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葡萄沟课件范文

葡萄沟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葡萄沟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葡萄沟课件

第1篇:葡萄沟课件范文

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等词语口头说话。

4、能对课文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

5、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6、能说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读好长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在语言情境中,理解葡萄沟美在哪里。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感悟葡萄颜色的差异性,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利用对话与人热情相处。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地点在学校的多功能教室,采用的教学设备有:电脑、闭路电视、音响设备等,所需教具与学具有:纸做的葡萄、水彩笔、搭满葡萄架的挂图、各种颜色的真葡萄、新疆产的葡萄干、课件等。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课将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采用讨论、表演、游戏、自学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四、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播放音乐VCD《咱们新疆好地方》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十分喜爱音乐,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先听听音乐,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你可以拍手也可以随音乐做动作。

(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地做动作。)

2、师: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新疆)刚才同学的回答真是雅克西。谁来说说这雅克西是什么意思?(好)能不能做做这个动作?(学生自己做动作)

3、师:让我们随着刚才轻盈、欢快的歌曲来学习今天的新课,雅不雅克西?(雅克西)

4、出示课题:《葡萄沟》

师:让我们来齐读一次吧!(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让老师想起那又大又园的葡萄。(出示葡萄)忍不住想吃上一口。(做个夸张“吃”的动作)这三个字都是要求我们掌握的字,老师相信同学们能把这三个字写得和葡萄一样美,是不是?(是)那我们就开始写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生写,师巡视)

师:写得真不错,下面翻开书,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夸葡萄沟的,我们边听录音边用“——”把它找出来。(播放录音)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师板书)找得可真准,让我们来读一读。(生读)

(二)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段:

1、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我想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吗?(想)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段。(抽生读)

2、师:读得真不错!下面由老师领着大家来读: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葡萄沟出产什么?出产些什么水果?(如读得不好,可再读一遍)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哪位小朋友来读出喜爱之情?(抽学生巩固读一、两次)

3、师:读了这段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生自由地说,师相机板书)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生齐读本段)

4、师:让我们来夸一夸葡萄沟吧!(指黑板提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学习第二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读)

2、师:读得真认真!从这段中你感受到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请同桌互相说说。——根据说的内容边读边讲解。(抽小组共同来回答。)

如:生说: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允许同桌互相补充)师:说得可真好,能不能把这句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一个个”表示葡萄怎么样?(多),那好大家就把“葡萄”多的意思读出来好吗?(生读)

步骤:先把说的读一读,把“一个个”“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读好

3、师:葡萄有很多颜色,请在书上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用“——”勾出来。

师:现在用你神奇的画笔把葡萄涂上你喜爱的颜色,涂好后自己把它挂在“凉棚”上,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先涂好。(师巡视,生自己挂,先挂上的给予鼓励。)

4、师:哇!这么多颜色,真美!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谁能把它找出来?(五光十色)我们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葡萄这么美,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

5、师:葡萄沟里的葡萄不但很多、很美,连老乡也非常好客,大家把这句话找出来,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抽学生读)大家一起来读,雅不雅克西?

6、师:读得真不错,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热情的老乡会对你怎么说?看看课文的插图,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时播放轻音乐)生回答,师给予鼓励。

7、师:维吾尔族老乡这样好客,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

学习第三段:

1、师:葡萄沟真美,葡萄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可以制成……?(葡萄干)师出示葡萄干。大家来尝尝,这葡萄干是什么样的味道?(甜)我们把它说完整,好吗?(葡萄干的味道可真甜呀!)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读)

3、师:读得真不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余同学看电视,注意观察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4、师:现在请同学们互相说说,请加上“先、接着、再、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先互相说,再抽同桌起来说)

5、师:说得真好,那么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鲜、甜)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抽学生读,再齐读)

6、师:读得很好,把鲜、甜的感觉都读出来了,下面谁愿意做葡萄干的推销员,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客.?(学生自主发挥)

7、师: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小结: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里水果多,葡萄美,人热情,葡萄干是那么有名,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话夸一夸葡萄沟吧!最后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全文,相信你们的感受又不相同!(生齐读)

(四)抄写:

师:读得真好,葡萄沟美不美?好不好?想不想去?那好,希望你们努力学习,今后去开发建设新疆,建设我们西部。这一课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想不想记住它们?(想)那好,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抄在本子上。(生抄写)

