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政政策的优缺点范文

财政政策的优缺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政政策的优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政政策的优缺点

第1篇:财政政策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 联系汇率 固定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一体化

香港目前采用的联系汇率制度诞生于1983年,从实质上来看,具有固定的联系汇率和浮动的市场汇率二重特性。固定的联系汇率的特性,是因为发钞银行(由于香港无中央银行,目前发钞指定三家银行――汇丰、渣打和中国银行)每发行1元港币,必须按7.8港元等于1美元的比例即以联系汇率向外汇基金存入100%的外汇储备作为发钞的法定准备金,从而使港币的发行获得100%外汇准备金支持。外汇基金由政府设立,它在收到发钞银行交来的外汇储备之后,就给发钞银行开具无息的负债证明书。浮动的市场汇率的特性,是因为目前发钞银行与其他银行之间、银行同业之间以及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一切交易,全部是按照市场汇率进行的。

近期以来,由于全球经济下滑,世界经济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受到冲击,弱势美元理论导致港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走到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本文将就港币联系汇率制度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选择等进行分析。

一、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分析

1、优点

联系汇率制度的最大优点是它具有一种非常精巧的自我稳定机制,这一机制使港币汇率的稳定得到强有力的保证。这一自我稳定机制可表述如下:当港元市场汇率高于联系汇率时,各银行将以联系汇率将港币现钞交还给发钞银行换取美元,再以市场汇率在市场上抛售美元获利;同时发钞银行也将负债证明书交还给外汇基金以联系汇率换取美元,再以市场汇率在市场上抛售美元获利。这样就使港币和美元的市场供应状况发生变化,使港币市场汇率得到提升而向联系汇率逼近。事实上,多年来港币的市场汇率一直低于联系汇率,即可以用少于7.8元的港币,如7.2元、7.3元,换得1美元。在这一情况下,上述活动向相反的方向进行,但结果都是使市场汇率向联系汇率靠近。

7.8∶1的联系汇率,对于港币币值的稳定具有关键的意义,而港币币值的稳定,对于香港这个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港币币值的稳定,有利于降低金融、贸易和经济结算中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为此,实际上自从实行联系汇率制度以来,维护汇率的稳定已成为香港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

2、缺点

7.8∶1的联系汇率制度也有显而易见的缺点。一是联系汇率制度的采用使得当局不能通过汇率的波动来调节国际收支;二是联系汇率使香港的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过分依赖和受制于美元,因而香港当局事实上难以选择独立的货币政策操作;三是这种固定僵化的缺乏弹性的汇率安排,往往令港元成为国际炒家“捕猎”的首选对象。

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去两年多了,目前的联系汇率制度固然曾为香港在1997、1998年间面对的国际游资的疯狂炒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在1998年的港元保卫战中,“香港之所以没有签城下之盟,并非单是特别行政区政府采取了出其不意的干预措施,主要是俄罗斯金融危机使得这些国际炒家无暇自顾。”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回顾国际炒家的操作手法:他们先在期货市场上沽空期指,然后在货币市场冲击港元,这样就使利率大幅高起。而利率高企必然引起股市下跌,这时炒家在期货市场平仓;最终其在汇市的损失都可在股市、期市上补回。事实上,不必说在1997年l0月、1998年1月和1998年6月香港如何成为国际炒家的“超级自动提款机”了,就是在1998年8月,虽然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当局在汇市上反击,使炒家无功而返直至割肉离场乃至亏本,但综合汇市、期市来看,国际炒家依然获利不菲。

二、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目前的尴尬处境

1、受制于美国经济

联系汇率制度让香港的利率政策、货币供应量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2008年12月11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决议调降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至4.25%,美联储(Fed)的降息举措可能令市场雀跃不已,但香港却处于一个尴尬时刻,香港施行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但对于一个拥有700万人口、领土面积狭小的香港而言,自从1983年实行联系汇率制度以来,为了让港元兑美元汇率维持在7.75港元至7.85港元的交易区间,香港金管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香港实际意义上的央行)已将对利率的控制权拱手交给了美联储。

如果美国和香港的经济周期保持同步,情况还算不错。2003年,在香港深陷经济低迷期间,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只有1%,这个水平对香港而言比较适宜。但目前对香港而言,美联储的最新降息举措只是火上浇油,而美元长期疲软则使局势进一步恶化。联系汇率政策在目前看来,无非等同于“让一家外国央行决定你的货币政策,并非总是件好事。”是否还应该维持联系汇率制度,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

2、香港当局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的局限性

第一,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当局货币政策的不得不选。不论是在经济发展历程,还是在微观、中观和宏观等经济政策层面,香港皆表现出了突出的经济自由和经济开放特征。这些特征,既是香港经济的突出特点和经济优势所在,也潜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联系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它在维护微观经济效率的同时,也会使得宏观经济暴露在短期波动之下。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香港在财政政策上奉行“预算平衡、略有结余”的理财方针,推行简单税制、低税负的税收政策;在货币政策上实行联系汇率制度,稳定汇率成为货币当局的唯一目标,其优点是能够为企业的运营提供相对稳定并富有吸引力的环境,其缺点是在外来冲击面前缺乏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不利于熨平经济的短期波动性。

香港高开放度和高自由度的经济体性质决定了,香港政府选择一个外部均衡优先于内部均衡、并以经济自由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国际资本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小型开放经济,香港政府显然无法直接控制时常光顾的外来冲击,以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同样也是不切实际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其开放型经济的优势,减少外来冲击的影响并塑造相对稳定的营商环境,将汇率这一最敏感、最缺乏稳定性的金融指标稳定下来,就成为香港货币政策目标的唯一选择。通过联系汇率制度来稳定汇率,不仅可以减少国际金融风险、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而且有利于遏制货币当局无止境地扩大货币发行量的冲动。在联系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仅以汇率稳定为单一目标,放弃了确定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自;一旦挂钩货币(美元)的利率水平不适合香港的经济形势,由于难以通过汇率调整实现有效缓冲,香港经济一方面比较容易受到外来冲击的影响,另一方面会因调控工具的缺乏而加深经济波动的幅度。

第二,联系汇率决定的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财政政策效力的发挥。在资本自由流动和小型开放经济的情形下,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无效、但财政政策更为有效。由于联系汇率制度实际上属于固定汇率制度,因此,香港的货币政策对短期经济波动的调控无能为力。尽管财政政策在理论上具有这种能力,但对于香港而言则由于如下原因大打折扣:其一,为了维持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香港实行、也只能实行较低的税率,有限的财政收入和量入为出的预算平衡原则,使得香港财政政策调控经济波动的能力有限、回旋余地较小;其二,香港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任何刺激内部总需求的政策措施都将有很大比例转化为进口的增加,并导致国际收支平衡的恶化。也许是由于上述原因,我们很少看到香港政府主动运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社会总需求,熨平短期经济波动。正是货币政策的放弃和财政政策的局限,香港经济在经常性的外来冲击面前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并进而造成了香港经济的波动性。

三、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前景浅探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面临着上述尴尬局面,未来何去何从?联系汇率制度是不是应该完成历史使命,香港启开货币政策的新篇章。引用香港金管局任志刚总裁的讲话:“事实证明,联系汇率自1983年10月推出以来,一直行之有效──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联汇制度在连番炒卖冲击下屹立不倒,成为区内最坚稳的货币;另一方面,港元面对2005年7月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近期人民币兑港元升穿一算的心理关口时,亦能保持稳定。我坚信联系汇率是香港金融及经济稳定的基石,而且一直行之有效,所以不应轻言改变。”

短期内,联系汇率制有着极强的抗外部冲击能力,而香港作为一个受外部影响很大的小型开放经济体,保持汇率制度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联系汇率制度给香港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是短期内继续实行联系汇率制的根本原因。香港没有现在放弃的主要是因为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境内不同经济主体产生不公平的收入再分配。由于坚守联系汇率制有利于大动产所有者和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资产免受汇率贬值引致的损失,这是一个利益集团的力量。还有就是国际游资的环伺。虽然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际游资在香港没有占到多少便宜,但它们并没有死心,时刻虎视眈眈联系汇率制度,稍有机会就会发起新一轮的攻击。综合考虑以上情况,联系汇率制度在短期内应该继续保持。

长期来看,港元应该与人民币一体化,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这是因为:首先,香港的经济从长期看将会跟大陆联系更为紧密,这种经济基础决定了港元应该与人民币一体化。其次,居民对港元信心的问题。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将使其在长期内成为世界上强大的经济体,如再加上人民币未来可自由兑换,原有的障碍被扫清,港元与人民币一体化使得香港货币的经济基础与信心基础完全的统一,香港将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时期。

综上所述,香港未来汇率制度短期内仍是联系汇率制度;在长期,港元将与人民币一体化,走向统一货币,汇率制度将成为浮动汇率制度。

【参考文献】

[1] 王建东:当代货币局制度研究:兼论香港联系汇率制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帅: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分析[J].美中经济评论,2003(3).

第2篇:财政政策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官马瘦;PPP模式

“官马瘦,官船漏”这是过去老百姓经常说的一句话,说的是官府养的马不长膘,官家的船容易坏,寓意官办事成本高,效率低。

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北宋年间,为了在军事上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争雄,对抗少数民族的铁骑,宋太祖设立了专门的政府机构,开始大力发展养马事业,但是效果始终不佳。首先是成本高昂,其次是官马的死亡率远超出民间养马的死亡率。

这种采取官办牧监养马的机制到了宋朝已经不堪重负,王安石也针对这种弊端采取了改革措施,即推行著名的“保马法”:即基本废除牧马监舍,通过官府出马,由民间代养,同时减免民间赋税和给予适当的货币补贴来进行激励,下诏:“凡五路义勇保甲愿养马者,户一匹,有物力养马二匹者听。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毋或强与。在府界者,岁免体量草二百五十束,加给以钱布;在五路者,岁免折变缘纳钱。保户马毙,即马主独偿之。”采取了“保马法”改革后,户马可以补充军马,这也直接证明“保马法”的改革取得了很大实效。

从北宋“保马法”改革上,我们不难看出公共事业部分由私人承担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我国目前正面临着经济增长率下滑,2016年前三个季度的GDP增长率均为6.7%,杠杆率高(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全社会杠杆率249%,债务总额168.48万亿元。流动性泛滥,从股市到房市,一个个泡沫此起彼伏,货币宽松政策已到尽头;财政政策由于负债率高企的原因,也受到很大的制约。此时,我们更应该借鉴历史上的经验,通过公私合营的模式,也就是PPP模式来进行公共事业的建设,从而起到对经济增长起到托底的作用。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通常译为“公私合作制”,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1982年,PPP模式在英国兴起,随后在欧洲开始流行。国内则方兴未艾,2014年,财政部印发《财政部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112号),公布天津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网络等30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示范项目作为第一批试点,第一批试点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涉及供水、供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综合整治、交通、新能源汽车、地下综合管廊、医疗、体育等多个领域。目前,财政部已经公布了3批试点项目,并通过这些试点项目引导地方政府学习、引进这种模式到城市管理之中。

通过这两年对PPP项目的试点,可以初步总结出PPP模式的优缺点:

首先,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弥补政府财力不足。在目前经济增速下滑,土地出让收入的降低,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负担重,对基础设施投入能力受限,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弥补地方建设方面政府财力不足的现实窘境。

