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常见的突发事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突发事故的原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我科2000年6月~2008年6月急诊诊治的121例急诊儿童突发事故的临床资料。结果:儿童突发事故主要以误服、外伤、烧伤烫伤、溺水居前四位,占90.9%,多发生于4岁以下儿童(81.9%),发生地点:以家里为主(85%);监护人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母亲59.5%,父亲54.5%;性别:男孩61.2%,女孩38.8%;发生后未采取措施为74%。结论:儿童突发事故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突发事故;年龄因素;性别因素;性格;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081-01
突发事故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突发事件已成为当达国家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问题,是儿童青少年的第一死因[1]。儿童误服是儿童突发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将2000年6月~2008年6月急诊诊治突发事件儿童121例原因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21例,其中男71例(58.6%),女50例(41.4%);年龄最小1岁,最大11岁;≤3岁78例,占64.5%;3~5岁28例,占21.1%;≥6岁15例,占12.4%。
1.2突发事故种类误服32例(26.4%),外伤30例(24.8%),烧伤烫伤27例(22.3%),溺水21例(17.4%),其他18例(15.1%)。
2原因分析
2.1年龄儿童意外伤害是突发事故的高危人群,美国意外发生的高峰年龄在1~4岁[2]。这方面,与我们国内和本次探讨的结果是一致的。1~4岁儿童尚未形成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且好奇心强、模仿能力也极强。≤3岁71例(64.5%);3~5岁28例(21.1%);≥6岁15(12.4%)。
2.2性别性别既具有生理性,又具有社会性,且随年龄增加差异也逐渐加大。在本研究中发现男孩的误服发生率约是女孩的1.7倍。男76例(62.8%);女性45例(37.2%)。
2.3性格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突发事故状况具有神经兴奋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行为动机和气质、能力都与儿童突发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中好动91例,占78.4%;好奇21例,占18.1%,模仿力强2例,占1.7%,内向2例,占1.7%。
2.4发生误服的地点对于孩子来说家是是最安全的。从本次资料看,家里是发生儿童突发事故的重要隐患,因此父母不能疏忽。家中57例(47.1%);幼儿园23例(19.0%);单独活动21例(17.4%);其他20例(16.5%)。
2.5及时采取措施从本次资料分析,突发事故发生后有74%发现意外发生后未采取任何急救措施,由此可见,教育父母等如何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对于减少毒素吸收、提高抢救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
3预防对策
3.1环境对于4岁以下的小孩应有专人看护,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3.2教育干预在儿童突发事故中提出了4项干预措施:教育干预(education)、技术干预(engineering)、强制干预(enforcement)和经济干预(economics)。有研究认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突发事故的发生[3]。
3.2.1专业人员的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急诊工作人员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应担负起重要角色,利用自己的节假日到社区或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促进儿童及其家庭的健康。
3.2.2幼儿园、学校老师的教育父母和老师的管教方式是影响儿童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故对家长和老师的培训是必须和重要的。
3.2.3开展社区教育通过电视、报纸、小册子、家长会、专题讲座及奶粉公司、保险公司的宣传资料以及网络等各种渠道和形式进行宣教,告知监护人及有关人员在怀疑儿童发生突发事故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进行初步处理。
3.3加强对危险源的管理药物的管理,危险品放在小孩摸不到的地方,并告知小孩药物的用途和危险品危害性,不能随便自取。
4结论
儿童的突发事故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社会的重视以及监护人的安全教育,提高和强化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以减少意外伤害地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美丽.儿童意外伤害及预防对策[J].现代护理,2004,10(6):553-554
[2]姚应水,叶冬青,等.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3,22(2):150
关键词:幼儿园 安全事故 防范处理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175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下进入蓬勃的发展时期,同时幼儿园安全也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在学前教育发展速度较快的今天,幼儿园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幼儿园从建设到对幼儿的保护、教育和发展都伴随着一系列安全问题。
1 简单分析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常见类型
首先,因设施不符合标准或出现故障而导致幼儿受伤,如幼儿园设备陈旧、老化,年久失修,护栏过低,楼道过窄,地面偏滑,电线、柜子边角尖锐等都对幼儿都有潜在的危险。其次,因教师失职或教育方法不当对幼儿身心造成的损害,如幼儿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幼儿等。第三,接送和门卫制度不完善,导致幼儿走失或被人拐骗。第四,因幼儿自身原因导致突发性的事故。如幼儿自身疾病(如癫痫、心肌炎等)引起的事故及幼儿在游戏时受伤。第五,因医务人员的疏忽给孩子吃错药、打错预防针等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2 预防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应措施
2.1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为了让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必须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人。如我园结合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幼儿园安全保卫制度、安全检查制度,设施检查维护制度,火源、电源、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制度,事故报告处理制度,食品卫生制度,厨房安全制度,卫生消毒隔离制度,幼儿接送制度等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无章可循、工作杂乱无序的尴尬,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
