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能减碳的方法范文

节能减碳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能减碳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节能减碳的方法

第1篇:节能减碳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绿色材料;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1 引言

由于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生产用能、运输用能和运行用能迅速增加都是建筑业引起的。房屋的新建与利用的过程中巨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然而对建筑节能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建筑设计阶段。据估计,建筑消耗中的大部分是可以通过有效、正确的建筑方法节省下来,假如设计师可以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就能预先考虑到建筑资源的节约,经过各种有效的设计方案和措施,便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建筑整体使用能耗。所以,因地制宜的考虑地理气候因素,做到最大化地利用自然资源,在建筑、能源、环境进行有机地融合基础上创造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建筑环境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2低碳建筑概述

在购买建筑材料和设备以及项目的施工与投入使用这过程中,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让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的一种建筑就是低碳建筑。资源与能源相结合的产物是建筑项目。据数据显示,百分之五十的空气废气是在建筑范围产生的,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产生了百分之四十的二氧化碳,一座建筑物的整体耗能大概占自然总能耗的30%左右。因而低碳建筑重要的发展方向是节能降耗,建筑设计人员要给予多一点的关注。

3低碳节能建筑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依照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它在使用过程中减少能耗的建筑就是节能建筑。跟平常建筑相比较,低碳节能建筑有下面四个优势:

3.1低碳节能建筑适应于一年四季

古老传统的建筑和自然环境完全分离,这样和外界隔离的室内环境对健康非常不利,然而节能建筑的里、外用的是有效连接,自动调节气候变化。

3.2 低碳节能建筑消耗能量非常低

根据统计,有50%的能源是建筑在筑造与使用过程中消耗的,并且产生出34%的环境破坏物。而节能建筑非常大的减少了能耗,与现有建筑相比,它的耗能减少了一半以上,零污染、零能耗、零排放的建筑理念在许多国家都已经发出。

3.3 建筑新的美学便是低碳节能的建筑

通常的建筑用的是产品化的生产技术,现今建造的产业化、标准化,使得各地建筑风貌千遍一律,然而节能建筑提倡的是体现地方的文化和本地的原资源,遵循地方的自然与地方气候,风格上的本土化,由此新的建筑美学便产生了。节能建筑可以最小程度的减少对大自然的索取,这种建筑,不仅可以让人体验新的建筑艺术,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享受快乐、舒适的生活。

3.4 从一而终的节能建筑环保理念

环境影响问题在传统建筑中大部分是在建造中和使用中考虑到,节能建筑不同之处在原材料的开发、运输、加工和利用,一直到建筑物失去利用价值的全过程,环保和节能的理念从一而终,重点是建筑要对得起全世界全人类。

4 建筑设计的低碳概念

从建筑的外观上来说,以人为本、简洁美观是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原则。设计出来的建筑应充分利用天然能源以使得低碳节能成为低碳建筑设计的核心,格局布置和选址的合理性,应充分体现出空间流动感和阳光感。

在设计方面还要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足够重视低碳节能,把节能技术合理积极的运用到建筑设计上,节能的重要性要从思想上深刻体会到。在某方面上,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重点就是对自然资源和低能耗资源进行良性开发。总的来说,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模式就是技术、节能和低碳,要把这些运用到整个设计当中,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尊重自然,从而做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符合于整体设计对低碳节能建筑设计来讲也很重要。在进行低碳建筑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低碳设计和建设、运营成本之间关系的平衡,有些地区和政府为了树立样板工程,不惜耗费巨资和高额后期成本去建设和维护一个所谓绿色低碳建筑,殊不知已经违背了绿色低碳设计本身的初衷。因此,在进行低碳节能建筑设计需要对各种建筑类型的特征进行深度发掘整合和完善建筑的功能还要尊重建筑地域的文化特点,将各方面因素相互综合,真正做到整体建筑设计的低碳环保。经过实践研究证明,建筑的整体功能可以通过逻辑化和科学化的设计得到有效的丰富。因此要努力开拓应用能源资源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使用,使得建筑的环境质量和整体文化品质得到明显的提升。

5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方法

在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中,低碳的设计贯穿整个的构造、设计、使用和废弃等环节,每一环节都需要全面考虑低排放、低消耗以及低污染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以下几个方面对低碳节能建筑的设计进行分析。

5.1 建筑形式上的低碳节能设计

屋面是与外界直接接触,并且最贴近自然的建设部分,因此在建筑形式上,对于屋面的建筑都会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有利方面,形成低碳环保的新型屋面。最常见的屋面是蓄水和覆土种植屋面的保温隔热设计方法。它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因为它的屋面绿化和墙体垂直绿化合并使用,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利用雨水、遮挡东西向的阳光以及美化建筑环境,而且蒸发的水蒸气还可以净化空气,调节屋面和室内的温度。这两种屋面在南方湿热地区得到广泛采用,效果甚佳。而对于建筑其他部位的设计,也都是为了满足整体的节能要求而产生的,并且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周围自然环境和自身的有利条件来进行节能环保设计的,然而建筑设计涉及到的方面很多,内容较为复杂,因此,对于低碳节能理念的运用还需要研究人员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5.2 低碳建筑材料的挑选

地球环境的变化以及庞大的能源耗损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装修、建筑等材料的生产、使用等环节造成的。如今城市的房屋建筑的结构分析,大部分是用钢筋水泥为首的结构形式,水泥是能耗比较高的物质,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特别是在拆除建筑废弃物时这些混凝土常常是非常难处理的。另一方面,材料的迥异使得使用状况的不稳定,容易造成材料使用不当,这样便留下许多的安全隐患。耗能低、功效高、维修与施工便捷、可以合理的对室内的环境进行有效的调节是选取内部装修所需的材料要注意的方面。绿色建筑材料是指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自然资源,使用大量可再生的固体废料生产出来的无污染、无毒害,有一定使用周期,并可以回收利用的健康建筑材料。而低碳环保材料是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的,低能耗、低污染,注重绿色生态和材料回收利用的环保节能型材料,常见的有环保防水涂料、零甲醛生态板材等,所以,对于这些可再生的能源、低碳环保材料应优先选择,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发挥最大的材料优势和特性,将其有效的与建筑紧密结合,真正做到生态环保。

5.3 区域的气候与建设方式的统一

资源的有效节约,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和该地方区域气候的湿度以及降雨量等多种因素创造循环、可再生的环境系统与建筑形式的合理密不可分。窗户的采光效果反映了气候中两大基本的要素是光与热。在标准采光得以满足的条件下适当的选用较小的窗墙和隔热玻璃、铝制窗框等材料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耗能和有害气体的释放量。

而合理适度的选取遮阳散热方式,不仅可以让建筑表面对外界气候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升,还能为建筑内部空间给予通畅的气候回流循环的环境。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低碳节能的建筑建设计应该对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考虑建筑结构设计的舒适度以及与区域气候的相结合;并提高建筑的性价比、经济效益各方面的因素以及提升建筑物完成使用后的适用性、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还有在进行节能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节能环保性,实现结构的合理可靠。

【参考文献】

[1]高超.低碳节能理念下建筑设计方法与技术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30).