如有时间,可让学生起来读一读他们所摘抄的内容。

板书设计:

16葡萄沟

水果多,最喜爱葡萄

葡萄长得好

人好

葡萄干有名

五、教学反思

1、尽可能体现朗读性,阅读课应该是书声朗朗的。

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读的训练有层次性,初读时要求理解内容,知道写什么,再读时了解作者的写和方法,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深读时体会感情,读出情,读出味。回顾这堂课,我觉得在学生体会句子之后,应多让学生读,从读中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尽可能体现能力性,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在学习葡萄干特点时,我要求学生来学做推销员,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客。通过反复地说,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葡萄干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教育了学生平时应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但训练下来,发现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只能抓住书本中的味道甜、颜色鲜、颗粒大来进行推销,可见,平时要多注意学生的口语锻炼。

第2篇:葡萄沟课件范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被引入教学过程,多媒体集文字、

图片、影像、声音于一体,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从听觉、视觉多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体验,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的这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发挥

得淋漓尽致。

在新课标的指领下,如何让多媒体课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 媒体课件使语文学习的资源更丰富,课堂教学更生动。

多媒体课件不仅仅是语文教学中的辅助工具,更是一种学习的资源,并且这种资源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作用巨大。它可以是图像,是声音,是文字,更可以是它们的结合体。它模拟了一个更为真实,更为形

象直观的世界,同时又拓宽了教学资源的范围。多媒体网络利润的使用,使得语文学习的资源更加丰富和

广泛了。

有些语文老师感觉抒情散文相对比较难教,学生上课走神,提不起精神的现象较多,课堂气氛也死气沉沉

。但只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这样的课文也能上出彩来,《荷花》一课就比较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我在教

学这一课时,用配乐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展开想象,学生听着这如诗一般美的语言,想象

出如梦一般的画面,就像他们所说,仿佛闻到荷花的清香,看到了千姿百态、亭亭玉立的荷花,得到了一

次美的享受。这时再出示图片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欣赏,使优美的画面与精美的语句一起印在他们的脑海里

,在此基础上讲解课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感受到了文字的音乐美,提高了

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知道让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新课程标

准》要求学生认的字多了,难度加大了,更应避免走上为识字而识字,为考试而学习的误区,抹杀学生学

习语文的积极性。多媒体课件通过声情并茂的图片、声音、影视等手段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

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实了语文课堂的内涵。在识字教学中,用多媒体制成有趣的

动画和游戏,学生们通过参与,激情被动起来了,全身心处于一种快乐的情绪体验中,认识一个生字他们

就感受觉象是登高了一步,识字的效果非常好。孩子只有自己要学、想学、有兴趣学,才能学到真本领、

学得快乐、学得轻松,也才能生成一种更深刻的体验,提高记忆力,记得更牢、更持久。

三、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

语文课堂本来就是最为开放的课堂,学生只有在一种身心充分放松的课堂环境中,智慧的火花才能够发出

耀眼的光芒,而多媒体正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环境,它通过声音、图像,让学生的感观得到刺激,兴趣

得以高涨,情感得以沸腾,思维变得活跃,如在教学《葡萄沟》这一课时,我抓住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

情,在课前播放一些葡萄沟的图片,让学生充满向往和好奇,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的情感也被很好的

调动起来了,使课堂处于一种高涨的开放状态。

《新课程标准》更倡导一种学生个性化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吸收、能力的训练。通过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体会,去获得成功的快乐感受。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习的效率。这也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最佳目的。

四、 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突破难点。

由于学生认知上的差异,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对那么几段课文或几个知识点无法领悟,进而影响对课文整

体的感悟。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了逐段讲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

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教学《最大的"书"》,学

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了解地壳运动使森林变成海洋、海洋高成高山的过程。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

生动,易于接受和理解。

五、 应用多媒体技术,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可以结合题目,联系实际问题,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以加强学生切身体验,激发学生思维潜能,使

学生看了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兴趣大增。如在上《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就从网上搜了一些"动

物尾巴的妙用"做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反复播放观察,边看边分析、讨论,最终使学生不仅能自己说许多动

物尾巴的用处,回答了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扩大了知识面,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现

象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不可能每节课都用多媒体来教学,现阶段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

。但是我们应该发现,多媒体课件作为我们常规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激发兴趣、攻克难点、突出重点