2.2 对教师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
教师是孩子在园中的监护人,是实施安全管理的直接工作者。加强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每年,我们对教职工进行管理常规及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培训。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和鉴别,春季流感、手足口疾病、水痘疾病预防等知识培训。此外,我们还结合突发事件进行教育,如结合“5.12”进行防震和“防灾减灾”教育,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安全疏散演练、课堂安全知识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于新入园的员工,我们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原则,避免盲目上岗造成失误。
2.3 创设良好的幼儿环境,培养幼儿的安全行为习惯
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如:在幼儿园的所有电器插座旁,贴上了幼儿自制的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室,设立了专门的“生活角”,为幼儿提供一些图书、图片,让孩子参照和学习,使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不正确的行为,增加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活动区,开设安全角,墙上贴有安全图、110、120、119标记。在进行区角活动时,通过游戏训练了幼儿遇到困难如何救助的方法。让幼儿形成轻开门窗、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不跟陌生人走等自护习惯,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2.4 食品安全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幼儿园食品每一个工序的操作流程,都要做到事事有人做、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监督。同时,要严把购买关、验收关、入库关,并制定详细的卫生要求。我们先后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各项卫生要求,有炊事员卫生要求、案板卫生要求、餐具卫生要求等。我们组织工作人员学习,要求他们记笔记并贴在灶房的醒目位置。比如,对案板卫生要求是撒盐刮板、蒸汽消毒,每周翻过晾干,防止底部细菌滋生,用前必须用蒸汽清毒,用后必须用布盖好。另外,为防止食物中毒现象,炊事员还认真学习了大豆、肉类、植物类等食品烹调制作的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从每一个细处着手,防止事故发生。
2.5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让幼儿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应该怎样做,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避免出现幼儿的伤害事件。如;入园、进餐、睡眠、行走、游戏等活动该怎么做。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方法外,还要经常提醒,不断强化,逐步形成幼儿的自觉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2.6 定期检查活动场所、安全设施,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
《教育法》第44条,《未年人保护法》第32条都要求学校给幼儿提供安全的体育活动设施和卫生的校园环境。《教育法》第26条、第73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第52条明确规定,学校建筑物和其他设施要符合标准,保证幼儿在校内的人身安全,如果明知校舍或其他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中大伤亡的,将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教师发现幼儿园的教学设施存在安全的隐患时,要及时汇报,让幼儿远离危险设施,避免幼儿在危险的条件下活动。还要定期进行专项的检查,及时更换可能存在的隐患。医务室内带有腐蚀性的物品妥善保管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使用。
2.7 加强家园共建,形成安全教育合力
对幼儿安全教育单靠幼儿园还远远不够,需要家长携手配合,形成安全教育合力。借助家长会、家园联系平台,向家长宣传安全常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只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加强沟通,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达到安全教育的目标一致、方法互动、内容互补,共同促进幼儿安全健康成长。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学校实行了网格化安全管理,把涉及师生安全的各项内容进行认真分解,落实到人,与每位教职工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防止了工作上的相互推诿。从而形成了学校校长直接抓,安全主任具体抓,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组织,提高安全认识。
幼儿园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严密安全管理措施,统筹规划幼儿园安全工作。按照园长主管,岗位负责的原则,与各条线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本职岗位的责任范围和工作要求。幼儿园对安全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检查、有考核。定期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加强安全工作。
三、细化安全保育工作。
1.门卫聘用正规保安3名,严把大门,加强巡逻,确保园内安全。保安公司与幼儿园共同加强对保安人员的考核培训,增强保安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保安人员能加强门卫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外来车辆、外来人员的管理制度。幼儿园建立了应急管理队伍,并能快速反应,安全保卫人员配备数量充足,责任明确到位,通讯、防暴器材配置到位,能满足保障应急需要,幼儿园保安、保健老师等相关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专业技能比较熟练。
2.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全体在岗人员每天对幼儿园所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如日常维修检查、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检查、大型玩具的检查等等,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及时维修整改。