第二,加强项目建设成本的控制。PPP项目主要的标的是基础设施,一般来说,基础设施的投资都相当巨大,在投入运营后,运营成本也比较高。私营资本进入后,凭借其天然的成本控制能力,必然降低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第三,提高运营项目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政府在PPP中,通过和社会资本签订特许经营合同,由社会资本方承担特许运营的权利,政府承担监督的权利。社会资本可以发挥自身运营管理和专业服务的优势,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政府监督主要体现在事前、事中和事后3个阶段。政府根据提供服务的好坏,设置不同维度的考核体系对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行考评,根据监督和考核的结果支付服务费。提过管理、监督互相促进的方式,真正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

第四,有助于政府转变职能、缩减开支。采用PPP模式后,政府的职责由实际运营方变为监督者。随着职责的转变,政府承担的职能减少,相应承担的开支也随之减少。那么政府工作职能会更加精简高效。

第五,为实业资本提供一个相对安全、有利可图的投资方向。在GDP不断下行,M2存量不断创新高的情况下,实业资本普遍缺少预期稳定,盈利可靠的投资方向,大批实业资本脱实入需,进入股市、房市寻找投资标的,造成一个个的泡沫此起彼伏。通过PPP项目为实业资本提供一个好的资产投资方向,既能改变资本流动的方向,又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

第3篇:财政政策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财税政策;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9月30日

一、财税政策绩效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是客观评价的基础,因此选取评价方法极为重要。最初的政策评价主要是采用定性评价方法进行的,但由于定性评价受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设计财税政策评价体系时将运筹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引用到政策评价中来,以提高政策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一)成本-收益分析法。通过测定政策的成本和收益并进行对比,政策成本包括制定成本、执行成本、新旧政策交替过程中造成的效益损失和社会浪费,政策之间由于缺乏配合产生的摩擦费用等。成本-收益分析法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但在于实际操作中对政策成本和收益的测定往往比较困难。

(二)运筹学方法。主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用于评价具有相同类型的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相对业绩的非参数方法。其基本思路是把每一个被评价单位作为一个决策单元,再由众多决策单元构成被评价群体,通过保持决策单元输入或输出不变,借助数学规划将决策单元投影到DEA前沿面上,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以此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数据包络分析法的优点是能够评价多输入、多输出的大系统,缺点则是只能显示决策单元的相对发展指标,无法显示其实际发展水平。层次分析法的优点是可靠性高、误差小,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处理因素众多、规模较大的问题,此外,构建判断矩阵的基础是专家的主观评判,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主观评价的准确性问题。

(三)系统工程方法。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此法的核心思想是把复杂的决策问题系统化、层次化,针对多层次结构系统,用两两对比的方法确定出判断矩阵,取其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权重,然后综合求出总权重并据此进行排序。

(四)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几个主要指标,再以这几个主要指标的贡献率为权数构造一个综合指标,并据此做出评判。因子分析法是主成分分析法的一种自然的延伸,它在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从而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法可以将统计样本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而给出综合评价结果。统计分析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用较少的指标来代替较多的指标,并使这些较少的指标尽可能地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从根本上解决了指标间的信息重叠问题,大大简化了原指标体系的结构;缺点则是计算过程繁琐,并且对样本量的要求很大,计算结果和样本量的规模有关系。

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领域,具体评价中应当根据特定的评价目的和条件综合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二、财税政策绩效评价体系内容

财税政策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应包括指标体系构建原则、评价标准的选择等统一的制度规范。

(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设计指标时,应使每个考核指标的概念都科学、准确,有精确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的计算范围,指标体系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

2、全面系统原则。在设计指标时,应根据不同的财税政策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使评价指标与财税政策性质相符合。具体可按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分别设计指标。

3、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由于财税政策实施起来涉及众多项目,有些政策所产生的效益无法用指标量化,可采用定性指标反映政策因果关系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与基础,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准确反映财政支出绩效状况。

4、简洁适用原则。指标设计力求简洁,考核指标的数量应易于采集,又要通俗易懂,具有可操作性。

(二)财税政策绩效评价标准。任何政策评价,都要参照一定的标准,不同的政策类型,评价的标准也不一样。评价标准反映了评价者评价某项政策的角度,并以此来反映政策的实施情况,只有先确定了评价标准,才能根据这些标准来选取评价指标,从而根据指标的变化来评价政策实施效果。根据评价指标的设定情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评价包含两个标准,效应标准和效率标准。效应标准反映了财税政策对目标变量的效应大小,根据黑龙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的主要目标,将效应标准分为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环境改善三类子标准。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评价的效率标准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子标准。经济效率可以通过政策的投入产出比来评价。同时,由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有时需要行政手段干预,除了经济效率,还应当考虑政策的执行效率,即考察政策执行过程中是否顺利实施,执行的力度如何,有没有和其他政策产生矛盾等。

三、建立财税政策绩效评价体系配套工作

(一)建立财税政策绩效评价信息收集体系和数据库。目前,财税政策绩效评价数据库的建设几乎空白,结合财税政策的实际运用,适应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财税政策数据的采集方法和方式,来不断加强和完善财税政策绩效评价数据库的建设。

1、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财税政策,做好数据库信息的分类管理。

2、结合评价工作开展,逐步拟定各类财税政策绩效评价的分类标准。

3、重点收集促进经济转型从决策到实施等全过程实际发生各类技术经济指标和数据资料,确保评价数据信息采集的有效运转。

财税政策绩效评价信息的收集入库,可以及时修订完善指标体系,既是反馈评价结果,可以为培养持续、有效的财税政策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研究和制定财税政策绩效评价工作结果的应用管理办法,对评价工作结果的运用目的、范围、程序、权限等做出具体规定,以此来硬化财税政策绩效评价工作结果的约束力,同时对具体执行行为和各有关责任人实施有效制约和监督,对财税政策绩效评价结果反映出的有关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等方面的问题,要依法进行处理,以增强财税政策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

(三)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公示制度。有关部门要对绩效计划的执行情况,完成结果编制年度绩效报告,经部门审核后,报经人大,并向社会公布,有利于改善社会公众对财政工作的监督和理解,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威信。

四、结语

财税政策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探索和研究,更依赖于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健全,评价体系的推开还需要各部门的配合。目前,应选择具体的一项政策进行试点,通过试点逐步建立有关的工作制度和方法,逐步建立完善的财税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通过实践检验加以完善,从而全面推开。

主要参考文献:

[1]楼海鹏.区域经济政策研究[N].浙江大学,2007.

第4篇:财政政策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 总体规划 趋势 探索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规划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倍受我国城市规划界关注的问题。除了传统的城市空间组织功能外, 近年来城市规划的利益调控功能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城市规划的政策化趋势更为明显。

一、两种规划视角的比较

城市规划理论一直处于发展演变之中。城市规划理念在20 世纪经历了由“物质形体设计”传统转向“系统理性”,由“蓝图式”实质性规划转变为“过程性”规划, 再到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模式由取代市场的“传统理性”的综合城市规划发展到更具市场适应性的“有限理性”的多元城市规划新模式。我国城市规划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单纯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配置与用地安排,到市场经济下遵循一定规律进行城市空间的组织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的发展历程, 但城市空间一直是我国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对于以城市空间的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和规划内容的传统做法,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上的利益冲突也不断加剧, 城市规划也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利益协调问题。我国城市规划最大的问题在于作为公共政策核心的公共性的缺乏, 使之不能合法地担当对社会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和调节的权能。城市规划转型的基本方向是从作为政府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技术工具, 向政府公共政策的转变。

从以空间组织为中心到以利益协调为中心, 反映了对城市规划认识的不同视角。虽然在规划实践中存在空间关系模式化、以空间论空间的倾向, 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 但两者间并没有根本的矛盾。这两种规划观各有其优缺点和价值重心, 在城市规划中,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城市空间的组织与用地的安排需要在充分考虑各种利益关系的前提下进行, 尤其要对某些利益集团和阶层对空间与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力有足够的估计和把握, 从而运用城市规划的手段加以调控, 以维护公共利益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达到社会公平; 另一方面, 城市空间的组织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利益关系协调也要考虑到空间组织的规律性, 以保证城市空间和土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

二、城市规划的政策化趋势

上述以空间组织为中心的城市规划更多地与“物质性规划”相对应。随着社会问题的突出和城市规划师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城市规划也越来越具有了社会性规划的属性。基于以上分析, 可以认为未来城市规划应该是理性与感性结合、物质性与社会性兼备、科学性与政策性增强的规划, 是具备分配社会资源和调节社会公共利益职能的规划。如何把城市规划发展成为具有广泛调控功能的公共政策, 是我国城市规划改革的主要方向和任务。

要实现城市规划的转型, 使其成为真正具有广泛调控能力的公共政策, 必须加强城市规划与相关政策的内在联系。首先, 城市规划要反映外部政策的要求, 如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其次, 城市规划的内容应作为城市其他各项政策的起点和最终归结, 城市规划要反映城市各项组成要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取向,城市各个方面的发展必须是在城市规划所确立的基本框架之中。此外, 城市规划还要反映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某些发展趋势虽然在政策上还没有得到及时的反映, 却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现实影响因素, 并且影响力在逐步增强,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等。

由上述分析, 为了增强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城市规划中应该包含一个政策输入与输出的过程 。输入的过程是分析现有政策的空间效应及其反映的利益关系, 以及城市各方面的发展要求, 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这些要求并在城市发展目标下进行整合和协调, 最终落实到城市土地与空间等社会资源的配置中; 输出的过程是围绕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根据城市规划所反映的政策导向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 并制定新的政策以保障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城市规划的探索

受传统的技术工具属性的影响, 我国的城市规划研究多侧重于城市土地配置与空间发展规律等方面, 而对政策因素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比如, 政策制定者关注的是政策调控的直接效果, 对其间接效应( 如城市空间效应) 重视不够、预见不足, 从而影响城市的协调发展。因此, 作为具有广泛调控功能的公共政策, 未来的城市规划应具备城市政策整合与政策导向的功能。与此相适应, 城市发展动态、城市各项政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效应、城市发展的多因素综合调控机制等应作为今后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

1 城市发展动态

城市发展动态的研究是增强城市规划预见性的需要。城市发展动态表现在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认清这些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城市空间效应, 是科学规划的前提与基础。其中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效应明显, 受到较多的关注。今后应加强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这是城市规划向社会性规划和公共政策转型的必然要求。

2 政策的空间效应

每项政策的出台与实施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影响和相关效应, 而且相同的政策在不同的地方产生的效应不尽相同, 因而应加强政策变化的空间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例如, 财政政策的变化( 如税率和税收返还比例的调整) 会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扩散与集聚, 从而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演化。珠三角地区产业集聚并形成区域产业群经济现象, 主要原因在于财政政策的影响和作用; 土地政策变化引起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 土地利用影响到交通需求, 从而影响交通规划, 推动城市空间演化。再如信贷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都会影响到房地产业的活跃程度, 从而加速和减缓城市更新和空间扩张。

3 加强多因素综合调控机制研究

融合政治、经济、政策、法律、社会、文化等多因素的调控作用可以提高城市规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城市规划师的职能分异

