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

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

第1篇: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

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从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出口大幅下滑,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加大。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局面。面对危机,我们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扩大内需。中国政府推出了以财政支出带动社会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的两年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我们还大幅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措施。

二是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计划。我们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汽车、钢铁等十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采取经济和技术的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我们鼓励和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发适销对路产品。

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每一场大的危机常常伴随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我们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核心电子器件、核能开发利用、高档数控机床等16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就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四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开辟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我们采取这些措施,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振兴产业、加强科技支撑、强化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结合起来,把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将给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留给世人的思考是沉重的。它警示人们,对现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理论,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决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和社会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两手都要硬,两手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实现按照市场规律配置资源,也才能使资源配置合理、协调、平衡、可持续。

第2篇: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南非BEE 经济振兴 混合所有制 私有化 贫富差距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

南非BEE制度概述

BEE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南非按照人均GDP属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却也是世界上几个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种族隔离时期残暴的法律扭曲了南非经济的发展,即使1993年后政治上取消了种族隔离,但是在南非的经济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利用种族隔离时期不平等法律和政策而成长起来特权阶层。为了鼓励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黑人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使占南非人口近9成的黑人能够共享南非经济发展的成果,南非政府和商业界开始联手应对影响南非的社会性与经济性目标不平衡的问题,黑人经济振兴法案(“BLACK ECONOMIC EMPOWERMENT”下称BEE)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由南非政府推出的战略措施之一。

南非BEE经历了两个阶段,狭义的黑人经济振兴政策实施阶段和广大黑人经济振兴法案实施阶段。狭义BEE(Narrow Based Black Economic Empowerment)从1993年Sanlam via Sankorp出售其股权开始至2003南非政府颁布广义BEE为期10年。在该阶段,BEE政策实施的主要特点是: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案来促进南非经济向黑人参与的转型;其次设立了黑人经济振兴委员会,推动公司混合所有制和黑人进入公司董事会,使得黑人参与到公司的利益分配和决策管理等。狭义BEE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没有明确具体操作细则,黑人并不能够真正的行使股东权利,在公司治理中更是参与有限,结果是90%的经济仍然主要掌握在不到10%的白人手中。

在狭义BEE实施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南非政府颁布了广义BEE(Broad-Based Black Economic Empowerment Act,2003)以及严格的BEE评级体系。该法案在前言中写道“通过法律的形式直接促使一个统一的、内在具有联系的经济转型政策,将会让更多的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南非黑人能够拥有管理和控制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从而显著的减少社会不公。” 该法案并不是强制每一个商业实体贯彻和实施B-BBEE法案,但如果其实施该法案,则将会从中受益,例如,如果满足一定的B-BBEE资质,将使得商业实体能够从国家或者政府资助项目中获取项目,与政府或者公众企业建立商业合作关系等。总之,一个商业实体,拥有较高的B-BBEE评级分数,将会有机会从上述商业机会中获得成功。南非BEE的核心要素是通过公司所有权、控制权转移,人力资源发展和雇员平等,以及通过非直接的采购政策来保证黑人能够从政府和私人采购中获得利益,从而让更多的黑人参与到南非发达经济实体中来。与此同时,为了完善BEE法案的实施力度,法案明确要求:为南非总统建立B-BBEE顾问委员会,授权贸易与工业部部长有权为B-BBEE法案颁布实施细则,为特定经济部门的经济转型提供支持。

BEE评级体系及对南非经济的影响。由于2003年颁布的B-BBEE法案只是一个框架性的法案,南非贸易与工业部于2007年2月公布了针对普通企业的B-BBEE评级实施细则(the Codes of Good Practice),根据该细则,确定一个企业的B-BBEE等级,将采用百分制和加分项的设置方式进行,即有的企业在某项评分项目中,有可能超过100分。B-BBEE法案的评定标准中评级要素至关重要,一般来讲,政府授权的评级机构会根据公司所有权、管理控制、公平雇用,优先采购,技能发展、当地BEE中小企业扶持和社会福利等七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然后根据七个方面的综合得分,将企业BEE等级定义为九个等级,其中第九等级是完全不符合B-BEE法案的要求。BEE具体实施评级的机构是由南非当地的企业评级机构进行,B-BBEE的等级评估师通过专业的评级机构对申请进行B-BBEE评级的企业进行评级,评级不仅包括书面材料的准备,更重要的是通过现场考察和访谈,进行全方位的测评,从而确定一个企业的B-BBEE等级。Association of B-BBEE Verification Agencies(ABVA)是B-BBEE评级机构协会组织,所有经过其认证的测评机构将是合格的机构。

