师纠错,在二楼)

B回答:我喜欢204,有balcony,很好。(老师强调要说汉语,并告诉那是阳台)

C回答:我喜欢305教室,它有空调,不热。

教师语言:有的同学喜欢204,因为它在二楼,而且有一个阳台;有的同学喜欢305,因为教室有空调,不热。

教师行为:打开PPT,展示图片:一间教室的内部。

教师语言:看,这是什么?

学生语言:教室/上课的地方。

教师语言:对,这是教室,今天我们上第九课“教室里边有什么?”

1.生词讲练

(1)读生词(8分钟)

教师语言:请同学读,D读1-9;E读10-18;F读19-25;G读26-31。(即时纠正)

教师行为:教师领读一遍,学生跟读两遍。

学生行为:学生齐读生词一遍,再男女学生分别读一遍。

教师行为:教师用词语图片展示生词:教室、里(边)、前面、块、黑板、墙、上(边)、张、地图、桌子、窗户等。

学生行为:全班学生一起认读两遍。

教师行为:老师抽出其中的词语,点同学认读。在认读过程中,适时纠正错误的发音。如:“前面、窗户等。”

(2)听力练习(课后习题)(10分钟)

听录音,写出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学生行为:学生听录音,把答案写在课本上。

教师行为:教师点3位学生上讲台写出答案。

学生行为:上讲台写出答案;其他的在座位上写。

教师行为:教师批改。(学生都做对了)

(3)讲解词语(22分钟)

生词一:教室

PPT上展示一张教室的图片。

教师行为:指着问,这是什么东西?

学生回答:教室。

附注:用展示图片来讲解词语,简单直观,学生易接受理解。

生词二:里(边)

教师行为:先拿起一个有水的瓶子,再走到学生面前指着他的书包

教师语言:瓶子里边有什么?你的书包里边有什么?(要求学生完整回答)

学生回答:瓶子里边有水。书包里边有书、笔、本子。

教师语言:教室里边呢?

学生回答:教室里边有老师和学生。/教室里边有手机。/教室里边有书、本子。

教师语言:很好,同学们都很棒。

生词三:黑板地图椅子桌子块张把

PPT展示前面那张有黑板、地图、椅子、桌子的图片

教师行为:指着相应的物件领读。

教师语言:图片里边有什么?我们的教室里边有吗?

学生回答:图片里边有黑板,有一地图,椅子和桌子。

教师语言:复述学生回答及纠正说“一张地图”。

我们教室里边有多少黑板?多少桌子?多少椅子呢?

学生行为:数黑板、桌椅。

学生回答:教室里边有2黑板,26桌子和26椅子。

教师行为:老师做出数的样子并说“同学们数的很对”。

教师语言:2黑板对吗?我们以前学过量词,2位老师,22个同学。会说2老师,22同学吗?

学生行为:摇头回答“不会”。

教师语言:我们来学习黑板和桌子椅子的量词,并板书:

一(块)黑板一(张)地图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老师领读两遍,问“我们教室里边有?”

学生回答:我们教室里边有2块黑板,1张地图,26张桌子和26把椅子。

附注:把相关联的词语放在一起讲解,有利于学生对词语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讲完词语后,教师就进行问答练习,此类对话也是课本扩展部分和课文内的内容,将生词的讲解与扩展和课文的内容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词语的用法和适用场合。

生词四:但是

教师行为加语言:老师走到教室里一个坏了的桌子前面,摇一摇桌子说:

“我想坐这里,但是桌子坏了。”

我想睡觉,但是我在上课。(做失望状)

我想吃东西,但是我没有钱。(做委屈状)

教师语言:前面说的话和后面的不一样的情况下,我们用“但是”。

学生语言:老师可以说“我想回我的国家,但是我要学汉语。”吗?

教师语言:可以,但是最好说“我想回我的国家,但是我要在中国学汉语。”因为如果你是在你的国家学汉语,那么这个句子就不对了。

学生语言:老师可以说“汉语很难,但是我喜欢学习汉语。”吗?

教师语言:非常好,“汉语很难”和“我喜欢学汉语”就是相反的两件事情。汉语很难,我是不会喜欢的。但是我喜欢汉语了。这就是“但是”前面和后面的句子的意思要相反。

学生行为:每个人用“但是”说一句话。

第二节课

(2)学习课文(一)

1、老师表演课文(2分钟):

老师走到讲台中央,拿出一男一女两个玩偶,说:“男同学是王华,女同学是马丽。你们听一听他们两都说了什么?”老师开始分角色表演。

2、就课文内容提问(8分钟):

教师问:女学生在哪个教室上课?

H答:她在305教室上课。

教师问:教师里边有什么?

I答:教室里有黑板、桌子、椅子、地图。

教师问:教室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J答:教室前面有一块黑板,后面有一张中国地图和一张世界地图。

教师问:教师里边有多少椅子和桌子?

K答:教室里边有二十把椅子和二十张桌子。

教师问:教室里边还有什么?

L答:有空调。

教师问:他们常常开空调吗?

L答:他们不常开空调,常开窗户。

教师行为:板书,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板书内容如下:

附注:这个板书是为了接下来的课文复述,相当于提示的作用,

教师行为:老师领读课文一遍。(2分钟)

(1)复述课文(15分钟)

以王华的角色进行复述。PPT展示一下内容:

今天早上我来教室上课,遇见了马丽。

她告诉我她在…上课,我问她的教室里边有什么,她告诉我她的教室前面…,后面…。

我问她教室里有多少椅子和桌子。她告诉我有….。

我问她教室里边有…吗?她告诉我…..。

我问她们班常常…..吗?她说…,他们常常…。

教师语言:请大家跟我一起复述。(步骤1)

学生行为:全体跟老师一起复述。(步骤2)

教师行为:根据以上提示,老师点名让学生进行复述。(步骤3)

(1)课文表演(15分钟)

PPT展示以下内容:

王华:你在….?

马丽:我在…..。

王华:教室…..有什么?

马丽:教室前面….,后面…和…..。

王华:教室…..有…..和…..?

马丽:有….和…。

王华:教师里边…..?

马丽:…..。

王华:你们常常…?

马丽:….。我们常常…。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2个人一组练习对话。

学生行为:2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

教师行为:老师抽2-3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注意听。

学生行为:学生上台进行表演。

2.作业(3分钟)

(1)读第九课新的词语和课文三遍。

(2)完成课后P126练习四和练习五。

三、总结

3.1案例的总体评价

本文通过对预科听说课(以“教室里边有什么”本课为例)的讲解,自我做以下评价:

优点:

1、教学目标很明确,教学重点把握也比较到位。

2、贯穿了听说课的教学原则。

①教学互动性很强。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贯穿着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的。以学生为主导,以交际为目的。

②精讲多练。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生词还是语言点的讲解,都是通过让学生回答学生之间对话练习、学生分角色表演这样的形式展开的。

③传统的与现代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④教学语言适应性强。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使用的都是汉语,这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汉语的环境。这对初学汉语的学生尤其重要。

⑤时间安排合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词和课文,从每个环节的表述时间可以看出:导入5分钟,讲解词语30分,讲解课文42分左右。

⑥情节设置趣味性较强。通过图片、分性别朗读、角色扮演等辅助教学,增强了课堂趣味性,增强了学习效果。

缺点:1、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不喜欢开口,也不喜欢发言。教师在课堂上会更倾向于点那些学习突出的学生发言,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

2、在布置作业方面,也有一些不足:

(1)教室布置的作业都是复习类和预习类作业,没有课堂内容延伸类的作业。复习类的作业只能对本课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但没把所学内容真正应有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

(2)教师只是布置了作业,有的时候没有实施检查作业是否完成的环节。

3.2结语

本文是基于自己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预科班教授听说课的经验写出来的。因为还处在学习阶段,相关论述可能有欠严谨,某些环节设置的不尽完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但由于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写出,希望能够成为研究对外汉语听说课教学的实际案例,也能给担任留学生听说课程老师的同行一些参考。欢迎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于小溪(2012),针对初中级水平学生的听说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第2篇:对外汉语教学教程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翻转课堂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面向全球进行汉语推广是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重要一步。远程教育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能较大地弥补对外汉语教学的不足,形成一种便捷、灵活的学习模式[1],能让更多人接触汉语,并发展成终身学习。与此同时,远程教育技术和对外汉语的结合,能推动汉语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弘扬与传播做出巨大贡献。

