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范文

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

第1篇: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范文

【关键词】灌注桩;混凝土;耐腐蚀;输电线路

1.引言

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输变电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是加快西北750千伏主网架建设,进一步加强新疆与西北750千伏电网联系,提高向西北主网输送能力,支持哈密东南部风电及敦煌、柴达木地区新能源接入送出,有效解决青海缺电问题,为“疆电外送”直流工程提供网架支撑的配套重点工程。

该工程路径途径新疆自治区、甘肃省和青海省。沿线分布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腐蚀性的大面积盐渍土,尤以甘肃省范围内更为严重。该工程线路在敦煌市附近途径南泉湿地自然保护区,该地区地质主要以粉质粘土为主,地下水丰富。经对地基土和地下水现场取样化验,含有高浓度的SO42-和Cl-等腐蚀介质,根据相关规程规范进行腐蚀等级判定,地基土和地下水对基础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强腐蚀性。在线路工程中,在地下水丰富的软地基中的基础选型主要有开挖式基础和原状土的灌注桩基础两种。开挖式基础对地基的原状土体破坏严重,施工周期长,施工作业面大;灌注桩基础对原状土体则没有太大侵扰,施工周期短,施工作业面小。由于工程场地处于湿地自然保护区,在环境保护的要求下,该地区的基础选型应选为原状土的灌注桩基础。但在现行的《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2008(以下简称防腐规范)中第4.9.5中规定:在SO42-和Cl-的介质作用下,腐蚀性等级为强腐蚀的情况下,不应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基础。为了满足工程需要,亟需研究出一种具有良好耐腐蚀性的灌注桩的混凝土配方。

2.地下水的腐蚀机理

与一般建筑用混凝土的腐蚀不用,桩基础的腐蚀主要来自于地下水,根据对软土地基腐蚀地区地下水的水质化学分析,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硫酸盐侵蚀和氯离子侵入所致钢筋锈蚀。

徐惠[1]等人的研究表明,硫酸盐作为混凝土结构的劣化外力,通过与水泥水化产物作用,生成膨胀性的水化产物,使硬化混凝土开裂、崩坏。当发生膨胀蚀时,生成的反应产物的体积大于参与反应的物质,因而产生膨胀压力,使混凝土开裂,造成强度损失,最终使混凝土崩裂破坏。主要有钙矾石型硫酸盐侵蚀和石膏型硫酸盐侵蚀。根据杜荣归等人[2]研究,氯盐离子对钢筋锈蚀主要作用为:破坏钝化膜、形成“腐蚀电池”,对钢筋表面产生坑蚀、阳极去极化作用、导电作用。而混凝土冻融破坏,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游离水受冻结冰后体积膨胀,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由于反复作用或内应力超过混凝土抵抗强度致使混凝土破坏。此外,桩基础还面临Cl-、SO42-共存下的腐蚀问题。Cl-与C3A生成“复盐”,有利于降低硫酸盐与C3A作用而发生的“膨胀”破坏。就是说Cl-在一定条件下可抑制硫酸盐对混凝土的破坏作用。Jin等[3]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3.耐腐蚀性混凝土配方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针对耐腐蚀性混凝土配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水泥品种

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组分对混凝土的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美国垦务局经过长达40余年的试验研究表明,如果混凝土中的硅酸三钙的含量过高,则会生成过多的氧氧化钙,易于受到硫酸盐的侵蚀生成石膏。如果混凝土中铝酸三钙过多,则易于生成过多的钙矾石,在侵蚀环境下导致膨胀破坏。在实际工程中,主要依据规范约束水泥中的铝酸三钙含量(一般为5%-8%)来保证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防腐规范规定,当硫酸根离子浓度在2500-8000mg/L之间时,要采用高抗硫酸盐水泥,而对于Cl-强腐蚀作用条件下,防腐规范只做一般要求,即“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冯乃谦等[4]的研究结果证明水泥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与其C3A含量的确密切相关。但亢景富[5]的研究表明,抗硫酸盐水泥并不能解决所有硫酸盐侵蚀问题,比如在八盘峡水电站在处理廊道底板硫酸盐侵蚀问题时,曾采用高抗硫酸盐水泥仔细施工,但一年后又出现了破坏。其原因在于,对于石膏结晶型侵蚀,C3A含量的大小并不起决定作用,而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及水泥石中Ca(OH)2的多少和干湿交替、水分蒸发可能起着关键作用。乔宏霞等[6]采用干湿循环的加速方法对高性能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湿交替的恶劣环境中,抗硫酸盐水泥的抗侵蚀性能并不比普通水泥混凝土好。

3.2 矿物掺合料种类及掺量

掺入活性矿物掺合料是国内外目前普遍采用的措施。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包括硅粉、沸石粉、磨细矿渣粉、粉煤灰等,这些掺合料可与水泥中的氯酸钙和硅酸钙发生化学反应,并可消耗水泥浆体中的Ca(0H)2,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浸蚀性能。在硫酸盐和氯盐共同作用时,最常用的矿物掺合料是矿渣和粉煤灰。

贺传卿等[7]的研究表明,P.O 32.5普硅水泥掺粉煤灰完全可达到中抗硫酸盐水泥的要求。洪定海[8]的研究证明了不论是硫酸盐侵蚀还是氯离子侵蚀,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均能提高混凝土的耐腐蚀性。蒋卫东等[9]对盐渍地区抗腐蚀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添加粉煤灰对于混凝土在复盐侵蚀下的耐久性提高具有很好的效果。

3.3 混凝土强度等级

实际工程经验表明,采用适当强度等级的高密实性混凝土,则有望通过混凝土本身就获得良好的防腐蚀效果。陈蔚凡[10]对处于盐渍土地区的京津塘高速公路某立交桥的地下灌注桩和桥墩曾经采用与以普硅水泥、高效引气减水剂、低水胶比配制的高强混凝土作为主要防腐蚀技术路线,实践表明,在使用9年后,水线上下的混凝土表面完好如初。高礼雄[11]的研究表明,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以进一步改善抗蚀性。巩鑫[12]进行的试验表明,混凝土在腐蚀后的动弹性模量的衰减速率随着水灰比增大而显著增大。

4.建议:一种新的耐腐蚀性混凝土配方

经对上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调研和总结,并兼顾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点多面广的特点,考虑到施工简单、有效保证施工质量且原材料采购易行等方面,笔者提出了如下耐腐蚀灌注桩混凝土的新配方:采用氧化镁、三氧化硫和氯离子含量都较低的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复掺20%粉煤灰与30%磨细矿渣粉,水胶比控制在0.4以下,采用减水率为27%的复合减水剂,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坍落度控制在(180±20)mm,含气量控制在(2.5±0.5)%,经过试验,该配方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具体试验结果将在另文中详细论述。

参考文献

[1]徐惠.硫酸盐对混凝土腐蚀机理研究[J].大观周刊, 2012(9):112-146.

