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税新政策范文

财税新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税新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税新政策

第1篇:财税新政策范文

本文就新经济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应该如何创新财政税收政策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新经济环境;中小企业;财政税收

一、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重视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虽然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中小企业如建筑施工企业等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然而,中小企业在规模扩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税收等问题。税收政策的不合理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需要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注意。

二、中小企业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起步发展较晚,且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速度较慢,导致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政策尚未得到系统的完善[1]。自从改革开放,我国私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开始发展以来,我国政府相继推出了系列的优惠政策。例如对企业实行适当的税收减免、降低大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利率等。但是国家目前所颁布的优惠财政税收政策却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导致在我国政府颁布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中,实际上特别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政策较少。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相对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弱势,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不足将会导致企业面临的困难增加,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如,没有政府更多的财政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在加大资金投入进行科技研发、参与投资等方面均会受到限制。因此,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完善对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中小企业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

(一)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仍然有待完善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目前仍然处于较为尴尬的情况。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较为落后,资金和科研投入均不足,导致企业发展的后劲较差,难以促进企业的长远或者扩大发展[2];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分散性和复杂性加剧。加之大型企业等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空前强大。因此,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获得实质发展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多样化发展,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合理的利用社会上的零散资源,而且有助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对于稳定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政府在制定税收政策的过程中应该要将中小企业的发展特殊性充分考虑在内,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财政税收政策大部分是从社会经济整体的角度尤其是大型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的角度考虑,这样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明显还具有较多的完善空间。

(二)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够全面

就中小企业自身而言,税收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其中专业素质就包含着税收工作人员要及时了解当前的税收政策。根据调查,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中,税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大部分的税收工作人员在就业前后均为经过专业的培训,对当前我国出台的系列财政税收政策了解的不够充分。这样的现状将会导致企业在进行经营与决策过程中,由于未正确把握当前的财政税收政策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影响企业的效益和发展。

(三)政府科技投入不足

从科技投入方面而言,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较小,企业的周转资金和生产技术发展有限,导致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有限,最终影响中小企业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因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大型企业的发展相比,科技投入不足和资金有限是其发展的短板。而从我国社会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十分重视,但是对于中小企业的科研投入力度还较小。科研不足将会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后续动力,长久之后将会影响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我国科研工作的进展,对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四、新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

(一)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健全我国的财政税收政策

根据调查,我国中小型企业虽然生产和发展的规模较小,但是其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比重却较大。因此,为了稳定社会、加强经济发展,我国增幅必须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并建立健全的财政税收政策。首先,健全的财政税收政策需要政府将对企业的税收优惠范围进行适当的扩大。只有当前政府对中小企业进行了更大力度和更加全面的财政税收优惠,中小企业才会愿意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而进行技术和科研等创新,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3];其次,中小企业的投资规模较小,经营者的资金投资力度有限,但是其生产所需的成本却较高。政府税收部门可以通过减免企业经营所得税等方式将企业应该缴纳的增值税等进行适当调整,减少中小企业的成本负担,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在科研投入方面,政府也应该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科研投入的重视程度,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扶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规模较小,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较小,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依靠自身技术和管理创新以及政府的政策鼓励。因此,完善与安全财政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政府在健全财政税收政策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只有秉承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建立财政税收政策,中小企业才能够得到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二)积极完善个人所得税政策和营业税优惠政策

中小企业虽然发展规模较小,但是生产成本较高,尤其是工资和税收成本。投入资金多、税收高会扩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同时也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益,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更多的资金。此外,由于目前中小企业的个人所得税较高,导致工作人员的工资实际收入较低,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工作效率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和企业均必须重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于政府来说,要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从完善个人所得税政策等方面着手。政府在现有的个人所得税优惠的基础上再次加大优惠力度,使工作人员的实际工资得以增长,加上企业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丰富的培训经历,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均会得以提升,从而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所得营业税优惠政策能够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压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当然除了营业税政策扶持外,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个人对中小企业的投资,缓解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的问题,切实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为:第一,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仍然有待完善;第二,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够全面;第三,政府科技投入不足。新经济环境下,为了缓解中小企业的发展压力、促进中小企业的更好发展,我国政府应该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健全我国的财政税收政策并积极完善个人所得税政策和营业税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陈彬.新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J].时代金融,2012,27:48+55.

[2]孙桂清.新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6:161.

