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教育安全;辅导员;大学生
一、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知能力提高
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依据,本着以提高大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为原则,以对安全知识、对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为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日常生活作用和课上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们自身对安全意识的认知。使其全面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能更好的适应当今形式下的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的社会。
随着大学校园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教育也达到普及化,但是校园内组织的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多,校园社会化也越来越明显,很好的为大学与社会接轨做出重要的铺垫。但是校园附近与校园内的治安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各种大学校园的治安和刑事案件也随之增多,为校园内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势必会给这样的大学生带来危险。因此,增强培养大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管理群的共识,学校有必要针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方案。
二、制定并实施安全教育的重点和内容
(一)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技能,平时加强对大学生门的安全法律意识的普及和教育。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可以通过平时与学生们的接触制定一些以安全意识为重点的主题班会,对学生开展防火、防电、防盗、等以人身安全为第一位的思想展开教育,增加对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等的全面安全教育。另外学校相关部门还应该配合辅导员们,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对技能为基础,对学生开展求生训练、安全演习等训连。此外,辅导员也要注意特殊时期的安全问题,比如对新生入学、节假日休息、外出学习或者实习、毕业后离校等都要做好稳定的安全性教育,建议辅导员可以根据学什们的共同兴趣特点来开展多样、有趣的安全教育工作。
(二)为学生建立档案,来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准备。辅导员可以从各种方面了解学生,比如自我介绍、入学资料、入学体检、老师和同学的介绍、宿舍等表现来对学生所了解的情况做归档处理。此外,作为管理员对学生们应该密切关注,还要通过学生们的身体情况、家庭成员情况以及家庭是否贫困并注意观察是否有违纪、收到处分过和成绩上下波动比较大等方面来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和问题。并且对于有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心理咨询或者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来引导、帮助学生们走出心理阴影。
(三)对大学生们建立并完善安全稳定的应对策略,使其能正确的处理突发事件。辅导员工作能力以及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好不好的几个重要方面主要体现在:(1)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位,(2)建立完善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3)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辅导员要保证通信方式24小时畅通,争取在第一时间了解事情发生情况,事情发生的原因,解决事情的有效措施,将事态发展严重性降到最低。如果事态严重时,辅导员应及时上报学校领导以及有关部门,经过学校管理层联系学生家长,做好事情的善后,但些时候更要处理好此次发生的事情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及相关的负面影响。
(四)辅导员们要全面提高自身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知识,增加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于此同时,辅导员更应该具备自身的专业素养,熟悉运用一定的思想教育方法,辅导员在平时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其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等水平。另外,还要强化训练自身的观察力、判断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真正强大自己的内心,做到遇危险事物临危不乱,可以做出准确的处理方式。
三、辅导员对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与认知
负责和值得信任是学生们感到安全的首要因素,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辅导员都应该提高热情和极强的负责任心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要传递正能量,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学生们。不要以死板的指导员来教育学生们,可以适当变换角色,作为学生们的姐姐或者哥哥来与他们(她们)沟通来了解他们,进而得到他们的信任。这样可以深入学生们的心理更了解学生,对于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出现问题时能及时给他们带来处理解决的方法,做到发现问题是能及时批评教育、不偏不向、刚正不阿。奖罚分明,要让学生们懂得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热爱大学生活,并维护好校园的健康环境。
另外,学校的安全教育也有期待加强,帮助大学生们提高自身学识的修养,并且提高学生们在问题处理时的应变能力。学校还要对学生们开展全面性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教育等问题做出培训,可以降低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安全隐患,还可以通过学生们学到法律法规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提高自身应对突发事件或者危机事件的处理解决方式。保证了学生们在今后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时候,可以保持镇定的心理,并且可以果断的处理该事件。
四、 总结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安全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总要保证,但是现在许多高校的处理问题时太大众化、比较死板。所以提倡高校的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多元化,开展并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问题。尤其是在高校中的辅导老师起着贯穿的作用,故希望通过我们我们辅导员
的努力,用真诚和热情,将辅导员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更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学论文,2013(18).