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 其广泛调控职能的发挥, 需要规划师在规划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城市规划局从事规划管理工作的规划师可称为管理型规划师, 除此之外还应有研究型规划师—就职于规划咨询机构和政府政策研究机构的专职研究人员, 既为城市规划提供咨询服务, 同时也为政府政策制定和决策服务; 操作型规划师—就职于城市规划设计机构的规划设计人员; 代言型规划师—与社区联系紧密, 作为社区组织者及利益代言人, 或作为公司、集团利益代言人, 以保障城市规划中利益诉求渠道的畅通。

结束语

寻求整体优化的方法和最终结果以及追求城市规划在控制和引导城市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城市规划重要的职责。总体规划是在促进城市发展的整体环境背景下,通过分析城市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的促动机能, 在宏观的层面中为城市的发展绘制蓝图。在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市场资源再配置过程中寻找整体优化的平衡点, 它体现了规划在城市这个复杂巨系统中的整合协调职能。总体规划的战略适应研究即在战略层面中, 重点研究城市的功能定位、结构适应、总量控制和时序开发优化,从市场资源的配置出发, 对城市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判断决策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尹茂林,杨国峰.从前两轮总体规划谈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改革[J]. 规划师. 2001(06)

[2] 孙施文,陈宏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政策概要[J]. 城市规划汇刊. 2001(01)

第5篇:财政政策的优缺点范文

1951年,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一书中指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如果选择固定汇率制度,仅依靠单一的支出增减政策来实现内外部均衡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两个均衡目标相互发生冲突而难以兼顾的情况,使得固定汇率制度很难维持。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度,根据丁伯根法则,至少需要再增加一个独立有效的政策工具。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实施资本管制和外汇管制这一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一起来保证内外部均衡目标的同时实现。据此可知,在保证支出增减政策有效的条件下,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即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之间就存在矛盾,称为二元冲突。

作为二元冲突理论的重要发展,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蒙代尔和马库斯・弗莱明对开放经济下的小国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著名的M-F模型,即开放经济下的IS-LM-BP模型。他们极富远见地指出,如果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只是改变外汇储备的工具,而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才独立有效;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并且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世界里,对冲操作毫无意义,最终只会导致固定汇率体系的崩溃。进入70年代,随着国际资本市场开放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这一理论与现实经济的联系越发紧密了起来。就其本质而言,M-F模型分析的是在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二元冲突问题,论述了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能兼得的关系,为后来三元悖论的提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克鲁格曼在《亚洲发生了什么》一文中认为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固定汇率制度是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并且首次明确提出了三元悖论的理论。之后,他又在其著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书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论述(克鲁格曼,1999)。一般而言,政府需要实现三个主要经济目标,包括灵活的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威胁、稳定的汇率保证商业活动不至于面对过多的不确定性、自由的资本流动以维持国际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各国不可能同时达到上述三个目标,最多可以达到两个目标。这一结论可以形象地用图一来表示。三元悖论是指图中心位置的灰色三角形区域,即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如果实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则没有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如果要维护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则必须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如果要使得固定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同时有效,则必须实行资本管制。也就是说,三个角点只能选择两个(耿强等,2004)。根据这一论断,美国、日本等国放弃了汇率稳定,阿根廷、欧洲国家放弃了灵活的货币政策,而中国和亚洲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等国放弃了完全的自由市场原则。由此可见,三元悖论已经成为众多国家和政府在汇率制度选择和相关政策分析中所依据的基本原则(黄志刚,2007)。

二、三元悖论理论的内涵剖析

1、三元悖论理论是对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选择问题的高度抽象概括

为了理论分析的需要,三元悖论理论只考虑了极端的情况,即严格的固定汇率、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完全独立。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各国政府坚持这种绝对化的“三元”概念存在的可能性很小。第一,严格的金本位制的解体和布雷顿森林制度的解体就说明了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在实践上会面临困难,而汇率变动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使得各国央行不得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进而使完全的自由浮动也成为抽象的概念。第二,虽然当今世界资本流动自由化程度已经有所提高,但是为了防止投机资本的大量进出对实体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各国对资本项目依然进行着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管制,正是这些管制阻碍了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也就是说,真正的汇率自由浮动只存在于理论中,资本的自由流动在现实中成为了有管制条件下的有限流动,因此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并不意味着一国的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它只能是相对的独立。即便在汇率自由浮动的前提下,从货币政策目标的制定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运行,以及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影响和货币流动速度的变化,都导致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有所下降,无法确保其绝对独立有效。

即使在现实中,一国政府坚持了绝对化的“三元”概念。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在现实中受到质疑。第一,货币替论证实了完全浮动汇率制度的实行难以保证完全独立货币政策的实施。从理论上看,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的国际收支余额为零,货币当局由于在货币供给上没有替代性而享有完全独立的货币政策。但是,考虑到各个经济主体在货币需求上的替代性,一国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必将改变持币的相对机会成本进而引起一国货币跨境流动,最终使得货币政策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存在货币替代现象,那么货币供应较小幅度的变化都将导致汇率大幅波动,即存在严重的汇率超调现象,货币替代将严重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第二,M-F模型驳斥了三元悖论中一国执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管制便可以享有完全独立的货币政策的论述(obstfeld et al,1995)。根据M-F模型,即使可以严格地控制资本流动,但是经常项目的失衡最终迫使一国货币当局动用国际储备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在保持货币乘数和国内货币供给基数不变的前提下,国际储备的变化将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但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失去了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权,因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也就无法确保了(Simon et al,2000)。第三,在满足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前提下,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并不构成货币政策无效的必要条件。随着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国的外汇储备总量与国际游资相比总是相对较小的。即便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跨国资本大规模流动的冲击下,固定汇率制度也是难以维持的(Giaacarllo et al,1999)。也就是说,三元悖论成立的前提是一国外汇储备的无上限,而这一点在现实经济中是不可能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的情况正是最好的证明。

最后,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不可以在三元悖论的目标选择问题上增加灵活性。正如Frankel等(1999)指出,为什么不可以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两个目标的抉择中各放弃一半,从而实现一半的汇率稳定和一半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不能不说是三元悖论理论在具体目标选择问题方面的局限。对于许多国家而言,中间汇率制通常比角点汇率制度更适合,特别对于大规模资本流动尚不构成问题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Summers,2002)。而且,对于适合建立共同货币的区域,中间汇率制度也比角点汇率制度更可行。2001年,我国经济学家易纲扩展了三元悖论理论框架,提出了X+Y+M=2公式(易纲等,2001)。其中,X、Y和M分别表示汇率、货币政策和资本流动状态,每个

变量在0到1之间还存在大量的解,即中间汇率制度。这些中间汇率制度不仅在理论上成立,在现实中也是存在的,比如爬行盯住、汇率目标区制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等等。但是,20世纪70年代后发生货币危机的国家多为采取中间汇率制度的国家,因此部分学者依据“资本高度流动使得汇率承诺变得日益脆弱”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假说,即介于严格固定汇率与完全自由浮动汇率之间的中间汇率制度已经变得不可维持。对此,也有学者提出了反对的意见。Masson(2001)运用马尔柯夫链和变迁矩阵作为分析工具,引用两种汇率制度分类数据检验发现,中间汇率制度将继续构成未来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当一国发生货币需求剧烈波动时,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很好的选择,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干预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汇率的变动进行调节。更重要的是,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是受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的,每一个国家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汇率制度,任何一种汇率制度都不可能适合于所有国家和一个国家的所有时期。

2、三元悖论理论与“永恒的三角”的区别

“永恒的三角”(the eternal triangle)也是由克鲁格曼最先提出来解释国际金融困境的术语,它与三元悖论理论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不可以混为一谈。克鲁格曼(2001)认为,国际货币制度的选择问题可以归结为调节性(adjustment)、置信度(confi,denee)和流动性(liquidity)。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国际货币制度的三个特征,而“永恒的三角”(如图二所示)则描述了政府在三种能力之间的选择和放弃原则。其中,调节性意味着政府采取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能力,不仅仅包括独立的货币政策。置信度意味着政府维护汇率不受投机冲击的能力,也就是汇率在不影响市场信心的前提下波动并且波动的程度没有超过本国所能承受的范围。流动性意味着政府对短期资本流动的控制能力,这一能力表现为政府有能力将短期资本流动限制在为贸易融资和允许贸易暂时失衡的范围内、有能力偿还契约性债务、有能力防止短期资本迅速流出和资本外逃。因此,因此,“永恒的三角”与三元悖论具有不同的理论内涵,将两者视为同内涵的不同表述是不准确的。

三、开放经济中三元悖论理论的实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既然资本自由流动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根据三元悖论理论,一国政府要么选择放弃固定汇率制度,要么选择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各国政府进行政策选择的依据就是权衡采用不同政策组合的成本和收益,选取可以实现成本最小化而收益最大化效果的组合。目前,理论和实践探讨的重点是在保持资本自由流动的前提下,研究部分国家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行为。

1、三元悖论理论与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最早由蒙代尔提出,后来麦金农等一批经济学家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最适度货币区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国家在货币完全一体化之后拥有一个共同的货币,或者保持各国货币刚性的固定汇率制和货币的完全自由兑换,而对区域外汇率实行浮动。这一概念强调的是针对于整个动荡的国际金融体系而言,在一定区域内构建有利于实现内外部均衡的相对稳定的货币区。从本质上看,这一理论正是三元悖论的体现,是一国牺牲货币政策独立性而追求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的结果。一国在加入货币区时必须比较消除货币兑换费用带来的收益和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损失,只有在区域经济高度融合使得收益大于成本时,最适度货币区才有可能出现。

一国既然可以通过权衡利弊选择加入最适度货币区,当然也可能出于变化了的利害关系而退出。这种选择就蕴藏着最适度货币区崩溃的危险,欧洲中央银行既是欧元信用的担保者,又是国家合作的产物,其地位是由作为成员国的国家达成的非宪法性国际条约来确定的。这一制度安排使得欧洲中央银行在维护国际货币合作中缺乏足够权威,对集体行动中的国家功利主义行为难以有效约束(Eichengreen et al,1994)。比如,希腊等国最近爆发的债务危机就体现了这种危险性。欧元区成立伊始便开始实行较低利率政策,这使希腊能够享受低廉借贷成本以维持经济增长,从而掩盖了其生产率低而劳动成本高等结构性问题,此时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危害并不显著。但是由于已经放弃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因此财政政策的自对管理和调节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各成员国都有一种内在的财政赤字扩大的倾向。在宏观层面上,这种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干扰了统一货币政策的运作,当负面溢出效应波及到整个欧元区时,就有可能引发各国之间的赤字大战,导致一些国家不堪重负退出欧元区。也就是说,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的矛盾要求欧元区建立财政联盟或者建立一体化财政,而统一的财权是无法满足各成员国之间需求差异的。正如近期欧盟委员会的研究显示,根据欧元区各国价格和成本的差距以及贸易收支状况来判断希腊的竞争力在不断下降,同时还面临着财政赤字严重恶化的局面。而德国总理默克尔却表示,在希腊应对债务危机之际,欧洲最关注的问题是维持欧元汇率的稳定,将与那些面临极大困难的国家讨论如何保持欧元稳定。这表明当区域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时,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就会凸现出来,终将危及到最适度货币区的稳定性。南非标准银行研究报告就预测,希腊和爱尔兰等国的经济状况不能容忍,这或许将导致这些国家接受外界救助,甚至可能在2010年底前被迫退出欧元区。

