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简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科学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扎实开展城市中心商业区城市管理集中整治,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化,切实改善城市中心商业区面貌,提高城市品位,全面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
(二)工作目标。通过对城市中心商业区的集中整治,实现“五个明显”变化的工作目标,即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交通秩序明显好转、经营秩序明显规范、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市民幸福感明显增强。
二、整治范围
近期(2011年9月20日—12月20日)重点整治范围为:西起六峰路,东至上阳路,北至黄河路,南至和平路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在巩固近期治理成果基础上,逐步向市区所有的主次干道、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推进。
三、近期整治工作安排
(一)集中整治阶段(9月20日—10月20日)
按照《省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评比办法(试行)》和《省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试行)》有关要求,制定整治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和职责,扎实推进城市中心商业区综合整治工作。主要任务是全面清理各类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拆除违章搭建构筑物、棚亭;加大清扫保洁力度,排查清理卫生死角,做好市容环境卫生;加强户外广告管理,清理违规户外广告、门头牌匾,清理垃圾小广告,提升广告、牌匾设置档次;修缮维护湖滨商业步行街内的道路及公共配套基础设施,设置限制车辆进入湖滨商业步行街的隔离栏,改造湖滨南停车场,提升停车场设置档次;加强车辆停放管理,施划停车线,规范交通秩序,推进畅通工程。
(二)深化提升阶段(10月20日—11月20日)
在城市中心商业区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向市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延伸,开展集中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时维护市区破损道路及配套设施、消防设施,排查清除各种隐患;提高城市户外广告管理设置标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和路长单位责任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三)巩固提高阶段(11月20日—12月20日)
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定人、定岗、定责、定标准,强化督查考核,严格奖惩,实现城市管理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城市形象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四、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
(一)宣传发动。新闻媒体要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采用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城市管理集中整治工作,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宜居家园理念的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并积极参与宜居城市建设,表扬先进,曝光落后,营造城市管理集中整治活动的良好氛围。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规划城管执法局。
(二)清理疏导。集中整治市区主次干道、重点区域的各类占道经营,取缔流动摊点、规范暂时保留的马路市场。对部分流动市场实行划区、定项、限时和分类管理,将主要路段和重点部位的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流动摊贩,劝导进店入市场经营。对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占道经营商户,按照经营范围疏导至和平路市场、文化宫夜市、豫州商场、北停车场等专业市场,规范商业经营秩序。
责任单位:市规划城管执法局、市工商局、市总工会、和平路市场管理办公室。
(三)稳控稳定。维护城市管理集中整治的正常秩序,对治理涉及的商户,做好接访、解释和稳定工作,妥善处置紧急事件、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等工作。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局。
(四)设施维护。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改造进度,修缮和维护城市道路、道板、污水管道,设置道路、步行街隔离设施,升级改造环卫、市政公用设施。
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城管执法局。
(五)综合交通。开展“畅通工程”活动,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城区车辆疏导,严查各类乱停乱放、随意停车载客、车辆随意调头等行为,切实提高城区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
(六)证照查验。加强集贸市场、专业市场和商品流通领域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依法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保证商品、食品流通领域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质监局。
(七)停车秩序。规范市区各类停车场(点),取缔违规收费停车场(点),规划设置、施划机动车停放泊位及行车线;治理车辆乱停乱放行为;规范出租车停车秩序,完善出租车临时停车场设施;设置交通禁行、禁停标志牌及车辆停放标志牌;加快湖滨广场南停车场改造工程建设。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规划城管执法局。
(八)市容市貌。严格落实路长单位责任制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各路长单位要按照市城市管理指挥部分工,积极做好分包路段的检查、督促、协调等工作,并协调、督促分包路段内沿路单位的门前“三包”与环境整治工作,包括户外广告、夜景照明设施设置等。
责任单位:湖滨区政府、市规划城管执法局。
(九)广告牌匾。按照“一户一匾、整齐划一、简洁大方”原则,加大户外广告、门头牌匾整治力度,统一规划,实现一街一景。取缔各类破旧零乱广告、牌匾,清除城市视觉污染,打造城市崭新街景。
责任单位:市规划城管执法局。
(十)环境卫生。严格按照“五无五净”(无堆积物、无果壳纸屑、无污泥积水、无砖石瓦块、无人畜粪便,路面净、树穴净、道牙净、排水痹净、果皮箱净)标准,加强道路、临时市场、瓜果摊周边、树坑等部位保洁工作。加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
责任单位:湖滨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规划城管执法局。
(十一)餐饮卫生。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市工商局和规划城管执法局配合,对市区中心商业区饮食服务业经营商户的食品卫生、营业执照、经营环境、健康体检证明、餐饮经营许可证等进行联合排查,规范符合经营条件且证照齐全商户的经营行为;对不符合经营条件、无营业执照、无健康体检证明、无餐饮服务许可证明的商户限期整改或予以取缔。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市规划城管执法局。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政委、市长为指挥长、分管副市长为副指挥长、市直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市城市管理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具体负责城市管理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日常工作。指挥部下设6个工作组,分别负责宣传、集中整治、秩序稳定、交通秩序、设施维护、市容保洁等工作。
2016年,办公室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克服工作量大、人手不足的现实困难,认真履行职责,突出抓好办公文秘、重要事项督办、课题调研、新闻报道宣传、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成效,为全局工作良好运转提高了重要保障。
一、2016年工作亮点
(一)信息宣传面广量大。围绕全局重点任务,办公室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加强与主流媒体、上级机关信息宣传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实现局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报纸有文字、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其中,住建工作简报及政务信息共编写了70余期(其中调研类信息10篇),正面新闻报道200多篇次。同时,结合信息化发展,利用创新宣传手段,做好“江门住建”公众号微信编写工作。截止12月底,推送图文消息182篇。累计增加关注人数7317人,目前共有粉丝9726人,每月平均阅读次数超过1万5千次,让市领导及时了解我局所做的工作和努力,以及在市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我局的良好形象。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了部门形象、扩大了部门影响力,为全局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
(二)公文处理优质高效。严格把好公文出口关,认真执行保密和文件的拟办、分阅、管理归档等工作,努力提高公文的办理时效和质量。全年收发文累计13353份,其中:收文9087份、发文4266份、扫描归档文件约2000份,按全年工作日210天计算,平均每天收发分派归档文件63份。建立微信工作群,实现移动化办公,大大提升了决策和审批速度,提高工作质效。在办文过程中,注重研究、吃透政策,充分理解领导及上级机关的工作意图,掌握领导的工作思路。在工作要点、会议报告、领导讲话等重要文件的把握上,力求做到严谨规范。
(三)督查督办及时到位。围绕全局中心工作,注重实施全过程督查。对于会议决定事项、重要工作部署落实情况和领导关心的重要事项,力求做到重点督查随时查,一般督查定期查,确保决策“不变形、不缩水”;对事关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月度工作重点和阶段性工作,探索实施整体工作定期全面督查、中心工作适时专项督查、领导指示事项立即重点督查相结合,确保各项工作得到落实。结合局务会研究事项落实情况通报,及时上报省厅、市政府重点工作、市委督查室和政府督办室督办事项报告。一年来,共办理了市委市政府重要督查事项,市委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交办事项,领导批示,领导微博、微信交办事项等督办事项共130多项;建议提案督办共63项,综合汇总各类办文约100多项,合共约300项。
(四)重大活动科学统筹。今年以来,办公室进一步加强与其他业务科室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工作联动、互动机制,跨界统筹,创新合作,促进各项工作的协调运转。
一是牵头开展“梁思成杯”首届全球侨乡建筑设计大赛。“梁思成杯”建筑设计大赛由我局和广东侨界人文学会联合主办,得到了梁思成先生家族的同意冠名,取得了省住建厅及行业专家、学者们的鼎力支持。此次大赛共收到全球200多份设计作品,共有130家国内外媒体、29家微信公众平台报道了此次大赛,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促使侨乡建筑以及侨文化真正走向世界。办公室在组织大赛、面向全球发动、媒体同步播报宣传、举办新闻会、宣传推广会以及专家交流座谈会、走访高校及机构进行发动以及颁奖典礼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二是协助举办了“中国侨都首届房地产(旅游)博览会”。与相关领导和科室紧密合作,摆脱传统、单一的纸媒创办模式,首次以全新多媒体平台、跨界合作创新的形式,成功举办了房博会,宣传江门房地产投资环境,为房地产市场主体搭建长期合作的有效供需平台。
三是承办全市城市工作会议及重点城市建设项目推介会具体会务工作。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完成全市城市工作会议及2016年重点城市建设项目建设推介会,取得积极成效。
(五)机关服务细致入微。以优化办公环境、保障办公场所安全为目标,制订和完善了机关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了各项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全局干部职工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