[2]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工作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关键词:班主任;突发事件;处理;技巧;训练
班级突发事件是指与教学计划、教学目的无关而又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事件。教师对突发事件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班主任,特别是新任班主任如何通过训练提高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和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思想认识
突发事件是指班级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生的、预料之外的不良
事件或矛盾冲突。如,学生之间打架、意外受伤、课堂纠纷、师生冲突等。这些事件事发突然,没有预兆,影响可大可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正确、适当地处理,很有可能使事态激化,导致师生矛盾冲突,甚至发生难以挽救的恶性事件。每个班主任都必须学会对突发事件正确进行“热处理”的技巧,迅速、有效地平息事端,化干戈为玉帛,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威信,又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同时,突发事件发生的这一段时间学生对周围信息反应特别敏感,思想矛盾特别尖锐,抓好这一时间段的教育,往往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要时刻绷紧思想之弦,时刻不放松思想警惕,不断提高自己对突发事件的思想认识。
二、加强知识储备
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提高,需要班主任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储备。那么,我们班主任应怎么加强知识储备呢?(1)搞好自主学习。教师要善于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研究方面的书籍,在整体掌握的同时还能获得实际解决共性问题的方法。(2)加强班主任培训。着重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报告程序、事件处理和跟踪、善后工作等的培训,使班主任掌握必要的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程
序和技巧。(3)加强合作交流。班主任不但平时要多注意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还要注意班主任之间的合作交流。
三、培养观察能力
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然而,要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需要教师学会细心地观察,具备深刻、敏锐的观察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克说过:“对一个有观察能力的老师来说,学生的欢
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等一系列活动的细微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班级出现突发事件之前,一般总会有某种异常感,班主任要学会观察学生的说话、表情、衣着、教室气氛等的变化,如特别严肃、特别闹、某个同学哭或不安,某些同学窃窃私语等,这种变化往往预示着可能有某种突发事件要发生。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自我训练:(1)要在对学生关心和负责的前提下进行观察;(2)要多层次、多侧面地进行观察,防止先入为主,切忌偏见;(3)要列出详细的观察方案,要做到特殊情况不能忽视,细微变化不能粗心,短暂现象不能放过,偶然症状不能马虎;(4)要结合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进行观察。
四、注重心理训练
班主任要善于自我控制,保持冷静、沉着的情绪,学会“冷处理”,这是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诚然,突发事件会使班主任感到棘手,所表现出的恼怒、委屈、急躁等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班主任对于班级突发事件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感。如果班主任大发雷霆,滥施惩罚;或茫然无措,计出无从;甚至撒手不管,放任自流,那么,不仅会削弱教师个人的威信,严重损害自己的形象,还会极大地削弱班集体的凝聚力。我们班主任在训练自己心理素质的过程中,要让自己头脑冷静、感情克制、态度沉着、处变不惊、迅速判断、果断处置。班主任要在学生面前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注意调控自己的感情和言行,使学生在心境良好的情况下接受教育与疏导,以愉快、乐观、勤奋向上的精神状态感染学生。
五、不断反思总结
在班级中,突发事件都不同程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如何处理班级内的突发事件,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稳定发展,也反映出作为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艺术。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还需要班主任不断反思总结:一方面,要勤于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真实的突发事件,积累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具有实效性的处理方式,以增强教师自身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处理的巧妙性,最终形成自己最佳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艺术;另一方面,要善于总结其他有关突发事件方面的案例,通过归纳总结,分析同一件突发事件不同处理方式的差异,总结取得不同效果的原因,发现其中的各种规律,为指导自己处理突发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何处理班级内的突发事件,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稳定发展,也反映出作为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艺术。突发事件是特殊矛盾的反映,是对班主任尤其是对新任班主任的特殊考验。因此,在平时班级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训练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宏亮.班级突发事件及其处理的一般策略[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2.
[2]徐光根.班级管理中的突发事件处理艺术[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
关键词:幼儿活动;安全性;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2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083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安全意识最为薄弱的时期,因此,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安全问题,有效提高幼儿活动的安全性,使幼儿安全愉快地参与各种活动。
一、注重常规安全教育,树立幼儿日常安全规则与意识
(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逐步渗透一些基本安全知识