一、远程教育技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互联网的普及使远程教育开始兴起,学者先后提出了远程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营造网上语言训练环境和文化环境,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以及远程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等一系列观点,这使得远程对外汉语教学飞速发展。现如今,远程对外汉语技术的发展与世界教育技术的发展基本一致,不断向其靠拢,吸收其精华,形成汉语教学的学科特色,在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上都取得巨大成就。如:郑艳群提出的“VR技术”,将虚拟现实技术和语言教学环境相结合,通过仿真的语言环境让学习者置身其中,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2];由“1+0”到“1+n”模式的转变,分析其利弊,不同模式适应不同的教学,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并驾齐驱[3],以及一系列针对汉语不同方面的教学软件设计等。

(一)远程对外汉语教学在高校的应用现状

作为中国最大的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北京语言大学在2000年9月就成立了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它是国家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设立的唯一一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与此同时,其他高校也相继发展远程对外汉语教学。华东师范大学与国家汉办共同建立了对外汉语远程教学中心,该中心的汉语教学网站《汉语网校》和《汉语网络学院》以其技术先进、设计新颖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南京师范大学开办了HSK的辅导网站(/);广州暨南大学主编了教材《中文》局域网版;厦门大学2000年了自己学校网站上的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南京大学也开始投入资金,开发网络教育课件[4]。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院校——国家开放大学,在这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其对外汉语教学中心,秉承远程开放教育理念,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优势,开展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是一个新型、复合型的国际汉语远程教育与服务机构。它成立过“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节目制作中心”,在北美SCOLA卫星电视网制作播出了大型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节目——《中国全景》和面向社会大众的短期速成教学系列节目——《易捷汉语》。在2006年5月,和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成立了全球第一所网络孔子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它凭借自身的优势,用远程教育的方式带动汉语教学“走出去”,并连续三年被孔子学院总部评为“先进孔子学院”[5]。新乘风汉语是国家汉办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合作开发的基于网络的多人游戏学习平台,所面向的群体为母语是英语的学习者。在这一平台中,提供了以中国文化为载体、以游戏为手段的互动汉语学习环境。学习者可在玩游戏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中华文化,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远程对外汉语教学在商业个体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汉语的推广,更多的商业个体开始与高校合作,建立孔子学院,创建学习网站等。2001年,北京语言大学和华夏大地远程教育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合办了汉语教学网站——网上北语。经过教育部授权,网上北语是唯一可在全世界范围进行网上汉语远程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专业网站。它语种机制多,资源丰富,功能强大,网上北语提倡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开放式互动式资源开发与合作。

二、利用远程教育技术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组织形式

语言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语言教学中人的作用有着比其他资源更重要的作用。因此,远程教育技术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必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三种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基于翻转课堂的对外汉语教学组织形式

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州,它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1.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地位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要树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地位观念。首先对外汉语教师应当明确自己是课堂推动者而不是课堂领导者,不要存在征服课堂的优越感。教师“领导”课堂会限制学生的自我发展,长时间后,会让学生丧失对汉语的学习兴趣。2.短小精悍的教学资源视频教学是远程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获取知识。但汉语知识点繁多、重难点不容易理解。因此,在制作教学视频中,应做出与知识点相对应的视频。当学生遇到某一个难点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找;视频的长度也应该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最长不要超过20分钟,集中解决问题,不需要太长的教学引语,这样学生才不会产生厌倦心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视频具备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能让学生控制,增强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3.明确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讲求循序渐进;对教学视频要进行明确的分类,方便学生安排学习计划和有目的性地进行自我提高;要区分教学视频与教学录像。教学录像是记录整个课堂进行教学的课程,较为枯燥、死板且时间漫长;教学视频应当摒弃这些缺点,以知识点为主要内容。每个视频都应该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和价值,教学视频就应当直击知识点,不应当融合休闲娱乐的感觉,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远程学习也属于自主学习,它要求学生具有相当高的自主能力,因此要减少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如果想通过轻松的方式帮助学习,可以另外开发有娱乐性质的模式和板块。4.将学习流程融入课堂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一共分为三个阶段,概括起来是: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课前和课后这两个阶段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但由于缺少专业帮助和自主能力,这两个阶段的学习效果较差。翻转课堂将所有的学习阶段都纳入,课前预习不仅有视频的帮助,同时又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情况。课后复习是学习中比较重要的阶段,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比如一定要做完课后习题才可以退出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进程等方式。5.建立可供学生交流分享的平台和完善的自我评价机制语言的学习不可“单枪匹马”,应当结交学习伙伴,在彼此的交流与分享中实现语言的掌握。提供这样的平台,能够帮助汉语学习者寻求能力相当的伙伴,创造应用汉语的机会。完善的自我评价机制也很有必要。只有学习者在心理上自我认同才能够树立学习汉语的信心,战胜困难的同时带来的是兴趣的提升和对汉语更深层次的学习。因此,对外汉语课堂应当既有翻转课堂的优势,又要保留自己的学科特色。在学生与老师的地位互换的基础上,更要保证一系列教学素材的应用。教学视频“替代”老师的教授职能,先进的科学技术“替代”教师的审查功能。传统课堂中占绝对比例的传授知识的课程转移到课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大规模的复习和预习,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课堂比例的转变,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利用基于4G网络下APP软件的教学组织形式

4G是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4G能够以100Mbps以上的速度下载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4G网络通信速度快,网络频谱宽,通信灵活,智能性能高,兼容性好,并且费用便宜。现在,大部分人选择使用4G网络下的智能手机,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媒介开发一系列帮助汉语学习的软件,比如:拼音、音调的学习、听力和阅读的学习、笔画和汉字的学习等,给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因此,将4G技术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大意义。4G网络速度快,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发支持视频和语音的辅导性软件。该软件的功能应该包括:第一,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在这款软件中,学习者可以发表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习心得,类似我们所熟知的朋友圈或者微博,能发送带有图片或者小视频的消息,不限制每条消息的字数,并且消息只可以用中文发送;第二,该软件中储存大量的教学视频,可以在线或者离线观看,支持弹幕功能;第三,语言的学习要求张嘴去说,因此该款软件应当具备语音对话功能,学生通过使用这一功能来检测自己的发音,提供日常的对话功能,帮助学习者营造一个学习环境。初学者重点在音调和拼音,这是每一个“零基础”学习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可以采用跟读功能,并且学生可以回听自己的发音进行对比。在发音的时候,应该适当展示一下发音部位、舌头的弯曲状况等,帮助学生掌握“重难”拼音字母。在书写方面,首先要提供标准的拼音书写界面,软件在展示的时候标出笔顺,保证学习者正确书写,同时要有自检功能,可以采用听写的方式、软件发音、使用者进行书写,正确则进行下一个,错误的话要展示正确答案,并将错误的拼写记录下来。中级主要侧重于阅读和听力。在阅读方面选取短小的文章,并且进行分类,比如:散文、诗歌、新闻、笑话、名人演讲等。文章自带朗诵功能,每个字标注汉语拼音。听力选取日常对话,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单项选择。高级侧重于汉字的书写和对汉语的综合利用。我们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它数量庞大,笔画繁杂。对于母语为表音文字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可以开发一款帮助学习汉字书写的软件。1.从形义关系上帮助学习汉字有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利用形义关系帮助理解汉字本身的意义,记住汉字的写法。比如“田”字,它的意思是表示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学生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这个字代表这个意义。但是从象形字可以看出,古代的田地就是这种形状,这样学生通过图片记忆,字形以及它所代表的意义在脑海中联系为一个整体,当下次出现时,将形义很快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的长久记忆。因此,软件应当提供汉字的篆体,提供从古字形到现在的演变顺序,及其所表达的意义,以小故事的形式传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2.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帮助学习当学生接触到新的汉字时,能从它的组成部分来分析,发现它的特点后,汉字的学习就变得简单。正如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在接触不认识的字时,会从这个字的组成部分来判断它的读音和字义是否一样;能在第一时间判断出这个字的结构特点,是上下结构、左右结构、还是包围结构;组成部分又分别是什么,代表的意义是什么,这些应该都是软件应该具备的功能。学生能从“”判断出这个字与足部有关,从“月”判断这个字与器官有关,从“口”判断出与嘴有关等。对汉字有个初判,对字义有个初步印象。因此,软件可以给学生出一个字,让学生判断这个字的结构、偏旁部首、部首所代表的意义。同样的,也可以利用反向思维,将拆分的各个部分罗列出来,让学生选择是哪个汉字。这样,在学生接触汉字的初期就培养这样的分析习惯,以后的汉字也可以举一反三。3.从语素方面帮助学习字与词的学习都是为说出句子而奠定的基础。哪些词适合出现在哪类的语境中,又常常与哪些汉字组合成词,知道这些更加有利于学生准确使用句子。比如“文”字,它能组成:“文化”“语文”“文学”“文科”“文艺”“斯文”“文采”“文质彬彬”等。先掌握这个词素的词库,知道汉字所应用的大概环境,这样才能进行表达。比如“这个人很有文采”“我热爱文学”或者“我是一名文科生”等。这样,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进行更准确地描述,降低出现错误的几率。因此,软件中可以提供拓展词库的部分,选取出一个字,然后通过选择的方式,哪些字可以与之组成词语,在选择答案后标明这个词语的意思,加深学生的印象。当一个汉字的词库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软件判断学生所造的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义清楚、句子通畅等。造句时既支持汉语拼音法输入也可以采用手写的方式,这样也能锻炼学生的拼写和书写能力。

