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急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 护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啰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啰音,咳嗽、咳痰后可消失,无其他并发症。本病症关和体征如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支气管炎。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2-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2)病情评估 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2.护理诊断 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1 PTS的发病率
由于国内对此研究不多,其发病率在国内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1996年Prandoni[2]等报道PTS在静脉血栓形成后1年内的发病率为17.3%(其中较严重者占3%),2年内的发病率为23%,5年内的发病率为28%,(其中较严重者占9%),8年内的发病率为29%。2009年Ashrani AA[3]等人报道了PTS在深静脉血栓形成2年内的发病率为23%~60%。可见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并发症,大多数PTS发生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年内。因此,有必要研究PTS的诊断标准以及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2 PTS的临床表现
PTS是与一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关的综合征,每个患者的表现不尽相同。PTS的主要症状包括患肢疼痛、沉重感、肿胀、痛性痉挛、皮肤瘙痒、麻刺感,在站立或者行走时加重,休息、抬高患肢或卧床可缓解。体格检查时可发现患肢的体征包括水肿、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湿疹、静脉侧支曲张、严重者可出现脂性硬皮病和溃疡[4]。
3 PTS的诊断
目前尚无诊断PTS的金标准,但有客观诊断依据。在有症状的患者中,如果血管彩超和体积描记法可客观证明存在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可帮助诊断PTS[5]。大多数PTS患者都有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但是有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不一定有PTS[6]。已有研究成果表明,通常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3~6个月后肢体的疼痛、肿胀才会缓解,因此对于PTS的诊断需要延迟在这个时期之后。
目前国际上推荐使用Villalta评分作为诊断PTS和其严重性分级的标准,此评分以5个临床症状和6个临床体征为依据,进行评分,5个临床症状分别为:疼痛、痉挛、沉重感、感觉异常、瘙痒;6个临床体征分别为:胫前水肿、皮肤硬结、色素沉着、发红、静脉扩张、腓肠肌压痛,每1个症状和和体征均按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进行评分,然后相加,据评分结果可分为轻度(5~9分)、中度(10~14分)、重度(≥15分)[7]。
可以看出,Villalta评分方法较充分考虑了PTS的典型临床病征,可以作为国内目前诊断PTS的实用标准,建议在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3~6个月后采用该方法进行诊断。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对评分值的判定上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这是该方法的缺点,还需进一步改进。
4 PTS的预防及护理
目前对PTS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主要在于预防PTS的发生。PTS是由DVT引起的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预防血栓形成是预防DVT的有效手段,但预防血栓形成并没有消除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将近50%的静脉血栓栓塞时间不可预见地发生,提倡关注DVT后预防PTS,更有可能降低PTS的发病率[8]。预防PTS的护理措施可借鉴DVT的护理措施。
4.1心理护理 PTS患者因其临床症状痛苦、治疗时间长而担心预后,易产生焦虑和悲观心理,护理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根据患者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指导,缓解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心理,同时介绍治疗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争取患者家庭、社会的支持。
4.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多饮水,进食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低脂可以避免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血液淤滞而加重血栓的形成;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戒烟,防止烟中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
4.3一般护理措施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这样可避免?N窝处受压,这种可以使髂静脉呈松弛状态,并且有利于静脉回流;忌挤压、按摩、热敷患肢,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4.4医用弹力袜的使用 医用弹力袜是一种经特殊设计的医用产品,是借助于专业的压力梯度设计,即压力由脚踝处逐渐向上递减。下肢静脉回流有深、浅两组静脉通道,应用医用弹力袜能压迫浅静脉,减少浅静脉的血液回流,从而增加深静脉的血液回流;同时减少下肢静脉泵及整体静脉血容量,防止静脉系统淤血,减少因静脉瓣膜破坏而引起的血液倒流,增加血流速度[9]。
医用弹力袜可减轻水肿和改善组织微循环,使用医用弹力袜可降低PT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9,10]。一般在DVT发病14d后,选择适宜尺寸和压力的医用弹力袜。早晨起床后穿上袜子,晚上睡前脱下,由护士协助并指导患者及家属穿脱弹力袜,保证出院后能坚持每天穿上医用弹力袜。穿戴医用弹力袜时,尤其是患肢有明显的肿胀者,需注意挑选适宜尺寸和压力的弹力袜,应避免较松的弹力袜向踝部滑落,而使局部过度受压,使受压部位的血供出现障碍。
5结论
【关键词】整体护理;心理护理
1进行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是一个系统地连续地收集、组织、核实和记录护理对象有关健康资料的过程[2]。对产妇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时可通过与产妇交谈、观察等方法获取资料。在与产妇的交谈中要取得产妇的信任,准确地掌握产妇的心理反应。在交谈的同时要注意观察、了解产妇的身体状态,根据不同的护理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尽量满足产妇分娩前与分娩过程中的心理需求。
2确定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就是通过分析收集到的产妇心理状态的资料,确定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分娩过程中产妇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2.1恐惧:产妇的恐惧情绪主要源于分娩过程中持久而强烈的宫缩疼痛,离开了亲友的陪护,待产室、产房的陌生环境和孤独感等。有些产妇刚被接到产房就哭着要回病房,害怕难产,要求剖宫产。
2.2焦虑:焦虑是产妇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产妇对分娩没有充分的认识,担心产程的进展不利、胎儿的健康状况及对助产人员没有完全的信任感等。
3制定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要以心理护理诊断为依据,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根据目标作出解决产妇心理问题的计划,它是实施心理护理措施的依据。
3.1改善服务环境:设立温馨病室,室内设施齐全。房间内张贴温馨提示,卡通宝贝图画,备有产妇餐随时送餐。