第2篇:财税新政策范文

财政部将采取五大财税扶持政策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这五大政策包括:允许企业把当年发生的研发费用的150%用于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允许企业加速用于研究开发的设备仪器的折旧。企业用于研发的设备仪器,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允许企业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允许企业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

此外,进口税收政策的优惠将从对企业进口整机设备,逐渐转变到鼓励国内企业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装备所需要的重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上。

工艺落后、非节能产品将被强制淘汰

今年国家质检部门将同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强制性淘汰产品目录,包括生产工艺落后、耗能大的设备和不能满足节能要求的产品。

在许可证考核或审批市场准入时,重点审查生产工艺、生产的产品是否在国家强制淘汰的设备、工艺或产品目录内,对目录内的一律不予行政许可。同时,国家质检部门还将开展节能产品的强制性认证,向社会推荐节能产品,在新建大型公用设施和公共单位强制推广采用高效节能产品。

信用社将主要服务中小企业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日前指出,今后5到10年内,农村信用社将分批逐步过渡为社区银行,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中小企业等。目前国内涉农金融机构共有3万多家。

在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农信社变身为社区银行的步伐也将有快有慢。比如上海、深圳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可能用不了5年就可以实现,但中西部地区恐怕要用¨多年的时间才能实现。

消费税大调整 奢侈品征重税

4月1日起,我国对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此次政策调整是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消费税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整。

此次消费税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于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取消“护肤护发品”税目;其余税目都不同程度地有些变化,其中涉及税率变动的有小汽车、摩托车、酒及酒精、汽车轮胎几个税目。

家化、白酒、摩托、轮胎等4类企业有望从中获益,而木地板、一次性筷子、高档手表等企业会增加成本压力。

企业不年检最高罚10万

国家工商总局新的《企业年度检验办法》,已从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按照规定,企业年度检验日期由以往的1月1日开始改为从3月1日开始,6月30日结束。

企业不按照规定接受年度检验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其限期接受年度检验,并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企业在责令的期限内未接受年检的,由企业登记机关予以公告。自公告之日起,60日内仍未接受年检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违规收费可能面临双倍损失

国务院近日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作出修改。经营者如违规多收取费用,可能面临被没收多收价款同时还要退还消费者费用的双倍损失。

新规还对原办法的第十四条作了修改,规定经营者多收取消费者的价款未能依规返还的,由主管部门没收,消费者要求退还时,由经营者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而按原规定,违规收费者应在一定期限内将多收款退还消费者,超过期限未退还的由价格主管部门没收。

低开出口发票行为将被严查

今年4月1日开始,低开出口发票行为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将被禁止3年的外贸经营。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将联合对低开出口发票的行为进行调查,由商务部进行初步裁定,相关对外贸易经营者如有异议,7日内可向商务部提出书面申辩材料,并可提出听证申请。凡涉嫌偷逃骗税的将移送税务稽查部门立案调查。

产品质量将遭遇网上电子监管

第3篇:财税新政策范文

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是我国政府根据科技强国和自主创新的需要、在特定时间和特定领域内对特定对象所制定的税收附加规定和特别规定。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1.财税政策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导向作用

政府根据当前围绕自主创新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等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配套的财税政策,以体现政府对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强国的发展战略的支持,从而影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过程,促使经济资源向政府合意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方向流动。

2.积极的财税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

自主创新活动资金需求规模巨大,回收周期长,不确定性强,企业所面临的这种高风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和财务手段来规避,但是,企业也迫切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降低风险,激励企业创新。政府采取积极的财税政策,可以降低企业占用资金和赢利方面的风险;减少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研发投入方面的风险,增强企业抵御自主创新风险的能力。

3.财税政策会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本和收益

从本质上看,积极的财税政策是政府将一部分应得的税收收入让渡给了企业。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则表现为成本的节省和利润的增加。积极的财税政策在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本和收益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高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来说,积极的财税政策在降低其自主创新风险的同时,为其积累资本,迅速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积极的财税政策可以有效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扩散

自主创新成果只有进入了实际的应用阶段,形成了产业化,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积极的财税政策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而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措施,可以有效地促使自主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促进新技术的扩散。

二、自主创新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支出政策方面

1.财政科技投入总体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量增长比较快,但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在4%左右徘徊,尤其是基础研究在整个研究开发中的比重一直徘徊在 5-6%的水平,而大多数国家的这一比重在 20%左右。由于基础研究耗资大、耗时长、见效慢,企业和个人难以或者不愿在这方面过多投入,但基础研究应该是财政科技投入的主要方向,我国现有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基础研究和公共技术研发偏少,不利于国家长期科技竞争力的提高。

2.科技投入方式过于单一

虽然目前我国在科技资金投入方式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但大部分资金投入仍以无偿投入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采用无偿补助的单一投入模式已不能满足自主创新投入需求,科技投入方式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从而发挥财政科技支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财政科技投入的管理不足,效果不明显

一是管理缺位。我国的科技项目、经费分别在不同部门分头管理,缺少必要的信息沟通、协调,这样很容易导致部门间的科技开发计划难免有重复,从而导致科技资源重复配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根据科技部和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我国每年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和专利申请中能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在 1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二)税收政策方面