[2]杜荣归,刘玉,林昌健.氯离子对钢筋腐蚀机理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06,39(6):45-50.

[3]Z.Q.Jin et al.Interaction between sulfate and chloride solution attack of concretes with and without fly ash[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07,37:1223-1232.

[4]冯乃谦,邢锋.混凝土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亢景富.砼硫酸盐侵蚀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混凝土,1995(3):9-17.

[6]乔宏霞,何忠茂,刘翠兰.无破损方法检测混凝土耐硫酸盐侵蚀性[J].低温建筑技术,2006(1):3-5.

[7]贺传卿,李永贵,王怀义,等.硫酸盐对水泥混凝土的侵蚀及其防治措施[J].混凝土,2003(3):56-57.

[8]洪定海.大掺量矿渣微粉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范例[J].建筑材料学报,1998,1(1):82-87.

[9]蒋卫东,等.盐渍地区抗腐蚀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8(29):280-283.

[10]陈蔚凡.滨海盐渍地区抗强腐蚀性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C].全国水泥基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讨论会,1999.

第2篇: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范文

关键词:预制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 应用

一、预制混凝土技术的特点

预制混凝土技术可以说是现代工业化的建筑生产方式。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预制工厂生产预制构件,第二部分是预制构件运送到工地上进行现场安装。预制混凝土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1)工业化生产,工业化劳动生产效率高、构件的定型和标准化有利于机械化生产,而且按标准严格检验出厂产品,质量保证率高。

(2)施工方便,模板和现场浇混凝土作业很少,预制楼板无需支撑,叠合楼板模板很少。

(3)建造速度快,对周围生活工作影响小。

(4)预制构件表面平整、外观好、尺寸准确、并且能将保温、隔热、水电管线布置等多方面功能要求结合起来,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5)预制结构工期短,投资回收快。由于减少了现浇结构的支模、拆模和混凝土养护等时间,施工速度大大加快。

二、国内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应用

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制造出整体式和块拼式屋面梁、吊车梁、大型屋面板等,70年代,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在国内的建筑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北京有30%的房屋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技术进行建造,上海则有50%的建筑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但在这些关于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实践之后,此结构未能进行大规模的推广。限制其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人口众多,能采用这种结构进行建筑的多半是东南沿海地区,而东南沿海地区正是人口集中的地区,这种结构对建筑物的高度有限制,不能满足人口的需求;(2)我国有大部分地区处在地震带上,居民现在并不信任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难以进行推广使用。

目前,我国国内只有一部分地区采用预制楼板,建筑主要结构体系仍采用现浇。大部分地区,尤其有设防要求的地区,基本全为混凝土现浇结构。总体来说,我国的预制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更为缓慢,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对预制结构的抗震性能不够信任,因此采用较少,比如,发生大地震后的唐山为了尽快建好居民住处而使用了预制楼板建筑了很多的6层以下建筑,但大部分居民由于不信任其抗震性能而拒绝入住,从那之后的唐山建筑也普遍采用现浇结构;另一方面是由于预制混凝土结构尚未形成标准化、产业化,难以进行推广使用。

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分类及其特点

预制混凝土结构可以分为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预制装配式框架以及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四种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中的所有承重构件全部可以采用预制构件或者也可以部分采用预制构件其他部分与现浇结构相结合。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与现浇结构几乎具有相同的结构性能,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建筑适用高度、抗震等级以及设计方法等方面与现浇结构相差无几;预制装配式框架可以结合预制外挂墙板进行应用,可以实现主要承重结构尽可能的预制化应用,以此来尽量减少现场的施工作业。从受力分析、结构性能、构件生产及施工安装等方面考虑,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是最简单、最适合应用的结构体系。

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指的是内墙现浇、外墙预制的结构,由于内墙现浇,只有外墙使用预制结构,因此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的性能和全现浇结构基本类似,适用高度较高、适用性较好;采用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进行施工,其预制外墙可以与保温、防水、门窗等进行一体化生产,充分发挥预制结构的优势,之后再进行内墙现浇施工时进行组合以此来节省诸多繁杂工序。该体系是目前阶段较为实用也是建筑行业应用比较广泛的的一种结构体系。

全预制剪力墙结构指的是建筑中的全部剪力墙采用预制构件在施工地点进行拼装装配。装配施工时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处理好预制墙体之间的拼缝,而墙体间的拼缝连接需要通过设计计算满足拼缝的承载力、变形要求,其结构性能等方面基本可等于但也可能会低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要求。全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预制化率高,但接缝的连接构造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目前在地震区(尤其是高设防烈度区)的推广应用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四、展望

尽管目前关于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在国内展开很长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是在实际建筑施工的应用中,施工过程的关键技术仍不够完备以及系统化,缺乏支撑规模化应用的集成技术及技术标准,也缺乏能支持规模化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工厂,因此规模化推广仍受到限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现在国内外建筑生产领域都在关心着同样的问题:即努力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功能与效益,建立建筑市场的良好秩序,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生产方式也正在进行着一场革命,即逐渐扩大预制装配式结构进行住宅的建设;工业化、标准化、集成化和信息化是装配式住宅建设的基本特征,预制装配式结构把制造业的思想引人建筑业,改变了传统的建房方式,提高了建筑效率。我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了其他研究部门,正在组织申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这一项目主要是针对框架结构及剪力墙结构两种结构体系的关键技术部分进行系统的研究工作,并结合配件生产技术及安装施工工艺、技术经济政策的研究,来进行预制混凝土建筑的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这些相关部门的研究工作的开展必然会对于预制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应用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使建筑行业的技术向着便捷、环保、产生更多经济效益的方向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范文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of precast concrete from two aspects of. First, from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understand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then from the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used in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the study of some specific.