24 h供应热水,让环境适合产妇待产、分娩、产后康复,使产妇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3.2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多同产妇交流,针对产妇对分娩的恐惧、不安和依赖,应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主动讲解分娩知识及心理因素对分娩的“消极”及“积极”影响,使产妇有正确和积极的态度,懂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同产程的进展有密切的关系,鼓励产妇调整好心态,树立信心,保证产程顺利进展。
3.3练就精湛的专业技能,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取得产妇信任:进入产程后,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擦汗,按摩腹部,征求她们的意见安排可口饮食等,尽量满足产妇生理心理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妇疼痛。 转贴于
3.3理解体贴产妇:心理问题的产生涉及生理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医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真正理解体贴产妇。护理人员应设身处地为产妇着想,从各方面关心体贴产妇,并让有分娩经验的产科护理人员用切身体会讲解分娩经验,对产妇进行现身说法,让产妇从中得到鼓励与支持,正确认识分娩过程[3],帮助她们克服心理障碍。
4实施护理措施
实施是护理程序的第四个步骤,即将心理护理计划的具体措施付诸实际。在实际过程中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5评价护理效果
检验预期效果是否达到,评价的标准是预期目标。列出执行措施后出现的心理反应,再将心理反应与原来制定的护理目标进行比较,以观察是否达到要求,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心理反应重新估计。
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对产妇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可缓解她们的心理障碍,产妇大多能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安全顺利的分娩。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急诊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26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及治疗棘手等特点[1]。严密观察和护理、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急性胰腺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因此,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急诊救治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的3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从入急诊抢救室至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期间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急诊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的3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炎外科组2002年公布的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3]。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49.16±12.89)岁。
1.2 急诊护理方法
1.2.1 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生命体征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呼吸等生命体征,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为抢救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1.2.2 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的进展情况 急性胰腺炎腹痛常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饱餐或饮酒后突然发作,出现持续性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故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护理时,严密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的程度、部位及性质。疼痛剧烈时,因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而加重胰腺损伤而忌用吗啡,选用度冷丁止痛。若对疼痛判断尚未明确,则不轻易使用止痛剂,以免掩盖患者病情,不利于疾病的诊断。
1.2.3 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恶心、呕吐情况 急性胰腺炎患者多数伴有恶心、呕吐。频繁、剧烈的呕吐可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故应给予禁食,并行胃肠减压,以减少胰腺酶的分泌。此时,观察患者胃液的颜色和量,并保持胃管的通畅和有效的负压。如果患者出现大量咖啡色液体,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护理人员尽早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根据患者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调整输液的速度和量,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为入院后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1.2.4 低血容量休克 常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可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大理石样皮肤,斑状青紫,四肢发冷,脉搏快,血压下降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此时,护理人员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给予药物,尽快补充血容量。
1.2.5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意识状态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随时观察患者血压和尿量的变化情况,记录24 h出入液体量,定时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严密观察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
1.2.6 做好急性胰腺炎患者检查与入院的护送 患者在急诊室时,医生为了早期诊断,常需要进行血、尿淀粉酶及生化的测定,必要时还要进行B超或CT检查,护理人员应尽早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抽血化验,并协助取小便标本。在检查和入院途中要给予舒适的,并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保证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安全转送。
2 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全部收住院治疗,内科治疗17例,外科治疗20例。内科治疗中有2例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出现肺功能衰竭死亡,1例出现休克死亡。外科手术治疗中,有4例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手术后2例患者死亡。
3 讨论
加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急诊护理,为进一步的住院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可减少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提高其生活质量[4-5]。
参考文献
[1] 韦惠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和护理若干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1(1):85-87.