(三)采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其课程特征非常鲜明,是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集中体现,并且能很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一是工具资源多样化,它整合了多种社交网络平台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二是课程打破时空限制,以互联网为载体,满足各地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三是课程受众面广,它突破传统课程教室人数的限制,能够满足大规模课程的要求;四是课程参与自主性,与大多数远程教育一样,MOOC课程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较高,要求学习者要有足够的自主能力来完成课程。开放式网络课程通过网络处理大众的互动和回应,这正好满足了语言学习者张嘴说的需求,即使教师不在身边,也可以得到专业的指导。当学生在学习时遇到困难可通过在线留言的方式反馈给老师。这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更有利于营造学习语言的环境,能更好地锻炼口语,在学习与互动中,能结交世界各地的朋友,并与其一起学习汉语,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同时,使用网络课程有效地节省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一是网络课程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替对外汉语教师,减小了教师的压力,也保障了一定的教学质量;二是网络课程可以重复使用,它不像传统课堂中,只要学习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要进行讲解,相反的,只要知识点不出现偏差,网络课程就可以一直使用;三是以因特网为媒介的课程可以减少书本的使用[6]。课本的印刷和邮寄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使用网络课程可以减少这一现象,节约成本。使用客观、自动化的线上评量系统。具体表现在可以进行随堂测验、考试等。学习网络课程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不仅包括听课,为了保障学习效果还要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将这两部分融合到课堂中是网络课程可以做到的。学习完知识后立刻进行检验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课堂知识,这种学习课堂,不仅在同样的时间内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而且还尽可能缩减占用课余的时间,在将学习压力降低的同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提升。学生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进行考试,有利于提升学习汉语的信心,也能够查缺补漏,弥补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公平公正的正式考试是对学习成果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远程教育技术支持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模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以上模式来构建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模型。此应用模型应当分为两部分:线下教学和课堂教学,如下图所示。

(一)线下教学

线下教学是指学习者在课下时间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利用其他教学资源来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利用远程教育技术后,学习者基本知识点的获得都将在这一部分完成,所以要十分重视线下教学。1.个将翻转课堂与xMOOC与SPOC相结合xMOOC是“慕课”教学模式之一。xMOOC为知识复制型,是成熟的教学模式在网络空间的拓研,主要以教授和练习为主,侧重对知识的传播和复制[7],是较为适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模式。教师首先布置学习任务,收集各类学习资源,通过学习平台集中展示给学生,明确此次学习的目标,给予学习方向。学习者以翻转课堂为依托形式,在上课之前观看教学视频及其他教学资源,观看视频时利用即时笔记的功能记录知识点。观看完视频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和相应的拓展任务,以供学生提高能力。学生应当记录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样就形成了“短视频+交互式练习”的模式来完成自主学习[8]。“慕课”的自主选择性很强,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采用自定学习计划的方式,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同时,我们提倡混合式教学方法,即MOOC与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相结合。因为SPOC自身的设定,也决定了它受众范围有限。当小部分群体采用这种结合模式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SPOC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2.使用BlendingLearning方式下的微课BlendingLearning是指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BlendingLearning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的产物,倡导“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9]。学生通过“慕课”对整体知识进行把握,那么微课就是解决单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的主要手段。微课既可以作为正式的辅助教学资源,也可作为非正式学习的自主学习资源。在这里,学生可以找到学习攻略、课程讲义等。当学习者只对知识点的某一部分不甚了解,就可以通过微课针对性地学习。线下学习方式多样,且教学氛围较轻松,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巩固。如:利用手机软件进行汉语各个方面的针对性学习;通过教育游戏的方式将学习目标与教学任务结合,使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汉语知识;将学习资源进行拓展。学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获得各种教学资源,将其下载后可随时随地观看;进行线上交流,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学习疑惑、学习心得等多个方面。

(二)课堂教学

课堂是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因此,在远程教育技术下的新型课堂中对这两部分有着不同的要求。1.教师任务教师在课堂上不再单一的传授知识,而要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在整节课时中,教师要进行组织教学、答疑解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多项活动。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所安排的教学活动应当环环紧扣且明确清晰,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学生在观看完教学视频后,必然会有很多不懂的知识难点,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难题。教师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点,保证讨论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要与学生互动,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以此来决定教学的进程。2.学生任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自主式的学习方式也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传统课堂的不同。学生学习的步骤应当是:主动学习、分组讨论、深度学习和互动交流。学生在上课之前要做到基本掌握该课的知识点,主动获取,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交流,自己学习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自己的问题其他同学是否可以解决等。在知识经验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把多人的学习成果积累在一起,这样就会对知识点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如果有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可以提出让全班同学和教师共同来解决,多次的互动交流,可以加深学习印象,减少知识点的重复讲解,节约时间。

四、远程技术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的要求

(一)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师要研究教什么(本体)、怎么教(方法)、怎么学(认知)和用什么方式教学(工具和手段)的问题。由于教学对象的多样化,教学类别和教学方法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分技能教学(听说读写译)外,个别教学、小班教学、专题教学(如语音教学、汉字教学)、特殊类型教学(如只教听说、汉语拼音教学)等学习需求越来越多。教学方法也从直接法、翻译法发展为沉浸法、交际法、功能法、听说法、任务法等等。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也不断进步,已经从教学挂图时代进入多媒体时代。网络教学方兴未艾,各类教材和教辅材料花样翻新,学习者的选择余地比以前多得多[10]。远程教育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取代教师的作用,但也给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1.教师要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教师要抛弃传统课堂的思维模式,接纳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新型课堂。只有教师自身做到改变,才会更好地引导学生适应远程教学。2.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远程教育的主要物质载体是电脑,大多数互动都要通过电脑来解决。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当学生在线提出疑难问题时可以及时地进行解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问题进行生动形象的解释。3.教师应当发挥中间人的作用对外汉语教师在面对新形势新方法下的教学,要充分发挥起中间人的作用,远程教育虽然代替教师进行授课,但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也要加强。同样使用,当学生使用教学系统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整个教学系统。4.教师要发挥监督者的作用教师要定时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通过学生的学习进程给学生布置任务。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当发现学生的思维想法出现偏差时,及时给予纠正,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在没有共同学习者和教师引导的课堂下,学生很容易丧失对这门语言的兴趣。因此,笔者不建议对初学者就使用远程教育的方式。而是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对汉语产生了较浓的兴趣时,再让其使用远程教育技术。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有了一定的保障,同时远程学习又给了他们更广阔的空间,在中华文化的学习上,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安排。2.定时上交课堂笔记和学结学生不仅要按时完成课程的学习,同时也要定时上交课堂笔记和学结。课堂笔记可以检查学生是否认真的听课和学习,笔记的方式可以是手记的照片,也可以是以Word文档的形式上交。学结是学生的一个自我概括和评价,这段期间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有哪些问题都可以写进学结当中,这样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远程教育技术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创造的价值

(一)实现各个课堂的连接

远程教育技术利用自身的特点能把各个课堂进行对接,将各个课堂连接起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种新模式。在教学时,比起对外汉语教师的教授,将学习汉语的课堂与中国学生的课堂连接起来具有更好的学习效果。首先,课堂的连接可以使汉语学习者直接体会到说汉语的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会潜移默化地锻炼学习者的听力和口语;其次,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使二者产生一种共鸣感,这会使他们更容易说中文,学生之间的亲切感会让他们减轻怕犯错的心理负担;最后,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对外汉语教师自身的不足。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习者会对中华文化的很多方面感兴趣。但是,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对外汉语教师对学生的文化学习要求不能全部满足,所以通过课堂之间的联系,可以满足学生对中华文化的需求。当对外汉语教师不掌握这类才艺时,可以通过课堂的对接,既形成了课堂学习的氛围,又能在集体学习中系统中学习和掌握这类才艺。课堂之间的连接能够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帮助他们学习汉语,学习者在国外就可以直接感受中国课堂的氛围,这种新奇的体验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汉语的学习抱有期待感和新鲜感。与此同时,这种方式也拉近了学习者与中国学生之间的距离,能直接与母语者进行交流,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直接、高校的课堂环境中,学习者的效率也会有所提升。学习者能以最直接的方式接触文化的传播,减少了对中华文化的陌生感,为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将孔子学院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使用远程教育的同时,也把各个孔子学院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拉近了孔子学院和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距离,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这种实践与认识紧密联系的状态下,有利于对外汉语事业朝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

(三)培养了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师

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也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操控教育技术的能力,突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来适应新型教学,迎接新形势下的教学挑战。将远程教育技术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当中是推动汉语走向国际化的重要策略,它能够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朝现代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丰富对外汉语的教学形式,推动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灿烂文化的传播,使中华文化得到更多民族和国家的认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地位。

作者:李欣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丁洁.创新、整合、跨越——现代远程教育与海外华文教育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5):28-31.