对于幼儿来讲需要学习的安全知识范围很广,要让学生全面掌握,需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地在日常教学活动进行学习和渗透。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既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或者直接用常见的一些安全教育图片,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安全知识与技能,也可以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或视频素材,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幼儿深入了解安全事故的危险性,逐步树立安全规则与自我保护自己意识。
(二)寓安全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让孩子在活动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孩子融入到活动之中,如通过让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如何在面临危害时如何避开危险保护自己等,让幼儿懂得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
(三)让幼儿在生活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孩子的活动中不仅存在安全的问题,生活之中更是危险无处不在。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应该紧扣生活实际,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一些生活中的安全教育案例,自然地引入到教学与活动之中,使幼儿意识到安全问题无处不在,时时都会发生,从事提高幼儿活动安全防范意识。
二、家园联手,全方位提高幼儿活动安全性
(一)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联系,提高幼儿安全意识与能力
孩子家长应该对孩子安全负有教育和监护责任。因此,教师要主动与幼儿家长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和联系。一方面,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渗透安全常识与安全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家长会等时机和场合,开展一些针对幼儿的安全主题讲座,或者通过电话、家访,家园联系卡等平台,向家长宣传幼儿户外活动的好处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以此来增强家长培育幼儿自我安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儿安全意识与能力。
(二)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幼儿教师工作,提高幼儿安全意识与能力
在对待幼儿安全问题上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够重视。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动员与培训家长,让家长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向幼儿讲解一些安全常识,对各种安全危害行为做出解释说明,使他们树立安全意识。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幼儿自己面对困难,培养幼儿处理安全问题的自立意识与能力。有条件的家长可以互相交流,共同探讨经验,全方位提高幼儿各种活动中的安全意识。
三、借助学校安全演练,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各级学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包括幼儿园在内许多学校每年都会进行一些专题安全演练,来提高幼儿应对安全故事的应急能力,这为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法。虽然安全演练并不是真实的场景,但由于幼儿年龄所限,在演练中幼儿往往会真正投入到情境之中,使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与意识得到有效的训练与提高。在演练完后,经过教师结合演练中的实例讲解与分析,许多幼儿对安全演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进行第二次演练时,所有幼儿都能够快速有序地按照教师要求完成活动内容,有效地提高幼儿对消防安全的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这些都有利地说明了安全演练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注重户外活动安全,有效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一)制定有效户外活动安全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对许多幼儿户外安全事故分析发现,导致幼儿户外活动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制定有效的活动安全措施,如对户外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对活动场地大小与活动孩子人数的关系预计不够,对可能要出现的意外情况估计不够等。结果在活动时出现了推搡摔踩的情况,甚至有的幼儿离开了教师的视线而没有发觉,直到出现事故才发现等一些不应该出现的安全问题。
(二)对幼儿进行户外活动专项安全教育,提高幼儿户外活动安全意识
组织幼儿到户外活动往往存在一些难以预料的安全隐患,仅靠教师的组织与管理是不可能杜绝所有安全事故的发生,只有让幼儿懂得了安全事故的危害,树立了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进行户外活动前,教师一定要充分准备,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与活动场地等特点,有针对性对幼儿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专项安全教育,让幼儿明白在活动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懂得在户外活动中如何保护自己,防止伤害他人。让每一个幼儿把活动安全放在首位,才能真正有效落实户外活动安全措施,提高户外活动效果。
(三)针对一些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户外活动安全意识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开放床位800张, 包括50个护理单元。护士总数688人, 其中全部为女性, 年龄20~53岁。学历:中专学历95人, 大专152人, 本科440人, 硕士1人。职称:护士 105人, 护师 235 人, 主管护师282人, 副主任护师 58人, 主任护师8人。
1. 2 方法 确定80%护理风险事件是由哪些因素引发的。护理安全管理中不安全因素很多, 如管理制度不完善、健全, 护理人员教育培训不足, 上级缺乏监控力度,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按规范流程操作, 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等, 本院护理部通过科室上报和实际的调研, 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 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中进行遴选, 将关键制度、关键人员、关键患者、关键时间、关键科室作为引发护理风险的80%, 其余的因素为20%, 因此, 作者将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对“四关键”进行重点管理。具体管理方法。
1. 2. 1 关键制度管理 护理部重新修订了 规章制度, 流程, 应急预案, 并针对各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 编写了192岗位的《护士岗位说明书》, 编排成书装订成册, 发放科室人手一册, 并由各护理单元护士长组织学习落实, 并将以上内容有计划的列入到质控工作重点中, 并在护士长夜查岗、科系护士长双月查、护理部季度工作检查中进行督导、落实、监控及评价。使护士在完成各种操作, 执行各种任务, 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能够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确保流程标准化、操作规范化, 制度完善化。