一是美化办公环境。完成办公大厦6-14楼走廊、天花翻新工作;修缮部分办公用房和防火门。
二是升级办公硬件设备。完成9楼电视电话会议室改造。改造后的会议室可作为主会场与分会场互换,具备电视电话会议、应急维稳指挥中心、网络教育、多媒体展示等功能,大大提升了我局会议效率和平台互动性,又降低会议成本,减少“三公”开支。升级维护12、13楼资料综合档案室,提升我局档案管理硬件配置,按照市档案局的考核要求,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及时指导各下属单位开展档案工作。
三是推进科学化管理。安装大厦楼层门禁与职工用餐系统,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为确保*****机关办公环境安全有序,在住建大厦6--14楼各楼层候梯厅与楼层走廊间的大门安装门禁系统及饭卡。
五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推动完成对部分资产产权的登记工作,确保我局固定资产不再流失,想方设法争取财政资金安排及经费减免,为江门建设融资平台增加更多资产。
二、2017年工作思路
(一)继续提高后勤保障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水平。包括:机关物业的精细化管理,标识指引的完善、车库完善、办公场所室内修缮、饭堂质量提升、安全驾驶指引及提示。
主要工作
(一)以“创先争优”和“三进”活动为动力,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城管环卫形象明显提高。
城市提质和创卫迎检工作这既是对城管环卫工作的考验和挑战,更是对城管干部队伍作风与能力的检验和检阅。我局结合实际,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抓制度重规范,抓常规保重点,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城管环卫形象有了较大的转变,广大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1、开展创先争优及“三进”活动,合力氛围不断形成。局党委先后召开了“创先争优”、“三进”活动动员大会,全局党员干部职工立足本职,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抱团奋进,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一是建机构搭班子。制定好实施方案,把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二是多形式广宣传。将活动作为加强组织建设和带动党员积极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三是活载体重落实。把“创先争优”活动和“三进”活动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城管环卫各项工作。四是献爱心助贫困。积极组织单位全体干部参与公益事业,为困难家庭捐款,广泛开展慈善捐助活动。
2、创新工作机制,执法成效不断提高。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了《部门业务绩效考核奖惩办法》、《周工作报告制度》等一系列责任分解制度。实施办事程序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养犬管理条例》、《政务公开公示办法》、《政务公开监督制度》和《票据管理制度》等规定办理各项城管业务,公开收费标准,使各项政务做到公开、透明。使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执法方式由过去的“坐车巡查、结伴执法”向“划分路段、分段负责、文明巡查”的方式转变,由过去的“现场执罚”向“巡查、执法、处罚三分离”的方式转变,由过去的“重处罚轻服务”向“文明执法、规范服务”方式转变。成立监查室,根据督查工作要求,采取领导带访、明察暗访等形式,定期对全局干部职工的出勤、履职、执法、纪律、作风等方面责任制落实情况加强监督。并与《行风效能目标管理责任书》相结合,促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强化舆论引导,执法环境不断改善。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简报及网络等媒体播放公告、制作宣传栏等方式积极开展城管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制作宣传展板7块。至月末份已刊出了60期《信息》,及时将城管动态在全系统进行公布,并向上级汇报。同时先后在报刊、电视台报道,深受好评。积极下发城管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自觉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营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通过全方位宣传,城管环卫执法工作深入民心,形象地位不断提升。
二、以“城市提质”和“创卫达标”为目标,全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市容秩序明显好转。
局党委把打好“城市提质战”和“创卫达标”列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借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检为契机,全局始终围绕这个大局,锲而不舍,全力冲刺,有效地开展专项整治,取得较好效果,确保顺利通过卫生城市各项考核。
1、着力抓好市容整治,打造整洁优美环境。确立以作为市容环境整治重点,对占道经营、出店经营,流动摊点、露天烧烤、马路市场等进行重点整治,同时,对夜市经营、早点摊贩进行了规范定点。月份以来,联合局属各部门对重点路段进行了4次市容环境检查和6次集中整治,整治了批发市场、南宁街市场等农贸周边环境,取缔了130个违章摊贩,整治占道、出店经营2700家,辖区经营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对主要街道和主要路段的竖牌、喷绘布等不规范广告,进行全面清理拆除,共清理横幅470余条,拆除户外竖牌广告380块,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335份,拆除清理陈旧破损广告228块,并规范审批89个门面牌匾设置。开展渣土专项整治,督促5个工地建立或完善清洗设施。施工高峰期,通过加强夜间扎实推进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土带泥上路,保障道路清洁。截至目前,共查处违规带泥上路车辆10余台。截至到目前,处罚人行道违章停车1600余辆次,说服教育1700多辆,清拖长时间占用人行道违章停车11辆,很大程度的改善了机动车占道停放的状况。办理犬只准养证18个,年检31个,捕捉流浪犬和无证犬38余只,受理查处犬只投诉27余起。使“犬患”突出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文明养犬意识明显提高,群众投诉率明显下降。
2、切实加大设施投入,促进环卫长足发展。加大清扫机械化投入,加强晚间道路清洗力度,采取扫洒洗并举,精细化洗街作业,提高路面洁净度;新接收13座公厕、1座垃圾中转站,新增25个垃圾箱;目前我局负责区45座垃圾中转站日产生活垃圾520余吨的清运任务;负责区94座城市公厕的保洁管理及粪便清掏任务,近1000只果皮箱的清掏、清洗、保洁工作。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实行垃圾密闭化收集、清运,日产日清。
下一步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扣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城市提质为中心,以巩固创卫成果为目标,深入开展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和迎接卫生城市复审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提出各项工作任务。切实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要抓好队伍建设。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和迎接卫生城市复检为契机,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岗位培训,学习城管环卫执法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执法队伍的爱岗敬业精神和依法行政能力,使城管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要完善考核制度。严格标准、严格责任、严格督查、严格奖惩;积极探索将城市管理工作的市容环境考核管理逐步向社会延伸;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对外形象。
三要巩固创卫成果。①逐步推进人行道机动车辆规范停放,实施人行道车辆划线摆放管理,做到“无线不停车,停车就是风景线”;②加大对城区建筑工地的管理,不断规范文明施工行为,积极推进渣土运输公司化运作模式,严格把控污染路面源头;③加强广告店牌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加快广告店牌规范设置进程;④强化占道审批管理,确保街面秩序井然;⑤进一步整治夜市、烧烤等服务性摊贩,确保街面秩序井然;⑥建立健全查违、控违、拆违机制,强力推进查违、控违、拆违工作,确保查违工作常态化;⑦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的力度,扩大保洁工作面。全力做好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力求达到市容洁净、秩序井然、街面完好、管理有序的管理效果。
年我区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巩固、提高、精细化”深化年和“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企业服务年”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培植产业链聚集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步伐,构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年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均增长18%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7%以上;技改项目不少于60个;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运行调度服务,大力培植骨干企业
1、加强经济运行综合协调。充分利用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对全区工业及重点行业、企业和产品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调度,建立数字模型,加强对宏观形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强化煤电油运综合协调,认真做好电力保障工作。加大调研力度,对35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分行业调研,对创新成长型企业跟踪调研,密切关注企业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变化,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2、培植骨干龙头企业。集中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支持骨干企业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把招商重点放在骨干企业升级改造、发展壮大上。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努力提高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充分利用驻地大企业的产业优势和产品原料优势,加强联合,引导中小企业提高协作配套能力,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扶植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投资决策机制、技术创新机制,转变经营方式,不断做大做强。引导企业着力抓好品牌营销,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产品博览会、产品推介、洽谈会等活动,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3、扶持创新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继续贯彻落实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创新成长型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坚持创新优先、效率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扶持成长性较好、规模较大的创新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强化政策扶持措施,加大考核力度,严格执行退出补入机制,力争年创新成长型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增幅达到35%以上。