通过BEE手段,南非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至少有5000亿兰特的资本成为黑人资产,催生出大批的黑人富翁。通过BEE,南非的黑白差距与贫富差距再也不是等同的了,黑人经济在南非白人经济的比重显著提高,混合所有制公司的治理结构趋于优化,特别是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其在南非企业的管理层比例逐步增加,在南非经济地位的提升尤为明显。但是BEE在南非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010年南非财长就严厉的指出,BEE并没有使南非社会更加平等,BEE只让少数黑人精英受益,而广大受教育水平低下的黑人的经济转型并没有好处。南非的贫富差距依然很大,南非政府必须在改革上下功夫,以避免BEE成为“披着羊皮的狼”,造成对大部分黑人新的歧视,可以说南非的BEE改革还任重道远。

国企改革与混合所有制在中国的发展

与南非BEE一样,混合所有制自1993年提出以来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国企改革仍然裹足不前,单一股东的状况不仅未有大的改变。国企改革是经济改革成败的关键,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必然出路。根据测算,国企混改的红利增加率超过15%,反映出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巨大潜力。正是认识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实际推进改革举步维艰的严峻性,中央在时隔20年后,再提国企改革并将混合所有制经济上升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的高度,强制从国家层面推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运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遇到的主要问题有:

消除非公经济歧视,从形式公平到实质公平。南非政府在实施BEE过程中,发现由于黑人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较低,在实际经济参与的过程中存在实质的不公平,比如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是BEE的受益者,而其他未受教育的黑人往往被排除在企业的管理和用工之外。为了消除歧视,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南非政府在BEE的雇佣公平和技能发展等方面明确了实施细则,使更多的黑人享受黑人经济振兴法所规定的权利,并通过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黑人的劳动技能,真正让黑人融入到经济主流体系中。根据2013年数据显示,非公经济在中国已经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60%以上,承担了70%的税收,解决了80%的就业。但即便这样,非公经济在国有经济面前仍然不能享有同等的地位,非公经济只占用了30%的融资成本,承担的税负比国有经济高出14%。国家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应将国有经济和非公经济给予平等对待,甚至在初始期间,应该学习BEE,给非公经济更多的辅导、政策优惠和安全保障,以保证非公经济既享受到形式公平又享受到实质公平。

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南非BEE中的企业发展项(Enterprise Development)按照法案的要求,不是单纯为了提高企业B-BBEE得分等级而强制性要求其对社会承担责任,而是为了促使上游企业帮助相关领域的中小型黑人企业发展。同时也能促使这些企业能够培育出相关的产业链条作为自己企业发展的资源池。该评估项目所评估的对象是企业每年设定用于帮助其他企业发展的费用和实际的对于其他企业的贡献。根据B-BBEE实施细则的规定,要求企业每年3%的税后纯收入要资助黑人中小公司发展;另外,BEE还设置了社会福利投资要求项目,其目的是为了促使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只要将1%的税后收入捐给需要的人,即可获得满分。

南非BEE改革证明,只要制度设计的全面合理,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公共利益不仅不冲突,而且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的发展。必须认识到,社会公共利益的承担者不仅是国有企业,更多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经济企业将越来越多的承担起社会公共利益的担子,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的社会公益已经超越国界放眼全球,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的法律政策和规则,以帮助企业消除经济壁垒,尽可能地融入世界经济贸易的范畴,以便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企业公民开展的社会福利和公益计划。

第3篇: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投机;机遇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075-02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风暴已经进入尾声,为什么这样说,这要从金融危机的成因谈起,这次金融危机的成因表面来看是由于美国的次级贷危机引起的,但是笔者认为,本次金融危机根本原因是一次金融投机家的投机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打压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赚取高额的利润差价,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可以确切地说金融风暴已经结束,由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现象也将进入底部,由此可以推断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本年度第二季度的各项经济指标将好于第一季度。

一、金融危机成因分析

笔者之所以认为,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金融投机家们的投机行为主要基于以下原因,本次金融危机不是市场自身原因造成的,查看历史数据,2008年9月以前世界范围内经济一片繁荣,各国经济指标大多为历史最好,而2008年9月雷曼公司宣布破产保护以后,金融风暴犹如海啸一般短时期迅速席卷全球并迅速影响到实体经济,2008年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指标迅速变坏,分析本次金融危机发生前后,没有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大规模的战争、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由此可以证明此次金融危机主要原因不是市场自身造成的,由此反推出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人为投机因素产生的。