3.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检查。门卫保安加强巡视,维护校门口的正常秩序。闲杂人员在禁止在校园周边逗留,保安加强观察,确保安全。
4.加强卫生保育工作,严防常见病与传染病。后勤人员明确自己的卫生包干区,保持校园洁净。保健老师加强每天的晨检,晨检记录详细,对晨检中发现带危险品的幼儿,及时告知家长,妥善处理;对晨检中发现身体不适的孩子,及时与家长沟通,尽早采取防控措施。平时严格按照《省幼托机构常用物品消毒制度》中的有关规定,对各类用品和物品进行消毒。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全园基本没发生过重大传染病,每班的出勤率均较高。
四、常抓食品安全工作,促进师生健康。
食品验收人员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优质食材进食堂。以严格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约束从业人员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程序。暑期对食堂进行升级改造,对食堂墙面,房顶投资5千余元,对消毒间进行改造,增设不锈钢架,库房投资1千余元购置储物架,储物盒等。食堂增设灭蚊灯,刀架、案板架、防鼠板。因此,食堂在接受食药监和镇中心校的检查中得分较高。
五、重视消防安全工作
本学期把消防工作作为重点,定期对灭火器加粉维修,每班设定一名专门消防安全责任人,每天对电线电路等重点环节进行排查做好记录,按时上报,与全体老师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培训与消防安全演练,让每个老师幼儿充分掌握消防安全的基本常识。确保消防危险的发生。建立学校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为了及时快捷地开展工作,学校成立了现场指挥组、协调联络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抢救组等临时性机构。每月进行紧急疏散的预演,收到良好的效果,为预防突发事件紧急疏散奠定基础。
六、做好扫黑除恶工作。
根据上级扫黑除恶工作部署,我园成立了扫黑除恶工作小组,并积极开展线索排查工作。对扫黑除恶宣传工作重视,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营造扫黑除恶的宣传氛围。同时做好预防校园欺凌工作,制定了预防校园欺凌工作预案。本学期,我园未发现发生涉黑涉恶的线索和案件。
七、结合主题活动,增强幼儿与家长的安全意识。
1.主题教育。结合课程主题与日常生活向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2.把安全教育融入常规教育中。安全教育成为教师随机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见到的、听到的及时提醒教育。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下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各班形成有序、和谐的班风,有效地杜绝了一些隐性的不安全因素。
3.安全演练。本学期组织全园幼儿及家长参与“消防安全”演练活动,组织小班孩子开展了一次安全疏散演练,通过演练让幼儿掌握了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保护自己的方法,知道了如何在人多拥挤的情况下怎样在老师的组织下快速撤离的方法。
一、我园的基本情况
我园园舍坚固。园址附近无污染、噪音及危险,空气良好,日照充足,排水通畅;建筑设施,布局合理,园内环境达到净化、美化、儿童化、教育化,积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适合幼儿在园学习生活。我园设园长1名,教师3名,炊事员1名。其中大专学历1名,幼师毕业教师3名。教师、园长均有多年学前教育及管理工作经验,对幼儿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爱心,并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进行保教。
我园按国家规定办园,并根据上级收费文件规定收取教育费和生活费,将费用进行合理合法而有效的开支。
二、安全工作
我园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工作的首位。为保证校园安全,学校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建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制定了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对各种活动设施定期检查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采取多种形式,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防范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幼儿的安全。制定了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进行了防地震、防火灾现场演练。坚持晨检,检查幼儿随身携带物品,及时消除危险。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做好幼儿安全工作;坚持接送幼儿家长确认,确保幼儿安全离园。
厨房按规定设置,并经有关部门检查合格,获得食品安全许可证。建立食堂食品安全制度,食品、餐具、炊具均按规定消毒。炊事员体检合格才上岗。
我园还与派出所、村委会建立长期和经常性的联系,配备防爆器材,参加消防部门组织的学校安全工作的学习和考核,制定了各种应急方案,以确保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三、卫生工作
幼儿园严格执行晨、午检,尤其是春夏季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对幼儿每天进行两次观察并记录,发现病情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做好了常见病的预防工作;对于有些特殊的情况,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好处理工作。教师每年体检一次,做到持健康证上岗。教师和幼儿个人符合卫生的要求;
能做到幼儿一人一杯、一巾,流水洗手,严格消毒。幼儿园室外环境达到了美化、绿化、干净整洁的要求,活动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做到了定时打扫,保持干净,定期消毒的要求。使幼儿处于一个整洁、优美、富有儿童情趣的环境中,使幼儿产生轻松、愉快、积极的情绪。
四、教育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是幼儿园提高整体办园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宗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同时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各方面的内容都以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为目标。