Keywords: 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U3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因为住宅建设存在地区性差异,对于各地环境不同导致的要求不同、各地消费者对房型要求的差别、甚至是规范要求的不同等。所以无法把一些外国成熟的施工方法照搬到国内。在国内,住宅工业化属于一个新兴的概念,尚未大规模展开施工。只能在借鉴国外住宅工业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探究出适合中国各地市场的不同住宅工业化施工方法。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施工,需要从脚手架到支模,以及扎筋到实际的浇筑等方面做好准备和控制,其中很多工作都需要手工完成。现浇混凝土的现场施工中也存在这实际噪音很大,有一些儿粉尘污染,实际的模板周转的消耗很大,需要的施工人员很多,手工劳动和强度很大,对于施工的熟练度要求也很高。实际石佛你中往往存在施工速度慢,建设的周期长,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对于混凝土的内外质量的控制方面很困难,现场建筑材料方面往往容易出现严重浪费的情况。

当然除了提及的这些缺点意外,预制装配式混凝土还存在很多的优点。施工方便,模板和现浇混凝土作业很少,预制楼板无需支撑,叠合楼板模板很少;建筑的尺寸符合模数,建筑构件较标准,具有较大的适应性。预制构件表面平整、外观好、尺寸准确、并且能将保温、隔热、水电管线布置等多方面功能要求结合起来,还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和生产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建筑废料,变废为宝,以节约良田和其他材料。工业化劳动生产效率高、生产环境稳定,构件的定型和标准化有利于机械化生产,而且按标准严格检验出厂产品,因而质量保证率高。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住宅建筑体系是住宅建筑之中的支撑部分。住宅建筑的这样的结构形式直接决定了住宅建筑材料以及施工技术和建造的方式。对建筑类型的选择直接关系这住宅的经济型和实用性,整个结构的质量直接关系这住宅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整个住宅建筑结构的体系在住宅建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这样的结构,是现金建筑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改变传统建筑建造方式的关键技术和有效的途径。一些专业的安装工人现场装配成为整体的结构,并通过相应的装也工厂生产预制,运输到实际施工的现场,由一些专业的安装工人在现场进行装配。这样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把大量的构建生产的工序进行转移,到工厂进行制作,这样就能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理,还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构建和房屋的精度和质量,减少现场施工作业的工序。这样的方式和传统的工艺相比较,就大大缩短了施工的工期。其主要的结构形式有,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还有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等。

2.1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师因为由大型内外墙板以及叠合的楼板,还有一些预制的混凝土板材和构建装配而成。又叫做预制装配式大板结构,它具有满足抗震设计和可靠节点连接的前提下,其力学模型相当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一些预制的楼板大多是采用叠合的楼板。预制外墙板主要采用的是实心和空心这样两种类型的墙板。

在对预制的空心墙板进行施工时,需要保证结构构建连接的整体性呢连接性,还要达到相应的抗震的设计要求,在相关的节点的设计方面要满足防止渗漏和热工等构件方面的要求。预制的实心墙板结构操作的关键环节是,怎样解决预制墙板之间的水平缝和竖向的接缝情况,以及水平受力钢级和竖向实际受力钢筋的连接问题。

上面提及的预制空心墙板的结构,实际上是预制和现浇进行结合的结构技术。我们在对预制的空心墙板和结合板进行装配之后,还需要布置受力的钢筋,在空心墙板里面和叠合楼板面需要同时浇筑混土,从而形成整体的结构。这样进行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整体的结构性能良好,在节点的构造处很容易进行处理,预制的墙板之间存在的水平缝和竖向的缝在实际处理起来很简单,这就可以避免出现接缝开裂方面的问题。但是主要的缺点是需要在现场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对于墙板预制方面的工艺设备要求较高,在需要达到七级以上抗震设防的地区和一些高层建筑中,需要解决好受力钢筋实际连接的主要问题。

2.2预制装配式框架

预制装配式结构,主要由预制的梁、板、柱和剪力墙等构建装配而成,这也是梁、板和柱的体系。预制的楼板大多是采用叠合楼板,预制梁大多是采用叠合梁。

这样的结构的优点是结构受力方面很明确,实际建造的速度很快,建筑建设中可以实现对劳动力的节省,对于节点的施工工艺很简单。一旦节点采取比较可靠的施工工艺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和现浇结构相同设计的方法。竖向的受力构建可以依据需要进行替换成为现浇构建。对于建筑空间的布置方面具有灵活的特点,很容易实现大空间。当然,这样的结构也存在一定的缺点,这样的结构对于主筋灌浆锚固实际要求很高,室内很容易出现凸梁和凸柱的情况,对于3外墙的维护部分的构造也相对比较复杂,主要适合多层住宅和抗震的等级在6级以下的设防地区。

住宅建筑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循环的经济,住宅建筑也是建筑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方面,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从而大力的发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走向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这也是装变先进的粗放型的住宅建造的重要方式,采用现代化工业化的生产手段来建造住宅,这样才能达到住宅建筑的高效率和环境负荷低的建设目标,最终实现建筑住宅的高效率和高品质,实现住宅建设的质量保证和使用寿命的保证。

结束语

PC工程是在住宅工业化之中的一种模式,以为其本身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在日本及中国香港地区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两地住宅市场的主流。在这些地区,PC工程拥有较成熟的施工经验。我们在此进行探究,希望这样的技术在我国合适的地区得到有效和合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张海燕,申琪玉,黄玉龙.香港地区新型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施工研究[J].建筑技术,2009(8)

第4篇: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范文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设计;施工;一体化;优化

引言

预制装配式建筑(prefabricatedconcrete)即PC建筑,是通过工厂化生产构件,经过养护、运输、吊装、连接、与现浇段结合等步骤形成的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与传统的现浇结构建筑存在较大差异,其设计、施工也与传统建筑截然不同,至今仍没有国家标准规范指导,施工作业人员缺乏经验。本文以上海市内环第1个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为例,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一体化进行分析研究。

1预制装配式建筑特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相比有如下特点。1)结构深化设计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构件拆分,构件拆分需要综合考虑设计、施工、吊装、运输、施工场地布置等因素。机电管线、线盒需预埋预设在预制构件中,到现场后直接对接安装。2)构件工业化生产,生产模具重复使用率高,构件尺寸精度高,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预制构件甚至能根据设计需要在构件表面印出清水花纹。3)构件在工厂中预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直接吊装施工,方便快捷。最大程度减少现场湿作业,减少对环境的扬尘、噪声等污染,减少现场施工作业人员配置,在城市市区内施工有明显优势。4)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结合的现浇节点受力复杂,是设计施工的关键节点,钢筋排布密集,在后期存在漏水隐患。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以上特点导致其设计、施工相比传统建筑有其自身特性,并且两者相互影响,因此单独研究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存在片面性,不利于其发展,需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进行一体化研究,使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与施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优化提高,为建设项目增值。

