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文化艺术活动范文

乡村文化艺术活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文化艺术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文化艺术活动

第1篇:乡村文化艺术活动范文

传承及保护农村民间文化艺术,关键是做到后继有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对实现文化价值传承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文化艺术因为多种因素渐渐失传,这实际上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必须全面发挥民间艺人在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及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培养并鼓励乡土民间艺术家,激发民间文化艺术活力,建立好的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基础。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给予必要的扶持。通过培养农村的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名人,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特别通过农村的民间艺人,用艺术表演效果去感染并影响农民,提升农民改变自我意识。同时,也需要造就并培育农民身边的多样文艺能人,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提升创办文化艺术的积极性。二是,全面挖掘文化艺术传承人的潜能,通过民间文艺队伍工作当成切入点。乡村文化广场是文化艺术传承人的主要活动场地,为彰显地方特点,要让文化艺术传承人主动担当民间文艺队伍组队、管理和培训方面的工作,比如成立秧歌队、小剧团等,同时,还需要对民间文化艺术传承民间队伍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发挥好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的组织领导作用。三是,发挥组织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的倡导作用。积极鼓励农村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广泛参与到各类比赛中。通过展示地方特色文化,来激发广大群众的自我提高机能,并以此作为示范,进行积极推广,培育民间文化建设先进个人。此外,乡村歌曲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起到净化民风的作用。通过编排一些广大村民喜闻乐见的表演节目,广泛宣传民间艺人在保护民俗方面的积极作用,让群众能感受到身边的优秀文化,以此来影响广大群众,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培养农村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的自觉意识

文化在农村的走向与发展过程来看,文化产生的力量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过程,同时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开展生产与经济建设中的自觉运用与创造。但是,从农村文化艺术传承从创造到运用、发展来看,这是今后需要一直努力的方向。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指导农民去了解、热爱自己的文化,承担起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使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并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培养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开放意识。在全面提升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农民的主体意识。三是强化农民主体创新性意识培养。确立广大农民的自主性意识,能让农民在文化层面发挥其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开发农民创新意识,打造农民创新品格,提升农民的文化自信。

三、总结

第2篇:乡村文化艺术活动范文

民间舞蹈文化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民间舞蹈根植于民间,反映出浓厚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在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首先阐述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内涵,然后分析保护民间舞蹈文化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关系,最后指出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与保护和传承民间舞蹈文化应协同发展。

【关键词】

民间舞蹈文化;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保护;传承

舞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在人类文明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慰藉心灵、传递知识、愉悦精神和传承文化,并且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语言、民俗、礼仪等。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质方面建设新农村的同时,更应当注重文化艺术建设,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民间舞蹈具有原汁原味的艺术风格,既贴近人们的生活,又能够传承历史文化,在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在当前具有实践意义。

一、民间舞蹈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也越来越大,民间舞蹈的传承和保护成为当代舞蹈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海南打柴舞、安徽花鼓灯、宁夏回族踏脚、贡庆铜梁龙舞等民间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民间舞蹈的魅力。民间舞蹈文化保护在国家大力的支持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中传承舞蹈的人的保护两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是指最大限度地保护民间舞蹈的原有生产生活方式,使民间舞蹈可以保持原有的风格整体灵活地保护起来;环境中传承舞蹈的人的保护是保护的关键,人作为传承民间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因素,保护好人就是保护好民间舞蹈。民间舞蹈反映了各个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等环境下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情感,而人作为重要的传承载体,以言传身教、家庭式或师徒式的形式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作为传承民间舞蹈的重要元素,一个人很可能代表了一种风格、一种样式、一种绝技,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接班人,那么当老艺人逝去,这种风格、样式与绝技就会永远消失。民间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保护好民间舞蹈的传承人,并为民间文化遗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了解民间舞蹈,参与到传承中,并发扬光大。

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意义

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方面开展,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广大农村迫切需要加快文化艺术建设,提高当前新农村的精神文明面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集中体现了农民的道德、民俗、风俗等,反映了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体现出勤劳、勇敢、善良的民族精神,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文化艺术建设能够丰富农村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激发农民热爱家乡的激情和精神,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包括舞蹈、音乐、剪纸、戏曲、皮影、刺绣等,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丰富农民业余生活,提升农民的审美意识,培养艺术情操。加强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不仅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需求,还能够促进我国精神文化建设,带动农村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快速稳定发展的目的。

三、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促进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

发展生态环境是保护民间舞蹈文化的关键因素,生态环境是民间舞蹈得以鲜活地保存下来的重要外部环境。保护民间舞蹈文化应当注重发展生态环境,使民间舞蹈可以在原本的生存生活方式中得以发展,生态环境是民间舞蹈文化的根本,也是源泉。建设新农村文化艺术,不可避免地将从外部环境入手,营造出适宜文化艺术发展的氛围,滋养文化艺术的发展。现代化进程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富饶的物产,但是也破坏了原有的、原生态民间舞蹈存活的生态环境。原生态民间舞蹈环境被人为地破坏、改变或加工,那么民间舞蹈就不能表现出最原始、最本质的内涵,失去了历史文化价值,也就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因此,民间舞蹈文化保护要求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着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既为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提供给养,又为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营造适宜的外部环境,促进新农村文化艺术的建设。

(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为民间舞蹈文化保护提供了支撑

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最突出的特点是创新,以新的面貌迎接新的变化。从表面上看,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创新与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有着明显的冲突,因为民间舞蹈文化保护首先是要保护原生态的舞蹈,看似矛盾,其实不然。民间舞蹈是群众中最普及的舞蹈艺术,反映生产生活与精神面貌,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随之改变,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的心理变化,这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是相符的。新农村文化艺术在建设过程中,会融入现代文化与西方文化,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碰撞与冲突中得到转型和提升,反映出时代的特征,这为民间舞蹈文化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保护民间舞蹈文化的生态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以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为民间舞蹈文化保护提供了支撑,使民间舞蹈文化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反映当代生产生活与精神面貌。