下面再通过一些间接现象来分析证明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金融投机,要通过直接现象证明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金融投机是比较困难的,此次金融危机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有很大的不同,1997亚洲金融风暴有明确的挑起者――金融大鳄索罗斯,而且投机过程非常明显,因此很容易通过直接现象证明亚洲金融风暴是一次金融投机,而此次金融危机其金融投机过程非常隐蔽和周密,很难从表面现象直接看出这是一次金融投机家们导演的一场大戏。只能从一些间接现象判断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金融投机。首先看这些投机分子选择投机的时间,金融危机发生的时间正是美国总统换届之前,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忙于换届,是应对危机最薄弱的时期;再看金融投机家们针对的对象,此次金融投机的对象是美国证券和期货市场,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股市已经连续上涨了五年,美国股市已经出现高市盈率高风险现象;再看本次金融投机家们利用的工具,本次金融危机金融投机家们利用的直接工具是次级贷和次级贷衍生物[1],间接工具是宣传媒体。为了使本次金融危机能够达到金融投机家们的预期效果,可以说他们是挖空了心思,实际上以美国的经济实力化解次级贷危机本来是不难的事情,但是金融投机家们根本不给美国政府机会,甚至不惜以牺牲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为代价,利用媒体导向制造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恐慌来打压美国证券和期货市场,利用了大约半年时间将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2 000多点砸到6 000多点。石油期货从143美元左右砸到38美元左右,有报道称专家估算2008年金融危机在美国造成了十多万亿美元资产的蒸发[2],那么金融投机家们通过做空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赚取的利润保守的估计也应当有万亿美元以上。至于说这些金融投机家们在美国证券期货市场通过抄底在未来的市场上赚取的利润更是高得难以估计。

二、预见经济即将好转的根据

文章开头笔者为什么说本次金融危机已经结束了呢?其实这很简单,既然本次金融危机是针对美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一次金融投机,其目的无非是要通过高抛低吸来赚取差价,只要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见底了,金融危机也就结束了。根据道氏理论,股市的趋势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从2009年3月10日起美国股市已经连续上涨三周,根据以往的统计数据可以推断美国股市的上涨趋势已经形成,因此即使金融危机造成的危害还会有一定的延续,但是今后一段时间金融投机家们将会利用其资金实力不断推出有利于金融形势好转的消息来刺激美国股市的上涨,这当中可能有小的反复,但是大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预见经济即将好转的根据有三点:(1)美国的经济基本是与证券期货市场同步的,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见底,经济下滑也应当见底。(2)美国实体经济生产能力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破坏很小,只要金融形势好转,经济会迅速跟上。(3)世界各国提出了振兴经济的计划,特别是中国已经实施了经济振兴计划,美国奥巴马政府也正在实施多项刺激经济和消费的方案,根据本人在《试用量价时空关系式分析当前金融危机》[3] 一文中的论证,目前世界各国提出的宏观振兴经济计划多数将刺激经济的增长。

根据以上三点本人推测全球经济3月份见底,四五月份将开始复苏,最迟6月份各项经济指标将明显好于3月份。

三、面对机遇的措施

1.避开政治阻击,抄底矿产资源。实际上目前的经济形势对于任何投资者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抄底机遇,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而言,更是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低价获取矿产资源的机会。众所周知,2008年之前只要是中国准备购买的物资国际炒家都会哄抬物价,但是目前如果中国大量购进矿产资源一般不会遇到国际炒家的价格阻击,这是因为如果国际炒家用哄抬物价的方法实行阻击,必然会推高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而目前正是国际炒家吸筹阶段很显然对于金融投机家们而言不希望迅速推高美国证券期货市场,所以国际炒家不会用哄抬物价的方法阻击中国收购世界矿产资源。但是国际炒家会用政治手段阻击中国抄底世界矿产资源,3月份澳大利亚否决中国五矿收购案就是政治阻击,因此对于中国的投资者而言要学会灵活运用政治手段,避开政治阻击,抄底世界矿产资源。

2.适度参与美国股市。一般来说股市的底部区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形成,因为国际炒家需要慢慢吸筹,以获取暴利。因此短时间内美国股市不会迅速走高,它会慢慢推高或震荡走高,这正是中国资金抄底美国股市的好时机,从历史的教训来看,中国资金参与美国股市最好以民间资金的形式参与,如果以国有资金参与美国股市很难获得发言权。中国资金可以学习日本资金参与美国股市的方法不求控制上市公司,只求影响上市公司。

3.做好准备,迎接外贸发展。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企业出口影响很大,但是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世界经济也会迅速复苏,中国的外贸企业此时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及时了解西方国家下一步的需求动向为新的出口做好准备。