第3篇:葡萄沟课件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应用;辅助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引起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变化,而且改变了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魅力,不仅在教育学科中渐渐赢得了相应的学术地位,而且在教育实践范围内,已经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为了减轻负担,不仅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虽然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实惠,但是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滥用各种技术手段,就会使学习者出现信息迷航或信息过载的现象,就达不到预期设计的教学效果。下面我谈一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1. 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以景激情俗话说“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一定场合下产生的。具体生动的情景,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强化儿童的情感体验。当媒体手段能发挥其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创设与课文有关的特定情境时,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产生情绪体验,增加感染力。例如:在《最可爱的人》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将近几年来长江洪水肆虐时,奋不顾身跳入水中,用身体铸成人墙挡住决口的场面,制成课件,在屏幕上展示。把学生带入这一特定场景,使情感受到了熏陶,对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这种内心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坚定了向学习的决心,由“激情”而达到了坚定信念的最佳效果。这显然是运用传统的讲授法难以达到的效果。

2. 用信息技术可活化教材,把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课本教材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静止的世界,单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把静态的教材转化成一个动态的认识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动画、课件、录音等,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这样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降低学习难度,形成了更为合理的教学结构,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使教材内容得以“活化” 。这样,很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自然提高了课堂效果。 例: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道理。即使文章的语言再准确,也不可能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或事理。这时候,就需要用计算机把正确的事物呈现给学生。 比如在讲《赵州桥》一课时,有同学反映说没见过石拱桥,不知道什么是石拱桥,我就出示了赵州桥的图片及一段介绍赵州桥的录音,把赵州桥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赵州桥的特点学生也就容易发现并记住,再总结石拱桥的特点也就水到渠成了。

3. 利用信息技术与同行进行网络研讨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遇到困惑和疑问,有时又急于得到一个定性的合理的结论,我就在网络中向同行请教。在网络教研中,广大网友对我教学设计中的点点滴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使我充分认识到上课前应有严密的教学设计,应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他们坦诚的建议,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观点,使我受益匪浅--使我的业务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提高了教学观念,还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一如既往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同行进行网络研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

虽然现代的媒体课件,可以集中大量信息和资料,利用各种媒体素材,生动形象的展现课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展现传统教学不能表达的内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并不是说有了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放弃传统教学。传统教学必须与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一定要慎重应用教育技术于教学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科内容都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如果强行使用信息技术来展开教学,反而使得其反,加重了师生的负担,效果又不明显。甚至说会使课堂出现技术喧宾夺主的现象。如有一节语文课讲《葡萄沟》,学生在网上一会儿欣赏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查葡萄干的生产工艺,一会儿画葡萄,一会儿品尝葡萄,忙活了半天,唯独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感悟,整节课因技术应用不合理而显得支离破碎,在有意无意间使语文课变成了活动课。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越是采用高级的技术软件,就越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教学课件越是新颖,所用图片、动画和音响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的作用。在这种误解下,结果却导致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术面前茫然失错。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滥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新型技术装置的展览会。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还有更多的优势,这显然是一个有更大潜力可探索的课题。要让计算机自然地成为教师教学的教具、学生学习的学具。就像圆规、三角板、直尺那样,真正发挥其工具的作用,为学习所用。要积极主动学习运用计算机软件,不让这些设备成为学校“先进”的摆设。一定要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去潜心钻研,使其在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一定会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够善用教育技术的新型教育者。

参考文献

第4篇:葡萄沟课件范文

参加比赛的每位老师教学态度端正,课前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备课,准备课件,教具,课堂教学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良好。在比赛中出现了很多闪光点,值得推广:

1、注重了文本细读。所有授课教师都能通过文本的详细阅读,逐字逐句地对关键词、中心句、各种表现手法等,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彻的解读。比如徐老师抓住了文眼“惑”字,一字引出了全文的中心。杨老师抓住“望、馋得流口水、抓耳挠腮”等动词等于抓住了皮皮和汪汪的神态和动作。

2、注重学法指导。尤其是廖老师在古诗教学中的 “平长仄短”诵读法,看注释理解古诗法,将古诗中的单音字转换成现代的双音词的翻译法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3、注重讲练结合。这点肖老师做得特别好,她巧妙地利用了课文的精彩句段,要求学生仿说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型说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课后作业要求设计一则广告,推荐葡萄沟。