[2]刘小军.基于建筑设计的建筑节能方法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0(12).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第2篇:节能减碳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住宅建筑 节能设计 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一.中国建筑能耗基本情况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 居耗能首位。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需要大量的建造和运行使用能源, 尤其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由于我国是主要以煤而不是以油、气等优质能源作为主要能源消耗的国家, 每年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向地球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预计到2020 年, 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因此, 中国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而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 其节能也就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二.建筑设计中造成能耗浪费的原因  (1)利用不可再生能源。我国绝大部分建筑的能源系统还都依赖于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而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还相当落后。目前中国以水电、风能利用、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利用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还不够大;仅以2003年为例,只有约相当5200万吨标准煤的利用,仅占全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3%。  (2)建筑设计用能负荷偏高。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建筑实际用能与建筑设计的用能负荷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用能负荷都小于设计的最大值,从而造成循环水泵低负荷运行的状况,导致用能设备普遍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能源浪费严重。  (3)窗墙比过大,大量使用玻璃幕墙。很多大型公共建筑都设计大玻璃幕墙,完全不考虑避阳、绝热等措施,造成了巨大的能耗损失。在一些专家看来,“这都是一些高耗能的建筑垃圾,能源高消耗触目惊心。” 

三.生态建筑的节能分析和 建筑的节能设计3.1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建筑就像有机生命体—样,是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并进行能量消耗而得以生存和运行的,在其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建筑从其周围环境中获得能源的能力以及对能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是体现建筑生态性的重要方向。如何在满足人们生理、心理需要的同时,使建筑有效利用能源,将建筑能耗降至最低,从而不但节约能源同时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生态建筑所关注和探寻的重要内容。建筑能耗通过生产能耗、运输能耗及其建造能耗所组成,在各种能耗中,狭义的建筑能耗一般是指建筑运行能耗。显然在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下,对于建筑被使用的全过程中,应当充分而有效地使用各种能源。其可以通过三个层面来说,即场地选择及其规划节能、建筑设计节能及其辅助设备系统的节能。对于建筑护结构是建筑能量消散经过的主要部件,外窗、外墙及其屋面保温隔热和防热对于实现建筑的热工节能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外窗的的热工节能来讲,有以下一些主要技术措施,即控制各朝向窗墙面积比,提高窗的气密性,提高窗玻璃、窗扇和窗框的保温隔热能力,用活动装置保温隔热;窗的日照涉及房间在冬季利用太阳能采暖,而窗的遮阳和通风是实现房间夏季防热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外墙的热工节能来讲,在北方寒冷地区,建筑保温尤其重要;在南方炎热地区,建筑防热尤其重要。外墙保温隔热主要采取外保温隔热、内保温隔热和单一材料承重保温隔热。而对于外墙的遮阳和通风是南方炎热地区防热的主要途径之一,各种通风墙或防晒墙可以起到较好的防热作用,其中利用植被对外墙进行遮阳防热效果最好。对于屋面的热工节能技术,北方地区寒冷,采取倒置屋面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做法;而针对南力地区炎热,在屋顶设置通风间层、使用植被绿化遮阳、利用屋面蓄水以及被动蒸发冷却,都可达到屋面防热的目的。充分利用自然光是实现照明节能的关键。除了在建筑设计方案阶段充分利用各种反光体(包括侧窗反光体和天窗反光体)外.还可通过采用导光管道的照明技术(包括透镜折射导光通道、内壁反光导光通道、光导纤维导光管道、通光管导光管道等)。 另外从建筑生态技术的角度,根据设计所采取的技术含量的高低,将生态建筑分为低技术生态建筑、中间技术生态建筑和高技术生态建筑三类。在建筑生态设计上通过把概念和具体设计实践相结合,将会收到客观的生态效果。 3.2 建筑设计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建筑内部各种使用功能与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创造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3.2.1区域规划节能  提倡建筑节能首先应该重视规划节能,这样才能避免在单体方案设计阶段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节能问题。实现规划节能设计,就是以节能作为指导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在考虑容积率、日照间距、建筑密度以及建筑与周边环境协调等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规划方案,从总体上为建筑节能创造先决条件。  3.2.2建筑单体的节能设计  建筑单体的节能设计,主要是通过控制体型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传热面积、窗墙比等影响建筑能耗的参数,着重对建筑的外部维护结构的构造和内部使用空间的划分进行节能设计。  (1)建筑外部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建筑围护结构主要由墙、屋顶和门窗构成。建筑物的能耗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热传导和冷风渗透。住宅围护结构的散热量要占采暖热耗的1/3以上。显然,如果建筑围护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便可减少室内、室外的热量交换,从而减少所需要提供的采暖和制冷能量。  (2)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节能设计  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节能设计,是通过科学合理地平面布局和剖面设计,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全方位、立体的分隔和划分,使建筑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提高其通风、采光、保温、隔热的性能,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四、生态建筑规划设计方法  1.尊重地形、地貌  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中,常会遇到复杂地形、地貌的处理。很多设计方往往是将其推平,平衡土方,将其变成平坦的表面再进行设计,以不变应万变。对于人手少、任务重、需要短时间完成设计任务以便争取更多项目的设计单位来说,这样固然是一种解决办法,但生态建筑的设计更提倡在深入研究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基地的地形地貌的特征,设计出的建筑物对基地的影响降至最小。  2.保护现状植被  长久以来,城市与建筑物的建设中,绿化植物都是当作点缀物,总是先砍树、后建房、再配置绿化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生态学知识告诉我们,原生或次生地方植被破坏后恢复起来很困难,需要消耗更多资源和人工维护。因此,某种程度上,保护比新植绿化意义更大。尤其古木名树是基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尽可能将它们组织到居住区生态环境的建设中去。  3.结合水文特征  溪流、河道、湖泊等环境因素都具有良好的生态意义和景观价值。建筑环境设计应很好的结合水文特征,尽量减少对环境原有自然排水的干扰,努力达到节约用水、控制径流、补充地下水、促进水循环并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的目的。结合水文特征的基地设计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保护场地内湿地和水体,尽量维护其蓄水能力,改变遇水即填的简单设计方法;二是采取措施留住雨水,进行直接渗透和贮留渗透设计;三是尽可能保护场地中可渗透性土壤。  4.保护土壤资源  在进行建筑环境的基地处理时,要发挥表层土壤资源的作用。表层土壤是经过漫长的地球生物化学过程形成的适于生命生存的表层土,是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载体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在自然状态下,经历100~400年的植被覆盖才得以形成1cm厚的表层土。建筑环境建设中的挖填土方、整平、铺装、建筑和径流侵蚀都会破坏或改变宝贵的表层土,因此,在这些过程之前应将填挖区和建筑铺装的表土剥离、贮存、在建筑建成后,再清除建筑垃圾,回填优质表土,以利于地段生态环境的维护。  五、生态建筑高效无污染的设计方法  1.生态建筑的能量利用  目前应用于生态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其中以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最为广泛技术也最为成熟。  (1)太阳能利用。太阳的辐射能量可直接进入居室或把热量贮存于其他领域散放或备用,利用各种建筑材料有不同的传导性能,吸收、贮存热量的性能而使空气增温。阳光照射建筑使墙壁和屋顶加温,阳光透过玻璃窗直接照射室内,使室内空间的表面温暖,太阳能可整体加热建筑并在建筑地段布局上获取巨大的太阳能量效应。在生态建筑中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来加热冷水,是一种无废无污、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方法。我们可以利用目前最可靠的、效果可达9%左右的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接受太阳能,这样不仅可以为照明设备等供电,还能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污染,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2)风能利用。生态建筑除利用风压来形成自然通风外,还可利用风力来发电。风力发电系统可以集中布置,也可分散使用。集中式的风力发电系统,以建筑群或小区为单位,在小区的上风处设立风车组,既丰富了小区的景观,又为小区提供了能源供应。随着生态建筑的发展,风能利用设备应可设置在建筑中,直接利用风能为建筑物提供能源,尤其在偏远的山区,综合利用风能,有更重要的意义。  2.自然通风  在建筑地段设计中,空气的流动是另一个重要的气象因素,各地区的气象资料均可提供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和风速,是设计的依据。影响风的环境因素有地形、坡度、朝向以及当地的植被情况及相邻的建筑形态。在任何地段上风的流动都会影响建筑内部的冷暖和内外气候环境。由于通风可增加建筑的散热,由于风压可增加建筑的渗透,夏天的穿堂风可使居室凉爽舒适,因此热天可利用通风使建筑降温,冬季则需要避风措施。 