2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

2.1联系现场实际的结构深化设计

现阶段开发商为加快资金回笼,不断压缩项目周期,而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建筑施工图完成之后仍需对建筑进行构件拆分,进行结构深化设计。构件拆分的大小、质量、形状,直接影响到现场材料堆放的布置、施工临时道路的设置、吊装的选择、塔式起重机基础的设计等。在施工方案总设计中需考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并在可行的情况下进行优化,尤其在施工场地狭小的城市核心区域。因此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构件拆分深化设计需与施工单位紧密联系,并在前期总体设计中考虑运输、施工难度和成本等。

2.2考虑全施工过程的受力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厂内生产,经过养护,构件强度达到要求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再通过吊装安装到位。构件在成为结构的一部分前需要经过运输、翻身、吊装等多个过程,出现多种不同的受力形态,这些过程均需通过预埋在构件内的球形铆钉实现。因此构件拆分及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考虑构件在建筑结构中的受力还需考虑生产施工全过程中构件的受力。构件吊点的设置需考虑到构件重心位置、吊装中的平衡、构件运输过程中摆放角度等。以本工程中转角飘窗设计为例:转角飘窗属于多维度异形构件,构件内存在大开洞,构件自重达9.7t,且构件重心位置不在墙身竖向范围内,因此在构件上部设计了4个吊点,确保构件吊装的平衡。考虑吊装运输过程中构件的受力,通过MIDAS软件分析构件的应力分布,如图1a所示。通过分析发现,转角飘窗在吊装过程中局部应力分布过大,需进行加固处理。通过研究采用3根槽钢对转角飘窗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后的应力分布如图1b所示,应力集中明显减弱,可以确保吊装运输的安全。

2.3机电管线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机电管线与现浇结构中的机电管线施工存在较大不同,在现浇结构中机电管线通过预埋并直接整体浇筑在混凝土中,而预制装配式建筑中机电管线需预先埋设于构件中,抵达现场后与现浇结构中预埋管线进行拼接,体积和质量巨大的构件在现场完成机电管线精确对接施工难度极大。因此机电管线设计需尽量避免埋设于预制构件中,本工程同时使用BIM软件对现浇和预制构件部分进行建模,分析构件内部的管线排布、线管线盒的位置,确保机电管线能够精确对接。

2.4利用预制构件特性完善建筑设计

预制构件为工厂化生产,尺寸精度高,表面整洁,能达到清水效果,且能够预制出相应的花纹。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预制构件自身优势,减少建筑做法,减少现场湿作业。在本项目中,设计多处利用到了预制构件的特性,如在楼梯部分充分利用了预制构件的精度,安装完毕后表面不再做面层处理,如图2所示;墙壁后期做挂石材处理,墙壁取消了传统的抹灰湿作业。

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

3.1充分领会设计意图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国内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施工操作经验不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充分领会设计意图。构件作为一类特殊产品,在最终成为结构的一部分前需经历吊装、运输、翻身等过程,而构件一旦破坏再生产需经过较长周期,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施工工期,因此施工需要充分领会设计对构件受力分布的考量,防止构件在吊装、运输等过程中出现破坏。

3.2施工关键节点优化处理

预制装配式建筑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施工方式,施工中的吊装作业、建筑做法等与传统的现浇结构完全不同,施工中要充分考虑施工的各个过程优化。预制构件与现浇段间的连接是装配式结构施工的关键,该节点受力复杂,钢筋预埋较多。施工中需充分理解构件预留钢筋与现浇段之间的连接关系,分层次完成钢筋绑扎连接。现浇结构中窗附框位置经常存在漏水隐患,若预制结构后期再装窗附框将同样存在漏水隐患,因此在施工前与设计沟通研究,将窗附框在工厂中与预制构件一同浇筑完成,形成整体,避免后期存在的漏水隐患。3.3现浇段与预制段节点处理预制构件与现浇段连接处是关键节点,因为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同,存在施工缝且收缩不一致,存在渗漏隐患,同时也是结构连接的薄弱环节。为避免后期出现渗漏情况,本项目在预制构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进行节点处理。为方便构件堆放,构件下部设计为拉毛平面,构件吊装完成后在构件外侧采取3道防水措施,如图3所示,从外到内依次为220mm防水卷材,13mm厚耐候胶,20mm×30mm橡胶条。在构件的内侧采用预制构件上部留有预留纵筋和箍筋,施工中无法采用上述3道防水措施,通过与设计沟通研究,将构件上部设计为凹槽形式,如图4所示。在与现浇段钢筋绑扎后采用防水混凝土浇筑,凹槽的设计不但可以防止水流向内侧,还能有效增强节点连接。

4结语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国内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进一步摸索前进的过程中,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协作,可以有效地促进设计、施工的优化提升,为建设项目增值。通过本工程的应用研究,在结构深化设计中联系现场实际、综合考虑施工全过程中构件应力分布、机电管线设计优化、利用预制构件特性等对设计施工有极大促进作用。同时在施工中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做好成品保护、优化关键施工节点等可有效地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工程质量,提升经济效益,促进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粟新.工业化预制装配式(PC板)住宅建筑的设计研究与应用[J].建筑施工,2008,30(3):201-202,208.

[2]李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4(7):114-115.

[3]严薇,曹永红,李国荣.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发展与建筑工业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0,18(3):259-261.

[4]宋菲菲.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住宅产业,2010,5(4):116-117.

[5]孟少平,潘其健,张林振,等.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及设计方法研究[J].工业建筑,2011,10(8):158-159.

[6]黄立雄,李琰.框架结构整体预制装配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J].建筑施工,2014(6):684-687.

[7]张军,侯海泉,董年才,等.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住宅结构设计及应用[J].施工技术,2009,38(5):22-24.