1. 2. 2 关键人员管理 2012年以来本院逐步开展层级管理的模式, 现层级管理在本院以全面开展并完善的运行。实行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组长分级监督和管理的模式。①新上岗护士的管理:护理部特别重视新上岗的护士长的培训和成长, 实行了护士长帮扶计划, 由一名有经验的老护士长带领新上岗护士长传授管理经验, 护理部根据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及要求拟定培训计划内容包括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公文写作、沟通技巧、管理技能等, 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授课每月一次。②护理组长、骨干护士管理:护士长重点护理组长及技术骨干。护理组长及技术骨干其业务精、技术强, 能够辅助护士参与科室管理及完成科室高风险的护理操作, 对整个科室的发展起关键作用。将这部分人员安排在重要岗位, 同时鼓励她们对年轻人员进行传、帮、带, 以带动全科工作, 同时, 将这部分人员选派到本院ICU、CCU等危重症岗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脱岗轮转学习。③新上岗护士及轮转护士管理:新参加工作人员她们缺少工作经验, 是发生差错的高风险人群, 护士长安排高年资护士对其行指导和帮助。各科室根据专科特点制定新入科一年护士的培训及考核计划, 考核分理论及技能考核共三次, 分别为入科三个月、半年、一年考核, 由专人带教及管理, 一年后考核合格方可正式上岗。
1. 2. 3 关键时间管理 ①夜班管理:由于夜班期间护理人力资源相对较少, 加之夜间工作容易疲乏, 是高风险时段。为此, 对夜间班次加大了护理管理力度。首先, 按年资进行排班, 每班次选择一名护理组长, 承担夜间的一切护理管理及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其次, 护理部制定了护士长夜查岗制度, 每天晚上都安排一名护士长不定时间段对各护理单元进行随机的检查及督导, 以便掌握夜间真实的护理质量落实情况。②节假日管理:节假日前护士长带领科室质控组长对科室的各种仪器设备、备用药品、生活设施, 进行全面的检查, 确保所有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以保证节假日期间护理工作能够保质保量的持续运转。此外, 护理部还针对节假日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制定了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使护士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有章可循, 能够妥善处理, 从而大大减少了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1. 2. 4 关键科室管理 急诊科、ICU、CCU、手术室、神经外科是本院高风险科室, 因此成为护理安全管理的关键科室。开展院内重点岗位人员的培训, 每月一次, 组织重点岗位人员学习相关的危重症的知识, 并进行考核, 同时, 每年还选派护士外出进行专科护士的培训及学习, 要求科室内的护士人员专科护士持证上岗超过30%。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 重塑自信心
高校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基地。作为培养肩负未来建设使命的大学生摇篮,高校的教育工作尤显重要。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其了解最深,因此肩负着高校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及重塑自信心等此类重中之重的工作。以下是我作为高校辅导员,在三年的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
一、案例介绍
王某,女,我系2010级本科生,该生出现心理问题并集中爆发的过程如下:
2011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11时许,曾为我系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颜老师来电,说我系一女生情绪上出现异常反应,经心理疏导后,该生情绪暂时稳定下来,但需系里多方面关注,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出于一个学生工作者的敏感,我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于是赶忙向系主管领导汇报。听从领导指示,马上与该生所在班级的同学取得联系,侧面询问了其日常生活学习状态,被询问者都说该生平时性格开朗、积极乐观,但每逢考试临近都会异常紧张,感觉复习任务重且家长要求过于严格使其自身压力很大。听到这里,已基本得出该生异常表现的原因――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的心理困境。随后,我又与其家长取得联系,深入了解之后得知该生在初中期间都有过因学习压力过大、缺乏自信心而出现情绪异常紧张的类似情况,也因此几次改名、转校。
二、解决方案
(一)成立“阳光小组”,多方施助
经过院系领导老师商议,针对该生此次突发状况,决定成立一个“阳光小组”,及时了解和把握该生状态,小组成员被确定为与其每日接触的同寝5名同学及其所在班级的主要学生干部。原则是在不暴露该生隐私的情况下,尽全力更多的关爱这名“特殊”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解决她的各种心理压力问题。
(二)细致入微,陪伴王某走出困境
在学习上,同寝5名同学每天轮流陪同该生上下课,防止该生独处或因消极情绪旷课待在寝室胡思乱想。在生活上,寻找各种机会与该生交流、谈心,使其敞开心扉,倾诉心中困扰,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学生干部鼓励该生参与学校及系里组织的集体活动,使其扩大交友圈,发挥自身优势,从中找回自信心。通过我系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该生很快调整好了精神状态,并在期末考试中考取了理想成绩。
(三)创办“说吧”,防微杜渐
在系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创办了“说吧”。本活动由我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老师定期深入学生寝室,与同学们近距离的围坐畅谈。“说吧”为师生之间创造了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使得老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变化,在轻松地氛围中解决大家的心理疑问,大大减小了上述问题出现的几率。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
在此案例中,该生的心理困境主要是由来自外界的压力及自身缺乏自信造成的。
首先,该生即将面临期末考试,考试是构成其压力的根源。考试压力所导致的心理紧张,其实质是由该生自身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
其次,由于家长的期望过高,外界施压使其更觉自身责任重大,因此对考取优异成绩的愿望更加强烈,导致学生强烈的心理压力下产生不安全感。
再次,外界和自身的双重压力使该生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从而遇事稍有不顺就会使其极度缺乏自信心。
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我得到如下启示:大学是从学校学习与社会工作的一个过渡期,在此期间,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这些压力不外乎来自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然而其过渡期脆弱的心理素质直接导致大学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及自信心的丧失。
为了更好地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重塑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孜孜不倦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帮助他们正确的认知自己,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逐步建立自信心,积极地对待周围环境以及勇敢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四、个人体会
(一)遇事冷静,及时上报,家校互动