参考文献 

第3篇:节能减碳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意义

目前来讲,由于能源密集型行业,全国的钢铁企业能源使用量能达到我国总使用量的15%。2011年我国能源总使用量为255421亿 t标准煤,而仅钢铁企业能源消耗量就达到了41934万t 标准煤,约占总消耗量的16%。并且众所周知,钢铁企业的能源使用效果,直接决定了它在生产过程中废气、固体废弃物及废水的产生量。2011年,钢铁企业SO2排放量达到 2639万t,约占工业总排量的7%,钢铁企业烟尘排放量为达到 69万t, 约占工业总排量的9%,钢铁企业废水排放量为达到19亿t,约占工业总排量的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全国钢铁企业密集型地区,钢铁企业已严重威胁到了当地的环境,成为污染的主要源头。因此我们认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它是达到我国“十一五”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 10%”的重要保障。从而本文认为钢铁企业应增强节能减排的认识,并针对节能减排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

1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1)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是更好体现了社会责任。节能减排是中央从经济发展全局出发,站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出发点,做出了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决策,促进科学发展稳步向前,是所有钢铁企业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长期坚持且务必抓好的政治任务。在实现自身企业利益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同时,应该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把节能减排真正融入到企业发展中来,推动节能减排取得大成效,在节能减排中争当表率。

(2)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工业化不断加快,钢铁企业迎来了发展良机。但最近随着钢铁产能过剩,需求减缓,原料成本过高等因素,钢铁企业利润逐渐下滑,2011年,钢铁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51%。在利润下滑的影响下,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能源消耗影响显现,钢铁企业面临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恶化,节能减排已经迫在眉睫,提上钢铁企业发展日程。

(3)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是自身发展和价值观的体现。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像以往以资本技术和设备先进为主导,而是逐渐向企业社会形象、公信力、品牌影响力等因素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资金和技术等实力慢慢接近,而节能减排、企业发展前景、企业社会价值等问题将会影响未来钢铁企业。

2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和自觉性。 “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只有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才能激发企业全体职工自觉地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 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培育全体职工正确的节能观念和环保理念,提高节能减排意识,是钢铁企业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 充分利用会议、新闻媒体等各种场合和宣传工具, 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企业高层领导的节能减排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自身的重要使命。

(2)将节能减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节能减排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也是长远的战略需要。 钢铁企业要把节能减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正确处理科学发展与经济增长、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结合战略和规划的实施,研究制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和措施,把节能减排工作融入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切实发挥战略和规划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控制作用,从源头把好节能减排关。

(3)推进结构调整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 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是破解发展瓶颈、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是推进节能减排的要求,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因此,钢铁企业应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充分认识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结合企业实际,抓紧制定和实施企业淘汰改造落后生产能力计划,按规定及时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并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以优质、高效、节能、安全、少无排放为重点,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确保完成淘汰落后的目标任务。 同时加快调整产品、工艺和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生产技术优化升级,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含量的先进生产能力。

(4)采用先进技术 ,不断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 。 科技创新是钢铁行业节能减排重要手段。 钢铁行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努力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行业在节能减排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 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的话语权。 钢铁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每年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推广和改造方面安排专项资金, 按年度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扶持和银行、投融资机构信贷支持,积极推动烧结余热发电、炼焦煤调湿、蓄热式燃烧、干式高炉炉顶压差发电、干熄焦等一批先进适用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企业竞争力。 并以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为平台,加强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成立节能减排攻关小组,加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升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应用效果。