4、抓管理创新。组织企业认真学习6S现场管理、SUB管理模式等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探索建立专门培训机构,定期邀请高等学府教授、著名专家和知名企业家进行讲座,搭建交流平台。落实每季度一次的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授课培训;有针对性地搞好“百名院士”进企业等产、学、研工程建设,储备急需人才和后备人才,努力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抓好企业诚信建设。
5、促进产业链发展。年,在电子信息、化工等重点领域,策划5条左右产业链,20个左右重点产品,通过横向融合、纵向延伸,提升企业群体集聚优势,从而形成专业化分工、上下游产品衔接配套的产业链体系。重点抓好集成电路和电子IGBT电力电子、计保电器高压电能计量设备产业链建设。同时,结合我区实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链招商工作,引进一批产业链相关的战略合作者,培植一批重点企业,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制定工作方案,加大扶持力度,用好发展专项资金,切实推动产业链经济加快发展。
二、强化节能意识,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1、强化节能基础工作,完善节能长效机制。完善节能降耗管理体系建设,强化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目标考核和政策激励,实行严格问责和“一票否决”。严格执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强化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深入推进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社会节能水平。加强节能执法监察,以执法促节能。
2、以“能评”工作规范化为抓手,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开工建设坚持“能评前置”,充分发挥节能减排在项目策划方面的引领作用,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增长。同时抓好项目竣工后的能评验收工作,确保项目实现预定节能量。加大能源结构调整,改变我区工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通过技术、管理等手段,提高清洁利用水平。探索建立企业节能工作档案,从能评工作到节能项目建设等全部记录在案,从客观上记录企业节能工作历程并起到横向比较和督促的作用。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技术、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示范模式建设,建立循环经济工业体系。着重抓好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重点工程。寻找资源综合利用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以赤泥、建筑垃圾为重点的固废综合利用。在机械、化工企业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在宾馆酒店领域有所突破。
三、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筛选和申报年度省技术改造导向计划项目、市“双百”工业项目和组织实施区“三0”重点工业项目,按照重点工业项目管理考核办法,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终考核”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对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管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坚持技术领先、重点突出的原则,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级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发挥其导向作用。强化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挂包责任制,成立专门协调小组,突出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资金、土地、环评等问题,各个方面抓好服务,为项目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要求,储备一批后备项目,提前做好项目用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审核(备案)等前期工作,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投资计划。按照“新建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的要求,力推项目投产达效。做好腾空闲置土地的项目投入工作。提高新上项目的准入标准,发展土地使用效率高的优势产业,努力调整和提高产业结构,最大限度的用好土地资源。
3、引导产业集约发展。项目入园、工业园区化是今后工业布局的必然方向。在制定技术改造规划、导向计划时,依托现有园区,参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依托淘汰落后、关闭小企业腾出的空间,新上符合产业政策、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好项目。同时,以优化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增强配套能力、拉长产业链条为重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鼓励引导企业走内涵发展之路。
4、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技改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区产业政策,所有技改项目必须按照国务院提出的项目建设的“八个必须”的要求,完善项目建设手续,坚决查处违法建设行为,使项目建设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1、深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拉长产业链、提高综合配套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规范和引导,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向化工、建陶等传统行业集中,注重向节能、环保要增效。积极完善企业技改服务体系,加强技改项目库建设,广泛收集行业发展动态、投资动态和项目信息,为企业投资决策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2、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全力支持新材料、精细化工、特种设备及机械加工、电子信息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主动融入省、市政策框架,大力争取资金项目支持,逐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加强财税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巩固南部工业区升级改造和“两炉”企业治理成果,加大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不断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年内淘汰3m以下水泥磨机。坚决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列入国家、省淘汰目录的高耗能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
五、抓两化融合,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1、突出政策扶持,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以“工业企业服务年”为抓手,强化金融支持,加强银企沟通,鼓励金融机构用足、用活、用巧各类信贷产品,加大对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的金融信贷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加快中小企业金融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上市,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开拓直接融资渠道,加快推进联创新材料上市步伐,推动企业上市融资。
2、全面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建立企业数据库,将一、二、三产企业纳入数据库服务体系,利用短信平台、简报等途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着力推进与台湾信息产业界的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台湾资策会的联系合作,充分利用我区既有的产业合作基础,积极开展产业对接、技术对接、资本对接和人才对接,促进电子信息等重大产业的发展。
3、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全区基础信息共享平台,整合资源,打造数字、智慧。突出抓好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作,推动工业技术研发、设计、生产、管理、流通等环节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宽带网和信息技术联盟的作用,大力应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技术服务等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力争到年,全区涌现出1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用计算机监控技术的企业达到90%以上。
六、抓安全促稳定,为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
一、全面完成面上增绿工作任务。
根据市区两级政府《关于2013年绿化工作意见》,组织召开辖区各办事处绿化工作负责人会议,总结并分析了2011年增绿工作完成情况,提出全年增绿工作的计划,每月调度汇总一次办事处的增绿进展情况,并按市政园林局统一要求进行上报。全年我处完成增绿52.34公顷(其中公园绿地40.5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1%。按照市政园林局下达的全年新增绿地35公顷(其中公园绿地20公顷),我区完成全年任务的149.54%。
二、着力推进重点绿化工程建设。
2013年我处负责汉墓景区提升一期改造、祥和公园改造、润和园绿地、煤港路绿地、新河沿岸绿化、八里一号馆规划路背景林建设、分车带改造及复兴北路道路两侧绿化等市重点绿化工程建设十余项。
为加快推进工程进度,我处安排专人对重点工程项目立项、定点与选址、环境评价、设计方案评审、施工方案审核、招投标等前期手续进行跟踪办理,及时与市规划局、园林局、重点办、财政局等部门沟通与协调,使重点工程手续办理快速,对重点工程的进一步推进起到重要作用。
八里一号馆规划路树阵广场、祥和公园改造、分车带改造工程和复兴北路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已完工,现进入施工期养护阶段,目前苗木长势良好。八里一号馆规划路树阵广场绿化面积达11760平方米,栽植乔木989棵,花灌木846株,播种草地2520平方米;祥和公园改造共清运垃圾4000方,回填土3000方,完成亮化管线铺设及硬化铺装,约2400平方米,栽植乔木88株、花灌木195株、球类184株、刚竹4000棵、模纹200平方米,摆放景石367吨;分车带改造面积11680平方米,整个工程清理原干枯绿篱18000余平方米,清运垃圾820方,回填土1200方,完道树补植国槐307株,栽植花灌木1100株、球类1313株、模纹23313平方米,树池地被4089.7平方米;复兴北路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共栽植分车带模纹及花灌木3600平方米。
润和园绿地、煤港路绿地建设正在进行雨水排水管、检查井建设,亮化管道基础铺设同步进行;新河绿化,完成招投标工作,施工单位已做好进场施工准备,待热力管线入地后,绿化用地交付后,立即组织施工;汉墓景区提升工程,圣旨博物馆西侧已完成土方回填及地形整理,A区已完成土方回填,正在进行施工图细化,B区已完成广场地形整理,正在进行大巴停车场基槽开挖处理、小车停车场花坛挡墙砌筑及地面铺装工作,完成厕所南侧土方回填,现正在进行地形整理,C区广场土方已回填80%;三环北路绿化已完成绿化方案设计;三环北路劳武港防灾公园设计方案已上报市政府待批。三环西路绿化、三环北路绿化及三环北路劳武港防灾公园由市政园林局牵头实施,我处做好配合工作。
同时我处为改善道路绿化,对道路绿化提档升级,完成、二环北路、平山路、汉城路、九里山路、环城路、大马路7条道路的圆岛岛头改造、分车带绿篱补植、行道树补植、道路两侧部分绿地改造等。共计拆除原有花坛72米、清理模纹地被约6000平方,清运垃圾3000余立方,回填土方4000余立方,平整场地5000余平方,更换以及修复原损坏路牙石约3500m,建新花坛14个,安放景石161.26吨。载植乔木2000余株、花灌木1900余株、模纹色块约30000平方、地被近600平方、安装树池篦子888个。