[2]郑艳群.虚拟现实技术和语言教学环境[J].世界汉语教学,1999,(02):3-6.

[3]郑艳群.多媒体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对外汉语研究,2005,(07):137-150.

[4]滕青.传播中华文明发展远程对外汉语教学[J].中国远程教育,2001,(11):46-48.

[5]王帅.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远程教育院校的国际合作[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8-30.

[6]李国慧.远程教育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4,790(6):81-82

[7]雷莉.孔子学院发展的新思路:慕课(MOOCs)教学模式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224-229.

[8]黄伟.关于MOOC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国际汉语教育,2014,(02):179-187.

第3篇:对外汉语教学教程范文

关键词:汉语成语对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242-01

成语一般是由四个字所组成,有着其与众不同的结构和极其丰富的历史传承,是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成语的表现和其文字与其他的汉语词语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这样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从语言的教学实践出发,针对汉语成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1 直接法、听说法

直接法是源自上个世纪的欧洲语言教学,是他们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这个方法建议在教授词汇的时候是以连续说话为基础来学习如何说话,是学习外语的一个通用的方法。教学的过程是比较的枯燥烦闷,非常的机械。是由教育工作者将语言一字一句的读出来,学生来一字一句的模仿。让学生锻炼出一定的语感。我们采用直接法让学生学习语音和这些语汇的独特结构,可以较为容易的达到教学目标。听说法是二战后的美国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他们提出了利用口语,将口语放入到句子当中,让学生通过多次的模仿与练习,在大脑深处形成牢固的记忆。他们对于发音是非常看重,对于语音语调的训练通常作为重点。上述这两种方法均能够在成语的学习中起到其他的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的成语绝大多数是以四个字作为结构形式存在,在不少的成语书籍当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不是四个字的成语非常少见,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这四个字当中,各个字的发音能够被有效的整合起来,通过他们的音素来构成声韵。这样就富有了一定的美感以及可以探寻的规律性。

2 翻译以及主动对比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都源自于我们以往的教学方法。翻译法是将外语译成母语来学习语言的方法,将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学习,这个方法在十九世纪是最为主要的学习方法。一直在学习外语的教学方法中占据最为重要的位置。自觉对比法是上个世纪前苏联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其方法是凭借母语作为基础,教师进行一定的理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主要的实践还是模仿,并通过自己的心理上的吸收来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比对,这样就能够充分的综合。这个方法是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吸收和依靠语言作为根本的教学资料。这两个方法对于成语的真实含义的理解显得异常重要。能够让字面意思被学生充分的理解与吸收。学生学习汉语中的成语,其第一步就是需要真实的理解汉语中汉字的实际意义,通过理解汉字中字面的含义就为今后理解成语的整体的实际意义打下了基础。

民族性的不同会造成很多方面的不同,担忧许多确实人类所拥有的共性,这样会让他们具有相同的心理基础,他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会比较接近,就好比价值观念,大家可能会互相认同。所以,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有利的条件将我们成语的真实意义与他们母语中相似的说法做出一一对应。在英语中有喜欢我也就喜欢我的狗这一说法,这与我们的爱屋及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这样的解释与说明,学生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的掌握,教学效果好的显而易见。而且因为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生活环境差别很大,互相的文化内涵不是一定能够兼容。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母语中的许多故事来讲解汉语中成语的实际含义。又如,破釜沉舟讲的是楚霸王项羽为了能够激励手下的士兵奋勇杀敌而主动将退路截断,让士兵明白只有冲到前面去打败敌人才有可能获取生机,而在欧洲的凯撒大帝征战的时候也有类似的动作。我们将这两个事迹进行对比,放到一起来讲解。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这个成语的含义,这样的方法要比通过去介绍秦朝末年的战争更加的有效。

3 认知的方法

认知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去学习具有比较稳定格式的成语是非常有用的。例如:不X而X这样固定格式的成语,通常来说,第一个X不是名词就一定是动词,而第二个X则必定是动词,这种成语的共性是比较容易被发现的。我们只要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其理解与在实践中的使用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很多这样的成语就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学的工作量减轻,但效果却能够彰显出来。

4 视听法

这个方法也常常被称之为整体结构的方法,他是利用影像和音像资料来进行教学工作,让学生可以获取听觉与视觉上的享受,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个方法主张将成语中的场景通过图像的方法展现出来,学生能够将成语与意义有效地连接起来。

总之,汉语的成语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出现,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效地表现,诸多的历史故事都是通过这区区四个字来表达。外国学生对成语具有浓厚的兴趣,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外国学生觉得中国的有些成语博大精深,非常难学。对于一些有着悠久的历史来源和典故的成语,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视听法。

参考文献

[1]杨晓黎.由表及其,形具神生――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J].安徽大学学报,1996,(1).

[2]刘殉.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第4篇:对外汉语教学教程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颜色词;构成方式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据科学家测定,人的眼睛能区别几千种不同的颜色,能区分1000多种相近的颜色,这些颜色在人类的语言中都有反映。在现代汉语中,颜色词颇具特色,词汇丰富,词汇量很大。

    颜色词是一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非常感兴趣的部分,因为颜色词生动具体,能够看到或感知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能帮助学习者轻松的掌握汉语中颜色词的构词方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颜色词的构词方法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一、单音节颜色词

    1.基色词

    在众多的颜色词中,有一类颜色词最为基本,它只由一个音节构成,用来指称缤纷世界中的单色光。现代汉民族已经分辨出“红、黄、蓝、自、黑、绿、灰、紫、棕、褐、橙”等11种色彩范畴。(姚小平1988)这类语素数量不多,在汉语中总其才十几个,但构词能力强,都能独立成词或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是构成汉语颜色词的主体,我们把这类词称作基色词。如:红、黄、绿、白、黑、青、蓝、灰、紫、棕、褐、橙等。

    这类词表示单纯的颜色,每个词所包含的颜色范畴较宽,一般可以接受程度副词的限制,如很红、太红、非常红等等。

    2.专用词

    还有一类单音节词的颜色词它们多由古汉语保留而来,本义原是带有某种颜色的物体。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类词发展并固定了下来,最后几乎全部成了基色词之外专指带有某种特殊物体颜色的专用颜色词,如:青、粉、黛、绛、绯等等。

    这两类词都可以直接在后面加“的”修饰名词,但是加不加“的”意义都不会改变。如:红的、蓝的、绿的、粉的、灰的、青的等等。

    二、合成颜色词

    1.单音节颜色的组合

    由两个单音节颜色词组成表示一种混合的颜色或者对一种颜色的形象进行具体描述。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一般以后面的语素所表示的颜色为主,主要语义体现在后一语素上。如:绛紫、青紫、灰白、紫红、朱红、赤红、粉红、橙黄、棕褐、青绿等等。

    2.借用词

    借用外界某种事物的特有的颜色来描述带有该样事物颜色特征的一类色彩,从而对其色彩给以定性,使其所表示的颜色具有视觉可感性。这一类词在构词的时候,只需要在事物的后面加上“色”字即可。以这种方式构成的颜色词含有“像……那样”的意思。如:亚麻色、栗色、紫罗兰色、巧克力色、小麦色、咖啡色、茶色、琥珀色、象牙色、金色、银色等等。

    这类词在使用时一定要和“色”字组成一个复合词,才能描述颜色,否则其指称意义会发生变化,不具备颜色词的功能。即描述颜色时只能说:亚麻色、咖啡色、茶色、琥珀色、象牙色、泥土色,而不能像单纯式的颜色词那样说成亚麻的、咖啡的、茶的、琥珀的、象牙的、泥土的。