四、金融危机后的反思

反思此次金融危机,我们看到中国的在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先后有8只QDⅡ基金陆续发行并走向海外市场投资[4],其所选时间正是世界证券市场的高点,等于将资金拱手送给国际炒家。而当前应当是参与国际证券期货抄底时间了,我们的QDⅡ基金却一点募集的迹象也没有,这说明中国的基金管理者与国际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样在2008年中国的许多银行和大公司在国际证券市场参与了证券期货的买卖,买了个最高点,但是现在当世界证券期货市场出现了极好的机遇时,大多数中国的银行和大公司却不敢参与了。比较中国实体经济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措施――中央投资4万亿拉动内需、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可以看出中国实体经济应对世界危机的能力远远大于金融虚拟经济应对世界危机的能力。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的金融虚拟经济带来的效益远大于实体经济带来的效益,发展金融虚拟经济,提高自身金融虚拟经济的能力是中国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

最后要说明的是虽然这次金融危机已经结束,但是它带来的危害还会影响到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发展。因此虽然今后金融形势会有所好转,全球经济也会逐渐回暖,但是,全球经济的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放慢,企业要以长远的目光看待经济回暖,调整好自己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外汇通.次级贷危机的过程[EB/OL]..

[3]胡小平.试用量价时空关系式分析当前金融危机[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3).

[4]经济通新闻.[QD追踪]表列去年至今8只QDII基金发行情况[EB/OL].gb01.省略.hk/gate/gb/corpsv.省略.hk/we

第4篇: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产业调整振兴;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增长

一、产业调整振兴是稳定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根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陆续制订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以及物流业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些规划对于稳定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发展后劲意义重大。

首先,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有利于稳定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钢铁、汽车、机械装备、石化、造船、有色金属等行业是上一轮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而在其产业结构调整没有完成之前,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又没有出现的背景下,原有的经济驱动力不能被弱化。通过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上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驱动作用进行强化,将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平稳过渡。同时十大产业调整规划的出台还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提振信心。为减缓国外需求萎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几乎都包含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内容。如上万公里的高速客运铁路建设,核电、常规电力、钢铁和炼油行业的建设项目将为装备制造业带来可观的商机。而为扩大居民消费,我国出台一系列税费减免、补贴等措施。仅补贴农民购买家用电器和农用汽车等产品就可望拉动上万亿元产品的消费。在提振信心方面,以纺织业为例,前几年的政策似乎给人以纺织业不受重视的印象,这甚至影响了金融部门对该行业的评判,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但随着纺织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或许会让行业“扬眉吐气”,信心倍增,也有助于提高外界对该行业的认识。

其次,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既有由于金融危机引起的国际环境不断恶化的因素,同时也有由于我国工业发展方式粗放等深层次矛盾引发的原因。不少产业大多数产品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低端,大而不强是其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规模化和集中程度低、创新能力薄弱、企业管理需要加强。即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这种粗放型发展方式也是难以为继的。为此,计划实施的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大都把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如汽车、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振兴规划着重提出了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加快行业重组。汽车业振兴规划细则明确提出,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企业减少到10家以内。同时,为鼓励自主创新,帮助企业解决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竞争力不强、过分依赖外需、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国家决定:除在今明两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集中1,000亿元投入发放专项研发资金外,在融资方面也将给予倾斜。

最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有助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素质。上述十个行业中,有的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的是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有的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举足轻重。其中九个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达到1/3,规模以上企业上缴税金约占我国税收收入的40%,直接从业人员约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30%。与此同时,在这些产业里,比如像汽车、装备工业、石化产业、电子,大多都是体现着技术进步方向、技术含量比较高,需要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也很长的产业。这些行业的健康发展实际上起到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素质的作用。过去我国的这些产业常处在世界分工底端的水平和地位上,通过这次的调整振兴规划,目的就是使这些行业能够跳出加工厂的地位,拥有自主的发展能力,而且在国际市场有很高的竞争能力。通过提高产业发展素质进而提高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素质。

二、新兴产业培育是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保证

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于稳定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发展后劲意义重大。但是,要真正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在下一轮世界经济发展周期中仍将保持快速发展趋势,我们还应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工作。

新兴产业是承担新的社会生产分工职能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代表着市场对经济系统整体产出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转换的新方向,同时也代表着新的科学技术产业化新水平的,正处于产业自身生命周期的形成阶段的产业。新兴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的新生力量。