(5)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 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是钢铁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钢铁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管理节能。 当前,一部分企业对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或措施不足,已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因此,钢铁企业应当将节能减排工作与现代化管理紧密结合,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利用系统的思想和过程方法, 以及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确保能源管理活动持续进行、能源节约的效果不断得以保持和改进,从而实现能源节约的目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钢铁企业应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对标管理系统,选取国内外先进标杆企业,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通过与先进企业指标进行对比,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阶段性、有依据、可量化、可实现的目标,将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基层单位和个人,建立起责任明确、分工协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确保任务落到实处,做到权责明确、奖惩分明。 加强节能管理,提高企业能源管理人员素质,更好地发挥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3 结语

当前钢铁行业的生产量大幅度提高,特别是粗钢产量已经呈现了供大于求状态,同时钢铁行业的利润已经降低至冰点甚至亏损状态,这样节能减排的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钢铁行业能源二次利用率得到提高,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使钢铁行业努力建设成为绿色、生态环保型行业。

参考文献:

第4篇:节能减碳的方法范文

Pick to: electrical design is one of building energy content, at present, the building energy saving standards, including mandatory article provision has been published one after another, but there is still no cause professional enough attention, the energy saving design of the weak concept,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is not enough, such as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energy saving in the special article no electrical major, this paper discusses energy saving measures in the design of application is less. This paper is to electrical design perspectiv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nergy saving design of the technical measures.

关键词:建筑节能;电气设计;技术方法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saving; Electrical design; Technology and method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当前现状和节能设计基本原则

我国是个能源消费大国,能源相对短缺,然而能源浪费却相应严重,作为二次能源的电能供需矛盾近年来越来越突出,能源的短缺已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也就急剧增加,能源危机迫在眉睫。节能问题一直也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一、建筑电气设计节能的原则

1.1满足建筑物的功能

即满足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满足舒适性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也就是舒适卫生;满足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满足特殊工艺要求,如娱乐场所的一些电气设施的用电,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

1.2考虑实际经济效益

节能应按国情考虑实际经济效益,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地消耗投资,增加运行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

1.3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

节能的着眼点,应是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首先找出哪些地方的能量消耗是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节能。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又如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宜采用先进技术使其能耗降低。

因此,节能措施也应贯彻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

2 照明设计环节中的节能措施

照明是民用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照明方式可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等;照明种类可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等(小区、学校还有景观照明、部分高层建筑还有航空障碍照明等)。衡量照明质量的主要指标有:照度、眩光、显色性等;而照明节能的评价指标是照明功率密度LPD(即单位面积上的照明安装功率),如何在照明设计中做到有效节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光源的合理选择

选用高效电光源是照明节电的首要工作。节能的光源发光效率要高,使得照明灯每瓦电发出更多的光通量(LM)。

2.2光源用电附件的合理选择

在灯具的选择上,走廊、楼梯等公共场所的灯具可选用透光率高的吸顶灯;而居住类场所的灯具推荐选用蝙蝠翼式,因为蝙蝠翼式灯具控光性能合理;办公类场所则推荐用金属隔栅类灯具,没有眩光且发射率高。因光灯本身功率因数较低,所以还应让灯具带整流器,比如细管光灯的附件镇流器就推荐选用电子整流器,而不宜选电感镇流器。这里提一点,其也可以选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它比传统40W电感镇流器低40% 左右,工作时温度低、噪声小、寿命长,属于安全可靠型电感镇流器,价格也比较便宜。

2.3 不断改进灯具的控制方式

门厅、走廊、楼梯间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宜采用集中控制,并按建筑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采取分区、分组控制,以便在白天自然光好的情况下,或深夜人少的情况下,能方便地手动或自动关闭一部分照明。

3 暖通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至少占建筑总能耗的50%以上,系统节能潜力是巨大的,优化系统设计是节能的前提,系统的自动控制则是节能成败的关键。目前,暖通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基本上采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简称BAS或BA系统。BA系统是智能建筑的特征之一,也是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之

一,节能效率达10%~30%。

3.1系统接口设计

BA系统工程师应与暖通空凋系统、强电系统工程师密切配合,以优化系统的接口设计,主要包括:

(1) 检测参数与传感器的选择;

(2) 风、水、蒸汽阀门管径的计算;

(3) 电动调节节阀的流量特性选择;

(4) 电力与照明配电柜(箱)的一次、二次接线原理图设计;

(5) 与独立运行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设计。

3.2 节能控制优化设计措施

BA系统控制方案的优化应将节约能耗和提高控制水平放在首位,对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进行最佳匹配,使整体效能最佳。例如,PID控制策略下的参数优化应考虑被控对象和环境条件等因素。从整体上讲,暖通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应考虑下列策略:

(1) 机电设备启停优化控制;

(2) 变风量、变流量系统最优控制;

(3) 冬夏季部分负荷时水泵分设控制;

(4)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系统控制;

(5)参数设定节能控制,包括温度标准设定、焓值控制、利用室内CO2浓度控制新风量等。

4 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要考虑方案的合理性、系统设备和供电线路的能耗。

(1) 优化用电负荷计算与负荷分配,选择最佳变压器负载率,从而降低变压器容量,减少变压器损耗。

(2) 采用集中或分散方式进行无功补偿,提高低压侧功率因数,使其大于0.9,减少变压器损耗及配电线路损耗。

(3) 合理确定配电点位置,配电间或配电柜应靠近负荷中心,从而减少电压损失与电能损耗。

第5篇:节能减碳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 节水 节能

引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缺水年总量达60亿立方米,目前我国约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专家预测,中国人口在2030年将达到16亿的高峰,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当然,水资源短缺不光是中国的大问题,也是全球人类的大问题,以后全球的资源争夺,将会从今天的抢石油变成未来的抢水。因此,如何开辟新的水源,节约或珍惜用水,具有重要意义。

1 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减少用水量及加压能耗

1.1 以瓷芯节水龙头和充气水龙头代替普通水龙头。在水压相同的条件下,节水龙头比普通水龙头有着更好的节水效果,节水量为3%~50%,大部分在20%~30%之间。因此,应在建筑中安装使用节水龙头,以减少浪费。

1.2 使用小容积水箱大便器。目前我国正在推广使用6L水箱节水型大便器。设计人员应在保证排水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建议用户使用小容积水箱大便器。