4、教学形式多样。比如杨老师设计的读一读、摆一摆、演一演、想一想等环节,寓教于乐,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真正愿学乐学。

5、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比如肖老师的课件图片丰富、资料齐全。杨老师的准备的小岛、椰子树教具、徐老师的纸船学具都为学生理解文本起到了关键作用。

说到听课后的感悟,还是想强调两句老话:

第一句是请脱下公开课繁华的外衣,还语文本色自然。不少老师把公开课的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过全,想通过一堂公开课多展示一些自己的教学理念,想多教一点文学常识、想多几个拓展练习、想多教学生几种学法,这种积极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探索的精神是也值得鼓励的,但一堂课中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却很可能让老师和学生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很可能导致两种后果的产生:一是因为内容太多而完不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太多的内容挤掉了对语文教学之根本——文本的理解感悟时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主次不分明,中心不突出。因此,我们期待“删繁就简教语文”,提倡“简约、务实、自然、真诚”的语文课堂,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自然、简朴实在,即“可留可不留的坚决不留,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可做可不做的尽量不做”——凭借简单的教学目标、简单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

第二句老话:阅读教学,“读”占鳌头。朗读的重要性自不需多说。朗读看起来是最简单的一种教学方法,可要想指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感悟却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我想指导朗读可以从“四有”入手。

一是读有层次。

有些老师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这是不切实际的。读出感情应建立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应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朗读的三个层次,一定得循序渐进。

二是读有指导,这个指导不应着眼于指导学生如何读好停顿、重音,而是要引导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在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是读有示范。四是读有评价。

第5篇:葡萄沟课件范文

1.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得到的,而是在师生相互交流中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教师如何利用预设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景,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关键。教师恰当适时的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利用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交互的积极性和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师通过运用色彩、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把教学内容,形象、逼真的展示给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和多元知识表征下,唤起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知识的建构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笔者在进行《惊弓之鸟》教学时,首先利用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更羸生评事迹的图片,并配上由成语制作的动画。学生一开始就被动画创设的教学情景所吸引,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学习的状态,然后笔者自然引入预设的两个问题,通过师生的交互,很快解决了对包拯生评事迹的了解,为课文学习和对更羸智慧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2. 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有时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便捷的向学生展示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 在强大的视觉刺激下,让学生闻其声、观其境、触其情。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从而深入理解所学的重点、难点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如,笔者讲授《叶公好龙》这篇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很少接触到这类文章,所以理解起来就很困难。断词断句、理解文章的涵义是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只有文章的意思明白了,每句话的涵义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单靠口头说教, 学生很难理解。为突破这个难点,我首先给学生播放预设的《叶公好龙》Flas,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又不失时误的让学生倾听声情并茂的范读。 再通过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课文内容详解,就这样学生在创设的多媒体氛围中轻松的完成了学习任务。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的关键环节,让学生参与自演课本剧,深刻体会本文是“讽刺一些人言行不一”的寓意,从而使课文内容不解自通,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3. 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视野

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习内容不再仅是教师讲授的书本知识,还有丰富数字化的课外知识。网络课程或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课堂教学,师生情感交互的机会,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另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学生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增加了很多,从而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视野,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如《葡萄沟》教学中, 由于很多学生没见过果农晾制葡萄干的场景,难以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我首先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感受一下果农建造的阴房及在阴房晾制葡萄干的情景,对那些没有葡萄干晾制知识的同学进行初步感知,然后又设置一些与吐鲁番当地的气候有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查找问题的答案,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汇报的方法,把设置的问题逐一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了学生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交流、共享知识的积极性,达到了学习新知的目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4.复习巩固、概括总结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为单元编写的,也就是说在一个单元内设置几篇不同文体的课文,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因为主题单元知识点很多,教师难以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复结,让学生深入理解主题涵义和编者意图。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复习时,教师利用计算机把要复习的主题单元内所有知识点罗列出来,利用连线把知识点非线性链接起来,这样教师就可以方便的讲授每个知识点,然后返回总知识点概念图。并且通过总概念图之间的知识连接,让学生感受到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更好的学习和深入理解单元主题内涵。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进行课堂复习时,我根据选编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和《鱼游到了纸上》,所涉及的知识点制作单元主题概念图。先整体复习每篇主题课文结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使我们懂得了对权威要尊重,但不要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鱼游到了纸上》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全神贯注》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通过三篇文章,让学生明白学习中不但要敢于质疑,更要全身心投入,全神贯注。然后再利用总概念图中的字、词、句的分类方法进行单元知识点的复习与总结。