2、三元悖论理论与货币局制度

另外一种体现三元悖论理论中追求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而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制度安排是货币局制度。1849年,英国在印度洋殖民地毛里求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货币局,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发展与衰落之后,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制度又重新被一些国家所采纳。现今世界上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地区)有香港、阿根廷盯住美元,文莱盯住新加坡元、波黑盯住欧元。货币局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1)本国货币与一种作为锚货币的外汇保持固定汇率关系;(2)本国的货币发行完全以外汇储备作为后盾,并且随时准备以固定汇率把本币兑换成外汇;(3)本国对维持这一制度所作的长期承诺,通常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确。

货币局制度的所有优缺点都来源于三元悖论理论所论述的“三取二”选择(周丽霞,2004)。稳定的汇率可以保持投资者的信心,但是累积的抑制效应可能鼓励国际游资的投机,而资本的自由流动更加大了经济体系的脆弱性。本币发行必须有外汇储备支持使得政府滥用货币政策的可能性消失进而有效地防止通货膨胀,同时却也削弱了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因此,通常认为小型开放经济才适用货币局制度。因为,这些经济体的进出口结构比较单一。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而进口高技术产品,由此导致

了出口供给弹性不足,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很低。加上它们只是国际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不能通过汇率政策影响以外币表示的进口价格,从而汇率变动对促进资源配置和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依据三元悖论理论,小型开放经济体最现实的选择是完全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当然,在高通货膨胀时期,对于货币当局缺乏宏观经济管理能力而金融体系又不完善的国家来说,借助于货币局制度建立良好的政府信誉比保留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更具现实操作性。

3、三元悖论理论与美元化

2000年1月厄瓜多尔宣布正式推行美元化,萨尔瓦多也于2001年1月宣布以美元为官方货币,加上1904年以后已经实现美元化的巴拿马,已有三个拉美国家实现了完全的美元化。另外,秘鲁、玻利维亚和危地马拉亦先后立法,允许美元与其本国货币同时流通,即实现了部分美元化。可以说,拉美各国对美元化显示了浓厚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可以减轻这些经济体承受外部经济冲击的代价。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拉美各国现有的经济规模和开放程度将导致其通过汇率变动来促进资源配置和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非常不明显,反而会引起商品和资本市场价格的波动进而影响贸易与投资。更重要的是,出于加速发展的迫切愿望,这些国家往往采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如果放松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纪律的约束,最终的结果就是陷入通货膨胀和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之中。由于拉美各国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所花费的成本过于高昂,其美元化的本质就在于迫使政府接受更严格的预算约束,避免为了短期政治、经济利益需要而滥发纸币,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率、促进经济增长(李富有,2003)。

四、总结与启示

三元悖论理论经历了“二元冲突-M-F模型一三元悖论”的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开放经济下经济体系内外部均衡的矛盾,也为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提供了简单明了的分析框架。我国过去对资本账户施行严格的管制,因此内外部均衡的矛盾并不突出。然而随着开放度的增大,我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性明显增强,要实现三者之间的协调就越发困难,2002年市场流动性泛滥的根源就在于此。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的汇率制度在实际运行中长期盯住美元,加上对资本流动的严格限制,其结果是压抑了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对人民币升值的内在要求。2002年之后贸易顺差的逐年大幅增长导致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外汇占款成为货币投放主渠道,人民币出现升值预期。在此背景下,即便存在资本管制,国际资金依旧通过贸易等各种渠道不断渗透流入。但是此时我国经济处于上行阶段,要求在宏观经济政策上从紧,这就与造成市场流动性泛滥的固定汇率制度出现了矛盾。为此我国最终在2005年进行汇改,为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释放出空间。这一时期的政策实践说明了三元悖论理论中“固定汇率制+独立的货币政策+实行资本管制”的政策组合从长期来看是无效的。因此,我国必须在三元悖论理论框架下,科学设计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资本管制政策的改革方向和步骤,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内外部均衡(徐爽等,2007)。

第6篇:财政政策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 财务管理 发展现状 模式

一、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综述

资产管理公司,是指在批准的范围内,接受政府或企业的委托对其受托资产进行管理的机构或组织。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通常可分为两类,即正常资产管理业务和专门处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业务。在我国众多企业类型中,资产管理公司是较为特殊的一类:其投资品种较丰富,投资渠道多种,投资区域广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之下,无论何种单位类型,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运营与发展的基础。而对资产数量大、资金占用量高的资产管理公司而言,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当前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已不再仅局限于分析与核算,以及简单的监督与披露等工作,其还包括对企业整体经营状况的全面预测、分析、决策、控制。

二、我国当前资产管理公司及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特点一: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多为集团制

目前,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基本都是集团制,其内部包含各类与资产管理相关的公司类型。正因为此,在资产管理公司内部包含着许多复杂的交易与合约。交易的发生势必会产生交易成本,而合约的签订也必然会存在合约风险。而降低交易成本与合约风险离不开有效的财务管理活动。也可以说,财务管理活动在资产管理公司的高地位,有一部分原因是由公司结构的复杂性造成的。对集团制的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凡是与集团具有利益关系的相关者,都是公司财务管理活动的参与者与实施主体。

(二)特点二: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复杂化,财务决策多层化

由于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组织结构的特殊性,使其财务管理工作也不同于一般企业,具有自身特点。资产管理公司组建形式的特殊性,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的复杂化与财务决策的多层化。在集团式的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母公司是其核心,下属各个子公司分属于各个不同管理层级。不同的管理层级造成各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内容与决策权利各不相同,间接使得集团式的公司整体的财务决策具有多层次化的特点。

三、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公司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相对欠缺,财务管理能力不足

目前,在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内部,基本都设有财务部门。但是,财务管理部门的设置却并不统一。笔者调查了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13年6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除了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设置了财务管理部门之外,其他三家并没有设立,财务管理部门的设置情况仅占25%。财务管理部门设置的缺位与公司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直接相关。很多管理者依旧认为财务管理是一项财务工作,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事项。并未将财务管理上升至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也并未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公司的一项整体管理行为。同时,财务管理重视程度的相对缺乏也间接导致了公司财务管理能力的不足。

(二)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监督

目前,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监督。主要因为大多数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机制较分散,下属单位基本都独立核算,可自行在银行开设账户,只是在每个会计期末向公司集团提交财务报表。这种分散模式的财务管理体制不仅容易造成资金占用量高、难以集中利用,同时,还容易造成统一集团内部账目混乱,财务管理工作难以集中进行。此外,目前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相对缺乏,大多数公司依旧是将财务管理局限于财务工作本身,而依靠财务审计予以监督,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而且,这种审计模式属于事后行为,对资金运用过程难以起到真正的约束与监督作用。

(三)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缺少预警机制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的一项整体活动,关系企业的运营与未来发展。因此,财务管理需要随时针对外界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做出应对。但是,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中的财务管理活动并无法及时根据客观经济环境的改变做出分析与应对措施,尤其是当面临突发性的经济环境变化时,分析与应对能力极为不足。财务预警机制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基本处于空白。

(四)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行为亟待规范

除上述问题之外,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行为尚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资产管理公司存在“账外设账”的情况,即使财务人员知道这是违规行为,但更多的还是选择“依领导眼色行事”;其次,很多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务工作流程并未落实于“制度”层面,存在财务人员随意简化会计手续的情况;再者,资产盘点成为“例行事项”,形式主义严重。不定期盘点更是被忽视。同时,债权债务以及银行存款等不经常核对,存在不符情况;此外,凭证审核工作不严谨,财务人员缺乏责任心。

四、当前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可选用的财务管理模式及其比较

上文已述,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大多采取集团式的运作方式。根据这一特点,目前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可选用的财务管理模式大致有三种,即:“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集权+分权”财务管理模式。三种模式的特点与比较详见下文。

(一)资产管理公司可选用的三种财务管理模式

首先,“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所适用的公司范围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处于初建期的整体规模不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第二种,子公司对集团公司而言极为重要,使集团公司无法对子公司进行分权;第三种,子公司的管理能力与实际管理效果较差。在这种模式下,财务管理决策权掌握在集团公司里,由其对下属各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集中部署、统一管理,子公司没有财务决策权。该模式的特点是财权与控制权高度集中,全部集中于集团公司手中。

其次,“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下,控制权与决策权的划分依据重要性原则在集团公司与各子公司之间进行适当划分。在这种模式下,集团公司不干预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与经营活动,只考核子公司经营责任目标的完成情况。相比之下,集团公司更侧重于公司发展方向及战略规划等的把握,财权与责任下放至各子公司。无论是在财务,还是经营管理方面,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都保持相对松散的联系。

最后,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除了集权式与分权式之外,还有二者的混合模式,即“集权+分权”财务管理模式,也称“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通过集权与分权的交织配合,使得各项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能推动整个集团的利益目标不断完成,并激发各层次管理者的协调性与积极性。

(二)三种模式的各自特点与比较分析

首先,“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拥有其明显的优点:母公司对于企业资金的掌控高度统一,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集中达成;具有完备一致的公司财政政策,政策方案贯彻较为彻底;由于资金的统一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运营成本;有利于现金管理和纳税管理等等。另一方面,集权式财务管理也存在其固有的缺点:由于资金的使用和运作权全部在母公司,所以子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应变性较差;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缺乏积极性;若母公司的战略失败致使子公司破产,母公司很容易由于连带责任使财务状况迅速恶化,使两者的财务关系很难理顺。

其次,“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集权式管理模式的诸多缺点,但同样存在诸多的管理弊端:子公司资金管理灵活性的加剧使得母公司对总的资金运作很难做到整体掌控,子公司往往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忽视母公司的整体利益,母公司的调控能力受到大幅度的削弱,使公司集团整体目标的完成受到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更加明显,这是企业管理者不愿意看到的。

再者,“集权+分权”财务管理模式。所谓集权+分权财务管理模式就是将上述两种管理模式相互结合,使其各自发挥各自优点,而将缺点尽可能的最小化。但是,每一个集团公司都存在着其各自的特点,这家公司适合使用的方法不一定另一家公司也同样适合,这就需要公司管理者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找出适合自己公司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财务的集权或者分权对每一家企业集团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难题,集权过度容易抑制子公司的灵活性,分权过度则会造成集团财务资金的失控,影响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企业在选择管理模式时一定要审时度势,根据企业现状随时关注各种模式的优缺点,使各种模式的优点得以发扬、缺点得以抑制。

参考文献:

[1]潘秀芹.加强内部控制 建立积极的母子公司财务管理体制[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5

[2]邓德军,袁仕喜,任汝娟. WTO环境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之创新[J]. 现代企业,2010;11

[3]黄瑞玲.集团公司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构建[J].广西会计,2011;4

[4]李军.中日大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航天工业管理,2009;1

第7篇:财政政策的优缺点范文

学习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对于每个销售人员来说,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总结经验与不足,是丝毫不能懈怠个工作。只有在不断的总结与学习过程中,才能够使自己不断的成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金融销售的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金融销售的工作计划1有人说,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很庆幸自己能加入输血者的行列,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融资担保行业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也有幸公司能给我这个机会和平台,与公司一同成长。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高通胀、低增长、高房价、低收入等一系列经济、问题摆在政府面前,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成为20--年宏观经济调控的主基调,在这种市场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着一场生死之战,流动资金濒临断裂成为大多数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担保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讲,无疑是一次绝好的发展机会,当然陷阱和机会往往只是一步之遥。收益与风险同在,怎样在良莠不齐的客户群中,通过我们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风险控制能力去糙取精,找出我们的准客户,是每个从业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但深知自己的能力还远远不及,作为业务人员,给自己制定了以下工作和学习计划,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能更快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