[2] 韩庆海.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8-49.
[3] 徐有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28-29.
[4] 庞元龙,王细文.急性胰腺炎106例治疗体会[J].激光杂志,2011,32(4):75-76.
一、总目标
通过四周骨科病房实习,掌握骨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熟悉骨科系统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评估诊断、处理原则及相应的术前术后护理,了解各种常见医疗仪器的使用、掌握护理病历的书写、掌握骨科常见病种的健康宣教知识。能与病人良好沟通、做好心理护理。能用护理程序方法对骨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1、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事业,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具有不怕苦、不怕脏、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能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操作前向病人进行耐心的解释,操作时动作轻柔,态度和蔼。耐心倾听病人的评说和询问。针对不同的病人和病情进行心理护理。严谨求实,奋发进取,虚心向指导老师学习,师生之间互相关心、尊重。
2、知识目标
(1).掌握骨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术: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原则、注射原则、常规标本收集原则,口腔护理、雾化吸入、创口引流管、轴线翻身、吸氧,静脉输液及留置针护理、留置导尿管护理、测量生命体征、输血、灌肠、叩肺,有机会时掌握VSD护理技术。
了解骨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处理以及熟悉相应的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骨科新进展,断肢再植病人的护理。)
(3)了解各种常见医疗仪器的使用(骨折治疗仪、心电监护仪、微泵、脉氧仪)。
(4)熟悉各班职责。
(5)熟悉骨科各种常见石膏绷带术、牵引术、小夹板术的配合与护理。
(6)熟悉骨科常见病的看康复护理。
(7)掌握病历书写,每月完成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
(8)参与护士长或带教老师组织的小讲课,病历讨论及教学查房。
(9)参与病区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
3、分层次培养人才
中专生以加强三基训练和专科护理为主,在整体护理方面以掌握整体护理观、人际交流技巧为主;大专生除了做好三基训练外,以拓宽知识面,增强动手能力培养为主,在整体护理方面以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为主。本科生除了做好三基训练外,重点抓好整体护理的实习,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教学、管理能力和科研意识的培养。护生在科室实习时,每周要接受1次单项技能和理论考试,出科时要进行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和技能考试。带教目标如下:
3.1中专生带教目标:(1)掌握各种铺床法、出入院护理、晨、晚间护理的要求及分级护理的内容。熟悉病区饮食管理,掌握中医饮食宜忌,重病人鼻饲法。掌握T、P、R、BP测量与记录。基本掌握中医对舌苔、脉象与疾病观察以及医嘱处理。(2)掌握口服给药法以及药物的保管、领取、配药、发药要求与注意事项。掌握各种注射、六项无菌技术、灌肠、氧气吸入、吸痰等操作。冷热敷的应用与禁忌证及注意点。了解掌握各种标本收集法。(3)掌握手术病人术前准备如皮肤准备和药物过敏试验,术后护理包括伤口外敷料的观察和护理、各种引流管的处理和观察,掌握术后病人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功能锻炼、饮食指导等方法,学会观察术后病人各种不适,能及时发现各种术后并发症。掌握无菌技术操作,掌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及观测项目,学会对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护理、配合抢救和及时记录。(4)掌握专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常规,如小夹板外固定或石膏外固定,患肢血运的观察,骨牵引、截瘫病人的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包括骨科备皮、无菌导尿、骨牵引针处点酒精、对长期卧床病人进行正确的翻身、骨折病人的搬运、正确的牵引力线、牵引重量,能对骨折病人、截瘫、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康复指导、功能锻炼。基本掌握输液泵、静脉留置针及镇痛泵的使用方法。(5)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护理诊断,为病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目标,实施整体护理。
3.2大专生带教目标:(1)掌握上述护理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学习护理文件的书写。(3)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完成大专实习量化为主。
3.3本科生带教目标除掌握上述护理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1)应用护理程序对专科常见病进行整体护理,学习沟通技巧。参加护理查房,提出护理措施。(2)对所管床位,每周参加主治医师查房1次,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配合医师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学习护理文件的书写。(3)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组织一次全院性护理查房。
二、计划
1、排班:实习生入科第一天介绍,护士长排班指定带教老师,跟二周责任班和二周其他班,如治疗班、护理班、主班、前夜、后夜班。实习生各个班次的职责参照带教老师各班次的职责完成本班工作。
(1)责任班职责重
点完成应用护理程序对所管病人进行全面的整体护理,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心里护理、病情观察(包括并发症)、功能锻炼、护理记录的书写等,完成各项治疗及出入院、手术病人的护理。掌握常见疾病的急救及处理、各种麻醉后护理及危重病人的管理。