5. 及时反馈评价,教学相长

第6篇:葡萄沟课件范文

关键词:生活化;阅读教学;策略

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可见,生活是最好的、最有意义的教学情景。

语文教学需要生活化,阅读教学需要生活化。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大语文观”理论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充分营造生活氛围,创设生活情景,让阅读教学与生活相沟通,从而达到我们的阅读教学目标,即进行生活化阅读教学。

那么,进行生活化阅读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策略一:课前观察了解,联系生活

有的文本中一些人和事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有一定的时空差距,学生往往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偏差,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教学前,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去亲近生活,指导他们留心观察、聆听、感悟……

策略二:以文本为蓝本,还原生活

受生活所限,学生的直接经验在阅读不同的文本时往往显得比较苍白。我们应当寻找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的生活充实文本内容。

1.模拟场景,还原生活

如《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教学片断采撷:首先,欢快的音乐响起来,图片演示玫瑰怒放、蜜蜂忙着采蜜……教师借助课件虚拟了小鹿的玫瑰花给大家创造了幸福的场景,还原了文本生活内容。接着,学生想象小动物们看见玫瑰花后的动作、语言,仿照5~7自然段来说话,使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体会了文章的中心,同时也经历了一次童话世界的漫游。

2.补充资料,再现生活

如《怀念母亲》的第2自然段的教学,教师为了引领学生感悟作者的爱、悔、痛、恨,不失时机地先后两次补充季羡林的《赋得永久的悔》片段,再进行练笔――“作者的补白”,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写下作者的心声。这样通过揣摩重点语句、补充资料、补白练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地感悟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策略三: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

教师可以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再现场景,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如《慈母情深》重点句“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的导读,教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品读:学生自由品读后谈感受――学生想象母亲的背是一个怎样的背,并带着想象读句子――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把课桌当作缝纫机,弯曲着脊背。学生在演绎中感受那头昏目眩,感受母亲劳累与艰辛。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感受母亲的工作是那么枯燥,那么乏味。

策略四:唤醒生活经验,反思生活

我们要唤醒学生生活经验,链接与教材之间的联系,然后进入充满生活灵性的阅读教学殿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创设或生成一些类似情境,引领学生回忆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内化,语言实践。

如《葡萄沟》一课的教学,师生共同研读文本后,教师设计仿写练习:临海素有“江南桔乡”的美誉。请你模仿课文的写法,向大家作介绍。学生聊起蜜桔,心中油然而生自豪感。可是对蜜桔的生长过程知之甚少。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课件演示桔树开花、结果、丰收的过程,学生迅速将单调的仿说变成了“角色演说”,实践了课堂人文思想与课文内容人文思想的结合。

策略五:推荐课外阅读,走进生活

一堂课的终结,往往是另一个学习活动的开始。教师可以推荐与文本有关的课外阅读资料,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让阅读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如学习了《找春天》,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描写春天的经典诗文进行课外诵读;学习了《怀念母亲》,教师可以推荐季羡林的作品《赋得永久的悔》《寸草心――我的母亲》。教师可以依据不同教材推荐不同的课外读物,可以是与文本同一主题的群文阅读,可以是同一人物的生平故事阅读,还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的阅读欣赏。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让阅读教学与生活很和谐地接轨,把生活融入阅读教学中去,学生学会了用语文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那也就达到了“真正的”语文教学之境界。

参考文献:

[1]刘云生.在文本与生活对处感悟.小学语文教师,2008(10).

[2]李秀香.课文内容与生活融合的尝试.小学语文教学,2008(10).

第7篇:葡萄沟课件范文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强调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逐步学会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对于注意力转移快,情绪变化快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在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探究等各项能力中,兴趣都显得格外重要,几乎左右着他们的一切活动。而体味到教学过程中的乐,又是激发兴趣的关键。如何让“乐”融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我就自己的切身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1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1.1 接近,源于修养。一个老师不但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的知识,而且要不失时机地在学生面前适当加以表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里对老师产生敬佩之情,希望自己能像老师一样,激发他们接近老师并与老师共同学习的欲望。