1.支持鼓励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存在薄弱环节

我国现行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作用在支持企业创新的生产投入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税收政策主要偏重于对已经形成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已经享有科研成果的技术性收入给予优惠,而对企业创新最需要支持、也是处境最为艰难的研发过程则缺乏有力的税收支持。大部分高科技企业在创业初期基本上都没有利润、享受不到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几年后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实现了经济效益、有了利润时,又大都过了税收优惠期,结果造成一些企业实际上根本没有享受到税收优惠。

2.总体税制结构存在制约创新企业发展的因素

税收政策优惠主要体现在所得税上面,而目前实行的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从收入占整个税收收入的比重看,流转税还居于绝对优势地位。由于流转税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自主创新产业的一些特点,因而存在一些消极因素,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所得税优惠对自主创新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使整个自主创新产业税收倾斜政策难以最大限度发挥效率。尤其是增值税,其缺陷表现得更加明显。增值税对自主创新产业发展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现行增值税加重了创新企业的总体税收负担。从理论上分析,现行增值税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会加重企业负担:一是增值税实行凭发票抵扣制度,在目前增值税没有普遍实行的情况下,企业在很多时候难以取得有效发票进行抵扣;三是无形资产开发过程中的智力投入不能享受抵扣,而这些投入往往占创新技术产品成本的绝大部分。

第4篇:财税新政策范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本文从财政科技投入、政府采购、税式支出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了财税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从我国财税政策实际出发,提出了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施的财政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税政策;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077-02

收稿日期:2015-02-20

作者简介:陈曦(1988-),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税政策。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先后推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仅包含技术创新的技术支持,也包含财税优惠政策。财税政策的不断完善,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壮大,同时,在促进技术创新层面,也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我国的技术创新成果逐年上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一、技术创新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效应分析

1. 技术创新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带动生产,产生效益。从这个角度看,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源泉,只有技术不断创新,才能稳定地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技术支撑,进而提升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其增长效应显而易见。

2. 技术创新为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创新和改革是主旋律,在国家及政府不断支持技术创新与改革的今天,技术创新的效率和质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成为生产力提升的主要依托点,技术创新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3. 技术创新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扩大化生产提供了保障技术的创新,实现了产品科技含量的高度密集,这种技术密集的存在,使得产品的商业价值不断提升,为企业带来效益提升的同时,刺激了社会的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亟需扩大再生产,技术创新成果不断实现,使得企业扩大化生产成为现实。

二、财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施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梳理,在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方面,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就在于财政科技投入、政府采购政策和税收支出政策。

(一)财政科技投入

1. 财政科技投入降低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成本财政科技投入的相关制度,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成本,这不仅包含资金投入,还包含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如建立知识及研究成果检索库,实现科研机构与产业的结合等等。同时,为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实施技术创新,建立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国家支持系统,提升企业创新成果奖励的宣传效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2. 财政科技投入帮助高新技术产业规避技术创新风险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存在,其风险不仅体现在成果的不确定性,还体现在资金吸纳、生产过程之中。在资金方面,财政科技投入除资金投入外,对于风险投资者制定优惠政策,提升风险投资者的利润空间,解决了科技创新资金问题;在生产中,鼓励企业之间形成联盟,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确保生产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畅通,激发了创新成果的转化速率,规避了创新成果转化困难的风险。

( 二) 政府采购

1.政府采购政策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指明了方向

对于国家发展而言,政府采购是一项重要的商品需求指标,不仅体现社会对于商品的需求指向,也代表着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在政府采购政策中,政府对于市场产品的需求预期,明确了技术创新的方向和产品生产方向,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目标明确,促进了技术创新的有效实施。

2. 政府采购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更为重视利润回报,政府采购不仅提供了商品销售渠道,同时为新产品提供更大利润空间。

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创新成果转化获得的利润较原产品将翻倍,在利润驱动下,企业就有可能将生产重点放在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上。从这个角度讲,政府的采购政策也促进了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

(三)税收支出

税收支出政策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中对于企业及风险投资者最为优惠的策略。税式支出的存在,其目的是刺激纳税人,尤其是从事企业活动的纳税人从事政府支持的行业,这种刺激主要体现在优惠待遇层面,即通过给予从事政府支持行业的纳税人或纳税人的经济活动一定的优惠待遇,激发起参与及深入发展的欲望,[1] 从本质上讲,税式支出激励创新的机理就在于通过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方式,达到影响市场机制的目的。在税收支出政策实施下,不仅高新技术产业自身对于技术创新重视,而且也使得风险投资者更乐意于投入到技术创新的活动之中,确保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同时,降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

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建议

鉴于财税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要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突破性发展,可以从政府创新投入、政府采购和税收优惠三个方面进行财税政策的优化。