连班职责重点完成配液体、做皮试、查对医嘱工作。
(3)办公班职责重点完成正确处理医嘱、摆放第二天的静脉输液、接待新病人。
(4)辅助班职责重点完成铺麻醉床、测绘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护送手术病人。
(5)前夜班职责重点完成交接班、急诊病人的护理、核对·液体、抽血标本的准备、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6)后夜班职责重点完成静脉抽血、晨会交班术前准备、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2、小讲课结合临床病例每周一次。
(1)一般内容:第一周至第三周,骨科一般知识及断肢再植护理;牵引病人及石膏固定病人护理;脊柱骨折病人的护理。
作者:邓水珠 付丽明 朱桂姬
【摘要】 本文通过对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的分析阐述,提出了各种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了发展。
【关键词】 影响 手术室护理质量发展 因素
随着高科技及外科领域的发展,手术技术也有了飞越性的进展,专科分工越来越精细,手术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作为影响手术质量之一的手术室护理质量也有了很大发展。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及主要有:
1 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因素
护理人员新的护理理念因素是手术室护理质量发展的基本要素与力量源泉。护理人员应树立新的护理理念,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及专业素质,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及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工作应认真细致,做好围手术期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具备慎独精神,做好手术室其它方面的护理工作。
2 护理管理因素
管理层对护理质量的重视及手术室科学先进的管理制度决定着护理质量发展的方向,管理者应注重护理质量的可持续改进,在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既是护理者同时又是管理者,需在实践中不断与管理层共同改进及完善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3 护理实践因素
现主要谈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手术配合实践。
3.1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 围手术期患者心理波动较大及复杂,个体差异也较大,护理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观察不同时期患者不同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沟通技巧,使不同患者能够以良好心态适应手术这一刺激源。
3.2手术配合的实践 作为综合手术室护理工作面广而复杂,要保证护理质量,重视实践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综合手术室手术配合主要包括常见选择手术的配合,较少开展高难度大手术的配合,常见急诊手术的配合,复杂急诊手术的配合,新技术、新业务的配合等,面对如此繁多手术种类,护理人员有时因技术力量搭配,轮班等诸多因素影响,护士很难以对每种手术都有时常参与实践的机会,面对这种状况,要保证高质量配合护理人应做到
3.2.1 较少开展的高难度大手术的配合 洗手及巡回护士术前可参加病历讨论,并详细阅读手术步骤书,向经验丰富的同志询问手术医生的配合习惯,物品使用习惯,做到心中有数,术中配合随机应变,不理解的手术原理及方法,可适时询问医生,术后做好手术配合步骤及手术医生配合习惯的记录,并时常翻看手术配合记录。如有开展同种手术,即使没有机会再次参与,有时间也可认真观看手术过程,术后与洗手及巡回护士共同讨论有无手术步骤及习惯的改变,并作好记录,便于强化记忆与手术的配合。
3.2.2 复杂急诊手术的配合 此类患者病情重而复杂多变,护理人员接到通知后,应根据手术诊断综合分析,该患者行手术治疗需用到哪些特殊物品、药品,并征求医生意见,所备特殊物品等是否齐全及适用。同时与麻醉医生共同作好患者抢救工作,认真观察病情,如发现与术前诊断不一致,或有其它并发症而需用其它特殊物品未灭菌时,应迅速利用替代方法,考虑现有的同种功能其它物品取代,以免延长手术的时间,影响患者抢救。
3.2.3新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的配合 术前可参与病历讨论,与医生共同讨论所需的特殊手术物品的准备,熟悉掌握新使用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术中认真观察与配合,术后作好详细记录。
3.2.4常见选择手术及常见急诊手术的配合需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护理方法,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及配合质量,同时保证手术患者及自身安全。
4 高科技因素
高科技的发展,诞生了先进的仪器设备、手术用品、药品、消毒用品等,提高了手术质量,护理人员应意识到高科技因素所带来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变革与发展,护理人员应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努力学习新技术新业务,不可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5 护理科研因素
护理科研是推动护理理论和技术提高,促进护理知识更新的有效措施。在实践中应重视提高护理技术和技术革新的研究。手术室的护理科研主要包括: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领域、控制感染与消毒灭菌措施领域、护理带教领域、新技术与新业务推广应用领域、护理器具改进等。
6 理论学习继续教育等因素
管理层所制订护理人员的科学培训计划,如送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等,可促进护理工作信息的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应加强护理人员学习新技术、新业务的培训。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了解国内外手术室护理发展的动态,加强理论学习,以适应手术发展的要求。