1.2 亲近,源于爱心。老师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的确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如老师时时高傲冷漠,处处咄咄逼人,学生便会觉得爱不能及,因而,避而远之,还是无法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课后我经常深入学生活动区,跟他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说心里话,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遇到问题及早解决。时间长了,他们挺喜欢和老师在一块,遇到什么事情都想说给老师听。师生之间也越来越亲近。

1.3 相知,源于信任。教学中,教师要力求说到做到。即使做不到,也得及时说明原因。切忌空许承诺。否则一当学生对你失去信任,你的教学必将失败,相反信任学生,使其树立信心,对激发兴趣也是功不可抹的。骆嘉敏同学不会说普通话,使她与老师同学的交流造成很大影响。课堂上更是怕受批评,从不发言。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课后耐心辅导,把课堂上合适的发言机会留给她,不管她说得多慢多别扭,都耐心的倾听,并及时鼓励她。渐渐地,她不再像以前那样的沉默不语了,课堂上也可常见她高举的小手。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信,便从内心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什么话都愿跟老师说。

这样,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使学生对老师充满崇敬与喜爱,乐于参与整个过程的学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那亲切的微笑,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激励的话语,灵活的教法,都将在潜移默化之下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与仿效。在教师精心营造的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乐读乐说。

2 课堂是激发兴趣的主渠道

2.1 采用各种新颖独特的方式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如在引入《葡萄沟》时,我首先用电脑课件展示一串串水灵灵的紫葡萄,接着让大家模拟尝的动作,想想葡萄的味道。顿时大家兴趣盎然地抢着说自己的感受。这时我紧接着问:“大家知道哪里的葡萄最好吃吗?”而在讲授回声一课时,则从理解词语入手。开门见山地问:“小朋友,你们听过哪些声音?”学生踊跃回答:风声、雷声、雨声,那你们能根据它们名字的来历,从字面理解什么是回声吗?为什么会听到回声呢?强烈的表现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

除此之外,引入课题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质疑引题、情境引题、以图引题、比较引题、故事引题等。只要灵活运用,都可以调动学生装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兴趣带学生进入课文的天地。

2.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有了生动形象的揭题,学生对学习内容建立了片面的短暂的感性兴趣。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如不及时激发保持兴趣,就很有可能达不到预定效果。如教学《蜜蜂引路》一文时,写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那段话,我变语言文字为绘画,要求他们读懂后,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简笔画画出蜜蜂、花丛、园子和小房子的位置。学生们兴趣极高,非常认真地画起来,教室里鸦雀无声。不一会儿,一幅幅形象不同,但内容、位置差不多的简笔画就画成了。这样学生对这段文字的学习就非常感兴趣,而且印象也很深刻。

课堂表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中和傣族人民的动作:接、敲、踩、跳、端、拿、蘸、泼等,我都让学生装结合课文内容,边读边做动作。学生都乐于做,在做的过程中,生动地揭示了动作形象,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勇于参加实践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激发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也很多,只要能挖掘教材的“愉快”因素,达到“乐学趣练”的目的。

2.3 不断变化,张弛结合,把“乐学趣练”贯彻始终。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要自始至终。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也应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新知识,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就可以采用编儿歌、组字游戏、书写比赛、汉字“门诊”、一字开花、猜谜语等多种形式,以有益、有趣的学习过程代替机械重复的抄写,使学生牢固掌握生字词。把自己和学生放在相同的位置,如在进行各种比赛时,可以小组讨论研究推选代表,也可以小组赛出代表,还得给老师机会,全员参与,让学生有勇气、有信心战胜任何人,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高更浓。

3 在生活实践中取乐引趣,延伸语文教学的“兴趣观”

以兴趣为纽带,将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功地完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但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不仅仅在于课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打开教室的门窗,走出校门,让孩子们呼吸新鲜的空气,看到宽阔的闪动着奇光异彩的生活。”(情境教育创建者李吉林语)

第8篇:葡萄沟课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247-01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有效组织教学。

一、改变激趣方法,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自制力也不够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想使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学生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变换激趣方式,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风趣的课堂气氛,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引起并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驾轻就熟。教者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通常的导入方法有: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实物导入等。如教学《葡萄沟》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见过的葡萄形状、颜色等等,然后用多媒体演示晾房的样子,让学生猜猜那是什么房子,看过之后的感觉是什么?最后告诉学生吐鲁番物美情更浓,这样就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指导学生趣味阅读。

2.层层设疑。朱熹说:“学则需疑”。“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会不由而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迸发。