遇突发事件时,应保持冷静,沉着应对。首先核实事件的真实性,以防虚假信息扰乱学生们的安定情绪;其次视情况而定,通过各种渠道尽快直接或间接了解事件基本信息,掌握事态发展状况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并听从指示。再者,尽快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告知真实情况后共同商讨,做到家校互动。
(二)全面了解,措施得当,科学实施
事发后,迅速与学生干部及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全面展开调查工作,深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经过。同时,在与其家长的交流中,深层次了解学生成长经历,以求通过更多信息找到该生突发状况的根源,为制定最佳解决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听取多方意见,确定最终方案后应科学实施――尽可能的保护当事人隐私,以免在事后造成心理障碍和大范围的负面影响。
(三)总结思考,合理善后,防微杜渐
一、人们的媒介素养表现在运用媒体进行信息互流。
受众媒介素养最突出的表现和提升是有效地运用了媒体资源进行信息的交流。
首先,受众运用媒体信息。媒体内容领域的不断成熟丰富了受众的媒介知识,提高了受众的欣赏水平,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又为受众运用媒介、发表意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渠道。现今社会,人们对信息的渴求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而且由于现代互联网技术使得这种需求变成可能,所以及时信息变成他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在重大新闻事件尤其是突发性的灾难事件发生后,网络媒体上一定会出现公众的声音。另外,公众通过网络媒体迅速信息的传播方式,必然会促使政府和传统媒体迅速公开信息,因为要想争取走在网络媒体前面,就必须把握信息的主动权,进行及时、公开、透明的报道。这样一来,一方面促进了公众权利即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实现,促进了社会的民主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公众对传统媒介的主动关注度,提高使用媒介和分辨、选择信息的能力,使公众媒介素养进一步增强。此外,媒介在表达民意的同时可以给予受众一定的指引,形成积极的舆论,防止社会秩序的混乱和恶意行为的得逞。媒介的舆论引导和议程设置又促进了公众的媒介素养,并且在其过程中也提高了媒介的公信力。
其次,受众运用媒体了解突发事件的变化信息及救援进展状况。在关于汶川地震后受众的媒体接触行为与态度的调查中,央视市场研究股份公司(CTR)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地震信息,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电视(53.23%)、网络(13.80%)、朋友家人同事(13.18%)、自身经历(11.82%)、手机媒体(2.36%)、广播(2.12%)、报纸(1.83%)、其他渠道(1.30%)、说不清(0.34%)。调查表明,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受众不是盲目盲从、随意揣测,而是积极通过媒介来了解、获取震区的信息和救援的进展状况。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我国政治的民主和此次媒体真实及时的报道。受众通过媒体的这些报道了解了灾民们的生活情况和感人至深的救灾事迹,心理不仅得到了抚慰和感动,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信任国家、信任党、信任有爱心的各界人士的信心。同时,公众的凝聚力空前的提高,爱国热情高涨,共同抵制不良信息。
二、受众运用媒介解决突发事件中出现的困难。
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媒体的信息,灾区的民众明白了该如何进行自救和互救,而不是盲目恐慌,造成更大的伤亡;灾区外的民众获取这些信息后,明白了该如何帮助灾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帮助他们,而不是盲目听信谣言或盲目行动而给救援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阻碍。另外,受众还可以运用媒体获取突发事件伤害的专业知识。比如汶川地震发生后,媒体除对地震中灾民的关注与报道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普知识宣传,比如讲述地震的成因、地震预报的难度、抢救幸存者的科学方法、避免在抢救过程中的二次伤害;灾区居民的防疫、防病知识,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灵创伤;地震区分布,怎样在地震中逃生等,这些都是受众平时鲜于接收的信息。通过媒体生动的制作和报道,受众有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认识,这种科普知识的教育远超于课堂知识的传授。
突发事件发生后寻亲是人们最热切的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来达到这样的目的和愿望呢?运用媒介是受众实现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开通寻亲热线,竭尽全力为灾区家庭团聚圆梦。四川音乐频率与百度网、新民网、解放网等联合开办专题网页,收集寻人帖子15万多篇,每天有8000万人次访问这个页面。受众懂得利用媒体信息,达到寻亲助人的目的,同时媒体以高度的责任感,接受着群众发出的信息,竭尽全力为失散的亲人打听下落,为需要帮助的人们传递声音,全社会也在媒体的感召下积极行动起来,聚成强大的力量。一时间,媒体、受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着。透过感人的一幕幕,我们看到群众的民主参与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在此时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三、受众运用媒体相互鼓励共渡难关。
大灾之中最需要大爱。亲历灾区指导救援是一种爱,奔赴灾区抗灾抢险是一种爱,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是一种爱,声声祝福温馨传递也是一种爱……各种爱表达的方式不同,但传递给灾区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不仅是无尽的关怀和温暖,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撑。大灾大难面前,人显得非常渺小和无助,只有精神力量才能战胜恐惧、抚平创伤,这也正是突发事件中受众媒介素养迅速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摘要】随着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乘客对于乘车安全的意识的不断提高,安全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公交公司必须首当其冲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公交员工在安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如何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思想方式方法以及效果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员工;安全;教育方式与效果
1公交员工在安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员工安全知识存在隐患
近年来新闻报道多地公交存在火灾隐患,物品安全隐患,和有害因素隐患,比如部分物品存在人身伤害隐患,危险化学品、煤气、炭粉等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然而,员工可能对这些极有可能影响到乘客以及人群人身安全的人或物缺乏准确的判断力。
1.2员工对于突况缺乏理智的处理能力