四、民间舞蹈文化保护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协同发展

(一)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保护和继承民间舞蹈文化

正如西西里藏羚羊生态保护区为藏羚羊、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生态保护区为大熊猫提供了安全的生存环境,藏羚羊和大熊猫才得以免遭灭绝,繁衍生息。民间舞蹈也是如此,保护文化生态环境成为保护民间舞蹈的重中之重,可以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联系起来,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民间舞蹈,如拍摄记录下民间舞蹈的举行和民间艺人的表演;成立民间舞蹈博物馆与工作室,向群众宣传民间舞蹈,重点培养民间舞蹈传承人;保留民间舞蹈生态空间;组织开展艺术节等。文化生态保护应当尽可能保留民间舞蹈根植的原生态环境,使其浸润其中保持活性,可将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村寨保护起来,建设成文化生态村,实现民间舞蹈就地保护与传承。民间舞蹈的发展与衍变,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变化的时代精神息息相关。保护民间舞蹈,应当在保持其传统的原生态的本质内涵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和元素,通过变化求发展,在现代洪流中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因此,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过程中应当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成立民间舞蹈博物馆,使人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民间舞蹈的发展,更好地保护民间舞蹈;而且各地还应当保留与还原各种民族节日,使那些已经失传的民间舞蹈可以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复原、存活,并代代相传。民间舞蹈文化只有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存活与发展,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为民间舞蹈文化保护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使民间舞蹈有意识地被保护起来,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以实现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二)民间舞蹈文化丰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内容

民间舞蹈是农村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之余表达情感、自娱自乐的一种艺术形式。民间舞蹈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含着人类学、社会学、美学、民俗学、建筑学、文学、音乐学等多学科与知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56个民族有着不同的舞蹈形式,这极大丰富了民间舞蹈种类与形式,也为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内容。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内容不仅包括当代文化,更应当包括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化。民间舞蹈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如海南、云南、贵州、等省份,每年前往观光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游客在欣赏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同时感受着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民间舞蹈文化在其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不能只以展示和宣传的手段去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而是应当同时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真正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古老的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在这种方式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生机,并倡导爱民族、爱家乡、爱文化的行动指南,推动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可以将民间舞蹈引入各个乡村,借助民间传统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新农村和社会的联系,不仅将民间舞蹈的各种传统艺术形式融入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当中,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也增加了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内容。

结语

民间舞蹈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蕴涵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舞蹈发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传承于民间,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和审美情趣的体现,具有浓厚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因此,民间舞蹈作为传统文化在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民间传统文化历经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凝聚的文化和精神反映出当代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重要内涵。因此,应当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在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间舞蹈文化,充分体现民间舞蹈文化在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丽霞.舞蹈艺术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音乐大观,2013(10).

[2]李鑫.群众舞蹈对新农村农民文化生活的影响[J].艺海,2008(6).

[3]胡献锦.试论民间舞蹈“花鼓子”与土家人的现代生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4]刘伟.民间艺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功能探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3(4).

[5]邢海玲.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艺术传承路径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6]胡爱祥.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优秀民间文化建设现状研究——以镇江新农村文化建设为例[J].科技资讯,2011(36).

[7]李伟,张彦辉.生态式发展民间艺术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发展体系[J].才智,2011(30).

第3篇:乡村文化艺术活动范文

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不仅对人们的文化艺术素养具有影响力,同时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性。因此,本文对当代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作进一步探究。

一、当代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概述

当代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内容以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作为积淀,形成了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富有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推动作用。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与专业化、标准化的艺术教育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在“自娱”、“自育”两方面,即以“已”为中心,群众通过艺术教育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群众文化艺术涉及的范畴较为广泛,其教育对象是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位公民,教育内容包括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育区域不仅包括每一座城市,还包括广大的乡村和偏远山区。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具有教育的普及性和广泛性,不仅可以提高整个社会中人们的素养,而且可以净化心灵、弘扬正气。因此,大力发展我国的当代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代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发展要求

我国的改革开放为当代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构建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开始追求精神生活。要想发挥当代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引进西方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广大人民群众学习艺术文化的环境与氛围。国家要适当建设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专门场所,加大对相关设备和专门场所的资金和人力方面的投入,同时还要培养专门的教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专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培训,逐步提高群众的艺术水平。

三、当代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推动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世界各国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都较为重视,相继建设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专门机构,如日本的文化会馆,我国台湾的文化中心等等。这种艺术教育形式之所以能够受到全世界各国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其对社会有美育的重要作用。通过建设专门的机构,组织群众参与文化艺术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美的领悟和理解能力、规范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而且还可以培养新时代具有新理念的公民。群众文化艺术教育自身的独特性是各种专业艺术教育机构无法取代的。

(二)社会进步发展的推动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质量得到了切实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群众文化艺术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逐步走进了人民的生活之中。群众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传播性和渗透性较为广泛,它通常以一种个体的创新形式传播于其他人,而且多与广大人民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这种文化艺术已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三)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4篇:乡村文化艺术活动范文

人们关注盛大庆典的同时,也更多地关注“CCTV体坛风云人物奖杯”,这个“小金人”奖杯,高48cm,由著名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伟创作,总体造型是一个运动员运动中的经典动作,紧握着铿锵有力拳头,用尽全身的力量使整个身体向上扬起,深刻代表着运动员活力四射,挑战极限,勇攀高峰的运动精神。奖杯的底座正面是“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评选”和评选“年度”文字,背面是获得的奖项和运动员的名字。奖杯由青铜铸造,表面贴金。底座采用的是热彩色处理工艺,做工精美,厚重大气。