    3.名词修饰单音节颜色词

    在描述颜色的词之前加名词作为修饰成分,对某种颜色的色调差异加以具体的限定和说明。如:杏黄、蜡黄、柠檬黄、草绿、苹果绿、天蓝、湖蓝、孔雀蓝、枣红、血红、藕红、玫瑰红、铁锈红、雪白、漆黑、铁青、沙褐等等。

    在这一类颜色词里,两个字的颜色词可以单独说,也可以在词的后面加上“色”字,如杏黄、天蓝、枣红、水红、铁青、沙褐,可以单独说,也可以说成杏黄色、天蓝色、枣红色、水红色、铁青色、沙褐色。三个字的颜色词一般都单独说,后面不用加“色”字。

    4.定语修饰单音节颜色词

    在描述颜色的词之前加上作为定语修饰而构成的新的颜色词,对该种颜色的色调差异加以具体的限定和说明。因为色彩具有三种基本的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所以会产生这种描述色彩属性的颜色词,如:暗红、鲜红、嫩绿、暗绿、浅咖啡色、深麦色、淡茶色等等。

    在这一类颜色词里,如果定于修饰的颜色是属于第2类合成颜色词,后面必须跟“色”字,才能构成描述颜色的词语。而其他类型复合式颜色词后面可以加“色”字,也可以不加。由于这类颜色词本身已有表示程度的意义了,所以一般不再受其它表示程度意义的词修饰。

    5.新兴颜色词

    目前在手机和汽车行业,为了吸引顾客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型颜色词汇,如:沙滩金、梦幻紫、炫酷黑、时尚银等等。

    这些新兴颜色在构造方式上基本上都是偏正式,在音节上以双音节、三音节为主。也有少数融人了英文字母,如“Dream紫”等。这一类型的颜色词更多的是人们赋予某种颜色的抽象表达,所描述的对象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这类新兴颜色词能不能真正意义上进入现代汉语颜色词汇中,还有待时间的证明。

    三、重叠颜色词

    1.单音节颜色词直接重叠加“的”

    单音节基色词的直接重叠加“的”,重叠后表示程度的加深。如:红红的、绿绿的、黑黑的、灰灰的、蓝蓝的等等。有的单音节专用词也可以直接重叠,如:青青的、粉粉的,但是不能说黛黛的、绯绯的。

    2.单音节颜色词加叠字

    单音节颜色词后加上叠字构成新的颜色词。这一类型的颜色词所描述的颜色仍然为该单音节颜色词所描述的颜色,只不过它比单音节颜色词的表达效果更生动活泼,更形象具体。如:白生生、黑黢黢、红彤彤、绿油油等等。

    单音节颜色词构成重叠颜色词之后构成形容词,形容事物的颜色,不再专指某种具体的颜色。

    四、口语和方言中的颜色词

    这一类型的颜色词一般只在日常口语和方言中出现,不作为正式的书面语表达。“红不棱登”、“白不呲咧”、“黑不溜秋”究竟描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似乎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和定义,这一类型的颜色词所表示的意思也大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在不同的方言区,这一类型颜色词后面的表语气的词缀也不尽相同。常见的词缀有叽叽、溜溜、溜秋、溜丢、滋咧、棱登等等。在使用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类颜色词带有贬义,多用来修饰不好或齿于言谈的事物。

    五、总结

    通过以上对于颜色词语构成方式的分析和归纳,可以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如果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遵循以上的规律,就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因为对颜色词的构成不清楚而闹出的笑话了。

    参考文献

    [1]姚小平.基本颜色词理论述评—兼论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1).

    杨漩.谈颜色词的构成及语法特点[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5,(2).

    李兵.浅探颜色词的构成及使用[J].淮阴师专学报,1994,16(4).

    王卉.浅析现代汉语颜色词的构成、分类及特点[J].语文月刊,2005.

    刘峰.主观化、新颖化、形象化:手机颜色命名的特点[J].修辞学习,2005,(5).

    李红印.汉语色彩范畴的表达方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6).

第5篇:对外汉语教学教程范文

随着教育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以及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升我国的教育。我们都知道,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提升,社会已经逐渐变为科技的课堂,既然是这样,教师为什么不能将这个科技大学堂带入课堂中呢?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具有将抽象转为具体的功能,其可以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而实现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与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的融合势在必行。

2多媒体技术与对外汉语课程结合的意义

在对外汉语课程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技术共具有以下几点意义: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调节课堂学习氛围;三,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大部分教师采用应试教育,忽略兴趣教育的重要性。在多媒体教学的结合下,教师可以很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解作品《红楼梦》时,传统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会采用直接授课的方式讲解课本上的内容,多媒体环境下,教师结合多媒体技术,以Flash或者是幻灯片的方式给学生们播放一系列与作品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进而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2.2调节课堂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大部分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整个课堂气氛十分烦闷,导致学生学习没有激情,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多媒体环境下,教师结合多媒体技术,采用声图并茂的方式进行授课,例如,在讲解纳兰性德的诗词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制作成PPT,然后配上一定的音乐以及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诵读,这样一来,大家可以既看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又可以欣赏到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讲说以及解读,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一样,只是一味的看教材。这种声图文并存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还可以调节课堂的氛围,使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2.3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过于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解《三国演义》时,教师除了会像传统的教学环境下一样,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外,还会采用“三问三答”“、小组讨论”以及“小组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授课,进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三问三答”法,教师在讲解课程之前,可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三个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回答,一方面可以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

3对外汉语课程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

在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若想良好地实现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以及渗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压缩教学法;二,多媒体教学法;三,引导教学法。

3.1压缩教学法

由于对外汉语是一门史实性学科,所以很多教师将其视为金科玉律,认为其是不能被增加、压缩或者遗漏的,因此,在讲解时,显得十分吃力,学生学起来也感觉压力很大。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我们可以采用压缩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语气助词的功能时》时,我们不必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样,一个词语一个词语的讲解,而是采用图表压缩法,将不同的助词所具有的的不同的功能制成一张表格,然后为学生讲解。这样一来,既可以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还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3.2多媒体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大部分教师喜欢采用一黑板、一本书、一只笔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沿用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不仅没有新鲜感,而且会使课堂显得十分单调、枯燥。而在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下,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即摒弃原有的黑板、书本以及粉笔,将其制作成一份图文并茂的PPT,利用播放PPT的方式讲解课程,既充满新意,又可以省下板书的时间,同时利用多姿多彩的PPT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的学习氛围。

3.3引导教学法

在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下,我们不仅可以采用压缩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还可以采用引导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近义词》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引导法进行教学,例如,我们可以先利用大屏幕播放一段文字,让大家找出该段内容中有几对近义词,分别是什么,进而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大家意识到这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是与近义词相关的,从而起到引导的作用,将大家的思绪由课外引到课内。又例如,在讲解语气助词“了”的作用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先播放一系列含有语气助词“了”的句子,进而让大家感受“了”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不同作用以及含义,从而起到引导的作用,为接下来的讲解做下铺垫。

4结语

第6篇:对外汉语教学教程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意识培养;心理干预

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经历很长的时间,人们对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文化”逐渐有了更深的认识。“文化”影响下的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从语言能力到交际能力,再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根本变革。普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仅如此,语言还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学习汉语者不理解中国人的“长幼有序”的观念,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同样一个人,有人称他“老王”,有人称他“小王”。在人们学习或者使用一种语言进行交际实践时,就不得不把自己的语言和举止纳入该语言所代表的社会和文化中,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遵从该社会的惯例。

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都知道,跨文化交际能力不等同于语言能力,更不等同于交际能力。语言能力主要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针对“语言能力”,海姆斯(Dell Hymes)提出交际能力,注重人的语言行为不仅要在语法上正确,还要在社会文化规则上得体。例如,一个孩子学会了说话,但是如果他在得到礼物或帮助时不会说“谢谢”,见了客人不会叫“叔叔、阿姨”,我们就会说这孩子不懂礼貌,不会交际。由此可见,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是不同的。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际时,具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善于识别文化差异和排除文化干扰并成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它包括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换能力、文化适应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第二语言学习者会发现,他们不仅外语交际能力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他们母语文化的交际规则和思维方式也常常行不通。他们的价值观念也常常受到误解或责难。所以,一般的语用能力(交际能力)是难以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的。只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是跨文化交际中必要的能力。当然,要实现成功地跨文化交际,首先应该明白语言交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和基础,不然跨文化交际就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二、贯彻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胡文仲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简明阐述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人们由于对自己的母语文化习以为常,而面对于不同于母语文化其他文化却非常陌生,从而就难以避免相互理解与相互沟通的困难。人们常常不理解为什么别人的交际行为与自己不同,不理解为什么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更不理解别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评判为什么与自己大相径庭。自己喜爱的东西可能是别人感到厌恶的,自己不欣赏的事物却恰恰是别人对此赞不绝口。以中美文化对比为例:中国人讲求自谦尊人,美国人却主张平等互尊,甚至自我显示;中国人喜好相互关切,美国人却讲求维护独立自主;中国人观察和分析事物习惯于从大到小,美国人却习惯于从小到大……所以,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并非易事,需要正确而又恰当地处理复杂多样的文化误解,甚至是文化冲突,必须不断地排除文化障碍给跨文化交际造成的困难。