良好的集体教职工能紧紧凝聚在一起,有效地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幼儿园里,奉献、创新、协作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坚持学习与交流。在政治修养、专业理论、文化技能、管理水平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修养;认真学习教育管理理论,实施科学的工作方法,努力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狠抓班级常规管理,结合《纲要》要求定制度,组织教师讨论《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工作常规细则》,使教师进一步明确了保教职责,对常规管理形成了正确的认识。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我园确定了各年龄班常规教育重点,小班重点抓生活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中班抓游戏活动常规,大班抓学习习惯培养。
扎实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深入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促进了师幼共同发展。让教师们相互观摩评比,课后总结探讨,听课教师相互进行评课,上课的老师进行反思,找到自身的不足,努力学习他人的优点、长处,发挥自己的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措施
存在问题:
1、办学条件还有待改善,没有专用功能室,教具、学具、图书不足。
2、有些幼儿行为习惯不够好,有待改正。
3、不开展心理保健工作。
今后的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增添玩具、学具、教具和图书,改进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
2、加强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摘要: [目的] 描述台州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2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疫情资料及《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管理信息系统》爆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04—2012年台州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4 15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7.0/10万。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7月和11月—次年1月。病例集中在6~9岁,占总病例数40.33%,其中学生占总病例数56.43%,以小学生为主;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主要集中在小学(占81.25%)。 [结论] 应重点对小学、托幼机构等重点人群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动态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以便及早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监测
中图分类号: R 183.3 文献标志码: B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为了解台州市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我们对台州市2004—2012年的腮腺炎报告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4—2012年台州市腮腺炎疫情资料(包括爆发疫情)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台州市统计局公布的各年度《台州市统计年鉴》。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WS270—2007)进行诊断。
1.3 爆发定义
在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生腮腺炎10例以上确定为爆发疫情。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
2004—2012年台州市共报告腮腺炎病例24 15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7.0/10万,最高年报告发病率81.8/10万(2005年),最低年发病率为35.0/10万(2007年),见表1。9年共报告腮腺炎突发事件16起,累计报告病例数594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73%。其中2004年4起,2005年5起,2006年3起,2007年3起,2010年1起,分别占当年法定传染病突发事件总起数的28.57%、45.45%、20.00%、30.00%和25.00%。
2.2 时间分布
2004—2012年台州市腮腺炎全年都有发病,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疫情高峰呈现春季、冬季双峰模式,春季高峰为4—7月,冬季高峰为11月—次年1月,春季发病峰值高于冬季高峰,见图1。
2.3 人群分布
2004—2012年报告的腮腺炎病例中,男性15 369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58.4/10万,女性8 784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35.0/10万,男女性别比为1.67∶ 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6—9岁,该病例组报告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40.33%,年龄别发病率见图2。职业分布:学生占总病例数56.56%,以小学生为主,其次是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分别占18.04%和14.10%。
2.4 地区分布
2004—2012年,台州9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仙居县(73.2/10万),发病率较高的依次为路桥区、临海市与三门县,分别为62.7/10万、55.5/10万与53.2/10万,最低的为黄岩区,为26.8/10万,见表2。
2.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2004—2012年共报告腮腺炎突发事件16起,其中椒江区报告6起,三门县3起,临海市2起,黄岩区2起,仙居县、路桥区和天台县各1起。突发事件全部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其中发生在小学13起,乡小学9起,县小学4起;发生在中学1起(乡中学),幼托机构2起。
3 讨论
腮腺炎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危害严重,已成为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腮腺炎疫苗可有效防控本病。台州市自2007年7月1日就将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MMR)纳入扩大免疫规划,之后几年疫情依然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增高。本组资料显示,2004—2012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7.0/10万,远高于全国20.0/10万~22.8/10万的平均水平[1-2]。2005—2009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0.8/10万,略高于浙江省48.42/10万的平均水平[3]。其可能与台州市人口流动性大,外来流动人口较多,存在不少是流入性病例有关[5]。同时,台州各县市区腮腺炎发病水平不一致与部分(市、区)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偏高有关,也可能与部分县(市、区)诊疗医师对腮腺炎报告系统过于敏感。