在新兴产业兴起并成长为主导产业过程中,有的国家抓住产业更替的机遇后来居上,而有的国家却因丧失机遇而衰落。在16、17世纪,荷兰在造船、金融及贸易等领域远比英国具有优势,但是由于满足已有地位,由于金融扩张造成实体产业的空壳化,荷兰对当时属于新技术的棉纺机技术毫无兴趣。当时处于落后地位的英国却全力投入这一新技术领域,并凭借在这一新技术所导致的新兴产业棉纺业中的突破而登上了全球霸主的地位,第一次被称为“世界工厂”。再如美国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就先后出台了“先进技术计划”、“制造技术推广计划”、“平板显示器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扶持新兴产业发展产业政策,最终促成了美国经济又一个繁荣的历史时期——新经济时代的出现。

可以说,纵观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及时选择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新旧产业之间的更新换代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只有适时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不断维持较高的产业高度,才能使经济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否在新兴产业更替过程中抓住机遇,并由新兴产业迅速成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

从增长潜力、带动性、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结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当前我国新兴产业培育工作应围绕新能源产业进行开展。

随着全球石化能源的日近枯竭及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都把未来能源战略瞄准了新能源。新能源是指相对于煤炭、石油等传统常规能源而言,通过新技术和新材料开发利用的能源,具体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环保、安全、清洁等优点。当前,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世界能源产业发展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将新能源由补充能源上升为替代能源,并出台了鼓励新能源及其产业发展的法律、政策和具体措施。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08年天津达沃斯论坛上的《全球增长面临风险》报告,2007年全球清洁能源产业的投资总额达到1,400亿美元,而2002年这一数字仅为330亿美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也显示:2007年,世界各国对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总额比2006年增加60%,超过1,480亿美元,预计2012年将达到4,500亿美元,2020年将超过6,000亿美元。新当选美国总统奥巴马计划,在10年内停止依赖中东的石油供应,投资1,500亿美元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协助美国车厂制造节能汽车。

对清洁能源投资的不断增加,充分显示出各国对能源安全的关注,也显示出各国发展可持续经济和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的具体举措。而美国次贷危机风暴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导致全球投资机构重新定位资金流方向,各国把以往用于投资金融的资金抽出来投资实体高科技产业,而素有朝阳产业之称的新能源产业无疑成为其首选的对象,预计在未来陆续将有数千亿美元的资金投资到该领域。这些举措无疑都为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产业必将在看得见的未来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大跨越。

对于我国来说,发展新能源产业还具有另外的意义。那就是,发展新能源还是充分利用我国资源优势,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我国拥有发展新能源的丰富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比较优势十分明显。而且新能源产业作为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大产业,涉及材料、电子、机械、电力等多个行业,产业链长,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吸纳就业潜力大。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国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新兴产业培育的对策与措施

要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现阶段,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从历史经验和国外情况看,政府的扶持,是新兴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原始推动力。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可以从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新能源产业是战略性产业,应从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的高度来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政策,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其次,新能源产业是绿色产业,应通过鼓励新能源消费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大发展。比如,推行国家采购,建议政府带头采购新能源产品,同时通过财政补贴、放宽用电限额等优惠政策,以及发放绿色消费证书等荣誉,鼓励企业、家庭积极认购绿色新能源。再次,新能源产业是新兴产业,有关部门应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扶植和增强新能源产业的产业竞争力。新能源产业在实现商业化进程中,需要有关部门在融资,税收、价格、科研投入、资金引进和发电优先上网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以此来对新能源生产和消费加以激励和扶持。最后,新能源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应大力加强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重点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由技术障碍导致的成本高、市场小是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十分必要。比如,可以考虑在科技经费方面重点支持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重大关键共性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动员产学研各方的力量组织攻关;积极为新能源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创造条件等。

第5篇: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

目前,市场期待着有色金属和刚刚确定的物流行业振兴规划“靴子落地”。在即将递交国务院审议的《有色金属产业振兴规划》中,最受市场关注的内容包括:国家将通过调整有色金属行业进出口税率、大规模推进行业兼并重组等提振有色金属市场措施、计划打造3-5个具有实力的综合性有色金属企业集团。

民生证券行业分析师黄玉表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产能过剩、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企业综合实力弱、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高,缺乏国际定价话语权。如果国家不采取有力措施扭转不利局面,预计2009年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的形势将更为艰难,相当一部分有色金属重点企业的生产将难以为继。

点评:有色金属产业只有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提高行业集中度,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参与境外资源开发的综合实力。

中国在俄投资机遇凸显

据悉,目前俄罗斯已出现投资机遇,国内有关企业正积极携手黑龙江,共同开拓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摆脱外经贸下滑局面。

目前,黑龙江省与俄方政府、部门及企业间信息沟通顺畅,协作关系融洽,为深入双方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点评:中国对俄贸易合作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黑龙江省作为国家主要的内陆边疆省份,在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始终发挥着主要作用。