由“CCTV体坛风云人物奖杯”可以看出各种奖杯已成为重大活动的焦点,先选取一些重大活动的奖杯进行文化艺术解读。

一、最美乡村教师奖杯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最美乡村教师”奖杯,青铜铸造,由著名雕塑家潘松设计。奖杯通过反衬的手法表达对教师最高敬意。奖杯上部塑造一个天真无邪的乡村小学生,系着红领巾,背着妈妈亲手缝制的书包,站在走过的山间小路上,仰望天空,脸上露出充满希望的笑容,下部圆柱体刻饰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寓指广大乡村教师用双手托起孩子们希望的明天,充分表达了这次活动的主题。

二、科技创新人物奖杯

2014年12月30日,“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科技创新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科教频道隆重播出。“科技盛典”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院共同发起,联合科学技术部等部门共同举办,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题,隆重揭晓2014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和三大“科技创新团队”。曲道奎、王坚、贾利民、邓中亮、舒跃龙、张红文、袁隆平、李兰娟、乔杰、戴建武当选2014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国防科技大学天河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团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号海洋科学考察团队荣获三大“科技创新团队”。

奖杯高35.5cm,由著名雕塑家潘松创意设计,奖杯造型为正在思考的人的立像,沉思凝重,充满思想的力量,与法国雕塑大师罗丹作品《思想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下半身表面是由数字符号来表达,具有时代感,代表科技数字时代的到来。底座正面分别是“CCTV2013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和“CCTV2013年度科技创新团队”文字,底座背面是获奖的科技创新人物和团队的名字。奖杯由青铜铸造,表面采用国际先进的热彩色处理工艺,以艺术的视觉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力量。

三、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奖杯

年度“中国文化产业风云人物”评选活动由光明日报社主办。2014年度王长田、王健林、吕建中、刘庆峰、张宇、张斌、陈昕、庞新星、赵依芳、龚曙光等10位文化产业界杰出人士获此殊荣。

第5篇:乡村文化艺术活动范文

城乡联动,用务实精神夯实文化基础。近年来,奈曼旗累计筹措资金1亿多元,建成了图书馆综合大楼、人民广场、乌兰牧骑办公楼、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文博数字化管理体系、内蒙古东部“影视一条街”等一批文化精品工程。同时,正在筹备“诺恩吉雅”大剧院、民族历史博物馆在内的会展中心;完成了12个苏木镇综合文化站、100个村文化室、121个草原书屋、5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乡村文化惠民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12个苏木镇、273个自然村、8004户。目前,该旗95%以上农民都能通过图书室、草原书屋或信息服务站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既开拓了视野,又拓宽了致富渠道。

求实创新,用互动培育文化产业。近年来,该旗借助“赛马节”、“西瓜节”等平台,累计吸引上百名企业家来奈曼旗洽谈合作。同时以签约合作的方式,旗文艺界先后赴四川、上海等地演出670多场;以奈曼王府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新镇“柏盛园”为代表的休闲文化游,以孟家段沙漠草原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游等旅游品牌声名大振;大型歌舞剧《诺恩吉雅》获得了自治区政府“萨日娜”奖,中编小说《洪水、女人和狗》、《迁坟》获自治区政府“索龙嘎”奖,版画《蓝色的高原》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制定《奈曼旗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文化产业项目库,完成了《怪柳文化创意产业园》等17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有8个项目列入自治区文化产业项目库。

丰富载体,用特色活动增强文化氛围。近年来,该旗以“诺恩吉雅”文化节、“西瓜节”为龙头,以社区、企业、校园、村镇、广场为阵地,以广场文化园、校园艺术节、秧歌汇演、民歌演唱大赛等为重要载体,以老年艺术团、女子艺术团、少儿艺术团等业余团体为骨干,以秧歌、摄影、版画、书法、歌舞等艺术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东明镇代筒村评剧团,义隆永镇西地村人口文化大院,东明镇和白音塔拉苏木皮影戏等文化项目,已成为活跃在该旗农村的特色文化活动。

文化塔台,用经贸唱戏吸引区内外目光。2011年的奈曼旗好戏连台,为产业发展、经济建设吸引了目光,凝聚了人气,注入了活力。8月举办了第三届奈曼“西瓜节”。耿莲风、刘金泉等一批国家著名演员和奈曼文艺界人士一起,为奈曼人民献上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通过舞台,来自全国各地的西瓜专家为奈曼旗西瓜产业把脉建言。经过专家评审,奈曼旗被命名为“全国沙地优质无籽西瓜生产基地”,奈曼西瓜产业迈入新的里程。《乡村大世界——走进内蒙古奈曼旗》节目火爆播出。长达80分钟的节目,紧紧围绕着西瓜产业这条主线,生动展示了奈曼旗的风土人情、产业特色、文化禀赋,为全国电视观众送上了一套独具地方魅力的文化大餐,提升了“曼沙”西瓜的知名度。中国作家创作基地暨中国作家生态林揭牌仪式在奈曼旗举行。中国作协组织20余名作家开展植树造林、捐书题字、参观生态建设基地等活动。奈曼旗也将以中国作家题字、题词为主题,建设作家石林。“沙海明珠魅力奈曼”首届奈曼国际沙漠文化旅游节在白音塔拉宝古图沙漠旅游区举办。文化旅游节期间,开展了汽车越野、摩托车越野拉力赛,背媳妇、夫妻绑腿等趣味比赛,沙漠婚礼、篝火晚会、民间歌舞等民族文化艺术表演以及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等文化艺术系列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12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达1200万元。2011年8月,该旗参加了在沈阳举办的第四届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通过参与开幕式演出、进行广场蒙古族风情模拟实景展示、开展项目推介和室内产品展示等活动,全面展示奈曼旗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发展成就,宣传推介奈曼旗文化品牌和产业特色。