对于跨文化适应能力的解释,书中这样描述:它是善于克服文化休克的障碍,正确了解和认识新文化或来自不同文化的交际对象,对自己固有的行为举止、交际规则、思维方式、思想感情等做出必要的调整,必要时,还要对自己的文化身份做出必要的改变,以便适应新文化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环境,并为新的文化的人所接收。还要善于预见和处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的干扰,尽可能避免或顺利地排除文化冲突。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常常抱怨交际对方难以理解或不好打交道,却不明白原因所在和解决办法,甚至有的人只好终止合作,一走了之。在外国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人常常抱怨所在文化环境难以适应,采取的应对方法不是躲避,就是直接冲突。这些都是缺乏跨文化适应能力的表现。跨文化交际成败的关键因素是跨文化意识。

三、不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Robert G.Hanvey)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是了解文化差异是不行的,还必须理解和接受文化差异,而理解和接受文化差异将会遭遇重重障碍,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获得跨文化意识。

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毕继万评述道:许多人以为只要大量接触外国人或长期居留异文化环境,就一定能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的理由是他们已经熟悉了这种交际或者所居住的新文化环境。这种看法不仅不合实际,也十分有害。因为他们忽略了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适应中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必需的“跨文化意识”,具体的说,就是不仅要有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更要有跨文化理解能力和移情能力,还必须通过“跨文化适应门槛”,即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交际对方或置身于异文化立场之上,接受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

“跨文化意识”:西方学者Chen和Stacosta对跨文化意识做了如下解释(Samovar et al,2000b:407):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中认知方面的问题,指的是,对影响人们思维与行动的文化习惯的理解。跨文化意识要求人们认识到自己具有文化属性,也要基于同样的认识去探寻其他文化的突出特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地理解他种文化人们的行为。由于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文化之间的误会就往往会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严重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知己知彼,清楚认识文化差异,还要乐于接受和正确对待文化差异,这才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条件。

四、文化休克对语言教学的干扰

跨文化意识大致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旅游者心态,第二是文化休克,第三是理性分析和愿意适应,第四是主动了解和自觉适应。文化休克:是对新文化了解的缺乏和对新文化环境的不适应,导致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频频发生,新来者受到文化休克的严重困扰,易于感情用事,对新文化和新环境容易产生对抗或逃避态度。无所适从、惶恐不安、抗拒心理是文化休克阶段的三大心理特点。对大多来华留学生而言,如何帮助他们克服文化休克,顺利的过度到第三阶段,这对我们的语言教学是非常有益的。不仅可以减少他们对文化不适应症状,还能够突破心理障碍让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在海外教育学院学习中文的同学大都是成人。这个事实是,成人永远难以达到目的语为母语者的语言水平,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行为也永远难以与目的语为母语者一模一样。他们的外语只能尽力达到最大限度地接近目的语为母语者的语言水平,口语水平难度更大,非语言交际行为与交际方式的学习和模仿的难度尤其大,文化知识、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交际规则、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很多方面都难以完全摆脱自身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影响。

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不论是因为参加社团的学习动力,还是工具主义学习动力,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是他们想通过来华学习尽快提高汉语水平,学习地道的语言,感受不同的异国文化。在第二语言国家的生活期间,开始时对新环境都很新奇,随着接触地加深有些同学会遇到难以跨过的文化休克,甚至一部分学生会把这种不良状态延续至毕业。这不仅大大挫伤了留学生学习中文的积极性,甚至还影响第二语言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我们应该为中级阶段的学生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初级阶段以学习语言为主),作为一根心理辅助拐杖,帮助他们渡过不适应期,为学习语言打好心理基础。

五、将跨文化适应教育与语言教育相结合

从以往研究中得出一些结论,中国人在表达问候的讯息时,可以就对方正在做的事提问,即具有一定程度的具体性,根据具体的情景而论,见到什么说什么、问什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把它编码为“看电视呢?”“出去呢?”,它们的功能同英语里的“It’s very nice to meet you!”一样。中国人在译码时一般不会发生差错,不会认为这是实质性问题,把这些形式上的问题只理解为对于自己的关心。但是,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人士听到这些话时,在译码过程难免会犯错误,结果得到的讯息是干涉他的私事。

王魁京(1998)做过一个调查,关于汉语学习者在社会言语交际中常常碰到什么问题。调查发现,学习者普遍反映的问题是:他们很愿意和中国人交流,可是不同的中国人见到他们,常常问同样的问题:“你是哪国人”,“来中国多长时间了”,“你在哪个学校学习”。他们觉得,总是回答这些问题很厌烦。这些学习者不明白,在中国人之间,在展开会话的主要内容之前,先询问对方一些个人情况是为了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试探对方是否真有交际欲望,从而决定是否进一步交谈。这些询问不代表发话人真正的交际意图。如果学习者明白中国人这种会话方式的意图,就可以用积极的交际策略将会话引向他们感兴趣的方面,而不是仅限于一问一答的简单会话结构。

笔者在这里设想能不能借鉴社会心理学在临床领域中的应用的方法。美国涅乐队成员,库尔特・科班(Kurt Cobain),他的歌曲常常表达一种抑郁和自杀的倾向。那么当其他人有这些迹象时,医生或者心理学家可以通过预测并防止他的自杀行为,提前进行干预。正如我们对一些文化现象,文化差异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学生对不同的文化现象、生活习惯、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感到不适应时,我们为他们专门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在课程中向他们解释中国人的文化行为,解决他们的困惑,让他们理解在一定场合“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说”和“这么说的含义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他们如何理解和接受这样的说法和做法的问题。与他们平等坦诚地交流来努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一步步地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缩小他们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陌生感,让他们不但能理解并接受中国人的一些看法与做法,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能主动参与和学习模仿。

当然,要做好这根心理辅助拐杖,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科学地课程设置,课程目的与要求都会做的更加详细,才会对学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虽然本设想的深度和广度都有限,但是跨文化交际引入留学生课程这个设想还是具有可行性的,笔者将会对这个设想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学习。(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毕继万,2009,《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 胡文仲,1999,《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3] 周小兵,2004,《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7篇:对外汉语教学教程范文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全球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汉语热带动了国内外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空前高涨。北语社、北大社、华语社等多家出版社不断推出各类对外汉语教材。这些教材中不乏精品,以适合欧美、日本和韩国学习者的教材为主,且多是面向来华留学生群体的。对外汉语教材尤其是面向海外的对外汉语教材,近年来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汉语教师以至学习者的诸多批评。大量的研究表明,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仍然不能满足海外汉语教学的需求:对外汉语教材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缺乏针对性,缺乏对学习对象的研究,缺乏“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编撰教材。不少学者深入地揭示了国内编写的教材到国外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结,即我们不区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教材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材。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材和汉语作为外语的教材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和汉语作为外语教学(TCFL)

目前我国国内的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大都是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探讨,对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研究比较少。“第二语言教学”与“外语教学”这两个术语在很多文献中被看作是相互替换的概念,但有必要的时候,我们应加以区分。Stern指出,“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第二语言是用来指一个国家内学习和使用的非本族语,而外语通常指的是学习和使用一个国土疆界之外的言语社团的语言”[1]。第二语言是在目的语环境下学习、习得和使用的语言,例如外国人在中国学习汉语就是第二语言学习,针对这类学习者的教学就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如果学习者在其本国母语环境中学习外国语言,我们就称之为外语学习。因此,我们在海外所推广的汉语教学严格地来说属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对TCSL和TCFL加以区分。有学者不主张区分TCSL和TCFL,认为应该把第二语言和外语看成是一种包容关系,而不是对应关系,即第二语言教学也包括外语。有的学者虽未明确地就“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这一概念进行论述,但从其研究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对TCFL,包括TCFL教材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朱志平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曾称之为“对外汉语教学”,这是个从产生的时候即已引起争议的名称,因为所谓“对外”,是与“对内”而言的,这个名称表明,教材的立足点在国内。它显然不易为包括海外华人在内的一些学习对象和海外的第二语言教学所认同。刘珣认为“囿于”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所表现的内向型的视角和观念,长期以来我们所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好我国学习汉语的外国学习者而不注意、不研究学习者的人数数百倍于来华留学生的海外汉语教学。赵金铭则明确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在国内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国外(境外)是汉语作为外语教学”[2]。