中国非制造业回调预期看好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日前公布的2月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1.9%,呈回调态势。

有关分析人士称,从2月份月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体系所反映出的经济趋势来看,可概括为服务业经济受节日因素影响回落较大,但总体市场预期仍显示经济在逐步好转。

中国服务业经济在2月份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较上月出现回升,表明非制造业目前市场状况与前期相比在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点评: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保增长的措施已初见端倪,整体经济正在逐步走出下滑的低谷,开始显示缓慢的回升。

二手车市场价格呈下滑趋势

近期出台的购置税减半政策对于购买小排量车的消费者确实是好消息,包括1.6L和1.6L以下车型的购车成本得到很大幅度的下降,而这种下降不光是在新车市场,二手车市场也已经产生了连锁反应,直接影响就是二手车市场中大量1.6L车型的价格下滑速度加快,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这部分二手车型的价格也完成了阶段性的价格调整,对于想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来说,现在正是出手的好时机。

点评: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由于国家的各种经济刺激政策,新车市场会继续向前发展,连带二手车市场也会备受关注。

可再生资源领引能源产业新一轮发展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能源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础产业,不可避免受到冲击。特别是传统能源如石油、煤炭等,更是面临着价格下跌,投资减少的困境。然而,危机时期经济复苏的因素也在酝酿。业内人士指出,在政府及企业层面的推动下,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或将引领新一轮能源产业发展。

第6篇: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

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发展动力等,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变化,如果发展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老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错失良机。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实体经济上做文章。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根深叶方茂,本固枝乃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业态集聚壮大,全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加快结构转型升级,催生传统产业增长的新动能。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产业旧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结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传统企业真正由大转强、变优。二是要启动创新这个新引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等,大力发展高科技、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经济新的增长动能。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绿色经济,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文化旅游的良性互动,加速形成城市、商业、文化、旅游、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业态。

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县还存在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新一轮产业转移将加快工业化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土地、环境、劳动力、商务成本等系列约束情况下,我县如果能发挥土地、水、矿产、农副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丰富,以及生态环境优越的后发优势,利用产业落差加快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代工类产业转移,跨越式推进我县的工业化进程。二是城镇化建设将为我县注入长期发展动力。在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随着我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城镇化必将步入快速推进阶段,这不仅可以加快我县发展,优化整个城镇空间格局,而且进一步推动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从而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是泛长三角同城化将推动我县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泛长三角区域的交通实现网络化、公交化、共享化,势必推动同城化加快形成,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亦将成为必然。为我县外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

(二)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引导上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第7篇: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

近日,2月份宏观数据陆续出台,少数增长的数据(如信贷、工业增加值等)和多数恶化的数据(如CPI、出口等)显示,宏观经济前景依然不明朗,能否“保8 ”仍然充满疑虑。

内部基本面情况不佳,外部被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阴影笼罩, 内忧外患之下,A股在2009年是否还会继续以“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精神向底部冲击?

要救股市,先救经济。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是今年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为此,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以及增加信贷等办法试图把经济从萧条当中挽救出来。

利好政策能否扭转宏观经济局面?

基本面不容乐观

从外部经济环境看,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继续恶化,2月公布的国际经济指标大幅下滑,世界主要国家经济继续恶化,市场信心接连遭受重创,全球经济短期仍将处于下行通道。世界银行8日发表报告说,今年全球经济将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全球贸易也将出现80年来的最大降幅。经济环境、市场对A股的影响还未结束,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仍难见好转。

从实体经济来看,3月至4月,是沪深上市公司年报的集中公布期。近期密集公布的上市公司业绩下滑迹象明显,预计大盘将承受沉重的压力。 2009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滑将是毋庸置疑的,甚至业绩下滑和亏损的上市公司数量还将不断增加。业绩下滑,股价下跌,将会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的杠杆系数,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从而加剧金融动荡。

从出口来看,2月份我国贸易顺差48.41亿美元,远低于1月份的391亿美元,2月份贸易顺差跌至三年来的新低,这是中国外贸连续第四个月出现负增长,如果再考虑到去年2月份春节假期的因素,那么今年2月份实际出口增速的回落程度更猛烈,这表明全球经济急剧收缩对中国出口部门的打击较市场此前的预期要严重得多。出口持续下降的局面说明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刚刚开始,外需持续下降必然带来中国消化过剩产能的压力,未来的几个月内,外贸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从投资来看,1-2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276亿元,同比增长26.5%,但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4486亿元,增长35.6%;中央项目投资1070亿元,同比增长40.3%,上述两个增长率指标说明来自大力度宏观刺激政策所带来的投资增长明显高于来自市场主体的自发性投资增长――比如非国有化程度极高且与经济景气预期相关度较高的房地产业投资仅增长1%,与外部需求高度关联的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分别仅增长1.1%和2.1%,显然大部分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的局面还没有明显改观,投资预期仍然不能确定。