1.3 采用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和光电控制式水龙头的小便器、大便器水箱。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在出水一定时间后自动关闭,可避免长流水现象,比较适用于使用性质相对单一的场所,比如车站、码头等地方。光电控制式水龙头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且不需要人触摸操作,可用在多种场所,但价格较高。

2 采取减压措施

在给水系统中合理配置减压装置是将水压控制在限值要求内、减少超压出流的技术保障。

2.1 减压阀 减压阀是一种很好的减压装置,可分为比例式和直接动作型。前者是根据面积的比值来确定减压的比例,后者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压力减压,当用水端停止用水时,也可以控制住被减压的管内水压不升高,既能实现动减压也能实现静减压。

2.2 减压孔板和节流塞 减压孔板相对于减压阀来说,系统比较简单,投资较少,管理方便。实践表明,节水效果相当明显。

3 合理设置和使用水表

3.1 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性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选型和水表本身的问题,水表计量的准确性较差。如有的建筑物水表型号过大,当用水量较小时,水表指针基本不动。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约有40%的水表不符合±4%的精度要求。水表计量的准确性,不仅涉及买卖公平问题,也关系到对漏损控制的评价和采用的对策。为此,应采取措施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性。

3.2 水表前加装过滤器 影响水表计量准确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管网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中杂质堵塞了水表滤网的部分进水孔,造成水表计量不准确。在水表前安装过滤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减轻水表磨损。

4 利用太阳能用作住宅热水加热的节能技术

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节能的重要途径。太阳能热水器是由集热器、储水箱、给水箱、循环管、循环泵、配水管等组成。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处于北纬40度以北,日照时间较长,均适合推广太阳能热水器。

5 合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

在城市供水中,根据城市供水规模大小不同,一般市政给水管网压力均在0.2~0.4MPa之间,只能满足三~五层多层建筑供水压力,无法保证高层建筑供水压力。合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可以减少二次加压能耗。

6 开发第二资源――中水

中水来源于建筑生活排水,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排除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生活废水包括冷却排水、淋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及厨房排水等杂排水。中水指的是各种排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

我国的建筑排水量中生活废水所占份额住宅为69%,宾馆、饭店为87%,办公楼为40%,如果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成为中水,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冲厕所、道路清扫、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杂用,从而替代出等量的自来水,这样相当于增加了城市的供水量。

7 充分利用雨水

雨水利用就是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处理后,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的过程。类似于中水,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

8 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者分别单独设置

在高层建筑给水设计中宜把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者分别单独设立,因为两种给水系统对水压的要求不同。若按消防要求水压值分区时,将使得生活给水管道超压而造成超量供水等问题;若常年用减压阀降压节流,又势必造成电能浪费;若按生活给水水压要求分区,则会相对增加水泵机组数目。所以,无论从节能节流,还是节约工程投资、运行管理方便的各个角度来看,均应把生活、消防给水系统分开设置。这样便于合理确定各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的压力值,避免造成能量浪费。

第6篇:节能减碳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思路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传统的住宅设计中,住宅只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居住要求,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背景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空调被广大居民所使用并得到广泛的推广,人们从被动的取暖和降温转变为利用其他设备来调节更加适合自己的温度以此提高舒适度。这种意识的改变,使得国家对房屋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控制能源耗用方面出台了相关的文件。相继出台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都是建筑设计中的规范与标准,是建筑进行节能设计的基础和准则。

我国的特点是面积广阔,气候区域化特点强,并且由于建筑类型的不同节能设计就会更加复杂化。本人作为一个从事多年建筑设计的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对建筑设计的节能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希望会对今后我国建筑设计的节能起到一些作用。

x7 x; J) V一、节能的概念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首要思想

1、节能设计是以建筑专业为主,通过多个专业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采暖、通风和空气空调等专业,要为其他专业的设计做好铺垫和留有余地,在设置开窗尺寸与方位时,要同时考虑建筑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问题,从而实现建筑的低能耗。在对“面”的控制上,要尽量降低面的大小,如各种墙面、窗面和挑出面等,因为这些面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能源的耗费,所以应合理的将面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2、建筑节能的目的不是一次性的降低能耗,是通过节能的设计,降低整个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这就归结为建筑经济科学性的问题。为了降低能耗,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投入,如果过度的投入资金却会违反节省能源的初衷。所以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应考虑到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关系,以建筑的经济合理性作为投入的根本。

3、建筑节能设计是一个建筑师根深蒂固的思想,这种思想应始终贯穿在设计者的头脑中,因此在进行建筑方案阶段就应将节能作为重点考虑内容。因此,可以判断出建筑节能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重要性。如:在进行方案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体型系数指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节能的根本目标,如果在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才重新考虑构造的热工性能,会增加资本的投入,同时会影响建筑的节能水平。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步骤和流程

1、我国气候分区明显,不同区域有各不相同的气候特征,因此确定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首要问题。根据我国的气候特点《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中划分了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的五个区域,准确合理的对建筑物进行地区类别定位是进行节能设计的前提。

2、根据所确定的区域类别和设计要求对建筑节能设计的目标进行制定,节能设计目标是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而不以权衡判断和计算作为根本目的。

3、维护结构构造的合理选用。屋面和墙体这些主要的维护结构在选用时要根据建筑设计的节能目标、建筑设计的整体需求以及当地经常使用的建筑构造标准图集等来合理的选用。同时国家也相继制定了一些节能规范和标准,各地区的设计人员也可以参考这些标准对一些屋面和墙体的做法进行设计。

4、准确的进行节能设计计算,编制节能计算书。建筑节能设计中体型系数和各朝向的窗墙比是必须要进行计算的指标。得出的计算值必须与设计目标值进行比较,如果发现设计值与目标值不符合时,应参考规范,利用节能软件对数值进行权衡计算,根据计算情况,对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调整,最大限度的满足节能要求。

三、建筑节能中构造设计的要点

1、屋面、墙身(含梁扳处冷/热桥)、外窗和外挑建筑的板底等部位是建筑节能中构造设计的要点。在构造设计中要明确内保温和外保温的不同作用,把握保温层的准确位置;根据一般设计经验,保温层应设置在护层温度较低的区域,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气候类别选择合适的保温层设置区域。寒冷地区,多选择外保温的构造做法,夏热冬暖地区多选择内保温做法,夏热冬冷地区既要考虑到冬季的保温又要兼顾夏季的隔热,所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气候设置不同的保温层。