一、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业务部作为公司的窗口,直接面对客户,个人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因此必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精神风貌,掌握全面的业务知识。我们给客户传递的不只是信任感,更是一种信赖感。担保行业不同于一些传统行业,我们不需要对客户卑躬屈膝,当然也不能唯我独尊。应该不卑不亢、坚持原则、自信、大方,建立一种互利、互信、平等的合作关系。熟悉公司每种业务的办理流程和所需资料,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如财务、法律等,是我工作的第一要务;了解每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变化趋势,结合自贡本地经济结构特点,重点掌握化工、机械加工、塑料制品、建筑建材等传统基础性行业的现状和趋势,成为我第二阶段的学习目标。学会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建立一套分析模型,从定性分析做到定量分析,使每个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得以还原,帮助我们更好的判断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成为我第三阶段的学习目标。

二、营销渠道的开发和维护

做业务离不开营销,一个好的业务人员不仅是会卖产品,更是会营销自己。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专业的个人形象,有道德、讲原则,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展现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我想,营销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了。怎样才能建立自己的营销体系,不仅能使客户找到你,还能与客户成为朋友,其中第一条就是得到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等一系列金融机构的支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他们为我们带来更多优质的客户。第二、让客户为你带来更多的客户,认真对待每一笔业务,用心对待每一个客户,相信他就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客户,你的财富就会源源不断。第三、通过网络、媒体等公共平台需找你的目标客户,当然也包括你的亲戚朋友都会成为你的帮手,有效的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整合资源,相信就能事半功倍。

三、加强反担保方案的设计能力

通过这段时间跟随公司团队所做的几笔业务,我发现担保公司在执行反担保时比较被动,大多的反担保措施都只能在合同中约定,难以得到法律层面的支持。能否成功的设计反担保方案成为我们控制风险的关键。众所周知,各项指标都很优秀的企业都不会成为我们的客户,能与我们合作的都是存在某种瑕疵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控制风险又要开展业务,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客户的反担保要做到深入挖掘,重点分析,按照公司领导的核心要求“增大客户的还款意愿,增加客户的违约成本”,那么我们必须对客户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清企业的真实情况,特别是法人的个人资产要深入挖掘,不容客户隐瞒或虚构,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设计出的反担保措施。其次,换位思考,从客户角度出发分析哪些反担保措施是客户觉得制约力的,在反担保设计中做到“覆盖面广,核心抵押物突出,执行难度低,变现能力强”。

四、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体系

虽然风险控制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但作为业务人员的我应该尽自己所能把风险控制在第一阶段。首先确保收集资料的详尽、真实、准确,其次在现场调查中做到客观、深入、细致,做到多渠道、重验证,全方位对企业进行了解调查,利用好工商部门、银行、税务部门、企业上下游关系等诸多渠道。业务人员也应该是一个多面手,对财务和风控也应该认真学习,建立一套定量的风险评价体现,使自己在工作中也能反复验证,不断改进。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五、强化服务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创新工作方法和措施

人不仅要会走路,而且应该学会不走寻常路。任何时期的墨守陈规、固步自封终将导致被淘汰,对于高速发展的现代企业更是如此。担保业是一个受政策面和资金面制约力极强的行业,要在这个行业里立足、生存,必须要学会创新。

金融销售的工作计划2在爆竹声声中,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年,对于刚成立不久的我们公司,这新的一年必须做好新年的每一项工作;而对于投资理财部来说,拟定一个好的工作计划,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每一个销售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对于已从事销售工作两年多的我,现在对销售方法和技巧都已经比较成熟,吸取不成功的教训,吸纳成功的成果,对新的工作我也制定了20--年的工作计划:

首先,做好公司新年的第一个项目。

在自己手上已有的客户资源上深度挖掘,在完成公司拟定的20万目标的前提下,尽量大限度的超额,争取自己能早日转正。给公司带来效益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也不能够对开发新客户的工作有所忽视,每天的宣传工作仍然得认真对待。

其次,加强业务学习。

加强金融业其他行业知识的学习,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信托、私募等等,特别是自己证券、信托、私募等这些自己以前没有从事和接触过行业,加强其他行业知识及其理财产品的学习,深挖他们产品的特点,与我们产品进行对比,找出我们产品中的优缺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然,还需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把自己以前的工作经验与同事们分享,同事虚心向身边同事请教,吸取他们的优点,改正自身的缺点与不足,达到整个团队的共同进步。

第三,工作目标的拟定。

任何工作都是有目标的,没有的目标的工作就没有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工作目标就是成功的开始,对于今年,现拟定工作目标如下:

1、坚持每天出去发单,保证每天发单量达到100以上,能够和10个以上客户详谈,最少留下一个电话,保证大约有10万左右的资金量。

2、每周完成10个左右的意向客户,同时保证这10个客户中有一、两个客户能投资。

同时要知道其他未来投资客户的原因,是资金最近不足,还是觉得我们公司原因,亦或家里人不同意,还有是有其他的投资渠道等等,对每一个客户的原因都认真分析,通过不同的方式处理,有些客户还是可以争取过来的。

3、每月完成40个左右的意向客户,6个客户能够投资,20万的资金量。

4、每季度130个左右的意向客户,18个客户能够投资,100万的资金量。

通过以上目标的计划能够每天保持进步,一步一个台阶的开展业务,每年完成80个左有的客户,资金量能够达到400万左右。在其他同事的共同努力之下,在自己进步和获得收益的同事,使公司的业务能够蒸蒸日上

第四,值班。

把握好每一次值班机会,对每一个上门客户做到认真对待,树立好公司形象,从内心了解客户的深切需要,仔细对待客户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客户遇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一定要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要先做人再做生意,让客户相信我们的工作实力,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当然最重要的是争取能够将上门客户都转换为有效客户。同时,在空余时间在门口发dm单,争取能让过路客户能进公司来全面了解公司及公司产品。

第五,客户维护和再开发。

时刻做好老客户的维护工作。包括日常关系维护以及节日生日祝福等,对老客户进行再挖掘,尽可能加大老客户的`投资金额。用慧眼去发现老客户身边的资源,做好“一带十,十传百”的联动营销的效果,同时这也是对公司的宣传方式。

第六,工作总结。

每天都要对工作有个简单的计划安排,不能漫无目的的工作。每天按照计划,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开展业务。同时在下班前对每天工作做个小结,思考自己工作一天来的所得所失。分析这一天的优缺点,优点继续发扬,缺点尽量改正,让第二天的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起来。坚持总结工作的习惯,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看看有哪些工作上的失误,及时改正,下次不要再犯。

我知道销售工作一开始不好做,但是我想凭借我这么多年积累的销售经验和能力,我是能够迎来一个不错的未来的,我相信公司的明天一定有属于我的一片明媚天空!

金融销售的工作计划3一、扩大销售队伍,加强业务培训

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最根本的,人才是企业的排头兵,企业无人侧止。因20--年有个别市场会做出调整以及业务员的调动分配,目前必须加快人才的引进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所以也要在留住优秀的销售人才上下功夫,稳定销售团队,成熟业务员的流失对公司的发展和财政损失不言而喻。所以希望公司给业务员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和待遇保障,增加业务员归属感,提高销售积极性。

按照公司的长远发展,培养一个优秀稳定的销售团队至关重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不断地培训销售人员执行销售计划的专业技能。组织室外训练如拓展活动等,增强团队凝聚力、集体荣誉感。不定期的业务经验及主题交流学习,可以及时了解业务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家讨论和提出个人意见,总结和分析。这样不但提高了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也有效的提高自身销售能力和改掉之前销售中所走的误区。树立销售人"解决问题是职责"的职业操守。形成业务员的培训模式:问题-答案-目标-行动-结果-业绩。有了问题才有答案,有了答案才有目标,有目标才会影响行动,结果决定业绩。

二、销售计划的流程管理

销售计划流程管理的核心是"做正确的事"提供真实的和有参考价值得信息,明确每个业务人员的责权利和考核,通过正确有效的策略方法达到原定的销售目标;而计划执行的难点,在于过程管理,其核心是"正确的做事",是将计划转化为行动和任务的过程,因此计划的制定必须细化,现已细化到了每个业务员的任务指标和市场分配,激励的制度保障等,为了有效激励销售团队,在执行销售计划时最大化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使销售计划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同每个执行人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并且,要建立定期会议汇报、总结、分析制度,保证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得到总结和改进。

为了有效的控制货款风险,提高货款回收率,以风险防控为主线,坚持制度先行。加强客户政策和应收账款的执行,要定期通报客户账款的动向,对货款拖欠超期客户的要加强跟踪,掌握完整的客户信息。对信誉和回款及时的客户应给予适当的奖励或优惠的价格,也可以考虑年底返点等政策,刺激客户的'付款信誉。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应收款的回款情况也直接挂钩业务人员的考核。

三、销售计划的量化、表格化管理

今年销售计划已经按照区域、渠道、产品进行量化,将量化后的销售计划落实到季计划、月计划、周计划进行具体执行。然后,建立信息系统及时地收集和反馈信息,时时监督和追踪销售计划的执行情况。业务人员的月、周总结计划管理表格,能使执行信息快速地得到反馈,便于销售管理者及时知道业务人员在做什么?做的怎么样?也便于公司领导及时地指导和修正销售计划的执行。

管理始于计划,终于控制,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有了计划,就说明公司的经营活动在执行前已经经过了对有价值信息的科学预测、全面分析、系统筹划,以及制订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从而确保了公司经营工作结果是可预测、可控制的。面对目前碳布市场产品同质化的激烈竞争,销售业绩的提升和产品的发展,使得任何的销售计划和变动都必须具有前瞻性,效果也必须处于可控的状态下。因此,计划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不断提高计划的科学性,使工作变得轻松有序更有效。

四、合理划分市场,提升工作效率

20--年业务员负责市场会有所调动,尽量在路途距离和区域上最大合理化。业务员采用每月15日出差工作日制度,原则上同进同出。增加了跑市场的力度,对一些老客户加以巩固,推进对新客户、大单子的把握和跟踪力度。对应收账款,及时进行督促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工作效率也会有所提高。销售人员现局限于老客户的维护上,对新客户的开发力度不足,20--年除了稳定老客户,还要出台措施加强新客户的开发,合理的利用出差时间。

五、螺纹筋、双向布市场的开拓

新增加了碳纤维螺纹筋产品,争取也制定出行业规范标准来,让公司产品更具有竞争力和说服力。

目前对于双向布的市场还没有专职的人和花力度去进行开拓,在碳纤维制品、体育器材等行业上没有花什么时间和精力去推广。20--年公司是否考虑增加业务员专项负责此类市场?