第5篇: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内涵;现状;方略

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对建筑行业的质量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建筑工艺理念已经跟不上国家发展的步伐,所以必须对建筑进行改革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建筑业的发展,也是建筑业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1 建筑工业化内涵

建筑工业化的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国家提出来了,其含义无非就是把建筑行业也变成工业化发展,由原先的小规模的手工建筑变成大规模的有效率的工厂化建筑。使现在杂乱的房屋建筑能够具有统一标准,这样就可以把建筑用材放在工厂进行批量生产,这就是建筑工业化的一个方面。

比如现在广受建筑业喜爱的预制板梁装配,它不仅可以保证预制件的质量,也为工程节约了工期,但这说明这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趋势,但是预制件并不能完全的替代现浇。所以在建筑施工中我们要尽可能的使用预制件,但是现浇的技术工艺也是不能被摒弃的。

2 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在工业化发展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量到质,建筑工业化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下面就建筑工业化目前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做一些描述。

2.1 政策扶持机制还不够健全

缺少顶层设计。我国政府虽然大力的提倡推广建筑工业化,但是目前我国对建筑工业化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国策,各地政府机关的扶持机制没有系统的规划及激励治理措施,缺少长远的规划;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建筑行业一般规模大工期长,这就需要各个单位相互合作,比如说设计方,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参建部门多的特点给建筑管理带来了难度,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项目出现问题。目前虽然各地政府在不断的解决各种问题,但是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特点,目前还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

2.2 设计技术体系还没有完善

设计体系由于一些原因,在工业化发展中缓慢,这往往导致设计与加工及装配在一些环节产生脱节,这就会造成工期延误和质量下降,成为工业化发展的一大弊端。设计体系在发展过程中更倾向于装配的设计,但在室内设计等方面发展甚少,这成为设计体系不完善的另一大的原因。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创新力不够。

2.3 舆论宣传还不够全面准确

大家普遍认为工业化建筑抗震能力不好,但是日本的几大地震都证明了工业化房屋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认为工业化建筑是低质量的建筑,认为大多数的安置房才会采用工业化建筑,但是工业化建筑加上一些其他的新技术使用,建造的工业化建筑是高质量现代化建筑;认为工业化建筑是单一的,没有什么创新,其实我们所说的标准化建筑是指建筑产品的模块模数标准化设计,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将这些不同的模块进行组合和拼接,将其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2.4 关键技术及集成技术尚不成熟

从设计、生产到装配、装饰使用,系统的集成性程度低;建筑产品相应的配件发展没有得到重视,其发展缓慢,阻碍了整个装配件的发展。系统构思不够完善,在选用装配构件时没有充分考虑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不便。

2.5 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还不配套,施工难度大

我国工业化建筑的施工技术起步相对比较晚,由于施工专用机械的短缺,使施工方案不尽完善,施工技术与施工机械的不配套,导致施工强度增加,熟练劳动力短缺,在工期较紧张的情况下,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生产的需要,这无疑会给施工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3 优化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策略与方向

3.1 加快完善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政策扶持机制

首先应该做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顶层设计。政府部门做好带头作用,该放权时放权,该管理时管理,松紧有度。无论是从立法上还是政策上都要激励其发展,同时可以让房地产行业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其次应该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都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提高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机制,积极推动EPC管理模式的发展。

3.2 采用新的施工工艺

新的施工工艺是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举措。目前建筑行业中现浇作业占了施工的主导地位,而工业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装配式构件。因此新工艺不仅是对现浇作业的要求更是对装配件的要求。发展新型的装配式产品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但是新工艺不仅是对装配构件主体结构进行改良,同时对装修等配件也进行改良,实现装配式构件的一体化发展优化。

3.3 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集成技术体系构建

集成技术体系的构建,有两个方面需要重视。一是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则是集成系统的完善。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哪些是我们研究的目标,其次关键技术路线的每一步都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技术标准,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在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关键技术集成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

3.4 注重市场化引导

在建筑工业化发展中,不仅要利用好“看的见的手”,同时也要利用好“看不见的手”。注重市场的引导作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建筑风格,我们要因地制宜。促使建筑工业化的效益达到最好,对国家的发展最有利。对不同的工业配件进行分类使用,发挥它们的最大效益。预支构件厂应该对全社会开放,这样就会增大装配厂的竞争力,通过标准化的生产,加上市场的引导,肯定会促进预制场的发展,乃至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4 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新型建筑行业工业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出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政府和市场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各自采取不同的方式来促进其发展。我相信建筑业肯定能够抓住此次机遇,得到大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迎来一个新的春天。使我国建筑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 潘志宏,李爱群.住宅建筑工业化新型住宅结构体系[J].施工技术, 2008(2).

第6篇: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范文

关键词:标准配送;智能变电站;标准化;装配

引言

2009年国家电网启动第一批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的建设,经过5年的探索和研究,智能变电站技术在原理研究、设备研制、设计优化和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并基本确定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方向[1-4]。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正是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方向之一。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是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化建设,形成电气一次、二次、土建各专业标准化技术方案,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的目的,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2013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的首批五项标准配送式变电站试点工程已经相继建成投产,文章对这五项试点工程中应用的主要技术方案进行研究,并对工程的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提出标准配送式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方向。

1 技术方案

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是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化建设。标准化设计的主要技术表现形式为:应用通用设计和通用设备进行电气主接线设计、电气总平面布置以及设备选择;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二次设备间接线标准化,采用预制光缆、预制电缆,实现“即插即用”;建、构筑物应用装配结构,结构件采用工厂预制,实现标准化,统一建筑结构、材料、模数,规范围墙、防火墙、电缆沟等构筑物类型,应用通用设备基础,应用标准化定型钢模。模块化建设的主要技术表现形式为:电气一次设备高度集成测量、控制、状态监测等智能化功能,监控、保护、通信等二次设备全部集成布置于预制舱,一、二次集成设备最大程度实现工厂内规模生产、集成调试、模块化配送,有效减少现场安装、接线、调试工作,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建、构筑物采用工厂化预制、机械化现场装配,减少现场“湿作业”,减少劳动力投入,实现环保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基础采用标准化定型钢模浇制混凝土,提高成品工艺水平。

(1)一二次设备高度集成。一次设备本体配置传感器、智能组件,集成就地测量、控制、保护、状态监测等智能化功能。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状态监测单元就地布置间隔内,与汇控柜整合形成智能组件柜。厂内完成接线、调试,现场整体安装。10kV、35kV采用“预制舱式配电装置”,10kV、35kV开关柜分别布置于各自预制舱内,舱内设置安防、消防、暖通、照明、接地等设施,整舱运输、现场拼接。