台州市腮腺炎发病呈现双峰模式,每年春季和冬季为其发病高峰,与全国、浙江省及杭州市流行模式一致[1-4]。发病主要集中在6~9岁,主要集中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由于对腮腺炎发病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部分学校也并未落实学生晨检、疫情报告、传染源隔离、消毒通风及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同时,病例临床症状不典型,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期病人不易被发现[6],加大了传染源发现的困难。因此这些应是我们今后防控的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建议小学和幼托机构要开展开学前的预检和每日晨检,检查疑似腮腺炎病例,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予以排除,对于临床病例应及时早期给予停课,以免传播给他人。另外需查询MMR联合疫苗接种史,对外来流动儿童或未接种的儿童要及时补种。
除加强腮腺炎的监测报告工作外,还应在抓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内人群免费接种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推广相关腮腺炎疫苗在少年儿童和未感染的成人中普遍接种,在爆发学校和幼托机构要根据发病情况、接种率、人群抗体水平持久监测情况综合分析,选择高危人群,开展强化免疫或者查漏补种的疫苗应急接种工作[7],降低腮腺炎的流行强度。
4 参考文献
[1]殷大鹏,樊春祥,曹玲生,等.2004—2006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简析[J].疾病监测,2007, 22(5):310-312.
[2]费方荣,冯录召,许真,等.2008—2010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1, 26(9):691-693.
[3]符剑,陈恩富,李倩,等.2005—2009年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和暴发疫情分析[J]. 疾病监测,2011,26(4):284-286.
[4]徐韦.杭州市幼儿腮腺炎、水痘及其他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02-103.
[5]何奔,林云,王金荣,等.国产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疫苗免疫效果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08, 15(4):1111-1112.
关键词: 《学前卫生学》 中职教育 传统教学 教学改革
《学前卫生学》是中职教育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中职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学科。这门课程学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学生在未来幼师生涯中的工作效果的好坏与水平的高低。基于此背景,笔者在教学中深入探索关于学前卫生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传统《学前卫生学》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分析
中职教育原先的学科课程的教学大多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重点放置在理论教学上,而忽视实践教学及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所造成的弊端在《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中也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一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具体教学中,教师主要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强调的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加之学前卫生学课程本身内容较为抽象,难于理解和记忆,这种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无疑对教学没有帮助,反而可能引起学生厌学的逆反心理;二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手段单一、刻板且落后,无法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三是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他们将来从事幼教保育工作打基础,理论的学习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实践。学生真正渴求的是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然而从中职教学现状看,教学重点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尤其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四是评价手段单一,无法真实有效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和能力。传统模式下,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围绕教材内容以闭卷考核形式考核学生,并最终以学生闭卷考试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指标。这种评价方式极为片面,一方面容易导致教学陷入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毫无助益。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中职教育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改革刻不容缓且势在必行。
二、《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改革实践探索
1.贯彻以能力培养为本的中职教育理念
中职教育的理念原则在于“理论有用,能力为重”,对于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学,也应当对此项理念原则有效贯彻和落实。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于中职教育的特色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幼教的素质和能力,可以通过邀请当地幼儿园资历深厚的教师和幼教专家来校进行幼教岗位分析与指导,帮助学生确定岗位能力和技能,从而帮助学生确立更为具体的岗位目标。