六、明确管理层级、流程:

高层领导确实具有更大的决策权。但是我认为设立中层领导的目的在于:为公司创造效益;在业务过程当中帮公司解决问题;在职能范围内分解、承担责任。明确各岗位职责,除了明确销售人员的职责外。重要的是一个部门领导的职能,到底有多少事情、什么事情是销售经理有权利决定的。形成严格的"金字塔"管理模式。当组织不断壮大之后,人的精力和能力是很难再直接适应不断膨胀的管理层面。中间的管理流程直接影响着管理的结果。"扁平式"管理也只适合于小组织。

公司虽在人力管理上投入大量成本,但在监管和基本制度上跟不上的话,也只是劳命伤财,收效甚微。容易出现管理涣散和"集而不团"的现象。应建立充分的信任和职能,给予一定的发挥空间。所谓的"疑人不用"。

随着公司管理逐步的正规化,各项制度和保障完善化。相信20--年一定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金融销售的工作计划4一、以客户为中心,做好结算服务工作。

客户是我们的生存之源,作为营业部又是对外的窗口,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行的信誉

1、我行一直提倡的“首问责任制”、“满时点服务”、“站立服务”、“三声服务”我们将继续执行,并做到每个员工能耐心对待每个顾客,让客户满意。

2、随着金融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客户对银行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不单单在临柜服务中更体现在我行的服务品种上,除了继续做好公用事业费、税款、财政性收费、交通罚没款、bsp航空等结算外,更要做好明年开通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业务、开放式基金收购业务、证券业务等多种服务品种,提高我行的竞争能力。

3、主动加强与个人业务的联系,参与个人业务、熟悉个人业务以更好为客户服务。

虽然已经上了综合业务系统,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没有能做到真正的综合,是我营业部工作的一个欠缺。

4、以银行为课堂,明年我们将举办更多的银行结算办法讲座,增加人们的金融知识,让客户多了解银行,贴近银行从而融入到我行业务中。

5、继续做好电话银行、自助银行和网上银行的工作,并向优质客户推广使用网上银行业务。

二、强内控制度管理,防范风险,保证工作质量。

随着近年来金融犯罪案件的增多,促使我们对操作的规范、制度的执行有了更高的要求

1、督促科技部门对我营业部的电脑接口尽快更换,然后严格按照综合业务系统的要求实行事权划分,一岗一卡,一人一卡,增强制度执行的钢性,提高约束力。

2、进一步强化重要环节和重要岗位的内控外防,着重加强帐户管理和上门服务。

3、进一步加强会计出纳制度,严格会计出纳制度的执行与检查,规范会计印章和空白重要凭证的使用和保管。

4、重点推行支付密码器的出售工作,保证银企结算资金的安全,进一步提高我行防范外来结算风险的手段。

5、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强化总会计日常检查制度以及时发现隐患,减少差错杜绝结算事故。

6、切实履行对分理处的业务指导与检查。

7、做好会计核算质量的定期考核工作。

三、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员工的素质如何是银行能否发展的根本,在目前人员流动频繁的情况下我营业部急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1、把好进人用人关。

银行业听着很美,其实充满竞争和风险,所以到我营业部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在用人上以员工的能力且要能发挥员工最大潜能来确定适合的岗位,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2、加强业务培训,这也是明年最紧迫的,现已将培训计划上报人事部门,准备对出纳制度、支付结算办法、综合业务系统会计制度、新会计科目等基础知识以及各种新兴业务进行培训。

3、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仍要加强岗位练兵,除了参加明年的技术比武更为了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

4、勤做员工的思想工作,关心鼓励员工,强化员工的心理素质。

5、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岗位轮换,培养每一个员工从单一的操作向混合多能转变。

金融销售的工作计划5首先,做好公司新年的第一个项目。

在自己手上已有的客户资源上深度挖掘,在完成公司拟定的20万目标的前提下,尽量大限度的超额,争取自己能早日转正。给公司带来效益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也不能够对开发新客户的工作有所忽视,每天的宣传工作仍然得认真对待。

其次,加强业务学习。

学习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对于每个销售人员来说,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总结经验与不足,是丝毫不能懈怠个工作。只有在不断的总结与学习过程中,才能够使自己不断的成长。同时,加强金融业其他行业知识的学习,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信托、私募等等,特别是自己证券、信托、私募等这些自己以前没有从事和接触过行业,加强其他行业知识及其理财产品的学习,深挖他们产品的特点,与我们产品进行对比,找出我们产品中的优缺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然,还需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把自己以前的工作经验与同事们分享,同事虚心向身边同事请教,吸取他们的优点,改正自身的缺点与不足,达到整个团队的共同进步。

第三,工作目标的拟定。

任何工作都是有目标的,没有的目标的工作就没有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工作目标就是成功的开始,对于今年,现拟定工作目标如下:

1、坚持每天出去发单,保证每天发单量达到100以上,能够和10个以上客户详谈,最少留下一个电话,保证大约有10万左右的资金量。

2、每周完成10个左右的意向客户,同时保证这10个客户中有一、两个客户能投资。

同时要知道其他未来投资客户的原因,是资金最近不足,还是觉得我们公司原因,亦或家里人不同意,还有是有其他的投资渠道等等,对每一个客户的原因都认真分析,通过不同的方式处理,有些客户还是可以争取过来的。

3、每月完成40个左右的意向客户,6个客户能够投资,20万的资金量。

4、每季度130个左右的意向客户,18个客户能够投资,100万的资金量。

通过以上目标的计划能够每天保持进步,一步一个台阶的开展业务,每年完成80个左有的客户,资金量能够达到400万左右。在其他同事的共同努力之下,在自己进步和获得收益的同事,使公司的业务能够蒸蒸日上

第四,值班。

把握好每一次值班机会,对每一个上门客户做到认真对待,树立好公司形象,从内心了解客户的深切需要,仔细对待客户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客户遇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一定要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要先做人再做生意,让客户相信我们的工作实力,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当然最重要的是争取能够将上门客户都转换为有效客户。同时,在空余时间在门口发DM单,争取能让过路客户能进公司来全面了解公司及公司产品。

第五,客户维护和再开发。

时刻做好老客户的维护工作。包括日常关系维护以及节日生日祝福等,对老客户进行再挖掘,尽最大可能加大老客户的投资金额。用慧眼去发现老客户身边的资源,做好“一带十,十传百”的联动营销的效果,同时这也是对公司最好的宣传方式。

第六,工作总结。

第8篇:财政政策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产出缺口;通货膨胀缺口;实时估计;最终估计;损失函数;货币政策规则;货币政策过度反应;系统性偏差;HP滤波

中图分类号:F822;F2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2)02-0037-09

Systematic Impact of Real-time Output Gaps and

Inflation Gaps on Monetary Policies of ChinaHUANG Rong-zhe1, NONG Li-na2, ZHU Yan-yu2, LIU Chan-chan2

(1.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ning 530003, China;

2. Nanning Central Branch of People’s Bank of China, Nanning 53002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HP filter, China’s quarterly data between 1997 and 2011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imated deviation of real-time output gap and inflation gap can produce systematic impact on monetary policies and trigger excessive response to the policies and that this systematic influence is more significant before and after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therefore, central bank should reduce response coefficients of real-time output gap and inflation gap in policy rules, i.e. the real-time response coefficients of current monetary policies should be smaller than those theoretically estimated by calculation model. China should be more careful in making monetary policies, on the one hand, daily supervising work on macro-economic activities should be consolidated, on the other hand, a series of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should be sufficiently used to make “micro-adjustment”, meanwhile, “firewall” for preventing outside impact should be studiously constructed.

Key words: output gap; inflation gap; real-time estimate; final estimate; loss function; monetary policy rule; excessive response of monetary policy; systematic deviation; HP filter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的逆周期货币政策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为应对2008年底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政府果断地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由数月前的严格控制信贷增长迅速转变为刺激信贷增长。2009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高达27.7%,比2008年大约高出10个百分点。2010年底中国政府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广义货币供应增长率比2009年下降8个百分点(资料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可见,在短期内货币政策调整起伏较大。在相对集中的政策推动下,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物价上升和通货膨胀预期。2011年6―9月由CPI同比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均超过了6%(资料源于财新网)。在事后来看,2008年以来货币政策的实时反应并不那么完美。于是,人们开始反思以往逆周期的扩张性政策是否存在反应过度的问题以及诱发这种过度反应的深层次原因。

黄荣哲,农丽娜,朱燕宇,刘婵婵:产出与通货膨胀实时缺口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系统性影响一般来说,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率缺口既是货币当局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依据,也是影响社会福利损失函数(如式(1)所示)、McCallum规则(如式(2)所示)或者Taylor规则(如式(3)所示)的关键因素。其中,y*和p*分别代表经济增长率y和通货膨胀率p的目标值。a、b、c、d、e、f分别代表社会福利损失或者货币政策对于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的反应系数。当产出缺口ygap或者通货膨胀率缺口pgap大于(小于)零时,经济形势过热(过冷),通货膨胀压力就增大(减小)。当局通常需要采取紧缩性(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减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提高(降低)基准利率r,抑制(刺激)社会总需求,烫平经济与物价波动,防止社会福利损失L进一步扩大。

但是,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率缺口是无法直接观测的,只能依靠计量经济学方法加以估算。基于实时统计数据得到的缺口数值称为实时缺口(real-time gaps)。与经济指标的过去发展轨迹相比较,当局最关心的是目前经济形势和下一阶段的政策取向。尤其是实时数据(real-time data)的样本末端(end-of-sample)在样本外预测(out-of-sample forecast)当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不同的样本末端往往得出不同的预测结果。模型参数和预测效果对样本末端的数值是比较敏感的,预测结果可能因此而变得很不稳定,越是接近样本末端的地方,预测就越困难,误差也会越大,即所谓的终点问题(endpoint problem)。因此,实时数据的样本末端对于缺口估算结果以及下一阶段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等至关重要。当然,实时数据充满噪音且往往存在着数据修正等情况,于是人们在经历一段时间之后需要以回顾的视角重新评价以往各个时期的缺口数值,即最终缺口(final gaps)。实时缺口与最终缺口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对于时间跨度为t的序列而言,如果t时刻的缺口数值被称作实时缺口,那么t-k时刻(0

笔者注意到,关于缺口的最终估计结果实际上是一种的“事后”分析。在未来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条件下,货币当局只能依据实时数据做出在“事前”看来最优的反应。特别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甚至于目前的欧洲债务危机)都深刻地触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在全球经济剧烈波动的背景下,未来不确定因素越多,“事前”与“事后”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异就会越大,对“事前”出台政策的批评可能也就越多。