(2)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采用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实现二次设备整体采购,根据统一功能要求和技术规范,集成商承担全站二次设备配置、调试、运输、安装等工作。预制舱内布置二次设备屏柜、交直流配电系统、通信设备,设置安防、消防、视频监控,配置暖通、照明、接地设施,二次设备在工厂内完成安装、接线、集成调试等工作。预制舱整舱运输配送,现场整体吊装、就位。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大大减少不同二次厂家之间现场技术协调,提高了二次系统整体性能,缩短了建设周期。

(3)二次接线即插即用。采用预制光缆、预制电缆,实现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二次设备间光缆、电缆标准化连接,二次连接“即插即用”,提高了二次线缆施工的工艺质量和建设效率。

预制光缆、电缆由统一标准的连接器插座和插头、线缆、热缩管等构成。插座侧固定于屏柜与设备连接;插头侧连接线缆,按照定制长度工厂预制,现场插接。变电站二次回路采用标准化设计,跨房间、跨场地不同屏柜间二次装置连接采用预制光缆,一次设备本体机构箱至汇控柜间的控制电缆采用预制电缆,接线快捷、准确。

(4)装配式建构筑物。a.装配式建筑物。建筑物采用标准配送式结构,统一建筑结构、模数、柱距、层高、跨度等,形成标准化预制件,工厂加工、现场整体安装,0米层以上建构筑物全面实现装配化。建筑物主体一般采用轻型门式钢架结构或钢框架结构,外墙、内墙、屋面板等维护结构采用装配式墙体,建筑墙板开展模块化、精益化设计,在工厂内预留孔洞,完成各类埋管、接地件、配电箱、插座等安装定位。现场无需开孔埋管,实现建筑物各类管线全部暗敷。b.装配式防火墙、围墙。围墙、防火墙采用装配式组合墙板体系,预制混凝土柱插接预制墙板型式,墙板工厂预制,运抵现场后采用插接安装。c.装配式构架。设备支架由设备厂家配送支架柱,现场安装的方式,与基础采用地脚螺栓连接,其方便施工及安装,减少混凝土基础杯底找平和二次灌浆施工环节,缩短工程周期。构架梁采用三角形格构式桁架结构,三角形格构式桁架梁分为钢管格构式和角钢格构式,钢管格构式钢梁弦杆拼接接头采用法兰连接;角钢格构式钢梁弦杆拼接接头采用螺栓连接。梁腹杆可以采用焊接和螺栓连接。

2 试点工程的经济技术分析

2.1 大幅减小变电站占地面积。试点工程围墙内占地面积减少10~25%、建筑面积减少15~30%。

2.2 大幅提高工程建设效率。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的工程设计、工厂加工、土建施工、安装调试等环节有效衔接,实现全过程精益化管理。试点工程建设周期较常规变电站减少约60%,土建施工、电气安装、现场调试时间较常规变电站缩短约50~60%。

2.3 有效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与常规变电站工程相比,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减少了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二次设备数量、施工安装工作量,现阶段由于建构筑物预制件尚未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建筑工程费用有所增加,初期建设成本较常规变电站高约1.5~5%。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大幅缩短建设周期,220kV变电站可提前9~10个月、110千伏变电站提前6~7个月取得经济效益,经LCC成本测算,全寿命周期较常规变电站降低5~10%。

3 发展方向

经过首批五项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经验积累之后,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第一、电压等级向330kV和500kV发展;第二、装配式建筑物向多层结构发展;第三、智能化变电站集成更多的高级应用功能,包括:故障综合分析、智能告警、远方不停电修改及核查定值,实现自动化系统信息一体化、模型标准化。

4 结束语

目前,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首批试点工程的实施,其在工程建设中的优势已经突显:占地少、效率高、功能集约、信息集成。随着其在关键技术、设备制造和功能应用等方面的不断提高,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在投资、占地、环保、建设效率和智能应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必将是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典型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评价报告[R].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11.

[2]国家电网公司.Q/GDW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3]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750kV智能变电站部分(2011年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第7篇: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范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研究和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门窗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通用性、可置换性,以标准化推动建筑工业化;提高建筑构配件的工业化制造水平,促进结构构件集成化、模块化生产;鼓励建设工程制造、装配技术发展,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在一些适用工程上采用制造、装配方式,进一步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鼓励和推动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菜单式全装修交房。

建筑工业化有诱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景,据统计,通过住宅产业化的途径,可以使住宅建造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更合理,与现浇技术相比,现场建筑垃圾减少80%,材料损耗减少60%,建筑节能65%以上,住宅的性能更优,质量品质更佳。同时项目开发周期仅为传统方式的75%,大大缩短住宅的建造周期。我省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分别从三个方面主动推进。

从政府方面,一是鲜明地确立支持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公信的力量,做好社会、公众的思想转变和观念引导。当前,建筑工业化多是行业内的前沿话题,尚没有被完全接受,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建设单位、社会大众,一方面苦于建筑业脏乱差、高危难管,仍按传统思维加强管理,另一方面不理解工业化的概念、做法,在工程设计、招投标、工业化管理等方面没有做好接受的心理准备和实施准备。倡导建筑工业化无疑是建设领域甚至全社会的一次思想解放,而解放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总阀门。

二是建立建筑工业化配套政策和体系。产品认证制度是建筑工业化的保证,认证的全过程是政府行为。要围绕建筑设计标准化、预制构件和建筑部品制作工业化、施工安装机械化、建筑成品验收规范化等关键环节,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和重点攻关,尽快形成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需要的标准规范体系、建造安装体系和建设管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建筑产业园区或生产基地,整合装备制造、建材生产、设计咨询、资金物流等资源要素,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开展节能、环保、智能化等建筑业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专业施工技术、尖端施工技术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施工专利;要建立工业化住宅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工业化住宅质量保证制度,明确工业化住宅发展水平的预制化率的衡量标准和统计口径,出台对经过认定的工业化住宅的土地出让、建筑面积豁免、税收和贷款优惠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不断改革完善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要积极培育预制构件和建筑部品施工企业,不断完善成套技术和工法体系,促进适合预制构件安装运输的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市场发展,鼓励企业进行新工法新工艺的研发;针对预制构件和建筑部品的市场供给,建立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认定标准,要创造条件,积极培育技术能力强、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好的企业进行相应产品的生产,建立起相应的构件和部品信息系统;要将建筑工业化内容纳入到执业(职业)资格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继续教育中,建立工业化生产的一线技术人员和工人认证和培训体系。