总之,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发展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各因素之间的重要性,才能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迅速发展。
【摘要】 目的 总结异位妊娠的护理方法和观察要点。方法 对65例异位妊娠病例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手术和非手术治疗,65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细心观察、准确诊断、迅速手术、精心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 异位妊娠;观察;护理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其发病率近年有上升的趋势,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占宫外孕的95%[1]。当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发生急性腹腔出血,急易出现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收住宫外孕患者65例,通过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患者,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31岁。输卵管妊娠64例,占98%,其中输卵管妊娠破裂34例,输卵管妊娠流产9例;卵巢妊娠破裂1例,占2%。入院时合并失血性休克38例。
12 方法与结果 本组 65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55例,其中输卵管妊娠46例行根治手术(患侧输卵管切除术),8例行保守手术(即切开取胚+局部甲氨蝶呤注药术),1例卵巢妊娠破裂行患侧卵巢切除术;非手术治疗10例。65例患者全部治愈,平均住院天数为7 d。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与受精卵着床部位、有无流产或破裂以及出血量多少等有关[1],这就要求护士在接诊时要细心观察、准确判断,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当输卵管妊娠发生流产或破裂时,可感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若血液局限于病变区,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当血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时,可出现坠胀感。随着血液由下腹部流向全腹,疼痛可有下腹部向全腹扩散,血液刺激膈肌,可引起肩胛部放射性疼痛[1]。常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色暗红,一般不超过月经量。患者若有急性腹腔内出血及剧烈腹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头晕、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但症状严重程度与阴道出血量不成比例。应立即采取抗休克措施,并按急诊手术要求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22 心理护理 患者因起病急、失血多,常表现极度恐惧、焦虑心理,担心术后会影响生育能力,术前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预后情况,并以亲切的态度和切实的行动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有序,减少和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取得她们的配合。术后护士应帮助患者以正常的心态接受此次妊娠失败的现实,向她们讲述异位妊娠的有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23 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
因异位妊娠破裂发病急,病情危重,多伴发休克,多为急诊手术。护士应迅速建立二条以上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吸氧、保暖,同时配血、输血,及时
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迅速做好术前准备,手术治疗是异位妊娠的主要处理措施。术后使患者去枕平卧6~8 h,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尿管引流通畅,观察尿量及性质,注意腹部伤口有无渗血,观察阴道出血量,保持外阴清洁,做好会阴护理防止逆行感染。术后6~8 h病情允许下取半卧位,可减轻伤口疼痛,有利于深呼吸,增加肺活量,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并使炎症局限。拔除尿管后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4 接受非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
对于接受非手术治疗方案的患者,应嘱其卧床休息,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以减少输卵管妊娠破裂的机会。严密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并重视患者的主诉。在患者卧床期间,护士应做好患者生活护理,并将可能出现的出血增多、腹痛加剧、坠胀感明显、面色苍白等病情发展的一些指征告知患者,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及时抢救赢得时间[2]。
25 出院指导 手术后的患者出院后禁性生活1个月,半年内避孕。嘱咐患者1个月后到门诊复查B超和βHCG,特别是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护士需告诫患者,下次妊娠时要及时就医,不宜轻易终止妊娠。
3 讨论