为提升城区道路主入口绿量,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我处对天齐路、中山北路、二环北路、复兴北路、西安北路、奔腾大道、府前路、黄河南路等路段进行补植。至10月底,补植更换模纹50000平方米、乔灌木200余株,草坪约5000平方,绿篱1050米。;黄河公园补植模纹色块1500平方米,更换栽植草坪3700平方米。
三、积极开展园林创建活动。
根据市区下达的绿化任务,我处全面展开园林绿化创建工作。一是组织区级义务植树活动。配合市局进行义务植树宣传,积极营造知绿建绿、爱绿护绿的全民参与氛围,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九里山东路组织区级义务植树活动,栽植雪松、紫叶李四百余株。二是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加强与市政园林局对接,同时按照市创建办要求,根据遥感数据资料,完成全区摸底调查,制定好实施计划,排定2013年创建工作。三是积极开展省市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区创建。今年我处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创建1家、居住区2家;市级园林式单位1家、居住区6家,超额完成市局下达任务。四是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和幸福家园创建活动。加强公园和街头绿地的日常管养,组织拉网式清理野广告行动,清除现有乱贴乱涂,在九龙湖公园、故黄河公园等游园广场设立便民服务点,配置了打气筒、急救包、茶水等便民设备。成立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队伍,佩戴自愿者标志,积极引导文明游园,爱绿护绿。
四、深入推进精品绿地达标养护。
按照《市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和《市绿化管理检查考核办法》,加强对参创绿地养护动态管理,科学合理安排锄草、保洁、修剪、浇水、补植和病虫害防治等绿化养护作业,更好提升日常绿化养护作业效能。强化落实考核整改,确保做到考核不失分、少失分、得高分。
推广九龙湖公园管理模式,按照“日巡查、周考核、月总评”管理方式,加大辖区招标绿地、自管绿地、广场公园绿化养护月度考核工作。对黄河公园、九龙湖公园、民主路等公园、街头绿地加强管养,将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及现场抽查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以绿化管理简报及绿化整改通知单的形式反馈给各负责人,要求其针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今年春季以来,我市降雨偏少,持续干旱,为了保障园林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我处采取有力措施,组织人员、喷灌车辆和各种淋灌设备设施对城区园林绿化植物进行浇灌,全面开展园林抗旱保绿工作。制定下发《关于加强辖区绿地抗旱浇水工作的通知》,安排工作人员自1月下旬开始对辖区内的街头绿地、公园、道路绿地进行抗旱浇水,对缓解辖区内的旱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为防止大旱过后的大涝,下发《2013年防汛抢险应急实施方案》,安排人员进行值班,并对辖区内危树险树统计上报,进行清理扶正,高大树木进行搭设扶木,确保夏季汛期树木无倒塌。
持续干旱的天气易发生病虫害,为有效预防苗木病虫害的爆发,我处先是冬季对辖区内道路、绿地苗木进行涂白、修剪病虫枝,同时对辖区内的街头绿地、道路绿地加大病虫害监测,及时药物喷洒防治等工作。4月中下旬针对我市易发柳树、木槿蚜虫、黄杨斑蛾、国槐尺蠖、香樟黄化病等病虫害,邀请市政园林局绿化处、市绿化站病虫害防治专家进行病虫害防治讲座,全区40余家单位和个人参加培训讲座。对春季园林植物易发斑蛾、绢野蛾、草履蚧、木虱、天牛、金龟子、地老虎、蜗牛等虫害及白粉病、流胶病、褐斑病等病害亦作了详细的介绍,做好预防和治疗。9月初为有效防控美国白蛾的发生,在全区内进行全面普查,多次召开美国白蛾防控会议,组织技术骨干参加市局组织的防控病虫害学习,对全区各责任单位、招标单位进行了书面及电话通知,要求做好辖区内美国白蛾病虫害的排查防治工作。
11月中旬,我处在九龙湖公园举行重点绿地保护启动仪式,进一步宣传《市城市重点绿地保护条例》,提高全区人民爱绿、护绿意识,百余人参加了此次启动仪式,向居民发放重点绿地保护宣传册共计千余份。我区等6块公园绿地及3块防护绿地列入我市首批城市重点绿地名录。
五、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
1、全力抓好全年下达绿化任务。继续挖掘地块潜力,精心设计施工,确保超额完成年度各项增绿指标。完善全区绿化工作台帐建设;全力实施立体绿化建设,加大单位小区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力度,尤其是小区垂直绿化建设和管理。
2、全面抓好重点绿化工程建设。一是做好文学路、生态园西路、河清路、锦绣山水西路等道路绿化提升工程。二是做好二环北路、下淀路、大庆路、解放北路、响山路、祥和路、奔腾大道、金马路、煤港路、中山北路等林荫大道建设工程。三是加强与区重点办、市政园林局对接,推进三环西路、三环北路及三环北路防灾避险公园建设,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3、推进绿化管养市场化运作。成立绿化养护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打造精品、提升效果”的原则,实行市场运作,参与市场竞争。对公园广场、街头游园、主次干道附属绿地等实行招标管理,提高管护水平。
4、加大联动协调建立监管机制。由区住建局和各办事处牵头,对新建小区内外绿化在规划设计、项目建设、检查验收的审核把关,以充分发挥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效果,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健康发展。
5、进一步推进精品养护绿地创建。加大改造提档力度,严格养护作业标准,落实管养责任制,推广九龙湖公园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现有道路、街头绿地、游园广场绿化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加大对老化绿地改造及缺株断带补植,提升现有道路、绿地的绿化水平和景观效果,确保新植苗木成活率达90%以上;严格绿化养护技术规范及时浇水、施肥、治虫、修剪,确保绿化效果,力争精品绿地达标率达70%以上。
6、开展省市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区创建活动。坚持巩固和扩面并重原则,加强已创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区日常检查考核,做好单位、居住区绿化指导工作;对已具备申报条件单位、居住区,进行材料整理,并做好迎检预备;对尚有差距的单位、居住区,加大督查整改力度,力争今年有更多的单位和居住区达到省市级标准,努力提升我区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区参创率。
一、市容管理方面
1、加强市容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
今年以来,我局不断加强日常市容市貌管理,健全管理网络,分解管理路段,在城区重点地段设立16个岗点,并由岗点向四周辐射成片,一岗一片为一个管理单位,每个岗点配置2人,确保定人、定岗、定职责,使违法行为得到了及时有效处置。对早中晚易形成管理空档的时间段,则实行早中晚班制,即早上5:30上班,晚上9:30下班,进行不间断巡查管理。
我局要求在日常管理中认真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同时,每周二、五积极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我局重点对主干道两侧的占道经营、流动摊点、乱停乱放等进行集中整治,共计清理占道经营5626起,取缔流动摊点6835个,处罚乱倒污水、乱倒垃圾等行为1678起,督促经营户自行开展清洗活动9520余次,使城区市容市貌整齐有序。
2、专项治理非机动车乱停放,规范停车秩序。
今年以来,我局不断加大对非机动车的管理,要求所有车辆在线内停放,对违章停放的,一律给予扣罚。今年以来,累计当场处罚违章停车7800余辆,暂扣非机动车8500辆。我局还划置了非机动车停车线,今年以来,共划置出新非机动车停车线185km,规范停车秩序,取得明显效果。
我局还不断加强看车点的管理,为了贯彻和落实市政府关于“非机动车免费停放”的文件精神,9月份,我局在全区8条主干道上设立22个免费停放点,并与相关市容环卫责任单位签订了《非机动车有序停放责任书》,督促每个停放点做到有专职或兼职看管员,做到停车服务不缺、管理标准不降,顺利实现了全区非机动车有序免费停放。
3、开展广告、霓虹灯集中整治,规范城区美化亮化秩序。
我局在户外广告许可上注重从源头抓起,对新设置的广告牌确立规划先行理念,明确广告牌制作标准、规格、材质等,并做到每一处户外广告都能指导跟踪服务,同时还对不合格广告牌进行了集中拆除,使我区户外广告设置有了质的提高。今年以来,我局新设置广告牌423块,拆除擅自设置、破损和有碍市容的户外广告510余块,拆除牌下牌、牌上牌和乱拉乱挂条幅970余平方米,进一步美化了城区市容市貌。
我局还不断加大对霓虹灯广告设施的管理,对主城区的霓虹灯广告设施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晚间根据亮化情况登录亮化问题,白天针对排查问题逐一进行督促整改。今年以来,已督促修复整改了135处破损的霓虹灯广告设施,确保我区破损亮化设施整改率达98%以上。
二、环卫管理方面
(一)加快长效机制建设,推进环卫管理模式实现新发展
1、道路保洁管理。
随着城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环卫部门担负的清扫保洁道路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到目前为止,城区的清扫保洁总面积已达到500多万平方米(含广场、游园、绿化)。每一条路段都能按照“保洁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清扫保洁总体要求和具体标准,在进一步加大清扫保洁力度的同时,对一些“亮点、难点、重点”地段增添清扫保洁人员,增加巡回保洁趟次,延长保洁时间;同时积极响应局领导开展的“三清洗一清理”活动号召,利用每周一的时间组织人员对道路两侧的环卫公共设施进行“大擦洗”活动;对城郊结合部的特殊路段充分利用道路冲洗车、道路清扫车工作效率高,机动性强的特点,充分做好人、机配合清扫保洁工作。
今年初,王营镇背街后巷纳入我局长效管理,接管初期,面对路面硬化条件差、环卫设施老旧破损、大量积存垃圾以及周围居民卫生意识淡薄等现状,环卫部门首先主动与社区联系,制作“告别不文明行为”宣传板报,并印制“告别不文明行为劝诫卡”发放给社区居民,并加大保洁力度,多次组织工人进行突击清理,目前,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状况已有明显改善,并受到周围居民的一致好评。其次,为确保王营镇背街小巷的清扫保洁工作有序开展,我局在1#公厕附近、东方家园西侧、阳光小区东侧、淮海中学西侧新建四座垃圾房,以缓解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的压力。我局还在城区选址新建了2座公厕。
2、环卫设施管理
我局安排专人对22座公厕、7座中转站场及600余只果皮壳箱、40多座垃圾房、近300辆环卫专用车辆逐一进行常规检测、维修、保养,发现隐患、破损及时修复,确保环卫机械、设施正常运行。同时,积极做好夏秋季环卫设施消杀工作,配足、配齐消杀所需器械及药品,消杀工作做到有记录、有检查、有考核。
(二)推动环卫机械化作业,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为减轻清扫保洁人员工作强度,我局充分利用道路清扫车、道路冲洗车工作效率高,机动性强的特点,配合人工做好清扫保洁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先后购置20吨洒水车一辆、3吨保洁车一辆、时风垃圾清运车四辆、3吨铲车一台,吸粪车2台。这些环卫机械的成功购置,大大提高了我区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目前,现有的10台道路清扫车、3台冲洗车已划分到城区7个清扫公司实行跟班清扫作业,此举大大减轻了环卫工作的负担,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效率。
(三)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基础设施水平呈现新局面
1、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为建立布局合理的垃圾中转站网,逐步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我局规划新建了王兴、三树、凌桥3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并投入使用赵集、棉花庄、新渡、古寨、吴城等8乡镇垃圾中转站;城区的合肥路中转站和城东垃圾中转站也已正常投入运行。
2、环卫设施购置。今年以来,购置了保洁三轮车50辆,垃圾筒210只,新购置的环卫设施主要投放于新接管的王营镇背街后巷,这些环卫设施的购置,对于扭转背街后巷“脏、乱、差”的环境卫生状况起到较大作用。
(四)加快创建环卫示范单位,逐步实现环卫作业精细化、精品化
大力开展环卫示范作业单位创建工作,今年以来,成功创建环卫作业示范路18条(段),环卫作业示范公厕15座;同时,还加大各项环卫工作管理力度,积极开展争创无扣分月活动,确保环卫工作不被市、区城管办扣分。到目前为止,环卫部门已连续多月成功创建了无扣分月。
三、渣土和违建管理方面
1、加大渣土整治力度。我局渣土部门实行全天候上班,全体人员分为三班倒,实行24小时监控。一是严格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审批,保证其按指定的时间、路线和场所清运处置。二是从严查处偷运、偷倒行为,防止规费的流失。三是做好渣土运输车辆的监管,做好施工工地出入口的硬化和冲洗,防止沿路抛撒、泄漏、带泥上路等污染路面。