第三届奈曼西瓜节、中国作家创作基地暨中国作家生态林揭牌仪式、“沙海明珠魅力奈曼”首届奈曼国际沙漠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吸引了国内各大报刊和新闻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播出了沙漠旅游文化节的讯息;《人民日报》以“黄沙大漠、见证浪漫”为题,刊载了沙漠婚礼的大幅照片及解读文字;中央电视台《赛车时代》栏目以摩托车场地赛、摩托车拉力赛为着眼点制作播出了专题节目。特别是《乡村大世界》和《相约》节目的录制播出,极大地提升了奈曼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甜蜜的草原、洁白的蒙古包、金黄的沙漠、甜蜜的西瓜、古怪的柳树、欢快的蒙古歌舞……开放的奈曼面向全国、全世界发出了深情邀请。

第6篇:乡村文化艺术活动范文

落实科学正确“四观”,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和青年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服务全县三个文明建设,按照湖北省第七届乡村青年文化艺术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县委宣传部、团县委等单位决定,以“拓展青年素质,服务青年成才”为宗旨,以“送岗位、送文化、送法律、送卫生”等活动为载体,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大悟县首届青年文化艺术节活动。特制定本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冬春季节回乡青年相对集中和元旦春节的有利时机,以“拓展青年素质,服务青年成才”为宗旨,以“送岗位、送文化、送法律、送卫生”活动为主要载体,举办青年文化艺术节,活跃全县青年文化生活,培养青年文化人才,引领青年文化潮流,通过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形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宣传党的农村政策,传播先进文化,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全省山区经济强县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二、宗旨和主题

宗旨:拓展青年素质,服务青年成才。

主题:送岗位、送文化、送法律、送卫生

三、主要活动

大悟县首届青年文化艺术节由创建“共青文明示范街”青年志愿者在行动、预防艾滋病“青春红丝带”卫生宣传周、“你在他乡还好吗”农村务工青年座谈会、“关爱老区”企业用工招聘会、“青春喝彩”青年文艺汇演等五大系列活动组成。

1、以向城乡青年送岗位为主要目的,举行一场大型用工招聘活动。积极向上争取重视和支持,立足省、市及县内企业,充分挖掘企业用工岗位,在县体育馆内举办一场省、市及县内用工企业与城乡求职青年供需见面洽谈会。通过洽谈会,促成用工单位与我县求职青年签订用工合同,从而达到更好地促进我县广大青年特别是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目的。

2、以活跃青年精神文化生活为出发点,举办2-3场“青春喝彩”为主题的青年文艺汇演。参加汇演的节目形式体裁不限,歌舞、小品、诗歌朗诵、曲艺、绝活表演均可,并可增设与现场观众互动的知识问答、游戏节目等。节目内容要弘扬时代主旋律,健康向上,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展现当代大悟青年的风采。参加表演的节目由艺术节组委会统筹安排,每个乡镇一个节目,每个战线3个以上节目,根据各单位报送节目的数量和质量,既可以由一个战线或一个单位独立承办文艺汇演,并以“××杯”或“××之光”冠名宣传,也可以由多个单位共同承办,联合演出。每场演出时间在一个半小时左右。艺术节将评选优秀节目奖、组织奖若干,并给予相应奖励。

3、以维护青年合法权益为着力点,开展一次农村务工青年法律援助座谈会。组织县司法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的法律和劳动保障专业人士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义务接受群众咨询。

4、以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主题,集中一周时间开展预防艾滋病“青春红丝带”活动,开展预防艾滋病卫生知识专题讲座,并组织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开展防治艾滋病卫生宣传活动。

5、按照“四个一”的要求,开展创建“共青文明示范街”活动。围绕一个目标即县委、县政府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的目标,建立一支100人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创建一批青年文明号单位,树立一个品牌即“共青文明示范街”。

四、具体安排

艺术节系列活动大致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为:

(一)宣传发动阶段(20__年12月5日-14日)

本次活动规模大、内容多、涉及面广、意义重大,各相关单位接通知后,要迅速按要求做好活动的宣传发动和前 期部署工作。青年人数较多的单位要积极筹备,按时、按要求报送节目;县直各单位要充分发动,组织志愿者参与到全县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活动中去;各乡镇团委要深入村组农户摸清外出务工人员与打算外出务工人员底数,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将联合有关单位举行“大悟县首届青年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

(二)组织实施阶段(20__年12月15日-20__年1月20日)

1、20__年12月15日—20日,招募青年志愿者,创建“共青文明示范街”;

2、20__年12月25日—30日,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青春红丝带”卫生宣传周;

3、20__年1月5日—10日,组织召开农村务工青年座谈会;

4、20__年1月15日—20日,组织开展用工招聘会及青年文艺汇演,节目报送截止时间为20__年12月25日。

(三)总结表彰阶段(20__年1月21日-25日)

文艺汇演活动结束后,组委会将根据艺术节期间各个活动的开展情况,表彰奖励一批先进个人和单位。主要是表彰一批优秀青年志愿者、一批先进组织单位及个人和一批优秀文艺节目。

五、活动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首届青年文化艺术节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整个活动圆满成功,特成立大悟县首届青年文化艺术活动组委会。名单如下:

活动顾问: __县委副书记

活动策划: __x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组委会主任:__x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__团县委书记

组委会副主任:

__x县文体局副局长

__县司法局副局长

__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__x县卫生局副局长

__x县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

__x团县委副书记

组委会成员:__x团县委组织部长

__x县政办战线团委书记

__x县经贸战线团委书记

__x县政法战线团委书记

__x县计划战线团委书记

__x县宣传战线团委书记

__x县农办战线团委书记

__x三里城镇党委委员、团委书记

__x吕王镇党委委员、团委书记

__x城关镇团委书记

__x宣化店镇团委书记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团县委,__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艺术节活动联系咨询电话.