(二)TCSL教材和TCFL教材

从当前的研究来看,对TCSL和TCFL教材的区分更缺乏重视。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多为通用型,教材编写的主要着眼点比较一致地指向班级课堂教学,其所针对的学习者也是外国留学生群体,中国大陆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基本上能满足国内教学上的需要。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展开,国内教材不断输往海外,然而这类TCSL教材并不能满足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要求汉语“本土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一现象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国外,与TCSL受到“冷落”相比,受欢迎的教材多是具有明确的学习者、中外合编的教材。如白乐桑和张朋朋主编的适合法国学习者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是法国最近十年来最畅销的基础汉语教材。再如,吴勇毅和刘虹为法国学习者而编写的《汉语入门》、任远和玛格·阿比提女士合作编写的供意大利汉语学习者使用的《汉语》、中塞合编的《汉语教程》,还有中越合编的《越南大学中文专业系列》等。

二、TCFL教材的特点

与TCSL教材相比,TCFL教材能更好地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其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材的内容和表述语言

TCSL教材的适应面广,但缺乏针对性。教材的内容很少能考虑到学习者的国别、母语、文化特点、学习目的等。如果教材内容远离学习者的日常生活、文化背景等,教材就会失去吸引力,学习者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当前国内很多的对外汉语教材多为汉语,偶尔配为双语(多为英语),“鲜有配上当地通用语,即使配上也是相当粗糙的直译体”[3]。有的学生和外籍教师反映教材的外文注释看不懂,我们的教师也发现学习者学习中出现的某些偏误,其根子在外语翻译上。TCFL教材一般都是用学习者的母语来注释和说明的,这些语言很自然、地道,是学习者更容易接受的。参看为外国人学英语编写的《新概念英语》和《走遍美国》,这两套教材展现的是本国的真实的生活,使用的是地道的语言,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成功的教材编写范例可以为我们编写TCFL教材提供一定的启示。在2002年,国家汉办计划在两年内编写出世界主要语种国使用的汉语教材;华语出版社也以小语种为切入口,在以英文为主的前提下探索小语种的发展,如该社出版的《互动汉语》已推出十个语种的版本;外研社的《汉语900句》正通过14个语种向50个国家推广。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材的表述语言,但教材内容缺乏对比性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教材的对比性

很多TCSL教材本身在内容的说明、讲解和注释上缺乏对比性。教材的多种注释本,只有语言本身的不同,而内容上的差异很小。比如《新实用汉语课本》有英、法、德、泰等语种的注释本,但内容上少有变动。TCSL教材在语法项目、词汇选择、重难点的确定、习得顺序的安排上缺乏对比性。泰国皇太后大学中文系一年级的汉语教材选用的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中的汉语教程、汉语听力教程和汉语阅读教程。这套教材所针对的对象是在中国学习汉语的不分国别的留学生,因此,对于在泰学习汉语的学习者并不完全适用,如z、c、s、j、q、x、zh、ch、sh、r这几个音对于泰国学习者来说都是重难点,而教材中把这几个音编排在一起学习对泰国学习者来说是不合适的。

TCFL教材能很好地弥补TCSL教材在这方面的不足, TCFL教材通常是针对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因此在教材中始终贯彻对比性原则。例如,韩国编写的TCFL教材在语言注释上比较有针对性。“对汉语和韩语共有的词语、成语等的注释会一语带过,对汉、韩语中相同的语法现象、文化现象也不作过多的注释”[4],但对语音教学尤其是声调教学进行了详细地注释,纠正学习者念韩语单音节全部用降调的习惯。中塞合编的《汉语教程》针对母语为塞尔维亚语学习者的特点,把声调教学作为语音教学的重点。

(三)教材与国外学时、学制相对应

TCFL由于缺乏目的语环境,学制跟国内的不同,学时相比TCSL又很少。在TCSL环境中一般是每周20个学时,课后又处于目的语环境,因此在编者的潜意识里已经把环境的因素考虑进去了。对于海外学习者而言,国内出版的教材最大的问题之一容量大,很少考虑到当地的学时、学制。在国内一个学期可以学完的教材在国外甚至一年都用不完,学习者整天面对“旧面孔”,很容易感到厌烦。新型教材的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练习设计的题多量大。比如,以《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册为例,它的练习量是《实用汉语课本》的三倍以上;《速成汉语初级教程》每课的课文、生词、语法平均占4页而练习占9页之多。根据外语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通常认为综合课课后练习用时与课堂教学用时的比率保持在1︰1左右的水平是比较适宜的。按照这一研究成果来考察在海外使用的TCSL汉语教材,其确实存在着这种弊端。相比之下,TCFL教材可以很好地与国外的学时、学制相适应。比如,在韩国在校学生每学期汉语课一般有36个课时左右,因此韩国编写的汉语教材多以15到20课为宜,以3至4个学时完成一课为宜。韩国的汉语补习班每期的学制是16至20个,因此教材每册不宜超过20课,课文篇幅也不宜过长。

从TCFL教材的特点可以看出,这类教材更好地关注到了学习的主体——学习者,这无疑对提高教材的编写质量是有益的。汉语的国际推广要得到更好地实现,我们目前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要在原有水平上有所突破,必须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把教材编写的出发点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明确对外汉语教材的使用对象和使用环境,编写针对学习者本身需求和特点的教材,以此来适应海外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H.H.Stern. Fundamental Concept of Language Teaching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赵金铭.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推广(代序)[A],对外汉语教材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郑定欧.试论从词典入手催发华文教学师资的自我培训[A],汉语教学学刊(第2辑)[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第8篇:对外汉语教学教程范文

    (一)课程设置

    关于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论文很多,李薇的《关于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7月),周卫华等都对外汉语专业总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更符合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在这些研究分析中,他们大致都认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属于基础理论的语言类方面,都应该开设,但就如何开设这些课程的问题,他们都未论及。上文已经提及,语言学相关课程的设置一般是:先“现代汉语”,然后是“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最后才是“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笔者认为此课程设置不合理。因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三门课程在汉语言文学等其他专业也开设,这三门课程还不能突出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相对的,学生们的重视程度就会低。另外,最主要的是这三门课程理论性都比较强,如果不联系教学法进行相应的教学实践练习,不学以致用,那么知识就很容易被忘记。而按照现有的课程设置,在相应的课程中也没有足够多的时间让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练习。

    (二)教材方面

    教材是教学的一个主要基础和依据,引导着教师教学,也制约着教师的教学。因此,教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教学的质量。目前“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虽然有不少版本,但目前还没有一本专门针对对外汉语专业设计的教材。而“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的教学版本虽然也很多,但几乎所有的版本在语言要素教学那一部分都会先简要地介绍语言要素的一些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太好处理这部分内容。如果不详细讲解,因为之前学生们在学“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专业必修课时没有打好基础,学生就回忆不起之前学过的相关内容,甚至是一直都不理解。那么之后的关于相关语素教学的知识就更不好教授给学生。而如果详细讲解的话,课时方面又不够,并且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所以他们总有“炒夹生饭”的感觉,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法方面

    由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这三门课程其他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有,课时也有限制,且教材针对性不强,所以教师在对外汉语专业进行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时,教学法往往都和教其他专业一样,而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往往不理想。而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上,教师在处理语言要素知识方面也存在难度,教学效果往往也不理想。

    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法方面的改革

    (一)课程设置:一主干,二枝干

    课程设置应该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语言课程相对专业对口的就业是:中学教师、对外汉语教师(现在一般只能进一些对外汉语培训公司)或继续深造。笔者认为为了实现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可按照“一主干、二枝干”思路开设课程。“一主干”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因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中介绍的语言要素主要是现代汉语方面的,所以笔者认为“古代汉语”可单独做一门课程在大二下学期开设。而其他课程,即“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作为“二枝干”应穿插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中讲解。具体课程设置如下:大一开始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在该课程中,首先介绍对外汉语的相关知识,讲到语言要素时,就先进行“现代汉语”以及“语言学概论”相关知识的详细讲解,然后再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其他知识方面的讲解。