三是要全面推行“绿色施工”。全面落实节约型城乡建设的要求,加快研发低碳生态建造工艺、技术和材料,大力推行绿色施工,不断降低建筑产品和建设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节能减排能力和低碳建设能力,推动建筑业绿色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日前,中建协绿色施工分会在北京成立,绿色施工有关规范和规程逐渐强制推行。

第8篇: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范文

【关键词】仿古建筑;预制构件;后置焊接

一、引言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木质结构的古建筑已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所取代,现代仿古建筑的建筑构件已演变为体现古建筑风格的装饰构件[l]。框架结构的仿古建筑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制作,工序繁杂、支模较难、混凝土浇筑及振捣困难、施工周期长、质量控制难度大,特别是仿古建筑檐口部位的斗、拱、升、耍头、替木等造型复杂,施工工艺更为复杂。如何将仿古工程工序化繁为简,减小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周期,并使质量控制工作较为简单,安全风险得到降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研究的方法

通过目前在建的仿古工程,通过分析檐口体系受力情况,首先利用BIM技术进行建模,论证该研究的可行性,然后依据BIM建模的情况进行现场试验。试验分为地面预制,地面组拼,通过地面试验再进行施工现场试安装。在地面制作、组拼及安装过程中不断改进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通过不断完善施工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关键技术体系。

三.研究成果及分析

仿古建筑施工中,将檐口的现浇仿古构件改变为预制仿古构件。主体框架结构施工时,在柱与拱、耍头等仿古预制构件连接处予埋铁件。预制拱、耍头等仿古构件时,采用轻集料混凝土或钢构件制作,并在其根部予埋铁件。先完成主体框架施工,在框架柱及仿古预制构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在已完成的主体框架上右下向上分层次、有序地进行仿古预制构件的焊接安装。将仿古预制构件上的予埋铁件与框架柱上的予埋铁件逐一对正,进行焊接连接,从而完成建筑仿古构造的施工。通过对仿古预制构件后置焊接安装施工,达到了工艺化繁为简,施工生产趋于平衡,缩短关键工序时间的效果。通过研究、试验,形成了如下几项关键技术。

1、将混凝土构件改为轻集料混凝土构件或钢构件。由于现代仿古建筑檐口体系仿古构件已演变为装饰构件,只承受构建本身的自重,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构件重量较大,高空安装较困难,改为轻集料混凝土构件或钢构件后,既可减轻结构自重,又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久性,也便于搬运和安装。

2、对檐口体系仿古构件采取“首先进行仿古建筑框架结构施工,并将全部仿古构件进行工厂化预制。随后在已完成的仿古建筑框架上依次焊接安装全部仿古构件,达到四节一环保建设要求”的施工工艺。在仿古建筑主体施工的同时,在预制工厂进行仿古构件加工预制,主体施工完成的同时,预制仿古构件亦已加工制作完成(打磨、腻子、底漆施工亦在工厂完成),通过一定的包装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分件进行现场安装。安装完成后,对焊缝等部位进行修补打磨、批腻子、涂刷底漆,然后进行面漆施工直到完成该工序。相比传统的仿古构造分层叠合浇筑施工(或随主体结构安装)的方法,技术可行,安装简便易行,连接可靠,缩短了关键工序时间,施工质量得到了很大改进。

3、测量控制采用激光水平仪、红外线测量仪、全站仪建立三维控制网,保证安装精度及安装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传统控制方法是采用弹墨线或拉通线的控制方法,控制不精准。采用三维控制网后,构件相互位置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协调,标高、构件前后位置统一,与框架结构形成了很好的吻合,安装更加准确、简便。

要实现以上以上关键技术还应遵循以下以下操作要点:

1、施工前必须对建筑造型、仿古构建尺寸、位置关系,起翘、出翘与预制构件的关系,构建结合部位,预埋件的设置进行二次深化设计,通过深化设计解决设计中考虑不详细的部位,将构建与整个建筑系统的融合在一起,达到实用、美观的效果。

2、在确定施工方案时,利用BIM技术对建筑造型、框架结构与仿古构件位置关系、观感效果进行模拟,验证施工方案及工艺,验证和改进焊接安装的定位控制和作业次序并为建筑物外架等设施布置及设置提供准确的位置。

3、 对建筑物及各构件预制、安装必须进行二次深化设计,设计内容包括预埋件的设置,起翘、出翘与斗拱的关系,斗拱尺寸与构件的预留口的设置,斗拱结合部的连接,成品构件油漆及成品保护、构件安装与景观照明的配合。

4、构件的制作应采用清水模板,如:钢制定型模板、竹覆面胶合板定型模板等。应采用水溶性脱模剂。

5、必须确保主体结构上预埋铁件定位准确。应有效的采取钢筋、预埋铁件定位措施。框架柱与檐口、悬挑构件(拱、耍头等)相接处,柱内钢筋密度大,绑扎一般较为困难,混凝土浇筑振捣也相对较难,需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

6、混凝土、陶粒混凝土、GRC的配合比,必须采用现场材料并经过试验确定,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浇筑仿古预制构件时,采用铁抹子进行抹压收面,确保表面达到清水效果。此外,必须杜绝过度振捣。

7、焊接安装的主要次序为:先安装建筑大角,后安装中间部分;先安装下层斗拱,后安装上层斗拱;同层斗拱先安装内侧斗拱,后安装外侧斗拱。

8、 在构建搬运、吊装、装配式必须对构建进行软包装,防止施工过程中对构建的损伤。

9、 在安装过程中,为防止构件受力变形,安装顺序有原版由下至上安装改为由上至下安装,将上部构件受力由上至下传递变为构件单独受力,同时减少安装过程中由于先安装下层构件占用操作空间导致的操作不便。

10、层次构造复杂的檐口体系,应首先对仿古预制构件进行分组编号。安装前按设计要求及构件编组,将构件运至安装部位,对号入位。

11、每个构件部位必须弹线,安装以线进行。安装后经复核位置、水平度、垂直度无误后,再进行固定、施焊。焊接时,先四边点焊,再检查有无移位,并对有移位的构件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正式焊接。主要采取在构件两边对称焊接的方式进行,并严格防止焊接变形。最后进行四边围焊。焊缝高度一般按8mm控制(除设计另有要求)。