异位妊娠的患者,常以急腹症的表现入院,若不及时诊治和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而细心观察、准确诊断、迅速手术、精心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因此,妇科护士必须熟悉妇科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主诉及体征进行分析判断,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同时应具备很好的应急能力及协作精神。护士必须不断提高急救技术,建立起快速反应的抢救机制,提高心理护理技能,做到思维敏捷、动作迅速,积极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对休克型宫外孕,在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要做好急诊剖腹探查术的一切准备,尽快手术,并做好术前、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对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加强临床护理和生活护理。另外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技能,增强识别异常症状和体征的能力,主动检查,及时就医,提高宫外孕的抢救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整体护理;产时;心理护理
1 进行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是一个系统地连续地收集、组织、核实和记录护理对象有关健康资料的过程[2]。对产妇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时可通过与产妇交谈、观察等方法获取资料。在与产妇的交谈中要取得产妇的信任,准确地掌握产妇的心理反应。在交谈的同时要注意观察、了解产妇的身体状态,根据不同的护理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尽量满足产妇分娩前与分娩过程中的心理需求。
2 确定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就是通过分析收集到的产妇心理状态的资料,确定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分娩过程中产妇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2.1 恐惧
产妇的恐惧情绪主要源于分娩过程中持久而强烈的宫缩疼痛,离开了亲友的陪护,待产室、产房的陌生环境和孤独感等。有些产妇刚被接到产房就哭着要回病房,害怕难产,要求剖宫产。
2.2 焦虑
焦虑是产妇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产妇对分娩没有充分的认识,担心产程的进展不利、胎儿的健康状况及对助产人员没有完全的信任感等。
2.3 过分依赖
大多数产妇是独生女,她们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从怀孕开始就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随着孕期的增长,生活角色的改变,就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
3 制定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要以心理护理诊断为依据,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根据目标作出解决产妇心理问题的计划,它是实施心理护理措施的依据。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时,应针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
3.1 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
多同产妇交流,针对产妇对分娩的恐惧、不安和依赖,应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主动讲解分娩知识及心理因素对分娩的“消极”及“积极”影响,使产妇有正确和积极的态度,懂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同产程的进展有密切的关系,强烈恐惧、焦虑和依赖等负面的心理反应易延缓产程进展,同时也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鼓励产妇调整好心态,树立信心,保证产程顺利进展。
3.2 练就精湛的专业技能,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取得产妇信任
进入产程后,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擦汗,按摩腹部,征求她们的意见安排可口饮食等,尽量满足产妇生理心理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妇疼痛。
3.3 理解体贴产妇
心理问题的产生涉及生理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医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真正理解体贴产妇。分娩虽是生理过程,但对产妇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渐渐增强的宫缩阵痛可使产妇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应设身处地为产妇着想,从各方面关心体贴产妇,并让有分娩经验的产科护理人员用切身体会讲解分娩经验,对产妇进行现身说法,让产妇从中得到鼓励与支持,正确认识分娩过程[3],帮助她们克服心理障碍。
4 实施护理措施
实施是护理程序的第四个步骤,即将心理护理计划的具体措施付诸实际。在实际过程中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5 评价护理效果
检验预期效果是否达到,评价的标准是预期目标。列出执行措施后出现的心理反应,再将心理反应与原来制定的护理目标进行比较,以观察是否达到要求,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心理反应重新估计。
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对产妇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可缓解她们的心理障碍,产妇大多能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安全顺利的分娩。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
【关键词】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护理干预;探讨