2.结合实际对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1)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保教育儿的能力。对此,理论教学的重点应当以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教学在确保“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可以有所取舍。比如学前卫生学教材中包含的一些“纯理论”知识,对学生工作实践无关紧要,这些可以大胆删除。同时,应当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做到有章法、有秩序。如教学体系可以分为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三大框架”,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幼儿健康与保育、幼儿生理特点与卫生、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矫正、常见疾病及意外的预防处理、托儿所的卫生制度等“五个模块”。通过对理论体系的改革,有助于形成集知识传输、能力培养及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一体的教学结构,对促进师生互动、学生参与等都大有助益。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教师在教学设置上,应当侧重实践教学,如在教学时间安排上,要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尽量做到每一节实践训练课都有具体的目的、内容和步骤,以引导学生有序进行学习实践,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对实训内容进行集中讲解,提示学生注意事项,然后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再由教师检验学生实训结果,并将最终结果记入课程期末成绩总评当中。通过这样,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操作技能。
3.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所存在的弊端在前文中已经详细提及,对此,要想有所改变,势必从教学手段与方法上进行改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大胆创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根据实践经验,学前卫生学可采用的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直观演示法,主要针对涉及学前儿童卫生、人体结构解剖等内容的教学时采用。比如在讲授血液循环和呼吸运动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对知识进行动态直观演示,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二是现场教学法,主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使用。比如教学“幼儿健康检查”这节内容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地观察,协助保健教师对幼儿进行晨间检查。通过现场观看、学习,不仅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而且有助于知识的内化;三是情景教学法,主要是针对处理关于幼儿应急突发事件等,通过情境创设,模拟突发事件现场,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掌握相应的急救知识与技能。
4.实施过程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闭卷考试的方式主要检验的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所考核的结果极容易产生偏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对此,教师应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合理设置考核事项和分值,诸如课堂表现、实训成绩、调查报告及期末考试等,并将实训事项作为考核的重点事项,以此强化学前卫生学的整体考核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幼儿 体育教育 安全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1由客观条件和主观原因引起的安全隐患
1.1由环境、活动器械等客观条件引起的安全隐患
1.1.1户外活动场地设计不科学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 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每生4平方米。然而很多条件较差的幼儿园,离国家的要求远之甚远,这就注定户外体育活动中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加之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设计的不科学,比如柱子、未经处理的墙角、光滑的地面都是安全隐患。
1.1.2活动器械陈旧、质量不过关
幼儿园中的活动器材陈旧实属常见,幼儿在操作器材时不注意保护,或未及时进行整修和更换,都有可能在使用时成为安全隐患。而这些隐患是可预见性的,可避免的。为什么已经破旧的器材还继续使用?难道教师不能发现其存在的隐患吗?如果是因为活动器械陈旧而引起了安全事故,那实在是幼儿园和教师的悲哀,面对一些没有安全意识的孩子们,我们更需要仔细检查,用专业的眼光去发现。
1.2由主观原因引起的安全隐患
1.2.1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不适当
众所周知,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大多来源于幼儿师范学校,在学校中虽然各个领域都有所接触,但单独拿出一科比如体育教学,这对于幼儿教师来讲并不是专业所在。再者,有关部门对幼儿体育方面缺少正确的引导和培训,而幼儿园体育活动中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很多教师便采取消极的方法,选择教学方法时,缺乏专业理论依据,不考虑幼儿的身心承受力,没有能力驾驭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幼儿天性活动好动,只要是户外活动或游戏,他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即使身体疲劳,他们也不知疲倦,兴趣浓厚,而老师却误认为活动效果很好,没有及时进行调整。所以对于老师来讲,深知幼儿的身心特点,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是重中之重。
1.2.2幼儿缺乏安全意识以及攻击、争执引起的安全隐患
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而又缺乏生活经验,缺乏安全意识,他们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对突发事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尤其是中大班幼儿,活动强度大,且又不知轻重,可谓是“上蹿下跳”,没有丝毫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去发现、去预见、去避免事故的发生。
由于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常常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发生争执,甚至动手,尤其发生在小班幼儿,这些事情在幼儿园里常有发生,教师若不及时制止、化解,隐患就会发生。而想要预见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先寻找幼儿之间争执的原因,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
2如何预防可预见的安全隐患
2.1避免因客观条件引起的安全事故