在早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中,公交车早已投入使用很长时间,却不予以审核车辆各方面性能是都存在缺陷,仍在投入使用,致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生令人无法预料的事故,然而公交员工对此也无法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而导致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财物损失登情况,这些问题,无论从那个角度都能看出员工对于突况不能做出理智正确的应对措施。任何事故的发生,都离不开人、物和环境这三个因素。因此,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就必须紧紧围绕安全系统中的三个因素,搞好安全防范工作。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人为”上,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对事故性质的认识及认识对事故的第一反应;二是生物节律对人意识上的影响及影响通过意识支配人的行为反应;三是人的个性特征所决定的意识形态及带有个性特征意识形态所支配人的行为表现。
1.3员工对日常生活中的工作态度有所欠缺
多数人都有这种感觉,坐上公交车,感觉自己在车内就像一颗圆西瓜,车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自己就会失控的倾向另一边。诚然,为了服务市民,公交车必须要有站着的乘客,所以,我们无法避免乘车的疲劳,由此产生了烦躁不安的心理。与此同时,公交员工同样产生了疲劳感,驾驶员专心致志地工作,并且需要长时间的集中精力,精神疲惫;乘务员全程聚精会神工作,需要及时预见任何行车状况,关注乘客乘车需求和提前报站,在公交车狭隘的空间里还要保持微笑服务,耐心工作。公交员工的态度本身是非常好的,当他们选择服务行业,就是为人民默默奉献,值得每个人的敬佩,但是,人非圣贤,乘客短暂疲惫可以抱怨,然而公交员工长期疲惫却依旧微笑着为人民服务。面临如此大的工作强度,疲态工作亦在情理之中。
2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2.1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现在是法制社会,每个人都要学法、知法、用法,最重要的是守法。特别是员工更应该用法律法规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工作过程中自觉遵纪守法,提高法律意识,保障自身安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多了解一些制敌防身技能,在演示中让员工深刻体验防身技能的实战应用。
生活中,我们还要通过阅读各种书刊杂志,通过各种媒体信息了解外界的情况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最好还是能通过独立思考能辨认出这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这样,我们的思想意识才能得到质的飞跃。达到我们所谓的安全意识标准水平。因为只有安全意识提高了,人们才能自觉地把安全知识转化为安全行为。
2.2强化安全第一意识的自觉提升力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安全防范意识的注意还远远达不到标准水平,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每一个细节,不能对自己的要求过于放松,每天想着要做,想着这件事是重要的,然而做起来却马马虎虎,睦床话阉当作一回事,让而忙起来的时候,早已将之抛到九霄云外,甚至对别人的建议可能是左耳进右耳出,所以说,对于这种状况,我们一定要做到彻底改变。
在们我的生活中,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不管在做任何事之前,我们一定要三思后行,然而遇到任何事,我们也必须要做到时刻提醒自己,安慰自己,理智的头脑时刻保持高度清醒,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迅速熟悉清楚之后,做到恰当的决定,采取合适的措施,工作中一定要做好时刻发生事故的隐患,采取积极理智的防范措施,事先将一切可能造成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行抑制处理,抱着一定要将各方面消极不好的因素统统扼杀的心理,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我们就一定可以处理的妥当。
让员工领会到安全第一真正的含义,摆正安全第一的位置。这样在工作中才能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使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2.3应用网络技术,进行安全教育
处于新媒体时代的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社会新潮,采取新颖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例如,深入大众的微信,在微信中创立一个公众号,请公交员工关注,公众号有很多大众喜爱并易接受的功能,我们可以在公众号中设置有关安全问题,例如火灾的正确驱散乘客顺序,设置不同选项,员工在作答之后可以提供详细的解答,促进更好的掌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播放关于安全教育的动画视频,或者口诀编成的儿歌,充分利用大众喜爱的新媒体,进行有趣且高效的安全教育。
2.4认识事态严重性,自觉摆正工作态度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那么不管是从事任何一项职务,我们都应该把自己的心态摆正,因为只有态度放端正了,我们的心才会跟着它走,然而,就会进一步的影响到我们思想的判断,所谓“口随心动”,我们的员工认识到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生任何一种情况,这在我们公交公司中,涉及大多数人的利益,如若我们的员工能认识到,能知道无论发生任何一种情况,后果都将是难以预料,不堪设想的地步,那么我相信每位员工都将会将工作是为掌中之物,并会认真仔细对待工作。
3小结
本文分析了公交员工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工作问题以及态度,主要有三点:①员工安全知识存在隐患,②员工对于突况缺乏理智的处理能力,③员工对日常生活中的工作态度有所欠缺。如此看来,就需要普及员工安全知识,对日常常见的突发事故进行定期演练,以增强员工的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多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以摆正其工作态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性;应急事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34-02
高校应急事件所造成的突发状态不仅构成了对高校正常教学、管理和师生生活秩序的威胁,而且还会使高校的形象和声誉受到严重的损害,直接影响高校稳定、改革和发展。因此,增强高校应急管理意识,构建应急管理体系,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防止高校突发事件的演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必须正视的一个严峻而重要的课题。
高职院校应急事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的、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重大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如果处理得当,无论从事态的控制还是从后期的影响来讲,都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反之,一旦处理失当,事态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影响也可能不可挽回。所以研究和处理好高职院校应急事件的特征,以及建立应急事件处理系统十分必要。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性应急事件的类型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变革时期,旧有的社会控制机制正在解体并失去效力,新型的社会控制机制正在建立但还不够完善,导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单位之间、家庭之间、个人之间、合法与非法组织之间的矛盾时常涌现。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也渗入到高校,引起高校的发生。