    (二)教材方面

    根据以上课程的设置,编写相应的教材。通过比较分析“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的不同教材,如陈昌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周小兵的《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二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周健、彭小川、张军的《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等,笔者认为主干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的教材可按以下内容编写。第一章:学科论。主要介绍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特点、学科现状和趋势以及语言学习的一些基本概念等。这可以让对外汉语专业的大一新生进学校就了解自己专业的特点与相关知识,指引着他们以后的学习。第二章:语言要素和文化教学。这章主要进入“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知识的讲授。与传统学习角度不同的是,学生们是以如何教会留学生语言要素的角度去学“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知识。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这章主要介绍对外汉语教学复杂的、多层次的过程,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教材评估和选用原则、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对外汉语教学的测试和评估记忆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和评估。这章主要是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对外汉语教学过程。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阶段论。这章主要介绍如何对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教学。第五章: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论。这章主要介绍如何对不同课型进行教学。第六章: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有不少《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版本把这章放在“语言要素和文化教学”前面,笔者认为这章放在最后比较恰当,因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必须要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先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论研究。

    (三)教学法方面

    在新的课程设置安排和新教材使用后,教学法就显得更为重要。总的来说,笔者认为应该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因为我们的“主干”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学生是实施对外汉语教学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专业性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确专业目标,从专业角度出发。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后备师资。[2]所以在进行语言学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强烈意识到“是教学生如何去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如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语言要素中的语音要素讲解时,传统的课程设置下,教师在“现代汉语”课中可能只会详细地讲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是什么,从理论上进行总结。而在强调“专业性”的原则下,我们应从“如何让留学生学会发辅音”的角度去教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比如,讲辅音“zh、ch、sh”时,我们可以先讲“s”,因为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角度考虑,一般的语言都有辅音“s”,我们可以用“以旧带新”的方法教学留学生,先由“s”带出“sh”:发“s”时是舌尖平伸放在上齿背那(舌尖前音),但不能紧挨着上齿背要留一条缝(擦音),然后发音出来即可,但要注意不要太用力(是清音)。而发“sh”时,只要把舌尖翘起放在硬腭前部,其他方面同发“s”时一样即可。而发“zh”、“ch”时,只要在发“sh”的基础上,把发音方法改改就行。如发“zh”时舌头和硬腭那不是一直留条缝,而是先用力用舌尖抵着硬腭前部,然后突然放开。发“ch”则是先用力用舌尖抵着硬腭前部,然后留一条缝让声音出来。这样的教学原则,既让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学到了基本的语言学理论,更会专业地去应用。

    2.实践性

    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后备师资。所以对外汉语的语言课也一定要重视实践性,要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语言课程教学时,我们应该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比如,在讲语言要素和教学法那章时,每讲完一个语素知识及其教学方法后,教师就要安排两节实践课,让学生按照所学的语言理论去实践。同样的,在讲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阶段论、第五章: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论时,也应该开设实践课让学生去实际练习。这个实践需要有一定的教学设施才能更好地进行。一般来说,只有师范类学校才有微格教室,但对外汉语专业同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都有联系,所以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最好也建一些微格教室,让学生能真正地学以致用。如果有条件,最好能让学生在国内或者是到国外进行真正的对外汉语教学。而在讲授第六章: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时也应该让学生实践,这个实践和之前的实际教学不一样,这个是需要学生自己收集语料然后进行实践的研究工作。任何知识只有去应用才是真正学会,我们的语言课更应该这样。

    3.趣味性

第9篇:对外汉语教学教程范文

关键词:任务型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 以学生为中心

一、引言

近年来,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经历了一个大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种变革也影响到了对外汉语教学。李柏令(2010)曾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自2004年起,已陆续有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题研究。[6](P9)受这种思潮的影响,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编写的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也日益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特色。我们对《汉语口语速成》《实践汉语入门》《体验汉语口语教程》等几部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编写的对外汉语口语教材进行考察,发现其“以学生为中心”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掌控”。下面我们从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二、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学习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对学习者的兴趣有足够的了解,并且针对这些兴趣点编写教材,教材才会对学习者产生吸引力。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编写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努力,以求教材的使用者对课本产生足够的兴趣。

(一)学习者的生活背景与习惯唤醒学习者的兴趣

学习者的生活背景是学生所熟悉的,出现在二语学习中,会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如《体验汉语口语教程3》中设计了“我的家乡”和“圣诞节快到了”这样的话题,学生原有的相关经验被唤醒,有利于增加学习的热情。此外,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得不同文化圈的人在个人习惯、观念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果教材在编写时考虑到这些特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与认同感,如《体验汉语口语教程2》和《实践汉语入门》都不约而同地设计了“在酒吧”的相关对话,这充分考虑到了一些西方国家学生喜欢泡吧的习惯。

(二)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唤醒学习者的兴趣

现在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学习者中既有来自东南亚等国家的汉文化圈的学习者,也有来自欧美等国家的西方文化圈的学习者。西方文化的特质在学生身上表现为思维活跃,创造性强,课堂活动参与性强,比较喜欢任务型的练习,对课文、练习的真实性和趣味性要求较高。(陈怡,2010)[5](P74)针对学习者的特点,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上也体现出多样性、创造性、趣味性的特点。

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设计了很多实践性强且形式多样的任务性练习,涵盖了列举、分类与排序、比较、问题解决、交流个人经验与创造等各种任务类型,充分照顾到了不同学习者的兴趣。同时,教材也设计了一些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的练习,如看图编故事等。而且,教材利用多种游戏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如用游戏的方式操练一些语言要素。

(1)做游戏:猜猜用手蒙你双眼的是谁,用上“你是……吗?”和“是”“不是”。

再如用游戏的方式模拟一些真实的交际情景。

(2)3~4人一组,为节日长假的第一天设计一系列有意思的活动,然后邀请大家参加,看哪组邀请到的人最多。

比起机械性的语言操练,这些形式多样、新颖的课堂活动更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掌控

一些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增加了对学习目标的设置、对语言要素的自我总结以及对个人学习活动的评价,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学了什么,学得怎么样。

(一)对学习目标的清晰认识

有的教材在每课前都列出了任务目标,以《体验汉语口语教程2》的几个单元为例:

表1:《体验汉语口语教程2》任务目标

单元 目标

第1课 你的名字真棒 复习基本问候语;学习打招呼的各种方式。学习询问和介绍个人基本信息

第4课 今天有什么特价菜 复习与饮食相关的词语;学习看菜单点菜;学习点菜时提出要求

第6课 上车请投币 复习交通工具的名称;学习乘坐出租车时的常用语句;学习乘坐交通工具时的常用语句;学习简单说明如何换乘交通工具

该教材的每一课都列出了3~4个学习目标。目标的分类更为细致、明确,既有语言要素方面的,也有语言技能方面的。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通过对目标的阅读,学生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测,从而激活大脑中的相关经验,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容易将注意力聚焦到相关任务上。同时,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也为学生提供了检验学习效果的标准。

(二)对学习内容的自我总结

有的教材在每课后设置了语言聚焦环节,对相关词语和句子进行总结,对句子的总结比较关注情景,引导学生区分不同情景下的交际,如:

(3)你学会了哪些跟交通工具有关的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出来。

(4)你学会了哪些求助时常用的句子,利用下面的表格复习一下。

表2:

情况 可以说的话

丢了东西,希望别人帮你找

自己没有办法,希望别人帮你

东西坏了,找人修理

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协助与提供反馈的作用,这无疑比教师填鸭式的灌输更具效果,因为学生总结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

(三)对学习效果的理性评价

有的教材在每课的最后设计了评价环节,以《体验汉语口语教程3》为例,其评价表如下:

表3:

Are you satisfied with your own performance?

Very good good not so good bad

Your own evaluation A B C Your willingness to state your opinions

A B C Your willingness to raise your questions

A B C Your willingness to gather useful information

A B C Your willingness to speak Chinese in class

学生在对自己整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还可以从四个观测点(表达观点、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在课堂上说汉语)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分点评价。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清楚自己的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改进。

四、结语

任务型教学模式倡导把学习者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的习得,这与对外汉语教学关注学习者、关注交际能力培养(朱志平,2008)[8](P131)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完美的对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编写的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形成“我学习,我负责”的学习态度,这是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创新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尝试。但是,我们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进行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弄清“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与方式,使教材的编写真正切合学生实际,同时在课堂上改革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美]陈丽安.实践汉语入门——初级口语会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陈作宏.体验汉语口语教程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陈作宏.体验汉语口语教程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陈作宏.体验汉语口语教程5[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陈怡.教材编写中的“以学生为中心”——为英语国家学生编写汉语初级教材的一些新思路[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2007[C].北京: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6]李柏令.新思域下的汉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7]马箭飞.汉语口语速成(入门)[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