(1)对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安全隐患的预见,必须根据课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场地和器材。教师在活动前考虑要细致周到,根据本园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如果活动是四散跑动的,就选择场地空旷的,没有障碍物,以防止幼儿互相碰撞或撞到障碍物;如果是小班的活动,则应选择塑胶场地之类的软地面活动更为安全。
(2)活动器材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的客观因素,比如皮球质量不过关容易爆裂,大型器械螺丝松动容易破裂等等,需要教师在准备器材时做到细心、严格、负责,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解决排除后,再进行教学。
2.2重视主观因素,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1)教师在组织活动前要有充分的准备,熟悉教材内容,采取正确、合理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新的动作时,教师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正确的示范给幼儿引导,并且在幼儿练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辅助。
(2)要从思想上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为幼儿园组织每周一次的集体安全教育活动,通过视频、图片、实例,小朋友获得了很多安全小知识,逐步提升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3)教师之间要充分配合好,配班教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身心特点,集体活动时做好分工,及时制止幼儿的危险行为。
(4)随时抓住教育契机。在体育活动中出现事故时,教师不仅要立即对事情做出适当处理,还要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对其他幼儿进行教育。
(5)遵守体育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原则,使活动量由小到大,逐步上升,活动结束前再逐步下降,合理的安排活动量,还要考虑到幼儿的承受量,不要因为活动目标未达成就要求幼儿一直练习,注意劳逸结合,以及观察幼儿的承受程度,避免因幼儿过度疲劳引起的危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是,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却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由此看来,作为教师,不仅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环境,更应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来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
1.认识自我,了解生命,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
让幼儿认识人体器官的作用,认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自我保护教育的前提。
1.1认识人体器官的作用,知道这些器官缺一不可。如:认识眼睛,我先让幼儿观察它的外形特点,说说它的作用,试一试扮演盲人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麻烦(学盲人走路,盲人取物……)。让幼儿充分感知盲人、哑吧、聋子、缺胳膊断腿等残疾人生活的不便,从而知道要保护好自已。
1.2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爱惜生命。幼儿对生与死的认识较模糊,可以通过让幼儿观看电视《动物世界》中小动物遭遇不测的一些情节,以及观看饲养角中小朋友亲手喂养的小动物不幸染病身亡的真实情景,来感受失去它们的悲痛。同时对幼儿进行迁移教育,知道人的生命是珍贵的,是只有一次的。
2.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千般爱护,莫过自护"。幼儿学会自护,就等于在生存中学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生存是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我们不鼓励孩子随意冒险,而适当的让孩子学会在一些活动中掌握自我保护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在幼儿园的楼梯口、转弯角,我们可以都贴上了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室,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生活角",为幼儿提供一些录音、图书、图片,还可以将自我保护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其次,我们还应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孩子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我们平时应当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4.通过生活和游戏、日常体育活动,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4.1《生活》课程是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幼儿"不玩尖利的东西",可以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避免危险的产生。
4.2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如:将"橡皮膏朋朋"的故事编成表演游戏,在游戏中进行表演;在自由活动时和孩子一起下"好习惯棋"等,孩子自我保护的技能在游戏中得到了发展。
4.3日常体育活动中应随机教育幼儿要学会面对危险的事情能及时做出反应,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动作,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比如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所以在日常体育活动中经常发生一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伤害行为,如: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的时候会在后面推一把让他荡得高一点,没有想到自己还站在原地会被荡回来的秋千撞伤,每当发现这方面的情况时,我都会立刻帮助幼儿分析这些事情易引起的危害和后果,让幼儿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严重性,增强其自我保护及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意识。
5.培养幼儿安全技能,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5.1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前提。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进餐时不嬉闹,不把脏东西放进嘴里,不用手揉眼睛,不用物品攻击同伴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幼儿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一、做好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