今年以来,我局加大管理力度,从严从重查处未经核准的运输渣土、车辆带泥上路和沿路抛洒滴漏等违法行为。据不完全统计,共出动执法人员数百人次,暂扣违法车辆235辆次,查处违法行为150余起,查处违章行为取得明显效果。
2、加大防违治违工作力度。今年以来,我局全力做好城建巡查工作和拆迁地段的拆违工作,据统计,今年,我局共查处违章建筑136户,共计12530平方米。配合区政府对凌桥乡、营北、新渡乡及工业园区的拆迁地块进行拆迁,计3100多平方米。并对果林医院门前的违章搭建、银河湾小区围墙外违章搭建的楼梯及洛阳路小吃城的违章建筑及时拆除;对我局今年接手管理的苏北市场违章搭建进行查处,拆除违章搭建的棚房290余户,共计1000余平方米,违章设置的台阶2000余平方米。
四、市场管理方面
1、加强苏北市场管理。我局自接手苏北市场管理以来,对市场内市容容貌、停车秩序等进行了一系列集中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局主要整治行动有:一、拆除乱搭乱建。我局对各违章建设户下达整改通知,并对乱搭建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共计拆除400余户,面积达8500平方米。二、整治乱堆乱放。我局对违章店户逐一下达整改通知,今年以来,共清除乱堆放物品380余处。三、取缔流动摊点。对市场内的小吃摊点以及其他流动摊点,我局逐一通知其禁止进入市场内经营,今年以来,已取缔流动摊点650余个。五、整治店招店牌。我局对苏北市场内画面破损、褪色的牌下牌、墙体竖牌、不符合规格广告牌、不符合材质广告牌进行统一拆除,共计拆除不规范广告牌2428块。六、更新破损顶棚。我局将苏北市场内破损的顶棚统一拆除并更新,共计更新顶棚4300多平方米,使得市场内更加通风透光。七、粉刷墙面。我局对苏北市场的外墙面进行统一粉刷,共计粉刷墙面5300平方米,使得苏北市场面貌焕然一新。八、翻新停车场。我局对对苏北市场内原有停车场进行翻新重做,并在停车场内重新划置停车线3200余米,以方便民众停车。
2、加强台州商城、摩配市场、南联汽配等综合性市场管理。我局对台州商城、摩配市场、南联汽配等综合性市场管理不断加强管理,对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行为进行了集中清理,对环境卫生进行了全方位保洁和管理。今年以来,我局对上述综合性市场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650余份,暂扣物品870余件,清理乱堆放物品510余处,清理垃圾600余吨,使得台州商城、摩配市场面貌焕然一新。
3、加强新街菜场、营东菜场等农贸管理。
今年以来,我局不断加强对新街菜场、营东菜场等农贸市场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局专门组织执法人员,加强对早中晚时间段内农贸市场周边流动摊点的清理力度,至今已取缔农贸市场周边流动摊点1680个,清理店外店950处,使菜场周围环境焕然一新。我局还加大市场内外清扫保洁力度,确保每天三次清扫、不间断保洁,并加大积存垃圾清运力度,确保菜场内外环境卫生整洁。同时我局还督促菜场经营户做好柜台内的卫生保洁工作,确保垃圾袋装化入桶。我局还专门购置相关设备,做好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并发放食品安全生产承诺书近350份,全方位做好菜场管理工作。
五、加强民生城管建设
1、加强便民服务点管理。
今年以来,我局多措并举,加强对便民服务点的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制定完善了《便民点申请审批制度》、《便民配套设施发放制度》、《便民点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二是要求岗点巡管人员每日填写《便民服务点日督查跟踪表》。三是开展“优秀星级便民看车点”评比活动。四是定期对便民点设施进行维护更新。今年以来,我局已修复了45辆破损的便民车,维护出新了110套破旧宣传画面,补缺遮阳伞50把,更换破旧马甲63件。通过上述举措,基本实行了对主干道两侧近150个便民服务点进行全方位监管。通过完善制度,加强考核,确保我区的便民点达到城市长效管理要求。
2、加强便民小吃城管理。今年以来,我局不断加强福达小吃城、鞠通小吃城的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我局督促小吃城经营户每日开展“三洗一清”活动,认真清洗桌面、台面、座椅等设施。并安排4名专职保洁员对小吃城进行全天候清扫保洁,管理人员每天对小吃城卫生进行检查,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逐一进行排查。同时要求所有经营户均需取得健康证,并实行持证上岗,给广大市民创设一个整洁、卫生、舒适、安全的就餐环境。今年,我局还对福达小吃、城鞠通小吃城的内部设施和外墙进行了改造和出新,统一更换了广告牌,更新了经营台面,装饰了小吃城外墙。
3、建设洛阳路摊点疏导街。今年,我局打破圈地隔墙的摊点的疏导点的单一格式,引入新的疏导模式,建立开放式的规划有制的摊点疏导群,来有效遏制占道经营这一城市顽疾。今年3月份,我局投入60余万元,在师院围墙西侧新建了洛阳路便民疏导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洛阳路便民疏导点共设有85个小吃摊位,解决了350多人的就业问题。
六、党建工作方面
1、注重学习与培训。一是加强法规知识学习。我局坚持每周学习一次的工作制度不放松,重点对《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并开展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二、开展执法文书制作培训活动。我局组织各中队人员对执法文书制作进行集中培训,尤其侧重对说理式执法文书制作的学习,要求掌握文书制作格式、内容、规范等,使文书制作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开展了城管法规宣传月活动。让城管法规“进街头、进社区、进商家、进机关、进媒体”,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城市管理。四是开展重读文化经典活动。举办了《弟子规》学习培训班,每周一、三、五下午组织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学习,潜移默化提高人员内在修养。五是开展队列训练活动。每周二、四、六组织执法人员开展队列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基本队形(横队、纵队)、整齐报数、停止间转法、敬礼等。六是开展执法模拟演练活动。定期开展执法模拟演练,将所有中队分为若干小组,模仿占道经营、流动摊点、乱停乱放等各种违章现场,要求执法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置,并对每人处置情况进行现场打分,开展综合评比,以此促进执法人员处置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七是开展体能训练活动。我局每周集中开展一次体能训练活动,并实行“每天运动1小时”体育活动,专门购置排球、跳绳、乒乓球、哑铃、仰卧起坐板等器材用于执法人员健身,塑造执法人员良好的体格。
2、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一是开展“迎接党的生日,捐购爱心包裹”主题活动。捐购了61个“爱心包裹”寄往贵州黔东南自治州贫困地区,为贫困地区的小学生献去一份爱心。二是开展“结千家亲、暖万人心”活动。组织全体执法人员和贫困户结亲,为他们送年货、送春联,共谋致富路。三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各个中队进行了党史知识竞赛。四是开展争先创优评优评比活动。组织评选服务窗口、优秀党员和党员先进示范岗,并进行表彰。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我局还组织开展了迎七一唱红歌比赛、演讲比赛、观看影片《建党伟业》、举办秋季体育运动会、与书法家举行联谊会等一系列活动,丰富广大职工业余生活。六是开展“十大不文明行为”评议改活动。向广大市民发放1200余张不文明行为劝诫卡,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与学校、社区、经营户开展文明行为共建活动。开展文明行为科室评比、文明行为路段评比、文明行为社区评比活动。并开展“六个一”活动,对不文明行为进行集中处罚。活动期间,共处罚乱扔垃圾、乱泼污水等各种不文明行为5300多起,处罚非机动车乱停放2600余起,文明创建成效十分明显。
七、队伍和软环境建设方面
1、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一流执法队伍。我局在队伍建设与管理中,坚持不懈重抓执法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规范执法行为。在日常执法过程中,要求执法人员举止端庄、仪容整洁、着装统一、标志齐全、持证上岗,两人一排、三人一列。在管理中做到“三先三后”,即先亮证后管理、先取证后执法、先告知后处罚。我局还要求执法人员认真学习文明执法礼仪,从语言、动作、行为上对执法人员严加要求,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同时还不断加强廉政学习教育,把法规教育、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净化了干部职工的心灵,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制度建设和督查考核。今年以来,我局不断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六条禁令》、《日常勤务管理制度》、《履职不作为责任追究办法》等,并将这些制度汇编成册,下发至人手一本,以此进一步加强对执法队员的管理与约束,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提高了工作效能。
为有效实行内部监督,我局不断加大日常督查考核力度,严查队伍内部出现的各种违章违纪行为,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今年以来,共出了10期督查通报,对23人次的违章违纪行为进行了通报批评;同时,对各项日常工作的落实进行跟踪督查考核,并在月度例会上进行全面通报,做到奖优罚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3、加强行风和软环境建设。为树好城管部门对外的良好形象,今年以来,我局狠抓宣传报道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宣传报道。经过不断努力,今年以来,已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刊发稿件160余篇。并定期编发城管简报、城管宣传画报,下发至各部门各单位,同时寄给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力宣传城管工作,受到广泛好评。
在,经过市执法局的不断摸索和尝试,走出了一条“深入调研—建立便民市场—规划便民摊点群—启用城管执法岗亭—共建共管”违规经营治理五步走的新路子,逐步建立起流动摊点违规经营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破解了这个全国性老大难问题,得到领导认可、百姓满意的效果,树立了和谐城管品牌。
第一步:问需于民,广开言路深入调研
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面对长期难以根治的流动摊点违规经营治理难题,市执法局领导班子多次深入执法一线,溯本求源,挖掘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从源头着手治理。
自2010年下半年,市执法局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调研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建立流动摊点长效治理机制。开展了“领导干部走下去,机关人员走出去”主题调研活动,局领导班子亲自带头参加一线执法工作,深入流动摊点占道经营问题最多最顽固的区域、节点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摸清问题长期存在的关键症结;开展“城管执法十走进”活动,执法人员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征求和谐共建意见和建议;开展“和谐城管执法为民”大讨论活动,围绕如何改善民生,建立流动摊点长效治理机制,提升执法效能展开讨论;召开城区商户代表座谈会,与管理相对人面对面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难题,同时聘请商户代表为社会监督员,监督执法行为,积极为城管执法工作建言献策。
经过长期调研、论证和实践检验,针对流动商贩多为城市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的现实,市执法局提出,启动归行划市,采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法,彻底解决违规经营问题,达到既要城市环境整洁有序,也要让商贩吃饭,让百姓得到便利的目的。
第二步:建设便民市场,引导商贩入场经营
2010年底,城区第一家便民市场—傅家大门便民市场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市执法局归行划市、建立流动摊点长效治理机制的起点,也是践行“和谐城管、执法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
2011年,市执法局规划实施了双“310”工程,其中筹建10个便民市场成为解决流动摊点问题的突破口。市执法局先后协调筹建了湖西便民市场、育新街便民市场、大学西门便民市场、二干渠便民市场、香江便民市场等便民市场,共计引导规范2000多个流动商贩进入市场经营,彻底解决了周边市民的生活需要、商贩生存和市容环境秩序之间的矛盾。