3.游戏增趣。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有效开展。游戏学习能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学习,而恰恰在这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投入状态中,学生记忆、领会或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这课时,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童话故事情节,从而调动学生情感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二、凸显学习主体,张扬个性风采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要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是课堂教学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讲,脑子思考,这样才会使书上的知识融汇到他们的思想中去,真正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也才会逐步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例1:教学《小动物过冬》一课时,我先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练习朗读,然后让他们把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实施这一环节上,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就给他们提供了平等的锻炼机会,结果许多学生都做得很好。

例2: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课的二、三自然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尝试画丹顶鹤,并且分组交流说说“你画的丹顶鹤是什么样的?”接着出示课件,请学生找到“引吭高歌”和“展翅飞翔”的丹顶鹤,并把它们美的姿态读出来。最后由学生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比赛读。在这一环节中,我依旧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以画促读,把抽象的文字化为具体的形象,体现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接着以说促读,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审美经验和认知水平。最后的美读课文,更加深了学生对美的体验。

三、课外阅读延伸,体验学习乐趣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我除了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之外,还每周为学生安排一节“读讲活动课”。活动课中,学生“读”自己在课外看到的文章,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半个学年下来,全班同学都能轮到一次读讲机会。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兴趣发展

第9篇:葡萄沟课件范文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小学课堂教学 作用

Brief talk about the function of the intetactive electronic whiteboard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 teaching

Hai Ying

【Abstract】The logical conformity of the intetactive electronic whiteboar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ubject will optimiz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It can give prominence to the emphasis, break the difficulty and enrich students’ learning better through combining seeing with hearing, concentrating students’ attention and inspiring students with their interest.

【Keywords】Intetactive electronic whiteboard Elementary classroom teaching Function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此时应运而生,做为新时代的教师,如能将电子白板技术与所教学科合理整合,将会极大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谈一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视觉听觉相结合,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电子白板的出现使教学在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上实现了重大的突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视觉与听觉是教学的基础,借助电子白板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电子白板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听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地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在教学《燕子》时,第三段中讲到“还有几只横掠湖面,剪尾式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圈地荡漾开去”时,学生很难理解“横掠”的意思。于是我适时地放了燕子“横掠”飞行的课件,很好地展现了燕子飞行的动态,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也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数学课《十几减几》时,我将小动物赛跑的情境融入课堂中,低年级小学生看到伴着音乐赛跑的小动物非常兴奋,好奇心一下子被吸引了,积极动脑思考老师的问题。在美术教学《中国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首先利用电子白板的探照灯功能,出示龙头上的角,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学生猜是鹿,老师摇摇头;接着出示龙的爪子,学生猜是鹰,老师又说不对;再出示龙的身体,学生猜是蛇,老师还是说不对;最后将龙的形象完全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出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达到了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及的教学效果。

2.集中学生注意力,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电子白板的复制、粘贴、旋转、平移等功能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我先利用电子白板的复制功能分别复制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再利用旋转、平移功能,把它们分别拼成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是同学们已经掌握的旧知,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使新知转化成旧知,电子白板在这一环节起到了剥丝抽茧、突破难点的作用。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对于圆周率的推导一直是一个难点,因为以往的教学手段及学生的动手操作都很难真正的把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准确、明显地显示出来,利用电子白板的直观演示功能,学生对这一知识一目了然,本课的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3.动静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把事先画好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利用白板笔描红,强化角的组成,同时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旋转,组成各种不同角度的角,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在教学“鼎”、“馨”、“凹”、“凸”等难写字的笔顺时,教师可以先在白板上正确地书写这些字的笔顺,然后利用电子白板的录制回放功能将书写过程录制下来再反复播放。学生在下面练习书写时,老师就可以解放出来到学生中去巡视指导。利用电子白板的这种功能,学生书写笔顺的正确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4.借助强大的信息资源,丰富学生所学知识。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广泛地搜集了“欧元”、“日元”、“美元”、“台币”、“港币”等给学生展示,让学生了解各个国家地区的货币,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币的意识,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鸟的天堂》、《桂林山水》、《葡萄沟》等课时,为了让学生看到、了解到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听到的内容资料,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展示,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阅历。

5.发挥电子白板的强大交互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电子白板的强大交互功能极大地解放了教师和学生,促进了教与学模式的改变,更好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课堂练习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自由选择问题做答,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