2、屋面是比较复杂的维护结构,在进行屋面的构造设计时要同时考虑到保温、隔热和防水。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选用不同的保温材料和铺贴位置的不同,热工指标就有明显的差异。例如:厚度为30mm的挤塑聚苯板,保温位置为倒置,传热系数为0.79,热惰性指标为3.14。而厚度为50mm的泡沫玻璃,保温位置为倒置,其传热系数为0.96,热惰性指标为3.44.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构造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建筑适合热惰性较低的构造,而居住建筑适合热惰性较高的构造。

33、墙体构造在一般情况下相对较简单,如果考虑到外墙装饰、防水、安全等综合情况,也是很复杂的技术问题。考虑到安全情况,外装饰材料应通过保温层与墙体做可靠的连接。常见的施工方式为耐碱玻纤网格布、机械锚固与粘贴相结合等方法进行整体固定。另外,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墙体的连接方式。主要是利用轻型框架结构的特性将保温、饰面组合为一体的构造形式。在高层建筑中,幕墙体系的使用,保温层的合理设置,也是提高建筑外墙保温性能的趋势。( `4 g! a6 K% U2 \6 Z3 ?a# U1 a4、冷热桥的重点处理。冷桥部位因比较分散和不规则,是建筑节能设计中需要特殊和重点考虑的部位,所以在实际情况中极易出现问题。在一般建筑中,当墙体(屋面)符合节能要求时,冷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不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但是在一些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如果设置大面积的的玻璃幕墙或者大玻璃窗,冷桥就成为非常薄弱的环节,在进行建筑设计中要通过保温层的构造做法,避免出现冷桥部位。冷桥处应采用外贴保温层材料的方法,并通过机械锚固与粘结的多种方法将保温材料与结构进行可靠连接,同时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将墙体外表面与结构梁柱外表面直接留有约50mm左右的凹凸,以方便对产生的冷桥进行处理。

四.结束语

节能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国家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必定会带动全国各个行业的节能事业,降低能耗,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宇凡,吴建英. 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2009(19).

第7篇:节能减碳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能源;必要性;概念;影响因素;节能评价

引言

能源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能源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能源问题解决得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的能源需求增长率高于同期全社会和工业部门的增长速度,据统计预测,这两个部门的用能增长在全部当年新增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从目前不到35%上升到2020年的57%-75%,逐渐成为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高度重视这些快速增长的用能部门的能源供应和提高能效的问题。

1. 公路运输节能的必要性

公路交通运输中,机动车所消耗的燃料主要是汽油和柴油,这两种燃料是从非再生能源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随着它的使用将会变得越来越少。同时,在公路运输中,汽油和柴油的使用,也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需要从各种角度研究公路运输节约能源的途径和措施,减少公路运输对稀缺石油资源的需求,保护我们的环境。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转换,急剧增加了对公路运输的需求,导致了公路机动车的持续增加。今后随着我国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燃油消耗的绝对值越来越高,因此,公路运输节约燃油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也越来越大,公路运输节能的必要性迫在眉睫。

2. 公路运输节能的概念

公路运输节能是指在完成相同运输生产任务的前提下,通过采用一定的措施,使能源的消耗量减少,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1 公路建设期间的节能

公路建设期间的能源消耗是一次性投入,主要是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虽然存在着对能源的直接消耗,但其比例相对较小,节能潜力也不大。

2.2 公路营运期间的节能

公路营运期间的能源消耗是一种长期的连续投入,主要体现在运输过程中各种公路运输工具的燃料。随着公路交通的日益发展,汽车的燃料消耗愈来愈大,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措施节约运输燃油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的意义。

3. 公路运输中燃油消耗的影响因素

3.1 道路条件对燃油消耗的影响

道路几何条件对燃油消耗的影响直接由平曲线半径、纵坡、路面状况、侧向净空和道路横坡等所决定,此外燃油消耗也通过车速而受道路几何条件的间接影响(车辆因几何条件变化而加速或减速)。

当车辆由直线驶入曲线时,车辆的燃油消耗就要增加,这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因素造成的:

(1)进入曲线前因换档减速而损失动能;

(2)当车辆受到离心力作用时滚动阻力增加(离心力与曲线半径成反比,而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3)在曲线段车辆以较低排档行驶,车辆内磨擦阻力增大。

试验性研究表明当路线纵坡较小时(-3%~+3%)行车速度主要随曲线的增加而降低,并当平曲线半径R≤400m时车辆行驶速度才明显降低,道路纵坡对燃油消耗影响很大,在上坡时燃油消耗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下坡时相应的燃油节约比较有限。

路面状况对车辆油耗也有直接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路面平整度,在高级及次高级路面上行驶要比在非高级路面上行驶节约燃油30~40%因为非高级路面要克服较大的滚动阻力。

3.2交通状况对燃油消耗的影响

交通条件主要是指道路服务水平,包括混合交通情况、交通流大小及离散度、行人及横向干扰程度、行车速度以及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等,在这一方面,高速公路的耗油节约明显优于其它等级公路,研究经验表明,燃油消耗量是车速的函数,而车辆的实际行驶速度在道路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便是交通量、交通组成和驾驶技术等因素的集中体现。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由于有良好交通状况,其车辆油耗主要取决于道路行驶质量和驾驶技术等因素;在二级及二级以下等级公路上行驶,由于交通状况极其复杂,非机动车和行人横向干扰很大,致使车辆频繁的加速、减速、停车,其燃油消耗比高速公路大很多,据研究表明,通畅的道路比拥挤的道路节约燃油,这主要是由于汽车以低速行驶时,节气门开度小,曲轴转速高,发动机在非经济工况下工作。

4. 节能评价计算的内容和方法

4.1节能评价计算的内容

这里不考虑公路建设期的节能,仅考虑在公路营运期间的节能。在项目通车后20年内,因道路条件、交通状况等因素的改善所带来的运输工具燃料消耗的节约量,通过车辆行驶车速的不同来进行计算。

4.2 节能评价计算的方法

项目建成后油耗节约的计算将采用“有无比较法”,“有项目情况”是指实施拟建项目后,相关路网上汽车燃油消耗的情况;“无项目情况(基准情况)”是指不实施拟建项目,相关路网上汽车燃油消耗的情况。两种情况下的燃油消耗之差即为油耗节约量。主要通过燃油节约总量和单位成本燃油节约量两项指标来反映。