便民市场的选址经过多次现场调研和论证,一般选在居民区较多,市民有生活消费需要、流动摊点聚集的区域。执法人员在这些区域附近寻找合适的场地,与相关部门多次协调争取支持,最后以谁投资谁受益、市场化的方式筹建设施较齐全、准入门槛低、收费标准低的便民市场。市场建成后,执法人员将周边与执法人员打游击的流动商户引导至市场内经营,并负责周边市容环境秩序的治理维护,由投资人进行市场运作管理。便民市场的建设使各方利益得到满足,商贩有了摊位便宜但收益高的经营场所,市民买菜也有了固定去处,在提升市容环境、方便市民和兼顾民生等方面实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第三步:划定便民摊点群,规范固化流动摊点
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没有止境,城管执法工作要让社会各界满意,城管执法人的学习和探索也要随着群众的需要不断前行。
2011年10月8日,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菜市场。”市执法局认真学习温总理讲话精神和省市领导指示后认识到,建设便民市场虽然取得了良好治理效果,但只是违规经营治理工作迈出了第一步。便民市场建设作为城市规划的一种后期补充手段,必须在合适的地方有一定的空间才可以筹建,受各方面条件限制比较大。
多次的实地调研,并综合考虑市民和经营业主等多方利益后,市执法局再次提出,在城区开展便民摊点群试点工作,作为便民市场建设工作的一部分,安置城区流动商贩。
10月份,市执法局与相关部门协调后决定,以“有序、规范、便民”为原则,在城区分批设置便民摊点群,消息一传出,就得到广大市民和商贩的普遍支持。很快,陈口桥便民摊点群、外国语学校便民摊点群、聊大东校南门便民摊点群、聊位路便民摊点群、青年桥便民摊点群、鲁化路便民摊点群、柳园北路便民摊点群、市人民医院便民摊点群、健康北路便民摊点群、北新纺街便民摊点群、区妇幼保健院便民摊点群、兴华西路便民摊点群、青年林便民摊点群、老聊莘路便民摊点群、文化西路便民摊点群、卫育小区便民摊点群等16个便民摊点群,经过精心选址、合理划摊位并配置垃圾桶等便民设施后,正式启用。流动商贩们按就近原则进行登记,并进入划定的摊位规范经营,市执法局和市政部门负责对便民摊点群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摊点群便民不扰民。第一批便民摊点群共规范固化流动摊点760多个,成为治理违规经营工作上的又一亮点工程,为彻底治愈流动摊点难题,维护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发挥了很大作用。
目前,市执法局正在不断寻找合适的区域设置新的便民市场和便民摊点群。
第四步:启用城管执法岗亭,巩固长效治理机制
便民市场和便民摊点群的成功不仅让市民和商户得到了实惠,也鼓舞了市执法局,为了实现固化流动摊点,违规经营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取得新成果,市执法局在借鉴北京等地经验基础上,设置了24个城管执法岗亭。
24个城管执法便民岗亭主要分布在金鼎购物中心、育新街东街、青年桥、孔繁森纪念馆、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市六中、东昌路小学、火车站和汽车站等流动摊点较集中的区域,也是便民摊点群的主要设置区域。岗亭的投入使用,执法人员以岗亭为中心对各项违规行为进行治理,把定点值守与巡查治理更好地结合起来,全面推动便民摊点群的规范治理和便民市场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市执法局还在岗亭内配备了打气筒、医药箱、针线包、简易维修工具等便民服务设备,为市民提供应急帮助,切实将“和谐城管、执法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
设立执法岗亭是市执法局落实双“310”工程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一线执法条件、延伸办公区域的一次尝试,是建立流动摊点治理长效管理机制的关键举措,标志着市容治理工作向精细化管理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第五步:共建共管,合力维护良好市容环境
城市属于每个市民,人人都有权享受良好的市容环境,也有义务维护城市环境,只有提高市民的城市管理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建共管的良好机制,城市环境才能真正治理好,维护好。
2010年3月,《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其中第七条规定:“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实行责任区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管理区域由本单位负责。”
2011年初,市委书记宋远方也对城管执法工作提出相关要求,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效能搞好城市管理,建立完善城管执法体系,坚持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相结合,形成政府与市民良性互动、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2011年1月22日,市长林峰海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管执法工作要加强违规建设、违规经营治理,推进沿街经营相对集中,进一步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市执法局及时落实办法精神和市领导指示,与城区2000多家沿街门店签订了《文明经营承诺书》和《门前五包协议书》,先后与军分区、大学管理学院、市职业技术学院、鲁西瓜果蔬菜批发零售大市场等多家单位签订了《共建共管责任书》,市执法局将共管单位周边的违规经营摊点进行规范,引导至不影响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的区域内固定经营,并加强巡查监督力度,共管单位抽出部分人员作为城管协管员,教育、劝导商贩不违规经营,并举报不听劝阻的商户,双方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对新问题及时研究,共同携手维护市容环境。
东营市东营区委、区政府为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在密切结合本区实际的基础上,设立了东营区数字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并着力于打造以“听民声、解民忧、集民智、聚民心”为服务宗旨的“民心在线”工程。这是东营区主动谋求政府职能转变、开拓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模式的深刻体现。数字中心自成立以来,共接待全国各地考察观摩100多次,创新性的管理服务模式得到了有效的推广。
打造管理服务新平台,实现公共服务信息化
为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精准对接,东营区于2013年开工建设数字信息管理服务平台,2014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平台通过整合全区热线、视频、业务、数据信息资源,打造集政务运行管理、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应急指挥等职能于一体的线上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平台的建成使用有效整合了政府各类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了资源共享与跨部门合作,有效解决了公共服务传统供给方式存在的部门分割、资源分散、协作困难等症结。
整合各类资源,凝聚服务合力
为有效解决各部门之间工作相互独立,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将全区语音热线、视频监控,业务工作、数据信息等资源统一整合,优化服务流程,强化行政监督,规范管理机制,提高办事效率。一是整合热线资源,实现“一号受理、协同办理”。将全区20部非紧急类热线资源统一整合到民生热线“8112345”,配备20个坐席,在传统单一的电话受理上增设手持终端、微信、网站、邮箱等多渠道24小时集中受理居民提出的各类求助、咨询、投诉、建议,实行“一号受理、分类处理、限时办理、跟踪回访”,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二是整合视频资源,实现“四位一体、同步监控”。将东营区公安、城管、文化等部门建设的2000余路视频监控资源全部整合到平台,建立起社会治安、交通秩序、市容卫生、文化管理“四位一体”同步快速监控管理模式,实现视频资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通过统一建设,集中管理,极大地减少了视频资源在各部门的重复投资,降低管理成本,实现了视频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三是整合数据资源,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共享”。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统一标准、联动采集、资源共享”的原则,对东营区范围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基础数据及区直各部门单位的公共政策和便民信息进行统计采集、存储,建成人口、法人、地理信息三大数据库和知识库,将各要素信息化、动态化地直观展示在三维仿真地图上,实现了数据的集中采集和共享共用,提高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四是整合业务资源,实现“不同业务、无缝衔接”。将区、街道、社区与居民密切相关的业务整合到区数字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了社会保障、社区服务、计划生育、老龄工作等19个业务模块,实现各业务工作的无缝隙衔接。
完善数据信息,夯实业务基础
为把系统建设成为全覆盖、全时段、精细化的综合信息系统,建成了人口、法人、地理信息三大数据库和知识库,作为数字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运行的基本支撑。据统计,目前平台共有数据256406条,其中人口数据库录入辖区内常驻人口、流动人口信息240097条,法人数据库录入企业法人信息16309条,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三维仿真地图120平方公里、纯三维地图3.2平方公里,知识库录入政策法规、各部门办事指南等346类信息。同时为保证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各级配备专职管理员实时更新、动态核查修正数据库信息,并将各要素信息化、动态化地直观展示在三维仿真地图上,为政府分析基层形势、研判动态趋势、处理突发事件、集合各种资源提供了前期准备,成为开展各项任务重要信息基础和事实依据,实现了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
优化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
数字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目前主要包含政务服务平台和民生服务平台,其中政务服务平台包括行政办公、电子政务、网格化管理、智慧党建、数字城管等系统,民生服务平台包括民生热线、民心在线网、社会养老、社情民意调查等系统。
东营区民生热线8112345,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百姓困惑、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热线把事件分为求助、咨询、举报、投诉等8个类型,并划分为城市建设管理、居民生活、三农问题等14个大类、75个小类,受理的每一件事都完成受理、转办、回访这一流程并由话务员详细记录、归类。为保证事件受理质量,设置了效能监察专席,实行效能监察制,负责热线工作人员和热线事件受理部门、单位的监督工作。热线每个月通过简报、区报专栏等渠道向社会公开热线受理情况,方便群众监督,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民生热线自运行以来,共受理群众来电、区长信箱、微信事件、社会养老、网格化管理等各种来源的事件10万余件。同时民生热线还兼顾社情民意调查功能,通过对辖区内居民进行电话调查,为公共政策制定提供坚实广泛的民意基础,从而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为拓宽为民服务渠道,东营区数字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在民生热线的基础上,开通了民心在线网和“东营区数字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微信公共服务平台。民心在线网开设社区服务、办事中心、查询中心、大厅、诉求中心、查询服务等板块,微信公共平台,提供投诉建议、政策咨询、便民服务(家政服务、违章查询、地图导航)等服务形式。民生热线、民心在线网、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已实现了互联互通,居民通过任何一个渠道就可以满足投诉、建议、咨询等多种需求。
除当前的政务服务平台和民生服务平台外,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第三大平台――居民生活服务平台的建设。各社区将吸纳社会优秀加盟企业、一技之长服务者、党员志愿队伍加入,采取收费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为居民提供服务。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服务商监督考核和准入退出机制,对服务商准入、运营、退出全过程实行动态监管,结合服务开展、质量回访等情况,淘汰服务能力弱、管理水平低、综合信用差的服务商,并定期开展培训、比武等活动,确保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