作者单位:471000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患者呈现为逐渐增多趋势, 卒中后癫痫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由于癫痫会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我们就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护理干预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脑卒中的诊断符合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制订的标准[1],并均经头颅CT 或MRI 证实。癫痫的诊断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1981 年癫痫发作的分类方案诊断标准,既往无癫痫发作史,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癫痫发作。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符合入选标准脑卒中后继发癫痫69例,其中男40例,女29例;年龄42~89岁,平均72.9岁。脑出血35例,脑梗死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
1.3 护理干预
1.3.1 观察癫痫的先兆症状 对脑卒中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过程中严格对患者进行观察,充分发现癫痫先兆症状如头痛或头痛加剧、头昏、惊恐、幻觉、烦躁不安等, 如出现上述症状, 应引起重视, 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1.3.2 发作时护理 癫痫大发作时可因舌根后坠造成呼吸道通气障碍[2], 故应迅速将患者平卧, 头偏向一侧, 松开衣领, 腰带, 取下假牙, 用裹有纱布的压舌板放于患者上下臼齿间(防止咬伤舌和颊部), 一手托住患者枕部, 以阻止颈部过伸, 一手按住下颌对抗其下颌过度紧张,保持呼吸道通畅, 减少分泌物吸人呼吸道。抽搐时轻压患者的肢体, 绝不能强行牵拉按压, 以防止骨折和肌肉损伤。肢体抽搐时要保护大关节,以防脱臼和骨折, 加床栏, 使用约束带适当保护, 切不可强行按压肢体。
1.3.3 药物应用护理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首选10~20 mg 静脉推注地西泮,速度要慢,不超过2 mg/min,以防引起呼吸抑制,如发现呼吸困难加重,应立即遵医嘱停药及急救处理。地西泮3 min 可生效,最长药效可持续30 min,可重复使用,必要时可将60~100 mg 地西泮溶于5%葡萄糖或盐水500 ml 中,以10 d/min 缓慢静脉滴注。根据病情的改善随时调整药物浓度。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在发作期, 护士需守护在床旁, 直至患者清醒, 并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警惕脑水肿及脑疝的发生。静脉注射安定对呼吸、心跳均有抑制作用, 故注射时及注射后应行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心跳和呼吸[3]。
1.3.4 控制高热 抽搐可导致体温升高, 脑组织耗氧增加, 进而导致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变性损害。故应采取降温措施, 可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帽、冰袋、降温过程中, 应仔细观察血压、心率变化, 注意有无循环不良现象。
1.3.5 加强基础护理 癫痛发作时尤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意识状态,瞳孔变化, 并将癫痛发作过程, 发作时间, 持续时间, 抽搐的开始部位, 向哪一侧扩展等情况详细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以便提早发现病情的变化, 为下一步的治疗护理提供临床可靠的依据。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癫痫持续状态机体消耗大,水电解质紊乱、脑缺氧、脑水肿等使原有脑损害加重[4]。可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防颅内感染,使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同时每日监测血糖、血钾、血钠、血气分析、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根据检查结果补充电解质,并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
1.3.6 发作后护理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恢复情况,有无头痛、疲乏或自动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吸氧,纠正缺氧状态; 协助患者取舒适于床上,并加用床挡,防止坠床; 室内、外保持安静,减少护理治疗操作对患者的打扰,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休息; 保证患者的床单位清洁、干燥。
2 结果
本组69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均经系统的精心护理, 和有效的措施,无1例因癫痈发作导致死亡。
3 讨论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是由于脑梗死早期脑组织缺血缺氧, 引起神经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失调, 代谢产物堆积、神经递质传递异常、脑水肿等致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 出现过度去极化。出血性卒中: 早期出血激发弥漫性脑血管痉挛, 导致神经元缺血缺氧,继而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刺激, 以及离子分布异常、神经递质传导异常, 使神经元异常放电[5]。迟发性癫痫是由于梗死区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胶质细胞增生形成癫痫灶。
对脑卒中患者加强观察,及早发现癫痫早期先兆、积极有效的发作时的护理措施、严密的监护及观察,可以降低脑卒中后继发癫痫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病死率、致残率。
参 考 文 献
[1] 何新亚.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抢救与护理1 例.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00-101.
[2] 费太新.脑血管病后癫痫样发作(附91例分析).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12(1):27.
[3] 潘更毅.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分析与发病机制探讨.疑难病杂志,2005,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