(一)细化财政创新投入,凸显财政的激励作用

对于财政创新投入政策的优化,需要细化技术创新不同阶段的需求,并提出针对性方案,方能凸显财政激励作用。[2]在创新准备阶段,重视将资金投入转化为相关设施建设。伴随着科技创新的深入,资金投入的作用有限,相关配套设施及技术创新成果信息系统发展反而成为最为关键的要素,根据这一情况,财政创新投入有必要转移重点,解决企业创新准备活动的需要。

在技术创新实施阶段,重视相关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

从资金投入转为关注创新技术人才和创新技术实施中相关条件的落实,将重点放在构建产、政、学、研的结合上,为创新实施提供必要支撑。

在创新产出阶段,构建创新成果管理体系,促进成果转化。逐步建立完善的创新成果管理体系,为企业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便利,如提供指导专家,提供相应技术等等,这些才是企业最为需要的,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中亟需的。

(二)优化政府采购法规,强化制度落实

在政府采购方面,可以从制度完善、强化预算和采购体系监督三个角度进行优化。

首先,不断完善政府采购政策。鉴于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定不够细化的现状,在未来发展中,政府采购应该根据区域差异及实际,尽快出台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采购政策的完善,确保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并促进技术创新的不断实施。

其次,强化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地方政府在制定政府采购预算时有据可依,同时预算体系的构建,也便于政府在采购预算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实现采购预算中“两张皮”的现状,确保政府采购实施与预算管理的同步。

最后,完善采购的监督体系。通过体系的完善,监督政府采购行为的落实,以达到政府采购行为对于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作用,实现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税收优惠差异化,促进创新成果产出

高新技术产业在税收优惠政策下获得了迅速发展,但伴随着技术创新成果的不断增多和技术创新的深入,税收优惠政策也需要实现改革。

首先,重视间接优惠在税式支出中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成果逐渐增多,技术创新要获得新的突破,困难程度有所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实施税收间接优惠策略,使技术创新有所成就的高新技术产业获得更多的优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技术创新动力。

其次,重视税收优惠的因地制宜。技术创新优惠标准的不够细化,使得税收优惠在技术创新深入的过程中难以体现其价值。鉴于此,在未来税收支出优惠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有必要因地制宜,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实际,技术创新领域实际,制定差异化税收优惠策略,以确保税式支出的直接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峻. 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制度研究[D].济南: 山东大学,2008:23.

第5篇:财税新政策范文

[关键词]节能减排;财税政策;新能源汽车;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079

[中图分类号]F812.0;F42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1 新能源汽车的概述

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相对,是传统能源形式以外的能源总称,也被称为非常规能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新能源有很多,例如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解决我国目前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难题。新能源汽车简单地说就是以新能源作为汽车的动力,通过对汽车动力、结构、技术方面的改造而形成的一种新式汽车工具。我国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类型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油气混合、油电混合等)、燃料电池汽车等。

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开发,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缓解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颁布了多项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2015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共计约2万辆,和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2.49倍。包括纯电动乘用车6 656辆,和同期相比增长78.9%;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5 689辆,和同期相比增长4.48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6 395辆,和同期相比增长1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1 650辆,和同期相比增长145%。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16年,各类插电式、纯电动乘用车年销量超过70万辆。

2.2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政策支持不足,管理部门混乱

新能源汽车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对于该产业的规划和发展,政府给予的支持政策相对来说比较少,且系统的产业发展策略更少。另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相应的管理部门比较混乱,存在着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的情况,如财政部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环保部门、交通部门等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制定政策的权力,但是多部门联合管理会造成政策之间出现抵触,降低政策的有效性,也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2.2.2 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我国,由于新能源汽车起步相对较晚,人们对这一新兴的交通工具认识较少,使用量很少。但同时企业也不能忽视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较差这一事实,具有充电功能的充电站、充电桩,甚至是可以充电的停车场在我国很少能见到,这些欠缺的基础设施,也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广泛使用。

3 我国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财税政策的缺陷

2001年开始,我国启动了新能源汽车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分别从其各自监管的领域出发,出台了一些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其中有些政策已经显现出了良好的政策效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3.1 政策缺乏针对性、阶段性,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低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其阶段性的特点十分突出。如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较多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技术问题,在中期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较多注意汽车制造的本身,在后期发展过程中,企业比较注重其商业的运行模式,这是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律。但是我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却缺乏针对性和阶段性,造成了政府无论是在资金、补贴、政策上都投入了较大的力度,但是实际的政策效果却并不明显,因此,在制定政策时我国要因时、因事,对症下药,才能充分发挥政策的调节效果,才能高效利用财政资金。