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性应急事件是高校应急事件中较常见的一类事件。这类事件危及生命安全、引发身体伤害,如火灾、食物中毒、传染病爆发流行、意外伤害事故等等,其中又以意外伤害事故较多。这类事件一旦在高校发生,可能引起个人或集体伤亡,招来外界误解、指责,造成学校整体形象的损害。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性应急事件的特性
高校应急事件的特性,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应急性。应急事件发生前有时并无征兆,真正发生的时间、地点超出了正常的高校运行秩序和教职工、学生习惯性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突发的特点。如果事前没有相应的预案,往往是防不胜防,使管理者措手不及。
(二)不确定性。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人的有限理性、信息的不对称,应急往往产生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状态不确定性、影响不确定性和应急回应不确定性。
(三)应急处理的非程序性。决策者对于应急的处理时间有限、信息有限、资源有限,应急情况下的对应策略往往不能按正常程序进行处理。
(四)应急的双重效果性。应急会带来各种损失,但应急也蕴含着机会和转机,如果决策者能抓住机会,很可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性应急事件出现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缺失,法制意识淡薄
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长久以来我国的法制教育主要偏重于哲学类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刑法等法律方面的教育。
另高职院校无论是从法律教育的师资方面、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方面都处于高校教育的弱势一方,没有受到高校的足够重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法制意识方面的淡薄,遇到法律侵害事件后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或没有都得到良好的约束,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让应急事件进一步升级。
(二)高职院校学生年龄偏小,自控能力较差
高职院校除招收高中后学生外,还招收一些初中后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一般家庭条件较优越,在家也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到学校以后难免将一些不良习惯带入学院。另由于他们年龄偏小,所以对自身的约束能力较差,而对一些不法事件的模仿能力较强,容易导致一些如打架斗殴等安全性事件。
(三)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增多,质量普遍下降
近几年,学生人数大增,生源质量普遍下降,教师工作压力大,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速度缓慢,后勤社会化不断深入,办学层次繁多,等等,这一切使高校师生员工承受了比以前更大的压力,担负更多的责任。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负责的人数较多,很难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和学生中一些隐性矛盾,有些矛盾通过日积月累往往会导致高校的一些安全事件。
(四)高校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诱惑增多
由于高职院校本身的定位使得校方、系、专业教研室、老师个人,以及学生都与企事业单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本科院校相比,这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
上述的校内外关系的复杂化使得问题、矛盾、纠纷出现的概率提高,增大了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性应急事件的对策
(一)防患未然,开展应急意识教育与培训
为了使相关人员对应急事件的发生保持一种时刻警惕的状态,需要对其进行的相关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当然这种应急意识教育不仅是居安思危意识的强化,而且包含应对应急事件的各种技能的培训与培养。只有全体师生员工都树立起正确的应急意识,才能减少应急发生的可能;只有全体师生员工都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在应急发生之际,自觉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同心同德,共渡难关。
(二)防微杜渐,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制度
高职院校也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制度,一般入学以后就应该进行一次心理问卷普查,将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通知班级负责人重点关心。成立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也十分必要,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一些简单心理问题。
大量研究表明,公开谈论并接受应急事件给自己造成的消极情绪,比压抑它能更快地消除不良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学校要大开倾诉之门,通过专门化的心理咨询队伍或者受过专业化心理教育的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主动与学生交流,帮助其减缓压力。
(三)通畅沟通,提高应对应急事件的能力
提高应对应急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进行应急管理沟通。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和汇报制度,有利于将应急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如镇江XX学院建立了辅导员进学生公寓和学生住在一起,及时发现处理应急事件;每栋公寓建立服务站,设楼长一名,辅助辅导员老师工作;每层公寓楼选出一位层长,辅助楼长工作;每班安排一名负责人,及时汇报班级动向。通过一段时间的操作,我们发现这个方法对处理学生应急事件很有用处,解决了高校学生公寓这一管理盲区,值得我们学习。
(四)未雨绸缪,制定应急管理政策和操作程序
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借鉴和运用西方企业管理中的“项目管理”和“危机管理”理论,为形成专门针对我省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高校危机管理理论做出必要的探索。高校危机管理理论的建立需要全方位的协作。一方面,以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为主,展开对突发事件管理案例的评析研究,总结经验,对高职院校的危机管理理论做必要的探索。这是本课题的主要责任。另一方面,应组织一批专家不断进行前瞻性的理论研究,针对假设危机事件进行模拟探索。
高校为了面对将来发生的应急事件,要事先制定相应的应急管理制度。应当设立相应的应急监测、预警部门,分别设定应急管理人员的职责、规范应急事件的判断程序和通报方式,构建一个反应迅速的应急机制。
镇江XX学院就建立了,分管学生的院长总负责,学院办公室辅助,学院保卫处联动,系部分管主任负责,公寓辅导员老师汇报,公寓管理站学生辅助处理的大学生应急处理体系。通过这一些列的程序监管和处理,可以将应急事件控制在最初的形态,大大降低其损害和恶劣影响。
(五)痛定思痛,建立综合评估制度和善后修复制度
每次事件处理完毕后,要及时对高校的应措施及其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建立健全高校的应急管理体系。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在应急事件过后,具体负责消除应急所造成的损害,恢复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该系统应视应急大小及危害的性质、程度及损失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补救。
五、小结