运用“互联网+”新手段,实现居家养老智慧化
东营区政府通过整合全社会的养老服务资源,并将其融入数字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使其成为连接老年人和服务机构的中枢。东营区数字信息管理服务中心联合东营区民政局,建成集老年人服务需求受理、服务工单派发、服务质量回访、监督管理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将居住在城区范围内、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全部纳入服务范围,由加盟企业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便民、健康护理、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把老年人的服务分为A类和B类,A类为城镇“三无”老年人、困难“空巢”老年人、80周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人,由政府按照每人每月平均300元的标准为其购买服务项目,并免费配送“关爱通”呼叫终端,加盟企业按约定上门提供服务。B类可根据老年人个性化需求,采用网上预约或拨打8112345服务热线的方式,由老人自愿购买养老服务。目前,为东营区1043名城镇A类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近5万次。同时做好对3家加盟企业服务质量的回访,并将回访结果作为考核加盟企业的重要依据,真正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放心、安心的居家养老服务。
“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有效利用了电脑、电话等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及时、准确、完整地将老年人的需求传递给养老服务供给方,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了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同时也推动了当地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为更多的家政服务人员带来了就业机会,实现了养老的互动性、个性化、产业化和智慧化。
推行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治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诉求”,这是网格化管理首次被上升到国家层面。东营区为适应社会治理的这一新形势、新要求,在全区推广网格化管理,并打造了东营区全新的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即以数字中心为中枢,区、镇街、社区、网格、楼院五级管理服务的层级联动新模式。
按照“方便群众、便于管理、规模适度、全面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根据城乡居民居住区域方位和辖区人、户、房、组织分布情况,按照300―500户的规模,将东营区的每个社区划分为848个基础服务管理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格三员(网格长、网格管理员、网格联络员),所有网格实行全区统一编码管理。区、街道、社区作为一、二、三级网格,分级建设数字信息社会服务管理服务站,为网格员配置了“民e通”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并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中学习,使其利用手持移动终端,实时更新人口、法人数据库,对网格内日常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并尽早察觉问题,争取解决问题的先机。
在网格化管理的施行中,将网格内的事件分为日常事件、一般事件和较大事件。日常事件是网格员在每日的巡视中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一般事件是需要镇和街道解决的问题,而较大事件则是需要区直部门协助解决的。网格管理员需要按照事件登记分类上报并上传事件解决前后的图片和文字说明。通过合理设置网格,确保系统服务在东营城区的全覆盖、无缝隙,从而将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最末梢,把服务工作做到了群众身边。网格化管理自运行到今年6月底,共处理日常事件113153件,一般事件2249件,较大事件86件,入户走访4282次,处理各类事件总数正在以每周2000多件的数量不断增长着。
网格化不仅是加强管理,更是强化服务;不仅重在发现问题,更要重在解决问题,尤其要更加突出为民、利民、惠民的目标,根据群众的需求不断拓宽为民服务内容和提升服务水平。为规范网格化管理,东营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并实行网格包靠制度,由中心选派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包靠各个街道,及时解决、反馈基层网格管理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不断健全网格工作的运行机制,实现民情联系无遗漏、社区管理无盲点。同时开展“最美网格员”的评选活动,以鼓励网格员不断完善自身,树立服务意识,准确传递与掌握基层群众的诉求与呼声。
(1)思想认识还不够高。促使人们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由于受传统煤矿观念的影响,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还相对落后,对生态文明的概念还缺乏清醒的认识。一些企业对生态文明矿井建设认识存有偏差、不够全面,仅停留在绿化环境、增加设施等外在浅显认识上,对生态文明矿井建设的内涵缺乏深层次理解和把握。
(2)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和途径。只有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目前,国内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企业的快速发展,仍然偏重于依靠经济形势、市场形势的利好,仍然偏重于数量的增长、规模的扩张,仍然偏重于依靠资金和物质资源的投入;而企业自身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高低并存,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不符合“十二五”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因此,要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从追求单一的经济高效率转向追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生态文明、社会效益并重的高效率。这是煤炭行业的社会使命,更是国企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3)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又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其建设过程中,需要法律法规尤其是环境法规的制度保障。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为我国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但还存在环境保护法律规范内容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等问题。在一些矿井内部,生态文明矿井建设没有真正纳入矿井发展战略来运作和实施,现有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还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考核标准、指标考核体系还不够科学健全,与现行的工作不匹配,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单位参与生态文明矿井建设的积极性。
(4)规划建设相对滞后。生态文明矿井作为国家一项大的发展战略,国内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煤炭行业目前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创建规划,对各单位生态文明矿井建设工作缺乏专业性、系统性的指导。一些基层单位尽管做了一些基础工作和有益尝试,但对建设生态文明矿井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具体措施等缺乏系统思考,造成各煤炭企业在推进生态文明矿井建设方面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
(5)资金投入保障体系不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利用经济手段诱导经济主体对污染进行治理是重要措施。当前,在生态文明矿井建设中,政府及行业还没有完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政税收政策,难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资金投入保障。
2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建设生态文明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矿区环境,发展生态文明,既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是一家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位居2013中国企业500强第98位。多年来,集团把建设生态文明企业放在突出地位,统筹谋划企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安全生产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型能源化工集团。
2.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途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作为传统资源型企业,始终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提出并实施“三个转变”战略构想,强调由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向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并重转变,由实业经营向实业与资本双轮驱动转变,按照“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的要求和污染物“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煤焦化工、煤基尼龙化工、煤盐化工三条产业链,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6月,全国煤矿煤焦化产业绿色发展现场会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召开,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2.1.1加强组织领导,确立发展循环经济新理念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作为省管国有骨干企业,坚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用全局的眼光去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提出了“绿色、低碳、循环”等具有前瞻性的新型资源理念,强调利用现有传统产业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使各类资源得到综合利用,使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科学。集团成立了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先后把循环经济建设列入了集团“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企业实现由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向集约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2005年,集团被国家列为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试点单位。