(1) 燃油节约总量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Y=Y1+Y2

式中:

Y1――拟建项目的燃油节约量(升)

Y2――原有相关公路的燃油节约量(升)

①Y1的计算公式为

Y1=0.5×(T1p+T2p)(F’1b×L’-F2p×L)×365×10-5

式中:

T1p――“有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的正常交通量;

T2p――“有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的总交通量;

F’1b――“基准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正常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车辆的平均燃油消耗(升/百车公里);

F2p――“有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车辆的平均燃油消耗(升/百车公里);

L’――原有相关公路的路段里程(公里);

L――拟建项目的路段里程(公里);

②Y2的计算公式为:

Y2=0.5×L’×(T’1P+T’2P)(F’1b-F’2P)×365×10-5

式中:

T’1P――“有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的正常交通量(辆/日);

T’2P――“有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的总交通量(辆/日);

F’2P――“有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总交通量情况下的各种车型车辆的平均燃油消耗(升/百车公里)。

(2)单位成本燃油节约量

单位成本燃油节约量是燃油节约总量除以项目建设成本所得到的值。计算公式如下:

YC=Y/C

YC─单位成本燃油节约量;

Y─燃油节约总量;

C─项目建设成本(不包括公路建设项目的残值)

通过对燃油节约总量和单位成本燃油节约量两项指标的计算,可以反映出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后节约能源的具体情况,从而可以衡量其是否节约了能源,是否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消耗,是否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节约能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洪年.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节约的战略选择.[J].综合运输.2006.28(8);17-19.

[2] 陈清泰.实施节约优先的国家能源战略. [J] 中国流通经济.2007.21(6);4-6.

[3] 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韩卫娜 鲁玉忠 马斐.公路项目节能评价分析[J].黄河规划设计,2008,(3).

[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所课题组,交通运输领域节能研究.

第8篇:节能减碳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建筑结构;抗震倒塌;能力提升;设计方案

前言:

建筑工程以及一些基础的设施在设计时,都要把质量和抗震性放在首位,并且建筑整体的结构性能遭到破坏,也是造成地震坍塌的主要因素,对此在设计时,应将建筑结构作为整体,利用新型的建筑材料,改变以往的结构设计,使其建筑结构更加的牢固,同时进行一些的测试实验,使其建筑体系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地震烈度;最后根据不同的地区,地震的烈度进行设计,从而有效的促进市政工作的开展。

一、影响建筑结构抗震倒塌的原因

1.建筑材料的影响

在建筑结构抗震倒塌性能设计中,原材料的选择是确保地震对建筑破坏程度最小化的基本措施,采用高质量,高品质的建筑材料,提升建筑物的抗震倒塌能力,最大程度上降低地震对建筑的破坏程度。因此,对于建筑结构抗震施工设计来说,原材料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它对建筑物的抗震倒塌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建筑结构的墙体部分,一定选择抗震性能好的材料,这样才能为建筑结构抗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保证建筑的使用年限和安全。

2.施工工艺影响

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不仅对建筑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力,而且也是强化建筑结构抗震倒塌能力的重要因素。然而,一些建筑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缩短工期,忽略施工质量,给建筑结构抗震倒塌性能带来了不可预估的潜在危险,从而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施工企业或者社会团体,一定要将人民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因素去考虑,而建筑的施工质量不仅彰显着一个企业的内在修养,更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作为施工企业来说,一定要严格把住施工质量关,把自身的利益和社会责任相结合。

3.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是极其重要的,设计进行前应对场地进行探测和勘察。然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部分建设方在施工之前并未对场地进行探测和勘察,由此导致建筑因结构原因引发危险和破坏。选择适当的建设场地,不仅能保障施工顺利进行,而且能为建设的利益带来最大化。反之,如若选择不恰当的施工场地以及河岸滑坡等易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大的提高了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对建筑结构造成极大的破坏及威胁。因此,建设单位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做好建设场地的勘察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为建筑的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施工单位提供了便利,同时为公司的利益带来更大的保障。

二、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倒塌性能的设计构思

1.根据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一个复杂系统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该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核心和目标,整体性可以简单的表述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对于建筑结构系统来说,一方面,构件的功能依赖于整体结构系统功能,任何构件一旦离开整体结构,就不再具有它在结构系统中所能发挥的功能;另一方面,构件又影响整体结构系统的功能,任何构件一旦离开整体结构,整体结构丧失的功能不等于该构件在结构系统中所发挥的功能,可能更大,也可能更小。

2.由于系统组成的复杂性,结构系统的整体功能取决于构件的组成方式和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同样结构构件、但按不同方式组成的结构系统,其整体性可能表现为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因为结构构件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加剧了结构系统整体功能的损失,即局部构件的破坏与所导致的整体结构破坏程度很不相称,则结构系统的整体抗震能力弱,这样的整体性属于不利的整体性,也即所谓结构系统的易损性。对于结构抗震来说,尽管进行了结构抗震设计,但由于地震的复杂性,一方面发生超过设计大震0的可能依然存在,如汶川地震灾区,设防烈度为6~7度,设计大震0为8度,而这次地震部分地区达到9~11度。

3.与不利的整体性之相对的是有利的整体性,经过合理设计和组织的结构系统,能够利用结构构件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结构系统整体功能的损失,局部构件的破坏不会导致整个结构系统产生严重破坏,即局部构件的破坏不会持续引发其他构件连续破坏,这种特性在系统理论中称为系统的鲁棒性。并提出了增强结构系统抗震鲁棒性的方法,如增加结构的冗余度、明确不同构件的功能类型、采用多重抗震防线结构体系等。

三、提升建筑结构抗震倒塌性能的途径

1.注意地理环境和处理的选择

合理选择建筑施工场地和建筑材料,是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重要因素。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建筑场地必须要选择在远离己发生坍塌的山崖和容易出现泥石流的山体地带,以免发生不可控制的自然灾害。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前,必须要仔细勘察施工场地的环境,充分了解施工场地的地理条件。此外,也要合理选择建筑结构材料对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关部门不仅要加强对施工单位采购材料的监督,还要提高施工单位的社会责任心,对人民负责。