六、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举办首届青年文化艺术节是全县广大团员青年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活动持续的时间长、参与的青年多,社会影响大。各地各单位团组织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工作要求,及时向本单位主要领导汇报,大力宣传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认真做好参演节目的选送、组织工作。

第7篇:乡村文化艺术活动范文

关键词:安徽;乡村旅游;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0,X32.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6602

0 前言

“乡村旅游”(亦称“农业旅游”)英语为Agritourism,法语为Agritourisme,在东亚地区,传统将旅游称为观光的国家和地区则称之为“农业观光”。所谓“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旅游者到乡村旅游是对大自然的追求,对融入自然并与之和谐共存的人文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追求。他们把这种追求视为人类对自然的一种回归。因而,许多国家亦将乡村旅游称为“绿色旅游”。

1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状态

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是度假,他们称乡村旅游为“绿色度假”。第一种是休闲观光式的度假方式。他们住在农家,吃农民自产自制的新鲜食品,观赏农庄周围的自然风景,学习农家制作面包、奶酪、果酱、葡萄酒的手艺,通过感受农家生活增加对自己的认识。第二种是参与各种农业劳动的度假方式,称为“务农旅游”。在美国西部专门用于旅游的牧场上,旅游者放牧可以拿到牛仔通常的工资,以资助自己的旅游费用。其它国家多是无报酬的劳动。而在日本,无论成年人还是学生,参加劳动还要交费。

东欧的波兰,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紧密结合,他们的特点是参与接待的农户均是生态农业专业户,一切活动在特定的生态农业旅游区内进行。到1996年底,波兰全国已有由450家生态农业专业户组成的总面积超过4000公顷的生态农业旅游区。另一个是20世纪30年代就曾闻名于世的匈牙利乡村旅游。它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领略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中体味着几千年历史淀积下来的民族文化。这样高质量的旅游开发对国际旅游市场的影响极大,使客流方向、流量自90年代初开始,由欧洲的西部向东部转移。波兰与匈牙利的乡村旅游模式为世界各国树立了一个典范,指明农村地域环境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2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和开发乡村旅游的意义

2.1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均在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兴起诱因的不同,各地乡村旅游内容各有侧重。我国的乡村旅游在国内市场上,表现出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的极大依托性。这突出表现在游客对乡村旅游部分活动项目的偏爱上。国内游客参加频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采摘旅游;以春节、十五、端午、重阳等民间传统的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俗节庆旅游。

2.2 开发乡村旅游的意义

2.2.1 丰富了我国旅游资源

乡村有着丰富的、天然的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奇峰异岭、河流水库、牧场冰山、农村风光,自然保护区、多民族的风俗人情和历史名胜古迹,无数的地方性土特产品和美术工艺品寓于民间。

2.2.2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疏散游客

乡村地域广大,景点分布不拥挤,旅游活动空间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目前,我国许多旅游城市已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乡村的游客容量比较大,可以减缓旅游热点城市的人口压力。

2.2.3 为振兴农村经济开辟了新途径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乡镇企业要撤销或调整,当地的经济将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人民,将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产生重要作用。

2.2.4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有“一条龙”的服务设施,不但需要有诸如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贝外,还需要有宾馆、旅社、饮食服务、商场、旅游交通、文化设施等与之配套,这就为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

3 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安徽省发展乡村旅游主要依靠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特色资源,开发观光型、休闲型、文化型、生态型、学习型和名人故里型的乡村旅游产品。1985年,安徽黄山西递村农民勇开先河自办旅游,掀起了安徽省乡村旅游的新篇章。

3.1 安徽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内容及特色

3.1.1 独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

安徽省境内长江、淮河流域以及皖南地区旅游资源禀赋、文化习俗差异较大,全省60%以上的旅游资源在农村。安徽省的乡村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山乡云缠雾绕,梯田重迭,山青水秀林美;水乡平畴沃野、水网交错,棉海稻浪菜花飘香;还有皖东南的茶乡、竹乡等无不以其乡村风光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中外游人。

3.1.2 丰富多彩的乡村风俗民情

安徽省南北两地自然条件差异悬殊,北方多平地而南方多山地丘陵,各地乡村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加上盛行于安徽省各地乡村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霄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以及游春踏青、龙舟竞渡、花鼓戏等,五彩纷呈,令人神往。这些民俗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3.1.3 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

安徽省的乡土文化艺术古老、朴实、神奇,深受中外游人的欢迎。广大乡村出产的各种民间工艺品倍受游客的青睐,如文房四宝、徽派四雕和盆景、徽州漆器、竹编、芜湖铁画、灵壁磬石、青阳折扇等。

3.1.4 风格迥异的乡村民居建筑

安徽省因其独特的徽州文化而享誉海内外,徽州民居可谓是古今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如黔县西递村有清代民居120多幢,深宅大院,栋宇鳞次,布局精巧,砖石木雕琳琅满目,堪称乡村古代民居之宝库,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安徽农村还有许多古代工程、古老庄院、桥梁古道、古代河道等,如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处,古称芍陂的寿县安丰塘,就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这些民居与乡村建筑等体现了当地的文化艺术特点,乡韵无穷,令人叫绝。

3.1.5 富有特色的乡村劳作

乡村劳作是乡村人文景观中精彩的一笔,正因为如此,它们会使当今现代文明影响下的旅游者产生新奇感,并为之吸引。在安徽省纷纷涌现出的菜花节、西瓜节、采茶节等一批颇具特色的旅游节庆,就是乡村劳作作为旅游项目的一种体现。这些劳作充满了生活气息,富有诗情画意,使人陶醉留连。

3.2 安徽省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力举措

3.2.1 创建乡村旅游行业规范标准

在2006年,安徽省创建了国内首个乡村旅游标准――《安徽省创建优秀旅游乡镇评定标准》。该标准在乡村旅游景区建设、旅游线路组织、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强调了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引导与鼓励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时突出特色。与此同时,游客在参加乡村旅游时也可以享受到一定标准的服务。