为了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合作、参与、探索意识,培养幼儿行为规范、自理生活能力、自我保护、生活卫生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在晨间锻炼、进餐、教学、睡眠、离园等一日各项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幼儿进餐时,教师要精力集中,注意观察,精心照顾幼儿,轻声地、和蔼地指导和帮助幼儿掌握进餐的技能,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和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根据幼儿的进餐情况向伙食委员会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提醒幼儿多喝开水,学会节约用水,让幼儿学会使用、收放自己的物品。
2.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脸。饭前、便后要将小手洗干净,不吃不干净的东西。
3.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晨间锻炼活动,坚持穿园服入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将废旧物品分类回收,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教幼儿学习穿脱衣服、鞋袜,整理自己的床上用品。开展小、中、大班级“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比赛。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给花浇水、擦桌椅等。
5.精心照顾好幼儿午睡,做到不离岗,及时帮幼儿盖被子等。在各种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加强幼儿的自律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活动习惯。
二、在保教中要做到有机结合,纠正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如打架、争抢玩具等。开展幼儿之间的“大带小”活动,采取大、中班幼儿帮助小班幼儿完成某项任务的活动,培养幼儿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三、幼儿的户外活动是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的重要活动。要确保幼儿活动的时间,保证活动的质量,增强幼儿的体质。坚持在活动前给幼儿带好汗巾,活动中及时帮幼儿擦汗,根据气候的变化为幼儿增减衣服。在活动中开展一些班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如自行车比赛、羊角球比赛、接力比赛等。
四、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安全标志,知道遇到困难时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老师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时刻让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同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高度的应变能力。
五、加强保教人员的保育意识,认真学习 “保育员工作职责”,明确保育工作目标。保教人员要做到人到、心到、眼到、口到,在组织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神态、情绪,发现异常及时询问。保教人员认真做好每周一次玩具的清洗消毒工作,活动室、午睡室紫外线消毒等。平时做到一日一小搞,一周一大搞,园内无纸屑、果壳,室内物品摆放整齐,窗明地净,走廊、楼梯地面整洁、无死角,厕所无污垢、无臭味,节约水电,勤俭持园。
六、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幼儿安全。开学前,全体教职员工对大型玩具、桌椅、床、玩具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强化及时的防范意识,杜绝事故隐患,让家长放心。认真做好晨检工作,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并作详细记录。坚持早、午、离园时的检查工作,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有病的幼儿及时通知家长,做好有病幼儿的隔离工作。做好体弱幼儿的护理,坚持开病号餐,按时填写出勤报表,做好各项卫生保健的记录工作并做到按时上交。每周坚持清洗幼儿的被褥,进行消毒。
七、保育员队伍的建设。
1.定期组织保育老师进行业务学习。时间定于每双周周五下午3:00—4:00。总结保育工作的情况,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习保育知识和技能。
2.积极参加园内组织的“英语”、“普通话”、“电脑”、“手指快算”的培训。
3.保育老师开展“我是如何组织幼儿午睡的”征文活动,坚持撰写心得体会。
以上是本学期的保育工作计划,保育组全体成员将认真贯彻实施,请园领导给予监督和指导。
附:每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 协助教师做好入园新生的情绪稳定及家长工作。
2. 搞好班级的环境卫生,接受园内卫生大检查。
3. 清点好班级财产,领取幼儿各种物品。
4. 制定学习保育工作计划,积极完成园内的各项任务。
5. 学习如何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三月份:
1. 积极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常规、环保教育。
2. 学习《教师一日活动操作规范》、幼儿突发事件的处理。。
3. 小、中、大班级“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大赛。
4. 认真做好各项卫生消毒工作。
5. 积极参加教师制作教玩具比赛及幼儿一日常规培养活动。
四月份:
1. 积极参加园内的游戏活动评比活动。
2. 积极学习新纲要,将纲要精神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当中。
3. 认真备好教案,撰写教育笔记,接受园领导的检查。
4. 积极参加“五一”劳动节组织幼儿进行“清除垃圾、杂草”等环保教育活动。
5. 学习学习《如何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如何清洗伤口。
6. 接受园内卫生大检查。
五月份:
1. 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庆六?一游园活动及大班级英语童话剧、中小年级“分享阅读”专场表演活动。
2. 积极参加园里的对外教学观摩活动。
3. 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本班主题活动。
4. 积极参加各教研组展示活动观摩及研讨活动。
5. “我是如何组织幼儿午睡的”征文活动。
6. 幼儿怪癖的纠正方法。
六月份:
1. 积极参加“幼儿一日常规教育之我见”论文评比活动。
2. 协助填写家访记录、家园联系工作及反馈。
3. 搞好室内外外环境卫生及各项消毒工作。
4. 积极参加“文明班”经验交流活动。
5. 积极配合教师完成
6. 学习“如何辨别幼儿腹痛”。
七月份:
1. 认真完成学期工作总结、个人论文、个人总结。
2. 做好环境卫生迎接园内卫生大检查。。
3. 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幼儿大合唱暨兴趣班汇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