目前,鲜有国内文献将实时数据作为货币政策系统偏差的重要诱因之一,或者说实时数据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鉴于此,笔者接下来通过相关文献考察实时缺口如何影响英、美等国的货币政策以及实时缺口与最终缺口之间的差异如何影响人们在“事后”对于实时货币政策的评价。然后,以中国GDP同比增长率、CPI同比指数以及由此计算的通货膨胀率等统计数据为基础,重点研究实时数据的样本末端问题如何诱使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出现系统性偏差和过度反应现象。最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二、英国、美国产出和通货膨胀实时缺口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Nelson等(2003)指出,英国对于实时产出缺口的误判导致20世纪70至80年代该国货币政策出现失误,并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较高通货膨胀的问题。例如,英国20世纪70年代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大约是7.1%,而其中3%可以用实时产出缺口的误判来解释。如图1所示,一方面1988年和1989年的实时估计结果显示整个20世纪80年代英国产出缺口为负值,经济处于不景气的状态。根据实时测算,英国政府应该采取经济刺激政策。但是,另一方面1993年和2000年的最终估计结果却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期英国产出缺口由负值转变为正值,且产出缺口的最大值一度达到6%左右,宏观经济已经摆脱了衰退的阴影。此时,扩张性的政策可能是不明智的。很显然,实时产出缺口的测算问题确实干扰着英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决策。Garratt等(2008)认为,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概率预测方法(probability forecast)或者贝叶斯模型平均演算法(Bayesian model averaging procedure)可以将实时数据的“修正”、样本终点问题以及产出缺口的估算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比较有效地减少美国在1965年第4季度至2004年第4季度期间实时产出缺口的误差。然而,Orphanides和van Norden(2005)指出,即使运用了自回归模型或者其它的预测技术,产出缺口的实时预测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人们可能高估了实时产出缺口对于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力。Kuttner(1994)和McCallum(1998,2001)强调,产出缺口的估算偏差可能使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变得更加复杂,甚至会反过来加剧产出缺口的易变性。

图1 20世纪80年代英国产出缺口的实时估计与最终估计的差异

资料来源:Nelson等(2003)

Orphanides(1999)指出,由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美国过度乐观地估计了潜在产出水平,致使现在重新估算出来的产出缺口明显大于当年的实时计算结果。Gorodnichenko等(2007)认为(如图2和图3所示),基于Phillips曲线和NAIRU理论的通货膨胀率预测值以及基于Taylor规则的联邦基金利率预测值都被明显地高估。根据这样的预测值来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显然是不合适的。与严格的Taylor规则盯住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targeting)和产出缺口的做法不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做法不仅使联邦基金利率盯住物价水平(price level targeting),而且在减小产出缺口权重的同时赋予物价水平更大的权重。由于美联储坚信经济的快速增长源于生产力确实已经提高,所以即使在“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时期美国仍然维持着较低的利率水平。

当宏观经济呈现剧烈波动时,无论是图1当中20世纪80年代滞胀时期的英国还是图2与图3当中20世纪90年代非理性繁荣的美国,实时数据的样本末端影响了货币当局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并由此产生系统性偏差,尤其是关于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缺口的偏差直接导致实时宏观调控政策的过度反应。图2 通货膨胀率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差异(美国)

资料来源:Gorodnichenko等(2007)

资料来源:Gorodnichenko等(2007)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

基于不同的研究思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可用来估计缺口的方法,例如消除趋势法、滤波法、SVAR法、生产函数法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等。这些不同的估算方法各有优缺点。有时候借助状态空间分解和Kalman滤波得到的结果也可以通过HP滤波(Harvey,1985)、HPMV滤波(Boone,2000)和Beveridge-Nelson分解(Morley et al,2003)等方法实现;有时候HP滤波得到产出缺口大于Kalman滤波的结果(McMorrow和Rger,2001);有时候SVAR法与Kalman滤波估算的产出缺口大于HP滤波和HPMV滤波的结果(Claus et al,2000);有时候单变量Kalman滤波能够得到比多变量Kalman滤波更小的产出缺口(Kuttner,1994)。与聚合法(aggregate approaches)和生产函数法(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es)相比较,DSGE模型估算出来的潜在产出的波动性较大,而产出缺口的波动性则相应的较小(Mishkin,2007)。

人们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各种估算技术呢?是否模型越复杂就越好?以缺口估算方法当中最为精巧与复杂的DSGE模型为例,采用DSGE模型的研究人员可能因为精巧的模型设计而陷入两难境地。首先,他们必须在“真实”与“简化”之间进行权衡。过于“真实”的模型意味着引入了太多的因素,往往使得随后的分析过程变得过于复杂而难以继续;过于“简化”的模型等于抛弃了众多的因素,可能无法得到有价值的结果。其次,大部分的DSGE模型无法求出解析解,而只能求助于数值解法,从而增加了模型的应用难度。最后,DSGE模型通常使用极大似然估计和贝叶斯估计,不同初始值的选择将会直接影响到估计结果的收敛性以及模型的稳健性。当研究者试图设计出复杂的经济模型以切合现实经济活动的时候,估算技术的透明度就会相应地降低。预测模型并非越复杂越好,除了线性趋势法外,人们难以为各种估算方法排列出优劣顺序,而只能根据实证研究的要求相机选择。

Cayen等(2005)曾经使用12种不同的方法估算1972第1季度至2003第4季度加拿大的产出缺口,并发现实时缺口与最终缺口之间相关性较低。换句话说,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难以消除实时缺口与最终缺口的差异。所以,笔者在本文当中选择了HP滤波法,因为这种常用且比较简单的缺口估计方法能够较好地描述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现实情况。事实上,一部分文献也曾经使用过这种方法估计产出和通货膨胀率缺口。例如,欧洲中央银行体系(ESCB)曾经运用HP滤波法估算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王立勇(2010)、赵昕东等(2007)利用HP滤波法估计中国1952―2008年产出缺口,龙如银等(2005)和张纯威(2008)分别采用HP滤波法得到中国通货膨胀率的长期趋势及通货膨胀率缺口。

笔者从《财新网》采集1996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3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率(y)。由于CPI指数是月度同比数据,所以笔者令每一个季度内3个月的CPI同比指数的算术平均数等于该季度的CPI同比指数,并由此计算该季度的通货膨胀率(p)。如表1所示,经过同比计算之后,不仅时间序列y和p的时间跨度均改变为1997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3季度,而且季节因素也被剔除(见表1)。

四、产出和通货膨胀实时缺口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1.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实时缺口与最终缺口的比较

(1)通货膨胀率缺口实时估计与最终估计之间的差异

笔者借助HP滤波法得到1997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3季度不同时间点的通货膨胀率缺口。为了突出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缺口的实时估算与最终估计之间的差异,我们仅仅截取2003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2季度的图像,如图4所示。由于实时估计与最终估计的结果极有可能传递着截然相反的市场信号,人们在不同时点上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态度都会迥然不同。图4 通货膨胀率缺口实时估计与最终估计的比较

第一,2007年第1季度通货膨胀率缺口的实时估计结果(p_gap_2007Q1)是0.35%,即A点。根据McCallum规则或者Taylor规则,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应该是非扩张的。然而,基于2008年第3季度回望的视角(p_gap_2008Q3),人们却发现2007年第1季度通货膨胀率缺口的最终估计结果是-1.36%,即B点。相应的,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应该是非紧缩的。AB之间的距离达到1.71%。A点和B点传递出的市场信号截然相反,并有可能导致宏观调控方向上的根本差异。与最终估计的B点相比较,A点暗示的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出现紧缩过度。

第二,2008年第3季度通货膨胀率缺口的实时估计结果(p_gap_2008Q3)是-0.80%,即C点。根据McCallum规则或者Taylor规则,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应该是非紧缩的。然而,基于2011年第3季度回望的视角(p_gap_2011Q3),人们却发现2008年第3季度通货膨胀率缺口的最终估计结果是1.99%,即D点。相应的,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应该是非扩张的,CD之间的距离达到2.79%。C点和D点传递出的市场信号也是截然相反,从而有可能导致宏观调控方向上的误判。与最终估计的D点相比较,C点暗示的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可能会扩张过度。

第三,2009年第1季度通货膨胀率缺口的实时估计结果(p_gap_2009Q1)是-5.16%,即E点;而基于2011年第3季度回望的视角(p_gap_2011Q3),2008年第3季度通货膨胀率缺口的最终估计结果是-3.88%,即F点。根据McCallum规则或者Taylor规则,虽然实时估计与最终估计的结果都表明下一阶段的宏观调控方向应该是非紧缩的,但是政策力度究竟应该有多大呢?E点和F点在这方面所传递的信号显然存在较大的差异,EF之间的距离达到1.28%。尤其是依据2009年第1季度实时信息做出的趋势估计(例如外推估计法),通货膨胀率缺口的绝对值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至G点,宏观经济的下行风险和预期的社会福利损失函数增大。这是货币当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当未来信息不确定而只能依据2009年第1季度的实时信息做出判断时,货币当局应在下一阶段采取更加强有力的逆周期政策措施,以防止通货膨胀率缺口进一步扩大。2009年第1季度至2010年第1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季度同比增长率介于22.49%~29.26%之间明显高于前几年的增速。所以,与最终估计的F点相比较而言,E点传递出的市场信号有可能诱使货币当局在下一阶段做出过度扩张的反应。

(2)产出缺口的实时估计与最终估计之间的差异(如图5所示)图5 产出缺口实时估计与最终估计的比较

第一,2007年第1季度产出缺口的实时估计结果(y_gap_2007Q1)是0.94%,即A′点。然而,基于2008年第3季度回望的视角(y_gap_2008Q3),人们却发现2007年第1季度产出缺口的最终估计结果是1.56%,即B′点。根据McCallum规则或者Taylor规则,尽管实时估计与最终估计都显示下一阶段的宏观调控政策应该是非扩张的,但是B′点比A′点高0.62%。这意味着,B′点需要实施比A′点更加严厉的紧缩政策。与B′点相比较而言,A′点传递的市场信号有可能导致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紧缩不足或者扩张过度。当然,笔者也注意到2007年第1季度产出和通货膨胀率的实时缺口分别暗示了不同的宏观调控方向。此时,货币政策究竟应该扩张还是紧缩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率缺口之间相对重要性的评价,即(1)式至(3)式当中的a、b、c、d、e、f等反应系数。

第二,2008年第3季度产出缺口的实时估计结果(y_gap_2008Q3)是-2.41%,即C′点。然而,基于2011年第3季度回望的视角(y_gap_2011Q3),人们却发现2008年第3季度产出缺口的最终估计结果是-0.54%,即D′点。D′点比C′点高1.87%。类似地,2009年第1季度产出缺口的实时估计结果(y_gap_2009Q1)是-4.62%,即E′点。但是,基于2011年第3季度回望的视角(y_gap_2011Q3),人们却发现2009年第1季度产出缺口的最终估计结果是-4.22%,即F′点。F′点比E′点高0.40%。根据McCallum规则或者Taylor规则,虽然实时估计与最终估计均表明,2008年第3季度和2009年第1季度之后的货币政策应该是非紧缩的,但是与D′和F′点相比较而言,C′点和E′点所代表的负缺口更大,它们传递的市场信号有可能导致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呈现扩张过度的反应。尤其是依据2009年第1季度实时信息做出的趋势估计(例如外推估计法),产出缺口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至G′点。随着预期的社会福利损失函数增大,逆周期货币政策的反应也会更加强烈。实际上,无论宏观决策依据实时的产出缺口还是实时的通货膨胀率缺口,2008年第3季度和2009年第1季度之后的货币政策都存在着过度扩张的现象。

2.源于缺口估计的货币政策系统性偏差

实时缺口既描述了当前经济形势又帮助人们“事前预测”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趋势,而最终缺口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以往经济发展状况的确定性的“事后判断”。因此,如果以“事后判断”的最终缺口为参照标准,那么实时缺口与最终缺口之间的差距则被视为实时缺口的估算偏差。图6 产出与通货膨胀率缺口估算偏差的时间序列