2.1.2创新实践,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3+2”循环经济模式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紧紧抓住被列入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难得机遇,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大”的原则,加快构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产业体系,逐步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3+2”循环经济模式,全力打造“绿色”产业链和“金色”价值链,基本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3”即以独立项目或矿点为基础的“点循环”,以相关产品或产业链延伸为主体的“线循环”,以园区多项目综合布局、集中循环利用为平台的“面循环”。“2”即在节能减排中放大资源价值功能,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建设生态文明。(1)“点循环”,是在独立项目和矿点中高效利用资源,形成相对独立、自成一体的循环经济点。主要包括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瓦斯、煤矸石、尾矿水等伴生品的循环利用。目前,集团已建成瓦斯发电厂4座,煤矸石砖厂7个,矿井水处理厂16个,尾矿水、煤矸石利用率分别达到90%和100%,每年发电利用瓦斯近2000万m3,复垦土地、恢复生态11000亩,并与澳大利亚一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综合开发矿区瓦斯资源,拓展工业“三废”利用渠道,做到变废为宝、变害为利。(2)“线循环”,是以资源梯次开发利用为目的,推动产业向下游延伸,提高资源附加值。集团立足煤炭采选和尼龙化工产业优势,通过科技攻关,将煤炭采选、煤焦、尼龙、化纤等上下游产业完美对接,打造出了我国目前最高端的煤基化工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从最基础的煤炭,逐步延伸到最高端的工程塑料和高性能纤维,产品附加值有了大幅提升。此外,集团还整合了盐矿资源和煤焦资源,形成了以盐矿开发和煤焦制电石为产业基础,“一酸两碱”(盐酸、烧碱、纯碱)为主要产品,聚氯乙烯、氯化亚砜、三氯氢硅等氯气深加工产品为终端的煤盐化工产业链,把煤盐资源优势向精细化工、光伏产业延伸。(3)“面循环”,是以系统集成与多项目联产为依托,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最终形成“布局更集中、产业更集群、要素更集聚、资源更集约”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现了由链循环到园区循环的升级。目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已初步建成了首山、朝川2个焦化产业园,叶县盐化工产业园、开封精细化工产业园和平顶山尼龙化工产业园等一大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如首山焦化产业园整个园区的煤气、煤焦油、粗苯、氢气、氨、硫磺、焦渣到废气全部实现循环利用,配合废水处理站,实现废水、废气、废热、废渣零排放,真正成为一个环保、节能、循环的绿色示范经济园区。
2.1.3强化科技支撑,构建发展循环经济全新体系科技创新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在全煤行业率先成立了高规格的能源化工研究院,构建起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2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作用,并先后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1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针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科研攻关,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在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矿井瓦斯等综合利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集团已拥有一批以资源循环再生为特点的循环经济企业群,如年产6万t碳化硅精细微粉的易成公司,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光伏硅刃料工业园区;朝川矿、首山焦化公司、蓝天化工公司已成为河南省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典范;尼龙化工公司己二酸CDM项目是发达国家在中国大陆尼龙行业建成的首套用于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洁生产装置,共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500万t,创经济效益6亿多元。
2.2狠抓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
节能减排不仅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煤炭行业多年来的过度开采和无序开采导致的污染物超标排放、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全面推进节能减排,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企业发展及职工生活质量的环境污染问题,有效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
2.2.1持久开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活动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将节能降耗工作层层布置到厂矿、区队和班组,使职工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做到节能、节材、减耗,降低生产成本。比如,易成公司落实“三个转变”战略构想,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建立总装机容量12.5MW的机电装备工业园和郏县产业集聚区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厂房屋顶空间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发电,年均发电量可达1322kWh以上,投运后每年相比火力发电节约标煤11万t,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9万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37t,减少粉尘排放1468t。集团第三家上市公司新大新材计划“十二五”期间在辽宁朝阳分步建设装机容量为400MW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对集团发展新能源产业、节能降耗减污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氯碱公司通过实施膜极距改造,节约能量约合2000t标准煤,减少生产成本200多万元。尼龙化工公司实施清污分流,中水复用率提高到90%以上,节约水费480万元。通过各单位共同努力,2012年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共节约各类能源约合34000t标准煤,折合人民币4100多万元。同时,集团积极研究并利用国家政策,争取各类财政补助资金,助推产业发展建设。开工建设了干熄焦余热发电项目,实施了煤矿电机变频技术的推广应用等节能项目,完成了26项节能改造工程、35项污染源治理及环保设施改造工程,构建起了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屏障。
2.2.2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实现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将推动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产业调整结构、提升技术水平、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抓手,把实施清洁生产贯穿企业经营战略、绩效管理、生产技术的各个方面,在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建设节约型矿山和环境友好型新型能源化工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2008年开始,采取以企业内审为主、中介机构咨询为辅的方式,全面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每年初,按照规定的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和步骤,统一编排清洁生产进度表,让每个审核单位都知道这个阶段应该如何做,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编制清洁生产审核简报,定期通报各单位清洁生产审核进度,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截至目前,集团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企业达到53家,占应审核单位的96%。平煤股份一矿获得了河南省首批清洁生产企业认证,同时被河南省工业信息化厅推荐为国家清洁生产认证企业。
2.2.3积极开展环境治理,改善和恢复矿区环境污废水、固体废物、采煤塌陷等是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将环境治理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加大对各个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削减排污负荷,改善排污状况,恢复重建生态。采取了稳定的资金保障措施,每年都从企业安全和质量标准化等专项费用中列支足够的资金用于污染源和生态的治理、复垦,实现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生态面貌不断改善。仅“十一五”期间,就累计投入治理资金1.3亿元(不包括新建项目配套环保投资),完成各类环保工程120多项,有效提高了矿区环境质量。在污废水治理方面,所有生产矿井全部建设了矿井水净化重复利用设施,绝大部分矿井水经净化处理达到生活或生产用水标准后用于矿区生产和生活,少部分矿井水处理达标后交由农村用于农灌。各选煤厂全部建设了煤泥水的浓缩、沉淀及煤泥压滤系统,全部实现闭路循环。对不能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及缺水的单位,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再用于选煤、炼焦、冲矸、煤场洒水和地面绿化等。目前,集团已建成尾矿水处理厂(站)19座,总设计净化处理尾矿水能力达17.04万t/d,使每年3800万t尾矿水达到中水及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在废气治理方面,实施了矿区集中供热工程,取消了36台分散的燃煤锅炉。保留的燃煤锅炉全部安装了高效脱硫除尘器,7座发电厂废气全部脱硫,烟尘浓度低于50mg/m3,二氧化硫浓度低于100mg/m3。所有矿井和电厂的储煤场,全部进行了“三防”规范化治理,通过了环保部门的验收。在固体废物治理方面,所有矸石山和粉煤灰场全部按“三防”标准建设。加大了对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力度,建成了7座合计能力为6.6亿块/a的煤矸石制砖厂,每年综合利用煤矸石近200万t,加上其他利用方式,连续5年实现矿区煤矸石总量负增长。自2008年起,采取多种措施治理矸石山,截至2012年年底,已搬迁治理5座矸石山,3座矸石山全部得到绿化,成为矿区居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在噪声治理方面,矿井通风、提升、运输、煤炭洗选等所有高噪声源全部进行了消声、隔声和减振处理,厂界噪声排放达标,车间内噪声符合卫生标准。在生态治理方面,对受采煤影响而发生沉陷的地区,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景则景、宜建则建”的原则,采取“一疏二平三改造”措施,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建成一个大型湖光公园、一个生态公园和一个大型文化广场,多个渔业、林果业基地和三座大型林场,复垦土地1.1万亩,开挖鱼塘73个,建桥、涵142座,充填路基利用矸石1000万t。土地复垦和绿化工作连续十多年走在全国行业前列。
3几点启示
3.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在多年的发展中,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认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认真落实国家和上级有关法律政策,科学规划,加大软硬件投入,努力做到开发与保护同步,促进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3.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形成了对高投资、高耗能、高流动性的惯性依赖,付出了产能过剩、增长质量不高、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等沉重代价。目前,国家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调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总结多年来的发展经验,提出并实施“三个转变”战略构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显著效果,实现了企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