2009年7月,安徽省旅游局编制了《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标准》,推进农业生态游、农家乐、农耕文化和农村民俗游等各种业态的乡村旅游形式健康发展。该标准着重对包括农家乐在内的乡村旅游景点的卫生环保、体验参与、服务质量等都明确了量化指标,对组织管理、文化注入、人员培训、品牌宣传等方面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3.2.2 举行大型旅游推介会及乡村旅游摄影大赛

早在2006年,安徽省旅游局、安徽省旅游集团为了响应国家旅游总局推出的“中国乡村游”主题活动,在南京举行了“江苏百万人,安徽乡村游”大型旅游推介会,引导广大江苏游客走进安徽,充分领略江淮大地独具神韵的民俗风情和绚丽多彩的田园风光,实现以旅助农、城乡互动、促进新农村建设。此外,举办“江淮晨报杯”安徽乡村旅游摄影大赛,七百多幅作品见证了安徽省乡村风景魅力。

3.2.3 积极组织专家打造全省乡村旅游规划

从2006年12月安徽省第一个县级乡村旅游规划――《休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诞生至今,安徽省旅游局积极会同南京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多家单位的专家组成评审组对多个重点乡村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其旅游发展前景、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等的透彻分析,提出积极的发展战略,并对其功能进行合理定位,确定具体的规划目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2.4 打造120个乡村旅游精品村落

安徽省境内长江、淮河流域以及皖南地区旅游资源禀赋、文化习俗差异较大,60%以上的旅游资源在农村。2007年,安徽省旅游部门在全省选择120个村落,依据不同村落的旅游资源、客源或区位优势,打造都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交通枢纽型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精品。

4 安徽省发展乡村旅游需要解决的问题

4.1 道路问题

安徽省某些乡镇的道路尚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而交通是否畅通无阻,影响着“乡村游”的发展。

4.2 同质化问题严重

安徽某些地区乡村旅游景点遍地开花,但真正有特色的休闲项目并不多,玩来玩去,不外乎钓钓鱼、打打牌、吃吃农家菜,格调单一。乡村旅游亟待不断创新,只有通过深度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逐渐扩大产业链条,才能够开发出更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进而推进乡村旅游升级换代。

4.3 基础设施简陋,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环保与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多数乡村旅游景点管理水平落后,服务档次不高。随着接待人数的增多,污水垃圾处理以及消防安全隐患增多。部分农家乐大多临河、沟、渠,靠近公铁路,大多没有固定的安保人员,缺乏重点部位的提示性标牌,存在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郭济东.波兰旅游业奏响田园交响乐[J].中国旅游报,1997,(3):24.

[2]王兵.浅析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思想误区[J].旅游管理,1997,(34).

[3]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02).

[4]安徽省旅游局.乡村游标准首现安徽――乡村旅游创建设立三个等级[EB/OL].安徽旅游资讯网,2006813.

[5]张文洲.乡村旅游年:农业大省安徽乡村旅游方兴未艾[EB/OL].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06331.

[6]王立武.安徽乡村旅游遭遇“成长的烦恼”[EB/OL].中国经济网,200962.

第8篇:乡村文化艺术活动范文

新泻县的传统织物“小千谷s・越后上布”,已成为无形的文化遗产。《自[人》与武藏野美术大学合作的研究计划,致力于把这种传统工艺商品化,而旅馆住客可以率先试用这些商品的样本。

「住

面对当地的古民居陆续损坏的情况,《自[人》提出了翻新成旅馆的建议,使建筑物的传统特色得以保留下来。例如支撑房屋的结构“t墼欷辍保现在已经很难重新再造一次。

「食

新泻出产的传统蔬菜比京都和金g还多,在这里可以吃到以这些蔬菜为主的野菜料理。旅馆所处的南鱼沼市出产越光米最有名的地方,加上当地有名的日本酒,可说是绝妙的搭配。

「农

身处于以米闻名的新泻县,而《自[人》亦有栽培自家品牌稻米的经验,不难想象在这里的住客可以参与种植体验。

「健康

“里山十帖”提供的都是以有机蔬菜为主的低卡路里饮食,而在寝具方面亦下了一番功夫。另外,旅馆不会使用杀虫剂,为住客保留了一片新鲜的空气。

「艺术

在旅馆内,到处都可以看到不少艺术家的作品,旅馆将它们视为启发地方经济活性化的原动力,而旅馆亦会定期举办展览会和讲座。

「游

在旅馆周围,可以看到树龄超过300年的榉木林、棚田和山脉,在冬天亦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雪景。

「愈

旅馆的露天温泉,得到不少杂志和电视节目的介绍。从温泉可远眺日本百大名山之一的卷积山,在晚上亦可眺望星空。

「集合

这里既是一间旅馆,也是一个“集合”的场所。除了前述的艺术家讲座,旅馆亦会不时举办创意工作坊,邀请各地的旅游专家,跟当地的居民,讨论和启发“地域活化”的前路。

里山十帖

“里山”二字,日语中意指人与自然的交界。从空间上讲,就是位于自然与城镇之间,人与自然共存的乡村地带。长久以来,日本形成了独特的“里山”文化,在广袤田野中偶见几户传统民宅,人们的活动点缀于自然之中,并在融合了自然的生活当中产生出传统手工、思想与智慧的生存艺术,引导后世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但现代化的步伐使得日本山村面临耕地荒废、老龄化的严峻问题,显然不少人已经觉醒――岩佐十良与他的“里山十帖”便是其中一例。

岩佐十良将老温泉旅馆的改造当作杂志选题来做,在他眼里,“杂志算是纸张的媒体,这里是实物媒体,尽管都算是媒体,杂志是把内容全塞进纸本里,旅馆的话可以解放到整个空间,可以触碰,可以坐下,可以吃。”