3.2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与发展缺乏统一的管理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管理上,我国一直存在着多部门共同管理的局面。多部门的共同管理使各个部门出台的政策仅从各自监管的领域出发,缺乏整体、全面的发展规划,甚至有些政策之间会出现相悖的情况。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我国新兴的产业,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为其发展保驾护航,这些条块分割的政策措施难以发挥功效。因此我国必须要改变这个局面,必须在各项政策制定之初,联合各个相关的管理部门,从总体角度出发,共同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3.3 配套Y金不足也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由于基础薄弱,需要大量的资金给予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广、使用,不但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也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如在充电站、充电桩、充电停车场等的建设上,在对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给予的补贴等。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有心无力,这种情况导致新能源汽车无法在地方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4 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

4.1 发挥政府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和雄厚的资金投入,绝非某个地区或者某个部门、某个企业就能够独立完成的,它要求政府站在国家的高度,制定统一的技术研发路线,通盘考虑发展规划,各部门统一行动,破除地区、部门的束缚,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科研力量和技术资源,推动新能源汽车关键性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

4.2 加大政府对研发环节的财政投入力度

首先,要将财政补贴的重点由购买环节前移至研发环节,加大对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领域的投入,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其次,要采用政策性资金扶持的方式,成立专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基金,鼓励技术研发实体进行申请,以获得充裕的资金用于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研发。此外,在政府采购招标的过程中,要将自主创新纳入评分指标,以此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支持力度,促使其进行自主研发。

4.3 运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环节的投入

在企业所得税上,可以提高研发费用税前的扣除比例,对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引进的无形资产加速摊销,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的研发采取免税的奖励等;在增值税上,对从国外进口的科研用品,建议免征增值税。还可以制定新能源汽车行业退税政策及对研发过程中的中间品减征增值税等。

4.4 通过政府采购,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销售途径

政府采购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可以规定在各地每年的公务用车采购中按一定比例采购新能源汽车并制定新能源汽车采购标准,保证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产品能够取得充足的市场份额,保障市场的公平性,另外,政府可以规定公共交通服务领域加大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比例,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效果。

4.5 制定售后服务及电池回收财税政策

与新能源汽车相关联的配套产业中,最重要的两项服务就是汽车的售后服务和汽车动力电池的更换、回收与利用问题。优秀的售后服务体系,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大有好处。而对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则需进一步巩固节能减排的成效。政府应对售后服务企业以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类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在其发展的初期予以3~5年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

5 结 语

自2001年以来至今,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走过了15年,在此期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财税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这一技术比较发达的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政策的支持措施也不够完备。本文力图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财税政策建议,以期国家通过实施高效的财税政策,使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形成比较优势,引导汽车消费的导向,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从而有效缓解当前日益紧张的能源危机,并大幅降低尾气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尽快实现。

主要⒖嘉南

[1]孔晏.汽车消费领域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对策[J].税务研究,2008(3).

[2]王慧.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0.

第6篇:财税新政策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

[DOI]10.13939/ki.zgsc.2015.25.108

财税政策在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家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陆续出台了一些财税政策措施,建立了以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为主要内容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政策还不够完善,政策效应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本文就如何完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财税政策进行探究,以便更为有效地支持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

1 中小企业在创新发展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创新发展受制约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难以有足够的经费用于支持创新活动,使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受到制约。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创业资金主要是靠投资者本人的积蓄以及向社会的借款,用于生产经营周转资金都捉襟见肘,很难再拿出资金搞科技开发。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研发资金长期是零投入,即使有研发投入的企业,科研资金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也非常低。由于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不足,产品更新换代慢,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

1.2 科技创新人才缺乏,自我开发能力差

科技创新除了资金投入外,科技人才也是重要因素。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具有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创新最稀缺的资源。然而,多数高科技人才以收入高、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为就职的选择方向,中小企业科技人才进不来、留不住。企业科技人员不足且流失严重,使得中小企业既缺少推动创新的力量,也难以在企业内部形成创新所需的文化氛围。由于自我开发能力不足,众多中小企业不得不借助于引进外来技术谋求发展,然而,有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专门技术应用人才,带来技术使用方面的困难。

1.3 创新成果得不到推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由于受技术实力限制,中小企业在产品品种和设计等方面都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即使是已经生产出的新产品,也因为成本投入大,价格高,很难将技术成果大规模推向市场,获得投资回报。如果企业创新成果得不到推广,仅供企业自身应用,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从而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得较高的效益。

2 财政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发展的理论依据及现行政策存在的不足

支持科技创新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弥补市场失灵是公共财政的职责。因为科技创新是一种社会公共需要,科研投入与收益回报难以通过市场交换对称起来。所以对于那些基础性、公益性以及高新科技等外部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活动经费,必须由政府来承担。而那些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充分弥补成本的应用性的科研投入,则可由企业自行来负责。但是因为技术创新具有成本高、风险大,收益的不确定性等特征,需要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才能调动中小企业科技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确保公平竞争是公共财政的重要任务。市场经济需要公平竞争,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个体效应不同,大中型企业或项目更容易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在土地、财税、用工、市场和准入等多方面往往享受更为优惠的政策和服务。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优势差距,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为先天弱势的中小企业创立、成长和壮大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就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然而,现阶段我国财税政策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方面却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首先,缺少市场化的融资体制及政策保障。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有效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投融资体制,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缓解。没有融资渠道,中小企业的创新也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小企业经常会遇到融资难的问题,这不是因为总体货币条件不够宽松,而是因为中小企业先天性受到金融体系的排斥,贷款大多投向了大型国有企业。因此,尽管在信贷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依然难以得到满足其技术创新的融资。