2.加强地基的建设

所谓强基设防,就是加强地基抗震能力,设置抗震防线。地基沉降引起的结构破坏,是导致高层建筑受地震影响倒塌的主要原因;加强地基的抗震能力,合理选择最优地基,是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有效途径;还需要清楚地了解施工场地的土壤性质。一般要选择土质坚硬的地带进行施工,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抗震倒塌能力,而且还能降低地基的沉降速度;合理设计地基的埋置深度,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震引起的滑移和倾覆,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抗震防线来降低建筑结构的破坏,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3.加强整体结构的设计

所谓结构延性,就是建筑结构在受到地震屈服后的塑性变性能力。建筑物受到地震作用时会利用塑性变形削弱地震释承载能力,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此外,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尽可能的使所有的建筑结构对称,以防在地震影响下出现偏心现象,降低地震的破坏力度。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不同的地震烈度提高抗震能力的设计方案,这对于科学性的开展市政工程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地震灾害等情况,分析出了三个提升建筑结构抗震倒塌能力的方法,主要是建筑结构的及整体稳定性、牢固性以及安全性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只有保证关键的设计层次,才能更好的保证市政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施炜,叶列平,陆新征.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建筑抗震评价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06:1-7.

[2]李赫男.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J].江西建材,2013,04:37-38.

[3]马玉虎.汶川地震典型框架结构震害分析和防倒塌对策研究[D].清华大学,2010.

第9篇:节能减碳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危险废物;环保验收;监测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环境保护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废弃物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它们具有易腐蚀、会变质、传播广泛的特点,一旦发生变质很可能造成污染,亲在危险性巨大。进入新世纪以来,危险废物集中处理成为了保护环境的有效举措,也是治理环境的办法,但是目前可查证到的废物种类有600多种,按不同的成分分类将近50类,且每年产生的废物数量有增无减,对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环保验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竣工检测还存在严重的问题,设施建设滞后,废物产生的危害巨大,贮存方法不科学,综合利用率较低,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环保验收单位明确提出了集中处置废物在监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在资金投入上明显加大,对监测技术进行更新,确定验收标准,希望降低废物污染,保护生存环境。

1 废气排放监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1 重点问题

废气是废物组成中非常最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废气种类多样、成分复杂,在监测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验收中还要把握好进度和速度,确保测算出的废气含量符合实际。通过一系列报告显示,在废气排放监测中最常检测到的气体物质包括Hg、Pb、Cd、HCL以及氟化物,它多为焚烧后出现的物质。在实际焚烧过程中,工况的条件不够良好,整个环境污染严重,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非常明显。因此,在监测过程中最难的一部分就是要做好现场处理和跟踪检测,确保记录好每个数据,对于进料还要设置独立包装,对于医疗中的该类物质更要及时、准确的记录下来,对辅助燃料的成分开展考量。

1.2 解决对策

从质量上而言,焚烧物配比的比值是把握好问题的关键点,首先要稳定热源,在规定的范围内控制热量负荷,控制酸性污染物和金属含量,用混合数据的正确比例延长焚烧物中可以利用部分,即消除污染源物质的使用寿命;其次,要确定配比的正确比值和比例,按照实际情况决定份数,固定实际验收中废气最大类别的含量,对数据进行全面综合处理,然后根据混合物的热值分配气体的含量;再次,对焚烧技术和性能进行指标性测算,考核技术特点,计算包括烟气停留时间、燃烧效率、焚烧炉温度等的数值,为检测提供准确的数据;最后,针对气体中重金属的数值要严格计算,由于现阶段各类方法的准确性受限,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且监测项目的设置必须按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进行分析,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2 填埋场入场废物及填埋场膜下水、地下水监测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2.1 固体废弃物的监测

固体废弃物是填埋场监测最多的一类物质,在实际监测中必须选择好适宜的对象,对物种的类型进行确认。为了达成检验目标,使考核企业废物排放能够达到标准,就必须加大工作量,对监测费用做出具体的规定,统计好具体的种类,减少残渣数量。在治理过程中,必须采用科学原则确定固化比例,一旦遇到难以固化的废物则可以适当的加入稳定剂,稳定PH数值,核实生产条件按环评及批复的要求是否已达到。

2.2 填埋场膜下水和地下水监测和治理

膜下水、地下水直接影响坡面排水、集排水管等的质量,在渗透系数的确认中要达到标准,选用双人工衬层,降低危险区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提高监测的方便程度。另外,最常见的、也是最常发生的问题就是渗水,对于这类监测必须逐级分层检验,降低渗透率,按照地下水监测技术的规范化要求实施作业,抽水量也不得少于井内体积的2倍,确保监测的合理性。

3 二f英监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1 监测周期和频次的确定

污染废物中危害最大的一类物质即为二f英,它的浓度大、密度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在实际的监测数据中必须保证焚烧物中包含的该类气体符合欧盟最高标准,根据国家出台的政策开展严格的监测,并遵循一系列原则。

其一,对于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排放稳定的建设项目,对污染物的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为2-3个周期,每个周期3到5次.

其二,对无明显生产周期、稳定连续生产的建设项目,废气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不少于2d,每天需要采样至少3个。

其三,对于可能存在巨大污染物质的排放物,建议采取多频次监控的方法,平行样本不得少于三类,并确保排放的稳定性。

其四,对污染物排放不稳定的建设项目,必须适当增加采样频次,以便能够反映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在验收监测期间,危险废物项目进料坑的焚烧物已经事先配比好,不会中途换料。

3.2 焚烧飞灰中二f英监测的必要性

焚烧废气中的二f英类在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过程中绝大部分被除尘器截留下来进入到飞灰中。在飞灰固化后的监测项目中二f英是目前入场标准未规定的项目,却是验收监测的必测项目,不仅可以通过固化后二f英的水映固化情况和焚烧炉的运行情况,而且可以通过固化后飞灰中二f英水平提示填埋场的运行风险。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固化后飞灰中的二f英与之前的物质含量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在监测结果过高的情况下,必须将其再次放入掩埋场,通过技术处理方法减小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4 结束语

监测期间监督记录好焚烧炉运行工况和焚烧物配伍信息是保证废气有组织排放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代表性的前提,焚毁去除率的测定可以采用更加便捷且能减少二次污染的方法。对于环保验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竣工监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确保监测质量。

参考文献

[1]邱立莉,李曼,齐文启,敬红,杨伟伟.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环境监测,2015,04:62-67.

[2]孙宁,吴舜泽,侯贵光,王倩,程亮,孙钰茹.中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1:60-67.

[3]孙宁,吴舜泽,侯贵光,王倩,程亮,孙钰茹.我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