12、在仿古建筑同一侧的檐口体系,宜安排同一班组进行作业,便于统一控制和调整。对于不同班组之间,应在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进行统一的要求和协调,并对两班组结合部位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焊工必须持证上岗,焊工到现场后必须先另行试焊,经鉴定其技术水平达到要求后,方可正式上岗施焊。架子工应具备操作证、安全义务监督员等双重证件,才适宜上岗操作。

四.结论

第9篇: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业产业化;发展趋势;促进办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建筑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建筑企业及从业人员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但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仍存在一定差距,如施工管理、工厂化、标准化、机械化等仍需提高。为了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方便工程施工管理,有必要在全国推行建筑工业产业化。为此,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分析了我国建筑工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如何有效建筑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建筑工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1.1 结构构件装配化

在建筑工业产业化中,结构构件装配化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构件装配化主要是用于高层、中层结构的施工,初始时并不需要对所有构件都实行装配化,可以优先进行外墙保温墙板的预制问题,将外墙装饰层、保温层、结构层合三为一,这样制成的预制板不但能够明显加快工程施工,而且又避免了墙体外脚手架的搭设、外墙保温层的铺设,既消除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又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结构的内承重墙仍可考虑现场浇注,楼板采用预制楼板或者叠合楼板,取消楼板支模的施工;对于隔墙、楼梯、阳台等,可以使用工厂预制构件,以避免抹灰作业。采用以上措施后施工现场现浇混凝土工程量仍很多,但由于商品混凝土站的增多以及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实现混凝土浇注机械化作业。对于6层以下的多层住宅,可以结合标准住宅设计而采用全装配结构;对于钢结构及框架结构,可以采用永久性模板和叠合楼板充当建筑物的楼板。

1.2 减少建筑工程湿作业

在推进建筑工业产业化进程中,应当逐渐减少抹灰、砌筑等湿作业,尽可能采用构配件工程预制、施工现场组装的办法,如可以采用两面不抹灰的轻制隔墙板来充当隔断墙。在墙体砌筑时,应当推广采用规格统一、不需要抹灰即可砌筑的砌块,还可适当加大砌块的尺寸;对于建筑结构中所采用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或者现场浇注的混凝土构件,应考虑采用清水混凝土,取消抹灰作业。

1.3 增大构配件预制范围

推广建筑工业产业化过程中,最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就是增大构配件的预制范围,为此,可采取以下办法:①建筑物内部的门窗全部统一在工厂预制并组装好,运到施工现场后直接进行整体安装作业;外部门窗由工厂预制并直接安装在预制墙板上,预制墙体安装后在补刷外门窗的最后一道油漆。②建筑物所用的吊顶和地面,可以在工厂进行制作,然后运到施工现场安装,以减少施工现场的施工作业量。③卫生间、厨房内等按照模数进行设计,卫生间内的面盆、马桶以及厨房内的煤气灶、洗涤池、橱柜等全部采用成套设备,而施工现场只进行设备的组装。④对于窗帘盒、衣柜等采用工厂批量化生产的产品,直接进行施工现场组装。

1.4 其他相关方向

对于建筑物中的管线可交由工厂预制,预制好的运到施工现场后再现场组装;高层建筑的管线要依据《预制组合立管 技 术 规范》(GB50682—2011)的要求采取预制组合立管工艺,由工厂预制再安装。对于窗台板等需按照建筑模数进行设计,工厂根据设计尺寸进行翻样、加工,之后再进行现场安装。

2促进建筑工业产业化的办法

2.1 注重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房屋住宅标准可分为收入较高人群的小康住宅、中等收入人群的住宅以及社会保障住房等三类,标准不同的住宅房屋,其设备、装修及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在较大差别,这就给建筑工业产业化设计带来不小的难题。针对这种情况,应当先从社会保障住房入手,然后在发展另外两类住房。此外,社会保障住房又可分为高层住宅和多层住宅两种体系,但无论住宅为高层、多层以及存在不同的住宅标准,所用的装配件是标准的,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多种规格,之后再灵活组合成布局不同的住宅。对于内装饰工程应当统一门窗、吊顶以及地面的做法,优先选用装配式内隔断,厨房、卫生间内的规格和设备应按照建筑模数进行设计。建筑住宅结构的装修应当由施工、设计及开发商共同研究确定,最后由施工单位负责施工。

2.2 鼓励开发商开厂制造装配件

目前,国内一些开发商实力较为雄厚,国家应鼓励开发商自己创办工厂,自行生产建筑用的结构装配件、装修用配件等。如一些公司可以自行设计、生产建筑结构用装配件,结合工程施工应用情况对设计进行优化,优先选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生产,不仅显著提高构配件的质量,而且降低建筑工程整体成本,提升了公司在建筑行业中的竞争力。

2.3提升工厂化、专业化的总体水平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工厂化、专业化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混凝土工程中运输和搅拌已经实现工厂化、专业化,但混凝土浇注、振捣、养护、拆模等仍由施工单位负责。混凝土工程施工全过程还没有完全实现专业化,如模板、钢筋等。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可以做到模板设计、制作、安装、拆除等一条龙服务,由一家模板专业公司就能完全实现;钢筋也由相关的专业公司实现全过程专业化施工。采用工厂化、专业化的方式,不仅能够明确双方责任、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2.4实行施工图移位

施工图转移给施工单位负责称为施工图移位,这也是实行建筑工业产业化的重要条件。按照国际惯例,设计单位只负责结构的总体设计,而施工图完全由施工单位负责,但目前国内在施工图问题上的做法还没有与国际接轨。实行施工图移位不但可以确保施工图与实际情况相符,而且能够大幅度削减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工作,方便工程施工问题的解决,有助于降低建筑工程的总体造价,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样也是推进我国建筑工业产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改革内容。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目前还没有实行施工图移位,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单位尽可能的配合施工单位工作,及时解决建筑单位提出的各种问题,为建筑工业产业化的实施创造必要条件,特别是在建筑结构装配化施工方面,更需要设计单位的配合与支持;因而可以说,建筑工业产业化需要设计与施工的相互配合,二者缺一不可。

3结语

为促进我国建筑工业产业化进程,应当注重建筑结构设计,鼓励开发商开厂制造装配件,提升工厂化、专业化的总体水平,实行施工图移位。此外,政府和相关单位应加大对建筑工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建筑业的差距,达到国际建筑业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许月海,林园.我国住宅产业化现行政策分析[J]. 科技信息. 2011(06):187-188

[2]蒋勤俭.住宅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研究[J]. 混凝土世界. 2010(03):65-66

相关热门标签