其次,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有待完善。政府采购高新技术产品的政策,是支持自主创新的有效措施之一。虽然我国政府采购制度也有鼓励自主创新的相关规定,但是由于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相关政策很难落实到位,使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政府采购比例很低,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同时由于政府采购缺乏完整的产品认证制度和自主创新企业评价标准,导致在实际采购过程中几个大供应商对采购项目垄断,设置各种门槛阻止中小企业进入的情况,造成相关采购制度难以落实。

再次,中小高新科技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尚属空白。近些年来,国家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在这些政策中,既有专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有面向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的自主创新减免措施。但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高新科技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尚属空白。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本来就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这种税收优惠政策,没有起到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激励作用。

3 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3.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疏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融资渠道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科技经费的投入不足问题,财政部门除了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直接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加快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和融资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新提供政策保障。

一是加大直接投入力度,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直接融资渠道。通过提高创新基金额度用于培养科技创新专业人才,扶持中小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向创业投资机构参股,扩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总量。运用财政补贴手段引导与规范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

二是调整金融政策。为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对发放符合技术创新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给予财政贴息。适当放宽中小企业呆账、坏账的核销条件。允许金融机构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重组和减免。完善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绩效考核体系。

三是继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政府应继续采取扶持政策,增加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投入,中央财政应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门支出,对信用担保机构围绕中小企业开展贷款担保业务和降低收费标准进行补助;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规范参与,减少担保公司的各种不合理的税费负担,出台促进担保公司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除了给予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税收等优惠政策、拨付一定的启动资金外,还应帮助担保机构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扶助资金,努力扩大担保机构入股企业的范围。

3.2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开拓市场

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和成功经验。我国《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也开始施行,但运行效果不甚理想,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一方面,可借鉴国外经验,科学制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积极扶持的产品目录,特别是对自主创新生产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中小企业,提高政府购买份额,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开拓市场。另一方面,为确保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落到实处,每年各级政府应对政府采购业务进行政府审计,通过审计的有效监督,确保政策实施的效果。

3.3 出台单独针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税收优惠政策

为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应在抓好已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税收优惠长效机制,重点从企业所得税方面出台单独针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创新发展。

一是研发费用的扣除问题。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所得税鼓励技术创新的一项措施,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企业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不得结转,对于当期没有足够的所得用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中小企业来说,这项优惠政策就形同虚设。因此,为了更有效激励中小企业的进行研发投入,建立允许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无限期递延扣除政策,保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落到实处。

第7篇:财税新政策范文

[关键词]财税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

中图分类号:F812.42;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156-01

目前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的复杂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迅速转型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财税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最有力和最直接的政策之一,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作用重大。中央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因此制定合理的财税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税政策促进高新技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品的正外部性特征要求政府部门财税政策的介入增加其供给

高新技术产品存在大量的外部收益。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一旦被应用和推广,就会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其他企业和行业所共同分享。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往往要以大量的前期应用及开发性研究,甚至不得以基础性研究为前提,直接导致社会收益率得不到补偿的情况下,开发者就没有积极性来投资于代价高昂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要求政府财税政策介入降低投资风险

高风险性是高新技术产业固有的特点之一,市场本身并不能提供分担风险的有效机制。从内部因素来看,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是没有先例可行,也无经验可循的探索性开创活动。研究与开发能否成功,新产品能否被消费接受,以及潜在的市场容量是否能弥补前期所投入的研究与开发成本并获得盈利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以上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投入性要求政府财税政策介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投入性,一方面使得实力有限的企业无法承担,另一方面会导致该行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在相对较大的产量范围内向下倾斜,这就是一些小企业的平均成本高于大企业的平均成本。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投入性全导致生产中一定程度的自然垄断性,政府如不介入,将会出现高新技术产品供给不足的现象,进而会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资源浪费。

二、目前财税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财政拔款始终无法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足够的资金,政府财政应该承担的职责尚未完成。中央规定科技三项费要按法定比例10%增长在许多地方并未真正落实。2007年提出的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却因缺乏硬性措施加以保证,有限的财政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而且在一些专有技术领域采取直接的财政资金注入模式,可能会产生替代市场的挤出效应。创新型产品的品牌效应不强,以及可能存在的技术上的不稳定,往往形成政府采购政策支持的缺位。