高职院校安全、和谐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关联,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应对则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对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研究,防患于未然,建立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防控处置机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体系,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沉着应对,有效化解,并且要认真对待突发事件的后期处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何炬.加强高校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治校水平\[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
\[2\]李刚.健全公共应急法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J\].辽宁警专学报,2005,(04).
\[3\]洪兴文.论我国高校管理的法治要求\[J\].现代大学教育,2004,(01).
\[4\]王绍让,顾方磊,徐骏.高校公共危机的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西部,2010,(02).
\[5\]刘文光.消解高等院校突发事件诱因的路径探析\[J\].社科纵横,2009,(12).
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各高校应不断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教育整体水平。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兴起与普及,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网络浪潮不断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为满足时展需要,高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抓准新媒体时代中高校学生管理特点,不断创新改革,做到与时俱进,从而提升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水平。本文主要就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特点以及相应有效对策研究分析。
2新媒体时代特征
2.1开放共享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改革。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广,信息的互动性得到加强。信息的传播也从传统的和接受,逐渐演变成网状流动的趋势。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也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创造了更为开阔的信息共享空间。
2.2融合延展性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将多种媒体形式得到融合,使信息传播空间得到了相应的扩大延伸。新媒体时代充分运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使信息传播空间不再受地理、国家以及物理空间的限制。加之,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人们在第一时间就能了解到相关的新信息,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诸多便利。同时,也使新媒体时代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2.3双权威化性新媒体时代拥有便捷畅通的信息渠道,为人们创造了更为开阔的信息互动交流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信息传播逐渐由官方逐渐扩大到公共与大众媒介的参与。新媒体信息交流平台双权威化,极大地提升了信息的可信度。但随着社会各界的不断参与,信息传播过程中突发事件不断,这也加大了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的压力。
2.4多元快捷性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QQ、微博、贴吧、博客、电视、手机等都成为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这些网络电子化产品为信息传播模式多元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空间。同时,也在信息的交流传播中起着重要的载体作用。随着信息渠道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高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信息传播速度将会大大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高校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3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效应对措施分析
3.1加强高校学生新媒体时代管理意识正确的新媒体观念,是正确认识和看待新媒体技术的重要前提。要加强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高校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使学生正确地认识新媒体技术。在新媒体技术中,新媒体作为交往工具,学生需正确的使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避免带入个人情感,先入为主,片面地认识新媒体技术,对其存在偏见心理。只有这样,高校学生管理者才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新媒体观,使学生正确对待新媒体技术,科学合理地处理现实生活与虚拟的网络空间之间的关系。
3.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全面加强网络信息管理控制,尽量避免学生陷入虚拟空洞的网络世界,影响生活和学习。
3.3不断丰富优化集体活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QQ、飞信、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已成为学生主要的交往方式。这些新媒体交往方式的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交流提供的方便。同时,也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冷漠。学生在集体中体会不到温暖,极易陷入网络虚拟世界。因此,各高校应多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提升学生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从而从现实中满足学生精神所需,避免学生将网络与生活颠倒,沉溺其中。
3.4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水平新媒体技术虽然为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但同时也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了方便。新媒体技术广受学生欢迎,因此高校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性,通过QQ群、飞信等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随时了解学生的精神动态,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从而提升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整体水平。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