从消费来看,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由上月上涨1.0%转为下降1.6%,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4.5%,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呈继续下降态势。CPI近六年来首次为负,表明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下滑态势。居民收入增长预期不乐观,消费信心继续下挫。与此同时,医疗、健康、保险、住房、就业、上学等各项支出预期继续制约消费增长,楼市、股市、车市低迷严重限制消费扩张,这都对中国整体消费的增长产生了严重的下拉作用。

虽然最新的数据显示,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社会发电量增长也由负转正,但总体而言,经济回暖的迹象并不明显。

政策利好频频出炉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2008年11月开始,政府转变宏观经济政策,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推出一些新的刺激计划,以“扩内需、保增长”。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减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在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保持资金的流动性。通常认为,降息会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存款变为投资或消费,增加资金流动性;降息则会给股票市场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动性充裕有利于股价上涨。

在这个背景下,央行四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五次调整存贷款利率;银监会取消信贷额度控制,商业银行新增贷款连续三个月大幅增长。近日央行公布的2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信贷维持高增长,M1增速止跌回升,货币供应量、信贷总量增加,资金的供给在总量上已足够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央行副行长苏宁表示,当前流动性非常充裕,如果央行一旦感到市场流动性不足,完全有条件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进行调控,是否降息要根据情况来定。

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调整出口退税率、减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甚至政府直接投资刺激经济。减税、增加财政投入能扩大社会总需求,从而增加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使货币流通更为充足和频繁,一定程度会刺激股票。

近期政府的工作将围绕4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细化和落实。去年出台的两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并实行结构性减税。10大产业振兴规划中,以降低或取消企业税收负担,增加企业收入为重要目标之一。对于出口企业,商务部指出将采取一些措施促进加工贸易的转移升级,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率,做好贸易融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等。此外,2009年中央财政补贴400亿元用于“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购买家电的农民能得到国家13%的财政补贴,而电子制造业和家电工业将从中收益,这是拉动消费的一个重要政策。在资本市场方面,证监会表示证券交易印花税仍然有下调的空间,这对中国资本市场也是一个利好消息。

第8篇: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

0 引言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

1 金融体系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黄晓龙是国内较完备地从外部因素来研究金融危机的,然而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纵观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

从国际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路径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如果具备了完善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国际经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然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一步扭曲和放大。

2 货币体系扭曲

徐明祺是国内学术界较早把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学者。徐明祺认为,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逃其咎。也就是说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遵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以美元为例,美元的价值调整是通过美元利率的调整实现的。美联储在制定美元利率时,不可能顾及盯住美元或以美元作为储备的国家(地区) 宏观经济状况,因而当美元利率调整时,往往会对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和美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或者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家和地区造成冲击。首先,以美元为支柱的不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不论采取浮动汇率政策还是固定汇率政策,美国的经济影响着所有与其经济密切相关的国家及这些国家的货币价值变化。如果浮动汇率政策能够遵守货币体系下的货币政策制订的纪律约束,那么世界金融市场上就不会出现不稳定的投机性攻击,也不会出现由此造成的货币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由于制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经济全球化相关性存在矛盾,因而目前的货币体系不能够保证美元在浮动汇率的前提下的纪律性,因而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将会导致经济相关国家的货币市场动荡,在投机资本催化下爆发金融危机。就目前现状来看,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但是相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美元不论是升值还是贬值,依然会造成这些国家经济的强烈波动。美国经济繁荣时,美元升值会导致资本的流出;当美国经济萧条时,美元贬值会导致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保留了原来国际货币体系的理念和原则,但却失去了原来的秩序和纪律,强势经济体可以利用这样的体系转嫁金融危机和获取更多利润,而不需要承担过多的责任。

3 国际游资的攻击

国际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不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加剧国际经济失衡,然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国际游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金融危机离不开国际游资的攻击。