倘若将1997年第4季度至2010年第4季度当中每一个季度的实时估算结果(例如图4当中C点等53个通货膨胀率缺口的实时数值以及图5当中C′点等共53个产出缺口的实时数值)分别相应的减去基于2011年第3季度回望视角的各个季度的最终估算结果(例如图4当中D点等53个通货膨胀率缺口的最终数值以及图5当中D′点等共53个产出缺口的最终数值),那么笔者将可以构建一组新的时间序列p_gap_error与y_gap_error,用来描述“事前”与“事后”关于缺口估计的系统性偏差,如图6所示。其中,p_gap_error代表通货膨胀率的实时缺口减去最终缺口,p_gap_error>0说明“事前”高估了通货膨胀形势或者低估了通货紧缩形势,p_gap_error0说明“事前”高估了经济上行的趋势或者低估了经济下行的风险,y_gap_error

五、结论与建议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全部都是在事前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对于事后的确定性情况而言,特别是人们以事后的眼光来审视最初的政策时,也许会发现它是一个较差的方案。然而,人们不能因此而简单地否定宏观调控规则本身,因为这很可能是当局在最初能够获得的、有限的实时信息条件下所做出的最优反应。所以,人们必须充分考虑实时信息这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才能够客观地、科学地评价2008年底与2009年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另外,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率缺口等实时数据的样本末端会导致当局在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方面出现系统性偏差,所以当局需要适当地降低社会福利损失函数和宏观调控政策规则当中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率缺口的反应系数(即式1至式3当中的a、b、c、d、e、f),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因为这些实时缺口的不确定性所引发的货币政策的过度反应(Ehrmanna et al,2003)。换句话说,现实的货币政策的实时反应系数应该比计量模型估算的、理论上的反应系数更小一些。为此,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更加审慎。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活动的日常监测工作,适当地提高金融机构的最低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要求,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改善资本质量以缓解周期波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微调”,把握政策干预的时机和节奏,平滑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既要避免集中、突击放款,又要防止短期内过度紧缩。在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还需要努力构筑防范外部冲击的“防火墙”,缓解“热钱”流动对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国内信贷市场的冲击。

参考文献:

龙如银,郑挺国,云航.2005.Markov区制转移模型与我国通货膨胀波动路径的动态特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0):111-117.

王立勇.2010.我国财政政策调控有效性的定量评价[J].财贸经济(9):52-57.

张纯威.2008.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规则检验[J].上海金融(4):40-45.

赵昕东,许志宏.2007.基于P-Star指示器的通货膨胀预测模型及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0):46-55.

BOONE L. 2000. Comparing Semi-Structural Methods to Estimate Unobserved Variables: The HPMV and Kalman Filters Approaches[R]. OECD 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s,No.240.

CAYEN J P,VAN NORDEN S. 2005. The Reliability of Canadian Output-gap Estimates[J]. 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16(3): 373-393.

CLAUS I,CONWAY P, SCOTT A. 2000. The Output Gap: Measurement, Comparisons and Assessment[R]. Reserve Bank of New Zealand Research Paper,No.44.

DENIS C,MCMORROW K, RGER W. 2002.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to Calculating Potential Growth and Output Gaps: Estimates for the EU Member States and the US[R]. ECFIN Economic Paper,No.176.

EHRMANNA M,SMETS. 2003. Uncertain Potential Output: Implications for Monetary Policy[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27(9): 1611-1638.

GARRATT A,LEE K,MISE E,SHIELD. 2008. Real-tim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Output Gap[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90(4): 792-804.

GORODNICHENKO Y, SHAPIRO M. 2007. Monetary Policy when Potential Output is Uncertain: Understanding the Growth Gamble of the 1990s[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54(4): 1132-1162.

HARVEY A. 1985. Trends and Cycles in Macroeconomic Time Series[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3(3): 216-227.

KUTTNER K. 1994. Estimating Potential Output as a Latent Variable[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12(3): 361-368.

MCCALLUM B. 1998. Issues in the Design of Monetary Policy Rules[C]//Taylor J, Woodford M. Handbook of macroeconomics. New York:North Holland.

MCCALLUM B. 2001.Should Monetary Policy Respond Strongly to Output Gap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1(2): 258-262.

MCMORROW K, ROEGER W. 2011. Potential Output: Measurement Methods, “New” Economy Influences and Scenarios for 2001―2010: A Comparison of the EU15 and the US[R]. ECFIN Economic Papers,No.150.

MISHKIN F. 2007. Estimating Potential Output[EB/OL]. (2007-05-24). Speech at the Conference on Price Measurement for Monetary Policy,Federal Reserve Bank of Dallas,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speech/mishkin 20070524a.htm.

MORLEY J,NELSON C, ZIVOT E. 2003. Why are the Beveridge-Nelson and Unobserved-Components Decompositions of GDP so Different?[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85(2): 235-243.

NELSON E, NIKOLOV K. 2003. UK Inflation in the 1970s and 1980s: The Role of Output Gap Mismeasurement[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55(4): 353-370.

第9篇:财政政策的优缺点范文

独立学院的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硕士、博士,从学校直接走上讲台,其优点是经济理论扎实,但也存在若干弊端,比如:教学中偏重理论,案例较少;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对经济学前沿问题关注较少等。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对“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数学推导感到头疼。因此,学习“宏观经济学”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宏观经济学”授课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偏重理论教学,学生理解困难

独立学院的师资大部分来自于母校,其余的来自于学校招聘的刚毕业的硕士和博士。其授课的共同特点是以讲授经济理论为主,并且在经济理论的讲授中又以数学模型的假设、推导及经济图形的解释为主,较少介绍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社会现实联系较少,没有用经济理论去解释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也会觉得学习这门课没有用,更不会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经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经济现象。

(二)教学内容空洞,学生缺乏兴趣

独立学院自身缺乏经验丰富和学术水平较高的老教师,年轻教师迫于经济压力,教学任务普遍繁重,基本没有时间去关注经济学的前沿问题,也基本没有时间参与省部级的课题研究,因此,在课堂讲授中自己的见解较少,讲授内容空洞。另外,“宏观经济学”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较多,宏观经济政策比较“高、大、上”,任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基本采用的都是满堂灌的形式,故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三)学生数学基础较差

商科类独立学院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招生以文科生为主,因此,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不好,而“宏观经济学”课程中有大量的经济模型需要数学推导,大量的经济图形需要数学解释(例如“最大值、最小值、边际量、最优组合”等),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反应慢,感到吃力、久而久之会对课程产生厌烦情绪。

二、“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加入实践教学环节的注意要点

宏观经济理论来源于现实生活。测度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GDP、经济增长与衰退、通货膨胀与失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利率、汇率变动等等宏观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个人、每家企业的经济决策都离不开对这些问题的理性判断。因此,如果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加入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观察、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经济现象,对经济政策进行分析,那么,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兴趣。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笔者发现,只要设计恰当,准备充分,在“宏观经济学”授课中加入实践环节是可行的。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与地区和行业相结合

独立学院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诞生的,并且独立学院的招生对象主要是省内生源,学生毕业后也主要是服务于本省。因此,在设计“宏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时,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或本行业的具体情况。例如,在讲授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时,笔者就让学生统计并比较兰州市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当中GDP的地位、甘肃省在全国31个省份中GDP的地位、人均GDP如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GDP的增长率及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排序等等。分析本省本地区GDP当中消费、投资、净出口的比重,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及变化。

(二)与经济热点、时事相结合

经济在发展,世界在变化。每年的经济热点都不同。“宏观经济学”教学要结合经济热点和时事来介绍经济理论,才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经济理论和模型的理解。例如,2011年中期我国通货膨胀率较高,因此在讲授通货膨胀与失业这一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查找2010—2013年的CPI指数,衡量一下2011年中期的通货膨胀水平,引导学生分析当时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所提的对策与当时经济学家所提的对策进行比较,并让他们互相点评。今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政府对经济进行“点穴式”微调,因此,对经济增长问题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探讨应该成为“宏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重点。将实践教学内容与国内外经济热点和时事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环节指导方案

“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程一般在大二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这个时候学生刚开始学习专业课,刚开始接触经济学的思维和分析方式,在分析问题时往往感到无从入手。因此,一个切实可行的实践环节操作方案就非常必要了。所以,在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时,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经济学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可操作的实践环节指导方案,指导学生如何查找并筛选想要的资料、如何在可行的范围进行调研、应该从哪些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等。例如,在设计《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这一章的实践环节时,笔者给学生的题目是:2008年11月国务院推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同时,我们对如何研究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指导方案:第一部分概述四万亿投资计划实施的背景分析,主要描述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等;第二部分描述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具体内容,侧重阐明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十项措施具体是什么;第三部分分析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实际效果,例如“四万亿投资计划实施至今五年多了,该计划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贡献,有哪些弊端”等等。这个题目较大,学生可以选择十项措施中的一项或几项进行具体分析。应该注意的是,给出指导方案是为了给学生的实践操作指明方向,提供参考,并不是让学生必须按照这个步骤分析问题。如果仅仅给学生一个实践题目,没有指导方案,没有实践步骤,学生往往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结果就是实践方法各种各样,抓不住实践内容的重点,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四)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宏观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可分为课堂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践教学三部分。课堂实践教学指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教学,主要组织形式有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专题讲座、辩论演讲等。课外实践教学指在课堂以外进行的实践教学,主要组织形式有社会调查、社会实习等。综合实践教学是把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结合在一起,组织形式包括课题研究、创业策划和毕业论文等。通过实践,笔者认为,专题讨论是比较适合独立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形式。对经济现象进行专题讨论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宏观经济学”每章的内容,为每一个章节设计一个或多个相关经济专题,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可以按宿舍分),让每个小组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然后给出1-2周的时间让学生收集资料或者进行调研,并形成研究报告(或列出主要观点和论据)。接着,在本章讲授结束后抽出1-2个课时让每个小组对自己的问题进行陈述。要求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并制作PPT,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同时,可以设置两名评论员对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点评并打分。为了防止某些组员“搭便车”,可以采用组内学生匿名互评的方式确保所掌握情况的真实性。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各个小组在实践环节中的优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对专题进行更专业更深入的分析陈述。课后要求学生将修改过的专题研究报告作为平时作业交给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控制时间、把握节奏,力争使整个活动紧张而充实。除了专题讨论之外,也可以播放一些纪录片,加深学生对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的理解。比如通过播放《大国崛起》美国篇,让学生贴切感受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时期一方面企业停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大批人员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农场主把牛奶白白的倒进河里等经济现象,使学生更直接的理解短期经济波动的特征,理解什么是生产过剩性的经济危机,并感受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效应的魔力,以及国家如何干预经济等。实践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每种组织形式各有利弊,各个学校应该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实践环节组织形式。

三、“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加入实践环节的效果分析

实践证明,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授课过程中加入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有效改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践教学环节让教师从满堂灌式的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学生从被动、消极地听课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听课,而且还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进行研究,既发散了思维,又扩展了知识,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也活泼生动。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和模型的理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更深的问题时,会在课下用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尝试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这样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更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专题讨论时,分组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融入社会。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学生的理解未必相同,每个人的研究方法也可能各异,一个小组6-8位同学,在讨论问题时必然会有争论,说服其他同学同意自己的观点、按照自己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就是锻炼自我能力的过程。同时,研究问题时要进行分工,每个同学都要负责一部分,最后进行总结,因此,最终成果也一定是大家合作的产物。这样的学习方式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