(二)税收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1.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我国现行的有关高科技的税收均是根据特定需要制定的,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发展,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装备、风险投资、科研机构等方面,内容庞杂,虽然针对性较强,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优惠政策的总体目标和配合不够明确。

2.税收优惠的方式过于简单。目前我国的税收优惠方式基本局限于税率优惠和税收的定额减免,没有充分动用国际通行的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加大费用开支、延期纳税、提取投资风险准备金、亏损结转等做法。

3.对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激励不够,对创新人才的支持不够。从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工具看,目前主要依靠企业所得税,而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种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特别是各个税种之间协调不够,导致各税种之间的政策效力相互抵消。

分税种来看,增值税方面,现行生产性增值税在鼓励企业创新广大存在着明显的制约。企业所得税方面,区域性税收优惠抑制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对高新技术人员的优惠政策仅限于个人取得的政府奖金及国务院给予的政府特殊津贴,对企业颁发的重大成就奖、科技进步奖仍然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

(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

1.增加科技经费投入。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 了诸多新进展,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向导作用,在编制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的关键是要强化企业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结合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大力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基础上,优化财政科技支出机构,改变目前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财政科技投入模式,增加政府引导调动社会科技投入与资源配置的能力。同时,切实改进资金管理,着力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与加大投入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

3、利用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杠杆之一,通过补贴的诱导能够达到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经济结构和协调社会供求关系的目的。发达国家通过财政补贴对企业的扶持是常见的手段之一。因此,我国财政资金扶持企业技术进步应根据WTO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整,调整的方向是从对企业、个别的补贴转向非专向性的补贴,将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定位于产业研究和开发活动等领域。

(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

1、完善税法体系。我国现行的科技税收法律的级次较低,权威性差,政策之间缺乏衔接,导致科技税收政策难以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解决上述问题的首要措施就是加强科技税收产法,提高法律层次。可行的做法是,将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条例、法规通过立法程序提升为国家法律,增强科技税收的法律权威性。

第8篇:财税新政策范文

关键词:财税;政策;收入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6-0294-01

1 造成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财税原因

1.1 现行税制结构对收入调节缺乏力度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而流转税是具有累退性的,不仅起不到缓和收入分配不公的作用,相反还会使收入差距加剧。近几年我国流转税占税收总收人的比重一直维持在近70%的高水平,而所得税收入仅维持在16%的低水平,两者收人比重相差50个百分点,而且主要发挥收人调节作用的个人所得税收人仅占税收总收人的4%左右。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在充分发挥收人功能,保障税收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弱化了所得课税调节收人分配的功能。在目前社会巨富者数量大量增加,居民收人分配逐年拉大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收人与个人财富的积累进度和规模极不相称。因此,为了缩小收人分配差距应当改变现有的税收结构布局,逐步提高所得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收人的比重。

1.2 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的能力微弱,主要是因为:

(1)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偏低,难以发挥调节作用。

2005、2006、2007年个人说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78%、6.52%和6.4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由于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收入分配功能以其收入功能为基础,因此其调节作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2)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所得课税模式,难以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原则。

分类所得课税模式对不同收入项目采取不同的税率和扣除方法,造成各项所得之间税收负担不一致。比如,对于收入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阶层,费用的多次扣除会导致纳税人实际承担的税负相对较低。

(3)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方式不合理。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未能考虑到纳税人的婚姻状况、家庭总收入、赡养人口等情况,忽视了收入水平与现实纳税能力的区别,影响了个人所得税量能征收的公平性。

1.3 财产税体系不完善,遗产税与赠与税缺位

广义上的收人差距还应包括财产的差距,而个人所得税对财产的调节作用很小,因此,由于财产造成的收入差距就需要靠财产税来调节。财产税具有独特的财政收入功能和调节财富分配功能,它调节的重点是富人。开征财产税,能够矫正现行所得税的某些缺陷、堵塞逃税的漏洞,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从而促进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我国现行税制中的财产税由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构成,财产税额作用是筹集地方财政收入,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作用相当微弱。此外,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居民的财产积累程度已有提高,特别是高收入群体的财产已积累到相当规模。然而,我国在个人财富转让环节仍未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这就使得现行税收无法消除严重的财富累积效应。

1.4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低收入群体缺乏法律和制度保证

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建立,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通过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等方面运作,具有相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主要通过征收社会保险费来筹集社会保险基金,这种筹资方式在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弊端,主要体现为管理不规范,缴费基数不统一,覆盖面过窄,征收刚性不强以及社保资金严重缺位等方面。这就使得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既难以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也难以实现效率的目标,效率与公平难以相互兼顾。

根据估算,前些年中国的税收征管率大概只有50%左右,也就是说中国有一半的税收收入在流失;近些年,我国的税收征管率虽然有所提高,但是相对于欧美国家85%左右的征管率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