国际游资为什么能够摧毁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众所周知,国际游资规模较大,它完全有能力影响和缩短被攻击国家的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由繁荣到萧条的自然过程。当国际游资进入被攻击国家,它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利率和汇率变化,从而加快金融市场由理性发展向非理性繁荣转变[6] 。按照金融市场的心理预期自我实现原理分析,当大量国际游资进入一个国家时,即使这个国家经济发展表现一般,在大量资本进入的情况下,也会带动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国际金融家掌握话语霸权的情况下,他们通过有意识地夸大被攻击国家发展中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以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心理预期。从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先用“经济奇迹”、“新的发展模式”来吹捧经济成就,然后用“不可持续”、“面临崩溃”来夸大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国际游资有预谋进入和撤退,就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国际游资娴熟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繁荣时期赚取高额利润,也可以利用金融危机赚取高额利润或者收购危机国家的优质资本,进而控制被攻击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是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后,国际直接投资( FDI) 为什么会低价收购危机国的优质资产,形成新的经济殖民主义的根本原因。

4 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分析

第9篇: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宏观经济政策 建议

一、推进减税政策,实现“藏富于民”

在企业的投资信心不足、居民消费信心匮乏的情况下,政府进行减税,实现“藏富于民”,不仅可以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企业的可用资金,而且有利于经济的长久发展。中国古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都是以轻徭薄赋为基础,最终形成的盛世。西方国家在经济出现衰退时利用减税来刺激经济,恢复社会生产已经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只有大力推进减税政策,增加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消费才会增加。消费的增加,会通过乘数的作用,使国民收入成倍的增加。因此,只有“藏富于民”,逐渐恢复企业家的信心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才能从根本上启动内需,中国经济的增长才会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在后危机时代,中国财力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人们对未来有较为确定的预期。人们的信心和对未来的预期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启动内需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要建立健全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建设。其次,要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再次,社会保障的措施要跟踪到位。

三、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严格审查幼儿园的办学资格和办学条件。在每个较大社区均规划出相应的场地用作幼儿办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而且还可以降低居民用于学前教育的费用支出。其次,政府还要加快九年业务教育向十二年义务教育转变的步伐,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再次,政府要注重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的投入力度。最后,政府要鼓励高等教育的学习,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争取避免出现因为学费和生活费等原因而放弃学习机会的现象出现。这并不是一个不可承受的财政负担,但却会在将来为全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改善。在今天的中国,大量的人才和发明创造的开发刚刚开始,有效地利用知识,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是迈向更具创新力社会的重要一步。

四、加大开放步伐,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在外部需求扩张、国内相关出口企业大多盈利的背景下,主动去调整经济结构是比较困难的,企业反应比较消极。金融危机的爆发恶化了中国的外部经济环境,使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并扩大。此时将经济增长由过度依赖外需、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和环境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内外需共同拉动、集约型的低碳经济增长方式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将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相结合,进军国际高端产业,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步伐。首先要鼓励、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其次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再次鼓励发展低碳经济。

五、抑制价格过快上涨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实际利率,刺激投资需求,进而增加总需求,实现经济总量增加,同时也推动了价格水平上升。目前出现的严重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流动性过剩造成的。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为转变外贸出口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央银行从2008年9月开始,连续下调基准利率,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连续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美元的货币供应量,来拉动美国经济增长。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对于拉动内需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其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出现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中国也未能幸免。自2009年年底,国内CPI就开始不断上涨,通货膨胀日益严峻。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货币政策应该及时做出调整,由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由于中国经济正在逐渐复苏,目前的头等大事是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所以,货币政策的调整要适度,要处理好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

货币政策的调整要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均衡,合理优化信贷投放的结构。信贷投放的方向在今后一个长期应该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并积极配合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在贷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贷款要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将资金真正配置到需要的地方,实现信贷资金的最优配置,防止资金过多地流入投机性行业。中央银行要根据经济运行环境,充分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率和贴现率等货币政策的工具,及时将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型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并严格控制信贷的非理性增长,从而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除了流动性过剩的因素之外,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重要农产品供应不足也是造成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对此,政府应及时采取一系列发展生产、保障肉类、食用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的措施,从供给的角度抑制价格的过快上涨,从而保障居民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六、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

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政府不恰当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导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直接引发了次贷危机的爆发。因此,只有选取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才能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首先,重视对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的监督,选择有效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其次,完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严格贷前审查,从源头上加强对风险的控制。最后,征收房产税,抑制对房地产的投机行为。

七、加强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

金融危机的爆发向世人阐明了一个道理:金融市场如果缺乏足够的、必要的政府监管,单纯依靠自我调节无法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要对市场发展进行严格、适度的监管。严格、适度的政府监管不仅可以保障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能够有效避免虚拟资本与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与影响。首先,要转变金融监管的理念。其次,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再次,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最后,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

参考文献:

[1]鲍丹.金融创新的协调机制及实现过程[J].财经问题研究,2008(1)

[2]程恩富.消费理论古今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3]陈宝森.次贷危机在恶化[J].世界经济,2008(18)

[4]陈柳钦.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与实践选择[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