延续《自[人》的主张,保留建筑主体的原木风貌,开辟12间房,其中9间房拥有绝景温泉,面对海拔两千公尺的卷积山,一边享受温泉一边看漫山豪雪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体验。空间改造对室内设计专业的岩佐十良来说并非难事,他利用所长,与设计师合作,打造出风格迥异的房间。空间上颇费心思,从丹麦设计大师阿纳・雅各布森的“蛋椅”到日本工艺大师柳宗理的“蝴蝶椅”,各种设计真品遍布房间及旅馆各个角落,在古朴舒适之外,增添了些许个性。

除了空间,食材与饮食的挑选,亦是岩佐十良十分看重的部分。从多年前准备着手采访稻作专题开始,自然所孕育的生态理念,一直是《自[人》想要传递的。他们请来三星主厨神田裕行,用口感丰富的神田米以及新鲜采摘的时蔬,制作出自然料理“早苗宴”。“早苗”寓意感恩:自古以来,插秧结束后,当地会举行名为“早苗”的晚会。

这些之外,岩佐十良及其团队还继续发散。在立于主建筑外的小阁楼里,与不同生活品牌合作建立合作商店,而由“里山十帖”自主经营的店,则是每月编辑精选,从农产饮食、经典家具、纸品衣物到地方民艺。馆内的用品几乎都可以在商店买到,材质一流的寝具、家居服,住过一晚后,许多客人第二天都忍不住在此消费。

2014年,“里山十帖”正式开业,“里山十帖”这个名字,意指“食”“住”“衣”“农”“环境”“艺术”等构筑旅馆的十个要素。在岩佐十良团队的精细构筑下,“里山十帖”成为一个灵活的媒介,当地美丽的风景与丰富的物产,通过观光客、媒体的力量宣扬出去,不仅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带动了相关旅游和文化产品热度,更由于宣扬有机食材,以体验带动消费,联动了当地农业的繁荣,南鱼沼地区的农产品订单大增,有效提振了地区经济活力。

开业不久,“里山十帖”便荣获了当年日本的优良设计大奖(2014?Design Award,G-Mark),这也是以工业设计为主的Good Design首次有旅馆入选。南鱼沼这个并不算热门的景点也因为这间旅馆而声名大噪。

他山之石

“里山十帖”以农田为实践场域,旅馆作为媒介,试图探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重振日益衰颓老化的农业地区,同时也实现了杂志的转型。它并非外来力量撬动当地经济的首个成功案例,在新泻县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已是现象级的地方艺术节。

“里山十帖”的成功,让以文化与艺术之力振兴乡村又一次成为显学。近些年在台湾与大陆,标榜“里山经验”的项目遍地开花。而细究起来,大部分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些本着功利主义心态,认为文化艺术只是经济发展的附庸的行为,必然导致对文化艺术的投入是一种短期应景式的,无法为地方经济带来任何长远的发展。想要真正的撬动乡村,不是喊两句口号,做几场表演能够实现的。还需扎根当地,放弃启蒙者和拯救者的心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挖掘在地资源,实现乡村价值的输出。

海峡旅游:里山十帖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哪些方面?

德村志成:民宿这个概念最早由日本而来,民宿在日本有其独特的模式与价值,日本民宿讲究由内而外的文化存在,里山十帖之所以成功,首先是因为它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新泻的稻米农业发达,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其次里山十帖保留了当地最原始的风貌,与周围的温泉风景及自然环境结合的不错。再加上里山十帖根据在地特色,设计出实在的旅游观光线路,形成了一个旅游、生态、文化、产业的链条。

海峡旅游:如果说要把里山经验复制到其他地区,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德村志成:民宿最早由日本传到台湾,渐渐往精品民宿方向发展,而到大陆之后,则完全成为没有主人的奢华乡村酒店。站在学者的角度,我是不太赞同复制里山模式的。如果要谈的话,我认为是文化要素的导入。

第9篇:乡村文化艺术活动范文

地处杭州湾畔的金山,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蕴藏和传承着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山农民画就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朵争奇斗艳的奇葩。金山农民画取材于江南风土人情、民间传统和民间生产生活习俗;融合民间剪纸、刺绣、挑花、蓝印花布、灶头壁画、漆绘等民间艺术表现手法;运用丰富的想象,以丰满的全景式构图、夸张的表现手法、强烈的色彩反差,形成了金山农民画特有的艺术风格。

金山农民画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创立到逐步走向文化艺术市场,再到走出世界参与国际文化艺术的交流活动,走过了30多年的光辉历程。据金山农民画院统计,从1980年到2010年的30多年中,金山农民画先后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作品3000余幅,销售作品10万多件,销售总额达到1.5亿元。在国内各大城市展出近300场次,展出作品万余幅。在历次全国性美术大展中,金山农民画多次获国家级奖项,有300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等单位收藏。更值得骄傲的是在2010年全球文化汇集的世博会中精彩亮相。现有18位农民画作者被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有4位被评定为金山农民画艺术传承人,22位被评为农民画师,张新英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这一系列的数字背后,显示了金山农民画一路走来的丰功伟绩。

金山建区以后,农民画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开拓和发展。金山区人民政府已连续数年举办了全国性金山农民画民间艺术节和国际民间艺术节,金山农民画院从提高农民画的艺术质量入手,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联合成立“现代民间艺术研究室”,近几年则与上海工会管理学院联合开设学习农民画创作课程。金山农民画院也是全国最先在国际市场上创出规模效益的销售经营业绩,近年来金山农民画院以文化艺术市场为导向,以创意时尚的精神相继开发了以农民画题材和色彩及造型为母本的衍生品,如丝巾、挂毯、贺卡、瓷盘、环保袋、交通卡、贺年片、瓷板画、全棉T恤衫等30多种产品,受到中外客户的青睐。农民画衍生产品已连续6年保持年均100万元的销售额。近年来,农民画院又开发了以良渚文化为背景,以金山农民画图案为题材的黑陶制品,在世博会期间大受欢迎,金山农民画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金山农民画发展模式作为一种独特和成功的发展模式为世人所瞩目。纵观在这三十多年中所取得的成就,我们不难看出,当今社会时代背景、人们的观念、审美品位和现实生活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内部的自身因素和外部市场生产机制的双向作用下,金山农民画在当下发展过程种面临着许多问题,步入了重重困境。农民画的作者已不是传统农民,而是一个新时期的新农民,那么农民画该何去何从?该如何在时代改革的浪潮中前进?传统的、本土的、原生态的艺术如何实现向现代转化?农民画该怎样调整,超越自我,以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作为金山农民画院的辅导老师,对现阶段如何拓展与创新金山农民画等问题谈几点看法。