2 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其对缩小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的思路

2.1 将不合理的税收优惠转化为政府直接补贴

美国经济学家奥克纳在一项研究中曾经指出:“转移支付对收入分配较税收对收入分配作用大得多。对所有家庭来说,在减少(收入)不平等方面,转移支付要占3/4,而税收只占整个变化的1/4”。

例如,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我国现行税法规定了许多优惠措施,然而,这些优惠往往给中间商带来了好处,能真正被农民享受到的是少之有少。如果将税收优惠的这部分支出用于对农民的直接补贴,那么农民的增收效果应该好的多。

2.2 全面改进个人所得税制度,发挥其调节收入分配的主体作用

在调控收入差距的税收体系中,个人所得税是所有税种中调节收入差距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是最重要的主体税种之一,发挥着公平收入分配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

我们应该提高个人所得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其对收入的调节作用。结合我国的国情,我们应该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模式,改革现行的税率结构,拉开税率档次,科学测算并健全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制度,考虑不同家庭的负担能力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现状以及地区差异的事实,消除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对股息、红利的重复征税问题,对利息所得税的课征可考虑一定的免征额,适当减轻中低收入者的利息负担水平。

2.3 进一步完善消费税税目

由于消费税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征税,其税负承担者往往是高收入者,它直接面向高消费的社会成员,所以消费税是调节收入差距最直接的一种税收。而且,2006年4月1日起消费税政策大调整,进一步加大了消费税对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但是消费税在调节高消费支出方面的作用仍然有待提高,消费税征税范围仍然需要调整,特别是高档皮毛服饰、高档家庭音响设备等高消费品以及美容、桑拿等高消费行为都应该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

2.4 完善财产税,适时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已经较为严重,除了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发挥财产税的调节作用也极为重要。适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有利于调节社会财富分配,避免财富过度集中、缩小贫富差距,同时也能减少不劳而获产生的负作用,维持社会公平。至今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遗产税。事实都证明,遗产税的征收对调节财产差距,弱化财富在高收入阶层的积聚效应,缩小两极分化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5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开支增长迅速,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足,因此,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着收不抵支甚至难以为继的危险,而解决这一危险的主要策略就是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筹资方式,尽快制定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及相关配套措施。

针对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形式不规范,统筹范围小,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低等缺陷,一些人提出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思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开征社会保障税可行性研究”协作课题组认为:用征收社会保障税模式取代现行社会保障统筹办法是最佳选择,有利于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和法制化管理;有利于资金统一调度,也有利于公平负担。

第9篇:财税新政策范文

缺乏资金和融资渠道单一是各国中小企业发展普遍遭遇的“瓶颈”,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各国财税政策大致相同:财政补贴、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固定折旧率、政府采购等。只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财税扶持力度较小,范围较窄,需要加强扶持力度。此外,融资向来是最关键也是令中小企业最头疼的问题,因此笔者选取了金融政策实施较为成功的国家—韩国进行分析。

韩国政府建立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颇具特色,政策性银行、信用担保、二板市场三位一体,为韩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韩国政府成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银行;另一方面设立了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和技术信用担保基金,为初创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保障。韩国政府还参照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建立了自己的二板市场—NASDAQ市场,专门为知识密集型、创造高附加值的中小企业融资。目前,以政策性银行、信用担保基金和二板市场为主的韩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正为保证中小企业稳定经营、风险投资、技术开发以及中小企业国际化提供着广泛的金融支持业务。

我国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主要通过各商业银行间接提供贷款,但商业银行的逐利性决定了其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有限性。在信用担保基金方面,担保机构普遍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且受行政干预影响较大。针对这一系列不足,结合韩国的政策性金融体系,笔者认为,政府应致力于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政策性担保、商业担保、互助担保和再担保一体的多元化担保路径,并设立专项款用于担保机构坏账的代偿,减小担保风险。同时,政府应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在全社会的公开、查询与共享,使中小企业接受公众的监督,诚信经营,从而增加公司的信用值。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能够改善,中小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就搬走了一块“拦路巨石”。

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扶持体系的优势与特点

如果说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那么技术创新能力则直接决定着中小企业的命运。如何促进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各国都在思考的问题,荷兰就曾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了“创新券”制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印度也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较为典型的是其产学研政策,有许多经验可供借鉴。

众所周知,印度的计算机软件行业十分发达,这离不开印度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大力鼓励与扶持。印度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超群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政府非常重视研发投入,科技研发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还建立了多种风险基金,包括国家风险基金、邦风险基金和私营风险基金,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另一重要原因是“产学研”合作的开展。为促进科研机构、学术机构、大学与产业界的联合,促进中小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印度科技部、邦政府、金融机构和依托单位共同建立了科技企业园,推动“产学研”合作。显然,印度政府的这些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印度的软件业即为一个强有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