目前金山农民画作者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强烈的“求新”意识。首先,我得说明创新不是换汤不换药,创新不是对古今中外艺术的简单拼接移植,有些农民画家,特别是一些年轻作者盲目崇拜专业绘画,一味地将专业技法及装饰风格移植到创作之中,而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现代性主题又认知甚少。这些貌似新颖的作品,其实内容缺乏精神内蕴,没有从文化内涵上对民族艺术形态、样式和精神进行深刻的认识,缺乏寻缘问道的精神。

时代性是生命,开拓创新是关键

上文已经提到,经济迅速发展,高楼大厦林立,信息传递飞速,乡村田地迅速缩小,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农民身份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土地的主人,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农民。他们笔下的画作成为了新时代的写照,是新农村建设的见证。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时代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二是艺术形式。就内容而言,不同时代人们对绘画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爱好,例如农民画发展的几个阶段都有着明显的时代脉络。农民画先后经历了合作化、、、改革开放到当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事件。上世纪五十年代 “壁画化”、“诗画墙” 等配合“”的文化艺术活动,以诗配画、漫画形式表现满怀赶超激情的政治运动;六十年代以写实、半写实、单线平涂的形式热情歌颂战天斗地、耕耘、丰收的社会主义生活;七十年代农民画其形式为年画、版画、国画,反映革命、斗争的时代精神;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使农民画摆脱政治窠臼,农民画艺术创作也进入了新的篇章,绘画风格自由化,主要反映了改革以来,广大农村和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他们画生产劳动、画丰收、画风俗、画新风、画理想,回归本真,走上了现代民间艺术的发展道路,成为市场化的标杆。半个世纪以来,画风的转变都是随着时代的主旋律在变,反映了艺术创作的规律性,也反映了农民画家在不同时代的不断变化。同样,新的时代必将产生新的审美方向,农民画是否具有新的“时代价值”的美术价值观。农民画的“大众化”如何展示艺术的当代性?时代性迫切要求农民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所以任何艺术创作必须顺应时代,这样才能被时代认可,被大众认可。例如,最近社会普遍关注农民工这个群体,画家陆永中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一幅农民工骑摩托车上班的场面,整个画面铺天盖地的红色,展示了新时期农民工愉悦的心态和昂扬的激情,或许是因为新时期解决了社保、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问题使得打工者像沐浴着春风一样。又如画家王阿妮创作了一幅农家妇女产期使用可视电话与远在城市打工的老公打电话的场景,看了让人感动,新时代的农民用艺术展示了新时代的生活。

立足本土 凸显江南•金山地域性

新生代的农民画家,对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乡土风情、什么是民族文化知之甚少。年轻一代的农民画作者不能只停留在原始创作上停滞不前,应鼓励其打开思维在深入了解自己的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在作品题材、内容和形式上有更多的创新和表达方式,使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金山农民画更加丰富和充实。

我国现有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00余家,分布在我国广阔的地域中,各自的地域特征鲜明,风土人情各异,大西北的浑厚质朴,江南水乡的灵秀、西南的异族风情、东北黑土地的富饶,这些都为农民画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而金山地处杭州湾畔,独特的地域优势产生了金山农民画江南之美灵秀的艺术风格。金山区远离上海市区,贵在仍保持未开垦的原生态的田野和农舍,美在纯真的农家生活。这里的民俗便是一幅幅图画,他们代代相传,他们四代同堂,他们薪火传承,每幅作品都蕴藏着浓浓的地域情。例如张新英的《闹厨房》一角,完美的展示了保留至今的乡村农家灶台一景,慵懒的小猫,陈旧的桌子,浓浓的江南乡村情调充斥着整个画面。

创新辅导好方式引领创意衍生品

辅导员一直在金山农民画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山地区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是小学、初中学历,他们虽然是民间艺术的创造者和传承人,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局限性,还不能跟随时代的变化,用新的审美观念对民间艺术再认识,也不了解民间艺术的发展规律,不能用现代符号来表现,种种困境就要求辅导老师能够加以引导和提升,不单单是绘画技巧的辅导,而要从理论和时代审美倾向上进行提高与培养。只有审美观念的提高,才能画出契合时代,展现当代农民生活的艺术作品。

农民画要得到创新和拓展,辅导员自身艺术素质的提高必不可少,一个合格的辅导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素质:1、要熟悉传统民间艺术;2、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审美情趣;3、熟知金山农民画自身的艺术特点。辅导员的审美能力将引导作者的创作倾向和格调,进而对形成金山农民画艺术风格起了关键的作用。如近年来分别举办了以蟠桃节、廉政文化法制作品大赛等与现实生活紧紧相关的各种题材的专题性活动,辅导员的引导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另外,在金山农民画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农民画作者队伍的日益壮大,导致农民画作品的积压,严重影响了农民画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本着让“艺术生活化、生活时尚化”的考虑,本着开拓农民画创意产业发展的新途径思考,我们以农民画衍生产品的方式对现代民间艺术进行新的诠释,赋予其时代意义和概念,从而使民间的农民画萌生更为丰富的内涵。通过艺术化的产品,使中国的即是世界的这一理念更广泛地传播国外,让更多的人得以了解和欣赏现代民间美术。但衍生品市场的开发和创意具有投入大、风险高、产出大的过程,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愿意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